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4 21:23:42

学校管理论文

学校管理论文篇1

1.赋予校园设施硬件以生命

硬件在这里是指学校的设备设施。学校要充分利用文化资源的教育优势,让高尚文化体现到校容校貌上,让学校的每一个地方、每一处建筑都会“说话”,成为学校的教育之源。如学校的校门有文化感,学校的教室有育人感。在教学楼内有天井,植树种花,搭建葡萄架,增设拉近人的心理距离的半圆形条凳,摆上石板棋盘,修建数字化小道,并将名人名言融入其中,成为温馨的“敏行园”。在教室、办公室的门上张贴经过筛选、增加内容简介且放大后的图书封面,既美化了校园,又为师生提供了新书初读的机会,同时激发了师生借阅新书的欲望。学生享受轻松惬意的读书与休闲时光的同时,也受到教育的熏陶。

2.赋予校园文化软件以灵魂

软件在这里是指一所学校的管理。我认为在学校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首先要确定好独具个性、特色鲜明办学理念。用理念指导学校办学,用理念做强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空间。我校就确定了“享受教育,夯实健康人生基础”的办学理念。“享受教育”是一种情怀,一种态度,一种核心价值观,“为人的成长奠基”是学校的育人目标。它包含三层含义:一是一种感恩和创新的朴素情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享受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感恩前人、报效当今的情怀激发而生,前人的智慧和教训又是师生不断创新的基础,正所谓站在巨人的肩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一种独到视角下的苦乐观。享受教育的“享受”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超越职业感和任务感而共同形成的工作学习的愉悦,让师生在教育的过程当中体会一种快乐和愉悦,反映的是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追求和精神满足。三是一种崇高的境界修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将教育活动看成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教与学超越了功利成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展示着崇高的人生境界。

3.赋予学校潜件以活力

潜件,本是计算机专业语言。在这里借用潜件的本义引申为通过学校硬件和软件的有机结合,创建学校的特色或者品牌。这里的潜件,就是打造学校的特色或者品牌。特别是布心小学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追求个性化办学,进而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要想达到个性化需要艰苦的历程,更需要拥有学校特色。追求学校特色是现代学校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也是学校文化的一种体现。实施素质教育应把特色建设作为突破口。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开发专题学习网站,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教师要运用教育博客,拓宽教育沟通渠道;要强化管理信息功能,提升学校办学效益。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就像空气一样存在于组织之中。它的存在,远胜于有形的规范。师生的行为不可能全部用文字规范下来,只有依靠文化的力量才能实现。在制度鞭长莫及的地方,价值观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以校园文化建设促管理机制创新

1.管理任务职能化

学校根据管理的职能重新整合管理机构,变成教育创新中心、教研指导中心、质量监控中心、人力资源中心、安全管理中心和后勤服务中心。六大中心主任采取竞聘上岗,中心成员则由主任聘选。各中心既各司其职,又互相合作,大大提高了学校管理效率,形成了一支精诚团结、友好合作的领导团队。

2.管理重心扁平化

管理不是校长一个人的事情,大部分事情应由下面的中层和教师完成。管理权力要下放,让教师做事有积极性。一是年级教研组长是管理的重要组织。由年级组长开展学校的各项活动,整合各种资源。二是实行岗位责任小循环,促使教师快速成长;三是实行基本合格线。在教学质量的评价中,重视合格率、增长率和优秀率。要做到所有的学生达到合格以上。校长把管理的中心下移以后,事情做得更好了,工作也更有效率了。

3.教师发展个性化

这就是以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来突出学校的办学形象,因为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学校最硬的软件。一是成立校级工作室,以课题为抓手,激励教师的专业成长。二是帮助教师总结成果,召开以教师名命名的研讨会。通过抓好教科研,根据每个教师的特点,提出教师发展计划,促进教师的发展与成长。

4.家校合作常态化

一是建立小学家长委员会。家长以竞选的方式成立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长委员会,校级的家长委员会还成立了课程参与、监督管理、义工活动、联络宣传等4个小组,发挥着促进、监督、参与和桥梁的作用。二是成立家长学校。苏霍姆林斯基说:“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在教育并检验自己的人格。”这说明家长对孩子的影响甚至比教师对孩子的教育作用更大。要想把孩子培养成才,首先要培养合格的家长。作为学校,为家长提供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法是管理者始终不变的目标。学校还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家长学校规章制度,如《布心小学家长学校章程》、《家长学校管理制度》等。我校积极组建家长学校讲师团,包括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校长、老师,有家长代表,还有社会的家庭教育志愿者,如派出所民警、交警大队的警官、退休的干部、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等。三是依托网络,创新家庭教育的指导形式。学校搭建“布小心苑”网站———基于网络的家庭教育指导平台。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家长学校工作,在家长学校的举办形式多为面授讲座形式为主,面授的优势是普及面广,但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一学期集体的面授只能是一两次;因为时间有限,内容相对局限,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共性的问题,很难顾及到对一些特殊学生、特殊问题的辅导。针对这种情形,布心小学以信息化特色为依托,充分运用网络优势,将家长学校的触角,延伸到每个家庭,建立了“布小心苑”网站,整合优秀教育资源,突破时空交流界限,为学生家长打造家庭教育指导的平台。向广大家长、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关于提高自身和孩子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和策略;通过留言本和论坛社区与家长、孩子进行交流,为他们解答一些困惑;并带动广大家长和教师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目前“布小心苑”网站点击率已超过840多万次,针对性地编写了深圳市唯一的小学心理课教案。

学校管理论文篇2

(1)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几乎将所有的管理重点都放在了学校需要与学生需要相统一上,过于强调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的个人权威,却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校没有正确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虽然部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要我做”向“我要做”的转变,但是在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却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2)管理者与学生的沟通不到位。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者与学生既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同时也存在着必要的情感交流,管理者只有与学生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才能够有效弥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使管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就我国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管理工作开展的现状来看,管理者往往过于注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却忽略了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从而造成大部分学生对管理工作存在诸多意见,不利于其工作的顺利开展。由此可见,情感沟通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管理者只有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才能够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应有所突破。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的时候,往往以成绩作为唯一考核标准,这样一来,必然会形成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将以应付考试为出发点,过于注重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不注重合作,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严重。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整个医学院校都向应试教育倾斜,却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尤其是人文素质的培养。

2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措施

从上文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中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管理部门如果想要从根本上提高管理质量,可以结合医学院校的自身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我国医学院校以往对于学生管理,主要从学校的规章制度出发,要求学生对规章制度中的内容做到全面掌握,并将其落实到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以这样的形式来看管理工作,不仅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还会滋生诸多管理问题,影响管理效果。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学生管理部门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以学生为本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在充分了解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条件,从而将学生的内在动力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此外,学生管理部门还要对学生的合法权益予以维护,针对学生的决定,要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足、依据明确、定性明确、处分恰当。与此同时,学生对于学校给出的处理,应该充分享有陈述、申辩和申诉权,学校要有明确的程序并予以确保。

(2)加强社会实践。想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体系中添加社会实践也成为了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社会实践,不仅能够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的结合起来,从而更好的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而且在实践过程中,还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更好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医学院校社会实践的开展,可以有很多种形式,比如说开展各类专业知识竞赛、举行各种科技创新讲座、组织学生到各大医院参观等,这些活动的开展都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3)加强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也是当前医学院校管理工作开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过去的时间里,学生在管理工作中,往往只是作为被管理者,被不断灌输诸多规章制度,其自身的主体地位完全得不到展现。事实证明,这种填鸭式的管理方法得不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未来的管理工作中,管理者不仅仅要将学生作为被管理者,而且还应该注重其主体地位的发挥,从而实现多元化管理,并不断加强自我管理。首先,管理者可以以社会实践作为载体,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价值观。其次,要善于将网络教育充分利用起来,比如说建立心理咨询网站和网上德育中心等,定期让心理咨询师和思政教师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从而使德育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3结语

