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评价十篇

时间:2023-03-22 12:04:07

学习与评价

学习与评价篇1

关键词:小组;组建;评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校推出了“自主互动、赏评结合”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由此合作学习也逐渐走进了我们的课堂。那么,如何构建合理的自主互动课堂合作小组,如何评价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下面谈一些看法。

一、自主互动课堂合作小组的组建

自主互动课堂合作小组组建方式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其分组应遵循三个原则: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

教师要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把学生编成小组。分组时体现“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合作习惯的形成

小组长,作为“代言人”能获得伙伴们的信任,心中自然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必然会努力做得好些。另外,因小组长的不断变动,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小组“代言人”,也就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一种成就感。

(三)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要根据学习的内容,不同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分组方式

二、自主互动课堂合作小组的评价

(一)评价的内容与标准

新课标提示我们在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评价的同时,还要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交流意识、行为习惯等进行评价。

1.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参与过程的评价

2.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情况的评价

这一阶段的评价着重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分析、课堂板演、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价。适当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些小测试,以检验本阶段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本阶段的评价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主。

(二)评价的方式

1.同伴间相互评价

同伴的坦诚评价是学生发展的“剂”。研究表明:同伴的互相影响作用是巨大的。在教学中,我注重发挥同伴的榜样作用、同伴的激励作用、同伴的帮助作用,促进学生个体的认知发展。具体又可以分组内互评和组际互评两种形式。

2.学生的自我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学生自我完善的“催化剂”。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的自我评价,能使他们按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检测,作出正确的评价,是学生自我完善的“催化剂”。

3.教师的激励评价

教师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保证,是学生进步的“强化剂”。我觉得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可从三方面着手:

(1)对合作状况进行评价。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参与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2)对合作效果进行评价。对合作效果的评价,主要是评价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有没有比以前有所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否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3)对学生个人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对个人进行评价的首要意识是: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重视评价的激励功能。

学习与评价篇2

[关键词] 评价  反思 社会学 价值

在上海师范大学,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不少研究生学习社会学往往不是在本科学习社会学专业。对我来言,我是学教育评价与研究的,提出来学习社会学的价值,虽是我个别的例子,但具有一定普遍性,也可以说由特殊推至一般,也可以作为一个特定的社会性的群体的心理现象进行一番探讨研究。是这样的,在没有学习社会学这门课之前,曾经常与三两好友一起探讨社会学,但也不是什么标准的学术交流,只是一点爱好。学习社会学,是我自己作主的一件有趣的事,缘由其实很简单——我在这个社会是什么样的角色、使命…… 为了这个的选择,自己坚持学习了社会学半年。 期间,经历过一些荣辱与苦乐,经历过不少无奈与尴尬,然而自己却对这个学科还是有许多迷惑,并且欲罢不能了,我想应该是这个学科的魅力使然吧?虽然时间不长,但还是将一己之见“公告天下”,学识浅薄,且不把它当作标准的学术交流,聊聊也无妨。

一、

何为社会学

在中国,社会学仍然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当然,中国社会学的起步并不算太晚,只是在文革期间被中断了,而恢复之后的中国社会学,影响力虽然在逐渐增强,但终究还是受到一定的限制。于是,每当我和别人谈起社会学,十有八九那人会问我,社会学是学什么的……社会学是学什么的?真是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 别看它是关于这个学科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然而它却是这个学科最难回答的问题。所谓“有多少个社会学家,就有多少个社会学定义”,此言不虚,就我看的一些书籍,可大致有如下看法:

(一) 有侧重以社会(整体)为研究对象。代表人物有孔德、斯宾塞、涂尔干、马克思、费孝通等。社会学大家涂尔干曾经说过“人们没有意识到,如果没有社会就不可能有社会学……”。还有,如认为社会学是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和乱、盛和衰的原因,揭示社会由以达到治的方法和规律的学问.(严复《群学肄言》1903);社会学是研究现代社会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性,特别是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规律性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郑杭生)。认为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一样是研究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我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者李大钊、瞿秋白、李达等均持此种观点。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整体及其规律性。费孝通:“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边缘性的社会科学”。一般都可看到“秩序和进步”、“运行和发展”、“结构和过程”这样两个方面。

(二) 有侧重以个人、小群体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代表人物有韦伯、澳德、吉丁斯、孙本文、龙冠海等。“以社会学为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孙本文)“是在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中的人”(台湾学者龙冠海)“社会学应该着重研究人的社会活动的固定化过程和固定化形式”(庞树奇)。

(三) 还有一种类型的观点,认为社会和个人相统一。1、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社会又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马克思)“学群说”,即认为社会学“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群科学,一个科学群”;如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2、“问题说”,即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问题的;3、“剩余说”,即认为社会学是一门“剩余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其他社会科学不研究的“剩余领域”;4、“调查说”即认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学科,是一种方法科学。5、“未定说”,即认为社会学的对象现在还没有确定。前二种肯定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的独立性,后三种否定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经典社会学大家涂尔干曾经说过“人们没有意识到,如果没有社会就不可能有社会学……”。的确,在这点上大多数社会学家达成了共识。但是,社会又是什么呢?很难有人能够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清楚,甚至,有的人活了一辈子也许也很难将其说清。因此,复杂多变的社会使得对社会学下定义变得颇为困难起来,然而这也使得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本身充满了诱惑力。于是,在回答别人的关于社会学是什么的问题时,我也总是装出一副深沉的模样告诉人家说,社会学就是研究社会现象的啊,社会中有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而这种回答也往往会收到颇令人惊奇的效果,因为别人往往会立刻对我崇敬起来,并对这个学科产生兴趣。虽然有些投机取巧,但这总比费劲口舌给别人讲解却使别人费解的效果要好得多了。

