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专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9-21 17:27:47

知识管理专业

知识管理专业范文篇1

1教师专业发展与知识管理的关系

1.1创新知识,强化知识管理。首先,能强化教师知识。因为传统教师教育往往不重视教师知识,觉得教师知识大部分是公共知识和书本知识,而教师只是理论知识的输送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形成个人知识体系,其个人知识对其教育行为、教育观念有重要影响。教师的实践知识影响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专业行动,如选择教育方法、调整与实施教育活动、安排教育内容、设定教育目标等。所以,要重视丰富教师知识,进而增强其教育观念,提升其教育行为。其次,引导教师积极创新知识。教师知识管理的基本职能是引发教师创新知识,进而提高教师能力、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同时帮助学校完成知识积累,提高学校竞争力。教师知识创新的根本是将教师拥有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实现相互作用,在此过程中达到积累和更新知识的目的。教师在平时教学实践中,要循序渐进的分析教育活动来创新知识,以确保教师专业得到稳定的发展。最后,能够帮助教师将隐性知识和经验实现显性化。教师既具备能用准确、清晰语言阐述的显性知识,也拥有很多无法通过言语表达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教师潜意识里、内在观念中积累的知识,能够对教育行为的相关知识起到引导作用,也能促进教师将隐性知识成功转化成可用语言表述的显性知识,使其显性化。1.2将传统的被动专业化转变成为主动专业化。教师在情境性、互动、复杂的环境中开展教学实践,进行知识传递并实践具体行动。人可以学习并巩固知识,但智慧是难以传授与交流的。教师知识因为体现出情境性和高度内隐性的特点,所以想要准确地向其他教师传递是难以实现的。尽管这些知识无法完全传递给他人,却可以借助知识管理的方法实现和其他教师分享。教师知识对其他教师创新与加工知识具有较大影响,能够有效增加与完善组织内部的知识结构。另外,教师主动专业化代表其专业发展水平,它重视教师内在专业性与个体知识水平的增强。要全面增强教师内在素质,其知识管理观就要从以前的“缺陷观”逐步转变为“成长观”,“缺陷观”就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某种问题或不足,而开展教师知识管理是以实现解决问题、修正不足为目的的,此过程就是教师被动专业化。“成长观”是将教学当作多维且复杂的活动,教师将此活动当作艺术进行逐步完善、丰富的过程,就是教师主动专业化的过程。教师知识管理以其教学经验为源泉,但只依靠教学经验无法得到专业成长和发展。教师对知识进行管理,特别是妥善管理其隐性知识,能够帮助教师获得较强的教学敏感性,在不断反思教学经验过程中促进专业发展。

2教师专业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分析与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情况,发现其面临着培训内容少、双专业不均衡、专业意识弱等困境,对于教师完善教育观念、增强教育专业性有重要影响。2.1缺乏较强的专业意识。就教师而言,专业化发展的载体有教师个人和学校组织两部分。因此,教师要在思想层面上进行专业化发展,在兼顾终身性、全局性、根本性选择的基础上实现自身发展,学校管理人员也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和利用的工作。同时,一些学校忽视各个教育阶段教师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只是要求教师以自己为切入点来解决问题,但大部分教师没有形成自主发展意识,所以难以促进自身发展。2.2双专业不均衡。教师专业化,既体现学科性质,也体现教育专业性。因此,教师教育体统建立与发展时要对教师开展职前培养,为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打下基础。但是,教师教育工作比较重视其学科专业性,淡化教育所具有的专业性质,导致教师职前培训中存在双专业不均衡的问题。在研究教学经验方面,教师群体来源包括的类型较多,如从综合性高校毕业、专业师范院校毕业、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等。毕业于综合性大学的教师,具有扎实的学科理论,但实践经验明显不足,在就职前培训中难以正确应对;师范学院毕业的教师长时间获得知识教育,但实际教学训练不足,导致实践与理论难以融合的现象;任职中的大部分教师尽管具备深厚的理论性功底,但和年轻教师相比较,则出现创新高能力差、教学观陈旧和知识老化等问题。2.3缺乏系统的培训内容。现在,一些综合性大学进入师范教育体系中,导致教师教育出现名存实亡的现象,所以很多师范院校将中小学教育和基础教育作为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就算一些师范院校构建起教师培训机构,也难以彻底转变大局,没有体现出较大的整体作用。同时,很多教育培训机构依然盲目、片面的进行岗前培训,该教育模式体现出内容较少的局限性,难以适应现阶段教育工作的需求。2.4培训模式出现的问题。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同时知识在逐步更新,教师通过培训,丰富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才能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然而,当今的培训模式难以适应教师对新知识、新技术的需求。其一,培训观念落后,难以满足时展要求。现在,以适应大众需求为基础而制定组织培训内容,非常重视培训效益和培训规模,利用短时间增强教师专业能力和素质。但如今社会强调要实施终身教育,教育培训也要体现出多样化形式和个性化特点。所以,目前应用的培训形式难以适应时代需求。其二,在培训中教师未能体现出自主性。大多数教师培训具有单一的结构和相似的内容,没有考虑到教师职务、任课科目、毕业学校的不同。大多数教师被动地接受学校安排的培训,只有极少数教师会积极主动进行培训。所以,教师盲目进行培训,难以有效提升培训质量。最后,缺少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大多数培训都重视理论,忽视互动环节,就算有互动,也主要以讲课者为主体开展的,对教师培养创造力和造成较大影响。

3通过建立知识管理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分析教师专业发展出现的一些问题,基于知识管理层面探讨的教师专业发展,要从建立教育知识库、提高专业自主性、建立完善的终身学习目标、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3.1构建起终身学习的目标。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就是终身学习与发展,因此终身学习是所有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现在,我国更新与完善教育思想、发展教育行业,要求教师逐步丰富知识,学习新的教学方法,适应时展要求。同时,教师要形成积极、远大的理想,在持续学习中促进自我发展。3.2提高专业自主性。专业自主性的内涵就是自律性学习,也叫律性学习,是学习者科学控制学习进程,是学校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师也要自觉体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对每个优秀教师而言,一定要具备自我反思能力、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学习能力,具有让“知识”成为“智力”的能力。3.3建立健全教师知识库。学校属于整体性、规范性的组织,知识库体现出整合知识,细化与分类知识、加工知识并提炼其价值的优势,让知识体现出组织化与系统化的特点。研究其发展核心,是借助某些方式将隐性知识转变为显性知识,这对于学校及教师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同时,就教师层面分析,如果能将自己学习的知识内化为个人知识,就能逐步完善知识体系、丰富知识内容。因此,教师要积极管理个人知识。教师在向知识库储存知识时,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形成知识构架,并梳理和总结相关知识,建立起自身独一无二的经验。3.4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为了帮助教师搭建相互学习平台而举办研讨会,其属于学习型组织,是一种共同体形式,是教师彼此交流、学习的平台,参与研讨会的人员虽然来自不同学科、不同学校,但具有相同的地位。教师在共同体中既能够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也能够通过交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推动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教育教学的性质比较特殊,在全面沟通期间,教师们能够深入分析具体教学情境,增强自己思维活跃性,在分析、研究中寻找处理问题的方法。研讨会让广大教师获得面对面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教师们在对彼此观察和学习中,借助模仿方式得到其他人的隐性知识,促进自己对个人隐性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一步增强自己的专业素质。

4结语

在教师教育逐步改革与创新的今天,教育界更重视教师专业发展。虽然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如部分学校和教师从未领会到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缺乏完善的培训内容等。所以,要立足知识管理层面,形成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构建起完善的教师知识库,积极举办研讨会以推动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汪艳.基于知识管理视角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2):243-244.

[2]张璇.知识管理视角下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371-372.

[3]郭东爽.学校知识管理视野下的教师知识共享策略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3):222.

[4]赵虹元.知识管理视域中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31(1):79-82.

