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智能化十篇

时间:2023-06-15 17:40:06

企业财务智能化

企业财务智能化篇1

2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在解决就业、活跃市场、提供民生服务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定增长、民生改善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在增加国家税收、财政收入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小微企业数量为10140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90%以上,随着各地方政府努力改善营商环境,积极落实大众创业政策,小微企业数量剧增。但是由于小微企业的特点,其经营风险较高、抗风险能力弱,经营管理中也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工具及财务目标存在较多问题,不能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财务支持。

3小微企业财务管理概述

3.1财务管理模式分析

目前,除少数微型企业经营活动不连续外,开展实际经营活动的小微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一般采用财务外包和独立设置财务机构2种模式。

财务外包是通过记账公司完成财务服务。这类小微企业为了控制成本,一般不设立专门财务机构,除货币资金管理放在企业内部外,其他业务如财务核算、纳税申报等外包给记账公司或者兼职会计。该模式的优势是企业能以较小的费用成本完成基础财务核算任务,特别是税务申报工作。同时,该模式也存在一定缺点,因记账公司只提供核算和填报税务平台等规范性流程服务,财务决策、战略分析、业务指导等关乎企业长远发展的服务欠缺,数据挖掘和决策建议等服务水平较低,对小微企业的价值创造与持续发展不能提供支持,加上财务数据存放于第三方,不便于小微企业及时查阅,财务仅仅解决外部需求,很难对内创造价值,财务服务与业务决策基本脱节,管理会计无法发挥作用。

设立独立机构的财务管理模式一般适用于已经发展较成熟的小微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活动,已经度过高风险期,并有继续扩大规模、向管理要效益的需求。此时,企业会健全管理机构,设置财务管理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加强业财融合,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

3.2会计电算化普及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各类个性化的财务软件、平台被广泛应用,会计电算化在小微企业基本普及。小微企业中设置会计机构、配备财务人员的企业普遍实现了电算化,主要选择了总账、报表、固定资产、应收账款等模块。除了制单、审核、对账等需要手工操作外,核算工作都实现了自动化,少数企业也使用Excel配合手工账方式完成财务核算,极大地减少了记账、算账、查账、报账的工作量。财务外包的企业也由记账公司根据不同的客户分别设置账套,实现信息化核算。但是,这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对大数据、智能化工具应用较少,数据分析挖掘不足。

3.3财务活动单一,财务目标短期化

小微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比较单一,一般依附于价值链的大中型核心企业而存在,或者满足于终端消费市场,因此,在财务管理活动上主要以财务核算、营运资金管理为主,很少涉及项目投资、证券投资、股权设计、融资上市、利润分配等问题。由于小微企业的主要目标是满足持续经营需求、解决生存问题,与企业目标对应的财务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同时,规避短期风险,保证财务资料规范、合法报税、满足融资需要等。由于缺乏对企业价值的关注,对未来现金流量的考虑不足,使得财务管理目标短期化,增加了企业风险。

4小微企业智能化财务转型的策略

4.1加强业财融合

业财融合是财务智能化转型的前提和基础,将业务和财务相互结合,使得小微企业的财务人员或第三方记账单位对企业的业务有更深入的了解,也使业务人员及时掌握财务数据,科学准确地指导业务。基于以上目标,在业财融合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内容:第一,建立业财融合机制,小微企业行政部门大多集中办公,信息传递方便快捷,这为业财融合提供了条件。为保证信息传递不受人为因素影响,也避免随着企业规模扩大沟通日趋不畅,要建立业财融合的有效机制。例如,企业经理定期召开经营决策会议,召集业财部门共同决策;制定信息传递制度,保证时效性和通知到人。第二,借助移动办公手段,广泛运用智能化办公程序,通过智能手机实现数据上传、查阅、分析、审批等工作,提高业财融合的效率和准确性。第三,实施必要的绩效管理。通常,企业建立了成熟的业务人员绩效管理制度,但是对财务人员的绩效指标不明确,为提高财务人员对业务支撑的积极性,应将财务人员的绩效与业务挂钩,实现业财利益一体化。

4.2搭建智能化财务与业务系统架构

首先,财务智能化必须依赖于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有效对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据需要;其次,通过系统数据采集、人工数据维护、外部数据支撑使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有机融合,形成企业大数据,原始的、分散的、海量的数据成为企业智能化财务分析的数据基础;再次,运用数据关联技术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分析方法理论、云计算、商业智能等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最后,根据不同信息使用者需求,运用智能专家系统提供更加准确的决策建议,提供可视化的图表及决策结论。

4.3合理选择智能化财务软件

财务智能化的转型,必然需要智能财务软件的支持,当前可选的高端智能化财务软件价格昂贵,动辄几十万元、上百万元,小微企业很难负担。小微企业对智能财务软件的选择可以参考2种模式。第一,租用在线智能软件平台。可以选择面向小微企业的云财务平台,适用于企业设有独立财务部门且配有专业财务人员的企业,例如,好会计—智能云财务,其可以帮助财务人员管理财务内容,智能提升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有效实现发票、单据一键生成凭证,自动匹配会计准则,自动识别会计科目。在税务工作中,能够实现自动生成税表,并具有直连税务局、一键报税功能,税务监控指标能够自动检查财税风险,最大限度享受税收政策优惠。第二,通过专业记账公司,例如,慧林记账公司拥有慧算账平台和大数据分析系统,为小微企业提供记账服务同时,兼顾智能财税服务,为小微企业提供诊断和数据支持,解决了小微企业缺少智能化硬件设施、没有存储大量数据的服务器及足够多的数据信息问题,为小微企业提供了大中型企业能够享有的数据服务。互联网和云计算共享服务器虚拟架构,清除了财务智能化的障碍,业务、财务数据的汇总和分析都在云财务上实现。

4.4提升财务人员的智能化水平

在实施智能化财务转型的过程中,能够将财务人员从重复性、流程化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进而从事有助于企业价值创造的工作。但是并不代表智能财务完全替代人工,并且智能化财务下的流程设计、系统维护、审核验证、政策解读、沟通表达还是需要人工完成。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具有智能化思维和理念,能够熟练地掌握智能化工具的使用,熟练地运用互联网、云财务、数据库等技术。为此,企业要树立勇于创新的思维,企业管理者要鼓励新管理工具的使用和实践,使人人敢于创新实践,主动运用新工具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对青年财务人员更要发挥他们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既要“以老带新”,也要“以青促老”,避免企业太过死板、理念陈旧、不愿改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小微企业要加强对财务人员、业务人员的培训,加快实现办公“无纸化”,费用报销“在线化”,在选用云财务平台的过程中,由平台方进行专门培训,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聘请专门的IT人员与财务人员对接,既提升财务人员的智能化水平,又能促进企业流程再造,提升企业整体智能化水平。

5小微企业智能化财务转型的实施流程

在确定了财务转型的目标,选择了适合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明确了实现途径及智能财务软件的功能之后,就要实施财务转型。为此,本文结合小微企业是否独立设置财务部门两类情况,梳理出智能化财务转型的流程,供小微企业参考借鉴。

第一,对于没有设立独立财务部门的企业来说,需要在企业之外的第三方记账机构内实现智能化转型。首先,由记账公司与小微企业签订委托合同,保证小微企业的数据、账号安全,同时,方便小微企业共享记账公司的大数据。其次,小微企业业务部门通过云平台将财务数据分类上传到数据库,双方在平台内实现对接,完成从远程提取发票信息、票据沟通、业务凭证、纳税申报直到归档的全面会计核算流程。实施过程中,小微企业业务部门可以利用客户端APP或者图像识别系统自动扫描发票等票据信息,系统完成校验真伪,将财务信息和业务数据实时传递给记账公司,记账公司实现实时记账,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票据的传递成本、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业财数据同步传递,实现了业财融合。同时,财务数据、财务报表无须等到月末才能查看,而是随时可以查阅。最后,双方共同读取数据,小微企业可以随时查看并管理数据,记账公司运用大数据分析提供智能化财税服务,将结果通过客户端供小微企业实时查看,保证数据真实、完整、及时地反映给企业。企业业务部门随时能够以可视化的图标形态看到当期数据与往期数据的对比情况,便于纵向比较。同时,可以看到企业在同类型企业中的位次,便于横向对比,还可以进行财务指标分析,测评企业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纳税风险等,尽早地规避风险。

第二,对独立设置财务部门、配备财务人员的小微企业的智能化转型要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这类企业一般为生产型企业或者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的成长型企业。这类企业大多可以运用在线云财务平台或者少数选择自建智能财务平台,这里主要介绍在线云财务平台模式。首先,发生业务时业务部门运用图像识别系统上传电子票据或者以扫描二维码读取数据的形式上传信息,智能票据分析系统自动识别对比验证,并对发票、银行单据、费用票据进行信息整合,分类存储到各个模块,并保存路径,上传到云财务系统,传输到财务系统中,生成不同的标记,便于查找。对系统不识别的票据,将会做提示预警,转入人工修改审批。其次,业务信息转入云财务平台后,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结合人工智能凭借记账流程经验,自动生成记账凭证,自动形成摘要。云财务与互联网对接,随时调整会计工作流程,保证会计数据实时符合最新要求,智能校验系统还可以自动对账,对比对有误的信息进行预警,转人工处理。最后,小微企业税务服务是重点,云财务实现了增值税进销项发票自动比对,具有一键报税、审核税表、缴纳税款的功能。

企业财务智能化篇2

关键词:知识经济;管理会计;智力资本;价值评估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核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移,作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的智力资本已逐渐地引入企业的管理战略之中,并已被广泛地应用。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有关智力资本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同样给现代会计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它天生的活力和创新价值不仅冲击了传统的会计模式,并且作为管理会计中1个新要素拓展了会计学研究领域和方向。