二、评价学习社会学的价值

进行学习社会学的价值分析与评价,有利于提高个人参与学习积极性、充分考虑自己的真正需求,减少或避免学习上选择失误所带来的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有利于全面提高对学习社会学的价值的认识。就是这样的社会学,它赋予了我们开阔的视角、丰富的知识储备、注重实践与反思的学术气质以及宽容的胸怀和热爱生活的态度。于是现在,身边越来越多的人羡慕我修学这个学社会学的人,并对这个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对于任何一个关注这个学科的人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欣慰了。我虽然是学教育学评价与研究的,但学习社会学还是使我收获不少的知识!但还有不少人要问为何要学社会学?学习社会学的价值在哪?学习社会学的价值与作用体现在哪?我个人认为有以下一些收获与感悟:

(一)可以指导我们日常生活,并帮助我们作出相应符合一定社会规范的决策

社会世界的客观知识、社会学方法和社会学的视角,也可以帮助我们更理性地探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面对的问题,运用社会学的发现以及社会学的技术,我们更有可能做出对我们个人幸福生活有利的决策。如教授这个社会角色,我就能通过从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一般讲,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该角色的过程是不断学习和努力而向上流动的过程:一个人从小学生、中学生到大学生,从助教、讲师到教授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假设你的婴儿期和童年期在一个与世隔绝的房间里度过,没有任何有意义的人类接触。你能用一种人类语言说话吗?你会有自己的人格吗?或者,你能体验到人类的情感吗? 案例:安娜是个私生子,母亲由于害羞,生下安娜后,便把她藏在一间房子里,不与人接触。发现安娜时,她已经六岁半了,当时还不会走路、说话、自己吃饭,也不会保持自己的个人卫生。她没有任何情感表达,对人十分冷漠。安娜被发现后.首先被送到一个智残儿童之家,尔后又送到一所育婴所。她的社会技能逐渐提高,到11岁她去世的时候,她已开始学会说话。显然,脱离社会,就连基本的生活常识都没有,别说让我们作出相应符合一定社会规范的决策。

(二)为我们今后的就业做准备以及社会工作和管理提供必要的社会学知识

成年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不仅需学习新的社会角色,而且要放弃、遗忘或暂时忘记、修正和改变以往获得的价值与角色,有时相互冲突的观念和相互矛盾的角色同时并存,我们是在完成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社会化过程。为我们今后的就业做准备以及社会工作和管理提供必要的社会学知识,因为:首先,一位受过社会学训练的人,在他所获得的有用的技能中,能在任何一种工作中用得上的是他客观地观察社会情势的能力。我们在引起他社会化经验的行动中更加自觉自愿,如在决定上大学、接受专门职业训练、追求进步、转换工作等方面做出更多的愿意或不愿意的自觉选择。与儿童相比,成人社会化的经验更容易终止或改变;其次,我们需要社会技巧,在与他人相处时需要这些技巧,并主动的与社会发生联系。成人不像儿童,儿童被当作社会化内容被动的“受纳器”,这使儿童更多形成十分依赖的角色。而社会化中的成年人有更大的余地来处理事物,更能决定该内化和不该内化的是什么,比儿童更少依赖社会化动因,更好形成社会化的经验,并不断与他人与社会合作,使自我与他人及社会和谐发展;再者,组织技巧在很多职业中发挥关键作用——我们在正式组织内生存与发展需要这些技巧,社会学可以为我们提供这些技巧所赖以为基础的知识;最后,为我们进一步学习社会科学领域的专业提供社会学的基础知识。对与学习教育学的我来说,学习一些社会学的基础知识十分必要。其实我们是不断被社会化过程,社会化不仅对个人的生存、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对社会的生存与有效运作也是如此。事实上,没有社会化就没有社会(埃尔金和汉德尔1978)

(三)提高自我认识,在社会中正确定位我们自己

C·敕特·米尔斯强调,社会学视角可以作为一种主要工具,帮助解释与理解我们的生活。他主张,只要把我们自己放进我们的社会、放进一定历史时期,我们就可以理解我们的经历,就能决定我们所要完成的任务。米尔斯将这个过程视为社会学想象力的发展。社会学的想象力使我们能够抓住历史与我们的经历,以及在社会中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是它的任务,是它所承诺的……。这种想象力的第一个果实——体现这种想象力的社会科学的第一课——就是这样的观点:即仅仅通过将他自己置于他所在的历史时期之中.一个人就可以理解他们自己的经历、就可以估计他自己的命运;仅仅通过了解他身边的所有的人,一个人就可以知道他自己的生活机会(1967)。在我们为寻求个人的定位和自我理解时,社会学视角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社会发展使我们已经认识到社会发展应是以人为核心、以可持续为原则的发展。而我们为寻求个人的定位和自我理解过程中,切实感受我们自己的进步、发现我们自己的不足并明确努力的方向,进而促进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成熟,利用社会学视角这个工具,帮助我们在社会中形成学习与发展的内驱力。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讲,社会学帮助我们树立信心、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及进一步改进学习与调整社会角色,同时,社会学赋予了我们开阔的视角、丰富的知识储备,且教会我们注重实践与反思的学术气质,从而形成宽容的胸怀和热爱生活的态度。

