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籍管理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07:35:18

学籍管理论文

学籍管理论文范文篇1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计算机信息系统不仅作为信息的储存、加工处理与传输工具,而且在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和组织结构、提高人员素质等高校管理活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1]。在当前大力提倡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学籍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更是顺应时代的要求,也是学校发展的必然。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结合信息技术的学籍管理工作却开展得不是很顺利。以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前几年,学校专门购买了一个青果教务软件,用于课表编排、考务安排、学生成绩管理。但是,由于前期调查、准备工作没做好,资金投入进去以后没办法做到物有所需,不能真正运行起来,学生的成绩都没能及时录入系统,都是后期进行补录,学生也没办法在学校网页上查询自己的成绩。经常是开学过来,三三两两的学生到教务处问自己的期末成绩、补考成绩,无形中加大教务处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更甚者,每到毕业生离校前,加班加点地补录毕业班学生补考成绩,力争能够顺利将毕业生的学籍档案及时寄送出去,这样,工作不仅累,而且多而杂,效率不高。将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使用青果系统进行实例剖析,如图1。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购买了上述青果系统的所有模块,从教学计划的选择到教材管理的录入等模块全部购买。按照原来购买的意愿,如果要完全将此系统运用起来的话,就应先把教学计划做好,随后进行课表编排,而后才能做学籍管理及后续的学生成绩及档案信息,这样,所有的信息就能完全做到网内共享,增加信息的流通渠道。但是,由于青果系统比较庞大,在本院没能真正运用起来,到现在为止,也只用到学籍成绩这块。为了能使用学生成绩的模块,还要人工将成绩模块之前的几个没运用的模块人工使用起来,导致的结果是,原本是应运用系统来为教务员减少手工操作,现在,反而是为了能打印出档案表,教务员还得有目的地、人为地进行手工录入工作,增加了人力劳动。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必然导致学籍管理工作的分工、细化。然而,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系部结构也已初显,但是教务处仍然是学籍管理工作的主体,如:考务工作,课表编排、成绩管理等。因此,教务处学籍管理人员整天忙得不可开交,而系部的职能却没办法有效地运行。系部只是一味地服从安排,不能自主的完成其本身应负的责任,工作积极性不高。

以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所有教务处的工作都是与系部的教务员联结。而系部教务员又都是聘请合同工,责任感就不会太强,稳定性也不是很好,工作量又大。更糟糕的是,在教务员的意识中,他们只负责教务教学工作,所有与学生有关的工作,都应该由辅导员负责。而学校辅导员又是由学生处管理,教务处派给辅导员的工作,他们会觉得端口不对,只服从学生处的安排。这样,就导致教务处学籍工作没办法顺畅完成,原来本应由系里反馈给教务处的学籍信息,相反,现在却需要教务处往下去咨询,本末倒置,无形中带来很多棘手及被动的工作。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相关职能部门结构如图2。从上面的结构图就可以看出,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纯属单向型职能部门。这样,能够确保高层主管的权威性并使之能有效地管理组织的基本活动,强化了控制,避免了重叠,增加了执行力度。但由于权力过于集中,导致部门之间难以有效沟通。从上面的职能分工中可以看出,教务处不仅负责教学,还涉及到科研、实训等方面,而所管辖的系部,却只对应教学工作,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很多交叉工作执行的难度,进而影响到工作的效率。

二、加强和完善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的建议

首先,学籍管理包含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一系列表现,更关系到学生是否能顺利毕业。因此,应该从根本上让大家认识到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积极宣传学籍管理的政策和制度,努力营造一个大家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自我约束的氛围。其次,在普及学籍管理工作的同时,学校也应从本质上重视学籍管理工作。一所学校能否正常运行,就看教学工作时候能否顺利进行。教学工作能否正常开展,在于学籍管理工作能否有序进行。因此,学校应努力完善学籍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将学籍管理工作作为日常的重点项目来抓。再次,在与系部之间的工作交流中,应加强与负责学生工作的辅导员之间的工作交流,不能只是一味地以“端口不对”为由,拒绝教务处分派给的任务,促进学籍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应该互相配合,以大局为重,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同心协力,把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做好。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安全教育管理相关制度大全要“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在我国教育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的历史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而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则是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顺应了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大趋势。具体来说,在学籍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中,应该将录取进来的学生录入系统,进而进行学费缴交、宿舍安排等报到手续,而系部应该就此基础上应用系统按班级对学生进行管理,从而完善应用系统完善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这样,教务处就可以很方便地根据系统信息进行课表编排、考务管理、学籍管理以及学生毕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服务于学籍管理工作人员。学籍管理人员管理的水平,关系到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水平,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工作的运转。因此,在日常的学籍管理工作中,应立足于学生,摆正工作心态,时刻牢记“教育服务”的意识,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认真细致的工作精神、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来处理一切事务。并且在工作之余,应该加强自身业务素养的提升,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甚至是继续深造,不断充实自我。

学籍管理论文范文篇2

(一)管理人员思想上重视不够

学籍管理贯穿一个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涉及学生的入学复查、注册、成绩登记、奖励惩处、毕业等多个环节,学生在校期间产生大量的学籍档案,需要每学期及时归入学生档案袋,我校目前没有专门的学籍档案室或者场地足够大的地方来容纳、整理学生个人档案,直到学生毕业时才来整理学生个人档案,学生的部分档案可能由于时间太长造成遗失或者遗忘没有归档,如学籍异动、奖惩等材料。

(二)学籍管理制度不健全

近年来,国家根据社会的发展,出台了有关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我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相应的制订了《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等有关学生学籍管理一些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学籍管理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在学生学籍的实际管理中仍然有许多学籍管理工作需要规范,学生学籍档案的材料涉及到组织部、学生处、招生就业处、各教学系,各部门产生的学生个人材料如何归档,毕业生如何将毕业生档案移交学校档案部门,都需要一个统一的、规范的、方便操作的制度来执行、协调。没有相应的学籍档案管理制度,导致学生个人档案不完善,学校档案中缺少部分学生的学籍、毕业生档案。