知识管理专业范文篇2

1.缺乏知识共享意愿。

在武警院校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教学资源个人主义”,很多的武警院校教员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占有者,往往将自身独立获得的经验、专业知识看作是升迁和竞争的本钱,不愿和其他教员分享,仅有个别转业的教员愿意将自身多年的教学科研的经验成果拿出来分享给其他人。虽然院校通过定期组织教员集体备课,学术交流等方式鼓励教员们积极分享知识成果,可以说为共享知识成果搭建了各种平台,但是部分武警院校的教员依然不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尤其是把实践经验拿出来分享,这些问题必然导致武警院校教员专业素养提升缓慢。

2.忽视隐性知识管理。

对于武警院校教员来说,蕴藏在其头脑中的关于教学组织管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策略等经验性的知识是其所有知识的精华,也是主宰与决定武警院校教员专业素养提升的主要力量。武警院校教员知识的增长主要是对于武警院校教员个人经验进行不断反思的过程,撰写教学反思是武警院校教员隐性知识管理的重要途径。通过调查发现,一部分教员认为教学反思有必要,但是总以没有时间为借口而放弃教学反思,还有部分教员认为教学反思是多余的,因此,能够自发进行教学反思的武警院校教员为数不多,这种对隐性知识的管理的忽视最终会成为制约武警院校教员专业素养提升的瓶颈。

二、武警院校教员基于知识管理提升专业素养的途径

1.管理显性知识促进武警院校教员专业素养的提升。

武警院校教员专属的基本知识包括专业学科基础、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这些都属于显性知识,它们都是由以下各内容组成的,包括教材、辅助材料等图书资料;论文、专着及教案;个人知识积累所需的各种文件和相关多媒体资料以及管理系统等内容。这些都是武警院校教员知识管理中最基本的内容,也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因此,一是建立武警院校教员个人专业及相关知识数据信息库。数据是信息的基础和源泉,只有掌握了相当数量的数据,武警院校教员才能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形成对自己有用的信息。那么掌握了信息的武警院校教员再加入个人在教学科研中的经验判断就可以变为知识,然后对凌乱的各种材料进行分类整理,以文档化或电子化的形式存储起来,逐步形成武警院校教员的教学档案,并采用较为有效的搜索方式,然后在今后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从而来提升武警院校教员的专业素养。二是完善武警院校教员的知识结构使之趋于完整和有序。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发展武警院校教员教学创新能力的基础,通过设计制作实用的教案课件,收集归纳教学科研信息资源,集体备课攻关教学难题,观摩优质课教学比赛,外出参观访学调研、学术科研交流等方式来丰富完善教员的知识结构,就可以有效地提升武警院校教员的专业素养,与此同时武警院校教员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反过来对知识管理能力的提高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2.管理隐性知识促进武警院校教员专业素养的提升。

武警院校教员知识素养提高的障碍不仅仅在于新知识的获取数量,还在于武警院校教员隐性知识是否能够成功地转化为显性知识,它也是反映武警院校教员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志。这种隐性知识存在于个人头脑中,难以用文字表达、交流和共享。实际上,隐性知识并非不能表达,只是表达起来不像显性知识那样一目了然,它往往是零星破碎、主观性的,甚至可以说是随意的,更像是一种片断。因此,要想有效解决该类问题、实现武警院校教员专业素养的提升,就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反思来实现。一是准确把握反思重点。教学反思是以发展教员为直接目的,要求武警院校教员自觉地对自己或他人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的审视与分析,用文字进行概括,警示自己,改进教学,并在新的教学实践中寻求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因此,教学反思应该用批判的眼光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然后创造性地去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有效反思使自身得到发展。二是合理运用反思策略。要把反思所得的感悟记录下来,并定期整理教学反馈笔记,形成“教学日记”、“心得体会”等。并有针对性地记录一些对特定教育事件处理的案例,然后对该类事件进行反思和展开全面的分析,要有意识地将教学实践中呈现的问题与教学理论进行相互印证,不断反省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差异,用教训鞭策警醒自己,用经验指导今后的教学科研,以此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从而推动个人素质的提升。

3.分享各类知识促进武警院校教员专业素养的提升。

知识管理专业范文篇3

关键词:知识管理视角;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分析;策略

经济生活质量的日益提升,带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推进了教育改革进程。然而,其在发展程度上仍同发达国家有着巨大差距,使得教育改革进程相对缓慢。基于此,我国务必要继续加强、延伸教师专业发展深度,实现教师素养全面提高,从而更有效地为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增添助力。

一、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单就字面定义来讲,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教师专业”,二是“专业发展”。所谓教师专业,即为教师职业与教育,其更趋向于体系、制度在教师发展、职业成熟教育中的作用发挥。而专业发展则仅代表的是一个时间过程,即人员由非专业过渡为专业的整个流程,其更趋向于对理论的诠释。在本文中,笔者将对专业发展展开重点化的详细阐述,主要涉及任职教师教育,以及教师培训所带来的成长效益,还有教师目标观,教学能力方面的提高等内容。从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来讲,知识是核心所在,也是其个人价值彰显的必要前因,切实保障教师掌握专业成长知识,实现自我发展,是专业发展的关键根源。从知识管理角度来讲,其本质旨在于确保组织设定目标实现而展开的一些列知识资产挖掘行为,其知识管理面不仅包括现行文本知识,也包含了部分隐形主观知识[1]。

二、知识管理理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一)加强系统化显性知识整合力度。受制于教师自身知识管理观念的匮乏,加之对应指导思想落实不到位,使得传统教学环节中涌现众多杂乱无章的知识资源,部分具有相当关键性价值的资源并不能被高效运用与共享,最终导致知识的大量流散。基于此,教师其自身就要借助个人知识管理,实现对散碎知识资源的有效整合,而其整合需要根据个人化的发展意愿为基础,就知识进行类别细分,以及规律性的处理。此外还要以知识内部的关联性为依据,展开相应的组织、获取操作,从而保障知识累积、共享的有效性。(二)密切关注隐性知识转变流程。正是教育领域其本身特殊化的性质,使得该行业所涵盖的知识多数均是围绕隐形知识的方式予以呈现,尤其教师层面所掌握的知识,其特性显现更为分明。所以教师个人其不仅要对显性知识做到清晰化的阐述与解释,更要针对大量的言语表达知识作为隐性知识来进行讲解。此类型的隐性知识,其一方面作为教师内在意识存在,另一方面更是对教师潜意识中所蕴藏知识的体现,对于教师的教育行径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确保隐形知识向现行知识的不断过渡,引导其最终形成一种具有高度共享性的知识种类。这些内容均为教育知识管理工作中的首要发展目标[2]。(三)树立教师之间知识转换互通观念。知识管理同时作为一个知识汲取、积攒历程而存在,其在知识的沟通、互享、转换过程中,需要借助人脑的提炼以及个人的经验予以加工,借助集体智慧使之转变为一种新型知识,从而确保知识的有效发展。而该流程中,因为是不同的个体,所以在工作履历、知识累积面、钻研角度,还有思路方式上都存在细致的差异性,使得个人在认识事物时,也会产生相当程度上的差别,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知识管理工作的根本瓶颈,是围绕知识沟通、互享而存在的。

三、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专业化意识相对薄弱。学校、教师个人作为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载体,其需要教师专业化务必要以思想为基础来充当专业化发展的动力源泉,然而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高职教师其自身所具备的专业化意识都处于相对浅显的低层次水平。所以,要想有效保障教师专业化发展,就需要让其认识到专业化发展理念对于自身的重要性,掌握到其根本性、终身性、全局性的精髓所在。基于此,一方面,学校在展开相关管理工作时,没有将更多的精力于对师资力量的有效利用及管理成效,更多地只注重拓展、开发工作。另一方面,对于教师自身所经历的不同时期的发展瓶颈,包括其所处的家庭环境、个人身心健康状况等,学校方面都极少会予以关注,因为这些处境所产生的原因多数同学校并没有过多的牵扯性联系,这就需要依赖教师自身的能力予以改善,因此就现状来讲,教师自身所具备的自主发展意识都相对薄弱[3-4]。(二)双专业失衡。关于教师专业化的诠释,其专业性不单代指学科的专业性,更包括教育专业性。所以,职前培养环节在教师教育发展流程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务必要树立好教师外在形象的专业性,以便后续的职后工作有序开展,保障教师专业化得以深层拓展。但是,目前我国教师教育的关注点大多围绕学科专业性而展开,对于教育专业性来讲,其注意力就略显薄弱,最终导致高职教师职前培养环节中常出现双专业失衡的现象,而随着专业化工作的开展,这一弊端所带来的影响会在职后环节中更为严峻。如果说按照教学经验对教师群体予以划分,其大致可归纳为教学经验丰富型,师范学校毕业型,还有综合学院毕业型三种类型教师。相当一部分教师其本身所掌握的理论基础都很完善,然而相对于部分年龄结构普遍偏小的青年教师来讲,这部分教师的知识结构显然更趋传统化,加之其教学资历较为年长,所以这部分教师所掌握的教学理念一定程度上与时代存在很大的脱节性,创新意识较薄弱。而就师范类教师来讲,该群体普遍受过系统、科学化知识教育体系的洗礼,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始终同学科教学知识训练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无法有效实现理论、实践有效连结,缺乏实践经验。对于综合性大学毕业的青年教师群体来说,其本身就拥有教育专业理论、实践双匮乏问题,尤其在岗前经验短期培训环节当中,所表现出的问题解决能力也相对较差,因此,这类群体其本身的教育专业发展就潜藏着严重的弊端性问题。(三)培训内容空泛化,未构成完善化的知识体系。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综合性大学中的教育系,均被归纳到师范类学校教育系的范畴内,最终导致教师教育犹如空谈。受此现状影响,绝大部分师范学校中的教师教育依旧围绕基础教育教师为主体核心,其中中小学教师更为其甚。尽管目前我国少数师范大学已经有了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机构的苗头,但是受其规模影响,无法起到过高的实效影响,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来讲,作用也是微乎其微。很多高校在教师培训工作上,只关注部分岗前培训内容,加之该模式本身就存在一些诸如时限短、内容空泛不系统等限制瓶颈,使得现行的岗前培训方式无法有效契合时展的要求标准。

