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学历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9-21 17:27:46

学校学历教育

学校学历教育范文篇1

改革开放以来,普通高校的成人学历教育的总规模不断扩大,这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成人学历教育的规模基本上约占到所有高等教育总规模数的30%,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2205.33万人(其中包括普通中等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占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7.06%。2011年有将近300万高考落榜生,其中大部分人员为了提升自己的学历和技能都接受了成人学历教育,这些成人学历教育部分是由专门的成人高校中开展的,但更多的是由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网络远程教育学院开展。所以,从目前看,成人学历教育对普通学历教育仍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人学历教育仍是一种重要的高等教育形式。然而,与继续教育大发展的形势相悖的是,普通高校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存在一些问题,目前,非学历继续教育已被边沿化,或者沦为部分学校赚取经济效益的工具,或者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非正规军”、“教育次品”。

(一)认识不到位

全日制的本科生、研究生普遍被认为是学校的“正规军”、“核心”,提高他们的质量声誉与学校建设顶尖大学的目标密切相关,目前国家对高校的评估也主要是针对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而言,对继续教育的关注程度是非常小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就更加不受重视。

(二)体制没理顺

根据市场发展规律,非学历继续教育本应开展以市场为导向的运作模式,但目前大部分高校却一方面把非学历继续教育当作学校赚取经济效益的一个工具,另一方面又采取行政措施对其进行全权管理,将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依托于内部员工或专业学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规模化发展和培训质量的提高,也限制了整个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

(三)投入不重视

学校正规的人力、物力、财力、师资、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是非学历继续教育正常发展的基本要素。但是,目前,由于部分高校的不情愿以及担心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的资源会被挤占,继续教育的发展并没有获得充足的资源,这导致非学历继续教育不能在日常教学时间进行,只有在学校正规教育之后借用教室,才能艰难地开展。

二、重视普通高校中继续教育的发展

继续教育是面向普通学校教育的补充,是我国教育体系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教育具有多样化的类型、灵活的方式等优点,能够有效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多样化人才,并解决其与人民群众对良好教育的期盼、教育和培训能力不足及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继续教育还具有多类型、多层次的教育方式,包括学历补偿教育、岗位技能培训、休闲文化教育等,这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在积极推动广大社会成员提升综合素质的同时,满足了人民群众终身学习的期望,成为我国建设终身教育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受到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其中,高校根据其区域所在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以及自身所拥有的学校条件、优势和特点,对开展继续教育实践工作进行科学定位,这是促进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国内外著名大学对继续教育进行的改革和创新实践可知,继续教育作为学校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重要中介和手段,其地位和作用与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同样重要,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肩负着高等教育的重任,已经成为学校彰显其综合实力水平的重要力量。同时,继续教育为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搭建了桥梁,亦在更大层次上促进了学校本身的快速发展。可见,只有根植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普通高校可持续发展才能有广阔的生存空间,而在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开展继续教育工作为学校服务地方提供了更大的优势条件。因此,普通高校必须深刻认识到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一步树立继续教育的重要地位,发挥其对于学校办学的补充作用,使其成为学校的主要使命之一。学校也应不断推进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一体化的办学模式的发展,将继续教育的师资培养、发展策略确定、内容研究等纳入其工作范围,促使广大教师积极承担继续教育的教学任务,以促进我国继续教育的快速发展。

三、推进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强化为地方社会与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

普通高校的基本职能是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因此,为社会服务是普通高校办学的三大职能之一。目前,我国的普通高等教育和社会培训还不是十分发达,因此,普通高校应该努力为当地经济社会服务,凭借自己的人才优势以及资源、环境、信息等各方面优势来为社会服务。为社会服务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可以对当地企业的劳动者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以及技术水平。其次还可以对当地社区的居民进行知识传递,活跃居民文化生活,提升幸福指数,减少不和谐的因素。这些都是非常重要并且比较直接的方式。减缓科技人才的供需矛盾也是高校教学和科研职能的延伸。

(二)打造集团化非学历教育优势

打造集团性的教育是未来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趋势。第一方面,从受教育者的需求来分析,非学历继续教育首先是一种继续教育,它的受众群更多的是已经参加工作或者离开学校的人群,这些受教育者来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自身更加完善的发展,或者提高技能来达到对自我的一种超越,因此,他们更希望获得的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能够系统地提供给他们知识是他们最为渴望的。这样就要求,普通高校应该将各个学院的优势统筹安排,形成一种集团化的教育模式,整合教育资源,增加课程的价值与含金量。第二方面,从非学历继续教育本身来分析,说到底,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产业,产业的发展不能是零散的,单一的,而是要走向系统化,才能更好地发展。我们都知道,任何产业的发展最后都要形成产业链,也就是俗话说的一条龙服务,只有全面发展才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教育也一样,只有全面系统,才能吸引更多的受教育者来接受教育,对于非学历继续教育本身来讲,产业化的发展,利于管理,便于发展。

(三)创建品牌培训项目

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普通高校,有必要深入研究如何创建好的培训项目,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第一,教师质量的管理。教师的聘用与考核严格与否关系着教师质量的高低,若想在教师质量的把握上做到万无一失,必须严格考核教师聘用的各个环节,无论是从授课方法还是从知识积淀、实践水平等方面都需要认真细致的考核,只有优秀的师资才能保证上课的质量,才有利于打造金牌课程以及特色的培训项目。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也是非常重要的,选择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对于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第二,教育资源的挖掘。普通高校由于所处的位置在当地,因此,或多或少都与当地社会特色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自然在高校也保留了一些地方特色,学校内部专业的设置也与当地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在找特色培训项目时可以考虑先从考察当地生活开始,可以去了解当地的企业或者百姓的生活,根据人们需求来设置将有利于培训项目的长效性与持久性。

(四)加大网络教育的应用

网络教学是科学技术发达的一种结果,是一种先进技术手段的运用,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方便了人们的学习。尤其是对于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学习者更是这样,我们有必要重视网络教育带来的优势,在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方面,大力发展网络教育,更好地进行课程传播,也大大节约了成本。现在我国教育资金比较短缺,经费投入又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更要重视省时省力的网络教育来开展非学历教育。也许有的学校会认为,网络教育的投资比较大,比如购买设备,网络应用软件以及各种多媒体设施,聘请网络教师等,但这些投资都是一次性的。假如利用传统的面授教学,面对相对零散的非学历教育群体,由于时间不是很固定,高校为了配合他们的学习时间,就得花费相当大的师资投入来进行教学,既增加教师成本,又增加场地、教学环境的成本,因此,从经济上考虑,网络教育能够大大节约成本,有利于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长久发展。

(五)健全沟通机制

学校学历教育范文篇2

第一条为规范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办学活动,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教育秩序,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成立并领取《办学许可证》的从事非学历教育的民办专修/进修学院、培训学院/学校/中心、自学考试辅导学院/学校/中心/站/部(以下简称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从事招生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的招生工作的管理、监督以及违规处理由办学许可证发证机关及其主管机关负责。

第四条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的招生工作应做到既有利于教育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又有利于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和受教育者的双向选择。

第二章招生资格

第五条申请招生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应当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和我省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设置标准等规定的基本条件,依法取得办学许可证。