(三)各系学生学籍管理人员不稳定,学习、培训不足

各系、各部门做学生学籍材料大多是新来的老师,做秘书一至二年后就转行搞教学,人员变化快,刚熟悉工作又要更换工作岗位,新来的人员熟悉工作需要一个过程,虽然每年新生入学时教务处都对各系的秘书如何做好新生注册等有关学籍工作做了培训,但在涉及到具体学籍工作时仍然有许多问题存在,给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隐患。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但管理人员几乎很少得到学习、交流、培训的机会。

(四)部分管理人员缺少业务知识和现代信息条件下的计算机操作知识

学籍电子注册制度及教务管理系统要求学籍管理人员在整理学生数据时要快速、准确,数据格式要正确,掌握计算机网络操作知识。但是,目前仍有不少学籍管理人员缺乏精通业务知识与现代信息技术,一些学籍管理人员缺乏自我学习、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和善于分析问题的能力,因而很难培养科学的管理能力,进行学籍管理工作比较吃力。有的学籍管理人员是兼职的,他们很少甚至没有经过任何专业培训,更没有学过计算机网络管理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籍管理水平的提高。[2]学籍材料涉及全校学生,数据量多、更新速度快、工作量大,部分学籍管理人员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没有认真学习学籍管理的相关知识,只满足于完成现有的工作任务,满足于现有的工作模式、管理模式和使用现有的软件,没有认真去思考如何提高学籍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学籍管理工作没能更好地为全校师生服务。

二高校学籍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对学籍管理的认识,重视学籍管理工作

学籍管理的重要地位不是人为强加的,而是由人才成长的内在规律以及学籍管理在学校管理和校风建设中的功能作用决定的。[3]它影响着教学秩序的稳定,也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科学规范的管理能促进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反之,管理上不去,教学和人才培养必然出现混乱,甚至影响办学效益和办学信誉。因此,高校必须提高对学籍管理的认识,把学籍管理作为一门学问来看待,加强学籍管理的研究,注重学籍管理的创新。重视学籍管理工作,保持教学管理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不只是在教学检查或评估时重视,在日常工作中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学籍管理队伍建设,并保持相对稳定。配备足够的人力、物力、空间够用的档案室,保证学籍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制定适合本校的、切实可行的学籍管理制度

高校要根据《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及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学籍管理制度,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出具体实施细则、工作程序和运行模块,提高学籍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要注重从制度上规范学籍管理的行为,从程序上严把学籍管理的质量,从运行中提高学籍管理的水平。在新生入学、毕业等方面要体现制度的严肃性,在休学、复学、转专业等方面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制度要以人为本。要制定学籍档案的整理、归档、移交的制度,便于各系部按照规范的要求来做好学生学籍档案。要正确认识新时期学生间学习能力差异加大、学习目的多样化的事实,实施更富有弹性和超前性的学籍管理制度。通过加强和实施科学的学籍管理,使学生个性与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三)规范管理,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素质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学分制在高校教学工作中的全面推行,学籍管理工作也更为复杂,这对学籍管理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学籍管理队伍的培训和建设,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籍管理人员的潜能,调动起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建立有效地评价机制。学校在注重思想教育的同时,应对表现优秀的学籍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以体现学籍管理人员的自身价值,也可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提高管理水平。二是培养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是做好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学籍管理工作既是学校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又是一项服务性的工作,每天要面对繁杂的教务常规管理和日常行政工作。从事这项工作,要有敬业精神和吃苦精神,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要爱岗敬业,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管理人员才能认真而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三是熟悉各项规章制度。要抓紧业务学习,熟记各项规章制度的要点。四是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意识,只有树立起了高度的服务意识,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好,让师生满意。为师生服务就是为教学服务,是教学管理手段之一。五是加强业务培训。要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计算机水平和档案管理水平,尤其增强计算机实际运用和操作能力,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使管理干部掌握工作规律,避免工作的盲目性,使纷繁庞杂的日常事务变得井井有条,提高管理效率。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籍管理人员,通过专门和系统地学习,提高知识层次,改善知识结构。若不重视学籍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一味使其沉浸在事务性的工作中,不仅机构缺乏活力,而且也制约了学籍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六是开展学籍管理研究活动。要经常组织学籍管理工作者进行专题学习研讨,充实与搞好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新知识,使他们逐步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工作性质与工作特点,自觉地钻研业务,提高工作能力。[4]总之,学籍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加强学籍管理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高校学籍管理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规范、控制、激励和调节作用,达到稳定教学秩序、优化育人环境、实现教育目标、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四)积极推进学籍管理的二级管理

学籍管理论文范文篇3

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的一个重要的工作,不管是什么样的开发技术,我们必须首先对系统进行透彻理解,用户需求、功能性能和运行环境方面,以确保开发的系统的应用真正满足的用户需求。这是软件生命周期的延长、降低了软件维护需要的费用。为了明了地了解并找出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本系统运用的分析形式有通过调查、提问、会议、表格操作、体验、手工收集、软件工程方法与学校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招生做了功能总结。

1.1可行性分析

目前,学校已建立涉及面广的千兆校园网,并直接开放给学生和教师。此外,通过网关、防火墙和公共互联网连接,以方便在家庭的范围内进行相关的各种操作。因此,发展本系统已经拥有足够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因为该系统使用一个典型的C/S的多层结构的应用程序。所以,应用程序可以使用MicrosoftSQLServer2008的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功能,实现了高校招生管理信息系统综合、高效使用。

1.2系统功能分析

1)安全登录和权限系统设置功能;我有基本的信息视图;看到我的成绩数据;查看他们的专业信息和教育计划的信息;查看所选课程的信息和任课教师在信息化过程中;2)面向全体学生,以执行以下功能允许动态选修选修;修改登录密码;3)通过系统在指定的时间内进行结果登记本学期和更改密码等功能,让任课教师;4)该研究所由系统管理员根据享受大学生信息化管理水平的特权:学生信息;制定教学计划;课程信息;任课教师信息;展开管理;学生成绩管理;修改登录密码;5)由高校管理权限的系统管理员享有办学层次:管理院级管理员用户;出版与大学有关的文件管理;信息管理学院;专业的信息化管理;6)允许所有用户查看各种证件和院校的信息;7)让学生到学校或学院网上留言;8)提供银行和信贷公司的接口的公共接口;9)系统登录、注销功能。