四、知识管理视角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对策分析

就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来讲,要想保障知识管理角度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有效进行,务必要明确好终身学习目标,加强专业自主化,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知识库进行全方位展开。(一)明确终身学习目标。教师专业化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发展工作,其本身具备终身性,因此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当今时代下教育领域不断发展,新的教育理念层出不穷,一方面,要求教师需要加快对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以及新型教学方式的学习,由此来追赶时代的发展进度[5]。另一方面,高职教师务必要树立坚定地理想目标,不断探索、追求,从而在长久的学习中谋求自我发展的终极目标。(二)加强专业自主化。从本质上来讲,专业自主性无疑是对自律学习概念的延伸与强调,简单来讲就是学习者需要合理把控好自身的学习进度。自主学习方式可以成为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准则,其需要教师充分挖掘自身学习的自主性潜能。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高职教师,不仅要具备自我学习的潜能,更要掌握自我教育的卓远观念,以及自我反思的远见,从而最终实现自身知识理论向智慧能力的逐渐过渡。(三)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知识库。学校本质上就是一种社会组织,具有极强的整体性。而就学校来讲,知识库的建立,本质上就是要把学校所具备的知识量加以细分、提炼、加工的过程,将这部分知识转化为知识财产,赋予其更系统化、组织化的特性。简单来讲,就是要借助各种方式、方法实现隐形知识向现行知识的有效转变,最终作用于教师专业的发展之中。就教师个体而言,如果其能够有效实现已学知识向个人知识的过渡,那么就意味着其知识的储备量在不断扩张,而教师也就需要对该部分知识进行管理。当教师建立专业发展知识库之前,需要事先明确好自身的知识体系结构,以有效适应自身发展规划,而后在此基础上对知识加以归纳、整合,从而最终组建出一套个性化的经验模式及教学智慧[6]。

五、结语

综上所述,知识管理是当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所在,鉴于现阶段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潜在的严峻弊端,不仅阻碍了教师自身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而且对教学工作乃至教育行业本身都具有极大的负面作用。基于此,各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倡导教师个体要明确终身学习目标,丰富自身专业知识体系,从而有效实现知识管理背景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白榕.从知识管理视角探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8(14):137-138.

[2]彭明成,周海英.论知识管理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6(10):85-87.

[3]王彦飞,宋婷.高校教师共同体的“知识管理”及其达成[J].煤炭高等教育,2010,28(3):94-96.

[4]陈宝琪.基于知识管理视角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J].高教学刊,2017(8):154-155+157.

[5]赵勇.论知识管理在高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训中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10):82-84.

知识管理专业范文篇4

关键词:教育知识管理;教师专业发展;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一、教育知识管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管理学领域首次提出了知识管理这一概念,其核心理念为对各类知识的分类与转化。1996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知识分为四种类型,即事实的知识(Know-what)、自然原理和科学的知识(Know-why)、如何去做的知识(Know-how)、谁拥有自己所需要的知识(Know-who)。[1]其中,前两种知识属于“显性知识”,即可以看得见摸的着的知识;后两种知识属于“隐性知识”,即经过长期积累而得来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2]随着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知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成功应用,逐渐引发了教育领域的重点关注。学校作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知识的发源地与动力源,是最为典型的可适用于知识管理的领域。教育知识管理为一种教育知识管理视角,是以各类教育知识作为文化资源,以知识或知识活动作为教育组织的核心财富,对知识的获得和继承、知识的学习和使用、知识的发展和传播、知识互换和教育组织内部知识的分享结构、知识水平与能力的增加进行管理,以发挥个人、团体乃至整个教育组织的智慧,从而在知识创新过程中谋求生存和发展。[3]

二、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为动态过程,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持续的学习-思考-探究模式,不断丰富和升华其专业知识和专业结构。目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分为四个,即基本知识素养、专业知识体系、教授知识及研究学习能力、积极上进的个人情感和高尚的品质。现代社会中,新一代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持续发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不断拓展与深化,随之而来的是各类信息和知识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的爆炸性增长。在此背景下,具有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其中的知识精髓,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能力,对广大教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当代社会提出的复合型教师观,不仅要求教师从传播的角色向教育合作者积极转化,而且还要具有研究能力,具备对工作的反思和探索能力,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者。[4]中国的教育体系中,教师的成长一度具有“自然成熟”烙印,通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实践环节完成新教师的自发成长过程。为了实现教师专业的科学发展,当前中国采用学历教育和专业技能训练为主,在职进修等方式为辅积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然而,目前教育培训一般以技术操作类为主要内容,片面地注重教学技能和技法的作用,忽视了实践在教学过程起到的不可或缺作用,使得教育培训流于形式,对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作用极其有限,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因此,在上述基础上,通过教育知识管理思想的引入,改善中国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显著的创新性。

三、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知识管理

第一,个人知识库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第一步是根据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获取有价值的知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信息化教学对教师个体的各类知识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个人知识库以整理容纳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汲取的有价值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第一要务。在此过程中,教师既可以通过自主总结学习,又可以利用培训学习等途径完成知识库的建立。此外,利用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来获得各类富有价值的信息数据也是有效途径之一。经过对个人知识进行整理和分类后,教师先建立知识地图,随后形成知识架构,进而完成个人知识库的建立。第二,个人知识共享与交流。个人知识的共享与交流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在知识的共享和交流过程中,教师不但可以学习到更多的显性知识,从而充实个人知识库,完善自身知识结构;而且可以将自己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通过与其他人员的积极分享,最终实现知识的外化。通过上述交流与分享,教师自身可以达成汲取新观点,获得新思路,感悟新知识,增加并丰富自己的知识库的目的。在此过程中,作为新兴的网络交互式技术,博客、虚拟学习社区等手段,可以实现教师个体间知识的共享与交流,并且创造了自由、开放的学习交流环境。第三,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学实践是检验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根据知识转化理论,通过教学实践完成知识应用,可以获得解决各类实际问题的经验,完成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积极转化,最终加速知识的内化进程。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自身经过观察、体验和反思,不但可以获得其他个人的隐性知识,还能够把自己的隐性知识传播给他人,从而通过上述双向过程,完成知识的社会化,并实现知识的价值特点。

作者:白利斌 单位:本溪市溪湖区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张红岩,张军辉,张新明.教育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化[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43-45.

[2]葛萱,张新明,王清.教育知识管理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6(35):227-228.