学校管理论文篇3

一、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

在创新教育过程中,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运用应须相结合。而学校管理是学校领导在正确认识管理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计划、执行、检查、处理职能有效地利用学校的人、财、物、信等管理对象,确定并达成学校目标的社会实践过程。人是管理的核心要素,对于人仅用制度、计划、监督来管理,尽管体现了科学管理的规范性、实效性,但却忽视了人的本质特征,即人的个性、需要及人的发展,甚至容易窒息人的创造性,这使人退化为制度的奴隶,即仅知道服从。而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向探究型、学者型、开放型、专家型转变。转变的基础是教师个性的张扬,主体性的充分发挥。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作为一名教师,他的职业角色决定了他的追求价值取向,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承认远甚于物质利益。因此,对教师的管理必须树立以下的新理念。

(一)人格魅力

人格是一个人性格特征的核心成分。高尚的人格,使人产生敬佩感,能吸引人,促使人模仿,给学校决策者带来巨大的影响力。孟子曰:“以德治人,心悦诚服也。”因此,决策者必须具有令人信服的思想品德修养。作为决策者,坚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凡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禁止教师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给教师树立榜样。即使看见地上一片纸屑,决策者也当着师生的面捡起,以此来带动影响全校师生。坚持公正无私,不带偏见地、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教师。特别是在分配工作、考核评优、晋级升职等教师关注的敏感问题上,一视同仁,不搞厚此薄彼。决策者事先制定并提出标准或准则,交由行政班子或全体教师讨论统一后再实施,以同样的标准来衡量每位教师的德能勤绩等方面的情况,使整个教师群体有一种大家都是“自己人”的感觉。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实践证明,只有具有高尚人格的决策者,才能使教职工内心信服而自愿接受影响,才能确立起稳固的权威,有效地领导管理好学校。

(二)信任就是力量

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办好学校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师的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他们最不喜欢领导盛气凌人的训斥和简单粗暴的管理,也不喜欢领导不负责任,让教师我行我素、放任自流的管理。他们希望和欢迎领导能以民主的作风,为学校创设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大家心情舒畅,和睦共处,自我约束而又自我完善。第一,在学校掀起“骨干教师是学校最有价值的主人”的舆论氛围,将骨干教师的素养内核框定在教学实绩、科研能力、师德修养三个方面,引导教师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力量吸引学生。第二,向教师承诺“教师能翻多大的筋斗,学校就搭多大的台”,在各方面向优秀教师倾斜,鼓励教师建功立业。第三,将业务管理的权限下放,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师充满智慧地挑战;把责任还给教师,让教师创造性地整合、补充、调整、拓宽课程;把时空还给教师,让教师将活动与学科教学衔接起来,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相联系起来。第四,充分挖掘教师中隐藏的资源,尤其是信息、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资源,为学校所用,学校对提供资源的教师予以奖励。

(三)无情决策,有情操作

人本管理的实质是保护人的自尊,激励人的情感,彰显人的价值。叶澜教授说过: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事业,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就是教师的职业生活,要让教师的职业生活丰富多彩,就必须鼓励教师追求精益求精向自我挑战。在人事安排上,应遵循机会均等的原则,冲破任人上的“晕轮”效应。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的价值取向。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教师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发生了多元变化,知人善任显得尤其重要。知人善任,重在“知人”,难也在“知人”。“知人”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了解、交流的过程。决策者要知教师,教师也要知决策者。知人要知心。决策者要放下架子,对教师主动关心,坦诚交心,教师才能对决策者付出真心,对学校树立信心。学校决策者通过谈心、交心,达到知人、知心,从而把广大教师凝聚在领导群体的周围。“知人”的目的在于“善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决策者应须根据教师的学识个性、爱好特长、能力水平,合理配置,优化组合,人尽其才,整体高效,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首先摸清管理对象在性格、经验、工作实际、生活状况、社会关系诸方面的特征,并倾注于积极的期待,鼓励教师尝试风格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育对象,然后对工作岗位进行招聘并公示,最后将教师的分担安排、目标及研究任务同时下达。目标分层,体现弹性;研究任务要有针对性,指向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研究考核的方式是提高分减去过去的基础分,重在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

(四)活动融情

传统的教育管理中,管理者惯用榜样激励法、谈话交流法、物质慰问法,这些管理手段仍有很大的价值,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活动是理念信仰和实际关怀的中介。人与人是相互支撑的,人与人的相互理解贵在沟通、接触。活动能创设便于沟通的情境,优化交流的氛围,让教师切身体会学校的关心与温暖,浓化干群之间的人情味,强化学校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学校文化建设沉淀的精髓是学校发展的沃土,特色学校是众多学校决策者毕其一生于一役的追求目标。教师活动是学校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教师富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学校的学生特色活动就不会稳定长久人本管理,因此,我认为教师活动的特色是一所学校长期形成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是维系、规范、凝聚全体教职工的纽带。

(五)尊重、理解、激励教师

教师从事的劳动,是需要发挥人的聪明才智的劳动。因此,最有效最灵验的管理方法就是学校领导对教师劳动的理解和对教师人格的尊重,是领导对教师的感情投入和思想沟通,是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同事之谊,手足之情。教师作为特殊的脑力劳动者,普遍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我表现欲望。他们对尊重的需要,高于对物质的需要;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高于对金钱的追求。他们最大的愿望是精神上的鼓励,事业上的成功;最大的苦恼是精神上的创伤,能力上的受压抑。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类动机理论,学校决策者在工作实践中,努力构建教师激励机制,尽量满足教师的不同层次需求,以此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一是关心教师的物质生活,想方设法为教师解决实际困难,让教师亲身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我校有位外地青年教师寄宿在亲戚家,学校调整挤出一间宿舍妥善安排去安居,这使他坚定了事业心;二是关心教师的精神生活,与教师建立起志同道合的同志关系,互相支持和帮助。当教师遇到烦恼时,当教师生病住院时,当教师家有婚丧喜庆时,行政领导都上门关心,慰问或祝贺;三是为教师创造一个施展才华,实现自我的良好条件。培养他们成为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特别优秀者,吸收入党,提拔到领导岗位,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权力经验管理与学术管理相结合

权力是一种控制力,也是一种强制力。决策者应当运用权力控制全校师生围绕学校目标进行有序活动,必要时可用强制手段要求师生服从学校的意志,但一味追求权威化、程式化、统一化,要求教师无条件服从,以命令式、指令式取代教师自主性,久而久之,就造成教师被动工作的习惯,极大地压抑教师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怎样才能发挥出决策者非权力性影响力,本人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形成教育哲学,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

创新教育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需要探究型新课程开发。学校探究型课程开发的实质是一个以学校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它需要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充分尊重和满足广大教师以及学校的教育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注重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重视新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的不断丰富与完善。这一切,都需决策者的教育哲学来统筹。教育哲学的统筹作用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如何与社会的持续和整体发展相“协调”;如何统筹科技与人文、知识与智慧、思想与行动、理性与非理性;如何建立开发的教育资源系统,民主开发的组织结构和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机制等。

(二)实施科研兴校,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曾建议校长,把教师的兴趣引导到教育科研的轨道上来。决策者的学术管理首先表现在不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决策者是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播者,“校长是老师的老师”,对教师进行教育思想的校本培训,帮助老师明确教育发展的新动向,是其首当其冲的职责。其次,建立学校决策者亲自过问教科研工作的制度,因为教科研工作是为教育教学提供咨询服务的,所以如果决策者不亲自抓,就势必会导致决策者的工作意图难以细化,导致咨询服务的失效、疲软。第三,建立组织与评价机制。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说课、论文写作与评议、研究观摩活动都要形成评价与保障制度,并采取重过程、轻结果,少指责、多指导,有层次分阶段的实施策略。

