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价值十篇

时间:2023-06-02 15:01:35

企业经济价值

企业经济价值篇1

关键词:经济附加价值;企业价值管理;价值驱动要素;EVA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4-0134-03

价值是经济学的基础和关键,但是对于不同的经济理论派系,其对于价值的判定存在一定的分歧。作为企业价值所包含的内容也随着价值体系的不断完善而完善。目前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因此就产生了诸如企业账面价值、市场价值、内在价值、清算价值等等不同的定义,但是如何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将是目前企业面临的重大

问题。

1 企业价值管理体系概述

1.1 企业价值管理及目标

企业价值管理(VBM)是一种以价值评估为核心、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综合性管理模式。按照有关专家的定义,企业价值的管理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先导、以企业价值评估为技术支持、汇合企业内部各环节、各层次、各人员共同参与的一个管理系统,该管理系统集预期、计量、控制、激励甚至文化等诸要素于一体,是经济金融化环境下企业管理发展的一种趋势。

企业管理的目标传统认为是利润的最大化,但随着社会及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的目标也在发生变化,利润的最大化观点逐渐显现出它的局限性。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为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利润仅仅反应了企业特定时间段的管理状况,不能全面地体现企业整体经营情况,它忽略了企业长期的资金和时间的价值,也就不能考虑到企业的风险控制,使得企业的决策带有短期性和局限性。然而,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状况的全面长期反应,同时也能够体现利益相关者的收益情况。从狭义上看,企业利益相关者是企业的股东和债权人,从广义看它涵盖了一系列与企业有契约关系的集合体。企业价值反应了集合体的综合收益情况,这有利于各群体为保障企业最终价值的最大化,从而再进行下一步的投入或者牺牲企业暂时的利润来进行研发投资、环境改善等等。

1.2 企业价值管理的发展

企业价值管理基本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集中于财务指标阶段、关注战略发展阶段和整体整合阶段。

在集中于财务指标阶段,企业的价值管理指标主要集中于公司的市面或者账面价值评估,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股票价格被看成了现金流和股本收益在风险预测后的一种估值,这时公司就是被看作是一种商品。在关注战略发展阶段,企业已经关注于如何进一步创造企业的经济价值,强调运营管理,重视战略评估。此时企业价值管理已经成为公司战略制定的一种工具。企业价值管理发展到整合阶段,其涵盖内容更加广泛,更加体系化,企业的资本运作和战略规划进行了更加紧密的结合,这就更加完善地指导了企业的各种决策,诸如战略规划、资源整合、业务重组、绩效考核等等方面。

1.3 企业价值管理模式

企业价值管理模式可以从经济类价值管理和非经济类价值管理两个方面进行分类。这是企业价值两个不同的方面,但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实现企业最终的经济增长和持续发展。企业的非经济价值,主要包含了企业的文化价值观、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企业法人治理机制等等方面。在国外对于上述非经济价值的研究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但是在国内还属于起步阶段。企业的经济价值类别,很显然是侧重于财务角度的研究,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企业资本价值评估框架,尤其是1991年Stewart提出了经济附加值(EVA)概念,并且由思腾思特(Stem & Stewart)咨询公司将该方法引入价值评估范畴。

2 经济附加价值

2.1 经济附加价值定义

经济附加价值简称EVA,是由美国Stewart提出了概念,并且由思腾思特(Stem & Stewart)咨询公司将该方法引入价值评估领域。它是指在营业收入净利润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扣减包括股东资本在内的所有资本成本后的余额,其计算的是企业为股东创造价值的增值部分。经济附加价值提出的意义就在于它与企业价值管理相结合,它推动了企业增长模式、价值驱动因素以及经营业绩的有效

评估。

2.2 经济附加价值对于企业价值管理的推动

经济附加价值可以成为企业价值管理的评价指标之一,在企业价值管理中也是重要的应用工具。同时,它的提出为企业价值创造提供了一种激励机制。经济附加价值同原有财务指标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是根据企业股东角度来评价企业的经济价值,其重点就是要扣除资本成本。表明了资本作为投入对于股东要给予一定的资本使用费,因此经济附加值的基本公式是:

经济附加价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经济附加价值表明了企业创造的高于股东预期收益的价值,也就是经济利润,但非传统上的会计利润。这种“以为股东创造价值”的管理思想更有利于启动经营者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2.3 经济附加价值对于企业短期行为的约束

传统的会计利润导向,只考虑了股东的资本成本没有考虑股东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这样就使得表面的利润不断加大,因此在后期投资,扩大生产规模上会更加有信心,并且会大量的举债投资。造成企业负债严重,占用股东的财富越来越多,因此其风险也越来越难以控制。如果从经济附加价值角度出发,再利润扣除资本成本,这样就能够更好地评估企业创造价值的真正能力,从而避免了股东的盲目投资,同时对于企业也有一个参照作用,明确自身在同行业或不同行业的创造价值能力或者有针对性地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或者进行行业的置换。经济附加价值的关键就在于能够对于资本的有效使用产生约束机制,以最终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资本利用效率。

2.4 经济附加价值的制约因素

经济附加价值虽然在价值创造上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方法指导,但是目前的社会经济多元化、管理状况的多样性使得该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经济附加价值仍然以财务报表作为主要依据,财务报表的滞后性特点也就造成了该理论在作为企业决策依据时存在一定的延时性;再者,经济附加价值关注于用最终数据来找到过程因素,就造成了对于过程信息,诸如产品、员工、创新等方面不能够体现,同时对于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的业务机制、人力状况、营销策略等不能充分认知,就造成了前瞻性的缺乏;最后,经济附加价值是综合业绩指标的解释,其对于企业风险的反应和控制缺乏手段。

3 基于经济附加价值的企业价值管理体系

3.1 基于经济附加价值的企业价值的驱动要素

经济附加价值以价值的评估和创造作为核心,企业价值的体现也同样如此。要想真正实现企业价值的创造和增值就必须对企业价值的驱动因素进行有效的管理,下面就简要说明。首要驱动因素为现金流量,该因素的产生主要取决于最初的投资管理过程;第二因素是资本成本,它是企业使用资金所应该付出的代价,其与投资收益有一定关系但又有所不同;第三因素是竞争优势持续期间,该因素的建立需要公司运营管理水平趋于不断完善和提高,同时也需要和战略、预算、绩效等体系管理进行有机结合。

3.2 基于经济附加值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目前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上的重要工具,但是其预算依据仍然是以会计利润作为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在实际运行中该种模式已经与企业的实际价值创造产生脱节,造成了预算约束的软化。因此,重新搭建预算管理体系是大势所趋。依据经济附加价值理论的发展状况,用其代替原有利润指标是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一大改进。经济附加价值指标,不仅能够分析企业的管理绩效,同样可以用作企业的资本预算、企业并购和资本运作。这样就使得预算管理能够与企业价值创造能够紧密联系。企业最高的目标是创造价值,经济附加价值就是这一目标的最好体现,因此将该指标进行细化分解使其具体化、数量化,成为指导各部门行动的准则。这样就能够更好地指导企业决策和运营。

3.3 利用经济附加值调整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是企业对于管理者和员工完成工作达成组织目标的考核,其体系主要有绩效指标的设立、绩效的传达沟通、绩效的考核评价、绩效实施结果的应用和绩效目标的提升等组成的一个循环改进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不断改进部门、个人的绩效。但是目前绩效指标的设立,是以企业销售收入、本期利润等作为考核基础,这就使得指标的选取存在短期性和滞后性。同预算相匹配,也需要引进经济附加价值作为绩效考核的指标,使得经济附加价值这一企业长期指标同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薪酬相关联,就能够引导企业最大限度创造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 结语

经济附加值概念的创立,清晰地明确了企业投资者和管理者创造价值的区别,也进一步明确了企业价值创造的实施方向、路线和方法。但是该经济附加值理论体系,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盲点和误区。这些都需要更深层次的实践指导。企业价值管理的理念必须深入至现实的企业管理中,这样才能够使得企业管理能从根本上有的放矢,不断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提升其价值管理的水平,以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明江.价值创造型企业的价值管理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0).

[2] 李庐.经济附加价值与企业价值管理[J].特区经济,2007,(11).

[3] 方启来,吕回.基于经济增加值(EVA)的企业价值管理探析[J].会计之友,2010,(12).

[4] 徐海燕,武兆宏,穆森.EVA理论在我国应用的探[J].商业经济,2006,(1).

[5] 赵治钢.EVA业绩考核理论与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企业经济价值篇2

EVA(Economic Value Added)即经济增加值,是指企业的税后经营净利润(Net Operating Profit After Tax,NOPAT)减去全部资本成本(Capital Charge,CC)后的剩余收益。全部资本成本,是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Weight Average Cost of Capital,WACC)与调整后的占用资本总额(Total Capital,TC)的乘积。EVA是由美国思腾斯?斯图尔特咨询公司(Stem Stewart & Co.)于1982年提出的一种新型公司财务业绩评价指标,其避免了传统财务指标评价体系忽略对股权资本成本确认和计量的缺点。如今,已被广泛地运用于企业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中。EVA在国外已有3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史,对其的广泛使用,使之成为了企业评价业绩的重要标准。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年代较晚,使EVA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其研究深度以及应用程度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近几年来,EVA企业评价业绩方法发展较快,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些研究成果。

二、经济增加值进行业绩评价的优势

经济增加值(EVA),是近年来逐步实施的一种企业业绩评价方法,其主要的优点在于,考虑了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更准确地评价了企业及企业经营者的业绩,更好地反映出了企业是否真的创造了价值。使用经济增加值指标实施业绩评价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的方面:

(一)EVA业绩评价方法有利于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

传统的业绩评价方法,以企业的净利润为基础。在计算企业的成本时,只考虑了生产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及债权资本发生的利息成本,而没有计算股权资本成本。致使企业片面地追求利润的增加,忽视利润的质量,以及经营活动为企业创造的“价值”。EVA促使企业经营者考虑所得与所费之间、利润与股权资本成本的关系,能够有效地抑制企业经营者盲目地投入资本、追求利润,可以使企业经营真正地创造价值。

(二)EVA业绩评价方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传统以会计利润为基础的业绩评价,无法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从EVA的计算公式上来看,在计算EVA数值时,需要对资产减值准备以及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进行调整。对这些项目的调整,有助于企业管理者更加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使管理者将企业的资源集中到主业以及能为其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上来,从而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

(三)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EVA指标考虑了资本成本,资本成本越高,经济增加值(EVA)越低,反之亦然。每个企业都会根据占用资本的成本,决定本企业的资本结构。通过测算EVA,企业会考虑现有的资本结构的是否合理,一般来说,都会更愿意使用内部留存收益,从而降低企业占用资本的成本,使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比较倾向于低负债。在债务风险可以控制的情况下,适当地运用财务杠杆,维持较低的资本成本率,可以使企业达到较优的资本结构。

