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机构编制履职报告十篇

时间:2023-03-18 21:45:57

乡镇机构编制履职报告

乡镇机构编制履职报告篇1

第一条为规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程序,明确交通局与局属各二级单位职责和工作内容,促进交通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根据《市“十一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交通建设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县域内公路、桥梁、渡口、客(货)运站场(招呼站、候车亭)、房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新建、改(扩)建,以及省、县、乡道路面改造,大(中)桥梁维修加固、大型水毁修复工程等。

第二章管理职责与工作内容

第三条交通局按照县委、县政府及上级行业主管部门要求编制交通建设规划,由公路段、运管所、交管所、各乡(镇)通村办负责组织实施。

第四条县交通局作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管工作。局工程股、县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农路办),具体负责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日常事务。

第五条公路段作为地方公路行业管理机构,接受市公路局的行业主管,在县交通局领导下履行全县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管理职责,工作内容包括省、县、乡道改造、列养桥梁维修加固、列养公路路面改善、大中修、水毁修复、安保工程及全县列养公路的日常养护。

第六条运管所作为地方交通客(货)运站场的行业管理机构,接受市运管处的行业主管,在县交通局领导下履行全县交通客(货)运站场基础设施建设的行业管理职责,工作内容包括农村客(货)运站场、招呼站、候车亭等项目建设。

第七条交管所作为县交通局派出的各乡(镇)交通管理机构,在县交通局领导下履行各乡(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管理职责,工作内容包括农村渡口改造项目建设及通村(组)公路建设的监管。

第八条各乡(镇)通村办、村民委员会为地方通村公路(含渡改桥、通组公路)建设责任主体,县农路办代表政府履行监督职能,对通村公路进行行业监管,各乡(镇)通村办、村民委员会按照村民自愿、民主决策、“一事一议”方式组织建设。

第九条一二级公路、县乡等级公路改造项目由局工程股牵头,公路段受交通局委托负责组织项目实施;农村客(货)运站场(招呼站、候车亭)建设项目由运管所牵头,运管所受交通局委托负责组织项目实施;农村渡口改造项目由交管所牵头,交管所代表交通局履行行业监管职能,由工程所在乡(镇)、村负责组织项目实施;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含渡改桥、通组公路)由县农路办牵头,县农路办代表交通局履行行业监管职能,工程所在乡(镇)、村负责组织项目实施。以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由县交通局各分管领导按照管理权限履行领导职责。

第三章计划及前期工作管理

第十条公路段、运管所、交管所、各乡(镇)通村办必须在年底向交通局报告本年度建设项目完成情况,并上报下一年度建设计划和实施方案。

第十一条县乡等级公路、渡改桥、农村客(货)运站场(招呼站、候车亭)、农村渡口及通村公路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分别由公路段、运管所、交管所、工程所在乡(镇)通村办向交通局提供相关统计资料,经分管工程局长审查后上报市交通局。其中,纳入省计划的通村公路的工可,由县农路办委托设计单位完成。

第十二条通村公路施工图设计,原则上应由项目所在乡(镇)通村办、村民委员会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完成,受条件限制的可由以上业主组织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完成(但必须达到相关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由县农路办审查后报局总工程师审批。

第十三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严格履行以下基建程序:

一、根据规划,编制项目建议书;

二、根据批准的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初步设计文件;

四、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

五、根据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项目建设计划,组织项目监理、施工招投标;

六、签订工程合同,进行征地拆迁等施工前期准备工作,编制项目开工报告;

七、根据批准的项目开工报告,组织项目实施;

八、项目完工后,编制竣工文件及工程决算,并完成决算审计,组织项目交、竣工验收。

第十四条交通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必须严格按照以上程序进行报批,工可批复前的规划、计划、项目建议书、工可报告等工程前期工作必须报分管工程局长审核,经局长批准同意后上报,工可批复后的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投标、开工报告等工作由局总工程师批准同意。未经审批的项目,一律不许开工;擅自开工建设的,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四章建设资金管理与使用

第十五条对于交通建设资金的管理与使用,局属各二级单位、各乡(镇)通村办要严格执行交通建设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严禁截留、挤占、挪用和超范围使用建设资金。

第十六条局财务股应积极联系、落实交通建设资金,会同县财政、审计部门加强对局属各二级单位、乡(镇)通村办交通建设资金的监管,并定期向局领导汇报建设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

第十七条局属各二级单位、乡(镇)通村办的财务部门在交通建设资金管理过程中,要按照国家交通财务有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主动为单位领导当好参谋,对本单位交通建设财务管理工作负责,防止损失浪费,确保建设资金安全使用。

第十八条局属各二级单位、乡(镇)通村办的财务部门要严格履行“四按”原则,即:“按预算、按计划、按进度、按程序”拨付资金并监督使用。各建设项目必须设立专户,单独建帐,单独核算。专项资金的划拨和使用要实行规范化管理。

第十九条实行工程监理制的交通建设项目必须执行以下资金拨付程序:

一、施工单位对已完工程自检质量合格后,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工程中期支付申请》(附相关工程质量证明资料);

二、监理工程师抽查工程质量并核对工程数量,按合同文件要求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核与修订,然后向业主签发《中期支付证书》;

三、业主按合同文件要求对监理工程师已确认的《中期支付证书》进行审批;

四、业主财务管理部门根据审批文件予以支付;

五、工程全部完工,施工单位按规定程序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最终支付申请》,由监理工程师按要求审定后,业主对《最终支付证书》进行审批。

对未实行工程监理制的建设项目,参照以上程序进行建设资金拨付。对简单明了的小型工程项目可采用《工程验收计价单》的形式予以资金拨付,但必须由业主单位组织验收小组对工程进行验收,《工程验收计价单》必须有验收人员、业主项目负责人、业主分管领导签字后方可生效。

第五章工程管理

第二十条受县交通局委托后,公路段必须严格按照《招投标法》对县乡等级公路组织招标,择优选择建设队伍。同时招投标情况必须报局总工程师审查。

第二十一条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包括渡改桥、通组公路)要参照《招投标法》,根据通村公路特点进行招投标,招投标工作原则上由项目工程所在乡(镇)通村办、村民委员会委托有资质的招标单位完成,受条件限制的可由以上业主按照《招投标法》自行公开招标、邀请招标或议标,由县农路办依据管理职责进行监督和行业指导,并报局总工程师审查。

第二十二条通村公路建设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因地制宜、经济实用、注重环保、确保质量”的原则,严格按照交通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及《市通村公路硬化工程建设管理指南》进行组织实施。

第二十三条一二级公路、县乡等级公路、渡改桥项目应按《公路工程市场管理办法》办理施工许可,经县交通局工程股初审、局总工程师审查后报市交通局审批;通村公路的施工许可由县农路办初审后报局总工程师直接审批。以上建设项目开工前均应按规定办理质量监督手续;通村公路的质量监督手续由项目业主向县农路办申请办理。

第二十四条农村客(货)运站场(招呼站、候车亭)、农村渡口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分别由县运管所、交管所负责组织,县交通局负责指导和监管。开工报告由局总工程师签字认可后报上级行业主管部门审批,并在相关部门办理质量监督手续。

第二十五条对于县公路段管理范畴内的列养桥梁维修加固、列养公路路面改善、大中修、水毁修复、安保工程等工程项目,在项目实施前,必须将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案报局工程股初审,经局总工程师审批同意后方可组织实施。

第二十六条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应严格按规定建立健全安全和质量保证体系,明确局属各二级单位“一把手”及各乡(镇)通村办负责人、村支书为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各行业管理单位应加强安全和质量巡检,确保全县交通建设质量和安全始终处于有效监管状态。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对存在工程质量(安全)隐患的建设项目,坚决返工,决不姑息迁就。

第二十七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应采取得力措施,加强环保管理。注重交通建设与沿线环境的协调,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环境的不利影响。

第二十八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信息报告制度。公路段、运管所、交管所及各乡(镇)通村办应在当月25日前将各项目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及项目资金到位与使用情况报告交通局。工程建设中的重大协调、质量问题要迅速报告,安全问题必须按相关程序及时上报。

第二十九条公路交通按管理范畴落实公路养护责任制。纳入全县列养公路管理范畴的责任单位是县公路段,公路段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养护方案报交通局审批,同时将养护资金足额运用到列养公路上;对于新(改)建公路项目建设期的养护经费,由公路段按要求转拨给交通局,然后由交通局纳入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统筹。

对非列养公路的养护管理,应由各乡(镇)、村严格按照《县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实施,各交管站履行监管职能。

第六章工程验收

第三十条交通基础实施建设项目建成后,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应按照交通部现行《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及时编制工程竣工文件和总结报告材料,建设单位应按规定编制工程竣工决算并完成决算审计。

第三十一条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后报请县交通局验收:

一、按《市农村公路规划图集》核定的计划里程已经完成;

二、已完成对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自检,并达到合格以上标准;

三、按要求已完成竣工资料的编制;

四、经县农路办现场质量监督员检查,各项工程质量缺陷已完成修复。

第三十二条农村客(货)运站场(招呼站、候车亭)、农村渡口的交竣工验收,首先由县运管所、交管所组织初验,初验结果报局总工程师审查,然后分别报请市港航局和市运管处验收。

第七章附则

乡镇机构编制履职报告篇2

 

同志们:

按照培训班的安排,下面我围绕“新时代乡镇人大干部如何履职尽责”这一主题,与大家交流一些看法。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一、乡镇人大基本定位和基本职权

(一)乡镇人大的法律地位。《宪法》规定我国行政区划为四级区划、四级政权,但实际上由于实行“市管县”体制,在实际工作中是五级区划、五级政权,乡镇人大为基层人民代表大会。《地方组织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二)乡镇人大的属性。

       一是政治机关。乡镇人大是党领导下的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

二是工作机关。xxx在党的报告中指出,要“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所谓工作机关,就是有效担负起各项法定职责并落实到工作中去。这就需要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履职能力,积极担当,善作善成。

三是代表机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它深深根植于人民之中。”“各级国家机关加强同人大代表联系、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要求,是人民对自己选举和委派代表的基本要求。”人大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必须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方面走在前头,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为人民服务,千方百计为人民办实事、干好事、解难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乡镇人大的基本职权。

        《宪法》赋予地方各级人大的职权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通过和决议,审查和决定地方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的计划。《地方组织法》明确规定了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列职权:

1、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的遵守和执行;

2、在职权范围内通过和决议;

3、根据国家计划,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文化事业和公共事业的建设计划;

4、审查和批准本行政区域内的财政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5、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政工作的实施计划;

6、选举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

7、选举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

8、听取和审查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的工作报告;

9、撤销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10、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11、保护各种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12、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

13、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少数民族聚居的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在行使职权的时候,应当采取适合民族特点的具体措施。

(四)乡镇人大主席团的产生和履职方式。

       《地方组织法》明确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选举主席团。由主席团主持会议,并负责召集下一次的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为主席团的成员。主席团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每年选择若干关系本地区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有计划地安排代表听取和讨论本级人民政府的专项工作报告,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开展视察、调研等活动;听取和反映代表和群众对本级人民政府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主席团在闭会期间的工作,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

二、我市乡级人大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按照总结、继承、完善、提高的原则,推动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有力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加强了基层国家政权建设,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总的来看,乡级人大工作和建设呈现出新气象、新面貌。

(一)加强和改善了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乡镇党委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根本政治制度的高度出发,加强对人大工作和建设的领导,把人大工作纳入党委工作总体布局、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一部署和推进。健全党委领导人大工作制度,普遍推行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联系人大、党委会议定期研究人大工作、人大向同级党委请示报告等工作机制。各级党委贯彻全面依法治国要求,重视发挥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优势,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乡级人大依法行使职权更加到位。乡级人大深入贯彻中央18号文件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积极依法探索,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方式方法,认真行使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人事任免权等法定职权,更好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

(三)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加密切。各乡镇普遍把代表工作作为乡级人大的基础性工作,积极拓展代表工作内涵,创新代表工作方式方法,代表活动既生动活泼又扎实有效,代表的主体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比较突出的有三个方面:

一是代表履职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各乡镇普遍设立了“代表接待室”、“代表联络站”等代表联络机构,实现了闭会期间代表活动有组织、有制度、有经费。

