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审计的要求十篇

时间:2023-06-16 17:37:57

跟踪审计的要求

跟踪审计的要求篇1

目前,工程项目的跟踪审计根据其介入的时间区分为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和施工阶段跟踪审计。全过程跟踪审计相对于施工阶段跟踪审计更为全面,全过程跟踪审计在建设工程管理全过程参与中根据建设工程实施的各阶段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1.1设计准备阶段设计准备阶段是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在此期间跟踪审计应当重点审查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所需的资料是否完善准确;2)建设方设计目标是否明确,设计方案是否合理;3)设计方案是否满足建设方的要求,设计概算是否控制在建设方的期望值内;4)设计图纸是否完整,各专业是否配套;5)设计图纸选用的结构材料是否满足要求,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是否合理。抓住这几个方面首先可以使设计方案满足建设方要求,同时可以使项目投资在建设方的期望之内,加强前期管理还可以为工程后续阶段打好基础,减少设计变更,加强项目造价控制,最后跟踪设计的介入可以规范项目设计招标工作,摆脱设计招标与施工造价分离的情况。

1.2招投标阶段招投标阶段是确定工程造价的主要阶段,跟踪审计在此阶段的作用更为突出,期间跟踪审计应完成下列内容:1)监督整个招投标过程是否合理合法;2)审查招标文件的完整性、公正性、有效性;3)审查工程量清单是否完整准确,标的或限价是否合理;4)对中标预算进行分析评估,对于施工单位在中标预算中的不合理报价进行预警,在合同中以相关条文降低不合理报价对于工程总价影响的风险;5)审查合同条款是否齐全,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否明确,合同内容是否合理、合法、公平、公正。此阶段跟踪审计的工作可以有效减少施工阶段的工程纠纷,避免建设方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方不合理报价所造成的相关损失。

1.3施工阶段施工阶段是建设工程投资发生的具体阶段,在此阶段跟踪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有:1)审查合同双方是否依照合同约定履行权利和义务;2)审查施工过程中的变更、签证的必要性、真实性、合理性;3)审查施工过程中各款项的拨付数量与到位情况;4)检查施工单位的投标承诺的履行情况。跟踪审计在施工阶段可以有效的控制变更,降低工程变更签证影响工程造价的风险。

1.4验收结算阶段验收结算阶段是建设工程实施的最后阶段,是确定项目最终造价的阶段,跟踪审计在此分为工程结算审计和财务审计两部分,在此阶段跟踪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有:1)检查合同的完成情况;2)检查工程竣工以及相关资料的完成情况;3)进行工程竣工结算;4)进行建设工程财务资金的管理审计。跟踪审计在此阶段的工作基本与一般竣工审计一致,但由于跟踪审计的全过程参与,使得审计结果更加合理公平。

2跟踪审计的优点

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作为工程审计的一种创新手段,在工程实践中已越来越彰显出其优越性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将事后审计与过程审计相结合与传统的事后审计相比跟踪审计更注重于过程的管理监督,建设工程管理主体缺乏工程相关专业的知识,在项目管理时大多采用经验模式的行政管理手段,经常出现决策失误从而导致经济受损,跟踪审计从过程入手,在源头上审查建设工程管理的正确性、合理性,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例如很多隐蔽工程变更签证由于项目管理人员的相关知识匮乏,造成工程签证的误签、错签或者是签证重复,在传统的事后审计的模式下,又因为签证的内容记录不详,很难判断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跟踪审计的及时深入现场,可以在隐蔽工程隐蔽前做好相关记录取证,掌握各种有效的工程信息,减少建设方与施工方的矛盾,为后期签证的审核结算打好基础。

2.2将审计工作从静态向动态转化传统审计模式都是在工程竣工后集中进行一次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此时审计单位要在短时间内处理整个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大量签证变更,跟踪审计的全过程参与可以在工程中分阶段的进行动态审计,缓解短时间内处理大量数据的压力,同时跟踪审计将被动的接受工程签证变为主动的记录工程签证,可以分析工程签证发生的关联因素使得审计思路更加清晰,动态地监督工程的全过程。

2.3促进建设工程管理体系的完善建设方一般将项目管理和监督寄希望于监理单位,但监理单位的工作重点都是工程质量和进度管理,对建设工程的成本核算、资金控制、材料采购等环节很少顾及,造成建设工程管理的薄弱环节。跟踪审计的参与可以提高建设方对于成本核算、资金控制等的管理水平,使整个建设工程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3跟踪审计的局限性

建设工程跟踪审计具有很多的优点,但在工程实际操作中也不可避免的反映出很多不足,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3.1跟踪审计的力量有限,审计风险加大跟踪审计的全过程参与要求跟踪审计熟悉工程各阶段的工作,需要充足的审计力量以满足跟踪审计内容的广泛性与大量性。然而,目前在审计力量有限的情况下,面对繁重的审计任务,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范围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如不具备相当的水平,跟踪审计最终只会流于形式。同时在长期的跟踪审计过程中,对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要有严格的要求,否则将会造成审计风险的增大。因此提升审计人员能力,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是影响跟踪审计效果,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

3.2跟踪审计的介入时间模糊,效果不明显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与传统的结算审计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将审计工作渗透到建设工程决策阶段,而跟踪审计的介入时间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从理论上来说跟踪审计的介入越早越好,但目前大多跟踪审计只是在建设工程决策后的一个审查,并不能影响决策的结果。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范围较窄,无法胜任决策审计的重任,另一方面是由于建设方对于跟踪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审计工作只是竣工结算。由于以上两个原因造成跟踪审计并不能参与建设工程决策的环节,造成跟踪审计的效果有限。

3.3跟踪审计的深度难以把握跟踪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频繁的介入审计,提出审计建议,供建设单位纠正和改进工作,这很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监督咨询建议的目标,直接建设工程管理的职能范围中,比如现场签证问题,国家明确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具体职责和操作规范,而实际工作中,都要审计人员表态后才进行办理,这样很容易造成各方利益冲突,破坏建设工程管理的权利制衡机制。

4结语

跟踪审计的要求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审计;制度;

一、建设工程审计

建设工程审计传统概念是基本建设经济监督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审计机关或社会、内部审计组织依据国家有关的方法、政策和法规,运用现代审计技术方法,对建设单位投资过程进行审计监督,作出客观公平的评价,并出具审计报告,以贯彻国家投资政策,维护国家或业主、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严肃财经纪律,如实反映造价,促进加强管理和廉政建设,提高投资效益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2.1跟踪审计相关的制度不够完善

虽然跟踪审计实行已经好多年了,实践中也制定了一些操作规定,但还未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完善、科学高效的规章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法制化。跟踪审计是在建设全过程中进行的一种动态审计,审计人员承担着非常大的责任和风险,这就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不仅为建设单位制定建设项目管理制度提供遵循的依据,也为跟踪审计部门提供衡量的标准。但是目前这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却相对滞后。这些都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来支撑。

2.2实地取证及记录不够积极主动

因为审计人员已经对传统的工作模式习惯成自然了,时间观念薄弱。到施工现场的审查拖拖拉拉,通常情况下需要建设方多次催促,延误了施工进度;晚到的工作人员记录不到之前的内容,甚至需要重新挖开进行查看。当施工过程中使用定额以外的新技术的时候,没有详细计算人工、机械、材料的成本,从而无法按照工程的需求分析要补充的金额,也无法为审核本工序成本的时候提供相应准确的资料。

2.3缺乏较强的审计力度

工程项目的跟踪审计是对项目整个建设过程的监督和控制,这个过程中不仅具有较大的资金投入,涉及到的环节和专业也较多,需要具有较强专业技能水平的人参与完成。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从审计部门本身来说,还是从建设单位以及地方政府来讲,对现有跟踪审计工作的投入力度不够,审计机关内部及社会审计一则人员有限,审计力量明显跟不上工程建设的需要;二则执业人员专业水平良莠不齐,造成造价成果质量存在较大差别。

2.4项目建设单位对跟踪审计的认识偏差,委托内容不合理

跟踪审计属于审计发展的新事物,造成很多的建设单位对跟踪审计的作业内容不清楚,不知道具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从而使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受阻。在跟踪审计的过程中,对跟踪审计人员的要求不合理。由于建设单位不了解跟踪审计的流程和内容,有些建设单位要求跟踪审计人员必须常驻现场,必须安排土建人员与安装人员各若干名。这就造成了很多跟踪审计机构不愿意做跟踪审计。

三、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行为

应按照《审计机关国家工程建设项目审计准则》和本地工程建设造价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例如:跟踪审计项目工作流程。跟踪审计质量责任制等,组织工程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并监督工程管理人员贯彻执行。在跟踪审计工程中,及时总结不足,逐步完善内控制度,规范跟踪审计流程,保证跟踪审计有效实施,使跟踪审计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中。

3.2加强跟踪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

对现有的跟踪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增加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增强作业的能力,明白怎样处理发生的问题,以便可以及时有效的解决,同时,要提高跟踪审计人员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增强实际的工作能力。完善跟踪审计职业资格证审查机制,提高资格证获得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准。对拥有跟踪审计职业资格证的人员实行不定期的抽查考试,保证跟踪审计人员的质量,只有合格的跟踪审计人员才能做好审计的本职工作。所以,要提高跟踪审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完善机制。

