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审计方式十篇

时间:2023-06-20 17:17:59

跟踪审计方式

跟踪审计方式篇1

关键词:建筑项目工程;工程造价;运行模式

在进行工程建造时,若不能对工程造价进行确定,非常容易导致建设单位对资金的投入产生较大的压力,从而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工作则是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加上相应的审计方法,对整个建设项目的资产形成和技术经济活动等进行有效的评估,保证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保护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利益,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1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内涵

所谓的工程造价跟踪审计,指的是在进行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建设单位或者工程项目的管理单位,对正在兴建的工程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资金消耗以及工程的操作运行等,都会全部进行记录和监督,防止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等现象。对于监督内容来说,主要包含以下几种:项目的建设周期、所需要的总资金和质量要求等,另外,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施工方案,也具有提出要求的权利,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工程建设节约成本,实现资金的合理利用。

2造价跟踪审计运行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资源占有率较高

同事后审计工作不同,跟踪审计工作由于其历时较长,过程较为复杂,导致其成本较高。另外,在进行跟踪审计时,其需要的审计人员数量较多,审计工作较为复杂,同事后审计工作相比,其工作量较大。因此,在进行跟踪审计工作时,足够的审计资源是保证审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充足的审计资源也能够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所以,在进行跟踪审计工作时,需要对计量资料进行严格的检查,保证审计资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使审计工作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人员素质问题

审计工作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因此,对于审计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要求较高,而在传统的审计工作中,往往存在着财务审计和工程造价审计两种不同的学科,其中的工程造价审计需要较强的工程技术和造价知识,而财务审计工作则主要是审计师和会计师。对于工程造价的跟踪审计工作来说,其需要将造价审计和财务审计两者进行完美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在进行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工作时,保证技术的全面性,防止出现违法行为。因此,跟踪审计工作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而目前我国的审计工作人员在这方面的缺陷较大,导致我国的跟踪审计工作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3对造价跟踪审计运行模式进行优化的措施

(1)选择高素质的造价审计人员

在进行工程造价审计工作时,对于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要求,不仅要求其具有审计工作中需要的专业技术和知识,还要求其能同工程涉及到的各个部门进行良好的协调,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对于工程的所有施工流程等具有全面的了解,保证工程项目造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因此,在进行跟踪审计工作时,需要选择具有较高素质的造价人员。此外,还需要定期邀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审计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保证审计工作人员对于工程所使用的技术等具有全面的了解。同时,不断引进具有丰富审计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增强审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保证审计工作的正常运行。

(2)时刻同工程项目建设工作保持同步运行

在进行跟踪审计工作时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审计工作和工程项目的建设步调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监控,保证整个项目的承包、设计和施工等全部在审计工作的范围内,且对于不同的施工阶段,审计人员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监督手段。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需要保证每个环节都包含在内,防止后期进行事后审计。

(3)采用适宜的审计方法

对于工程造价来说,其包含的内容非常多,不仅有工程、经济,还有财务和技术等众多内容,这就要求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需要将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方法进行统一的运用,并且通过众多的工程进行检测,经过多方面的创新和经验的总结,逐渐建立完善的审计系统。通过对跟踪审计方法的正确选择,使其能够对工程造价进行全面的监控,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工程造价跟踪审计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有全面审核法、重点审核法等,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能够提高审计数据的准确性,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4结语

综合上述所说,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跟踪审计工作是一项对技巧和技术等要求非常高的工作,不仅需要审计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同时还对审计过程中的方法选择等具有很高的要求。通过加强工程的跟踪造价审计工作,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减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腐败贪污现象,整治管理部门。因此,政府需要不断加强对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工作的支持,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提高其应用水平,最终实现整个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海娜.建设项目工程造价跟踪审计运行模式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2,(14):268-269.

[2]徐凤珍,陈昉.建设项目工程造价跟踪审计运行模式研究[J].中华民居,2014,(3):435-435.

跟踪审计方式篇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投资项目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可以通过跟踪审计的方式得到保障,由于国家投资项目涉及到的资金投入较大,涉及到的领域也比较广,施工时间也较长,因此,就需要保证项目投资资金得到有效的利用,只有这样,国家投资项目建设才能够顺利的进行。通过跟踪审计,可以降低投资项目豆腐渣问题的出现,可以提高国家投资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国家投资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跟踪审计是一种全新的审计方法,是指单位审计部门组织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合法性、真实性、规范性进行跟踪审计监督,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尽可能少的费用、尽可能快的速度和优良的质量建成预期的项目,使其实现预期的功能。

二、国家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模式

(一)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

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主要是指审计人员对投资项目进行全过程的建设、管理的情况,对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所发生的事件进行实时的评价和鉴证,并提出相应的审计意见,通过与项目管理部门相互协作来共同完成项目计划目标。从审计实施的角度来看,在这种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成为了项目部门的一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了项目从决策、设计、实施、竣工到支付使用的全过程,可以说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事中审计。从项目的角度来看,这种审计模式实现了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通过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可以及时的发现投资项目中的偏差,及时的提出调整意见,降低因偏差导致的项目损失的机率,发挥出跟踪审计的重要作用。

评价是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的主要职能,可以及时的发现投资项目中的问题,提高审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免疫度,审计人员进行连续的跟踪,占用了大量的审计资源,投资项目管理人员与审计人员共同协同工作,降低了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是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的主要实施主体,在进行连续式跟踪审计的时候内部审计是比较有优势的,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实现了同步审计、实施审计,但是,占用了较多的审计资源,主要适用于建设阶段难以划分、周期较短、变更较多、工程技术复杂、可追溯不强、项目实施环境复杂的国家中小型投资项目。正是由于投资项目施工周期较短,会较少的占用审计人员的工作时间,有利于合理的调配审计资源,同时,由于中小型投资项目很难划分建设阶段,因此,就需要进行连续的审计监督。采用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的主要优点在于对投资项目的全过程进行评价和鉴证。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投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是聘请工程造价事务所实施连续式跟踪审计,体现出了内部审计的本质,由于工程造价事务的审计人员有较高的职业素质,比较方便组织和招聘,可以在投资项目上配备固定的审计人员,并且审计成本较低,因此,国有上市公司在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选用的是社会审计。在进行内部审计过程中,涉及到的审计人员和审计项目相对较少,可以将审计力量有效的组织起来。但是,在政府审计中,公务员是政府审计的工作人员,招考程序比较严格,增减人员的难度较大,因此,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不适用于政府审计。

(二)间歇式跟踪审计模式

间歇式跟踪审计模式主要是对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点实施的跟踪审计,而不完全是同步、实时的审计,其本质是对投资项目从决策、设计、实施、竣工到支付使用的过程中的事后审计,间歇式跟踪审计模式可以实现与投资项目同时进行,具备了跟踪审计的主要特点,但是,审计部门是在投资项目各个阶段实施后,对项目阶段实施的结果进行的审查,当投资项目不符合社会、经济、环境效益要求的时候,就要向相关部门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及时的调整投资项目中的偏差,促进投资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

监督和评价是间歇式跟踪审计模式的主要职能,采用这种模式可以节约大量的审计资源,审计人员不需要驻守现场,同时,也可以对不同的投资项目进行监督,投资项目的管理者与审计人员的接触较少,保证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但是不能够实现同步审计,不利于对投资项目的实时监控,可以说是对投资项目阶段性的事后审计。

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是间歇式跟踪审计模式主要的实施主体,采用这种跟踪审计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审计资源,可以监控投资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可以威慑投资项目建设中的舞弊行为。

间歇式跟踪审计模式的审计次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如果投资项目比较复杂,就可以在投资建设结束后进行一次性的审计,可以提高对比较复杂的投资项目监督审计的频率。从实际情况来看,可以对投资项目的决定性阶段进行一到两次的审计,间歇式跟踪审计模式在决定性阶段的控制点包括:分析投资机会、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议书、项目立项。要对投资项目的建设方有无虚报、瞒报进行评价,要检查立项程序是否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间歇式跟踪审计模式可以对投资项目的设计阶段实施一次审计,主要的控制点包括:方案的设计、概算的设计、审查设计方案是否科学、对审计概算的合理性进行评价;采用投资项目在实施阶段采用间歇式跟踪审计的控制点包括:招标投标、采购合同、工程结算、隐蔽工程,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投资项目进行多次审计,分重点分项目的进行监督,例如,当招标投标集中的时候,可以仅对招标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当出现有大量合同需要签订的时候,可以仅对合同的签订情况进行审查;采用间歇式跟踪审计对投资项目的竣工阶段可以进行一次较长的审计,其中的审计重点包括:验收竣工、决算竣工、对竣工验收程序进行监督、对决算竣工进行审查。在投资项目的交付使用阶段,经营效益审计应该作为审计的重点,要对项目完成的既定目标进行监督,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审计的次数。

间歇式跟踪审计模式一般适用于阶段划分明显、建设周期较长、内部控制完善、项目管理较好的国家大中型投资项目,由于国家大中型投资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当遇到审计机构和审计力量有限的情况时,就很难实现同步和同时审计。因此,如果内部控制完善,项目管理较好,具备完善的进度、安全、成本方面的资料,审计人员就可以很方便的查找出相关数据,不必实施全过程的跟踪。

(三)间歇- 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

间歇- 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可以将投资项目从决策、设计、实施、竣工到支付使用的过程中的事后审计,可以说是一种组合式的审计模式,在投资项目的各个阶段将连续跟踪审计相结合,可以更好的发挥内部审计、社会审计、政府审计的优势,可以对投资项目的成本、质量、安全、进度进行合理的控制,保证投资项目的顺利进行。

评价、鉴证、监督是间歇- 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主要提供的服务,这种审计模式考虑到了节约审计资源的问题,比较适用于国家的特大型投资项目,例如我国的奥运项目。从现阶段政府的审计资源来看,并不能满足连续式跟踪审计的要求,如果单一的应用间接式跟踪审计模式,不利于政府熟练的掌握投资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因此,就需要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进行补充。

