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核算管理十篇

时间:2023-09-03 15:09:53

企业成本核算管理

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篇1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近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它所提供的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总数的60%和40%,并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成为县及县以下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可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报道,我国中小企业近五年的淘汰率为70%,大约30%左右的中小工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究其原因,有相当部分的企业是因成本核算方面的原因而造成的。论文百事通为此,研究中小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其改进对策,以促进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当前会计界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现行中小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核算程序不科学

按照现行成本核算程序,辅助生产部门将其发生的费用分配给某种产品要经过两次分配,采用两个不同的分配标准(先按一定标准分给基本生产部门,再按另一标准分结各产品),这必然使各产品所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与各该产品的实际受益多少发生严重背离。

2.成本计算对象不规范

从企业看,为使将来生产销售产品的耗费能够计量,从而与其收入相配比,必须正确地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这对任何一个生产有形产品的企业都是必要的。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就是为了解决计算什么成本,费用由谁来承担的问题。但有些中小企业对这个问题看得并不重要,它们在成本核算中,不管生产产品的品种和规格有多少,统统地按一个成本计算对象来核算成本,结果必然是不管各产品所耗工费料费的差别有多大,计算出的单位产品成本却都相同,但由于各种产品的销售价格并不一样,因此计算出的损益就不真实。

3.费用分配标准不适当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于耗费的共同费用,应选用适当的标准进行分配,合理地计入按成本计算对象开设的成本计算单中。但有些小型生产企业不管分配什么费用,一律用工人工资作为标准,而实际上这些共同费用并不都与工人工资有关。

4.产品成本计算不准确

有些中小企业,不管在产品有多少,一律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当期所有的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月末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无所谓。这样必然会造成当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的时候,当期发生的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产成品成本就会虚增。而当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少的时候,由于完工产品数量大,产成品成本又会很低,人为造成成本不实。

三、改进现行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几点对策

现阶段,我国已经形成不少成本核算的先进经验,如邯钢模式、武钢模式等,这些先进的经验都值得中小企业去学习和研究。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现实状况,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规范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企业不论大小,生产的产品不同,生产经营过程和管理要求就不同,在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既要适应企业生产技术与生产组织的特点,又要满足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要求。对于同时生产几种产品而且每种产品又分多种规格时,应以每种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采用品种法核算产品成本,然后来用系数法核算品种内不同规格产品的成本。对于生产主要产品又兼生产少量副产品的企业,应以主要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同时把其他副产品统归为一类作为一个成本计算对象,再用适当的方法计算产品成本。如果副产品数量较多,也可以每种副产品作为一个成本计算对象。对于同时生产一两种产品的企业,应以每种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分别计算产品成本。

2.选择适当的费用分配标准

对不同的共同费用应采用不同的分配标准,具体而言,一是合理。就所选择的分配标准与所分配费用的多少有比较密切的联系;二是简便。作为分配标准的资料易于取得,计算比较方便。如,动力费一般与机器工作的时间有关,应采用机器工时作为分配标准。辅助材料一般与产品所耗原材科重量、体积等发生联系,应按产品重量或体积作为分配标准。制造费用可采用生产工时,也可采用工资标准进行分配。

3.加强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包括:建立和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凭证和记录、合理的凭证传递流程;制定工时、材料的消耗定额,加强定额管理;建立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盘存制度;制定内部结算价格和内部结算制度。

4.科学选择成本计算方法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方法很多,如何选用,则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特点和在产品的具体情况,不能脱离企业实际而盲目地选择哪一种。当各月在产品数量很少,月末在产品成本计算与否对完工产品影响不大时,可以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当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且数量变化较大,但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时,为了简化手续,月末在产品成本可只计算直接材料一项;如果企业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是各月末在产品变化不大时,可按定额成本法或定额比例法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如果月末在产品较多且数量变化较大时,也可以用产量法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篇2

关键词:加强;成本会计核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009(2015)21-0143-02

经济新常态下,工业企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人力资源、原料成本以及土地成本在不断的上升使得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出现了亏损,尤其是在我国深化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工业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越来越低,因此如何提高工业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成本会计核算是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选择,也是降低企业成本支出,提高企业盈利的重要手段。

一、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关系

结合工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对象主要包括:行政部门、生产管理部门、具体的生产执行单位、生产人员以及其他环节。基于2013年财政部对成本核算制度的规定“企业内部管理有相关要求的,可以按照现代企业多维度、多层次的管理需求,确定多元化的成本核算对象。”因此目前工业企业普遍采取最新的成本管理方法——资源消耗会计(RCA),其是将企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因素的信息都考虑进来,满足了企业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都能够实现对企业成本信息的全面核算。基于当前工业企业所处于的特殊环境以及工业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工业企业要存在与市场竞争中,就必须要从成本管理入手,降低企业成本支出,因此需要做好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核算与管理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科学与否之间影响到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效果,比如企业会计核算不准确就会导致企业会计成本管理工作不切合实际,进而导致企业所做出的决策不符合企业实际;当然如果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不完善,就会导致企业成本信息不准确,而成本核算是依赖于会计信息的,因此其结果就会导致核算结果的不科学。同理企业的经营决策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会计成本核算结果的,因此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现状

结合实践工作经验,目前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的范畴过窄

目前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主要是考虑产品成本,而忽视了其它因素。产品成本包含的内部比较多,其不仅包括生产产品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以及机械制造费用,而且还要包括对产品的设计研发投入费用以及产生产品过程中产生的对环境损耗的费用等等。但是目前工业企业对产品成本会计核算只是考虑产品生产所产生的直接费用,而忽视了设计与间接损耗的费用。以创新型企业为例,一般工业企业的产品研发投入比较大,而科研人员的工资支出要站到企业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但是企业却在成本核算中没有体现出科研人员的费用,结果人为的缩小了成本核算的范畴,导致企业成本核算结果不准确。

(二)成本核算主体不明确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贯彻与企业生产的任何环节,但是受到传统会计核算模式的影响,目前企业会计核算管理主体存在职能划分不清的问题:一是财务人员缺乏独立的核算意识。在实践中,很多财务工作人员在进行会计成本核算时不能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会计信息核算,而是根据管理者的意愿进行;二是企业的生产人员参与到会计成本核算中的积极性不高。通过实践调查,很多车间管理人员没有参与到成本管控中,虽然有些企业的生产者会参与到其中,但是其存在参与程度低、参与人员范围小的缺陷。比如一些生产人员在参与企业成本核算时它们将自己划分为只是做成本搜集工作。

