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审计的依据范文
时间:2023-06-25 17:08: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跟踪审计的依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F2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2-0031-01
0 引 言
工程项目涉及诸多领域,项目建设具有一定的繁琐性和复杂性,从而导致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工作也较为复杂。工程项目跟踪审计不但要审计项目资金来源是否合法,还要审计投资安排是否符合相关产业政策;不但要审计工程项目的合理性,还要审计工程项目的计划执行情况、财经法纪情况以及财务收支情况等。所以,工程项目审计人员需要在掌握财务、审计、工程设计、现场施工、工程管理、预算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合理运用跟踪审计标准,以提高工程项目审计工作的水平。
1 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标准分析
1.1 跟踪审计标准的内涵
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标准,指的是对工程审计客体,如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等,在从事工程相关工作中的行为进行约束的规范。跟踪审计标准是审计人员对工程审计客体行为进行评价的基准。通常而言,工程审计客体的行为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工程审计人员的检查与评价。为了确保审计的公平性与公正性,工程审计人员在评价工程审计客体行为时,需要参照一定的标准,通过比较工程审计客体的具体行为和审计标准之间的差别,合理评价工程审计客体的行为。如果没有跟踪审计标准,就难以确保工程跟踪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在工程项目跟踪审计中,需要审计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内部控制、招标投标、概预算、材料及设备采购、工程财务、工程竣工等方面的内容。所以,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内部控制、招标投标、概预算、材料及设备采购、工程财务、工程竣工等方面的有关规定规范,共同构成了跟踪审计标准。
1.2 跟踪审计标准的功能
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标准主要具有3个方面的功能。①为规范审计客体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规范审计主体行为。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标准确立了一套科学的审计行为模式,对审计主体行为进行合理指导,提高审计工作的规范性与公正性。②充当工程项目审计控制的手段。工程项目审计标准反映了对被审计单位的要求与期望,是审计人员分析评价被审计单位行为的直接依据。对被审计单位而言,跟踪审计标准是一种监督力量,督促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标准不断地调整自身行为,以符合工程项目审计的既定标准,通过相关审查。③降低工程项目审计成本。跟踪审计标准不但为审计人员提供了审计指导依据,使审计工作的开展更加有效,还对被审计单位提出了规范化的操作要求,促使被审计单位自觉遵守相关规定,从而降低了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量和审计成本。
1.3 跟踪审计标准的特点
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标准具有可操作性、约束性、明晰性以及可靠性等特点。可操作性是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标准能够用于具体的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能够根据审计标准开展相关的审计工作。工程审计跟踪标准在客观上对被审计单位提出了一系列的行为规范,约束了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等的行为。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标准易于理解,没有歧义,在审计工作中能够被准确地运用。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标准是审计法律法规的客观体现,在实际运用中不因人为因素而改变。
2 跟踪审计标准的具体运用
2.1 内部控制在跟踪审计中的运用
在工程项目跟踪审计中,内部控制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首先,审计工程项目内部控制是否完善。在跟踪审计中,根据工程项目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规定,审阅被审计单位制定的关于工程项目管理有关的全部制度文件,评估其是否存在重大漏洞,是否存在需要建立却未建立的控制制度,以分析判断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完备、严密、健全。其次,在工程项目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循了既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根据工程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分析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违反既定内部控制制度的行为。
2.2 概预算在跟踪审计中的运用
工程项目概预算,是根据相关图纸、设备规格表、各种收费标准、概预算指标以及说明书等资料测算出的工程项目投资额。概预算是确定与控制项目投资、衡量工程项目的经济合理性、考核工程建设成本、编制投资计划、签订施工合同以及控制施工图等活动的重要依据。在工程项目跟踪审计中,需要审查概预算编制的合规性,应当根据概算的有关规定,分析判断概算定额、概算指标等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在对概算的构成是否合法、正确进行审查时,应当根据概算的有关规定,分析工程量是否按照既定的概算指标与概算定额进行计算,分析工具、材料、设备等的购置费估价是否准确,分析运杂费等费用的计算是否合理。在审查工程费时,应当根据预算的有关规定,分析判断预算单价套用定额与工程量计算是否合理;在审查工程间接费时,应当根据预算的有关规定,分析判断工程间接费的费用率和计算基础的确定是否合理。
2.3 会计准则在跟踪审计中的运用
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时需要遵循一个共同的标准,即会计准则。会计准则使不同单位的财务资料具有了可比性的基础。在审计工程项目成本与收入时,需要根据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分析判断工程费用、工程成本、工程收入等的确认是否合理合法。在审计资产交付时,需要根据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分析判断试运转相关的费用和收入的处理是否合理。与此同时,还应当根据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分析判断工程项目的账务处理是否准确。
篇2
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近几年来发展的一种新的审计方式,与原审计方式相比,跟踪审计具有较高的审计主动性和有效性。采取跟踪审计,传统的被动审计变为主动审计,以查找问题为主的事后审计,变为以预防为主的事前审计,对审计人员素质、审计组织管理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跟踪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手段,在实践中已显示出其优越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静态向动态转化
传统审计模式,是在工程竣工后集中进行的一次审计。审计时要面对施工阶段各个施工程序中发生的大量签证、变更等资料;审计的过程相当于是还原工程的施工过程。而跟踪审计可以分时段、分内容地进行动态审计,使审核思路更清晰,可缓解短时间内处理大量数据的压力。另外,跟踪审计可以分析前后阶段互相影响的关联因素,可以动态地全过程监督各阶段的运作。
2.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转变
传统的事后审计,因隐蔽工程或多次变更部位的一些细节记录不详,很难区分清楚、判定正确;跟踪审计可从源头上解决类似情况的发生。如在施工阶段,审计人员及时深入现场,在工程隐蔽前或变更施工过程中作好记录取证,准确掌握工程施工中的各类有效信息,减少与施工方的矛盾与纠纷,为施工签证的确认和结算审核提供依据。
3.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充分发挥审计职能
在施工阶段,跟踪审计人员在施工现场,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签字认可实测记录后,审计人员可立即计算出相应的工程数据,避免了推诿和以往长期不签证,大量积压的弊病。审计过程覆盖整个建设过程,使过去过于集中的工作量尽可能均匀分散在施工各阶段,从而加快了结算审核速度,提高了经济效益。
随着审计职能转变,审计结论要更好的为管理服务。审计目的不在于查找问题,而是在管理过程中适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为建设单位更好的实现目标参考依据,跟踪审计恰恰能更好的实现这一点。
以施工阶段的审计为重点向前期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招投标阶段延伸传统审计模式是以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到竣工的施工阶段为审计重点;跟踪审计是对工程建设项目从筹建时起至竣工验收时为止所发生的技术经济活动进行的审计与监督。它不但强调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而且注重对前期决策工作的跟踪审计,深入开展对设计质量的跟踪审计,积极介入招投标阶段的跟踪审计,使审计工作向多元化发展。