第六条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应主要面向本省招生。办学规模较大,条件较好或举办我省经济社会需求紧缺专业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可跨省招生。跨省招生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开展招生活动。

第七条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与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合作举办函授站、教学点、网络中心、研究生课程班等,不具备独立招生、办学资格。在业务上应接受主办学校管理,协助主办学校完成招生、教学、管理和课程考试等组织工作。

第八条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合作进行招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招收境外学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正在筹设、被依法停止、被取消招生资格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不得招生。

第三章招生工作规则

第十条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和法规,认真做好招生工作,确保招生工作有序开展。

(一)要制定有关招生工作的规章制度、招生方案。

(二)要建立健全招生机构,法人代表负总责,明确分管领导。

(三)要加强招生队伍建设,配备素质高的招生工作人员。

第十一条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招生章程、简章、广告和录取通知书(以下简称招生宣传)内容必须真实、准确、规范、合法、详尽,不得含糊其辞。

招生宣传应当清楚地介绍本校的办学层次(本科、专科)、办学性质(是否民办)、办学类型(自学考试辅导、学历文凭考试)、学习形式(全日制、业余制、培训班、课程班等)、招生对象、招生范围、学习期限、专业设置、招生机构、招生性质(是否属于国家计划内招生)。

招生宣传应当标明考试类型、考试科目、毕(结)业颁发证书种类、获得证书所需条件、颁发单位及国际、国内承认范围。如举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或国家学历文凭考试班,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说明学生参加考试的方式和取得毕业证书的类型。

招生宣传应当实事求是向考生和家长介绍本校办学基本条件、师资水平、教学设备、生活设施等情况。不得作违反规定和不负责任的许诺。如有“推荐工作、包分配”等承诺的,应向学生出具相关的证明材料,并与学生签订合同。

招生宣传不得有法律、法规和规章禁止的内容。

第十二条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必须持办学许可证、收费许可证进行招生。应当在校园内方便公众阅读的显眼位置和交费场所,设立固定的公示栏或公示牌,公布审批机关颁发的办学许可证、收费许可证(批准机关及文号)、收费标准及其教育主管部门查询电话。

第十三条与其它中、高等学校联合办学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如非主办学校不得以主办学校名义进行招生宣传和招生。

第十四条招生宣传资料应当报审批机关备案。

第十五条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的招生宣传可自行选择媒体及刊播方式。

第十六条禁止委托非法招生中介机构或个人进行招生宣传和招生。

第十七条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收取学生学费应当按学年或学期收费。收费一律使用税务票据,按物价部门备案的收费项目标准收费。对申请退学退费的学生应当按省有关退费管理规定办理。

第四章招生工作管理

第十八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招生工作的指导和监管,督促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依法办学,依规招生。

第十九条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设置审批机关应当严格审定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的招生资格,定期向社会公布具有招生资格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名单、办学情况、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变动情况以及其他有关信息。

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审批和主管机关应当建立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信誉记载制度,定期不定期向社会公布,加强社会、学生及其家长对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招生工作的监督。

第五章违规处理

第二十条在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筹办期间招收学生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停止招生,退还向学生收取的费用。情节严重,拒不停止招生的,由审批机关撤销筹办批准书。

第二十一条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制发虚假招生宣传,欺骗、误导学生,骗取钱财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责令限期改正并视其情节轻重分别予以警告、通报批评、退还所收费用、停止招生、取消招生资格、吊销办学许可证等处罚。并通知刊播广告单位立即终止刊播。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未按有关规定擅自与其他中、高等学校联合招生,或非主办学校而以主办学校名义进行招生宣传和招生,一经发现将按有关规章规定严肃处理。

第六章附则

学校学历教育范文篇3

第一条为规范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办学活动,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教育秩序,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成立并领取《办学许可证》的从事非学历教育的民办专修/进修学院、培训学院/学校/中心、自学考试辅导学院/学校/中心/站/部(以下简称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从事招生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的招生工作的管理、监督以及违规处理由办学许可证发证机关及其主管机关负责。

第四条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的招生工作应做到既有利于教育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又有利于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和受教育者的双向选择。第二章招生资格

第五条申请招生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应当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和我省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设置标准等规定的基本条件,依法取得办学许可证。

第六条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应主要面向本省招生。办学规模较大,条件较好或举办我省经济社会需求紧缺专业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可跨省招生。跨省招生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开展招生活动。

第七条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与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合作举办函授站、教学点、网络中心、研究生课程班等,不具备独立招生、办学资格。在业务上应接受主办学校管理,协助主办学校完成招生、教学、管理和课程考试等组织工作。

第八条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合作进行招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招收境外学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正在筹设、被依法停止、被取消招生资格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不得招生。

第三章招生工作规则

第十条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和法规,认真做好招生工作,确保招生工作有序开展。

(一)要制定有关招生工作的规章制度、招生方案。

(二)要建立健全招生机构,法人代表负总责,明确分管领导。

(三)要加强招生队伍建设,配备素质高的招生工作人员。

第十一条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招生章程、简章、广告和录取通知书(以下简称招生宣传)内容必须真实、准确、规范、合法、详尽,不得含糊其辞。

招生宣传应当清楚地介绍本校的办学层次(本科、专科)、办学性质(是否民办)、办学类型(自学考试辅导、学历文凭考试)、学习形式(全日制、业余制、培训班、课程班等)、招生对象、招生范围、学习期限、专业设置、招生机构、招生性质(是否属于国家计划内招生)。

招生宣传应当标明考试类型、考试科目、毕(结)业颁发证书种类、获得证书所需条件、颁发单位及国际、国内承认范围。如举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或国家学历文凭考试班,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说明学生参加考试的方式和取得毕业证书的类型。

招生宣传应当实事求是向考生和家长介绍本校办学基本条件、师资水平、教学设备、生活设施等情况。不得作违反规定和不负责任的许诺。如有“推荐工作、包分配”等承诺的,应向学生出具相关的证明材料,并与学生签订合同。

招生宣传不得有法律、法规和规章禁止的内容。

第十二条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必须持办学许可证、收费许可证进行招生。应当在校园内方便公众阅读的显眼位置和交费场所,设立固定的公示栏或公示牌,公布审批机关颁发的办学许可证、收费许可证(批准机关及文号)、收费标准及其教育主管部门查询电话。

第十三条与其它中、高等学校联合办学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如非主办学校不得以主办学校名义进行招生宣传和招生。

第十四条招生宣传资料应当报审批机关备案。

第十五条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的招生宣传可自行选择媒体及刊播方式。

第十六条禁止委托非法招生中介机构或个人进行招生宣传和招生。

第十七条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收取学生学费应当按学年或学期收费。收费一律使用税务票据,按物价部门备案的收费项目标准收费。对申请退学退费的学生应当按省有关退费管理规定办理。

第四章招生工作管理

第十八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招生工作的指导和监管,督促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依法办学,依规招生。

第十九条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设置审批机关应当严格审定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的招生资格,定期向社会公布具有招生资格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名单、办学情况、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变动情况以及其他有关信息。

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审批和主管机关应当建立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信誉记载制度,定期不定期向社会公布,加强社会、学生及其家长对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招生工作的监督。