间歇- 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兼备了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和间接式跟踪审计模式的优点,投资项目审计的效果较好。但是,这种审计模式的主要缺点在于消耗的审计资源较多,很容易造成重复审计的问题出现。实施间歇- 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的过程中,应该由政府审计部门进行统一的部署,指导间歇-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的各项工作,分清审计工作的重点,对审计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因此,间歇- 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将成为国家项目投资主要采用的跟踪审计模式之一。

三、国家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模式的比较分析

从上述的分析来看,三种跟踪审计模式有着自身的优缺点,为了在国家投资项目过程中合理的选用跟踪审计模式,就需要对三种跟踪审计模式进行比较分析,选择出适合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模式,下面我们就对三种跟踪审计模式进行分析:

(一)三种跟踪审计模式的特点分析

1. 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主要的特点在于可以及时的发现投资项目的问题,可以更好的实现项目计划目标,但是,这种跟踪模式占用了大量的审计资源,审计的独立性较差,可以对项目管理起到比较大的影响。

2. 间接式跟踪审计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很少的占有审计资源,对项目管理工作造成的影响较小,有着较高的审计独立性,但不能进行及时的监控,不利于实施同步审计。

3. 间歇- 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可以进行实时的审计,审计的独立性较大,但是,占用了大量的审计资源,加大了重复审计的可能,对投资项目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三种跟踪审计模式的应用范围分析

1. 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主要适用于建设阶段难以划分、周期较短、变更较多、工程技术复杂、可追溯性不强、项目实施环境复杂的国家中小型投资项目。

2. 间接式跟踪审计模式主要适用于阶段划分明显、建设周期长、项目管理比较完善的国家投资项目。

3. 间歇- 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主要适用于投资项目阶段可以明确划分、建设周期较长、投资项目配合紧密、交错进行、项目设计不成熟、投资项目外部环境复杂、投资项目的完成需要一些建设方的配合、特大型多元化的国家投资项目。

(三)三种跟踪审计模式的主体、职能、效率的分析

1. 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的审计主体是内部审计或者是社会审计,主要职能是评价和鉴证,审计效率较低。

跟踪审计方式篇3

传统的项目审计方式总是脱离项目管理过程和本身的内容, 或把审计放在项目竣工以后进行审计, 没有把审计与项目管理的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 使审计难以有效及时的施行, 导致风险的存在; 人们对跟踪审计并不陌生, 但作为一种现代审计发展方向和方式, 人们正在不断研究和探索, 对高校建设项目, 尤其新校区建设投资项目, 建立跟踪审计的项目管理新模式, 更具现实必要性。 跟踪审计的内容和方法在不少文献已有论述, 本文从跟踪审计与高校项目管理整合的层面进行研究与探索。

1. 跟踪审计与项目管理的内在关系

两者既存在着各自的个性又有内容和目标一致的共性。项目管理, 是指组织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 理论和方法对工程项目周期内的所有工作( 包括项目建议书、 可行性研究、 评估论证、 设计、 采购、 施工、 验收、 后评价等) 进行计划、 组织、 指挥、 协调和控制的过程。工程管理的核心任务是控制项目目标 ( 造价、 质量、 进度) 最终实现项目的功能以满足使用者—— —人的需要, 三大目标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 [ 1][ 2]所谓跟踪审计, 是指审计机构依法依规对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造价管理进行事前、 事中、 事后的咨询、 鉴证和监督活动。其实质是实时审计,又被称为同步审计。其目的是将传统的事后审计的关口前移, 及时有效地预防经济风险, 促进项目各方的管理, 提高工程质量, 降低建设成本。这种审计方法的使用, 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 由于审计体制的不同, 各国审计机关对建设项目审计介入的时间、 审计内容与审计方式存在较大差异。跟踪审计江苏省政府明确的将其列为政府投资项目必须坚持的第五项制度( 其他四项制度为招标投标制、 合同管理制、 工程监理制和项目法人制) 。就两者的关系来看, 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目标和内容是跟踪审计的对象, 跟踪审计不能独立于项目管理之外, 项目管理目标的成功实现依赖跟踪审计, 这种内在关系使得两者的整合显得必要和可能。 两者的整合从深层意义上看, 实质是对人的管理, 是人本原理的体现。

2. 跟踪审计与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整合[ 3 ]

一是进行管理部门的整合, 从组织的原理和职能来看, 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前提, 有分工有协作, 用权力和责任制度来进行组织活动并实现组织目标, 把跟踪审计作为项目目标的管理者之一,通过社会招标 ( 或高校内审部门参与) , 确定跟踪审计单位, 以合同的形式参与到项目管理中来, 从一开始其就作为项目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跟踪到位, 组织到位, 从组织上给于保证。目前我校新校区的建设采取这一模式, 效果很好。 审计组在项目现场设立办公场所, 与施工、 监理、 建设单位建立定期例会制度, 参加工程项目例会, 并且作好会议记录, 及时了解、 掌握项目有关情况, 提出审计意见。二是管理职责的整合, 胡总书记曾说过, 失去监督的权力等于腐败, 而失去对权力使用过程的监督则等于流于形式, 这就是跟踪审计的制度意义。 跟踪审计打破了建设项目的传统管理模式, 是制度创新, 对项目管理进行整合, 把参与建设项目管理的各方管理职能和权限从制度上合理界定,明晰各方责、 权、 利关系, 能使各管理方工作到位而不越位, 各司其职。 针对目前我国建设项目管理在一定程度存在设计不到位、 施工不到位、 监理不到位和管理不到位的情况, 通过跟踪审计, 可及时、 及早发现问题, 以利堵塞漏洞, 有效防范项目管理中风险。跟踪审计具有 “复位” 功能。跟踪审计同时具有结算审计创新职能, 在土方、 基础、 主体等分部分项工程完工后, 可进行阶段性的结算审计, 而且通过对建设项目施工合同、材料设备价格、 工程量签证、 进度款、 隐蔽工程和索赔内容进行咨询和鉴证活动, 能促进高校基建管理部门的合同管理、 材料质量及价格控制, 工程进度款的控制, 同时对施工现场跟踪, 促进了施工方的质量、 安全管理, 加强了监理方责任意识, 促进了监理工作到位。 审计的介入, 有力地促进了建设项目的施工管理、 监理管理、 财务管理, 优化了项目管理, 这种多重管理效益显著。

3. 跟踪审计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技术整合

跟踪审计技术路线: 预防、 服务、 监督三位一体, 项目跟踪审计是与项目管理同时进行的, 平行作业。审计随时发现一些问题, 随时纠正问题, 随时作出审计意见和决定, 以增加审计工作的时效性, 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跟踪审计的思想代表着现代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项目管理的技术路线: 对工程项目周期内的所有工作 ( 包括项目建议书、 可行性研究、 评估论证、 设计、 采购、 施工、 验收、 后评价等) 进行计划、组织、 指挥、 协调和控制。把跟踪审计引入项目管理过程, 从技术管理路线上进行整合, 如设立的跟踪审计点, 既可以是一个施工过程、 一项施工管理活动, 也可以是审计设置的一个独立于管理的程序。在项目施工中, 一些对工程质量、 投资及施工安全有较大影响, 事后又无法对其审计取证的, 在跟踪审计时, 把其确定为跟踪点, 目的是便于审计掌握工程项目的整体情况, 并在不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程序履行的情况下, 对工程施工中的投资、进度、 质量控制情况进行审计。 审计参与施工管理活动而言, 主要是对施工管理活动进行审计。 如单位工程以上的工程验收、隐蔽工程验收、图纸会审、 技术交底、 设计变更、 工程建设例会、 特殊情况下召开的与工程建设有关的会议、主要材料设备检验、 材料试验、 化验的取样等。实践中把审计技术与项目管理技术进行整合, 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通过计划、 控制、 分析等技术手段, 进行纠偏, 达到成功的项目管理目标。符合 “建设工程项目应坚持自主创新, 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 ,“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 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的规范要求[ 4 ]。 4. 跟踪审计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流程整合

传统的审计将审计通知书- 审计作业- 审计报告- 审计复核- 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作为一种程式, 其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往往在竣工审计结束后作出, 审计主要是查错防弊。 而跟踪审计围绕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跟踪、 咨询和控制, 参与到建设项目管理的流程: 可行性研究阶段-规划设计阶段- 施工阶段- 竣工交付使用阶段, 审计目标是及时、 客观的提高项目质量和控制项目造价,千方百计为提高投资效益服务。 实践证明, 跟踪审计能够更加有效地为学校预防风险, 增加价值。具体来讲, 在建设程序中, 审计人员及时参与, 如审计组可根据跟踪审计实施方案, 要求参与各方按照审计组规定的时间和方法报送工程结算资料, 并及时确定审计结果。 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到阶段性的工程施工完成, 相应的工程结算审计基本结束; 对发现问题, 及时下达审计意见, 通过整改, 优化管理流程。