       二是国家机关同代表、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加密切。县级人大普遍完善了邀请乡镇人大主席列席县级人大常委会会议等制度;乡镇人大普遍实行人大主席定点联系代表工作制度,定期组织代表开展活动,认真听取代表意见建议,畅通社情民意反映和表达渠道。

       三是代表活动主题鲜明、务实有效。各乡镇普遍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代表活动,比如组织人大代表进社区、进乡村,开展法治宣传、走访接访、调解纠纷等工作;组织代表投身脱贫攻坚、污染防治等民生重点领域,人大的主要民主渠道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四)乡级人大组织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各县市区认真落实中央18号文件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切实加强乡级人大组织建设,全市乡镇普遍实现了人大主席专职配备,各街道普遍设置人大工委并配备专职工委主任;人大主席团人数有所增加,配备更加规范;不少乡镇设立了办公室,实现了乡镇人大工作有人理事、有人干事。

在肯定乡级人大工作和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一是政治站位不够高。一些地方对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有的乡镇党委对人大工作不管不问,放任自流;有的乡镇人大主席团在安排工作、组织活动时,不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有“自娱自乐”现象;有的同志认为人大主席是“二线岗位”,开展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热情不高。

二是组织机构不健全。有的乡镇人大主席调整后,长期空缺,没有补齐;多数人大主席团没有配备工作人员,造成人大主席一人跳“独舞”,在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中,未设置乡镇人大主席团的办事机构;多数人大主席承担其他工作,甚至承担政府工作,不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人大工作中,不能有效履行监督职能。

三是履职尽责不规范。多数乡镇人大对履行法定职责的途径不清晰、程序不规范、效果不明显。省人大《工作条例》规定,乡镇人大会一般每年召开两次,而我市多数乡镇每年只开一次;会期不少于一天,而有的乡镇仅开半天,根本没有时间进行审议。在行使监督权时,不能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监督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在开展视察、调研活动时,对发现的问题,不愿监督、不会监督、不敢监督,讲成绩长篇大论、讲问题一带而过、提建议泛泛面谈,使监督工作流于形式。在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时,为事先没有充分沟通交流,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能及时回应,使决策的效力大打折扣。

四是代表工作不到位。从乡镇人大主席团层面来看,一些地方不注重代表主体作用发挥,代表小组形同虚设;有的地方履职平台不健全,代表活动室、联络站建设不落实;有的忽视代表履职培训,使代表缺乏必要的履职能力;有的未有效实施对代表的监督管理,代表履职档案不健全,使代表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代表的层面来看,个别代表不知道代表是职务,而是当作是荣誉;有的代表履职热情不高,不愿参加会议、参与代表活动;有的代表能力素质不高,提议案、提建议只停留在要钱要物上,不知道如何开展监督;有的代表不能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个别代表还出现违法乱纪行为。

五是运行保障不落实。一些乡镇没有专门办公室,缺乏活动室、联络站;一些乡镇财政预算未安排人大主席团的工作经费;有的乡镇缺乏必要的办公设施和网络装备。

以上这些问题在全市各乡镇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必须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三、乡镇人大主席如何履职尽责开展工作

(一)自觉坚持党的领导。

总书记在党的报告中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根本政治原则,乡镇人大主席必须自觉坚持和接受党委的领导。

一要从政治上保证党的领导,努力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讲政治,就要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开展人大工作。人代会上的人大主席团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党委意见,把党委确定的中心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基本任务、主要措施等,体现在报告中。在会议审议过程中,引导代表积极依法履职,最终形成决议,表决通过这两项工作报告。这一过程,就是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国家意志的过程。同样,闭会期间举行主席团例会,都要贯彻党委意图。确保人大主席团的工作安排和实际运作,都同党委的中心工作同步、同调,形成落实党委决定的合力。

二要从思想上保证党的领导,努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落实两个维护”。从思想上保证党的领导,就要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用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执行者。

三要从组织上保证党的领导,努力落实党委的人事安排布局。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乡镇的权力机关,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则是会议期间的领导机构、闭会期间的工作机构。把权力机关和工作机关置于同级党委的领导之下,乡镇人大主席负有特别的责任,发挥特殊的作用。在代表大会期间,乡镇人大主席要确保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

一是落实主席团人选及分工。党委书记是主席团的关键人物。应当把党委书记推选为常务主席、执行主席。二是落实乡镇人大主席,乡镇长、副乡镇长的选举。依照法律规定,正职一般实行等额选举,副职必须差额选举。三是表决通过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名单,为任期内的代表变动的资格审查打好组织基础。

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乡镇人大主席要协助党委、选举委员会做好各项人事工作。一是换届的人大代表人选的酝酿、推荐、考核、选举、资格确认工作。二是届内人大代表的罢免、辞职、补选的准备工作。这些环节,如何既贯彻党委意图,又严格依法办事,都是乡镇人大主席必须严肃面对的问题,没有回避的空间。

四要从程序上保证党的领导,努力开创人大工作的新局面。宪法从国家的国体、政体的高度,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基本原则。如何在乡镇政权建设的过程中,把这一原则贯彻到底,既有一个党组织加强领导、善于领导的问题,也有一个人大主席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善于在党的领导下做好人大工作的问题。党的领导如何同人大工作衔接好,从人大主席的角度,要讲规矩,讲程序,通过法定程序,依法合法地把党委的意图落实好。

(二)依法开展日常工作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乡镇人大主席团闭会期间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工作计划也可以称工作安排、工作要点。依据《地方组织法》第五条第二款规定,主席团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每年选择若干关系本地区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有计划地安排代表听取和讨论本级人民政府的专项工作报告,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开展视察、调研等活动;听取和反映代表和群众对本级人民政府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这些工作内容多、头绪多、形式多,需要很多代表,甚至全体代表的积极参加。

为保证这些工作、活动的有序进行,必须有统一的计划安排。考虑到乡镇人大主席团人数少,兼职人员多的实际,主要由主席组织实施计划的实际,可以搞一个综合性的安排。就一个乡镇来说,一年内往往不能把工作评议、执法检查、代表视察、专题调研等活动普遍开展一遍。一般都要根据工作需要,作出突出重点又切实可行的统一安排。工作计划在列举主要工作事项的同时,最好附一个细化的方案。每项工作何时开展,在什么地方开展,由谁具体负责,请哪些代表参加,请哪些人列席,准备哪些材料等。有了这样一个总体布局,开展工作就会有条不紊,不打乱仗。

二是开好主席团会议。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主席团会议由主席主持召开。召开会议的时间、地点、列席人员、议题、材料、通知等,均应由主席作出安排。对讨论决定的事项,应有初步意见或提供若干具体方案,以便开会时有的放矢,较快地形成共识,作出可行性安排。如研究执法检查,则应提出检查的法律或法规的名称、检查的时间、参加检查的代表名单、检查到达的具体单位、检查的参考提纲等。开会时,则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各位成员充分发表意见。遇有不同意见时,或留待下次会议讨论确定,或进行表决,按多数人通过的意见办理。对于依照选举法规定,主席团根据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提出的报告,确认代表的资格或者确定代表的当选无效的议题,要在认真审议的基础上表决通过。

三是筹备人代会相关事宜。中央18号文件和《工作条例》规定,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一般每年举行两次,会议的筹备工作由主席团安排,主席组织实施。筹备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会议的质量、效果。对会议的材料、出席代表和列席人员的通知与落实、新闻媒体的沟通、会场的布置、议程与日程的草案、会务工作人员的组织、重要议题的调研等都要作出周到细致的安排,具体扎实的准备。

(三)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各级人大代表是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要千方百计发挥其主体作用。

一要尊重代表主体地位。《代表法》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代表依照本法的规定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的工作和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活动,都是执行代表职务。

二要支持代表履职尽责。各级人大代表要积极依法履职尽责,代表大会期间按时出席会议,认真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发表审议意见,提出代表议案、建议;闭会期间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采取视察、调研、联系接待选民、代表述职、开展代表小组活动等形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听取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应邀参加各级国家机关组织的各项活动,忠实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真实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贴心人。

三要服务保障代表活动。根据代表法的规定,代表有获得依法执行代表职务所需的信息和各项保障的权利。为人大代表执行职务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是乡镇人大主席团重要的职责。

        一是根据代表要求,安排本级人大代表约见本级有关国家机关负责人。

        二是根据代表要求,联系安排本级或者上级人大代表持代表证就地进行视察。

        三是组织代表参加履职学习培训。注意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搞好代表初任培训,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识,增强制度自信;搞好专题培训,学习宪法和地方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监督法、立法法、预算法等法律,代表法实施办法、预算监督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议事制度等知识,了解和掌握人大代表执行职务的基本法律法规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搞好履职培训,学习人大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基本能力知识,提高依法履职的能力。四是为本级人大代表执行代表职务提供服务保障,对代表在履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协调解决。

(四)督促办理代表建议

人大代表建议是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的简称,是人大代表提出的对国家机关各方面工作的看法、意见、批评、建议等的总称。代表建议同普通公民建议不同,是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特有的建议权。提出代表建议是在行使代表职权,本质上是代表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因此,不但要用法律形式保障建议的提出,而且要用法律的形式保障建议的研究办理和答复。一些地方存在“重答复,轻办理”“最满意的答复与最不满意的落实并存”的现象,必须认真克服,不断改进。

一要认真收集代表建议。联系本级人大代表,听取本级人大代表建议,是主席的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主席要通过各种渠道,引导、鼓励、听取本级人大代表认真负责地提出代表建议。乡镇人大代表建议内容不仅包括同所在选区有关的事项,也包括同所在行政区域有关的事项,还包括代表所关心的各方面的国家大事。

二要及时反映代表建议。乡镇人大代表建议由主席交有关机关和组织研究处理并负责答复,这是主席的职责所在。由主席转交,一是体现对代表建议的尊重,表明组织的态度,密切代表同主席团的联系;二是有利于代表建议处理的规范、有序,防止出现建议被扣押、漏送等问题;三是有利于落实承办单位,引起承办单位、办理人员的重视;四是有利于主席掌握建议办理进展状态和结果,随时督促检查。因此,除了代表在视察时直接向被视察单位提出并当场得到答复处理的代表建议,一般建议都要送给主席,由主席根据建议内容分别交有关机关和组织研究处理并负责答复。

三要督促办理代表建议。根据《代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对有关机关、组织的办理代表建议有若干具体要求。主席要依据这些法律规定,督促办理单位抓紧办理,让代表满意。

一是办理时限。一般代表建议自交办之日起三个月内答复;涉及面广、处理难度大的代表建议应当自交办之日起六个月内答复。逾期不办或没有答复的,主席要提出批评,并及时将情况向提出建议的代表反馈。

二是办理方式。办理单位应当与代表联系沟通,充分听取意见。代表了解的情况往往细微充分深入,包含了包括代表本人在内的很多人的意见,加强联系沟通才能理解代表的真实意图,让代表对办理结果确实满意。乡镇人大代表工作单位和居住地点一般都同办理单位共处一个乡镇,距离近,沟通交流方便。办理单位要放下身段,以对代表履职负责的态度,尽可能同代表面对面地交流意见,把代表的书面意见不能完全表达的意见也了解清楚,实现代表建议办理效果的最佳化。

三是办理结果。每项具体建议都要给提出建议的代表答复。对代表建议办理总体情况应当向主席报告,由主席向主席团报告。并将代表建议办理总体情况报告印发下一次人大会议,向社会公布。

(五)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打铁需要自身硬。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才能确保乡镇人大工作落到实处,才能确保各项工作的质量。

一要加强政治建设。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学习贯彻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首要任务,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以思想政治建设引领和推进乡镇人大工作,健全完善请示报告制度,重大事项、重点工作、重要活动和重要会议及时向本级党委请示报告,确保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乡镇人大工作。在代表小组中成立临时党支部,积极组织引导人大代表中的党员,认真履行人大代表和共产党员的双重责任,带头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带头把党的领导体观到人大工作的方方面面,确保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领导、实现党的领导。

