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十篇

时间:2023-08-16 17:40:37

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信息化;企业管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一、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必要性

随着企业业务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对内部的精细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的需求日趋强烈,整合企业资源,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一套适应和促进企业发展需要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也已经迫在眉睫。企业内信息流、资金流、物流资源的整合、加强对关键业务控制力,借助先进的技术和企业管理理念,适应外部市场的变化。企业产品生产需要计算机信息化,由于企业产品零部件繁多、结构复杂,传统的企业生产中难以拿出一个成本计算精确值,人工统计数据也缺乏可信度,难以准确制定产品的市场价格,直接影响了产品的竞争力。企业资源管理需要计算机信息化,传统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足够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策划,难以及时、准确掌握各销售点上的存货变动情况,在资金运转上也缺乏灵敏性,致使市场投资难以最优化,造成企业信息和资金的浪费。企业基础管理需要计算机信息化,传统企业基础数据缺乏,难以实施精细生产和科学考核,使企业领导难以及时掌握企业财务变动情况和内部各种资源的配置情况,从而降低了对市场迅速变化做出反应的能力。企业规章制度需要计算机信息化,传统企业缺乏强有力的手段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科学规范的企业管理程序难以坚决贯彻实行。

二、企业管理与信息化的匹配

1.关系两者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信息化,企业的管理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是保证企业管理创新的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手段。另一方面,信息化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形象,树立良好的风向标,使得企业的管理工作不再呆板,具有鲜活的色彩,具有自己企业的独特色彩。

2.两者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

信息化遍布在我们生活生产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在企业管理中同样具有重要的角色。我们的生活中不断的出现高端的电子或者是商业产品,这些产品的出现都离不开企业管理与信息化的不停创新。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通过高端的信息化系统,对企业的建构进行着监控和管理,信息化帮助管理者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企业的网络系统,形成一条有着本企业特色的管理通道,不断的将新鲜的信息注入自己的企业管理,有助于企业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企业地位,认识本企业的缺点和发展方向,有助于企业的自我定位。

3.两者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企业管理是否合理涉及到企业整体的未来发展,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管理在企业发展道路上的重要位置。但是在企业管理的工作中,信息化是整体工作的核心。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铸造良好的企业管理系统,这对企业的正常运转、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的发展规模、发展现状等多个方面有着促进作用。

三、计算机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现状和问题

1.计算机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之中应用的紧迫性

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发展的转型的重要时期,企业管理急迫需要从粗放型向着集约型进行转变,而计算机信息化是企业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举措。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经济发展任务使得企业的经济发展任务发生重要的变化,为了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的实力,企业进行计算机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是全球性的、多样性的、高度复杂性的,从目前企业计算机管理的整体状况来看,企业整体缺乏核心的技术和管理素质,而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快速发展要求,企业只有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不断进行计算机信息化改造,企业才能够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首先,我国目前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是可行的。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实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外部条件,企业经济管理的内部已经做好了ERP、MRP等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准备。计算机信息化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我国企业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信息管理经验,在人才素质、设备准备和资金实力上已经具备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条件。另外,软件业的发展也给我国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为企业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多样化提供了条件。

其次,我国企业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第一,计算机信息化管理需要企业耗费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企业应用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必须完善和全面,因为计算机信息管理提醒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应用周期比较长,应用风险比较大,这些因素使得很多中小型企业直接放弃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和模式;第二,我国计算机技术应用起步比较晚,在信息领域的专家和管理者比较匮乏,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对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受到了阻碍;我国的计算机信息化建设依托于我国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而我国大多数企业依然延续着旧的管理模式和体制,这使得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受到了阻碍,旧的管理体制和新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之间存在着冲突和不能磨合之处;第四,我国各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这使得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在我国各地区开展的进度和速度极为不平衡。

四、实现企业信息化的途径

1.领导决策能力

信息化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为领导提供信息数据和决策依据,因此信息化建设实现的首要途径就是领导的决策能力,企业领导是否具有前瞻性,是否具有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想法都成为企业信息化管理能否实现的关键。如果领导不重视,即使建立了信息系统,对信息和数据不充分利用的话,员工会丧失使用信息系统的积极性,信息系统的价值也就无法实现。

2.信息化建设的规划

在领导重视的基础上,要实现信息化系统管理的建设,必须制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首先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空间,考虑自身建设信息化的价值有多大,是否具有实际意义;其次,根据企业自身的实力,企业自身的运转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也会影响信息化建设的实现;第三要根据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做出实际分析,多方考量制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最后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实施方案分阶段有步骤地结合实际情况来完成。

3.信息化应用的培训

信息化技术看似功能庞大,能实现省时省力的高效运转,但实际上信息化的建设十分复杂,因此一个企业要想真正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那么企业员工的信息系统使用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信息系统的建设开始到信息系统的启用全程都要进行员工培训,而且信息技术是不断更新的,因此员工的培训也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此外,要不断的鼓励员工使用信息技术,利用获取的数据,不能将建立的信息系统作为摆设。

4.培养高素质人才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面临这人才紧缺的问题,所以,加强培养信息化人才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国企业所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培养高素质人才包括培养管理人员和培养员工两个方面。企业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培训能够使得他们清晰的认识到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培训使得员工能够大幅度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从而将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更好的实施。目前,我国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所关注的方面集中体现在硬件和软件的开发方面,从而忽视了对员工和企业管理者的信息化培训,企业工作人员不能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将会被阻碍。

五、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尤其是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十分发达的今天,信息化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应用,信息化已然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命脉。目前多数企业家都具有前瞻性,开展了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工程,为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铺好基石,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一些企业朝着战略的方向发展,另一些企业则朝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方向发展。无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朝着哪个方向发展,最终的发展趋势是满足客户化的需要,是知识的管理,而知识内容和技术管理的创新则是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和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能加快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调整企业的经济结构,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因素,“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企业需要继续加大对信息化的科学投入,加强信息技术的引进和创新,让信息引领企业的发展,为企业打造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高坤.论会计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10:49.