5. 跟踪审计对项目管理的创新与融合

5.1 跟踪审计, 不局限于 “量” 的跟踪, 更是“质” 的度量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进行的事前、事中、 事后的咨询、 鉴证、 监督管理活动, 是对项目全过程的造价控制。除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的跟踪、 调查、 现场计量等就地审计外, 跟踪审计还要对施工单位结算书进行量、 价、 费的审计, 对设计、概算、 施工预算、 投标书、 合同、 签证、 变更、 材料设备价格、 索赔、 隐蔽工程等环节进行全面、 全程审计。 其监督职能, 充分体现了审计咨询、 鉴证职能,扩充了审计的功能, 寓监督于审计服务之中, 体现了现代审计理念。 跟踪审计优于事后结算审计, 减少了结算审计时的许多矛盾, 审计结果更真实更合理, 提高了审计的 “质” 。5.2 不局限于 “图纸” 的解读, 更是 “实物” 的甄别我国推行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 对建筑产品实行以实体工程量为计算依据, 决定了跟踪审计及时参与工程项目管理的现实性和必要性。而不仅仅是对施工图纸的认知和了解。全过程跟踪审计作为现代审计的一种重要方式, 取得了明显的管理效益和直接的经济成果。 在审计中与施工、 监理、 建设管理等工作密切结合,审计参与管理, 坚持审计相对独立性原则, 在现实中, 对建筑 “物” 的认识和跟踪, 有利于跟踪审计逐步步入程序化、 规范化、 制度化的轨道。5.3 不局限于 “价” 的跟踪, 更是对 “人” 的关心跟踪审计体现管理的人本原理, 体现关心人、尊重人、 服务人、 为了人、 发展人的理念, 使施工、监理等参与各方了解跟踪审计的程序、内容及应配合的要求, 自觉接受审计。传统审计中, 无论是财务收支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 还是经济效益审计, 都是事后进行的, 是 “秋后算帐” , 具有管理的滞后性。跟踪审计是将结算审计最终造价结果涉及到的内容, 通过跟踪审计进行事前造价咨询和过程造价控制, 寓监督于跟踪服务之中, 加强了建设项目造价过程管理, 防范了经济风险。 跟踪审计具有及时性、 预防性和建设性的特点, 是对人的关心。5.4 不局限于 “利” 的是非, 更体现 “和” 的理念跟踪审计从单一的监督职能到监督与服务的双重职能, 有利于和谐社会、 和谐校园的建立, 有利于工程项目管理中利益的协调、矛盾冲突的处理。传统审计职能是监督、 评价和鉴证, 基本职能是监督。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实现了从事后结算审计向事前咨询和事中控制的延伸拓展, 实现了传统审计职能向现代审计职能的转变, 是质的飞跃。跟踪审计从查错防弊到注重价值, 跟踪审计作为一种制度创新, 在实践中已彰显出它的优越性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由于跟踪审计的贴近现场、 及时等特点, 能非常快捷地配合基建部门解决许多技术层面的难题, 从而加快了工程进度, 提高了工作时效。 由于跟踪审计的明显效果, 逐步消除了一些部门的认识误区和狭隘偏见, 使各相关部门的配合更加紧密, 更加协调, 管理更加和谐, 促进了相关部门工作的规范化, 大大提升了综合管理水平。5.5 有利于 “跟踪审计” 职业化的形成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的发展, 可类似工程项目监理制度的形成一样, 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 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 应逐步形成职业化、 专业化、社会化的功能, 满足工程项目管理的需要, 实现与项目管理的真正整合。5.6 有利于审计环境的优化高校跟踪审计环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身的局限性, 需要有关部门理解、 配合。 因此, 优化审计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跟踪审计与项目管理的整合, 有利于建设项目审计模式的创新, 有利于对传统审计的程序、 内容、 方法进行革新, 使跟踪审计能健康发展, 从而更好地为学校建设工程项目服务。因此, 要从制度着手, 建立健全一整套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 科学合理地选择审计跟踪单位, 准确掌握审计参与管理的程度, 为跟踪审计人员与其它各方管理人员提供具体指导,与高校建设项目进行整合, 使两者相互配合, 协调运转, 促进跟踪审计步入规范化、 程序化、 制度化的轨道, 进而优化高校的建设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 1] 韩同银, 刘庆凡. 建设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 [ M] ,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0: 14- 15.

[ 2] 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 [ M]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4 203- 204, 220- 221

跟踪审计方式篇4

摘要: 审计署五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对特大型投资项目等要积极探索跟踪审计。目前全国审计机关根据规划要求,大部分都开展了重大投资项目或重大事项的跟踪审计工作,部分地方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作为一项探索性工作,跟踪审计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审计过程中存在较大风险。本文试图提出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以充分发挥风险导向审计在工程建设领域跟踪审计中的作用,达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保证审计效率和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风险导向;建设项目;跟踪审计;  模式

Abstract: the five years development program for large investment project put forward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track audit. At present the national audit authority according to the plan, most of them have carried out the major investment projects or major matters of track audit work, part of the local achieved good results. But as an exploratory work, track audit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is not perfect, the audit process is larger risk. This paper tries to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risk-oriented audit construction project track audit mode,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isk-oriented audit in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reas the role of the track audit, to reduce the audit risk, improve the auditing quality, ensure the audit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purpose.

Keywords: risk oriented; Construction projects; Track audit; mode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审计风险贯穿于审计过程的始终,有什么样的审计活动就会有与其相适应的审计风险。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涉及内容多、范围广、政策性强,审计风险的存在也就不可避免。风险导向审计作为当今世界审计工作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其与传统审计的区别在于是否把审计风险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因此,如何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更好地防范跟踪审计风险,是目前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风险的含义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以建设项目为审计对象的跟踪审计。审计过程中将审计对象(项目)建设全过程划分成若干阶段或期间,审计人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及时对各阶段或期间的审计事项进行审计,并及时作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供被审计单位纠正存在的问题。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与其他类型的审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以财务报表审计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的风险评估方法,以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构成的风险评估数学模型,在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风险评估中的运用存在极大的局限性,但就审计机关而言,跟踪审计仍然是审计机关的一种审计监督行为,传统的审计风险的定义至少提供了基本的对于跟踪审计风险的探讨和研究思路。

笔者认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风险可以表述为:审计机关在跟踪审计过程中由于采用了不适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发表了与事实不相符的审计意见或审计结论,造成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承担相关责任和声誉损害的可能性。

二、建立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

风险导向审计也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它是以战略观和系统观作为指导思想,以被审计事项的潜在风险作为导向,以风险的识别、评估、预警和应对程序为中心,侧重于评估审计事项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审计系统中大胆引用战略理论与系统理论,是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这种全新模式要求独立审计师从更开阔的视角发现与报告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行为,从而减少审计失败的风险(谢荣、吴建友,2004)。随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逐步深入开展,审计资源供需矛盾尤显突出,因此推行科学而高效的审计方法势在必行。

(一)风险导向审计在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中应用的可行性

1.风险导向审计将审计风险模式运用于跟踪审计全过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审计人员预先确定一个可以接受的期望风险水平,以此作为风险管理的目标,在各个审计阶段以评价审计风险为导向性目标,来评价各阶段的期望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决策。风险导向审计将被审计事项置于大的经济环境之中,从建设项目所处的行业状况、监管环境、内控制度、业务流程等各个方面分析评估风险水平,把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植入自身的风险评价中去,通过审计程序把自身审计风险降低到审计人员可以接受的水平。

2.风险导向审计能满足社会公众对审计人员日益增高的期望。审计担负着监管与服务的共同职能,只有不断地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才能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促使审计人员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努力思考面临的各种风险。风险导向审计运用立体观察的理论来判断各种影响因素,全面动态地分析评估审计风险,能够适应这一需求。

3.风险导向审计可以降低跟踪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风险评估是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审计风险的评估贯穿于审计这个过程。风险导向审计是在对被审计单位的整体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确定风险高低不同的审计领域,对一些风险大的环节多投入一些,而对于风险较小的环节缩减审计资源。通过风险评估分析,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合理制定审计计划,有效收集审计证据,从整体上降低审计成本、保证审计效果、提高审计效率。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风险评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全过程跟踪审计从立项开始,历经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概算批复、招投标、施工、财务决算等各个环节,是对建设项目详细的、具体的全面审计。风险导向审计针对建设工程周期长、投入资金多、舞弊可能性大、风险高的特点,在建设前期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判断关键点和控制薄弱点,合理分配审计资源,对高风险点进行重点审计。建立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审计模式,可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既能解决审计资源不足的障碍,又能全面控制风险点,进一步确保审计质量。

1.跟踪审计点的确定形式

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慎重确定高风险点,也可以说是审计跟踪点,是关键步骤,它直接影响到审计项目的质量和效果。

第一种形式是重要的隐蔽工程。隐蔽工程是跟踪审计过程中的重点关注内容。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某些重要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措施对工程质量、投资、进度及施工安全有较大影响,而这些工程事后审计难度较大或无法进行审计取证,如大型土方换填、涂装防腐、特殊施工工艺、大型机械进出场等,因此应把其施工过程作为必须审计的内容,而且应将审计跟踪点进行细化,如公路建设项目中的路堤填方段的原地面标高可作为路堤填方工程的审计跟踪点。

第二种形式是重要施工管理活动。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应明确需要审计参加的施工管理活动。设置这类审计跟踪点的目的是便于掌握工程项目的整体情况,并在不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程序的情况下,对投资、进度、质量控制情况进行审计,使审计工作更有主动性。此类审计跟踪点主要包括单位工程以上的工程验收、隐蔽工程验收、图纸会审、现场技术交底、设计变更审查、工程建设例会、主要材料和设备的进场检验、材料试验的取样、工程款的拨付情况等,通过对上述跟踪点的控制,从而使跟踪审计人员能迅速了解建设项目的动态变化,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奠定基础。

第三种形式是专门为跟踪审计设定的独立于施工管理活动的程序。它设定于工程施工的连续两道工序之间,即在某项工序完成,各项检验、验收手续已经履行,下道工序开始之前。此类审计跟踪点设定后,不经审计确认一般不得逾越。设置此类跟踪点的主要目的是对建设管理、监理等工程建设有关各方的职能发挥和职责履行情况进行抽查审计,同时也可解决一些事后审计的难点和疑点问题。如在基础工程完成后,主体工程实施前,审计人员可以审查基础工程是否按规定的程序进行验收,施工单位有无自检,监理工程师有无按设计图纸和有关标准、规范进行验收,有无签字盖章等。