(四)激励企业经营管理者,实现投资者的财富保值增值

经济增加值(EVA)是一个具有价值指导意义的激励指标,采用EVA进行业绩评价,促使企业经营者考虑所得与所费之间、利润与股权资本成本的关系,能够有效地抑制企业经营者盲目投入资本、追求利润,可以使企业经营真正为其创造价值,使企业管理者与股东的目标一致,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收入水平直接和经济增加值(EVA)考核联系在一起,企业盈利能力越强,实现价值越多,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收入也就越多,这样,企业的管理者就会尽己所能地追求经济增加值的最大化,实现股东财富的保值增值。

三、企业业绩评价中经济增加值相关事项的调整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税后营业净利润-占用资本*加权资本成本率,即:EVA=NO

PAT-CC=NOPAT-WACC* TC。

EVA的计算,涉及多项会计科目的调整,对于不同的行业企业,会计科目的调整方法也不尽相同,但其坚持的原则和总的思想是相同的。传统的剩余收益法体现了创造企业价值与保持投资者投入资本增值目标的一致,比较传统的剩余收益法有两个方面的重大突破:一是对企业财务报表中的会计利润进行调整,剔出了人为增加或减少会计利润的因素,二是结合企业自身特点,采用不同的资本成本率,其采用的是税后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一)会计科目调整

企业要实现经营利润转化为合理的经济增加值,就需要对财务数据进行相应的调整:第一,未来形成资本价值支出:企业开发市场资源、科学技术研究、提升员工素质等,对企业来说,其发生的费用是一项长期的投入,如果当作期间费用计入当期费用,就忽略了该项支出在企业未来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利于企业未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抢占市场份额。所以在计算EVA时,这类费用应该从当期利润中扣除,同时,也应将此类费用加回到当年的占用资本中。为了获得国家与国计民生相关的战略资源,在前期筹备阶段发生的评估、测量、检验等方面所需费用较大的企业,经国资委审查认定后,其相关费用,可视同研究开发费用调整按比例加回。第二,备抵项目:预计负债、坏账准备、存货减值等项目,其根据是稳健性原则,容易导致会计处理过于保守,实际占用的资本的总额会低于财务报表中显示的数据。所以,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等应全部予以恢复。第三,没有支出现金的项目:所有不涉及现金的项目,应该增加到企业的利润中。第四,经营租赁:租赁双方签订了租赁合同,在合同期内,企业要支付合同规定的租金,除合同期末不能把被经营租赁的资产作为自有资产外。经营租赁也是一种融资行为,所以企业在计算经济增加值时,应该对财务报表中的净利润和投入资本进行调整。

(二)税后经营业利润的调整

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1-25%)

第一,企业在会计处理的过程中,由于会计准则的要求以及对运营资本风险的控制,需要向投资者定期披露企业的不良资产(坏账准备)和利润的真实情况。通常会提出较高的坏账准备,但从价值转移以及现金流的情况来看,这样不仅降低了企业实际实现的营业利润,还会成为经营者操纵利润的手段。因此,企业在计算EVA时,要在税后净利润上加上贷款呆账、坏账准备以及其他资产减值准备的本年变化数。第二,营业外收支。它是与主业日常收益无关,以及非经常性收益调整,包括处置企业资产收益、与企业主业发展无关的资产置换收益、与日常生产活动无关的补贴收入等。由于营业外收支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在EVA指标核算的过程中,不应考虑营业外收支对投入资本的影响。第三,利息支出属于资本成本的组成部分,会计处理时列入企业财务报表中“财务费用”科目下,计算经济增加值时,应作为净营业利润的增加项。

(三)资本总额的调整

调整后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四)资本成本率的确定

资本成本率(WACC)是指企业投资者所要求的最低投资回报率,它的确定,对于EVA测算至关重要。根据上述的我国企业自身的特殊性,采用的是加权资本成本率。加权资本成本率=股权资本成本率*股权资本占总资本的比例+(债权资本成本率*债务占总资本的比例。其中,股权资本成本率是按照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债权资本成本率是指税后资本成本率。

按照经济增加值的理论,不同的行业应该有不同的资本成本率,可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成熟,无法按照不同的行业采取不同的资本成本率――(1)国资委规定,我国央企的资本成本率原则上是5.5%。(2)需要承担国家支持性产业,如电力行业或企业资产通用性较差的企业,资本成本率为4.1%。(3)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工业企业和非工业企业资本成本率可适当上浮。(4)企业资本成本率一旦确定,在一定期间内保持不变。

经济增加值(EVA)方法的运用,与传统的业绩评价方法相比,可以真实且全方位地考虑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能根据EVA核算项目的调整原则,以及企业自身的特殊性的要求,对其会计科目进行调整

四、经济增加值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应用举例

传统的企业业绩评价方法下,我国某些企业盈利状况以及经营业绩极好,却并未考虑资本成本对业绩的影响,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EVA(经济附加值)业绩评价方法,相比于传统的业绩评价方法,能够使企业的经营者和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符合现代企业追求创造价值的要求,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经营业绩。传统的业绩评价方法,并未考虑股权资本成本,无法体现出企业真正创造出的价值。采用EVA业绩评价方法,可有效地克服传统业绩评价方法的不足之处,能从本质上分析企业所创造的真实价值。它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更真实的数据,使其在更真实地了解自身的同时,还可以确定和执行正确的发展战略,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下面是某中央企业2011至2015年间,净利润和经济增加值的对照表。

从该表中可以看出,2011年至2015年,经济增加值都呈现了正值,从而说明该企业实现了价值创造。但各年度的经济增加值均低于净利润,尤其在2013年、2014年,其净利润与经济增加值差别巨大,也反映出了以净利润指标作为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的不足,2013年、2014年虽有巨额利润,但经济增加值却没有同步增长,说明企业不一定有同等的价值创造,股东财富也不能保证同步增长。在该企业业绩评价中引入经济增加值,则可以反映企业是否真正实现了价值创造或创造了多少价值。

首先,EVA为正值,表明公司的经营确实为企业增加了“价值”,并且总体上来看都是好的价值,真正为股东增加了财富。此外,总体来说,公司的EVA数值小于公司的净利润。一般来说,企业的EVA数值会小于净利润(经济增加值EVA=经营利润-权益资本成本),即扣除了权益资本成本后,企业经营真实增加的“价值”。经济增加值(EVA)能较为真实地反映经营业绩,而不是像净利润那样虚增企业的经营业绩。但如果某企业某年计提的呆账、坏账以及资产减值准备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年份,调整后的经营利润要加上计提呆账、坏账以及资产减值准备,同时,企业的资本成本率则会低于其他企业。因此,该企业经济附加值会大于净利润。企业减值准备的计提,根据的是自身风险偏好的程度,也有隐瞒企业真实利润的情况。如果采取经济增加值,经过相关会计科目的调整,会减少企业经营者操纵利润的空间,能更加真实地反应各企业的经营业绩以及价值创造能力。

五、经济增加值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资本成本的设计上存在误差

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企业采用了多个资本成本率来进行计算,对不同的资产和负债,赋予不同的资本成本率,从而可以更好地衡量企业不同的业务创造的收益和成本。除此之外,我国的资本市场的发展时间较短,相对来说不是特别完善,各企业的风险溢价水平以及β系数都采用估计的数值。所以西方国家所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不一定适用于我国企业资本成本计算的实际情况。

(二)不利于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存在的问题

EVA业绩评价只是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结果的评价,不能地及时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存在的问题。运用经济增加值,我们可以直观地得出企业经营业绩的状况以及价值创造能力,但无法系统地分析企业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问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核心技术和人才的竞争,国家提倡创新发展,加大科技费用的投入。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以及人力资源培训等企业战略管理,对我国企业的生存、发展、壮大的影响越来越大。而经济增加值(EVA)是一个综合性的财务指标,通过EVA看不出在新产品开发、科技投入、企业服务等整体战略上对企业所带来的影响。

(三)容易造成非财务指标的不重视

采用经济增加值(EVA)业绩评价方法,容易造成非财务指标的不重视。EVA指标属于财务指标中的一种,在一年年末才可以得到各种经济(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数据,所以造成了它对企业业绩评价的滞后性。现代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其决策应是前瞻性的,决定着企业的现在和未来。如果未来在的社会环境中,政治经济因素、经营环境发生变化时,依据的是滞后的财务业绩评价指标,可能会导致企业做出错误的决策。其次,现代企业文化氛围、个人能力成长平台以及员工的归属感,对企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该指标并不能适用于对企业非财务业绩进行的评价。

六、完善经济增加值业绩评价的对策措施

(一)企业要尽可能地提高经营业绩

经济增加值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业绩评价方法,不仅要考虑企业实现利润的能力,还要考核是否实际增加了企业价值,它能够真实地反映各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为股东创造的“价值”的多少。在我国企业内,要加强对经济增加值运用的宣传,进一步完善EVA业绩评价指标在企业中的应用,并在该指标的基础上对公司战略规划、企业预算管理、员工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优化整合,使经济增加值的业绩评价理念成为企业管理者指导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重要方法。

(二)在企业管理中要树立资本成本的观念

从经济增加值(EVA)的计算公式(经济增加值=经营利润-资本占用成本)中可以看出,资本成本属于扣除项目,也就是说,企业的资本成本越低,企业为其自身创造的价值越大,企业的业绩评价表现越好。所以,在我国企业中,要加强资本成本观念的宣传,使我国企业管理层意识到提高资本使用效率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股东的要求,也是企业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及经济附加值的要求。

(三)加强企业风险控制,提高其资产利用水平

企业经济价值篇3

关键词:污染;经济价值;环境价值

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和高度发达虽使人类在与生存环境的斗争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也成了环境问题越来越复杂尖锐的主要原因 [1] 。而且,环境对人类报复而造成的巨大损失使我们不得不敲响警钟: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生产与生活过程中的头等大事。据相关部门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天发生200多起严重的污染事故,在工业发达的国家里,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都达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其造成的后果主要表现为:

1.水污染。水的污染涉及到海洋、河川、湖泊和地下水。据报告显示全世界大约有1/3的淡水资源受到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2000年的时候,世界污水的排放量已经惊人地达到了36万亿吨。在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当时每四个病人中就有一个是因为饮用了不清洁的水源而患病的,每年约有1 000万人死于饮用不清洁水而导致的传染病。

2.大气污染。大气或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一旦大气遭到污染,就会危害人的健康和生存。世界每年排放的有害气体的总量达6亿多吨。大气污染使得许多城市里的人致死或致伤,根据权威机构的调查和统计显示,每年有30万~70万的人口提前残废,而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直接原因就是大气的污染。

3.气候变暖。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人类焚烧化石矿物来生成能量的行为愈演愈烈,而这些燃烧产生的多种温室气体“笼罩”着地球,使地球反射到宇宙空间的热量锐减,这必然地导致全球气温的上升,也就是我们频繁地听说的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使得全球气温上升,气候变暖,冰川和冻土消融,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平衡失调,威胁人类的居住环境。预测到2030年,温室效应将使全球气温上升1.5℃~4.5℃,南极和北极的冰川加快融化,海平面将升高0.2米~1.4米。