(三)成本核算的思想落后

长期以来受到传统会计成本核算模式的影响,工业企业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因此工业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存在思想落后的现象:一是缺乏资源消耗意识。在节能型社会背景下,工业企业对环境的损耗也属于一种成本支出,企业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大力发展节能型工业,是提高企业可持续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很多企业的成本核算却忽视资源消耗的计量;二是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过分重视成本的降低支出,认为降低企业成本支出就是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成本支出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盈利,但是如果一味压缩的话就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进而导致企业经营受到影响;三是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在构建生态资源的工业体系下,财务工作人员一定要具有新的会计成本核算理念,但是实际上很多财务人员缺乏创新的理念,而且其自身的专业知识满足不了新的会计核算工作的要求。

三、加强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对策

基于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中所存在的问题,基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以及构建生态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要加强对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通过成本管控实现企业盈利价值的最大化:

(一)提高企业工作人员成本会计核算的意识

基于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全面性,为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为管理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决策,工业企业应该营造良好的全员参与的成本会计核算氛围:一是企业的管理者要重视企业成本核算工作,将成本核算工作纳入到重要的议事议程中,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杜绝出现人为干预会计信息的现象,避免出现为了实现自己的私利,而干扰会计人员工作的现象;二是工业企业的生产人员要参与到成本会计核算中。生产人员处于企业生产的第一线,它们是生产的具体操作者,因此它们的行为对企业的成本支出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要提高他们参与成本核算的积极性;三是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会计人员是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承担与执行者,因此要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此满足工作需要。

(二)改善收款速度的成功比率及速率减少资金成本

开展新型的成本管理方案,将工业企业内部的订单数据进行市场链分解的方式,可以形成多个专人专职的子订单。这就是说,对于应收账款的相应子订单也会被分配给会计部门所属的专人负责。这种责任制制度能够促使员工有效地实施,如果加以适当的机理及时,便可以极大地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任务的实现也就得到了保障,进一步使得收款的成功比率和速度得到提高。其次,一些有实力的工业企业完全有能力削弱甚至消除应收账款。一些工业企业可以通过完善企业形象,成立一个标志性的、独立的品牌,提升企业的信誉,可以在销售产品的同时就完成款项的收回。此外,对于那些实力雄厚的工业企业还可以通过负营运的方式,即在得到订单而未销售产品前便取得账款(预售账款),这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压缩资金成本。

(三)通过逆向拉动式生产减少库存成本

逆向拉动式又成为适时制,企业所运用这种形式的生产系统的核心是通过将客户订单的相关参数(例如对产品的规格、型号、质量等)要求作为主要参考依据来组织生产活动的进行。这种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由后向前组织生产,可以保证与各项工序相邻的上一工序严格依照标准实施。这种逆向拉动式的生产系统,可以有效保证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的环节的紧密结合,减少甚至消除企业的存货和缺陷。因为各个控制环节都有明确的订单数据作为参看,无积压的原材料、产成品等库存,进一步减少了企业的库存成本。另外我们还可以在传统的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以及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理念创新,来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例如技术改进、员工综合素质提高、生产环节流畅化等。

(四)构建成本核算模型降低生产成本

工业企业要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模型,并且将模型应用到企业生产的具体环节,以此引导企业的标准化生产。具体的成本核算模型就是以RCA核算为依据,根据作业动因对生产工序进行分解,以此实现生产资源的最大化。以某工业企业为例,企业根据资源消耗与作业之间的关系,对企业的内部生产部门岗位进行划分,以成本动因作为分配的标准,确定不同岗位的成本分配率,最后将各个岗位消耗的动因量与成本分配率将资源消耗分配进去,以此实现成本成本的降低。通过实践在实施以上的措施之后,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有了显著的提升:精确的成本核算结果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分层级的成本信息,实现对企业绩效的管理考核;提高了工业企业闲置生产能力的预算能力,将企业闲置的生产能力及时反馈给企业的管理者,进而帮助企业管理者调整成本管理策略,切实解决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总而言之,只有良好地协调好核算与管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关系,保证二者共同促进、共同提高,才能实现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核算与管理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谭朝晖.浅议工业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对外贸易,2011,22.

[2]关于印发《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的通知[Z].财会[2013]17号,2013.

[3]田中禾,高颖.资源消耗会计在预算编制中的运用[J].商业会计,2010,06.

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篇3

一、企业会计管理和成本核算涵义

成本是企业进行一切工作的基础。企业从原材料到产品的销售的整个过程中包含多个环节,并且环环相扣,复杂繁琐。会计工作的稍微不仔细,就会造成计算错误,直接导致资源浪费,提高企业成本。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降低成本,企业的会计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会计管理工作渗透到企业的每个环节,企业的每一个行为都和财务工作有关系,对企业每一个阶段进行有效的财务管控。所以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保证企业的工作人员有工作的热情,保证成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企业的目标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简单来说,成本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手段对企业运行的所需要和产生总产出的计算。成本核算是企业正常运营过程中对企业财务工作的一个有效监督方式。进行成本核算时,必须保证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需费用数据的精确性,核算的记录和形成的报表才有参考价值。准确的成本核算可以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正确的方向,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最终目标的实现。

二、会计管理和成本核算的作用

会计管理和成本核算有着共同目的,就是为了经济效益最大化。通过成本核算,做好会计管理工作,共同促进企业目标的达成。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管理能够对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总控,再在需求上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减少不必要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企业发展与国家绿色发展相协调,共同推进国家的低碳环保经济政策。

企业会计管理和成本核算可以对企业的利润进行管理和配置,做出合理的支出和投入计划,直接关系公司产品和服务质量。公司的投入越大,产品的单价越高,那么在市场的占有率就很难掌握在控制范围内。企业成本管理与核算能够对生产投入进行把关,也是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间接监督。此外,会计管理工作的精确性会影响管理层的决策。管理人员根据成本核算和管理得出的有效数据进行企业财务预算。若会计管理核算工作有问题,将直接影响公司计划的实施,从而影响公司的生产经营。

