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基础知识十篇

时间:2023-08-07 17:41:15

图书管理基础知识

图书管理基础知识篇1

 

一、前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尤其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当前高校图书馆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现阶段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出现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图书馆多媒体资源在向数字化的方向转变,传统形态的纸质资源向着规模化的方向转变,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数字资源进行有效的创建、存储和传播。需要注意的是,图书馆数字资源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定的弊端,这就需要对高校图书馆进行全面的知识整合。做好图书馆的知识整合工作,需要以知识管理为基础。

 

二、高校图书馆知识整合的重要意义

 

高校图书馆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能够为高校学生们提供良好的服务。高校图书馆进行知识整合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第一,高校图书馆进行知识整合,能够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共享,提供良好的知识性服务。图书馆知识整合能够为读者创造获取知识和交流的重要平台,人们在对知识进行获取的过程中,经历了知识经济的兴起阶段、知识需求的高涨阶段以及知识技术的保障阶段。第二,高校图书馆知识整合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高校图书馆通过知识的整合,能够对各种层次的知识进行重新的组合和类聚,这样能够形成一个全新知识体系。通过开展高校图书馆知识的整合工作,能够对高校图书馆知识方面的异构性进行有效的消除,还能够为图书馆员的日常活动提供良好保障,这样能够对读者的学习和工作提供相应的服务。高校图书馆进行知识整合工作还能够促进知识创新和共享工作的顺利进行,逐渐提升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对图书馆业务各个方面出现的数字统计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并且创造出更多的知识交流活动,逐渐提升高校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1]。

 

三、高校图书馆知识整合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一)高校图书馆知识需求与构成分析

 

高校图书馆在进行全面有效的知识整合工作之前,需要对图书馆已经拥有的知识资源以及需要不断补充的资源进行了解,主要包括图书馆的通用知识资源、业务部门的通用知识资源以及专家、教授和学生们的特殊知识资源等,同时还需要对高校图书馆内部知识资源的存储方式、类型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考察。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知识的构成情况进行全面掌握,能够对整个高校知识库的内容进行划分,从而设计出合理的数据结构,这就为后续进行知识库的规划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针对高校图书馆知识的需求进行有效分析,能够对不同业务部门和岗位之间的职责进行探讨,从而有效促进高校图书馆知识资源各个部门的共同协作,增强高校图书馆知识资源的运作效率[2]。

 

(二)规划和设计相应的知识分类标准

 

针对高校图书馆知识做好相应的资源构成和需求分析工作之后,需要对涉及到的知识类别进行细化、分类,在做这项工作的时候,可以将通用的资源分类标准当成基准,同时还需要参考高校图书馆知识的分布规划情况、高校图书馆知识体系以及学校的学科设置情况等。在对高校图书馆知识分类标准进行规划和设计的时候,需要有效识别高校图书馆馆藏体系中的隐性知识,并将其显性化。这项工作是高校图书馆知识整合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对于最终的知识整合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三)规划和开发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系统

 

对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开发,是当前对高校图书馆知识进行整合的重要工作之一,这项工作在实施的时候,需要重点把握图书馆知识资源管理系统通用性和个性化的关系。想要提升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通用性,需要积极使用一些大众化的软件功能,并不需要每个部门均使用一些专门的特定性功能,而是需要对这些软件功能表现效果进行相应的设置。而在提升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个性化的过程中,需要对高校读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并对相应的知识库系统进行个性化的定制,这样能够针对各个部门、岗位、读者之间的需求进行有效满足。充分结合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中通用性和个性化的关系,能够促进图书馆知识资源的有效利用,并推进高校图书馆知识的良好共享效果[4]。

 

(四)设立查询和维护图书馆知识库的知识主管

 

高校图书馆中需要设立相应的知识主管,这样能够有效促进知识管理系统的良性运行,对知识资源进行充分有效的整合。知识主管主要负责的工作和责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知识主管需要对高校图书馆的通用知识资源和环境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并针对图书馆的各项信息进行掌握,同时还需要了解到图书馆受众的知识需求情况[5]。第二,知识主管需要为创建图书馆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而努力,高校图书馆需要一个经验互享、创新氛围较为浓厚、学习气氛较为良好、合作过程充满信任和热情的良好环境,这其中就需要知识主管的不断努力,知识主管能够及时了解到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情况,读者的实际需求,以及图书馆的发展需要,从而及时采用有效的措施和步骤改进高校图书馆的现有工作情况。知识主管能够对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知识资源进行全面有效的整理,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分类存储,这样对于读者快速查找到自身需要的图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第三,知识主管需要对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运行进行有效的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同时还需要积极协助相关部门的工作,满足高校图书馆受众的一些个性化需求。同时积极接收读者的反馈信息,并以此为根据,对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这样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有效推进高校图书馆的现代知识管理和创新。

 

(五)积极建立和应用知识交流平台,推动学习型组织文化建设

 

积极建立起知识交流平台,能对高校图书馆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开发,有效使用该平台,能够让读者们获取到更多更具有指导性意义的知识,这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建立学习型组织文化的重要手段和方式。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知识整合的过程中,积极创建其良好的学习协作组织,能够对读者和馆员的专业技能、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分享和展现。当前高校图书馆积极鼓励图书馆管理员不断学习知识,通常是通过开展学术性讲座的形式和发表一些论文的形式进行的。同时图书馆管理员还能够自行进行有效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在一些论坛和网上课程上进行学习,这样能够和其他学员进行全面的交流和沟通,从而积极分享自身的学习经验。通过建立和积极使用知识交流平台,这种自主学习方法在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中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管理员们的日常学习通过这个交流平台能取得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在知识交流平台上,管理员们能够积极应用其在线留言系统,对于一些读者的问题进行解答,针对较难的问题还能够将其存储在数据库系统之中,为读者们提供反复查询的机会和条件。

 

(六)有效建立起基于知识管理的参考咨询服务机制

 

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和参考咨询的服务机制具有较多的联系和契合点,这两者都是为了积极推进知识的创新和共享,因而可以有效建立起基于知识管理的参考咨询服务机制,这样能够有效发挥两者的作用,并促进知识共享和创新工作的顺利实施。高校图书馆将知识服务作为重要的工作方向,这样就不能够对知识管理的工作有所忽视,而是需要对其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从知识创新的角度出发,把知识管理的思想有效贯穿到现代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工作当中,并对现代的信息技术和高校图书馆管理员们的业务能力进行有效的利用,针对知识的隐性资源进行充分的显性化,这对于有效实现高校图书馆馆藏知识资源的作用和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同时还能够积极推进现代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知识服务和信息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知识整合,需要以知识管理为重要基础,这样才能够有效发挥高校图书馆的知识创新和知识管理作用,为读者提供良好的学习和交流平台。高效图书馆在进行知识整合的过程中,需要采用良好的策略和方法,主要包括:对高校图书馆知识资源的需求和构成进行全面分析,规划和设计相应的知识分类标准,规划和开发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系统,设立查询和维护图书馆知识库的知识主管,积极建立和应用知识交流平台,推动学习型的组织文化建设,以及有效建立起基于知识管理的参考咨询服务机制。

图书管理基础知识篇2

1、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创新

1.1管理理论基础不同。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的理论基础是管理学理论,依靠科学合理的计划与组织,经过统一的指挥协调与控制,实现了图书馆的宏观管理。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理论是以知识管理理论作为基础,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管理方式,优化图书馆人力资源结构与图书馆管理模式,逐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信息与知识需求。