4.土地荒漠化。由于乱垦滥伐和植被的破坏使得土壤退化,世界每年损失的土壤已经超过新土壤的形成量。全球土壤流失率已经增加到每年260亿吨,使得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荒漠化的土地以每年5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5.森林破坏。根据2006年的数据显示,发现地球上只剩下10%的陆地面积是未受侵扰的森林。大面积森林的消失不仅加速土地荒漠化,还使地球失去了“肺”的功能。

6.臭氧层变薄。臭氧层就好比整个地球的保护伞,它能够保护地面生物不受紫外线等的辐射伤害。然而氟氯类物质的长期排放却使得这层保护膜的含量减少甚至出现空洞。据分析,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1%,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强度便增加2%,据估计,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臭氧含量已经减少了3%,到2025年,有可能会减少10%。这就会使得紫外线等短波辐射增强,会导致皮肤癌患者增加,同时对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所以如何保护臭氧层已经是一个很重要问题。

7.酸雨污染。被称为“空中死神”酸雨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这些表现已经发生在人类的身边,其后果的严重性足以给人类敲响警钟。

出现以上后果人类不仅仅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更深入的是要分析其背后的伦理问题。从哲学的角度上来看,环境只是任何一个中心事物周围与此事物密切相关的客观存在。用唯物辩证法的眼光来看,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当某个事物被当成中心事物时,与它相联系的有关事物就变成了该事物的环境。这样看来“环境”的概念具有无限性就是可以理解的了,因为可以作为中心的事物是无限的,必然会有环境无限的特征[2]。通过以上对环境污染的表现分析不难看出,受害的对象基本上都是自然环境,可见自然环境是工业化发展的巨大牺牲品。自然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它承载着人类的一切生命活动,空气、水、土壤和自然界的各种生物都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必要条件;自然环境的存在使得人们有了生产和实践的承受体,为人类的所有活动提供所需的资源和能源。人类活动的附带产物排放到自然界中,自然界具有自我调节和净化能力,对这些产物进行处理,对有害和有毒物质进行降解,如果没有这一过程的存在,或超出自然界的净化能力,人类的活动就是单向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就无法得到净化,这样循环过程不能实现,人类活动也将面临终止。自然环境不单单服务于人类的经济目的,同时也是人们释放压力,陶冶情操的地方,为人类丰富的生活提供了精神家园。

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涉及到

[1] [2] [3] 

的道德问题逐渐成为人类环保意识的主流。所谓环境道德的主体就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界其他生物的存在价值和生存权利之后,自觉形成的约束自我物质贪欲,善待自然的思想意识。这种道德的形成是人类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由外在环境的变迁而引起的,是传统道德观的发展和延续,也是人类道德意识形态的最高阶段。环境道德的行为与人类获取物质利益具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很难把握道德的尺度。科技的力量间接地破坏着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生存环境系统,人类的环境意识发生急剧地变化,并成为人类主导意识流之一。这种意识的巨变究其根源是现代企业与环境的密切联系,企业活动已经成为现今能影响自然环境的主要因素,企业在生产中利用设备开发自然界中他们所需的原料,进而加工成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社会财富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可随之而来的还有给自然环境所带来的破坏和污染。环境的破坏反过来又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威胁。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就是利益与道德的关系问题。而现在有些企业存在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顾本企业利益不顾周围利益,只顾生产所得到的利益不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宗旨,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控制下,利益成了驾驭一切的东西 。世纪中期,企业的发展不重视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高额利润的回报促使企业迅速发展,同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所造成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导致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对于环境的破坏,企业虽说不应承担全部责任,但也必须承担大部分责任。

企业经济价值篇4

价值工程原理,就是对产品或作业进行功能研究,用最低的成本,使产品或作业确实达到必要的功能,从而获得最大价值的方法。若价值用V表示,功能用F表示,产品成本用C表示,则形成如下关系表达式:V=F/C。价值与功能成正比,与成本成反比。利用价值工程原理,主要对产品功能即质量进行研究分析,然后对满足这些功能的成本进行控制。

二、利用价值工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利用价值工程,降低产品成本。

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一些应用价值工程比较好的企业,这些企业运用价值工程对实际成本进行价值分析,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效益。价值工程通过对产品的功能分析,把价值工程管理技术的功能和成本优化组合,使企业产品的质量、成本等更加合理。产品设计是决定产品成本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以价值工程为主要手段,把握成本信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降低产品成本,以求实现物美价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价值工程是实现产品功能与降低产品成本有机的结合。原材料、燃料和动力消耗过大,会导致产品成本上升。在生产中,各生产环节都应以成本为基础,哪个环节超过指标,就在哪个环节上找原因,挖掘生产潜力。

(二)利用价值工程,进行产品创新。

产品成本的高低一般由产品在设计、研制阶段的工作质量决定。在新产品设计、研制阶段开展价值工程尤为重要,这有利于产品及其零部件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提高。改革工艺过程和生产过程,可以节约能源和贵重材料等,从而提高效益,降低产品成本,改进产品质量并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价值工程就是通过分析,采取措施使产品功能达到最适宜的水平。产品科研、生产和使用费用与产品功能之间的关系,反映出在一定的生产水平下,寿命周期费用有一个最低点,存在成本可能降低的幅度。

(三)利用价值工程,开展技术改造与攻关。

价值工程分析的对象应选择急待改进而产量较大的产品,对象确定后,要围绕分析对象,收集相关资料,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产品功能及功能成本的对应关系进行研究剖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改进设计构思,创建新方案。运用价值工程方法,提出优选方案,进行技术和经济比较。老产品改造应当选择那些成本高、质量差、用户意见多或产量大、结构比较复杂的产品或零部件。价值工程能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创造才能,通过功能分析,从各个角度提出几种成本更低而功能不变的方案。因此,要敢于打破常规,勇于改革,从技术、经济和社会诸方面来进行充分比较,最后选出最优方案。

(四)利用价值工程,加强提质降耗。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引导和限制消除可能发生的损失浪费,对各项生产费用支出和产品成本形成过程进行管理监督,确保目标成本的实现,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应用价值工程原理和方法来提高工作效果,减少不合格产品的数量。产品原材料利用率越高,负担的原材料成本就会越少;产品原材料利用率越低,负担的原材料成本就会越高。企业生产的产品原材料消耗量降低,单位产品分摊到的费用随之减少,单位产品分摊到的某些费用亦相应减少。

三、结语

企业经济价值篇5

关键词:企业经济;成本核算;价值;研究

1、成本核算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1关于成本核算的内容

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就是在相对应的时期内,对一些经济活动项目的各项费用支出和消费的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企业的成本核算主要包括生产产品数量的成本核算、生产范围的成本核算以及构成成本支出的要素的核算。只有制定明确的企业经济成本核算,并将其落实到成本核算的真实工作中,才能从客观上体现出真实地企业生产经营规模。进行企业的成本核算时,需要真实可靠、及时、准确,对成本核算的产品和单位进行细致区分,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企业的经济管理决策提供一个更加准确有效的判断依据。从这点来看,对于企业的经济管理而言,成本核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而言,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是其正确掌控企业发展方向的重要手段。

1.2关于成本核算的原则

在进行企业成本核算时,必须要遵循四个基本的原则,也就是成本核算的及时性、实际成本、权责发生制以及合法性。对于企业的成本核算而言,可以说这四个原则是保证成本核算最终真实性和有效性的前提。所谓成本核算的及时性就是说,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所有的相关数据都必须要第一时间的汇总到相关的管理层,这样才能够保证这些数据对企业的管理决策起到相应的作用和效果。成本核算的实际成本主要是指在成本核算中确保成本的支出费用要与实际情况完全一致,杜绝虚假情况的发生。成本核算的权责发生制主要是指针对不同的项目要有相应的支出,明确成本归属的规划性和条理性,从而明确成本支出的方向。成本核算的合法性主要是指在账目中杜绝任何违法乱纪的成本核算现象的发生,保证企业的经济管理的合法性。

2、企业经济管理中成本核算的重要价值

2.1对生产经营费用的有效控制

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成本核算的主要对象是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中所产生的任何费用,因此,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成本核算的重要价值就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费用进行有效的控制。原先的经营模式,企业都是通过把产、供、销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对其根本没有进行细致的划分,因此,一旦出现没有现代化核算方法的参与情况下,企业的领导层就不能准确可靠的获取具体环节资源的利用和消耗情况,以及不能准确掌握哪一方做容易产生浪费,浪费的具体数目是多少等等。企业成本核算的引进,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环节所产生的费用和支出用准确的数据运算展现出来,不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费用进行了有效的控制,而且还为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成本控制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参考。

2.2提高经营利润

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保证其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生产和经营的物资消耗进行有效的控制,相同的生产经营收入,就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利润。当前市场经济的规范性越来越强,再加上国家的宏观调控,致使不同的企业逐渐朝着自负盈亏的主体以及产品可以自行定价的方向发展,但是自行定价不能盲目性,不能将生产产品的市场价格过于高于其自身的价值,或者是对同行业的其他企业造成威胁,一旦出现此类情况,就会被监管部门进行约束和管理,所以,针对当前的市场情况,企业应该将产品的价位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在确保同类产品售价保持平衡的前提下,企业要想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需要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

2.3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各行业之间进行竞争的关键因素就是生产产品的价格和质,因此,企业要想保持长远的发展,就需要将生产产品的质量和价格相差不大的前提下,对企业自身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成本核算的有效运用对象很多,比方说企业的材料采购、产品的生产、产品的运输等等,对其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尤其是在当今的企业成本核算中,要想跟上现代化市场发展的步伐,需要同时发展经济成本控制和人力资源控制。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由于职工人员的司龄以及部门特点的不同,机构的设置也很不合理,很多闲职没有给予有效的利用和控制;流动资金的任意挪用,具体的支出和花销无法查证;企业公用的物品大家随意使用和浪费;企业员工缺乏风险意识。对于各部门所组织的活动所产生的费用和支出全部纳入企业的成本里,从而产生了许多的不必要的支出,所以,不断加强人力资源的成本控制,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资源浪费,提高企业员工的危机意识和节约意识,从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3、成本核算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强化企业管理者的成本核算意识

针对当前的市场情况,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加强对成本核算的关注和重视,树立正确的成本核算意识,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当今社会已经发展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成本核算意识成为企业经济发展的关键主导因素,因此,强化企业管理者的成本核算意识,从而强化企业员工的成本核算意识,制定出相关的规范和规章制度,促进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3.2明确成本核算的对象

