学校教育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11-02 17:33:27

学校教育管理

学校教育管理范文篇1

一、艺术学校开展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学校作为培养和塑造人才的重要场所,学校的管理观念不仅会影响学校的管理水平,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生未来的发展,尤其是艺术学校,注重培养艺术类人才,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难免会疏忽,从而导致学校教育管理效率难以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学校必须充分转变自身管理理念,引进先进的办学理念,以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和教学评估制度保障艺术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校的发展进步。学校的管理观念会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管理水平,艺术学校转变学校管理观念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管理与学校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学校管理观念和管理水平落后,学校也不可能有长远的发展。因此,学校管理者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与时俱进,不断引进新的管理方法与管理理念,使学校的教学和管理能够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保障艺术专业学生能够在这种新的管理环境下不断提升自我,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艺术学校学生特点分析

(一)文化课的知识比较薄弱

由于学习艺术的学生将大量的时间都花在艺术方面,例如:艺术专业的学生,他们为了能够顺利的进入大学学习而采取突击式的学习,学生入校时的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比如有的学生从几岁起就开始学习音乐,有的同学加入高中后才开始学习,还有一些则是为了应付高考而突击学习,没有得到较为系统的知识学习,从而导致他们的文化知识比较薄弱;除此之外,有的学生在初高中阶段评估自己的成绩难以进入大学,因此他们就开始寻找新的路径,学习艺术就是其中的一种选择,由此他们把大量的精力与时间都用在艺术相关领域知识的学习上,由此他们的文化知识学习的时间就减少,所以文化知识水平的薄弱就不可避免了。

(二)家庭条件较好,易自我膨胀

众所周知,艺术专业的学习是一个需要投入大量金钱与时间,如艺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需要购买专业的乐器、请专业的教师进行辅导,这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尤其是进入大学之后,艺术学校的学费也比其它专业所需要的学费高,这些都需要家庭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才能够实现的。此外,许多学生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他们受到家庭每个成员的关心甚至是宠溺,从而使得他们在性格方面逐渐地养成任性、自我以及骄傲等,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经常表现出一切特立独行、团队合作精神较差,从而使他们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出现一定的障碍。

(三)思想开放,集体主义观念较弱

许多艺术学校的学生追求个性化,突出自己的能力,尤其是主修流行音乐的学生,他们十分推崇西方文化,如在自己的打扮方面,模仿许多的嬉皮士的穿衣风格,此外在教学模式方面也比较的注重个体水平与能力,他们不关心国际国家大事,对集体的活动也是置之不理,在学习方面比较懒散,经常迟到、旷课、早退以及夜不归宿等,许多学生为了兼职在没有得到学校允许的情况下而随意地外出,这就导致学生忽视对文化课的学习,由此而带来厌学的情绪,因此,加强对艺术学校学生的政治教育工作在开展方面也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艺术学校教育管理现状

艺术学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师资力量的问题。在教学方面,师资力量的强弱程度对于教学质量有着极为关键的意义,是教学质量的主要保障。在艺术学校教学中,对于教师水平的要求极大,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其实践技能也要加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遇到相关问题教师能及时的进行处理,然而许多艺术院校的教师本身理论知识不够全面,实践技能有待提高,从而导致教学效率难以提升,因此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学校部门必须加强对教师素质水平的管理,对教师进行定期考核,对于专业素质较低的教师可开展教研培训,以此促进教师素质水平的全面提升。

四、促进艺术学校教育管理的有效策略

综上,笔者对艺术学校教育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诸多问题,为了促进艺术学校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学校必须加强管理力度,对学校管理规章制度予以完善、对艺术学校课程管理制度不断健全、采取先进办学理念,其次还应对艺术学校学生加强管理,对学生文化素质进行强化,建立合理的教学管理评估制度,从这些方面来实施,为艺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一)建立完善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是学校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所以,作为学校管理者,应高度重视管理制度的建立。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艺术学校必须要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转。通过建立完善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能够对学校管理人员和教职工的日常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约束,提高学校管理的质量。通过对教师的整体考核,能够规范教师的言行和职业操守,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因此,学校应转变传统管理观念,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二)完善艺术学校课程管理制度

教学是学校的主要任务,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包括:艺术类课程教学;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学校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方针,遵循普及与提高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因而,课程管理也是学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学校课程的安排与管理直接关系到各项教学活动能否正常开展,还会影响到教师教学的效果。所以,学校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艺术学校课程的安排与管理,以先进教学管理理念作为指导思想,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中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对各项课程的教学进行优化搭配,充分发挥出各项教学的优势和作用,提高学校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校的发展,提升学校的综合水平。

(三)与时俱进,引进先进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航标,学习的办学理念会影响学校的发展方向,所以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有效提高艺术学校管理的效率,就必须以先进办学理念作为指导,在此基础上开展学校的管理工作。先进的办学理念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保障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正常进行,还有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由于受传统办学理念的影响,部分学校校长的办学理念缺乏先进性和科学性,必然会对学校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质量。随着近年来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很多艺术学校已经意识到了转变学校管理观念的重要性,都开始尝试根据学校发展状况建立科学的办学理念。在这些办学理念中,其中比较出名的有:以德治校、科研兴校以及质量强校等,从这些办学理念来看,各有侧重点,有的学校是以德育为重点,有的学校是以教学质量、教学科研等为重点。所以,办学理念的确定首先应是科学的、先进的,其次是根据学校的发展历史、学校师资力量、学校发展状况等来确定,保障办学理念符合学校的发展需要。学校在确定办学理念时,还可从人文性的角度出发,选择如关爱孩子之类比较人性化的办学理念,重视学生的发展,以适应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推进学校的发展进步。

(四)加强对艺术学校学生的管理

在对艺术学校学生进行管理时,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课堂中融入许多新鲜的元素,从而改变学生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固有观念。在各种思潮高涨的时代,而艺术专业学生的开放性思想对这些思潮认识不深入,从而使得他们容易受到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影响,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专业的教师给学生进行梳理有关的知识,如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等,这些理论在他们看来是空洞的,因此教师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要以学生生活中的事例相结合,然后组织有趣的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结合艺术专业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加以理解与表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如举办一些社团活动、歌咏比赛、舞蹈大赛、个人的演唱会等,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得到自我展示的舞台,同时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五)加强文化素质的培养,完善管理模式

由于艺术专业的学生在整体上的文化基础都偏低,使得他们在大学中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中,可以为学生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如辩论赛与诗歌朗诵比赛、观看文化相关的影视资料、邀请学者开展讲座活动以及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等,一方面,能够满足音乐学生表现自我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学生通过组织这些活动,能够将文化知识的学习融于活动中,从而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获得思想教育的知识,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在高校的管理中,需要改变单一的模式,在班级方面的管理,高校需要给班级派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与生活教师,他们在学生的工作中各司其职,共同关心与爱护学生,使得学生在人文关怀中获得良好的生活与成长。此外,教师还要与学生以及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地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的情况,以便学生能够在学校中健康的成长。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价值的认识和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促进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六)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评估制度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综合素养会影响到学校的综合实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进步,所以对教师进行考核与管理也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艺术学校应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估体系,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态度、教学成果以及教学方法等进行综合考评,了解每位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和作用,对教师的考评应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通过合理的教学评估不仅能够更有力地说服他人,挖掘学校优秀教学人才,还能吸引高水平人才投入到学校的教学工作中来,增强学校的师资力量,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另外,对学校教学人员应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做到赏罚分明,对于在学校工作中积极认真且不断在提升完善自己的人员应对给予鼓励与奖励,对于不负责任和敷衍了事的人员应进行批评和惩罚,更好地留住学校优秀人才。

五、结束语

综上,笔者对艺术学校教育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提高,为了促进艺术学校的全面发展,学校部门必须加大对艺术学校教育的管理力度,通过对学校管理规章制度予以完善、对艺术学校课程管理制度不断健全、采取先进办学理念,对艺术学校学生加强管理,对学生文化素质进行强化,建立合理的教学管理评估制度,等方面来展现管理工作,以此促进艺术学校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

作者:邓丽萍 单位: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王羽.可贵的探索精神可行的管理模式———沈阳民族艺术学校管理模式解读[J].沈阳干部学刊,2012,(01):49-50.

[2]水远璇.论学校管理中激励的艺术[J].教学与管理,2014,(24):44-46.

[3]高畅.论艺术教育管理在学校综合素质教育中的发展意义[J].音乐生活,2013,(05):74-76.

[4]陈绍勋.浅谈学校管理的艺术[J].科学咨询,2013,(06):6-7.

[5]韩博.浅谈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04):47-49.

[6]刘肇俊.浅谈学校校长管理的艺术[J].品牌,2014,(06):222+224.

[7]刘莉.艺术类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05):82-84+93.