二要加强组织建设。乡镇人大主席团成员一般由7-13人组成,人口特别多的乡镇不能超xx人,注重吸收农业、经济、科技、社会等领域积极履职、与乡镇工作联系密切的代表进入主席团。主席团成员不担任乡镇政府职务,乡镇人大设专职主席1人,有条件的可以设专职副主席和专职工作人员。在乡镇人大闭会期间,乡镇人大主席团或者人大主席组织代表根据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听取审议乡镇政府工作报告,检查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开展调研等活动,听取和反映代表、群众的意见建议。

三要加强制度建设。按照《地方组织法》和我省乡镇人大《工作条例》的规定,认真总结乡镇人大工作的有效做法,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三项职责”(人大代表职责、人大主席团职责、人大主席职责),建立健全“十项制度”(乡镇人代会议事规则、人大主席团议事规则、人大主席团向乡镇党委请示报告制度、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执法检查和视察调研制度、人大主席团联系代表制度、办理代表建议制度、代表小组活动制度、代表履职管理制度、代表培训制度),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制度要切合实际,务实管用,使乡镇人大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四要加强履职能力建设。一是开好乡镇人大会议,乡镇人代会,每年至少举行两次,每次会期不少于一天,有选举事项时,会期适当增加,年初人代会侧重于审议各项工作报告,年中会议以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和督办代表建议为主,乡镇人大主席团会议每三个月至少举行一次,健全议事规则,完善审议程序,充实会议内容,全面有效行使人大法定职权。

二是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善于把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通过人大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把握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重点和范围,依法作出决议、决定。乡镇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要向本级人大报告,对法律法规规定由人大决定的重大事项,提请人大依法讨论决定,乡镇人大主席团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增强决定的科学性、准确性。

三是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围绕乡镇中心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每年选择若干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监督。监督要广泛听取意见,体现理解支持,切实增强刚性,审查和批准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对预算安排的合法性、完整性、可行性等进行重点审查。健全执法检查、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工作机制,积极通过开展视察、专项调研、代表建议办理等方式不断改进监督工作,着力推进整改,加大督促落实力度。

五要加强代表工作。建立健全代表履职管理办法,规范加强代表服务管理工作,每年年底以约谈、通报或探索开展表决的方式,鼓励、鞭策和规范代表出席代表大会,提高参会率、发言率、建议率。根据代表工作和生活情况,以方便、快捷有效为工作原则,将每位代表组织起来,建立代表小组,并根据工作特点,明确为法制宣传、人民调解等工作岗位,让代表有事干、能解决问题。

每年至少组织2次有计划、有组织、有内容地开展各种形式的代表小组活动。健全代表述职制度,要求代表每年进行一次述职,代表每年在会议上述职不低于30%,根据文化程度(书面口头均可),两至三年内实现代表述职全覆盖,向选民报告履职情况,回答选民询问,接受选民监督。密切代表联系选民和群众,对乡镇人大代表联系选民进行量化,每位主席团成员固定联系代表不少于10名,每位代表固定联系群众不少于3名,明确每个月代表接待选民的时同安排、人员安排、情况记录、建议办理等工作要求。

组织好代表的履职学习,从提升代表履职意识和能力入手,采取实地教学、工作示范、履职交流、理论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推动代表履职学习提质增效,加强“人大代表接待室”和代表联络站建设,以“就近、求质、多样”为活动原则,将人大代表分片集中安排至代表联络站开展活动,明确活动内容,公开代表联系信息,建立代表活动台账,重视代表意见建议办理,健全督办重点建议机制。

六要加强运行保障。着力解决挪用或不落实乡镇人大工作经费、人大会议经费、代表活动经费的问题,市县人大常委会要加强与乡镇人大的联系,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指导,帮助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落实。县乡财政要将乡镇人大的工作经费、会议经费、代表活动经费等纳入财政预算,专户管理,专项使用,加强乡镇人大办公室、代表联络站软硬件建设,配备基本的办公设施。落实代表活动经费,发放无固定收入代表误工补助,对路途较远的人大代表报销往返路费,注重活动中代表食宿安排,努力营造良好的代表履职环境。建立乡镇人大代表活动经费增长机制,逐步提高经费标准。

四、做好乡镇人大工作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主席团在履职尽责过程中,要善于把握、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与同级政府的关系。根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规定,乡镇人大与乡镇政府是产生与被产生、决定与执行、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长期以来,许多人对乡镇人大与乡镇政府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认识有误区,监督力度不够,有的认为人大监督政府就是挑政府的毛病,因此,把乡镇人大与乡镇政府的关系绝对对立起来。从政府方面说,有的对人大监督很反感,有抵触情绪。从人大方面说,有的对监督政府有畏难情绪。有的将乡镇人大与政府的关系混淆起来,认为不必分那么清楚,谁家有活一起干。出现乡镇人大主席代替乡镇长、副乡镇长工作的现象。这些都是要不得的。这里需要强调的是:

一是要明确乡镇人大监督的含义,乡镇人大对政府监督有三个含义:即补充完善、推动促进、纠偏纠错。

二是要明确乡镇人大和同级政府的关系,乡镇人大和同级政府既不是绝对对立的关系,也不是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的关系,而是在党的领导下,既合理分工又协调一致开展工作的关系。乡镇人大作出的决定、决议需要由同级政府来执行;政府工作需要同级人大在法律意义上予以保证。乡镇人大按照宪法、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对事关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保障。因此,做好促进本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这篇大文章,政府离不开人大,人大也离不开政府。

三是要明确乡镇人大监督同级政府的内容和形式。乡镇人大监督包括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两个方面。法律监督主要是对宪法和法律法规等在本行政区域的实施情况所进行的监督。工作监督主要是通过督办乡镇人大代表所提出的议案和建议,组织开展工作评议,进行专题调研、视察等方式,加强对乡镇政府工作监督,促进乡镇经济社会发展。

(二)正确处理与县级人大的关系。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与乡镇人大之间是法律监督关系、业务指导关系和工作联系关系。加强县级人大常委会对乡镇人大工作的指导,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县级人大常委会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同乡镇人大的工作联系和指导,密切工作协同,开展工作交流,形成人大工作的整体合力,增强人大工作的整体实效。

一是要把乡镇人大工作纳入常委会日常工作范围,定期听取乡镇人大工作汇报,注重解决乡镇人大工作实际问题和困难。

二是要健全常委会领导联系乡镇人大工作机制,坚持和完善乡镇人大主席列席县级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加强工作联系。

三是要探索实行县乡两级人大联动开展工作机制,即县级人大常委会与乡镇人大主席团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对开展执法检查、视察、调研等工作,由县级人大常委会提出工作计划,两级人大统一主题、统一时间、统一要求、统一步骤,对两级政府工作进行监督。

四是要加强对乡镇人大干部的培训,健全岗位职责、机构编制、议事规则、履职程序、自身建设等方面的配套建设,使乡镇人大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推动乡镇人大工作迈上新台阶。

五是要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六是要召开县级党委人大工作会议,制定规范性文件,对乡镇人大工作的履职程序、工作方式、工作责任等予以明确。七要邀请乡镇人大主席列席县级人大常委会召开的会议,为乡镇人大主席了解县级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提供方便,做好与县级人大常委会工作的衔接和配合。

(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乡镇人大行使职权的方式是集体行使职权。会议制度、议事规则都是体现集体行使职权的体现和保障。集体讨论决定问题,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决定问题以全体代表或主席团组成人员过半数通过。所以,人大是集体有权,个人不能单独行使。各级人大必须召开会议才能讨论决定问题,不召开会议不能决定问题。在人大会议上,主席、副主席、主席团成员,没有高低主次之分,都享有平等的“一人一票”权利。因此,乡镇人大主席行使职权,不能以个人意志代替集体意志,更不能将个人行为强加为集体行为。

(四)正确处理主业与副业的关系。中央18号文件指出:“乡镇人大设专职主席一人,提名为县级人大代表人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配备专职副主席。”省人大《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主席团成员不能担任乡镇人民政府职务。”乡镇人大主席专职配备,人大工作是主责主业,把主要精力和大部分时间抓人大工作是职责所在,责无旁贷。另一方面,由于乡镇人大主席多数是由党政重要岗位转任,绝大多数同志威信高、能力强、办法多、影响大,有的就是乡镇长的“后备军”。

因此往往在党委班子里还会承担其他分工,比如党建、政法等工作,甚至有的还直接承担政府的一些分工,造成“裁判员”直接上场“抢球”的局面,违背了中央文件精神和法律规定。对此,一定要争取党政主要领导的理解和支持,理顺工作分工。乡镇人大主席作为乡镇人大工作的第一召集人、直接组织者、专职负责人,如果不用主要精力抓人大工作,就是失职,就会给乡镇人大工作造成难以估量的重大损失。

五、积极探索做好街道人大工作的方式方法

城市街道办事处以前并无专门人大工作机构和专职人大干部,2016年以来,为贯彻落实中央18号文件,各地开始设立街道人大工委,并配备专职人大工委主任,有的还配备了人大秘书和其他工作人员。

(一)街道人大工委的性质。20xx年新修订的《地方组织法》作出规定:“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在街道设立工作机构。工作机构负责联系街道辖区内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织代表开展活动,反映代表和群众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常务委员会交办的监督、选举以及其他工作,并向常务委员会报告工作。”这是设立人大工委的法律依据。街道人大工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是区人大常委会派出到街道的工作机构;其次,街道人大工委虽然是经过党委、人大和编制部门批准设立的,但它与乡镇人大的地位和职能截然不同;再次,街道人大工委受上级人大常委会和街道党工委的双重领导。

(二)街道人大工委的作用体现。街道人大工委设立以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有力地推进了基层政权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街道人大工委的设立是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入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它能充分调动基层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

        二是使基层人大工作形成了自上而下纵向到底的完整工作体系。基层人大工作通过工委这一载体,有效地发挥了上情下达,下情上知的桥梁纽带作用,各级人大代表工作生活在街道和社区之中,可以发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

        三是认真履职尽责,发挥了积极作用。人大街道工委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组织开展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如通过建立代表接待日、设立选民联系电话,组织代表开展学习、视察、检查、调研、评议等,有力调动代表的积极性,激发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加大了代表建议的办理力度和质量,做到了让代表满意,让群众满意。

(三)街道人大工作面临的现状与困境。街道人大工委的设立,有利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发挥各级人大代表的作用,有利于推进街道、村、社区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但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一是作用发挥还不充分。街道人大工委只是区人大常委会派驻街道的常设工作机构,不同于乡镇人大主席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级权力机关,还不能独立对本区域的有关重大事项作出决定,对如何进一步发挥其作用,尺度还不好把握。二是机构设置还不健全。虽然街道工委配备了专职主任,但工委委员是由街道中层干部兼任的,工委办公室也没有专职人员和秘书,人大工委缺乏专职办事人员,人大工委主任成为“光杆司令”,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街道人大工委工作的开展。

       三是代表活动不易开展。由于街道人大工委只是区人大常委会的派出机构,缺乏对代表的有效管理方法,平时对代表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要靠代表自觉,而一些代表缺乏责任心和使命感,履职意识不强,参加活动积极性不高,致使街道人大工委组织开展活动较难。四是人大工作氛围不浓。街道人大缺乏深入、有效、持久的宣传,人们对街道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缺乏认识,对人大如何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没有真正了解。这也使街道人大工作缺乏良好的舆论环境。

(四)做好街道人大工作需要不断开拓创新

由于街道人大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不断探索,对于工作中存在的困惑和疑虑,要善于在伟大思想中寻找答案、在实践探索中寻找答案、在学习借鉴中寻找答案、在规范提升中寻找答案。

一要突出四个重点。

一是联系代表常态化,突出做好代表履职的服务保障工作。联系本辖区的各级人大代表,是街道人大工委的日常工作。要及时向代表通报工作,提供信息资料,不断扩大代表对常委会活动的参与,保障代表知情;要有计划的组织代表参加履职学习,努力提高代表履职能力;要认真落实人大代表会议言论免责权、人身自由特殊法律保护权以及执行代表职务的时间保障、物质保障、经费保障、组织保障等各项具体措施。

二是组织活动制度化,突出增强闭会期间代表活动实效。代表小组是代表在闭会期间履职的基本形式。考虑到街道人大代表数量相对较少的实际情况,街道人大工委可以组织辖区内的各级人大代表开展联组活动。要遵照法律规定,制定好切合本地实际的一系列代表活动制度。要按照推选一个好组长、制定一个好计划、选择一个好主题、确定一个好形式、提出一条好建议的“五个一”要求,真正使每次代表小组活动都富有成效,解决一两个现实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组织代表开展活动,必须强调轻车简从,力戒形式主义。