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篇2

(一)实施信息化战略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小企业是国内最活跃的经济体之一,但其存在的平均寿命却不长。据《中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白皮书》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2.9年,远低于西方国家7年的平均寿命。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不足、人才缺失、观念落后、管理结构简单、销售渠道狭小等因素,制约着其发展,竞争力明显不强。然而中小企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又是与生俱来的。同时,他们又具备劳动力成本低、敢于承担风险和勇于开拓等大型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有利于改变我国中小企业长期以家族管理模式为主的过度集权的决策体制,提高决策质量,从而降低企业风险;可以通过internet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及时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既达到推介和宣传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的目的,又便于掌握同行的实际情况,还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做出改变,提高顾客满意率和服务质量,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代替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更高效的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新产品研发能力,最终达到增强企业竞争力、屹立于激烈的商业之林不断发展壮大的目的。

(二)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原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曾经说过∶“我国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特别是在扩大就业、满足人们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实现社会专业化协作、培育企业家、进行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优势和作用。”在2000年初,国家经贸委联合信息产业部、科技部共同发起了“企业信息化工程”,如果仅仅是大企业参与,不足以推动整个企业界的信息化进程,将有悖于工程初期的设想;而占国民经济比重大多数份额的中小企业,他们信息化能力建设的水平将影响整个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从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二、中小企业如果能正确认识到实施信息化战略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那么今后信息化战略如何推进呢?

一是要实现企业战略与信息化战略的融合从现实来看,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与企业战略不是孤立的、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一方面,企业战略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总纲,起决定性作用。信息化的制定要由企业战略驱动,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愿景,服从并服务于企业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另一方面,企业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贯彻于企业各业务单元和各功能战略中,获取更强的竞争力,从而成为助推企业发展的船桨和改变企业战略方向的罗盘。所以说,企业战略应与信息化战略保持高度一致、同步互动,企业在考虑自身发展战略的同时注重使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信息化战略与企业战略的有机融合。

二是要注重培养,打造复合型人才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同样,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成败也要依赖人才的力量,需要一批既善于经营管理又懂得现代信息技术容易接纳和吸收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中小企业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案,加大资金投入对信息系统开发人员和操作员工进行培训。培训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聘请专家学者和系统开发商进行座谈、授课;二是选派员工到专业培训机构或者大中专院校进修,以便系统的学习信息化知识架构、企业管理理念和各系统的集成。

三是要重组业务流程,实现各系统的集成许多中小企业仍旧采用传统的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和各自独立的业务流程去驾驭信息化,事实证明这样的信息化战略最终都走向了失败。因此,中小企业在实施信息化战略前,必须对业务流程进行一次重组和再造,将内含的各种信息流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各种信息流要素的竞争、互补以及协同作用,优化并提升企业信息化整体的结构和效能。

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PDM/PLM 信息集成

中图分类号:F4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9-0000-00

现在,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面临着全球化的竞争,所以,企业需要借助各类技术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降低企业投资的风险。通过对全球企业的发展进行整体的分析,可以看出,受到了一些发达国家经济衰退的影响,很多企业都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与此同时,国外在华经商的几率也更高,所以,我国在面对全球化市场竞争的前提下,应该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能力,从而能够制定信息化建设的方针,运用PDM/PLM促进企业信息的集成,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完善。

1企业信息化的组成与相关的联系

企业的信息化主要指的是企业内部的各个业务的联系和沟通,企业能够通过辅助的功能完善自身的业务流程,使业务能够更加顺利地进展。从企业的信息化所包括的业务流程来分析,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主要油企业的生产信息化技术、供应链的信息化程度和企业的经营信息化技术。

企业生产信息化技术主要指的是ERP技术,这项技术能够对企业的订单进行管理,使企业资金运转的效率得以提高,能够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行管理。企业在进行供应链管理时主要采用的是SCM技术,这项技术能够实现企业供应链外部的联系,扩宽供应链的渠道,实现对原材料的及时供应。企业的产品开发和经营主要运用的是PDM/PLM技术,能够实现对数据库的建立,完善企业的数字化管理方法,能够通过对市场的分析,促进新产品的制作,完善产品的生产流程,使产品的质量更高。

2企业信息化实施的现状分析

为了能够进一步满足人们对于产品的需求,企业也制定了自身特有的产品开发形式,其能够对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进行科学的管理,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完善了多元化的模式。企业在进行经营的过程中,采用人工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中进行,所以,企业要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方法,借助PDM/PLM技术,从而能够促进企业新产品的开发。

3 PDM/PLM的主要思想和技术理念

现在,PDM/PLM技术实现了以生命周期为根本的企业的管理,能够按照相关的标准,对企业的工作流程和生产项目进行管理,从而能够建立PDM/PLM管理逻辑系统。在对软件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运用JSP等技术,实现了对企业不同层次管理的开发。

3.1面向生命周期的过程与数据的管理科学的统一

运用PDM/PLM技术进行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产品自主开发的管理,能够站在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实现对产品动态的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在管理过程中,其主要的思想是建立项目管理为基础的业务管理流程,实现生命周期为基本的管理模式,运用多视图的管理方法,从而能够通过建立任务树的方法将不同部门的管理划分出来,能够对管理的任务进行分配,而且能够实现对管理角色的定义,设定管理的权限,能够对管理的环节进行控制,并且能够在一条管理主线的指导下采用多条线路管理的方式。PDM/PLM管理方法实现了可视化的管理,能够进行业务流程的定义,对项目进行统一的管理,而且能过实现建立文档的管理,能够与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结合起来,与企业的生产统一起来,建立统一的管理模式,能够打破对PDM静态管理的局限,所以,其很适合在多元化的市场中使用,能够实现对企业各类产品的管理,即使在产品改型的过程中也能够实现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够自动的生成C/S结构。

3.2 PDM/PLM在企业管理只能够能够结合J2EE技术,能够符合国际发展的趋势

PDM/PLM进行企业管理的时候,能够结合J2EE技术,在企业内部建立自身的开发平台,能够实现对软件的组合,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开发适合企业的软件,而且还能够促进软件和硬件的快速组合,从而能够应对市场上的变化。PDM/PLM在进行企业管理的时候运用了B/S结构,这类结构将J2EE设计在用户层,然后能够完善业务层和数据层,从而能够实现分层次的办公,而且在软件的维护方面还是比较简便的。

3.3 PDM/PLM技术使领域知识的嵌入更加容易

在使用PDM/PLM时,要根据企业不同的性质来设计,在对相关的软件进行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通用性的平台,在此基础上,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设计可视化的编程,让用户可以进行个性化的设计。

4结语

PDM/PLM能够强化对企业的管理,分别对企业的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管理,使企业能够在全球化的竞争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完善企业的发展战略。PDM/PLM进行企业管理的时候,能够结合J2EE技术,在企业内部建立自身的开发平台,能够实现对软件的组合,构建企业自身的内部平台,企业就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设计。

参考文献

[1]郭钢,李光锐.PDM/PLM在制造业信息化中的地位和作用[J].四川兵工学报,2013,05:3-6+12.