2.跟踪审计模式选择

跟踪审计的模式就是在进行跟踪审计时,根据被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审计机关应采用何种模式组织审计资源,确定审计重点,进行审计实施。在实施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时,可采用适时介入式和重点介入式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模式。

(1)适时介入式跟踪审计,是选择工程建设活动的适当时段跟踪介入的一种审计模式。在当前跟踪审计的实践中,这种模式大多是把建设工程开工建设点作为介入点,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跟踪审计。适时介入式跟踪审计,若能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规模选好介入时间,就能抓住审计对象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否则就可能影响审计质量。

(2)重点介入式跟踪审计,是选择重点环节实时审计的一种审计模式。采用这种方法,审计机关事先要充分了解、分析审计对象的全貌,找出可能出问题和应该关注的环节作为重点,制定工作实施方案。一般情况下,应将施工中的隐蔽工程、变更工程作为重点。重点介入式跟踪审计,能将建设项目中审计所关注的所有重点环节纳入跟踪审计的对象,从而达到跟踪审计的目的,但由于这种审计过程有间断性,需要缜密的事前规划和组织,事中配合和协调,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从而有效防范审计风险。

对于不同的审计对象,使用的模式不尽相同。总体而言,对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的项目,由审计机关根据项目特点和自身力量,安排每年几次或每季度一次的适时介入式跟踪审计;对一些投资规模较小、有较成熟的管理经验、市场竞争较为充分的项目,根据项目的特点,选择重点控制环节,如招投标阶段、重大设计变更、重点隐蔽工程、材料设备采购等环节,进行重点介入式跟踪审计。

3.审计整改意见的表达形式

施工过程跟踪审计必须就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做出审计意见和决定,以增加审计工作的时效性,同时尽量避免施工进度受到审计工作的影响。根据跟踪审计的特点,发表审计意见和做出决定可采取三种形式,即口头、审计底稿与审计整改意见书、正式审计公文。对一般性问题,发现后有关单位立即主动整改的,以及对施工进度安排、施工组织等方面的意见,审计人员可用口头的形式向有关单位和部门发表审计意见,并视其重要程度在事后补做审计记录;对因质量问题需要停工、返工和对施工方案及投资、进度、质量控制措施等存在异议,或需要提出必要的审计建议且经初步交换意见与有关部门达成一致的,可用审计底稿和审计整改意见书的形式提出审计意见;对发现重大、有倾向性或经多次提出屡禁不止的问题,以及发现的设计方案存在缺陷的问题,审计机关应出具正式审计文书,包括审计建议函、审计决定等,同时要求被审计单位反馈整改意见。对审计机关出具的审计整改意见书应及时登记台帐,做到管理规范。

三、实行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跟踪审计模式应具备的前提条件

(一)加强宣传,正确认识风险导向跟踪审计

在国家扩大内需增加基础设施投入的宏观环境下,为了有效地控制工程成本、预防和遏制工程建设过程中腐败行为,避免“竖一幢楼、倒一批人”的现象重现,各级政府把希望寄托在审计身上,希望通过审计的全程把关来预防这些问题。建设单位、其他管理部门也都对审计抱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希望,这些都可以理解。投资审计应该通过创新和挖潜,在职责范围内为国家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努力把好关、站好岗。但是,审计机关也应该做好宣传、搞好沟通,消除地方领导和其他单位(部门)对审计的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强调审计的局限性以及审计与其他部门职责的区别,促使投资相关单位、相关部门自觉履行职责,协同规范投资市场。

(二)强化风险意识,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质量是审计的生命线,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风险分析、风险管理、数据统计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分析宏观环境、行业状况以及建设项目经营战略的能力。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种风险要素的评估,审计证据的收集分析,都需要依靠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审计中的职业判断是运用相关知识和经验,根据审计准则、会计准则和职业行为守则的要求,在各种备选方案中作出决策。增强审计人员在审计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方面的职业判断能力,使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开展风险导向审计,从而有效防范审计过程中的风险和审计人员的自身风险。审计机关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合理确定跟踪审计的数量,强化跟踪审计的管理,提高跟踪审计的质量。要在实践中不断规范跟踪审计的操作,加强对跟踪审计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廉政教育,使跟踪审计在国家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风险导向审计可以以全面评估工程风险为基础,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高风险点入手,对风险高的项目和资金重点监控,加大审计力度,宏观把握审计重点,既能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又能满足社会公众对审计人员日期增高的期望值。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以全过程跟踪审计为前提,积极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将各种隐藏风险化解于前期阶段,为最终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提供了新的审计工作思路。

参考文献:

〔1〕徐伟.试论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审计研究,2004年第4期。

〔2〕马贤明,郑朝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探讨[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年第1期。

〔3〕贾新宇.浅议我国的风险导向审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第11期。

〔4〕时现,朱恒金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相关思考[J],审计月刊,2006年第2 期。

〔5〕叶茂中.国家建设项目投资跟踪审计[J],财经研究,2006年7月。 

〔6〕孔凡勤.风险导向审计在建设工程审计中的应用经济研究导刊[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18期 总37期。

跟踪审计方式篇5

关键词:内部审计跟踪

1 对内部审计跟踪内涵的认识

内部审计跟踪是指内部审计机构通过检查、评价被审单位对各类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对审计决定的落实程度,督促被审单位进一步完善规章、防范风险、规范管理的工作过程。

1.1 内部审计跟踪的基本功能 内部审计跟踪的基本功能是检查、评价被审单位对审计发现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其效果,是针对以往审计发现的后续审计,是督促被审单位优化工作流程、化解经营风险、巩固审计成果必要步骤,同时也是确保内部审计职能充分发挥的必要环节。

1.2 内部审计跟踪的目标任务 内部审计跟踪目标不仅仅是核查被审单位针对内外部审计、监管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完成情况,更重要的是要从深层次分析,揭示问题根源,着手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完善政策措施的意见与建议,督促被审单位加强风险防范、降低剩余风险。

1.3 内部审计跟踪的审查范围 内部审计跟踪不能只停留在审查以往审计发现的问题是否解决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被审单位是否对导致问题出现的有缺陷的制度、流程及系统进行了完善和优化,是否从根本上杜绝了问题的再次发生。

2 对内部审计跟踪重要性的认识

2.1 内部审计跟踪是维护审计工作严肃性、权威性,提高审计公信力的必然要求 内部审计跟踪是督促被审单位对审计揭示问题逐一整改的过程,是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目前各行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来看,审计跟踪已成为审计监督的必要手段,是审计监督的重要程序。如果将审计工作只停留在检查阶段,而对审计整改缺乏有效监督,造成审计整改流于形式或者不了了之,就会丧失了审计的严肃性、权威性及公信力,审计成效也会大打折扣,甚至产生不良效果。因此,只“审计”不“跟踪”的审计工作流程是不完整的,审计成果也是无法完全展现的。

2.2 内部审计跟踪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 评价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应该全面考虑,要将质量考评贯穿审计流程的每一个阶段,除了要评价审计样本选取、核查的合理性、客观性以及审计报告撰写的真实性、正确性外,还应当将审计发现的整改情况纳入审计质量考评范围,要评价被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落实情况,考察审计发现是否从根本上得到纠正,只有这样系统地实施考核才能够更科学地把控审计监督力度,更进一步地提高审计监督质量。审计跟踪通过集中检查对审计发现的整改情况,可以有效地督促被审单位积极开展问题整改工作,避免被审单位问题整改的不及时、不彻底、不深入、不全面,是审计质量得以充分体现的有力保证。

2.3 内部审计跟踪是促成内部审计目的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 内部审计是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它的最终目的是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而审计跟踪恰恰是帮助内部审计实现这一目的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审计跟踪一方面督促被审单位整改,另一方面评价整改措施的有效性,这两方面相结合可以强化被审单位的内部风险控制,消除或减少各种经营漏洞、制度缺陷,同时还可以整合一些有价值的审计信息并提供给被审单位的经营管理层,为被审单位经营决策的正确性带来多方面的信息参考。

3 对内部审计跟踪工作方法的认识

3.1 加强被审单位管理层的重视程度,建立相应整改制度 审计跟踪必须要得到被审单位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并且建立相应的审计整改制度才能够顺利开展,管理层的重视、整改制度的建立可以使被审单位各部门形成合力,共同研究,集中挖掘问题根源,优化管理制度,修补风险漏洞,同时也为内部审计机构的跟踪检查克服了外部阻力。

3.2 不断加大对审计整改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 在被审单位中大力宣传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性,使其深入人心,让员工认识到整改工作与被审单位及个人的发展息息相关,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如何解决审计问题,并为之献计献策,这既为审计跟踪营造了良好环境,又减少了审计人员的工作压力、工作量。

3.3 选择恰当的审计跟踪方式 内部审计跟踪存在多种不同的组织方式,如报送跟踪、合并跟踪、立项跟踪等。不同的跟踪方式各有利弊,以上述三种方式为例:报送跟踪可以大幅缓解审计资源紧张的压力,但未进行现场核查,被审计单位报送资料的真实性难以保证,跟踪结论的准确性难以把控;合并跟踪可以减少一定的人员配置量,但审计人员往往将跟踪项目作为附属品,审计跟踪质量难以保证,预期效果难以达到;立项跟踪可以统一作业标准,避免同类问题不同被审单位整改状态不一致对整改率统计口径的影响,但审计跟踪人员对原项目审计发现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加大了项目实施难度。因此,应当依据被审单位的架构、审计发现的性质和内部审计机构具体情况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形式,如对审计发现问题较少且为一般性审计发现的可采取报送方式跟踪、对审计发现与即将开展的审计项目密切相关的可采取合并方式跟踪、审计发现问题较普遍且为重要发现的可采取立项方式跟踪。