(三)创办学校特色,激活发展动力

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在学校各项资源最佳配置的基础上,通过理性反思,凸现出来的亮点,它也是一种学校文化,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学校决策者学术管理上的首要职责是创办特色学校,发扬学校特色。让特色引路,形成干群的向心力;让特色增辉,激活广大教师的创造力。其次,强调管理过程中的自主性,让教师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第三,强调管理过程中的合作性,提高决策的含金量,增强学校的亲和力。

三、校内资源管理同校外资源管理相结合

创新管理应是一个开放的管理范式,它是学校通过对可利用的显性和隐性资源的充分开掘和合理应用,以求得管理最优化的过程。传统的学校管理重校内的资源管理,忽视了对学术管理校外的资源管理,用“冰山现象”来分析,就是仅对看得见,摸得着的资源进行管理,而忽视了对海面以下的更具开发潜能的资源的管理,对校外资源管理就是要充分挖掘信息、社区、校外实体的资源。

(一)开发利用教育信息

科研成果是别人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理论,利用开发的过程其实质是一个“借脑”的过程。现代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方式繁多,且方便快捷,一个有抱负的学校决策者,是很容易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的。关键是决策者要有这种管理意识。尤其是要注重对信息发展态势的管理,因为,所有的理论和经验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所有理论都不是具体的方法,不能直接运用于实践,必须融入学校的校本思想,结合学校的特点,有选择地“拿来”。重视发展态势的管理,是决策者反思自己的管理行为,自主学习管理经验的一种重要方式。报刊、书籍、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都有自己的风格,对成果的报道、呈现都经过了编著者“个人价值”的过滤,决策者要深知“偏听则暗,兼听则明”的道理,要有自己的学术观。

(二)与社区形成活力

社区蕴藏着重要的物质资源,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既是“借脑”也是“借物”。创新教育的内涵之一就是要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而传统教育条件下社区有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却储而藏之;社区有重多的学生教育实践基地,却闲而处之;社区有丰富的文化活动,却流而逝之,这些都是创新教育求之不得的重要资源。我们何不开展一些类似于“走近名流,走进社会,融入自然”的活动,让名流健康的主旋律思想催发学生奋发向上;让真实可感的自主探究历练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做人”的能力;让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再有能力的决策者其能力也是有限的,条件再好的学校也是有缺陷的,“自用而不用人(用物)”既是封闭的观念,也是落后的行为,与创新教育的开放性相悖。

(三)与教育实体联姻

学校管理、科研的方向、层次、潜力都需要专家的指导、参与、评价。与科研机构联姻,就是借科研的舞台,实践、展示、反思自己的科研成果,以便不断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科研人员能够结合学校的研究能力,指导制定合理科学的研究方案,并通过中期管理及时解决教研教改中的实际问题。另外与教科研单位联姻还可以创造许多与教育大师对话的机会,便于教师醒脑、换脑,学习专家的思维方式。与学校联姻,意在寻求合作与发展的伙伴,也是“借竞争力”。成就感是人的本能需要,失去了它,没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感的群体终究会被时代淘汰。联姻主要是在以下产生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办学层次相近,教育哲学互融,教育质量互进,教师互访、互学,教育资源共享等。联姻的目的不是搞质量竞赛,而是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并激励学校永创新高。

时代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教育事业也是不断往前发展的,同样,学校管理模式也需要相应改变,即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权力经验管理与学术管理相结合、校内资源管理同校外资源管理相结合,一所学校有名望,有质量,关键之关键在人才。学校管理模式的转变,才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把我国的教育事业推向高峰,跻身世界教育强国之列。

参考文献:

1、王锭城、王个棉、肖建彬、周峰《教育管理实践的理论探索》1994年3月,广东教育出版社。

2、吴继光《中小学校校长管理典范》1999年10月,吉林摄影出版社。

3、冯克诚、田晓娜《教师、教学基本功全书》1997年4月,中国三峡出版社。

4、李桂生《教育管理的研究与实践》2001年12月,开明出版社。

学校管理论文篇4

一、明确学校职责,立足教书育人职能

在徐特立的教学理念中,学校的职能就是教书育人,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栋梁。这就要求学校在职能执行过程之中要摒弃其他思想杂念干扰,统一思想,紧紧围绕培养教育这个核心来工作,从学生德、智、体三方面,来培养学生学习创造性和各种学习能力。从小学低年、年段抓起,一步步将知识悉心传授给学生,最终目的是从学校中培养大批国家需要的人才。在新中国刚刚建立时期,有关学校内部领导是由党领导还是校长领导,曾有过长时间的争论。很多人以为党建立新中国政权,在学校中由党管理一切校内事情理所当然。可徐特立却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学术和政治是两种思想层次,是彼此依靠相辅相成。但同时也要有严格的科学界定,在各自领域要各司其职,党政分开进行管理。这样才能发挥学校搞科研教学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的教学方式,并非没有监督,它还需要在党和政府指导下,需要党随时进行检查工作,能够从中发现成绩和不足。在他的理论中,组织领导要在政党领导下,执行教学方针任务,这种执行不含任何强迫与命令,是一种体现公平平等的领导方式[2]58。

二、充分调动学校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行民主管理

办学学校的管理并非只有领导一人命令,对于学校的管理要实行民主集中原则,引导教职员工参政议政意识。这样就能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难题。徐特立的这种思想是现实经验的集合,在延安时期成立的自然科学院,院内设立院务委员会,实行的就是集体审核,院长主持,所有教职员工参与的组织领导形式。这种学校管理模式,给延安自然科学院的管理带来了很大便利,能充分发挥集体力量,这种民主管理,就是要避免校长负责形成的独裁现象。校长是学校领导的核心,教职员工是核心的辅助和监督,有众人的集思广益参与,会比一个人设想和发号施令要充实和周到,可以避免和减少犯错误的机会。这种民主意见更能体现大众的智慧。校长的职责并非可以独断专权,他是联系上级和下级的纽带,是搞好同志之间关系和校务安排的保证[3]211。

三、提倡民主、自由的学术思想,贯彻知识分子价值政策

在徐特立的学校建设管理理念中,尊重知识分子劳动,是他一贯的办学主题。徐老先生就是从知识界而来的,他最能够理解知识分子的内心思想变化和人生价值取向。正因如此,在他革命的一生中,始终坚持团结知识分子,调动他们积极的工作热情,正确的执行中央对知识分子的政策。根据知识分子特点,采取民主、自由的学术思想,推动知识分子对社会生产力的贡献。在他看来,解放知识分子的思想就要从行动中体现,在党中央赋予知识分子一系列相关政策下,徐特立都积极推进这些政策的实施。在日常工作中,他深入知识分子中间,认真听取他们对工作提出的中肯建议,和知识分子共同探讨工作方式方法。对有关的好的建议都会及时与众人探讨,在得到大众认可之后,付诸实施。即使有些建议没有被采纳,他也会将意见及时反馈给对方,并对这些人能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建设工作给予积极肯定。