[2]陈宗舜.工艺信息数字的内涵及其在企业信息化中的重要性[J].机械工人(冷加工),2011,12:30-32.

[3]黄培.PLM,产品创新的利器――PLM技术应用与发展综述[J]. 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15,05:21-24.

[4]郑清春,胡亚辉,吕惠娟.面向PDM/PLM的制造信息管理与集成技术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2,07:84-86+89.

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企业;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0.7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信息化事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逐渐在财政、税务、海关、外贸等政府管理部门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在城市建设、医疗卫生等服务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现今,信息化建设已经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计算机技术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下面主要就谈一下计算机软件在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1 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当今,人才与信息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企业管理要想做出正确的决策,首先必须要收集信息,其次统计分析这些信息,最后根据这些信息做出符合当前情况的决策,而这些都是信息化建设所要完成的东西。因此必须要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还能大幅度减少企业的人力劳动时间,增加劳动效率,对企业的改革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 计算机软件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些问题

2.1 两级分化现象。21世纪以后,我国发展最快的行业莫过于计算机互联网行业了,现在我国的计算机行业基本已经和国际接轨,并且还在不断的创新,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信息化软件开发公司。但是,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却出现了两级分化现象,即一些大公司发现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运用了先进和成熟的计算软件,已经具备较完善的信息化建设,在计算机软件的有效运作下,成功了建设出了一套适合自己企业的信息化系统。但是另一方面,也就是一些中小企业,它们的信息化建设还不是很完善,原因有很多,如计算机软件开发不到位,投入较小,意识不到其重要性等等。总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利用是息息相关的,计算机软件的好坏往往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起着决定性因素。

2.2 观念问题。有些企业还没有看清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观念上还采用老一套的企业管理模式,认为不需要信息化建设企业照样可以发展的很好,并且认为改革就需要发生极大的变化,不能预知未来,忽略了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迷失了方向,不清楚自己企业以后的发展方向以及需求等等,这就会导致企业信息化水平大大的降低,使得信息化建设并没有发挥其真正作用。观念的守旧是企业信息化的一大阻碍,由于对现代化的计算机软件认识不清,自然不会投入或投入少量资金去进行适合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最后的结果就是导致信息化系统形同虚设。

3 计算机软件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益

3.1 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计算机软件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最直接的效益。计算机软件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载体,在推进企业现代信息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在调查市场方面它也起着重要作用,在调节企业的微观、宏观经济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生产力,就是提高劳动效率和产量,从而使企业增加利润和收入。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和计算机系统的建立,最主要的就是改善了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和速率,其建立在保证质量的高效率生产管理基础上,必然会促进生产,扩大再生产力,提高产量。在生产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大大的提高了劳动效率,这样也就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利润;(2)提高管理的有效性,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和生产消耗,减少资源浪费。如何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企业控制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而基于计算机软件的信息系统管理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难题,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资源投入的整合度,使资源最大程度上的得到了有效利用,从而降低了管理过程中所消耗的费用,提高了经济效益;(3)提高了企业的自动化信息化建设,使产品的质量得到了保障。产品质量是企业的核心,关乎着整个企业的生产存亡,将信息管理部门与生产单位有效的结合起来,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建立完善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强化企业质量监督机制,保证产品的质量;(4)实现了物资管理的信息化。通过信息化的管理,减少物资库存的积压浪费,提高再生产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优点是可以对信息量巨大且复杂的库存系统做出分类的细化控制和管理,来保证整个物资库的高效运转,避免浪费。

总之,利用计算机软件信息系统,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企业人力物力的投入,提高上产量,减少生产成本,提高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利用率。在当前的经济条件下,计算机软件系统是企业实现信息化最实用且有效的方法。

3.2 间接效益。间接效益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管理水平上,提高管理的工作效率,强化生产监督分析,增强领导者的管理能力。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大幅度减少了管理者的工作量,并且降低了工作难度,提高了管理水平。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使得管理层的决策和计划能更加准确,可以防范于未然,更能适应当前社会。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可以算是企业管理的一次变革,管理者的劳动性质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变为创造性劳动,这也大大的提高了企业的生机和活力。间接性的效益虽然不像经济效益那么明显,但是它是真实存在的,它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对计算机软件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几点建议

4.1 改变观念。从思想上要让管理者和员工明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要能接受新时代的产物,与时俱进,并且不断开拓创新,不断对企业信息化系统进行更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整体的实力。

4.2 培养专业人才。培养一些专业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一些专业的计算机管理软件,需要有专业人士才能操作,所以说在使用计算机软件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中,对企业管理者以及相关员工的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好的软件只有在会使用它的人手底下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4.3 定位要准确。不是说一款好的计算机管理软件对所有企业都会适用,而是要选择最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信息化系统。这就需要我们对自己的企业充分了解,并且定位合适,制定一条完整的发展路线,只有做好这些,才可以选择出一款真正适合自己企业的计算机软件,再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打造出具有企业特色的信息化系统,这样才会使信息化建设在企业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5 结束语

在与国际接轨的道路上,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每个企业所必须经历的步骤。而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工具。或许计算机软件的使用不是唯一的科学管理方式,但它的确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它在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推动着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生产方式不断提高。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还在不断继续着,它们也在通过不断的创新与改革,致力于更好的解决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漫长的发展和不断摸索的过程,相信随着计算机软件的发展,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会变的越来越容易,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吴坤.关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北方经济,2006(06).

[2]朱泊静.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

[3]周红.试论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及对策[J].科学咨询,2009.