1.2管理对象不同。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对象主要集中在人员、文献、设备、经费、技术方法等方面;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对象主要集中在知识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图书馆文化与管理技术方面。

1.3管理重心不同。理论上来说,传统图书馆管理与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都是以人为本,以读者为重心进行管理的。但实际上,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很难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管理重心集中在一般性的事务管理工作上;而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优化作为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的重心,将知识服务与创新作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

2、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内容创新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内容主要对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管理与行政管理工作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创新,突出了6项管理内容的创新。

2.1知识创新管理。将知识作为主要的创新对象,对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体系与理论基础进行革新,也对图书馆的管理方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优化了图书馆的管理模式。针对图书馆工作业务流程中不规范的环节进行改良,拆分、重组了部分不合理的业务环节。将文献的采访过渡为知识的采集工作,将文献的组织工作过渡为知识的组织工作,将文献的服务过渡为知识的服务。

2.2知识应用管理。图书馆构建了虚拟的网络图书馆或信息中心,便于政府、企业与科研机构等单位进行查阅,同时拓展了业务服务面,能够为用户提供多元化、深层次的全面服务,逐步完善复合型图书馆的建设目标,全面满足社会各个领域的检索需求。

2.3知识传播管理。知识传播与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信息的及时、准确传输,便于知识的查阅者及时地获取相应的知识。

2.4知识服务管理。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根本目的就是为用户服务,帮助用户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更为全面地实现用户对知识的应用与创新,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的质量。

2.5人力资源管理。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的重心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将培养具备全面知识管理能力的管理人员作为工作目标,加大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提升整体人力资源素质。

2.6知识产权管理。在网络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图书馆需要对网络环境下保护知识产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中,不断创新知识管理理论,加强图书馆的制度和文化建设。

二、结束语

图书管理基础知识篇3

关键词:图书馆;知识管理;图书馆管理;创新

随着现代网络化、信息化的普及和发展,图书馆管理工作在知识爆炸的时代面临新的挑战,为了把图书馆内部员工的智力资源转化为高效生产力和创造力,为了实现信息与人类、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信息的完美结合,达到知识共享的目的,一种创新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应运而生,即图书馆知识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的应用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为图书馆管理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1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

图书馆知识管理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图书馆知识管理主要指对知识的搜集整理获取、精心加工再造、妥善合理科学存储以及应用和广泛传播等过程中的管理;另一方面图书馆知识管理不仅包括了对知识本身的管理,还包括了对与有关的知识组织管理、知识作为资产管理、知识使用设施管理、开展知识相关活动以及相关的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全过程化的管理工作。图书馆知识管理属于广义知识管理。

2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创新以及具体措施

2.1知识管理在理论上的创新以及措施

图书馆管理是用管理学理论和方法,对图书馆的书籍和人员进行调配使用,让馆内藏书得到充分利用,完成图书馆传播普及知识、进行社会教育的重任。图书馆知识管理是用科学系统知识管理新模式,对图书馆所存大量珍贵资料进行科学配置及使用,充分展示新时代图书馆的社会教育,文化传播,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各项功用,使图书馆传播知识、普及教育的功能发挥淋漓尽致。图书馆管理理论基础是传统管理学,管理对象以工作人员、图书资料、文献信息等信息为主。而图书馆知识管理是在规范知识的基础上,实施的创新管理方式,为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各种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依据。图书馆知识管理还会侧重一些重要的管理工作的落实和执行。

2.2知识管理模式的创新以及措施

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包括:协助、集成、专家以及事物四大创新模式。知识管理协助模式应以全局为基础,对各个方面知识全面统筹综合考虑,不仅调动历年储备多种知识,分期分批解决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经年累月积存复杂的问题,还要求建立学习型组织模式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培养科学自助又互助的管理理念,培养图书馆管理人员或集体的改革进取完善优化意识。知识管理的集成化管理模式,把整体最优的观念当成关注的重点,协调各个不同的部门,采用集成的方法在图书馆管理中实现信息反馈和目标共享。使更多部门在功能决策中共同发挥作用。知识管理的专家模式在专业基础上确立核心业务,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激励办法,吸引专业性的知识人才,使图书馆管理队伍中优秀的管理者具有更专业的素质。知识管理的事物模式突出特点是知识的规范化,为确保重要业务及日常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不断发展,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对重点业务知识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总之,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是在规范知识的基础上,实施的创新管理方式,为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各种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依据。

2.3知识管理办法的创新以及措施

目标管理是传统图书馆管理办法,这种方法虽然制定总目标,但执行过程中各部门目标不一致,也不是所有部门员工统一行动参与,不能很好地发挥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自觉地努力工作的意识,难以完成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任务目标。图书馆知识管理方法不仅完善目标管理方法的种种不足之处,还采用科学统筹集成管理方式,对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成效作出贡献。图书馆知识管理提倡提拔和重用知识性人才,把用户服务至上,作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宗旨。对用户的信息、数量、组成特点,阅读方式,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针对图书馆不同层次用户需求,及其变化发展,建立科学的用户信息交流渠道和客观的评价系统。从而强化图书馆服务的范围。对图书馆相关管理人员要加强自身的知识修养、技能培训,在图书馆知识管理的过程中,适应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要求,为新兴的电子阅读方式,开辟用户之间信息交流的渠道。用信息化集成的知识管理取代传统的目标化管理,实现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局面。

3总结

总之,文化的传承,科技的发展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图书馆正是肩负着传播普及知识、进行社会教育的重任,只有使图书馆管理工作在理念模式办法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适应信息化社会,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才能真正发挥图书馆的收集整理保存知识和传递普及知识的价值。所以,图书馆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的普及。是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最佳选择。

作者:钟永文 单位:吉林省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D].山西大学,2010.

图书管理基础知识篇4

图书馆基础管理发展

1前言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传输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引领了信息产业革命性的变革。为传统的信息业尤其是图书馆业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图书馆在这一背景下,如何管理,如何持续发展、如何更好的为社会、为广大师生服务,成为了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认真思考、并且积极探索和扎实推进的一个重要课题。

2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图书作为知识的载体,越来越成为科研、讲学、求知等必不可少的信息来源。2l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信息量增大,知识爆炸,信息传播速度也加快。面对庞大复杂的文献资料,对其归纳、分类、检索成为了图书馆管理中重要的职能。作为图书的管理场所,图书馆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图书馆具有五大基本社会职能:搜集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社会文献整序的职能;传递文献信息的职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职能;开发智力资源,进行社会教育的职能。图书馆的五大职能是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互为补充的整体,是图书馆实现社会价值的保障。

图书馆是一个动态的信息集散场所。图书馆里安静的环境,良好的秩序,有助于培养人们良好公共道德,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良好关系。

3图书馆基础管理存在的问题

3.1从业人员普遍素质不高

由于图书馆管理历史遗留下来的惯性工作模式,管理人员长期从事简单、僵化的手工操作。对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文献信息管理技术认识不够。对于图书馆管理更是缺乏创新。图书馆多年来沉淀了不少没有经过专业素质培训的工作人员,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知识和技能更新速度慢。不能很好的适应现在的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

3.2重视硬件建设、忽视服务意识

在图书馆界,许多人仍然受传统的观念和思维定势所束缚,在评价图书馆工作时仍然以馆舍面积的多少、拥有藏书的种册数作为衡量的标准;仍以被动服务为主,等待信息用户上门,缺乏市场服务意识,在主动开发信息服务市场方面更是力度不够,使得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社会效益差。