三、反思社会学的价值与某些困惑

经过社会学的价值分析与评价,似乎社会学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最好的证据就是越来越多的高校社会学成了考研的热门,越来越多的媒体总要在自己的文章或是节目中冠以“社会学家说”的名目、或是干脆邀请社会学家参与,越来越多的社会学专业毕业生成为炙手可热的人才……但是,我们在学习社会学过程中也会产生许多困惑:(一)目前,各种社会学说让人有些应接不暇。就现代社会学研究而言,可分"传统的"现代社会学研究与后现代社会学。 与以往"传统的"现代社会学研究相比,后现代社会学对建立在现代化研究范式基础上的"传统"现代社会学研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批判,并发展出了一系列诸如非创造(decreation)、非定义(de-definition)、非中心化(decentrement)、非连续性(discontinuity)、非总体化(detotalization)、解构(deconstruction)、置换(displacement)等概念。面对如此之多的学说、流派、思想,所以不少人有些觉得学习的茫然。(二)社会学普遍存在太轻易地忽视了社会学中科学理论化的可能性。如后现代社会学不仅反对社会理论的可能性,而且还缺乏关于"社会"的积极概念,无法为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共享或团结提供规范性说明。(三)在方法论方面,一些社会学的"怎样都行"的主张其实也是一个夸大其辞的主张。比如说,在整个后现代社会科学中,至少是由肯定论的后现代论者建构的后现代科学,并非没有方法论上的偏爱,尽管这些偏爱有时是以否定的口吻来表达的指令,它们排除了某些方法而不是积极地需要它们。而且,以后现代的解释和解构的方法取代传统的社会学方法是否意味着是对社会学的某种改进,至今还是一个相当不明了的问题。因为它并没有为社会学提供知识的基础,也没有为社会学提供在相互冲突的解释之间做出选择的合理标准。(四)有些社会学在批判与抛弃某些社会学的关键概念时(如秩序、进步、理性、真理、范式等),却又使自己陷入了严重的困境以及理论批判与实际表现之间的矛盾之中。例如,有些社会学对理性的理性批判;对总体性的总体化拒斥;用某种标准去否定判断的明确标准;信奉语言决定论而又主张语言的不确定性;在强调互为文本关系时又孤立地对待文本(如德里达)以及在废除主体性范畴时所表现出来的主体傲慢等等。尤其是其对理论和主体存在的批判、对真理及其评价标准的放弃,将最终可能导致自身缺乏知识主张,肯定多重实在和认可矛盾解释,从而使自己滑向虚无主义、极端相对主义、反理性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深渊。

综合上述,社会学也并不是一群人坐在屋子里苦思冥想得出来的。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社会学最大的特点与魅力之所在。就以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为例,他是当之无愧的大师型学者,他的《江村经济》和《乡土中国》都是社会学调查和理论的经典之作,他是中国人类学和社会学最坚实的奠基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前,他和挚友储安平等人还是接力于胡适之等五四前贤的又一代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改革开放的岁月里,他又出任了政协副主席、人大副委员长,是国家领导人和社会活动家。不管你是研究城市、农村的各种现象也好,研究整个社会中的亚文化群体、精英阶层、弱势群体也罢,你都要深入到“第一现场”方能得到有价值的答案,即便你是研究社会学理论的,你也不能忽视实地的调研,因为社会学理论大都是从实际社会现象或是生活之细节中抽象出来的。在这点上,很多学科都如此,但社会学尤甚。 参考书目:

[1]费孝通:《费孝通文集》[M]群言出版社1999年版。

[2]陆学艺主编:《社会学——中高级读本》[M],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

[3]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4](美国)戴维·波普诺著:《社会学》(第十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5]费孝通主编:《社会学概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

[6](美国)罗伯逊著:《社会学》[M],商务印书馆,1990年。

[7]庞树奇等主编:《普通社会学理论》(第三版)[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年。

[8]吴增基等主编:《现代社会学》(第二版)[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9]Hassan, I.The Postmodern Turn: Essays in Postmodern Theory and Culture, Columbus: 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87,p.92.

学习与评价篇3

关键词:过程性 全面性 发展性 等级+特长+评语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94-01

学生考试制度是整个教育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学期、一学年学习完后,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以期末的一张百分试卷来评定。虽然操作方便、简单,但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以科学的发展性评价为杠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评制考,取消用百分制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换之为“优秀、良好、达标、待达标”四个等级。加强对学习过程性的评价,采用自评、同学评、家长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科发展比较突出的方面给以充分的肯定,作为学科“特长”加以评价,对学习的态度与情感、方法的掌握以“评语”的形式进行定性评价,即对学生语文学习评价采用“等级+特长+评语”的方式。

一、评价的原则

教学评价原则是教学评价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它对教学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以“等级+特长+评语的小学语文学习评价应遵循的原则”为专题,依据《纲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目标要求,通过研读文献与实践,提炼出了“等级+特长+评语的小学语文学习评价”应遵循的六原则:

1.全面性原则: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全方位评价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

2.模糊性原则:运用模糊控制理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来评价学生学习的发展情况,采取“百分制+等级制”的方式评价——先记百分(教师掌握,不公布。下同),再换算成优、良、达标等相应的等级。

3.差异性原则:运用因材施教理论,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类要求,分类引导,分类评价,培优扶困促中生,不仅为优生“锦上添花”,更要为学困生“雪中送炭”,让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的发展,走上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

4.多元性原则:改变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实施多元评价,使学生能从多方面来把握自己的现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5.激励性原则:要帮助学生实现成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已有的成功中获得激励,增强合作学习的内需、热情与信心,积极主动地不断争取新的成功。