3.3要强化审计力度,科学安排审计工作

跟踪审计工作具有复杂性的特点,且其设计的内容较为广泛,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强化审计力度,并提升设计者的综合素质,合理安排工作,才能够推动这一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说来,要形成多部门的配合,将审计工作贯穿到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中。审计部门需要扩大自身影响,更好的发挥审计监督的服务作用;建设部门则需要进行全过程的服务,通过和审计部门的共同合作解决棘手的问题;政府部门则需要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及时的解决审计过程中的问题,并要对整点的工程强化审计力度,并增加审计资金的投入,提升审计工作的整体力量。

3.4建立完善的跟踪审计制度体系

科学完善的跟踪审计制度能够更好的推动工程项目的建设实施,为此,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地区实际和工程项目的施工特点建立起完善的跟踪审计体系。如相关人员可以根据当地的特点,确定好跟踪审计的综合目标,并对跟踪审计的介入时间、方案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意见以及竣工决算报告出具相应的规程,并明确潜在的风险问题,以确保整个跟踪审计过程在执行过程中能够有制度体系的支撑。

3.5明确跟踪审计的合同工作内容

审计部门在签订合同时,应该把跟踪审计的具体工作内容编写出具体的文字范本,加入到合同里面,作为合同的一部分,这样就可以在实施工作中做到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最重要的是可以让项目建设单位知道跟踪审计的工作职能和具体的任务,从而避免出现项目的建设单位对跟踪审计的工作职能不清楚,而做出错误的指示,对跟踪审计工作造成影响。

3.6统一认识,争取各方的理解、配合和支持

开展跟踪审计工作之前,必须就跟踪审计的作用、目的、审计程序、审计依据等内容,向建设单位、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进行讲解和宣传,使参建各方对跟踪审计有一个整体认识和定位,为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创造条件。要使参建各方知晓跟踪审计的职能是监督不是监视、是评价不是批判、是提建议不是提意见。消除部分单位或个人的消极抵抗心理,使审计工作形成合力,确保建设项目取得预期效益。

四、结语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为了解决事后审计的弱效性问题,强调事先的预防和控制,具有监督、控制、鉴证、评价和初审的职能,是现行建设项目审计领域中比较推崇的一种审计方式。为了使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在实践中广泛地开展,必须健全、完善跟踪审计的法律和法规,积极探索跟踪审计的路子,使跟踪审计起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完善建设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吴智华.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科技信息,2010,(1):287.

跟踪审计的要求篇3

关键词: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问题

《审计署2008-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大型投资项目、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等项目要试行全过程跟踪审计。目前,跟踪审计已在四川汶川抗震救灾款物审计、奥运场馆建设审计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跟踪审计改变了以往事后审计“秋后算账”的滞后性和间接性,它要求审计人员从一开始就介入到工作中去,全过程参与、全过程跟踪,能够更好地增强审计的时效性,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作用。然而,由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涉及内容多、范围广、政策性强,如何既能较好地促进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又能全面履行审计的监督职能,降低审计风险,确实是一个新课题。笔者通过几年来对重点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工作实践,认为跟踪审计过程中,应着重把握以下问题:

一、确定合理的审计目标

跟踪审计是国家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实施的众多监督方式中的一种,审计不是万能的,它同其他的国家和社会监督一样,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要实现好审计的监督功能,事先必须有着非常明确的、恰当的目的或目标,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耗费大量的劳力、物力,最后却无功而返。实际上,跟踪审计因为时间长、审计环节多、审计关系复杂,往往容易产生审计定位的偏离,从而使审计工作迷失方向。如在跟踪审计中不是从第三方独立的角度来实施审计,而是从建设部门的角度来参与和评价审计事项,甚至与监理、建设主管部门等职责交叉、重复等,就失去了审计监督的意义,或在跟踪审计过程中过分注重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绩效情况等的审查,忽视了对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从而会影响跟踪审计总目标的实现。

所以,要全面审计职责,实现既定审计目标,就要在搞好审前调查、做好审计计划、把握好审计重点、明确审计目的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的规模、重要性、建设周期、力量投入等因素来划分跟踪审计的内容,科学合理地制定实施方案,合理配置审计资源,规避审计风险,实现预期的审计目标。当前跟踪审计目标和重点,应围绕评价公共投资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开展工作,探索各种投资领域开展效益审计的新路子和新方法,而跟踪审计全过程参与项目建设,全面了解项目决策和实施情况,及时实施监督和制约,避免造成一些无法挽回的损失,能及时发挥效益审计的“效益”,以签证为基础(起点),以评价为中心(节点),以监督为归宿(终点),从而使审计各项职能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目标。

二、审计监督不能越位参与建设过程中的项目管理

在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往往成为建设过程中的一个主要控制环节,审计人员频繁地介入建设现场进行审计,提出审计建议,履行审计监督的职责,促进被审计单位纠正和改进工作。而且在主管领导主持的这些重点建设项目建设专项会议上,往往要求审计部门参加,并且还要在领导拍板的会议决定事项上签字认可。由于项目管理和审计的工作范围、要求不尽相同,虽然项目顺利推进了,站在审计的角度还会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既然当初审计己签字认可了,再查出、揭示问题,等于是在打自己的耳光,损害了审计的独立性。因此,跟踪审计模式很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正确的定位而侵入项目管理者的职责范围,从而造成审计工作不应有的越位,反而使监督的作用弱化,从审计独立性的角度来说,这是不恰当的。由于介入了项目管理,会产生利益冲突,因而客观性受损,审计风险加大。

因此,在任何环节要把坚持审计的独立性放在重中之重,审计监督都不能替代项目管理。尤其是跟踪审计人员,有时长驻施工现场,但不能成为“万金油”、“挡箭牌”,只能作为审计部门的信息员,收集到情况直接反馈到审计机关研究处理,由审计组对有关问题进行评价和定性,及时向项目建设单位反馈审计意见,及时整改。也就是说,审计人员的职责不能混同于普通项目管理人员职责。比如有一些建设单位提出要求,请审计部门帮助编制标底之类,或要求审计施工单位的月报作为工程进度款支付依据,或有一些具体的事情请审计“拍板”等,这些已超出了审计的职责范围,审计人员或审计机关不宜答应或发表意见。在跟踪审计工作中,应把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努力做到到位而不越位,不偏离定位成为管理者。

三、正确处理好监督和服务的关系,建立与被审计单位的和谐关系

跟踪审计只是一种“过程监督”,审计机关和项目各参建单位的关系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一方面,由于利益博弈原因,在跟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对多”的局面,如果在跟踪过程中配合或处理不好,容易引起项目参建的抵触情绪,出现不协调、不配合的现象,使跟踪审计工作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如果审计人员受审计就是找问题的职业思维定势影响,不是辩证地、发展地而是机械地、教条地看待和处理身边的人和事,审计与被审计的双方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更深的矛盾,恶化审计环境,加大审计风险。

应该指出的是,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和审计的大目标是一致的,前者是基建项目管理制度的执行者,后者是项目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服务者。只有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谐的审计关系,才能使两者有效配合,才能提高跟踪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及时发现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纠正偏差,从而达到加强内部控制,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审计是作为第三者参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而不是建设项目负责人,更不是监工,审计机关不是从事建设管理、施工、监理方面的具体工作,而是履行对上述工作的监督职能,堵塞项目建设漏洞、完善项目管理机制,实现促进这些工作规范、有效运行的目标。在跟踪审计中发现问题,除发现重大违规违纪线索需要移交给有关部门处理外,应及时与项目建设单位取得联系并以书面形式反映,而不应直接干涉相关建设单位的工作。审计人员要建立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和谐的审计关系,首先,坚持依法办事,提高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公正意识、法纪意识,体现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其次,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正确处理好依法审计与项目进展之间的关系,在坚持原则不动摇的前提下,努力做到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同时要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和审计风险管理,重大问题的定性和处理要在内部形成共识,要通过充分的沟通、协调和意见交换,使问题得到依法处理;最后,对于项目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一些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问题,要加强分析研究,及时反映情况,促进政府有关部门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四、准确把握跟踪审计的控制点和介入深度

目前,在审计力量不足,审计成本有限的情况下,跟踪审计应综合考虑被审计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建设要求、审计资源和审计成本等多方面要素后研究确定审计介入的时间点和介入深度,要把全天候地跟踪变为“重点关键环节”的跟踪,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发挥最大的审计效益,同时使审计能够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保证它应有的连续性。此外,在审计过程中,要体现跟踪的适时性,对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重大活动以及建设单位的要求要及时跟进。跟踪审计实际上就是跟踪建设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工作,沿着项目的建设周期这条主轴展开全程审计。建设项目的重点关键环节一般表现在以下方面:前期决策;设计;招标投标;隐蔽工程验收;材料与设备的采购;重大变更;竣工验收;工程财务决算等。抓住了这些关键点,就可以变全天候的审计跟踪为对关键点的审计跟踪,从而提高了跟踪审计的效率,降低跟踪审计的成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每个关键环节又要细化审计事项,做到有的放矢,准确把握跟踪审计的切入点。例如,在某高速路施工阶段跟踪审计中,审计人员对该项目工程造价的组成比例以及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结合以往类似工程的审计经验,将工程量大、隐蔽程度高、事后审计困难的路堤填方工程确定为本次跟踪审计的重点项目之一,并根据路堤填方工程的施工及计量特点,将准确记录路基原地面标高以及填前压实标高明确为路堤填方工程审计的控制点。在审计实施阶段,通过恰当选择审计切入时机、合理采用审计方法及辅助工具,提高了审计成效。新晨