1、知识经济下,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的核心资源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经验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是指以高技术产业为第1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在知识经济中,企业的价值根本不再直接取决于物质资源、货币资本和硬件设备的数量、规模等,而是依赖于人才的智慧积累和创新,从而达到知识的转化和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

在知识经济中,智力资本是相对于传统的物质资本而言的,它是1种潜在的、wu形的、动态的、能够带来企业价值增值的非物质资源。有关智力资本的定义,先从2个智力资本等式来认识(智力资本=市场价值-帐面价值,企业=wu形资产+智力资本),这能体现智力资本存在及能被界定和价值量化的本质。瑞典第1大保险和金融服务公司是这样定义智力资本的:它是企业所拥有的对企业市场竞争力做出贡献的专业知识、应用经验、组织技术、客户关系和职业技巧及跨文化技能等企业的集体知识。著名学者圣特。昂格提出,企业的智力资本,是企业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借以获取超额收益的各种知识资源的有机综合体,是企业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1般地除知识产权资本外还包括人力资本、市场关系(顾客)资本、组织结构资本3个延伸部分,智力资本正是通过其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和共同整合推动企业发展,成为创造和实现企业价值的核心资源。

在知识经济中,企业对智力资本的需求越来越大,相对于财务资本,智力资本在企业价值增值的贡献中所占比例更大。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的稀缺理论,智力资本应该获得与财务资本共同参与分离企业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的平等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革命,财务资本投资者总是以风险最小化原则进行投资转换,不断减少承担的风险;而智力资本所有者由于智力资本的专用性则日渐成为企业风险的承担者。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两种资本的所有者间还存在着委托———关系,作为委托方的财务资本投资者控制人的最佳契约就是让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的部分剩余控制权。因而,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也就自然地从“财务资本雇佣智力资本”的方式转变为“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相合作”的方式。

由此可以说,智力资本即知识和智慧,将是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而作为智力资本载体的人才取代了资金成为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资源,将成为发展知识经济不可缺少的最基本因素。美国微软公司、英特尔公司、网景公司的发展奇迹,充分说明了人的智慧和创新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核心作用与价值体现。

2、人力资本是管理会计中崭新的、能动的要素

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的内部信息使用者提供管理决策有用信息需要的会计。由于传统的成本性经营模式,相应地传统管理会计通常是以成本预算和控制为工具,强调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仅运用企业内部已发生的财会数据和事件进行分析、提供决策信息,这种传统的管理会计模式很大程度上已不能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企业管理决策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战略管理理念应用于管理会计的理论实践,使管理会计冲破了财务会计信息支持的局限,充分结合和利用了企业内部和外部、财务与非财务的信息,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管理价值。

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作为真正反映企业价值的核心资产,以其流动性和自我增值积累的资本特性,充分发挥了人才或是人力资源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创造价值的作用。因而对于1个企业来说,有效地管理企业的智力资本更有助于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有效地管理企业智力资本就要做到对智力资本的有效量化评估。企业的智力资本对企业的贡献,在通过1系列行为和活动后,转化为以资金形态存在的财务资本,最终体现为企业的利润。这为人才的智力资本的量化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尽管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能力不容置疑,也存在被量化评估可行性的理论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智力资本中诸如客户关系、企业商誉等细分项目,由于其主观性而难以简单地将其价值划入资产负债表中。传统会计报表模式对资产价值数据化的客观要求,不适合智力资本的价值特性。因而,智力资本的引入将打破传统会计的核算模式现代管理会计要求其核算方法重视反映企业价值的创造形式、创造价值的人及相应的过程。智力资本作为企业价值的核心资源,为管理会计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作为管理会计新要素,智力资本不仅应能够反映企业智力资本的存量和流量,还应反映智力资本的转换形式和应运趋势,所提供的智力资本的管理信息就必须是灵活、多样化的,包括数量与质量信息,财务与非财务信息,静态与动态信息,物质化与精神化信息等等(余绪婴,1998)。以智力资本为核心的管理会计是1个复杂的企业信息支持系统,将会对企业的决策、计划、控制产生深刻的影响。

3、智力资本的评估

对智力资本的量化评估是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的1个重要“里程碑”(冯之浚,1998)。以资本为核心的管理会计的目标就是会计模式量化智力资本的价值,在企业管理中,提供智力资本的各种信息,提高智力资本管理质量,考核和评价智力资本的投资效果,以及企业利用智力资本创造价值的能力和效率。(1)智力资本的评估模型———导航仪模型(Skandia对智力资本量化评估的最早实践是瑞典SkandiaAFS公司。1991年,该公司以客户、财务、流程、人力因素、更新与发展5方面为重点,对其智力资本进行了分析与评估,形成了智力资本评估和管理模型(图1),在实践中逐渐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智力资本理论体系和指标体系,并通过智力资评价发现现存的问题,促进今后长远的发展。Navigator)

这种用于智力资本评估的导航仪模型是以企业价值增值为导向,设置1系列的指标来考核量化智力资本,揭示智力资本战略的、长远的影响。作为1种真正可行的智力资本量化评估系统,导航仪不仅反映了智力资本的存量,更重要的是能提供智力资本的价值转换、增值及其原因,并能实施有效的监测功能。SkandiaNavigator模型的建立是智力资本量化评估研究领域的1个重要里程碑。

(2)智力资本的评估方法———价值逆向推导法

智力资本在企业中创造的价值最终必然会经历实物(货币)形态来体现,它与财务资本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就形成了更广义的资金循环流动。资金流入智力资本的过程是财务资本转化为智力资本的过程,而智力资本的产出是资金流入企业,从而以财务资本形态存在的过程。1项新技术可以转化成新产品,进而给公司带来收益,顾客满意度、员工素质等因素最终影响到企业收入或成本,并最终在相关财务指标中反映出来。因此,对智力资本的全面评价应包含财务部分的内容,可借助部分财务指标实现智力资本的量化评价。

企业的价值(这里主要是指企业的帐面价值)是由企业的不同工作项目或领域所创造的,这些项目在1定程度上与企业的智力资本存在着复杂的相应的因果关系价值链,其中有直接的影响,也有间接的影响,有单个的作用,也有共同的作用。因此,企业可以通过以其价值的货币形式来反映各个项目承载的价值及相应的比重,并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和需要,选择其中的关键性项目以建立与智力资本的对应评估关系,进而可由此逆向推导出智力资本的价值指数及其各部分的价值指数。

具体可以设计为,首先结合关键工作项目(KeyWorkProject)在企业发展战略中重要程度给予不同的经验权数或系数标准。关键项目受智力资本各构成部分直接影响(80%以上影响比例,影响比例的测算是依据当年各关键项目所涉及的人员的层次、数量、工作性质等因素)100%归入具体智力资本中;受间接影响的(35%—80%影响比例),分别以受影响比例归入相应的智力资本,最后计算智力资本各构成部分的价值指数和总的价值指数。如:某企业的企业价值中的93%与智力资本有1定程度的关联,假定由4个关键工作项目分别按2.6、3.4、1.3、2.0的比例承载这部分企业价值,并按关键工作项目在企业发展战略中重要程度分别给予1.44、1.0、1.7、2.1的权数(图2),则各关键项目受智力资本影响程度测算如下:人力资本价值指数=3.41.04.1+1.31.710+2.02.13.6=51.16

市场关系资本价值指数=2.61.446.0+2.02.14.4=40.94

组织结构资本价值指数=2.61.443.5=13.10

智力资本价值指数=51.16+40.94+13.10=105.20

则可以说,相对于该企业帐面财务价值,105.20的智力资本价值指标是相当的。

智力资本的价值指数是企业智力资本的存量数据信息,可以作为企业战略管理中的重要指标,通过对比不同年度的智力资本的存量变动进行智力资本的流量分析。从资本的循环转化的方向而言包括3个方面:1是智力资本向财务资本转化的价值分析,可评价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能力及效率;2是财务资本向智力资本转化的价值分析,可评价智力资本的投资绩效和效率;3是智力资本各构成部分间转化的增减变化分析,可在为企业发展战略提供智力资本预警信号。

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企业管理会计是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重要信息支持,必须能有效为企业提供战略化指导,既要充分反映企业的发展潜力,又能及时地指明企业存在的缺点不足,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而,作为企业管理中新的活跃因素,企业智力资本的价值评估信息将进1步增强企业管理会计的“评估”作用和“导航”作用,更加符合企业的战略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孙岚。Skandia导航器———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的财务里程碑[J].运筹与管理,1999,(2):118-122.