三、企业会计管理和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人员对此概念认识不清

公司生产经营不当导致亏损,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不到位。当前,不少企业管理人员还未认识到成本核算与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将精力放在实践环节,忽视成本这部分的工作。财务人员不能对会计管理做到细化。会计管理和成本核算没有很好的开展,可能会造成管理人员将利润不高的原因归咎于会计机构。为了节约成本,随意调动会计机构人员,减少劳务人员数量。如此,容易造成成本核算管理与会计工作完全混为一谈,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2.会计管理和成本核算容易出现漏项

成本核算是会计工作中的一个大工程,包含了多项内容和复杂的工作流程。工作进行中很容易出现误算和遗漏问题。在核算过程中,最容易遗漏的项目有:易忽视生产过程中无形的资产核算,如人力;容易忽视对公司的前期准备、后期投入的核算;容易忽视企业为走低碳绿色之路的成本。长远来看,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定做到记录在册。

3.相应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成本核算方法有多种,如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ABC成本法等。公司为了获得更多利润,会随意更换成本核算法。一般来说,公司在一个季度里使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应该是一样的。随意改变核算方法,可能导致季末清算数据出错。部分不法人员挪用公款等事件便是采用这种方法。此外,企业会计管理核算的体制机制不完善,出现漏洞以及缺乏专业素养的工作人员也是会计工作的出现问题的潜在隐患。公司对会计管理工作缺乏到位的监管,规范的规章制度,造成种种恶劣事件的发生。

四、会计管理和成本核算的关系分析

对成本核算和会计管理的定义及其重要性和现存的问题进行简析,可认识到会计管理和成本核算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作为企业生存不可或缺的两部分,应该受到企业的同等重视。同时转变传统的会计管理和成本核算的关系的思想。

1.会计管理和成本核算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企业中涉及到企业核算就要联系上企业会计管理。成本核算在一定程度上是会计管理的基础。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表面是企业所有生产成本花费,其实是对生产成本的有效管理。企业在原材料等成本方向进行有效管理分配。若会计管理离开成本核算就不能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行。总之,保证会计管理核算和成本管理相辅相成,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如果成本核算过程中离开会计管理,那么成本核算的结果也很难保证正确性,从而得不到管理人员的认可,自然做不出科学的决策。成本核算是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各种耗费的反映过程,也是为了企业发展而进行的成本信息的反馈过程。

如果会计管理离开了成本核算,公司无法继续进行经营。忽视成本的投入大小,专注产出量和最终获得的效益,是企业容易犯的错误。忽视成本计算,公司很难长远发展下去,更不可能得到更高的经济效益。

2.更新会计管理和成本核算的陈旧关系

传统的会计管理和成本核算主要是针对有形资产,而现在是网络化时代,无形资产的比例大幅度提升,这就需要企业工作人员思想做出相应的转变。企业需要对内部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教育,了解最新财务、会计信息,运用最新成本管理核算方式进行运作。同时,保证会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需要员工保持积极性和拥有高度责任感。对企业会计管理核算工作以严肃认真地态度对待。如此情况下,企业精神建设得到加强,企业的竞争力也会得到提高。同时,企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为员工提供更高发展平台,工作人员又可以满怀激情,认真对待工作。

从企业的前期生产到后期销售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业务流程进行,包括成本核算。企业的会计管理和成本核算是企业的工作的关键环节,两者共同决定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篇4

摘要:企业成本核算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目前很多企业在成本核算这一块做的工作并不够,本文从企业成本核算的问题出发,进而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希望能为企业成本核算管理建言献策。

关键词 :企业;成本核算;管理

一般来说,企业的成本核算是指对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制造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按照其发生的属性进行分类和汇总核算的过程,进而得出费用总额和产品的单位成本。在实际的工作中,细节决定成败,每一个成本核算的环节我们都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务必要对成本核算的每个环节做到一丝不苟,这样才能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一、成本核算概念和具体内容

1.成本核算的概念。对成本计划的实施结果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成本核算,成本核算可以为产品的定价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是一种对成本计划的事后核算。

2. 成本核算基本原则。从会计角度来看,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就是:权责发生制原则、相关性原则、实际成本计价原则、分期核算原则、一致性原则等等。

3.成本核算的具体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成本核算作为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算方法有很多,比方说分批核算法、逐步结转分步核算法、品种核算法或者这几种方法结合使用。

4.成本核算的目标。成本核算的重要作用就是取得成本核算数据,这些核算数据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利润分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些数据基础之上,可以实现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也是有着重要的影响,成本计划的执行效果也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得到反映。

二、成本核算的重要作用

1. 成本核算有利于企业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旦企业将成本管理局限在单个企业内部职能部门的职能范围内,就很有可能失去了对整个行业价值链的控制,对于企业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就显得困难重重,所以,为了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的扩大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范围,在实际生产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关注生产领域的成本控制,同时也要关注产业链上其他环节的成本控制,比如流通环节、研发设计环节,换句话来说就是,除了在日常工作管理时控制成本,在进行技术的管理时也要控制成本。

2. 成本核算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在企业管理中,企业的成本核算的地位毋庸置疑,因为成本核算使得成本管理打破了生产这一传统、单一的领域的禁锢,成本管理的视野更为开阔,可以从企业全盘进行考虑。成本核算使得采购管理、技术管理、财务管理、竞争对手分析等等得到了企业管理层的重视,从而使得管理层能够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成本决策,最大限度的增加企业利润。

3. 成本核算有利于帮助企业强化节约意识,降低成本。现代的成本管理意识要求管理人员高度重视成本管理和控制,不断的突破传统成本思维,尽最大可能挖掘企业的成本潜力,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全员树立成本意识,在各个环节上狠抓成本降低,从而使得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