学校教育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

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是教育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1月10日,国务院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加快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改革,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是学校教育现代化的中枢系统,它决定着学校教育现代化的方向、质量、进程,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又是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成熟标志,[1]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的顺利推进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步骤,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作出重要贡献。“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2]在新的发展环境下,为缩小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农村学校管理主动承担培养人才的主要使命,为补齐农村教育短板而助力,有效应对农村教育管理中的各种新风险和挑战,不断开拓农村教育发展新境界,力求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已然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向

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由传统向现代化的蜕变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和重要途径。究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怎样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要想回答这些问题,管理学中的权变管理理论认为在组织管理中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的变化而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情况寻找不同的方案和方法。[3]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的现代化理应是动态的、持续变化着的、适应能力强且灵活的并与社会的发展相互交映,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它是具有农村地域特色和特殊情境的管理。农村学校教育管理充盈着“乡土气息”。农村学校最主要的管理对象是农村学生和教师,而在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积弱,生存的物质环境不富足,重视教育但却不知怎样教育,学生文化知识素养不牢固,无论是学前教育还是义务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个人业务素养以及稳定性差强人意。囿于此,农村学校的管理应结合农村这种大环境下管理对象的特征以及特殊的隐性环境以及非正式制度,因地制宜,制定合适的招生、培养和管理制度和计划,找到一条适合农村学校管理现代化的路径,纠正学校教育管理唯城市化的倾向,求真务实地做好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农村学校教育管理趋向人本化和信息化。学校教育是一种培养人、传播知识和服务于社会的活动,人是其主要的管理对象,关注人的发展和需求,使教育管理现代化固其本、疏其源,推进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教育管理信息化也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教育管理信息化,就是指利用计算机的数据管理和信息处理功能来支持教育管理职能,帮助管理人员监测、调控、评价和指导各项教育工作,并为之提供有效管理决策的重要信息,以便促进管理活动效果与效率的提高,[4]学校管理决策由传统的基于经验和直觉转变为基于数据分析。尤其是互联网为教育搭建“自由空间”打破屏障与边界,互联网思维与教育的率先结合倒逼教育教学方式与管理方式的转变与更新,[5]在农村教育中信息化就是一架连接外界的桥梁,让先进的教育思想、讯息和教育管理技术在农村传播开来,所以提到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定与信息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系统化的倾向。学校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一个系统可以分解为各个子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6]认真分析和把握学校内部各个系统及其结构关系,了解学校管理与其所处的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更是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必要环节。其次学校教育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管理者、管理的主要对象和产品都是人,而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另外还涉及资产管理、教育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安全管理等方方面面,大到学校政策、制度的制定,小到学生请假、旷课的约束。如若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势必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全局,因此学校教育管理越来越倾向于系统化。农村学校教育管理日益科学化。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应根据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遵照学校管理工作的规律,符合学校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一是方向性原则,这是指学校管理者必须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要求管理学校各项工作,是学校工作受社会政治、经济制约的客观规律的反映;[7]二是计划性原则,学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以及动态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应对现代化的学校教育管理问题时必须有周密、科学的计划;三是系统原则,学校管理者要有系统管理的观念,正确处理学校内部各方面之间、学校和其它单位之间的关系,对校内外的各种力量进行优化组合以取得最好的管理效果;[8]四是效益性原则,是指学校管理工作要在正确的思想和目标指导下,合理利用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使有限的资源充分发挥作用,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培养目标,完成学校教育任务,取得高效益。[9]总之,农村学校教育管理发展趋向应以人本化、系统化的管理理念为支撑,以科学化、民主化的制度为条件,以先进教学设施和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关键,以前沿的管理信息技术为基础,始于“接地气”,终于人才的培养和服务社会,走出一条适合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之路。

二、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存在的问题

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不仅与完备的教学资源有关还与学校的管理水平直接挂钩,农村地区教育管理目标偏颇、管理方法失范以及教师的流失与学校的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办学条件差的农村,管理显得更为重要,更需要依靠管理出质量、出效益。当下面对日益发达的科技和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对教育的渗透,农村地区学校管理现代化面临着以下问题。(一)教育管理目标偏颇,管理方法失范政府和农村学校自身为了发展农村教育和提升学校教育管理水平,致使现行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关注学生的成绩,形成了以成绩为重心的管理模式,反而忽略教育质量管理而片面追求升学率,并以升学率作为管理工作成败和学校质量优差的重要指标。一方面,班级有较好的升学率,任课老师和班主任会受到学校的表彰和奖励,名利双收;另一方面,高升学率的农村学校不仅可以得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嘉奖还能提升学校的美誉,进而提高在本地的名气和生源数量以及质量。因此,教师与其在“落后生”花大量的耐心和精力倒不如在“优等生”身上花些时间,且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绩和工作成果。此种评估教学工作的方法和管理模式致使教师只关注一小部分优生和潜力股而忽略了大部分的普通学生和一些差生。另外,学校的管理工作过于关注于毕业班,挤占了其它年级的教师、教学资源和培训机会,导致非毕业班的师生怨声载道。农村学校教育管理者为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学生学习动力,把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集中在一个或者几个班级,大部分称之为“实验班”,对这些班级和学生重点管理,从对教师的安排、待遇到学生座位排列、专门辅导、优先发言等都给予了特殊的设定。管理者以这些班级管理为中心,教师以这些班级的成绩为工作重心,导致教师一心教书育人的部分被极大的忽略,把学生的管理当作了成绩的管理,而学生一心提升学科成绩,同学之间竞争压力大关系不融洽,此种急于求成的管理方法往往会背道而驰,缺乏系统的管理观,使农村的教育脱离落后的怪圈也会难上加难。(二)教育管理的模式单一,管理机制僵化我国政府长期以来就是办学的主体,公办学校数量多,国家财政性的拨款是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国家承办教育是为了选拔和培养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服务。经验型是教育管理的最主要模式,即管理者把经验和直觉作为学校管理的依据,在农村学校管理层面,校长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首脑和行政中心,往往依靠个人经验处理学校日常事务,尽管现在推行校长职级制实行职级绩效工资制,在教育行政管理层占统治地位的仍是行政管理模式。学校的人事管理、招生政策和课程大纲都是由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审定、负责,各级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村学校进行垂直管理,学校日常事务的管理、制度和规则都是依照上级指示为纲,给本地学校的管理画地为牢,缺乏灵活性、创新性和应变能力。人、财、物作为同一层次的管理对象,缺乏对人的关注和广泛参与性的民主决策以及监督,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和管理者的积极性,在该体制下培养出来的教育产品是单一管理模式下的附属品,其竞争力大打折扣,适应当今社会的能力也令人担忧。(三)教育管理手段滞后,教师队伍流失严重从学校教育教学硬件实施来看,2016年《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同步建设城镇学校。”[10]但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在现实中仍存在很多漏洞,均衡发展强调了农村教学设备与城镇同步发展,而现实中农村学校配备的教学设施成为了摆设,一则,大部分乡村教师不具备使用先进教学设备的能力,任课教师仍然沿袭旧的管理和教学方法;二则,设备的消耗给教育经费本来就不足的农村学校带来了额外的压力,导致设备使用频率低甚至闲置,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用,致使农村学校的管理手段依然停留在落后层面。另外,农村学校一般规模较小,又是一种熟人社会,在某种程度上人与人彼此较为熟悉,对人员的管理还是依靠经验和传统的方法,因此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手段容易被搁置,以致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手段滞后不前。农村学校的位地理置、交通、经济以及社会生存环境条件差。从农村教师教师队伍来看,一方面地方政府对教师福利待遇重视程度不够,社会地位较低,农村生源的减少,农村专任教师每年都在流失,2014—2015年农村义务生源减少了130万人,教师流失了12.2万。农村学校急需一批思想过硬、业务水平和师德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另外,师资力量薄弱,难以用自己对知识的热忱和理解去感染学生,其教学方法单一,采取满堂灌,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以及职业倦怠对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的动力不足,严重阻碍了农村教育的进步和学校管理工作。(四)农村经济基础薄弱,教育发展动力不足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指出“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发展农村教育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环节。农村经济基础落后的现实决定了农村教育滞后不前,教育经费的不足更是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学校的规划、想法,就是缺少经费的支持迟迟无法付之行动。农村教师的工资一般有乡镇政府承担,教师薪酬会给政府的财政造成很大的负担,当地经济要发展不仅仅要投资教育,因此,部分财政用于非教育事业以至于严控教师岗位,多一名编制老师,就多一份财政压力,导致老教师到期不退,勉强坚守岗位,新教师因编制岗位限制,进而导致乡村教师队伍的老龄化,翘首企盼退休带来的教学积极性不高等弊端。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因教致贫”,使得政府又抽取教育经费来发展经济,释放出一种农村教育衰败和上学无用论的信号,也会直接导致农村家庭对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的不重视,进而影响农村学校生源的质量和人才的供给,由此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的局面。