四、利用新思想更新传统教育体系

在徐特立看来,传统的教育严重阻碍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亟待改变,为此他从当时实际情况出发,经过努力摸索,找到了改变传统、迎合社会发展的教育新体系。在干部任用上,对干部的培养教育是徐特立特别注重的地方。1933年,解放区苏维埃大学建成之时,徐特立特地前往担任名誉校长一职,为了培养大批急需人才,徐特立在苏区创办各类职业学校,培养各种知识人才到大专院校为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农业技术人员、医药卫生人才、文艺骨干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革命区对人才干部的需求[4]63。在解放区,常年的战乱导致文盲率极高,对社会百姓的扫盲教育,徐特立十分重视。他在苏区当地组织识字委员会,制定消除文盲章程,在县乡组织干部和群众采取拉扶帮对措施,为了扫除文盲,激发群众识字意识,徐特立创造性的发明了新颖的识字方法,夫妻互识,儿子教爸爸、爸爸教爷爷,识字的教不识字的,等等。同时扫盲夜校要村村通,在与敌人对抗的间隙抓紧一切机会学习识字。在这样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苏区文盲脱盲率稳步提高,达到了预期效果。在解决社会文盲识字的同时,徐特立对小学教育更是严抓共管,为此他冒着风险,到敌占区南京、上海乃至东渡日本考察这些地方小学教育模式和办学经验。回来后,教育精华,在苏区抓紧实施小学教育工作,在各个县乡兴办小学,动员所有没有入学的孩子入学。为了解决兴办小学出现的教学师资匮乏问题,他用最短时间,联系苏区各大中专院校,开设师资速成培训班。为了解决小学教材问题,徐特立率领有经验的干部组成突击班,经过几天努力,一部符合苏区小学教育的教材就已经开始刊印。在徐特立积极努力倡导下,苏区小学教育如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开展。随着解放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儿童入学率也由原来的百分之几提升到百分之六十,彻底改变了苏区教育严重落后、文盲高的现象。

五、徐特立对学校管理的民主措施

徐特立在学校管理实践中,非常注重发挥群体力量,注重采用民主管理形式。在教学过程中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严格禁止粗暴体罚学生现象。在他看来,纪律源于自觉,是要让人能够积极主动地去遵守,而不是靠严酷体罚来实现。要学会尊重人格,对犯错的学生采取宽容态度,给对方以时间,对积极改过的学生进行鼓励加鞭策,以这种仁爱的教育之风,让学生从内心真正体会并加以改正。徐特立的育人之道,结合了古人温厚“诗教”特点,对于出现做法有失偏颇或表现优异的学生,徐特立用特有的古体诗意语言,在黑板上进行点评。他的古体诗句在风趣幽默中不失风格押韵,每每成为学生为之驻足,评品聚集之地。他的这种评价之道,在指点学生品格的同时,也将传统文化艺术魅力进行展示,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爱惜公物,节俭理财也是徐特立教育内容之一。对于学生浪费粮食,他都会及时制止并开导教育。就是一些很小的粉笔头,他都会捡起来,在课堂上使用。在学校建设上,徐特立特别重视执行民主,从政治思想到行动都要求有各方进行广泛参与。在苏区建立的苏维埃大学,参与讨论制定了学校规章制度,组织学生成立自己的组织———学生公社。让学生在学习之外,能够参与学校的经济管理建设,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劲头高涨,学习使命感更强。在徐特立为中国教育奔波时刻,正值敌我双方严重对立之时。资金物资的严重匮乏、经济的滞后,都给学校经营管理带来极大考验。特别是在创办长沙女子师范学校时期,徐特立没有任何工作经费,没有办学场地、桌椅。所有的一切都靠借贷形式由他一人筹措。为了办学,他到湖南一师等高校请求捐献旧书桌,在没有教职员工的情况下,徐特立广邀知识界的亲朋好友,来义务授课。徐特立亲力亲为,他除了在校担任校长、授课之余,校内一切杂事他都亲自动手,为了提高学生生活质量,他带领教职员工在学校周围空地种植蔬菜、圈养家畜家禽以改善学生伙食。他的这种因陋就简的办学理念和方式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颂,为推动苏区教育开展起到重要作用。

六、教师培训与教材的管理设置

学校管理论文篇5

(一)学校风险管理

我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指出:“风险管理,是对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风险管理旨在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根据以上定义,结合学校的特点,学校风险管理是为实现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力资源,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具体包括对运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的可靠性及法律法规的遵循性提供合理保证。

(二)学校财务风险

不论学校规模大小,财务风险是学校风险中的重要风险,风险管理必须以财务风险为重点。学校财务风险的含义应该是广义的,是指导致学校发生资产损失、财务困境等不利财务事件的可能性。资产损失指资产被盗、贪污挪用、意外事故导致损失等,财务困境是指一个学校处于经常性现金流量不足以抵偿现有到期债务(例如银行借款本息、商业信用等),导致正常运转受到影响,而被迫采取改正行动的境况。财务困境可以通过若干方法解决,比如,(1)出售主要资产;(2)减少资本支出及研究与开发费用;(3)与银行和其他债权人谈判进行债务重组。学校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筹资、投资、资产管理、资金使用等方面。

(三)学校风险管理在防范财务风险中的作用

实施风险管理有助于识别学校战略规划、业务运营中的各种财务风险,认识财务风险的性质和特征,为财务风险评估、财务风险应对奠定基础;实施风险管理对学校财务风险采取定性、定量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可以合理判断财务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及发生后影响程度的大小;实施风险管理,针对学校财务风险的特征及影响,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能够提出回避、接受、降低、分担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二、风险管理审计定义及其在防范学校财务风险中的作用

(一)风险管理审计定义

王晓霞在《企业风险审计》一书中,给出企业风险审计定义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进行以测试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RMIS)、各业务循环及相关部门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管理及处理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审计活动,对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督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过程效率,帮助机构实现目标。”我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指出:“风险管理是组织内部控制的基本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审查和评价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内容之一。”“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充分了解组织的风险管理过程,审查和评价其适当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风险管理包括组织整体及职能部门两个层面。内部审计人员既可对组织整体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也可对职能部门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综合以上观点,在内部审计中风险管理审计可定义为:风险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人员站在独立、客观的角度,围绕组织风险,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从组织整体层次到职能层次,对组织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有效性,风险管理过程的适当性、有效性进行鉴定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二)风险管理审计在防范学校财务风险中的作用

1.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可以协助学校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管理过程,能够从机制、制度方面强化对学校财务风险的管理。目前学校还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管理过程,没有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对学校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可以起到前瞻性作用,能够提出建立风险管理机制的合理建议,使最高管理层认识到风险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促使其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管理过程,对学校财务风险实施规范管理。当学校已经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和管理过程时,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对风险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和充分性进行监控、检查、评估、报告、提出建议,能够协助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促进风险管理过程的完善,有利于财务风险管理。

2.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从学校整体出发,从全局考虑,从独立、客观的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及时建议学校管理层采取措施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内部审计人员能以独特的身份调控学校的风险策略,防范宏观决策带来的财务风险。

3.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采取独特的技术手段,检查、评估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采取调查、取证、分析等手段评价主要财务风险因素,测定关键风险点、风险度,以判断学校财务风险监控报告制度是否适当、监控报告是否充分有效,财务风险分析是否全面、防范措施是否完善;对管理层自我评估进行测试,检查其依据是否准确;评估与财务风险有关的薄弱环节并与有关管理层进行沟通;评价财务风险管理方式与学校活动性质是否适当。

4.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客观的风险管理建议直接报告给学校最高决策层,能够引起高层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

5.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对学校预算管理进行评估,促进学校严格执行预算,按预算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三、加强风险管理审计,防范学校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强化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完善内部审计组织机制,使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独立、客观、公正地实施风险管理审计,独立客观的监督学校财务风险管理,帮助学校实现财务目标,进而实现学校的终极目标。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以校为单位成立学校理事会,小规模学校(特别是公立中小学校)可以以乡(镇)为单位成立学校理事会,理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受审计委员会领导。对公立中小学校也可以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内审机构向学校(大规模)或乡镇(小规模学校)下派专职或兼职内部审计人员履行内审职责,实行对下进行监督评价,对上进行职能报告的内部审计机制,这种方式必须进一步提升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内审机构的地位,确保独立性。

(二)提高内审人员素质,确保实施风险管理审计的专业胜任能力。内审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专业胜任能力,专业水平高低,是保障内审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学校高层管理者、内部审计机构要重视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为内审人员学习内审领域先进的审计理念、技术、方法提供各种保障,不断促进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提高。只有永远保持专业水平的先进性,才能有效实施风险管理审计,才能不断改进完善学校财务风险管理,合理防范财务风险。