三、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 成本核算思想存在不足。从笔者的实际经验来看,很多企业的成本核算思想存在着以下的问题:首先,过于重视对制造成本的控制。而忽视了对其他成本的管理控制。实际上,随着科技的进步、制造工艺的改良,进一步缩短了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使得相应的制造成本也在逐步降低。但是,很多企业的思维还是停留在控制制造成本这一块,使得成本核算的信息失真。其次,过于重视物质资料。在企业成本核算中,随着知识经济的铺开,人力作为越来越珍贵的资源,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2. 成本核算的内容相对滞后。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和人力作为企业生产的重要要素却没有在成本核算中得到相应的体现,知识资源只是作为无形资产进行了管理费用的摊销,入了企业费用科目,从会计准则来看,我们并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除此之外,我国很多企业目前还在处于产业升级的阶段,仍然使用一些比较落后的工艺和设备,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同时还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于知识经济时代的成果利用程度不高。

3.成本核算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品种法、分步法和分批法等等,所谓的品种法主要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生产企业。分步法是“产品成本计算分步法”的简称,主要适用于工序有很多步骤的企业,分批法主要适用于小批次生产的生产企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多元化,以往单产品多批次生产的生产模式已经逐渐淘汰,这样一来,品种法和分步法对于企业的产品核算则是不再适用了,企业的核算方法应该逐步的倾向分批法、定制化等方向。

四、加强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具体措施

1.改进成本核算理念。企业传统的成本核算理念已经成为提高企业成本核算管理水平的重要阻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首先,我们要更新自己的核算观念,破除政治经济学中的成本定义,同时还要加快财务信息化的建设,随着相关财务软件的普及化,财务信息化的大势是不可避免地,企业也应该加大财务信息化的投入,实现内部的财务信息化。成本核算需要人来完成,要逐步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企业的成本核算创造良好的环境。

2. 重新界定成本核算内容。成本核算也应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对企业真实的生产情况进行客观准确的反映,进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需要将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纳入到企业的成本进行核算,这样才能进一步突出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企业还需要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更加科学的核算,因为在企业无形资产的研发阶段会涉及到很多成本费用,这些成本费用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第一步,我们需要对这些费用进行区分,第二步,企业也需要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为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加大在社会环境上的成本支出,保护社会环境。

3. 根据企业实际,引入作业成本核算方法。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常见的制造费用分配方法是很难对单件产品成本进行精准反映的,所以说为了进一步完善成本核算方法,我们需要在原有的成本核算方法上进行改进,可以采用作业成本核算,所谓的作业成本核算是以作业作为基础核算对象,依据不同原因对成本进行划分,继而得出各个作业的单位成本,根据作业的单位成本计算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这种核算方法可以准确的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生产成本。

参考文献:

[1]孙立道.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及完善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

[2]苑海风.对现代企业成本核算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2).

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篇5

1.企业成本核算的重大作用

1.1为企业产品定价提供重要参考

企业的成本核算有利于企业对产品的成本进行综合全面的考虑和控制,对产品的定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企业在进行产品定价时,有必要将多重因素考虑在内,具体的操作和实施过程十分繁琐,因此不能出现一点瑕疵。一旦成本核算中出现了问题,企业就会制定出不合理的产品定价,这对企业的运营成本、经济效益以及长远发展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因此成本核算作为产品定价的参考不可或缺。

1.2影响着企业经营成果的分配

企业的经营成果是指企业的财务收入减去企业的经营成本,相对于计算简单、不易出错的财务收入而言,企业的成本核算极其繁琐复杂。另外,企业内部人员的操作或多或少造成成本核算的失误,因此,企业成本核算的准确度很小,很难真正实现完全精确的成本核算。企业成本的变动直接影响着企业经济利润的变动,这些小则给公司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大则严重影响着国家的税收利益、股东利益和债权人利益,其作用不容小觑。

1.3有利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和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离不开对企业成本核算工作循序渐进地加强。企业的成本核算是企业发现运营中问题并进行及时改进的前提和基础,精确、及时的成本核算,对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意义重大。

2.企业成本核算中出现的问题

在现代企业经营和管理中,企业成本核算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标准不固定、范围较狭窄、方法较简单、企业财务人员素质偏低等几个方面。

2.1标准不固定

企业成本核算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没有完备和固定的核算标准。现阶段企业管理者运用的成本核算方法陈旧,这种模式容易导致成本与利润收益之间存在一定的差额,造成经营管理期间对利润的统计呈现模糊化和不确定性。成本核算工作无法顺利展开和稳步前进。

2.2范围较狭窄

企业成本核算范围狭窄主要体现在有些企业只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费用进行计算,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完全忽略生产前和生产后对成本的计算和控制,因此,对企业成本的核算范围不应仅仅停留在生产过程中,应全方位考虑,多角度计算,这样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

2.3方法较简单

现阶段,分步法和品种法是我国很多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所运用的最常见的方法,这种极度单一和枯燥的计算方法给成本核算带来了很多问题。一般来说,这种方式早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该寻求一种新的成本核算方法,于是分批计算成本的方法应运而生。

2.4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由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成本核算意识极其薄弱,因此在进行企业成本核算时难免漏洞百出。一些企业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有意识地节省企业成本,招录一些非本专业的员工,这些员工大多素质偏低。这给企业的成本核算和利润收入造成了极大冲击,甚至影响企业长久的利益发展。

3.改善企业成本核算的策略

3.1强化企业管理者的成本核算意识

在当代激烈的竞争形势下,只有企业的管理者和企业的所用员工均树立成本核算意识并逐步强化,才能确保成本核算的顺利进行。如果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没有丝毫的成本核算意识,每天只是一味地进行简单地报账、算账,不关注市场的发展动态,不重视改进成本核算的方法和手段,导致成本核算工作逐渐边缘化。企业成本核算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只有作为企业领导核心的管理者从内心重视起来,确保成本核算的每一个环节和程序都准确无误,才能为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添砖加瓦,促其完成。

3.2明确企业成本核算的范围和对象

企业在生产过程对成本进行有效核算,有利于企业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资费情况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了解,从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求企业针对不同的生产和经营任务采取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做到因地制宜,心中有数。科学、切合实际的成本核算方式对改善企业成本核算至关重要。

3.3建立系统规范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篇6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成本核算

[DOI]10.13939/ki.zgsc.2016.03.130

1 成本核算概述

企业成本核算就是指企业以一定对象为参考依据,分配并归集生产与经营中的何种耗费,计算单位成本与总成本的工作。在企业经济管理中,成本核算的正确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对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的成本预测、计划以及考核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且也是企业决策、经营决策的关键因素。