三、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出路

学校教育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学校教育管理既包括教学教务管理,还包括对人、财、物的行政管理,需要主动收集各种有效信息作为学校决策的依据。当前,传统落后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由于缺乏对实施新课改的保障和对学校制度的支撑,给教育教学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如何构建21世纪教育管理的新模式,提高学校管理的力度,改变教育教学现状,就成为了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现代教育理念和管理思想为依据,根据笔者的教育管理经验,通过对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反思,进而提出构建学校教育管理新模式的策略。

1学校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反思

1.1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通常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管理目标而设立的。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成了知识的接受者,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把学生的分数看的相当重要,因为成绩不仅是评价学生学习的依据,还是反映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因此,许多教师都过分的关注学生的成绩,造成了学生“高分低能”和“两极分化”现象。传统的应试教育管理模式给分数蒙上了功利色彩,成为了利益驱使的砝码,教师通过分数对学生分层,实施分数管理,严重扭曲了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使教学改革目标偏离正常轨道。

1.2学校规章制度过于机械化和程序化: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对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的直接体现,是学校办学经验的结晶,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有利于规范师生行为,提高道德素养,稳定学校秩序。但是,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过分重视规章制度的作用,往往是在规章制度上做文章,细化规章制度,与评分和经济处罚相结合,与现代化教学管理目标不符。师生都成为了规章制度的奴隶,学校管理者成为了监工,规章制度过于机械化和程序化,使管理变成了检查,使师生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小心谨慎,缺乏个性和活力。从整体效果看,这种教育管理模式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到最后也没有立足之地,流于形式,缺乏基础和师生的支撑。

1.3学校管理崇尚权力缺乏思想教育: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缺陷还表现在崇尚权力,脱离实际,缺乏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使学生的主体性被忽视,教学效率极度下滑,而且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背道而驰。学校在教育管理上以权为本,权利至上,缺乏民主和科学,忽视了教育的真正使命和目标。学校管理需要权利,但并不是依靠权力去欺压和摧残学生,而是要靠权利去服务学生,培养学生,造就学生。在一个只崇尚权力的校园里,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是难以有效开展的。因此,学校构建新型教育管理模式势在必行,不仅要寻找新模式和旧模式相融合的途径,还要勇于探索符合新课改的管理策略,为学校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构建21世纪学校教育管理新模式的策略

2.1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新模式:教育理念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和基础,是实现教育改革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构建新型教育管理模式时,必须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既要创新,又要合理继承,做到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现状。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被提上日程,每一个教师都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教师还要积极转变角色,从课堂的主体变为课堂的主导,从“满堂灌”到“探究教学”。改变对分数的错误的观念,不再唯分数论,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互助,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养成终身学习的优秀品质。

2.2提倡家庭、学校、社会的多元化和开放式的管理方法: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管理不能局限于校园之内,要走出校园,推行家庭、学校、社会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建立开放性、民主科学的教育管理机制。学校管理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学校领导在教育管理中要发挥带头作用,注重管理的策略,调整课程设置,加强与社会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家庭教育主要以父母为主,在家里父母要为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在教育中渗透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勤俭节约等优良传统。社会教育主要是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对社会产生的正确的认识,对社会风气和道德习惯等形成的了解。

2.3利用校园网推进思想教育,提升学校教育管理综合实力:如今是网络时代,互联网技术在校园中的普及给学校建设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校园网站和校园论坛,在网络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比如可以把学校发生的重要事件或者有纪念意义的活动等放到校园网站上,当学生浏览的时候能够增强对学校的喜爱,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集体观念。还可以在校园论坛上开设心理辅导和道德教育模块,学生可以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表在论坛上,然后会有相关的教师及时进行回复,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出谋划策。网络的便捷给学校教育管理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学校管理者要认清形势,适度运用网络,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

3结语

总而言之,建立学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是势在必行的。时代的发展需要高素质、强技能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学校必须及时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找到教育发展的新起点,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符合学校课改的规章制度,突出“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新理念,同时,还要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化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拓宽教学渠道,拓宽学生的视野,将智育与德育同步进行,努力实现教学质量目标。

作者:魏圣军 单位:山东省昌邑市柳疃镇柳疃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陈盛强.新时期下乡村学校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5年第5期

学校教育管理范文篇4

教育的目的是明确的,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为此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我们看来,两者是紧密相连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作为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家长对自己的子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家庭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起到奠基的作用。作为补充,中小学生仍有很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继续接受家庭各方面的影响和教育,家长对学生仍起着关心、检查、督促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家庭教育区别于学校教育,有自己的特点。家庭教育是指家长(主要是父母或家庭中其他成年人)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对其子女施加的积极的教育影响,它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其一,具有亲缘性。家庭成员间有一种深厚的天然的爱的感情作为动力,这种爱会产生积极的或者是消极的影响。

其二,业余性和不规范性,并带有随意性。由于家长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不同,职业爱好、乐趣等的差别,家庭教育是多种多样的。

其三,教育方式方法上具有个别性和示范性。再从家庭教育的内容来看,它包括思想品德教育、学习辅导、审美教育和文化生活指导、卫生保健等。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问题上具有一致性,这必然要求我们将两者相互配合协调起来。

要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家庭和学校两方面都要做出努力。一方面,家长要把配合学校教育看作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多样形式如: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进一步拓宽家长学校办学的路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为此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庭教育咨询、校长接待日等。在各种形式中,家访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如何搞好家访工作,是每一位班主任更好掌握学生情况,进行双向管理,开展班务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所在。就此问题本人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高度重视,视为班集体建设的起点。

全面经常地了解和研究本班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班主任工作,可以说就是从了解和研究学生开始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熟悉学生是班主任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班主任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家访是班主任密切与学生家长联系的一种最常用的方式,勤于家访,善于家访是班主任带好班的诀窃之一。当接到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以后,就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的家庭进行普访。通过普访,对全班学生的家庭情况有大概的了解,如遇特殊问题,要进行速访,对个别学生,根据需要,还要常访。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高度重视家访工作,注重家访技巧,是搞好班集体建设的重要保证。

家访目的明确,内容真实具体。

家访的作用在于了解反映学生情况,争取家长的配合,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得以结合起来,搞好教育工作,这要求家访的目的要明确,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内容要具体且真实。学生蔡某,独生子,学习动力不足,懒散,经了解,其父母曾经言及已想方设法解决其毕业升学问题,致使该生自以为是,抱有坐享其成心理,不求上进。了解这些情况后,我便主动到其家进行家访,言及其中利弊,以该生表现为依据,切中要害地指出高考招生制度不允许父母包办这种做法的存在,同时也直言指出家长对其子女的消极影响,经过双方分析,达成共识,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该生的学习意识增强,深刻体会到“要想成功,需要经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加倍的努力”,最终得以考上成人专科院校。

精心选择把握有利时机,效果更佳。

经验证明,有利的时机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如学生生病在家,学生取得成绩时,后进生稍有进步时,学校家长遇到困难时,以及学生犯了严重错误时进行家访效果是最好的。学生杨某,个性要强好胜,重江湖义气,曾两次参与打架事件,被校记小过处分。我即于事发当晚进行家访,与该生及其父母共四人,具体分析事件的起因,了解分析过程及后果,引导其思考,指出他在事件中所犯错误,使他明白自己的过错并在父母面前许下诺言,改过自新。其后的确表现良好。学生麦某,学习刻苦,个性内向,成绩一度滑坡,我及时发现并在其低落时期第一时间到其亲友处了解个中原因,加以正确引导,让其道出心声“父母不在身旁,有一种被遗忘的感觉,经常思念美好的过去”,对此我首先肯定其客观因素造成的影响,重点指出“人不应停留在过去,更应面对现实”,为其指明发展方向,正是把握了这一有利时机,使其既消除了心中的顾虑,又唤起了斗志,成绩明显回升。

谈话讲究艺术,力求做到“三忌三宜”