6.期望性原则: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和特长发展的成功期望,使学生有信心,有希望。

二、评价的策略

1. 等级评价的策略

依据全面性、模糊性和多元性原则,我们通过“学生语文学习等级评价”的专题研究,形成了“内容多维明权重,形式多样三结合”、“注重过程定量标,主体多元四结合”、“面试笔试相结合,全面测试验效果”和“成长记录见过程,客观评价奠基础”的策略。

(1)内容多维明权重,形式多样三结合。

我们认为评价学生学习,必须改变期末一张试卷定优劣的单一内容的评价方式,实施内容多维、形式多样的评价。

(2)注重过程定量标,主体多元四结合。

《语文课标》指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等方面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参与学习,帮助学生有效控制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因此,我们认为评价学生学习,既要做好总结性评价,更要做好定期的形成性评价。

(3)面试笔试相结合,全面测试验效果。

通过实践研究,我们采取“面试”、“笔试”与“百分制+等级制”的方式实施结果性学习评价。设置面试的项目与评分量标主要有:诵读(30﹪)、口语交际(30﹪)、实践活动测试(40﹪)。笔试主要有单元测试和期末测试。

授完一个单元课后,及时组织测试,并记录在册。期末结束时,把各单元成绩之和除以单元数作为单元测试成绩。认真组织期末测试,并将测试成绩作为学期终结性评价的一个主要依据。

(4)成长记录见过程,客观评价奠基础。

通过实践研究,我们认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建立学生人手一份的学习成长记录袋,并以学生学习成长记录袋的形式,收集学生学习过程的资料,既客观反映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进步的历程,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情况,增强学习的信心,又为客观评价学生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做法是:一、设计、完善《小学学生语文学习成长记录表(学生用)》、《小学学生语文学习成长记录表(教师用)》。二、学科教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好“两表”,记录下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进步历程。三、学科教师认真填写学生学习的过程和进步的历程。

2.特长评价的策略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和激励性原则,我们通过“学生学科特长评价”的专题研究,提炼出了“张扬个性授称号,体验成功添动力”的策略。具体做法是:

(1)设置特长称号。根据学科与学生智能特点设置荣誉称号。善于诵读的,授予诵读能手诵读师诵读大师称号;善于积累的,授予积累能手积累师积累大师称号,等等。

(2)善于观察培养。平时,教师用独特的视角去观察、有计划的进行培养,记录学生学习的表现。

(3)建立评比制度。一、学月末,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成就,评比并授予学生相应的荣誉称号;二、连续两次荣获初级或中级荣誉称号的,晋升一级。

3.评语评价的策略

依据差异性原则和期望性原则,我们通过“学生学习评语评价”的专题研究,提炼出了“三化三性三步走,积极评价寄希望”的策略。所谓“三化”,是指评语的具体化、情感化和规范化。

几年来,我们通过小学语文学习评价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取消了百分制,实施了多元评价,对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了对过程的评价,起到了评价的强化和激励作用。更多的学生上课注意力更集中了,参与讨论与发言的积极性更高了,作业的完成率与质量都得到了提高,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更强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学习与评价篇4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 高职学困生 自主学习

一、 相关概念

(一)学困生

目前的教育研究中对学困生的定义为: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基础较差,且存在着不良的学习因素,如学习兴趣较弱、学习动机不强等,导致学习中出现障碍和困难,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由于怕遭教师和同学的讥讽,学困生的自尊心相对于其他学生更为脆弱。虽然学困生在学习上处于劣势,但在其他方面如人际交往、文体活动等方面通常有特长。

(二)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美国专家斯克里芬提出来的区别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的一种教学评价方式,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进展情况进行全面监控与评价,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 以改进教学策略,促进学习的系统性评价。

这种评价使教师能在课上及课外全面动态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地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效,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教学效果。同时,能够帮助学生记录自己的学习进展情况,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评价,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评,还要发扬团队协作的精神进行他评,对原来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尤为明显。

(三)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宏观目标的指导和教师科学地引导下,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材料,实施合适的学习策略,通过学生独立的监控、分析、探索、实践、质疑、评价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在自主学习中,学生从被动地“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最终实现灵活运用语言的目的。自主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在学校学习中受益匪浅,还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形成性评价的运用及实施

(一)学习成长袋

根据教学目标,学期初让每位学生准备一份档案袋,收集一段时间与课程相关的学习材料,记录教师、自己、同伴所做的评价,反映学生该课程学习所付出的努力程度、取得的进步过程。

学习档案袋能够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肯定,从而增强了自信心。学习档案袋给学困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特长的平台,借助特长表现自己,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关注和肯定,从而激励了其英语学习。从这个意义上看,学习档案袋对学困生的转化效果尤其明显。同时,学习档案袋是一种很好的反馈机制,能够帮助教师全面、客观、动态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发展的重要信息。

(二)教师评价

1. 评价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策略

在课堂上,教师观察学生是否经常主动发言, 是否能融入小组活动,是否按时按量地完成作业;课外,教师经常抽查学生学习成长袋,观察学生的个性特征,综合能力,了解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动态。综合课内外学生的表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及时客观地给出评价。

2. 评价语言水平、实际运用能力

在课堂开始五分钟内,让两名学生做free talk,教师做好记录,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做出评价;鼓励学生课外多阅览英文文章,并要求写读书笔记。教师可尝试 “跟音模仿”训练,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模仿语音语调,然后对自己的模仿进行录音,教师及时跟踪评价,对学生取得的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 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语音语调。

