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固定资产如何管理十篇

时间:2023-06-25 17:08:07

企业的固定资产如何管理

企业的固定资产如何管理篇1

关键词:建筑企业 固定资产管理

从固定资产的角度对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进行管理的全过程称之为机械设备的资产管理,其全过程指机械调拨、购置、测试、验收、建帐立卡、分类编号、技术档案、供应分配、清查盘点、提取折旧、封存报废等工作,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能源消耗、生产成本和劳动生产率。因此,每个企业领导应重视和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才能保证企业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要加强资产管理:

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这点,不能简单地认为“设备管理不能创造经济效益”,不能认为企业机修工作只能起“维持简单再生产”的作用,应把设备管理与企业生产经营割裂开来。在企业转化经营机制,扩大自的情况下,不能片面追求产值、产量、速度和眼前效益,忽视设备管理和维修工作,不能出现拼设备、以包代管、以供代管等现象,使设备失修、设备事故上升。在设备的转让过程中,严格按资产进行评估,避免使国家财产遭到不应有的损失。

其次,必须加强设备管理,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1)设备作为企业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在机制转换中,虽然外部监督与检查减弱了,但并不是说设备管理工作不重要了。长期以来建立的设备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标准是我国设备管理工作的科学总结,不能简单的否定,仍然要坚持贯彻落实。

(2)进一步改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要深化改革,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的设备管理机制;严格管理和考核,坚决制止各种短期行为;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国有资产存量的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减少国有资产的闲置浪费和流失;科学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经济效益。

(3)做好资产评估工作

现代企业以国有资产为主体,吸收其他出资者参加,因此,就首先要求产权关系明晰,以便对不同出资者按经济效益实行资产受益。国有企业现有设备资产原值不能真实反映出实际价值,这将大大妨碍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进度。在资产评估中,由财务部门负责,这是他们的职能范围。但是,不同设备在不同条件下所反映出的实物价值,往往不同于帐面价值,这就需要财务部门与设备管理部门密切配合,才能做好评估工作。

(4)强化企业领导责任,健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指标

政府实行宏观调控,要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进行有效监督,要健全现有指标考核体系,采用一些新的考核指标。例如,资产原值(净值)变化率、设备更新(改造)计划完成率、设备新度指数变化比较,万元资产创利税比较等,严格防止继续“吃老本”的现象。

(5)加强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

1)资产管理首先是机械设备的购置与调拨,试验与验收,这是根据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状况来决定,当然要由主管部门统一归口调拨、购置,不论是购置的新设备,还是调拨或转让的旧设备,以及企业自制的具备固定资产条件的某些非标准设备等等,在进入本企业固定资产产权范围以前,都必须经过一定形式的试验验收工作,以确保其初始质量及附件的齐全程序,这是资产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企业保证进场和机械设备具有良好的技术状况的第一道关口,建筑机械的特点是品种多,型号复杂,除了少数加工设备外,其余绝大部分具有不同程序的流动性,装备结构变化幅度大。为了便于管理统一口径,先要把资产按国家规定进行统一归类,统一编号,为了能使管理者随时掌握本单位机械设备的总拥有量、原值、来源、增减情况,分布情况及每台机械设备的重要技术数据,资产管理就应建立机械设备台帐,做为掌握机械设备最基本情况的手段,当然机械设备并不是无止境使用的,它是有使用寿命的,是在其有效使用期随着生产过程中的损耗程度逐步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的,这就需要管理者在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确定后及时提取折旧,以便将来在服务年限终了时能够积累起足够的设备重置基金。

2)资产管理另一重要工作就是机械设备的技术档案,这是机械设备整个寿命周期全过程的历史性记录,它的作用是:

①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核查主要设备管理措施的正确性,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逐步提高装备的管理水平。

②为正确使用、维修、培训、改造等提供技术资料。

③反映机械使用性能、技术状况的变化情况,为充分发挥机械设备效能编制各种计划及进行大、中、小修的技术鉴定,事故分析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④为调拨、转让提供技术、财务依据。

⑤设备档案主要包括:市场调查资料、购置设备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文件、设备的购置合同、设备的功能和工艺性能文件、设备的验收及安装调试记录、设备的维修记录、设备的故障记录、备件状况记录、状况记录、设备运转的动态技术指标等。

(6)积极开展设备的改造、更新、租赁工作

当前,企业要发展生产,提高技术装备水平,而财力有限进行设备改造,周期短、费用低、收效快、设备改造应从实际出发,以节能降耗为主要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即将来到的“复关”和开始推行的IS09000系列国际质量认证标准,将使企业面临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严峻局面,要使产品赶上国际水平,必须加快设备更新步伐和人才培养,育实一批高技术装备和操作维修人员,此外,通过开展设备租赁和调剂工作,可以互通有无,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作用,但是,在设备转让调剂中,必须经过评估手续。

企业的固定资产如何管理篇2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固定资产管理 影响

一、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一)初始计量方面

新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新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而旧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超过2000元,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有形资产。从固定资产在新旧会计准则中的定义比较可以看出,新准则不再以明确的价值标准作为固定资产的衡量尺度,同时,新准则将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界定由旧准则的“超过一年”变更为“超过一个会计年度”,显然,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变得更为科学和合理。与此同时,按照新准则的规定,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房屋建筑物和生产性生物资产,将不再属于固定资产核算的范畴,其分别通过新准则的第3号文件――投资性房地产和第5号文件一一生物资产予以规范。

在初始成本的计量上,新会计准则首次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这一标准,其规定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并不公允的除外。而在旧会计准则中,对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初始成本,需要按照评估确认或者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反映,并无是否公允这一衡量标准。除此之外,新会计准则在固定资产初始成本的确认时,首次引入了预计负债这一因素,这主要是针对于特定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所设定,例如石油开采过程中的油气井弃置,该规定的设立也可作为环境成本的计量借鉴。

(二)后续计量方面

在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上,新旧会计准则在后续支出、计提折旧等方面并无太大的差异,其差异主要体现在资产盘盈处理以及减值准备的处理上,尤其在减值准备的处理上显得更为突出。根据新会计准则第8号文件――资产减值的要求,企业应定期或至少于每年度末,对其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对发生减值的,计提减值损失,该减值损失一经计提,在以后会计期间内不得转回。该规定的出台,将极大的杜绝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损失的任意计提和转回,进而操纵利润的可能,同时也为企业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提增加了客观与公允性,促使大多数企业在做减值处理时,更加客观谨慎。

对于固定资产所实现的盘盈,新会计准则规定应将其作为前期差错处理,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而非按旧会计准则规定作为当期损益处理,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究其原因,主要是新会计准则认为,资产盘盈应是企业以前会计期间少计、漏计而产生的,因此应将其作为会计差错更正处理,这样处理也可有效降低企业利润操纵行为的发生。在会计处理时,企业应将盘盈固定资产的原值借记“固定资产”,根据其新旧程度等因素确认的资产现行价值与其原值的差额贷记“累计折旧”,将其产生的所得税费用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之后按上述借贷方差额计提盈余公积,最后确认“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二、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改进与完善策略