(三)使用先进的审计技术,保证风险管理审计的有效性。先进的审计技术已经得到实践证明是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的,能够从内审角度对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应对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可以使用的技术有:(1)风险控制自我评估(CSA)。CSA是一种预防性审计工具,即针对硬性控制也针对柔性控制,是针对内部控制进行的咨询业务,可以评估旨在减缓风险的各项控制以及有关政策和规程的全面遵循情况,可以采取协调性小组讨论会(专题研讨班)、问卷调查、管理人员分析三种方法。专题研讨班可以采取:“目标-风险-控制-剩余风险-评估”的形式,强调列举阻止实现目标的的壁垒、障碍、威胁和风险,接着对控制进行检查,以确定控制过程是否足以对关键风险进行管理,其目的是确定严重的剩余风险;(2)头脑风暴法。针对问题,把能想到的一切主意集中起来,通过一群人的交流,来激发新思想产生;(3)德尔菲法。采用函调方式,分别向有关专家提出问题,之后将专家的意见整理、归纳,并反馈给有关专家,再次征求意见,然后再次综合反馈,这样多次重复,得到比较一致的意见;(4)抽样技术;(5)共同研讨法;(6)系统分析法。

(四)确定财务风险重点领域,揭示风险暴露,加强风险预警

学校的财务风险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筹资、投资、固定资产管理、资金管理及使用。

1.筹资。学校应重点关注债务风险。吉林大学陷入30亿元债务困境,说明加强债务风险管理举足轻重。学校债务须经最高层批准,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分析学校的资产负债率、还本能力、还息能力,揭示债务风险是否达到警戒状态。对资产负债率的分析既要看比率的大小,又要分析预期资产负债率的变化;对于还本、还息能力分析应重点分析预期所有者(各级政府等投资者)是否不断增加偿还债务本息的投入;可以分析利息保障倍数(预计不含利息费后的结余/利息),利息保障倍数至少为1,越高还息风险越小。

2.投资。应重点关注校办产业、工程建设、闲置资金的投资,应注重投资效益分析,如新建学生宿舍是否有效改善了学生住宿状况,筹办产业企业的未来收益如何。闲置资金应投资于国债等收益稳定、风险较小的项目,不要投资于股票等高风险投资,天津大学发生违规挪用资金炒股,造成巨额损失3750万元就是巨大教训。高校依托先进技术筹办产业企业,内审人员必须对其风险评估进行审查评价,可以采取贴现现金流量等技术。工程建设项目是否有充分的数据支持项目申请,是否进行招投标,是否纳入资本预算,在建工程支出控制是否完善。

3.固定资产管理。应重点关注固定资产的采购、保管和使用。内审人员应重点审查评价资产采购的控制制度是否完善,采购是否进行竞价选择;资产保管制度是否健全,记录是否规范;哪些资产经常使用,哪些资产不需用,各类资产的年使用次数及使用效率。确定对固定资产的实物控制、固定资产处理的控制是否恰当,以判断其是否足以防范固定资产管理及使用方面的财务风险。

4.资金管理及使用。应注意资金(现金、银行存款等)实物接触控制不当、盗用及错误处理资金、潜在舞弊和违规、支出未经授权或审批、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等财务风险及暴露。如两免一补、中职、高教的助学金专款专用,内部审计人员应审查、评价风险管理控制是否健全有效,是否按国家规定的用途使用,效益如何。

5.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对重点风险领域进行实时跟踪审计。学校高层应授权内部审计机构参加重大财务事项的预测、规划等重要会议,使内审人员以独立的视野分析各种财务风险,提供合理建议。对重点风险领域应进行实时跟踪审计,对各种财务风险进行及时防范,避免学校可能遭受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王晓霞.企业风险审计.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

[2]卓继民.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美]S.拉奥.瓦莱布哈内尼.刘霄仑,朱军霞,李旭红译.CIA考试指南.内部审计在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理论卷).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3][美]S.拉奥.瓦莱布哈内尼.李海风,李媛媛译.CIA考试指南.实施内部审计业务(理论卷).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4]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5]沈征.内部审计禁忌120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6]教育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内协网,2004.

[7]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中内协网,2005.

[8]孟焰,潘秀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研究.审计研究,2006.

学校管理论文篇6

规范管理是管理科学的名词,指在生产活动中,用相对系统、科学、稳定的方式进行管理,最终实现预期目的的管理过程。高等学校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由政治辅导员来承担,它的规范管理是指政治辅导员在管理过程中树立民主法制观念,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公开、公正、科学的原则下,按照程序实施有序管理,最终实现科学育人的目的。

在高校中规范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性,消除管理中的漏洞,不仅符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办学水平、满足高层次人才成长要求的必要条件。一方面,建设高度民主的法制社会是我们国家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要靠全社会成员的努力,而大学生今天是社会的一分子,将成为社会建设的核心。他们今天所处的环境、接受的教育和培养的习惯对今后为人处事的方式及未来发展方向密切相关。如果我们在大学教育里讲授现代的文明和历史,传授现代的理论和观念,对他们的行为却实施落后的管理,不顾他们的感受和思想,就无法实现师生深层次的交流沟通,不利于培养他们正确坚定的政治信念,更高的教育目标就不能实现。另一方面,社会进步带来学生的思想的变化,学生维权意识增加,高校也是社会的一角,评奖评优、出国、入党等敏感问题学生高度关注,随意性强、落后、不规范的管理将刺激歪风邪气的产生,带来许多的矛盾,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容易引起学校的不稳定,发展下去会影响学校正常的秩序。因此,高等学校的稳定、发展离不开辅导员对大学生日常生活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和谐管理。加强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是实现高校和谐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大学里管理大学生日常生活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是政治辅导员,辅导员是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因此辅导员工作应规范化,是实现大学生日常生活规范管理的中心内容。辅导员要做到规范管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法制和育人为本的观念

高校的学生管理具有两重性,既是对学生进行相对的约束和限制,提出一定的要求,通过适当的管理维持特定的秩序;也要通过管理,培养学生的某些良好习惯,树立一定的法制、道德、纪律观念,进而最终达到管理育人的目的。规范管理的目的更在于后者。现在我们国家都在倡导依法行政,对学生的管理活动更应该在法制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大学生首先是国家公民,《宪法》、《民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都应该得到保障。高校的辅导员也是大学教师的一部分,担负着传承先进文化、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这就要求辅导员要首先具备法制观念,带头遵法守法,在进行管理的同时体现出法律的精神,在工作过程中依法行使工作职权不感情用事,,做出超出法定权限甚至违法的行为,侵害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依照程序实施管理

规范管理的主旨是依法依规管理,杜绝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人为因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就是辅导员管理的规矩,有这个规矩才能有良好环境的方圆。现行的《高校大学生行为准则》、《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等管理文件有很多过时的内容,而高等教育的发展又日新月异,学生的思想千变万化,及时的修改、更新管理规范的内容,使之符合时展的精神,符合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是高校规范管理的关键。学生规章制度的制定实施,不仅要符合国家法律的精神,遵循学校管理者的意志,而且要充分征求听取被管理者的意见,在实现科学有序管理的同时,使大学生在被管理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参与到管理活动之中。当然,规章制度的制定还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公平公正的规章制度可以保证学生竞争的平等,保证管理过程的良性发展。失去了公平公正,就是保护投机取巧,保护不正当竞争,是以牺牲大多数人竞争的积极性而维护少数人利益的做法,是对规范管理和科学管理的致命损害。此外,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做法,把日常琐碎工作系统化归类,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提炼提升,作为规章制度之外适当的补充加入到学生管理之中,贴近学生生活,工作针对性更强,管理效果更加突出。