三是联系群众经常化,突出兑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人大代表是党和国家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基本功。通过不断拓宽代表联系群众的渠道,采取定期组织代表进社区、代表联系卡、代表接待日、微信群、QQ群等多种方式,完善畅通社情民意的表达机制,认真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在此基础上,指导代表形成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由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机构依法向有关部门交办,也可以形成街道人大工委专题调研报告,呈送街道党工委参阅,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真正体现对人民负责、为人民立言。要认真组织辖区内的各级人大代表自觉参加回原选区向选民或原选举单位述职活动,报告履职情况,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四是交办工作规范化,突出落实好常委会交办的监督等工作。“办理常务委员会交办的监督、选举以及其他工作,并向常委会报告工作。”这是街道人大工委的一项重要职责。要按照人大常委会开展集中视察、专题调研、执法检查、民主评议等工作规范和要求,认真完成好交办的监督工作任务;要积极围绕大局,突出重点,认真完成好街道党工委布置的中心工作任务;要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发挥代表作用,向“一府一委两院”提出接地气、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信访工作,坚持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认真完成好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要理顺三个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好与街道党工委的关系。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是搞好人大工作的政治原则和根本保证,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街道党工委是街道辖区工作的领导集体,街道人大工委必须自觉接受党工委领导,要经常主动地向党工委请示、汇报工作,使党工委及时了解人大工作情况,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支持街道人大工委履行职责。特别是工作中遇到的重要问题,人大工委要严格执行向党工委请示报告制度。同时,要紧紧围绕党工委中心任务开展人大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主动为党工委决策服务。

二是正确处理好与街道办事处的关系。在法律上,街道人大工委不是街道的权力机关,街道办事处不是由它直接选举产生的,也不存在直接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但街道人大工委在人大常委会的授权下,又可以对办事处以及辖区内的行政部门、司法机关的工作进行监督。街道人大工委与街道办事处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推进辖区内的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是正确处理好与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机构的关系。街道人大工委是人大常委会派出的工作机构,要在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下,根据法定职责开展工作,向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人大常委会与街道人大工委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街道人大工委与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机构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工作上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不同的是,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机构专业性较强,而街道人大工委既要相对独立地开展服务人大常委会职能的全面工作,还要服从和服务于街道的中心工作,涉及的工作面比较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选举等方面的工作安排一般都是通过专门委员会、工作机构进行的,而其工作又需要依靠乡镇人大和街道人大工委来组织落实。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机构与街道人大工委在工作上存在着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三要加强自身建设。

一是加强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始终坚持人大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街道人大工委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始终保持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质,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始终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固树立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严格遵守“八项规定”,锲而不舍纠正“四风”,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倡树“清新简约、务本责实”的作风导向。

二是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升工作本领。街道人大工委肩负着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必须深刻领会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要系统学习贯彻xxx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要补短板、强弱项,针对性地强化人大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制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努力提高工作服务水平。当前,街道人大工委要把代表履职管理和履职平台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常抓不懈,抓出成效。近年来,一些地方在街道推行“街道选民代表会议”、“街道居民议政会”等制度,丰富了人大工委履职平台和抓手,值得借鉴。街道人大工委要通过规范代表履职行为、强化代表履职管理、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不断增强代表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充分激发代表履职的内生动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代表履职潜能。街道人大工委要积极为代表搭建履职平台,主动为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代表要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反映上来,努力提高建言献策的水平,积极推动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

乡镇机构编制履职报告篇3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全力实施《环境保护法》。以“整合管理资源、提升监管效能、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属地管理为原则,通过实施“划分网格、责任到人、明确任务”的网格化环境监管推进“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环境监管机制,实现环境监管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和长效化,从源头减少环境隐患,有效维护环境安全,提升环境质量。

(二)目标任务

在市政府一级网格监管指导下,以县、乡镇、开发园区、村、社区为责任主体,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环境监管职能。建立县政府、环保局及相关职能部门为二级网格监管责任主体,开发园区管委会、镇(乡)为三级网格监管责任主体,行政村和社区为四级网格监管责任主体,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推动环境监管关口前移,触角向下延伸,实现对各自环境监管区域和内容的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管理,做到监管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留隐患,达到确保区域环境安全的目的。

二、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

在全县范围内建设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实行县、乡、村三级管理,县政府负责组织、研究制定全县环境监管网格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建立三级环境监管网格和网格化环境监管数据平台,启动运行,并督导各乡镇、开发区管委会和具有环境监管职能的相关部门落实网格内的环境监管职责。

(一)网格划分

1、二级网格

县行政区域为二级监管网格。责任主体为县人民政府,具有环境监管职能的相关部门按所明确的职责,承担网格内环境监管任务。县政府相关部门对三级网格区域负责监督包保,行政部门首长为监督包保领导人。

2、三级网格

以乡镇、各开发园区建立三级网格,责任主体为乡镇政府和园区管委会,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三级“网格长”,三级网格单元要明确两名主管副职为直接责任人,乡镇、开发园区管委会安排对四级网格区域监督包保,明确监督包保领导。设立专职的环保机构,接受环保部门的业务指导。

3、四级网格

(1)乡镇、开发园区负责在各自辖区内以村(社区)为单元建立四级网格,责任主体为村(社区)党支部、村(社区)委会,村(社区)党支部、村(社区)委会主要负责同志为四级“网格长”,班子成员实行分片负责制,并在四级网格单元内设置1名监管员(包保责任人),接受上级环保部门的业务指导。

(2)乡镇工业集中区纳入四级网格管理,工业集中区管委会负责人为网格长,设立网格责任人1名。

(二)网格体系建设要求

1、实行“五定”。即: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做到县、乡、村三级网格边界清晰、责任主体明确、目标任务具体,并进行公开公示。

2、建立责任制。各级网格(县与乡镇、乡镇和村)之间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工作任务和奖惩措施。横向之间(部门)加强协调,建立联动机制,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履行好联合执法和移交移送制度。

3、构建环境监管信息系统

近期目标:2015年10月30日前,二级网格单元建立辖区内污染源信息收集、汇总、公开机制,以及三级网格单元间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机制;三级网格单元设立污染源管理台账。2015年12月31日前,三级网格单元建立辖区内污染源信息收集、汇总、公开机制,以及四级网格单元间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机制;四级网格单元设立污染源管理台账。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借助社会管理系统平台,运用视频监控等现代化手段,先行推进精细化、数字化管理。

远期目标:在县级指导下,全县逐步统一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平台,完备县、乡、村级网格数据库;并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实施污染源自动监控、视频监控,有效提升环境监管效能。

(三)监管职责

各级网格单元责任主体要严格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网格内的所有污染源依法认真履行环境监管职责,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二级网格。县政府负责指导和监督三、四级网格的建立、运行和履职,县政府各相关部门负责履行二级网格监管职责。环保局负责指导各相关部门、乡镇建立三、四级网格,汇总各相关部门、各乡镇填报的网格化环境监管数据信息,建立全县网格化环境监管数据平台,协调相关部门及时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公开辖区内污染源相关信息。对网格化管理及运行机制进行研究与维护。

2、三级网格。各乡镇、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建立和运行三级网格,并指导四级网格建设。按要求填报网格化环境监管数据平台相关信息,并建立监管和巡查电子监管台账;落实网格监管责任人,对责任区域进行环境巡查,及时发现、制止、上报辖区内破坏生态环境、违法排污、环境、污染纠纷、环境安全隐患,涉及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建设项目、污染沟渠河流、饮用水源地等农村环境等行为,并协助环保部门进行调查处理,追究四级网格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四级网格。各村和社区负责对责任区域进行环境监管巡查,及时发现、制止、上报责任区域内破坏生态环境、秸秆禁烧、垃圾禁烧、杂草杂物禁烧、非法排污、环境、污染纠纷、环境安全隐患,涉及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建设项目、污染沟渠河流、饮用水源地等农村环境等行为,并上报上级网格及协助调查处理;及时向上级政府和环保局反映群众对环境质量的需求,以及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填报网格化环境监管数据等相关信息台账。

(四)网格运行

1、巡查监管。三级、四级网格的直接责任人员和环境监管员要对辖区内排污企业、生态环境、案件、污染纠纷、环境安全隐患、违法建设项目、饮用水源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定期进行巡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制止环境违法行为,并向上级网格报告。监管人员(包保干部)及时填写《当涂县网格化环境监管员巡查台账》,定期上报乡镇、开发园区网格化管理直接责任人,乡镇、开发园区梳理汇总后定期报县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环保局)。二级网格涉及的县政府相关部门责任人员要结合工作职责、任务对有关方面进行巡查,发现环境违法行为,立即制止并进行调查处理。

2、调查处理。二级网格相关部门或者二级网格的责任人员,通过巡查、暗访或者接到三、四级网格责任人的报告后,及时进行调查,对属于本级本部门管辖的,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由县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有关部门、乡镇、开发园区共同做好调查处理工作,受理单位要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查处工作,并将结果及时反馈。对需多部门进行联合调查的,由二级网格责任主体县政府负责组织实施联合执法。

3、信息反馈。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结果,要及时答复相关人员,按要求进行公开,并告知下级网格责任主体。

(五)网格管理

1、建立督导检查机制。二级网格要对三、四级网格的运行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网格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进行督导落实;三级网格要对四级网格的履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四级网格的监管范围、监管内容和监管责任人根据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2、建立社会监督机制,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充分发挥环保热线12369、市长公开热线12345、政府网站的作用,畅通举报投诉平台。要完善举报办法,多渠道掌握违法排污信息,对反映的环境违法案件严肃查处,并追究责任。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向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纪检监察部门要定期对各级网格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及时纠正不作为、慢作为等行为。政府网站、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要积极宣传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的成效和典型经验,及时公开曝光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

3、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各级环境监管网格每半年对本级网格运行情况进行自评,上级网格对下级网格进行评价,研究改进措施,评价结果逐级上报。县政府将对三级、四级网格的考核结果进行排名。

三、实施步骤

(一)安排部署阶段

成立县推进网格化环境监管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副县长担任,成员由环保、财政、发改、经科信、公安、编办、水利、纪检监察、国土、电力、交通、农业、安监、住建、城管、市场监管、金融等部门组成,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印发《县环境监管网格化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县政府与各乡镇、开发园区管委会,各乡镇、与村、社区分别签订环境监管网格化工作目标责任书,全面安排部署全县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

(二)体系建立阶段

1、制定方案,划分网格。各乡镇、开发园区和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本方案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单位、本部门的环境监管网格化体系建设方案,将监管事项、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明确网格长、网格直接责任人、监督包保部门和监督包保领导。

2、摸底调查,建立档案。各乡镇、开发园区组织三级网格责任人对责任范围内的环境污染源进行调查摸底,逐企、逐户、逐项检查登记,一村(社区)一本帐,由乡镇、开发园区汇总报县环境监管网格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环保局)备案。由县环境监管网格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建立二级网格数据库和全县网格监管平台。

3、明确机构,规范建设。各乡镇、开发园区要成立环境监管网格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负责本单位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的建立、运行和履职。

(三)全面实施阶段

网格化监管体系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及各级网格巡查、查处、反馈、监督、评价机制正式运行。各乡镇、开发园区、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环境监管网格化体系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认真履行环境监管职责,确保区域环境安全。各乡镇、开发园区管委会要在每半年向县环境监管网格化办公室报送工作总结。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切实推进体系建设

各乡镇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各有关职能部门均要设立环境监管网格化体系办事机构,负责本辖区、本部门的环境监管网格化体系管理工作,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县直各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环境监管责任,形成环境监管的强大合力。

(二)提升环境监管能力,推进环境质量改善

财政、人事、编办部门要积极配合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设和推进工作,一是环境监管网格化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证环境监管网格化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设置乡(镇)、开发园区专职环保机构,落实机构、人员编制、经费,保障三级网格正常运转;三是不断提高环境监管资金投入,推动“智慧环保”体系建设,有效提升环境监管技术水平和监管效能。