3.3文献信息管理缺乏统一标准

目前犬部分图书馆都已配置了计算机、通讯设施等相关的电子设备,有些图书馆已通过各种网络将自建的数据库向用户提供服务。但却无法提供高标准的文献信息。信息资源没有统一的标准。各馆工作人员由于知识素质和经验等问题,对文献信息的加工处理并不一致,尤其在建立书目数据库时,各有各的标准,这对今后实行文献资源共享是极为不利的。没有针对信息市场和信息用户需求,而是盲目地上项目、建数据库,致使数据库建设缺乏统一领导,处于无序状态。

4图书馆基础管理思路

图书馆服务要做到“以人为本”,一切工作要以是否能满足读者学习的需求为判断基准。以此不断推进图书馆基础管理的改革,进而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为学校教育的作用,不断丰富和提升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服务工作是图书馆的工作重心,也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图书馆要在网络化、数字化的环境下履行自己的职能,满足读者多层次、个性化的需求,就必须树立一种创新的理念,建立一套有力的创新制度。把创新转化为每一个馆员的内在需要,使馆员由依赖变为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集体创造力,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社会而和谐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学校教学工作,服务于社会的经济建设。

5提高图书馆基础管理的基本措施

5.1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基础管理队伍

计算机技术是刚刚兴起但又发展极为迅速的学科,一旦与图书馆的基础管理相结合就将使传统的图书馆管理面临全面的改革。

一个网络信息化时代的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需要一批掌握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外语知识、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等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人熟悉网上资源的分布情况,善于将网络上新的知识信息与书本上的知识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具有提供和储存信息的能力,将信息及时的搜集归类。还精通信息理论和技术,又熟悉图书馆学,可以不断了解和掌握各学科的新动向,为用户提供新的知识信息。

此外管理人才队伍还需要不断的更新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在信息获得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传递能力的各方面综合能力的要不断提高。同时也要注重政治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等的提高。

5.2提高服务意识,强化市场观念

以往的图书馆管理制度和服务模式,主要侧重于对馆藏资料的“管理”的角度,管理人员好承担的主要是“图书管理者”的角色,体现的是“以书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网络环境下,一定要坚持以“读者为本”的原则。管理人员的服务由被动为主动、为积极,一定要以读者或用户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用户可以是个人、团队、企业或者是某个行业。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这样的用户群体。要急其之所急,想其之所想,购其之所需,解其之所难,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

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和信息查询等优势,为企业开展包括情报检索服务、重点课题服务、网上信息服务等一系列活动,定期向企业提供所需的相关的专题综合信息,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小结

图书管理基础知识篇5

摘要:文章结合图书馆的管理现状,在阐述图书馆知识管理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从文献利用率、信息技术整合性、文化服务质量及人力资源建设四个方面分析了推广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并探寻有效的知识管理应用模式,从而提高图书馆的管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5-0117-03

图书馆在面对信息量增大、交流需求明显扩大的情况下,推广知识管理势在必行。通过知识管理模式提高信息管理能力,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更加完善的信息服务,推动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图书馆管理人员应积极转变管理理念,掌握知识管理的应用策略,在信息化网络环境中提高创新应变能力,在实现图书馆自我发展的同时向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

1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1.1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管理”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出现了不同的观点。其中,邱均平教授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系统的概念阐述。他认为,知识管理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去理解。狭义上的知识管理主要指知识本身的管理,而广义上的知识管理则除了管理知识本身外,还涵盖了和知识具有联系的各类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管理,具体涉及知识组织、资产、设施、人员和活动等的管理。虽然学者们对“知识管理”的总结各有不同,但都有着相同的结果,即以人力资源为中心,以知识创新为目标,通过人对人、人对知识信息的管理产生创新,从而最终形成综合竞争优势。而知识管理落实到图书馆管理中,则带有图书馆信息文化管理的特色。通过将知识管理的理论经验融入到图书馆管理服务的每一层面,科学配置和管理人力资源、文献资源,全面激发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文化服务质量,满足社会大众对信息文化的需求,这是图书馆管理模式实现改革创新的重要契机[1]。

1.2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特征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对知识信息管理的重视程度高。图书文献、电子数据资源等客观知识以及图书馆的读者用户、工作人员等将成为知识管理模式实行的重要基础。②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和共享性。在知识管理模式下,图书馆图书文献等知识资源能有效的整理、分类和编排,有利于实现知识的集合和共享,充分发挥文化服务的公益性特点。

2知识管理在图书馆实施的必要性

2.1提高图书文献的利用性

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文化创新的主体,也是知识文化积累、创新和传播的主要场所。知识管理的有效推广能促使图书馆人员更全面地掌握文化知识的发展方向,了解世界范围内知识发展的动态。同时,知识管理还转变了传统的图书文献整理方式,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文化资源收集、整理、存储、组织、共享等环节进行优化,使得文化信息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及时性。这不仅使得读者能更便利、快捷地获取有效信息,而且能有效降低文献资源管理、交流的成本,从而大大提高图书文献的利用性[2]。

2.2增强信息技术的整合性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文化传递的速度,在这种条件下,读者无须亲身到图书馆就能实现信息检索和查询,快捷地获得所需的图书文献资料。这在提高图书馆服务便利性的同时也给图书馆发展带来了挑战,图书馆如果不及时更新信息技术,提高服务竞争力,便将会被社会淘汰。为此,图书馆应内化知识管理理念,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对浩瀚的文献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知识处理,让广大读者能够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快速找到所需的书刊资料。在知识管理的推动下,图书馆能以日益完善的知识系统不断推进基础理论性研究和实践,实现新旧知识的整合和创新,进而提高图书馆的自身竞争力,并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

2.3提高人力管理的人性化

高素质的人才是图书馆实现科技革新和资源重组的重要基础,是图书馆长远发展的核心力量之一。但由于传统图书馆只是一个辅的服务机构,且往往使用传统管理方式,即以准则为行动指南,以任务项目为中心,围绕文献资源、设备实施等开展工作。在这种忽视“以人为本”理念的管理模式下,图书馆的发展前景和薪酬待遇等难以吸引到高素质人才,并导致工作人员不拿出足够的空间和机会去发挥主观能动性,缺乏工作服务热情。此外,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图书馆缺乏人才培训意识,导致工作人员的再学习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而知识管理的引入则能革新图书馆的传统管理模式,对其管理机构、组织方式、人力资源、工作流程等进行改进,使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具人性化,从而提高图书馆的创新意识和服务水平[3]。

2.4提高文化服务的精准化

知识管理能实现用户信息、资源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确保图书馆有更高素质的人才和高效率的运行机制,从而提高图书馆服务的实效性。通过树立“以用户为本”的思想,提高对用户结构、阅读倾向、利用图书馆的频率和方式等信息的重视,并不断完善用户数据,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形成具有针对性的用户信息反馈渠道,为图书馆完善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来源,进一步提高文化服务的精准化,满足用户对信息的更高要求。

3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策略

3.1转变传统服务理念

图书馆要在实践层面推行知识管理,首先需要将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思想渗透到各个管理层面,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而服务作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知识管理中加以重视,并以服务作为知识管理价值体现的途径。图书馆应积极更新传统管理理念,从高层管理人员到基层员工都应提高对知识管理的认识,并在日常工作中融入知识管理的思考方式,从而提高图书文献等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提高高质量的人性化服务奠定基础。