2技术保障

具体涉及的主要技术包括:使用的用户名和密码安全登录机制,使用用户类型来区分用户权限和使用MDS加密;使用中间件和业务逻辑技术来实现的页面设计和功能实现的分离;网络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技术;各种操作的MicrosoftSQLServer2008的数据库;WEB环境,特别是IIS60功能操作和安全设置。

3数据库设计

本文中的高校学籍管理信息系统采用MicrosoftSQL2008作为数据存储和维护的工具,在该系统中所涉及的学籍管理数据库的数据表主要包括教师信息表、教学计划信息表、学生信息表、学生成绩表、开课情况表、学院信息表、专业信息表、课程信息表等表,且各表之间的数据完整约束关系可用图2描述。在本学籍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除了与学籍功能相关的数据表之外,还应建立记录系统运行、维护等信息的数据表:如维护人员登录时间、登录日志表、离开时间、登录IP以及用于记录数据库维护的登录名称、密码信息等信息。数据库是本高校学籍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核心部分,它的安全操作和快速反馈给用户信息是系统性能的重要标准,为了方便和提高查询效率查询一个数据库,除了利用数据库本身的优化技术,在严谨各个数据表间的约束外,还运用MicrosoftSQLServer2008工具中的视图和存储过程等机制对系统的数据库进行性能和安全方面的优化。对于像排课表、成绩查询、班级学生信息等查询频率较高、固定的查询,可以采用视图查询,而不用每次查询请求都用查询语句完成。存储过程是数据库中的一个重要对象,任何一个设计良好的数据库应用程序都应该用到存储过程。它是在数据库服务器端编译好的执行语句,一般是针对需要大量数据操作的数据表而事先编译的,它是通过中间件与数据库之间通信,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数据库的操作安全性。本系统还运用了RAID磁盘阵列技术(多块磁盘),其主要功能是对服务器端数据库进行数据备份,在物理层面上保障学籍管理系统数据的安全,在主磁盘损坏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对系统服务器端的数据进行恢复。

4程序设计

系统的开发的总任务是实现信息关系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分析系统的整体功能的结构图基础之上完成的整个系统的开发任务。以下逐个模块给出说明:上述各模块结构的描述:1)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用户名修改;添加用户;修改用户密码;数据库文件备份。2)学籍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注册学生学籍信息;修改学生学籍信息;查询学生学籍信息。3)班级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添加班级及辅导员信息;修改班级及辅导员信息;查询班级及辅导员信息。4)课程信息主要实现以下功能:添加班级课程信息;查询班级课程信息。5)成绩管理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添加学生成绩;修改学生成绩;查询个人成绩;查询班级成绩;打印班级成绩。6)WEB信息服务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网络信息查询功能;网络信息修改功能。

5结论

学籍管理论文范文篇4

1.1学籍变动管理体系

该体系主要针对在校学生,如果某位学生在学习期间突发一些状况(成绩挂科、身体健康问题)造成学业中断或者转学,这时候就需要对该生的学籍信息进行变动。通过学籍变动管理体系可以清晰明了地掌握学生在就读期间的一些变动,从而方便校方了解学生。

1.2学生评价管理体系

现在的教学体系已经不能单纯的依靠学习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了,一个优秀的学生应该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的评价管理体系是涵盖考务和成绩的综合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考务管理。主要管理学生的考试诚信,例如作弊问题,加强考务考风的建设,对于学生诚实守信意识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仅仅靠监督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二是成绩管理。每次考试过后,学生的成绩都会录入到成绩管理系统中,成绩是对学生的文化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方面掌握程度的客观评价。三是毕业资格审核。在学生修满学分完成毕业答辩之后,该系统可以根据学校的相关标准对学生是否具有毕业资格给予审核,从而确定该生是否能正常毕业。

2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籍管理体系的几点要求

高职院校具有职业性和技能性的特点,因此学籍管理体系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也应该体现出职业性和技能性,充分发挥出学籍管理体系在培养人才中的重要作用。

2.1转变学习方式

所谓工学结合,就是工作与学习的相辅相成。工作不仅仅是传统的以劳动为资本的赚钱过程,在工作实践的过程中也是学习新知识补充新技能的过程。在工作中寻找学习机会是这种培养模式下学生必备的能力。因此,学生需要在任何时候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摒弃传统的学习只是在课堂中完成的定向思维,将学习的被动变为主动,将学习变为主动汲取而不是被动接纳。在学籍管理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课程自助学习,给学生提供最大幅度的自由空间,使其能够结合自身特点彰显个性。

2.2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人才培养应该是在企业培训基地中进行的,在真实的实践工作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指导老师教授的内容应该是在工作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通过亲身实践来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局限于课堂中的书本知识。简而言之,构建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籍管理体系一定要将学校与企业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真实的实践活动,在工作中消化书本知识,学习新本领。

2.3体现开放性,切忌闭门造车

高职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模式下切忌闭门造车,一定要体现开放性的特点,做走出去与企业合作。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在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比非高职的学生具备一定的优势。

2.4规范、指引学生

学籍管理体系对学生的学业以及生活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指出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当达到的标准,例如考试不能作弊、不能挂科、毕业要修满一定的学分等等。在学籍管理体系中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思想品德方面都做明确的规定也体现了学校培养人才的决心。学生根据学籍管理中的相关规定就能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应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才能符合学校要求。除此之外,学籍管理中还对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年限以及毕业资格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达不到年限或者不符合毕业资格都不能正常毕业,这样也从侧面激励了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顺利毕业。

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籍管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学籍管理体系具有职业性和开放性特点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实际的管理体系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由于工学结合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学籍管理体系中增加了一定困难,加上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模式本身缺乏实效性,在工学结合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实践环节进行实时监督,导致学生成为企业的廉价劳动力,若学生一旦发生意外,最终受苦的还是学生本身。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对该模式下的学籍管理体系进行深入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因人而异的灵活学籍管理