2 成本核算对于企业经济管理的作用

2.1 成本核算有利于实现科学的产品定价

成本对于企业产品定价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随着产品的产出,为了确保产品价格在消费者接受范围内,同时能够为企业带来利润,或者不给企业带来损失,产品定价必须遵循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原则。因此,企业必须充分参考产品的成本,并对消费者心理、目标利润、企业品牌、产品竞争力以及相同产品的市场价格等多方面因素加以细致的分析与考虑,而作为最关键的因素,对成本因素的把握有利于企业实现科学合理的产品定价。而企业决策层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这一环节获取成本数据,因此一旦成本核算出现偏差,那么就给企业决策造成影响,产生严重的后果。

2.2 成本核算影响企业的利润产生

利润扣除成本即企业的经营效益,一般情况下,利润的核算工作是相对简单的,不容易出现偏差与错误,然而与之相比,成本核算的难度则相对较大。然而成本核算的结果对于利润数据而言有一种杠杆效应,一旦成本数据出现微小的变化,其在利润数据变动上的反应是非常大的,对于企业利益分配而言,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2.3 成本核算有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企业成本核算水平的提高即意味着管理水平的提高,随着成本核算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不断增强,企业的成本分析就更加科学合理,进而使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得以及时发现,管理者以此采取相应措施,使问题得到解决,最终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间接性的提升。

3 企业经济管理中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3.1 成本核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缺失

成本核算工作的技术性要求极高,其精密程度较高,必须基于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基础之上进行。然而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存在科学性与合理性缺失的问题,成本核算方法缺乏针对性,导致企业成本费用与收益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障,进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的预测与估算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出现较大的偏差,不利于企业的决策与经营,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2 缺乏规范的成本核算对象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存在成本核算对象的规范性缺失问题。为了使产品费用消耗以及产品收益形成良好的关系,就必须加强对成本核算对象的规范。现阶段,许多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的规范性并不理想,导致企业难以实现对产品资源以及能耗的科学计量,进而无法科学准确的评估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而言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3.3 成本核算人员的整体水平偏低

现阶段,我国企业管理人员在成本核算这一环节的整体水平以及综合素质相对较低,有的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人员的招聘过程中对企业的成本管理予以高度重视,然而却没有突出相关人员的职业技能与专业素质的发掘与培养。由于缺乏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较高的职业技能,使得企业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难以得到保障,限制了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对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而言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4 完善企业成本核算的对策

4.1 强化成本管理意识

只有企业全体员工对成本控制予以高度重视,才能够使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得到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在过去,受到历史、经济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成本控制意识缺乏的情况,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逐渐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使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基于这一大背景下,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对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与了解,并予以高度重视。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大多为算账、报账,其工作仅仅停留在对支出成本的计算,而缺乏有效的成本核算,这种重视结果轻视过程的成本管理模式显然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4.2 加强成本核算制度建设

为了确保成本核算得以有效实施与执行,就必须建立在健全的成本核算制度的基础之上。企业管理人员应基于成本管理意识的强化,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同时设置科学的考核指标,加强对成本费用的考核,并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对其加以充分运用,使企业管理人员、投资人员以及相关利益方能够有充分的依据来对企业进行深入的了解,为其投资、计划提供充分的参考资料,实现企业投资、经营管理的有效性与科学性的提升。

4.3 对成本核算对象加以明确

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科学、全面以及系统地反映出企业生产环节产生的损耗,并基于此使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损耗控制得以加强。因此,为了使企业成本核算工作得到有效强化,首先就要对成本核算对象进行明确,必须对期间费用与成本的界限予以明确的区分。其中原材料费用、制造费用以及人工费用都属于企业成本核算对象的范畴,而期间费用主要指的是管理、销售以及财务等方面外产生的费用,其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开展成本核算的过程中,还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并坚持可靠性原则,以此为成本数据的真实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4 改进企业成本核算方法

站在企业实际生产的角度来看,为了确保企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就必须不断改进并选择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如此才能够做好成本核算工作。成本核算的方法主要有定额法、分步法、品种法、约当产量法等,根据不同的环境,采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并且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优势与不足,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这些方法的优点,规避其缺点,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与企业自身发展相适应的成本核算方法,以此为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5 加强企业日常管理工作

为了确保产品成本的消耗情况得到及时准确地反映,就必须选择有效、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同时还应基于基础数据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可靠性展开成本核算工作。这就对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企业日常工作中,首先,要对成本管理部门的岗位职责予以明确,对企业内部部门的成本管理工作提出严格的要求与标准。其次,应加强企业员工队伍建设,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在成本核算过程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实现成本核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最后,还应对绩效考核制度加以完善,加强对员工的考核,并采用与工资挂钩的方式,使员工的积极性得以提高,进而提高成本核算工作效率与质量,确保成本核算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5 结 论

综上所述,在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成本核算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作用,这是保障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必须针对此展开深入研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推动企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闫素梅.小议企业经济管理中成本核算的应用[J].中国商贸,2014(23):69-70.

[2] 王雪.浅谈企业经济管理中成本核算的应用[J].时代金融(中旬),2014(6):147-147,149.

[3] 秦启斌.成本核算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经济视野,2013(20):165-165,167.