3.2形成主动服务意识

传统图书馆的文化服务是围绕图书文献资源而开展的,是以馆内阅览、图书外借、参考咨询等工作为主。这类服务主要由读者提出,图书馆被动提供,长此以往便形成了被动服务的习惯,缺乏主动服务意识。这不仅导致读者的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而且降低了图书馆文献资料的利用效率和流动性,严重偏离了图书馆的服务宗旨。面对这些问题,图书馆在推行知识管理时应树立主动服务意识,深入掌握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需求,了解读者等用户群体对知识信息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知识管理的转变。同时,图书馆在开展服务时应提高服务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智力性。借助图书馆的专业信息资源和知识技能帮助用户获取信息,避免信息搜索和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障碍,提高图书馆服务的便捷程度。②特色性。针对不同读者用户群体对信息的需求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让不同的用户都能在服务中得到满足。③主动性。转变传统被动服务的习惯,运用各种方式掌握用户信息和需求,主动通过信息推送、图书展览等途径向用户提供服务信息,增强图书资源的利用效率[4]。

3.3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图书馆知识管理观念和主动服务理念的形成、发展及实践是需要人去完成的,为此图书馆应大力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为知识管理奠定人力基础。图书馆不同工作部门、不同岗位之间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需求各有不同,图书馆应建立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和留住更多的高素质人才[5]。在知识管理模式下,图书馆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要素:①对人才的选拔和职位升降应坚持能力本位和资历本位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考评工作人员。②人力资源素质的差异性。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不同能力优势,如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广博的学科知识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积累等,进行科学的人员调配,让每位员工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③推行分工和梯次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图书馆不同工作岗位的权力义务和职责等不同的利益,让利益梯次能与人员的才能素质相协调。同时,图书馆还应对员工的知识能力程度进行动态考核,合理调整馆员的工作岗位,避免馆员因一成不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而形成工作倦怠心理。这些措施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激发馆员的潜能,发挥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在某种程度上也能提高管理的公平性和公益性。

3.4完善知识管理信息技术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是图书馆实现各项功能和服务的重要手段。以图书馆的硬件设备管理为例,信息化技术能提高图书馆对知识资源的处理速度、管理容量和存储条件,并为其提供更为先进的信息处理方式和通讯环境。为此,图书馆员应提高对元数据技术、计算机技术、检索技术以及共享技术等技术的掌握程度,提高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的管理应重视人的参与,通过组织馆员学习以及专业知识活动的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使图书馆从不同层面构建起知识管理系统,完善信息技术的管理和应用[6]。

3.5建立特色数据库

图书馆推行知识管理模式首先要对知识进行整合,即对组织内部的知识信息进行集成管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分布在不同领域的信息文化资源链接起来,形成有利于图书馆开展服务功能的管理氛围。在此基础上,图书馆还应发挥信息优势,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调配集成的信息资源,以具有规范性、科学性的信息手段为读者群体提供便捷服务。因此,图书馆应将知识管理理念渗透到软件平台的建设上,建立具有图书馆资源共享特色的数据库系统。其中,应强调图书馆系统的专业特色,建立起“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平台。图书馆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积累了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源,但由于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导致读者难以在短时间内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源,使服务受到消极影响。为此,图书馆应突出资源特色,建立凸显自身文献资源优势的数据库,与兄弟馆建立合作关系,制定共享制度,实现资源的现代化管理,推进电子资源的广泛共享。

4结语

知识管理理念在近年来已逐步推广到图书馆管理中,并有了一定程度的实践积累,但从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文献资源管理和信息技术管理来看,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高度重视图书馆对知识的管理,高度重视图书馆对文献的利用性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性,以及人力管理的人性化和文化服务的精准化的影响,并从转变传统服务理念开始,形成主动服务的意识和习惯,优化人力资源知识管理,完善图书馆用人制度,营造良好的知识管理氛围,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建立具有图书馆文献资源特色数据库,实现信息技术的深度知识管理,为读者提供更加完善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ZK(#]郑淑萍.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学园,2014(26):89-92.

[2]温建英.图书馆与知识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3):26-28.

[3]吴冬梅.浅析图书馆知识管理服务[J].俪人:教师,2014(19):43-45.

[4]张琳琳.图书馆知识管理发展趋势和知识创新能力[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月末版),2014(7):51-52.

[5]丁丽丽.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构建与创新服务[J].科技致富向导,2014(27):12-15.

图书管理基础知识篇6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数字图书馆的特点。指出数字图书馆管理应确立新的管理理念,并在此基础上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数字图书馆的管理:知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用户管理与知识产权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图书馆内部的档案、资料、图书等内容进行数字化的管理与利用势在必行,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建设已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人们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介绍和跟踪国外知识管理的理论进展或企业知识管理的,而对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互动的研究很少涉及,对于数字图书馆的管理问题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数字图书馆的管理越来越成为数字图书馆发展建设必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及管理理念

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 DL),是进人90年代以后产生的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系统,它通过计算机技术、通讯网络、信息处理等各种技术,将分散于各种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方式储存,以网络化的方式互相连接,提供及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因此,数字图书馆的管理与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有很大的区别,应确立新的管理理念。首先是确立“集成管理”理念。也就是将集成思想创造性地用于数字图书馆管理实践的过程,其核心是强调运用集成的思想和观念指导数字图书馆的管理实践,实现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规范、人力资源等各种资源要素的全方位优化、组合,促进各项要素、功能和优势之间的互补与匹配,最终促进整个管理效率的提高。其次要确立“知识是数字图书馆管理最重要的资源”理念。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提倡,人们对社会信息与知识的需求增加,客观上要求数字图书馆不断拓宽业务范围,改善服务环境与手段,运用众多专家的知识和智慧开发知识资源。还应确立“以人为本自主管理”理念。数字图书馆要在未来社会中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最重要的现实问题就是如何将人本管理思想贯彻实施,这也是一项战略性的创新型管理制度。

二、数字图书馆的管理

1.知识管理

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以知识管理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即信息与知识资源、人力资源、物资资源、技术与图书馆文化等各种要素在内的所有智力资本进行组织、开发和运营,实现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增值的过程。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人力资本管理成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知识服务与知识创新成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直接目标。

图书馆知识管理将实现图书馆管理中人事管理、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整合和创新,突出如下主要内容:知识管理(主要包括:图书馆学理论的研究,图书馆学方法的研究,图书馆工作业务流程的研究),知识应用管理(为企业、政府、社会团体、科研机构建立虚拟图书馆或信息中心,为用户开拓多样化、深层次服务,构建复合型图书馆),知识传播管理(促进知识寻求者与知识源之间、知识寻求者与知识提供者之间的及时准确的匹配和传送),知识服务管理(帮助用户开发知识和运用知识,以更直接的方式、更关键性的活动和更全面的过程中支持用户的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

2.人力资源管理

知识经济是以人的知识为基础,以人的智力为资源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对人力资源也有了不同以往的要求。它要求人力资源拥有高科技知识,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广博的知识结构;要求人们有与之相适应的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求人们加快学习、不断学习、学会学习;要求人们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中,虽然也很强调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但是缺乏人力资本的概念,只是单纯从图书馆的业务技术管理和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没有形成对于人力和智力的投人、产出、创新和发展的思路。

因此,数字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确定发展策略:(1)以人为本,树立“本管理”的理念。通过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力,如果人的活力得不到激发,人的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人对文献资源的,开发能力也就不可能最大程度地释放出来。即使有了最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如果人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设备的维护和运转也会受到负面影响而使效益受损。(2)引人竞争机制,建立调动积极性的激励机制,通过在职培训或进修提高他们的综合技能,调整人员结构,实行优化配置。目前主要采取思想教育与知识学习相结合、引进人才与馆内培养相结合、博学与专才相结合、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等方式对数字图书馆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

