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时间:2022-10-13 11:02:09

学校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在高中的育人实践中,学校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体系,但又在育人过程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都在回答并追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因此,无论是着眼于育人目标还是文化价值的引领,二者内涵契合、同源共流。

一、学校文化与思政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学校文化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学校文化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价值观念,通过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构成的学校文化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帮助学生接受道德规范,完成价值观塑造,实现道德成长,可大大提高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思政教育是人的政治信念教育,是立德树人的灵魂工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祖国,甘于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有志青年。对高中生加强思政教育,通过统一思想,提高整体认识,是政治教育稳定的必要条件,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学校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内容,学校文化熏陶学生的身心,思政教育依托学校文化以更多元的方式进行,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二、学校文化与思政教育实践的融通性

1.教育理念相融互通。学校文化影响着学校办学思想、教育理念、人才培养,集中体现了思政教育的本质意义。笔者所在学校,以“求真知,做栋梁”为核心理念,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承继哪些民族精神,转化哪些红色基因”“做什么人,成什么事”“实现怎样人生,成就怎样价值”“修怎样德,为怎样己”“如何增长知识,增强本领”六个维度,引导学生主动探求关系其终身发展的生命“真知”,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学校在核心理念之下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学校人际关系”四大建设,将校史、校徽、校训、校风、校纪、校规制成文化宣传专栏开展宣传,将抽象的教育理念融入可见的教育环境;结合时代特色,规划学校文化主题活动,在无形中将思政元素融入学校文化,满足学生多元化的精神诉求。2.教育空间融合育人。教育空间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园地,它使学校文化底蕴时刻彰显并隐含着较强的教育理念,要让教育空间“说话”、固化,展现生命温度,体现文化价值。加强党史馆、校史馆、雕塑、长廊等馆室和文化标志物建设,对外可展示良好形象和深厚底蕴,对内可凸显特色文化符号,弘扬学校精神。同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铭记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如此,将空间与育人相融通,塑造学生人格、培养其道德情操。3.教育形式协同共育。党建、团建工作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普通高中学校将组织建设和思想教育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参与性强的党团活动,实现“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教育功效。比如: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团课等活动为契机,对师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学校文化活动作为“两课”教学的延伸和隐性“第二课堂”,是学校活动中最活跃、最丰富、最多样化的部分,以寓教于乐的节日、庆典、展示、体验等活动让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在无形中教育、团结、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推进。

三、学校文化与思政教育关系的互补性

学校文化是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思政教育是学校文化的精神支柱。学校文化基于实际教学需求,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三个方面,为学生创造优质的学习环境,凝聚人心,塑德养行。当前大多数高中学校在升学高压之下,思政教育模式单一,渠道匮乏,内容比较枯燥,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而校园文化的丰富性为思政教育的实施拓宽了思路,使思政教育“动”起来、“活”起来。思政教育引领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学校文化是点滴的学校日常,是各门课程、各种教学活动、各个教育环节及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总和,需要得到行为规范和道德理论的指导。思政教育从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心理素质四个维度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为学校文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可促进学校文化更好、更全面的实施。

作者:乔凤玲 刘丽芳 单位:秦皇岛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