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篇7

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成本核算普遍出现的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因此,必须详细分析这些问题,进而找出根本原因,才能有效指导企业成本核算工作完善开展。

1.成本核算没有固定的标准,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现阶段,在企业普遍采用的成本核算工作模式中,企业在辅助生产部门针对企业生产阶段各项中间费用向产品进行分配与转移的过程当中,所采取的两套方法将会引起企业产品的成本费用以及利润收益核算金额存在较为明显的误差与矛盾,进而也就导致了企业在一定经营管理期间内针对利润收益的统计问题呈现出明显偏差,成本核算的工作水平无法始终保持稳定状态。

2.成本核算对象不规范。开展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明确成本核算的作业对象是确保企业在未来经营管理过程当中针对销售产品费用消耗进行合理计量的前提所在。与此同时,成本核算对象的确保还能够确保产品费用消耗与成产收益之间形成良好的比例关系。然而现阶段部分企业成本核算对象的不规范性问题表现仍然比较突出,导致企业无法针对生产产品的能源消耗以及资源消耗进行可靠性计量,最终导致产品生产所实现的效益无法准确估量。

3.成本核算方法单一。当前,我国很多国有企业进行成本核算采用的都是分步法和品种法,很少有企业采用分批法。正常情况下,分步法和品种法适用于重复性高、单一、大量的产品生产,但在现代生产方式下,市场已经由生产导向型变成消费者(市场)导向型,市场逐渐细化,倡导产品的个性化小批量多品种产品生产更能适应市场需求。适宜采用分批计算成本法。

4.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成本核算意识薄弱。有很多企业为了节省企业运营成本,所招聘的人员并非本专业的,但是企业管理人员很信赖的人来进行财务管理事宜,但是这样就会因为他们工作的不专业性,导致工作效率降低。这就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核算问题,以及企业的经济利润的收人问题。

二、企业经济管理中成本核算的运用对策

针对上述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成本核算出现的普遍问题,要想提高成本核算的工作质量,使其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经济管理相关工作的开展,就必须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有效优化与完善。

1.合理选取与落实成本核算标准。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必须针对各类型生产产品对于资金物资的消耗进行差异性划分,针对不同类型的产品费用消耗选取与之相对应的费用分配标准,借助于此种方式最大限度的避免成本管理过程当中出现资金资源的浪费问题。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当选取一种相对比较简便与合理的成本核算标准,实现对企业生产产品销售收人与生产成本的对比睦比较,进而基于对成本核算相关数据的分析探求企业在一定经营管理时期内的经济管理状况,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制定与落实提供可靠性依据。

2.严格审查企业成本核算过程及核算结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背景作用之下,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主体,其在经营管理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成本核算问题往往较多且复杂。通过对企业成本核算过程及核算结果的严格审查,能够及时发现企业成本核算工作过程中会出现的虚假成本控制问题,从而确保成本核算数据的真实性与有效性。现阶段,成本核算所涉及到的审核方法多包括经验法、耗材核对法以及验算费用法这几种类型,企业应当依照实际情况进行选取,确保成本核算可靠且可控。

3.根据本企业特点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解决以下问题的过程: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分清成本与费用的界限;分清不同品种之间的成本界限;分清月未在产品与产成品之间的成本界限。成本核算的方法有品种法、定额法、分批法、分步法等,月末在产品的计算方法有约当产量法、定额法、定额比例法、在产品成本不计算法等,以上方法各有各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选取方法不一样,成本计算结果也各不相同。企业成本核算通常用到的方法主要有逐步结转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逐步结转法是按照产品加工顺序,计算出每个步骤的成本并往下序结转半成品的成本,最后计算出成品成本的方法。逐步结转法不需要进行成本项目还原,可以直观了解半成品在每个阶段所发生的成本支出。平行结算法则是把半成品成本结转到最后程序。在最后归结成本,不容易查看每个步骤的成本,很难形成直观有效的控制。分批法是按照产品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产品的个性致使不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工艺、原材料消耗、生产周期等都有差异,只有分批法才能成为成本核算的基础方法。采用分批法时,生产费用应按月汇总,但由于各批产品的生产周期不一致,月末不见得完工,而每批产品的实际成本,应等到该批产品全部完工后才能计算确定,所以,分批法的成本计算是不定期的。

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篇8

关键词:施工企业 成本核算 途径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和建筑施工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市场环境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何提高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项目成本费用就成为施工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突破口。项目成本核算作为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对整个项目成本管理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核算的内容与意义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核算的主体是项目,它是由项目经理组织相关管理人员按照项目管理需要,对项目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项目成本的核算目的在于为成本控制提供数据和有用信息,保证正常实施项目成本控制。通过加强项目成本核算管理,提高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能力,是施工企业适应外部市场环境,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我国施工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是施工企业满足外部环境的客观需要。施工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是由政策法规环境、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等有机组成。多年来,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经历了从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到建设监理制。项目法人责任制明确了项目法人在工程施工中的责任;招标投标制建立了工程建设的竞争机制,规范了建筑承包企业的竞争行为;建设监理制则在很多程度上维护了业主方利益。先进技术的不断引用,强化了工程项目质量,提高了建筑资料的使用效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施工项目的成本。因此,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是施工企业满足外部环境的客观需要。

其次,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是施工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施工企业逐渐转向战略发展,这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成本管理体系,特别是成本核算体系。然而,现阶段的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核算属于薄弱环节,与企业战略发展不匹配,在对项目管理信息的获取及其所带来的收益上往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同时,施工企业已从过去的粗放型经营战略逐渐的向集约型战略转变,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及企业的管理水平的要求也都向前大跨步,发展战略的重点也逐渐转向内部管理,从而形成企业竞争力。因此,作为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成本核算更需要实现进一步强化,挖掘信息的长远价值及项目成本核算工作将使施工企业长期处于有利的竞争优势地位。企业只有推行成本战略,逐步聚集成本信息资源优势,才能真正满足施工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

二、当前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核算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施工行业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成本核算管理已成为施工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由于种种原因,施工企业在项目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扰乱了施工企业的正常秩序,同时这些问题也制约着施工企业的稳定、健康的发展,是施工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对项目成本核算认识不足,基础核算工作不到位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施工企业对于成本管理和成本竞争的思想意识滞后,这些施工企业大多认为企业发展的重点就是要抓好效益,应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程招揽和抓产值中,对于成本管理、成本控制等只是一笔带过,流于形式。由于成本管理意识的薄弱造成了投标前成本预算不到位,或是过于重视产值,忽视成本核算管理,有的不惜赔本中标,盲目揽任务,不断扩大规模、垫资施工等,造成企业债务过重,资金周转不灵,甚者可能亏损、破产。另一方面,基础核算工作不健全,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得不到保障。从目前施工企业成本核算实际情况来看,对于劳动消耗统计、施工机械利用情况统计、资料消耗统计和动力消耗统计等方面的数据不准确全面。大多数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相关统计工作不够细致,统计报表上的数字仅是单一的产值统计或简单文字说明,对于工程项目所涉及的人力、物力等生产要素极少反应相关内容,成本核算缺乏准确,缺少原始依据,给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施工企业相关财会人员自身能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的完成情况。目前不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人员或是具有施工管理经验和组织经验,但成本管理专业知识水平低,缺乏专业财会知识;或是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的年轻会计人员,但缺乏现场项目的实践经验,对于国家相关政策的掌握程度不够,施工生产知识了解不足等。例如对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标准模糊,划分不清当期成本还是下期成本;材料汇总分配时,不知有关物资材料用在什么工程项目上。另外就是对预算定额及取费标准不了解,因此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就不能同预算统一口径,成本预测数据、成本分析不能顺利进行。

