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护理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31 16:15:03

重症护理论文

重症护理论文篇1

1.1基本资料选取

我院2012年7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36例;患者的的平均年龄为(47.9±13.5)岁,患者多为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或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将这8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情病因等基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呼吸内科的护理要求并综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患者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除了基础护理以外,还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1)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的追踪和监察,工作的重点为呼吸频率和深度,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比如咳痰、咳血等症状做好详细的监察和记录;(2)保证患者呼吸顺畅,及时清理患者的呼吸道;(3)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和过敏药史,合理用药;(4)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辅导,保证患者能够积极配合院方的治疗;(5)环境护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对于环境的要求相比之下要高于其他疾病患者,具体应该在日常中定期为患者清理病房,对病房进行全面的消毒,保证房间的通风换气以及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1.3疗效判定标准治疗

效果分为四个等级:(1)痊愈:病情得到遏制,患者开始恢复;(2)好转:患者在接受系统的治疗和护理后,病情有了明显的减轻;(3)未好转:治疗前后,患者的病情没有明显的变化,且有加重的迹象;(4)死亡。

1.4统计学方法运用

SPSS.17.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x±s)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并应用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结果根据我院的研究治疗,8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在接受不同的护理之后,有40例患者痊愈,25例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13例患者的病情无好转迹象,2例患者死亡。

2.讨论

随着医学水平的整体发展和模式的转变,最大程度的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并改善患者护理干预的模式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同。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受疾病及自身身体情况的影响,普遍存在反应能力和活动能力下降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水平,以外事故的发生几率较之常人或其他疾病的患者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

1心理护理组呼吸

内科重症患者,往往是年龄较大的老者,我院的研究中有很多这样的患者由于病情加重,生活自理情况就受到了影响,如果在护理过程中没有有效的进行心理疏导很容易产生抑郁、焦躁、偏激等负面情绪。心理护理是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的精神支持和心理沟通,这对于患者的恢复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虽然相对的来看,心理护理的效果不及机械护理。但是,我认为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都应该在其中加入对患者的心理疏导,给予患者信心和良好的治疗氛围,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2环境护理

前文已经提到了,呼吸道疾病相比于其他疾病来说,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有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环境护理就是要保证患者有一个良好的治疗和恢复的环境。

3.总结

重症护理论文篇2

密切观察气囊,如发现气囊呈充盈状态,当立即上报处理,以防气囊在过度充气的状态下增大对气管壁的压迫力度,从而引发溃疡、局部坏死。为了避免气囊过度充盈,需间隔12h释放气体1次,每次持续25min。在气囊放气之前,当彻底清除患儿口腔内、鼻咽部分泌物,以防分泌物误入气道,引发气道阻塞。与此同时,可适当调整潮气量,以防因漏气而出现潮气量不足的情况。②对于行气管切开辅助通气者,当确保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坚持每日更换敷料(1~2次)。若敷料沾有痰液,当立即更换。通气治疗1周形成窦道后,结合患儿气道情况,观察是否需要更换气管套管。在捆绑皮管时,应保证气管套管不会脱落。

2吸入气体护理①净化

净化室内空气,坚持每日进行1~2次空气消毒、通风换气,每日进行紫外线照射(2~3次,30min/次),对病房内的桌椅、地板进行消毒。禁止过多人员进入病房,控制好探视人数、探视时间,以免交叉感染。所有进出病房的医务人员或陪护人员,必须对双手进行消毒,佩带医用口罩、衣帽,换鞋。②湿化。实施微量泵入湿化法,泵入药液为α糜蛋白酶(4000U)联合氯化钠液(0.9%,50mL),经输液泵持续泵入,速度:2~3mL/h。如湿化效果不明显,当遵循医嘱增加湿化次数,保持每日2~5次。对于行机械通气者,可实施蒸汽加湿,蒸汽温度要保持在32~36℃间,以防温度过高而出现烫伤状况。在蒸汽加湿时,当使用蒸馏水(消毒灭菌),定时更换湿化液,严禁运用生理盐水,以防分析出盐,影响湿化效果。