知识管理专业范文篇5

很多人在文件与档案的概念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等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不论文件还是档案都是文件运行的不同阶段,只是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在我国现行文件由形成单位管理,半现行文件由各基层档案室管理,非现行文件由档案馆管理。这种松散的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管理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档案工作发展的桎梏。

-小而全的管理模式,浪费严重

市县绝大多数立档单位规模比较小,文件、档案形成数量比较少,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个单位都要设立档案室,这样就需要至少占用1-2间办公室,添置设备、配备人员,建立-整套的管理程序和方法。仅以石景山市为例,目前共有170多个-、二级档案室,档案室面积3970多平方米,190名档案工作人员。各个单位都要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投入,这种多方面投入形成了分散的、小而全的管理模式,造成的是人力、物力、财力的重复投入,浪费严重。

二工作不到位,管理水平低

从目前情况看,档案室工作的水平完全取决于该单位领导者的档案意识、重视程度和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档案工作是-门专业,但绝大多数的档案员是兼职的,缺少档案专业知识,工作队伍不稳定。如石景山市93%的档案工作人员是兼职的,99%的档案员无专业知识,专业素质有待提高,虽经多次专业培训,但距工作要求仍相差甚远,工作人员经常调换,每年调换率均在20-30%左右。这些因素造成了档案工作水平较低。现代化管理是档案工作的必然趋势,但目前状况对实现现代化管理阻力很大。

三市县档案局、档案馆工作压力大,很难提高工作水平

由于基层单位档案工作队伍不稳定,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档案局不加强培训和具体的指导就无法开展工作。因此基础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挤占了档案局绝大部分时间,使他们无法深入开展业务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同样由于档案工作队伍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很大一部分重复和价值不大的档案被划定为进馆范围,因此,档案馆在接收进馆档案时工作压力非常大。

四现代化管理进程缓慢

文件、档案现代化管理需具有“同一性”和“互换性”,只有工作水平基本统一才能达到资源共享。而分散管理,各单位档案室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要达到资源共享难度非常大,且需要的时间也很长。

五文件社会化难度大

随着社会不断前进,人们的档案意识不断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深,这些都会促进文件、档案利用需求的不断增加。分散管理给社会利用工作增加很多麻烦和不便。管理分散,也很难达到科学管理的要求,因而不能满足利用者优质、快捷的服务要求。

建立文件中心,半现行文件脱离形成单位,直接由文件中心管理,能做到人员专业化、经费专项化、设备专门化、管理科学化;既能减少文件形成单位多方位投入,又能满足方便利用;既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又能减少档案局、档案馆的工作压力,使档案局、馆的工作正常开展;既能实施科学的鉴定、合理分流文件,又能保证档案馆收藏档案的质量,将管理活动真正按其规律纳入科学管理轨道。文件中心突出的优势是符合高效、精简、节约的原则,能将松散的“小而全”的机关档案室管理模式迅速向具有集约化、科学化、社会化、规模化的管理模式转化,大大提高工作质量,为档案工作更广泛地为社会服务创造了条件。文件中心还可以通过各市域网,逐步实现档案信息网络化,达到资源共享,并可为今后电子文件网络传输做好准备。

档案工作生命力的所在就是利用,因此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是档案的利用工作。旧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需要,就应该建立新的模式。建立文件中心逐步取代各单位档案室是市县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二、市县文件中心的体制、职能

一文件中心的体制

文件中心应为政府职能。当初美国建立文件中心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上的节约,是-种政府行为,而今我们建立文件中心仍应为政府行为,这也与当前我国现行和半现行文件档案管理体制相吻合。市县文件中心应是政府直属机构,在市县政府的领导下,接受市县档案局的监督与指导。

二文件中心的职能

文件中心负责现行文件和半现行文件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鉴定、销毁、向档案馆移交等项工作,具体包括:

1、文件中心的收集工作

文件中心的收集工作面对的是全社会,不仅包括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等立档单位,还应包括不同所有制企业及个人所形成的不同门类、不同载体的现行文件。

2、文件中心的整理和管理工作

文件中心负责将接收的文件进行编目、排列、上架、保管等工作。其整理、管理条件和要求应与档案馆的要求一致。

3、文件中心的利用工作

文件中心的利用工作应面对全社会,遵守我国文件、档案利用的规定和要求,面对机关、团体和个人。利用的形式也应是多样的,但主要取决于文件中心发展的规模和工作水平。

4、文件中心的鉴定和销毁工作

鉴定和销毁工作指对已到保管期限的文件进行鉴定和销毁,其鉴定和销毁工作由文件中心和文件形成者共同完成。

5、文件中心定期向档案馆移交文件

向档案馆移交文件是文件中心的义务,文件在文件中心保管10-20年后向档案馆移交。究竟多少年移交更合适,可根据文件中心的发展和社会的利用需求逐步确定。

三、市县建立文件中心的步骤

市县建立文件中心取代各基层档案室,可以说是档案工作管理体制的改革,必然要有-个过程,我认为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建立文件中心取代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纪检五套班子的档案室,开展市首脑机关的档案工作。

第二步:取代市委、政府下属局处单位的档案室,为市委、市政府工作服务。

第三步:面向社会、企业、个人,开展全方位的服务,并考虑有偿服务。

任何改革都会有一个痛苦的过程,从眼前利益看,建立文件中心政府要投入一笔资金。过去是各单位分散投资,现在将分散资金、多方位投资变为统一投资,看似一笔大投入,而实际上比分散投资要节约得多。

文件中心取代档案室,各基层单位节省了档案室占用的办公室,而市政?度胍槐首式鸾ㄎ募行牡墓ぷ饔梅浚蓟芾硪确稚⒐芾斫谠肌⒏咝А?BR>

文件中心取代档案室,各单位不再配备档案员,而档案员大多是兼职,从眼前看,也没有减少工作人员,但工作量减少了,工作人员可以统筹安排。总之,工作专一了,质量提高了,工作面更广了,现代化水平高了。

知识管理专业范文篇6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专业教学:知识价值链

1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它关于知识及与知识相关的资源和过程的管理方法与管理技术可以为专业教学的创新与应用的拓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从宏观角度来看,知识管理关注整体,是对一个组织系统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及相关资源的管理,任何一个管理过程都应考虑组织整体效益的实现。知识管理的目标定位是实现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提升组织的竞争力。知识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显隐知识的转换。在实际的转换中,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即隐性知识社会化为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外化为显性知识、显性知识与显性知识重新组合、显性知识内化为隐性知识,这四个转换环节是知识转化理论的核心内容,并由此形成一个循环上升的知识增值系统。

从微观角度来说,知识管理的实质就是对知识价值链的管理,清除影响知识价值链形成的阻碍因素,加快价值链的形成速度,使组织的知识在运动中不断增值。

在具体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知识管理又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环节,即知识生成管理、知识应用管理、知识交流管理,由此又形成诸多知识管理工具。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在知识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较常见的专家系统、数据仓库等都在知识管理中得到了应用。

2知识,理在专业教攀中应用的可能性

2.1知识管理与专业教学都具有以下共同点

1)知识管理与专业教学所需实现的都是组织的整体效益。2)知识管理通过对知识的一系列开发过程,实现和完善自身的管理理念,达成管理目标。3)以人为本的思想既存在于知识管理中,也存在于专业教学领域。

2.2知识管理与专业教学的结合点。知识管理与专业教学在技术层面也有着共同之处,即两者都运用了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由这两种技术还衍生出来许多新型的交流和学习方式,如Blog、网络社区、电子邮件系统、知识资源库等。知识管理和专业教学可以相互借鉴彼此在应用这些技术手段时的经验和成果。

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利用学习平台,营造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管理知识的过程实际上直接影响到学习者学习效率的提高,吸收知识管理的理念,也是专业教学中的重大变革。

2.3利用知识管理,创新专业教学。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分类思想、知识转化理论、知识价值链的形成等理念,均可以引入到专业教学中来。通过借鉴这些理念,可以为学习者营造更为有利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面对面交流、网络社区等直接或间接共享到他人的经验、技能等,从而最终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教师的工作能力,进而提升整个教育系统的组织智慧。

知识管理将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而且更关注隐性知识。专业教学在多年的发展中一直致力于将显性知识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给学习者,并为学习者所熟知和掌握。学习者对更加重要的隐性知识的学习则处于一种未知的状态。在面对面的传统教学过程中,学习者或多或少能够通过一些亲身体验的方式学习到隐性知识。但是在非面对面的教学过程中,这种隐性知识的学习就被完全忽略了。知识分类思想提醒专业教学相关人员应该更加关注开发和利用隐性知识。

2.4知识管理环节的划分对专业教学的启迪。知识管理通过总结知识价值链,得出知识管理包含四个过程:知识生成管理、知识积累管理、知识应用管理和知识交流管理。从这点出发,专业教学在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时,首先必须解决的是明确教育知识的来源:应该包括已经被认识到的可以拿来学习的知识、还掌握在少数教师、专家、学习者头脑中不能被传播的知识以及新创造的但还未纳入到教育领域中的知识。其次,应该运用一定的鼓励机制和技术手段识别、提取和组织这些知识,使之有序化、系统化。当拥有了大量的知识之后,专业教学可以利用教育资源库、专家系统等手段将这些知识积累起来,并进行管理。学习者和教育者可以通过教育资源库获取大量的知识,同时又可以将自身独有的知识拿出来供所有人使用。知识通过交流和共享获得增值,这也为产生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了前提条件。