家访时的谈话是最讲究技巧方式的,谈话是指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亲切交谈以进行说服的方法,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方法,通过谈话可以更有意识地、主动地探索学生的情况及其内心活动。谈话要有目的、有准备、更要讲究技巧。其一,宜多鼓励,忌多批评。鼓励是一种有效的谈话方式,通过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克服困难,增强学生奋发进取的信心,当然鼓励也要适可而止,避免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沾沾自喜的情绪。同样,批评对于有问题的学生也是应该的,更具有针对性,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则更应注意分寸,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这主要要求教育者应善于发掘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正确认识自身的存在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其二,宜全面忌片面,教育是双向的,谈话同样是双向性活动,要注意彼此间的相互联系。这要求谈话时,双方都要正视问题,特别是教育者不要单纯指责学生的过错,甚至借机“告状”,推却责任。对于谈话的内容更应一分为二,抓住问题的关键,做到晓之以理,方可使学生信服。对于学生家长,应听取他们的意见,与他们达成共识,切忌各执一词,互相怪责。其三,宜多启发,忌武断妄下结论。谈话就是要通过亲切的交谈,使双方在和睦的气氛中充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教育者应该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启发他说出心理话,对症下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学生存在问题。学生曾某,个性倔强,自尊心强,少与人沟通,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应付学业,家长的教育效果较差。初期,针对其特点,主动与其及家长沟通,直指缺点,效果不理想,陷入僵局。中期,改变策略,尊重该生意愿,调动学生家长积极性,鼓励为主,开始形成良好情感,且能讲出真心话,形势开始好转。后期,直接指出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措施,效果明显,该生的自主性增强,消除对视局面,实现理解沟通,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发奋图强考入成人专科学校。

学生在场原则。

所谓学生在场原则是指家访时应让学生在场,家长、教师、学生在一种温和、平等、轻松的气氛中“三方对话”,使学生接受教育,既可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同时可以给学生讲话的机会,有利于消除消极因素,保证意见的准确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实性。学生钟某父母在外,因表现差,被定为后进生,有一种放任自流的感觉,父母甚为担心,各方教育的效果不佳。我于是专门约其父母回来交换意见,让学生在场,将其表现细加分析,指出改正可行方案,鼓励其进步。经“三方对话”后效果有所好转,加强了平时的教导,终取得成效,该生思想品德表现较好,学习成绩亦有所提高。学生麦某,家庭情况与钟某相似,但表现不同。该生品学兼优,其母专门从外地回来了解该生表现,征询教师意见。我予以正确评价,使该生正确认识自己,明确发展方向,戒骄戒躁,更上新的台阶,又使其母满意,该生以优异成绩考上重点大学。

保证教育的延续性,确保学生的稳定、健康全面发展。

学生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的教育固然重要,然而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多方掌握学生的动向亦必不可少,这要求我们应使家访工作经常化,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无论学生在校或是放假在家,我们可以通过电访、信访或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利用空闲时间去镇、村家访等形式确保学生的稳定、健康全面发展。

注重实际,加强自我约束,做到言出必行。

学校教育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学校管理;学校现代化;学生发展

现代化学校建设应立足于学校的本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校园每天都是新的”是北京崇文小学迁入新址4年来建设现代化学校所追求的目标。

崇文小学创建于1960年,是北京市唯一的一所公立全日制寄宿制学校。自建校之日起,就招收出国人员的子女,以解除出国人员的后顾之忧,为我国的对外交流事业做出了贡献。

2003年9月1日,崇文小学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校址迁入新型的现代化社区——北京市崇文区花市枣苑,以其崭新的面貌为全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崇文小学面对新世纪教育发展和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提出了“用爱、用情、用心做教育”的教育格言及“以情移情”的办学理念,走出了一条现代化学校建设的新路。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是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学生就是我们教育者心中的太阳——“校园每天都是新的”:每天我们与孩子的生命一起律动;每天我们师生都在积淀着学校的文化;每天我们都在为生命奠基。

下面笔者从3个方面简述我们现代化学校建设的一些实践探索。

一、走内涵发展之路

2003年底,崇文小学搬迁到寸土寸金的明城墙脚下,社会各界对其寄予厚望。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清楚地意识到:现代化学校建设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

2003年9月,我接手崇文小学的工作时,我和学校的教师团队通过关于学校如何发展规划的研讨,实践着我们的教育理想,着力为人的发展服务,用对教育的热爱设计教育,用对教育的情感规划教育,用对教育的倾心创新教育。为此,我有3点思考:其一,必须在全寄宿制学校的发展中真正关注人的发展,这也是新课程关于人的发展的理念要求;其二,由于寄宿在校的孩子接触社会的时间少,因而要努力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其三,从6-12岁孩子成长的心理分析,孩子的成长需要亲情的抚慰,情商的培育会增进孩子的智力水平。

2003年的10月,我们提出了第一个教育口号,即我们的办学思想:“用爱、用情、用心走进孩子的生活。”在此引领下,一年级学生的家长走进了崇文小学,通过听课、参与学生的活动和参加新课程、新理念下的家教讲座,重新审视崇文小学,解读崇文小学的教育思想,通过反馈信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达成了家、校共同育人的共识。

2004年2月学校举行开学典礼时,我们把“用爱、用情、用心走进孩子的生活”的教育思想传达给学生,学生自主地将它改为“用爱、用情、用心走进学校生活”。这成为了我们培养社会人责任感的开始。3月6日,我们在全校家长会上第一次提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即:“以情移情”发展学生,以使每一个学生在崇文小学成为拥有自信、全面发展、潜能开发、不断发展的社会人。

教育中的“以情移情”要求教育者用情感走进社会生活,投入真情去感知生活、体验生活;面对少年儿童心理不成熟、行为不计后果、认知事物感性、情感脆弱等特点,必须按照科学的心理矫正方法,运用换位思考,转换角色定位,通过“移情”来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人的责任意识。

近几年来,我们不断对情感教育加以剖析,进而认识到:情感教育如同大树之根,根深才能叶茂;正如江河之源,源远方可流长。对于心灵,关爱是最佳的营养;对于生命,情感是心灵之魂。由此,全体教师明确了“以情移情”办学理念的核心所在——以“情”为中心磁场,让情感飞扬:用教师的情感影响学生的情感,让同伴之间的情感互动起来,让家长的情感融合进来,让学生“用爱、用情、用心面对学校生活,走向社会生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基于此,我们在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提出并施行了“封闭式管理,开放式办学”的办学模式。所谓“封闭式管理”就是做到校园环境、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工作过程、人际配合等方面达到全员、全程、全时空、全方位、高质量、高效率、科学的全面质量管理。所谓“开放式办学”就是做到教学全程、工作全面、时空全方位对友好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开放,促进学校内部要素与社会外部要素的良性互动,走教育社会化之路。实践证明:“封闭式管理,开放式办学”这种模式能够聚集多种教育资源,形成优势,达成整体优化,从而保证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同时也可以扩大办学的开放度和学校的知名度。2006年,崇文小学在京城教育调查组委会的百姓网络投票中被评选为“家长最放心校园安全小学”“北京市民满意度最高小学”“北京最佳育人环境小学”。

二、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给我们以启示:今天所做的一切要关注前人、当代人和未来人。因此,我们在新校舍建设的4年里一直秉承“建设节约型学校”的观念,用现念来设计学校,注重其育人功能。

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学校现代化建设的前提。例如:学校在楼道建设中从选瓷砖入手进行了大量的调研,走访了著名的学校、医院等7个单位,同时也征求学生的建议,最后我们采用了价格低廉的瓷砖铺贴成楼道墙裙,每两平方米增加一块花砖以增加童趣,并把楼道的墙裙用做各班学生特长的展示墙。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又节省了再建展示板的资金。

又如:我们关注学校寄宿学生的发展需要,在学校环境文化建设中凸显学校“以情移情”的办学理念:学校门前的喷泉建设既美观又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水的循环使用;假山瀑布中小鸭戏水、鱼儿嬉戏、水车飞转,学生从中可以感受到自然之美、和谐之美;把饮水房修建成集休息、饮水和洗手为一体的休息间,饮水和洗手水龙头安装的高度适合学生的身高,学校坚持每学期检查一次饮用水的质量,学生从这些细节之处可以获得自己处处受到尊重的体验。

在我们现代化学校建设的过程中,“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德育、生活、后勤管理等各项工作的细节之处。

三、践行全员育人

崇文小学注重环境育人和全员育人,在现代化学校建设过程中一直强调4个规划,即:校园建设规划、学科建设规划、师资建设规划、文化建设规划。其一,校园建设是现代化学校的物质建设,它是学校的基础建设。其二,学科建设是现代化学校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规定课程建设和地方、校本课程的研发。其三,师资建设是现代化学校建设也是课程建设的关键,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这3个方面的建设都有不同的要求,但其中必须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其四,文化建设是现代化学校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反映一所学校的文化传统和底蕴,并彰显其办学优势和特色。这里,仅介绍崇文小学践行全员育人的一些做法:

(一)打造一支“用爱、用情、用心做教育”的师资队伍

学校广大教师以师德根本——教师的真爱促进学生成长:用教师爱的情怀涌动起学生爱的心胸,用教师的情感感召学生人性的热情和激情,用教师的真心投入呼唤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责任心,着力让学生用心做事,用心做人。我们强调教师尊重学生,用爱引领学生感受爱,学会付出爱,进行爱的传递;

我们强调教师打动学生,用情打动学生的内心,感召人的本性,用真情对待他人;

我们强调教师启迪学生,用心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感受教师以爱育爱的师德风范中学会以心交心的人际交往。