(一)实施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创新

为了提升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维护其功能的完整性,企业应树立固定资产全过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念,在实物管理方面,由简单的设备管理向过程控制转变;对固定资产实物的管理要以设备运行管理为主,向前延伸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立项,向后延伸到固定资产报废退役,实现从项目立项、固定资产建设、工程竣工、资产交付、资产运行、资产维修维护、资产报废的全过程管理。与此同时,在价值管理方面,利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从固定资产的设计立项开始,到建造(购置、购造)、安装调试、交付使用、日常运转、维修维护、更新改造直至报废处置,整个生命周期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及管理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实现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二)提升固定资产运营管理效率

为了有效提升固定资产运营效率,企业首先要健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流程。其次要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最大限度的提升资产使用效率,对使用效率不高的资产在企业内部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合理调剂,以提高其运营效率。在此基础上,加强对闲置资产的改造、出租与投资,在减少闲置资产资金占用量的基础上,充分提升闲置资产的收益率,改善资产结构。最后,企业应合理规划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在确定投资方向时,着力减少效益低下、重复建设的项目投资,同时,在现在资产的基础上,通过技术革新改造,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督控制

在新会计准则出台后,企业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督与控制,防止各类固定资产的不良流失。在事前监控方面,应建立起比较完善、具有针对性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以此为依据,充分利用现有的包括闲置资产在内的各项资产,从而使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有规可循、有章可依,最终达到提高固定资产综合使用率的目的。在事中与事后监控上,应建立健全资产的保管制度及相关账簿、卡片的留存管理制度,同时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方式,及时了解本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防止固定资产的不良流失。

参考文献:

[1]邓昌华.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管理的变化[J].中国工会财会,2008

[2]谢红梅.浅析新准则下的固定资产管理[J].财政监督2007

企业的固定资产如何管理篇3

关键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

固定资产好比房子的地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管理好固定资产,有助于企业正确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提高企业资产使用效益与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行业竞争实力。企业全面实施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对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发挥重要作用。

一、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现状剖析

(一)固定资产的控制环境不完善

固定资产控制环境是指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而引成的一种气氛,这种气氛已经溶解在企业文化中。具体包括企业领导者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度,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企业员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责履行状况,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绩效考核,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体系等一系列制度文化。当前,企业都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管理措施,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职责及考核。但制度执行并没有完全到位,企业领导重销售轻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没有专门的岗位,对员工的考核大多数涉及的是生产销售方面,而对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职责考核涉及很少,在资产移交领用也存在诸如领用不登记固定资产卡片,没有按重要性实施管理等问题。总之,固定资产的内控环境急需改善。

(二)固定资产的风险评诂不全面不到位

虽然大部分企业对固定资产制定了管理制度,详细的规定并规范了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购置、使用、维修保养、报废处置的流程。这规定只是企业对处理风险的认可措施,但固定资产管理的风险很多,企业不能完全对它作出全面精准的评诂,如正在正常工作中的机器报废风险;投资估计不准造成的损失风险;在报废处置过程中的资产丢失风险。这些风险中,有的企业只发现到了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风险,甚至有企业在使用管理中竟然没有发现风险。

(三)固定资产管理风险控制方法没有落实或者缺少针对性

内部控制中的控制活动贯通于整个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一个生命过程,具体包括购置、报损等批准授权、盘点清查、使用职责分工等。每一个步骤都要严格作一规定:要怎么做,不能那样做。可实际工作中,企业的固定资产种类很多,管理繁杂,这些措施并没有落实。或者有的企业规定的不详细,只有笼统的一笔带过。如固定资产盘点,企业没有规定要怎么盘,什么时候盘,多少时间内进行盘点,而只一句,每年进行一次盘点。

(四)管理信息传递不及时

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财务管理可以说是由一个信息组成的管理系统。在固定资产管理管理上,企业各部门要把自己所属处室资产设备动态信息及时传递给财务,财务通过报表形式传达给企业各个部门,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监督,促使固定资产账实一致,给企业管理层有个正确的固定资产数据,从而不影响管理层作出投资的决策的正确性。可是,有部分企业固定资产变动信息不能及时告诉财务,造成账实不互,如设备大修理不告诉具体设备,又如有的企业对资产随意计提减值,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脱离账面价值,使管理层很难掌握企业固定资产的真实状况,这样势必影响管理层的决策。

(五)内部监督不到位

内部监督不到位是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不善的重要原因。纵观如下:1.设备购置随意,没经严格的审批。2.不按设备操作手册进行操作。3.不按要求作维修保养。4.资产盘点制度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5.不及时处理停用,不用,报废状态的资产设备。据笔者看来,以上现象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大多数企业的通病,因此加强资产的管理监督,刻不容缓。

二、完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议

(一)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对于固定资产内控,企业需要制定合理的相关内控制度。企业需要制定、完善并明确采购、验收、使用、维护和财会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职责,部门之间在固定资产管理上要相互合作相互监督。企业管理者要树立榜样,带头执行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内控氛围,从而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二)提高风险意识,注重风险评诂

企业管理层要树立固定资产管理的风险意识,要注重日常在管理中风险因素评诂,防止企业因固定资产管理不善而造成损失。如在日常管理中机器操作如何规范,防止操作失误而造成各类损失;又如技改,扩大生产规模,需要及时提高机器设备的规模、性能以符合生产的发展,这时需要企业评诂技改、扩大生产规模的风险,防止因固定资产投资失误原因而使企业受到损失。所以企业管理者一定树立风险管理意识,注重风险评诂,加强风险管理,发现风险因子应及时采取相应管控措施,把风险防范在萌芽状态下,最大限度防止企业因固定资产管理原因而造成损失。

(三)完善管理制度,落实风险控制点

固定资产不论在采购、处置或和更新上,都需要有林林总总的管理制度。这有利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有利于固定资产的风险控制,从而使各部门相互牵制、协调,实现账物一致,正常发挥企业固定资产的功能与作用。1.制订固定资产采购、领用、维护、处置制度。很多时候,并不是企业相关人员不遵守管理制度,而是因为企业不能提供可操作性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供资产使用、管理人员处理相关业务。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使用、维护、报废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相应部门岗位的工作职责,同时企业要协调好资产管理人员与采购、验收、和使用部门的互相合作互相监督的关系,共同执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职责,使采购部门能够明白要如何按要求采购,使验收部门明白如何安要求验收,使使用部门知道如何操作使用,怎么维护保养,从而使大家共同关注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出谋划策,最终提升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与效率。2.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修。笔者认为,企业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修不能因维护而维护,修理而修理。保养要与性能检测相结合,修理要与功能提升相结合。专业人员在日常维护保养设备的同时,要测试其是否存在功能问题,发现问题可以提前维修,防范未来。在修理时要考虑平时设备工作时的欠缺,趁维修时要考虑是否作相应的改善,从而使其切合产品生产销售的需要。3.严格落实固定资产盘点制度。清查盘点是包括企业在内的所有行政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虽然多数固定资产因为他们体积大,安装在固定的地方,不容易丢失,但是部份固定资产如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这种移动设备也存在丢失或被盗的可能性,需要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同时通过盘点等方法确保其安全完整。另外部份固定资产价值减值较快,往往同账面记录不一致,企业需要通过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方法保证资产帐册记录与实际一致。