3.财务核算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施工企业仍存在管理参差不齐的现象,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的财务核算制度不完善,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导致企业成本监督管理无章可循、无规可守。虽然部分施工企业已形成相应的财务核算制度,但在实施过程中无法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实际费用无法起到约束作用,操作性不强,这种现象可能导致施工企业管理的混乱、大量资金流失、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同时也会给外部监督机构带来一定的困难。

4.成本核算体系不健全

施工企业应制定相应的项目成本核算指标,将成本责任通过该指标分解到各个职能部门和项目组。但实际上,大多数施工企业由于缺乏相关经验,不能结合实际的对成本目标责任进行分解,或是确定的项目指标过于随意,不能严格按企业的成本核算目标执行,造成项目成本核算指标流于形式,不能起到成本控制作用,也不利于通过相关激励措施调动项目管理者和施工人员的积极性,起不到激励作用。

三、加强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途径

施工企业各级领导应从思想上重视项目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的项目成本核算体系,保证项目成本预测和成本计划都在成本核算体系的监管下,使成本控制实行能够有的放矢,项目成本管理有效实施,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1.加强成本核算管理意识

施工企业领导应以身作则,牢固树立成本核算意识,充分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把成本管理作为长期战略任务,重视成本核算工作,并给予相关人员一定的鼓励和支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施工企业应当组织相关培训和教育工作,使企业每一名员工提高成本管理意识,使成本管理思想深入到建筑企业各部门和各个环节,形成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控制体系,从项目施工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中控制项目成本。从企业领导者到项目具体施工人员都应明确加强成本核算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应做到优质、低耗和高盈利,通过加强成本核算控制成本费用,降低成本支出,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2.加强财会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在现代化的企业竞争中,施工企业相关财会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财会知识、熟悉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同时也要掌握一定的现场施工管理知识和技术知识。(1)施工企业各级成本核算人员应结合自身工作特点,积极、主动提高自身业务技能和综合业务素质,掌握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分清预算单价中各项费用应与财务成本核算按经济用途划分的五项费用哪一项目对应,熟悉每项费用包含的内容,这样归集各项费用时才能准确无误,工程项目成本才能真实可靠。(2)施工企业相关人员应依据施工项目的特点,结合成本核算原则制定相应的成本核算办法和各项承包方案,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组织体系,加强成本核算基础工作,使施工过程中的劳动消耗和经济效益紧密结合,并及时反映出来。这主要是做好定额工作和原始记录工作,有效降低开支,避免浪费。原始记录是明确经济责任的依据,为施工企业内部管理和成本核算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有利于施工企业解决收支不清、成本核算无据可查等情况。

3.推进责任成本管理,落实成本核算指标

施工企业应通过项目管理和成本控制,制定相应的核算指标,实行工效挂钩,根据指标的落实情况和成本降低效率的高低进行奖惩。(1)施工企业应将成本责任进行逐层分解,建立相应的成本核算指标,结合部门责任制,将责任转化为成本核算指标分解到各责任中心;(2)定期对相关责任中心的成本核算指标进行评价和考核,主要是根据各责任中心的业绩情况、任务量验收情况,对责任预算执行情况和人员的收支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3)对成本指标核算可以采取敏感性分析的方法,来判断某项成本核算因素对整个项目成本影响程度,及对其进行控制的强度。对经过敏感性分析的成本核算因素应对其进行分类管理,对项目成本影响较大的因素应进行重点管理,对项目成本管理影响较小的项目进行一般化管理,突出重点,简化成本核算的工作,提高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

例如:某项目计划成本为400万元,目标成本降低额为40万元。钢材成本占总成本的10%,计划钢材加工损耗率为1.5%。下面以钢材加工损耗率为成本控制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

钢材加工损耗率(控制指标) 0.5%;1.0%;1.5%;2.0%;2.5%。

钢材加工损耗金额(万元) 0.2;0.4;0.6;0.8;1。

损耗控制指标对目标成本降低额的影响-10%;-5%;0%;5%;10%。

由此可见,损耗控制指标对目标成本降低额的影响=(实际钢材加工损耗额-计划钢材加工损耗额)/目标成本降低额。显然,钢材加工损耗率对完成项目目标成本降低额的影响较小,实际钢材加工损耗率控制在1.0%-2.0%之间均为合理范围。

4.加强项目成本过程控制

施工企业对于项目成本的控制除了要关注事后控制外,更要强调项目成本的事前和事中控制。(1)事前控制主要是在项目施工前对影响成本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在签订合同中对项目成本、成本降低率、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等详实约定。(2)事中控制是对于项目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成本进行控制,主要是根据成本预算目标对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经营损耗严格进行计量、监督、指导和调节。材料费项目在工程成本中占70%左右,材料消耗程度直接影响整个工程项目成本的水平,因此要准确把握材料市价动态,签订合同时锁定价格,明确材料品质标准,为项目精细核算做好准备。项目施工活动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项目成本产生,因此事中控制非常重要,施工企业应对项目成本实行动态管理,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总而言之,项目成本核算管理是施工企业在当代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胜利,并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一把利器。通过提高财务会计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强项目成本过程控制,推进成本核算责任管理,落实成本核算指标,才能强化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管理水平,从而确保施工企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郭春磊.施工项目如何做成本核算[J].现代会计,2006(05).

[2]姜永秋.施工企业成本核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现代企业教育,2008(09).