不同类型的学生无论在学习能力还是在实践能力方面差别很大,我们应该针对学生个人情况并参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对学生采取灵活的学籍登记策略。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实践时间的长短采取灵活的授课方式,比如采用网络授课或者视频实时授课等方式,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在参加实践锻炼的同时也可以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学分转换认定的过程中要具备灵活性。在企业进行工作实践的时候都要有一定的实践课时数,这时候我们可以采取灵活的方式将学生实践的课时数转换为在校时的学分数,督促学生认真对待实践环节,这部分学分将直接与毕业资格挂钩。除此之外还要对学生的工作实践进行实时监控,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实践环节都是在企业中完成的,一般的学校学籍管理无法对学生的实践环节进行监控。基于此,学校可以在企业中设置企业导师,通过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的实时交流掌握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这样就可以更好的构建学生的学籍管理体系。不同专业之间也可以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灵活地设置学籍管理体系的细节。

3.2利用现代化手段管理

正如上面所说的,通过在企业中设置企业导师可以和校内导师实时交流,从而掌握学生的实践锻炼。但是这样操作起来还是困难重重,为了更加便利快捷的掌握学生的实践情况,我们可以设置网络管理系统来掌握学生的实践情况。学生每天登陆系统,将自己的实践情况记录下来,由企业导师进行评价,再传递给校内导师对学生实践情况进行批阅,这样就会很方便的掌握学生在实践中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第一时间予以指导。除了采用登陆管理系统的方式之外。还可以采用电子邮件,微信,QQ等交流方式,不仅仅是学生和导师的单向交流,也可以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间接的培养了学生集思广益的习惯。

4总结

学籍管理论文范文篇5

在学籍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思想理念,通过学籍的管理来体现学生被尊重、被关爱,使学生具有的学习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要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理念渗透到整个学籍管理的过程中,使学籍管理突出教育的人性化,体现出学生的价值,从学籍管理工作中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被全面教育的过程,这样,才能使广播电视大学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实现。

在近几年来,广播电视大学开始实施了学分制、自主选课的形式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籍管理工作作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教学手段。

二、注重学籍管理的系统化

教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都离不开学籍管理,和学校的各个部门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应该注重学籍管理的系统化,使学籍管理工作逐渐向着独立性和开放性的方向发展。注重学籍管理的系统化,有助于增强学校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发挥其协调功能,有利于学籍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从广义上来看,学籍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将独立性和开放性有效的结合到一起,也就是达成各个部门之间合作的默契。从狭义上来看,学籍管理系统工作是相对独立的,通过进行细化,贯穿学籍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中,例如,利用计算机对象学生的学籍进行详细记录和管理。注重学籍管理的系统化,可以完善学校学籍管理系统,使各项信息更加详细,同时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籍管理,有利于及时操作,并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

三、创设和谐的校园环境

创设和谐的校园环境是新时期的广播电视大学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和谐的校园环境主要是以学生为主,在教学中公平对待学生、增强师生之间的交往、实现和平共处的目标。

和谐的校园环境尊重学生自身的权利,能够表明学生的生活态度,给学生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主要让学生对自己学籍的重要性有个深刻的认识,当学生在学校期间犯错误时,可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使学生的学籍和个人档案没有不良的记录。

四、建立健全完善的学籍管理制度

新时期的广播电视大学应该按照学籍管理的科学规律和规范的原则,建立健全完善的学籍管理制度,利用制度来约束学籍管理工作中的不良行为,以提高工作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以提高学籍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对学籍管理的相关文件进行简化和完善,熟悉具体的工作流程,按照实际的操作流程进行,在注册学生个人信息、登陆学生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还要定期对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人员进行工作培训,对工作优秀的人员还要给予薪金奖励,这样可以调动他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能力。

学籍管理论文范文篇6

随着高校学分制模式的推进,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因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依赖性强而产生违纪、延迟毕业等学籍处理的情况不断发生。学籍异动已经成为影响高校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被动的学籍管理已然无法满足高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原有的管理模式将无法适应现代管理要求。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考验。

二、学业预警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方法

以黑龙江省某高校为例,从监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为出发点,通过学校、家长、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面向每一名学生构建多元一体的警示工作系统。下面我从预警的工作原则、类别和等级、程序及帮扶措施等方面介绍如何建立学业预警制度。学业预警制度是通过对学生每学期的出勤、违纪、成绩等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对因学习目标缺失、动力不足、自主性差等原因导致的违纪、学业滞后、延迟毕业、受学籍处理乃至退学的学生及时进行警示,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范、补救、帮扶措施,将传统的“事后处理型”管理改为“事前、事中预防型”管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种信息沟通和危机干预制度。

(一)预警工作原则

学业预警本着“以人为本,全员育人”的工作原则,坚持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通过“以学生为本”的工作方式和思维,建立起师生之间的情感和默契;将“外部监控”与“内部机制”相结合,建立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的长效机制;将“家庭教育”与“学校培养”相结合,实现学校、家庭联动预警,形成学生、家庭、学校间积极互动、互补的良好局面;将“普遍性监控”与“个性化帮扶”相结合,构建由学校领导、教学部门、学生工作部门、任课教师、学生干部以及“学困生”家长组成的爱心帮扶体,以帮助高校中学习困难、心理困难、面临学籍异动的学生走出困境;将“静态档案”与“动态跟踪”相结合,为每个预警学生建立预警管理档案,经常性跟踪学生学习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反馈。

(二)预警类别、等级

1.预警类别考勤预警、学分预警、成绩预警、学籍异动预警、毕业预警、处分预警。2.预警等级学校实时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审核,并对其所产生影响的程度,发出不同等级的预警信息。从低到高分别是蓝色预警、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四个级别,同时对于没有预警的学生标注绿色。