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具有广泛性、全面性、过程性等特性,在实践中也不可避免地反映出一些局限性,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跟踪审计深度难以把握,容易偏离审计目标
跟踪审计是对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在工程建设项目过程中频繁地介入进行审计,提出审计建议,供建设单位纠正和改进工作,很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既定的审计目标,介入到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职能范围中,从而影响审计的独立性。比如,关于现场签证问题,国家明确规定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职责和具体操作规范,而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往往先要跟审计人员表态后自己才签署。这样很容易造成各方利益的冲突,破坏跟踪审计所建立的权力制衡机制。
2.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审计实践被动
跟踪审计是在建设全过程实时进行的一种动态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审计人员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和风险,这就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不仅为建设单位制定项目管理制度提供遵循的依据,也为跟踪审计部门提供衡量的标准。然而目前这方面的法规政策相对滞后,使得审计人员在跟踪审计的实践中难以对工程建设项目做出共性的评价和判断,审计风险较大,审计质量难以提高,导致跟踪审计模式一直处于被动局面。
3.审计资源有限,审计风险较大
跟踪审计是对工程建设项目贯穿始终的全过程审计,涉及到建设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有充足的审计资源,以满足跟踪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大量性。然而,在目前审计力量有限的情况下,面对繁重的审计任务,审计内容广而全,建设项的建设周期相对较长,必然增大了审计风险。另外,跟踪审计对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跟踪审计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较宽的业务知识面,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对最新的技术方法、技术手段有所了解、掌握。因此,能否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提升审计能力,是影响跟踪审计效果,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
篇3
【关键词】建设项目 跟踪审计 方法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既是强化审计和经济监督的一种具体体现,也是搞好投资效益审计的一种具体方法。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工程项目投资主体的日趋多元化和多样化,对工程投资乃至质量、进度等项目管理内容实施动态的、主动的监督、服务和控制的各种要求都迫切的需要审计部门开展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通过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既可有效的提高审计监督效果,又能强化审计监督力度。
一、概念
传统的工程审计是一种事后监督,存在“时间滞后、信息不对称、问题隐蔽和隐含的审计风险”等问题。工程审计未能真正介入建设全过程,工作仍以事后监督为主,缺乏必要的事前预防和事中监控,尽管工程价款结算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在形式上能够核减部分费用,降低了工程造价,但事实上仍旧是事后的补救措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因其侧重项目前期项目设计论证阶段,兼顾项目中期实施建设环节,贯穿项目建设整个过程,即实施建设前期、建设期间、竣工决算的全过程跟踪审方式,成为做好新形势下建设项目审计工作的必然选择。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在工程准备和实施阶段,审计部门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运用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和切合实际的审计依据,对工程投资乃至质量、进度等项目管理内容实施动态的、主动的监督、服务和控制。跟踪审计的实质是建设全过程的综合审计,包括经济性审计(如造价审计)、效率性审计(如工期和进度审计)、效果性审计(如管理审计、投资效益审计等)
二、实施阶段跟踪审计
(一)意义
项目实施阶段是工程实体的形成阶段,建设项目的投资主要发生在实施阶段。 在此阶段采取跟踪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避免事后审计只能“揭示问题,无法挽回损失”问题的发生,真正实现项目投资控制、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的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审计人员提前介入到项目建设的一些关键环节中,形成了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管理机制,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从而保证投资目标值的实现。
(二)重要关注点
在实施阶段,审计部门要着重关注和做好以下几件工作:
(1)严格管理工程量计量。审计人员必须以工程施工图及施工现场为依据,严格按照各专业定额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逐项进行核对,审核工程量有无多算、重算、冒算和错算现象。通过施工图纸与施工现场的对比分析,挤出工程量中的“水份”。同时做好工程重要施工部位资料记录和现场资料的积累,为工程结束做好工程结算提供依据。(2)完善现场变更签证手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现场变更签证的发生较为普遍,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现场施工条件变化、合同文件的不完善、工期调整、图纸修改、业主原因、材料价格波动调整等。涉及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变更签证,必须首先以招标文件、工程合同和相关协议为依据,严格执行合同条款,确定变更内容是否在合同约定的调整因素和程度范围内以及如何进行调整。为了更好地控制因工程变更签证所增加的费用,工程现场签证应经过技术分析、经济核算,此阶段审计人员可以会同相关单位商讨对策,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前提下对变更签证进行分析论证和经济核算,提出经济、合理、可行的方案。(3)加强投资动态控制。对项目资金及其运用的动态关注是保证项目资金有效使用和控制项目投资风险的重要方式,常以控制概预算建设内容,严格履行招标合同内容形式出现。在跟踪审计工作中要始终坚持概预算控制意识,在重大设计调整论证、工程变更审批、现场签证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建立和把关上,明确工作原则,设定控制目标,严控超标行为。实施过程中应监督检查合同内容的具体履行,保证工程建设内容按合同要求完成,实现既定效益目标。
三、实施阶段跟踪审计方法
审计方法是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跟踪审计的方式和审计目的而采取的实际操作方法。跟踪审计的常用方法是顺序检查法、逆序检查法、分项详查法、项目抽查法等方法的结合使用,具体实施方法以询问、检查、复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为主。
(1)常用方法。顺序检查法是根据项目建设活动的业务程序而实施审计的一种方法,即根据项目的实施顺序按照工程建设流程开展的审计工作方法;逆序检查法则是根据项目实施活动的程序进行反向审查的一种方法,一般是根据项目实际特点判断从某分项工程结果开始逆向审查项目流程、投资控制等工作;分项详查法是对送审资料或现场工作按照工程结构分类逐一审查的方法;项目抽查法是从送审资料或现场工作中抽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资料进行审查的方法。(2)方法介绍。询问法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目的向项目建设参与各方提出有关问题的方法,它主要以固定格式化询问方式进行。固定格式化询问是指审计人员以一定审计目的向被访者询问相同的事先设定问题,例如对工程各参与方关于某项工程变更的问询;检查法是审计人员按照实际情况与送审资料的情况相核实的审查方法,也是跟踪审计现场工作的常用方法,主要方式有现场核查、重点追踪、现场抽查、实地清查等;复算法是审计人员按照相关计算方式对送审资料进行复核性验证的审查方法,是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例如按照工程定额或者工程量清单的规定核实工程量及工程造价;分析性复核法是审计人员对送审资料与行业标准、历史数据及其他数据进行分析核算审查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纵向或横向分析、趋势性分析、单一比率分析等方法,该法主要应用于投资资金的效益分析中。
四、结论
项目实施阶段跟踪审计,是审计部门随着施工进度对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控制情况以及其他事项而实施的审计,科学合理地选择审计方法确定介入的时机和内容,是高质量完成实施阶段跟踪审计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袁西耘.关于基建工程审计的有效控制[D/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006.