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篇5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是当代最具潜力的新的生产力,信息资源己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信息化水平己成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企业信息化就是围绕提高企收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扩大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和服务,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 与此同时,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全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数量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增长。而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艰巨的任务。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建设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因此一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将是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当前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当前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从观念转变、主要突破口、信息化建设的步骤、人才培养等方面详细讲述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关键字:施工企业信息化信息管理 早在1967年,日本的一个科学、技术与经济研究小组就依照工业化提出了信息化的问题;1993年美国克林顿政府放弃星球大战和新一代高能加速器计划,转向推行引起全球关注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1996年在南非召开信息社会与发展部长级国际会议,达成了以信息高速公路为标志的信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的认识。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建设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谓新型工业化,其核心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其关键是发挥后发优势,采取跨越式发展思路,实现我们的工业化目标。这是一条新型的工业化之路,也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细胞,特别是我国的大中型企业,既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主体,又是支撑力量,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对于我国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带来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施工行业也不例外,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已经从计算机、专门管理软件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的大量使用,发展到企业的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以及基于网络技术上的管理集成平台。但由于行业特点各不相同,受行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影响,作为近几年企业界信息化建设的重点—ER(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及类似管理集成软件,却在施工企业里面难以得到广泛接受和推广应用。部分先知先觉的施工企业,曾尝试引进建立企业的ERP或开发集成管理系统,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似乎未有成热的产品可以满足施工企业管理的需要,另外,电子商务等在施工企业的应用也是不多。从这些方面看来,信息化建设在施工行业显得更为迫切,发挥的前景显得更加广阔。 二、施工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分析1.内部发展不平衡 这里的内部可以从两方面米讲,一是建筑业内部:建筑业内部各建筑企业在信息化发展方面发展不均衡;一是建筑企业内部:不同的分公司、项目部之间的差异也很大。这是企业信息化程度低下的典型表现,其根本原因就是企业的信息、交换方式落后,各单位缺乏交流造成的。 2.认识不足,定位不明确 信息系统在企业的定位不明确,不少企业将之视为可有可无或仅仅是显示自己实力的东酉,不清楚信息化对自己的企业意义何在,有些企业认为只要使用计算机,使用网络就可带来高效率,不考虑管理、业务和技术的配套发展,只是生搬硬套把业务搬上计算机系统。 管理技术是一种工具,它需要能够被管理者所利用。管理者、管理制度、管理技术这些管理要素必须相匹配,才能成为和谐的管理体系。二者之间任何形式的不均衡,都会成为管理的不和谐因素,就像是二条腿的椅子,无论折了哪一根,椅子都站不稳。我们不能认为管理软件是万能良药,可以解决管理中的一切问题。/ 企业信息化,不是简单地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劳动,也不是将传统的管理方式照搬到计算机网络中,而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对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落后经营方式、僵化组织结构、低效管理流程等,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变革。推进企业信息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与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 4.领导重视不足 企业一把手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宣传推动和组织实施,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企业组织框架的重组、流程的再造,就意味着权利和利益的再分配。强化管理和控制,势必和一些习惯势力产生碰撞。所有这些,如果没有企业一把手坚定的信心,并身体力行,是很难推动的。 5.忽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国外先进的企业信息化软件进入我国后,多在外商独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应用,原因在于:尽管这些企业也存在个性差异,但作为相同的行业,他们的基本点是相同的,企业管理己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和规范。而我们处于两种体制的交替和探索中,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管理未走上正轨,管理不规范。在这些情况下,常常放弃商品化软件而按照企业的现有模式和流程自己开发或合作开发MIS软件,同一种应用软件在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不同分公司重复开发,造成人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并且由于开发技术、人才、管理上的原因,往往使这类软件难以进一步提高,基于不规范管理技术上的信息化系统,难以帮助企业走上现代化的管理之路,而且可能形成一种负循环。 三、如何推进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 1.促进观念的转变,以信息化推动企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技术是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大大缩小了人们在时间、空间上的距离,而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 在新形势下,工程处深刻认识到企业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在这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篇6

论文摘要:通过对我国现有部分较为知名的企业信息化测度理论回顾,指出现有的企业信息化测度理论研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之处。提出企业信息化测度应从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发展能力3个角度建立三维立体测度企业信息化测度理论与方法。

1企业信息化测度研究现状

1.1部分研究成果

近年来,国内诸多学者对企业信息化测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十分丰富的成果。

1. 1. 1刘凤勤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测度方法。吉林大学刘凤勤于2001年2月在《情报学报》《机械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测度方法》提出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的“企业信息化综合力度法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中3个一级指标是:信息化信息装备力;信息化信息利用力;信息化发展潜在力。该指标体系对企业信息化测评研究具有独到新颖的见解。

但是,指标体系中一些指标并不贴切,如:指标体系中的“每百人函件数”,在电话、电子邮件十分发达的今天,函件已经不是人们沟通信息的重要手段,所以,该指标值已经不能反映企业信息化的水平,在某种程度上说,指标数据的下降反而可以说明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另外指标“信息技术经济效益值”的计算采用企业信息技术使用前后的年收人和年成本进行计算,虽然可以说这是一种思路,但其做法是十分不科学的,因为,企业信息化的经济效益具有滞后性,而且,企业的“产出”或“利润”的增加,也不能都归功于企业信息化,所以,以此来衡量企业信息化水平是不合适的。

1.1.2梁滨的企业信息化基础理论与评价方法。中国社科院博士研究生梁滨1999年5月的博士论文《企业信息化的基础理论与测评方法》可能是我国最早的企业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研究成果。论文从人本管理的思想出发,认为企业信息化包括以下5个方面:生产过程信息化;流通过程信息化;管理信息化(体现人本理念);组织结构信息化;生产要素信息化。根据这5个方面,梁滨第一次提出了具有20个二级指标的企业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对各具体指标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并首次使用“企业信息化水平与企业经营相关度”测算企业信息化效益的方法,具有较大的开创性。

但是,该指标体系中并没有完全体现他在理论分析时所提出的5个方面,没有设置反映企业管理信息化、组织结构信息化、生产要素信息化的具体指标。另外,整个指标体系的指标测算绝大部分都是以投人的经费为基点进行测算的,这样指标体系的计算结果就是经费投人越多,信息化程度就越高。而实际上,经费的投人多少,只能说明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而且过多的经费投人,可能导致过度信息化,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改变企业领导对企业信息化的态度。因此,这一套指标体系的运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1. 1.3唐志容的企业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研究。天津科技信息研究所唐志容于2002年3月在《科学与科学管理》杂志上《企业信息化指标测评指标体系研究》,提出了一个包含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的企业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中的5个一级指标是:信息技术投人及设施水平;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信息化;营销信息化水平;人员素质。

这一套指标体系明确的将管理信息化、人员素质作为2个独立的一级指标提出来,说明作者意识到管理信息化、人员素质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但是,该指标体系中用“生产过程自动化”作为一级指标衡量企业信息化水平,并不太合适,因为,“生产过程自动化”不能等同于“生产信息化”;在一级指标“管理信息化”中,虽然提出了4个非常精彩的二级指标,但是对信息化对管理变革中的组织机构变动、流程再造等并没有作出反映。