3知识,理在我校车辆工程专业段,中的应用

3.1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建构专业知识管理系统是知识社会对于专业教学提出的要求。专业教学通过构建专业知识管理系统为学生提供适当的知识源和知识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校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和校园网工程后,为信息的获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途径。专业教学利用技术手段建立专业知识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对专业内存在的信息(如学生信息、教学信息、教育资源、头脑中的知识、知识行为、知识资产等)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促进知识的共享,同时也可以利用教育者和学习者的集体智慧完成创新知识的目标。

3.2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车辆专业知识管理系统在构建过程中就开放使用,广大学生经常访问该系统,最近二个月平均每天的校内师生访问量已经达到1000多人次(注:该专业每届学生数90人,全部在校生400人左右),而且有不断增长的趋势,而且论坛跟贴人数也不断增长。公务员之家

知识库的内容不断增长,目前有3个管理人员在作专门管理,审核上载内容和会员资格,目前有注册初级会员600余人(校内360人),高级会员35人(校内教师、政府机关处室、行业协会、行业商会),平均每天上载内容达1.6GB。

广大师生对该知识管理系统地反映良好,在对该系统的评价中优良率达到99.4%,而且为优秀的达到82.8%左右。通过该系统的使用广大学生觉得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大大超过以前,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学习风气明显改善,学习成绩与往届学生相比也有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从系统内间接获得许多工作经验,使得学生毕业后缩短适应时间,特别明显的是学生下企业进行技术实习时,明显显得有信心,工作成效更明显。

知识管理专业范文篇7

摘要:从知识管理与专业教学的关系出发,分析专业教学借鉴知识管理的可能性,以及利用知识管理、创新专业教学的一些改革举措,并在我校车辆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予以实施效果良好。

一、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它关于知识及与知识相关的资源和过程的管理方法与管理技术可以为专业教学的创新与应用的拓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从宏观角度来看,知识管理关注整体,是对一个组织系统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及相关资源的管理,任何一个管理过程都应考虑组织整体效益的实现。知识管理的目标定位是实现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提升组织的竞争力。知识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显隐知识的转换。在实际的转换中,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即隐性知识社会化为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外化为显性知识、显性知识与显性知识重新组合、显性知识内化为隐性知识,这四个转换环节是知识转化理论的核心内容,并由此形成一个循环上升的知识增值系统。

从微观角度来说,知识管理的实质就是对知识价值链的管理,清除影响知识价值链形成的阻碍因素,加快价值链的形成速度,使组织的知识在运动中不断增值。

在具体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知识管理又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环节,即知识生成管理、知识应用管理、知识交流管理,由此又形成诸多知识管理工具。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在知识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较常见的专家系统、数据仓库等都在知识管理中得到了应用。

二、知识,理在专业教攀中应用的可能性

2.1知识管理与专业教学都具有以下共同点

1)知识管理与专业教学所需实现的都是组织的整体效益。2)知识管理通过对知识的一系列开发过程,实现和完善自身的管理理念,达成管理目标。3)以人为本的思想既存在于知识管理中,也存在于专业教学领域。

2.2知识管理与专业教学的结合点。知识管理与专业教学在技术层面也有着共同之处,即两者都运用了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由这两种技术还衍生出来许多新型的交流和学习方式,如Blog、网络社区、电子邮件系统、知识资源库等。知识管理和专业教学可以相互借鉴彼此在应用这些技术手段时的经验和成果。

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利用学习平台,营造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管理知识的过程实际上直接影响到学习者学习效率的提高,吸收知识管理的理念,也是专业教学中的重大变革。

2.3利用知识管理,创新专业教学。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分类思想、知识转化理论、知识价值链的形成等理念,均可以引入到专业教学中来。通过借鉴这些理念,可以为学习者营造更为有利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面对面交流、网络社区等直接或间接共享到他人的经验、技能等,从而最终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教师的工作能力,进而提升整个教育系统的组织智慧。

知识管理将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而且更关注隐性知识。专业教学在多年的发展中一直致力于将显性知识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给学习者,并为学习者所熟知和掌握。学习者对更加重要的隐性知识的学习则处于一种未知的状态。在面对面的传统教学过程中,学习者或多或少能够通过一些亲身体验的方式学习到隐性知识。但是在非面对面的教学过程中,这种隐性知识的学习就被完全忽略了。知识分类思想提醒专业教学相关人员应该更加关注开发和利用隐性知识。

2.4知识管理环节的划分对专业教学的启迪。知识管理通过总结知识价值链,得出知识管理包含四个过程:知识生成管理、知识积累管理、知识应用管理和知识交流管理。从这点出发,专业教学在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时,首先必须解决的是明确教育知识的来源:应该包括已经被认识到的可以拿来学习的知识、还掌握在少数教师、专家、学习者头脑中不能被传播的知识以及新创造的但还未纳入到教育领域中的知识。其次,应该运用一定的鼓励机制和技术手段识别、提取和组织这些知识,使之有序化、系统化。当拥有了大量的知识之后,专业教学可以利用教育资源库、专家系统等手段将这些知识积累起来,并进行管理。学习者和教育者可以通过教育资源库获取大量的知识,同时又可以将自身独有的知识拿出来供所有人使用。知识通过交流和共享获得增值,这也为产生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了前提条件。

三、知识,理在我校车辆工程专业段,中的应用

3.1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建构专业知识管理系统是知识社会对于专业教学提出的要求。专业教学通过构建专业知识管理系统为学生提供适当的知识源和知识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校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和校园网工程后,为信息的获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途径。专业教学利用技术手段建立专业知识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对专业内存在的信息(如学生信息、教学信息、教育资源、头脑中的知识、知识行为、知识资产等)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促进知识的共享,同时也可以利用教育者和学习者的集体智慧完成创新知识的目标。

3.2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车辆专业知识管理系统在构建过程中就开放使用,广大学生经常访问该系统,最近二个月平均每天的校内师生访问量已经达到1000多人次(注:该专业每届学生数90人,全部在校生400人左右),而且有不断增长的趋势,而且论坛跟贴人数也不断增长。

知识库的内容不断增长,目前有3个管理人员在作专门管理,审核上载内容和会员资格,目前有注册初级会员600余人(校内360人),高级会员35人(校内教师、政府机关处室、行业协会、行业商会),平均每天上载内容达1.6GB。

广大师生对该知识管理系统地反映良好,在对该系统的评价中优良率达到99.4%,而且为优秀的达到82.8%左右。通过该系统的使用广大学生觉得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大大超过以前,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学习风气明显改善,学习成绩与往届学生相比也有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从系统内间接获得许多工作经验,使得学生毕业后缩短适应时间,特别明显的是学生下企业进行技术实习时,明显显得有信心,工作成效更明显。

知识管理专业范文篇8

(一)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在国外

国外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发端于英国剑桥大学学者哈格维斯(D.H.Hargreaves)1999年在英国教育研究集刊(BritishJournalofEducationalStudies)发表的《创造知识的学校》(Theknowledge-creatingschool)一文。[1]这几乎成为日本著名知识管理学者Nonaka1991年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传世名作《创造知识的公司》(Theknowledge-creatingcompany)8年后在教育领域的一个遥相呼应,因而哈格维斯这篇论文被认为是目前国外研究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最直接而重要的一篇文献。2000年哈格维斯又一篇力作《教师和医师的专业知识之生产、媒传及应用:一项比较分析》(Theproduction,mediationanduseofprofession-alknowledgeamongteachersanddoctors:acomparativeanalysis),首次将研究的视角切入到教师的专业知识管理方面,因而又一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推动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方面,国际经合组织(OECD)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国际经合组织下属的教育研究与创新中心2000年出版了《学习社会中的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intheLearningSociety)论文集,该论文集收录了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方面的一些重要研究论文。[2]教育技术专业英文杂志《EducationalTechnology》从一种促进教育技术专业发展独特视角密切关注着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从1999年到2003年,一共刊发了3篇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论文(如表1所示)。由于《EducationalTechnology》是一种世界性学术刊物,因而它对于引领全世界广大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积极投身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起到了十分重大的促进作用。在推动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方面,我们理当特别提到美国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协会(ISKME,InstitutefortheStudyofKnowledgeManagementinEducation),这是一个致力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推广、应用的非赢利性机构。2002年12月,ISKME和另一个美国著名的知识管理研究机构旧金山湾地区和硅谷知识管理论丛(theSanFranciscoBayAreaandSiliconValleyKnowledgeManagementCluster)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成功地举办了全美第一次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高峰会议。