篇4
关键词:建设项目;内部审计;跟踪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建设项目投资速度较快,但是建设项目实施上也存在诸多管理不规范、资源浪费、腐败等现象,给国家和投资者带来较大的损失,因此有必要加强其内部审计工作。内部跟踪审计就是建设项目内部审计中的一种新的审计方式,它从原来的单一竣工决算审计发展到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从事后竣工结算的审核转变为对建设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的一切实施活动进行跟踪监督与评价。
一、建设项目内部跟踪审计的内涵
建设项目内部跟踪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独立、客观、权威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对建设项目全过程各阶段在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实施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所进行的动态监督、评价和服务活动。其目的是促进建设项目实现“质量、速度、效益”三大目标,与建设项目管理控制中的三大目标是保持一致的,同时以完善建设项目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提高企业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
二、建设项目内部跟踪审计的作用
建设项目实施内部跟踪审计,不仅使事后审计面临的诸多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而且大大拓展了审计的功能,提升了审计质量,为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益增值发挥了很大作用。
(一)可以降低审计风险。在对建设项目进行内部跟踪审计模式下,内部审计人员可以经常深入到工程现场进行巡检,建设项目上发生材料采购、设备安装、施工过程可以及时掌握。针对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材料设备核价等有可能增加工程费用的事项,能进行提前介入审查与确认,避免后期结算时再核查,这样可以极大地降低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核实的风险。
(二)从源头上防止腐败。内部跟踪审计使内部审计机构提前介入建设过程,必将形成对权力的制约机制,可以筑起一道严密的监督防线。一部分有寻租想法的相关人员很有可能会慑于严密的监督,而规范、规矩行事。
(三)有利于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在内部跟踪审计模式下,内部审计人员能经常进驻施工现场,工程的施工过程、形象进度和实体质量等都尽收眼底。对于进场的材料质量、施工安装存在的问题能在现场巡检过程中发现,并提出审计意见要求整改和完善,能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
(四)能激励内部审计人员提升素质。内部跟踪审计模式下,要求工程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掌握较全面的知识,不但要求掌握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的技术管理知识,还要具备工程经济、法律法规、审计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建设项目内部跟踪审计是一种综合、全面、系统的审计,与以前的单纯的事后审计存在质的区别,在审计实施过程中有可能还会遇到一些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等,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丰富经验,从而使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得到提高。
(五)提升内部审计地位。内部跟踪审计解决了审计在建设项目关键环节的缺位问题,尤其是前期阶段,让其从幕后走向了台前,并取得了丰富的审计成果。同时,可以使企业管理层和建设项目实施各参与方对内部审计机构更加重视。
三、建设项目内部跟踪审计中的问题
建设项目内部跟踪审计是近年来内部审计工作中广受推崇的一种审计方式,但是由于其具有审计广泛性、全面性、过程性等特点,在实践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预期审计效果的达成。主要表现为:
(一)审计技能不匹配。内部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贯穿全过程,涉及到项目建设的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各个方面,专业性强、工艺复杂、经济管理活动繁杂等特点。因此,建设项目内部跟踪审计对审计资源、审计人员胜任能力及审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建设项目内部审计主要进行的是事后的竣工结算审计,审计内容较为单一,专业性简单,与开展内部跟踪审计工作存在一定差距。内部跟踪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综合的业务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以及了解掌握最新的方法技术手段。
(二)审计依据欠完善。内部跟踪审计是在建设全过程实时进行的一种动态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内部审计人员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和风险,这就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不仅为建设单位制定项目管理制度提供遵循的依据,也为内部跟踪审计部门提供衡量的标准。然而,目前这方面的法规政策相对滞后,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跟踪审计的实践中难以对建设项目做出共性的评价和判断,审计风险增大、审计质量难以提高,导致内部跟踪审计模式推进缓慢。
(三)审计介入时点模糊。建设项目一般要经历决策、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标投标、施工、竣工结算等阶段。内部跟踪审计从哪个阶段介入进行实时跟踪,审计效果就有所不同,而审计介入时点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理论上讲,越早介入审计越好,但一方面由于审计人员在评价前期决策是否科学方面缺乏专业能力,无法承担这个审计重任;另一方面也因为企业高层认为内部跟踪审计只是在施工阶段防止施工单位高估冒算,因而在内部跟踪审计实践中,绝大多数是在施工和竣工结算阶段才介入,那么在对造假影响最大的前期决策、设计和招投标阶段,便无法控制,致使内部跟踪审计效果不明显。
(四)审计深度不易把握。内部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在建设项目过程中频繁的介入进行审计,提出审计建议,供建设单位纠正和改进工作。而由于内部审计人员置身于建设、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的复杂环境中,很容易就介入到项目管理的范畴中,造成审计工作越位,使得内部审计在管理工作中往往会成为决策者、管理者、执行者,从而失去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失去了监督与评价的意义。
四、建设项目内部跟踪审计应对策略
针对建设项目内部跟踪审计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整合和优化审计人资源。在内部跟踪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机构一方面需要补充本单位内部审计资源,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结构,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因本单位内部审计力量有限,可以借助社会中介咨询机构来进行协审,并控制好关键点,有效发挥内部审计人员和中介咨询机构的优势。这样,通过良好的资源整合可以较好地解决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
(二)健全和完善审计依据。内部跟踪审计是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模式的重大创新,为了使内部跟踪审计能健康运行,确保内部跟踪审计依法实施,有法可依,使这一模式能更好地为工程建设项目服务,应建立一整套内部跟踪审计的法规、规章制度,制定内部跟踪审计实施办法,健全内部审计指标和标准以及与此相衔接的建设项目相关制度,使跟踪审计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中。
(三)准确把握审计介入时点。内部跟踪审计应综合考虑被审计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建设要求、审计资源和审计成本等多方面要素后研究确定审计介入时点。从不同阶段和环节介入所选择的审计方式、方法和重点会不同,但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内部跟踪审计都应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保证它应有的连续性。此外,在审计过程中,要体现内部跟踪的实时性,根据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风险大小及企业管理层的需求,张弛有度。
(四)合理定位跟踪审计介入深度。内部跟踪审计是在独立、客观的基础上,对本企业的建设项目全过程实施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实时、动态地监督与评价。内部审计人员不能参与项目建设管理的具体工作,而是在这之外的监督、评价和服务,以促进项目管理者实现项目目标。内部跟踪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与项目建设单位取得联系并以书面形式反映,出具纠正和改进的审计意见。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跟踪审计过程中,应该把握好角色定位,审计介入深度到位而不越位,不偏离审计目标。
(五)有效把握审计重点。内部跟踪审计实际上就是跟踪建设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工作,沿着项目的建设周期这条主轴展开审计。然而,建设项目涉及环节众多、内容广泛,没有必要对项目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跟踪审计,唯有将有限的审计资源用在最需要审计的重点环节,比如前期决策、设计、招标投标、隐蔽工程验收、材料与设备的采购、重大变更签证等,才能发挥审计的最大效益。
五、结束语
建设项目内部跟踪审计是为了解决事后竣工结算审计的弊端,强调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全过程监督与评价,而且还体现了服务的职能,是现行建设项目内部审计领域中比较推崇的一种审计方式。要真正使内部跟踪审计起到有效控制建设项目造价、提高建设项目管理和投资效益的目的,就得努力探索它在实践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并逐步从法律法规、审计依据、审计资源整合和审计方法等方面进行完善。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罗建飞.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及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5.
[2]王德福.企业建设项目内部跟踪审计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09.9.