第五章违规处理

第二十条在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筹办期间招收学生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停止招生,退还向学生收取的费用。情节严重,拒不停止招生的,由审批机关撤销筹办批准书。

第二十一条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制发虚假招生宣传,欺骗、误导学生,骗取钱财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责令限期改正并视其情节轻重分别予以警告、通报批评、退还所收费用、停止招生、取消招生资格、吊销办学许可证等处罚。并通知刊播广告单位立即终止刊播。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未按有关规定擅自与其他中、高等学校联合招生,或非主办学校而以主办学校名义进行招生宣传和招生,一经发现将按有关规章规定严肃处理。

第六章附则

学校学历教育范文篇4

1,本办法所指非学历教育培训,是指除技师,技工岗位职业技能培训和认证考试以外的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及认证考试(之下简称职业技能培训及考试)的组织实施和由自学考试行政部门管理的(除国家英语等级考试(cet)以外)面向社会进行的各种等级考试(包括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考前培训及考试的组织实施以及各行业单位委托的岗位技能培训,教学单位,部门联系的其他各种培训,不占用学校招生计划的联办研究生班,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等形式的培训.

2,学院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由继续教育学院统1归口管理.继续教育学院是全校非学历教育培训的组织管理部门,负责对全校各种对内对外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3,非学历教育培训的管理:

1,由国家颁发证书的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及考试和各种等级考试的考前培训,原则上由继续教育学院负责组织.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根据国家职业技能认证考试和等级考试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教学.所需教师和教学设备由继续教育学院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发生的费用由继续教育学院从非学历教育培训费中支付,并计入培训成本.

2,各行业各单位委托的岗位技能培训,由培训部门根据送培单位要求,制定教学计划,报继续教育学院审核后组织教学.所需教师和教学设备由培训部门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发生的费用从收取的培训费中支付,计入培训成本.

3,为积极推进培训工作,各教学单位,部门均可开展各类型培训工作,但事前需将培训项目及培训收费标准,培训方案,培训时间等相关资料书面报告继续教育学院.经继续教育学院审核,报分管校长批准后,方可对外组织实施培训.继续教育学院应负责对各院系组织的非学历教育培训进行管理,指导,促进学校非学历教育培训总体质量的提高,以维护学院对外培训的信誉和形象.

4,为确保学校培训市场的正常秩序和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凡是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私自组织的教育培训,或不按报批内容规定组织的培训视为违规办学行为,学校将停止其办学并扣除其年终学校成教目标奖,并根据情况,会同有关部门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对违规责任人予以处分,造成的1切损失自负.

4,非学历培训经费分配办法:

1,各种非学历教育培训所收培训费总额(不包括联办单位分成部分)的10%上缴学校;80%用于培训单位的培训成本,培训管理费和部门经费;10%划拨给继续教育学院作为发展学校培训事业经费,用于学校培训工作的市场开拓发展费.

2,各种职业技能认证考试和各种等级考试所收费用,按"以考养考"原则,用于组织考试所需考务等费用,自负赢亏.

3,培训费由培训单位到计财处领取正式发票后统1收取,交学校财务,由学校计财处和继续教育学院核对后,按照确定的分配比例进行划拨使用.

学校学历教育范文篇5

终身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既包括学历教育,也包括非学历教育。第四,学习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现代终身教育具有灵活性,表现在任何需要学习的人,可以随时随地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学习的内容除了职业教育外,越来越注重人的个性珠全面发展,满足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极力倡导,也对世界各国的教育体系产生巨大的冲击。于是,发展终身教育,推进终身学习,不仅成为一种思潮在国际社会中广泛传播,而且成为不少国家和地区21世纪教育与社会改革发展的方向和目标[2]。同时各国也开始通过立法的形式将终身教育思想付诸实践。我国也适时地调整了教育战略,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建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体系;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明确地提出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见,我国政府已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终身教育体系是国家为使全体社会成员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而建立的促进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制度系统。就是要建立起一种能为所有人的各个阶段,一切时间、一切地点、一切场合和一切方面提供教育的体系,形成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和机制。

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背景下,我国高校成教非学历培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作为终身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及终身教育的主要方式,成人教育是践行终身教育最直接、最现实、最重要的渠道,有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和主体性价值。因此,要建立起终身教育体系,必定首先要依靠成人教育的发展。但过去那种单纯以学历教育为主的成人教育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终身教育体系,取而代之的将是以非学历教育为主线的成人教育。就目前来说,与终身教育体系相适应的非学历成人教育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高校对发展非学历教育普遍不够重视由于历史和体制上的原因,具有巨大教育实力的高校普遍存在对发展非学历教育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没有在终身教育的框架内去认识成人教育。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甚至是专业人士仍然认为成人教育只是普通教育的一种学历补充或替代,而不是一种独立的办学形式。一些普通高校的领导层往往认为学历教育才是学校的主要任务,把非学历培训看成是学校创收的副业,重学历教育、轻非学历培训的观念还未根本上转变。表现在成人教育的办学形式上,高校目前大量进行的是学历教育(脱产、业余、函授);在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上,主要还是一些普通高校全日制的本专科的“翻版”或“缩身版”。所以,高校目前直接参与的非学历培训项目占有的市场份额还相对较小,还不能较好地满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需要。

(二)非学历教育的办学体制和机制还不完善我国成人教育的非学历培训的发展之所以不尽如人意,固然有认识不到位,政策支持力度不大的原因,但与自身的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也有很大关系。成人教育的培训对象是在职的从业人员,既然是为成人学习服务,就必须建立符合成人教育特点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但遗憾的是,在成人教育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一些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单位蜂拥而至,造成培训市场十分混乱,鱼目混珠,良莠不齐。就是一些普通高校举办的非学历培训,也存在着只讲经济效益,不顾培训质量,乱办班、乱收费的现象严重,个别地方出现只管理培训班的招生,对教学过程不闻不问,无法满足学习者的要求。因此,高校非学历教育在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上仍有待于进一步理顺。

(三)忽视成人教育特点,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我国成人教育最初主要是依托普通高校发展起来并对普通高校形成了长期依赖,其无论是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诸方面,基本上都是依照普通高校的模式建立起来的,深深地刻上普通高校的烙印。加上部分高校成人教育机构由于缺乏应有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对成人教育的特点、非学历教育市场、培训的对象和内容较少去研究。因而,所从事的非学历培训明显存在着“三个缺乏”:一是缺乏针对性。由于成人教育沿袭普通高等教育的做法,重理论而轻实践应用,重传授而轻创造,重统一而轻个性,这些既脱离成人教育培训对象是在职的从业人员这一客观事实,又使得培训的内容缺乏针对性。二是缺乏应用性。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一样,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忽视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三是缺乏个性化的学习。成人教育仍然更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不注重因材施教,忽视学员的个体需求。这些大大地影响了培训的实效性,从而影响到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的办学声誉。