(二)开辟“用爱、用情、用心做教育”的师德建设途径

第一,用爱做教育。在师德教育中,我们把《爱的教育》一书发给每一个老师,着力引领全体教师学习师德教育楷模张思明“用爱做教育”的事迹。

第二,用情做教育。情感教育先于认知。就6-12岁的学生来说,情感的培养对其成长会产生终身支持作用,因而我们在师德建设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通过情商的培养来促进学生智商的发展。

第三,用心做教育。为了加强师德建设,在学校工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比如:“话崇文昨天、展崇文明日,我爱崇文”系列教育活动;“用行动书写奉献之歌”的教育活动;“爱的教育”系列活动;“用爱、用情、用心做教育”的系列教育活动。

一本好书会成就一个人的一生,多读好书会使人的精神境界得以提升。为此,我们着力引领全体教师在读书中提升人文素养。自2003年9月至今,我们逐步推进和落实读书计划,推荐了《走进新课程》《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爱的教育》《赏识你的孩子》等系列书目,让教师学习感悟,互动交流,改变其心智模式。由此,每个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每个人都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用情、用爱、用心做教育”的篇章。这种提升体现了“问题激励读书,读书改变能力”和学习型组织所带来的读书与思考的价值以及完善与超越自我的价值。

(三)加深伦理认知,着力培养充满感恩之情和责任感的社会人

第一,我们以传统教育的更新为突破口,以“五爱”教育为切入点,以少先队的组织建设为落脚点,开展了系列的“六个一”教育活动,以增强和提升学生爱的情感,使之具有感恩之心和社会责任感。“六个一”教育活动具体是:观看一部爱国主义的传统教育影片;走进一个革命纪念馆;品读一册爱国主义教育的书刊;学唱一首爱国主义教育的歌曲;背诵一首爱的童谣;参与一次爱的教育活动。

第二,我们以养成教育为主,根据各年级学生不同年龄等特点,分别从“忠、孝、礼、仪、诚、信、廉、耻”8个方面着力培养其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和学习习惯,使之通过6年的学校生活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并为他们能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我们开设了“人文教育”的校本课程,注重整合新课程理念下的德育资源,开发建设显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以使“以情移情”的道德教育变成未成年学生的伦理认知,让学生怀有一颗对祖国、对社会、对人民、对学校、对家庭的感恩之心。

学校教育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夯实;教育教学管理;发展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导和学校管理的主体,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有凝聚力,塑造一个团结向上的高素质的教师团体对推动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要尊师重教,集思广益听取教师意见

作为管理者,要有大局观念,树立为广大教师服务的思想,密切和教师的关系,决不能高高在上,与教师平等交流,才能调动教师参与学校各项管理的热情,才能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教学工作,所有教师通力合作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作为管理者,要经常走近教师,去了解教师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或受到的阻力,通过改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质量来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要善于用欣赏的眼光去探寻教师的闪光点,挖掘每个人的潜能为学校工作献计献策,促进教师内驱力的提高。为教师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与教研氛围,让教师在学校工作中有价值感和幸福感。

二、要鼓励教师,发挥潜能开创教学之路

为了提高教师教学及研讨水平,教学领导要同教师一起研课、磨课。还要及时将在教研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与教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成长。学校根据需要可以邀请有经验的专家来校指导,或者派出教师外出到名校学习。外出学习的教师到回学校后把学到的知识要传授给其他教师,真正达到一人学习全员受益的目的,作为管理者,要重视对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日常工作行为的规范,让他们知道,“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要鼓励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不断钻研、大胆实践,走教育教学创新之路。

三、要关心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作为管理者,心里要时时刻刻装着教师,自觉为教师服务。要想搞好教学管理,要经常走近教师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同时注意减轻老师的负担,给教师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要用真诚架起情感沟通的桥梁,只有这样教师的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管理者要树立自己的群众威信,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只有自己在工作中处处起带头作用,用自己的行动感化和带动别人,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有说服力,才能真正地成为称职的教育管理者。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把握好切入点,要提高教师教学思想认识,转变观念,加强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速教学改革的进程。为教师创设学习机会,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四、营造学习氛围,提高教师教育研究的参与意识

作为管理者,在教研过程中注意汲取教师的意见。整个教育课题的确立要服务于教师,尽可能满足教师的需要,这样使教师能够积极投身于课题研究,激发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再次,要考虑到教师的个体差异,使每位教师都有所得。对于教研,针对不同的教师要有不同的要求和定位,不能勉为其难,因为同一个要求对于素质高的教师可能无法满足其发展需要,造成教师参与欲望不强;而对于能力弱的教师则会产生心理压力或自卑情绪,面对教研会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要给予教师宽松的自由空间,使教师能按自己成长速度规划自己的教研进程,这样每位教师都能够顺应自己的发展自然进入教研形态,真正做到在教研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提升教研水平。

五、调控教师情绪,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消极的情绪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所以,调控好教师的情绪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针对当今教师存在的职业倦怠及幸福感缺失的问题,学校可以聘请心理辅导专家给教师做心理调适、提升职业幸福感的专题培训,通过专家引领来释放教师内心的紧张及焦虑的情绪,帮助他们切实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让教师的内心有依赖感、归属感。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教师工作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过分紧张会产生紧迫感、压力感和焦虑感。学校对此问题一定要高度重视,要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对教师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进行有效疏导,为教师潜心教学扫清障碍。基于以上所述,教学教学管理要从师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加大管理力度的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课堂结构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校既要有科学的管理制度,也要彰显人文关怀的本质。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的是规范、持久、理性、扎实、公平,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们只有脚踏实地、善思善为,分阶段地更新管理方式,在实践动态中寻找科学实用的管理办法,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够长足发展,从而推动学校的全面工作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学校教育管理范文篇7

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公民,因此,以的光辉形象为榜样,塑造师生健全人格,是新时代背景下学校最佳德育途径。源诚形水,厚德载物,聚严父慈母和朋友于一身,是教师的基本特质。从事教育工作一切从爱心开始,以仁爱之心育人,公正对待人与事,从而构建积极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只有形成以大爱为基石的校园文化,才能绽放美丽灿烂的文明之花。我们努力使师生明白: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健全人格涵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优秀教师给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全面而深刻的,不只是体现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只要教师有心,用心地不断涵养自我,完善自我,其在教育生活中就能成全自我。这一行为的实践,是真正提高师生教育生活品质的基本途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人的秉性从出生时就有不同,而不同的见闻、感触和环境、经历使之只能求同存异,异的张扬与充分发展往往能造就英才,因此立人教育集团倡导扬长教育。同时,主张通过教育生活应当给师生的成功予更多的期许,他们的点滴进步就是其迈向成功的脚步,在教育工作评价中应当强调进步是成功的标尺。大爱是精神在德育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是开展立人教育工作的基石。我们把如何教会学生学习、生活、做人作为主要工作。做什么样的人?我们认为答案就在精神之中。立人教育的理念是:立人之本,培育英才。人之本是健康身体,是守法、道德、责任和义务,是真、善、美、诚。学校在德育工作中,把优秀传统文化与精神结合起来,广泛开展敬老、感恩、立德、励志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悟、提升自己,以修成健全的人格。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让平凡的学生变得不平凡,是立人教育的育人追求。由此,始终注重学生学业成绩提高幅度和人格品质的不断修为,主张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事事都潜存德育的良机,德育中的因材教育是立人教育遵循的基本法则。我们还主张德育必须加强实践性,回归学生真实生活,使德育贯穿于学生整个教育生活中,强调学生的情感和体验,不断促进其健全人格的生成。