篇5
内容摘要:绩效审计是对政府投资的公共工程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的审计,论文通过公共工程项目跟踪审计与竣工决算审计对比,从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全过程,对跟踪审计的审计目标、实施审计程序、审计内容等方面论述了公共工程跟踪审计所具有的绩效审计特征。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公共工程跟踪审计是将公共工程全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由审计人员跟随工程项目的进程不断地对工程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及时反馈审计情况,促进改进工作。公共工程跟踪审计是一种具有绩效审计特征的审计模式。
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审计目的、效果及方法
审计目的。公共工程跟踪审计是以绩效为目的的审计,与公共工程事后竣工决算审计相比有明显的效率性特征。公共工程事后竣工决算审计只能对公共工程的效益性作出评价、鉴定,起点亡羊补牢的作用,而不能真正实现促进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只有在跟踪审计模式下,才能及时发现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的只是苗头性问题),及时加以纠正。
审计效果。公共工程事后竣工决算审计的主要成果是“核减额”,使用的审计依据主要是有关规范性条文。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除了“核减额”外,还有许多增加效益的成果,审计建议主要是涉及改进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属于财务方面的很少。建议的内容主要是如何健全管理、堵塞支出漏洞、提高效益方面的,而不是财务收支合规合法性方面的。与此相适应,其使用的审计依据除了有关规范性条文外,还有许多与评价经济效益相关的标准,包括根据项目特点临时确定的标准。例如:百分比,定额、预算、计划,经济指标(包括行业平均指标,全国、各行业、本企业先进指标),盈亏平衡点,平均利息率,市场公允价格等。这些与评价经济效益相关的标准,大多缺乏强制性,有的还要与被审计单位或有关部门共同协商确定,与规范性条文有很大的区别,体现了鲜明的绩效审计效果性特征。
审计方法。开展公共工程跟踪审计,在运用审计方法时有着不同于合法性审计的特点。在运用常规审计方法时,除了要使用检查、盘点、查询等方法外,还要经常使用分析性复核、观察、利用其他人工作等方法。尤其是观察法得到了有效的利用,而这在合法性审计中一般是用不上的。除此之外,还要运用与审计内容、目标相关的其他审计方法,包括:
价格确定方法,主要用于对建筑项目的材料、设备采购价格合理性、有效性的审计。具体有询问、提供证据、限价、测算等方法。项目评估方法,包括财务评价法和国民经济评价法。财务评价法又包括年财务净收入、单位工程年支出、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等。经济预测方法,用于对公共工程预测数据复算、验证等,这些体现了绩效审计常用的方法,以及绩效评价的内容。
公共工程跟踪审计实施的审计程序具有明显的绩效特征
公共工程跟踪审计实施主要审计程序,体现了事前、事中审计和现场审计的特点,体现了审计的建设性职能,与公共工程事后竣工决算审计相比,具有明显的绩效审计特征:
确定项目计划。开展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确定项目计划依据的公共工程年度投资计划。在公共工程立项时就将其纳入审计视野。上年度已列入计划,建设期及跟踪审计期跨年度的项目,作为“续审”项目,一并列入当年跟踪审计项目计划,而不是根据即将竣工的公共工程来确定审计计划。在审计计划确定上具有明显的超前性,是为了充分发挥审计建设性职能作用的合理安排。
编制审计方案。在公共工程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实施方案是依据对公共工程开工前情况及资料掌握情况制订的。这些资料包括:公共工程的基本情况、可行性报告、概(预)算文件、年度预算安排情况、建设资金筹措计划、有关工程核算管理制度等;审计方案的内容主要在于如何发现工程运行中的增收节支途径。与根据公共工程竣工结算资料、以查问题为主的审计实施方案有明显的差别,充分体现绩效审计的效率性特征。
实施审计。在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组的操作方式如下:审计组在项目施工现场设立办公室,定期参加被审计单位组织的工程例会以及与项目有关的方案认证、设计变更等会议;审计组成员不定期深入到施工现场,掌握工程的进程、变化情况;对设计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对隐蔽工程进行必要的抽查(随时做到心中有数);对变更工程、额外工程以及有关材料设备采购进行审核把关;对涉及付款的已完工工程量及拆迁工作等进行定期审计,把可以提前审计的事项尽可能地安排在平时审完。与此同时审计人员跟随着工程进度,随时收集测量、变更、签证等资料,及时对工程的量、价、费进行审核取证。做到项目竣工,审计基本结束,归档基本到位。
审计处理。在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处理是按照“跟踪审计、分期报告、迅速反馈、及时纠正”的原则进行的。即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定期或不定期)提出意见和建议,出具书面的分期报告和终结报告,促进问题的及时纠正,具有明显绩效审计特点。
对分期进行的工程项目造价审计,在每次审计结束后还需及时出具《工程项目造价审定书》,告知核减(增)金额及审定金额。在最后一次审计结束后出具《公共工程审计结果汇总表》,告知总共核减(增)金额及审定金额,交被审计单位,据以调整工程结算,并与建设单位结算资金往来。
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审计内容
(一)涉及经济性相关公共工程跟踪审计内容
公共工程的经济性审计包括节约(减少)工程成本和控制工程质量两个方面,其中主要是节约工程成本。跟踪审计中的绝大多数审计内容都与减少工程成本和提高工程质量有关。
公共工程审批程序审计,促进减少损失浪费和工程成本,有助于控制决策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工程质量。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计,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成本效益,有助于促进提高公共工程的技术可行性。设计概算审计,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总投资的控制,有助于促进合理选用材料、设备,提高项目质量。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审计,关系到建筑物的经济合理性,影响到清单计价和工程成本的确定,有助于促进在设计环节把好质量关。
工程招标投标审计,该项审计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确定,有助于通过选择条件优越的竞争者承建工程,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工程量清单编制审计,关系到工程量清单确定的准确性,影响工程造价的确定,有助于防止工程量清单出现错项、漏项以至影响到工程质量。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有利于促进设计、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控制成本、防止损失浪费,提高工程质量。工程量清单执行情况审计,有助于严格执行工程量清单的规定,促进控制工程成本,并且该项审计还包括了对工程质量的审计内容,也有利于促进提高工程质量。
工程物资采购审计,该项审计有利于直接控制物资采购成本,防止购入低质、劣质材料及设备以至影响到工程质量。物资核算、管理审计,该项审计有助于控制物资成本,防止物资“跑冒滴漏”。待摊投资审计,该项审计有助于直接控制投资成本。基建收入审计,该项审计有助于防止公共工程收益流失。监理履职情况审计,该项审计有助于通过监督监理职责的行使来控制工程成本,控制工程质量。公共工程(分期)投资支出审计,可以直接控制投资支出。
概算执行情况审计,可以直接控制投资支出,该项审计包括了对设计变更、调整合理性的审计,也有助于防止因设计变更、调整的盲目性而影响工程质量。工程量清单决算审计,有助于控制总造价。结余资金、尾工工程和交付资产审计,该项审计有助于控制造价,防止资产流失,也有助于控制交付资产的质量。公共工程总投资审计,通过实施该项审计有助于控制公共工程总投资。
(二)涉及效率性相关的公共工程跟踪审计内容
上述与减少工程成本有关的审计内容中,有许多项目也与提高效率性相关,包括:公共工程审批程序审计,有助于减少决策过程中的失误,促进提高效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计,有助于促进提高项目经济上的合理性。设计概算审计,有助于促进合理选用材料、设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审计,有助于促进在设计环节将建筑设计技术与控制投资有效结合,提高效率。工程招标投标审计,旨在通过选择条件优越的竞争者承建工程,来促进提高效率。工程量清单编制审计,可以防止清单出现错项、漏项,避免工程争议、减少索赔损失。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有利于促进设计、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控制成本、质量,提高效率。工程量清单执行情况审计,有助于通过对工程量清单内、外工程结算、措施费、索赔事项的审计,促进提高工程效率。工程物资采购审计,可以促进采购到质优价廉的材料、设备,从而提高采购效率。监理履职情况审计,旨在通过监理职责的行使来控制投资支出。
(三)涉及效果性相关的公共工程跟踪审计内容
上述与减少工程成本相关的审计内容,有些项目同样与效果性相关,包括:公共工程审批程序审计,有利于公共工程决策、立项的科学、有效,从根本上防止项目失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计,有利于促进公共工程的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防止立项失误。设计概算审计,包括概算编制审计和概算执行审计,涉及到公共工程效果依据的确定和考核评价。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审计,有利于促进将工程质量、建设周期、投资控制和经济效果有机结合,防止立项失误。工程招标投标审计,旨在通过选择条件优越的竞争者来承建工程,从根本上防止出现:“豆腐渣”以及其他失败工程的情况。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有利于促进设计、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从制度上加强质量控制,防止出现“豆腐渣”工程。工程量清单执行情况审计,包括对工程质量的审计,有利于防止“豆腐渣”工程。工程物资采购审计,能够避免购入低质、劣质材料、设备,防止“豆腐渣”工程。监理履职情况审计,旨在通过监理职责的行使来控制质量,防止“豆腐渣”工程。
篇6
1.跟踪审计及其特点
跟踪审计是单位内审部门联合外部审计机构,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建设项目全过程进行监督与评价,使建设项目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得到不断完善,促进建设项目管理质量、经济效益和增值目标得以实现。审计工作以建设资金的流向为主线,通过对建设项目从投资决策到竣工结算的资金活动进行全过程监督,发现和纠正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投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提高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
建设项目审计一般包括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竣工结算审计和全过程跟踪审计等。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以及竣工结算审计属于事后审计,在2015年以前我国基本上采用这种审计方式对建设项目实施审计监督。其主要缺陷是审计介入时点滞后、介入形式被动、审计范围过窄,审计人员难以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工程项目的全部信息,在结算审计过程中难以避免与施工方发生争执和经济纠纷。跟踪审计则由事后结算审计向建设项目的事前、事中进行延伸,这种审计方式更关注项目建设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潘萍(2008)、董林(2014)在研究中发现,与前两种传统的审计方式相比,跟踪审计具有一些突出的特点:一是由被动的静态控制向主动的动态监督管控转变;二是从事后的造价审计向事前、事中全过程审计监督转变;三是更注重协调审计、施工、监理三方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提升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2.跟踪审计的模式