(三)预警程序

1.确定预警学生名单。根据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学习成绩及其他相关情况确定进入预警范围的学生。2.下发预警通知。向预警学生下达《预警通知书》,并将名单发给相关部门及任课教师,进行重点关注。(1)分析预警根源。辅导员通过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的谈心、交流、沟通等方式查找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2)建立预警档案。辅导员记载学生受预警的前因后果、帮扶转变情况等,建立受预警学生档案。(3)制订整改计划。依据个人特点制订整改计划,明确整改目标、内容和时限等方面。(4)预警等级变更通知。学生受预警等级发生变更时要及时通知学生及家长。

(四)预警学生帮扶措施

1.建立教育体系。针对学生不同情况开展系统全面、针对性强的教育活动。2.建立帮扶机制。对受到预警的同学确定一对一的帮扶联系人。3.建立重点关注机制。重点关注受预警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及时反馈。4.建立定期谈心机制。定期与预警学生的谈心交流,掌握学生现状。5.建立分级监护机制。实行三级预警监护,一级监护是辅导员、任课教师及学生干部;二级监护是学院管理者;三级监护是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同时建立家长监护制度。6.建立定期反馈机制。定期进行情况反馈,做到辅导员与学生干部间、与学生家长间、与任课教师间的沟通与反馈,辅导员与学院管理者的反馈与汇报,学院与学校职能部门的反馈与汇报。

三、学业预警制度的实施效果

在我们对黑龙江省某高校的预警制度实施前后各类数据的比对、分析中发现,实施学业预警制度以来,学风有较大程度的好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效果明显改善。毕业前补考人数减少,延长修业年限人数减少。2012年延长修业年限学生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3.16%,2013年延长修业年限比例为2.90%。2.学生因学习成绩受到学籍异动处理的人数减少。2013年受到学籍异动处理的人数较2012年减少了72.79%。3.学生受到各类预警人数明显下降。以2009级学生为例,2012年有315名学生受到预警,2013年仅21名学生受到预警。4.学生受到预警的级别在逐渐降低。大部分受到预警的学生在经过帮扶后取得了较大进步,有89%的学生预警级别从高一级别降到低一级别,也有43.3%的学生解除预警。5.学风逐渐好转。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学生课堂出勤率、自习室利用率、图书馆资源利用率均有提高;学生在省部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中获奖人次逐渐增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考研录取率、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通过学业预警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预警过程有效督促了学生按照学校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的要求,努力完成学业,加强素质修养,减少或避免学习和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提高了高校整体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学业预警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高校校园稳定。由学校管理部门、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与学生家长和学生之间建立的沟通和交流机制,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了多方协作、齐抓共管的平台,适时的引导和及时的干预,大大减少日后可能因学籍异动而产生的各类不稳定因素。同时,通过预警的警示作用,大大减少了学生的各类违纪违规行为,尤其是二次违纪开除学籍的违纪现象,控制了校园稳定高危人群的扩散。通过学业预警制度的实施,营造了和谐的校园氛围。学业预警制度更加注重营造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更加关注、尊重和爱护学生,更有利于学生、家长和学校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体现了高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对创造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研究结论

学籍管理论文范文篇7

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具体、十分繁琐的工作,要求管理者有足够的耐心,并且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数据处理能力。日常的学籍管理主要是围绕学生的学籍资格开展的一系列管理工作。学籍管理主要内容为:新生入学资格的审查及学籍注册;在校生的学年注册;学籍异动处理(休学、复学、保留学籍、转专业、转学、留级、开除学籍、退学等);学籍信息更改;毕业生图像信息采集与网上校对;毕业生的资格审查及学历注册;毕业证的制作、发放;专接本工作的组织;学院有关在籍学生等一系列的基础数据的统计分析;学院的一些大型考试组织(AB级考试、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学生毕业后的学历信息处理(如毕业证明书的补办等)。

二、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学籍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与时俱进很多高职院校是由中职学校升格而来,在发展初期一般都制定了相应的学籍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还不完善,甚至有些是照搬其他本科院校的管理制度,没有因地制宜、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制度。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数量的增加,学生素质的多元化,早期的学籍管理制度没有与时俱进,不能满足现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素质层次多元化的要求。

2.校园信息化建设落后,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学籍信息无法共享当今社会,网络发展很快,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如学校资金配置,学院发展规模等,导致高职院校校园信息化建设滞后。学籍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使学籍信息变更及时、准确,以便在学校各部门之间共享,如招生就业处、教学系部、财务处、学生工作部、组织人事部等。由于校园信息化落后,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造成学籍信息无法共享,未能形成准确完善的学籍管理体系,各部门需要的数据、表格都需要教务处提供,增加了教务处学籍管理的工作量,耗费了教务处的人力资源,降低了工作效率。

3.学籍管理理念、手段落后在很多高职院校发展初期,由于规模较小,教务处承担着学籍管理的工作。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高职院校的规模越来越大,学生人数增多,就业形势不断严峻,学生的学籍信息异动频繁,学籍信息的审核、成绩的考核、管理、数据的整理、统计等繁杂的工作,消耗着学籍部门的大量人力和物力,在加以学籍管理是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动态过程、学籍管理人员紧张,导致管理工作日趋繁重,容易在管理过程中出现失误和遗漏,造成重复性返工工作。因此急需更新管理理念,管理手段,使学籍管理工作向多元化管理方向发展。

4.学籍管理人员配置不完善,缺乏稳定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操作不够熟练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时间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对人员的软件、数据库操作、数据分析能力要求较高。所以管理人员时间观念要强,计算机操作能力要好,懂数据库操作,并有较强的数据统计分析能力。而实际很多学校配备的学籍管理人员都非专业人员,既懂计算机、数据库,又懂学籍管理业务,甚至很多院校配备的学籍管理人员学历较低,根本不懂数据库的操作、学籍管理业务;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仅限于简单的操作,对一些管理软件的变通能力较差,严重影响着工作效率。同时随着高职院校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教育部新的政策不断出台,学籍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不断规范,要求学籍管理人员不断更新原有的知识,提升管理能力。很多高校学籍管理人员面对这些问题压力巨大,由于业务能力不能适应当前工作,人员更换频繁,导致学籍管理人员对管理平台的功能和业务流程应用不熟练,许多工作重复进行,极大地影响学籍管理质量的提升,使得本来高效的管理手段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也影响现代化管理方法使用的推进速度。