企业财务智能化篇3

1、知识经济下,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的核心资源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经验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是指以高技术产业为第1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在知识经济中,企业的价值根本不再直接取决于物质资源、货币资本和硬件设备的数量、规模等,而是依赖于人才的智慧积累和创新,从而达到知识的转化和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

在知识经济中,智力资本是相对于传统的物质资本而言的,它是1种潜在的、wu形的、动态的、能够带来企业价值增值的非物质资源。有关智力资本的定义,先从2个智力资本等式来认识(智力资本=市场价值-帐面价值,企业=wu形资产+智力资本),这能体现智力资本存在及能被界定和价值量化的本质。瑞典第1大保险和金融服务公司是这样定义智力资本的:它是企业所拥有的对企业市场竞争力做出贡献的专业知识、应用经验、组织技术、客户关系和职业技巧及跨文化技能等企业的集体知识。著名学者圣特。昂格提出,企业的智力资本,是企业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借以获取超额收益的各种知识资源的有机综合体,是企业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1般地除知识产权资本外还包括人力资本、市场关系(顾客)资本、组织结构资本3个延伸部分,智力资本正是通过其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和共同整合推动企业发展,成为创造和实现企业价值的核心资源。

在知识经济中,企业对智力资本的需求越来越大,相对于财务资本,智力资本在企业价值增值的贡献中所占比例更大。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的稀缺理论,智力资本应该获得与财务资本共同参与分离企业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的平等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革命,财务资本投资者总是以风险最小化原则进行投资转换,不断减少承担的风险;而智力资本所有者由于智力资本的专用性则日渐成为企业风险的承担者。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两种资本的所有者间还存在着委托———关系,作为委托方的财务资本投资者控制人的最佳契约就是让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的部分剩余控制权。因而,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也就自然地从“财务资本雇佣智力资本”的方式转变为“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相合作”的方式。

由此可以说,智力资本即知识和智慧,将是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而作为智力资本载体的人才取代了资金成为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资源,将成为发展知识经济不可缺少的最基本因素。美国微软公司、英特尔公司、网景公司的发展奇迹,充分说明了人的智慧和创新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核心作用与价值体现。

2、人力资本是管理会计中崭新的、能动的要素

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的内部信息使用者提供管理决策有用信息需要的会计。由于传统的成本性经营模式,相应地传统管理会计通常是以成本预算和控制为工具,强调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仅运用企业内部已发生的财会数据和事件进行分析、提供决策信息,这种传统的管理会计模式很大程度上已不能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企业管理决策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战略管理理念应用于管理会计的理论实践,使管理会计冲破了财务会计信息支持的局限,充分结合和利用了企业内部和外部、财务与非财务的信息,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管理价值。

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作为真正反映企业价值的核心资产,以其流动性和自我增值积累的资本特性,充分发挥了人才或是人力资源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创造价值的作用。因而对于1个企业来说,有效地管理企业的智力资本更有助于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有效地管理企业智力资本就要做到对智力资本的有效量化评估。企业的智力资本对企业的贡献,在通过1系列行为和活动后,转化为以资金形态存在的财务资本,最终体现为企业的利润。这为人才的智力资本的量化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尽管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能力不容置疑,也存在被量化评估可行性的理论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智力资本中诸如客户关系、企业商誉等细分项目,由于其主观性而难以简单地将其价值划入资产负债表中。传统会计报表模式对资产价值数据化的客观要求,不适合智力资本的价值特性。因而,智力资本的引入将打破传统会计的核算模式。

现代管理会计要求其核算方法重视反映企业价值的创造形式、创造价值的人及相应的过程。智力资本作为企业价值的核心资源,为管理会计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作为管理会计新要素,智力资本不仅应能够反映企业智力资本的存量和流量,还应反映智力资本的转换形式和应运趋势,所提供的智力资本的管理信息就必须是灵活、多样化的,包括数量与质量信息,财务与非财务信息,静态与动态信息,物质化与精神化信息等等(余绪婴,1998)。以智力资本为核心的管理会计是1个复杂的企业信息支持系统,将会对企业的决策、计划、控制产生深刻的影响。

3、智力资本的评估

对智力资本的量化评估是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的1个重要“里程碑”(冯之浚,1998)。以资本为核心的管理会计的目标就是会计模式量化智力资本的价值,在企业管理中,提供智力资本的各种信息,提高智力资本管理质量,考核和评价智力资本的投资效果,以及企业利用智力资本创造价值的能力和效率。(1)智力资本的评估模型———导航仪模型(Skandia对智力资本量化评估的最早实践是瑞典SkandiaAFS公司。1991年,该公司以客户、财务、流程、人力因素、更新与发展5方面为重点,对其智力资本进行了分析与评估,形成了智力资本评估和管理模型(图1),在实践中逐渐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智力资本理论体系和指标体系,并通过智力资评价发现现存的问题,促进今后长远的发展。Navigator)

这种用于智力资本评估的导航仪模型是以企业价值增值为导向,设置1系列的指标来考核量化智力资本,揭示智力资本战略的、长远的影响。作为1种真正可行的智力资本量化评估系统,导航仪不仅反映了智力资本的存量,更重要的是能提供智力资本的价值转换、增值及其原因,并能实施有效的监测功能。SkandiaNavigator模型的建立是智力资本量化评估研究领域的1个重要里程碑。

(2)智力资本的评估方法———价值逆向推导法

智力资本在企业中创造的价值最终必然会经历实物(货币)形态来体现,它与财务资本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就形成了更广义的资金循环流动。资金流入智力资本的过程是财务资本转化为智力资本的过程,而智力资本的产出是资金流入企业,从而以财务资本形态存在的过程。1项新技术可以转化成新产品,进而给公司带来收益,顾客满意度、员工素质等因素最终影响到企业收入或成本,并最终在相关财务指标中反映出来。因此,对智力资本的全面评价应包含财务部分的内容,可借助部分财务指标实现智力资本的量化评价。

企业的价值(这里主要是指企业的帐面价值)是由企业的不同工作项目或领域所创造的,这些项目在1定程度上与企业的智力资本存在着复杂的相应的因果关系价值链,其中有直接的影响,也有间接的影响,有单个的作用,也有共同的作用。因此,企业可以通过以其价值的货币形式来反映各个项目承载的价值及相应的比重,并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和需要,选择其中的关键性项目以建立与智力资本的对应评估关系,进而可由此逆向推导出智力资本的价值指数及其各部分的价值指数。

具体可以设计为,首先结合关键工作项目(KeyWorkProject)在企业发展战略中重要程度给予不同的经验权数或系数标准。关键项目受智力资本各构成部分直接影响(80%以上影响比例,影响比例的测算是依据当年各关键项目所涉及的人员的层次、数量、工作性质等因素)100%归入具体智力资本中;受间接影响的(35%—80%影响比例),分别以受影响比例归入相应的智力资本,最后计算智力资本各构成部分的价值指数和总的价值指数。如:某企业的企业价值中的93%与智力资本有1定程度的关联,假定由4个关键工作项目分别按2.6、3.4、1.3、2.0的比例承载这部分企业价值,并按关键工作项目在企业发展战略中重要程度分别给予1.44、1.0、1.7、2.1的权数(图2),则各关键项目受智力资本影响程度测算如下:

人力资本价值指数=3.41.04.1+1.31.710+2.02.13.6=51.16

市场关系资本价值指数=2.61.446.0+2.02.14.4=40.94

组织结构资本价值指数=2.61.443.5=13.10

智力资本价值指数=51.16+40.94+13.10=105.20

则可以说,相对于该企业帐面财务价值,105.20的智力资本价值指标是相当的。

企业财务智能化篇4

一、新经济及其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新经济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新技术革命带来的高增长、低失业、低通胀的新的经济发展态势。其时代特征是:①以知识为核心资源。新经济依靠创造和掌握知识来创造财富,知识经济成为新经济的基本特征。②新经济首次实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效益递增的人类社会发展目标。③知识经济推动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创新。信息资源形成了企业新的财富观。信息技术扩大了企业的理财环境,为企业理财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以上特点的呈现对企业产生了以下影响:

首先,新经济依靠创造和掌握知识来创造财富。由知识经济所带来的“联结经济”效应,远远超过了工业经济时代的“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对形成于工业经济时代以物质资本为核心的财务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一种崭新的“泛财务资源”理论正在形成,并且逐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所接受。所谓泛财务资源,是针对传统财务学的物质资不而言的。被定义为:“对企业有用或有价值的所有部分的集合”。从形态上分为硬财务资源(物质资本)和软财务资源(智力资本即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两大类。

其次,新的企业模式改变了企业财务主体观念。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再圃于工业经济下的实体或生产函数概念,更多地被定义为“一种治理和管理专业化投资的制度安排”,或者“利益相关者缔结的一组合约”。新制度经济学提出了“团队生产”理论和“契约联结”理论。所谓团队生产,是指资本、劳动、土地等各种生产要素相互耦合,联合完成生产活动。“契约联结”理论认为,企业只不过是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一一系列契约的联结,所有契约的履行推动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实现运转,从而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这两种理论的共性在于,确立了智力资本的提供者与物质资本的提供者共同构成的企业财务主体,同样享有剩余收益索取权。

再次,财务经营成为可能。新经济下,智力资本通过互联网自由交易,这种智力资本与智力资本之间、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之间的交易,为企业开展财务经营创造了条件。非直接生产的财务经营创造的财富,是新经济下知识型企业财富增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企业财务目标理论研究回顾

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归纳起来,财务界先后出现了四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l、利润最大化。在早期,企业所有者同时又是经营者,企业财务管理的任务是赚取超额利润,实现利润最大化,增加业主投资收益,扩大经营规模。

2、股东财富最大化。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所有者为了扩大竞争优势,聘请专门经理人员进行管理,并让渡部分所有者权能如使用权、占有权、处置权等,但保留了财产收益和最终处置权。于是,一些财务理论研究者站在所有者的角度,提出了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目标。

3、企业价值最大化。公司制企业尤其是股份公司的出现,使得企业股权由原来的少数几人迅速分散,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内部人控制,他们也无法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法人——公司董事会成为独立的财务主体,拥有独立的企业法人财产权。很显然,股东财富的增加并非企业理财目标的全部,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可以通过举债、募集股本,扩充企业的法人财产,企业财务目标集中体现为企业价值最大化。

4、权益资本利润满意值最大化。最近,一批学者提出权益资本利润满意值最大化财务目标,这一目标采取杜邦分析法分解,责任到人,追溯过去,预测未来。

三、新经济下企业财务目标:资本配置最优化

经济体制、企业组织形式、理财观念的变化对企业财务目标能产生极大的影响,联系上述企业财务特征进行分析,笔者认为,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财务目标应定位为资本配置最优化。理由如下:

1、从财务本质来看,财务本质是一种对资本要素的配置。新经济条件下,财务本质并未发生变化,相反,由于资本要素范围的扩大,企业财务对资本要素的配置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追求各项资本的最优化配置,理所当然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目标。

2、资本配置最优化财务目标顺应了企业财务治理结构发展的需求。在新经济下,以信息技术为主流的高科技高度发展,适时财务报告系统的建立,一方面为企业财务优化配置资本提供了技术基础;另一方面将逐渐消除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利于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加强对企业财务配置资本状况的监督,这种“共同治理”的财务治理结构的形成,呼唤一个能充分体现企业契约各方利益的企业财务目标,而资本配置最优化,证集中体现了各相关人的利益。

3、资本配置最优化财务目标更具有可操作性。资本的最优化配置,不仅包括资本总量的积聚,还包含了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比重调整、现有财务资本的有效利用。一般来说,可以从资本收益和资本结构两个方面来量化考核。而且,应在资本结构相对合理的前提下注重资本收益的提高。不顾资本结构而一味追求资本收益是一种短期行为,蕴涵着财务风险隐患;而长期不顾资本收益追求资本结构的平稳,是一种保守的理财观。在知识型企业的架构过程中,企业家智力资本的介入,导致企业面临着资本总量的重新认定和结构的重新调整,资本结构比资本收益的地位更为重要。资本结构的调整可能会降低资本收益,但并不意味着企业财务目标的失败。

企业财务智能化篇5

【关键词】商务智能 财务分析

宝钢股份完成增发收购以后,从管理一个单一的生产制造单元转变为要管理跨区域的多个钢铁生产制造单元、贸易分公司、化工分公司及70多家子公司,在管理的范围、运作模式等方面均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针对这一变化,公司财务积极、稳健地推进各项管理工作,完成了相关业务的梳理、整合,为公司在实施钢铁主业一体化管理过程中各项业务的有序衔接和正常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由于这一变化,公司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已不能满足财务管理的需要,提出建立以多元化组织管理为目标的一体化集成财务系统,以适应公司多元化组织模式和业务发展的需要,在公司范围内实现信息透明、共享的需求迫在眉睫。

建立以多元化组织管理为目标的一体化集成财务系统,以适应公司多元化组织模式和业务发展的需要,在公司范围内实现信息透明、共享,是一体化财务管理系统的目标。财务分析系统主要是建立在一体化财务会计系统各在线模块数据基础之上,为企业财务部门收集、整理、存储、统计和分析各种数据信息提供自动化的技术支持。通过财务主题数据库的架构和建设,为财务人员快速检索、获取相关分析信息提供统一的系统平台和数据支持。

1 概述

1.1 商务智能概述

现代企业生存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企业管理者能否利用信息进行快速而有效的决策不仅仅标志着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更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企业利用信息系统存储了大量的数据,如合同、库存、交易帐目及客户资料等;而另一方面,决策人员在面对动态的、不确定的外部环境时,却不知道从何处去查找决策所需要的信息,有时即使知道,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所需要的数据分析。为了改变这种“数据泛滥,知识贫乏”的局面,商业智能便应运而生。

关于这个名词的定义很多,比较严谨的定义如下:

“商务智能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管理和分析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商务数据和信息,创造和累计商务知识和见解,改善商务决策水平,采取有效的商务行动,完善各种商务流程,提升各方面商务绩效,增强综合竞争力的智慧和能力。”

1.2 财务分析概述

财务分析是根据财务有关数据对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未来前景的一种评价,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相关数据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帮助利益关系集团改善决策。财务分析的方法灵活多样,随着分析对象、企业实际情况和分析者的不同会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包括直接列示、比较分析、趋势分析、分类汇总等。

下面主要以宝钢股份财务数据仓库系统为例介绍商务智能在财务分析系统中的应用。

2 系统平台架构

2.1 系统架构

系统平台主要分为四层架构:源数据、数据仓库、应用层、用户层。源数据层是提供数据仓库产生所依赖的数据基础,可能是数据库、excel表格、csv文件等;数据仓库是海量数据集中存放的地方,其突出的特点是对海量数据的支持以及规范化结构,为了特定的应用目的或应用范围,从数据仓库中独立出来的一部分数据,形成主体数据集;应用层根据主题数据通过报表、查询、数据挖掘等多种方式根据用户需求型呈现给用户层所能观测到的结果。

2.2 功能架构

财务分析系统主要包括财务基本信息分析、资金分析、债权债务分析、税务分析、费用分析、主营业务分析、固定资产分析、用户自助功能、授权管理等主要功能模块,为股份公司做财务分析和决策支持提供信息化管理平台。同时,系统提供标准模版接口;并提供用户以支持财务主题数据的报表自定义的展示工具。

3 系统特点

3.1 数据统一、集中分析

通过ETL方式,在ODS层整合各业务系统的接口数据,在分析系统中做到数出一源,口径统一。分析系统主要建立在一体化财务会计在线系统数据基础之上,以统合后的分析逻辑满足各账套的分析功能需求。

3.2 历史数据访问和灵活的对比分析

分析系统支持历史数据的存储,能够提供历史数据查询,特别是跨会计年度的数据查询。对于所有的对比分析,提供灵活的对比时间条件,可以满足用户多样性的查询需求。

3.3 通过用户自主功能,满足用户灵活性要求

提供了用户自助功能,包含常用数据下载、自定义维护表、数据字典等内容,这部分功能使用户能够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对部分分析功能的逻辑进行自定义。

3.4 数据权限控制

财务分析模块通过A3Pro工具,结合用户实际需求,对各分析功能报表进行分账套数据权限控制。

4 结语

商业智能的实质就是将信息转换为知识,以帮助企业了解新的趋势、抓住新的市场机会、发现潜在的威胁,从而改进财务绩效、引导产品潮流、提高服务水平,保持竞争优势。随着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商务智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未来商务智能的产品还有很多的创新之处。商务智能将不再是简单的查询和报表,而成为集数据整合、分析和应用于一体的平台,它需要分析数据背后的规律,把数据转换成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可以预见,商务智能将成为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帮助企业积极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赵卫东.商务智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3).

[2]王茁.商务智能是什么、不是什么?[Z].中国商业智能网,2004(07).

[3] Lora D.Delwiche,Susan J.Slaughter,The Little SAS Book.

作者简介

钱|晶(1982-),女,江苏省人。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应用数学。

企业财务智能化篇6

关键词:人工智能 财务工作 企业单位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快速发展的技术、文化、经济催生了一系列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如: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与Google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AlphaGo进行了棋王争夺赛,最后败于人工智能系统;美国也曾开发了机器人服务员,并在餐厅与人类服务员进行对比,结果顾客对于机器人的好评度要远远高于对人类服务员的满意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人类服务员存在是具有情绪的,而其工作态度等方面会受到情绪的影响(情绪较差时对顾客的态度会对顾客的态度也会较差,从而影响顾客对其的满意度等),而机器人则不会有情绪方面的体验,只要在其系统中设定相应的程序,就可以很好的规避人类的这些缺陷。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但是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讲,这些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导致不同行业大量的工作人员失业,从而造成经济发展出现问题。

二、人工智能概述

人工智能(缩写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以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职能相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职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总的来说,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职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但是在不同时代、不同的人对于这个“复杂工作”的理解是不同的。

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它不是人的智能,但是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最重要的一点是人工智能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创造者的技术水平;另外人工智能也没有人类所特有的一些基本特征,如情绪等。

三、企业单位财务管理概述

财务管理是指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单位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企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财务规划,即是帮助企业单位设立知道方针来制定运营和财物计划,其包含三个步骤――设立目标、设立有形指标、衡量并调整目标和指标。第二,成本管理,即是对企业单位内部各种成本(如原材料成本、人力资源成本以及其他成本)的管理。第三,预算管理,即是根据企业单位的实景情况进行适当的预算编制,以规范企业单位经营活动中资金的使用。

四、人工智能机器与人类人工对企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作用

(一)两者在企业单位财务管理内容方面的差别

对于财务管理的工作内容,人类员工的主要工作方面就是使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单位日常经营活动的数据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并机型分析;在做好原来的数据归类的同时也会根据财务数据对企业单位以后的经济活动进行一定的规划等。而在这个方面,人工智能机器人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人类的力量进行信息的录入(因为需要设定哪些数据是重要的,哪些经济数据是需要进行分析的等);但是在数据信息录入过后,人工智能机器人在处理数据信息方面要优于人类员工,这些数据可以在其内部进行自动的分析处理,并且还可以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做出一定的预测和规划。而人类在这方面就需要对每一步进行单独的操作,极易出现错误,工作效率也较低。

(二)两者在企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技术方面的差别

在相应技术方面的差别,人工智能机器人和人类工作人员的差别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最重要的是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程序都是人类设置进去的,再加上在设置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就极有可能导致人工智能机器人相关的工作技术不够成熟。相反,人类可以借助于现代先进信息技术,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另外再加上很多工作人员的相关技术都是自动化了的,所以可能在这方面人类更胜一筹。第二,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人类则很有可能会因为自身的原因多多少少出现一些错误;而对于人工智能机器人而言,只要在其内部设置了正确的程序,在这个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错误。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会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虽然有人预测在2025年之前,世界上会有25中工作会完全被人工智能机器人所替代;在2045年之前则极有可能出现超人工智能。但是,这些所有的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都是源自于人类的设计。就像企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如果没有相关的工作人员为其设计者提供相应的工作知识基础和工作经验等,这些设计者是没有可能设计出在某个工作领域及其出色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综上,人工智能机器人是应该建立的人类智慧、经验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它只是人类的一种衍生,而不能完全替代人类。

参考文献:

[1]陈建平.人工智能在职能机器人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N].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8(06)