(四)加强信息与沟通

1.做好信息记录,设备采购验收领用后,财务部门要及时做好固定资产卡片,记录信息。同时,固定资产在使用管理过程中各职能部门要及时做好固定资产的领用、保养、维修以及报废处置的详细记录,并及时把相关信息传递给财务财务部根据其记录表将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记载于固定资产卡片中,从而做到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2.做好信息分析,财务及相关资产管理部门要根据相关信息记录,进行必要的统计分析,可分析设备维修费用及其构成、维修方案完成率、维修频率等,根据相关信息设计固定资产投资、维修方案及其经济价值,通过信息与沟通,实现固定资产内控管理最提升。

(五)加强内部监督

企业内审部门是企业内部监督的职能部门,内审部门要严格履行监督职责,加强对各部门的内控实施情况加以审计,特别对固定资产管理等薄弱的内控环节加以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如发现问题提出完善意见,并督促责任科室加以落实,从而加强内部控制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中占比很高,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与效益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目标之一。企业固定资产的相关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是否完善直接对其固定资产的管理状况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企业实施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时,要立足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风险点、固定资产管理权责考核反映出来的问题等。企业只有完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提高风险意识,管控风险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一定会管出成绩,才会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成长。

参考文献:

企业的固定资产如何管理篇4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经济效益;问题;解决

企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如果企业在扩展的时候,能够有足够的固定资产,那么企业就有了强大的后盾。从企业的运营上看,如果能够对企业中的固定资产妥善的管理,那么企业的运营效果会很好。如何能将企业的固定管理做到科学有效,这就需要采用规范的管理方式,有了完善的管理方式,才能保证固定资产被有效的利用。固定资产是为企业服务的,如果能发挥出良好的作用,那么对企业的发展也是有益的。现阶段,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如果企业能够合理的管理固定资产,那么就有了竞争优势。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都有一定数量的固定资产,但是大多数的企业并不知道固定资产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而且没有对资产合理的管理,这种现象在企业中很普遍,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企业没有给予固定资产足够的重视。由于企业的不重视,管理人员在管理资产的时候,常常会私自售卖资产,而且在账目上作假,造成资产流失。还有一部分的企业没有充分的利用固定资产,影响了企业的生产,而且还使企业的运营成本上升。

2.管理制度不完善,账实不符

很多企业都存在资金混乱,而且企业的账目与实际的利用不符,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企业在管理固定资产上没有完善的制度,由于制度的缺失,很多的固定资产有出现了情况不等的损坏,甚至是有一部分已经消失。在固定资产发生变化的时候,没有处理好变动。企业的财务部门不能准确的判断资产的情况,企业中的固定资产是增加还是减少都不清楚,有些本应该入账的资产没有出现在账目中,而有些应该报废的资产也没有报废。

3.在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中,还有着内部控制不到位的状况

很多企业还有着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职责不明晰的问题,致使整个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显得非常混乱,容易发生管理漏洞或重复管理等问题,甚至是伪造账务,导致固定资产的流失,但是却不能找到直接的主管人员实行追究。

二、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1.加强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上的重视程度

企业要知道固定资产对于企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而且还要知道如何能够利用固定资产使企业的效益增加,当了解了固定资产的重要性时,就要从企业的发展目标以及市场的行情等有关方面开始管理。企业中的基层员工也要知道固定资产的有关信息,例如赔偿、资产挪用等。使员工在管理的时候,能够合理的利用。

2.明晰固定资产的管理职责范围

如果企业的规模较大,而且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类型多,那么在对其进行管理就要涉及到企业中很多的部门,因此要对各个管理部门明确分工,同时还需要在各级的管理中建立负责制度,企业中的财务部门主要是负责统计固定资产的总量,监管资产的利用情况,而负责使用固定资产的部门要保证使用的过程中资产无损,使资产等到充分的利用,而自己也要履行义务,企业中各个机构在管理或者是使用固定资产的时候,都要从本职工作出发,而且在管理的过程中做到合作互助。企业中负责购进固定资产的主要有两个部门,一个是设备部门;而另外一个是采购部门,企业中的归口管理部门,主要是针对资产的实物形态并且进行管理,管理的方向是对资产技术测评,以及对企业中其他部门使用资产的情况核实。企业中的使用部门,主要是负责管理资产的维护以及验收,统计资产处理变动等情况。企业最重要的财务部门,管理资产的价值,通过资产的价值,建立资产明细账。同时资产使用期限对资产折旧,此外,还要负责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以及审查企业固定资产的用度,在其他部门处理固定资产的时候要起到引导作用。

3.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的内控制度

第一,企业的固定资产需要专门的人员来管理,在配备管理人员的时候,要与企业的具体情况为准,避免因为管理人员失误造成的漏洞,由于管理人员数量配备不当,而造成的管理混乱也是企业在管理固定资产的一个问题,因此要合理的配备管理人员,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处理好人员配备问题还有两个好处,一个方面可以将资产管理系统结构优化,而且保证管理效率高效。另外一面,合理的配备管理人员可以避免出现人员过多消耗的情况,而且还能降低企业负担。第二,参与管理固定资产的人员每一人都要有自己的权利以及一定要履行的义务,知道自己在管理中应该承担的责任,使企业能够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第三,明确固定管理资产的指标,例如折损率是多少,还有在利用资产的时候,资产能否继续收益等等,而且还要将指标归入到管理人员的业绩中,通过故障人员的业绩来鼓励员工工作。如果发现有员工偷到固定资产,那么就要对其惩罚,以保证固定资产能够合理的管理。

4.固定资产报废流程管理

在管理固定资产的时候,有一个环节很容易被忽视,就是处置报废资产,从资产的价值上看,报废资产的价值不高,但是企业中的报废资产会积累,有少变多,如果不能将其控制,那么带来的损失一样很大。很多的报废资产都是因为技术的问题,技术不断的更新,就有一部分资产变为报废资产。还有一部分资金到了使用的期限,成为了退役资产,对于这类的资产就需要企业中的使用机构来申请。然后由技术部门鉴定,在经过管理机构等部门的层层处理最终完成审批。只有通过审批的报废资产,企业中财务部门才能处理。尽管资产被归属于报废,但是还存在资产信息,而且报废的信息要永久的保留,同时为报废的资产设立资产账,如果企业中的管理人员需要查找报废资产的有关数据,可以通过账目找到,在处理报废物资的时候,也要及时,使其变为可回收的现金。

三、结论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重要的资源,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企业的生产运营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所以,为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一定要强化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针对目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应该增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构建并完善符合企业实际的内控制度和管理制度,采用合理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来提升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孙淑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09).

[2]朱鸿.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J].现代商贸工业,2010(19).