周原(2008)依据介入时点不同,将跟踪审计分为全程介入式、适时介入式和重点介入式三种模式。全程介入跟踪审计,即从建设项目立项论证开始到项目竣工结算交付使用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审计工作,不仅涉及审计专业知识,还需要审计人员具备经济管理、工程施工技术、财务管理和相关法律等方面的知识;适时介入跟踪审计,即选择项目建设活动中的适当时段进行跟踪审计,要求选好介入点,抓住项目建设的重要过程;重点介入式跟踪审计,则需要选择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和关键控制点来进行审计,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事先了解项目建设的全貌,找出潜在的风险点以及应该关注的重点环节,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全程介入式跟踪审计一般只应用于投资规模和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适时介入式和重点介入式跟踪审计则对中、小型建设项目和改扩建项目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周原(2008)经过研究,提出按照参与程度可以将跟踪审计分为管理型和建议型两种模式。管理型跟踪审计模式,是指审计人员直接参与到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对建设活动实施监督管理,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施工方必须依照审计建议予以纠正,周原认为,管理型跟踪审计是审计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的应用环境还不成熟;建议型跟踪审计模式,即审计人员在对建设项目实施跟踪审计过程中,实时对项目的建设活动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但提出的建议仅供施工方和监理方参考,跟踪审计人员不能干预施工过程。周原认为,就目前的审计环境来看,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应以建议型跟踪审计模式为主。
李会山等(2013)依据审计主体不同,提出跟踪审计可以分为内审部门独立跟踪审计、社会中介机构独立跟踪审计、内部审计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联合跟踪审计三种模式。内审部门独立跟踪审计,即单独由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对建设项目实施跟踪管理,其适用于小型零星和造价较低的建设项目;社会中介机构独立跟踪审计,即由单位委托的社会中介机构独立对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一般适用于所有的建设项目;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联合跟踪审计,即由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联合实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其适用于投资规模重大的建设项目。
二、我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兴起与发展
跟踪审计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于欧美国家。以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为代表的立法型国家审计机关开始兴起“跟踪审计”(Follow-upAudit),其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事前建设计划审计以及投资绩效审计两个部分。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审计技术的发展和审计对象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审计报告使用者对传统审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时性越来越不满意,“持续审计”(Continuous Auditing,CA)模式應运而生,旨在增强审计工作查错纠弊和防范风险的能力,从而提升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审计风险。
我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很多学者提出要加强对交通运输工程项目、水利工程项目等影响国计民生的重点投资项目实施跟踪审计。2003年,国家审计署了《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实施准则》,要求对关系到国计民生或者财政性资金投入较大的建设项目,国家审计机关可以对项目从前期立项到竣工使用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2006年2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也首次将由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和竣工决算纳入了审计监督的职责范围,随后,各部委也相应对行业内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提出了指导意见。2009年4月,国家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通知》(卫规财发〔2009〕39号),对部属(管)各医疗机构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目的、内容、方法提出了要求。2010年12月,国家审计署又制定了《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规定》,明确规定要对政府重点投资项目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学校、医院、保障性住房等涉及公共利益和民生的建设项目,要有重点地对其建设过程和资金管理情况进行跟踪审计。至此,我国建设项目审计开始由事后的静态审计监督逐步向事中、事前的动态审计监督转变。
我国公立医院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应用的早期探索,大多局限于公立医院内审机构对项目的施工过程开展跟踪审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早在21世纪初就开始探索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巴志强等(2006)认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前移,通过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跟踪审计,可以有效地防止建设资金的流失。武汉协和医院任红路(2007)结合跟踪审计实践经验认为,跟踪审计的职能有工程造价签证、监督与评价、提出改进建议等,并提出了医院跟踪审计的实施模式。杜晓霞(2005)认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推行内审、外审相结合的审计模式,是提高跟踪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方法。2008年,河北省中医院、山西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以及宁波市第一医院等公立医院也开始尝试将跟踪审计应用到建设项目管理中,通过招标形式选择社会中介机构承担建设工程的跟踪审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级财政加大了对公立医院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项目逐渐增多,投资规模也不断加大,建设项目管理已经成为各公立医院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基于公立医院的建设项目具有工程内容复杂、造价成本高、建设周期长、专业技术性强、建设过程中调整变化多等特点,目前,我国大多数公立医院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旨在有效地控制建设投资成本,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公立医院实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大多数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人员,认为跟踪审计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具有以下优越性:一是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能更好地控制和节约项目建设成本,提升项目管理的经济效益;二是跟踪审计的前期介入,可以有效地控制建设材料和大型设备采购成本;三是实施跟踪审计,有助于审计部门和医院项目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及时发现和纠正项目建设环节中出现的问题,督促施工和监理各方增强责任意识,重视项目管理,进一步增加了项目管理质量的监控力度;四是不断完善跟踪审计制度,可以遏制和减少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客观上促进了公立医院工程项目管理队伍的廉政建设;五是实施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可以降低建设资金的投资风险。
在跟踪审计实践中存在的局限性:一是跟踪审计只重视核实工程造价,忽视了跟蹤审计还具有监督评价和咨询建议作用;二是跟踪审计的深度难以把握,容易偏离审计目标;三是跟踪审计的介入时点比较模糊,审计人员难以把握具体的介入时点进行跟踪审计,导致跟踪审计的效果不明显;四是跟踪审计相关的制度和流程设计不够完善,审计人员在跟踪审计的实施过程中处于被动局面;五是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跟踪审计,收费标准差异较大,审计取费标准未予规范,审计质量得不到保证;六是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工程专业审计人员严重不足,影响跟踪审计的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跟踪审计的实施对建设项目的投资成本控制有积极的作用,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完善跟踪审计管理制度和流程,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将直接影响公立医院跟踪审计的质量。基于公立医院的建设项目管理复杂,项目建设过程中不确定的因素众多。因此,公立医院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还有待完善,如:完善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规范跟踪审计流程,建立质量控制考核评估的奖惩机制,加强对委托跟踪审计机构审计质量的控制,更好地发挥跟踪审计在公立医院建设项目中的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根源.基于建设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及风险规避的跟踪审计研究.科技信息,2011(8).
2.毕秀玲.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相关问题控析.中国内部审计,2010(1).
3.庄爱祥.医院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探讨.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0(5).
4.相炎军.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问题研究.建筑设计管理,2016(5).