二、以分层导学为教学教研特色,竭力提升学生学习力

立人教育的教学管理方针是:科学组织、有效落实;高效导学、合理评价。立人教育办学模式的封闭性管理、开放式教学,给教务工作提供了新的工作空间、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首先,以确保学校教学工作正常、高效运转为其基本目标。教学计划力求尽量简约化,既不给教师带来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又确保学校教学工作有序、高效运作。在校内工作范畴中,遵照陀螺管理模式中的条块结合要求,有效、高效地通过条的工作,在块的工作中开花结果。这就要求块的管理必须实现其服从性的作为,结合自主性的目标,力争简约有序地贯彻落实到位。教务处从教学常规抓起,狠抓教师教学计划、备课组计划的制定与落实,努力做到教学检查常规化,促进教师常规教学工作规范化,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严格规范考试过程,狠抓考风考纪教育,期中考、期末考、会考、省质检、初三市统考等都提前召开考务会,着重做好考务培训并布置年段、班级做好考风考纪教育工作,考后及时做好学科质量分析,以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成绩统计和评价反馈。加强理化生实验课的落实,配合人力资源部做好新进教师的评价工作,规范教师的招聘程序,规范学生的进校与退学制度。一个团队的工作,合理评价十分重要,我们从几样主要的工作入手进行合理评价,如抓学生巩固率、及格率、优秀率和平均分。考虑到各年段的班级生源水平不均,我们从纵向提高入手,年段班级建立各学科原始水平档案进行跟踪,公正地评估教师的工作业绩。良好的过程才会有良好的结果,我们更加重视过程评价。由于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我们十分重视课堂教学评价工作。我们主张在分层导学的前提下,博采众长,广纳百家,自成一家,打造立人教育课堂教学特色品牌。教育教学欲求有效,就必须以学定教。考虑到立人学校生源的特点,分层将长期存在。所谓分层,指知识问题的分层,力求准确把握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轻重、主次、难易;学生的分层,充分关注优差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理解、接受能力。这是因材施教的真实体现,是教学活动对学生个体的尊重和爱护,是教师有效开展工作的前提,否则会犯拔苗助长或产生课堂有被遗忘的角落之错误。其实,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导学”二字,简言之就是导引学生的有效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够高效地自主学习从而一生受益。分层导学工作的核心在于教师的导,导什么?如何导?何时导?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我们充分认识到应该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方法做正确的事。导的过程应遵循教有法而无定法的原则,对不同的受教者,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其导法是不尽相同的。不同的施教者,其个性、特长的不同,也会在“导”的工作中各有千秋。因此,在教学法的实行中应提倡兼容并蓄原则。凡是研究工作离不开有效互动。就教研工作而言,有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学生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教师与教师的有效互动,教师与外部信息的有效互动。只有充分解决好这些有效互动问题,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然而,欲求互动有效并不易。师生互动要求为师有大爱之心,有正确的导学方法,有较高的教学热情,善辩、善思、善吸纳和善于自我修为。广泛的外部信息冲击,要求为师善于分辨是非,把健康、有益的信息贯穿在教育教学生活中。立人教育主张通过分层导学,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解放自己,把教学工作做得洒脱一些,自主一些。全体师生不断提高教育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生活与教师教学工作的幸福感。分层导学可归纳为:导引自学、先测后讲,分层达标,循序渐升。这一课堂教学系统主张“一课一得”理念,一得指达成一个教学目标,这一目标要求合理、单纯、明确。故此,每位教师必须研读课标和考纲,切实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听课与评课是立人教育生活的常态,其对教师合作研究、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和专业成长有着重要作用。要做好这项工作,应建立健全听课与评课制度;要保证全过程、全身心地听好课;多角度、全方位、客观公正地评好课。我校听课评课的标尺是分层导学教学法,重点看是否以学定教,是否让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

三、以全员共业平台的薪资体制充分体现教职员工的劳动价值

学校教育管理范文篇8

一般认为,文化具有弥漫性的特征,文化的传递是一个缓慢的影响的过程。也就是说,学校文化建设需要采取渐进的方式进行。但是,对于学校文化建设来说,强势推进也必不可少。学校制度就是通过强制性的力量,对学校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和约束,从而形成学校制度所期望生成的学校文化。特别是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起始阶段,在反复宣传教育的同时,还需要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加以约束和规范,这种强制性力量也是形成群体规范的重要条件。在学校文化由浅层向深层、由外化到内化的过程中,规章制度是一种基本力量。具有优良文化传统的名校无不得益于其独特的制度设计。南开学校(以下简称“南开”)一贯以校风良好著称。梁启超先生曾说:“贵校校风之佳,不仅国内周知,即外人来参观者,亦莫不称许。”校风不可能自然而然形成,它一开始需要强有力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作保证。早在民国初年,南开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校规校纪。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具体,详细规定了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南开的学生大多来自全国各地,家庭都比较富裕,当时学生的花费很大,一个学生一年的费用比一个小教员全年薪资还要多。为了使学生养成节俭的习惯,学校实行开支记帐制度。该制度从新生一入学就实行,学校会计到每个宿舍教学生们记帐的方法,并且以后每月都到各学生宿舍核对每人的帐本。到学期末,学生把一个学期的花费结算好,填入一张表格,学校连同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单一起寄给学生家长。这种制度对从外地来津的少年学生学会自己管理生活起到很好的作用。又如,英国的伊顿公学以校友的团队精神和同学之间的情同手足而闻名,这也与学校的“大房子”制度有关。这项制度规定,学生一进校门,每50位同学就和一位德高望重被称为“宿舍长”的教师全家生活在一起,组成新的大家庭,共同学习和生活。这样,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和交流十分密切,容易形成强烈的团队意识和彼此深厚的情谊。

二、课程实现

学校的办学理念主要依靠课程来实现。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从某种意义上说,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决定着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因此,课程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抓手。南开“公”(“公”者,爱国爱群之公德)“能”(“能”者,服务社会之能力)办学理念是通过课程实现的。灌输爱国思想是南开五项训练方针之一;开设校本课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南开教育的一大特色。1927年至1928年,张伯苓校长为警醒国人,揭露日本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意图,在校内组织“东北研究会”,先后两次率领师生亲赴东北三省考察东北的自然资源、经济、人文、地理等方面情况,积累了丰富资料,发表了许多调查报告,编著了一部《东北地理》,并在南开开班授课。这门课程的开设极大地激发了南开学生的爱国热情。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参观、调查是南开爱国主义教育的一大方式。这是促进学生了解社会、增强反帝爱国情感的重要途径。南开对此很重视,每学期都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20世纪20年代中期,学校曾专门开设“社会视察”课程。

南开教育的特点是既要学得好,又要玩得好;既会学习,又会办事。一句话,南开的教育是“活的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为此,南开中学注重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学校除了以严格扎实的课堂教学享誉海内外,在开展“课外活动”方面也颇有特色。学校有一条特殊的规定:每天下午3点半是课外活动时间,学生不得留在教室。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社团非常活跃。除多种体育活动外,话剧、京戏、歌咏、摄影、航模、绘画、时事等,学生们均可自由参加。在南开的学习中,学生大约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正课学习,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增长了学生的才干,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服务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总理在南开读书时就是课外活动的积极分子。他曾说过,他从这所学校不仅学到了基础知识,也学到了办事本领。

三、名师示范

名师是学校价值观的践行者,对内提供角色榜样,对外代表学校形象。名校与名师息息相关,名校哺育名师,名师衬托名校。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教育界有“北有南开,南有春晖”之说。当时,春晖中学这么一所私立的农村中学竟吸引了诸如夏丐尊、朱自清、丰子恺等一批大师,成为一道独特的教育文化景观。在春晖中学,夏丐尊实践“爱的教育”,丰子恺探索“美的教育”,朱自清则呼唤“有信仰的教育”。

南开学校也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师。在重庆南开中学,一位同学的作文开头一句是:“远远的东方,太阳正在升起。”国文课的陶光老师在课堂讲评时在“的”字后面加了个逗号,变成“远远的,东方,太阳正在升起。”这一个逗号真了不起,把整个情景都变活了。古人有所谓“一字师”,陶老师可谓是“一点师”。1927年,苏州中学(以下简称“苏中”)组建后,国文、英文、自然和社会四学科均设一首席教员,首席教员负责各学科研究会工作。在名师的引领下,苏中教师学术研究蔚然成风,使得苏中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学术化学校。凭借学术研究,苏中教学改革开国内各中等学校风气之先,教学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因此声名鹊起。

同样,解放前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也是名师云集,他们学识渊博,教艺精湛,深受学生欢迎。教师们个个兢兢业业,追求学问,永不自满。数学教育家赵慈庚回忆道:“记得1940年2月7日是阴历岁除日。各班留校学生都有除夕同乐会。应邀前往的教师会后回到卧室,照常读书。夜钟十二点以后,我走出屋门,冷静一下热胀的头脑。恰好贾晰光捧着一个茶杯也出来了。他走到我身旁,轻声地说:‘你看这大年三十儿夜里,城固县的人都睡了,唯有我们这十间静悄悄的草房,窗明灯亮’。我再前走几步,向东望望,图书室两侧四间小房的灯也都亮着,这就是当年附中教员的本色。”我想,这段回忆既是名师精神状态的生动写照,也是一所学校是否是一所名校的简要判据。

四、仪典激励

仪式和典礼是学校文化的载体。仪式和典礼是有助于文化繁衍和发展的象征性活动,它为学校的日常运作赋予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使学校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仪式和典礼对于学校文化来说,就像电影与剧本、音乐与乐谱的关系一样。仪式和典礼让我们能够获得其他方式无法获得的感受和理解力。仪式和典礼可以让参与者在一种特殊的氛围中,体味其背后的文化理念,对参与者产生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南开创建初期,日本侵犯东北,校内的大钟每天先敲九下,停后再敲一下,再停再敲八下,用“九·一八”节奏的钟声,每天撞击师生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注重不断发展和加强学生之间的情谊。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两个铃声节。开学第一天是为一年级新生举办的首次铃声节。铃响后,毕业班学生向新生赠书赠言,把自己上学第一天亲手栽种的树木移交给新生照管,并与新生同栽友谊树。学期结束的最后一天为毕业班举行最后的铃声节。铃响后,一年级学生给毕业生献花和赠书赠言,小同学们的赠书上用大个儿字母题写感人祝愿,以之象征学校集体永世长存。