来自全美各州的中小学、大专院校、研究机构的4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会后,ISKME主席皮特瑞兹(LisaA.Petrides)将这次会议经验交流的集体智慧撰写成一篇专论-《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范畴的确定》(KnowledgeManagementinEducation:DefiningtheLandscape),这篇专论对中小学、大学如何运用知识管理来提升学校效能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又是众多研究者集体智慧的结晶,因而备受人们关注。LisaA.Petrides的其他研究成果还有《知识管理:教育管理者探索学校未来发展的一种生态框架》(KnowledgeManagementforSchoolLeaders:AnEcologicalFrameworkforThinkingSchools),亦有非常大的影响。此外,国外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的文献还有JillindaJ.Kidwell的《如何将公司在实施知识管理的实践经验应用到高等教育中》(ApplyingCorporateKnowledgeManagementPracticesinHigherEducation),J.MichaelSpector的《知识管理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KnowledgeManagementinInstructionalDesign),AdisornNaUbon的《知识管理在在线远程教育中的应用》(KnowledgeManagementinOnlineDistanceEducation),AndreasAusserhofer的《迈向终身化学习社会的知识管理和E-learning》(E-learning&KnowledgeManagementtowardsLife-longEducation),DarrellWoelk的《知识管理和E-learning的整合》(IntegrationofEl-earningandKnowledgeManagement)等5篇论文。

(二)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在我国大陆

从查阅和掌握的文献来看,我国大陆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起始于刘毓1998年在《教育评论》第6期上发表的《学校“知识管理”探微》一文,比国际上起步研究的时间还要稍微早一点。而后相关论述开始不断涌现。从1998年至今,已有研究论文117篇。通过对资料的分析与整理,根据研究的不同焦点所在,我们将这些研究文献主要归结为三类:

1.从教育技术专业学科角度对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的探索研究由于知识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提升人的素质与组织智慧方面的巨大作用,我国许多教育技术专家(如祝智庭教授、黎加厚博士等)以一种敏锐的专业眼光捕捉到这一理论有可能对我国教育革新与发展、教育技术理论自身的革新与发展赋予新的生命意义,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积极倡导我国广大教育技术专业人员致力于这方面的开拓性研究。目前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已成为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我国教育技术专家黎加厚博士2001年在《电化教育研究》上发表的《知识管理对网络时代电化教育的启迪(上、下)》一文正式揭开了我国教育技术专业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的序幕。而后到如今,教育技术专业的杂志和网站刊发了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研究的论文14篇(如表2所示)。

2.从图书情报学科专业的视角对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的探索研究知识管理是组织和个人创造和分享知识的一个重要过程,与图书情报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图书情报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图书情报专业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从这一专业的独特视角,积极探索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目前形成了较具特色的研究领域-基于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我国从图书馆专业的视角探索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起始于山东省委党校图书馆的韩莉1999年在《图书馆论坛》第3期发表的《图书馆引进知识管理初探》一文,而后形成的主要研究成果有杂志论文89篇。

3.从教育管理或教育组织行为学专业的视角对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的探索研究管理学领域中管理思潮每一次演进与发展过程中所涌现出来的许多管理新思潮,如全面品质管理(TQM)、学习型组织(LearningOrganization)及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无不给教育事业的经营与管理带来新的思维。[3]知识管理,被人们誉为管理学领域日渐璀璨的一颗明珠,必将给教育事业的经营与管理带来更多的革新启示。因此,近年来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从教育管理这一独特的专业视角积极探索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从教育管理专业学科的视角探索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始于广东江门教育学院刘毓1998年在《教育评论》第6期上发表的《学校“知识管理”探微》一文。最后,我们要提到两件令人欣慰的事,这也是每个关注或致力于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研究方面的人员值得高兴的两件事:第一,我国大陆一些高校的科研机构已经认识到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研究的重要性,开始成立了一些关于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的研究机构。目前已成立了两个,一为沈阳师范大学的知识科学与知识管理中心,另一个为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主持的知识工程研究中心。当然,由于两个中心成立的时间都比较晚,北师大的处于起步阶段,在研究成果方面还非常单薄。第二,2002年,我国大陆有四名研究生首次将有关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方面的研究主题作为毕业论文来研究。因而,到目前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形成了学位论文研究成果4篇,详细情况如表5所示。

(三)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在我国台湾

从查阅和掌握的文献资料来看,我国台湾地区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起始于台湾实践大学教育学程中心专任助理教授高博铨1999年5月发表在《师友》杂志上的《强化知识管理以提升学校效能》一文,这一开篇之作正式拉开了我国台湾地区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的序幕,从此,滚滚的研究浪潮相继展开。2000年台湾中正大学教育学研究所所长、中正大学知识经济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如哲博士出版了国内外迄今为止惟一的一本有关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的专著《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应用:以教育领域及其革新为例》(台北五南出版社2000年出版)。这本专著直接聚集于教育与学校情境的知识管理,从教育革新的高度来探讨知识管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途径。2001年5月、2001年10月以及2002年10月台湾中正大学教育研究所连续举办了三次全台湾“知识管理与教育革新发展研讨会”,我国台湾许多有关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的研究人员、专家、学者、研究生以及中小学一线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共100多人参加了这三次经验学习和交流的盛会。三次研讨会共计形成了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论文65篇,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我国台湾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的研究与发展。2001年12月台湾师范大学举办了“知识经济与教育发展研讨会”,在研讨会的188篇研究论文成果中,有12篇论文的主题涉及到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的应用与研究。2002年6月,台湾中正大学成人及继续教育学系吴明烈教授创办了台湾“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研究中心”,这是一个致力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的研究、应用与推广的学术机构。这一机构在努力探索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研究的同时,积极地对外进行研究成果的转化和推广,第一次面向台湾中小学教师开设了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硕士学位课程班。到目前,开班已达5期,培养并倡导了大批一线中小学教师致力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在将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推进到中小学方面起到了十分重大的作用。近几年当中,台湾的许多专家、学者、研究人员积极探索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从1999年到现在,台湾各类学术杂志刊发了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论文达94篇,应该说是掀起了一次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的研究浪潮。最后,我们要特别提到台湾的研究生,他们是台湾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队伍中一支十分重要的研究力量。从1999年到现在,台湾有58位研究生(有硕士也有博士)致力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并将这一领域的有关研究主题作为他们毕业论文选题。到目前,形成了学位研究论文成果58篇。

二、探索和研究教师的知识管理应用: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的新使命

(一)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通过以上对国外研究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外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的研究基本上还是处于一种初步发展的阶段,文献资料非常有限,仅有10余篇论文资料。对于探索教师知识管理研究的文献更是甚少,只有2篇论文稍有涉及,并没有系统的研究。但可以看出,这一领域研究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是一个新兴的学术研究领域,值得去开拓。

2.国内研究现状从以上对国内文献资料的分析来看,我国大陆在这一领域的探索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从1998后至今,已有研究成果120余篇。不仅起步研究时间要早于国外,取得研究论文成果也要多于国外。应该说我们的研究并没有落后于国外,与国外并没有多大的差距。但另一方面,就国内本身来说,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最资深的研究是我国的台湾地区。无论是从论文成果的数量、研究的主题,还是从知识管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推广程度等各方面来看,我们大陆的研究与我国台湾地区的研究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我们大陆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的三大主阵地(教育技术、图书情报学、教育管理三个专业)都没有上升到知识管理研究的核心,即从人的层面来探索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特别是缺乏对教育领域中智慧资源的核心,即对教师的知识管理的探索与研究。虽然我们形成了近120篇论文的研究成果,但这120篇成果当中,仅有东北师范大学2002届研究生李灵莉的一篇学位论文对教师的知识管理作了初步的探索,我们认为这是我国大陆近几年阶段性研究过程中最大的局限与不足。这实际上启示着我们,关于教师知识管理的探索与研究必然成为大陆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未来研究的重心和趋势所在。