5.潘萍.论全过程跟踪审计与全过程造价控制.经济研究导刊,2008(17).
6.董林.全过程跟踪审计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管理观察,2014(2).
7.周原.建设工程跟踪审计模式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6).
8.李会山等.浅谈医院基建修缮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卫生经济研究.2013(6).
9.俞英.加强对重大工程实施的跟踪审计.上海综合经济,1996(7).
10.巴志强,姚月,郭锡斌.医院基本建设中审计工作的重点.中国卫生经济,2006(2).
11.任红路.医院基建项目审计模式选择.财会月刊,2007(12).
12.杜晓霞.谈医院基建工程跟踪审计管理.现代医院,2005(7).
13.柴隆.公立医院基建项目跟踪审计探索及应用.会计之友,2011(9).
14.李明竹.全过程跟踪审计在医院建设项目中的实际应用.商业会计,2013(22).
15.杨敏霞.公立医院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应用和探讨.山西财税,2015(4).
16.余祥斌.医院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实践与探索.中国卫生经济,2007(10).
篇7
关键词:
追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机构的建设投资不断增加,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设项目已经成为一些医疗机构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医疗机构建设项目具有专业技术性强、建设周期长、建设过程中调整变化多等特点,为了有效控制工程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医疗机构对建设工程项目开展全过程审计势在必行。
一、 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目的
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以建设工程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为依据,对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全部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型所进行的全过程审计监督。其目的是将传统事后审计的关口前移,实施事中控制,及时发现工程立项、施工过程中以及建设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意见,真是合理反映工程造价,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维护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同时从源头上预防建设工程领域的腐败行为的发生,促进干部廉洁勤政。
二、 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机制
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一般由医疗机构审计科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在审计科内部审计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可委托社会审计机构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业务,内部审计人员和接受委托的社会审计机构人员组成审计项目组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工作。审计科负责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处理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认真做好对社会审计机构的委托中国,签订委托合同;什和社会审计机构编制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具体实施方案,对社会审计机构提供的咨询意见进行审核和确认。社会审计机构人员接受医疗机构审计科的管理、监督。建设工程项目在开工前要做到“先审计,后开工”,同时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进行全面跟踪监督,做到“先升级,后付款”。工程项目完工验收以后,对竣工决算资料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后,提出审计建议,做到“先升级,后结算”。基建科、设备科等资产管理部门积极配合审计科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暗示向审计科提供与工程造价相关的完整、准确的资料;及时通报工程建设工程中的有关情况;提前通知审计科参加与受托项目相关的图纸会审、工程例会、隐蔽工程、关键部位及竣工验收等活动;督促工程监理和施工单位,落实审计意见。这样就形成了内部审计、社会审计机构及资产管理部门项目监督的工作机制。
三、 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机制
决策阶段要重点关注决策程序的合规性、资金来源的可靠性、科研报告的充分性、投资估计的科学合理性,防止条件不具备的项目仓促上马。尤其是立项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必须有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论证内容。内部审计要参与有关会议并发表意见,做好记录,实施监督。
勘探设计阶段审计工作组要用专业的计价方法和政策规定提出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目标,对招标程序合法合规性进行全过程监督,防止围标、串标等不正当行为的发生。
施工阶段主要是对施工合同的审计,包括建设项目的总承包合同和建设单位分包项目的总承包合同和建设单位分包项目的分包合同的审计,关注合同主体的合法性,合同内容的公平性,合同违约责任等等;基建科及设备科等资产管理部门草拟施工合同后送交审计科;审计科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审计意见;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审计意见对施工合同进行完善,在此拟定施工合同,报请院务会批准,合同签订后,不得擅自更改,合同副本送审计科备案。施工阶段有三个环节需要特别注意:
一是是工程中发生隐蔽工程,施工单位应提前通知基建科、设备科和审计科,审计科与资产管理部门指派专人到现场参与隐蔽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见证,喝茶可能因其造价变化的各种因素,做好详细文字、图像等记录;隐蔽工程完工奋笔钱,资产管理部门及审计人员到达现场签证,一并参加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并共同签署隐蔽工程验收单,作为工程结算的依据。
二是对于材料采购,如果需要比价采购的一般材料,在比价采购前,基建科向审计科提品名称、型号、规格、性能指标、暂估价等自立啊;审计指派有关人员经市场考察和询价后,对上述资料进行综合评估,提出该材料的建议价格和相关意见,经施工单位、基建科、审计科协商确定材料采购价格,签订书面证明,作为工程结算的依据;对于大宗材料,必须按规定的招标采购程序办理,审计科参与招标洽谈。
三是凡施工过程中遇到材料代用、施工条件发生变动或为纠正施工图中的错误等情况,需要增加工程预算的内容,施工单位均应以书面吸纳更是提出,附变更原因说明和变更费用预算书,并经建设工程项目分管领导批转;审计科对经批准后的变更项目及变更费用预算书尽享审计,提出审计意见级剑客审计科同时做好工程变更的香肠勘查,办理签证,作为工程结算的依据。
付款阶段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主要程序是,施工单位按合同规定和工程实际进度提交工程量统计资料和工程进度款支付申请;审计科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审计意见;基建科设备科等管理部门根据审计意见支付工程款项。未经审计科签署审计意见,不可支付工程款项。
篇8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指审计部门对基建项目从项目立项到竣工决算的投资管理活动进行连续、全面、系统地审计、监督、分析和评价工作。通过变静态为动态,变被动为主动的全过程跟踪审计,从源头上控制工程造价,并发现和评价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建设部门纠正偏差,以实现对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审计监督与控制。本文在对事后决算审计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建设项目审计;全过程跟踪;对策与建议
1 原有事后审计模式面临的严峻挑战
我国对建设项目的审计大都采取事后审计的做法,即工程项目完工后才进行竣工决算审计。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事后审计模式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1.1审计决定或结果得不到法律支持
根据《合同法》、《招投标法》、《民法通则》等法律规定,投标单位中标并签订合同后,其权利义务即受法律保护,可以依据合同约定的价格取得工程款。审计部门不可对合同的内容进行审计处理;也不能对虽在合同以外,但已经由甲、乙双方已签字认可的变更工程款进行审计处理。因为法院认定不可对中标后经合同认可的内容进行审计处理,也不能对甲乙双方已签字认可的合同以外的变更工程款进行审计处理。例如:某审计部门在对某建设单位综合办公楼工程进行审计,发现已结算支付工程款不实,审计核减120万元,并做出审计决定将多付出工程款予以全额追回。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退款时,遭到施工方拒绝,于是向法院提讼,请求法院依据审计决定判令施工方返还多付的工程款。结果法院认定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是平等的合同关系,且施工单位不是审计行政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所以审计决定对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判决建设单位败诉。
1.2潜伏着较大的审计风险
事后审计,往往是:(1)审计人员看不到建设项目施工以及有关物资设备进出、安装等具体过程。(2)只能将有关签证单、验收单、进货单等本应加以审计的资料作为审计依据。(3)使资料背后的许多违规违纪问题经审计后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以致形成真账难查,从而放纵了违规违纪行为,并由此产生了相应的审计风险。
1.3 难以发挥审计的作用
当前建设单位管理不到位、监理不到位、施工不到位甚至设计不到位等问题还相当严重。在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几乎都存在资产流失的漏洞,但由于事后审计让审计人员脱离实际,远离具体的建设过程,审计部门在事后审计时,因时过境迁,不仅难以发现建设单位管理、监理、施工甚至设计不到位等问题,尤其是建设周期比较长的项目,即使发现了一些问题也很难加以补救,对合同确定的不合理价款无法追缴。
2 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特点
跟踪审计应用于建设项目审计无疑能够较好地适应审计对象的特点要求,因而是非常恰当的。审计实践也已经证明了正是采用了这种方式,才促进了建设项目审计的深化与发展,开辟了效益审计的崭新天地。全过程跟踪审计与传统的事后结算审计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
2.1 审计时间和次数不同
全过程跟踪审计将整个建设过程合理的划分为若干个期间或阶段,及时对每个阶段实现审计;审计次数比竣工结算大大增加;审计介入时间由竣工以后提前到工程建设的过程之中。