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成本核算能够让企业的领导者对企业的每个生产环节的损耗有着全面的掌握,进而制定出最佳降低损耗的策略和方法,因此,企业要想全面掌握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就需要处理好企业各方面的问题,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成本核算措施和方法,明确成本核算的对象,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3.3加强对成本核算人员的培训力度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成本核算人员存在专业素质偏低的现象,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目标。因此,必须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大对成本核算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这些员工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对统计人员、仓管人员以及质检人员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从而促进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3.4全面制定规范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对于企业的成本核算而言,要想保证其顺利进行和完成,一套相应的完整规范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企业必须要重视自身成本核算制度的建立健全,并保证所有的财务人员都能够清楚的认识到成本核算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完成企业成本核算工作。同时通过成本核算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企业获得的相关数据信息还可以作为企业今后发展道路上重要的参考数据和资料,从而为企业更加长远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的变革,企业要从根本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要从了解企业的成本输出为基础。实践表明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成本核算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将成本核算和算和企业财务相结合,不仅可以帮助企业产品科学合理的定价,还能提高企业估算盈利的正确性,且间接的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完善。由此可见完善企业成本核算制度、增强企业意识,才能帮助企业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宗文.解析成本核算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经贸,2014(14)

企业经济价值篇6

一、逆向物流的含义

1•逆向物流的定义

一般物流指的都是“顺向物流”,CLM对物流的定义为:“计划、实施和控制原料、半成品库存、制成品和相关信息,高效和成本经济地从起点到消费点的流通过程,从而达到满足客户需求的目的。”但是,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不仅应该包括“顺向”的物流,还应该包括逆向的物流。CLM对逆向物流的定义为:“计划、实施和控制原料、半成品库存、制成品和相关信息,高效和成本经济地从消费点到起点的流通过程,从而达到回收价值和适当处置的目的。”简单地说,逆向物流就是为了回收价值或适当处置的目的而从他们典型的最后目的地移动货物的过程。产品、组件、原料、设备甚至完整技术上的系统都有可能在供应链中向相反的方向流动。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政府加强环保立法,逆向物流已不再是供应链中令人忽视的角落。西尔斯负责物流的执行副总裁曾说:“逆向物流也许是企业在降低成本中的最后一块处女地了。”1999年,美国逆向物流委员会的专项调查表明,当年美国各企业逆向物流的成本超过了350亿美元,逆向物流花费成本已经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5%-1%。著名品牌EsteeLaunder由于成功实施逆向物流系统已经成功将其产品的销毁率由27%降至15%。IBM、通用汽车等著名企业也纷纷投资建立逆向物流系统。最近,老牌的英国邮政公司也推出了逆向物流服务,该项服务可通过更加有效的颓货管理帮助零售商节省上百万英镑的开支。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逆向物流已日渐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一个有力武器,逆向物流已经被提到了一个战略高度。逆向物流在产业界的广泛实践不是偶然的,它的产生源自于市场竞争和环境保护。

2•逆向物流的产生

逆向物流首先起因于竞争,因为客户满意是维持竞争优势最重要的策略。逆向物流随着市场竞争的程度不同而不同。市场竞争程度越高,顾客在交易中的地位越有利,逆向物流也就越发达。电子商务的大规模应用更是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商品的退货率也日益上升,较高的退货率已经使厂商意识到逆向物流是一件有力的竞争武器。采取一个高效率的物流系统已经成为企业的战略选择。逆向物流迅速发展的第二个原因缘于环境保护。关于物流成本,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提出物流冰山说,他认为人们对物流费用的了解是一片空白,甚至有很大的虚假性,他把这种情况比做“物流冰山”。其特点是,大部分沉在水面以下的是我们看不到的黑色区域,而我们看到的不过是物流的一部分。物流造成环境污染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就是“冰山下的黑色区域”。废旧物质排放到环境中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比如,城市生活垃圾所产生的渗沥水携带各种重金属和有机物质,严重污染水体和土壤,并影响地下水质;废弃物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甲烷气体污染大气。有些废旧物质由于具有较高的再利用价值且相对集中,因而,一般来说企业愿意回收。但由于大多数工业废旧物质的利用既存在经济和技术上的难点,也存在管理上的种种不足,使许多经营者忽视了利用的价值,往往将环境污染产生的成本外化为社会成本,转嫁到公共利益上。随着政府出台一些关于危害环境的废物处理方面的严格的法规,企业必须自己承担废品处理的费用,而不能将之转嫁给公众,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一过程可以用动态博弈描述。回收的旧产品可以看作一项带来负受益的产权,如没有环境法律的强制,企业必将放弃这项产权。设厂商(博弈方1)不丢弃废品的需要治理的成本为A1,丢弃对社会产生的成本为A2,由于企业不需要承担社会成本,企业丢弃废物的净效用为A1。政府(博弈方2)立法对企业丢弃废品进行处罚A3,代社会收回成本。只要政府以法规的形式发出一个可信的威胁:“对旧产品丢弃必将处罚”,并且A3>A1。博弈过程如图1所示。显然,由逆向归纳法,厂商战略:“选择回收旧产品”和政府战略:“当厂商选择丢弃时选择惩罚”构成了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除了经济利益外,由于社会责任感的增强,许多企业为了形成致力于维护环境的良好形象,也有动力投资建立逆向物流系统。

二、逆向物流的经济价值分析

企业实施逆向物流,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而且更能为企业及其供应链创造经济价值,增强竞争优势。逆向物流的经济价值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降低原材料成本某些产品回收利用计划具有盈利前景,如有些零部件经过拆卸、拼修、翻新、改制等逆向物流活动,重新获得使用价值后,可直接进入产品生产过程或在二级市场(secondarymarkets)再销售。据Rogershe和Tibben-Lembke(1999)的研究发现,在西方国家有许多这样的产品二级市场。在汽车、飞机的零部件制造业及电子产品制造业,使用翻新零部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例如,美国宇航局重新利用改制与翻新的零部件,使飞机制造费节省了40%—60%。在美国的地毯行业,很多大公司积极开展地毯回收计划,就是为了用低成本的回收尼龙代替昂贵的原材料,因为地毯中的1/3—1/2是纤维,而纤维中有60%是尼龙。随着资源供求矛盾的突出,逆向物流的优越性将越来越显著。

2•提高服务价值和竞争力首先,企业实施逆向物流计划,可以作为一种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的营销策略。例如,美国的地毯行业最主要的客户群是建筑商和设计人员,而他们要求提高地毯产品中可回收成分的比率和地毯的可回收性。其次,企业拥有良好的逆向物流系统,能增加顾客价值、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例如,客户选中某改制品,就可享受较低的价格,从而降低购买成本;客户可以通过逆向物流系统方便、及时地退回不满意的产品,从而降低退货的运输成本和处理时间;制造商可通过自己的逆向物流系统,承担更多的产品回收处理责任,从而减轻下游客户或销售商的回收处理责任(Ronald和Tibben,1999)。另外,良好的逆向物流系统还能帮助企业分析产品退货率分布情况,为产品的改进设计提供反馈信息,提高产品竞争力(Rog-ershe和Tibben-Lembke(1999)。

3•提高环境业绩,塑造企业形象很多工业化国家或地区都制订了环境法规,为企业的环境行为规定了约束标准,环境业绩已成为评价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例如,荷兰政府规定,汽车制造商必须将汽车使用的可回收材料比例提高到86%;欧盟规定生产商必须将至少45%的包装材料回收利用。这使得企业用于回收处理的费用逐年增加。而企业实施逆向物流战略,能减少最终废弃物的排放量,从而相应降低处理费用,同时还可以改善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另外,市场的全球化以及国际绿色壁垒的形成,也迫使企业寻求更加环境友好的经营方式。逆向物流正是这样一种保护环境、降低资源消耗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逆向物流的管理策略

产业界的实践证明,逆向物流已经成为供应链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环境效应与经济利益的结合是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总体目标,但是在具体运作时,会遇到供应链上的风险分担、经济利益与环境效益相矛盾、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相冲突等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策论。

1•分层次实施逆向物流目标逆向物流追求不同层次的目标:资源缩减重复利用再生循环废弃处置。逆向物流首先强调产品生命周期的资源缩减,即通过环境友好的产品设计,使原料消耗和废弃物排放量最小化,使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活动量最低化。其次是重复使用,物流管理者应尽量使产品零部件以材料本身的形态被多次重复利用,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单向物流方式,以便处理双向的物品流动。“再生循环”是经过物理或化学处理后,使废弃材料再资源化的过程。相对于重复利用,再生循环需要一定的投资和资源。例如,城市的再循环材料搜集网络和运输网络,其运行、维护的代价是很昂贵的。“废弃处置”是最后的选择,可采用焚烧或填埋,焚烧处置能使某些形态的能量得以恢复,应该优先采用,但对大气有污染。

2•积极创建第三方物流公司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顾客的眼光越来越挑剔,退货的要求也逐步增加,厂商也逐步放松了退货的条件。而伴随着退货产品的增长,很多公司感到完全自己处理退货产品已经越来越吃力,而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帮助厂商确定进行哪些逆向物流活动和如何进行这项物流活动。并且厂商发现:利用这些第三方公司来做,就很少有他们自己做时所碰到的管理困难。第三方的逆向物流公司可以提供针对退货过程的仓储服务。在仓储时,他们可将退货产品根据客户需要进行抢救、处置或退回给制造商。将逆向物流工作转给第三方公司,厂商可以把精力集中在他们的核心能力上。逆向物流的程序成功与否在于控制水平。同时,外包逆向物流过程使质量保证也得到了好处,外包商的软件通常可以让零售商通过计算机进行产品跟踪,厂商可以使用这些信息向供应商发出警报。此外厂商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做更有效的购买决定,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退货率。因此,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而言,无力投资进行逆向物流系统的建设,第三方逆向物流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大型企业,为了集中精力形成核心竞争力也非常有必要将部分或全部逆向物流活动外包。第三方逆向物流已经成为逆向物流发展的趋势。

3•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一体化逆向物流也需要经过运输、加工、库存和配送等环节,这可能会与企业的正向物流环节相冲突。大多数企业很关心管理物流的正向部分,对管理逆向物流的投入很有限,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常常会放弃逆向物流。要有效地管理逆向物流,就必须统一规划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考虑货物的双向流动。通过建立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对退货进行跟踪,测定处理时间,评价卖方业绩,以便与供应商更好地协作,压缩处理时间。对回收的零部件处理越快,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就越多。

企业经济价值篇7

【关键词】 经济增加值(eva);价值管理;企业管理

一、企业价值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实践

价值管理是近年来兴起和快速发展的一项企业管理理论,由于其对企业存在意义全面、深刻且系统的分析和阐述,引发了企业管理变革,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

(一)企业价值的内涵

从企业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的组织出现起,人们就开始思考其存在的意义和作用。20世纪以来,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在治理结构、股权结构等方面也不断变化,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为表现,出资人(股东)和经理人(管理层)基于契约关系的组织形式带来了利润最大化、规模最大化、股东利益最大化再到价值最大化的管理理念和理论的发展。

简单意义上的企业价值,就是企业存在的意义,即有用性。形式上体现为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实质上是对企业利益相关者和社会价值的创造和增加。