(四)缺乏专门师资队伍,培训质量难以保证成人教育的对象一般是有一定职业经历和社会阅历的成年人,培训教师扮演更多的是“顾问和协助者”的角色。这几来,虽然从事成人教育的教师素质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仍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第一,大多数高校的成人教育培训机构都还没有组建一支专门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主要是靠兼职教师从事非学历培训,有的甚至是聘请退休教师或在读研究生上课,这直接影响到培训质量。第二,从事成人教育培训的教师平时对培训的对象、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缺乏研究,对一些培训学员提出的一些实际操作问题缺乏考虑,很难做到有的放矢。第三,培训时聘请教师随意性较大,教学任务主要靠教师的诚实度来完成。由于接受培训的对象情况比较复杂,学员的文化底子和学习的态度相差较大,致使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热情和主动性。第四,部分高校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缺乏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导致教师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因此,组建具有丰富培训经验的教师队伍,是当前各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当务之急。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动高校成教

非学历教育的发展成人教育是由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转变的一种新型教育体制,是构建终身教育链条上的一个关键环节[3]。可见,发展成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在当前,成人教育应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走出传统的教育模式,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思路,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

(一)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加强对非学历教育的领导终身教育思想是21世纪世界最具有影响力的思潮之一,也是提高我国国民整体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基本工程。作为终身教育体系重要部分的成人教育,应努力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发展非学历教育,进一步拓展成人教育的办学空间。普通高等学校要实现由学历教育为主向非学历教育为主的成教新格局转变,并给予充分的重视。对各种非学历教育和培训,要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根本宗旨,以促进社会成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为基本目的,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继续教育学习的需要,从而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主力军和主渠道的作用。

(二)以市场为导向,完善非学历教育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逐步深入人心,“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的初具雏形,这既对成人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们要建立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的非学历教育体制。以非学历教育的全民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等优势,开展岗位培训、技能培训、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要强调科教产相结合,在一些大型企业建立培训制度;要挖掘现有的办学潜力,改封闭性、有限性为开放性、持续性和终身化教育,建立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尝试与社会各层面联合办学,做到主动去满足社会对非学历教育的多种需求,进行多规格、多类型的实用型人才培养;同时,非学历教育要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成本核算为基础,以综合效益为驱动力的市场化运行机制,更好地促进成人教育的非学历教育为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服务。

学校学历教育范文篇6

就定位而言,高校非学历教育是高等学历教育的一种补充,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现阶段非学历教育模式主要为:讲座、专题研修班、企业委托内训和辅导培训等。面对社会发展新形势,高校在非学历教育定位和教育层次提高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必须针对办学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定位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层次混乱,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现阶段,很多高校在开展非学历教育时并未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甚至有的高校几个部门同时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并且各院系具有独立自主招生的权力,面向社会招收学生办班教学。同时很多院系选择与企业合作,成立校企合作平台,针对院系专业背景和教学需求开设培训班或者资格证书培训活动,规模虽小但是数量巨大,由于没有统一领导部门,且相关规章制度缺失,上述非学历教育形式层次混乱,质量参差不齐,在培训中专业教师资源和教学设备资源管理无序、出现浪费等现象。[1]第二,制度缺失,定位模糊不清。受经济利益和社会趋势影响,中国很多高校均开设了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项目,但是很多项目缺乏规范性指导,高校并未对非学历继续教育进行准确定位,导致实际培训效果不甚理想。很多高校顺应时展,致力于成人学历教育向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转型,但是在转型过程中并未系统研究社会形势和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具体情况,导致定位模糊不清,缺乏延续性和市场竞争力,致使非学历继续教育从属于学历教育。并且很多高校经验不足,缺乏创新的主动性,仅象征性地开班零散的培训班,毫无品牌性和收益性可言。[2]

三、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策略

第一,合理利用资源,创新管理方法。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主要以项目形式开展,具有目标任务明确和受训者存在导向性等特点,在发展过程中高校可引入项目管理方法,以此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升教学质量,进而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达到效益最大化。例如在某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中,高校应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充分了解市场的多元化培训需求,在综合分析自身的学科优势的基础上,设计并开发创新性的培训项目,以此赢得市场先机。同时,在培训项目发展过程中,工作人员采取项目管理方法,制定系统宣传方案,从产品优势、师资优势、教学环境优势、培训效果优势等方面做一个全面有效的宣传。在形成自身品牌效应的同时,刺激了受训者的学习欲望。[3]第二,合理定位,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当前,国家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趋势日渐明朗,但是相关政策制度还有待健全,受定位不清和制度不健全影响,很多高校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打破高校仅重视学历教育的格局,引导高校合理定位非学历继续教育,并根据各高校发展实际情况,加大经费支持力度,整合资源,重点发展。例如在某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中,高校充分意识到非学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在整合内部资源的基础上,建立由上至下的层级管理体制,各学院原有的培训项目或者校企合作项目划入学校继续教育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体系之中,同时管理人员根据学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实际情况制定项目设定与管理规范,调整并完善整个继续教育体系。此外,该高校创新性地设置了二级办学实体,将其作为继续教育机构,代表学校开展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二级办学实体坚持“从严治教,科学办学”的宗旨,就具体培训项目开展系统化管理,以此保证培训质量。第三,把握市场,创建品牌培训项目。随着社会需求日趋多元化,非学历继续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这样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社会办学机构参与到项目培训之中,相较于高校而言,社会办学机构市场机制较为灵活,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必须把握市场动向,拓展渠道,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创新培训项目。例如在中国西部某高校非学历继续教学发展过程中,该高校充分发挥自身公共管理和人文历史等学科的优势,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创建了“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应急管理培训基地”,着力培养该地区党政干部公共危机处理和舆论引导的能力,同时该高校定期开展“送培训下基层”的活动,在基层部门开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依法行政能力培训”等专题报告,以此为政府培养众多应急管理人才。基于此,该高校在多年发展中形成了“行政领导能力与政治文化素养”品牌培训项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提升了自身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水平。第四,更新观念,做大做强,非学历教育将成为主流发展。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自2018年停止招收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科专业的规定即将出台,各本科院校必须实现从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的转型发展。在“大职业教育观”的趋势下,学校继续教育要将发展职业技能培训(非学历教育)作为新时期工作的重点。在继续做好目前已有项目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观念,树立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意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终身教育思想日渐普及,单纯的学历教育很难满足人们对知识与技能的需求,给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在实际办学和培训中,很多高校仍存在定位不清、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因此高校及相关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非学历继续教学的整体实力,进而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发展。

作者:郑丹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参考文献:

学校学历教育范文篇7

第二条本规定适应范围指举办国家高等学历教育的职业学校、中等学历教育的职业学校、中等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级中学、中等学历教育的初级中学、初等学历教育的小学。

第三条设置高等职业学校,应备以下条件:

(一)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熟悉高等教育,具有高等学校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职校(院)长和副校(院)长。

(二)应配备以专职教师为主的教师队伍。建校初期教师人数、结构应与专业设置及在校生规模相适应,其中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职教师人数不低于专职教师总数的30%。

(三)应独立建校,应具有近、远期发展规划,并有与学校的学科门类、规模相适应的土地和校舍,校园占地一般不低于200亩(市内四区的学校不低于120亩),建筑面积不低于4万平方米。

应配备与专业设置相适应的必要的实习、实训场所、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

(四)应有充足的建校资金,学校的注册资金应不低于600万元,其中用于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的资金不少于200万元,学校流动资金不少于注册资金的1/3。