三、提高学籍管理工作水平的建议

由于科学、高效的学籍管理对高职院校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

1.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做到与时俱进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学籍管理制度,做到管理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现学籍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随着高职教育改革、办学规模扩大、学生素质多元化,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制度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在发展中不断制定、完善符合学生特点的管理制度,如严格学籍注册手续、制定学籍预警制度、完善转专业制度等,并加强学籍制度的宣传,使学籍管理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实。

2.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实现学籍信息跨部门共享依靠校园信息化建设平台,借助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推进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充分的实现学籍信息跨部门共享。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各尽其职,将归属于自己职能部门的有关信息及时完善、更改,达到信息反馈及时、准确,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不同职能部门通过管理平台可以查询利用共享的信息数据。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根据教育部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使用情况,对原有的学院学籍信息平台进行升级,达到学院学籍管理平台的数据与学信网管理平台的数据对接,学院的学籍数据库可以直接应用于学信网的管理平台,达到优化学籍管理水平的目的。

3.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学籍管理水平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深化改革,专业设置的增加,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多,学籍的管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繁重,教务处作为唯一的学籍管理机构的管理模式也表现出了其弱点。此时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借鉴先进的管理模式,建立学籍管理的二级管理机构,通过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系部的管理作用。在这种处、系二级管理模式下,教务处主要负责制定学籍管理的规章制度,发挥决策、协调、监督的作用,而系部主要按照教务处的规章制度处理日常学籍管理工作。遇有重大的学籍管理问题,由教务处协调处理。

4.加强学籍管理队伍建设,增强队伍稳定性,注重培养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学籍管理队伍建设,将影响学籍管理工作的开展,制约学籍管理效率、质量的提升,同时也影响整个学校的形象。因此学院应重视学籍管理队伍建设,增强队伍的稳定性,注重培养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首先应重视学籍管理人员的引进,配备充足的管理人员。根据在校生人数配备与之相对应的学籍管理人员,依靠校园信息化建设平台,借助现代化学籍信息管理手段,减轻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使他们有时间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更好地开展学籍管理工作。其次要重视学籍管理工作。提高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的待遇,制定良性的人员培养计划,使学籍管理工作人员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价值,建立结构合理又相对稳定、具有较强责任心的学籍管理队伍。最后要重视学籍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学籍管理人员既要掌握相关的学籍管理规章制度,又要能够熟练的操作学籍管理平台,增强数据的分析统计能力,同时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较强的服务意识。学院要给学籍管理人员提供培训、学习交流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省级学籍管理部门、其他高校组织开展的相关业务培训和交流活动,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效率,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学籍管理论文范文篇8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以“质量提升、内涵发展”为主题进行着激烈变革。学籍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公安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点,影响和制约着公安专门人才培养的整个受众面。学院以构建科学、高效、实用的学籍管理模式为契机,助推公安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深化公安高校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助推公安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近十年来,我国公安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建立了规模适当、层次多样、类型齐全的教育与培训体系。公安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为建设高素质的公安队伍、开创公安工作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公安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亟待解决的安全稳定问题愈发突出。公安高等教育只有不断地发展壮大,才能真正履行应有的使命与责任,不断培养出高素质的公安专门人才,以满足公安工作及公安队伍建设的迫切需求。公安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公安高校构建一套与之相适应,既符合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又彰显公安教育特色的制度体系和教育模式。这是“二元矩阵式”学籍管理模式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出发点。

(二)深化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

管理创新已成为当下社会管理领域的一个关键词。公安高校的内部管理既具有普通社会管理工作“人”“财”“物”的一般性,又具有公安高等教育“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的特殊性。随着社会管理创新的持续进行,公安高校内部的管理机制需要完善、管理模式需要改革、管理水平需要提升、管理质量需要提高。公安高校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要适应一般性、突出特殊性、激发内驱力、拉动外驱力,从管理中要效益、从改革中谋发展、从创新中强质量。学院以学籍管理模式改革为主线,以点带面地深化内部管理机制的创新。这是“二元矩阵式”学籍管理模式设计与实施的主要着力点。

(三)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是高校建设与发展的生命线,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高校普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公安高校需要认真总结以往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与教训,重新审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准确定位发展的目标与方向,科学设计办学模式与路径,坚持以质量建设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学籍管理作为公安高校教育教学运行中的关键一环,构成要素之多、涉及范围之广、影响深度之大可见一斑。学院以学籍管理模式的改革为突破口,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工作的运行机制,以管理模式的创新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以管理效率的提升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二元矩阵式”学籍管理模式设计与实施的根本落脚点。

二、“二元矩阵式”学籍管理模式的主体内容

“二元矩阵式”学籍管理模式从公安高等教育的特殊性与实践性出发,以学年学分制为基础,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遵循学年学分制的一般原则,根据现阶段公安工作及公安队伍建设对公安专门人才的知识、能力、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将原来单一的学分形式分解为“学业成绩学分”和“综合素质学分”,并按照数学中的矩阵模型进行学籍管理和运行的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一)宏观系统

学籍管理是对取得学习资格的学生,在入学注册,成绩考评与记载,升、留(降)级、转专业、转学、休学、复学、退学,奖励与处分,毕业资格审查和毕业等方面,按照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循教育规律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制定规章制度并实施有效管理。“二元矩阵式”学籍管理模式在遵循学籍管理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公安专门人才培养的行业性特点,将教学运行、警务化管理、辅助保障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按照机制驱动目标准确、受动主体内容科学、运行体系制度完整、支持客体保障得力的原则,设计学籍管理模式的宏观系统。

(二)目标系统

目标系统在管理运行中起引导、驱动作用,属于驱动层面的设计。“二元矩阵式”学籍管理模式在遵循高等教育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多元智能理论的现实成果,以培养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为己任,以实际需要为导向、以服务实战为宗旨,科学设定了以公安专业能力为核心,涵盖社会适应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职业思维能力的学籍管理目标系统。