五、健全和完善跟踪审计的法规、制度

从跟踪审计的外部法律环境来看,现行的审计法主要是规范的财政经济行业,对于工程建设行业,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规定比较含糊,《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及地方或系统有关政府投资审计的规章制度,与工程项目相关的如《合同法》、《招投标法》等法律法规没有很好的衔接,就会出现审计时不好把握的现象。如跟踪审计时发现,施工合同结算价款没有按照中标价格确定,跟踪审计人员虽然发现了此事,但找不到法律依据,出现无所适从的局面。如果稍有不逊,就有可能给个人或单位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甚至还要承担法律责任;从审计的内部管理制度来看,跟踪审计是建设项目审计模式的重大创新,不同于一般的审计方式,例如,一般的建设项目审计只需要项目审计结束后出具一份审计报告,而跟踪审计为体现审计的时效性,可能在审计过程中出具多份阶段性审计报告,因此,审计机关必须出台适应跟踪审计特点的审计规范和准则来规范跟踪审计行为,规避审计风险;而且跟踪审计中,由于对过程进行了监督,提高了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造成在工程决算阶段审计时,很难出现大的工程结算审减额,影响了项目决算审计成果,审计机关内部应建立衡量跟踪审计成果的更好考核机制,来提高跟踪审计人员的积极性。

总之,为了使跟踪审计能健康运行,确保跟踪审计依法实施,有法可依,使这一模式能更好地为工程建设项目服务,必须健全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使跟踪审计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中。要在积极探索试点的基础上总结已有的经验,建立、完善一整套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制定跟踪审计实施办法各项资金跟踪审计的规范程序和操作标准,对审计的原则、重点、内容、风险评估、重要性水平确定、审计组织形式、审计结果公开及运行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为审计人员开展跟踪审计提供指导,最大限度地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跟踪审计的要求篇4

关键词:英国绩效审计跟踪审计启示

一、跟踪审计概述

我国审计机关开展跟踪审计始于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领域。跟踪审计不是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绩效审计(我国原称为效益审计,后改称“绩效审计”)并列的一种审计类型,而是一种新的审计组织方式。从审计方式看,跟踪审计将关口前移,在被审计事项发展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进行监督。从审计内容看,跟踪审计在审查被审计事项财政财务收支合规性的基础上,更加关注被审计事项的管理和绩效情况。从审计项目管理看,跟踪审计可以较好的融合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绩效审计两种审计方式,而在进行绩效审计的方式选择上却更加灵活。

近年来,国家审计署已完成和正在实施的跟踪审计项目有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奥组委财务收支及奥运工程审计、京沪高速铁路建设项目审计等。地方审计机关也积极开展和探索跟踪审计,如江苏省审计厅先后实施南京奥体中心、沪宁高速公路扩建等项目,上海市审计局实施了上海世博会跟踪审计。几年来的跟踪审计实践表明,我国在跟踪审计的组织方式、审计质量控制和扩大审计影响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跟踪审计发挥的效果看,跟踪审计有利于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完善监督体制、增加决策的透明度,有利于促进相关单位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有利于提高建设项目和资金的效益。《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加强对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促进政令畅通,保障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由此可见,跟踪审计将成为国家审计的重要组织方式,是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有效途径。由于我国跟踪审计正在探索阶段,审计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在审计实施中,还存在审计风险评估和管理不科学、审计方法不统一、审计规范化不高等问题。因此,在总结我国跟踪审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审计理论及实践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对跟踪审计予以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英国绩效审计可以借鉴的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

(一)英国绩效审计发展简介

英国是世界上开展绩效审计较早的国家之一,1983年英国颁布了《国家审计法》,赋予主计审计长开展绩效审计的职责,确保了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有法可依。英国国家审计署在1997年制定了绩效审计准则和绩效审计手册,2003年颁布了新版《绩效审计手册》(以下简称新版手册)。近年来,英国绩效审计在方法上和内容上都日趋成熟,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绩效审计在提高政府及公共部门服务质量、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绩效审计提出的一些详细建议帮助公共机构实施有益的变革,促使公共事业提高服务质量和改善总体管理水平。目前,绩效审计报告现已成为英国议会责任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二)英国绩效审计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介绍

在英国审计中并没有提出跟踪审计的概念,但英国绩效审计在规范化、制度化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绩效审计在规划审计工作、简化审计程序、缩短审计周期和审计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本文希望从英国绩效审计中加强管理与创新相结合,倡导保持灵活性和创造力的审计理念,以及在风险评估和控制、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扩大审计影响等几个方面加以介绍,以期对完善我国跟踪审计,进一步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规范管理、倡导创新的理念

制度化和规范化是英国绩效审计的首要特点,保持灵活性和创造力是其审计工作要求一贯坚持的基本原则,强调审计人员在实施绩效审计时要树立创新意识,灵活开展工作,努力满足议会、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利益主体的要求。在多年的实践中,英国国家审计法规体系逐渐完善,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总结,建立了适用于所有绩效审计项目的“绩效审计循环”,提出“质量环节”概念,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技术与方法,如质量控制法、调查法、问题解析法、碰头会、统计分析法等,以保证绩效审计顺利开展。

2、重视风险管理,防范审计风险

评估项目风险,制定风险管理措施,是英国实施绩效审计的重要内容。英国国家审计署认为绩效审计项目存在审计风险,尽可能早地确认风险,有助于审计组设法加以控制,防范可能出现的更大风险,因此在绩效审计项目要求采用风险基础法制定绩效审计计划和方案。新版手册提出为了控制风险,必须按风险分析(识别各种风险,在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基础上确定各种风险的重要性,并判断这样的风险是否可接受)和风险管理(处理已知风险有关的计划、监测和控制活动)的程序来处理风险。

3、强化审计质量管理

英国绩效审计提出了“质量环节”(Quality Thresholds)概念,将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分为审计准备工作、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信息和总结经验教训五个质量环节;列出了“质量环节”和与之对应的有关问题,在每个问题后面,都对回答该问题应取得的证据类型和应完成的工作内容提出了相关建议,以帮助审计组确定怎样做出肯定的回答。“质量环节”要求绩效审计人员关注真正重要的问题,审计人员只有在对每一环节中提出的问题全部回答“是”的情况下,才能开始下一阶段工作。

4、加强跟踪检查工作,评价审计效果

跟踪检查是英国绩效审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保证审计质量、评价审计效果的一项重要措施。该环节工作内容包括确认审计绩效影响和实施建设性的事后监督工作两项。

(1)确认审计影响。英国国家审计署认为,开展绩效审计是为了促进被审计单位改进工作,实践中应以最大限度地扩大审计影响的方式有选择地进行绩效审计。绩效审计影响分为量化的经济影响、量化的非经济影响和质的影响三类。

(2)实施建设性的事后监督工作。事后监督实质上是对绩效审计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全面总结,通过总结经验教训,用以促进改进绩效审计工作方式、方法,提高绩效审计水平。事后监督采用新闻媒体报道、外部监督、征求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和审计组复核四种方式,其中,审计组复核是根据上述事后监督前三种质量监督方式的结果,开展“吸取教训”式的审计复核工作,多数绩效审计复核均向审计组和国家审计署提出了需要整改的建议,这对提高和改进绩效审计工作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外部监督方式中,英国国家审计署聘请外部机构复核已公布的审计报告,并由外部机构对每份报告的质量进行评价。目前,英国国家审计署绩效审计报告质量的评价工作,由伦敦经济学院的独立专家组承担。评价侧重于以下方面:行政管理背景、结构安排及语言表述、图表和统计资料、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以及审计报告总体上是否成功等。为增加评价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专家组提出的评价意见也会提供给被审计单位。

三、完善我国跟踪审计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审计制度建设,促进跟踪审计科学发展

我国合规性审计经过多年的审计实践,已经形成了符合中国特色的审计制度体系,但绩效审计的制度建设仍然滞后。对被审计对象管理和绩效情况进行审计评价,是跟踪审计的重要内容,因此完善绩效审计对跟踪审计发展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一是借鉴国外政府审计的成功经验,积极推动绩效审计的法规建设,为绩效审计的发展建立准则和依据,建立符合我国政治和经济环境的绩效审计模式和制度体系。二是总结跟踪审计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完善跟踪审计制度建设,尽快编写跟踪审计指南,在做好合规性审计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跟踪审计的绩效审计内容,探索跟踪审计绩效审计组织模式,并制定符合跟踪审计项目特点的评价标准。