3护理

垫高患儿臀部,指导患儿取健侧卧位。轻叩背部,排出分泌物后,给予吸痰处理。进食2h后,可给予引流,以免因胃内容物反流而发生误吸的情况。与此同时,加强导管护理,以防导管脱落,确保呼吸道无分泌物、通气顺畅。在气管插管时,指导患儿取仰卧位,引流出分泌物,以免出现肺不张、坠积性肺炎等病状。吸痰护理对于行气管内插管的重症患儿,当给予气管内吸痰护理。如患儿咳痰有力、分泌物较少,每日行1~2次吸痰后处理;如患儿吸痰无力、分泌物黏稠且多,每隔4h行吸痰处理1次,吸引负压:100~200mmHg,每次持续处理时间:10~15s。在吸痰前,给予高浓度氧过度通气(1次,1~3min);在吸痰后,仍需给予高浓度氧过度通气(1次,30s)。在对患儿进行吸痰处理时,要确保无菌、敏捷、精准、无创伤。对于未行气管内插管者,当结合患儿病情特点,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吸痰处理。观察指标观察两组重症患儿的护理效果(显效、有效、无效)、并发症(坠积性肺炎、真菌感染、窒息、呼吸道感染)情况。统计方法数据统计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包,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统计分析方法分别为t检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以%进行表示。

4结果

在研究组的64例中,显效41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60例。在对照组的64例中,显效29例,有效25例,无效10例,总有效54例。比较两组重症患儿护理效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5讨论

重症护理论文篇3

选择2007年1月~2008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病人80例,均为CT或MRI确诊为重症脑外伤患者。其中,硬膜下血肿50例,脑干伤20例,脑肿瘤2例,脑出血8例。新入科、新上岗护士16人,带教老师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带教后,测查新入科的护士及通过使用护理路径护理过的病人,护士及病人的满意度均有明显的提高。

第1天(当日)根据病情如无手术指证者,予以吸氧,根据医嘱用脱水剂、留置导尿管,密切观察病情,每1~2小时巡视1次,交待年轻有文化的家属留下陪伴病人,做好必要的看护工作和一些日常生活照料,安慰家属,做好心理护理。介绍本院脑外科医护人员的医疗护理水平,化解他们心中的忧虑,做好沟通,告知床位医生,责任护士,让家属在必要时能及时与他们联系,解决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各方面问题。

第2天,病情未加重,做好卧位及翻身指导,介绍常用药物的作用,特殊药物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交代清楚。指导并协助家属1~2小时为病人翻身1次,观察病人是否合并有颅中窝损伤,是否有脑脊液鼻漏,耳漏或耳鼻出血。如有上述情况,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保持平卧位头偏向脑脊液耳漏侧的卧位或抬高头部30°卧位,便于引流,维持此至停止漏液3~5日,借助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至颅底硬脑膜裂缝处,促使局部黏连而封闭漏口。②密切观察引流量及颜色。③保持局部清洁,每日2次清洁、消毒外耳道、鼻腔、口腔,注意棉球不可过湿,以免液体逆流入颅。反复强调定要让液体自然流出,避免添、堵、掏等动作,以免引起颅内感染。④避免颅内压骤升,交代家属如病人清醒后不可用力屏气排便、咳嗽、擤鼻涕或打喷嚏等,以免颅内压骤然升高而导致气颅或脑脊液逆流。⑤对于脑脊液鼻漏者,不可经鼻腔进行护理操作,严禁从鼻腔吸痰或置胃管,禁止耳、鼻滴药、冲洗和堵塞,禁忌作腰穿。⑥注意有无颅内感染迹象,如头痛、发热等。⑦遵医嘱用抗生素及破伤风抗毒素。

第3天,讲解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的必要性,翻身拍背的目的、方法及必要性,功能锻炼的目的及必要性。