2.2 降低了审计风险
审计人员可以经常深入到工程现场,能够观察到物资进出、设备安装、建设施工的具体过程,及时对设计变更事项的合理、合法性进行审计,对签证单、验收单、进货单及相关事项包括隐蔽工程等进行审计,从而大大减少审计人员因不了解实际情况所带来的审查风险。
2.3 提升了审计地位和人员素质
跟踪审计从被动到主动,从滞后到超前,还解决了审计在建设项目关键环节的缺位问题,使审计成为工程建设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参与者,使建设项目得以实现规范、高效、优质、低价、廉政等目标,取得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审计成果。同时,不仅使工程审计人员原有知识学有所用,还学习掌握了更多更新的知识,包括工程建设、绩效审计、比价采购审计等,因而能全面提高工程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3 搞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措施和建议
3.1合理确定项目,量力而行实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
审计部门应根据年度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计划,选择具有全局性、影响广泛、群众关注、投资规模大的建设项目实施跟踪审计,要考虑重要性和效益性原则,重点放在涉及企业发展、影响大的重点项目上。对资金量小、周期长、次要环节、审计力量和能力不及、以及审计风险大的建设项目不应采取跟踪审计。
3.2制定跟踪审计实施方案,明确主要内容
一个好的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灵魂,它指导着审计人员的现场作业,对审计质量起着全面控制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跟踪审计中,应当对重要事项以及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进行记录,编制审计工作方案或审计底稿,并对审计工作底稿的真实性负责。
3.3促进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应注重审计成果转化,坚持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边提高,及时总结工作中的不足,及时调整跟踪方案,逐步完善内控制度,要围绕法规和审计工作职责,研究和制订开展跟踪审计的操作规范,规范和指导跟踪审计工作,要通过制度规范跟踪审计行为,保证跟踪审计有效实施,使跟踪审计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中。
3.4提出审计意见和审计报告
跟踪审计实施阶段,审计组应按照“跟踪审计、分期报告、迅速反馈、及时纠正”的原则,定期或不定期地提出审计意见或建议,并出具书面的分期报告和终结报告。根据造价审计与其他情况审计两种不同情况作不同的处理。在最后一次审计结束后应出具《建设项目审计结果汇总表》,告知总共核减(增)金额及审定金额,交被审计单位据以调整工程结算,并作为与建设单位结算资金往来的依据。项目终结后的审计报告,可随最后一期《工程项目造价审定书》一并交施工单位征求意见及盖章。
3.5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整合审计资源
由于跟踪审计涉及到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极具政策性、专业性和复杂性,因此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审计人员的数量与质量。一是审计部门要加大审计资源的投入力度,加大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与比重,达到充实审计技术力量,提升审计机关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能力的目的。二是审计人员要坚持专业理论及技能的学习和充实,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要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升实践经验,努力成为复合型、实用型人材。
总之,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作为工程审计的一种创新,开创了审计工作的新局面,不仅使事后审计面临的一些问题得到了解决,而且大大拓展了审计的功能,在实践中已彰显出它的优越性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跟踪审计加强实践和研究,使它不断完善和提高,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为什么审计决定得不到司法支持新华网2011-09-01.
篇9
关键词:分析;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投资规模不断加大,基本建设资金投入量和速度逐年递增。基本建设在拉动经济发展,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福利设施,丰富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影响工程建设的问题和隐患,对于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效益,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腐败行为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问题,例如跟踪审计内容不明确、审计任务重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等,因此需要注意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
一、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的概述
跟踪审计是近年来我国投资审计正在探索的一项新工作,与以往的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决算相比,它更强调的是对过程的控制和问题的预防,跟踪审计是竣工决算审计关口的前移。通过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对项目工程的质量、施工进度以及资金支出的实际情况进行审核,以保证财政支出的合法性与真实性,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帮助相关单位进行改正,保证政府投资项目的有序、规范、正常的进行。政府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贯穿在整个项目工程的始终,是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跟踪审计有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审计内容不明确
就目前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而言,只有《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中对政府的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有所涉及外,其它都没有,该法律法规并没有对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开展的原则和标准进行规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工作开展的难度,导致各地审计机关跟踪审计所关注的内容和做法也有着较大的差别,一般都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能力,尽可能地把跟踪审计做深做好。
2.审计任务重,审计力量薄弱,尤其是工程造价专业技术人才更是匮乏
随着政府对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政府投资项目的投入不断加大,政府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工作量越来越大,对跟踪审计的要求就越来越高,跟踪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建设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工程造价控制、法律、宏观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懂得从审计的角度敏锐捕捉问题,掌握从宏观上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但目前,审计机关一是从事投资审计人员有限,而审计工作量大,除了跟踪审计,还要承担概算审计、招标控制价审计、竣工决算审计以及其他审计任务,真正能够投入到跟踪审计的力量更是有限。二是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较为单一,有的只懂财,有的只懂工程,对于工程建设中出现的种种情况,有时候审计人员很难及时提出正确的审计意见和建议。
3.中介机构审计质量参差不齐,缺乏严格的监管
由于当前审计机关普遍存在审计任务重、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通常采用委托中介机构作为协审单位,而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中介机构的人员从事的是社会审计工作,由于社会审计与国家审计在审计目标、审计重点、规范准则、机构设置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造成了中介机构参审人员的审计理念与审计机关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由于现行的审计费计算标准一般与送审规模和审计核减额有关,对项目参与人员指出的管理方面和绩效方面存在的问题难以量化并支付相应的审计费,中介机构对一些深层次、综合性的问题以及投资效益等内容缺乏深入的审查和揭示,而这些正是国家审计机关所关注的,从而影响了组织审计项目的质量和审计成效。三是由于中介机构是市场化经营,尽管有职业道德的约束,有从业规则的规范,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特别在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监管不严的情况下,极易和建设方、施工方达成妥协,将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主观的予以疏忽;四是由于中介机构在接受审计机关委托的同时往往也受建设(代建)单位的委托,这种受托责任关系影响了中介机构和协审人员的审计独立性。
三、解决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制订跟踪审计的操作规程,明确跟踪审计的操作内容
由于当前我国跟踪审计的有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可通过制订和完善跟踪审计操作规程来加强对跟踪审计工作的指导作用,跟踪审计的操作规程可以借鉴其他地方的经验,结合当地的条件和特点制定,重在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并且随着实践的积累逐步地完善和修改。操作规程首先必须明确跟踪审计范围、依据、审计形式、审计内容及操作流程等等。在具体项目实施前,应编制跟踪审计实施方案,作为实施跟踪审计的作业依据,审计组应严格按照确定的审计实施方案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部分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时应及时进行调整。此外,有关跟踪审计从审计通知、审计意见单、阶段性报告到竣工决算报告的一系列程序和文书规范必须抓紧制定,并在实际上加以完善和修改。
2.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队伍建设