内部审计跟踪是审计项目的延续,是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必然要求,是各大行业完善制度、规范机制、加大内控、强化管理、优化流程、防范风险、提高经营的质量和绩效的内部推力。通过长期不断地实施内部审计跟踪,能够使被审单位在复杂多变的竞争中得以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发展,不断加强抵御潜在“病毒”的能力,不断化解经营管理中的隐形风险,为被审单位安全、稳健、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对做好农业银行审计整改工作的战略思考.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跟踪审计方式篇6

国家政策执行跟踪审计年度项目计划时,需着重把握三点:一是其年度项目计划一般应由审计署直接确定,适时下达,并由地方审计机关根据署定要求统一纳入年度计划。二是审计署职能机构在编制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前,应当围绕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如选择积极财政、稳健货币、公平税务、科教兴国、社会保障、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招商引资、强农惠农、保障改善民生、保护土地耕地、文化发展扶持、市场宏观调控、生态文明建设等政策,广泛深入开展立项调研,充分听取政府部门、专家和社会各界的意见或向全国公开征集项目计划,汇总形成有“项目名称、可靠依据、明确目标、对象范围、内容重点、组织方式、实施单位、资源保障、时间步骤、措施要求”的审计项目计划可行性研究评估报告,报经审计长会议审定。三是每年可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和全国人大政协会确定的政策措施,选择审计项目计划。如可围绕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的总基调,围绕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和房地产市场调控、产业结构调优、推进新型城镇化等政策措施,选定“经济政策执行”跟踪审计项目。同时要整合国家审计系统资源来参与实施项目计划,优化全国政策执行跟踪审计资源配置,集聚审计系统整体效能。审计署可成立审计协调领导小组,发挥统领作用,调动全国审计系统人财物资源,精心研制方案,细化任务要求,强化督导检查考核,确保完成政策执行跟踪审计项目计划。

关于政策执行跟踪审计范围内容

一般分为对外和对内政策,如经济政策等。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组建机构,运用各种政治资源,采取宣传、准备、试验、全面实施、统筹协调及控制监督等各环节行动,将政策观念表述内容贯彻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在法定职责内,国家政策执行跟踪审计所涉及的政策范围,应是党和国家对内政策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所审计的对象范围,主要是政策执行主体,涉及各级党政部门、相关单位组织和具体执行者;所审计的时间范围,主要是政策实施的有效时间范围;所审计的过程范围,包括政策执行的各环节全过程。所审计的基本内容,包括政策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部署的根本任务完成、规定的行动原则遵循、要求的工作方式运行、安排的一般步骤实施、细化的具体措施落实等情况;所审计的内容重点,包括政策制定贯彻执行的总体情况、主要成效与问题,特别是与政策执行直接相关联的重点项目、相配套的中央资金、相对应的地方对策进行深入跟踪审计,重中之重是自始至终跟踪审查政策是否得到及时全面有效落实。

关于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组织管理

开展国家政策执行跟踪审计,应坚持“组织规范统一、管理优质高效、实现审计目标”的组织管理原则,做到集中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权责匹配对等、统分有机衔接、密切协调配合、发挥整体功能,确保统筹周密组织、分级精细管理,探索创立中国特色政策执行跟踪审计方式方法。在组织管理方式上,可借鉴采取2011年、2012年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和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方式,遵循“多统一”原则,加强全国审计系统协调配合,创建政策执行跟踪审计新方式,发挥系统整体效能。在组织管理格局上,可借鉴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办法,进行科学谋划布局,系统安排部署,对审计资源、要素、成果等实行优化组合统筹管理,探索构建“国家政策执行跟踪审计大格局”。在组织管理方法上,可借鉴现行多种审计类型有效结合的做法,坚持政策执行跟踪审计与其他跟踪审计和财政金融、资源环境、经济责任审计及专项审计调查的广泛深入结合,以改善和强化审计组织管理。

关于政策执行跟踪审计质量保证

实施国家政策执行跟踪审计,应当采取适应其特征要求的质量保证措施,形成其特有的质量保证体系,坚持“全力跟踪政策、突出跟踪重点、确保跟踪质量”的原则,把跟踪政策执行与跟踪政策资金、项目、业务、对象、效应等要素有机融合,开辟以跟踪政策执行为主题、资金为主线、项目为主要、业务为主导、对象为主体、效应为主旨的中国特色政策执行跟踪审计质量保障途径,做到量力而跟、有所跟而有所不跟,尽力而审、有所审而有所不审,跟踪不贪大求全,跟随不紧得过度,跟进不超出现实,防范化解跟踪审计越职、越权、越利等风险,以保障审计优质高效。同时要健全国家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的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如制定质量标准与管理规则等专业制度;要推行全系统、全组织、全方位、全过程、全职员的“全质管”模式,即对全国审计机关系统、全部审计组、全方位各环节工作、整个跟踪活动全过程、全部参审人员实行全面质量管理;要开展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的项目质量考核评价,如制定项目质量考核和优秀项目评选办法,注重从目标任务完成、成果作用影响、经济社会成效方面进行综合质量考评,以促进提高整个政策执行跟踪审计质量。

关于政策执行跟踪审计成果绩效

为提升国家政策执行跟踪审计成果,一要加强审计结果综合利用,提升成果层次。即强化对全国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结果情况的收集整理、综合分析和研发利用,拓宽成果利用渠道,实现成果资源共享,致力开发提炼成果精品、宏观高端极品。二要搞好政策相互协调配合,增强成果效力。即加强所跟踪审计的经济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增强所跟踪政策与相关政策的协调衔接,促进发挥国家政策的整体效力。三要坚持审计结果公告公开,扩大成果影响。即把国家政策执行跟踪审计与社会公众监督有机结合,加大审计成果公告和信息公开力度,提升审计开放透明程度,扩大审计成果影响广度。同时要通过推行政策执行跟踪绩效审计,开辟提升审计绩效新途径,并健全有利于审计成果绩效提升的科学考评机制,促进提高政策执行跟踪审计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政策法规和健全体制机制中的高层绩效,突出提高其在推动经济发展、加快方式转变、调整优化结构和确保质量效益中的经济绩效,兼顾提高其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全面绩效。

关于政策执行跟踪审计自身建设

为搞好国家政策执行跟踪审计,审计机关应当积极创造条件,着力加强自身“三化”建设,夯实政策执行跟踪审计可持续推进的根本基础。一是职业化建设。要通过教育培训锻炼,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熟练掌握、深刻领会、准确运用、坚定贯彻、督促落实、推动完善”政策的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造就一支善于开展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的职业化审计队伍。二是法治化建设。要通过加强政策执行跟踪审计法规制度建设,依法规范审计行为,提升审计法治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三是信息化建设。要以数字化为基础,创立政策执行跟踪电算化审计模式,健全其电子审计体系。要在金审工程中建立政策执行跟踪审计信息化系统,创建现场跟踪审计实施系统,探索联网跟踪审计组织方式,试行政策执行联网跟踪审计。同时创建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管理系统,推动形成数字化管理模式。特别在建成国家审计数据中心时,要完成政策执行跟踪专业审计数据规划和数据库建设,结合数据积累,完善对整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的适时跟踪审计、汇总分析和综合评价机制。

关于政策执行跟踪审计意义和作用

跟踪审计方式篇7

关键词:工程跟踪审计 招标 造价

In the project track audit exists question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liu de-yun Shandong Economics Unversity , Shandong JiNan 250014)

Abstract:

project track audit in China is newly emerging things, although has the merit, but because the owner knew on has the deviation, causes the track audit the effect to sell at a discount greatly, through the consummation country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audit gathers the same level measure guarantee track audit the effect is the construction cost control road of necessity.

Key words:Project track audit Tender Construction cost

中国成立专业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已经有十几年的,这些专业咨询机构成立后,通过工程结算审核等专业咨询方式在为业主节约投资,提高项目投资效益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种事后的结算审计也存在固有的局限性和不足。由于这种结算审计在竣工后进行,工程项目已经既成事实,无法更改,审计人员只能根据竣工的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书面签证记录来审核,即使某些地方不合理,也无法通过合理化建议来为业主节约成本,事后的结算审计发挥的作用受到了限制,尤其是随着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的推广,事后的结算审计发挥的作用更是越来越小。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工程造价体制改革的深入,业主控制成本意识的提高以及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和管理理念的引进,业主不再仅仅满足于工程竣工后的结算审核,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重心也逐步由事后的静态控制向事中、事前的动态的控制转移,全方位、全过程地控制成本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而业主由于人员、能力等多方面原因,本身无法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的成本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专业的造价咨询机构推出的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受到了业主的普遍欢迎。

所谓跟踪审计就是工程造价咨询单位作为专业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受雇于业主,对工程造价从项目决策开始到项目竣工结算及项目后评价阶段进行的全过程的动态的跟踪过程,造价咨询单位通过提供合理化建议、造价专业咨询、方案设计、可行性、数据审核等方法,控制工程项目建设及运营成本,节约资金,提高投资效益。

应该说,跟踪审计的出发点是非常好的,也确实受到了业主的欢迎,业主也掏出了大把的钞票来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跟踪审计,但是,我们通过调查发现,跟踪审计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及带来的负面有以下几点:

1、业主对跟踪审计认识不明确,无法合理地界定造价咨询单位跟踪审计的工作。跟踪审计虽然已经出现了几年,但由于这方面没有比较系统的介绍和研究,仍然属于一个新生事物,而业主对跟踪审计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没有明确认识,错误地认为跟踪审计就是控制对施工单位的付款额度,这样就将跟踪审计的工作内容简单化,这种错误认识产生了两方面不良后果:(1)业主在进行招标选择跟踪审计中介机构时,由于业主及其委托的招标公司对跟踪审计认识不清,招标公司没有帮助业主设计合理的招标程序,招标标书的内容设计不明确,没有规定跟踪审计的具体内容。而中介机构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对跟踪审计工作内容的承诺来报价,不同的工作内容,报价当然不一样。而业主和招标机构在制定评标标准时,根本不重视投标书中的工作内容承诺,仅仅关注各中介机构的审计收费额,将收费额的高低作为选择跟踪审计机构的唯一标准。试想,在各中介机构工作内容不一样的前提下来简单比较收费额的高低不是太荒谬了吗?在这种情况下,致使中介机构不是在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工夫,而是通过低价竞争来承揽业务,形成恶性的不正常的价格战,而收费上不去,又无法提供比较好的服务,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的怪圈,使收费高一些,而服务质量更好的中介机构反而无法生存。(2)业主在与中介机构签订跟踪审计合同时,注重收费项目的谈判,而对工作内容却以跟踪审计四个字代替,没有进一步的关于跟踪审计具体内容、人数、跟踪审计方法等详细明确的约定,即使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发现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内容过于单调而向中介机构要求更为完善的服务时,却又找不到合理的合同依据,最终业主也只能吃个哑巴亏了事,这会让业主形成跟踪审计可有可无的结论,对跟踪审计的非常不利。

2、部分工程项目的业主代表出于自身私利考虑,不想让中介机构参与过多,导致中介机构无法发挥应有作用。例如在采购大宗物品时,中介机构应该全过程参与,并且参与制定采购方案、采购招标、采购合同条款的拟订等等。但很多情况下,业主代表为了捞取好处,根本不让中介机构参与,仅仅在采购结束时让中介机构人员签字走走形式,而中介机构一般在不减少收费的情况下,也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态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事。这样就导致虽然跟踪审计合同中明确了工作内容,但由于业主代表的限制,也使跟踪审计流于形式,跟踪审计反而成了掩盖业主代表违法的保护器。

3、行业管理部门没有及时出台关于跟踪审计的规定,未对跟踪审计进行恰当定性,对跟踪审计的工作、、收费尤其是当中介机构不能恰当的执行跟踪审计时的责任认定及处理未进行明确的规定,使得中介机构的不同人员对跟踪审计有不同的认识,而且即使中介机构犯了错误,也很难通过国家规定来界定中介机构的责任,最终使中介机构的责、权、利不对等,在责任难以界定的情况下,中介机构也没有必要下大力气去抓跟踪审计的服务和质量,使跟踪审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4、中介机构对跟踪审计的认识不清,中介机构从事跟踪审计的人员良莠不齐,使跟踪审计流于形式。中介机构的人员都非常熟悉事后的结算审计,但对跟踪审计的认识却是片面的、不系统的、不完善的。例如,我们发现大部分中介机构对跟踪审计的目的认识不清,没有认识到在控制工程成本时,不但要考虑建设阶段静态的工程造价,还要考虑竣工验收后项目的运营成本,跟踪审计成本控制的目的是在考虑整个项目建设及运营期的前提下,使项目建设期造价和运营期成本合计的净现值最低。

在如何搞好跟踪审计上也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对跟踪审计人员的权力、责任认识不清,例如:中介机构没有认识到在进行造价咨询时,注册造价工程师控制成本的方式是提供咨询和建议,最终决策权还在于业主,但咨询人员应该向业主说明不同施工工艺或不采取咨询人员建议所带来的后果及对工程造价的。在跟踪审计过程中,没有很好地界定自己的地位和咨询方式,没有处理好与建设单位的关系,往往越钜代苞,反而带来负面效果。

中介机构也不注重跟踪审计方面的培训,接到委托后,就直接派人,没有很好考虑委派人员是否能够胜任,这样,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理解去从事跟踪审计,而认识上的偏差使他们虽然主观上想搞好跟踪审计,却力不从心或没有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思路、方法存在偏差,使跟踪审计的效果大打折扣。

5、跟踪审计投标书仅仅成了中介机构获取跟踪审计资格的一种敲门砖,而没有成为对双方责权利约定的一种文件。为了获取业主的青睐和委托,大部分中介机构的跟踪审计投标书做的非常漂亮,对跟踪审计的工作内容也作了比较多的明确的承诺,而业主在招标结束后,一般仅仅根据标书的报价签订审计收费,就把标书扔在旁边,却不注重投标书中中介机构的承诺是否兑现,就是发生的纠纷,也基本根据跟踪审计合同解决,所以中介机构人员进入现场后,根本不会自戴枷锁,严格要求自己按投标书承诺工作,此时,跟踪审计投标书仅仅成了中介机构获取跟踪审计资格的一种敲门砖,而没有成为对双方责权利约定的一种法律文件,跟踪审计发挥的作用也就可想而知。

为了更好地发挥跟踪审计的作用,根据跟踪审计过程中存在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几种做法:

1、行业管理部门及时出台关于跟踪审计的规定,对跟踪审计进行恰当定性,对跟踪审计的工作内容、方法、收费尤其是当中介机构不能恰当的执行跟踪审计时的责任认定及处理进行明确的规定,使得中介机构及其人员对跟踪审计有清晰、统一的认识,只要中介机构犯了错误,就能通过国家规定来界定中介机构的责任,对中介机构进行通报公示、停业整顿等处罚,最终使中介机构的责、权、利对等,使中介机构下大力气去抓跟踪审计的服务和质量,使跟踪审计发挥应有的作用。

跟踪审计的具体工作内容应该划分不同阶段,中介机构在不同阶段应该发挥不同的作用,我们根据国外的一些先进的做法,同时结合国情,认为不同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如下表所示:

在界定跟踪审计工作内容的情况下,行业管理部门要组织跟踪审计方面的研讨班、培训班及其他形式的培训,提高中介机构的跟踪审计的素质,提高全对跟踪审计的正确认识,促进跟踪审计的。

2、中介机构加大对跟踪审计的,对跟踪审计过程中出现的经验进行及时的、提炼,对出现的新问题内部进行集体探讨,以便集众之长,发现新对策,同时加大对中介机构人员的培训,提高对跟踪审计的认识,减少跟踪审计工作失误,树立中介咨询机构的良好信誉,促进跟踪审计业务的良好发展。

跟踪审计方式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不可或缺,其主要是从经济的角度对建筑工程项目各个环节的决策和费用提供专业化支持。工程造价贯穿了建筑工程项目的前期筹备、中期施工管理和后期结算,在我国建筑工程产业成熟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随着我国建筑工程行业飞速发展,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作为全新方法广泛应用于工程造价控制中,为工程的建设管理带来了一定影响。该方法对于当代工程管理的意义,值得相关从业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一、建筑工程造价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概念和应用模式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概念全过程跟踪审计主要是指具有审计资质的人员或单位,在遵循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的基础上,使用合适的审计方法,针对建筑项目的投资筹备至竣工交付的全过程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追踪审查、监督和分析评价的过程。这种审计理念是我国工程造价行业不断发展和实践过程中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对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密切监督和管理,确保真实全面反映工程造价,达到工程造价控制的目的,提升项目效益[1]。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应用模式目前在我国建筑工程造价中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有效模式并不是单一的,其更多的是具有多样性的运行项目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建筑工程项目的筹备和建设过程中,针对项目不同阶段所需要进行造价控制和跟踪审计的内容也各有不同。具体来讲,工程项目各个环节的需求与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资金状况等方面有关,同时还与该环节对整个项目的重要性有关。在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需要对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采用合适的方法,尤其要根据特定环节和工作内容选用特定的跟踪审计策略。目前比较常见的跟踪审计模式包括分期审计、环节审计和驻场审计三种,其应用环节和方式都是有较大差异的。比如,驻场审计需要相关人员对审计对象进行24小时不间断跟踪审计,而分期、环节审计则具有一定的侧重点,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审计时间和方式的计划。另外,不同的建筑项目及不同的环节,因为工作性质和工作模式不同,需要相关人员基于全过程管理的科学意识,制定合适的跟踪审计工作方案。

二、建筑工程造价的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跟踪审计与工程项目管理混为一谈众所周知,工程造价控制是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具有独立性的组成部分,一般由相应咨询单位执行[2]。但是,目前仍然有部分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缺乏独立性,其执行的跟踪审计工作也与工程管理混为一谈。这是由于工程管理方对跟踪审计工作的性质缺乏深刻理解,事实上,跟踪审计仅仅是从造价控制的角度对工程项目各个环节中造价不合理情况进行监督,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其不具备直接管理和解决问题的权力。而部分工程项目跟踪审计人员的工作直接干涉项目管理,对项目进度和正常秩序造成了一些影响。

(二)跟踪审计缺乏配合虽然在建筑项目运行管理中,审计单位是独立的第三方,但是其工作需要得到建设、施工、监理等各方单位的支持。同时,跟踪审计还需要与这些单位进行合作,就项目具体情况共同制定符合多方实际情况的跟踪审计模式,以保证跟踪审计工作可以正常开展。但是,目前有部分建筑项目单位缺乏配合工程造价控制及跟踪审计工作的意识,而审计单位及人员也不具备很好的信息沟通和协同配合能力,导致其工作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自然无法发挥跟踪审计的作用[3]。

(三)跟踪审计单位及人员自身水平不高针对同一个建筑项目,不同的工程造价专业人员及审计单位的执行效果各有不同,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单位及人员专业水平、职业素养及擅长领域不同。目前,部分建筑工程项目由于对工程造价乃至跟踪审计专业理解不深,导致在这方面的单位及人员选择方面存在随意性,在项目正式推进的过程中受到这些单位工作能力的影响,最终威胁项目利益。

(四)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从表面来讲,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造价控制、跟踪审计人员扮演的是监督者、管理者和咨询者的角色,但是很多时候相关单位忽略了对这部分人员工作的管理。简单来讲,对相应人员的工作方式、职业素养、工作执行结果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导致其工作散漫、效率低。另外,甚至有部分工程造价、跟踪审计人员接受相关利益方的贿赂,在工作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是出现泄露商业机密的行为,给工程项目带来恶劣的影响[4]。