3. 同学互评

笔者以口语课为例,说明同学互评的实施情况。在口语课上,每位同学在讲台上做presentation时,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就语音语调、内容、流畅性、个人表现、时间控制等方面对演讲同学进行评价。因为可以事先准备,学困生也能有很好的表现。

4. 自我评价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制订一份每周学习自评表,每周填写,及时回顾、和自评。学生整理自己的学习资料,自查自己的努力程度、学习成效,积累自己的学习经历。自我测评能使学生能更清晰地看懂自己的学习轨迹。

三、注意事项

(一)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终结性评价主要是指期末考试评价。学生在学期末得到一个代表知识掌握水平的成绩。终结性评价侧重于定量分析。这种测试评价主体和方式较单一。形成性评价侧重过程评价,评价主体和方法多样,便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高职英语教学中要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起来,既注重考查学生学习的过程,又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二)倡导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和完全意义上大的独立学习不能简单地划上等号。完全意义上的独立学习是指学习者根据个人情况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相应的学习材料、方法,自主监控学习进度,进而自主评价学习效果。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所以,实际上,不太可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合作。

(三)对学困生的评价要以激励为主

对学困生的评价要以尊重为前提,评价语言以激励为主,及时发现学困生进步,给予反馈和激励。不吝啬“Good”“well done”“perfect”这些溢美之词,让学困生感受到努力后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愿意去表现得到下一次的认可,学习效果事半功倍。慎重使用否定评价。

【参考文献】

学习与评价篇5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教学评价;方法与策略

在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评价的方法是否科学、客观、有效,将会影响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也直接影响着活动的效果。现结合我们班的一次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感受名著魅力》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活动准备阶段

在活动的准备阶段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明确活动的内容和要求,二是分组。

1.明确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本次活动我拟定了四个探究题目:(1)小说的文体知识,相关作家及其作品简介;(2)我们改写的小说;(3)《骆驼祥子》中描法赏析;(4)《水浒传》中人物评价。

2.分组

我先按照语文学习的能力将学生分成四类(根据学生总数决定每类学生数量),分别以A、B、C、D命名。接着将学生分成四个组,各组中各类学生都有,使各组实力基本均衡,有利于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活动结束后的评价评比。每组中选一名A类学生做组长,职责是组织并指导本组学生的活动,并对本组成员在活动中的情况和活动成果做好记录,做出评价。最后,组长抽签,领取本组的活动任务。

二、分组活动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主要由组长把本组的活动任务具体化,并逐层分解到小组中的每位同学。比如负责题目3“《骆驼祥子》中描法赏析”第三组,具体分工如下:

第一小组:组长吉眉颖,成员:赵梦琳、刘芝君。任务:探究《骆驼祥子》的心理描写。具体任务:赵梦琳负责小说的1~6章;刘芝君负责小说的7~10章;吉眉颖负责小说的10~14章。

第二小组:组长殷少杰,成员:白晓、王蓝锋。任务:探究《骆驼祥子》中的环境描写。具体任务:白晓负责上网查阅资料、王蓝锋负责查找相关的文字资料;殷少杰负责整理、总结。

第三小组:组长白李琦,成员:李阳、郭梦琳。任务:探究《骆驼祥子》中的动作描写。具体任务:李阳负责上网查阅资料,白李琦负责查找文字资料;郭梦琳负责整理、总结。

第四小组:组长闫姿君,成员:张婉莹、朱一丹。任务:探究《骆驼祥子》中的语言描写。具体任务:张婉莹1~8章,闫姿君9~16章,朱一丹17~24章。

各位组长在这一阶段的活动结束后,利用下列表格,完成对学生在本阶段的评价:

三、小组交流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以小组为单位,整理本组搜集的资料,归纳小组成果,形成探究报告。其中,组长的主要任务是:指导成员整理资料、归纳成果;组织成员对每位同学的表现作出评价;拟定小组发言人。

可以依据下列表格完成评价:

四、班级交流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组的探究成果,在全班交流。

本阶段要组织一个评委会,可由学生组成,也可聘请其他教师组成。

可以利用下列表格完成评价:

学习与评价篇6

一、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一般原则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二、在研究性学习中进行评价的目的

评价是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教学、测量与评价这两方面是统一的,是一种循环促进的作用。其基本观点就是运用认知分析的方法描述学习者获得不同类型知识的机制,据此设计各种形式的测验以测量与评价学习者的头脑中知识变化或知识建构过程。这样教学与测量、评价就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使人们看到它们之间的循环促进作用。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测量与评价不应当仅仅通过测量与评价学习者的行为(主要是回忆行为)来评价其学习,而是要对学习者获得知识的过程、表征与结构的变化进行测量与评价。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进行的测量与评价应当就是学习机制的一部分。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与测量应当重视对学习者知识建构过程的测量与评价。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教学与测量和评价是相互促进的循环关系,对教学的测量与评价既是教学的终点又是起点,改进教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学习者知识建构过程;另一方面要据此设计测验来测量与评价学习。在研究性学习的测量与评价中应当将二者进一步更好地结合起来。现代教育评价的目的不排斥对教育的甄别但不囿于甄别,更强调的是发展与引发学习者的反思。

由于研究型课程本身具有研究性、探索性、问题性、开放性、综合性等特点,所以,对它进行定量评价存在较大的困难,在方法上,表现出以定性评价为主。但是,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还是可以提出必要的"量"的要求的。因此,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尝试引入了“量规表”对其进行测量与评价,同时进行定性的评价。在一段时间实践过程中,得到了一些良好的收获,发现其能够较好地完善教学过程。