按照价值的表现形态区分,企业价值分为内在价值、市场价值和管理价值。内在价值用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来衡量,管理价值用经济增加值(eva)来衡量,市场价值用企业市场价格来衡量。

(二)企业价值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实践

价值管理,是基于价值的企业管理(value-based management,vbm),是将企业财务管理、业务管理和战略管理三者合一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财务、会计、组织行为学、公司战略等不同领域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对企业价值的理解和认识也不尽相同。

最初的企业价值观念是从财务角度提出的,1958年,美国学者默顿·米勒和弗兰克·莫迪格莱尼提出了mm理论。这是最早的企业价值理论,企业价值被定义为“企业未来经营活动所创造现金流量的现值”。它首次揭示了资本结构、资本成本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为以后相关企业价值管理模型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基础。

美国学者肯·布兰查(ken blanchard)在《价值管理》一书中指出,“依据组织的远景,公司设定符合远景与企业文化的若干价值信念,并具体落实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上。唯有公司的大多数股东、员工和消费者都能成功,公司才有成功的前提”;学者马什认为“企业价值管理是一个管理结构,通过评价和管理企业活动去为股东创造长期的价值,并通过股票价格的增加、股利的增长来给予奖励”;学者马克认为“价值管理(vbm)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模式、一整套指导原则,是一种以促进组织形成注重内外部业绩和价值创造激励的战略性业绩计量行动”;学者汤姆·科普兰认为“价值管理是指以价值评估为基础,以价值增长为目的的一种综合管理模式”等等。

企业价值具有内在丰富性和复杂性,从不同的视角识别、评估和实现企业价值创造,有着多种企业价值观。目前,对理论界和实务界影响较大的有四种:基于价值派(pie model)模型的企业价值观、基于折现现金流量模型的企业价值观、基于经济增加值(eva)和市场增加值(mva)的企业价值观、基于托宾q值的企业价值观。

综合不同的企业价值观点和认识,价值管理是指企业以价值为基础和对象,紧紧围绕价值最大化目标,以价值创造为核心,根据价值增长规律,通过价值识别、价值分析和价值评估,将企业管理行为与股东价值相统一、相结合,实现企业价值增加的管理过程和方法。其实质就是创造价值,确保企业价值最大化;核心理念是股东价值最大化。

在众多企业价值观念中,美国思腾思特公司提出的经济增加值(eva)理论最具代表意义,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发展和广泛交流,对企业价值管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eva作为一种理念,表明超过资本成本的收益是股东价值最大化的价值管理;eva作为一项指标,衡量了全部生产要素生产效率;eva作为一套体系,涵盖了战略、预算、绩效、沟通等全部管理因素。

二、eva对企业价值管理的驱动及制约

(一)eva的内涵

1.eva的定义

eva 是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的缩写,是指企业税后净经营利润减去资本成本。eva由美国的思腾思特公司于1982年正式推出,并在1993年《财富》杂志上进行了全面完整表述。

思腾思特公司认为,由于忽视了股东资本的机会成本,采取传统的会计利润等指标来评价企业经营业绩是有缺陷的,企业获得的利润只有高于全部资本成本才能为股东创造价值。因此,eva衡量的是企业资本收益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即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与全部投入资本(包含权益资本和债权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

2.eva的计算方法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

=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根据这个计算模型,eva是基于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计算的,考虑到保持计算的科学性,需要对部分会计项目和部分重大事项,以及资本成本率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便消除不能真实衡量企业价值的因素,从而准确得出企业eva。按照思腾思特公司的研究,eva需要调整的项目主要有以下方面:

(1)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财务费用+当年计提的各项准备+当年调整的摊销研发费用+当年商誉摊销)×(1-所得税率)+递延税项贷方余额的增加

(2)调整后资本=债务资本+权益资本+约当权益资本

其中:

债务资本=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务+与融资租赁相关的长期应付款

约当权益资本=各项准备+递延税款贷方余额+累计商誉摊销+当年投入的技术开发费-(累计营业外收入-累计营业外支出)-累计补贴收入

(3)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债务资本成本率×债务占总资本比例)×(1-所得税税率)+(股权资本成本率×股权占总资本比例)

由于考虑了股东的机会成本,eva本质上是经济利润,而非传统的会计利润。通过引入资本成本率,不仅体现了债务成本,还反映股东投入的机会成本,是对企业全部资本使用效率的综合度量,更加全面地体现经营者“有效使用企业资本”和“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能力。

3.eva的内涵

(1)核心思想:“扣除所有资本成本才真正创造了股东财富”。企业只有在其资本收益超过为获得该收益所投入资本的全部成本,才能给股东带来价值;投资者至少应从企业获得其投资的机会成本。

(2)基本理念:企业不能单纯以规模作为所追求的目标,更要注重自身的价值创造,以eva为导向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资本使用效率,建立起有效使用资本的约束机制,按照价值识别、价值分析、价值创造、价值实现的流程提高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和价值管理水平。

(3)主要特点:一是考虑权益资本成本,准确评价股东价值的创造与毁损;二是对会计利润进行调整,消除稳健会计和会计误差影响,促使经理人站在投资人角度思考和经营管理企业;三是充分体现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优化配置,促使经理人追求与投资人利益趋同的激励。

(4)评判标准: “有利润的企业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企业一定有利润”。若eva为正,说明经营盈利,增加了企业价值,也为股东创造了财富;若eva为零,说明企业的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人预期的收益目标;若eva为负,说明经营亏损,损害了企业价值,也侵蚀了股东财富。

(二)eva的积极意义

美国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指出:“作为一种度量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指标,eva反映了管理价值的所有方面……eva是创造财富的真正关键所在。”经过多年发展和应用,全球已经有300多家企业应用了eva管理评价体系。

从深层次上理解,eva不仅仅是一项评价企业的指标,也提供了一套全面的价值管理体系。在建立完善企业价值管理体系过程中,以eva为基础,引导企业从理念、管理、激励和考核等方面更加注重价值的实质内涵,体现价值创造、价值增加的企业内在发展目标。

一是能够更加真实、全面地衡量企业经营绩效。eva从税后利润中扣除资本成本,考虑了资金机会成本和投资回报,实质反映了企业实现的经济利润和增加的经济价值,其信息量比利润总额和净资产收益率更加真实和全面,能够减少传统会计指标对经济效益的扭曲,更加客观、准确地衡量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和管理效率。

二是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增强全过程价值理念。eva以企业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为核心,在价值评估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增加的目标,企业必须围绕采购、生产、经营、管理等全过程,充分调动计划、生产、经营、管理部门和各个业务单元的积极性,分析自身优势,利用优势资源,查找价值增值点和增值模式,形成以价值链条为纽带的管理流程,提高企业价值管理水平。

三是能够充分协调平衡企业相关利益人的价值需求。企业利益相关人有股东、经营者、雇员、债权人、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国家。eva在利润实现的基础上,扣除资本成本,当eva为正时,股东收益增加,经营者目标实现,债权人利益得到保证,同时也辅助兼顾其他利益人的经济利益,充分协调平衡不同利益人对企业的期望和价值需求。

四是能够持续推进企业科学、长效发展。eva不鼓励企业以牺牲长期利益来放大短期效果,体现了投资者的价值期待,促使管理层认识到任何资本都是有代价的。因此,企业投资决策时,能够将投资人利益与经理人业绩紧密联系在一起,把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紧密结合,关心自身价值提升和长期增值,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实现外延扩张型管理向内涵增值型管理转变,杜绝经营短视行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eva的制约因素

eva为现代企业管理在价值创造上提供了理念上、方法上的变革和指引,但由于经济社会和管理环境的复杂性,eva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一是eva以财务报表为基础,通过对部分财务指标进行调整来反映价值创造结果,由于财务报表是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事后反映,因此eva是滞后性经济指标,可能会造成企业决策的滞后性。

二是eva通过结果数据来指导驱动过程,对企业价值创造中的营销策略、生产流程、人力资源等因素关注不充分,缺乏前瞻性,因此不能够提品、员工、创新等方面的过程信息,难以揭示财务指标与企业经营、运作和战略之间的关系,不能够充分计量和评价企业经营过程的价值创造。

三是eva以综合业绩指标解释反映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对企业风险的反映和控制缺乏有效手段,从企业长效持续发展角度看,高eva数值的企业可能面临较大的风险而使得股东的价值受到威胁。

四是eva涉及的调整事项繁多,调整项目选择没有具体的规定,企业选择调整项目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同时由于其复杂性,eva计算时的必要调整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三、建立经济增加值(eva)的企业价值管理模式

企业在充分考虑和高度重视资金机会成本的基础上,按照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围绕价值理念、战略决策、管理方法、激励和考核制度等企业经营过程,评估价值能力,实施价值创造,实现价值增加,建立完善基于eva的企业价值管理模式。

(一)绘制eva价值树形图

价值管理的前提是必须认真全面分析企业的价值源泉,寻找驱动因素。eva的计算公式是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资本成本,采取树形图的形式,将与计算净营业利润和资本成本相关因素项目逐项展开分解,形象、清晰地展示eva形成相关的驱动因素,为选择相应管理措施和方法提供良好的路线图,如图1。

(二)完善eva价值管理流程

按照表现形态,企业价值分为内在价值、市场价值和管理价值。基于eva的价值管理流程从源头入手,针对不同表现形式的企业价值,围绕业务单元功能和价值驱动因素,采取价值识别、价值分析、价值评估和价值创造的管理过程,并通过持续的改进、提升,实现价值增加,如图2。

首先,企业应对经营业务进行认真分析,从最小业务单位开始,按照业务链的顺序逐项逐级分析,结合价值驱动因素对业务价值进行识别,找到企业核心业务,追寻价值源泉。其次,对找出的价值业务进行提炼、对比、分析和组合,确认高、中、低等不同业务的价值水平。再次,对价值大小进行估算,预测实现方式和实现效果。最后,在评价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业务种类和管理类别,采取针对性措施,落实管理责任,传递价值压力,积极创造价值,并持续改进和提升。

(三)基于eva的企业价值管理模式

遵循eva 4m管理体系,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从价值驱动因素入手,建立基于eva的企业价值管理模式,如图3。基于eva的企业价值管理模式,由企业价值理念、价值战略、管理方法、绩效评价、考核激励等内容组成,以内在价值、市场价值和管理价值为对象,通过识别、分析、评价和创造的管理过程,融合企业战略管理、风险管理、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等管理系统价值最大化创造与实现的管理体系、机制和方法。

四、提升经济增加值(eva)管理的对策分析

国内外企业通过实施eva取得良好经营业绩的实践表明,实施基于eva的价值管理已经成为评价企业经营业绩、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企业必须进一步强化价值管理理念,把握eva实质内涵,寻找价值核心源泉,挖掘价值关键因素,全面提升eva价值管理水平。

(一)树立正确的eva理念

eva评价和衡量企业经营结果相关指标和因素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关联性,企业在实施eva价值管理过程中,要准确理解eva核心理念所包含和传递的信息,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理念。