1. 1.4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的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川。2000年国家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测评中心推出“企业信息化基本测度指标试行方案”,该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战略地位;基·础建设;应用状况;人力资源;安全;效益指数。这一套指标体系剔除了企业特点和行业特征,是一种通用型的指标体系,使得不同行业能够在除去行业特征的情况下测评共有的信息化特征水平,如果指标能够很好地推行、应用,可以大大地加快我国企业信息化测度的发展。

1. 1. 5唐小我等人的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研究。2001年6月侯伦、唐小我等人在《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发表文章《企业信息化及其指标体系探讨》,文中提出一个包含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56个三级指标的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中的3个一级指标是:信息化组织建设评价指标;信息化基础设施评价指标;应用信息系统评价指标。

但是,该指标体系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一级指标中没有考虑到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我们知道,无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多么好,没有与之匹配的信息资源,信息化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这就像无论公路修得多么好、车速多么快,但是没有货运就不会产生经济效益一样。其次,指标体系中定量与定性指标显失平衡,定性指标太多,定量指标太少。第三,指标体系没有给出具体的指标测算方法,使得这套指标得应用受到限制,缺乏可操作性。

对企业信息化述评测度理论研究成果除了上述之外,还有很多,在此文章不再赘述。

1.2综合评述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信息化测度理论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为推动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作者认为,现有的成果中存在以下一些共同的不足之处:

1.2.1操作性不强。通过文献查证,我国众多企业信息化研究成果中,大多是一些描述性、介绍性的文章,虽然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但缺乏可操作性;对企业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的研究较少,要么测度不全面,要么指标体系过于庞大,指标无法准确测算,缺乏操作性。

1.2.2定量研究不足。多数文章在研究时定量分析工具使用较少,这种从定性到定性研究,缺乏说服力和科学性。企业信息化研究应该尽量多使用定量研究方法,从具体指标的定量研究到企业信息化定性结论,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和说服力。当然,指标体系中有一些十分重要但又很难进行定量的指标,如,“信息化效益”指标在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对持续建设企业信息化的作用很大,但是,该指标量化的难度较大,这也给我们继续进行研究留下一些课题。

1.1.3研究角度单一。在现有的文献中,对企业信息化测度研究基本上都是从企业信息化静态现状着眼,强调、侧重企业信息化的现有数量、规模,研究角度十分单一,所以无论怎样顾此轻彼、顾彼轻此的指标体系研究都不能改变研究的先天性不足。因此,企业信息化测度研究,应该从信息化发展水平、信息化发展质量、信息化发展能力多个角度着手,进行立体的研究。

1.1.4指标测算缺乏科学性。在现有的成果中,多数学者对信息化指标测算都使用“投人法”或“产出法”。如果测算方法太侧重“投人法”,其结果是投人越多信息化程度越高,这将违背“适度信息化”原则;如果测算方法太侧重“产出法”或“利润法”,因信息化效益具有滞后性,因而测算方法缺乏科学性。

2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的新方法

2. 1三维立体测度理论与方法

我国一些企业在早期信息化发展阶段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信息化格局较好,但是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于是在新的一轮竞争中逐渐落伍,最后与企业期初信息化目标相差甚远;一些企业信息化高标准、高投人,最后企业负债累累、举步为艰。导致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现有的企业信息化测度理论与方法不能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科学的指导,不能确保正确树立“适度信息化”的企业信息化理念,于是我们在充分考虑到企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企业信息化测度从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发展能力3个角度立体测度,以改变现有企业信息化测度理论与方法先天性不足,提出新的企业信息化测度理论与方法:

三维立体测度理论—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测度(数量与规模)、企业信息化发展质量测度(效益和稳定性)、企业信息化发展能力测度(可持续能力)。

通过研究确定,企业信息化内容都具有“信息化组织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平”、“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信息系统”四大属性要素,因此,建立以这4个要素为二级指标的企业信息化发展指数与质量指数,建立以“信息化系统”和“信息化环境”为二级指标的企业信息化能力指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企业信息化综合指数。

发展水平:主要指企业信息化发展状况即信息化要素的数量和规模,建立企业信息化发展指数(eidi)。

发展质量:主要测重信息化系统结构和经济效益,建立企业信息化质量指数(eiqi)。

发展能力:是指信息化系统中的可持续建设能力,建立企业信息化能力指数(eici )。

企业信息化测度方法:以投人法为主,兼顾信息化效益和发展潜力。

2. 2企业信息化测度的综合指数模型

建立企业信息化综合指数(eisi):

α,β,γ分别为企业信息发展指数、质量指数和能力指数指标权重。

其中:

eidi为企业信息化发展指数,反映信息化发展现状水平。

di为企业信息化发展指数二级指标权重;dy为三级指标权重;f( aij)为企业信息化发展指数具体指标。

eiqi为企业信息化质量指数,反映信息化的效益体现程度,包括稳定性和持续性。

qi为企业信息化质量指数二级指标权重;qij;为三级指标权重;f(bij)为企业信息化质量指数具体指标。

eici为企业信息化能力指数,反映企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ci为企业信息化能力指数二级指标权重;cij为三级指标权重;f( cij)为企业信息化能力指数具体指标。

2. 3指标的处理

由于企业信息化评估涉及许多指标,而且各企业间指标数值有高有低,情况十分复杂。所以在进行企业信息化综合指数测算之前,必须把各指标的情况综合起来形成单一指数,以符合多目标综合评价的要求。但是各指标又不能进行简单的相加和罗列,因为,首先各指标的性质和计量单位不一样,有些是总量指标、绝对指标,有些是相对指标,还有人均指标,这些不同性质和计量单位的指标无法简单相加;其次,各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处重要程度不同,简单相加不能体现出各指标的重要程度。因此,用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运用模糊隶属度函数的方法对各个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计算机 意义 企业 关系

企业流程变革经历了传统流程阶段和现代流程阶段两个时期。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在它们的发展中受外界环境的冲击发生了根本变化,以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企业管理变革和企业信息化战略