三、建筑工程造价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实施方法

(一)根据项目模式定量采用的方法1.工程概率预算方法针对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有必要进行概率预算,同时其也是工程造价工作中常见方法之一。目前在我国工程造价领域中,比较常见的工程概率预算方法有定额计价法、工程量清单计价法等。2.概率分析方法任何的建筑工程项目投资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对风险概率进行分析很有必要,这被称作风险投资方法。具体来讲,在工程造价的跟踪审计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进而产生一些各种类型的风险,此时在概率计算的过程必不可少。通过全面科学的概率分析,可以给工程造价跟踪审计模式的确立和施工管理方案的设计提供重要参考。3.财务评价方法从建筑工程项目工程造价控制本身来讲,针对财务管理水平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也很重要。尤其是针对其债务清偿能力、财务亏盈、财务生存等方面的能力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重要建议,有助于提高建筑工程财务管理水平[5]。

(二)根据项目负责程度及规模进行分析的方法1.对比审计法对比审计法主要应用于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各项消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的过程,同时也包括对工程面积造价的对比进行跟踪审计。2.重点审计法建筑工程项目推进的各个环节当中,需要根据不同环节的重要性和工作具体执行特点,对跟踪审计对象进行一定程度的主次划分,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重点审计对象上。例如,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建筑模式、砖混结构等进行重点跟踪审计,对工程整体造价控制工作有决定性作用。3.全面审计法如果建筑项目开发、施工企业本身资历较浅、信誉较低、业务及管理水平较低,或是本身对预决算标准的要求较低,那么有必要采用全面审计法来执行跟踪审计。这种方法有助于降低审计工作出现纰漏的风险,有利于帮助企业提高项目建设和管理水平。

四、建筑工程造价的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具体应用要点

(一)工程投资决策及设计阶段建筑项目的筹备阶段包括投资决策及工程设计等环节,该环节中跟踪审计人员需要通过各种资料收集整理和经济分析,在全面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为投资决策和工程设计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在工程设计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对方案的实用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并为其调整优化提出建议[6]。由此可见,审计工作需要相关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所以需要对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单位的资质和人员专业能力进行考察,提高相应的专业要求,为项目筹备阶段保驾护航。

(二)招投标阶段在建筑工程项目确定设计方案并开展招投标工作时,跟踪审计人员需要配合相关单位起草招标文件,重点对其规范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对相关合同的拟定和签署进行监督,帮助工程项目找到可靠且合适的合作单位,并确保各方利益。

(三)工程施工阶段多数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都比较长,而期间的市场价格因素存在不稳定性。因此,跟踪审计人员需要在施工阶段对市场工程材料、设备价格变化情况进行关注和分析,为后续结算审计做好准备。同时,跟踪审计人员还需要按照计划,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对各类材料消耗情况进行审查,对于影响造价控制的行为进行取证,并督促相关部门进行责任划分和审查改进。另外,在重要的工程节点,需要配合财务人员编制相关报表,并和施工单位负责人进行交涉,便于双方加深对工程进度的了解,并为后续审计工作做好材料储备[7]。

(四)竣工结算阶段建筑工程竣工结算阶段也是跟踪审计工作的重点环节之一,该过程中需要跟踪审计人员对工程涉及的相关资料进行统一整理,形成最终的报表和分析报告,对工程计量、变更、索赔等方面的核定进行归集汇总。同步各类费用、资金流的规整,配合完成工程结算工作。另外,还需要配合助审人员、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对审计报告进行多次复核,最终形成客观合理的审计结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工程造价工作也面临着理念和方法革新的要求。全过程跟踪审计作为一种贯穿于工程项目筹备、施工、竣工的造价控制方法,不仅可以将工程造价控制渗透到工程的各个环节,还能配合相关部门、单位提升管理水平,对实现相关工程项目总体目标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多数中大型建筑项目工程已经开始逐步使用跟踪审计方法,在提升管理水平、确保企业效益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因此需要建筑工程开发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与工程造价控制单位密切配合,进一步发挥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实施功能,提高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轶群.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5):797.

[2]刘建华.关于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跟踪审计的实施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0):1191.

[3]王立新.建筑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在建筑工程全过程中的应用[J].中国房地产业,2019(23):190.

[4]董彩虹.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跟踪审计的实施分析[J].装饰装修天地,2019(22):235.

[5]张帆.关于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跟踪审计的实施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5):1741.

跟踪审计方式篇9

[关键词]跟踪审计的措施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TU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7-5123(2011)03-111-03

跟踪审计是审计工作的延伸和扩展,是现代审计方法的创新。从国内实际情况看,跟踪审计的产生至今不到13年,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从理论到实务上,还有大量的问题需要通过实践来解决。跟踪审计是朱F基总理在1998年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的,他要求审计机关对“重大项目要进行专项审计和跟踪审计”;随后国务院办公厅于1999年在《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中提出审计部门要依据《审计法》对国家拨款的重大项目进行专项审计和跟踪审计;2001年审计署制定《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明确要求对财政性资金投入较大或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建设项目,审计机关可以对其前期准备、建设实施及竣工投产的全过程进行审计监督:2009年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财政资金运用到那里,审计就跟进到那里”:紧随其后,国家审计署把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大型投资项目、特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事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试行全过程的跟踪审计写进了《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规划》中。由此不难看出,跟踪审计经历了从提出到内容、范围不断扩大的一个过程,也同时体现了国家对于跟踪审计的重视以及开展实施跟踪审计的意义。跟踪审计通过对建设项目全过程或重点环节进行的监督和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影响工程建设的问题和隐患,在推动提高投资效益,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1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概述

1.1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含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建设项目跟踪效益审计的简称,就是将建设全过程划分成若干阶段或期间,审计人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及时对各阶段或期间的审计事项进行审计,并及时作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使建设实施得以规范、有序、有效运行,取得最佳的效益。

这种审计模式是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领域,是以效益为目的的审计,是促进提高项目建设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审计。

1.2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目的。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为了及时堵塞漏洞,减少损失浪费,促进提高项目经济效益,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预警作用,防止和杜绝腐败现象发生,保证建设项目高效、优质、有序地进行。

1.3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作用。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可以增加预防环节,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监督体系,有效解决了传统事后审计存在的诸多弊端,如审计风险大、审计效用低等问题,它在优化投资决策,提高投资效益,加强建设项目的投资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优点

2.1 从静态向动态转化。①传统审计模式是在工程竣工后集中进行一次结算审计,这时要面对如在施工阶段各个施工程序中发生的大量签证。而跟踪审计可以分时段分内容地进行动态审计,使审核思路更清晰,可缓解短时间内处理大量数据的压力。②跟踪审计可以分析前后阶段互相影响的关联因素,可以动态地监督全寿命过程各阶段的运作。

2.2 从事后审计向与事前、事中相结合。在传统的事后审计时因隐蔽工程或多次变更部位的一些细节记录不详,很难区分清楚、判定正确。跟踪审计可从源头上解决此类现象的发生,如在施工阶段审计人员已及时深入现场,在隐蔽工程掩盖前或变更过程中作好记录取证,准确掌握工程过程中各种有效信息,减少与施工方矛盾与纠纷,为后期确认签证、审核结算作好准备。

2.3 减少时耗,提高工效。如在施工阶段跟踪审计人员在施工现场汇同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签字认可了实测记录后,可立即计算出相应的工程数据,避免了推诿和以往长期不签证,大量积压的弊病,将较长的传统审计周期提前压缩消化在事中阶段,使过去过于集中的量尽可能均匀分散在施工阶段,从而加快了结算审核速度,加大了审核力度,提高了经济效益。

2.4 以施工阶段的审计为重点向前期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招投标阶段延伸。传统审计模式以建设项目开工到竣工的施工阶段为审计重点。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从筹建时起至竣工验收时为止所发生的技术经济活动过程进行的审计与监督,它不但强调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而且已注重对前期决策工作的跟踪审计,深入开展对设计质量的跟踪审计,积极介入招投标阶段的跟踪审计,使审计工作向多元化发展。

3 跟踪审$-I工作当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1 跟踪审计深度难以把握,审计目标偏离。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在建设项目过程中频繁地介入进行审计,提出审计建议,供建设单位纠正和改进工作,很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监督咨询建议的目标,介入到建设项目管理的职能范围中。比如,关于现场签证问题,国家明确规定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职责和具体操作规范,而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往往先要跟审计人员表态后自己才签署。这样很容易造成各方利益的冲突,破坏跟踪审计所建立的权力制衡机制。

3.2 跟踪审计时间介入点模糊,审计效果不明显。工程建设项目一般要经历投资决策、设计、招标投标、施工、竣工结算等阶段。那么跟踪审计从不同阶段介入进行实时跟踪,审计效果就有所不同,而跟踪审计的时间介入点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理论上讲,越早介入审计越好,但一方面由于审计人员在评价前期决策是否科学方面缺乏专业能力,无法承担这个审计重任,另一方面也因为投资方认为跟踪审计只是在施工阶段防止施工单位高估冒算,因而在跟踪审计实践中,绝大多数是在施工和竣工结算阶段才介入跟踪审计,那么在前期决策、设计和招投标阶段所影响的造价便无法控制,跟踪审计的效果就不充分、不明显。

3.3 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审计实践被动。跟踪审计是在建设全过程实时进行的一种动态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审计人员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和风险,这就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不仅为建设单位制定项目管理制度提供遵循的依据,也为跟踪审计部门提供衡量的标准。然而目前这方面的法规政策相对滞后,使得审计人员在跟踪审计的实践中难以对建设项目做出共性的评价和判断,审计风险增大、审计质量难以提高,导致跟踪审计模式一直处于被动局面。