(二)优化审计项目管理,积极创新,扩大跟踪审计影响

跟踪审计的对象除了项目之外,可以是社会关注度高的事项和政策的执行情况。在事项和政策的跟踪审计中,往往以资金为主线,项目为载体,既要关注资金,又要关注政策,在审计内容的选择上,除了合规性的内容之外,还包括管理和绩效方面的内容。一些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审计面对的情况复杂多样,涉及的内容广泛,资金量巨大,时间紧迫,审计任务十分艰巨,客观上要求跟踪审计要不断创新跟踪审计方式,积极探索实践,确保实现跟踪审计目标。因此,实施跟踪审计在严格执行国家审计准则等审计制度,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基础上,要不断探索创新:一是创新审计组织方式,整合审计资源,探索审计机关、社会中介组织或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力量协作机制,解决跟踪审计任务重与审计人员不足,审计事项专业性强与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之间的矛盾。二是创新审计意见的交换机制,解决跟踪审计周期长和需要及时提出审计建议之间的矛盾,坚持查处和预防相结合,及时发现典型性问题和苗头性问题,防止问题扩大化和造成巨大损失而无法挽回,建立跟踪审计定期督促整改的长效机制,提高跟踪审计的效果和影响力。三是创新审计管理,制定和完善跟踪审计操作规范,以此规范跟踪审计项目计划、实施、报告、结果公布(公告)和审计整改检查等管理。四是创新考核评价标准,建立跟踪审计成果形成和利用机制,要将审计成果的导向性作用体现于审计管理的全过程,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确保审计成果的及时和有效转化,积极扩大审计影响。

(三)防范审计风险,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与其他审计方式比较,跟踪审计具有审计周期长、时效性强和审计内容广泛的特点,在审计实施中有创新和探索新的审计组织方式、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的内在要求,而创新和探索的过程中可能会加大审计风险或是新产生一些影响审计风险的新因素,因此在跟踪审计中必须对加强审计质量控制、防范审计风险的工作内容高度重视。一是加强审计人员业务培训,防范审计风险。一方面提高国家审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审计人员后续教育,拓宽审计人员的知识领域,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行能力,开展风险教育,增加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防范风险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制定外聘专业人员和中介机构审计管理办法,明确工作责任,实现审计资源的合理优化并防范审计风险。二是制定跟踪审计管理办法,建立控制审计风险的有效机制,规范跟踪审计项目计划、实施和结果报告(公告)等各环节工作,加强过程控制。三是制定建立适合跟踪审计特点的审计项目审理办法。跟踪审计项目由于其跨年度实施的特点,会形成一些特殊的操作程序和规范,要完善审理办法,改进审计复核工作,促进审计人员落实审计质量控制的各项措施;四是建立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明确审计质量岗位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加强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防范审计风险。

跟踪审计的要求篇5

关键词:跟踪审计;规范;完善

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政府跟踪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提前介入,对政府投资项目、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重大资源环境项目、重大民生专项资金、重大政策措施执行等审计对象或审计事项实施的持续、实时、动态的一种审计监督活动,以预防和提前揭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反馈,从而达到提高资金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的目的。

跟踪审计是对传统审计方式的突破和发展,实现了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的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了“防患于未然”。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按照审计署五年发展规划的要求积极开展跟踪审计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跟踪审计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但是,目前跟踪审计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规范化程度不高即是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浏览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文件,对跟踪审计的规定并不多,并且大部分是属于工程建设方面的。1999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中提出“审计部门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对国家拨款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审计。对重大项目要进行专项审计和跟踪审计”,可以说是国家层面上对跟踪审计的最早要求,2001年审计署颁布的《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明确“对财政性资金投入较大或者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建设项目,审计机关可以对其前期准备、建设实施、竣工投产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为多年来审计机关进行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提供了法规依据。2008年,国务院制定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规定“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物资的筹集、分配、拨付、使用和效果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定期公布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物资使用情况,并在审计结束后公布最终的审计结果”,才在国家法规层面上提出了在建设项目之外的领域开展的跟踪审计,可以看出,跟踪审计的制度建设仍任重而道远。

首先,在审计依据方面,跟踪审计虽然是对审计方式的创新,但在实施中也部分涉及审计内容和审计样式等的变革,我国宪法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等,基本上规定了审计的对象是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而跟踪审计的实施,涉及到预算的编制、与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相关的决策、管理过程,这些,严格来说都在审计法规定的审计范围之外的,为了减少跟踪审计的风险,应该补充这方面的规定,在相关审计法律法规中对跟踪审计的地位予以确认。

其次,跟踪审计缺乏统一的审计规范和操作指南。由于没有统一的审计规范和操作指南,各地在跟踪审计的实践中或者“摸着石头过河”,或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仅靠以前工作打下的基础来开展跟踪审计,导致不同项目在审计范围、内容、程序、取证、报告等方面做法不一,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难以确保审计质量,也给跟踪审计的开展带来很多阻力和困难。虽然部分地方总结经验和做法,制定了有关的行为规范或操作指南,但仍没有全国性通用的规范和指南,即便在201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虽然已对跟踪审计作出一些指引,但也只是一些原则性的条款。

另外,相关的配套规定不完善,如对于在审计过程中要求相关单位对问题的整改,通常以“整改通知函”等形式发出,与审计决定书相比其法律效力较弱,有的单位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按要求进行整改,不但影响了跟踪审计的效果,还降低了审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又如对于联网审计,目前审计法规定的审计程序要求在审计实施前三天送达审计通知书,而联网的远程监控是事前监控和实时监控相结合,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实时监督,显然不符合当前的规定,因此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出台法律补救措施迫在眉睫。

依法审计是审计进行评价和监督的基础和主要特征。审计机关作为政府执法部门,需要完善的法律环境与其配套才能排除干扰和阻碍,做到依法审计,才能真正发挥其功能。为确保跟踪审计有法可依,应从跟踪审计的依据、原则、组织方式、审计程序、内容及重点等方面加以规范,明确审计机关的职责范围与权限划分,严格区分审计的监督、建议权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权,实现跟踪审计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对跟踪审计的经验和不足应及时、全面进行总结,完善项目管理制度、跟踪审计制度,为跟踪审计人员提供具体的业务指导,以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另一方面,还应完善相关的配套规定,跟踪审计的实施过程和时间跨度不同于一般的审计项目,为适应跟踪审计的特点,应该针对其特点,探索新的跟踪审计统计制度和激励机制,对跟踪审计全过程的情况和成果进行及时、准确、客观地反映,以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在当前情况下,审计实务中可以采取将选定的跟踪审计项目纳入年度计划或单独上报政府批复,得到政府的支持,或者出台地方的跟踪审计操作办法,在其中对应实行跟踪审计的项目进行规定,据此进行审计以减少审计阻力,降低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曹慧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跟踪审计的要求篇6

【关键词】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与建设项目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逐步完善,传统的建设项目事后审计模式存在着越来越多的缺陷。如审计介入的滞后性,当事后审计开始时其工程已竣工验收,审计人员对施工、验收和结算等过程不甚了解,即使深入到现场,隐蔽工程也很难再现,当后期结算中遇到争议时,很难在现场调查取证,其结果是久拖不决,延长了审计时间;如审计监督内容的不完整,传统审计范围主要涵盖施工和竣工决算两个阶段,不能全面反映出建设项目决策、设计、招投标等其他阶段经济活动的审核监督,致使整个工程实施过程出现了监督“盲区”。为有效解决传统审计存在的缺陷,促进建设项目实现“质量、速度、效益”三项目标,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对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充分认识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就是将建设全过程划分成若干阶段或期间,审计人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及时对各阶段或期间的审计事项进行审计,并及时作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供被审计单位纠正存在的问题,改进、完善建设工作,使建设实施得以规范、有序、有效运行,取得最佳的效益。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开创了审计工作的新局面,不仅使事后审计面临的诸多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而且大大拓展了审计功能,使审计的制约、促进作用在更多方面得以发挥。

(一)通过跟踪审计,可避免与合同法相冲突

在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从单纯的合同执行审计扩大到合同签订前对合同条款的审计,防止了因为写入不合理条款而致使建设资金损失的问题。同时,在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可以分期审计工程结算,经审计后再支付工程款,从而防止超付工程款问题的发生,从根本上防止为了收回多付工程款而发生的诉讼问题。

(二)通过跟踪审计,降低了审计检查风险

审计人员在跟踪审计模式下可以经常深入工程现场,能够观察到物资进出、设备安装、建设施工的具体过程,可以及时对中间建设过程进行审计,并提出审计意见,从而大大减少了因不了解实际情况所带来的检查风险。

(三)通过跟踪审计,可规范建筑市场,保证工程质量

通过对基建物资采购、设计、招投标、建设施工、监理等各方面行为进行跟踪审计,势将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促进建设项目各参与方依法规范自身行为,从而使建筑市场秩序从根本上得到规范和改善,进而保证工程质量。

(四)通过跟踪审计,促使建立完善监督体制,从源头上防止腐败

近年来,基本建设领域存在着一些腐败现象,审计所发现的问题有些已难以纠正,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有效的监督体制,未能形成工程投资、管理、监督之间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运行体制。而跟踪审计有利于审计人员从投资决策开始就参与到工程项目的监督中,随时就发现的问题向有关各方提供决策咨询意见,及时揭露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违纪、违规行为,促进建设、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实施科学决策和管理,提高建设工程的透明度和公信度,从源头上防止产生腐败行为。