(二)为什么教育技术专业未来研究的新使命是要重点探索和研究教师的知识管理应用

1.探索和研究教师的知识管理是拓展国内大陆当前的研究局限,从而奠定未来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在这一领域研究的领先地位的必然需要。从以上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走在最前沿的并不是国外,而是在我国的台湾地区。我们大陆的研究与我国台湾地区之间还存着一定差距。(1)人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管理中最活跃和最主动的因素。教师理应成为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研究的重心所在,但我们大陆目前的研究非常缺乏对教师的知识管理的关注与重视,这是我们当前研究中存在的最大的不足与局限。(2)台湾本是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研究的前沿,但从我们的分析中发现我们大陆的研究甚少有引用或借鉴台湾的研究成果,甚至不知道或不了解台湾的具体研究现状,非常缺乏对台湾研究资料的吸纳与创新。我们大陆广大研究生缺乏对这类热点研究主题的敏感性,只有4篇这方面的硕士学位论文,而台湾有58篇。我们认为,我们大陆的研究与国外没有多大的差距,因此,应该积极探索和研究以人为主、以人为核心的知识管理应用,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教师的知识管理,甚至是面向学生的知识管理,积极地吸纳和借鉴台湾的研究成果,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的探索与研究并在这一领域建构出丰硕的研究成果,从而突破当前的研究局限,消除与台湾地区之间的差距,奠定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在这一领域研究的领先地位。

知识管理专业范文篇9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是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岗位针对性,因而,通过组合包括专业教师、在校学生、毕业生、专家、用人单位等要素之间相关联的信息和知识,搭建一个先进、高效、统一的知识管理系统作为学生专业成长培养的平台是有其学术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本文从知识管理系统及其功能入手,通过对系统需求分析,阐述了学生专业成长知识管理系统的模型和工作原理,提出了构建高职学生专业成长平台的设想。

教育的目标来自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并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应用型能力培养为目标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根据教育部[2000]2号和[2006]16号文件中明确规定:“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因此,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目标。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专业成长的培养上,确立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流程,搭建了包括专业教师、在校学生、毕业生、专家(专业指导委员会)、用人单位等要素构成的学生专业成长培养的平台。但是,这一平台各要素之间相关联的信息和知识尚未建立起一个先进、高效、统一的知识管理系统,具体表现为:

1.这一平台各要素的信息和知识十分分散,难以整合;

2.各要素信息、知识模块在不同系统中,查找困难,不利于信息和知识共享;

3.数据分散冗余,数据不一致,没有统一的浏览界面;

4.没有统一规范的知识分类目录,各要素相关的信息和知识无法统一归档处理。

笔者以为,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系统的高职学生专业成长的平台有利于解决以上存在问题。通过这一平台,学校可以加大信息采集,加强分析力度,做好职业需求预测分析并据此制定培养目标,继而在政府宏观调控下设置专业;再根据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教学计划涵盖课程设计、教材选定或编写、教师聘任、实训开展、毕业实习等。值得注意的是,从制定培养目标开始,各环节就必须关注用人单位需求及意见。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后,学校还应该跟踪并反馈;用人单位也应该主动反馈毕业生发展状况,以促进学校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课程设计与培养模式等,让学校贴近市场,培养能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二、知识管理系统及其功能

知识管理系统(KnowledgeManagementSystem,简称KMS)是实现知识管理的平台,负责完成信息到知识的转化、知识的组织和分发,是一个对知识进行创造、捕获、整理、传递、共享,进而创造出新的知识的完整的管理系统。整个系统以服务于人为中心,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能将最有效的知识提供给需要的人。

一个功能完善的知识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整合分散的知识;提供知识采集和自动分类的功能,促进知识的积累。提供知识交流工具,为师生和用人单位的知识共享和交流提供便利的条件,推动师生持续性的学习;可以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提高获取知识资源的效率和学习效率;提供对动态知识的分析和挖掘,从而及时调整和更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手段。在此,我们就学生专业成长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进行分析。

三、高职学生专业成长平台的知识管理系统构建的设想

1.系统需求分析

系统需求分析主要分析本系统的用户分类、数据需求等。

本系统的用户主要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学生、校外专家、毕业生、在校学生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从其与知识的关系上来说可以分为三类:知识消费者、知识生产者、知识管理者。知识消费者的基本诉求是从本系统中获取知识;知识生产者的基本诉求是为本系统提供知识;知识管理者的基本任务在于有效管理知识,保证知识消费者方便地获取知识,知识生产者能够方便地提交知识,本系统主要充当了知识管理者的角色。当然,实际系统中的用户往往是上述三种类型的融合,同时具有不止一项的需求。

数据的需求决定数据的内容,决定数据库的规划与设计。在进行数据规划与设计之前,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数据需求分析,首先确定本系统所管理的知识内容。

(1)用户信息

系统必须包括校外专家、教师、用人单位、毕业生、在校学生的个人或单位信息,如专家和教师个人联系方式、年龄、学历、职称、毕业学校、专业以及取得的科研成果、当前的研究兴趣、专业特长、开设的课程和目前承担的研究课题等等;毕业生和学生的专业、联系方式及个人基本信息;用人单位的名称、负责人、联系方式、从事行业、对用人规格的需求等信息。

(2)与人才培养相关的教学资源、教学信息

教学资源包括各种教学素材、教学课件、教材资源、图书资料等;教学信息包括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到教学测试所涉及的各种文字、图像、声音资料等,通过市场调研、科学论证后形成的教学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等。这些信息可以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于知识管理系统中,成为便于查找的结构化知识,为知识管理提供原始数据。

(3)头脑中的知识

前述的知识和信息主要表现为显性知识,但教学科研活动中大量的隐性知识还存在于专家和教师的头脑中,比如专家的行业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经验,以及对专业培养的合理建议等;教师的教学科研经验等;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和合理化建议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存在着动态的相互促进和不断提高的螺旋式互动关系:通过各种活动和沟通交流,他们头脑中的一部分隐性知识会以报告、程序等形式转化成为可以推广、保存的显性知识;而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培训等形式吸收了各种显性知识后,又会将其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隐性知识。经过这样的不断互动之后,学校的显性知识不断丰富,师生头脑中的隐性知识不断增多,从而整个学校的知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成长环境得以不断优化。

2.学生专业成长知识管理系统的模型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到用户的分布式环境和存在的大量异构数据,笔者设计知识管理系统时采用基于web环境下的Browser/serve模式以及网络对象的超链接技术,建立在以网络技术与知识仓库(Knowledgewarehouse)为核心,以XML为描述语言,以Web技术为基础的集成环境之上的信息体系结构。它能够成功地访问各种服务器以及网络数据库和其他文件系统,能够对异构系统中的知识进行无缝检索,并通过Web浏览器向用户提供知识。本系统多层结构图如下图1所示。

系统包括用户界面层、应用服务层、数据服务层三个层次。

用户界面层是知识管理系统的门户,主要用于呈现知识,同时是用户访问知识管理系统的统一人口,负责响应用户操作,显示处理结果。具体功能是:与知识管理系统连接,使用户访问所有的知识,集成知识管理软件中的知识地图,集成知识交流平台。个性化定制,用户可定义自己的角色,选择过滤得到自己需要的知识。

数据服务层负责对数据存储的管理,响应应用服务层的请求。构建学生专业成长知识管理系统的知识地图,其基本原则是以人为主体,以具体应用为导向,对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分类和标注,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包括将具有各种知识的人和组织联系起来),同时构建面向不同应用的知识视图,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利用。

应用服务层负责实现各种知识管理及业务管理的处理逻辑。包括知识采集子系统、知识加工子系统和知识传播子系统。在实际的实现过程中,这些子系统往往融合在一起,这里只是从逻辑上对它做出划分。

(1)知识采集子系统

一般来讲,学校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获取知识:一是对学校内部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和已有的教学资源、教学信息等显性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借助知识采集子系统,可以将这部分显性知识点输入到相应的知识库中,实现共享;另一方面是来自学校内外隐性知识的挖掘和捕获。系统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的不同,通过个性化登入界面和相应的WEB页面,实现毕业生反馈信息、企业用人单位反馈意见和合理化建议、校外专家的指导意见的采集;通过知识交流平台动态获取知识;并通过特征标引、自动分类、自动排重模块将相关信息和知识进行处理并人库。实现过程如图2所示。

(2)知识加工子系统

知识加工子系统是知识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对学校中杂乱无章的知识进行有序化的系统,其中既包括显性知识,也包括隐性知识。该子系统连接着知识采集与知识传播子系统,其功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后面的知识传播子系统的性能,进而关系到整个知识管理系统的成败与否。本系统实现过程如图3所示。通过知识发现、知识标引和分类导人模块对原有信息和知识再次加工,将之变成结构化、关联化、类别化、全面化的动态知识组合。

(3)知识传播子系统

知识传播子系统是知识管理系统的输出系统,其用户界面是用户最终可见的部分。该系统的作用是将知识采集子系统和知识加工子系统得到的结果综合起来,将经过组织、整序后的相关信息、知识传播给具有不同使用权限的特定用户。公务员之家:

3.学生专业成长知识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

学生专业成长知识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5所示,在整个系统中,用户从用户界面登陆到系统中,登陆后,系统自动推送的知识即呈现在用户界面上,用户通过用户界面与系统进行交互。用户与系统的交互主要有四种:一是系统根据用户的行为习惯,自动推送相关的知识;二是用户通过界面呈现的知识地图去寻找所需要的知识;三是用户向系统发出知识检索要求,知识检索模块向系统知识库进行搜索,将满足用户要求的知识反馈给用户;四是用户通过系统交流模块与其他在线用户建立联系,在线交流知识。在线交流的知识被记录乍来,存储在数据库中;五是用户通过对知识库中的知识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也存人数据库中。

知识管理专业范文篇10

关键词:档案知识管理;文献计量;引用统计;著者分析;学科主题;期刊分布

为了全面了解中国档案知识管理研究状况,本文基于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进行了检索。由于档案知识管理研究涉及知识经济、档案管理范式、数字档案馆、知识挖掘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如果只以题名中出现“档案知识管理”的文章作为检索对象,将遗漏部分相关文章,为了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作者选取主题和题名两个字段进行检索,制定检索式“SU=知识管理andTI=档案”,共检索出2000年至2009年出版的文献257篇。本文即以这一检索结果作为研究对象,从多个角度对十年来中国档案知识管理研究状况进行全面整理与分析论文。

1文献量统计与分析

在检索到的257篇文献中,223篇为中国学术期刊论文,21篇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6篇为中国重要会议论文,6篇为中国重要报纸文章,1篇为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把这257篇文献按照文献出版年进行统计,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十年来的总文献量、核心期刊发文量及获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数量都在不断上升,说明学界持续关注档案知识管理研究,尤其是2002年和2007年,2002年总文献量较2001年增长108%,2007年较2006年增长50%,这两年的总文献量都较其前一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学界对档案知识管理的研究呈现阶梯式递增趋势。另外,核心期刊发文量和获中国优秀硕士论文的数量不断攀升,说明学界档案知识管理研究的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对档案知识管理的研究日益深入和系统。图1中拟合曲线表明:总文献量在近十年中呈指数增长趋势,增长速度较快;而核心期刊发文量和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数的增长趋势稍缓,大致呈对数函数增长,不难发现,论文质量和研究水平较高的文献的发展还存在较大空间。说明:本文是在2009年12月底收集的文献,由于数据库收录文献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2009年的文献数量是不全的。

2文献作者统计与分析

在257篇文献中,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以上的有14名作者(见表1)。

从表1中可看出,丁华东、徐拥军等部分学者对档案管理范式、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档案知识管理系统及元数据、档案人员隐性知识挖掘等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以寻求开展档案知识管理的理论根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就是金钱和效益,档案作为一种独有的信息,在知识管理中具有许多独特的作用,合理开发档案中蕴含的知识和信息同样能创造可观的效益,因此,许多学者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与市场结合紧密的企业档案的知识管理问题,表1中,张斌、郝建苹、彭明或、张涛等就探讨了企业档案知识管理问题。还有部分学者结合不同类型档案具体探讨其知识管理问题,如城建档案信息集成管理问题、科技档案的知识管理问题等。

3研究机构统计与分析

从发表文献的机构来看,发表3篇以上档案知识管理研究文献的机构共有10个,其名称和发文篇数为:中国人民大学25篇、上海大学13篇、苏州大学8篇、南京政治学院5篇、安徽大学5篇、湘潭大学4篇、中山大学4篇、四川大学4篇、山东大学4篇、湖北大学3篇。可以看出,中国开展档案知识管理研究的机构主要集中在高等学校,包括高等学校相关教学研究部门及档案管理部门,尤其以各高等学校相关教学研究部门为档案知识管理研究的主力军。

中国人民大学排名第一,它是国内最早创建档案学专业的高等教育与研究机构,多年来,人大在档案学研究方面积累了深厚的研究底蕴,是中国档案学高等教育与研究的领头兵。2003年,人大在档案学院基础上成立了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从而为档案学与图书学、情报学的交叉研究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在人大发表的25篇文献中,21篇是在2003年之后发表的。人大在档案知识管理方面的研究,既注重研究档案知识管理的基础理论,如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档案知识管理系统构建、档案元数据、档案后保管范式等,同时探索了城建档案信息集成管理、企业档案知识管理等实际应用问题。上海大学重点研究档案管理范式,提出档案管理必然由史料管理范式向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范式转变。苏州大学对企业档案知识管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整体上分析了知识管理环境下企业档案管理的变化,提出了企业档案工作与知识管理环境协同的策略,并进行了企业档案知识化管理策略的探索,同时,对客户档案管理中的知识挖掘等具体问题进行了研究。山东大学和湖北大学侧重于档案知识管理系统设计,探求在操作层面将档案知识管理运用于实际。

4来源期刊统计与分析

刊载档案知识管理研究论文4篇以上的期刊共有12种(其中8种是档案学专业核心期刊),12种期刊及其载文数量为:《档案学通讯》16篇,《档案管理》10篇,《兰台世界》10篇,《山西档案》9篇,《机电兵船档案》8篇,《档案与建设》和《档案学研究》各7篇,《湖北档案》和《中国档案》各6篇,《浙江档案》、《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和《城建档案》各4篇。专业核心期刊刊载的文章能反映专业研究的最高水平,且其文章研究的内容也多是专业研究的新点、热点与难点。12种期刊共刊载档案知识管理研究论文91篇,其中,档案学专业核心期刊刊载69篇,占7518%。这说明档案知识管理是近年来档案学界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对此,档案专业核心期刊起到了反映专业研究风向标的作用,对档案知识管理研究予以了持续关注。十年来,核心期刊刊载档案知识管理研究论文的数量不断增长,说明学界对档案知识管理的研究仍呈上升趋势,要使档案知识管理真正付诸实施并产生相应的效益尚有大量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

5被引用情况统计与分析

档案知识管理研究文献的平均被引用频次约1.7次/篇,被引用率相对较低。被引用频次最高的是28次/篇;被引用10次以上的文献有10篇,占总来源文献的3.9%;被引用2次以上的文献有68篇,占总来源文献的26.5%;被引用O次的来源文献有141篇,占总来源文献的54.8%。

被引用频次最多的(28次,篇)文章研究的是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如何开展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指出知识经济时代要改变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传统模式,使档案馆从“信息库”提升为“知识库”,并推进图情档一体化建设。第二多的(20次,篇)是档案知识服务研究,探讨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知识服务的异同,指出知识服务是未来档案管理工作的新目标。被引用频次排名第三的(15次,篇)文献有2篇,分别探讨了新世纪档案工作发展趋势及企业档案知识管理,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档案工作性质属于知识管理的范畴。被引用频次排名第四的(14次,篇)文献有3篇,均对企业档案的知识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公务员之家

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被引用频次较高的文献探讨的多是档案知识管理的基础理论问题,说明档案知识管理理念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另外一方面也说明,学界对于档案知识管理的实践问题研究较少。档案知识管理研究文献的均篇被引用率较低,说明档案学界在知识管理研究方面值得借鉴的优秀文献数量有限,获得公认的研究成果较少,其在不同学科间相互学习参考的程度较弱。

6主题统计与分析

为了了解10年来中国档案知识管理研究的重点,对档案知识管理研究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了统计,通过统计得出,知识管理、档案管理、知识经济、企业档案等关键词出现篇次在lO篇以上,档案馆、知识服务、信息资源、数字档案馆等出现篇次在4篇以上,知识共享、数字化、知识组织、企业、档案管理范式、资源共享、城市建设、科技创新、信息管理、范式理论等出现篇次在2篇以上。这些关键词的出现频率相对较高,涉及的研究内容也是档案知识管理研究的重要方面。

7结语

总体来看,档案知识管理研究文献的数量逐年上升,但相对于计算机与信息系统、图书情报等领域而言,档案学界发表的知识管理文献的绝对数量要低得多,说明档案知识管理虽然是国内档案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研究热潮不高。大多数学者的研究重点是宏观层面的理论研究,少有微观层面的实践探讨,研究深度不够,鲜有档案学界独创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丁华东.档案管理范式的转型与社会变迁[J].档案学通讯,2006(6):9.

[2]陈海静.基于知识管理环境的企业档案工作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3]张海燕.企业档案的知识化管理策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4]虞亚梅.知识经济时代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利用[J].档案学通讯,2002(1):27-28.

[5]周毅.知识服务:档案管理部门的新目标[J].中国档案,2002(5):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