知识经济具有共享性和外部性,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具有三个特征:先进性、开放性和可持续性。其先进性表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比重越来越大,知识和信息创新成为发展的关键,并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等活动中发挥巨大作用;开放性则指的是市场全球化发展,使企业与竞争者之间的关系即统一又对立;而可持续性的实质是指人与自然将实现协调、持续地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知识经济对企业战略产生了极大的作用。使如今的经济发展更加依赖知识资源。知识资源包括复制性、反复消费性和边际报酬递减,知识要素的变化对企业战略有很大的影响,它促使企业的业务结构走向以市场开拓和研究开发。技术发展使得企业提品和服务的知识含量增加,信息化技术更是为企业的管理变革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而市场变化也对企业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变化,它要求企业必须通过产品、服务、信息为重点,在市场上进行公平竞争,同时也应看到,市场竞争使企业、供应商和顾客之间的合作关系继续加深。

企业要想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采取一些合适的战略:以市场、顾客需求要素为导向,以知识、人才要素为基础,以创新要素为核心,以信息要素为保障,追求顾客价值最大化和企业效益最大化。它是企业管理变革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工具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了条件。市场一直向国际化、无界化发展,而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人才为基础,信息化和网络化是企业知识管理及创新的知识经济核心,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顾客的需求瞬息万变,知识的信息化对现代企业来说十分重要,它要求企业不断在流程、组织、营销模式、经营制度上进行创新。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管理文化和制度也进行了很大变革,并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文化能够引导企业员工自觉履行有利于企业利益的行为,其具体内容包括人文性、创新性、学习性、合作性和快速反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文化以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为核心,提高企业职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则成为企业管理的主题。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法宝和动力源泉,企业必须具备学习的能力才能进行知识更新,企业的竞争力主要表现为团队文化、合作文化的培育和职业对企业的奉献精神。企业树立时间观念,树立速度意识,致力于创建学习型组织,满足流程变革和组织变革的要求。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知识经济时代非常重要,必须进行相应的创新来适应新形势,通过信息化,才能充分发挥企业的信息集成和信息共享,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功能和企业管理变革。确定企业信息化的目标、阶段目标、步骤和指导原则,根据存在问题与对策列出业务需求。把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企业具体业务,从而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并为企业信息化的技术实施提供正确的方向。

实现企业管理变革与企业信息化相结合,表现在有利于节约成本,有利于降低风险,避免对企业造成冲击,使企业大量购置的设备有用武之地。企业管理变革与信息化结合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果,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企业办公自动化、企业业务的信息处理、企业关键任务决策分析等方面的功能。

二、企业管理变革对企业信息化的作用

企业业务流程的规范化、价值化、并行化和敏捷化和自动化变革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企业业务流程变革是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条件,对企业信息化提出了实现工具/手段上的需求。成功的企业都考虑到了信息化的特点,规范化变革是企业信息化得实施的重要前,它能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整体效益。而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依赖事先设定的程序,它使得企业的产供销各系统形成相互配合、互相支撑的价值创造体系,方便处于不同流程和岗位的企业员工进行交流合作,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良好效益的发挥,是流程一体化变革成功的决定因素,更加需要企业软环境的变革,提高了企业的办事效率。

企业业务流程变革的成功需要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企业业务流程的并行化变革要求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必须以流程变革的需求为导向,通过信息化网络满足这个需求。没有信息化,就永远不可能实现智能化、自动化。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企业信息化能够满足企业的这个要求,自动化作业是建立在信息高效传输和高效处理的基础,流程的敏捷化变革以流程的快速反应为主要特征。企业组织向现代企业组织变革保障了公司业务的正常运行,为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由于组织扁平化的发展,企业组织的弹性化要求企业尽量分权,直接从基层获得的大量方方面面的原始信息,做到对企业监控的及时性、准确性和高效性。企业信息化建设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应运而生。使员工具有主动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企业能够高效传递信息和处理信息。如企业可以采用ERP等信息化系统,建立在正确信息的基础上解决高度集权化的问题,提高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和企业的竞争力。组织网络化变革需要信息网络技术为保障,由于企业组织微型化、合作化的发展,实现企业组织网络化变革是对企业信息化的需求。通过企业内部网和外部网的建设实现世界范围内生产、设计、市场等信息的共享和交流,通过信息网络把有关的组织连接起来,信息网络是组织网络化的神经系统,必须很好地进行管理才能发挥其作用。另外,企业组织虚拟化变革对企业信息化有很大的需求。

人的观念、行为方式和工作方式等决定了对新事物的适应程度。企业管理文化和制度的创新对企业信息化有很大作用,它需要良好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和完善制度体系的保障。企业信息化的实质是一把手工程,它需要企业领导率先有这种创意意识,现代企业文化要求企业具有符合自己特点的创新性、业务相关的学习性、企业历史的人文性、企业团队凝聚力的合作性以及快速反应等,在此基础上企业能在信息化建设中与企业员工达成一致性,适应了企业信息化建设,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推动企业员工养成良好的习惯,最终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企业制度创新对于信息化建设也起着关键性的保障作用。企业管理变革必须要适应信息化建设,才能使信息量倍增、实现信息的高效传播和利用,提高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后的现代流程及组织运行。

三、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管理变革的作用

企业信息化对业务流程变革有很大影响,我们从事企业工作,必须要了解并熟知与业务流程管理有关的信息化工具,如Rapid Re工具,它在流程的分析和设计方面比较优秀。而用户可以灵活方便地使用Process Charter工具进行建模和仿真。Extend +BPR 工具主要注重于仿真功能。企业的业务流程可以宽泛地划分为企业战略流程,企业的经营业务流程以及支持保障流程。不同的信息化系统能保障不同的业务流程实现企业信息化,在经营业务层中,通过订单处理流程、产品设计流程、生产加工流程表示了企业业务活动,以实现企业业务的协同工作和相互对话。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支持保障层将经营业务层的各种信息流被有效地引入,从而保证企业业务能够按照企业战略进行有效实施。其中监控和模拟是支持保障层的重要功能,使管理层了解企业业务运行过程,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设计行动方案,战略规划层是企业决策者根据企业的实现情况以及市场的发展,通过战略信息流分析,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企业信息化对业务流程变革产生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对流程价值化变革的推动和保障,对流程自动化变革的推动和保障,对业务并行化、一体化变革的推动和保障,对业务流程网络化、虚拟化变革的推动和保障。信息化可以大大减少人力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业务循环的周期以及业务流程的速度和应变能力,网络与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从企业信息化对组织变革来看,推动了管理组织的变革与发展,从交易费用来看,由企业内部向企业外部的转变使企业组织向着网络化发展。由于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发展和应用,信息技术使得合作变得简单易行,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监督成本,影响到委托人和人之间行为关系,影响到了企业规模的调整,极大了改变了企业的组织结构、组织行为,推动了企业组织向面向流程的业务形态转变,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增强了主管人员的监督、管理、协调能力,它所形成的信息系统是组织网络化运行的神经系统,是组织虚拟化成功实施的保障,推动了企业组织中微观个体的思想观念、技能、行为。能够共同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取得了巨大的效益。另外,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为企业文化增加了许多新内容,它使企业的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也将发生变化。