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篇9

1.树立成本意识,完善成本核算制度

落实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前提是增强企业全员成本意识,加大对成本核算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从上至下树立成本意识,并改善核算方式和方法,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依据,并促使企业被动成本管理逐渐转变为主动管理,将成本核算工作渗透到每一个部门工作中,提高成本核算有效性,另外,制度作为成本核算落实的保证,只有具备完善、规范的制度,才能够提高成本核算科学性,由此,企业管理者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成本核算制度,实施精细化管理,并完善制度监督机制,从而促使成本核算发挥积极作用。

2.加强人员培训,建立高素质队伍

工作人员作为成本核算的基础,其专业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核算质量和效率。因此,加强核算人员培训十分必要,企业要立足于当下和长远战略目标,制定合理培训方案,侧重对人员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并采取多样化形式,例如:讲座、演讲等,为人员提供学习机会,提高人员专业能力,另外,还需要完善考核机制,在培训后进行定期考核,将考核与员工薪酬有机结合,强化员工学习意识,建立高素质人员队伍,进而却把成本核算工作顺利进行。

3.积极实施责任制,提高核算有效性

电力企业成本核算管理过程中,为了提高成本核算有效性,还需要积极实施责任制,将成本核算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员工身上,明确员工职责,强化员工核算意识,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绩效考核制度,将成本核算效果纳入到年终考核项目当中,激发员工积极性,促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管理过程中,协调各部门工作,从而提高核算有效性。除了上述措施之外,电力企业还需要从细节入手,严格规范核算过程和结果,确保核算数据信息准确性,并且要制定统一的标准,解决生产经营成本,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成本核算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结论

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篇10

物流企业的成本可以划分为经营性成本和非经营性成本。经营性成本主要内容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间接经营成本,非经营性成本主要内容是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由于目前物流企业缺乏统一的核算口径,也缺乏专业物流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对其成本核算进行精细化分工,这就造成了在会计信息产生环节存在明显的问题—成本归类及分摊不清晰,后续会计信息处理也会产生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按照成本项目的划分,物流成本通常由物流功能成本和存货相关成本构成。其中物流功能成本包括物流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包装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装卸搬运成本、流通加工成本、物流信息成本和物流管理成本;存货相关成本包括企业在物流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与存货有关的资金占用成本、存货风险成本、存货担保成本。具体如图1所示。

2物流企业成本管理会计核算目标与方法

2.1核算目标

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目标可以从会计核算目标、消费者目标、经营目标和学习革新目标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如图2所示)。会计核算目标处于首要地位,因为企业会计核算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物流企业由于其多群体合作、多流通环节的经营特点,成本管理控制具有较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会计核算目标是为企业的经营及成本管理提供信息化服务,促进物流企业经营绩效提高,以会计核算目标为中心,改善物流企业经营生产管理,从而增大物流企业利润空间,因此,会计核算要清晰明了,符合物流企业现阶段的经营现状。

2.2核算方法

(1)将物流服务按产品成本进行核算。物流企业产品具有特殊性,它是以合同为依据对顾客承诺在特定时间提供的专业性综合服务,因此应将其提供的服务看做产品对其成本进行会计核算,这样才符合物流企业成本管理控制的真正要求,有利于物流企业的产品分类管理,有利于为产品定价提供合理的成本控制信息,这也就对物流企业的会计核算提出了较为特殊的要求,应尽早形成一套完整的物流企业会计核算理论框架。

(2)收入与费用逐一配比。依照物流企业将服务看做最终产品的计算依据,传统的成本管理系统不能为服务型产品提供明晰的成本数据,无法满足物流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因此,对于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问题,应与其对应的收入进行逐一配比,克服传统成本管理系统下物流企业成本分配与消耗的资源相分离情况下,间接成本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造成的成本控制信息不对称问题。

(3)应用ABC成本核算方法。ABC(Activity-basedCost-ing)法通过对物流企业的业务活动进行动态的追踪记录,构建完整的物流会计核算系统和控制系统,以更好的将服务产品进行效率整合、合理提升利润空间,改善品牌客户形象,让企业更关注企业内部核心价值链,真正从源头上改进企业运作机制,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对物流企业的成本管理进行分析,从成本产生的源头至成本分配中心,分析作业成本的归属,了解作业成本效率,如图3所示。

3物流企业成本管理改进策略

3.1实现现代物流管理的专业化分工

物流企业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分散,应对财务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归总,按照“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原则,将各子公司的业务纳入到企业集团总部进行会计信息处理,这样有利于企业集团获取第一手的财务信息资料,更为及时的掌握本企业的资金运动去向,合理规划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如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等。企业对于内部资金的管理,也应统一调控和结算,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能。

3.2加强会计内部控制设计

会计内部控制设计是企业进行会计制度设计的核心,决定了物流企业成本管理控制的实务操作和评价的标准。会计内部控制设计应包含以下内容:规定会计核算部门在物流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授权专门会计人员接触成本管理工作有关的记录、人员和实物资产;确定会计核算活动的范围。另外,会计内部控制设计是评价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重要依据,要注意消除组织摩擦,从而为企业成本核算活动的完整性提供良好的保障。

3.3以资源动因为起点,正确把握物流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管理会计中提供了三种责任会计系统:职能导向、作业导向和战略导向。由于组织的复杂制度和竞争的激烈程度,物流企业成本管理核算应选择作业导向责任会计系统。在这种模式下,以资源动因为起点,关注团队、流程、顾客、价值链、财务的协作运转,通过缩短成本核算的时间,降低直接与间接物流成本,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管理层更关注于那些能提高顾客价值并由这些价值而带来利润的作业环节,如图4所示,从而提高物流企业成本分配的准确性,企业资源成本被追溯到作业环节,然后分配给产品和顾客,提供了持续改进运营管理的能力。

3.4短期成效和长期业绩评价相结合

物流企业应根据成本管理的特定指标对部门的管理业绩进行综合测评,考虑的指标主要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较为常见的评价指标有运输能力、交货速度、顾客投诉率等。根据测评结果寻找改进效率的途径,同时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既考虑短期定量的改进措施,又要考虑长期定性的目标;二是考虑本企业的实际运输能力和预期运输能力的差距;三是考虑对改进做出贡献的员工的激励与报酬,没有激励和报酬的工作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四是制定计划和方案,根据外部同类企业的最佳基准改进企业内部工作。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