(三)畅通环境监管信息

二、三级网格单元责任主体,要建立信息报告和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网格化体系建设情况、各级网格的职责和责任人员、排污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以及查处环境问题和区域环境安全隐患等情况,各级网格单元责任主体要就网格化建设及运行情况上报上一级网格并利用媒体开展宣传。二级网格单元要及时编制简报。

乡镇机构编制履职报告篇4

一、赋予职责权利,党代会年会才能有所作为

党代会年会的职责和权利直接关系自身的实效和作用。根据党内有关规定,应明确党代会年会四项权利。一是明确审查权。审查权是党代会的基本职权。应明确党代会年会听取和审查党委、纪委工作报告,审查党费收缴使用情况报告,审查和受理代表提案提议等职权,使党代会从五年一审变为每年一审,让代表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党代会决议的贯彻执行情况,更好地推动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二是明确决策权。讨论决策本地区范围内重大问题,是党代会的鲜明特征。应明确党代会年会可就本地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决策,让代表参与到决策中来,更便于统一党内思想,推动党代会精神的贯彻落实。三是明确选举权。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在年会上对出现空缺的乡镇党委、纪委组成人员进行补选,以有效解决新任乡镇领导干部在党委、纪委任期内,无法进入班子的问题,更有利于基层工作。四是明确监督权。党的十报告提出,营造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落实党员的监督权。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在大会上听取党委、纪委组成人员述职述廉,并进行民主评议。通过会议形式将党内民主监督固定下来的方法,能够进一步激发党员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的使命感和担当意识。

二、细化工作程序,党代会年会才能规范运行

党代会年会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较强的工作,要用规范的工作程序,保证年会各项任务完成。一是规范党代会年会筹备工作程序。为统一思想、部署工作,党代会年会召开时间一般安排在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之前,乡镇党委作出召开党代会年会的决议,并呈报上一级党委审批。请示批准同意后,乡镇党委应组织人员做好党委、纪委工作报告起草、代表资格核查等工作,乡镇党委班子成员要撰写个人述职述廉报告,同时,还要起草党代会年会相关文件。文件主要包括召开年会通知、编排年会日程、起草大会主持词、拟提交年会决策的重大问题等。如有选举任务,乡镇党委还应提出补选“两委”委员或选举出席上一级党代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报上一级党委审批,并做好制定选举办法、制作选票等相关工作。二是规范党代会年会召开工作程序。按照党内有关规定,结合乡镇工作实际,党代会年会一般有五项议程:第一项议程是听取和审议乡镇党委工作报告。如果有选举任务,应组织代表酝酿讨论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第二项议程是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并进行民主评议。第三项议程是审查和受理代表提案提议。第四项议程是组织代表选举。第五项议程是通过有关决议。

三、完善制度体系,党代会年会才能于法有据

制度是我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健全和完善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党代会年会制度体系,有利于年会召开常态化、代表作用发挥经常化。一是建立党代会年会制度。要按照中组部《关于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的意见》的要求,明确党代会年会职权和任务,规范党代会年会筹备、组织实施等工作程序。二是建立代表提案提议制度。明确提案提议的时限和范围,提出提案提议的方法和要求,以及提案提议的交办、办理、督办、回复、反馈、总结等程序要求。三是建立党委、纪委组成人员补选制度。严格按照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以及党内有关规定,明确对党委、纪委组成人员补选的基本原则、数额、人选推荐提名以及候选人确定和选举差额比例等程序要求。四是建立视察调研制度。明确代表视察调研的范围、内容和形式以及视察调研的组织实施和工作保障等。五是建立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明确代表联系的对象,既要联系普通群众,又要联系基层骨干和致富带头人,还要明确联系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方式方法。六是建立代表评议党委委员制度。按照党内有关规定,对代表参与评议党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方法、内容、标准以及评议等次、评议结果的运用和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要求。

四、提高能力素质,党代会代表才能有效履职

代表是各级党代表大会活动的主体,其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党代会年会效果。保证代表的能力素质需要把握好代表选举、培训和管理三个环节。一是严格代表选举。在坚持代表先进性和纯洁性基础上,着重把握代表的议事能力和群众工作本领,切实保证代表履职行权、发挥作用。不断改进代表候选人提名方式,采取个人自荐、党员群众联名推荐和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推荐提名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让政治素质好、议事能力强的优秀党员脱颖而出。同时,注重创新代表候选人介绍办法。改变以往只凭名册了解人、只靠听说识别人的传统做法,本着操作简便、有效管用的原则,采取“立体展示”的方式,把每名人选的工作情况拍摄制作成影像片,给选举人播放。也可采取“函询解答”的方式,以书面形式,征询选举人需要人选回答的问题,由人选向选举人进行解释和说明。二是加强代表培训。各级党委要把代表培训工作纳入本地区干部培训计划,研究制定培训制度,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科学确定培训目标,精心设计培训内容,以和党内民主有关制度为主要内容,侧重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时事政治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以及代表履行职责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学习培训,进一步夯实代表参与党内事务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不断创新培训方式,采取集中培训与代表自学相结合的办法,通过专题培训、召开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对代表进行培训。在党代会召开前,可对新当选的代表进行初任集训。在党代会闭会期间,有计划地组织代表开展履职轮训和专题调训。三是规范代表管理。按照行政区域、党员数量及代表结构等要求,乡镇可对各选举单位的代表名额进行明确并固定,在党代会届期内保持选举单位代表数量的相对稳定。代表因工作调动离开选举单位党组织范围或其他原因被终止代表资格,导致选举单位代表出缺时,可由选举单位召开党员大会进行补选,并报乡镇党委批准,确保代表动态管理。同时,加强代表履职的监督评议。代表所在选举单位每年要组织党员听取代表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情况述职,并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可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对发挥作用突出的代表给予表彰;对履行职责不到位、发挥作用不明显的代表及时约谈提醒或批评教育。

乡镇机构编制履职报告篇5

__乡地处__市中区东南部,东与九龙乡接壤,南与茅桥镇为邻,西与凌云乡相连,北与青平镇毗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4.6千米,南北最大距离6.7千米,总面积18.5平方千米,其中陆地18平方千米,占97.3%;水域0.5平方千米,占2.7%。距__中心城区约16千米,全乡辖三个行政村,35个经济社,__年全乡人口5692人,1690户。全乡耕地总面积8617亩,其中水田6065亩,旱地2552亩。

我乡农业服务中心编制人数4人,在岗人数4人,农经干部1人。农经干部身兼多职,除了要完成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农经工作任务外,还要承担多项政府安排的其它工作。农经干部非专业人才,专业素质不高,难以适应农经工作的新要求。

农技部门人才严重缺乏,乡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在没有技术员指导下只能靠传统经验生产,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经队伍中缺少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目前,乡农经站在职人员都是其他专业转调过来,整体学历层次不高,有的年龄偏大,有的不是农技专业出身,不能很好的掌握现代农业信息化技术,缺乏农经管理工作经验。同事还限制了农技推广,浪费了大量的农机资源。

(二)农经机构缺乏专业系统的农技知识培训。由于培训资金的短缺、培训力量不足等,面向基层 农经人员的培训活动非常少。乡农经工作人员很难学习到系统的农经专业知识技能,在开展具体工作的时候很容易受到自身因素的限制,不利于农经工作的开展。

(三)单位性质与工作性质不统一。农经机构是事业单位,人员是事业编制,但农经机构所从事的的工作是农村各行各业的经济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行政和执法职能,是单位性质与工作性质不统一。

(一)新调入的人要具备素质好、能力强、有丰富的农经工作经验和专业技术知识。同时,在每年的干部招考中涉及乡镇农经工作方面的工作岗位要求报考者需具备农经专业的相关学历,大大提高基层农经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乡镇机构编制履职报告篇6

一、坚持“转型强基”,打造“服务型”政府

转变政府职能是改革的核心,重视基础、强化基层是改革的取向。

(一)合理划分权限,还权于乡镇。一是依法界定县乡权限。改革中,我市明确规定,凡法律法规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完成的工作任务一律不得转嫁于乡镇政府;对法律法规无明文规定上收或下放的权限,县市区党委、政府不得擅自上收至县级管理或移交给乡镇。同时,针对乡镇政府“有限权力、无限责任”,“有钱养人、无钱办事”,“有人无事干、有事无人干”等问题,部分县市区通过授权或委托的方式,将县级政府职能部门的有关行政审批管理事务交给乡镇政府进行管理,县级职能部门负责指导、服务、监督职责;对于政策法规规定县级政府不能放权,也未委托或授权给乡镇政府的行政事务管理职能,乡镇政府承担配合、信息通报和监督职责。此外,醴陵市将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孙家湾镇申报为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拟尝试依法对其赋予相应的行政管理权限。二是事业站所属地化管理和派驻机构党组织属地管理;为切实增强乡镇统筹发展的能力,除个别事业站所外,各县市区均交由乡镇管理。对上级部门派驻或设在乡镇的机构,均接受乡镇党委、政府的统一指导和协调,其党组织一律由乡镇党委负责管理。此外,对派驻乡镇区域范围内的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考察、使用、任免,有关主管单位必须征求乡镇党委的意见。三是清理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和“一票否决”事项。各县市区坚决取消各种脱离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严格控制对乡镇党政领导的“一票否决”事项。改革后,各县市对乡镇党委、政府的考核统一由县级党委、政府组织,对不属于乡镇职能的事项,不再列入考核范围,乡镇得以从应付各种检查中解脱出来,促进了乡镇政府全面正确地履行职责。

(二)突出履职重点,用权于民生。一是准确定位职责。紧紧围绕“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四个方面的职责进行定位,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全面梳理和细化分解,并进一步明确到内设机构和事业站所。对中央和省里重点强调的职责在改革方案和“三定”规定中均有所体现,从而为全面履职和责任追究提供了依据。二是明确履职重点。各县市区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主导产业的乡镇,因地制宜确定履职重点,如城区乡镇重在城市管理、提升发展品质等方面;经济发达乡镇重在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经济转型等方面;农业为主乡镇重在加强示范引导、提供政策技术服务、完善“三农”服务体系等方面;工矿企业和家庭式作坊多的乡镇重在安全生产、劳动监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三是注重民生民计。各县市区结合当前基层农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始终突出乡镇政府在民生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新的“三定”规定中,均将民政、文化、食品药品监管、就业和社会保障等事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职责予以加强,并明确了相应的责任主体。尤其是为加强乡镇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的职责,市编办下发了专门指导意见,乡镇内设机构均加挂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站牌子,工作人员内部调剂解决,确保有人干事、有人负责,使市、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得到有效延伸和拓展,实现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覆盖。2011年,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郭开朗充分肯定了我市的首创之举。2012年9月,我市还被列入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名单。

(三)培育中介组织,放权于社会。改革中,我市高度重视促进社会组织发展,鼓励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充分发挥群众组织、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各县市区通过扶植和培育各类中介组织、产业协会和经济人协会,培育龙头企业,建立示范基地,把政府不该管也管不好的具体经济事务放权,回归了乡镇政府在服务“三农”中的“本位”。如炎陵县平乐镇积极扶植果蔬协会和黄桃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协会和合作社在全县范围内选择适宜乡镇扩展生产基地,建立残疾人培训和扶贫基地,推动了全县黄桃产业上台阶,为炎陵旅游产业发展搭建了新平台。醴陵市沈潭镇将市场化运作与居民自治新机制引入集镇管理,把原由乡镇政府大包大揽的集镇管理职能下放至民间组织,建立了“政府引导、有限投入、居民自治、自负盈亏”的集镇管理新模式。