1.正确理解利润和价值。传统经营管理模式追求的利润,以效益为中心,未充分考虑投资人投入资本的成本,以利润等绝对量指标为主的业绩评价,往往导致企业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eva以价值为核心,体现出资人战略意志的利润目标,要求实现高于投资成本的收益,打通利润向价值的过渡和传递途径,协调企业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2.全面把握投入和产出。加大设备投入,扩大生产规模,追求规模扩张是企业的原始冲动。eva重视资本成本,低效、无效投资只会损害企业价值。eva要求企业克服盲目做大做强的发展模式,更加专注主业,审慎投资行为,确保投资项目高价值回报,避免高投入、低产出,高投资、低回报。

3.正确认识收入和成本。收入是源泉,成本是动因。eva要求企业提高成本产出效益,成本降低以收益实现为前提,一分钱支出要取得高于一分钱的收益。从内外部、核心业务的价值链角度,分析收入增加的成本动因,发掘成本驱动价值创造的机会,保持高于历史水平和行业水平的盈利增长,实现企业价值增加。

(二)探索增加eva的措施

eva是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管理,包括利润和资本成本两个管理核心,企业应围绕这两个项目,从eva实现的源头入手,加强关键驱动要素管理,做足利润最大的加法和资本成本最小的减法,提高企业eva总量和改善水平。

1.促进收入持续增长。收入增长是价值创造的源头和前提。企业要加强经营过程管理,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加销售收入。一是做实做细市场调查研究,认真分析企业现有业务范围、经营形势和市场前景,筛选高价值创造业务,放弃低价值业务。二是在巩固现有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创新营销手段,灵活销售策略,开发新客户,开拓新市场,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带动销售收入的提高。三是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思路,采取贴近市场、迎合客户的方式,积极拓展有利于eva创造的新业务,促进销售收入的持续增长。

2.大力降低成本支出。成本是企业价值实现的关键,节约成本就是增加价值。企业应高度重视成本管理控制,大力降低成本支出。一是培养与提升员工成本控制意识,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企业上下成本控制的自觉性,实现成本控制由“任务型、控制型”向“效益型、管理型”转变。二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从增加效益和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出发,坚持开源与节流相结合、成本控制与做大总量相结合、短期投入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制定可能实现的最低成本目标并有效控制。三是建立起涵盖管理责任、目标设定、激励约束等成本管理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体系,增强成本管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能力。四是加强精细管理,引入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实成本费用每个环节和整个过程的管理责任,并通过持续的监控分析和检查验收,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3.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是加强采购管理,协调沟通供应商,争取优惠的采购付款政策,尽可能延迟付款期限。二是加强销售管理,制订科学合理的信用政策,严格过程审批,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加快销货资金回笼;制订优惠销售政策,预收客户货款,提高无息资金沉淀。三是加强存货管理,遵循市场销售周期规律,制订最佳库存限额,优化物流配送,加快存货周转,提高存货周转率,降低存货资金占用。四是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优化债务结构,争取无息、低息贷款政策,采取灵活的还款手段,降低财务费用支出。

4.提升资产运行质量。一是引入先进的资产管理理念和现代化资产管理手段, 制定严格细致的管理制度,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实行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二是优化资产结构,加强设备日常维护,最大程度利用好现有资产,提高存量资产使用效率,提高总资产周转率。三是在全面清查的基础上,认真分析资产状况,闲置、低效资产采取出租、出售等方式,无效资产进行报废、变卖处置,并通过市场方式进行交易,及时收取处置收入,提高整体资产的创收和获利能力,实现保值增值。

5.优化投资决策管理。一是审慎投资决策,围绕促进发展和巩固市场,以“成长性好、升值空间大、股东回报率高”为标准,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引入eva预测评估,确保项目决策科学严谨高效。二是加强在建工程管理,合理制定施工计划,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缩短施工周期,最快实现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提高投资回报。三是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核心业务的投资规模,实现盈利性增长。四是建立项目投资激励约束机制,分析现有资产结构和规模,杜绝盲目新增产能,造成投资浪费。

(三)推进eva长效管理

1.形成以eva为导向的价值管理文化。树立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管理目标和理念,充分利用信息传递渠道和舆论传播手段,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eva知识宣传培训,实施全面深入的沟通交流,将价值理念植根于企业文化体系,明确员工在价值体系中的角色定位,促进价值理念认同,形成“价值至上、价值唯一、人人关注”的价值创造氛围。

2.建立以eva为基础的企业价值管理机制。深化企业治理结构改革,围绕企业业务单元和价值驱动因素,健全价值管理的决策、执行、分析、考核等机构,明确职责,落实要求,全面评估各个管理层级的价值创造能力,建立以价值发现单元、价值创造单元和价值实现单元为基础的组织管理机制。

3.构建以eva为重点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紧密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和业务发展,将eva作为评价企业经营管理绩效的核心工具,整合kpi(关键业绩指标)、bcs(平衡计分卡)等绩效管理手段,评价企业管理层和员工价值创造能力、价值增加水平和价值管理效率,衡量真实价值创造,分析变动因素,对比目标标准,引导企业各项经营管理行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4.健全以eva为核心的企业考核激励制度。从考核企业eva入手,建立以eva指标为核心,量、价、利和投资回报等指标辅助的绩效考核制度,将eva的创造实现和持续改善与管理层的激励报酬相挂钩,按劳分配与按价值分配相结合,更加注重长期价值实现,激励管理层和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5.融合以eva为枢纽的企业管理系统。以价值最大化为根本,以价值评估为基础,以价值创造为核心,以价值实现为目标,将价值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风险管理、内控管理、预算管理等管理系统紧密结合,有机融合,提炼整合,协调平衡,提升企业整体价值创造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结束语

经济增加值(eva)的提出,厘清了企业投资人和管理者“价值创造”的概念,为企业实施价值管理提供了思路、方法和措施。尽管eva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实施过程中还有难点和重点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和讨论解决,但是,价值管理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将深刻影响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也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中生存发展的程度。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全面分析管理现状,积极引入eva指标,提高价值创造能力,提升价值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英)思腾恩. eva挑战——实施经济增加值变革方案[m].曾嵘,等译.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2] (美)马丁(martin,j.d.),佩蒂(petty,j.w.).价值管理:公司对股东变革的反应[m].娄芳,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2005.

[3] (美)格兰特.经济增加值基础[m].刘志远,等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 黄卫伟,李春瑜.eva管理模式[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5] 池国华. eva管理业绩评价系统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6] 赵治钢.eva业绩考核理论与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7] 国务院国资委财务监督与考核评价局.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8] 贺宇.eva(经济价值增值)——一种真正的激励机制[j].价值工程,2002(3).

[9] 李瑞.经济增加值(eva)及其效用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3(9).

[10] 袁琳,王斌.eva管理体系:构建及思考[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3).

[11] 邵军,宋彦,杨青双.eva—企业业绩评价的新理念[j].商业研究,2004(8).

[12] 牟伟明.经济增加值(eva)指标应用的思考[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12).

[13] 何荣玮.eva理论的研究与运用[j].当代经理人(下半月),2005(2).

[14] 李燕.eva、bsc及传统财务模式—业绩评价方法比较及其结合研究[d].东华大学,2005.

[15] 徐海燕,武兆宏,穆森.eva理论在我国应用的探讨[j].商业经济,2006(1).

[16] 姚树中.基于eva的企业财务战略研究[d].辽宁大学,2006.

企业经济价值篇8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 业绩评价 应用 问题

企业的不断崛起,虽然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却面临着更加严峻的问题。企业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才能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经营下去。业绩评价是一家企业重中之重的问题,不是随便采用一个传统的方法,而是要用最好的,最能精准计算出企业投资回报率、生产经营成本、净利润等关系到企业今后规划和发展的财务问题。经济增加值做为衡量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和生产经营效益的指标,比任何一个业绩评价指标都要更具优势,它能够真实、全面反映一家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借用财务指标,更客观地将企业的业绩信息最大反映出来。

一、经济增加值的概述

(一)经济增加值的概念

经济增加值也叫做EVA,简单地说,经济增加值所指的就是扣除所有成本以后,剩下的纯收入。它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EVA=税后经营业利润-全部成本或经济增加值=税后经营业利润-全部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二)经济增加值的优势

(1)用经济利润代替会计利润。在EVA出来前,企业计算剩余利润用的都是会计利润的方法,但是,实际上,用会计利润的方法计算,与企业真正的剩余利润存在一定的差异。而经济增加值是将费用予以资本化,在其可以预期的有效周期内进行分摊撤销,用经济利润的方式核算企业的剩余利润,更准确。

(2)全面考虑企业的长期投资。在如今的网络信息时代中,企业家和高管主要都是借用了网络传播信息的时效性来促进企业的内部运作,密切地将企业和客户,以及供应商紧密联系起来,比如说企业借用微信营销模式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现在正被企业广为运用,这是时代变化下的产物,也是企业家跟进时代步伐的收益。相反的,经济增加值却可以更为全面、准确地对企业经营模式和其所剩余的成本进行度量和核算。也就是说,企业以前所使用的会计利润,只简单地把企业所节约的成本计算出来,而经济增加值除了能够计算出企业节约的成本,还能够将企业因节约资本所带来的收益都展出出来,这就是企业使用经济增加值的优势,更能准确地将企业的业绩展示出来。

二、经济增加值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应用

时代的快速发展,企业更需要用好的核算方法计算自身的业绩,这才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采用经济增加值,计算的结果更能将企业为投资者所创造的剩余财富精准地反映出来。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经济增加值的应用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计算企业资本成本率

在企业经营当中,其资本成本率计算的正式与否,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它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之下,资本成本率的计算结果又会受到影响,比如项目风险等因素。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不能对存在的风险做准确计算,也就不能真实计算出企业的资本成本率了。而经济增加值则能够将企业市场价值的变化更全面得反应出来,在计算资本成本率的时候,能有效避免发生资本成本漏算,使得企业的资本成本率计算结果更为精准。

(二)用于制定企业激励计划

经济增加值客观地反映出在一定时期内企业为投资者所创造的剩余财富,之所以说经济增加值可以用于制定企业激励计划,就在于此。运用经济增加值所计算出来的结果作为企业行政管理的考核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使得企业的目标更为明确,能帮助企业经营者制定激励计划,根据经济增加值的部分收益比例进行反馈,收益高,那么反馈也就更高。

企业内部需要设立奖励机制是毋庸置疑的,合理的奖金非配,能够促发业务员或者其他员工如期完成企业定下的任务,甚至还会超前完成,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为此,企业更需要利用经济增加值来分配奖金,并采用“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激励措施。具体用图形表示的可参看图2-1所示:

(三)用于企业经营决策中更为理性

以往的业绩评价指标和会计指标决策,在计算企业营业利润,对业绩进行评价时,发现结果小于总资本成本的时候,企业就会抽出部分利润以配股等方式筹集资金,继续投资,这样的方式,最后利润即使提升了,但企业为投资者所创造的剩余财富并没有随之增加。使用经济增加值完全不会有这样情况的发生,它剔除了企业私利性投资的方式,而是在企业经营决策中,采用更为理性的方式来指导其为投资者所创造出的剩余价值。