第4天,昏迷仍未清醒,观察是否出现应激性溃疡,如未出现,先吸尽口鼻腔分泌物后准备留置胃管进行鼻饲,置胃管时注意方法,争取一次性成功。即胃管置入15~25cm时,托起病人颈部,使下颔靠近胸骨柄,以增加咽部的弧度,使胃管顺利插入,不致因反复插管导致呼吸道不畅或插入时致呕吐窒息使颅内压力增加而加重病情。置入后,第1次鼻饲,带教护士一定要观察,确认鼻饲管在位通畅,鼻饲量不要太多,先滴入50~100ml38~41℃开水,确认无不良反应后告知病人家属每次鼻饲前准备鼻饲液的方法,并让家属演示,直至完全正确后由新上岗护士指导病人家属按从每次鼻饲量100ml逐次加量50~250ml/次,6~8次/日,每次浓度从低到高,从稀到稠,温度38~41℃,每次鼻饲前后用温开水10ml冲管,防堵塞,有条件时可用恒温器,保证鼻饲液温度适宜,以免引起胃的不适。鼻饲前准备鼻饲液时要注意保持手部卫生,鼻饲液现配现用,用不完放冰箱中,当日用完(最长不超过24小时)以防变质导致腹泻,开始鼻饲后,每日观察病人的大便次数、量、颜色等,并注意动态观察病人的化验结果,是否有负氮平衡或负氮平衡有无改善,血压是否升高,血糖有无升高,及时观察有无小便、小便量、颜色等。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医生。

第5天,反复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教家属怎样从锻炼小关节开始到活动大关节。防止偏瘫肢体的肌肉萎缩,下肢血栓形成,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有利于昏迷转醒后的肢体功能迅速的恢复,为日后回归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6天,如在病程中病情好转,进一步强调以上的健康宣教及各方面护理,为出院做好准备。

第7天,如病人神志转清,可拔除胃管,让病人进食,观察是否便秘,如有,注意饮食,鼓励多吃水果蔬菜,如香蕉、青菜等,防止屏气大便,导致颅内压增加。刚清醒后一定要在床上大便,不能不听劝阻上厕所,因为长时间的卧床使血管的张力下降,突然起床后,易引起性低血压而致晕厥跌倒,易出现危险,要反复与家属交代并在护理记录本记录。清醒后先让病人坐在床上,观察有无不适。如无不适,让病人坐到床边,让下肢下垂数分钟,再在家属的扶持下站立数分钟。如不适,再下床,在床边锻炼,来回走几圈,这样锻炼2天后再上厕所,并一定要有家属扶持,在旁照料,以免出现危险。

第8天,如病人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饮食睡眠及二便均正常,即可作出院指导,根据发病诱因,指导注意事项,如行车安全,忌酒后驾车等。如是高血压引起的,则应注意控制血压,禁烟酒,进行低盐低脂饮食,适当锻炼,保持心情愉快,冬季适当保暖,保持大便通畅等,并告知病人出院结帐的方法。在病中如出现病情加重,出现脑疝后,立即进入下一个路径。

病人病情危重出现脑疝时:①需立即汇报医生;②护士应做手术前的准备工作,通知理发师剃光头,正确留取配血备血标本并认真查看,以免因签名不清楚或写病人姓名的谐音字而耽误出结果的时间,急诊时告知家属送标本的路径;③通知家属应准备的用物,做好沟通;④写好病情记录;⑤手术车来接病人时护士一定要到床边协助保证正确的转运;⑥整理氧气装置,心电监护仪,更换床上用物,铺麻醉床;⑦病人术毕回房接病人时,观察神志是否清醒,如清醒,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未带气管插管,立即吸氧,心电监护;⑧观察头部有无引流管,有引流管,保证正确引流,使引流袋的上端位置低于头部,应及时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管是否被牵挂,折叠,并定时记量,如在短时间内引流量>100ml,应告知医生及时处理;⑨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根据医嘱15~30分钟1次,直至平稳后改1小时1次;⑩应保证头部抬高15°~30°,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减轻脑水肿。交代家属注意应有专人负责带好病人的双手,以防麻醉清醒后或神志逐渐清醒后把引流管抓脱或烦躁导致头部乱动,导致引流管拽脱。并负责观察病人有无呕吐征兆,如有,一定要注意把头偏向一侧,防窒息。以后护理转入上一昏迷路径。