(三)内容系统

内容系统是学籍管理模式中的受动部分,也是目标系统的具体化。内容体系的设计依据公安高等教育的行业性特点和“理实一体”、“通专融合”的教育教学规律,以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执法公正、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学年学分制为核心,对学籍管理的各个环节、要素和阶段进行全面规划、科学设计,形成了四年一贯、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的内容系统。

(四)制度系统

制度系统是在工作目标的指导下,通过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制定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的相应职能,形成较为稳定的工作程序与活动框架,实现系统的正常运行。“二元矩阵式”学籍管理模式从宏观层面准确把握与学籍管理息息相关的各部门、各环节的内部联系和基本功能,强调学籍管理活动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建立了一整套学籍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和后勤保障制度,形成了各司其职、协同合作的制度机制。

(五)保障系统

保障系统是由教学计划、课程模块、选课机制、评价系统、学籍处理组成,在学籍管理模式中属于支撑层面的要素,为学籍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运行基础、管理依据和实践保障,是合理地配置教学活动整体和各个构成要素的基石。“二元矩阵式”学籍管理模式通过设定“学业成绩学分”和“综合素质学分”将教学计划、课程模块、选课机制、评价体系紧密结合、环环相扣,确保整个学籍管理模式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实施。

三、“二元矩阵式”学籍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

“二元矩阵式”学籍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打破了学院原有的一元化的学籍管理体制,凸显了公安高等教育的时代特征,满足了公安工作与公安队伍建设对于公安专门人才的现实需求,丰富了公安高等教育管理的实践经验,理顺了内部的管理机制,使得广大师生受益,促进学院发展,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可。实践证明,“二元矩阵式”学籍管理模式设计合理、运行顺畅、效果显著。具体表现为:

(一)师生受益

“二元矩阵式”学籍管理模式实施以来,学院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工作及生活上的指导者。学生不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更是自我成长的主导者和教师的有力助手。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在参与教师科研、办案过程中,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专业能力明显提高。近几年来,在教师主持的省级以上科研项目中,有100多项吸收了学生参加。在学校70项部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中,90%由专业教师担任项目指导教师。在专业实习过程中,学生共出现场43912人次,参与办理刑事案件、治安案件33984人次,参与破获刑事案件15105例,出具刑事技术鉴定书7699份,参与抓捕犯罪嫌疑人14171人。在公安院校学生科技应用创新成果奖评选活动中,学院共有189项学生科研成果获公安部奖励。其中,一等奖17项,二等奖48项,三等奖124项。特别是在首届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中,学院师生代表队充分展现教学成果与专业实力,取得了团体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二)学校发展

“二元矩阵式”学籍管理模式推进了学院管理机制改革,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与工作效能。教学方面: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增强,管理方式更加人性化,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各教学单位责任感增强,教学模式更加科学化,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学生管理方面:警务化管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身份定位、职业定位和使命定位更加及时、准确。机制体制方面:各教学单位之间、教学单位与职能部门之间及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权力、责任和义务的划分更加合理,运行机制更加顺畅,贯彻力与执行力明显增强。各个层级、各个部门通力配合、步调一致、协同创新、形成合力,助推学院的内涵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三)社会认可

学籍管理论文范文篇9

以往学校学籍档案管理的工作较为分散,未能实现系统化的管理。信息化技术在学籍管理中的使用,为学校学籍管理工作带去了新的发展。

(一)方便了档案的整理

传统的档案管理技术,档案整理难度较大,而且容易造成数据丢失。信息技术在学籍档案管理中的使用,为信息资料的收集提供了便利。学籍档案信息的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网络对学籍档案信息进行收集。学校各个部门将所采集得到的学生信息,通过网络的形式,直接发送至学校的学籍档案数据库中,方便了档案的整理,确保了档案的完整性。信息化技术的使用还有效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确保档案管理部门所收集的都是学生最新的信息。

(二)方便了信息的整合和利用

电子信息技术在学籍档案管理中的运用,实现了学籍档案的电子化。学校相关管理部门通过网络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学籍档案的整合,方便了个人学籍的交流和使用。建立电子化的学籍档案管理系统,既方便了人员的交流,也充分发挥出了学籍档案的潜在价值。

(三)方便企业了解学生信息

信息化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使用,为企业了解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企业通过网络计算技术,能够方便快捷地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在校表现,包括专业水平、技能水平、思想素质等。为企业招聘提供了依据,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四)提高了数据安全

学籍档案管理包括了对学生各方面信息的管理,学校可以通过学籍档案管理系统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利用学籍管理系统中的检索工具,还能够方便有效地对信息进行查阅。通过授权管理,能够有效防止学籍信息的篡改和丢失,保证了学籍信息的安全,提高了学籍管理的水平。

(五)实现了资源的共享

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档案管理部门通过开放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等方式,方便了相关资料的查询和核对,方便了各个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网络的便捷性,有效提高了学校档案调动的效率,减少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力人物的投入。

(六)有利于实现档案的服务功能

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下,档案的使用权非常有限,在一个时间段内只能满足一个用户的需求,大大降低了档案管理的使用效率。信息化技术在学籍档案管理中使用,促使了学籍信息的电子化发展。通过网络计算机技术,只要有授权的用户都能够实现对学籍信息的查阅。这种便利性,方便了学校和学校、学校和社会之间的交流,提高了档案使用的效率,满足了档案的服务功能。

(七)实现了档案管理的自动化

信息化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使用主要表现为网络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实现了档案管理的自动化发展,包括了信息储存的自动化、信息输出和管理的自动化、编码和检索的自动化等。

二、结语

学籍管理论文范文篇10

学籍管理制度是学校维持教学管理良序的制度和规范,旨在学校教育追求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学生自身的发展②。良好有序的学籍管理制度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一)有利于弘扬人性,体现教育目的的价值诉求