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精心设计,别具一格。学生代表的致词采用拉丁文而不是英文,当学生代表用流利的但一般人却听不懂的语言演讲时,人们对学术至高无上地位的神圣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根据哈佛的传统,除了主席台上特定的人有特定的席位外,正对主席台的所谓最好的座位,不是留给各界政要、头面人物,而是留给即将获得学位的学生,这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哈佛还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作为学位获得者,如果已经有了儿女,那么无论他们几岁,都可以把他们带上台,一起领取学位证书,从小就接受哈佛的熏陶。哈佛人这一独特的设计将生命的延续与文化的传承对接,将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

五、校长垂范

校长是学校文化的塑造者。校长的主要任务就是巩固基本的规范、价值观和信念,支持学校完成核心使命和任务。校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够传达出重要的信息和意义,对师生员工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校长的言传身教对学校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校长应是学校的精神领袖和道德楷模。张伯苓校长视南开为自己的生命,毕生献身教育事业,体现了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表现出崇高的精神境界。张伯苓说过,教育是他青年的志愿、中年的生命、老年的安慰。张伯苓之所以终生献身教育事业,与他坚定的教育信仰有关。张伯苓不把办学作为升官的阶梯。他与南开校父严范孙曾有约定:“终身办教育,不做官。”当局聘他为教育总长及天津市长时,因志在教育,不在政治,他均力辞不就。张伯苓也不把办学作为致富的门径。他坚决反对教育的商业化,认为办学不能赚钱,更不能赚混帐钱,要使学校成为世界上最干净的地方。张校长说:“教育工作是艰苦的,不会发财,要有一辈子甘于清贫的思想准备。”他一生刚正廉洁,坚持操守。他创办、主持南开学校长达半个世纪,仅从国内外为南开学校募集的资金就数以千万计,而且大多是私人捐款,若要提留部分入私囊,别人根本不知道,更不会过问,但他不肯也不屑这样做,而是分文不差地将资金收入南开的帐户。他去世时,留下的全部遗产只是七元六角钱和两张过期的戏票。

蔡元培先生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其个人品德上的高风亮节早已为社会所景仰。他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在师生中倡导组织各种修身养性的协会。其中有—个很有趣的协会,是蔡先生发起并白任会长的进德会。该会规定会员要做到“八戒”即戒嫖、戒赌、戒纳妾(此“三戒”为初等)、戒做官、戒做议员(做到前“五戒”者为中等)、戒烟、戒酒、戒食肉(“八戒”全做到者为高等)。张伯苓校长常说:“正人者,必先正己。要教育学生,必先教育自己。”他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自律甚严,深受师生的爱戴。许多人在回忆张校长时都谈到两件小事:一是他不许学生吸烟,但自己却吸旱烟。当学生指出时,他将烟杆一折两断,从此不再吸烟。二是他年轻时留着胡子,为了给学生做表率,他的胡子越来越少,最后干脆全部剃掉。

六、环境熏陶

优美的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张伯苓认为:“青年学生日处此安定秩序、优美环境中,自必潜心默修,敦品励学,养成一种笃实好学之良好校风。”在重庆南开中学,端庄的“范孙楼”、肃穆的“芝琴馆”、雍容的“午晴堂”、幽雅的“忠恕图书馆”、广阔的体育场美丽的“莫愁湖”等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在这里,春天群花盛放,夏天佳木葱郁,秋天风霜高洁,冬天梅林独俏,它们使学生铭记在心。一个文化味道很浓的学校环境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到文化的存在,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地接受学校文化的熏陶。在重庆南开中学,隔着大操场就可以看到对面用兰草种的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八个大字,从左到右足足排列了约100米,每天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在学校教学楼入口处竖立大的穿衣镜,横额镌有“容止格言”几个大字,两边书写:“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它对学生的仪态形象、气质风度均提出了具体要求。这面镜子和四十字的容止格言,对南开学生确实起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

学校教育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法律纠纷;防治

随着我国法治社会的不断推进,人们法治意识进一步提高,法律普及带来的变化体现在发展的方方面面。高校作为曾经万千学子心中的象牙塔也愈发频繁的卷入各种各样的法律纠纷中,高等学校被推上法庭被告席也已司空见惯。鉴于此,全面分析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中常见法律纠纷的特点,做好应对进行有效防治是保证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中法律纠纷的特点

一般来说,产生法律纠纷的主体之间大都存在利益冲突,普遍性、矛盾性是所有法律纠纷呈现出的共同特点。高校在教育管理中因主体身份的特殊性,其所发生法律纠纷的特点也相对独特。第一,类型多样性。高校在教育管理中产生的法律纠纷多种多样。高校作为一个独立的事业单位,容纳成千上万的师生开展工作学习以及生活,在此背景下产生的纠纷也纷繁复杂。就发生范围来说,可分为内部纠纷与外部纠纷。内部纠纷主要是高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与师、生之间形成的民事或行政纠纷及由此引发的刑事犯罪行为。高校与师生之间不应该存在刑事法律纠纷,但是高校存在有刑事法律关系问题[1]。外部纠纷则是指高校与高校之外的单位或者个体产生的民事、行政以及刑事纠纷。就内容本身来说,可分为合同纠纷与侵权纠纷。合同纠纷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较为常见的主要涉及教职工与学校签订聘用合同以及高校与外部单位或者个体签订服务合同,委托合同等。侵权纠纷多发生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高校与师生之间。如大学生因寻衅滋事或者打架斗殴导致人身伤害,因为偷窃、作弊等行为给与处分的,学生针对处分行为将高校列为被告,这些都属于侵权型法律纠纷。第二,原因的复杂性与主体的特定性。高校作为被告的原因可能是作出记过、开除学籍甚至取消学位授予资格等惩罚性行为,甚至也涉及到近几年出现频率上涨的贪污受贿等犯罪行为。高校法律纠纷虽然产生原因复杂且类型多样,但产生法律纠纷的主体却是特定的,无非就是高校与师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纠纷主体的特定性明显区别于普通的法律纠纷。第三,影响广泛性。高校以及高校师生在我国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各类高校数量在2900所左右,在校大学生数量在3700万左右。高校作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基站,承载着整个社会的希望,影响着国家的未来。每一起高校作为被告的案件都吸引着社会的广泛关注。如平原大学学生孟某诉学校案。孟某与校主任发生争执之后学校以违纪为由将她开除。自此,这个22岁的女大学生走上行政诉讼之路。历时4年多,与学校对簿公堂十余次,该案在社会上引起强烈舆论,甚至引发省高院亲自关注督办。齐齐哈尔医学院学生齐某与李某因在四六级考试中作弊被抓,学校决定给予开除学籍处分。两名学生认为处罚过重,遂将学校告上法庭。经审理,法院认为学校开除学籍的处分书没有送达两原告,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属程序违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被告对行政行为进行举证的规定,该医学院并没有向法庭提供两学生作弊所用通讯设备,缺乏事实依据,应撤销其对两名学生的处分决定。此类性质的案件较为常见,高校通常败诉居多,这无疑不利于调动高校行使其职能的积极性。原因在于高校行使自身职能时的确存有程序上的疏漏或者失当行为,因而其行为得不到法律支持。因此规范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中的职能行为,提高法治意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尤为重要。