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依照程序进行是非常重要的。许多管理上的违规行为,学生因为利益争端产生的矛盾,都是没有按照程序管理的结果。规范管理要求管理过程中的每个基本环节都有章可循,尽可能少的掺入人为的不确定因素。比如大学生的奖学金评定,都是按照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排名来确定的。而综合素质测评里对成绩、思想政治表现、活动情况的所占比例有严格的规定,每项活动的分数累计也清楚划分,每个学生的加分情况都要在班级公示。在评奖过程中如果不按程序进行,随意加分,或者私自提高分值,都要引起学生的不满,带来管理上的极大混乱,起不到奖学金的奖优示范作用。可见,认真按照管理程序组织实施是大学校园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的保障。

(三)提高个人修养、丰富工作经验

高校学生规范管理的最终实施者是辅导员,他的素质、修养、工作经验决定其工作水平,工作效果。大学生是非常活跃的群体,由于特殊的年龄和相对简单的人生阅历,他们的思想、情绪非常不稳定,经常做出一些意外的行动,给规范管理带来困难。大学生的出格行为有时并非出于本意,情绪冲动、侥幸心理、追赶时髦等都有可能使他们违反纪律,辅导员在管理过程中如果不仔细分析、区别对待,管理虽然能够实现,但真正育人的目的却不能达到。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个人修养,培养广博的胸怀,注意虚心学结工作经验,能够正确对待学生所犯错误,并对他们进行恰当的引导,这些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监考过程中,有同学想作弊,如果辅导员听之任之,同学实施作弊过程,最后就面临留校察看的严厉处罚,性质恶劣的还要勒令退学。虽然处理了这个同学对其他同学起到警示作用,也严肃了纪律,规范了管理,但犯错误的同学再要挽回就非常困难,他也失去了人生进步的好多机会。而一个有经验的辅导员则会在他作弊的初期就采取果断的措施,对他实施警告、监督,事后再对他的行为进行严厉批评,使他认识到问题的严重后果,从而起到治病救人的目的。管理的过程似乎相同,但结果却完全不一样,可见工作经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此外,执行管理活动的是人,是人就有犯错误的可能。因此建立系统有效的监督机制,对规范管理的实施者和管理过程的每个环节进行适时的监督检查,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就能保证管理活动的规范性、合理性,实现管理育人的效果。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者既要明确管理规范化的指导思想,积极建立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管理工作科学合理,公平有序又要在管理工作中崇尚人文精神,营造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被尊重、被关爱,培养学生广博的人文情怀,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实现规范管理功效的高度释放。因此,必须在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这一核心理念应放在规范化管理的首位。

学校管理论文篇7

1.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最大年龄51岁,最小年龄26岁,相差25岁,平均年龄39岁。从事学校行政管理岗位年限最长的为25年,最短的为1年,占28%,平均9年。女性13名,占72%,男性5名,占28%。全部是大学本科学历。职称方面,中学高级教师5名,占28%,中学一级教师7名,占39%,中学二级教师6名,占33%。从教的学科9门,12人从事语数英主课教学,占66.7%。

1.2调查分析

管理团队平均年龄39岁,年龄梯度合理,而且正当年。从事学校行政管理岗位年限最短为1年,占比高,都是2013年干部重新聘任时新提拔的管理者,故干部素质的培养和工作能力的历练,将是一个实在的课题。女性占比过高,体现了现实的教师队伍男女比例状况。学历全部达标,没有高学历管理者。高级职称比例过低,初级职称比例过高,既说明管理团队年轻化,又体现多数管理者今后的努力方向与专业发展。从事主课教学的管理者占比高,说明管理团队有一线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准,从政基础扎实有威信,符合学校的一般规律。

2学习评价

2.1问卷调查情况

2.1.1对管理团队学习意识

评价强17名占94%,评价一般1名;学习能力,评价强15名占83%,评价一般3名占17%;学习针对性、有效性,评价好16名占88.9%,一般2名占11.1%。

2.1.2对自己学习意识

评价强13名占72%,评价一般5名占28%;学习能力,评价强10名占55.6%,评价一般8名占44.4%;学习效果,评价好12名占66.7%,评价一般6名占33.3%。

2.2调查分析

对管理团队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学习针对性、有效性,评价强评价好占比高,说明调查对象对管理团队充分肯定,对其他管理者充满信心和信任,是一支积极向上的管理团队。对自己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学习效果评价强评价好占比明显低于对管理团队的评价,说明调查对象能客观如实地评价自己,部分管理者学习意识需提升。

3学习情况

3.1问卷调查情况

1)通过书本学习,最需要提升的是:A理论指导能力7名38.9%,B设计和策划能力7名38.9%,C组织实施能力3名16.7%,D人际沟通能力1名5.6%。2)最符合学习、阅读现状的是:A我平时没有时间去学习,总在疲于应付事务性事情2名11.1%,B我有时订了学习计划,但往往不能按计划去做6名33.3%,C我每天能抽出点时间进行学习8名44.4%,D我挺喜欢学习,有固定时间学习,学习使我每天都在增长知识,开阔眼界2名11.1%。3)应对政治学习、师德修养、业务学习等所要求完成的书写学习任务,您一般是:A认真对待,独立完成13名72%,B摘抄学习,网络参阅5名28%。4)您认为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在学习阅读的内容指向上,请从失缺性方面就下列选项作由多到少的排序:A教育管理思想与理论;B教育管理的技术与方法;C人文的浸润与滋养;D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E教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5)本年度,您或学校为您订阅报刊杂志:最多4本,最少2本,平均3本。具体名称:共罗列20多种报纸杂志,其中《读者》9名,《文汇报》8名,《解放日报》5名,《青年报》4名,《环球时报》4名。近一年时段中,您阅读的教育管理类的书籍有:最多5本,最少1本,平均2.6本。您从事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以来,撰写过的教育管理类文章有:最多10篇,最少0篇,平均3篇。

3.2调查分析

通过书本学习最需要提升理论指导能力、设计和策划能力占比并列第一,说明既需要理论能力提升,又需要实践工作能力的提升。学习阅读现状,每天能抽出点时间进行学习占比最高,说明多数管理者有自觉学习的意识,与之前对学习意识评价相吻合。应对政治学习、师德修养、业务学习等所要求完成的书写学习任务,认真对待,独立完成占比高,其次是摘抄学习,网络参阅。在学习阅读的内容指向上,从缺失性方面选项,教育管理思想与理论排在首位,教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排在末尾。说明管理者已完成角色转换,从以教育教学为主转向以行政管理为主。本年度订阅报纸杂志人均3本,属于适中。共罗列20多种报纸杂志,以报纸为主,专业性的杂志为辅。一年中阅读的教育管理类书籍人均2.6本,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以来,撰写过的教育管理类文章人均3篇,均属于中上水平。

4对策研究

学习是学校管理团队开展工作、奉献社会、成就自我的前提和基础。通过不断学习,提高管理团队在政治、道德、人文和学术四个层面的修养,努力成为实践与理论结合、经验与思考结合的服务型管理者。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把学习作为终身的课题。针对问卷调查所反映的情况,有必要进一步增强学习意识,强化措施,创新形式,提高学习能力,提升管理团队素质,推进学校科学和谐发展。

4.1加强学习意识的必要性

4.1.1强化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

管理团队要把学习作为工作生活的需要,陶冶性情的良方,攀登理想的阶梯,提高人生价值的途径;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抓紧时间,只争朝夕,认真学习。

4.1.2强化唯恐落伍的危机意识

“学习的进步是一切进步的开始,学习的落后是一切落后的先导”。管理团队要始终有一种形势逼人,不进则退,任务逼人,不学则退的思想,始终有一种不学习就会被社会淘汰、不学习就成就不了事业、不学习就不是称职的党员干部的危机意识,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1.3强化分内工作的责任意识