3.4 跟踪审计力量有限,审计风险增大。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贯穿始终的全过程审计,涉及到项目建设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充足的审计力量,以满足跟踪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大量性。然而,在目前审计力量有限的情况下,面对如此繁重的审计任务,如此详细的审计内容,如此长期的审计过程,审计风险必然增大。另外,跟踪审计也对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进行跟踪审计的审计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较宽的业务知识面,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了解掌握最新的方法技术手段。因此,能否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提升审计能力,是影响跟踪审计效果,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3.5跟踪审计收费不规范,审计质量难以保证。目前在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上,往往需要社会中介机构的参与协审。作为中介机构而言,其取费考虑的仅是两个因素:劳动投入和审减金额,并根据基本审核费加审减额比例提成的方式计费。于是矛盾点就会集中在:跟踪审计工作做得越好,过程问题解决得越多,最后竣工结(决)算时审减收费就越少。这样,在跟踪审计中对于讲求经济效益的审核单位来说,就容易产生记录问题而不指出问题的现象,这样就达不到跟踪审计的目的,跟踪审计质量也就难以保证。

4 搞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措施和建议

针对当前跟踪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建议落实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以期更好地发挥跟踪审计的作用。

4.1 合理确定项目,量力而行实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审计机关应根据政府年度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计划,选择具有全局性、影响广泛、群众关注、投资规模大的建设项目实施跟踪审计,要考虑重要性和效益性原则,重点放在涉及国计民生、影响大的重点项目上。对资金量小、周期长、次要环节、审计力量和能力不及、以及审计风险大的建设项目不应采取跟踪审计。

此外,审计机关可以把跟踪审计项目作为投资审计深化的一个点,通过跟踪审计,全过程地了解和及时发现当前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或是已经出现的问题,针对一些典型性的问题,延伸到其他建设项目中,进行专项调查,进而从宏观层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4.2 提高跟踪审计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一个好的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灵魂,它指导着审计人员的现场作业,对审计质量起着全面控制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

建设项目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没有哪一套跟踪审计方案能够适合所有工程项目,为此我们一定要深入开展审前调查工作,详细了解被审计项目的基本情况,分析调查有关资料,根据不同项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跟踪审计方案,使审计方案切实可行,使其真正对审计工作起指导作用,而不只是流于形式。

4.3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整合审计资源。由于跟踪审计涉及到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极具政策性、专业性和复杂性,因此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审计人员的数量与质量。

4.3.1 审计部门要加大审计资源的投入力度,加大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与比重,达到充实审计技术力量,提升审计机关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能力的目的。

4.3.2 审计人员要坚持专业理论及技能的学习和充实,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要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升实践经验,努力成为复合型、实用型人材。同时,审计机关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发掘人才,培养人才,树立“人才强审”的理念。

4.3.3 审计机关可根据工作需要,通过聘请具有良好信誉的社会中介机构、聘请外部专家的方式来参与跟踪审计,同时,审计机关要加强对委托中介机构的监管,加强对专家工作质量的约束,以实现审计风险的全方位控制。

4.3.4 监督关口向前期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招投标阶段延伸。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从筹建时起至竣工阶段为止所发生的技术经济活动全过程进行的审计与监督,它不但强调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也注重对前期决策、设计、招投标阶段的跟踪审计。因此建设工程跟踪审计应尽快从决策阶段开始,从源头抓起,强化事前监督,在项目前期准备阶段,严把立项关、设计关、招投标关和合同签订关,从源头上监督建设行为。

4.3.5 合理定位审计角色,把握审计相对独立性原则。审计的职能是“监督”而不是“管理”,跟踪要把重点放在监督建设程序的合法性、合规性上,一些应由其他部门行使的管理职能,审计部门切不可越俎代庖,大包大揽。审计机关不是从事建设管理、施工、监理方面的具体工作,而是履行对上述工作的监督职能,实现促进这些工作规范、有效运行的目标。所谓“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就难以保持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同时给审计人员带来巨大的审计风险。因此,在跟踪审计工作中,我们要把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努力做到“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强调依法独立开展监督。

4.3.6 促进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应注重审计成果转化,坚持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边提高,及时总结工作中的不足,及时调整跟踪方案,逐步完善内控制度,要围绕法规和审计工作职责,研究和制订开展跟踪审计的操作规范,规范和指导跟踪审计工作,要通过制度规范跟踪审计行为,保证跟踪审计有效实施,使跟踪审计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中。

4.3.7 加强沟通、协调,营造和谐的审计环境。跟踪审计不仅涉及审计机关工作模式的改变,同样涉及被审计单位在配合审计的一系列的习惯做法的改变。为此审计机关应注意通过各种方法营造有利于开展跟踪审计的环境。①要重视做好审计宣传工作,使大家对跟踪审计的工作职责、跟踪审计程序、内容及应配合的要求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自觉接受审计。②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加强与建设各方的沟通、协调,共同研究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听取他们好的建议,形成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局面,给审计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便于有效开展工作。

4.3.8 更新观念,正确评价跟踪审计的成效。用核减率来评价跟踪审计的绩效是没有说服力的,实际的情况往往是:在审计工作不到位的地区,在事后审计的模式下,核减率一般也较高;而在审计工作威慑大的地区,在实施跟踪审计的情况下,审计核减率一般也较低,实际上后者才真正反映出了审计的成效。因此,审计机关应更新观念,树立科学、正确的审计绩效评价观,对跟踪审计的效果做出科学、正确的评价,更好地发挥跟踪审计的作用。

4.3.9 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工程建设领域是容易出现权钱交易问题的重要领域,对此,审计机关应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把工程建设领域的廉政问题当作审计系统廉政建设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严格规范审计人员的执业行为,防止审计人员弄虚作假、,努力打造一支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审计队伍,树立良好的审计形象。

4.3.10 抓好几个重要环节、关键点的跟踪审计。

4.3.10.1 前期决策阶段――这一阶段应把审计置于决策咨询的位置,将重点放在验证和评价以下内容上:可行性方案所依据的数据资料是否充分可靠,有关测算是否准确;论证深度是否到位,所载内容是否完整;聘请从事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中介机构是否具备必要的资质条件;是否实施了多方案比较论证程序等。揭示存在的差异或问题,提供给决策者作为决策参考。

4.3.10.2 设计阶段――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控制项目投资的关键就在于设计。设计阶段跟踪审计工作的目标是确定设计单位资质是否符合规定;设计的深度和质量是否满足要求;设计是否达到限额设计要求;是否进行了设计招标和设计方案的优化。

4.3.10.3 招投标阶段――审查招标文件的内容是否合法、合规;参与招标答疑会;审查工程量清单是否完整、准确,有无多算、少算、漏算,项目特征描述是否准确、完整;审查招标控制价是否准确;审查招投标过程是否规范、合法,有无串标现象;加强对合同签订前的审核,防止因合同内容有误或遗漏而造成建设资金的损失浪费。

4.3.10.4 隐蔽工程――工程施工中会涉及到大量的隐蔽项目,隐蔽项目工程量的确定是否属实会对最终工程造价产生直接影响,又由于隐蔽工程在隐蔽后无法看到,因此也是最难监督、最容易产生争议的地方。所以跟踪审计人员一定要到施工现场了解具体施工做法,检查隐蔽工程验收,做好取证记录,避免在隐蔽工程中出现以次充好、偷工减料、虚报高估的现象。

4.3.10.5 设备、材料价格的确定――设备、材料若为建设方自行购买,则要对采购程序的合规性、定价的合理性、质量控制的有效性等进行审计监督。若为施工方购买的,则要根据合同条款进行区分,如果合同为固定价,则跟踪审计主要审查所用设备、材料是否与合同承诺相一致;如果合同规定以最终审计结算价为准,则要对进场设备、材料的产地、规格、型号等内容进行复核,同时,要对市场进行必要地询价。

跟踪审计方式篇10

目前,大部分固定资产投资的跟踪审计均是以审计情况通报的形式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向相关被审计单位进行及时通报,努力将所有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不出现某些小问题的进一步扩大,尤其是极力倡导投资跟踪审计的早期介入,普遍认为越早介入则会产生越好的审计效果。然而,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跟踪审计的时间介入点有些模糊,甚至地方政府为追求经济增长而出现的行政干预等原因,往往会导致投资跟踪审计的成果难以得到有效体现。

2加强基层审计机关固定资产投资跟踪审计的对策探讨

2.1完善固定资产投资跟踪审计监督制度,依法履行跟踪审计监督职能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对于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审计工作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跟踪审计工作开展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家的战略计划的制定与推行。跟踪审计就是通过对工程项目进行事前、事中工程建设情况的审计跟进来完善项目的相关管理机制,对项目建设管理、工程施工、监理及资金使用等工作进行特定的审查监督,进而督促相关项目实施按照国家的规章制度执行,加强基层审计机关固定资产投资跟踪审计,首先要依法履行跟踪审计监督职能,并健全相应的跟踪审计监督制度来保证职能的有效执行和实施。特别是地方政府要制定相应制度,建立各部门协调配合联动机制,强化审计监督职能。基层审计机关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工作需要站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平台立场上来进行,从而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

2.2建立多元化的跟踪审计模式,分阶段开展固定资产投资跟踪审计工作项目建设规模、建设类型、建设周期以及项目建设要求和目标具有多样性,这些项目建设要素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到项目的跟踪审计工作,针对不同建设项目存在一定差异性的状况,必然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跟踪审计模式,以便于有效地适应不同建设项目审计工作的需求。同时,多元化的跟踪审计模式以及分阶段开展固定资产投资跟踪审计工作,有效地贯穿于项目建设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固定资产投资跟踪审计工作的持续性与连贯性,同时有利于跟踪审计工作与项目建设保持同步,依照国家有关审计工作的政策和法规,准确及时地对于固定资产项目投资进行科学的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