3.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网络信息资源是由数字化技术、信息存诸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与超文本、超媒体技术所支撑的信息资源。它使图书馆的资源基础突破了传统的馆藏文献资源的局限,成为重要的虚拟馆藏,使图书馆提供的信息资源更加丰富多彩。但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并非易事。现在,互联网上中文信息匮乏、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杂乱,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和流通都很不均衡,其价值的实现也有一定的限制。

因此,我们应下大力气抓紧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加强其管理。(1)加强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推动信息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主要通过人工采集和采用专门采集软件相结合的方式,来获取信息中的隐含知识,因而应在统一的标准规范基础上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开放与共享。(2)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加工,主要有分类法、专题法和软件法三种方式,使之更加有序化,并最终形成符合用户需要的知识库。(3)加强网络知识服务。数字图书馆应在人工智能、语义Web、数据挖掘等知识管理工具和技术的协助下.尽快建立网上知识服务体系与信息服务体系。

4.用户管理与知识产权管理

数字图书馆的用户管理不仅要能有效地保证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也要能做到有效保护商用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问题,实质土是知识产权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上的运用问题,一方面促进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保护权利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又制约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制约着社会公众的利益。

图书管理基础知识篇7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知识管理的出现和应用,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实际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各行业的市场竞争力。随着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数字档案馆与数字图书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提高图书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与数字图书馆进行比较研究,以全面了解知识经济时代下数字档案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异同,从而推动我国数字档案馆与数字图书馆不断发展。

关键词:

知识管理;数字档案馆;数字图书馆

一、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与数字图书馆之间的联系

在信息网络技术不断推广的情况下,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受到了各行业的青睐。总的来说,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与数字图书馆之间的联系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概念外延方面根据不同研究人员的调查和分析来看,很多国家的数字图书馆都包括有图书期刊、档案等,并且,部分数字图书馆是由博物馆、档案馆、文献馆和图书馆共同组成的,因此,数字图书馆的主要馆藏对象是期刊、数字化图书、文物、影像和档案等。而数字档案馆馆藏的对象不只是上述这些内容,还有各种资料、图书和事物等形成的信息资源。所以,在概念外延方面,两者有着相容的紧密联系。

(二)所属范畴方面目前,知识管理的范围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个人知识管理、公司或企业知识管理、社会知识管理,其中,社会知识管理也被称作是公共部门知识管理,主要是指档案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多个方面。因此,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与数字图书馆在所属范畴方面是相同的。

(三)工作原理方面由于图书馆和档案馆都储存有各种历史性资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虽然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与数字图书馆在管理对象上存在一定差异性,但在本质是都是对知识和数学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因此,在工作原理方面是相同的,都是通过整理知识、收集知识、利用知识、分享知识等方式来完成具体工作。

(四)建设目标方面在实践过程中,数字图书馆和数字档案馆都是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全面分析后制定服务方式,以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保障图书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服务质量。因此,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与数字图书馆在建设目标方面具有一致性,对于实现图书资源的应用价值有着极大作用。

(五)技术方法方面由于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与数字图书馆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需要在合理利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基础上完成各项工作,因此,在相同的工作原理上,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与数字图书馆都是在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的前提下,实现知识资源的管理和运用的。

二、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与数字图书馆之间的区别

根据知识管理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数字档案馆和数字图书馆之间存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定位方面根据数字图书馆的性质来看,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图书馆是面对社会各界统一开放的,通过报刊、图书、电子文件等方式,可以为社会不同人群提供各种图书资源。与其相比,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主要是对有价值的信息、图书资源等进行储存,因此,其开放程度是有一定限制的,在一定情况下担负着保存历史、实践记忆和社会历程等方面的责任。例如:某栋大楼的建设档案,只有高层管理人员有权查看和利用。

(二)背景方面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给予知识管理的数字图书馆都是社会不断发展和人类不断进步的产物,但在产生背景方面,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图书馆方面,知识管理与其有着本质上的联系,不仅包括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管理科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还在图书馆事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更好的提升了图书知识的层次性和深度等,因此,数字图书馆可以很自然的接受知识管理所涉及的理念。在数字档案馆方面,较多档案都是知识累积下来得到的,可以被称作是知识的结晶,因此,在进行知识的参考、分析和研究等考究时,档案可以作为重要的证据和凭证,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所以,受到管理观念、体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数字档案馆中不能很好的应用知识管理,是数字档案馆未来发展需要高度重视的内容之一。

(三)建设重点方面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情况下,对各种图书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建档和归纳等,并构建图书资源共享平台,是当前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重点,以提高数字图书信息的有效利用率。而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的建设重视是对图书资源利用价值的开发、挖掘等,以在深度研究和考证的基础上,提升各种图书档案的价值,最终为不同客户提供他们需要的信息。

(四)管理对象方面在改变传统图书馆管理对象的情况下,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图书馆不仅要对报纸、图书等进行有效管理,还需要对网络上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的整理、归纳等,才能满足不同人群的图书需求。而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不断推广的情况下,数字档案馆的管理对象发生的变化是管理形式方面的,以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将传统载体管理转变为数字档案资源,从而获得电子版的档案。因此,数字图书馆的管理范围在扩大,而数字档案馆的范围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综上所述,对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与数字图书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才能充分发挥数字图书馆和数字档案馆的优势,从而提高图书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推动知识管理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晓燕.网络环境下中医医院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创新[J].赤子(上中旬),2015,22:333-334.

[2]郭亚军.数字档案馆实施知识管理策略研究[J].北京档案,2013,06:21-22.

[3]马宏正.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问题研究综述与分析——基于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的分析[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4:101-106+112.

图书管理基础知识篇8

【论文摘要】阐述构建医院图书馆核心能力的意义和要点,分析知识管理模式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并就知识管理模式在医院图书馆的应用及其必要性作初步探讨。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医学信息的内涵和外延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传统医院图书馆职能提出了新的挑战。医学信息已逐渐成为医院的重要生产要素之一,医院的建设与发展也更多地依赖于医学信息。作为医学信息贮存基地的医院图书馆,理所当然地将面向医疗信息市场,面向医院经营、管理和决策信息市场,面向医学信息服务及咨询市场。

国际图书情报界曾把2000年定为“知识管理年”,足见其对知识管理的高度重视。我国对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作为医院图书馆,如何深入理解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加强自身的核心能力建设,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核心服务模式,值得思考和探讨。

1医院图书馆核心能力的构建

医院图书馆的核心能力实质上就是依靠自身的信息资源来强化图书馆在医学信息领域竞争力的一种体现‘2j,可划分为多元载体文献的综合整序能力、多元载体环境下的文献获取能力和面向医疗市场竞争的医学情报信息服务能力。

1.1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核心竞争力是衡量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和文献资源建设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核心能力的主要标志,它必须具备知识经济时代赋予医院图书馆的各种特征及其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由资源、能力和知识三要素组成,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1.2核心竞争力的基点

知识经济时代最具战略意义的信息资源并非仅限于图书馆的藏书和设备等软、硬件环境,其主要依附于图书馆员而存在,衡量医院图书馆竞争优势的基本尺度即基点就是馆员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核心能力的建立、提高与应用均离不开馆员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勇于接受挑战,在挑战中激发自己的潜能,保持旺盛的创造力是新时期医学馆员的基本特征。