二、准确把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重点与难点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具有审计范围广、内容复杂、方法灵活、阶段性较强的特点。因此,对建设项目实施跟踪审计,要合理安排审计时间和审计资源,有力把握审计重点和难点。

(一)建设项目准备阶段跟踪审计是保证建设项目审计质量的前提

准备阶段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开工前的主要工作实施审计的过程。包括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审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计、设计概算审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审计、拆迁审计、工程招投标审计、工程量清单编制审计、建设项目环境审计和前期财务审计等多项内容。这一阶段审计,重点是评价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控制投资方向,从源头上防止因决策失误造成投资损失,发挥审计的预防作用,使建设项目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为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进而从源头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二)建设项目实施阶段跟踪审计是保证建设项目审计质量的关键

实施阶段审计是指从项目开工建设至项目竣工决算之前,对建设项目有关的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的审计,是整个建设项目审计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工程量清单执行情况审计,工程物资采购审计,物资核算、管理审计,待摊投资审计,基建收入审计,监理履职情况审计,环保项目执行情况审计,建设项目投资支出审计,概算执行情况审计和宏观事项审计。这一阶段审计的主线是合同与概预算的执行情况,重点把握设计变更与索赔情况,严格监督资金的使用过程。通过对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审计,可以及时督促建设单位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项目管理;可以防止出现超概现象,确保建设投资计划的完成;可以监督建设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防止资金被变相挪用,杜绝计划外项目和非生产性项目。

(三)建设项目竣工阶段跟踪审计是实现跟踪审计目标的保证

竣工阶段审计主要是指建设项目效果审计,是对交付使用的建设项目进行后评估,验证建设项目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其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量清单决算审计,结余资金、尾工工程和交付资产审计,建设项目总投资审计,建设项目投资效果审计。通过建设项目竣工阶段审计,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建设项目实际达到的效果,实现跟踪审计的效益和效果目标。

三、积极开拓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新思路

(一)创新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理念

一是坚持服务与监督并举。从投资管理体制、机制、制度、效益着眼,实现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与经济性、效益性以及效果性审计的有机结合,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效益的审计和评价贯穿于建设项目各个审计环节,并与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执行情况的检查相结合。二是树立“人才强审”的理念,适当引进工程技术、经济、法律等短缺人才,全面提高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促进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事业健康发展。

(二)健全和完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

跟踪审计是建设项目审计模式的重大创新,为了使跟踪审计能健康运行,确保跟踪审计依法实施,有法可依,使这一模式能更好地为工程建设项目服务,应建立一整套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制定跟踪审计实施办法,健全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以及与此相衔接的项目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为跟踪审计人员、项目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具体的指导,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工作到位而不越位,相互配合,协调运转,使跟踪审计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中。

(三)准确把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介入时间

跟踪审计作为绩效审计的一种模式,应综合考虑被审计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建设要求、审计资源和审计成本等多方面要素后研究确定审计介入的时间。建设项目情况不同,介入的时间也就不同,控制点也就有所不同。要将审计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保证它应有的连续性。

(四)要正确定位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介入深度

在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成为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控制环节。审计人员频繁介入建设现场进行审计,提出审计建议,供被审计单位纠偏和改进工作。这就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审核监督者的定位,而侵入管理者的职责范围,跟踪审计所建立的权力制衡机制就会土崩瓦解。因此,开展跟踪审计必须明确对此加以界定并严格遵守。审计人员应把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努力做到到位而不越位,不偏离定位成为管理者,同时,强调依法独立开展审计监督。

(五)跟踪审计要重点抓好现场审核取证

项目实施中,审计组适时深入施工现场,采取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拍照、录像、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等先进手段,对项目的原始地理、地貌、隐蔽工程、路基填筑高程等进行现场取证,并调查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现场管理人员履行职能情况,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提高审计效能奠定基础。

四、跟踪审计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由于跟踪审计与项目建设是同步进行,所以审计与被审计的双方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若处理不好,容易引起被审计单位的抵触情绪,使跟踪审计难以实施。

(一)确保审计的独立性问题

在任何情况下,审计监督都不能替代项目管理,要把坚持审计的独立性放在重中之重。跟踪审计人员,要经常到施工现场了解情况,对于重大的建设项目,甚至长驻施工现场,但不能成为“万金油”、“挡箭牌”,只能作为审计部门的信息员,将收集到情况直接反馈到审计机构研究处理,由审计组及时向工程指挥部反馈审计意见,以利整改。通俗地说,审计人员要同建设、监理、质检等项目管理人员分清职责,切忌审管不分。比如有些建设单位提出要求,请审计部门帮助编制标底、参与评标,或有一些具体的事情请审计“拍板”等,对这些已超出了审计职责范围的事情,审计人员或审计机构不宜答应或发表意见。

(二)创新跟踪审计方法问题

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要求,跟踪审计要坚持“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明确责任、防范风险”的原则,采取将跟踪审计与效益审计,跟踪审计与专项资金审计等相结合,真实地反映工程建设全貌,为建设单位决策提供依据。采取灵活多样的跟踪审计方式,对于维修工程、小型新建和扩建工程采用“重点介入法”为宜;对于一般的新建与扩建工程,可以采用“实时介入法”和“重点介入法”相结合的跟踪审计方法;对于那些规模大、影响大的工程,应采用“全程介入法”跟踪审计。

(三)正确处理审计责任与监理责任的关系问题

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审慎处理有关工程的敏感问题,许多整改意见涉及施工单位的切实利益,切忌不负责任地随便表态。对于拟发表意见的审计事项,首先应敦促有关单位对其提供的资料作出承诺;对于拿不准的问题,应根据审计机构内部的职责、权限研究后出具正式答复意见。对所跟踪审计的项目,审计机构只对主要负责人签发的正式文书负责,这也是划分审计责任与建设、监理责任的“防火墙”。对于审计人员自行答复的意见,由其本人承担所有责任,审计机构保留追究其过错的权利。

跟踪审计的要求篇7

【关键词】 跟踪审计; 社会中介机构; 监控模式; 主要监控内容; 相关影响

一、社会中介机构跟踪审计工作质量监控新模式的主要内容

为指导社会中介机构的跟踪审计工作,审计机关应积极开展监控模式创新,设置跟踪审计联络员(以下简称审计机关联络员),积极引导社会中介机构人员根据跟踪审计项目的总体目标,制定跟踪审计项目的具体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跟踪审计各阶段的基本要求和时间节点,为各阶段把握工作质量、促进跟踪审计工作规范化提供依据。

(一)总体设想

依靠计算机技术,开发跟踪审计监控软件,创建社会中介机构跟踪审计质量计算机监控平台(除特别说明外,以下简称“平台”),探索建立“国家审计机关牵头组织审计项目+社会中介机构具体实施审计项目+平台监控”的跟踪审计运行新模式,加强对中介机构参与跟踪审计执业行为的全程监控,降低跟踪审计风险,提高跟踪审计项目质量。

(二)跟踪审计监控新模式的工作原则

跟踪审计监控新模式将按照“把好入口、管好过程、考好业绩”的原则,实时、全过程地监控社会中介机构的工作质量。

具体来说,在平台上引进竞争方式,组建社会中介机构备选库,采取招投标方式安排委托审计项目,确保社会中介机构选择和委托审计项目安排的公开、公正性;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参与跟踪审计的社会中介机构专业人员将按照审计机关的工作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地上传审计工作记录和其他能够证明跟踪审计情况的相关资料,确保上传记录的随时性、阅读便利性、不可修改性;跟踪审计项目完成后,平台和审计机关联络员及时对社会中介机构参审人员的工作情况评分,减少考评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干扰,确保考核评分结果的客观公正性。

二、跟踪审计质量监控新模式下应完成的几项主要工作

(一)组建社会中介机构备选库

为把好社会中介机构资质准入关,首先,通过平台接受社会中介机构报名,由平台进行资料完整性的初步审核;其次,按照规定的资质条件和审核程序,经审计机关、财政部门、监察部门三家共同进行实质审核,如果认为有必要的,也可以聘请行业专家进行审核评价,提出评价结论,审核合格的进入社会中介机构备选库。只有进入备选库的社会中介机构,才能获得审计机关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项目的委托审计资格。

为保证社会中介机构的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社会中介机构专业资质审核的时限一般为两年。对出现过重大审计质量事故、多年跟踪审计项目评价效果差的社会中介机构,应剔除出社会中介机构备选库。

(二)改进委托审计项目的分配方式

一是平台随时接受其他部门委托审计项目的自动申报,或审计机关综合管理部门根据电话通知等方式的委托审计项目申请,在平台进行登记。

二是由平台对一段时期内(一般为一个月)的委托审计项目,按照归并同类业务等原则进行打包,但委托审计项目投资额累计超过一定数量的,可以缩短打包周期。单个项目金额超过某一限额的,或委托审计项目有特别时间要求,必须及时安排委托审计的,应当单独打包。