第四条设置中等职业学校,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熟悉职业教育,具有三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及中等学历教育学校校长任职资格证书的专职校长。

(二)应配备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校初期,专业课教师数应不低于本校专职教师数的50%,每个专业至少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职教师1人。

(三)应有近、远期发展规划,并有与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相适应的校园、校舍和设施。原则上校园占地面积不低于30亩(市内四区的学校不低于15亩),建筑面积不低于4000平方米。

应具备与专业设置相匹配,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验、实习设施和仪器设备(或资金保证)。

(四)应有充足的建校资金,学校的注册资金应不低于150万元,其中用于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的资金不少于50万元,学校流动资金不少于注册资金的1/3。

第五条设置普通高中学校,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熟悉普通高中教育,具有三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及中等学历教育学校校长任职资格证书的专职校长。

(二)应配备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结构合理的专职教师队伍。建校初期,主要学科每科至少应配备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职教师1人。

(三)应有近、远期发展规划,并有与办学规模及教育教学相适应的校园、校舍和设施。校园占地面积不低于30亩(市内四区的学校不低于15亩),建筑面积不低于4000平方米。

应具备符合国家规定一类标准的实验仪器设备(或资金保证)。

(四)应有充足的建校资金,学校的注册资金应不低于200万,其中用于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的资金不少于70万元,学校的流动资金不少于注册资金的1/3。

第六条设置初中学校,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熟悉初中教育,具有三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及中等学历教育学校校长任职资格证书的专职校长。

(二)应配备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结构合理的专职教师队伍。建校初期,主要学科每科至少应配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职教师1人。

(三)应有近、远期发展规划,并有与办学规模及教育教学相适应的校园、校舍和设施。校园占地面积不低于25亩(市内四区的学校不低于10亩),建筑面积不低于3000平方米。

应具备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验仪器设备和活动设施(或资金保证)。

(四)应具有充足的建校资金,学校的注册资金应不低于150万元,其中用于实验仪器设备和活动设施的资金不少于50万元,学校的流动资金不少于注册资金的1/3。

第七条设置小学,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熟悉小学教育,具有三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及初等学历教育学校校长任职资格证书的专职校长。

(二)应配备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结构合理的专职教师队伍。建校初期,每一学科至少应配备专职教师一人,其中初级以上专业职务的专职教师不少与50%。

(三)应有近、远期发展规划,并有与办学规模及教育教学相适应的校园、校舍和设施,校园占地面积不低于20亩(市内四区的学校不低于8亩),建筑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

应具备满足教学要求的各类仪器设施设备(或资金保证)。

(四)应具有充足的建校资金,学校的注册资金应不低于80万元,其中用于教学仪器设备和活动设施的资金不少于30万元,学校的流动资金不少于注册资金的1/3。

第八条达到本规定中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基本要求的,可以申请筹建;达到山东省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要求的,可以申请正式建校。

申请举办高等职业学校的,由其主办单位(人)向青岛市教育局提出申请,经青岛市教育局组织专家进行考察、评议,认为符合标准的,由青岛市教育局提请青岛市政府报省政府,由省政府审批。

第九条在青岛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申请举办初中、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由其主办单位(人)向青岛市教育局提出申请,由青岛市教育局审批。

在其他市、区申请举办面向全市招生的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由各市、区教育体育局提出初审意见后,报青岛市教育局审批。

第十条在青岛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即墨市、胶州市、胶南市、平度市、莱西市申请举办小学、初中学校和面向本市、区招生的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以及在青岛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申请举办小学的,由其主办单位(人)向各市、区教育体育局提出申请,由各市、区教育体育局进行审批。

第十一条达到本规定中中等及以下层次学历教育学校设置标准要求的,可以批准其筹建学校,筹建期一年,筹建期间可以招生。待学校师资、设备等达到要求后,方可批准其正式建校。

第十二条学历教育学校设置申请的受理时间为每年的第四季度,下一年度第一季度给予答复,逾期申报者,转至下一年度办理。

第十三条设置中等及以下层次学历教育学校,学校要独立,其中租用校舍的,其独立校舍的租期应不少于10年。

第十四条设置多种层次办学的学历教育学校的,应达到最高办学层次学历教育学校的设置标准。

第十五条设置学历教育学校,其校(院)长(含副校(院)长)的任职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8周岁,教师年龄原则上不超过70周岁。

学校学历教育范文篇8

关键词:工会院校;职工;学历教育

近年来,中华全国总工会先后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决议》和《关于全面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为推动职工队伍学历和能力建设,以适应经济转型对劳动力提出的技术要求具有重要意义。长春职工大学根据全总文件精神和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针对长春市职工学历教育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提高职工学历与能力方面起到了如下几项作用:

一、创新工会院校办学模式,化解四个难题

长春职工大学是一所由长春市总工会创办、经吉林省教育厅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成人高等教育学校,多年来,发挥着长春市职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职工的学历教育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仅仅依靠成人教育已经无法彻底解决职工学历教育面临的难题。为此,长春职工大学经过充分调研和准备,于2015年与国家开放大学长春分校(长春广播电视大学)合作,开办了长春市“劳动模范、长春工匠高等学历教育班”,有效推动了职工学历教育“四大难题”的化解。(一)学习时间不足。职工承担着劳动者和家庭支柱的双重责任,能够参加学习教育的时间有限。为化解这一难题,我校在“高等学历教育班”办学中引入了“弹性学制”的理念,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授课,并且依托国家开放大学教学管理平台,引导职工学员在教学平台上学习知识并提出问题,由我校专业教师进行解答,有效的提高了职工学员的学习效率和效果。(二)学习费用负担重。几千元的学习费用对于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而言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因此,长春市总工会高度重视高等学历教育班工作,为了让学员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减轻学费负担,对每一名学员的学习费用进行全额补贴,共计已补贴72万元。使广大职工看到了市总工会提升职工学历和素质的决心,也体会到了工会组织的力量和温暖。(三)人员结构复杂,招生管理难。职工群体的年龄、经历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在学历教育这一活动中注定成为松散型组织,给学校的招生和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难题。对此,长春职工大学一改传统成人教育录取后与学员取得联系的方式,设置专门人员指导职工报名。开学后,将学员划分成若干个“自然班”,由学校教师担任班主任,对学员的出勤、考试等情况进行跟进,在提高职工学员学习效率、规范纪律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四)课程设置个性化需求大。职工从事的行业种类繁多,不同行业所要求的知识存在着巨大差别,大面积的集中授课势必造成教学资源和职工学习精力的浪费。为此,在“高等学历教育班”办学过程中,提高选修课设置比例,实行学分制教学模式,职工学员修满毕业所需学分,即颁发教育部承认的国家开放大学本科(或专科)毕业证书。这样的教学模式,既能保证职工顺利完成学业,也满足了职工对个性化课程的需求。