二、坚持“瘦身健体”,打造“效能型”政府

本轮改革,我市积极落实了中央关于确保乡镇机构编制5年内只减不增和社会稳定的两条“底线”要求。

(一)优化区域布局。各县(市、区)结合当地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趋势,通盘考虑所辖乡镇的区位优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工商业发展条件、群众服务需求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对原有乡镇进行了大力度整合,撤并了21个乡镇,增强了中心镇集聚辐射功能,减少了基础设施重复分散建设,缓解了机构庞大和人员臃肿的压力,促进了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和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精简机构编制。在机构设置方面,我市要求每个乡镇内设机构、事业站所分别不得超过4个、6个。规模较小的乡镇只设1个综合办公室或只设综合性岗位。改革中,各县市区根据乡镇新的职能定位,结合发展需要,均在限额内对乡镇机构设置做了进一步规范。据统计,改革前后,全市106个乡镇内设机构总数共减少73个,精简率为14.5%;事业站所共减少179个,精简率为26.5%。特别是先期试点的醴陵市将原以乡镇为单位设置的“七站八所”改为按区域设置,实行市管为主、乡管为辅的垂直管理体制。同时,对其职能按“执法收到市、管理进机关、服务留站所、经营进市场”的原则进行重新界定,部分事业单位转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或中介机构。在人员编制方面,乡镇机关行政编制以省编办2001年核定的行政编制总额为基数,按照精简10%的比例重新核定,行政编制由原来的3643名精简为3378名;乡镇机关后勤服务人员事业编制按改革后的乡镇行政编制总额的6%配备,使用该项编制的后勤服务人员实行聘用制;乡镇事业站所从事公益性事业的人员编制,按照乡镇行政编制和财政所行政编制1:1.2的比例核定为4248名;乡镇机关行政实有人员由改革前的2497人降为2300人,减少197人,精简率为7.8%。在领导职数方面,一、二类乡镇不超过9名,三、四类乡镇不超过7名,同时对领导职数的名称、使用范围做了进一步规范。从统计数据上看,各涉改乡镇改革前共核定领导职数956名,实际配备领导干部1016人,超配60人;改革后共核定领导职数885名,实际配备领导干部871人,空余职数14名,领导职数核定和配备总量均实现了“负增长”。

(三)分流富余人员。“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一直是改革的难点和焦点。改革中,我市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结合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式、新要求,在有限的财力下安排分流专项经费。同时,对各种临雇、借用、挂靠等人员坚决予以清退,对富余人员采取了各种积极稳妥的分流措施。改革无情,操作有情。为确保稳定,各涉改乡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阳光操作,采取“包干到人”的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确保“分有去向,流有归宿,现有饭吃,老有所养”。据统计,全市共分流富余人员 436人,没有发生一起因改革和人员分流引起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如:茶陵县按照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了乡镇农业系统改革,通过考试考核,择优选聘了172名综合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人员,其余302名人员除由县财政负责补贴“三金”外,尽力帮助他们安置在相关部门的下属企业单位重新就业或自谋职业,真正做到了上者服众,下者服气。

三、坚持“建章立制”,打造“法治型”政府

依法行政是执政所需,公开透明是民心所向,本轮改革,切实抓了配套改革工作。

(一)突出“54321”要求,规范乡镇运行。改革中,我们对全市涉改乡镇统一提出“五不超”、“四上墙”、“三对照”、“两严格”、“一台账”的要求,建立了制度规范、公开透明的乡镇机关工作运行新机制。“五不超”即:内设机构、事业站所、加挂牌子、人员编制、领导职数不超限额;“四上墙”即:机构设置、主要职责、工作流程、人员岗位统一上墙;“三对照”即:阳光台、花名册、工资单一一对照;“两严格”即:严格按照省里要求搞好“三定”、严格按照改革政策搞好分流;“一台账”即机构编制实名制台账。此外,在2010年市县政府机构改革中,我市首创“四定”,通过合理界定工作程序,统一制作工作流程,既规范了部门单位职能运行,更方便了基层群众办事,得到了中央编办和省编办的充分肯定,并被《机构与行政》面向全国推介。此次乡镇机构改革,我市涉改乡镇又统一规范完善了行政许可及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工作流程图和事项指南,真正成为方便群众办事的务实之措和规范权力运行的长效之举。

(二)健全政务服务中心,畅通便民渠道。改革后,全市绝大部分乡镇设立了政务服务中心,对户籍登记、生育审批、农经服务、涉农补贴发放等农民需要办理、咨询和服务的事项实行“一个中心”承接、“一个窗口”办理、“一条龙”服务,切实解决了以往“门难进、人难找、事难办”等问题,政务服务中心真正成为了“沟通官民的连心桥、服务百姓的直通车和方便群众的新平台”。炎陵县在偏远乡村实行为民服务全程制,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办为一次办。实践证明,为民服务全程制不仅是便民利商的平台,而且是建设“法治型”政府的重要载体。

(三)推行村级联合办公,夯实基层民主。在先期改革试点中,攸县在全省首推村级定期联合办公制度,即各村党支部、村委会每个月两天定期在村部,以支村两委成员为主,乡镇办点干部参加,开展联合办公。办公事项主要包括接访约谈、调处矛盾纠纷、帮教重点人群、提供便民服务、支村两委履职汇报等日常性、服务性工作。目前,村级定期联合办公制度已由点到面,成为我市推进基层民主、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由于办公日前,乡村干部必须分片走访农户,充分掌握社情民意,从而确保了基层干部超前掌握信息,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据统计,涉改乡镇涉农案件比改革前同期下降80%以上。村级联合办公已成为乡镇机构改革在村一级的有效延伸,切实增强了村级管理和服务,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四、坚持“活化机制”,打造“创新型”政府

完善机制体制,激发内生动力是构建长效机制、彰显工作活力之源。本轮改革,我市始终坚持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初步实现了乡镇政府从“因循型”到“创新型”的转变。

(一)社会管理构建“城乡同治”机制。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不仅要描绘好城市的“现代画卷”,而且要耕耘好农村的“诗意田园”,只有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建设“四个株洲”的宏伟目标才能真正变成现实。本轮改革,我市结合逐年梯次推进的城乡环境同治工作,积极探索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新途径和新模式,始终坚持抓“四创”让城镇管理更高效,抓“四化”让城镇形象更靓丽,培育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先进乡镇典型。2012年8月,湖南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一个个“环境优美、生活宽裕、文明和谐、管理有序”的完美乡村展现在世人面前。书记和徐守盛省长指出:株洲走出了一条促进城乡统筹,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新路。同志在视察株洲时充分肯定:“株洲市民的幸福指数高,株洲的实践很有价值!”攸县的城乡同治模式更得到了总理的批示和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乡镇机构编制履职报告篇7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按照合理合法、权责一致、高效便民的原则,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促进依法行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核心,通过清理界定法定职责、规范委托执法职权、合理确定协助义务等形式,着力解决乡镇行政执法权责不明、监管不力、执法缺位等问题,通过创新服务模式、转变服务方式、强化服务职能等形式,着力解决乡镇公共服务意识不强、服务体系不全、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乡镇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实现乡镇政府由传统全能型管制型向法治型服务型转变。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改革乡镇执法监管强化公共服务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县监察局、编办、财政局、人事局、政府法制办、试点乡镇及有关行政执法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大足县改革乡镇执法监管强化公共服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和协调改革乡镇执法监管强化公共服务试点各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政府法制办,负责日常事务工作。试点乡镇及有关单位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按照全县总体部署和要求,切实开展好试点工作。

三、工作原则

合法合理原则。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不得超越权限;应当遵循农村工作实际需要,执法活动要客观、公正、适度。

权责一致原则。在设定乡镇政府享受一定执法权力的同时,应当明确承担相对应的责任。

高效便民原则。坚持依法高效、便于监管,最大程度地方便人民群众,真正做到便民、利民、为民。

“四不增加”原则。不增加机构、不增加编制、不增加人员、不增加乡镇财政负担。

四、试点乡镇和参与部门

(一)试点乡镇:玉龙镇。

(二)参与部门:县政府有关部门(以下统称行政执法机关)。

(三)统筹协调部门:县监察局、编办、财政局、人事局、政府法制办。

五、工作任务

(一)改革乡镇执法监管,创建法治型政府

1﹒清理界定乡镇政府的法定执法职责

现行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赋予乡镇政府法定行政执法职责的,试点乡镇政府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执法权限与执法程序以及具体事项、范围、标准和要求,履行好行政执法职责(现行乡镇政府具体的法定行政执法职责共23项,具体内容见附件1)。

2﹒规范限定乡镇政府受委托的执法职权

行政执法委托要严格限定执法的领域、主体和权限,规范委托执法方式,合理确定协助执法义务,加强罚没收入管理。

一是限定委托执法领域。行政执法机关委托试点乡镇政府实施行政执法,限定于以下三个领域:一是公共安全监管领域。主要涉及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销售与燃放烟花爆竹管理、乡村道路交通安全、内河交通运输安全、煤矿与非煤矿山安全、农业机械安全的执法职权;二是市场秩序监管领域。主要涉及食品卫生、药品监管的执法职权;三是人口资源环境监管领域。主要涉及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殡葬管理、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环境保护管理、动植物检疫监管的执法职权。

二是限定受托执法主体。行政执法机关可以根据本机关行政执法的实际情况,依照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决定》委托试点乡镇政府行使相应的行政执法职权。受委托的试点乡镇政府要建立相关的工作制度,确定相对固定的执法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并以县行政执法机关的名义在委托范围内行使行政执法职权。

三是限定委托执法范围。县级行政执法单位可以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本方案限定的范围依法委托乡镇政府承担相应的行政执法职权,但重点限定在农村公共安全监管、市场秩序监管、人口资源与城市环境监管领域中的部分具体事务性执法监管上,对于涉及面广、影响大、技术性强的执法事项暂不宜委托给乡镇政府。可以委托乡镇政府执法事项共14项(具体内容见附件2)。

四是规范委托执法权限。行政执法机关委托试点乡镇政府行使行政执法职权只限定于行政检查权、违法行为制止权、部分行政处罚权(指行政警告权和小额的行政罚款权)。

五是规范委托执法方式。行政执法机关可以根据本机关行政执法的实际需要以及试点乡镇政府的人力、物力、财力状况,在附件2明确限定的委托执法范围内,与试点乡镇政府在合法、自愿的前提下,就达成一致协议的具体委托事项、权限签订书面委托协议并向社会公告。试点乡镇政府应严格按照法定执法程序,使用委托行政执法机关的法律文书,从事受委托执法事项的执法活动(委托协议书示范文本见附件4)。

六是规范受托执法责任。行政执法机关对受托试点乡镇政府的行政执法行为应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受托试点乡镇政府行政执法行为有过错的,行政执法机关承担法律责任后,可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和追偿损失,情节严重的,行政执法机关可以解除行政执法委托协议。受托试点乡镇政府超越委托权限和范围行使行政执法职权或将委托的行政执法职权再委托给其他组织或个人行使而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乡镇政府自行承担。

七是规范罚款收入管理。试点乡镇政府接受行政执法机关的委托,在执法过程中收取的行政罚款收入,必须严格执行“罚缴分离”、“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统一上缴国库。

3﹒合理确定乡镇政府协助执法义务

依法界定试点乡镇政府的行政执法协助义务,创新行政执法方式,积极探索联合执法。

一是依法界定协助义务。现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试点乡镇政府应当履行协助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义务的,试点乡镇政府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协助执法事项和要求,切实履行好行政执法协助义务,不得推诿拒绝或者消极对待(试点乡镇政府应当依法履行的协助执法义务共15项,具体内容见附件3)。

二是积极探索联合执法。行政执法机关与试点乡镇政府在试行委托执法的同时,应当积极探索联合执法。通过健全执法信息共享、执法联席会议、案件移送管辖、案件首接负责等制度,建立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优势互补的执法联动保障体系,形成城乡一体、上下结合的农村执法格局,逐步解决行政执法机关与乡镇政府之间存在的权责不一、协调不够、效率低下、监管缺位等问题,共同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二)强化乡镇公共服务,创建服务型政府

1﹒推动乡镇政府公共服务创新

以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创新为重点,全面推进乡镇公共服务的创新,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一是建立乡镇政务集中咨询制度。试点乡镇政府要根据现有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进一步整合内设机构职能职责,在不增加机构、人员的前提下,强化乡镇政务咨询工作职责,选派作风好、能力强的人员,集中承担咨询服务工作,统一解答农民提出的有关生产、生活、技术、信息以及政策、法律等咨询问题。

二是推广乡镇政务代办服务模式。乡镇政务代办服务要充分体现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试点乡镇政府要全面推广“统一受理、集中办理、限时办结”的服务代办模式,实现农民申请办事一个窗口受理,行政事业性收费统一收缴,政务代办服务,一律不得向农民收取代办费用,代办服务工作经费由试点乡镇政府列入财政预算。