四、企业管理变革与企业信息化关系及变革策略

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够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评价企业管理变革和信息化关系的意义在于它能帮助企业明确管理变革和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使企业信息化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效益。帮助企业了解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变革,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以及企业整体竞争能力。从而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进行。要努力帮助企业将企业战略与信息化战略规划有机融合,有效控制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和管理变革。通过有效手段指导企业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基础管理,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以完善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指导企业合理配置信息化建设资源,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避免企业在发展中的浪费和投资失误,使有限的投资发挥到最佳的效果。

要保证企业发展战略与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互动良性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发挥对企业战略的保障作用,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应该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进行,要充分认识到企业管理变革是企业信息的基础和前提,要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进行业务流程变革,在战略的指导下,根据现代流程的现状和需求,充分发挥企业管理变革和企业信息化的效益,实现组织的扁平化、合作化、网络化,增强企业竞争力,推进企业管理文化和制度的创新,制订适应企业信息化运行要求的各种机制,形成良性发展的局面。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指的是在企业财务的每个环节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企业的财务信息得到系统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财务管理信息化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流程,带动了企业各项工作的创新,推动了企业整体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重要作用。

一、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为了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确保财务报表的质量。提高报表准确性,增强会计数据的可靠性。财务人员通过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及时对企业的人、财、物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解,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经济效益。同时为审计工作奠定基础,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财务信息化是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必然选择。财务信息化能够减轻财务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将财务管理人员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管理上,促使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重组和组织结构改革,使财务工作更加标准化,提高财务操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2)财务信息化是市场经济提出的要求。由于开放式的经济发展,信息要素在市场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企业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避免在优胜劣汰中受到损失。(3)财务信息化是优化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需要。财务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的快速传递实现企业和社会的有机联系。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获得财务工作和其他管理工作的信息,正和企业内部信息,实现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实现企业价值增长,最终带动企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创造并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二、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者对财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企业领导者的高度重视才能够顺利进行。但是有一些企业管理者,安于现状,缺乏创造精神,不能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度看来认识自己的企业,无法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对企业管理和企业效益的重大影响,忽视了企业建设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相互衔接。致使财务管理信息化在部分企业无法展开,项目经费拨款不足,即使实行财务信息化,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参与到财务管理中来,仍未能发挥过作用。

2.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障碍较多

首先,财务信息化软件类型不能满足企业集体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实行的财务信息化的财务软件功能落后,在企业的管理、生产、经营等管理流程上发展有限,不能按照企业的生产线和经营思路设计的功能来完成信息核算,使企业的很多业务处理都不能在财务信息化软件上实现,无法通过信息化处理常规业务。其次,部门间信息共享程度低。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是由不同部门管理信息系统拼凑而成,多个部门在信息交叉部分无法实现链接,阻碍了经营业务的及时处理。企业的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脱节,财务管理的监督功能丧失。第三,财务软件的适用性和安全性问题。目前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缺乏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极易造成企业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的泄漏,不利于企业的市场竞争。此外,财务信息化需要网络的支撑,很多企业没有为信息系统设置防火墙,未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使信息泄露的风险增大,信息的可靠性大大降低。

三、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增强企业领导者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视,加强安全防范措施

企业领导者只有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才能够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一条安全有效的通道。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一些企业领导者要改变现状,提高认识,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同时,要加强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的防范,及时进行信息备份,设置防火墙,加强计算机系统防毒设施等,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进行。

2.要加强财务软件的创新,减少财务信息化过程中的障碍

信息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系统软件功能的配合。首先,企业要保证财务系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设施要能够承担建设重任,避免因硬件方面的缺陷延误系统处理信息的及时性。其次,要根据自己业务的实际情况,吸收国内外优秀的管理思想,改进软件功能,将新的技术普及到所有部门,提高部门间信息共享程度,加强财务管理的监督功能。第三,加强财务软件的适用性和安全性,健全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加强财务信息化网络支撑,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提高企业整体处理信息的能力,减少财务过程中不必要的障碍。

3.加强财务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

财务信息化最根本的保障是人才,企业要全力配合财务信息化建设,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财务管理知识,还要熟练计算机操作软件,尤其是财务处理软件,要培养“财务—计算机—管理”的复合人才。为建立企业高效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创造条件,更好地是财务管理为信息化服务。

四、结语

现代企业的财务化建设,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要不断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从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加强财务软件创新和财务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全力加强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整体处理信息的水平,促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姚劲梅.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思考[J]管理视野,2011(3).

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篇9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是指制造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管理和决策、研究和开发、市场和销售等各个方面全面应用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建设信息化系统,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调整或重构企业业务过程和组织结构,从整体上优化企业各项活动,服务于企业经营战略,使企业的竞争力更强和收益更多的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具有以下内涵:(本文以制造行业的企业为研究背景,如没有特殊说明,下文中“企业”专指“制造业企业”,“企业信息化”是指“制造业企业信息化”)

信息化的范围涉及企业各个方面:生产和经营、管理和决策、研究和开发、市场和销售等。信息化的内容包括三个主要方面:建设信息化系统、开发信息和知识资源、调整或重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这三个方面主要内容可以简称为技术、信息和管理。其中,技术是工具和条件,信息是基础,管理是动力和归宿。信息化的本质是在制造企业的各个环节,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利用,提高人和设施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决策质量、加快对外部变化的反应,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服务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信息化的直接目的是提高对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存储、处理、传递和利用的能力及水平,为企业各项活动服务;最终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

由上述分析可知,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不同于其他形式信息化的特点,表现出特有的复杂性:

1.1企业的信息资源复杂

随着供应链管理、动态联盟等理论和方法在企业的应用,制造业企业不仅要开发和利用企业内部的信息,而且要开发和利用供应链合作企业的信息。

1.2业务过程的组成环节众多,过程复杂且易变性强

制造过程往往需要经过众多的处理环节,涉及复杂的事务。而且,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先进的制造工艺以及营销模式都会使制造企业的业务过程发生改变。另外,企业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竞争,必然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业务过程。