三、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

根据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笔者认为: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体系由三个一级指标即过程指标、成果指标、交流应用指标和若干二级指标组成。评价要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操作时可以重点从三个环节,即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评价着手。开题评价要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中期评价主要是检查研究计划的实施情况,研究中资料积累情况,以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情况等。对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对于在研究中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要通过教师指点、学生小组内部讨论、学生小组间交流、寻求校外帮助等方式予以解决。结题评价主要对学生参与研究性学写全过程的情况、体验情况、资料积累情况、结题情况、研究结果及成果展示方式等进行评价。

四、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式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式有:学生个体自评;其他学生互评;指导教师的评价,其中学生评价(自评、互评)应占相当大的比重。

五、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实施

在实践中,评价具体方案的提出,最初是由教师设计的。在实施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师生协商的基础上提出,并鼓励由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自己设计评价方案,对自己的研究情况加以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例如,我们使用过下表1对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其中特别注意的是表格呈现的方式和时间。在实践中,我认为应在课题进行之前就把表格分发给学生并进行一定的讲解和说明,使评价始终贯穿于学生的研究过程,并鼓励学生对方案进行修改。在课题研究结束时,收集修改意见。如本表中的3、6、13、20项指标就是在学生的建议下进行的修改和增添。这样,评价方案就同时具有了指导的作用。同时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的热情。结题验收后,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总结这次研究的得与失,帮助学生总结研究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感性与理性认识,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的思路。研究性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因而在评价、上应侧重于学习、研究的过程,不论结果如何,都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当然,研究后获得了成果,得到了公认,要给予充分肯定,研究后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就要分析原因,为今后的研究积累经验、总结教训。

我们进行研究型课程(学生)评价的目的既非鉴定,亦非选拔。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地给学生以肯定性的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参加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后取得的进步和成绩,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自觉性。为此在对评价进行量化的同时,我们也在尝试者进行定性的评价。在课题结束后,在评价方案的基础上,反馈给学生定性的评语,如表2所示。

特别要说明的是,在评价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不能用上述评价体系来“套”研究性学习,我们不能要求学生面面俱到,学生在研究、学习过程中,只要具有上述体系中的几个或一个方面的闪光点,评价就应该是肯定的、褒扬的。为此,在评价过程中,应多用形成性评价,少用总结性评价;尽量使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慎用相对评价:同时把定性描述与定量统计有机结合起来。这样的评价标准才是立体的、完善的。

附录:

评价等级评价内容

良 好 (三等)

优 秀 (二等)

特 别 优 秀(一等)

提出

研究课题

为提出的主题查阅了资料,经过同学间的讨论和协商,课题明确。

为提出的主题查阅比较多的资料,确立主题前与合作者充分协商。课题明确,可操作。设计了初步研究计划。

研究主题有新颖性、创造性。长时间搜集到很多资料,并提供给同学。有详细的研究计划。

完 成 研究课题

能根据课题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操作正确,数据真实、有效。并收集资料。能按照计划完成课题。

收集相关资料,研究方法适当,数据真实、科学性强。能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计划并按时、按质完成课题。

收集相关资料,使用多种手段。并针对主题反复研讨、修改。形成了研究成果或新的观点。运用研究方法适当,完成课题。与协作者分工合理,承担了相应任务,合作愉快。

研究报告

长度合理,达到规范要求。组织和制作合理。

写作和陈述能概括书和网站上的信息,清晰。对资料和数据进行了科学分析。

写作有创造性,在分析、综合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意见。书目索引4-5个以上

研究成果

交流

完成了对主题研究成果的交流活动如在研究小组内讨论与展示。

完成了对主题研究成果的交流活动在媒体如班板报、校报发表与展示

完成了对主题研究成果的交流活动在媒体发表与展示如利用网络或在校外发表。有继续的研究计划。

参考资料:

《未来教育》

《关于素质教育评价的理论思考》唐德海)

学习与评价篇7

【中图分类号】G80—32

全面客观的学习评价,能体现出诊断、反馈、激励与发展的功能,有效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人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念,多方面收集评价信息,尽量能准确反映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情况。“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的评价”方案,是笔者针对水平三的学生而设计,经过试用,感觉良好,为力求改进和完善,现与大家交流和分享。

说明:

1、本表由体育小组长或体育小骨干随课堂情况记录

2、评价的主体主要是学生,可结合教师在课堂中的表扬、奖励等采用组内互评或自评,一般在课堂中由教师安排特定的时间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3、记录的内容用符号(、、、、×)表示

(1)参与和态度:

(分值10)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认真接受教师指导。

(分值8)比较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能接受教师的指导。

(分值6)能参与体育活动,或 病假、事假。

(分值4)很少参与体育活动,或 迟到、早退。

×(分值2)旷课

(2)情意和合作:

(分值20)乐于帮助他人,敢于展示和挑战自我,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积极主动与同伴配合。

(分值16)帮助他人较好,愿意展示和挑战自我、克服困难,能与同伴配合。

(分值12)有帮助他人、展示和挑战自我、克服困难、团结合作等表现。

(分值8)缺乏帮助他人、展示和挑战自我、克服困难、团结合作等表现。

×(分值4)旷课。

4、“得分”为各课时分值之和除以课时数。

5、单元学习结束后,本表交给教师做统计

说明:

1、本表是对表1进行的汇总,填写各单元学习后的得分,可以由体育小组长或小骨干进行统计。

2、“总分”等于各单元得分之和除以单元数。

说明:

1、 本表为了便于准确查分,应该分性别登记。

2、 “体能”和“知识与技能”项目各3项,每个项目的分值都是10;体能分数是体能测试成绩给予的相应评分,由专门的评分表查得;“知识”采用单独进行理论考试的形式。

3、 “前”是指学习前的期初成绩,“后”是指学习后的期末成绩,“进”是指进步的幅度;每个项目的得分等于期末成绩分数加上进步分数的一半,最高分为10。

4、 “综合评分”等于三项得分之和除以3。

5、 进步幅度的参照项目,可以是具体的同一项目,也可以是具体的同类项目。如:50米、100米、200米是同类项目,400米和50米×8是同类项目等。

6、 本表主要由体育教师记录,也可由学生配合登记。

说明:

1、 本表是对表2和表3的汇总,用于上交班主任或学校教务处。

2、 “课外体育活动”的评价内容主要有大课间体育活动、班级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和各种体育比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情况等,评价的主体主要是班主任和体育教师。

3、“等级”根据“总分”确定,优(86~100)、良(76~85)、中(60~75)、下(60以下)。

4、“备注”栏可以填兴趣、特长或比赛第一或“达标”优秀等内容。

后记

1、 本评价方案评价主体多样、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法多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 评价的过程公开、公平、公正,评价的结果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3、 本评价方案操作简单、简便易行,不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每个项目的评价基本上采用10分制,总分从各单项相加即可,避免了需要权重的计算过程。从表1到表4,大多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进行操作。

学习与评价篇8

我们之前曾对学校实施先前学习评价与认定(Prior Learning Assessment a

>> 英国先前学习认定的经验与实践困境 《先前学习认定的理论与实践》出版走近学习成果认定 认识终身学习价值 零成本超市 零成本网上创业计划 零成本创造顾客价值 零成本瘦身方案 零成本推广时代到来? 企业“零成本”管理初探 “零成本”的市场游戏 品牌推广零成本 澳大利亚职业学校先前学习认定研究 追逃零成本,劝返女贪官 零成本开店 江西兴起职业网络卖家 开家庭小店,全职妈妈“零成本”创业 零成本的自制“拼图”游戏 开家庭小店,全职妈妈零成本创业 别自命老婆婚前同居男人零成本 零成本看3D 浅谈零成本的激励艺术 零成本提升USB设备传输速度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 Mandell, A., & Travers, N. (2012). Imagining what is open: An interview with Sir John Daniel. Prior Learning Assessment Inside Out, 1 (1). Retrieved May 14, 2012, from/index.php/home/article/download/16/22.

[5] Yin, S., & Kawachi, P. (2013). Improving open access through prior learning assessment. Open Praxis, 5 (1), 59-65. Retrieved May 5, 2013, from /index.php/OpenPraxis/article/view/13/pdf.

[6] Zhang, Y., & Kawachi, P. (2011). Optimis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for student support. In R. Huang (Ed.), Technology for education and learning (pp. 119-123). IASTED. Calgary: Acta Press. Retrieved May 14, 2012, from /Abstract.aspx?paperId=452660.

[7] 王迎,殷双绪. 先前学习评价 :一种非正式学习评价方式的实证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2012,18(1),133-137.

收稿日期:2014-01-25

作者简介:保罗・川内(Paul Kawachi)博士是教育设计教授,《亚洲远程教育杂志》主编,英国皇家艺术学会(Royal Society of Arts)会员,亚洲远程开放教育学会(Asian Society of Open and Distance Education)理事,亚洲开放大学协会(Asian Association of Open Universities)理事会成员和国际远程开放教育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Open and Distance Education)成员。

学习与评价篇9

关键词:教育; 教学; 自主

中图分类号:G4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089-001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对中小学生学习评价改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从整体性改革的角度看,除了教材、教法的改革外,还必然涉及到学习评价这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一、日常评价改革的尝试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1.学习过程,融评价于课堂教学中

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日常教学中常说“你的想法很独特!”这样能在学生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在潜意识里产生向表扬目标努力的追求。对学习有困难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来说,教师更应该多关心他们,做好“期待式评价”。如:“学生遇到困难,回答不出问题时,老师可以说:“再动动脑筋,好好想一想,你肯定能行!”在教师真诚的期待中,学生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在不断的尝试中获得成功。

2.单一评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评价的主体,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应注重发挥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改变学生是被评价的对象、教师是绝对评价者、家长一般是观望者的评价状况。因此,在对学生学习评价时我们注重采用了以被评价对象为主,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的方法,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参与评价过程,这样就增加了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在日常评价中有“看看我自己”、“我的一周表现”等形式的自我评价,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提高了自主意识、反思能力与积极性,增加了学生自主发展的动力。

二、作业评价改革的尝试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传统的作业亦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作业不是一种单一的、枯燥的文本,而是一种充满情趣的学习活动,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固然是作业的主要内容,但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也应融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1.多元评价,让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受和体验

作业评价将由对单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的整体关注。新课程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作业应当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

2.短语评价,发挥激励、改进的教育功能

在作业批改中短语评价是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这种评价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导向性,评价时重在激励,贵于引导,旨在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进步与不足,不断明确努力方向,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短评可以补充学生作业评价等级的不足,它是用鼓励性的语言描述学生数学学习情况。作用短语针对性要强,语言简明扼要,健康具体,要避免一般化、模式化。