企业财务智能化篇7

[关键词]智能财务;财务共享;财务转型

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各行各业,财务领域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的应用,工作方式从传统的手工记账过渡到会计电算化,逐渐摆脱了重复而繁琐的计算。互联网技术的深度挖掘,推动着财务领域迈进了会计信息系统及其协同时代。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涌现,开启了财务领域业财融合、财务共享的变革浪潮,智能财务成为当前学术界和实务界探讨的热点,越来越多的企业布局智能财务建设,推动企业财务转型,实现财务与业务融合,提升财务服务水平与效率。当前我国各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情况不尽相同,信息化水平良莠不齐,但基本已完成会计电算化建设,过渡到会计信息系统及协同时代。现有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多呈现信息孤岛效应,制约了高校财务共享平台的建设。高校作为科研与创新重地,应紧随时代变革潮流,紧跟企业财务智能化改革的步伐,运用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实现财务智能化,进而推动智慧校园建设。本文结合具体高校,以HB大学为例,分析该高校智能财务时代下财务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智能财务时代下高校财务转型策略,为其他高校推动财务智能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1智能财务时代下高校财务转型的必要性

智能财务是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大智移云物区”等新技术运用于财务工作中,对传统财务工作进行模拟、延伸和拓展,以改善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降低会计工作成本、提升会计合规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促进企业财务在管理控制和决策支持方面的作用发挥,通过财务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智能财务有五个特点:全面共享、高效融合、深度协同、精细管理和力求智能[1]。智能财务的提出为实现业财融合、信息共享打开了新天地,大型企业集团正全力实践智能财务建设。同时,高校正布局数字校园建设,而信息共享是关键。高校财务处作为核心部门,与各个单位都有密切联系,业务方面与多部门都有交集。高校财务智能化建设不仅可提升自身管理效率水平,更能加深与其他业务部门信息化融合,实现数据交换、共享。因此,高校应积极加快财务转型,紧跟财务变革要求,将智能财务管理模式应用到自身财务管理中,推动智慧校园的建设。

2智能财务时代下HB大学财务转型面临的挑战

HB大学是某省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全校在校师生有2万余人。该校财务处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当前信息化水平位居省属高校财务处前列,现已具备账务核算系统、网络报销系统、学生收费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银校直联等系统,基本覆盖各个业务板块,该校财务信息化水平已步入会计信息系统及协同时代。然而相比于企业财务改革转型,高校财务滞后较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存在着更多制约高校财务转型的问题,本部分结合HB大学,对照智能财务建设要求,具体分析该高校智能财务时代下财务转型面临的挑战及问题。

2.1各部门间系统相互孤立,信息交换不畅

智能财务是建成智能财务会计共享平台和智能管理会计共享平台,以业务驱动财务,进而驱动财务管理、规范业务。数据的交换、共享是建设智能财务平台的关键。目前HB大学人事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及科研管理系统等相互孤立,与财务管理系统未能实现互通互联,形成信息孤岛效应。例如,教务管理系统学生信息无法直接导入学生收费系统,对于延迟毕业、专业调换等变化,需要财务人员根据学校文件在收费系统修改,学生欠费信息也无法传输到教务管理系统,只能导出相关数据通知学院负责人催收欠费。科研管理系统项目信息未能与网络报销系统、账务核算系统对接,对于项目余额不足的问题,只能由财务人员通知报账老师修改、重新提交。这种孤立的系统管理模式不利于财务系统收集学校各方面财务数据,对资金管控、降低管理成本增加了难度,同时降低了财务工作效率,制约了业财融合的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建设。

2.2技术支撑不足,缺乏创新

智能财务是涵盖“大智移云物区”等新技术在管理会计领域的单独运用或综合运用,包括与预算和成本相关的RPA,与报表报告相关的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交互等。智能财务对技术要求很高,高新技术的深度运用可以使财务人员彻底从重复、烦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真正发挥管理会计职能。目前各高校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比较欠缺,HB大学主要依赖于第三方软件服务商,财务人员运行信息系统时发现问题只能寻求该软件服务商解决,财务人员对技术方面不甚了解,容易发生问题沟通交流不畅,导致问题解决不及时。同时该软件服务商在技术开发应用方面不成熟,网报系统目前在运行过程中发现许多问题,例如劳务费累计扣税存在差异、自动生成凭证摘要提取信息不明确等。因此,技术是影响高校财务转型的挑战之一。

2.3经费配置欠缺,制度不健全

企业积极致力于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智能财务通过业财融合,把控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以财务监控资金流向,借助专业洞察和大数据分析辅助业务部门、管理部门和高层领导决策。目前,许多高校对“成本管理”理念认识不足,只重视增加教育经费投入而忽略了教育经费管理。高校通过成本管控,可以优化教学资源,合理配置教育经费,从而实现最大效益。目前HB大学领导对这方面认识不够,未能深刻认识到财务在成本管控方面的重要性,导致建设智能财务信息共享平台缺乏合理的经费配置。同时,校领导也未能从学校全局把控,没有合理的保障制度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

2.4专业化、复合型财务人员匮乏

智能财务建设是财务领域的一场重大变革,其核心任务是规划建设创新型智能财务平台,以及在此基础上探索。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企业在财务人才培养方面投入更多的成本,积极培养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熟悉财务管理模式。HB大学对财务人才明显重视不足,未积极引进专业性人才,现有财务人员偏老龄化,对计算机方面知识掌握不足,无法更快适应信息化改革,也无法投入更多精力参与信息化建设。因此,专业化和复合型人才匮乏成为HB大学当前面临的问题之一。

3智能财务时代下的HB大学财务转型策略

HB大学建设智能财务共享服务平台面临着诸多挑战,“智慧校园”的建设催促着高校财务必须转型,以财务为中心,连接其他业务部门,实现数据交换、业财融合,提升财务服务水平与效率。本部分先分析智能财务时代下高校财务转型方向,然后结合HB大学提出具体转型措施。

3.1高校财务转型的方向

智能财务时代下高校财务转型需明确转型方向,从管理理念、财务职能、数字化技术及人才培养等方向开展。校领导应转变管理理念的认识,积极推动财务职能转变,投入较多的经费满足财务数字化技术的需要,同时加强人才的吸纳与培养,为早日实现财务智能化做准备。3.1.1管理理念转型高校财务转型首先要转变对财务的态度,校领导应重视财务部门的作用,现在财务已不是简单的账房先生,财务管理职能日渐突出。财务资源是否合理分配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校领导要从学校全局出发,科学合理地分配财务资源,以财务为中心建立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联通相关部门信息管理系统,把控学校各方面资金进出状况,严格控制财务风险,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同时,财务对于成本管控有着重要作用,校领导不仅应重视经费的投入,更应重视财务对成本的监控,从而提高经费使用效益。3.1.2财务治理模式转型传统的高校财务管控模式无法满足当前管理的需求,高校财务应结合现有业务特点,建立新的财务治理模式。智能财务时代下高校财务要积极转变财务治理模式,高校财务类型要从核算型财务向管理型财务、战略型财务转变;财务功能从简单的记录报告升级为参与控制与规划。财务角色要从管好账、用好信息,成为管好钱、管好风险、管好财产。转型后的财务治理模式,更加符合当前高校管理需求,也更加符合高校战略发展规划,以战略的视野、全新的理念、开放的心态推动高校迈入“双一流”建设。3.1.3财务数字化转型高校财务智能化升级需要技术的支撑与保障,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管理会计应用平台,大数据的运用可以消除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联通财务信息系统,推动业财信息系统集成与融合。大数据时代下,数据价值不言而喻,数据已经成为分析决策的依据。高校财务应深度挖掘数字资源价值,财务管理系统联通其他部门信息管理系统,获取相关财务数据,严控财务风险,推动数字校园建设。3.1.4人才培养转型为适应财务转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人才是推动改革、提升服务水平的关键。高校对财务人才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缺乏系统的培训与提升。高校财务应根据业务需要,重新设置岗位职责与要求,制定合适的岗位规范,加强对人才的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尽快胜任信息技术的操作与运用。现有的财务人才不能只学做账,更应该了解业务,激励财务人员熟悉业务提升管理理念。

3.2智能财务视角下HB大学财务转型的具体措施

3.2.1做好统筹规划,加强制度保障财务转型的目标之一是建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校园数字化建设。这一项改革需要各部门的积极参与,不可避免会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和管理权限,因而会有部分人的利益受到冲击。HB大学财务转型应得到校领导的全面支持,站在学校层面上整体规划布局,打破原有的组织结构,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给予合理的经费配置,推动相关部门积极配合财务智能化建设,保证工作的彻底执行。3.2.2联通财务信息系统,推进财务共享平台建设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可以打破财务信息系统封闭的现状。HB大学应借鉴企业业财融合的建设思路,将财务信息系统与相关部门信息系统对接联通,使预算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政府采购等系统中的财务数据集中归集和协同应用,便于校领导及时获得基础数据,有助于提高决策分析的精准度,有利于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降低财务风险、提升财务管理效率。3.2.3寻求技术支持,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需要强大的信息系统和技术支撑,HB大学目前主要依靠第三方软件服务商,在技术支持方面财务人员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积极与软件商沟通交流,梳理工作流程,将烦琐、重复的工作标准化,通过信息技术来代替人工操作。HB大学现有的财务管理系统功能比较欠缺,缺乏分析统计功能,网报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在完善财务管理系统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投入更多经费寻求更有利的技术支持商。3.2.4招聘复合型人才,提升财务队伍水平HB大学为适应财务转型需求,应当招聘复合型人才,吸纳计算机方面人才投身于财务实践工作中,可以更容易发现财务工作中信息技术的不足,更便于与软件商沟通合作。同时,该校财务处积极组织开展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使其业务能力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鼓励财务人员积极学习,备考注册会计师、中级会计师等,丰富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更加适应新时代财务人员要求,推动财务信息化建设。

4结语

智能财务为高校财务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使财务工作更加智能化与高效。高校财务应顺应时代变革潮流,对照智能财务建设要求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合理的制度保障、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先进的信息技术、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推动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力争早日实现智慧校园的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梅玲,黄虎,佟成生,等.智能财务的基本框架与建设思路研究[J].会计研究,2020(3):179-191.