三是由平台对已经打好的委托审计项目包进行自动编号。

四是由平台按照电脑摇号方式,随机确定社会中介机构与委托审计项目包的对应关系,从而完成委托审计项目的分配,以保证客观公正性。

五是实行项目安排轮空制,即通过平台,对于一家社会中介机构已经连续两次或一年内累计四次审计同一家被审计单位,再出现同一家被审计单位的委托项目,该社会中介机构不能中标该项目,其委托审计项目选择资格自动排除在外。

(三)细化国家审计机关与社会中介机构之间的合同条款,明确划分双方工作职责

认真修订国家审计机关与社会中介机构之间的委托合同,细化相关责任条款,进一步明确双方不同的工作职责和权利义务关系;在合同中规定委托审计工期、质量要求、违约责任、协议的有效期限和中止、审计费用以及其他等有关内容,具体明确社会中介机构负责人和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机关要求,分别签署审计业务承诺书,如社会中介机构出现审计工作严重违反合同的,审计机关可终止履行合同,社会中介机构应承担违约责任。

(四)强化培训,全面提高社会中介机构人员的综合素质

从审计思想观念、审计工作规范、审计廉政纪律等方面,审计机关应加强与社会中介机构之间的沟通,积极引导社会中介机构在审计职业道德和审计业务等方面,加强对参审人员的培训力度,建议社会中介机构采取措施,稳定跟踪审计参审人员队伍,努力提高社会中介机构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

(五)建立投资审计咨询专家库

由于社会中介机构执业行为存在趋利性,其审计行为追求的目标与国家审计机关的工作目标不尽相同,因此,国家审计机关在跟踪审计模式设计以及专业工作质量上,不能完全依赖社会中介机构,要做到不仅从工作程序上,而且从专业工作质量上保持对社会中介机构的监控态势,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从社会上聘请专门人才,建立投资审计领域的咨询专家库,发挥咨询专家在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监控社会中介机构工作质量过程中的专业支持作用。

(六)利用远程审计管理平台,加强双方的信息沟通,强化审计机关的指导和监督

一是社会中介机构审计人员要积极利用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地上传审计工作记录和其他能够证明跟踪审计情况的相关资料,及时报送跟踪审计信息,提出需要审计机关支持和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对于特别紧急的事项,社会中介机构审计人员除在平台上提出问题外,还应通过手机短信、电话等形式及时告知审计机关联络员。

二是审计机关联络员要通过平台,从跟踪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跟踪审计工作重点和切入点的确定、跟踪审计的现场实施、社会中介机构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协调、跟踪审计成果的反映等方面,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审计人员跟踪审计情况的实时监控。审计机关联络员的具体监控工作,一般以社会中介机构编制的审计实施方案为依据,对照跟踪审计各阶段预定审计任务的不同时间节点,分析跟踪审计工作目标的实现情况。

三是审计机关联络员要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参审项目的业务指导,做好与相关方面的沟通协调,积极支持社会中介机构开展相关工作,及时解决社会中介机构审计人员提出的问题和困难,督促社会中介机构审计人员按照委托协议的要求,履行相关职责。未在上述期限内完成工作的审计机关联络员,应在平台上说明原因。

四是对上述委托审计过程中需要审计机关领导决定的事项,审计机关领导一般应在一周内研究解决;对于涉及重大政策等情况需征求被审计单位和有关职能部门意见的,由审计机关负责牵头召开专题协调会,社会中介机构审计人员应负责整理协调会议形成的决议,经审计机关审阅后,以审计机关名义送交有关部门和被审计单位。

五是在跟踪审计项目结束时,社会中介机构应按照审计机关审计档案管理的相关要求,认真做好审计档案整理归档工作。

六是审计机关相关审计科室根据项目特点和社会中介机构的不同情况,在管理平台上编制《委托审计项目台账》。

(七)设计科学合理的社会中介机构实时考核评分体系,实行委托审计项目奖励制度

一是平台应建立社会中介机构跟踪审计项目质量的实时考核评分体系,为实行社会中介机构淘汰机制提供客观的评价资料。具体来说,就是应构建跟踪审计项目过程(事中)评分和跟踪审计项目结果(事后)评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质量考核评分尽可能做到以客观评分为主,并兼顾主观评分。笔者的设想是,质量考核评分按照6:4的比例划分客观评分和主观评分。其中,客观评分工作由平台对社会中介机构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方案、撰写审计过程记录及跟踪审计工作情况月报、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撰写审计报告、报送审计信息数量等方面的及时性进行自动评分;主观评分工作主要针对跟踪审计项目过程中的审计信息报送质量、收集审计证据或资料、跟踪审计质量、跟踪审计成果运用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与审计机关、被审计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等情况,由审计机关联络员在平台直接填写;然后,平台将客观评分与主观评分进行组合,得出该跟踪审计项目的总体评分。

在汇总每个社会中介机构完成的年度委托审计项目得分的基础上,计算该社会中介机构的年度跟踪审计项目的平均得分。

为提高社会中介机构报送审计信息的质量和审计工作成果,审计机关应建立审计信息采纳结果和审计工作成果奖励制度。具体来说,在年度跟踪审计项目平均得分的基础上,对审计信息采纳率和审计工作成果排名不同名次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分,加分后的结果为年度跟踪审计项目综合得分。

二是实行委托审计项目奖励制度,即对在年度跟踪审计项目综合得分和质量检查中排名前三名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委托审计项目奖励,选择奖励审计项目的权限在年度内的使用时间由社会中介机构自行选择。

(八)对社会中介机构跟踪审计项目的质量检查

为提高社会中介机构审计工作质量检查的公正性,一般采取审计机关、财政部门、监察部门三家联合检查方式,对社会中介机构所从事的委托审计项目进行抽查。如有必要,也可采取外聘专家方式,对社会中介机构审计工作质量进行评审。检查周期一般以两年为限,特殊情况下可临时组织委托审计项目质量检查。

(九)充分发挥国家审计机关和行业协会的作用

根据跟踪审计项目社会中介机构工作质量考核评价结果,建议在全市国家审计系统范围内,将因违反审计廉政纪律或审计重大责任事故造成恶劣影响的一些社会中介机构,列入“黑名单”,在一定时期内取消或永久取消其在全市国家审计行业的准入资格。

积极发挥审计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定期举办社会中介机构业务沙龙等形式,创造社会中介机构共同交流的平台,为提升跟踪审计质量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

三、社会中介机构跟踪审计工作质量监控新模式运行可能产生的相关影响

(一)实时掌握社会中介机构人员跟踪审计工作的工作状况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参与跟踪审计的社会中介机构根据审计机关的工作要求,及时上传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日记、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过程中形成的部分审计电子证据,有利于审计机关跟踪审计联络员,随时掌握社会中介机构人员在跟踪审计项目中的工作情况。

(二)有利于促进审计机关跟踪审计联络员与社会中介机构人员的良好沟通

在跟踪审计过程中,社会中介机构工作人员可以实时地将审计中需要审计机关支持、配合、指导、咨询的事项,通过挂在平台上,审计机关跟踪审计联络员基本可以做到“全天候”回复,保证双方沟通的及时性及工作效果。

(三)有利于明确跟踪审计项目中社会中介机构的责任

跟踪审计的要求篇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我国建设投资规模的日益扩大,作为工程审计领域的事后审计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需要,跟踪审计势在必行。为了降低项目投资风险,保证建设项目质量,提高投资效益,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全过程的跟踪审计监督机制。

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是指在工程准备和实施阶段,审计部门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等,运用现代审计方法对建设项目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及结算等全过程和固定资产形成过程中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监督和评价,维护国家、业主及相关单位的合法权益,有效控制和如实反映工程造价,促进管理和廉政建设,提高投资效益。

跟踪审计是现代审计的一种新模式,是近年来国家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项目采取的比较多见的审计方法。它是由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的一种延伸,是传统审计模式的发展和完善,是现代管理学在工程项目管理应用上的新突破。其审计行为贯穿投资项目的全过程,与以往实施的事后审计相比,跟踪审计所能辐射的范围更宽广、更全面,内容更细化、更丰富,更符合审计目的的需要。与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它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 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跟踪审计的相关法规不健全跟踪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不仅为建设单位制定项目管理制度提供遵循的依据,也为审计机关提供衡量的标准。然而投资审计法制建设已落后于跟踪审计工作的发展,跟踪审计的保障机制不健全,导致跟踪审计工作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使得审计人员在实践中难以对投资建设项目做出共性的评价和判断,以致难以提高审计质量,增大审计风险。此外,当前跟踪审计在法律、法规的建设、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都缺少创新和成熟经验。特别在计算机管理跟踪审计行为,提高工作规范化程度等方面还比较欠缺。

1.2 政府投资项目监管缺乏协调,弱化了审计监督力度对政府投资项目而言,跟踪审计项目是一项多机构参与、多单位协作的审计项目。

目前,我国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招投标工作由发改委负责管理,建设资金的拨付与财务管理由财政部门负责监管,建设监理工作由建委管理,另外,质量监督、纪检、监察等部门也都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有监管的职责。这些机构对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进行管理,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管理上各自为政。看似机构很多,监督机制健全,但在实际的运作中则出现多头监管、责权不明、部门之间配合不协调、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现象。而且,跟踪审计制度、规范尚未建立、健全,因此参与建设项目各方的管理职能和权限尚未从制度上合理界定,各方责权利关系不很明晰,易出现监管内容重复、监管标准不一致,甚至有的项目出现监管盲点的局面等问题。