企业的固定资产如何管理篇5

关键词: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固定资产;折旧

中图分类号:F616.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当前我国社会化发展的不断加快,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国民经济不断的出现飞速发展的过程,加入世贸组织更体现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水准,也由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化,纳税筹划成为各企业在扩充市场份额,在这种背景和前提的影响之下,加快技术更新之后的另一条整体提高企业效益的途径。并且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同,更是将其在企业运行中不断的应用在企业管理之中,成为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把企业在固定资产预算过程中的各种手段和后期计算的方式都进行分类,使企业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前期计提较多的折旧,通过后期直线计算来进行固定资产的成本控制。这种财务管理方法同直线法计提折旧相比,有着各种先天性优势,加速折旧法符合固定资产本身的价值减损过程。是在企业和单位进行固定资产在使用初期,使用效率较高,而且其在使用的过程中所消耗的费用也是比其他各种运算方式少,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润,企业加速折旧方法来计算当前企业固定资产已成为当前企业运行中的主要手段,这种计算方式是通过各种固定资产来进行企业收入与费用配对的方式。同时,加速折旧法也更多地考虑了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这样有利于企业在当前的运行中实现其效益的提高手段和避免受到各种干扰因素给企业造成影响。

一、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分析

(一)加速折旧法对企业会计利润的影响

在当前加速折旧法使用的过程中,对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主要的影响过程有:1、假设企业每年发生营业收入以及除固定资产折旧以外的营业费用保持不变,通过使用加速折旧的方法可以避免企业在计算过程中的差额,增加企业的计算效益,在折旧的过程中要采用企业每年会计利润来进行计算,是通过当前各种先进的科学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加速折旧计算的方法,这样利于利润的稳定性。企业的会计利润会呈现出前低后高的状况。2、在不考虑税负的情况下,如果企业经济业务处于萎缩阶段,其在计算的过程中会计利润会随着实践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形之下,如何进行加速折旧法计算是当前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的思考前提。为了使会计利润平滑,企业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反之,在企业成长极端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应当使用直线法来进行计算。3、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除去计提累计折旧。固定资产的计算方法是相扑想成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多种方法综合使用的过程,当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时,如果前期累计折旧计提的金额较少,使得固定资产在计算的过程中其出现的金额误差加大,使的企业出现各种不利的因素。那么在计算的过程中会计提成较多会产生减值的损失过程,相反也是同样的道理。资产减值损失同固定资产折旧不同,不能按期摊销,在这种过程中采用直线计算法对企业造成的损益是较大的,会给企业当前发展过程中的利益造成影响,更会对企业未来发展埋下隐患。

(二)加速折旧法对企业递延所得税核算的影响

随着各种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在发展中各种税务的不断变化,其在折旧计算过程中的影响也是非常多的,其主要的计算过程有:1、对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技术变化快的各个企业进行计算方面的影响过程。如各种电子企业和先进的机械企业。2、对促进科技进步、环境保护和国家鼓励投资项目的关键设备,由于这些企业在运行的过程,其设备主要运行中各种容易出现故障和自然因素的地带,因此其设备的质量问题必须得到保障。

(三)企业折旧法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随着当前社会飞速发展中,企业运营过程中各种财务运营加快,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意识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计算方式,是增加企业成本的前提和基础。企业在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需要注意两个问题:1、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使用年限和当前计算方法之间的这就过程,避免由于年限和计算方式的变化引起的影响过程。2、如果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那么在固定资产折旧的过程中就需要采用各种手段愈合直线法来进行计算,算出其折旧金额,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在剩余年限内改为直线法来计算。

二、企业使用加速折旧法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一)加速折旧法对企业纳税时间的影响

当前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加速折旧法在我国的应用中一般都是通过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通过改变企业的计算方式来增加企业成本。并不会对企业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计提折旧的总数产生任何影响,使得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对固定资产计算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没办法起到其应有的效果。但由于加速折旧法可以使企业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的前期计提较多的折旧,不管在任何年代任何阶段,发展企业效率和通过各种计算方式来控制企业所得税是最有效的方法。降低税前利润是企业在生产中的主要因素。虽然,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后期,由于计提折旧的金额减少,会增加企业的税前利润,但是其在税务处理过程中无形的增加了企业税务,企业推迟了纳税时间,相当于政府向企业提供了一笔无息贷款,因此在当前的计算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税前加速折旧法的使用,避免由于计算的额不当产生企业的税务。

(二)加速折旧法对企业其他税收优惠的影响

加速折旧法会使企业各期的会计利润平移,因此企业在使用加速折旧法时,除去考虑加速折旧法带来的纳税时间推后的利益外,还应当综合考虑企业享有的其他税收优惠政策,作出全面的判断。

(三)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分析

在当前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实现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固定资产的良好计算是企业会计职业的主要手段和应用方法。目前,在各个经济发达国家都在逐步鼓励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究其原因,在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对各种计算方式和计算过程也不断的造成冲击,提高社会生产能力是当前企业加速折旧法的主要发展前提。

参考文献:

[1]蔡吉祥著.固定资产学.人民出版社.2007;

企业的固定资产如何管理篇6

    关键词: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固定资产;折旧

    随着当前我国社会化发展的不断加快,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国民经济不断的出现飞速发展的过程,加入世贸组织更体现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水准,也由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化,纳税筹划成为各企业在扩充市场份额,在这种背景和前提的影响之下,加快技术更新之后的另一条整体提高企业效益的途径。并且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同,更是将其在企业运行中不断的应用在企业管理之中,成为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把企业在固定资产预算过程中的各种手段和后期计算的方式都进行分类,使企业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前期计提较多的折旧,通过后期直线计算来进行固定资产的成本控制。这种财务管理方法同直线法计提折旧相比,有着各种先天性优势,加速折旧法符合固定资产本身的价值减损过程。是在企业和单位进行固定资产在使用初期,使用效率较高,而且其在使用的过程中所消耗的费用也是比其他各种运算方式少,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润,企业加速折旧方法来计算当前企业固定资产已成为当前企业运行中的主要手段,这种计算方式是通过各种固定资产来进行企业收入与费用配对的方式。同时,加速折旧法也更多地考虑了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这样有利于企业在当前的运行中实现其效益的提高手段和避免受到各种干扰因素给企业造成影响。

    一、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分析

    1.加速折旧法对企业会计利润的影响

    在当前加速折旧法使用的过程中,对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主要的影响过程有:①假设企业每年发生营业收入以及除固定资产折旧以外的营业费用保持不变,通过使用加速折旧的方法可以避免企业在计算过程中的差额,增加企业的计算效益,在折旧的过程中要采用企业每年会计利润来进行计算,是通过当前各种先进的科学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加速折旧计算的方法,这样利于利润的稳定性。企业的会计利润会呈现出前低后高的状况。②在不考虑税负的情况下,如果企业经济业务处于萎缩阶段,其在计算的过程中会计利润会随着实践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形之下,如何进行加速折旧法计算是当前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的思考前提。为了使会计利润平滑,企业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反之,在企业成长极端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应当使用直线法来进行计算。③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除去计提累计折旧。固定资产的计算方法是相扑想成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多种方法综合使用的过程,当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时,如果前期累计折旧计提的金额较少,使得固定资产在计算的过程中其出现的金额误差加大,使的企业出现各种不利的因素。那么在计算的过程中会计提成较多会产生减值的损失过程,相反也是同样的道理。资产减值损失同固定资产折旧不同,不能按期摊销,在这种过程中采用直线计算法对企业造成的损益是较大的,会给企业当前发展过程中的利益造成影响,更会对企业未来发展埋下隐患。