[2]秦锂,马红红,蒙福亘,等.财务共享视角下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探析[J].教育财会研究,2020(10):11-16.

[3]毛成银,叶剑.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财务转型的思考[J].会计之友,2020(18):100-103.

[4]陈旭,郑雪佳.智能财务视角下集团型企业财务转型策略研究[J].商业会计,2021(3):23-27.

企业财务智能化篇8

关键词:智力资本 学科归属性

一、前言

受企业智力资本投入上升、科研开发投入增加、产品及服务中智力密度增长等因素影响,智力资本对企业增值作用日益显著,已成为企业贡献利润的动力源。我国在智力资本研究方面起步较晚,国内学者在智力资本领域的研究为数不多,研究结果也缺乏系统性,国内较多的文章分析了人力资本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对智力资本评估、确认、计量与报告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国内大多数企业的管理目标,主要关注如何使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较少关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而国外认为智力资本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核心因素,并逐渐将智力资本提升到企业战略管理高度。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加快我国智力资本价值理论研究和实践刻不容缓。

二、智力资本的含义

笔者认为,智力资本是企业雇佣的员工所具备的学习能力、技术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发明新产品、新技术,创造新的企业管理思路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中,以提高企业市场价值的一种资源。企业所拥有的智力资本,其价值创造能力归根到底由员工思维能力所主导,员工所受教育程度、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思维方式等多种因素交互影响其价值创造。在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时代,企业市场价值并不等于企业账面价值,特别是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说,企业的市场价值远远高于其拥有的有形资本所创造的价值,市场价值与物质资本创造价值之差,被认为是无形资本创造的价值。但无形资本亦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专利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还应包括看不见、摸不着的智力资本。

三、智力资本的特征

所谓资本是能够创造财富或带来收益的人或物,具有两个特征:一是未被消费掉的劳动,二是可为企业创造财富或价值。由于智力的形成是通过教育和学习把知识固化于人脑的活动。因此,智力也可以看作是未被消费掉的劳动,智力的运用过程就是劳动耗用的过程。笔者认为,智力资本的构成决定了它的资本属性,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也具备资本的特征,不仅能发挥其自身资源的功效,而且在整个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能够发挥引导、操纵、控制其他资源的功效,并在运用过程中不断增值,大幅度地提高劳动力和资本的使用效率。智力资本与企业拥有控制的其他资本在权益分享上存在显著不同,具有其他资本具备的能动性,是唯一具有创造性的资源,智力资本所有者将从企业索取固定权益,即各项薪金及报酬。此外,企业对智力资本的拥有具有唯一和排他性,企业雇佣员工,也即雇佣了员工的智力资本,企业亦将享有智力资本创造的超额收益。因此,能力出众的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共同分享企业的剩余价值成为现实,如在企业授予员工股权激励、持有公司股份等形式都是对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企业剩余价值的形式。当今,智力资本的价值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如微软公司、苹果公司的成功,甚至改变了企业所有权的结构,充分证明了高密度的智力资本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改变和推动世界的发展。

四、智力资本计量

当前,部分学者试图从财务会计体系入手,对智力资本进行确认和量化,从而为外部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决策依据。理论界,对智力资本的计量,分为历史成本计量、重置成本计量和价值计量模式,现对其进行探讨。

(一)历史成本计量

将智力资本以实际发生的历史成本作为入账价值,相关数据获取相对容易,使得不同智力资本所有者具有横向可比性。但以历史成本作为入账价值,忽略了智力资本潜在的创造能力,以历史成本反应智力资本的价值不能反其真实价值,也不能反映其创造或可能创造的价值。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影响智力资本变动因素也越来越多,对其摊销期限也难以准确地确定,它实际上是将分散的各“期间费用”进行资本化处理,智力资本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划分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导致将历史成本资本化并不能准确地计量智力资本的价值。

(二)重置成本计量

所谓重置成本是指,重置现在拥有的或使用的某一项资源所付出的成本,包括可能丧失的机会成本。重置智力资本即以放弃企业现有的智力资本所丧失的资源为计量金额,以反映历史成本计量和报告的偏差。重置成本可以反映以在当前市场价格下,牺牲企业现有智力资本而需付出代价的综合,并以此作为智力资本的计价依据。当前,我国财务会计体系对于重置成本运用并不普遍,在实务中,重置成本多应用于盘盈固定资产的计量等方面。重置成本计量方法与历史成本差别巨大,对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可能造成误导。重置成本的属性,要求每一会计期间均对企业所有员工智力资本进行重置估算,而估算带有较大的人为主观性,缺乏统一的计量标准,导致各个企业之间的智力资本计量并不可比。

不论是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还是重置成本计量,均反映了企业智力资本支出而获得的价值,企业在财务会计核算体系中设置“智力资本”账户,核算智力资本的价值,按照资产摊销的方式进行智力资本的摊销计入当期成本。此种方法将智力资本核算纳入传统的财务会计体系,操作性较强,容易接受,符合现行会计准则要求。但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并不能反映智力资本真实价值,忽略了主观能动性所带来的价值创造,采用重置成本模式计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智力资本市场价值,但因计量方法、标准不明确,难以达成一致共识,对当前的会计准则体系也是巨大挑战。

(三)智力资本价值计量

人力资本是隐含的知识和能力,员工通过运用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体现其价值,如在财务会计报表中确认智力资本,由于计量的标准不明确、不统一,将会颠覆传统财务会计报表的计量基础和原则。

1.货币计量

理论界,对智力资本价值的货币计量分为“个人价值说”和“组织价值说”两种理论,智力资本的货币计量也相应的分为个人价值计量法和组织价值计量法两种。按照个人价值计量法来讨论,主要有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未来收入折现法、随机报酬法和内部竞价法。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未来收入折现法,主要是将支付给职工从录用到退休期间或职工在剩余雇佣期内的工资报酬,按一定的折现率进行折现,计量智力资本的价值。随机报酬法主要是将职工服务于企业期望达到的时间和价值,按其继续留职的概率,按一定的折现率进行折现,计量智力资本的价值。内部竞价法主要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内外部竞价的方式确认智力资本价值。按照组织价值计量主要有非购买商誉法和经济价值法。非购买商誉法主要是将企业超额利润中的一部分予以资本化,确认为智力资本的价值。经济价值法主要是将未来收益总额利润折成现值,并按智力资本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确认智力资本的价值。

2.非货币计量

智力资本非货币计量,主要是进行不精确的计量和定性描述的方法,对智力资本进行量化说明和分析。常用的方法有:技能详细记载法、绩效评估法、潜力评价法和工作态度测定法等。智力资本价值的非货币性计量方法,作为智力资本价值计量的另一种方法,弥补了货币性计量的不足,可以反映货币计量所不能提供的信息。随着会计领域的不断扩展,非货币性计量方法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也越来越被广大非财务信息使用者所接受。

智力资本价值计量模式力图相对真实地反映其价值,但实际上影响价值的不确定性因素众多,很难对其价值做出全面准确的衡量。未建立科学的智力资本价值评估体系前,各企业运用的评估方法也不一致,如果将其作为资产计入财务会计报表,将会导致企业间资产缺乏可比性,进而出现粉饰会计报表的可能,也将企业经营决策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会给外部投资者传达错误的会计信息。对于智力资本价值会计,无论是以过去创造的价值还是以将来所能创造的价值为计量的标准,无论是以个人价值还是以群体价值为计量标准,都被束缚在智力资本的确认和计量上。

五、智力资本学科属性探讨

通过以上论述可知,智力资本的价值计量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国内没有可参照的评估准则或标准对其价值评估进行规范。因此,对智力资本的价值进行评估、计量,存在较大的主观性,评估价值的可信度会大打折扣。如将评估的价值在财务会计体系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将会对现行财务会计理论体系造成重大影响,势必引起财务会计理论基础和概念结构的变革。在目前来看,会计界并没有足够的理论与思想准备,且国外也未有对智力资本进行确认、计量的可靠标准,导致智力资本的入账价值难以确定。

从可靠性方面来说,财务会计侧重向企业外部利害关系各方提供资料,要求披露的数据准确无误,如前所述,智力资本以历史成本计入财务会计体系,并不能反映其真实价值,而管理会计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有较大的灵活性,对数据可靠性要求不如财务会计苛刻,企业可以根据管理和决策需要,选择历史成本模式或者价值模式对智力资本进行确认、计量。从计量基础来说,现行的财务会计体系要求计量基础统一,要求横向纵向可比,而管理会计不要求企业有统一的计量基础,其结果能为信息相关者提供决策即可。从会计报告方面来说,财务会计报告必须采用货币计量,定期编制并对外报送,而管理会计则没有上述要求,可以采用货币或非货币计量模式,无论是国际会计准则还是国内会计准则,也都未要求企业对外报告智力资本价值和收益情况。美国学者弗兰姆・霍尔茨认为智力资本是管理会计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为本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弗兰姆・霍尔茨讲到“将智力资本作为一种管理工具”,说明智力资本从产生时就是为内部经营管理服务的,从属于管理会计体系。综上,笔者认为,智力资本的计量模式选择及计量方法上存在诸多争议,且准确的价值量并不能准确计量,将其纳入财务会计体系并不可取,应将智力资本纳入管理会计体系,主要为企业内部决策提供依据,对外可主要披露非财务信息,作为财务信息披露的补充即可。