1.3 审计人员力量和素质不适应跟踪审计的要求目前,我国政府审计人员力量不足和审计任务重的矛盾还很突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审计的范围和资金规模不断扩大,审计任务越来越重,现有人员很难适应审计任务不断增多的需要,审计力量严重不足。在跟踪审计中,审计人员随着项目建设进程,对各阶段的审计事项进行审计,并及时做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供被审计单位纠正存在的问题,改进和完善建设工作,促使建设工作得以规范、有序、有效运行。由于跟踪审计的审计范围更加广泛,审计内容更加丰富,审计深度更加深入,审计频率更加频繁,耗用审计力量越来越大。

目前市级审计机关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科仅有4 至5 人,而县级审计机关一般没有单设相关业务股,工作量之大远远超出了审计人员所能够负荷的程度。虽然,近几年各审计部门都相应地增配了审计人员,但全国各级审计机关投资审计人员力量不足的情况仍普遍存在,投资审计力量的现状远远不能满足政府投资审计发展的需要。

另外由于建设项目审计涉及内容多、范围广、政策性强,要求审计人员既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又要熟悉工程业务、财务业务、企业管理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再加上跟踪审计不同于传统模式的审计,审计形式和审计内容都有了新的变化,所以也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更高的自身素质。而我国审计队伍的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这对开展跟踪审计工作将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

1.4 单位认识偏差,审计环境欠佳跟踪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方式,在基层审计机关仍处于探索阶段,由于跟踪审计涉及的部门多,加之审计宣传、措施不到位,有关部门对跟踪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跟踪审计不理解、不信任、不配合,认为跟踪审计就是跟踪监视,因此,有关单位对需要跟踪监督的关键环节有意逃避审计监督;加之跟踪审计受内外环境的影响,给跟踪审计工作增加了难度。

1.5 审计手段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跟踪审计对投资建设项目是贯穿始终的全过程审计,因此极具政策性、专业性和复杂性,对跟踪审计的方法、手段及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较宽的业务知识面,较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同时还要了解掌握最新的方法技术手段,以适应跟踪审计的需要。

2 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的对策

2.1 健全和完善跟踪审计的相关法规、制度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跟踪审计是投资建设项目审计模式的重大创新,跟踪审计还处在发展的初期。跟踪审计实施办法以及程序还很不规范。只有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把跟踪审计确定下来,使跟踪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才能顺利、全面地推行和开展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使跟踪审计能健康顺利运行,并能更好地为建设项目服务。

另外由于建设项目的地域性比较明显,各地的做法差异较大,出台全国统一的跟踪审计制度和规范难度很大,而且指导性和针对性不强,因此,各级政府应该根据当地的情况,结合审计工作的进展程度,出台一部地方性的跟踪审计规章制度,主要明确跟踪审计的范围、各部门之间的配合、相关的处理处罚条款等等,为当地开展跟踪审计工作提供法律或政策支持。审计部门再根据该制度,编制跟踪审计操作流程和相关的跟踪审计实施细则等,用来具体指导跟踪审计工作。这样才能规范各级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跟踪审计监督的行为,才能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才能有效地规避审计风险,才能使跟踪审计逐步步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2.2 加强各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成果运用水平,首先必须搞好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理顺监督体系。审计部门要加强同财政、计委、监察等监管部门的联系与配合,形成联动机制与监督合力,防止出现各自为政、重复监管等现象,进一步强化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力度。

其次审计机关审计应与建设管理部门内部审计相结合,一般建设项目由内审部门进行审计,审计机关对其进行指导和监督,重大建设项目由审计机关负责审计,突出审计重点。

另外,各监管部门要重视审计所反映的问题,把审计结果作为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的重要参考。审计机关审计应与中介机构审计相结合,充分利用中介机构的技术优势和人员优势,解决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

2.3 大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充分整合审计资源跟踪审计的开展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人员的数量多少及其业务水平的高低。因此,我们要将主要力量放在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水平上。

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增加审计人员的数量并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解决审计人员力量不足和审计任务重的矛盾,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第一,为弥补政府审计力量的不足,要充分整合审计资源,提高跟踪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在必要时可以聘请专业人员参与到政府投资审计的工作中来,与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其他中介、咨询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外部人才组织机制。

二是人才的内部培养,一方面可以通过获取专业资格证书,鼓励审计人员自学专业知识,在适当的时候予以一定的措施奖励,另一方面,为使人员素质与审计任务相适应,要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通过各种培训,使审计人员能够更新观念、知识和技能。

第三,要引进既懂工程技术又懂财务审计的复合型人才,适当增加编制,用于引进审计机关所亟须的工程技术人才,人才的选拔严把质量关。

其次,要提高审计人员政治素质,对审计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行为问题大胆如实揭露和反映,敢于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在工作中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2.4 积极营造跟踪审计的环境,提高对跟踪审计的认识跟踪审计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从外部环境来说,其需要上级领导的支持,对领导来说,要充分认识到审计部门创造的有形或无形的价值,从经费上给予支持,使审计部门充分发挥其作用,从政策上给予鼓励,从人员上给予保证。

同时需要有关部门、有关方面的理解和配合,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优势和作用,大力支持审计部门的工作。作为内审部门,它不具备国家审计的权威性与强制性,要加大跟踪审计的宣传力度,自觉接受审计监督,为跟踪审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高建设单位对审计监督重要性的认识,它只能通过自身更多的努力来争取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从内部审计环境来说,工作人员必须要有高昂的工作热情与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即全体人员要做到同心同德。审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局面,督促有关主管部门加强对设计、监理的管理,制定相关制度,避免认识不到位,而出现审计不配合的现象。

2.5 创新跟踪审计方法跟踪审计要坚持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明确责任、防范风险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审计方法,对于小型的维修、新建、改扩建工程可以采取重点介入法,对于一般的政府投资项目可以采用重点介入法和实时介入法相结合的跟踪审计方法,对于投资规模大、社会影响大的政府投资项目,可以采用全程介入法跟踪审计。

为了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要充分利用好工程造价审计软件,审计过程中要科学地采集数据。

跟踪审计的要求篇9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官林镇基础设施、房屋建筑工程BT项目,于2010年8月,经市委市政府批复,同意《官林镇关于实施BT项目的报告》及相关项目的建设,项目总投资概算约5亿元,其中一期工程投资约3亿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启迪大厦、光产业园、生物科技园及其他公建等。官林镇生物科技园工程为本次BT项目建设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办公楼、会所、生物科技园厂房等,建筑面积11.5万,总投资约1.4亿元。除土建工程外,还包括安装工程、室内外装饰工程、科技园区市政道路、景观等配套工程。

二、跟踪审计基本情况官林镇生物科技园BT项目跟踪审计工作,2010年10月,经市审计局采用公开比选方式确定,我公司为本项目跟踪审计比选中标单位。鉴于本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为了使跟踪审计工作不影响项目建设实施,我们根据《局政府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操作规程》的要求,组建跟踪审计小组,迅速、认真开展本项目跟踪审计工作,审计小组配备的审计人员:主审,助审。主审驻场时间每周一、三、五上午;土建助审每天驻场,安装及市政助审驻场时间每周一、三、五。

根据《宜兴市审计局政府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操作规程》的要求,针对各施工阶段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工程的特点,我单位编制了切实可行的跟踪审计方案。跟踪审计组将跟踪审计的工作要求及时向建设单位及施工、监理单位进行通报,充分交流,力争跟踪审计工作得到参建单位的理解与支持。自进驻施工现场,实时了解工程进展情况,掌握隐蔽工程实施情况,严格按照跟踪审计方案开始跟踪审计。主要开展工作如下:1、建设单位按跟踪审计组的要求提供设计图纸、招投标文件、投标报价书、设计变更资料、现场签证资料。2、跟踪审计在工程实施阶段,跟踪审计组现场驻点,实时了解工程进展情况,掌握隐蔽工程及正常工程计量情况,定期参加项目工地例会,参加与项目有关的方案论证、设计变更等会议,并出具跟踪审计意见单。3、本项目每月定期召开计量会议,由跟踪审计组主持,建设单位、监理、施工单位参加,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造价问题进行讨论;4、对设计变更和合同外工程“先审计,后施工”的原则,5、实施阶段性结算审计。要求建设单位督促施工单位定期或按约定形象进度将结算分合同内和合同外两部分签字盖章后报送建设单位审计科和跟踪审计组;建设单位审计科和跟踪审计组按规定流程完成阶段性结算审核,与施工单位进行对账并出具审定单,报审计中心复核审定。

三、跟踪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及采纳的情况

自2010年10月进场,直至项目停工,官林镇生物科技园BT项目跟踪审计组,通过对该工程的施工过程、材料设备采购、施工合同执行情况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按照“跟踪审计、分期报告、迅速反馈、及时纠正”的原则针对的发现的问题,定期或不定期的提出跟踪意见和建议。官林镇生物科技园BT项目跟踪审计期间,共发出跟踪审计意见单12份,共提出意见和建议28条,建设单位采纳建议和意见25条,有效规范了建设程序,节约工程投资,保证了工程质量。