1.3信息化实施阻力大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尤其需要对企业业务过程和组织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往往涉及企业各级各类人员、信息化实施人员等众多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的协调,实施阻力较大。

1.4信息化实施周期长

由于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复杂性使得企业实施信息化的主要手段——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施周期比较长。

2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的根本目的就是确定企业在信息化方面已发展到有效果的程度,即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分析企业的现状,得出企业信息化发展所具备的各种条件,进而判断企业适合利用何种信息技术来建设企业信息化,构建一套企业信息化指导实施方案。因此,要对一个企业的信息化成熟度进行评价,需要一套有系统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在系统分析了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本节构建了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指标体系。

2.1指标选取原则

选取指标要做到科学性、合理性和全面性,应当遵从如下原则:

目的性——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使企业能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所处位置,选择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

可行性——设计的指标要容易采集,便于操作,尽可能避免有重复的指标,简化统计。

可比性——保证选择指标口径的一致性,便于横向、纵向比较。只有比较才能发现方案的优势和劣势所在,然后进行相应改进。

动态性——随着环境的变化和技术、实践的发展,企业信息化方案当然也要作出相应的改进。所以,评价指标体系要反映出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的变化,并作调整。

全面性——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尽可能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比较,防止片面性。比如:要考虑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企业中信息设备的拥有量及技术含量、设备的利用效率和信息流的通畅以及企业信息化化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2.2指标体系构建

综上所述,在充分考虑制造业企业的内涵、特点和信息化发展的前提下,依据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含业务流程合理程度、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企业信息系统应用水平三大块内容,这三大块作为指标体系的三个一级指标,每一块均有对应的二级指标。如左图所示。

3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3.1业务流程合理程度

业务流程对制造业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业务流程的清晰化、标准化、连续化深刻影响着制造企业的发展,是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实施的基础。业务流程合理度可以从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两方面来衡量。管理制度描述业务流程在企业内的重视程度以及是如何考核的,可以用信息化重视度、管理层合理度和考核程度来进行度量。信息化重视度反映了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和信息化战略落实情况,管理层合理度反映企业在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的职责合理分配,而考核程度反映定性、定量地全面考核岗位承担工作的程度。

3.2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企业信息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发挥信息资源作用的必要前提。因此,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进行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的重要标准。本文遴选了计算机硬件及内部局域网建设、企业接入互联网情况、网站建设水平三个方面作为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衡量指标。其中网站建设水平可由网站建设情况、主机托管情况、网站服务水平、网站更新情况四个次级指标来反映。

3.3企业信息系统应用水平

企业信息系统应用状况是反映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信息化评价的核心内容,其考核指标为:CAD/CAM应用水平、ERP系统应用水平、电子商务应用水平、Internet应用水平、系统间信息共享程度、信息化对决策的支持程度、与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企业的系统衔接能力七个方面。

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篇10

1.1卷烟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在一个企业中,安全管理是支撑企业的核心,特别是对于生产企业而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类似办公OA系统、ERP和EMS等办公系统的建设在不断完善,被广泛采用。信息化是企业提高管理效率、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但在卷烟行业中,部分企业在信息化和安全管理的融合过程中做得不够完善,对信息化的重要性和信息化带来的高效率等方面认识不足,因此,加快卷烟生产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势在必行。

1.2原因分析

造成卷烟生产企业管理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①意识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给卷烟生产安全管理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忽视了信息化建设。②资金缺乏。卷烟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信息化建设,造成信息化建设滞后。③技术匮乏。这是制约卷烟生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原因,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必然会造成信息化建设滞后。具体而言,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2.1安全管理人员队伍素质偏低

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然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在大多数卷烟生产企业中,相关专业的人员素质较低,在信息化的应用和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和劣势,进一步制约了卷烟企业的发展。

1.2.2安全信息系统投入风险较大

信息安全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复杂、长期的工作,需要长时间的设计和调试。在企业中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是建成信息系统的必要基础,但由于其具有的不确定性和回报周期较长等特点,在资金投入时,必然会影响到管理层的决策。

1.2.3安全信息系统建成模式单一

在我国当前的信息安全信息化建设中,模式单一是其弊端,原因是可借鉴的经验和先例较少,且在现行的信息建设平台中,大部分采用了相同的工作方式和运行原理,缺乏新意,创新程度较低,进一步制约了信息安全的发展。

2卷烟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加强卷烟生产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实现卷烟企业长久发展、提高效率的重要保证。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卷烟企业实现信息化后将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2.1是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当今社会中,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资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支柱。信息化的发展必然会推动现代烟草业的发展,使卷烟生产更具系统化和专业化,从而提高卷烟的生产效率。在现代卷烟生产中,卷烟行业具有的分散性、时变性和经验性等都是制约卷烟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而信息化是解决卷烟行业中存在问题的有力武器,信息化会渗透到卷烟生产行业的各个环节和领域,改造传统的卷烟生产,从而带动现代烟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2.2是现代烟草物流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烟民人群庞大,但因其分散程度较高,因此,必须有效发展烟草物流。烟草行业要想打造现代烟草农业,必然要进一步推动烟草物流业的发展。信息化提高了烟草物流的时效性和连续性,降低了烟草物流的成本,使物流的可操作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可在物流的分拣、配送和综合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使烟草产业的供应链更加优化,进一步提高供应链的准确性、时效性。

2.3可有效加强烟草行业安全生产管理

信息化可对卷烟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管理,使卷烟行业监管更具效率,提高了卷烟的生产效率。卷烟质量是卷烟生产企业的重中之重,信息化安全信息管理的建设可有效提高检测水平和质量,及时发现并整改生产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高了卷烟行业的安全性,从而确保了卷烟生产的质量。

3卷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3.1提高思想认识

信息化的首要前提是提高思想认识,只有更多的人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会促使更多的资源流入这方面。要提高单位领导的意识,在现代企业的竞争中,谁能掌握第一手资料,便能掌握先机,从而获得更多机会,信息的充足程度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程度;要提高单位职工的认识,企业的发展与每一个员工息息相关,因此,身为企业的一份子,要将企业的利益放在首位,理解信息化对企业的重要性。

3.2开展人才培训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专业领域,需要有大量的专业人才参与其中,才可有效建立和完善。因此,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是加快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步骤之一。要建立完整的信息处理平台,就要要求各部门协同配合、共同工作。只有各部门团结一致,才能更快地建立完整的信息处理平台。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