二、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中法律纠纷的防治

高校频繁陷于各种各样的法律纠纷,严重影响了高校教育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对校园氛围与学校风气产生消极作用。建立科学的纠纷解决机制,落实防治结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与保证。(一)完善高校管理体系,规范教育管理活动,推进依法治校,增强高校教育管理的公信力。现代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等教育迅猛发展,高校自身的管理体系却鲜有突破。往往是在法律纠纷出现之后,高校才不得不正面解决,对法律事件重视不足,教育管理活动不严格、不规范。现代高校对法律纠纷事件的认同度不高,缺乏完善的法律管理体系,致使对于学生的管理不到位[2]。高校应坚持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原则。坚持将法治理论应用到日常教育管理的实践之中。要在实践中发现现行管理体系的不足,有的放矢不断完善,健全民主管理的同时落实法治教育。职能行使人员更应以身作则,遵守校规校纪,严守法律红线,确保行为的作出实事求是,有据可查,提高高校管理教育的公信力。(二)开展普法活动,加强法律宣传,提高法律意识。据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教授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占到了社会刑事犯罪的70%-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为17%,诸如“硫酸伤獯”“复旦大学生投毒杀人”等等。其主要原因是年轻不成熟和不懂法律[3]。据2016年当代大学生法制意识调查报告:在校大学生中对全国法制宣传日不知道的高达25%,对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小部分知道和不清楚的分别占40%和11%,在生活中遇到侵害自身权益的行为自觉寻求法律保护的仅占6%,向老师、朋友亲人求助和自认倒霉的分别占40%和20%,自用武力解决的高达34%,明显存在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与法律意识等问题[4]。从以上数据可以直观看出,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淡薄,对于法律认知的缺失导致大学生对自己行为后果没有较为准确的预测,从而缺乏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因此,落实法律学习,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是高校教育管理活动的重中之重。高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将传统教育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将法治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将法治思维灌输到师生日常学习与工作中。比如通过传统讲授进行普及,组织观看法制宣传视频以及关于法律教育的影像资料等,设置普法协会等,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法律思维。当运用法律对自己行为后果进行预判成为一种习惯或者自觉后,能够有效的减少、避免违纪违法现象甚至犯罪行为的发生,高校在教育管理活动中产生的纠纷也必将极大地减少。(三)完善立法,提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立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是减少高校法律纠纷的重要保证。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不仅是描述性、解释性和反思性的,同时也是建构性的,它既能够融于法治原理、制度和实践之中,又可为和谐社会的治理提供创新和发展的理念支持[5]。教育管理活动中的关系越复杂,矛盾纠纷越激烈,当遇到问题找不到合适的救济方式时,便只能诉诸法庭。对此,高校一方面要设立独立的申诉机构,拓宽学生申诉渠道,“当学生认定高校侵犯其受教育权,且本人既不能采取拒绝履行决定的方式来补救,又无权采取强制手段纠正或制止这种行为时,可向学校设立的独立申诉机构提出申诉。”任何阻碍、限制或剥夺学生申诉权利的行为,均构成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6]。建立独立的申诉机构,要确保成员构成的民主、公平,同时还需保证专业性与中立性,确保申诉过程的透明和结果的公正。另一方面,高校应当强调管理者学习相关教育立法,确保教育管理活动程序合法。什么样的惩罚需要通过什么样的程序作出应该有明确的书面规定,对于不按照程序作出的行为必须给与惩治。对于学生的诉求,一定要详细听取、严格核实,尊重学生知情权、辩解权和平等权,才能更好的确保学生合法权益的实现。矛盾纠纷的解决渠道多元化,有利于更大程度的减少高校法律纠纷的产生,避免师生与高校不必要的公堂对簿。

参考文献:

[1]王洪成.论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的构成特征[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48.

[2]洪慧,彭俊,廖丽君,等.高校与学生法律纠纷问题的原因与对策[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2):163-164.

[3]刘亚欧.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方法[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3(S1):186-188.

[4]2016年当代大学生法制意识调查报告[EB/OL].百度文书帮,2017-12-12/2020-08-20.

[5]范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338-446.

学校教育管理范文篇10

是不平凡的一年,是激动人心的一年,也是对学校领导严峻考验、对教职员工进行大检阅的一年。这一年,学校改善了办学设备设施,加强了重高和职高考核的力度,顺利完成了政府对绩效工资的调整、教育部门对岗位设置的改革、学校对高中级职称的评聘等一系列重要工作。这一年,学校领导成员在上级组织的领导下,在陈明校长的直接指挥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团结和带领全体教职员工,科学规划、认真落实、努力拼搏,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创造性地履行了组织赋予我们的职责,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效益,达到了预定的办学目标。现将一年来所做的工作汇报于下,请各位领导、各位教工审议。

一、加强了廉政建设,实现了廉洁从教、廉洁治校。一年来,我校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保障监督作用、工会的民主管理作用,经常对领导班子成员进行廉洁教育,公开经费管理程序,强化经费管理透明度。学校自常务副校长以下,每个班子成员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严格要求自己,不以权谋私、不贪图享乐,养成了廉洁自律的好习惯。同时,学校加强了对教职员工的廉洁教育,要求教师不向学生和家长提不合理要求,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

二、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一年来,学校自行投资达10多万元,先后粉刷了围墙,改建了门卫室,更新了公示栏,新建了舞台、旗台,立起了标准的旗杆,增设了多媒体设备。学校投资近2万元更新了老旧线路,投资7000多元新购了桌凳,更新了消防设施,增设了名言警句,极大丰富了校园文化,学校校容校貌焕然一新。

三、加强了常规教育和管理,教师工作井然有序,学生学习、生活有章可循。

一年来,学校坚持了每周学校领导碰头会、每周教师周前会、每周政治学习会、业务学习会,加强了教师“六认真”工作,坚持了“六认真”检查,坚持了教师坐班情况的督查,加强了教师教育教学的视导,注重了教师教育教学思想的引导和培训,客观科学地对待教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积极帮助、指导教职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复杂繁难之事,理顺了教职工的工作。教师管理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年来,学校坚持了每周学生周前会、每天值周领导小结会,加强了值周领导和值周教师的工作,强化了学生常规教育和管理。重点整治了学生上网问题、学生文明礼仪问题、学生外在形象问题、学生进出校门问题等等,注重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强化了安全教育和管理,确保了良好的校园秩序。

四、狠抓了教育教学工作,实施了重高和职高考核,把好了教育出口关。一年来,学校通过“六认真”督查、通过学校和教研组活动、通过各种会议形式、目标考核形式等等,狠抓了教育教学工作。重高升学人数和职高就读人数在去年的基础上略有上升。学校还通过各种形式,鼓励教师积极从事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全年科研微型课题立项申请达8个,学校力争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科研兴教。

五、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管理原则,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工作策略,圆满完成了一系列重大工作。今年,教师岗位的设置、教师绩效工资的发放、教师评职、评优、评先等大事要事,学校通过广泛研究,积极探索,广采博纳各种合理意见和建议,坚持民主、适当集中,合情、合理、合法地解决了这些敏感和热点问题,得到了绝大多数教职工的认同。

六、狠抓了安全工作,确保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通过开校安全教育会,第一节安全教育课,每周安全课,每周周前会、每天值周小结会,安全小册子、安全挂图等等形式,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和宣传。同时,学校制定了各种安全预案,积极进行安全演练,开展了禁毒教育和禁毒宣誓,召开了安全专题报告会,制定了各种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了各项安全措施,使安全工作得以顺利和有效的实施,全年安全工作未出现过责任事故。

七、抓好了师德师风建设,纯洁了干部队伍和教职工队伍。学校积极组织教职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信访工作条例》、学习各级文件和会议精神,通过思想教育和纪律约束,纯洁了干部和教职工队伍,杜绝了“三乱”和各种有违师德行为的发生。

八、有效治理了脏、乱、差,确保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通过各种会议、通过征文、通过小手牵大手、参加义务劳动、散发宣传单和各种评比等活动,深入持久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荣获区三等奖。

九、分工合作,有序有效地推进了各部门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党支部积极履行党的职责,对学校工作起到了保障监督作用。同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支持学校工作,主动抓好教育教学和其他工作,为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学校教导处、后勤处、安全办,按照面上和学校工作安排,积极抓好本职工作,主动作为、积极作为、科学作为,为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工会、女工委,积极履行民主管理学校的职能,认真参与学校决策,主动为学校出谋划策,为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同时,学校工会积极组织教职工参加运动会、组织女职工参加女子篮球赛、女工委还不定期组织女职工开展了女子聚餐会,活跃了教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职工业余活动。学校团支部积极发扬团组织在青年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既起好了教师的表率,又主动当起了学生思想教育的排头兵,为学校学生管理的有效开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学校财经工作坚持一支笔签字的原则,认真管好用好公用经费,为学校硬件建设和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贡献了力量,在办学经费和流动资金极为紧张的情况下,确保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各教研组积极组织各种教研活动,开展教学科研,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进修和提高培训,提升了教师素质,提升了学校品味,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赞誉。班主任尽职尽责,坚持了早中晚三到位、坚持了班主任工作无节假日,承担了学生管理的主要工作,确保了学生思想工作的有效开展。

十、精心安排、广采博用,强力推进留守学生工作。学校通过对教师和志愿者的培训、通过各种软件和硬件手段,充实了留守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他们的思想和文化素养,温暖了他们孤寂的心灵,校正了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不良习性,让“留守学生”留得放心,让家长走得安心,为祖国经济建设和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了和谐的社会环境。

十一、认真抓好了“普九”工作,为双基迎检打下了良好基础。学校成立了以教导主任为主要负责人的“迎检”工作领导小组,科学地分析了“迎检”工作的难点要点,抓住了“迎检”工作的主要矛盾。既体现了教导处的主导作用,又合理地分配了各部门、各教职工的工作,有效地发挥了班主任和各专任教师的能动性,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