1.3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途径

核心竞争力是提升医院图书馆员核心能力的最佳途径。馆员应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医学专业的学术判断能力,在不断的知识积累中,将获得的显性知识变为不可模仿的隐性知识,并善于从知识中提取智慧,为医院的医疗、教学和科研活动创造内在价值。医院图书馆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特色资源优势,在考虑自身能力和资源优势基础上确立合理的竞争战略,建立创新的制度,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2知识管理服务体系的建立

作为管理学领域的一个新名词,知识管理目前尚无一个被众人广泛认可的统一定义,由于所站角度、立场、理解和需要的不同,各学者对“知识管理”也提出了不同的解释J。但不可否认的是,知识管理是适应信息化、网络化和知识经济时代激烈竞争的环境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这种新的管理理念也逐渐走近医院图书馆。

2.1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是信息经过综合、归纳、分析及思考提炼后的深加工产物,是能给人类生命、生活和学习带来变化的一种模式,医学领域的一切相关知识,对医院的医、教、研活动均具有启迪、启动和促进作用。广义的知识管理还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和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及全过程的管理。

知识是思维的成果,知识只能通过人的能动创造性的发挥而产生,并依附于人而存在。信息管理的重点对象是显性知识,知识管理则既包括显性也包括隐性知识。知识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比之信息管理更加先进和完善,它充分矛U用信息技术,使知识在信息系统中加以识别、处理和传播。知识管理是在信息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延伸和发展。知识管理的目的明确,强调知识的增值性和创新性。

2.2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医学科学已呈现出高度分化、高度融合、高速发展的“三高”趋势,医学模式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面对“浩如烟海”的医学信息,医院图书馆如何利用知识管理来构建和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是目前面临的一大课题。美国学者认为知识管理应该是组织一种有意识采取的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医院图书馆有必要建立知识型图书组织结构,调整图书馆组织体系,使之更加柔性化、便捷化和个性化,充分而有效地开发利用其知识资源,提高图书馆的综合服务能力。在图书馆内部营造一种开放的、自由的、高度信任的文化氛围,工作流程中正式明确哪些知识必须保留下来,以便作为日后创新知识、创造新价值的基础,并形成知识共享的良好习惯。

3知识管理服务与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医院图书馆必需以知识管理的服务理念来指导其服务模式的改革,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医院图书馆是实践性很强的领域,知识管理也不应拘泥于理论方面的研究,应通过分析和吸收知识管理思想的精华,提取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理念,并将此作为知识管理实践的切人点。

知识管理改变了传统的、单纯以文献为单元的管理,代之以文献核心即知识为单元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将有利于更好地辅助医务人员实现临床医学的目标,给每一位病人提供一个最适合其疾病和本人情况的治疗方式,同时也突出了医院图书馆在医疗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从近年来国内外医学图书馆所进行的一系列实践来看,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均是以知识管理服务为基础的,比如美国一些医学图书馆实施的“学科馆员”体系,就是按医学学科知识来组织和构建的,其服务对象包括医院的管理与决策者、临床各科专家和科研人员,并显示了很强的个性化服务特征。图书馆员根据读者的反馈信息,及时分析用户的兴趣点,不断改进和完善服务内容,充分挖掘隐性知识,起到“医学信息经纪人”的作用。

医院图书馆利用其搜集、综合、分析、判断与整合信息资源的专业优势,对学科带头人、课题研究小组开展追踪服务按专业特征和研究热点,将零散信息分门别类加以整理后提供给读者。除此外,专题医学情报服务、全程跟踪情报调研服务、科技查新服务、定题文献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和文献翻译服务等均可纳入知识管理服务范畴。知识管理服务和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共同体,是“以人为本”和“个性化服务”理念的具体体现。

图书管理基础知识篇9

[关键词]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创新体系

[中图分类号]6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8—0016—04

1 中国图书馆学发展历程

图书馆学是探索与研究图书馆本质属性与社会活动规律的科学。它的使命与职责是对图书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宏观现象与微观现象作出合乎历史与现实逻辑的说明,进而揭示出图书馆现象的本质,圆满地阐释图书馆现象中的本质问题,指导图书馆事业与图书馆实践活动的正确开展。

中国图书馆学的百年发展历程中,经历了“百年沧桑,三次高潮,四代学人”,多种理论观点、思潮层出不穷,例如:文献说、管理说、机构说、交流说、系统说,并由此形成了多种理论流派,图书馆学理论始终处于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理论的多元化客观形成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多元定位。研究对象是图书馆学的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一门学科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是否具有比较稳定的研究对象。在任何学科中,对其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等观念的回答都应该成为该学科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它既规定了该门学科所产生的逻辑起点,同时,又限定了它的走向与学科性质。纵观中国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分别经历了文献标引、机构管理、知识交流、信息管理、知识管理这几个发展阶段。图书馆研究对象的多元化定位已经严重影响与制约了图书馆学与图书馆事业的正常发展。乍一看来,研究对象的多元化丰富了图书馆学体系,拓宽了图书馆学的研究视野,使得图书馆学界可以从多角度来考察图书馆现象。但是,就象任何一个学科理论体系只能建构在对其本质属性回答的坚实基础上。多元研究对象的存在,必然使人们对图书馆的本体、认识论、方法论存在多重的理解与认识。换句话来说就是每个人都以自己主观选择的研究对象作为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并以之来展开图书馆学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对图书馆本质属性等基本问题认识的模糊不清,使得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永远具有先天性的缺陷而无法克服其内在的局限:种种观点虽然在当时一度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理论思潮,但由于其本身所存在的固有局限性,使得它们永远不能发展成为一门完善而系统的理论体系。它们对前一种理论范式的否定,永远停留在对社会现象表面的理解与把握上,而没有抓住图书馆这一客观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内在本质。或者是不能透过现象抓出本质,或者是对与图书馆的实际未能紧密的融合,或是简单地照搬照抄其它学科的观点模式,使得其给人以实践上生搬硬套,理论与其它学科抢占研究领域之感。

2 基于知识与用户的图书馆学创新理论体系构建

2.1 基于知识与用户的图书馆学理论范式的形成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由信息热向知识热的转型,以知识为核心正在成为各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热点。与此相适应的,在图书馆学研究领域内也骤然兴起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理论热潮,以知识服务、知识管理、知识创新、知识转移为代表的知识研究急剧升温,就是其最集中的表现。这也预示着中国图书馆学理论范式正发生以知识为基础重大的转移。

基于知识与用户的图书馆学理论范式的形成,体现着其对图书馆本质属性的回归。对此众多学者给出了积极的回应。彭修义指出:“考察图书馆事业几千年的历史进程,我们看到始终贯穿着一条知识的红线,这个事业的本质是知识的,这个事业最终也必将汇人人类社会的知识洪流之中。”著名学者蒋永福指出,图书馆具有三重属性,客观知识的存在以及人们利用客观知识的序化要求是图书馆现象产生的本源属性,图书馆不但是一种管理知识的客观机构,而且还是保障人类追求知识生活方式的保障制度。对图书馆这种三重属性的界定,符合图书馆的历史事实与现实呈现。因此,他认为:“对图书馆本质属性的界定上,知识学说是最有说服力的,因为它能够很有说服力的解答图书馆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的根本问题。

以上论述充分表明,将知识作为研究对象与逻辑起点,是中国图书馆界基于对图书馆本质属性的深刻认识,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对知识的社会化要求而对图书馆学理论范式所作出的历史性调整。因此,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趋势、结局。