二、打造职工学历教育品牌工程,实现三个突破

长春市“劳动模范、长春工匠高等学历教育班”开办以来,圆满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总结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建立了良好的教学体系,实现了从招生工作到日常教学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取得了三个突破。(一)报名人数实现突破。招生工作是职工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长春职工大学将招生计划上报市总工会审核后,由市总工会办公室下发《关于认真做好劳动模范、长春工匠高等学历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在各县(市)区工会、开发区工会、产业工会和基层工会的积极宣传和推荐下,每一期招生工作中都能够推荐报名职工120人以上,大大超出了招生人数的预期。(二)学员成绩实现突破。能否取得毕业证书、顺利毕业是职工教育的根本。为此,长春职工大学制定了详细的教学方案,采购和安装了相关硬件设施,总结每一学期的教学经验,保障日常教学和考试的顺利进行。截至目前,两期教育班累计授课770课时,组织期末考试51科,考试通过率91.7%。2017年首期教育班学员全部完成教学任务,如期取得毕业证书。(三)舆论关注实现突破。“高等学历教育班”是长春市总工会在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履行工会教育职能的新举措。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工人日报》《吉林工人报》《长春日报》《长春晚报》、长春市电视台、长春人民广播电台、中工网、中国工会新闻网、长春信息港、长春政务中心网等主流媒体相继进行了采访和报道。扩大了职工教育工作的社会影响,有助于在社会上营造崇尚劳模、尊重人才、关心职工教育的良好氛围,更有助于工会组织进一步开展工作。

三、借鉴经验促进自身发展,确立三大目标

广州市职工教育网,是目前国内开展职工学历教育较早且比较成功的单位之一,实地参观考察了广州市总工会职工学历教育工作的先进经验后,根据长春市实际情况,长春职工大学确立了职工学历教育发展的三大目标。(一)推动产业工人“求学圆梦行动”工作,建设职工教育普惠制度。无论是劳动模范、优秀职工还是困难职工,都不是职工群体中的绝大多数。只有建立面向全体职工的学历教育普惠体制,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工会组织服务职工的作用。2016年3月,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了《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求学圆梦行动”实施方案》,为建立更广泛的职工教育体系提供了政策依据。广州市总工会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开展该项行动,划拨专项资金用于职工学历教育补贴。使数以万计的职工享受到了学历教育的福利,为我市“求学圆梦行动”的具体实施提供了宝贵经验。目前,“求学圆梦行动”已纳入长春市总工会重点工作,形成了长效机制,将“求学圆梦行动”打造成工会服务职工的又一个“品牌工程”。(二)建设长春职工教育网,实现职工教育网络化、信息化。考察中我们了解到,广州市总工会在2010建立了广州职工教育网,现已成为广州市职工学历教育、技能教育和工会干训的主要阵地,并且建设了“学历教育补贴申请平台”,职工可在网站报名参加“求学圆梦行动”,填写教育补贴申请信息,有力的推动了职工教育网络化、信息化进程。为此,我校联系了广州职工教育网运营方———广州远程教育中心,了解了网站的筹备、建设和运行情况,撰写了调研报告,计划建设长春职工教育网,打造职工教育新的阵地。(三)营造职工素质提升氛围,推动工会事业发展。广州市总工会通过建立普惠的职工学历教育体系,在广州职工教育网的宣传和推广下,在职工群众中营造了学习进步的积极氛围,使更多的职工想要参加到教育活动中。甚至出现了职工因企业原因,无法申请参加职工教育,倒逼企业成立工会或缴纳工会经费的情况,客观上促进了工会组织的发展。这样的成绩,为我市的职工学历教育工作树立了榜样和目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充分学习经验,全面推进职工教育供给侧改革,必然会促进工会“大学校”作用的发挥,实现职工素质提升、经济振兴发展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永飚.深化技工教育供给侧改革,大力开展在职职工学历教育———如皋市技工学校在职职工弹性学制学历班招生工作纪实[J].职业,2016,(9),P10.

[2]韩国华.浅谈职工学历教育中的校企联合办学[J].教育与职业,2005,(24),P53-54.

学校学历教育范文篇9

一、进一步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

1.以社区学院功能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综合平台建设

在19个区县社区学院建成的基础上,年重点推进区县社区学院整合区域内各类终身教育资源的功能建设,基本形成能够开展成人中高等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社区教育和市民终身学习活动的终身教育体系综合平台;进一步在管理运行、经费投入、人力资源、教学内容与形式、评估标准、课程信息化、学业学分化等方面探索适合社区学院发挥综合平台功能作用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和发展路径。

2.以“市市民终身学习网”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推进终身教育与学习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在第一期40万用户系统平台建设工程基础上,年继续推进系统平台的拓展和学习与管理功能的完善。实现市、区县、街镇(乡)、居(村)委四级网络管理服务的互联互通,对学习者在任何网点、任何时段的网上学习情况,实施个人信息全息管理,初步建立市民网上学习档案库;形成网上资源建设机制,通过委托、奖励、购买、租赁等方法,推动和鼓励远程教育集团、各区县政府、社会力量共同开发网上终身教育与学习资源,建设分布式资源数据库,并运用市级网络管理平台的服务功能,形成全网资源的综合调度,实现各级网络站点教育与学习资源的共享;尝试建设网上交流展示和互动体验平台,建立网络展览馆、图书馆,开展网上学习成果展示、网上读书交流、网上讲座论坛、网上学习优秀评选等活动,营造自主学习、自由学习、快乐学习的终身学习氛围;鼓励区县积极开展市民网上学习模式探索。

3.以街道社区学校和乡镇成人学校标准化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基础平台建设

继续推进街道社区学校和乡镇成人学校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研究制定《市街道社区学校建设标准》和《乡镇成人学校建设标准》,使其在学校建制、管理机制、经费投入、人员配置、师资队伍、校舍设施、业务功能等方面落实健全。年计划推进20所街道社区学校和乡镇成人学校建设。

4.以老年教育、农村教育、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为重点,进一步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公益性平台建设

继续开展年度创建示范性老年大学(学校)评估工作,召开年度创建示范性老年大学(学校)评估工作总结表彰大会;组织编写老年教育课程系列教材;办好“老年人学习网”,督促加强收视点的规范管理,组织实施“老年人学习网”二期规划与建设工作;继续举办“老年教育艺术节”系列活动。以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为出发点,建立区县统一领导、乡镇具体实施、社会教育资源共同参与的农民技能培训长效机制;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开展农村成人继续教育改革实验,继续加强和发展以农民技能培训为核心的农村教育;继续配合市信息委做好“千村万户”农村信息化培训普及工程。联合各有关单位、机构、组织和区县政府,依托街道社区学校和乡镇成人学校,推动开展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与法律知识、职业与岗位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工作。

5.以社区教育实验和示范工作为重点,进一步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内涵建设

继续指导与组织开展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工作;开展第二轮市社区教育实验街镇(乡)和年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申报工作,通过社区教育实验和示范工作的开展,促进各区县探索创新社区教育科学长效的体制机制,开发各自的组织领导优势、区域发展优势、社会文化优势,逐步形成区县推动、社区开展、学校实施、市民参与的社区教育工作形态。

6.以“学分银行”的探索与试验为重点,进一步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沟通与衔接

年,探索以电视大学为主体,以开放专科教育为核心,各区县业余大学、国家自学考试、普通高校网络教育、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成人高中阶段教育和政府认定的职业技能培训等共同参与,初步形成以课程学分为基础的、“双向学分互认”和“单向学分认定”并行的“学分银行”框架体系,为今后进一步形成各级各类教育与培训相互衔接融通的完全的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体系打下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深化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