    2.加速折旧法对企业递延所得税核算的影响

    随着各种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在发展中各种税务的不断变化,其在折旧计算过程中的影响也是非常多的,其主要的计算过程有:①对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技术变化快的各个企业进行计算方面的影响过程。如各种电子企业和先进的机械企业。②对促进科技进步、环境保护和国家鼓励投资项目的关键设备,由于这些企业在运行的过程,其设备主要运行中各种容易出现故障和自然因素的地带,因此其设备的质量问题必须得到保障。

    3.企业折旧法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随着当前社会飞速发展中,企业运营过程中各种财务运营加快,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意识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计算方式,是增加企业成本的前提和基础。企业在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需要注意两个问题:①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使用年限和当前计算方法之间的这就过程,避免由于年限和计算方式的变化引起的影响过程。②如果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那么在固定资产折旧的过程中就需要采用各种手段愈合直线法来进行计算,算出其折旧金额,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在剩余年限内改为直线法来计算。

    二、企业使用加速折旧法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1. 加速折旧法对企业纳税时间的影响

    当前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加速折旧法在我国的应用中一般都是通过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通过改变企业的计算方式来增加企业成本。并不会对企业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计提折旧的总数产生任何影响,使得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对固定资产计算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没办法起到其应有的效果。但由于加速折旧法可以使企业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的前期计提较多的折旧,不管在任何年代任何阶段,发展企业效率和通过各种计算方式来控制企业所得税是最有效的方法。降低税前利润是企业在生产中的主要因素。虽然,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后期,由于计提折旧的金额减少,会增加企业的税前利润,但是其在税务处理过程中无形的增加了企业税务,企业推迟了纳税时间,相当于政府向企业提供了一笔无息贷款,因此在当前的计算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税前加速折旧法的使用,避免由于计算的额不当产生企业的税务。

    2.加速折旧法对企业其他税收优惠的影响

    加速折旧法会使企业各期的会计利润平移,因此企业在使用加速折旧法时,除去考虑加速折旧法带来的纳税时间推后的利益外,还应当综合考虑企业享有的其他税收优惠政策,作出全面的判断。

企业的固定资产如何管理篇7

关键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长期持有,使用寿命超过12个月,实物形态在生产过程中又能长期保持稳定、发挥作用的非货币性资产,其价值可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逐渐地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并构成产品价值的组成部分。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归属于国家,是国有制经济发展和壮大的基石,其特殊性质决定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在国有企业改革新经济形式下,良好的资产结构和资产配置,是国有企业高质量、高效率发展的保障,通过强化资产控制和管理,实现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和增值,可以有效地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对于确保国有企业资产安全和完整意义重大。

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保障国有企业正常经营

资产管理是体现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对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具体来说,企业运营之初,需要制定与经营有关的基础设备采购计划,如购置场地、生产设备和办公设施等,之后,还需要对所购置的固定资产进行规范管理,通过建立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体系和机制,实现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和有序化,便于国有企业及时掌握资产的运营状态,同时,针对影响企业经营的关键性资产,提前进行可行性备份分析,不至于因为一些突况而终止经营,极大地保障了国有企业的正常经营,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有利于提升国有企业资产使用效率

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能够帮助国有企业了解相关资产的状况和分布,进而评价资产的创效能力,通过对资产管理过程进行分析,确保国有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资产配置与发展规划,不仅可以使企业满足日常运营需求,还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若发现企业的资产配置结构不合理,还可以通过采购、调拨和处置等方式进行固定资产结构调整,使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结构更加合理化,将固定资产有效地运用在企业所需的各个环节,实现企业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具体来说,企业需要对资产的分配和运用进行统一的调度和指挥,以节约成本,实现企业盈利,比如每个办公室必须配置电话机和小型打印机,但是每层楼办公楼仅需要有一台高价值的复印、扫描机就能满足日常工作,通过改善国有企业资产配置和管理,亦能为企业谋求更深层次的发展。

(三)有利于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发展状态好坏与企业管理水平有直接关系,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应摒弃传统静态的思想去管理固定资产,需要结合国有企业自身状况和市场环境,动态地去使用固定资产,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转型和升级,同时,使用高科技和新技术手段全面掌控固定资产相关信息,提高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和工作质量,节省管理资源,也为推动企业融资和资产重组等其他工作转型,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因此,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科学合理地使用固定资产,才能充分挖掘固定资产的作用和价值,才能帮助国有企业提升市场适应能力,增强企业竞争软实力。

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

(一)投资计划管理意识薄弱

固定资产在我国的国有资产中,占比比重大,由于需求量较大,在购买中又无法逐项进行管理,就容易出现投资计划管理混乱的现象,一是采购申请人急于采购,未能履行或故意绕开投资计划审批流程;二是采购过程中临时变更需求,导致投资超预算;三是采购人员价格核算不清晰,虚增投资计划,这些均可能导致国有企业在购置固定资产时,虚列资产,让国有企业资产存在一定的消耗,甚至出现内部人员之间违规违纪的现象,长此以往,为企业内部管理埋下隐患。

(二)资产账目与实际情况不符

国有企业资产规模大且分布广,固定资产种类和数量亦相当繁杂,管理难度较大,在管理过程中,账实不符问题突出,主要原因有:一是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账面一般仅显示资产编号、金额、数量和购置时间,没有完整的品牌、型号和照片,统计较为粗放,造成实物难以和账目完全精准匹配;二是资产盘点缺少信息化手段辅助,盘点任务较重,清点人员疲于应付,容易造成漏项或者错项。三是部分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对转资的条件把握不准确,提前转资或者推迟转资,进而影响后期的折旧计提,还可能存在涉税风险。

(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国有企业日常管理中,由于不够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建立一个健全的管理制度,未能明晰资产管理人员的权、责、利关系,导致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工作不规范,一方面体现在资产移交手续不规范,新旧岗位交接时,未将资产交接纳入岗位交接清单,从而影响移交后的资产保管和使用。另一方面体现在资产报废和核销审批手续不规范,没有设立专门的资产处置部门,当设备达到使用年限且技术性无法满足新生产要求,或该设备虽经检修可达使用要求但经济上不如更换新设备时,又没有专业的部门出具固定资产技术鉴定表,之后的资产处置变卖,还需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都需要走规范的处置流程,若未达到核销的标准就被企业处置核销了,之后还会出现难以管控的账销案存资产。

(四)资产的利用率不高

在国有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中,如何盘活闲置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归属于国家,因此部分资产管理人员总认为这些资产是国家的,而不是自己的,从而在潜意识里对资产管理淡薄,认为资产放在那里又不会丢,不愿意过问老旧、闲置固定资产,更不愿意承担责任,而国有企业里的单位之间、部门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较为复杂,加上固定资产的权责划分不清,因此,在遇到盘活某项闲置资产时,需要多方申请和审批,就存在互相推诿,都不想费时费力地完成繁琐的审批程序,导致资产的使用率不高,无法实现物尽其用,造成资源极大浪费。