如病人出手术室后,带气管插管入病室,护理人员应告知家属气管插管的重要性,交代家属注意带好病人的手,防止意外拔管。护理人员应按气管插管病人护理常规护理,保持病房适宜的温湿度,温度20~22℃,湿度55%~65%。病室紫外线消毒2次/日,30分钟/次。配置气管插管内滴药,生理盐水250ml中加入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万U,每次滴3ml左右,每15分钟1次。保证200~400ml/日,根据痰液黏稠程度绝地每次滴入的量及间隔时间,如痰液黏稠增加次数,增加滴入量,确保能有效吸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如病情好转,神志转清及时通知麻醉师看是否能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前充分吸痰,拔管后注意拍背,鼓励咳嗽,促进痰液排出。如病情未好转,气管插管48小时左右,医生可能根据病情需要做气管切开,做好与病人家属的沟通,让家属明白,如呼吸不通畅最终会导致加重颅内压,故为病人考虑,应同意并积极配合做此手术。同时,应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应劝慰病人医护人员正在尽力抢救,家属也应积极支持,此时,家属救治病人的决心决定着病人痊愈程度乃至生命。病程中病人如有中枢性高热,及时使用冰毯及冰帽,并注意根据医嘱或病人的体温调节、设定温度,及时更换冰帽中的冰,确保冰帽、冰毯的使用效果,确保病人腋下体温<38℃。观察病人是否有对冷敏感致腹泻,腹胀等不适,如有,应注意调节温度。如用冬眠合剂应注意血压的观察。如体温逐渐下降,应逐渐撤冰毯,冰帽,以免体温反复。如病情好转,神志转清,除注意气管切开护理外,其他路径与上述昏迷转清的病人一致。

如病情加重不是手术能解除的脑干重度损伤,病人出现呼吸衰竭时应汇报医生,如有使用呼吸机的医嘱,护理人员准备呼吸机并调试后推到床旁,根据医嘱调节参数,护理人员一定要及时观察记录,根据需要抽取血气分析,以备医生准确了解病情,使用呼吸机后注意吸痰,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使用粗细及硬度均适宜的吸痰管,正确的吸力,确保病人呼吸道通畅,确保有效通气。当呼吸改善,做好撤机准备,可用SIMV、PSV模式。脱机后观察呼吸情况,24小时后呼吸无变化就可撤机,撤机后做好终末处理,病情好转后转入上路径。

每项操作,每个路径,带教老师先要亲自做,做时讲解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好处,并让新员工演示。

讨论

护理路径的使用有利于护理人员准确掌握各时间段的应对方式,对准确判断及治疗脑外科各个时间段重症病人有指导作用,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要,促进了护士与患者的相互沟通,减少了护患之间的矛盾,和谐了护患关系。护理路径有利于护理管理者检查判断护理质量。护理路径制定有利于新上岗人员迅速成长起来,减少了她们的应激,有利于她们生理、心理的健康。

重症护理论文篇4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重症患儿89例,其中男49例,女40例,年龄29d~8岁,平均(3.4±2.2)岁;患儿原发疾病为呼吸心搏骤停7例,哮喘持续状态1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0例,感染性休克2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发颅内出血3例,肺出血6例,重症肺炎50例。

1.2呼吸道护理管理方法

89例患儿在行对症治疗期间均给予呼吸道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①环境护理:对病房内空气进行净化,定期进行通风换气,每日2次,每次换气时间不短于30min;每日利用紫外线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同时用含氯消毒剂对地面进行适当擦拭;确保病房温度和湿度适中;医护人员进入PICU前应根据规定更换帽子、佩戴口罩并换鞋,同时应对家长探视时间予以合理控制。

②镇静护理:大多数患儿由于年龄较小或父母无法一直陪伴在身边,常会出现烦躁、哭闹等现象,可导致病情加重。护理人员需给予充分镇静,特别是对于重度肺高动脉压患儿,其吸痰时有剧烈反应,应在吸痰前给予适当镇静剂以避免患儿躁动。

③心理护理:患儿在疾病刺激下及陌生环境中很容易出现恐惧、忧伤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保持亲切和善的态度,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患儿有效安慰,消除其恐惧,使其配合治疗与护理。

④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护理:给予患儿氧气驱动雾化面罩吸氧,将30mg氨溴索与20mL灭菌水注入雾化罐中,与输氧装置连接并将氧流量调节为3~5L/min,当面罩中喷出气雾后将其扣紧在患儿口鼻上。每日进行4~6次吸氧,每次吸氧时间为10min~15min。