2.2 基于知识与用户的图书馆学创新理论体系构建

2.2.1 研究现状

最近几年,众多的图书馆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基于知识与用户的图书馆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其主要内容集中在知识管理的理论、方法、模式、实践与制度保障上。但限于历史原因,我们认为研究中存在着如下几方面的不足:

(1)探讨具体工作的研究很多,但理论探讨深度不够,这使得图书馆界很难厘清图书馆、知识、用户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

(2)对图书馆在保障人类认识发展、实践能力提高方面所具有的意义与作用研究不够。

(3)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不能为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对于保障用户知识需要的立法工作、财政体制、行政措施方面的研究,国内还比较缺乏。对现实操作具有积极指导作用的理论是当前保障用户知识需要、知识自由、求知权利中极为需要的,也是图书馆界今后研究所应该努力的方向。

(4)总结具体实践经验的居多,对体系框架及运作的理论探讨较少。缺乏从宏观、全局的角度进行统括与梳理,难以为知识需要保障提供一个紧凑、完整的体系框架与研究范式。

鉴于以上情况,为应对时代的变化与严峻挑战,从理论与实践上寻求提高图书馆应变能力、竞争能力,探索图书馆发展方向,进而构建系统、完善的图书馆理论体系,本文试图做些拾遗补缺的工作:

(1)明晰基于知识与用户的图书馆学理论内涵。对该理论作整体性的研究,为其提供一个更为准确、详尽的定义,以界定其范围与内容。

(2)与其它学科密切结合,构建完善的知识保障体系。

(3)拟定图书馆知识保障体系的紧凑框架,为用户求知权利的实现确立一个合理的、宏观与微观并重的奋斗目标与运行模式。

2.2.2 基于知识与用户的图书馆学体系框架结构

知识引领着图书馆学的与时俱进,中国图书馆学应始终保持对图书馆实践,尤其是知识活动实践的动态指导能力,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以知识与用户为轴心,设计图书馆学的创新理论体系。其框架结构应包括以下内容:

(1)基于知识与用户的图书馆学体系是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它是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视角展开的。微观视角是将知识与用户的理论深入到图书馆学所研究的特定实体——研究特定图书馆中客观知识、用户利用客观知识的需要、知识管理活动及所涉及的要素。所谓宏观视角是将知识与用户的理论辐射到整个知识社会的知识系统与知识活动规律。宏观模型由4个要素有机结合构成社会知识系统:包括社会知识体系、知识产业、知识管理活动与图书馆事业。微观模型以知识为中心,将三大要素(用户、知识、图书馆)和三大活动(组织、服务、创新)结合起来。

(2)基于知识与用户的图书馆知识管理是图书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与宗旨,在于通过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满足用户对知识的社会化需要,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创新,使得图书馆在个体、组织、管理3个层面都实现相应的目标。在个人层面上,将知识管理与馆员个人发展结合起来,努力将馆员打造成为知识工作者与知识专家;在组织层面上,将图书馆构建成为学习型组织,塑造学习型的图书馆文化;在管理层面上,运用科学管理、质量管理,对传统服务与管理进行创新、变革,通过开发、利用图书馆的知识资源,实现图书馆的4个创新,即制度、组织、技术知识创新,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与核心竞争能力。

(3)管理知识资源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知识资源理论是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的创新之处。它不仅突破了过去以机构、信息作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而且提出了图书馆学是以知识资源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知识资源的性质、特点、来源及其收集、整理、加工、共享、创新、利用等知识序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4)强调管理与开发知识资本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不仅包括知识资源,即客观知识与主观知识,还包括人力资本、知识产权资本等无形资本。图书馆是知识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知识资本的开发与利用是图书馆的应然职责。

2.3 基于知识与用户的图书馆学创新体系的意义

基于知识与用户的图书馆学创新体系对知识理论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索,其突破了传统图书馆学以图书馆为中心的基本思路与研究模式,具有理论上的创新意义,扩展了图书馆学的研究视野;同时在宏观与微观上构建了系统的管理模型,在方法论与实践应用上具有具体的应用价值。

2.3.1 有利于揭示图书馆现象的本质属性

同其它学说相比,基于知识与用户的图书馆学说能够较好地说明图书馆现象的实际与本质属性。“因为它能够很有说服力解答图书馆的”我是谁“、”我从哪里去“、“我往哪里去”、“我如何运作的”等基本问题。

基于知识的图书馆学说认为,图书馆是管理与开发知识资源的社会机构,知识的存在以及人类对知识永恒的社会需求是图书馆产生的根源。客观知识的特点,决定了其是脱离人脑而存在的客观性存在,其不受主体的直接控制。由于客观知识的生产数量剧增,导致文献的数量呈现出几何速度的增长,使得整个社会的知识系统处于混乱与零散的状态。这种无序的状态对人类有序利用知识资源产生了很大的困难。而这种无序的状态,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克服的,必须依靠社会、公共的力量才能够实现。即需要专门从事客观知识管理即文献管理的专门职业与社会机构,由此图书馆应运而生。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除承担存储、整序等传统职责以外,更承担着开发、利用知识资源,使得自己在知识经济社会又具有知识生产机构的色彩。因此,我们可以说,图书馆是管理与开发知识资源的社会化、公共化知识生产机构。这个定义,既表明图书馆的机构属性是区别于其它权利机构与赢利机构的社会性、公益性机构,同时又清楚地将其与一般的博物馆、档案馆等传统的文献整序机构区别开来,彰显其功能特征。

在方法论方面。知识组织、知识服务等理论揭示了图书馆实际工作的实质是知识管理活动的机理,是为保证人类对知识资源的可获得性、可存取性而开展的序化知识管理活动,从而给图书馆内部管理活动与外部服务活动以知识管理为目标的合理解释。

(1)图书馆的知识搜集工作是以载体所包含的知识内容作为采集标准,为图书馆知识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准备原材料。

(2)图书馆知识组织中的分类法是将知识载体所蕴含的内容与分类标识体系作相应的对照。这种开发工作依据知识内容所对应的分类体系,把知识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载体集中在一起,而将内容不同的载体区别开来,这就是所谓的物以类聚。然后给每一个载体应相应的检索线索即分类标识。它的具体方法是用相应的类目表示知识因子,而用类目之间的等级体系表示知识因子之间的相互关联。知识分类所形成的产品就是我们熟知的分类目录。

(3)图书馆知识组织中的主题法是将知识载体所蕴含的内容与参照系统作相应的对照。它是更深入揭示知识载体内容的开发性方法。这种开发方法以经过浓缩与提练的主题词作为知识因子,以参照系统来表示知识因子之间的相互关联,这种开发性工作所形成的产物就是主题索引。

(4)知识著录是根据著录标准,将知识载体的形式特征与内容特征予以详尽记录,从而为用户的后续利用提供检索线索的过程。

(5)知识载体的排列普遍以某种知识开发组织方法为基础,以某种标识线索为依据,使知识按照相应的体系结构得到序化的排列。

2.3.2 有利于构建具有人文形态、立体结构的图书馆知识理论体系

知识经济社会中,图书馆是公共知识空间的重要形式,其资源的本质是知识。图书馆不但作为管理与开发知识的社会性知识机构,而且成为保障人类知识权利、求知机会、追求知识生活方式的一种社会制度。而知识、人、社会、图书馆之间的相关作用、相互影响相应地构成了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与问题空间。这一认识,厘清了知识、人、图书馆、社会等知识系统四大要素的相互关系,使得图书馆学自然将知识内在的逻辑性及人类的认识过程作为理论的关注重点与基础,并在理论研究中,更加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图书馆知识管理体系的构建中,用户主体地位与能动性的确立,并根据用户的需求、目的与认识特点设计与组织图书馆知识管理活动的相关技术与方法。