(五)考核机制不健全

要想促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升级,就需要制定长期有效的考核机制,只有员工真正重视了,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大家对资产管理的态度,国有企业的考核往往是以经营指标为主,资产管理属于管理类指标,通常是不受重视的,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具体来说,一是缺少资产保管中的追责机制,如资产管理人员未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维护保养,导致未能及时发现资产毁损或者丢失。二是缺少资产调拨追责机制,如因调出部门或调入部门未按规定履行调拨手续,导致账实不符。三是缺少资产移交追责机制,如因固定资产领用人员辞职或调动,未办理移交手续或造成资产损坏、丢失等情形,以上不健全的考核机制,均将导致固定资产在丢失或毁损后,只能是不了了之,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出现有些员工监守自盗,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此外,由于资产管理很难有可量化的考核指标,导致资产管理创效很难在考核中被体现出来,加上国有企业奖励机制匮乏、奖励手段单一,很难激起管理者的资产创效和增效热情。

(六)被侵占资产维权困难

国有企业财务报表上看起来有许多账面资产,但是其中有一些是无法带来经济效益的闲置资产,或者是低效资产,这些资产常常需要派驻专人蹲守或者定期安排巡视,但是当前国有企业投资规模较大、涉及的项目也较多,无法保证每一块土地和每一项房产都有人24小时值守,因此,时常会发生一些资产被周边贫困居民侵占的现象,而国有企业除了追求经济效益外,还需要履行和承担起社会责任,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无法采取强制措施清场,最终造成维权困难,此外,一些到期的租户也可能以各种理由长期盘踞,不愿意离场,国有企业又无力应付,导致这些租户常年以低廉的租金使用这些闲置资产,诸如此类的遗留问题非常普遍,致使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流失。

三、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投资预算总额控制意识

国有企业管理者应树立投资预算管理理念,而不是毫无规划地随意增加开支,尤其对于固定资产占比较大的国有企业,管理者就越要重视规划。首先,在采购前就列出所有需求,然后进行必要的询比价,若项目总金额超过国家法律规定,还需要进行公开招投标。其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突发事件,导致施工超出协议内容,要增加投资预算时,需要经过相应的技术鉴定和申请审批流程。最后,由于国有企业的投资计划一旦下发,未使用完的计划很可能会被收回至总部,并且明年的投资计划也会参照前一年实际使用的投资金额,所以部分单位为了撑大实际列支的投资,会想方设法虚列在建工程或者往来,因此,国有企业还需要定期清理在建工程和往来挂账,避免虚增投资计划。

(二)明确资产入账要求

资产的入账信息,也就是今后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数据,因此,要想确保固定资产信息的准确性,就必须要明确资产的入账要求,国有企业资产采购入账时,必须提供固定资产验收单,资产保管人应仔细核对验收单中的资产名称、编号、规格型号、数量等基本信息,核对无误后在固定资产验收清单中签字确认,在交付使用后,由设备使用部门提报付款资料,并附上资产照片电子影像,经领导层层审批把关后才能付款。只有一开始就做好精细化管理,才能从源头上避免账实不符。

(三)完善盘点制度

目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仍处于比较粗犷的阶段,迫切地需要完善国有企业资产盘点制度,一是要引入资产管理云平台,为每项资产配备唯一的二维码,资产使用人员扫描二维码,即可在手机上随时进行资产信息维护,也可以用于批量扫描盘点,提高盘点速度,为资产管理人员减负;二是要按资产“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组织各部门对资产进行现场盘点,采取“以账核实,以实对账”的方法,应确保不重复、不遗漏,逐一核实每项资产名称、编号、规格型号、计量单位、数量、使用单位、存放地点等基本状况;三是资产盘点结果应全面真实反映至底稿,并履行“谁盘点、谁签字”的程序;四是针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刨根问底、查清原因,明确责任部门,理清管理职责,分类制定整改措施,从严从紧整改销号。只有履行上述盘点职责,才能为保障国有资产实际情况与账面相符奠定基础。

(四)规范资产交接流程

规范的资产交接手续,能够让移交者和接任者权责明晰,有利于国有企业内部稳定。首先,部门之间需调拨固定资产时,由调入部门填写调拨单,报调拨双方部门负责人、资产会计和分管经理批准后方可调拨,调出部门未见调拨单,有权拒绝对自有资产进行调拨。接着,在办理调拨时,由调出部门、调入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共同核对实物资产、资产编码、固定资产卡片和台账等,并在固定资产卡片、台账上办理变更手续,做到卡随物移,卡片移交时,均应由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签字。最后如因调出部门或调入部门未按规定履行调拨手续,导致账实不符的,将严格考核到责任部门。

(五)规范资产报废和处置核销流程

国有企业需明确资产的报废标准,比如使用年限已到,虽经检修可达到使用要求,但经济上不如更换新的设备;设备严重损坏,无修复价值;国家和主管部门规定要淘汰的设备;技术性能不能满足新生产要求的设备;场地搬迁无法拆迁的设备等,都应纳入资产报废的范围。在报废处置流程中,凡符合报废标准的固定资产,应由使用部门填写《固定资产处置审批表》以及准备相关处置资料,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由资产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如专业技术人员、质量部门等进行鉴定,确认符合报废条件后,出具《固定资产技术鉴定表》和意见书,再报领导审批核销。此外,固定资产因维修或改造而被替换下来的材料,如果有回收价值的,应由各资产使用部门,作为“存货—废旧物资”保管和登记,不得自行处置。

(六)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国有企业与其盲目的增加资产数量,不如精细化管理现有资产,挖掘资产的创效能力,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的飞速发展,未来都将得以实现,因此,国有企业应持续推进资产信息化、精细化管理,依靠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完备的固定资产电子档案,一方面便于资产管理人员随时随地掌握固定资产增加、减少和使用情况,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资产管理人员抽取数据,做对比分析,让透明的日常监督管理成为常态。国有企业在维护好现有资产的同时,还要不断地研究资产的组合配置能力,研究如何延长资产的使用寿命,如何将报废的资产重新组合,实现变废为宝,使这些资产继续发光发热。

(七)完善考核奖励机制

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考核奖励机制,将资产管理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实现企业的资产创效能力与管理者的收入相挂钩,使得权利与责任对等、收入与工作业绩对等,让资产管理者把国有企业资产看作自己的资产来对待,一旦资产出现问题,必须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部门负责人也要负连带责任。一方面,对关键设备、特殊设备或安全性要求较高的资产,由于保管人员责任造成直接损失的,除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外,应按资产净值赔偿;凡遗失、损坏固定资产,根据实际情况,经公司领导批准后,由责任人按固定资产净值的一定比例赔偿;另一方面,除了追责机制外,也需要建立可操作性强的奖励机制,以充分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如给予出谋划策盘活闲置资产,或勇于维权被侵占资产的员工以充分肯定,奖励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职位的晋升。

四、结束语

国有资产决定着我国的经济命脉,对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繁荣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做好固定资产管理,解决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仅是保障国有企业稳定、高效经营的前提,也是实现国有企业固定资产保值且增值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梅.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8(12):32-33.