学习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形势所迫、事业所需、责任所系。管理团队要自觉把学习作为自己分内的工作,自觉把学习作为生活的需要,自觉把学习作为自身的职责,努力使自己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

4.1.4强化持之以恒的长远意识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必须持之以恒,坚持长久;必须一以贯之,始终如一;必须日复一日,不怕反复;必须每天坚持,持久用力,努力在日积月累中提高自己认识问题的能力,开展工作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4.2加强学习意识的对策

4.2.1主题鲜明,内容具体

积极学习实践“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让每一位学生在自身层面上得到最大发展”的办学理念。紧密结合学校提出的“管理要规范、服务要提质、精神要提振”的三要求,以及以科研课题《学校青年教师梯度式管理机制的实践研究》为载体,聚焦课堂“走进课堂,走近师生”,进行磨课磨人培养青年教师活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重点开展“创先争优引领行动”和“教学改革先锋行动”。强化学习,丰富形式,集中学习与自己学习相结合,建设学习型管理团队。

4.2.2结合中心,推进党建

学习与学校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紧扣学校党建工作和学校新四年发展规划的要求,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干部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增强党支部战斗力、凝聚力,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2.3加强引导,针对有效

学习是时展的需要,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学习要有针对性,才会体现有效性。积极引导管理团队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既要学习理论方针政策,把握方向,提高党性修养,又要学习管理艺术,培植人文修养,提高管理能力,也要学习专业知识技能,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发展个人职业生涯。

4.2.4抓住时机,明确要求

健全组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安排教职员工大会、党员大会、行政会、校务会、支委会、中心组学习,学习有计划,并以学期为单位,依据时事形势和学校中心工作,提出明确的、阶段性的学习要求。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健全班子学习制度,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根据学校安排,结合个人实际情况,要求管理团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自觉养成爱学习、勤学习的良好习惯。愉悦学习,将学习当作生活、工作的一部分,把学习当成生活态度、工作责任、精神追求,在学习中感悟人生、提升境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学校管理论文篇8

一、农村学校基础落后,管理需优化

农村学校先天不足、后天不强,要实现比城市学校还要更好更快的发展,除了国家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的倾斜支持之外,更主要的是要靠管理出质量、出效益,靠管理走捷径、求突破。

农村学校生源整体上不及城市学校,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和社会促进条件;农村学校的教师整体上也不及城市学校,没有较高的学历,没有优厚的条件,但是农村学生肯学习能吃苦,农村教师更朴实好激励,所以农村学校只要优化管理,把这种后天优势发挥出来,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校园文化,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育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一定能用后天的努力弥补先天的不足。

农村学校的校舍、场地、教学设施、办公条件等硬件设施与城市学校相比有不小的差距。但硬件并不是决定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根本条件,尤其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决定胜负的主要还是软件,是学生的学习精神、教师的敬业精神、学校的管理和办学水平。寒门出贵子,穷校也可以出状元、出名师,所以我们要优化学校管理,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学校风正业精秩序井然,师生员工齐心协力谋求发展。

这几年,国家和社会对农村学校的发展倾注了大量财力,显著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随着中央支农精神的贯彻落实,农村学校还会迎来更多的资助与支持。国家的初衷是要给农村学校打“强心针、催长剂”,希望农村学校补足元气抓紧发展。条件好了、钞票多了,更要优化管理,将优厚的物力支持与优质的学校管理结合起来,实现学校的强势崛起。

二、农村学校教师不稳定,必须解决

农村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学校,学校的发展靠教师。一个学校的水平,决定于这个学校教师的水平。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水平才会提高,才可能培育出更多社会需要的人才。然而,当前我们农村的教师状况却令人担忧。农村教师队伍很不稳定,教师流失严重,给农村基础教育的正常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流动本属正常,但存在于农村教育中的只有上流没有下流、高素质教师上流一般者不流的现象则属畸形。农村学校中业务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优秀教师,或被县城学校的领导相中,或是通过一定的人情关系,调入县城。拿我在的学校为例,每个学年结束时,都会有教师调入县城,这些走掉的教师,大多是经过了几年实践锻炼的具有较强教学能力的高素质教师,他们年龄都在35岁以下,又以紧缺的科目如语文、英语、数学教师为主体。他们的流失,无论从业务上还是从学校的社会影响上,都是对我们的打击。对这些要流失的教师,我们想留都留不下,留不住。原因如下:1、县城学校优厚的待遇是我们不敢留。2、追求生活上的方便和家庭的结合我们无法留。3、政策导向的偏差使我们留不住,农村教师的流失,造成教学质量下降。教师不足导致学校并班,因而各校大班频频。班组学生人数过多,势必给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带来困难,一方面加重教师的工作量,同时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而教学质量出现滑波,双差生不断出现,辍学人数有增无减,给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达标划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同时,因为流失教师大部分是年富力强学历较高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而留下来的教师一般年龄较高的本地教师,一方面教师兼种田,学校家庭两头顾。另一方面知识陈旧,思想僵化,信息不畅,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农村教师的稳定问题必须解决。

三、“留守生”问题需社会动员综合解决

随着农村流动人员的逐年增多,留守儿童的在校生中的比例也在年年增加,留守学生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束缚了学校的健康发展,因此,留守生问题亟待解决。“留守生”大体存在如下问题:

3.1生活中缺乏亲情,心理健康令人担心。

随着大批农民工外出务工,外出务工者在城市受到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尝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头,于是他们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一心想让子女将来在城市体面的生活。然而背着父母希望的孩子比背着孩子的父母更辛苦更沉重。这种过高的期望使留守学生产生了沉重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成绩上小小的下滑,在他们内心也会掀起惊涛骇浪,产生很强的愧疚感和负罪感。加之由于经济原因,民工回家次数很少,一次次许诺回家,一次次让学生伤心,一次次扼杀亲情。有的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重视不够,也不懂得亲情抚爱,由于教育能力和通讯资费原因,在与学生通话中,无非是问一下考试情况,叮嘱学生几句,许诺带些什么物资,很少听听学生心理期盼。长期分离和缺乏联系使孩子身心成长无法得到父母引导和关心,与家长沟通障碍加深。

3.2学习中缺乏家教,学科成绩令人担忧。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外出了,孩子也就失去了最好的老师。没有父母督促,精力投入少,学习态度差,学习时间难以保证,全靠教师分给百分之几的责任心,少数学生厌学、迟到、逃学特别令人头疼,也有多子女家庭,父母外出,年龄大的留守儿童还得照管弟弟妹妹。

3.3寄人篱下从属别人,身体成长令人忧患。

疼爱子女莫于父母。寄居的“留守学生”,其生活习性,饮食冷热、营养调配、味口矫正、膳食多少等都得从属于别人,天气冷暖变化带来衣物增减,昼夜长短变化带来作息把握,年龄增长带来青春发育变化等等,很难有父母一样体贴入微,还会慢慢积攒一些疾病,甚至产生终身遗憾。同时,作为祖辈或叔辈,大多要监护多个“留守学生”,就更是“众口难调”了,不能满足每个儿童的生长需要了。

3.4监护中缺乏责任,其效果令人恐惧。

父母双双外出的留守学生有近一半由祖辈监护。由于精力、体力、知识能力等原因,监护人大多局限于吃饱穿暖之类浅层关怀,满足于“孩子喜欢”、“不出意外”;也有的监护人出于情面接受留守学生家长委托,抱着“别人的孩子深不得浅不得”的思想,迁就放纵;孩子带着“看别人眼色”和贪玩心理,采取回避躲让,难以沟通,甚至对监护人态度冷漠。监护职责浅层化,不能提供亲情交流环境,和家教的温暖氛围,孩子的许多方面都不能得到满足,出现身体、心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品质等方方面面的“发育不良”,甚至“畸型”。:

3.5学校安全责任突显,管理不堪重负。

学校管理论文篇9

人们通常认为,校园内教学工作是中心,是一线,总务是后勤,服从于服务于教学。这种观点确有一定道理,但也形成如下影响:人为地将学校工作分出主次,导致一线教师心理上的优越和总务人员心理上的自卑;导致总务人员习惯于消极等待,听命于人,工作缺乏主动性、计划性和创造性;导致总务人员工作业绩难以显现,缺乏成就感,易于职业倦怠。

其实,总务后勤和教育教学都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协同作用。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二、总务工作的效益与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要靠总务后勤的支撑,而总务工作效益的提升在于管理,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校制定了倡导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总务人员守则,制定了与总务人员(包括职员、临时人员)利益挂钩的考核细则,落实了工作区域、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和检查目标。

如果说教学工作的主战场是课堂,那么,总务工作的主阵地是整个校园。迈出办公室,勤于转校园,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是检验总务人员敬业态度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因工作特点,总务部门较多接触财和物,教育他们廉洁自律,厉行节约,就显得尤其重要。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有三。一、加强教育,适时提醒,提高人员素质和主人翁意识;二、创设制度环境,让制度规范行为;三、或公示,或集体讨论,或邀请各方代表参与决策,阳光操作,增大透明度。

如我校送餐单位的确定、“悟墨”碑廊和“听泉”亭建设单位的确定、教室钢门制作单位的确定均采用招标或议标形式;我校积极改革传统的不甚完善的请购、批报程序;对全体教师进行财务知识培训,以提高总务管理水平,把好财务关口。

三、后勤服务与育人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提倡总务部门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但实际情况却往往是总务人员勤于服务,致力管理,却疏于育人。个中原因多种多样:或受传统影响,或受学历、知识水平限制,但最为重要的是观念问题。

其实总务部门在教育培养学生方面(包括德智体美劳诸育)有独特的视角,有其他部门难以企及的优势,是大有作为的,非常值得探索和尝试。

如校园维修工作为爱护公物教育提供了鲜活素材;餐饮服务为珍惜粮食提供了教育情境;花木维护、鱼塘管理为学生提供了观察研究花鸟虫鱼生长规律的场所;消防泵房、消防器材的定期维护检修可以帮助同学们树立安全意识,掌握消防技能……

总务人员因其工作特点,较多地接触自然,接触社会,长于动手,长于社交,有较为宽泛的知识面和阅历,一专多能,是校园中不可忽视的一股教育力量,应努力帮助他们强化教育意识,提高育人能力和育人艺术。让总务人员参与育人,恰能与现时重理论、轻实践,重智轻德的教育形成互补,提高教育效能。

四、总务人员的激励与成长

各级各类的教学比武、论文大赛为教师提供了展示舞台;一年一度的职称评定让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认可;教坛新秀、中青年骨干、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称号的授予让教师的职业生涯充满追求。

总务工作繁杂琐碎,常常不为人知,其价值和绩效或难以显现,或滞后显现,或要通过其他部门以及其他教师、学生显现,往往“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因此很多人常常不愿意做。

学校管理论文篇10

1.有章可循

制度是管理的基石。每一所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要在充分考虑学校发展大局、教师根本利益的前提下,逐步建立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做到事事“有法可依”,面面“有章可循”,不给管理留死角,不让制度有缺陷。在制定完善规章制度时,一定要注意广泛征求教师意见,让每一条制度都成为集思广益后的民主集中,成为严谨条文下的公正合理。例如:在制定《教师值日护导制度》时,我们先形成初稿,然后分别召开了班子会、座谈会、教代会等,征求各方意见,进行多次修改,最终才形成这项规定。

2.有章必循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在执行环节,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提高执行的自觉性。制度具有约束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人们认可它、信服它,愿意遵守它。因此,每一项制度出台后,我们都会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正面宣讲,让老师们了解它的作用、意义和价值,发自内心地接纳,从而自觉地执行。二是发挥制度的示范性。喊破嗓子不如作出样子。只有领导干部一马当先,率先垂范,这些制度才会转化为无形的执行力和感染力。在我们学校,校领导注意在各方面成为教师的表率:要求教师7点45分到校,我们一般7点10分左右都到校了;要求老师终身学习,我们几个领导带头参加网上非学历培训……三是维护制度的权威性。西方著名管理学理论“热炉效应”告诉我们,规章制度应当成为一座烧红的“热炉”,谁碰到火红的“热炉”,谁就会被灼伤。在我校,不管是谁触碰了制度这条“高压线”,都会受到相应的惩处。

3.循章必公

公生明,偏生暗。公平、公正能保证学校和谐。在执行制度时,学校努力做到:学校制度高于一切,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人为因素,没有人情偏颇,没有暗箱操作,没有远近亲疏。在管理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老师,不戴“有色眼镜”看人,不用不同的标准去衡量同一类人。对那些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老师充分肯定,评优评先时优先考虑;对那些偷懒耍滑、不负责任的老师给予批评教育,不让他们钻空子得好处。在处理问题解决矛盾时,更是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让公平公正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有力推手。

二、柔性管理——凝聚人心的内在动力

1.注重精神领航

在软管理过程中,学校要注重为教师提供精神上的引领。要从学校现实出发,为师生描绘学校发展的蓝图和愿景,展示学校自身的生长圈,让师生心驰神往;要引导师生基于共同的认识、信仰以及价值感,发扬学校的优秀传统,采用源于校本的“内生”方式,整合、提炼学校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多种活动、多维互动深入人心;要通过学习共同体等方式,为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提供展示的机会,帮助教师焕发生命的活力,品尝实现人生价值的愉悦和自豪。

2.实施民主管理

北田光男先生始创的“金鱼缸”法则告诉我们: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要注重民主参与,增加透明度,才能提高管理效益。为此,我校十分重视民主管理,以促进相互监管,共同经营学校。我们采用教代会决策制,学校的重大事务,如学校的文化设计、绩效分配方案等都通过教代会,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实施校务公开,将发展规划、岗位设置、评优晋级等公开,接受教师的监督;广泛征求教师的合理化建议,以更好地倾听、吸纳民意,凝聚人心。

3.关注情感需求

人是情感动物,教师的情感更加细腻敏感,情感需求特别强烈。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投入真情,让教师置身于情感的磁场中,使教师产生依恋感、归属感,以积极的心态更好地工作。我们经常深入办公室广泛接触教师,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喜怒哀乐;通过个别访谈等形式加强沟通,把握教师的思想脉搏、内心世界;真诚地关怀教师,时时处处站在教师的角度考虑、安排,为教师提供生活、工作上的便利。例如:生日当天,校长会把亲自书写的贺卡送到老师手中;老师身体欠佳时,午间可以到休息室躺椅上小憩……这一件件小事,拉近了双方的心理距离,营造了融洽的工作氛围,提高了管理实效。

三、刚柔并济——学校和谐发展的双翼

制度的执行是一种外显的行为控制,具有强制性,有时会给人带来伤害,从而产生抵触情绪。管人重在管心。要想实现学校管理的从容自如,游刃有余,就应该在刚性的制度中加入柔性的管理,使两者如同张开的双翼,助力学校腾飞。

1.让刚性制度成为柔性管理的落脚点

柔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在尊重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基础上的非强制方法,它以人文关怀为手段,带有明显的感彩。柔性管理没有完善的规范、体系,没有硬性指标,仅凭个人的感受、体验进行管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现代学校管理的实践也证明,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仅凭人文管理,学校便无法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就会出现管理的无序状态以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同时人文管理对教师的个人素质具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教师的思想尚未达到自律的境界,往往无法保证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柔性管理必须以刚性制度为落脚点,通过制度管理维持正常的工作秩序,调节各种利益关系,确保学校协调、有序、健康地发展,保障师生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2.让柔性管理成为刚性制度的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