三是试行乡镇行政服务合同管理。试点乡镇政府在履行特定公共服务职责过程中,对农民委托办理的事项可以与农民签定行政服务合同,合同内容应当明确签约当事人名称、服务事项、服务方式、服务要求、违约责任等方面的内容。农民通过与试点乡镇政府签订行政服务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促使试点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有效推进,确保农民合法权益的实现。

四是探索政府出资购买公共服务改革。试点乡镇政府与原所辖各类企事业单位应按照政事与政企分开的原则推进机构改革,对可由原企事业单位提供的公共服务,按照“养事不养人”的原则,探索试行政府出资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对本乡镇不能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事项,可以通过市场购买部分农民需要的公共服务产品,可采取公开招标、委托经营、合同约定等方式,探索将一部分农村公益性事务逐步推向市场化、社会化,节约乡镇政府管理成本,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

2﹒强化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围绕新农村建设,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着力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

一是强化农村科技服务。充分发挥农业服务中心职能,为农业和其他产业提供新技术、新成果的示范、推广,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推动农村经济整体技术进步。试点乡镇政府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咨询服务,指导村社农民技术人员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二是强化农村信息服务。整合政务、农业、劳务、水利、人口计生、就业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等信息资源,建立和完善县、镇、村三级信息服务体系,建立统一的镇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要抓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逐步建立农业、农村、劳务、人口、地理信息等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要积极引导农民正确使用好、利用好市场信息、政策信息、气象信息等为生产生活服务的信息资源。做好试点乡镇信息化规划,加快通信、电视广播“村村通”工程建设,通过电话、有线电视、互联网等方式向农民提、供、销等方面的信息服务,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强化农村就业综合服务。建立健全农村就业服务机制。试点乡镇政府要全面落实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培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积极开展有组织的就业、创业培训和劳务输出。

四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健全完善以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其他专项救助、临时性救助和社会帮扶为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提升灾害应急救援能力,积极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城镇低保制度,健全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认真落实优抚保障政策,切实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和特困户救助工作;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不断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水平。

五是强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以户、村为基础,小城镇为龙头,城乡共建为动力,连片创建为纽带,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村民”等创建活动。试点乡镇政府要加强村容村貌整治,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型农村社区。大力推进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乡乡建”多功能文化服务设施工程、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培养农村文化人才。积极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乡镇综合文化中心、村居文化活动室等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根据农村文化需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基层文化活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六是强化农村义务教育培训服务。试点乡镇政府要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完全保障。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农民子女报考职业学校以及参加职业学校短期职业培训,同时要努力实现由短期培训转向长短结合,逐步过渡到以中长期培训为主的转变,促进农民文化素质提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

七是强化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按照“一村一室”要求,采取政府投入为主,集体和个人投入相结合、民办公助等方式,加快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提高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落实配套措施,健全资金筹集、基金管理、服务与补尝、监督等机制。试点乡镇政府要认真履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职责,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工作,本着自愿的原则,积极动员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要配合县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对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建设和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药费用,最大限度提高参合农民实际受益率。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着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的问题。

八是强化农村计划生育服务。开展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务。试点乡镇政府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要面向基层,深入乡村,服务上门,方便群众,紧紧围绕生育、节育、不育提供计划生育服务。免费为已婚育龄妇女查环、查孕、查病,为育龄群众的健康着想,开展术后随访和生殖健康系列服务。试点乡镇政府要认真贯彻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励优待及社会保障政策,巩固农村计划生育成果。

九是强化农村法律援助服务。建立健全法律援助机制,做好对农村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把困难农民列为法律援助的重点对象。对农民工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法律援助的,不再审查其经济困难条件,免费提供法律援助。对经济确有困难而又达不到法律援助条件的农民适当减少或免除法律服务费。试点乡镇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定的法律援助资金,为农民获得法律援助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六、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6月1日至6月10日)。各行政执法单位、试点乡镇要将《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镇综合改革切实加强和改进乡镇工作的意见》、《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乡镇执法监管强化公共服务试点工作的决定》、《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推进**年政府管理创新“三级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和本方案纳入本单位领导和执法人员的学法内容。组建工作机构,制订改革乡镇监管强化公共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委托执法的范围、权限和方式。将准备工作情况和实施方案于6月10日前报县政府备案,并抄送县改革乡镇执法监管强化公共服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实施阶段(6月11日开始)。各行政执法单位和试点乡镇要完成签订委托协议书、培训执法人员、办理执法证件等前期工作,于6月30日前将行政执法委托协议书报县政府备案,并抄送县改革乡镇执法监管强化公共服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试点乡镇政府要严格按照受托权限,认真履行执法职责;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尽可能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县政府法制办、县编办负责指导、检查各相关单位试点工作情况。

(三)检查阶段(10月)。县政府法制办、编办、人事局、财政局、监察局等部门在10月底前组织一次专门的监督检查,跟踪掌握改革乡镇执法监管强化公共服务试点工作的贯彻落实情况。

七、工作要求

(一)落实组织领导

改革乡镇执法监管强化公共服务试点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各行政执法单位和试点乡镇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从加快全县科学发展的高度,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一把手”要认真履行好改革试点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将改革试点工作摆在工作的重要位置,切实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与管理创新。

(二)落实权力责任

改革试点工作对试点乡镇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的权力和责任进行了适当调整。调整后,务必要做到权责统一,防止有权无责或有责无权的现象发生。行使权力的部门、乡镇都要切实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涉及委托实施行政权项的,委托行政机关和受委托乡镇要签订好委托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杜绝在改革试点中出现“只有权力、不担责任”的现象。

(三)加强工作指导

县政府法制办、编办、人事局、财政局、监察局等部门要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具体协调和组织实施。要根据情况召开部门联系会议,解决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各行政执法单位和试点乡镇政府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大局,按照统一部署,结合工作实际和工作职责,切实搞好改革试点工作。

(四)加强制度建设

县政府各相关部门、试点乡镇政府要根据《决定》的规定,认真研究、探索和创新行政管理机制,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实现乡镇由传统型管制性向法治性转变。各单位要在7月15日前完成以下配套制度建设,并向县改革乡镇执法监管强化公共服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一是要建立执法公开制度。试点乡镇政府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应将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程序、执法依据、执法权限、执法事项、处罚标准等内容向群众和社会公开,提高行政执法的透明度。

二是要建立案件报告制度。试点乡镇政府接受行政执法机关的委托,在履行行政执法职责过程中,查处的违法案件每季度必须向行政执法机关报送备案;发现违法行为不属于其法定职责或委托权限范围的,应立即向有权查处该违法行为的行政执法机关报告,并做好对违法人员(行为)的监控。

三是要建立执法考核制度。县政府及相关委托执法部门应对受托试点乡镇政府行政执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制定相关考核办法进行专项考核。试点乡镇政府应根据行政执法机关委托的事项、权限,并结合本镇的实际,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执法考核办法,对本镇执法人员进行综合考核和民主评议,监督、查处、纠正行政执法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并与相关责任人员工作职责、工作绩效挂钩,严格考核,奖惩兑现。

试点乡镇政府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还应建立行政执法检查、违法投诉举报、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等制度,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发现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出现过错,应及时进行纠正。

(五)加强队伍建设

各行政执法单位和试点乡镇政府要切实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选配素质好、能力强的干部到行政执法岗位,要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培训,要通过学习、教育、培训,增强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切实提高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其遵纪守法,秉公执法。同时,要建立乡镇行政执法机构主体资格和行政执法人员主体资格管理制度。乡镇政府未经法律、法规授权或者上级行政执法机关的合法委托,不具备行政执法机构主体资格的,一律不得行使行政执法职权;对从事行政执法活动的人员实行资格培训和管理,没有取得市政府颁发的行政执法证件的人员,一律不得从事行政执法活动。

(六)规范财政保障

进一步理顺县政府与试点乡镇的财政分配关系,规范试点乡镇收支行为,改进试点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充分调动试点乡镇政府当家理财、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县政府将按照试点乡镇财政供给范围及标准,确定试点乡镇支出需要。试点乡镇财政主要承担乡镇政权运转所需经费和提供公共服务所需经费,要在保证乡镇政权正常运转的同时,有效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支出,重点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义务教育、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社会保障等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围。

试点乡镇政府行政执法所需工作经费由县财政在编制部门预算、确定试点乡镇政府支出基数以及向试点乡镇政府实施转移支付时统筹考虑,确保县政府行政执法机关委托执法事项、权责落实到位。

(七)强化行政监督

为了进一步加大对试点乡镇政府行政执法的监督力度,对试点乡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执法活动中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越权、失职、渎职、、等行为及时启动追责程序,追究试点乡镇政府负责人和相关执法人员的行政和经济责任,促进试点乡镇政府负责人及执法人员依法正确履行职责,防止和减少试点乡镇政府行政执法中的失误,提高行政效率,确保试点乡镇政府行政执法行为的规范化、法制化。县政府法制办、监察局等部门将在10月底前组织一次专门的监督检查,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有关案卷或资料、现场检查等多种形式,跟踪掌握改革乡镇执法监管强化公共服务试点工作的贯彻落实情况,将检查结果形成书面报告,及时报告县改革乡镇执法监管强化公共服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反馈给被检查试点乡镇政府。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予以书面通报,并责令被检查试点乡镇政府限期整改。

乡镇机构编制履职报告篇8

同志系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秘书科科长,自1989年从事机构编制工作以来,他恪尽职守、秉公办事,为机构编制管理和机构改革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其所在单位连续多次被评为“全省机构改革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机构编制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全省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机构编制统计工作先进单位”等,他本人也获得了市政府督查工作先进个人,全市人事人才工作先进工作者。其主要事迹有:

一、加强学习,注重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搞好编制工作,多年来,他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他系统学习了党和国家关于编制管理、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切实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在学习中,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自觉做到“四个结合”:结合思想实际,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结合工作实际,积极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党风廉政教育等活动,牢固树立廉洁从政、执政为民意识,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袭;遵纪守法,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结合本职工作,虚心学习业务知识,认真把握政策界线,力求减少失误,提升管理水平。

通过多年的学习积累和实践锻炼,他熟练掌握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对机构编制管理的方针、政策以及我市的区划沿革、市直各类机构设置、部分机构撤、并、转、合的情况十分了解,发挥了积极的参谋作用。他撰写的《转变职能是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正确处理事业单位改革中的几种关系》等文章,在《日报》上发表,受到了同志们的好评。

二、与时俱进,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在工作中,他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业务工作水平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近年来,根据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机构编制面临的新情况,他及时向编委办公室提出了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建议,得到了领导肯定和支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先后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意见》、《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办法》、《市乡镇机构人员编制管理办法》、《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工作规则》、《市编委办公室工作制度》、《市编委办公室标准化管理操作规程》、《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使用通知单制度》等规章制度,使我市机构编制管理做到了有章可依、有章可循,促进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制度化建设。严格履行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审核程序,充分发挥机构编制的“龙头”作用。建立了人员编制数据库,切实实现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

结合对机构编制管理的认识,通过借鉴外地经验,他积极探索新形式、新方法,由他负责建设的机构编制网,首倡了机构编制工作的政务公开;推行的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机构编制管理证》,引进了人员编制的年度控制计划;组建的市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营造了机构编制理论研究新氛围;这些工作都走在了全省前列。

三、积极进取,圆满完成各项机构改革工作

近年来,他积极参与了多次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特别是在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做好我市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制定、实施等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他积极思考行政管理体制为积极社会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问题,积极参与了理顺经济开发区和东城区管理体制、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在全省深化和完善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中,他深入鄢陵县大马乡、柏梁镇、马栏镇等乡镇,认真了解乡镇机构编制、工作职能以及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等现状,广泛听取基层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他起草的《市深化和完善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流程图》,规范了全市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的任务、目标和要求。在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中,他积极协助省、市等多家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共播(刊)发信息8条,其中1条在中央电视台播发,还组织人员编发《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简报》21期,提高了社会各界对机构改革工作的认识,为机构改革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求真务实,认真做好稳定工作