对表现进步的作业,可以采用夸奖或短语。如:“思维敏捷”“解法妙”“字迹工整”“进步快”等简短的激励语,肯定学生成绩,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激励继续奋发向上。

对于表现一般的作业,可以采用诱导式短语,如:“你最近进步不大”“继续努力”“再细心些”等惋惜语,这样可以调整其心理差距,激励其不断进步。

对于表现较差的作业,则采用督促式短语,如:“多动动脑筋”“再检查一下好吗?”“相信你能赶上大家”等和暖的语气,并及时抓住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可起到提醒、鼓励的作用。

无论是一句赞美的话、一个赞许的微笑、一则善意的批评,学生阅读后激起的是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因,获得的是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评价改革初步成效

1.教师的观念转变了

教师的观念转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对“好课”有了新认识。“中评不中用”的课不是好课,“教师唱主角”的课不是好课,只“达到认知目标”的课也不是好课。好课应是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终身受益,教师要以积极的评价影响学生,影响学生的情感和情操,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另一方面,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教师的观念也得到了发展,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合理、公正地对待学生,评价时尽量做到从积极的方面把鼓励和批评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在表扬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批评时又肯定了其进步的一面。

2.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增强了

学习与评价篇10

关键词:体育课学习;成绩;评价;思考;体验

学生体育课学习评价是体育课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评什么?怎么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学生体育课学习评价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期使评价能真正成为促进学生体育课学习的重要手段。

1.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思考

1.1学生体育课学习评价改革,观念的转变是关键

我们的体育教师常常在教学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伯乐”的角色,往往以发现“千里马”为荣。发现体育苗子固然是体育教师的工作之一,但绝不是主要工作,教师面对的也不仅仅是体育尖子生,而是全体学生。我们的教师要做园丁,对每个学生都要尽心尽力地去培养,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让每个学生都爱上体育课。因此我们的体育教育一定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为特征的教育。也就是说素质教育需要的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而不是选拔式的评价。

在应试教育下,考试是评价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方式,将考试与评价等同起来,过分地强调了终结性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忽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因此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注重课程的育人功能,把体育学生评价作为一种手段,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和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强调区别对待,突出个体差异

过去,我们习惯“成绩面前人人平等”这一观念,在执行教学大纲的时候,对学生体育课的学习全国上下,城乡内外执行同一标准,忽略了地域差异、城乡差异、校校差异,抹杀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现代教育十分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因此体育学习成绩评价标准必须多元化,教师应根据不同个体的不同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不同目标和相应的评价标准。

1.3全面评价学生体育课学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过去,对学生体育学习评价内容上基本局限在体能和技能上,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态度、习惯、情感、合作等方面的评定,这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有可能有些学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由于自身条件和能力的局现,体能和技能的考核成绩依然不及格;而有些学生不努力,却因自身身体条件和先天能力良好,依然能达到优秀。这样就会严重挫伤一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过多失败的体验,削弱了学生参与体育课学习的积极性,这些学生就逐渐不喜欢参与体育课的学习了。

因此,我们现在应更多地强调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即在进行体能和技能评价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合作等方面进行充分评价,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的学习。因而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体育学习评价时应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合作)五个方面综合的对学生进行评价。

1.4正面评价学生的体育课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过去的评价标准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失败者、差劲者。这部分学生体验最多的是失败的痛苦,而不是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因而我们要改变评价思想、方法和内容,多将学生从纵向进行比较,对学生的进步与提高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表扬,让学生体验到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以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1.5改革评价主体,从多方面促进学生体育课的学习

过去学生体育学习主要是由教师来评价,其实他们的同学也是非常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因此也应该让他们参与到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价中来。另外,学生的家长是最了解学生课余锻炼的人,让他们参与到评价体系中,将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和日常体育锻炼也加入到学生体育课学习成绩的评价中,以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使体育锻炼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2.对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评价实际操作中的体验

2.1加强宣传,使学生明确评价的方法

在开学初的引导课中,对学生进行新的评价标准体系的宣传,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学生宣传评价体系与方法,加强学生对评价方法、体系的认识。注重学生平时学习的白评与互评,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2.2重视个体差异,合理设置体能与技能的评价标准

体能和技能学习是体育课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能与技能的评价标准设置上,充分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以纵向比较为主要指导思想,以鼓励发展与进步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评价。实际操作中,在每一个教学单元实施前,我们都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考核,依据考核成绩指导学生确立提高目标,在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再对学生进行考核,对有进步的学生在评价等级上予以肯定,以真正落实评价的鼓励与反馈作用。

2.3教会学生自评和互评

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体系中,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思考主动锻炼,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等方便的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同时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发挥个及团队的作用,对增强学生自信心、自尊心和坚强的意志品质都有好处。另外,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有利于教师教学信息的收集与获取,对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良好的促进。

2.4让家长参与到评价体系中,促进学生锻炼习惯的形成

过去我们对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价都是以学生在学校中学习为评价内容。在课程标准的实施中,我们主张将家长评价引入到体育课学习成绩评价体系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体育健康课程标准》也主张对学生情感、参与、技能、习惯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引入家长对学生的评价这一块,有利于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开展,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

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一次伟大的变革,在改革过程中还零要我们不断地去进行探索。我想只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真正发挥评价的反馈与激励作用。这样评价方式和体系都是我们需要的,都是我们应该去实践的。

参考文献:

[1]汪晓赞,季浏.如何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中国学校体育,2003(3):8.

[2]季浏.体育教师用书(一至二年级).华东师大出版社.

[3]关敏,王忠勇,马力.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中国学校体育,200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