通过基于知识、以用户为中心的图书馆学研究,其一,可以构建富有人文形态的立体化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真正把知识与人、知识与知识、知识与图书馆、知识与社会、知识创新相互贯通起来,使得图书馆既富有现代的物质形态,同时又充满了人文价值观念。基于知识的图书馆学理论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始终以用户即人为中心来展来图书馆学研究,即始终以实现人的社会化知识需要作为其核心价值来作为测度其知识管理活动的终极标准。学说强烈的人文价值观念,真正体现出“智慧与智力”的宗旨;其次,通过对知识服务、知识组织、知识转移、知识创新等方式、方法的阐释与探究,找寻到比较理想的图书馆方法论理论基础。

2.3.3 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与综合竞争能力

(1)基于知识与用户的图书馆理论认为,图书馆是开发、管理知识的知识生产机构。因此,图书馆事业是社会知识产业、知识服务业即知识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知识经济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全新的认识使得图书馆从传统的文献储存与整序的阴影中跳跃出来,使得图书馆事业在知识经济时代找到自己正确的定位与立足点。另外,由于图书馆之于人类认识发展与实践能力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必然使得社会重新审视与认识图书馆的社会作用与定位,从而有利于图书馆社会地位的提高,获得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

(2)基于知识的图书馆学理论对于图书馆的宏观与微观皆有创新的价值。基于知识的图书馆管理包括3个层面:个体层面、组织层面与管理层面。在个体层面,基于知识的图书馆学说将馆员队伍建设作为知识系统建设的重要一环,馆员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培养知识资源工程师,通过各种方式调动馆员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传统的图书馆员发展为知识资源工作者,最终成为知识资源专家。从而为图书馆实现知识创新的目标作好人力资源准备;从组织的层面,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努力将图书馆构建成为学习型组织,使图书馆在个体、团体、组织层面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与文化,最终塑造知识自由共享、交流的图书馆文化;从管理层面,通过引入企业质量管理、科学管理的先进理念与方法,按照知识的特征对图书馆传统的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进行变革与重组,充分开发图书馆无形的知识资源,实施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流程创新、组织机构创新,提高图书馆综合知识管理活动的水平与层次,最终使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2.3.4 有利于正确地定位图书馆的使命与宗旨,从而正确地指导图书馆的实践活动

在当今的图书馆现实生活中,背离图书馆使命与宗旨的做法与言论随处可见。他们或是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损害读者的求知权益,例如将馆舍出租,有偿服务等;或者在技术观念的强化下,偏离了人文观念的导向,例如,每个图书馆的设施与设备越来越先进,但以人为本的观念却越来越淡化了。凡此种种的做法,都在于对图书馆使命与宗旨的错误认识与歪曲理解。图书馆产生、存在与发展的使命与宗旨在于为人类认识的发展与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知识资源的社会化保障。这一使命使图书馆具有存在的永恒价值。背离这一宗旨的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无论其头顶闪耀如何耀眼的技术光环,其终于必将走向《大学图书馆尸检报告》中所指出的消失命运。

图书管理基础知识篇10

关键词 知识经济 图书馆 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知识经济指的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形式,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以人力资源为动力的一种新型发展形式和理念。知识经济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以知识为基础,对各项生产要素进行评估和分析。创新管理是图书馆的必然趋势,需要从知识经济视角入手,做好各项管理工作,满足整体管理形式的要求。

1知识经济的特征

知识经济指的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在各行各业中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知识经济也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符合的一种经济形式。特征如下:

1.1创新性高

知识经济形式本身比较特殊,是和农业经济以及工业经济属于对立的一种形式。创新是知识经济最基本的特征,在工业经济发展时代,要从实际情况入手,采用全面创新的设计形式,及时对属性进行划分,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市场创新等结合在一起。

1.2核心价值明显

知识经济体系作为一种智力型的经济模式,其中涉及到资源占有率、生产管理和分配使用等方面,在工业经济发展阶段,需要对有形资产和资本形式引起重视,对经济发展核心进行控制。社会组织是一种学习型的组织形式,需要在实践中创建一种有助于组织成员发展的工作氛围,对信息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避免出现管理不合理、管理效率低的现象。

1.3技术水平高

互联网的崛起对技术形式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在实践中需要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获取和应用,具体流程包括:信息获取、加工、传输和储存等,针对网络化发展指标的要求,必须做好知识的反复使用,避免出现不良信息扩散和复制的现象。技术水平高是知识经济发展显著特征,在实践中也需要充分利用这一特征。

2如何在知识经济视角下实现图书馆管理创新

针对已有信息管理指标的要求,在实践阶段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考虑到经济形式的要求,做好管理创新工作。以下将对如何在知识经济视角下实现图书馆管理创新进行分析。

2.1管理理念的创新

管理理念对图书馆的管理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理论指导。针对当前具体管理阶段存在管理理念落后的现象,在实践阶段必须以新型的理念为支撑,实现观念的创新和发展。传统的管理理念局限性比较大,缺乏创新,必然增加管理难度。在实践中需要确定知识资本理念和人力资本管理理念,采用科学有效的竞争形式,明确效益理念,突出重点,达到完善操作的目的。知识经济的条件下,图书馆的管理需要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创新的理念也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对目标进行有效设定,根据战略核心的要求,突出重点,满足创新设计的整体要求。

2.2管理过程的创新

知识创新表现为一个过程,管理过程比较复杂,在整个知识生产和传播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后续管理中要彰显出管理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人的行为和知识运动存在一定的联系,根据精神性、信息性和物质性等因素的要求,可以对其进行定量评价,满足定性评价系统的整体化要求。此外图书馆的创新管理以知识的升级和再造为基础的,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评价。组织重新设计的形式就是理念创新的过程,强调靠人以及和衷共济的人心所向,通过心灵感召和激发来协调人们的行为。后续操作阶段要强调对行为过程的调配,知识生产、传播以及转化形式和特殊,因此需要做好过程的调控和管理,通过强化处理和反馈的形式,设定有效的目标。

2.3战略管理创新

有效的战略管理形式对整体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制定有效的战略发展意图,考虑到内外因素的具体变化,确定综合评价过程。战略使命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对核心价值体系进行评估。战略意图和战略形式是统一的,因此要合理选择战略,以社会效益为基础,取得效益基础。战略管理本身具有超前性,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需要密切统一,整体上具备指向性。战略管理能寻找图书馆生存空间和长期稳定发展方向,需要将战略创新形式落实到实处,实现管理的升级。

2.4管理目标的创新

管理目标是整体管理的出发点,也是整体管理的归宿所在,在后续管理阶段,需要以知识经济形式为基础,做好知识生产创新、知识传播创新等工作。目标体系本身对人才素质有一定的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战略发展指标进行了解,做好目标的创新和设计工作。从实际情况入手,结合图书馆的管理现状,融入知识经济相关理念,制定有效的管理目标,实现经精细化管理。

3结语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重要的影响。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图书馆的管理需要创新设计形式,以创新理念为基础,从不同的方面入手,满足用户的多方面要求。此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起到重要的作用,要转变管理理念,推进知识经济管理方式,实现管理创新,进而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侯柏竹.知识经济视角下的图书馆管理与隐性知识共享机制[J].商业经济,2009,03(12):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