[2]赵瑾.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论,2017(19):109-110.

[3]凌玉香.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层思考[J].经济师,2018(04):289-290.

[4]李莎.探析企业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9(26):19-20.

企业的固定资产如何管理篇8

水表是供水企业中使用最广,数量最多的计量器具,它是供水企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计算的依据,关系到供水企业自来水收入确认、各项指标统计的真实性及用水户的经济利益,为确保水表计量的真实性和正确性,维护企业及用户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计量法》关于水表计量有关规定,为了保障水表读数的准确性,供水所用水表必须要定期周期性更换。表经DN15-25的水表,使用期限不得超过六年,表经DN40以上的水表,使用期限不得超过四年。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全部按此规定做到,并非易事,因水表的周期性更换需要大量的费用,在旧会计准则下,目前大部分企业水表周期性更换费用都是由供水企业直接承担并将该笔水表费用计入当期成本中,随着城市面积的的扩大,水表用户不断增加,供水企业少则几万块表,多则几十万、上百万块水表,周期性更换水表数量越来越大,供水企业无力承担越来越大的更换费用,如北京市自来水集团2009年仅更换13万个老旧水表就花费1600万元,导致供水企业无主动意愿按计量法的要求对水表进行周期性更换,造成许多水表超期"服役",对水表读数有疑义的用水纠纷日益增加,更有些企业因无力承担上述费用,在无收费许可的情况下,直接让用户承担该笔换表费用,以致纠纷不断,常引起社会矛盾。

二、供水企业可将计量器具-水表纳入固定资产核算的理论依据

产生上述原因主要是按照2001年11月21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旧准则)对固定资产所下的定义是: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需要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较高,同时《企业会计制度》和原《股份有限公司企业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界定为: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两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由于单个水表金额都不超过500元,不能达到2000元的判断标准,导致在旧准则下,供水企业不能将水表做固定资产核算,只能一次性做当期费用,造成周期性更换水表带给供水企业较大的经营压力。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新准则)对固定资产的定义则改为: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不定期一个会计年度。这一修订变更了原制度中关于生产企业非生产经营主要设备需达到单位价格2000元以上,行政事业单位设备单位价值需达到500元以上的价值量判断的硬性标准,将更多的判断自交给企业,更有利于发挥企业管理资产的能动性。根据新准则对固定资产的定义,供水企业的计量器具-水表正好符合该固定资产定义,在新会计准则下供水企业可以将其做为固定资产纳入资产管理。

三、供水企业将水表做固定资产管理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如果供水企业将水表做为固定资产管理,将通过折旧将更换费用分年摊入成本中,而不是一次性的将周期性水表更换做为当期费用,将大大将少对供水企业经营压力,如北京市自来水集团2009年更换13万个老旧水表就花费1600万元,如按旧准则,则当期成本费用增加1600万元,如按新会计准则做固定资产,按6年折旧年限计算,对当期成本费用影响仅为266.67万元。如此,供水企业将不会面对周期性换表给企业当期经营造成的巨大压力,将会严格按国家计量法积极主动对水表进行周期性更换,保障水表的准确性,减少水表计量与用户之间纠纷,创建一个和谐的供需关系,履行公用企业良好的社会责任,取得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四、供水企业将水表纳入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方式

(一)水表做为供水企业固定资产确认的时间点问题

水表确认为供水企业的固定资产的前提是供水企业必须拥有该固定资产的产权,但用户在初次申请用水或进行一户一表改造时,需要向供水企业缴纳一定的自来水接入费用,通常该费用中包含水表的材料费,即用户承担了水表的费用,此时水表的产权属用户所有,只是暂委托供水企业管理。但在对水表按国家的规定进行周期性更换时,原水表因磨损导致精度不准,一般该水表做报废处理,此时供水企业需出资给用户安装一块新的水表,由于更换后的水表是供水企业承担相应的水表费用,该水表的产权属供水企业所有,此时供水企业可将此水表按新会计准则做固定资产入账。因此,如果将水表做固定资产管理,则对供水企业而言,按国家规定,不论是第一次周期性更换还是第二次、第三次及以后周期性更换,供水企业都是该水表的产权人,都可以做固定资产对其进行管理。

(二)将水表做为供水企业固定资产核算如何确定折旧年限问题

供水企业的水表做为固定资产必须解决折旧年限问题,根据国家《计量法》的规定,水表超过使用年限必须强制更换,表经DN15-25的水表,使用期限不得超过六年,表经DN40以上的水表,使用期限不得超过四年,因水表到上述规定年限后必须报废(因水表精度的问题不适应继续做为计量工具),因此上述规定正好可以做为水表的折旧年限。即DN40以下的水表折旧年限为6年,DN40以上的水表折旧年限为4年。

(三)如将水表确认为固定资产,如何对其进行后续管理问题

企业的固定资产如何管理篇9

关键词:供水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

固定资产对企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企业非流动性资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当然,固定资产对供水企业的意义重大。固定资产本身能够高度的控制风险,加大对固定资产的控制和核算力度,保障资产安全,进一步提高资产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益。内部控制由规范向实施转变的标志是我国出台了内部控制应用。

一、供水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目标

资产对一个企业有着巨大的保障作用,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始终紧紧围绕着资产管理。早期的资产管理只注重保障货币性资产的安全,管理有效性不明显。而如今随着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在新的经济环境大背景下,资产业务内部控制已经发生了变化:由原来防范资金挪用、非法占用与实物资产被盗,增加了重视资产效能、发挥资产资源的物质基础的内容。合理保证资产安全,已经被《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确定为内部控制目标之一,并且单独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将注意力集中在全面管控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的风险上。

供水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目标如下:1.固定资产的安全性,指进行良好的内部管理控制,加强防范被盗窃、挪用和未授权抵押,以保障资金的安全。2.固定资产的效益性,指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及时维护与更新固定资产,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使固定资产运营良好平稳,给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创造活力与动力。

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对供水企业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经营透明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每个供水企业应给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挑起长期的政府职责,其所承受的压力大。目前企业售水价格与售水成本存在严重的倒挂现象,当政府组织听证时,各地都会出现对新调整的水价进行议论的热潮,有支持但也存在持反对意见的声音,可见各地的用户并不能正确理解水费调价的真实原因。2010年,国家发改委专门下发的《关于做好水价调整成本公开试点工作的建议》,要求供水企业设计出合理内控,视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为重中之重,并定期做评估。这个做法对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增强用户的理解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供水企业的战略目标

一方面供水企业壮大其规模和扩张其经营业务,管理层级多和管理跨度大的现象大量出现,难以达到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控制效果。企业需先加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提高经营管理的实际效率,防范舞弊和低效率事件的发生,达到管理控制次级管理层及员工的目的,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另一方面由于供水企业十分在意资产(固定资产净值占总资产比重70%以上),而企业目前所拥有的设施设备陈旧,耗电量大,人工控制方式落后,如今新形势要求企业需加大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力度,积极改进设施与设备,促使企业的成本降低,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战略目标。