经济增加值的运用使得管理者充分意识到,只有在收益扣除了所有的债务资金成本和权益资金成本之后,且有的真实剩余财富才能反应出来。下面我引用著名学者刘芍佳的一个图形来加以说明,具体如图2-2所示:

从图2-1中可以知道,随着资本规模的扩张,当利润还在上升的时候,企业的经济增加值则出现下降的趋势(B-C1段);而当利润还是为正值的时候,经济增加值则

三、经济增加值在企业业绩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造成核算失真

虽然,经济增加值是采用经济利润代替以往的会计利润,但是在计算的时候,如果没有对营业利润和权益资本做调整,那么会由于会计惯例而给核算造成失真,企业业绩评价也就不够真实。

(二)单纯的经济增加值在衡量企业的非财务目标上不尽完善

经济增加值虽然避免了传统会计指标的诸多问题,但不管怎么说,经济增加值依然是财务指标的一种核算方法,它同样更多局限于对货币的度量,对于企业的非财务目标虽有涉及,但也大多倾向于财务风险等因素的计算,对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等方面,还没办法做评估,这也正是经济增加值自身的缺陷。

(三)对现金流量指标缺乏考虑

经济增加值所计算的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业绩和绩效评价,更多的是考虑到企业的短期剩余价值,而对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却忽略了,比如说对企业现金流量指标就缺乏考虑。

四、应用经济增加值的建议

(一)在计算经济增加值之前对部分核算做调整

虽然EVA核算时包括资本成本,但由于资本成本的核算更要凭借历史数据的分析,因而对于EVA有可能给企业的核算造成差额的情况下,企业在计算经济增加值的时候,有必要对企业的营业利润和权益资本做一个调整,避免会计惯例对核算造成失真,给经济增加值的计算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

具体的调整内容,在保证将企业研究和开发费用予以资本化的基础上,将本月的利润与未来可能发生的资本划分开,同时,企业家投入的权益资本也要将本月投入和后期投入的划分开,调整好后,在做本月经济增加值计算。将企业研究和开发费用作为在可以预期的有效生命周期内分期摊销。

(二)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结合

针对经济增加值不能对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等做准确评估的问题,有必要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比如平衡计分卡)相结合在一起,这样做,对完成企业战略目标有很好的帮助,最终帮助企业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平衡计分卡是美国著名管理大师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所提出来的一种管理业绩评价的工具,其建立在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基础之上。具体看下图4-1:

经济增加值可以作为平衡计分卡的财务指标,其原因指标的提升同样可以依靠平衡计分卡的其它指标。详细看图4-2所示:

(三)和其它评价指标相结合

现金流量财务指标包括现金流量与当日债务比率、债务保障率、现金在投资比率、全部资产现金收回率等,反映的是企业的全面经营和财务状况。经济增加值对现金流量指标的考虑较为缺乏,因而,企业在业绩评价过程中,不能够单独使用它,而是要和其它的评价指标结合起来做一个综合评价,才不会导致一些不利于企业业绩核算、激励机制等存在差异化情况的发生。

五、结束语

经济增加值作为新时代下的财务指标,比传统的会计指标、业绩评价指标等都要来的创新和更具优势。企业之所以要引进经济增加值,正是为了能够对企业自身的业绩评价有着更大的帮助,同时也是为了能够促进企业和客户、供应商、投资者的密切联系,在彼此之间构建起长远发展的桥梁。经济增加值对企业资本成本率、激励计划的制定、企业经营决策更趋理性等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和帮助,能更好为企业的业务部门提供准确的业绩考核标准做参考,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但是,经济增加值也并非没有瑕疵,针对其在企业业绩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企业在使用经济增加值的时候需要采用一定的措施加以避免,才能发挥其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玉宁.经济增加值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电子商务,2013,05

[2]林俊.经济增加值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当代经济,2007,06

[3]宿金明.经济增加值在我国商业银行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中的应用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05.

[4]李凤英.EVA经济增加值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北方经济,2010,01

企业经济价值篇9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业绩评价;电力企业

一、电力企业业绩评价概述

企业业绩评价是指按照企业目标设计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特定的评价标准,采用特定的评价方法,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判断。开展企业业绩评价,有利于企业相关利益方综合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及其发展变化趋势,有利于企业建立和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

处于不同行业聚集不同资源的企业,生产经营盈利方式各异,应采取适合企业自身的业绩评价方式。电力生产和管理的特性决定了电力企业的业绩评价有与其他行业不同的特殊性:具有公用事业、工业和服务业以及国有企业为主的特点,又有垄断环节的特点;必须以安全可靠、节能环保为基础;不同的电源结构造成的绩效的自然差异;与宏观经济走势密切相关的长周期性;投资回收期比较长的特征,而且受上下游产业的联动性影响很大。

在电力行业不断发展和改革的过程中,电力企业业绩评价模式与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从政企不分时的高度关注生产性和安全性绩效指标,到注重企业财务业绩指标;从电力市场化改革过程初期提出法人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到国资委成立后注重利润指标的绝对值和相对值的考核,引入利润总额和净资产收益率这两项基本指标;随着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电力上市公司不断出现,电力企业价值尤其是市场价值更加受到关注。如何衡量及评价新时期电力企业业绩,不断地适应电力发展与改革的新形势,是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面临的挑战。eva是一个新兴的管理工具,同时也是一种创新的管理理念,其蕴含的股东价值最大化及衡量企业真实业绩的思想,恰好适应新时期市场对电力企业业绩评价的要求,同时也可向电力企业经营管理者反映企业真实经营成果,使其更好地进行战略决策。

二、eva能够反映电力企业真实收益

eva是经济增加值(economicvalueadded)的简称,其思想精髓在于追求企业经济利润(economicprofit),只有从净利润中扣除投入资本需付出的利息,得到的才是实际意义上的利润。其计算公式为:

eva=nopat-kw×(na)

nopat代表税后经营利润,是以会计期末的营业利润为基础,根据资产负债表进行调整得到的,包括利息和其他与资金有关的偿付。当利息支付转化为收益后,也要考虑扣税,这与会计报表中的净利润是不同的。

na代表资本投入额,包括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是对企业会计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结果。这一指标是企业经营实际占用的资本额,与总资产、净资产等概念不同。

kw代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反映企业股东和债权人对企业的资本投入情况,计算公式为:

其中:dm为企业负债总额的市场价值;em为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kd为负债的税前成本;t为企业的边际税率;ke为所有者权益的成本。

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eva与传统的财务业绩评价指标如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等不同,它考虑了对所有者投入资本所应获得的投资机会报酬的补偿,量化了企业能够提供给投资者的增值收益,消除了传统利润计算中对债务资本使用的有偿性和所有者资本使用的无偿性的差别对待。eva是企业在满足债务资本提供者(即债权人)和权益资本提供者(即所有者)的投资机会报酬之后的剩余利润。这种利润实质上才是属于所有者所有的真实利润,也就是经济学上所说的经济利润。

现行财务会计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权益资本只是作为收益分配处理,使得对外报告的净收益实际包括两部分:权益资本成本和真实利润。只有补偿股东资金的成本后的利润才是真正的收益。这容易让资本使用者产生权益资本是免费资本的幻觉,结果可能造成企业经营者不重视资本的有效使用,造成权益资本的浪费,还可能导致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和利用对会计信息的垄断将信息优势转变为个人利益等弊端,以至于出现投资失误、盲目建设、效率低下等不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决策行为。

三、eva克服传统财务业绩评价体系的缺陷

在传统财务体系下,财务报告受通用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简称gaap)的指导影响,会产生“会计失真”的问题。

第一,会计准则的保守性造成会计失真。例如,会计准则要求把研发费用、员工培训等无形资产的支出列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而这些费用实质上能为企业长期经营发展带来效益,这种财务处理方式不符合企业真实经济状况。

第二,会计分期造成会计失真。例如,折旧的安排和准备账项的计提常常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不同会计分期的财务业绩因而失真。

第三,企业内部费用摊销及内部转移定价也会造成会计失真。

为了尽可能消除会计失真给业绩反映带来的影响,eva的推广公司stern-stewart提出了多达164项针对gaap的调整事项。而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常见的调整在5至10项左右,且进行会计调整时应保持谨慎的态度。常见的调整事项包括对研发费用、折旧费用、财务费用、会计准备等的调整,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调整方案。对公开的会计报表进行调整得到的结果是税后经营利润(nopat)及资本投入额(na),结合加权平均资本成本(kw)计算得出了eva,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业绩,避免了传统会计制度下会计信息反映和处理的局限性。

电力企业多年来业绩评价体系一直是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计算的净利润指标为主,包括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投资收益率等指标在内的体系。2001年国电公司提出了《国家电力公司法人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其选择的核心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仍然是以会计利润为基础,难以真实反映电力企业的经营业绩,因此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而在2007年1月29日,国资委正式了新修订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等配套办法鼓励和积极推进企业使用eva指标进行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引导中央企业不断增强资本成本和价值创造的理念,关注企业价值创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计算办法:

经济增加值(eva):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

平均资本成本率(wacc)参考当期十年期国债利率水平确定,暂按4.1%计算。

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净利润+少数股东损益+财务费用×(1-所得税率)

调整后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少数股东权益+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其中:

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流动负债合计-平均短期借款-平均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在中国电力企业从计划垄断型向竞争开放型进行跨越式转变的背景下,运用eva衡量和考核电力企业价值创造,既是面向电力行业体制改革的主动应对措施,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监管机制(包括国家监督)的迫切要求。

        四、eva促使管理者与股东利益一致

eva理论还渊源于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詹森和威廉·麦柯灵关于委托理论的开创性研究。该理论认为,管理人员可能背离股东利益行事,因此股东需要承担监督管理人员行为的成本,特别要使用能将管理人员与股东利益更紧密结合的薪酬体系。“要什么就考核什么”是激励考核的一句格言,为了消除投资者的需求与管理人员的经营结果不一致的情况,需要根据投资者的目标来设置考核机制和给予管理者的回报。在股东价值最大值的企业根本目标下,需要根据企业eva结果实施考核。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al·埃巴认为,“(eva奖励机制)赋予管理者与股东一样的关于企业成功与失败的心态。由于像回报股东那样去回报管理人,eva奖励计划使管理人像股东那样思维和行动。”

计划经济时期电力企业的资本投入全部或绝大部分来自国家,国家是国有电力企业的大股东,电力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主要由上级机关任命,难以真正实现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经历电力行业新一轮改革后,新改组后的电力企业,是以国有资本、法人资本和集体资本为基础;随着改革的深入,股份制资本的比重将逐步扩大。从某种程度上讲,电力企业改革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以提高电力企业及其成员的竞争能力和效率。而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关的业绩评价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设计一套切实可行的经济指标考核评价体系,并严格与管理层收入挂钩。二是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实施有效的财务监控。这也是西方法人治理结构和社会舆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在西方,企业高层人员的收入之所以会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是因为没有与股东价值挂钩所增加的薪金,损害了股东的利益。三是推动建立股东价值最大化机制,尽可能减少“吃成本”的现象。