六、智力资本纳入管理会计的优越性

从以上分析来看,将智力资本纳入管理会计体系,更具合理和逻辑性。随着智力资本在企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内部决策和外部信息使用者,都将高度关注智力资本的创造能力,将智力资本纳入管理会计的范畴,将其作为管理会计的一个分支进行研究,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企业中得到充分体现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智力资本影响着企业发展,特别是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说,甚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一个企业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智力资本的投入与产出,无论是在管理模式还是在终端产品的制造上,拥有良好智力资本的企业往往能抢得先机,占领市场,智力资本的价值将超越物质资本的贡献,从而使企业雇佣的员工更多的分享企业剩余价值。

2.规避了智力资本计量不准确的问题

将智力资本纳入管理会计,无论企业采用成本模式还是价值计量模式对其进行计量,选择一种计量模式和方法保持不变,将使企业的智力资本在纵向上具有可比性,不仅节约了计量过程中的成本,同时减少了外部信息使用者可能由于使用这些失真的信息而造成的损失的可能性,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3.不受现行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约束

当前财务会计准则体系在计量基础、数据的可靠性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和闲置,智力资本计量基础尚不统一,与当前的法律制度和准则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而管理会计主要为内部决策者提供决策信息,对外可以选择性的进行披露。因此,智力资本纳入管理会计体系,不受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制约,其计量方法选择具有灵活性。

4.不受报告期间的限制

财务会计准则要求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期间编制财务报告并对外披露,受政府、审计等部门的监管,而将智力资本纳入管理会计的范畴,报告的编制将不受财务会计准则要求影响,可以根据管理需要编制不同影响期间的报告。

5.会计主体可以是多层次的

财务会计以企业为会计主体,通常不以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为主体提供相关资料。将智力资本纳入管理会计的范畴,既可以提供反映企业整体智力资本的情况,也可以根据需要反映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的情况,这将大大细化相关信息,提高信息的准确度和有用度。

6.可以采用货币和非货币度量,降低信息精确性要求

财务会计需要货币精确的数值度量,而智力资本通过货币的度量无法全面反映其价值。管理会计要求的是信息的及时性,决定了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不可能绝对精确,为了适应不同管理活动的需要,可以将智力资本计量以货币度量为主,同时辅助非货币计量,忽略财务会计要求精确计量智力资本价值这一难题,从而定性的评价智力资本的价值。

七、结论

本文通过阐释智力资本定义、特征及计量模式,充分挖掘了智力资本在当前会计准则体系下进行确认和计量上存在的困难,并对各智力资本计量模式的缺陷进行了探讨,得出了不具备将人力资源会计全面纳入财务会计体系的条件和环境,在有关会计准则尚未建立、健全,智力资本价值评估未建立统一标准之前,应将其纳入管理会计体系,将现有的智力资本理论和管理会计学相结合,构建智力资本管理会计学是当期的发展方向。随着智力资本越来越受到重视,势必对企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必将成为对外披露信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如人才未能实现有偿使用,智力资本化方面缺乏可靠的数据依据,智力资源资本化后,受益分摊期限难以确定等问题。随着对智力资本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智力资本必将形成一个新的会计分支,用来衡量智力资本对企业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变更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王莉丽.智力资本――中国智库核心竞争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郑丽萍.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13.

企业财务智能化篇9

当今的经济环境中企业制度和企业管理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对于人力资本的重视,出现了技术入股、管理入股、股票期股期权、员工持股计划等创新,也给企业财务和会计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和发展。在出现的知识型、创业型的企业组织中,企业人力资本作用日益增强以至于出现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与传统财务资本即物力资本产权所有者共同参与企业的剩余收益分配权和控制权的发展趋势,财务与会计面临结构性的调整与变革,构建这一进程中新的财务与会计的管理与制度基础,将成为必然。

在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变迁的经济时空中,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要素或经济资源配置的重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力资本逐渐取代了物力资本(即传统意义的财务资本)成为企业经济资源的主导整合因素。在一些新兴行业如IT行业,新兴企业如网络公司已体现出这种明显的变化,虽然这些企业初创期的利润不够理想,但是该类企业的价值却能得到很好地创造,并通过创业板证券市场充分地体现出来。事实上,许多创业企业的崛起并不是建立在丰富的物力资本的基础上的,其企业价值也并非完全源于物力资本的贡献,象微软这样的企业其企业价值的创造被公认为主要源于核心的技术人员和核心管理人员,而非主要源于传统的财务资本,其企业的实际价值也不反映在现有财务会计核算的传统财务资产上,而被公认为体现在以人力资产或智力资产为主要内容的无形资产上,因此在其实际企业价值和账面的企业价值之间出现了“价值空洞”。就当前的会计核算模式而言,财务会计上还无法核算人力资产,亟待在核算方法上做出变革。而从财务制度来看,企业战略性经济资源的结构性变化也将引起了财务结构发生重大的变化,财务管理的内容构成将由传统的“融资”“投资”“优资”“酬资”的财务结构发展成“融智+融资”、“投智+投资”“优智+优资”和“酬智+酬资”的新型结构,许多新的财务管理概念在新的财务管理内容结构的设计中逐渐凸显出来,由此需要设计新的、系统的财务制度与管理创新以支持财务实践的要求。相关地,企业的财务管理将面对如人力资产的价值管理引发的财务职能的创新,人力资产价值管理效率要求财务分析趋于完整,以及出现财务管理部门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职能协调的新问题.

基于人力资本产权影响的财务管理

1、财务目标需要重新表述。在企业这种契约型经济组织中,财务关系中的各个利益主体的讨价还价能力即谈判的能力是不同的。在一个股东利益至上的治理结构下的企业,股东具有绝对强势的讨价还价的能力,其支配着企业,并决定着其他利益集团的利益保障程度。这种条件下,对于企业经理人、公司员工,处于一种被支付工薪和给予激励性报偿的地位,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刻划了股东的强势利益集团地位,并间接地反映出其他利益集团在企业的地位,现在被公认为现代企业理想的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目标事实上就是这样一种完全的“股东治理逻辑”的产物。然而,当经济形态发生根本的变化如知识经济形成,企业性质变迁产生知识型企业时,其对于创新型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的依赖使得人力资本的地位提高,并且伴随人才市场的流动性加大,企业一些核心的人力资本所有者如企业家的谈判能力增强,甚至超过资金的提供者。企业契约的某些旧有的条款将被打破,于是会出现人力资本所有者以其产权所有者的身份参与剩余收益的分配的企业制度安排,这就标志着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逐渐成为企业的所有者,其代表将进入公司的治理结构,需要通过诸如财务制度等企业制度来保障其初始的利益份额和利益的不断增值,促进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的贡献从而满足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根本要求。

2、财务管理内容的维度加大。鉴于人力资本产权的存在和介入,财务管理将由对物力资产的价值管理扩展到对人力资产的价值管理。传统的财务管理主要是对物力资产的价值管理,表现为融资、投资、资产管理即“优资”和利润分配即“酬资”,这一结构已发展得比较成熟了。当把人力资产的价值管理纳入财务管理以后,现有的以融资、投资、优资和酬资为管理维度的财务管理内容将面临扩容,即形成投资与投智并重,融资与融智并举,优资与优智并事,酬资与酬智并行的财务管理的新格局。在企业引进人才和进行人力资产投资如岗位培训时,必须借助于财务管理的价值分析和决策,如进行人力资产的价值评估、投资价值分析,以及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如对引进人才和培训支出对企业价值和企业利润的财务影响进行分析等等,这些都形成财务管理的新内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还要保证企业人力资本处于一个最优的结构,最优的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比例,并以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来衡量其优劣,这即所谓的优智。与对物力资产的财务管理一样,要充分发挥财务决策、计划、控制、评价和分析等财务职能在人力资产或智力资产的价值管理中的作用,使财务管理扩展的内容能被纳入规范有效的价值管理之中。

3、财务管理职能会拓展。从以往的财务理论探讨中,只是在建立财务激励―约束机制上提到财务激励,而并没有专门的财务激励的探讨,更没有把财务激励作为与财务控制和财务计划等财务管理的职能来相提并论的。我们认为,这是受到现有财务管理观念和理论的局限。实际上,当财务管理把人力资产纳入其价值管理,甚至于人力资本的产权所有者参与企业的剩余收益的分配时,财务管理对象的维度相应增加,财务管理的手段也需要创新。财务的激励职能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职能,尤其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涉及人的方面,财务激励将发挥其他决策、控制职能难以取代的作用。财务激励在协调企业股东和管理层目标也很有效,保证了股东财务最大化的财务目标的实现,其可通过股权激励来实现。因此,从激励方式、协调的对象和提供的激励诱因来看,我们认为股权激励在管理激励中就是财务激励或称经济利益激励的内容,而不归属于其他的非经济利益激励。因此,一个基于人力资本产权的财务结构会自然而然地合乎逻辑地拓展出财务的激励职能,以适应财务管理对象衍生和财务管理内容丰富的客观需要。

4、财务分析的内容趋于完整。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进一步得知,对于一个企业的财务分析,不能简单地从物力资本的各个相关维度来进行财务分析,因为这样将无法反映一个企业真实、完整的财务状况和企业全面的价值最大化的实现状况。而围绕着人力资本和人力资产的相关财务分析的财务指标的加入,才能完整地反映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广义财务资源或称泛财务资源的分布信息。扩展的指标中将包括企业的人力资产的比重,人力资产利润率和创值率,人力资产的流动率或维持率,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产权比率和人力资本产权的回报率等,这些指标将满足企业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对于相关信息的需求,将丰富企业财务指标,更完整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创值性财务目标实现的程度。