近年来,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个人利益矛盾的冲突和激化,已成为社会大局稳定的隐患。他本着既坚守政策底线,又要维护稳定大局的原则,认真、热情地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对所反映的情况都认真进行调查核实,确保件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积极化解由于历史遗留或机构改革等原因造成人员编制问题。仅,他共接待农业局、建委、文化局、房管局、公安局、乡镇来访人员80多 人次、件10余件,先后帮助市种子公司、市群艺馆、长村张乡等单位解决了因历史遗留的人员编制问题。他还积极参加了乡镇机构改革的督查和稳定工作,经常深入乡镇了解改革情况和接待乡镇人员,宣传改革政策,帮助解决问题,确保了社会稳定。

五、爱岗敬业,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

乡镇机构编制履职报告篇9

__年,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创新发展为核心,以服务发展为己任,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服务型监管机构的要求,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在全省率先履行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监管职能,取得初步成效。

一、按时按要求完成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

(一)调查摸底,掌握食品生产流通环节基本情况

2013年全国“两会”后,新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成立,按照《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18)精神,昭通市永善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2013年4月29日,永善县第十五届人民政府第一次常务会议决定:调整充实食品安全委员会;将办公室从县卫生局调整到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对全县的食品安全负总责;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履行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监管职能。

通过近半年的工作,基本摸清了县域内食品生产、流通企业的基本情况。截至2013年10月底,县域内有食品生产企业121家,其中,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11家;食品流通企业2717家,其中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1965家;餐饮服务单位1252家(含学校食堂258家、建筑工地食堂97家),其中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932家;药械经营使用单位329家(含医疗机构 247家);保化品经营使用单位3001家,其中实行备案管理299家。履行新职后新增监管对象2838家。通过提前介入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不仅摸清了“家底”,锤炼了队伍,同时也为食药监体制改革积累了一些经验。

当广大民众的目光还聚焦在城市食品安全问题的当下,农村正以惊人的速度成为问题食品的“卸货场”。过期食品翻新登场、假冒伪劣食品扎堆横行,一些在城市里几乎无处遁形的问题食品,却在农村市场上明目张胆销售。究其原因,某种程度上确实与农村消费者消费水平不高、辨别能力差、维权意识不强甚至“图便宜”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监管缺失。为解决这一问题,昭通市永善县在本轮体制改革中坚持以乡镇为单元设立食品药品监管所。为此,昭通市永善县成为全省唯一一个提前接手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监管的县,2013年12月5日,省局食品药品稽查专员高山、方海云、孙自彬一行专门到永善县调研“接手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监管职能后发现的困难与问题”,并向省局领导作了汇报。

(二)按时完成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整个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从上到下都步入改革进程中。2013年1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下发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完善省以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为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永善县成立了由县长戈昌武任组长,常务副县长李沅勇任常务副主任,组织部长、县政府3名副县长任副组长的机构改革领导小组;12月26日,机构改革领导组审议通过《永善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并于2014年1月16日召开2014年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就机构改革和2014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1.组建新的永善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挂“永善县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作为永善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2014年1月26日起,原工商、质监负责的食品生产、流通监管职能交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工商局行政编制人员3人、质监局划转行政编制人员2人划转到县食药监局。

2.成立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隶属永善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属股所级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13名。其中,卫生局疾控中心划转人员编制5名,新增编制8名,新增的人员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4年公开招聘到位。

3.成立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所,行政上接受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业务上接受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人员设置根据《 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的规定和昭编办〔2013〕54号文件要求,结合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实际,全县15个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人员,按照溪洛渡镇3名、桧溪镇3名、黄华镇3名、莲峰镇3名、大兴镇3名、伍寨乡2名、细沙乡2名、务基镇2名、水竹乡2名、茂林镇2名、墨翰乡2名、青胜乡2名、团结乡2名、马楠乡2名、码口镇2名的标准配备,乡镇工商所划转13名人员和编制分配到新组建的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县内调剂出22名人员编制充实到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各乡镇监管所加挂“食品药品快检中心”和“食品药品投诉举报中心”牌子。在县食品药品稽查大队加挂“县食品药品投诉举报中心”牌子。

4.设立村(社区)食品药品协管员。为消除乡村监管盲区,确保不留死角,在2013年4月,县人民政府就下发了《永善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食品药品监督协管员信息员聘用工作的通知》(永政办发〔2013〕75号),一个乡镇聘用一名食品药品协管员,一个村聘用一名食品药品信息员,共聘协管员15名,信息员142名。协管员属财政供养人员,信息员每月每人150元补助纳入财政预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后,乡镇已成立食品药品监管所,乡镇级不再聘用食品药品协管员。2014年,全县142个村(社区)共聘用食品药品协管员145名(有3个社区聘用2名)。所聘人员按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履行接受举报投诉、协助执法、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宣传引导等职责。

5.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机构正常运转。乡镇人民政府解决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所办公场所,县财政解决筹建经费和工作经费。目前,县财政已安排出270万元资金,其中:80万元用于解决乡镇监管所办公条件,190万元用作15个乡镇监管所和县局新增职能工作经费。

目前,永善县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已顺利完成,实现了职能顺利移交、划转人员安置到位,县乡村监管队伍思想高度统一,辖区内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发展的初级目标。

二、全面履行辖区内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

一是层层签订目标责任制,落实监管责任。县人民政府与15个乡镇、9个涉及部门签订2014年目标责任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15个乡镇的食品药品监管所签订目标责任书;

二是组织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所、村级食品药品协管员开展业务培训(村级协管员2013年县局集中培训过一次),提高履职能力;

三是按照“废、改、立”的原则,彻底清理食品药品行业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优化监管体制;

四是按照“零容忍、严执法”和“三个100%”要求,对辖区内所有食品药品生产经营服务单位开展经常性的执法检查。进一步摸清家底,建好台账,查找食品药品领域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五是分片区组织开展食品药品行业从业人员(含农村自办宴席厨师)培训,提高行业自我发展能力和诚信意识;

六是继续推行农村自办宴席备案管理制度和农村厨师备案管理;

七是加大对执法人员的培训,获取执法资格,提高办案的能力和水平。

乡镇机构编制履职报告篇10

20__年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新的进步。一是进一步加大监督工作力度。在增强实效上下功夫,使监督工作不断有新的进展。二是进一步提高代表活动实效。在更好地发挥代表作用方面有新的进步。三是进一步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使人大的各项工作顺应民心,反映民意,贴近民生,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四是进一步增强依法履职能力。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作规则,在依法履职,科学履职,民主履职,勤政高效上有进步。

一、围绕大局,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20__年,县人大常委会将根据县委的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布署,紧贴全县工作大局,抓住事关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督促常委会的决议、决定的审议意见的落实,在增强监督实效上下功夫。

(一)常委会拟听取“一府两院”下列工作报告:

1、关于重大项目引进和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2、关于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情况的报告

3、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情况的报告

4、关于20__年财政决算及20__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5、关于“十一五”规划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情况的报告

6、关于民政工作情况的报告

7、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情况的报告

8、关于代表议案,意见、批评和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

(二)主任会议将适时听取关于部门预算、烟草经济工作、机构和人员编制、教师队伍管理、打击刑事犯罪、预防和查处职务犯罪、行政审判、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管理、金融工作情况等报告。

二、强化监督工作,努力提高监督实效。

1、加强对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保障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的遵守和执行。对《行政许可法》、《动物防疫法》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对《工会法》、《公务员法》、《税收征管法》、《法律援助条例》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2、深入开展工作监督。立足加快发展,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大监督力度。深化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审查监督。加强对重点项目资金使用的审查监督。要通过调查研究和执法检查,督促和支持政府继续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旅游业、和 社区服务业等新型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调查我县营造投资与发展环境情况,督促和支持政府优化投资与发展环境,加大改革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抓好项目推进工作;要重视农村集镇建设情况,督促和支持政府加快小城镇和居民点建设步伐,强化城市、集镇功能,增强辐射带动力;要调研人才强县战略的实施情况,督促和支持政府营造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体制环境、调研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督促和支持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合理配置教育科技资源,发展素质教育,加快科技进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提高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贡献率;

3、围绕促进公正司法,强化个案监督。通过受理群众控告、申诉,加强对公、检、法机关办案的监督,并对重点监督案件跟踪督办。

4、加强和改进工作,把工作与监督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交办力度,发挥工作在常委会监督中的重要作用。

5、加强对常委会任命干部的监督。在依法行使任免权的同时,要继续加强对被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今年拟对两名县政府组成人员在常委会会议上进行工作评议,对两名县政府组成人员在主任会议上进行述职评议,两名县政府组成人员进行书面述职。通过述职评议和书面述职,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一步增强国家意识、法制意识和公仆意识,推进部门工作。

6、加大监督力度,完善监督机制,提高监督实效。要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积极探索和改进监督的方式方法,切实做到知实情、讲实话、求实效。要加强与“一府两院”的沟通,继续完善县人大常委会听取县政府通报情况、报告工作的制度,坚持监督与支持相结合。要加强跟踪检查和督促整改,抓好审议意见的落实。

三、认真做好代表工作

---着力建立和健全代表工作制度。建立代表议案、建议提出和处理制度;代表知情权和履行职务的保障制度;代表和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闭会期间代表活动的组织保障制度;代表的系统培训制度,真正使代表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加强常委会组成人员同代表的联系。坚持常委会组成人员每季度联系和走访4—5名代表的制度,广泛听取代表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代表呼声,切实帮助解决代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进一步指导代表开展联系选民活动。

---加大代表培训力度。上半年开办人大主席培训班,下半年开办人大代表培训班。着力提高代表素质。

---加强代表小组的规范化建设。常委会将采取领导分工负责的办法,投入一定资金,抓好基层“代表之家”建设,重点建好4—5个规范化的代表活动小组,引导全县代表活动的开展。

---探索建立代表履职情况评价机制,推进代表向选民述职并接受评议活动,进一步增强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年拟安排2名市人大代表在县人大常委会会议上述职;安排10—20名县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召开代表工作经验交流会,评选和表彰代表工作积极分子及先进代表组,进一步激发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

---加强对代表书面意见的受理和督办工作。组织好代表意见、建议交办会、督办会、见面会。完善代表书面意见办理的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办理质量和代表对办理结果的满意率。

---组织开展代表活动。组织代表政府实事工程和新农村建设试点;对3—4件较有影响的案件进行旁听。各专门工作委员会分别组织相关代表围绕1—2个专题开展调查研究。组织1—2次情况通报会,由“一府两院”负责人向人大代表通报情况。

---加大宣传力度,适时在县电视台开办“代表风采”栏目,广泛宣传优秀人大代表的先进事迹,引导和鼓励代表充分发挥作用。

四、精心组织,全力完成各项中心工作。

认真筹备县委人大工作会议,为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善人大工作条件奠定基础。

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的指导。县人大常委会在加强乡镇人大工作中力争做到了五个到位:一是争取县、乡党委的支持到位。为乡镇人大开展工作创造条件。二是业务培训到位。对乡镇人大主席和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或交流工作经验;邀请乡镇人大主席列席常委会会议,使他们掌握审议政府工作的法律程序,更好地做好乡镇人大工作。三是联系工作要及时到位。坚持常委会领导分片联系乡镇的工作制度;四是具体指导工作到位。依法指导乡镇人大开好人代会,主席团会议;指导开展代表向选民述职、评议工作等代表活动;帮助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五是人大信息传递到位。通过订阅人大报刊、发放资料等渠道,让乡镇人大了解情况,推动人大工作。

20__年是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年,人大常委会将精心制定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换届选举工作在县委的领导下,严格依法进行,并取得圆满成功。

五、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一)、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注重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突出学习重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完善学习制度。通过学习着力提高四个方面的本领:一是提高实现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有机统一的本领。准确运用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国家意志,确保转化过程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合法性。二是提高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和协调群众具体利益的本领。正确处理好根本利益与具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关系的能 力。三是提高把握大局谋划人大工作的本领。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把人大工作融入于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之中,进一步提高在大局中思考、在大局中行动的能力。四是提高全面履行法定职责的本领。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理念渗透到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各项职权之中。

(二)、加强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按照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要求,加强常委会的机关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大干部培训制度,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增强机关生机活力;转变工作作风,强化为人民服务、为人大代表服务、为“三会”服务的意识,加强机关的督办工作,按照任务和时限要求,层层抓落实,做到任务、时间、人员“三落实”,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以“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为目标,进一步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努力形成个体合格、群体合拍、整体合力,使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三)、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加强机关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