会同市级机关工委、市总工会、市妇联共同开展学习型组织“5511”创建活动,即组织推选50个机关、50个街镇、100家企事业单位、1000户家庭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组织学习型组织创建单位骨干培训,举办市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经验交流会,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评估工作。

三、规范民办非学历教育工作

1.制定标准,开展评估,规范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机构)办学行为

颁布和实施《市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机构)设置审批和管理办法(试行)》和《市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机构)设置标准(试行)》;探索建立本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办学状况评价制度,研究制定《市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机构)办学水平评估办法》和《评估指标》;积极鼓励区县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建立区域性民办非学历教育相关配套政策和管理方法;组织开展本市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机构)“证照齐全、亮证办学”情况专项检查;加强校园校舍安全督促检查工作。

2.依托网络,公开信息,畅通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机构)的资讯渠道

建设本市民办非学历教育信息公开查询系统和网上管理服务平台;组织编撰出版《市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机构)学年度资讯大全(黄页)》,免费向社会各界提供使用。

3.依法审批,健全档案,完善中外合作办学非学历教育管理制度

做好一年两次中外合作办学非学历教育机构和项目的申报和审批工作;做好本市中外合作办学非学历教育机构和项目换发《办学许可证》工作;进一步梳理本市中外合作办学非学历教育机构和项目,健全管理档案,依法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单位的管理和指导。

四、完善高等非学历教育管理工作

1.调查研究,确立制度,完善高等非学历教育管理工作

全面完成对本市普通高校规范办学工作的专项调研和督察工作,制定相应措施,健全管理体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全面开展对于本市普通高校举办非学历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的社会需求、办学现状、优势特点和“瓶颈问题”的调研工作,起草制定《本市普通高校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政策和制度,指导和促进本市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2.加强领导,规范监督,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制度

完成新一届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的调整组建实施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的组织领导;继续做好对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单位办学状况的专项检查工作,研究制定关于“加强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工作管理”的规范性文件,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落实管理责任,健全工作制度,完善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机构的办学准入和管理规范。

五、积极开展市民学习活动

办好第五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第二届学生与市民网上读书评书活动、第三届市民诗歌创作比赛和家庭讲故事比赛以及第二届市民好书换好书活动等各类市民学习活动,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建立健全市民学习品牌项目和活动的协调联动、合作推进的机制,共同搭建公共平台,着力形成品牌活动的广泛影响力。

六、加强宣传表彰工作

做好《学习型社会建设白皮书()》、《年职工教育统计》的编写出版工作;组织办好《社区教育》、《长三角终身教育》杂志;进一步做好《市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指导委员会简报》编发工作;组织拍摄学习型社会建设电视宣传片;组织各种媒体开设学习专栏、专版和专题节目;开展市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先进单位(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工作。

七、推进制度建设

积极开展终身教育立法调研,上半年争取形成终身教育调研报告和《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暂名)》(草案)的起草工作,并协助市政府法制办报送市人大教科文卫委;探索社区教育教师职业化、专业化制度试点建设;开展“市民终身学习卡”制度试点工作;建立与实施终身教育统计工作制度。

八、制定中长期规划

制定《终身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年)》,全面推进终身教育和学习型城市的战略性发展。

九、加强终身教育理论研究

积极开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重点开展有关社区学院与社区学校体制机制、终身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创建学习型组织、创新终身学习模式、衔接融通各级各类教育与培训、发挥社会机构作用、促进文化教育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学校学历教育范文篇10

新时期,国内继续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正在形成稳固的教育体系,在国民经济、文化和道德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例如,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严重阻滞着继续教育的发展。为此,有必要顺应教育改革的趋势,探讨新型的继续教育模式。按照新的教育改革思路,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发展是最为基本的前提之一。唯有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才能切实为社会输送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必须明确继续教育的定位,根据发展实际调整教育培训模式,才能将继续教育的发展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教育改革与继续教育模式概述

1教育改革的大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务院了教育改革的相关项目和指标,各种教育形式均需进行调整和优化改革。教育改革旨在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增强“教”与“学”的链接性,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实践教学。总体来说,教育改革的原则如下:单纯的学校教育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受到了限制,终身教育要求教育事业不仅仅是校内教育,还应该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教育改革的本质是追求一流的教材、教师和考题;学校教育不应仅局限于理论教育,还要兼顾实践教育,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觉悟,使其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切实培养出一批“智能型”和“应用型”合体的人才。

2继续教育简介

继续教育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继续教育是在原有知识体系上的补充和叠加,使得原有知识体系更加完善,从而达到知识延伸和升华的目的。从狭义上说,继续教育指的是人们在从事某种职业期间所接受的不同形式或内容的学校教育。继续教育主要面向的是学校教育之后的全体社会成员,其教育对象大多数已经成年在职,学员社会学识、个人经历等存在很大差异,由此加大了教学和管理难度。此外,继续教育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即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早期的继续教育主要是学历教育,后期受终身教育影响,开始改制偏向非学历教育。近年来,政府逐渐重视发展继续教育,这给继续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各高校相继推出各种教育模式,如考试辅导班、企业内训、专题讲座及研修班等,继续教育开始蓬勃发展。

3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

我国继续教育的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至今已经初具规模,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分支,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较之其他国家的发展状况,我国的继续教育还相对滞后,专业的科技人员和技术人员相对缺乏,致使教育培训工作难以实现质的飞跃。此外,由于缺乏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且人才培训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我国继续教育的服务社会能力不高,教育职能化开始弱化。因此,深入了解我国当前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当前我国继续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办学观念落后,教育经费投入较少

办学观念可为教育活动提供向导,而教育经费可为教育活动提供保障。然而,在继续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办学观念的陈旧和教育经费投入的欠缺使得教育效果明显受到影响。目前,我国高校的继续教育存在明显的观念偏差,注重发展学历教育,忽略业务技能培训,教学的目的只为取得资格,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空有理论,但能力不强。此外,很多高校开展继续教育时习惯偏向学历教育,导致非学历教育长期被冷落。这些观念偏差均导致高校继续教育缺乏现实意义,与教育改革提倡的“实用性”相背离,因而需要改革。近年来,很多普通高校(特别是地方院校)很少在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上有所作为。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非学历教育重视程度不足;二是对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大多数高校将发展的重心放在了成人学历教育上。社会上“文凭至上”的观念对高校的办学理念造成冲击。因此,高校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全日制教育上,对继续教育不够重视,相关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这不仅反映出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弱化,还意味着高校继续教育缺失了长足发展的动力。

2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水平整体偏低

受落后的教学观念影响,很多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水平难以提高。调查发现,我国大多数继续教育院校在制定培养计划和设置专业上表现出明显的趋同性。其中,教育模式主要是远程函授教育和远程教育,授课方式主要是传统的讲授式。在设置课程时,理论教学课时多而实践培训课时少,且课程内容难以契合社会的需求。由于大多数继续教育的对象为业余进修的成人,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历背景和工作经验,且个性化特征突出,在学习习惯和发展需求上不同于全日制学生,这就决定了教学模式需要有针对性、多样性。目前,继续教育水平整体偏低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同时,教师资源分配的不合理直接制约着继续教育的发展。师资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继续教育的质量,但在很多高校的继续教育中,教师队伍的编制一直不固定,学校往往将全日制教学任务安排妥善后再分配继续教育课程。全日制教学任务一般比较繁重,教师在完成全日制教学任务后已身心疲惫,再无激情和精力投入继续教育中,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自然不高。此外,继续教育的学生来源不集中,且函授站点分布比较散乱,使办学成本在无形中增加,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3校企合作缺乏,教育与需求不匹配