显然,eva恰能满足上述要求,它具有将经营者利益与股东利益联系起来,使股东的利益与经营者利益一致的功能,利用eva指标体系,不仅能有效地保障出资人的利益,而且能成功地衡量电力企业的业绩。具体地,应针对电力企业自身特点设置eva考核指标,如eva绝对值、eva增加值和增长幅度等,将eva指标的完成情况与经营者的收入挂钩,使经营者认识到,增进自己利益的唯一方式就是使eva持续不断地改善,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在eva激励体制下,经营者要为所拥有及使用的资本支付相应的费用,所以他们会更加理智的使用资本,将不能创造价值的运营项目和资产放弃,更加有效地运用资本。

近年来,我国电力企业的激励制度逐渐实现了由重补偿向重激励的方向转变,年薪制、股票期权制等分配制度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知和采纳。但是再好的激励制度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为后盾也是枉然。因此,以eva为基础的电力企业激励制度,真正使企业利益和管理集团利益趋同,使管理人员为了自身利益而更愿意为电力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五、结束语

关注价值增值,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导向是eva理论的核心,衡量和评价企业的真实收益使eva能够对企业业绩做出最准确恰当的评价,站在股东角度定义企业财富使经营者与股东利益一致,约束经营者损害股东权益资本的不合理行为。在电力企业寻求提升现代化水平,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及应对市场经济监管机制的挑战的过程中,eva将是一种新型而有效的管理手段,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真正让eva在企业业绩评价和管理中发挥出它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白莉.当前电力企业财务战略创新[j].太原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55).

2、陈建军.eva在我国垄断企业业绩衡量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4.

3、池国华.eva管理业绩评价系统模式[m].科学出版社,2008.

企业经济价值篇10

[关键词] 市场经济 企业伦理 伦理价值 功利价值 实现

近年来企业伦理建设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当前,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企业伦理缺位严重,企业在利益驱动下一味追求功利价值而忽视伦理价值的实现,从而使得不少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非道德问题频出,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损害着我国企业的国际形象和国际竞争力。因此探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的伦理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健康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伦理价值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1.企业追求伦理价值是解决系列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企业伦理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时期,相关法制不够健全,科学的企业伦理观缺位,企业在利益驱动下一味追求功利价值,使得不少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非道德问题频出,其中企业内部伦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劳资冲突、工资及系列社会保障得不到落实等等;企业外部的伦理问题表现为企业与国家、社会、环境及其他企业等的关系冲突中,如诚信危机;偷漏税损害国家利益;制假售假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企业间不正当竞争;为谋一己之利破坏生态环境等。这些问题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助长了不良社会风气甚至导致社会秩序的恶性循环,损害了企业员工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影响了可持续发展。因此探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的伦理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构建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企业伦理价值观,是解决系列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是惠及国家及个人,当代人与子孙后代的重要问题。

2.企业追求伦理价值是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基石

(1)企业伦理的核心竞争力意蕴

企业伦理作为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企业及其员工的发展具有深刻而长远的意义。作为精神层面的软约束,企业伦理直接影响了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制定:它所包含的善恶标准及道德精神指导着企业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规范着企业乃至所有员工在经营活动中的实践行为,为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处理各种内外关系、权衡利弊轻重提供了根本性的向导。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价值观又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伦理引导了企业的前进方向,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具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意蕴。

(2)企业追求伦理价值是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的必备要素

就企业而言,企业伦理是其核心竞争力;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整体而言,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追求伦理价值是市场经济有效运作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尽管竞争机制与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追求功利是市场经济的内在驱动力和活力所在,但必须清醒认识到:功利价值的追求需要伦理价值作为向导,如此才能协调竞争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市场资源得到真正的优化配置;才能使企业伦理建设与市场经济中法制建设相辅相成,构建出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体系。从此意义上讲,企业伦理是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的必备要素。

(3)追求伦理价值是企业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不断发展完善的经济体制,也是充满活力,对外开放的的经济体制。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背景下,谋求国际合作是我国企业的必然选择。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要求企业必须构建一套完善的企业伦理,这样的企业才能为他国所接受。面对企业伦理这一国际化议题,现代化的企业必须是遵守普适伦理的企业。

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基本伦理价值取向的分析

1.树立“自由与责任并存”的观念

“如果不谈谈所谓自由意志、人的责任、必然和自由的关系等问题,就不能很好地讨论道德和法的问题。自由意志是成为道德主体的前提条件,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企业具有独立意志,作为经济实体可以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同时,自由意志往往和道德、法不相分离,自由即意味着责任。意志自由绝非道德主体可以随心所欲,他们的自由是相对的。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企业道德主体必须对其做出的自主选择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

树立“自由即责任”的企业伦理价值观,一方面意味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道德主体得到尊重,独立自由的意志不受政府的过多干预;另一方面,企业作为道德主体自觉自发提高企业所有成员的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积极承担优化社会风气的道德责任。

2.确立功利价值与伦理价值相统一的观念

现代企业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这是“经济人性格”,也是功利价值与伦理价值冲突的表现。需要明确的是伦理价值与功利价值是可以协调统一的,二者并非水火不容,此消彼长的关系。当实践主体的特殊利益追求符合普遍性的要求,不违背法律规定、伦理道德的要求,实践主体特殊利益的追求本身就是善的。“‘共同利益’在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是由作为‘私人’的个人造成的”。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应该是协调相长的,即社会整体利益与企业利益是共存共生的。基于对功利价值的追求,各企业团体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企业伦理的指导下实现他们自身的需求,以及对社会的价值,如此一来,物质财富增加使社会整体的功利追求也得到满足,又反作用于企业的功利价值追求,长期的良性互动循环,内在统一了社会整体与企业个体的功利追求。此外,由于市场经济是一种规则经济,需要各种规则来规范调节市场主体的行为。道德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价值导向和伦理支持,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辩证地看待功利价值与伦理价值的关系,确立功利价值与伦理价值相统一的价值观。这对于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意义。

3.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理念

“组织雇佣各具特色的个体,是因为他们能给组织带来多种选择上的优势。但当员工处于强文化的作用下,试图去适应文化要求时,这种行为与优势的多样性就丧失了。”罗宾斯的话鲜明体现出,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在自由、开放、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坚持以人为本,一是要尊重、关心、理解、信任员工、充分发挥其潜能,促进其自由而全面地发展;二是要做到公平待人、公正处事。如此,才能实现企业和员工在利益上的双赢。

服务社会是对企业更高层次的伦理要求。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既是经济实体,也是伦理实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企业还应主动承担为社会服务的伦理责任。在经营活动中不仅不应损害社会利益,还应尽其所能为社会公益事业多做贡献。胸怀社会之理念的实施,可规范和优化社会经济风气,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最终将为企业带来更为长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树立以质量为生命,以诚信为根本的理念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代商家遵循的基本职业操守。因为古人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深知诚信无欺、诚实无妄是获得长久大利的不二法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任何一个企业若想在市场中通过公平有序竞争获得一席之地,必须牢记祖训,以诚信为本。

质量和诚信一样,都是企业的名片和标签。商品质量是企业的诚信的直接体现,上乘的商品和服务质量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社会公信力,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甚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必须把质量视为生命,把质量和诚信作为企业经营的核心理念长久坚持下去,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更须做到这一点。

5.培养看护生态环境的道德主体意识

人类文明发展史特别是现代大工业发展史反复告诫我们,人与自然必须协调共存,否则在人与自然的恶性循环互动中,人类最终将会走向毁灭。因此,现代企业必须培养看护生态环境的道德主体意识。首先,应该敬畏生命、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以自由的情感关怀自然,以自觉的责任心看护我们共有的家园,而非仅仅以认识者和实践者的姿态来表达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人类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可以体现在用科学技术去理解、爱护自然,真正从心灵上显示出人类的主体地位,与自然和谐发展。

其次,作为意志自由的道德主体,企业应自觉担负看护生态环境这一人类无机身体的道德责任,从伦理思维上确立生态共同体的伦理价值观,坚持适度原则,当利益与对生态的道德责任发生冲突时,利益应让位,着眼于未来发展把可持续发展理念当作企业最高伦理准则。这样便能提升真正有价值的道德主体,情感体验自由的主体。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实现伦理价值的基本路径

1.加强企业伦理制度建设

企业应从大局和长远利益出发,不断加强和完善伦理制度建设。制定涵盖企业内外部各种道德关系,涉及企业理念、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精神、道德传统以及道德实践各方面的详尽伦理守则。伦理制度建设还应包括是否履行企业伦理的奖惩制度,奖励先进,惩罚不良行为,树立良好的企业伦理风气。虽然伦理守则不能像法律法规一样起到强制性的约束作用,但是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企业伦理的软约束作用也不容小视。企业制度的强制规范本身也需要道德合理化的支撑,这样才能在企业全体成员中达成共识。

2.树立优良的社会伦理风气

企业伦理的建设还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关注。政府乃至整个社会对企业的评价不能单看重其经济效益,更应视其企业行为是否合乎道德而定。讲究诚信,关怀员工,注重生态环境的企业等也应成为评价要素之一。政府的正确评价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方向,也会给社会舆论提供向导。优良的社会伦理环境可以提高社会整体道德素质,也能够对企业起到约束和监督作用,使企业自觉建设企业伦理,并且外化企业的行为当中。

3.提高企业领导者的企业伦理建设的素质和能力

企业领导者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和掌舵人,为维护企业的长远利益,必须充分认识企业伦理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不断强化领导企业伦理建设的素质和能力;树立科学的企业伦理观;积极领导构建本企业的核心道德价值观;主动承担道德主体的责任,协调统一功利价值和伦理价值;构建企业伦理建设的有效运行机制,保障企业伦理的贯彻落实,身体力行,成为员工践行企业伦理的榜样示范。

4.强化企业员工对企业伦理的执行监督能力

企业伦理能否得到贯彻落实,不仅取决于企业领导的企业伦理建设能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员工对伦理的执行和监督能力,因为员工既是企业伦理的具体执行主体,也是企业伦理制度制定和执行情况的有力监督者。在当前员工的企业伦理素养普遍不高的背景下,更须强化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伦理素养。为此,企业必须组织化、制度化地对其员工进行教育培训,使其员工谙熟企业伦理具体要求的同时,树立执行和监督企业伦理的主体意识。如此,才能将企业伦理内化为员工的意识理念,进而在实践中外化为行为准则,从而保障企业伦理的执行效果。为此,企业还应加强民主建设,优化民主氛围,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员工积极参与企业伦理建设,以提高员工监督和自我监督的能力和意识,有效落实企业伦理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52~153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75~276

[3](美)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527~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