1、本项目采用BT招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根据BT协议,各单体工程施工前需签订单独施工合同。因本工程工期要求紧,在未签订单体施工合同前已开工建设。根据审计组根据基建管理规定,要求甲乙双方在已经开工的情况下,尽快完成施工合同签订,规范甲乙双方权利义务。建设单位采纳了审计意见,及时签订了施工合同,加强了施工合同管理。

2、生物科技园BT项目占地面积大,单体建筑多,基础土方工程开挖、运输、回填对造价影响大,2010年10月进场时,项目刚开工,现场尚未大面积开始,跟踪审计组要求甲乙双方及时完成场地标高测量,为工程结算收集第一手测量资料。

3、根据室外工程设计图纸,主要反映道路及雨污水,未考虑供水管道、供电管道、弱电管道、通讯管道,为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不受破坏,建议建设单位完善室外综合管网图纸,对过路管道采用预留方式,从而减少未来供水管道、供电管道、弱电管道、通讯管道实施过程中可能对道路的破坏影响。

4、根据本工程施工合同约定,材料工程结算时按施工期间价格执行,本工程合同工期365天,跨越12个月,材料价格处于波动期,材料调价差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审计组建议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完善施工用材料计划上报及计划执行情况检查,有效解决工程结算时,材料价差调整基础数据积累工作。有效减少材料差调整扯皮现象。

5、加强设计变更、工程签证台账管理。跟踪设计组建立了设计变更、工程签证台账,对发生的变更、签证及时审核,主要审查其变更的程序是否合法、参与现场签证会勘计量,掌握真实数据。

6、严格工程计量、进度款支付审核管理。

四、协审工作成效、业绩及亮点

(一)协审工作成效、业绩

1、跟踪审计工作成效。生物科技园BT项目跟踪审计按照“跟踪审计、分期报告、迅速反馈、及时纠正”的原则,针对跟踪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定期或不定期的列出意见和建议。本项目共发出跟踪审计意见单12份,工提出意见和建议28条,建议和意见采纳25条。主要内容:工程建设管理、工程资料报送、工程签证计量、已完工程价款审计等。节约建设资金、减少损失28.5万 元。

2、结算审核工作成效。生物科技园BT项目,送审价2510万元,审核造价1566万元,核减额为943.9万元,核减率39%。审核结论得到了双方的一致认可,并经审计中心复核审定。

(二)协审工作亮点

1、制定并运用跟踪审计作业流程

跟踪审计作业流程意义:项目参建主体各自职责、权利、义务不尽相同,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投资、质量、工期、安全事项处理、履职情况,存在主次、先后、决策与咨询等关系,多数情况下各方目标一致,但也有冲突矛盾之时,如何规范参建主体的行为,有效开展跟踪审计工作是跟踪审计组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跟踪审计组驻场后,首先召集各相关单位召开跟踪审计交底会议,明确跟踪审计组的在本项目与其他相关单位的组织关系。并交流和学习了跟踪审计组根据审计目标要求,对项目各审计要素制定的审计流程和审计的表式。该BT项目跟踪审计组成功应用了审计组织工具,制定了《生物科技园BT项目跟踪审计标准作业流程》除改变长期以往由于审计和被审计以及参建主体各方存在对立、抵触、不协调、办事效益低下等情况,有效的规避了审计的风险,改善了审计工作环境。同时在后期项目清算中也发挥了作用。

跟踪审计标准作业流程示例如下:

2、争对中间停工特殊情况设计现场清查表式,解决实际进度与结算审核对应关系。

生物科技园BT项目因乙方资金困难无法完成合同项目,并提出放弃履行。由于项目停工,现场尾工工程量以及各种措施性项目会成为工程结算审计难点。跟踪审计组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及时组织各专业人员制定计划、明确任务分工,落实责任。按计划时间进场进行详细、细致、科学勘查取证。形成《已完工程清查记录表》各方签字确认成果表,为阶段工程清算提供详细、真实的数据依据,确保了项目审计质量和审计工作的顺利。

跟踪审计的要求篇10

招投标阶段是确定工程造价的主要阶段,跟踪审计在此阶段的作用更为突出,期间跟踪审计应完成下列内容:1)监督整个招投标过程是否合理合法;2)审查招标文件的完整性、公正性、有效性;3)审查工程量清单是否完整准确,标的或限价是否合理;4)对中标预算进行分析评估,对于施工单位在中标预算中的不合理报价进行预警,在合同中以相关条文降低不合理报价对于工程总价影响的风险;5)审查合同条款是否齐全,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否明确,合同内容是否合理、合法、公平、公正。此阶段跟踪审计的工作可以有效减少施工阶段的工程纠纷,避免建设方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方不合理报价所造成的相关损失。

2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建设工程投资发生的具体阶段,在此阶段跟踪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有:1)审查合同双方是否依照合同约定履行权利和义务;2)审查施工过程中的变更、签证的必要性、真实性、合理性;3)审查施工过程中各款项的拨付数量与到位情况;4)检查施工单位的投标承诺的履行情况。跟踪审计在施工阶段可以有效的控制变更,降低工程变更签证影响工程造价的风险。

3验收结算阶段

验收结算阶段是建设工程实施的最后阶段,是确定项目最终造价的阶段,跟踪审计在此分为工程结算审计和财务审计两部分,在此阶段跟踪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有:1)检查合同的完成情况;2)检查工程竣工以及相关资料的完成情况;3)进行工程竣工结算;4)进行建设工程财务资金的管理审计。跟踪审计在此阶段的工作基本与一般竣工审计一致,但由于跟踪审计的全过程参与,使得审计结果更加合理公平。

4跟踪审计的优点

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作为工程审计的一种创新手段,在工程实践中已越来越彰显出其优越性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4.1将事后审计与过程审计相结合

与传统的事后审计相比跟踪审计更注重于过程的管理监督,建设工程管理主体缺乏工程相关专业的知识,在项目管理时大多采用经验模式的行政管理手段,经常出现决策失误从而导致经济受损,跟踪审计从过程入手,在源头上审查建设工程管理的正确性、合理性,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例如很多隐蔽工程变更签证由于项目管理人员的相关知识匮乏,造成工程签证的误签、错签或者是签证重复,在传统的事后审计的模式下,又因为签证的内容记录不详,很难判断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跟踪审计的及时深入现场,可以在隐蔽工程隐蔽前做好相关记录取证,掌握各种有效的工程信息,减少建设方与施工方的矛盾,为后期签证的审核结算打好基础。

4.2将审计工作从静态向动态转化

传统审计模式都是在工程竣工后集中进行一次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此时审计单位要在短时间内处理整个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大量签证变更,跟踪审计的全过程参与可以在工程中分阶段的进行动态审计,缓解短时间内处理大量数据的压力,同时跟踪审计将被动的接受工程签证变为主动的记录工程签证,可以分析工程签证发生的关联因素使得审计思路更加清晰,动态地监督工程的全过程。

4.3促进建设工程管理体系的完善

建设方一般将项目管理和监督寄希望于监理单位,但监理单位的工作重点都是工程质量和进度管理,对建设工程的成本核算、资金控制、材料采购等环节很少顾及,造成建设工程管理的薄弱环节。跟踪审计的参与可以提高建设方对于成本核算、资金控制等的管理水平,使整个建设工程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5跟踪审计的局限性

建设工程跟踪审计具有很多的优点,但在工程实际操作中也不可避免的反映出很多不足,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5.1跟踪审计的力量有限,审计风险加大

跟踪审计的全过程参与要求跟踪审计熟悉工程各阶段的工作,需要充足的审计力量以满足跟踪审计内容的广泛性与大量性。然而,目前在审计力量有限的情况下,面对繁重的审计任务,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范围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如不具备相当的水平,跟踪审计最终只会流于形式。同时在长期的跟踪审计过程中,对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要有严格的要求,否则将会造成审计风险的增大。因此提升审计人员能力,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是影响跟踪审计效果,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

5.2跟踪审计的介入时间模糊,效果不明显

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与传统的结算审计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将审计工作渗透到建设工程决策阶段,而跟踪审计的介入时间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从理论上来说跟踪审计的介入越早越好,但目前大多跟踪审计只是在建设工程决策后的一个审查,并不能影响决策的结果。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范围较窄,无法胜任决策审计的重任,另一方面是由于建设方对于跟踪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审计工作只是竣工结算。由于以上两个原因造成跟踪审计并不能参与建设工程决策的环节,造成跟踪审计的效果有限。

5.3跟踪审计的深度难以把握

跟踪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频繁的介入审计,提出审计建议,供建设单位纠正和改进工作,这很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监督咨询建议的目标,直接建设工程管理的职能范围中,比如现场签证问题,国家明确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具体职责和操作规范,而实际工作中,都要审计人员表态后才进行办理,这样很容易造成各方利益冲突,破坏建设工程管理的权利制衡机制。

6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