5、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分工需要协调。当财务部门把人力资产也纳入其管理对象时,必然会面临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冲突,其中存在着部门职能的协调的必要,即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分工和协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或人事部门主要进行人才的招聘、培训、定岗和轮岗,实施如晋级、工作多样化等非财务激励即事务性激励,主要是对人力资源的事务性管理。而财务管理部门立足于价值管理,对人力资产的投资价值评估、投资决策、人力资产价值的增量,人力资本的经济利益分配、激励性报偿进行规范、科学地管理。可以这样来看,财务管理部门没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具体的人事规划、人才招聘、岗位设置、培训安排,就无法进行人力资源的价值管理,而人力资源没有财务部门的投资价值评估、分析与决策,人力资源或人事部门往往很难保证其人才引进和培训的合理性和经济性,无法确保其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会为企业带来价值创造。

因此,基于企业财务资源的泛化,企业财务部门必须和人事部门以及技术开发等部门进行密切的配合,及时地沟通信息并进行职能的协调和重新定位。从事人力资源的价值管理的财务工作和从事人力资源的事务管理的人事工作,在人才竞争力作用显著、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产价值管理工作的战略意义凸现的经济环境下,两个职能的工作协调和重新定位是个事关管理效率和企业竞争力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兰艳泽《论财务管理的泛资源观念》(《当代财经》2002 12)

钟朋荣《老板与员工的谈判力》(《特区经济》2002 11)

企业财务智能化篇10

商务智能是二0世纪九0年代末首先在国外企业界呈现的1个术语,其代表为提高企业运营机能而采取的1系列法子、技术以及软件。它把先进的信息技术利用到整个企业,不但为企业提供信息获取能力,而且通过对于信息的开发,将其转变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也有人称之为浑沌世界中的智能。因而,愈来愈多的企业提出他们对于BI的需求,把BI作为1种匡助企业到达经营目标的1种有效手腕。

上海博科资讯股分有限公司趁势推出国内第1套自主研发的博科BI商业智能解决方案,通过对于数据有效的分析,从而取得各种统计结果以及分析资料,进而做出高明的决策,成为匡助决策者以及管理者到达目的>!

数据的困扰

1个企业的信息散布在不同的部门以及分支机构中,乃至散布在不同的财务软件、ERP、CRM系统中,跟着企业的发展,这些电子数据也在逐渐膨胀。但常常,搜集的海量数据被沉淀,变为了难患上再走访的数据档案。从不同系统或者不同数据库中提取所需的数据正变为1项使人头疼的繁琐的手工劳动。首要的抉择,不是基于数据库中信息丰厚的数据,而是基于决策者的直觉,由于决策者缺乏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知识的工具。如何从纷繁繁杂的系统数据中迅速地找到数据与数据之间的瓜葛,快速准确地掌控风云变幻的市场脉搏?成为每一位企业管理者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数据监控失效,事迹没法分析

某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是1家集汽车营销与服务为1体的大型企业,具有一五家散布在全国各地的份子公司,因为使用着不同的软件系统,各份子公司的数据结构异样,每一到各份子公司上报报表时,不但上报时间没法统1,而且,总部财务人员还需通过手工汇总后再给企业管理者。因为是月度汇总报表,总部难以查询每一个份子公司的实际历史产生数据,对于财务预算差异、数据异样变化难以真正实现实时监控。数据监控的失效,没法使企业管理者对于公司业务数据进行灵便多样性的分析,没法预测业务的发展趋势,直接致使公司的战略决策老是滞后于市场的变化。

二、数据分析不及时,难以解除决策盲点

某焦化有限公司是1家典型的大型化工企业,下设多个分厂、实业公司。企业管理层注重信息化建设,前后施行了财务核算系统、出产本钱核算系统并采取EXCEL电子表格进行企业财务预算。然而,在累积了大量财务数据及业务数据后,对于数据的重组与分析依然要手工进行,尽管投入了巨大的人力,但用作决策的数据依然没法按时投递到企业管理者手中。

三、异质数据整合难题,管理监督缺少根据

某市卫生局,作为政府行政部门对于所辖的医疗机构行使监督管 理权,其基层单位包括病院、防疫站、疾控中心、卫校等等不同性质的分支机构。因为分支机构众多,上报到卫生局的财务数据量无比大,而且,都是固定的格式,市卫生局需要手工汇总这些数据,并按规定的格式收拾出需要的数据进行工作指点以及向上级单位汇报,在普遍没有适合的汇总分析工具的条件下,手工的工作量及工作强度巨大,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因为目前的这类报表方式普遍采取手工,卫生局没法对于历史数据进行反向查询,每一个分支机构表汇的口径和真实程度难以有效节制,数据不存在可比性。对于呈现的异样情况难以分析具体的问题的关键。这样,直接致使历史财务数据应用率低,管理监督缺少有效根据,对于整个系统的发展趋势的分析、差异节制更是难以有效掌控。

商业智能打开数字迷局

商业智能(BI)是二0世纪九0年代美国分析师所创造出来的新名词,无非,它其实不是1个平空冒出的东西。BI是在ERP等信息化管理工具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基于信息技术构建的智能化管理工具,它实时地对于ERP、CRM、SCM等管理工具生成的企业数据进行各种分析,并给出讲演,匡助管理者认识企业以及市场的现状,做出正确的决策。

商业智能是在不断提供完美的技术同时,还提供总体利用的解决方案,即系统总体设计思想,这1设计思想已经将未来的决策分析需求纳入系统;应用分类技术将信息消费者使用的决策支撑对于象分门别类,匡助业务人员解决每一天业务运转可能呈现的各种主要问题,从而简化对于业务信息的走访。从技术上说,就是按维度与层次对于主题树立数据分析模型;支撑对于所有情势的业务信息进行走访,而不单单是支撑对于存储在数据库、数据仓库中数据的走访。由于企业依然有至关数量的信息保留在办公或者工作组里,或者保留在企业Intranet以及Internet上的Web服务器中;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报表功能,比如在同1时间显示多个不同业务指标的记分卡式多指标报表、用户按维度分类分析并作比较的症结特征指标(KPI)报表、固定需求的状态报表和即时报表。而且,对于所有报表拥有优良的管理以及分发机制。

曾经经有人这么说过,国内软件厂商谈到技术,国外厂商都笑

了。不可否认的1点是,因为我国软件产业起步晚、投资小、经验少,与国外软件相比,带来了功能件有待完美、行业参数需要累积等问题。然而跟着这两年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家对于信息产业发展的高度支撑,这个差距正在快速缩短,国产软件不管在技术上、仍是在功能实现上,都在奔腾式发展。由国内高诚信度专业权威钻研机构计世资讯提供的“二00四年度中国国产商业智能软件利用钻研讲演”指出:截止二00四年四月,国产商业智能软件利用市场中,由上海博科资讯股分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商业智能软件,其市场占有率第1,品牌认知率第1。

博科资讯商业智能解决方案是基于万能接口、数据仓库、在线分析以及数据发掘等信息技术构建的智能化的数据管理工具,它能够实时地对于企业中不同部门、不同区域、不同时代、不同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采集、抽取、整合、以及转化,进行多维、深度分析,找寻出暗藏在数据与数据之间的潜伏瓜葛,从而知足各种不同类型的业务人员的分析需要和管理层的决策支撑利用。博科商务智能产品的核心技术为博科商业智能技术,此项技术是由博科资讯用时多年自主研发而成,这是由国内公司自主研发的中国首套商业智能技术,解决了国外技术与国内所有主流财务及管理软件不容易兼容的困难,不但弥补了国家此类技术的空白,同时,改写了中国商业智能软件鉴戒国外技术的历史。

发掘数据价值,实现管理奔腾

目前,博科商业智能的已经胜利的利用在数千家企业中,与国外软件相比,博科资讯的优势在于,其1,提供的管理软件能够相符中国企业本土化的经营特点,其2,机能接近国外产品,而价格不到他们的一/五乃至一/一0,如斯高的性价比,对于于中小企业以及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拥有无比高的吸引力;其3,博科商业智能软件产品的施行、利用难度很低,业务操作人员只需简单的培训便可进行熟练操作民生银行、上海卫生局、杭州卫生局、上海闸北、普陀教育局、上海焦化、上汽销售总公司等就采取了博科资讯的商业智能,之前需要数天、数10天的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只要数小时便可完成。从这些企业的利用成果来看,博科商业智能实现了企业发展的下列目标:

一、实现多角度监控,提高企业运营效力

某汽车工业销售部公司在利用博科商业智能后,之前需大量财务人员完成的汇总报表,现在可实现智能生成各种报表,工作人员工作量大大减少,同时,可生成对于子公司、产品、部门、时间等多角度分析报表,快速直观,便于及时了解市场风险,做到快速、准确的决策。总部多角度监控子公司实际财务数据变化以及子公司各类营运数据以及业务状态,保证公司总体收益最大化,提高企业运营效力。

二、智能分析,管理进级

某焦化有限公司的企业管理人员在使用博科商业智能后再也不向财务人员、业务人员催要各种数据,而是在自己的用户界面中随便钻取自己所需的数据。财务人中员再也不加班加点计算数据,从而可以真实的介入企业的资金运等财务管理。商业智能将扩散在账务系统、EXCEL电子表格和本钱等系统中的数据以统1的标准整合在1起,用户可以在统1的界面中对于已经有数据进行发掘分析。与此同时,上海焦化还将各个岗位的绩效指标定义到商业智能中,使用者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指标数据,从再实现了公然、公正的量化考查。

三、改善现金流,提高资金应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