任何教育管理制度的制定及实施都要体现“解放”而非“控制”的管理理念。“控制”理念旨在实现对管理对象的管控和监督,要求管理对象被动服从;而旨在“解放”的管理理念以尊重人性、尊重学生的各项权利为基础,以“教育目的的实现”为制度建设和发展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学籍管理制度最根本的属性是其“教育性”,“教育性”是学籍管理制度发展和演变的根本。它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而制度的管理性、制度性的价值都要服务于其教育性的价值基础,这是学籍管理制度本身存在的原始意义和价值。因此,无论高校学籍管理制度如何变革,都不能忽视和背离其“教育目的实现”的根基,都不能忽视学生主体性地位这一根本原则。一旦忽略和淡漠了这一点,其管理制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二)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促进教学管理走向良序

大学生是一群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以及各种能力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向往自由、崇尚自由。传统的学籍管理制度“管控”理念不仅使他们在现有制度中被管控或者监督,无法追求和选择自由,而且制度的“条条框框”所形成的封闭性空间让学生感觉到拘束和压抑,由此导致学生自我感觉处于一种对制度进行积极反抗或消极应付的状态。这无疑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带来严重影响,与管理制度构建之初所要求建立的“良序”和“高效”初衷相去甚远。因此,要时刻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来考虑,促使人性化与柔性化管理的结合,以“解放”而非“控制”的管理理念构建学籍管理制度,最终使学生的自由得以维护,良序的管理逐步形成,这是现代高职教育制度构建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

(三)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无序的制度必将导致无序的管理,无序的管理必将使学生的发展走向无序的状态。因为没有一定制度的约束将会使学生处于散漫自由的放任状态,进而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学籍管理制度是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关切学生切身利益的制度性规约,因此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自由与选择自由,尊重其申诉和维权的种种权利。只有在这样一种宽松自由的良好氛围中,学生才会充分体会到人性的尊重以及自身主人翁的地位,感觉到自身的重要价值所在,学生才会在身心上放开束缚,理性地去考虑自身的发展方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才会有一定的保证。

二、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的主体性在制度构建中缺失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不同于普通本科,学年学制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性决定了其在学籍管理制度上的构建应有必要的差异性。但据笔者调查,广东省几所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重点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制度,其构建千篇一律,有的甚至直接照搬了本科院校或者其他兄弟院校的管理制度,没有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和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加以重新拟定。分析其制度的条款,能够感觉到其制度的构建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诉求发展,“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制度中严重缺失,学生被放置于“被管理者”的位置,“管理者”们试图通过构建合理的制度,通过各项权力与责任的配置来实现对学生的“控制与约束”。例如,学生的自由申诉权利、学生选择自由专业的权利等在学籍管理制度中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学生转学或课程选择上更没有一点自主权力。在整个制度的构建中,学生基本上处于弱势地位,缺乏基本的话语权和自主权。

(二)学生主体性在制度执行中被忽视

在学籍管理制度的执行过程中,管理者往往忽视对工作目标的分析,不是站在如何执行才更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是站在“因管理而管理”的位置上思考问题,注重的是管理的有效和稳定,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经常出现为制定而制定、为执行而执行的情况,是一种低层次的制约式管理③。例如,高教法赋予了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权力,各高职院校对此都会有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出台。但对此做具体分析,就会发现这些为维护学校专业发展平衡以及教学管理良序的基础上所构建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严重损害了学生的专业自主选择权,致使很多学生在进入学校后仍然必须面对自己所不喜欢学的专业、不喜欢的课程,最终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更有甚者会去申请退学以示不满。本应该享有的专业自主选择权利被一系列条条框框所限制,学生在这些制度的面前是“弱者”,缺乏应有的话语权。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刚性有余而柔性不足,学生成为了“制度的消极应付者”、“规则的敷衍者”,或者成了直接的“制度的抵制者”和“反抗者”④,成了制约大学生发展的桎梏。

(三)学生的主体性在权力的维护中被弱化

在我国的教育法规体系中,学生应该享有在教学管理中必要的参与权、监督权和知情权,享有有效评价教师和教学管理工作者工作的评价权,享有相应的选择权以及对违规违纪处理的申辩权等等。但是目前学生的权利赋予制度缺失,学生权利在制度维护中被弱化,并受到来自学校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双重挤压。学生在学校里其权益受到侵犯、利益受到损害时没有可以参考执行的制度依据,本应该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却在学校制度体系中被边缘化了。这种教育功能的异化使得学籍管理制度的建设与管理权力“一边倒”地偏向了管理层,学生除了被动地接受以外,无法通过其他渠道来进行相关的诉求⑤。理性地思考高职院校学生所处的相对弱势的环境,我们有理由相信,解决学生主体性缺失的问题必须在制度的构建和执行中得以实现。

三、学籍管理制度重构的路径选择

(一)重构学籍管理制度需实现管理理念的转变

学籍管理制度的构建首先就在于制定者管理理念的转变。传统上,为了实现管理效率的最大化,也为了追求制度管理的良序,“控制”理念成了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的主导价值诉求。而旨在“解放”的管理理念是学籍管理制度的根本价值诉求,是实现学校管理制度“教育性”的根本属性。黑格尔曾经在谈到教育时指出:“教育的绝对规定就是解放以及达到更高解放的工作。”人是拥有价值自觉的独立存在,管理制度的价值体现不仅是对人固有本能和欲望的引导和规约,也体现在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启蒙和提升,体现在对人性解放的关切和践行⑥。学籍管理制度的构建只有转变了管理理念,不再以压迫和规约来“控制”,而是以积极的有利的引导来“解放”,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尊重了学生的应有权利,这样建立的制度才会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才能将学校的管理导向良序,才能最终实现教育的目的。

(二)重构学籍管理制度需建立平等与对话的交流机制

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制度的重建,需要建立一种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的机制。传统的“控制”理念是对人自上而下的强力管控,而“解放”理念注重和强调学校内部各主体间的平等和对话。因此,学籍管理制度的重构要一改“控制”理念下所带来的专制气息,构建出一种多元主体、平等、民主参与的对话交流机制。在此种机制之下,各相关主体通过民主的协商和利益的博弈,形成一种真正立足于教育目的实现、学生价值实现的管理氛围。

(三)重构学籍管理制度需建立适切的学生权利维护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