(三)利于满足外部监管的需求

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应严格要求并监督企业加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使之形成规范,以保证社会公平和有序的市场竞争。

三、供水企业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未建立健全成熟的企业法人结构

内控环境中十分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治理,供水企业治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由公司内部人员担任董事及监事会成员,其不够独立;内部审计人员数量过少,其监督职能难以有效发挥。

(二)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执行力不强

供水企业历史悠久,已经拥有众多的制度政策,如今在新形势下,老制度如何适应新情况,制度如何落到实处,绩效制度如何确保制度实施的顺利,深人发省。

(三)不合理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专业审计资源急缺

一方面科学的内控制度是财务会计、金融、投资、市场营销、法律和IT等各方面知识融合的产物,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控的制度;另一方面借于内控监督工作量大、长期性的特点,急需聘用拥有丰富实践管理经验,精通专业知识,能够沟通协调、处理问题的人才。目前,供水企业专业审计资源严重不足,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四)供水行业特点导致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实施起来受困

1. 水表资产和管网资产关系到数目众多的用户群体,投资资金性质多样化

这类工程项目种类繁多复杂,而工程主要由关联施工承包,所涉及的施工款项金额大,因此需尽最大努力控制好项目风险。

2. 基础建设项目多,投资规模较大,项目管理难度大,投资存在高风险

近几年来,供水企业应政府要求大量兴建水厂深度处理项目、污泥处理项目,过于关注社会效益,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有些项目只进行表层次的评审,而没意识到较高投资风险;并且项目的投资期限较长,事后的跟踪管理不到位,使投资风险进一步增加。

3. 贷款资金多,融资高风险

供水企业长期担负着政府的职责,不能自主定价,企业的售水价格与成本严重倒挂,由于大量的基础建设项目多为提高水质,保证居民用水的安全,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亏损多于盈利,以致企业无法正常或无力偿还项目贷款,到期的项目贷款转为流动资金贷款。融资风险巨大。

企业的固定资产如何管理篇10

【关键词】固定资产;资产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根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金融企业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1年且单位价值较高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处于重要地位,在企业资产中占有较大份额,是企业从事各项事务的原动力。其管理、核算都较为复杂,而且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国有金融企业成本的高低和效益的好坏。

一、国有金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存的问题

1、忽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国有金融企业中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产、电子设备、电器设备等。国有金融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计划性、完整性和迫切性认识还不足,管理意识薄弱,重购置、轻管理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忽视现有资产的合理搭配和使用效益,造成固定资产的购、管、用脱节,形成严重的浪费。另一方面,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划分不明确,资产的损坏、丢失等往往由企业买单,固定资产的使用者,也就是企业员工并不需承担任何责任,这又导致了使用人对固定资产的忽视,工作责任性不强,消极应付,形成恶性循环。

2、固定资产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重使用轻管理,资产购建、使用、处置等缺乏专项制度的约束,或虽然有制度条文,但是却未能得到有效执行。管理经常失控,造成账实不符,资源浪费,导致了财务核算不能真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主要的表现在:第一、突破控制指标,严重忽视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计划性。金融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普遍实行总行集中统一,授权有限的管理原则,投资计划作为上级对下级进行管理与控制的手段和工具。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结果往往与预期不符,超出计划执行,擅做主张构建新的项目、变更购置明细等,都体现了严重的执行偏差现象;第二、财务核算不规范。很多企业重钱轻物,重投入轻管理,同样也不注重日常管理。主要体现在:首先是账务处理不及时。例如工程项目因无法获取发票,导致不能入账;资产的变动流程不完善,入账不及时,资产的处置收入没有及时上缴等。其次是入账信息与实物不符。例如缺乏严格的验收手续,价值管理部门与实物管理部门沟通不畅,才导致了资产的入账信息与实物不符。最后还有盘点不及时的问题。企业由于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薄弱,长期对固定资产盘点不及时,或者是虚假盘点,致使了账实不符现象未被及时发现,致使账实不符现象的长期存在。

二、优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措施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之所以会存在上述种种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管理粗放、制度不完善造成的,具体对策如下:

1、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国有金融企业应该转变思想,给予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足够的重视;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加强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实现全员全方位的管理机制,确保固定资产的完整,从根本上使固定资产管理走向规范化、合理化。

2、优化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机制

优化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项基础工作,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第一、要根据企业固定资产的具体情况,制定严格可行的固定资产的投放与审核制度。涉及到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问题要集体进行研究,各抒己见,利用民主的决策方法,确保资产投放的安全性。还要对投资的项目进行市场评估、进行可行性研究,了解预期的收益率和需要承担的风险系数,从而来综合评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可行性。

第二、建立完善的内部约束机制。加强对固定资产的价值和实物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明细账卡制度和领用交换,重视固定资产盘点,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加强日常维护,明确责任,督促使用人爱护所用资产,减少固定资产的损失;从制度上确保企业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第三、完善监察机构。对企业固定资产购置、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察、审核,还要对企业的领导者和离职领导进行专项核实,对该领导在职期间的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客观公正的审核评价,强化固定资产监控手段,完善固定资产的全方位监督机制,建立与完善固定资产监督管理体系,把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监督的重点,促进金融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内控制度,建立健全的自我约束机制。

第四、深化企业改革。积极调配企业现有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信息化科技化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水平,实现固定资产的电子化管理与实时监控,努力使国有金融企业成为现代化企业。同时在金融电子化的进程中,各系统间电子技术与设备的应用、更新、发展规划与步骤应相互协调,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3、完善企业监管的内部控制流程

内部控制流程管理得好坏决定着企业的长足发展。企业在注重固定资产优化管理的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流程。

第一、把握好对金融企业固定资产的预算。可以制定投资计划,然后根据计划进行预算,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对各项指标进行考核,从而减少固定资产投资的风险性,同时也预防了投资的盲目性,起到了双层保险的作用,进一步优化了金融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第二、设置综合评定标准。制定出适合企业的一整套评定标准,可以对相关的投资指标进行考核,也可以对管理的情况进行监督,从客观的角度找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并对其进行改善。

第三、建立强有力的内控评价保障。要确保内控评价的有效进行,应该建立有力的内控评价保障。一是要明确内控评价职能部门,并确保内控评价能够独立的进行;二是配备高素质的内部控制评价队伍。内部控制评价人员是对内部控制建设情况和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调控评价。因此,不仅应该具有各深厚的内部控制理论知识,还应该熟悉各项业务的内控制度及其操作流程;同时要加强对内控评价人员各种形式的培训,让他们及时了解各项业务的发展变化,掌握先的调控理论和技巧,使得金融企业始终保持一直业务素质高、责任性强、精力充沛的内控评价队伍。

三、总结

总之,随着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深入,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也将日益严格。企业自身发展也需要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不断健全、完善管理机制,为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增强竞争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莉.浅析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J].现带营销(学院版),2011(01)

[2]郭峰.浅析如何实现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