加强跟踪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依法审计能力、科学判断能力、监督保障能力、宏观服务能力和促进发展能力,推进跟踪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是审计机关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首先,为了缓解投资审计人员少、任务重的矛盾,必须借助社会审计、内部审计二种资源,适度借助社会审计力量,开展工程造价审计,内部审计着重于促进审计整改的落实和内控制度的完善。其次,为了全面细致的开展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审计部门有必要引进一批造价专业人员,从技术层面为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强保障;第三,要抓好跟踪审计人员的思想作风和能力素质建设,打造一支一流的审计队伍:一是要严守依法审计,廉洁从审的思想防线。审计人员要认真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审计工作“八不准”纪律和各项廉政纪律,分清公私和是非界限,要在各种诱惑和考验面前把握好自己,在头脑中建立起一道坚固的思想防线。二是要培育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优良作风。三是要具备勤学善谋,注重实践的能力,提高审计人员的学习能力,是确保我们提升履职能力的关键性问题,同时,勤学还要善谋,在跟踪审计实践过程中边学习边联系工作进行深入思考、学用同步。
3.加强对中介机构从事跟踪审计业务的监督检查,确保中介机构的业务质量
一是对中介机构参与跟踪审计的人员,要加强沟通和指导。必要时要进行上岗前的培训,通过考核,对未达到要求的人员,规定其不允许参与跟踪审计项目,对考核通过的人员,审计机关也要定期召集中介机构参审人员开会,交流审计机关的审计思路、取证方法以及操作规范,及时总结组织审计所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措施和办法,通过互动交流,重点剖析等方式,切实提高中介机构参与跟踪审计的水平和能力,增强质量意识、风险意识和查处大要案意识。同时,为了更好地开展跟踪审计项目,要求中介机构相对稳定参与跟踪审计的人员,避免由于人员流动性大,影响审计质量和审计时效;二是强化对中介协审项目的的质量考核,制订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审计收费挂钩,把年度考核的结果作为下一轮中介协审招标入围的重要依据。对考核中不理想的,应取消其继续从事跟踪审计业务的资格,促使中介组织提高审计的能力和水平,最大程度地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三是强化廉政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廉政建设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生命线,针对跟踪审计专业技术性强的特点,严格遵守廉政纪律是跟踪审计工作第一位的任务。为此,要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对中介机构及参审人员的廉政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之自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和金钱观,强化审计责任心,要求参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审计“八不准”的规定,全面履行自身廉政承诺。审计机关要加强对中介机构及参审人员执行廉政纪律的检查,一旦发现有可能影响公正执法、隐瞒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法纪问题或泄露被审计单位商业秘密的,造成审计结果重大错误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树立审计人员的良好形象;
结语
综上所述,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跟踪审计是十分有必要的,不仅能够及时的发现政府投资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予以纠正,而且还能够减少资金成本的支出,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但是就目前我国的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而言,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问题,需要不断的进行优化,发挥跟踪审计应有的作用,从而有效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维佳.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风险研究[D].浙江大学,2012.
[2]杨娟.县级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1.
篇10
关键词:交通工程 跟踪审计 问题和对策
跟踪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控制制度,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交通运输建设项目从立项建设到竣工验收的管理全过程进行监督、控制、评价和服务。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关系国计民生,其特征是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关键环节多等,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可以抑制低价抢标、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业主、监理、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改技术、改善管理、挖掘潜力、堵塞漏洞,切实提高工程科学化管理水平。随着交通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不断增加,委托跟踪审计工作得到广泛深入的开展,对工程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和投资控制等方面启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跟踪审计工作质量也呈现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分析与解决,便于促进建设单位统一认识、强化交通建设项目管理,充分发挥交通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的预防作用。
一、交通工程委托跟踪审计质量面临的问题
(一)交通工程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跟踪审计人员在交通工程跟踪审计中的任务重和责任大,高风险、大责任的任务需要有相法律条文来规范具体的工作范围和责任,让审计人员依法办事、依法追究责任,同时给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作出明确的判断。审计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方法在我国还没有规范的指南和说明,没有完善的审计工作理论和实践知识,造成审计人员自己很难找到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办法,只能通过自己的理论知识进行摸索和试探,一定程度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
(二)跟踪审计工作开展不合理、不科学
受托审计单位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有的采用简化审计程序、减少审计方法、缩小审计范围等方法尽快完成审计工作,提交格式审计报告,忽视审计工作的质量;有的审计中介不能严格履行审计业务书的规定,轻事前、事中审计,重事后审计,有利于提高审计核减额,达到多收审计服务费的目的,而弱化跟踪审计的监督职能。交通工程投资大、周期长、由于招投标或项目审批等因素的影响,工程子项目之间的不具有连续性,时间间隔长,导致跟踪审计与工程建设不相适应,审计工作质量与效果不尽理想。
(三)跟踪审计人员综合素养有待加强
由于跟踪审计工作的工作量大、内容多,要求审计人员不仅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职业道德素养,比如协调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灵活处理能力、工作责任心等。然而,受托审计单位追求的是利涧与经济效益最大化,往往导致跟踪审计人员配备不合理、审计工作开展不及时、审计工作质量不高,无法达到预期的审计效果。
(四)对交通跟踪审计的认识不够重视
由于跟踪审计是个新兴的工作,大部分工程参建人员对跟踪审计工作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范围,不知道究竟跟踪审计工作能够干什么,什么范围的任务属于跟踪审计的工作,忽视了跟踪审计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业主大部分都认为跟踪审计内容简单,可有可无,这对交通审计工程的发展起到了阻碍的作用。
二、 提高交通工程委托跟踪审计工作质量的措施
(一)为保证跟踪审计质量,应做好以下工作
根据审计项目的规模应配备与之相适应的审计力量,审计组人员要熟练掌握财经知识和投资管理政策、工程造价知识与工程管理政策等,保证随时提供政策咨询与服务;凡是跟踪审计的内容都要取证,取证的资料要真实客观,要审慎识别审计资料的真假与完整,佐证资料要足以证实所述事项;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分工应及时编写审计工作日志,全面记载审计时间、工作纪实,日志要注重反映量化成果。审计组长或主审应随时检查审计组成员的审计工作日志,确保全面、规范地记载审计事项;审计工作底稿内容要事实清楚、依据充分、定性准确。审计组长或主审应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并签署复核意见;对重大工作底稿应由审计组或聘请其他专家共同研究确定;审计报告格式清晰,反映事实清楚明了,问题定性准确无误,处理意见合规合法,改进建议准确可行。
(二)审计过程监督与控制
为了确保审计方案的实施和审计质量,委托人应随时监督受托人的审计进度情况、审计力量的配备 、审计取证、审计深度和范围等,指导其按照既定的审计方案和服务承诺进行工作。对于未执行双方的约定或不完整执行双方约定的,可以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控制。
(三)审计结果的监督与控制
对受托人出具的每一期审计报告初稿,委托人在充分核实审定的基础上,及时组织建设单位和受托人交换初步审计结果,听取建设单位意见,完善审计报告;必要时组织受托人、建设单位、施工、监理、征地拆迁单位等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研究专项审计问题,确保审计定性准确、建议可行、报告完整。
(四)中介机构的信用控制
应建立健全社会中介机构信用档案,加强监督与考核。受托审计单位追求的目标是利润与经济利益最大化,加强对受托审计单位工作业绩考核、综合评价信用等级,有利于提高跟踪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充分发挥跟踪审计的免疫功能。
实践证明,跟踪审计在交通工程建设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在规范工程资金管理、控制造价、提高工程建设水平和廉政建设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加强对交通工程跟踪审计工作的管理和研究,必将推动跟踪审计工作在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上一篇:小学德育最基本的方法
- 下一篇:企业的固定资产如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