调查显示,目前不少继续教育中心开始尝试与企业合作,共同承担人才培养职责。但是校企合作的力度仍然不足,致使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企业实际需求不匹配。由于继续教育学院本身没有完备的条件,不能为学员的实践培训提供足够广阔的实训基地。而企业在与高校合作的过程中,更多注重的是员工能为企业带来的收益,重视员工的实践创新能力。高校的人才培育和企业需求不契合直接导致企业失去对学校的信任,从而影响到校企合作关系。另外,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期望在短期内最大程度获得经济利益,其更渴望有成熟技术和先进经验的人才。然而,在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并没真正主动承担起人才培训的义务,只是单纯接受成型人才的服务。此外,很多企业存在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在其与学校的合作过程中不愿意分享核心技术,这些均使得校企合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一些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无力与学校合作,或不能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足够的培训基地。因此,很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只是形式上的、短期的合作,很多学员在企业实践中很难实现新的突破。

四、教育改革背景下继续教育模式优化创新的有效对策

1更新办学观念

继续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一种重要载体,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对继续教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以此为基础,才能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学校应该支持发展继续教育,在实行学历教育的同时统筹兼顾非学历教育,适当提高继续教育经费,为继续教育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应该保证自身观念的成熟和先进,要深刻认识到学校服务社会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高校继续教育。应在当前及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以经济效益为唯一依据对继续教育的价值作出判断,而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行继续教育。基于此,学校在对教学工作进行整体规划时,应该重新明确与定位高校继续教育的角色和功能,为相关职能部门构建完善的发展环境,并通过具体的发展规划给予继续教育有力的支持。同时,学校领导或继续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学观念上达成一致,在规划继续教育的发展方案时,要具备一定的预见性、前瞻性,不仅要推行学历教育,也要协调发展非学历教育。当前,成教学历教育的生源质量和数量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因此,应该重新调整招生计划,不以局部经济效益为根本,将现有力量进行整合,大力推动继续教育的发展。政府应该加大对继续教育的支持,为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如若继续教育缺乏固定、必要的发展场所,学校也就难以承担更大规模的培训工作。由于大多数继续教育的学员已是企业的在职人员,他们再次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时候更希望学校能够提供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因此,在整体规划学校建设项目时,就应该纳入发展继续教育的基本设施,尽可能满足学员的基本需要,包括学习场地、住宿环境及饮食等方面的需要,以提高学员的学习动力。通过更新办学观念,加大继续教育投入,可以重新确立继续教育的地位,并为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更为完善的条件,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2加强非学历教育培训

继续教育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对非学历教育的忽视,致使培育出来的人才难以达到岗位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继续教育院校的非学历教育是提升教育实效的必然选择。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学校应该将教育的重心由学历教育转向非学历教育,确保教育培训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基于此,首先应该为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的空间,以保证其健康发展。同时,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师资队伍的力量和科研优势,为社会发展培育出一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高校应该在政府的指导下,有效实施以理论教育为基础、职业技能培训为根本的教育模式。在设计课程时,要巧妙设置兴趣点,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要深入了解不同学员群体的发展需求,并根据岗位胜任的特点,大力培养学员的专业能力。另外,要构建个性化的课程体系,改革并优化教学内容。传统的继续教育体系通常是理论知识讲授课时多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训课时少,致使学生在上岗时感觉有心无力。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在保证学生获得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实践培训环节。此外,为发展非学历教育,还需要筛选教材内容,科学制定教学大纲,根据不同层次学员的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材。教材应该体现现代社会科技、文化发展的最新动态,适当增加实践培训环节,以保证其实效性。目前,构建学习型社会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主流,人们逐渐强化了终身学习的理念,为此,很多成人开始追求不以文凭为目的的自由式学习行为,以提高自身的素质。这就要求继续教育院校有效掌握教育发展思潮,及时地调整教学模式,既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学历教育进行调整,又要以成人学员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为根本优化非学历教育,切实培育出一批善理论、懂实践的复合型人才。由上可知,要保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当前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都应该在保证学历教育的基础上,适当增设非学历教育课时,争取提高继续教育的整体水平。

3深化校企合作

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因此,继续教育院校应该深化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以企业相关岗位要求为指导,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保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契合。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在此背景下,社会需要更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求上岗人员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其拥有成熟的操作技巧,既能有效解决当下难题,又能灵活应对新的挑战。每个学校均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但现阶段大多数高校难以独立应对新挑战。为此,可以通过校企联合等横向沟通模式,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校企合作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走出去”。继续教育部门要积极走出去,深入了解相关企业的发展需求,尤其要掌握企业对上岗人员的知识系统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以此为导向,进行订单式教育培训或与企业联合培训。二是“请进来”。学校应该在人才培训工作中有效吸纳企业的力量。企业既可为教育实践技能培训提供真实的实战基地,也可为学校教学模式的优化创新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此外,学校还可以从企业中邀请技术精英到校内进行技术课程的指导。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策略,既可保证学校的人才培训工作和企业岗位需求相契合,还可促使学校与企业双方的优势在合作中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并且最大程度弥补双方的不足,从而实现双赢。总之,学校应该推行合作教学,积极开拓资源整合渠道。实际上,单纯依靠专项拨款发展继续教育并不现实,继续教育的深化改革需要重点考虑如何强化校企合作,并有效吸纳社会资源。长期以来,受政策和体制等因素的局限,继续教育院校只能与其它相关教育机构合作,但这些机构大多缺乏优质的师资队伍,教学质量整体偏低,因而合作的成效并不高。为此,学校需要对校企合作渠道有更深入的认识,善于利用企业资源来弥补自身的不足。由上可知,深化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和企业双方的优势互补,能够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高度契合。

五、结束语

当前正处于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继续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及时明确自身定位,发现教学问题,并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为实现该目标,首先,应该更新办学理念,由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转化为理论和实践的共同发展。其次,保证教育模式的时效性、多样性。传统的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已不合时宜,被时代淘汰已成为必然,因而需要及时优化教学模式,促进学员的个性化发展,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最后,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对方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争取双赢。只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根本,科学调整并优化继续教育模式,就能将继续教育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李曾辉 段然 单位: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东华大学

【参考文献】

[1]杨彬.协同创新视角下的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3(9):64—68.

[2]王建.继续教育发展的战略转型与推进策略[J].教育研究,2013(9):95—101.

[3]王纾,赖立.我国继续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区域比较研究[J].教育研究,2013(11):65—72.

[4]严继昌.实现我国继续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八点建设性意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5):13—18.

[5]张伟远.继续教育应是一种全民化教育:论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远程教育的关系[J].中国远程教育,2007(1):15—19.

[6]时伟.专业化视野下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