⑤护理及吸痰护理:指导患儿抬高头颈取半卧位,使气道保持伸直状态;协助患儿排痰,每2h为患儿进行1次叩背或协助其翻身,每1h~2h为患儿进行1次吸痰且保持吸痰动作轻柔,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20s,压力在190mmHg以内。

⑥叩背、震动护理:对于咳嗽无力、咳嗽伴随痰多等患儿给予叩背及震动,震动操作方法是将中指与示指置于需震动处,将掌、腕及指弯曲并伸直手臂,通过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对抗收缩形成振动。叩背时弯曲手背、并拢四指,利用空掌心对患儿脊背进行轻轻叩击。

⑦呼吸道湿化、抗炎、解痉:利用高压气体作为喷射式雾化器的动力,在给药同时给予氧驱动雾化吸入给药,所用药物主要为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氨溴索及异丙托溴铵,同时给予祛痰、抗感染、抗炎及支气管扩张治疗。

2结果

本组89例重症患儿PICU住院时间为3d~9d,平均(4.3±1.2)d;进至PICU后所有患儿均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或痰液窒息,无死亡事件发生;1例患儿出现原发呼吸道感染加重现象,1例出现坠积性肺炎,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3讨论

呼吸道护理管理对于重症患儿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与患儿疾病治疗效果及抢救成功率均有密切关系。对PICU患儿展开呼吸道护理管理,其目的是促使患儿原发疾病有效恢复,同时对医院感染的出现予以有效预防,且后一目的在社区医院护理工作中更为重要。重症患儿因应用广谱抗生素、机体免疫力受损、糖皮质激素等因素很容易发生内源性及外源性感染,外源性呼吸系统感染中大部分为医源性感染,其感染途径为医护人员口鼻、手,损伤性操作或受污染医疗器械等,也可自病房环境或医院内致病菌侵袭引发。现如今,院内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对于住院患者,特别是对于重症患儿而言已成为十分严峻的问题,常见的肺部感染类型主要为呼吸机相关肺炎及院内获得性肺炎等。在致病菌耐药率不断增高及耐药种类日益增多的现状下,重症患儿肺部感染临床治疗难度日益增大,几乎已达到无药可用的地步,因此对肺部感染等医院感染加以解决的最佳方法,也是惟一方法即为预防。基于这一理论,我院在为重症患儿进行治疗时,均给予呼吸道护理管理,从环境护理、镇静护理、心理护理、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护理及吸痰护理、叩背、震动护理、呼吸道湿化、抗炎、解痉等方面展开护理工作,护理人员以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与规范化操作,确保病房空气清新、湿润、洁净,为患儿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与全面的护理服务,结果显示89例重症患儿PICU平均住院时间为(4.3±1.2)d,进至PICU后1例患儿出现原发呼吸道感染加重现象,1例出现坠积性肺炎,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无死亡事件发生。

4结语

重症护理论文篇5

1.1一般资料参加问卷调查的206名护生已全部完成临床实习,其中女生195人,男生11人;专科生13人,中职生(含四年制)193人。实习时间为8~10个月;实习医院:地(市)级67人,县(市)级139人;实习省份:湖北181人,新疆10人,江西7人,其他8人(浙江2人,上海、甘肃、江苏、河南、湖南、广东各1人)。

1.2方法利用护生实习结束返校时机,以问卷调查、小组座谈等方式了解其实习情况。集中发放调查问卷,统一解说词,当场填写当场回收,有效回收率100%。将调查结果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

2结果

206名实习护生中,参加急诊科实习的有113人,占54.9%,实习率最高,其中县(市)级医院实习率(56.1%)高于地(市)级(52.2%);急诊科、ICU两科都已实习的有26人,占12.6%;两科都没有实习的有45人,占21.8%。两科都没有实习的护生中,县(市)级医院占22.3%,地(市)级医院占20.9%,两者比例相差1.4%。

3原因分析

通过返校护生座谈及与医院带教教师等相关人员交流,了解到护生没有进入急危重症科实习的原因有以下几点。3.1急危重症科接收实习生数量有限护理专业是近年来各级院校招生火爆的专业之一,进入医院的实习护生人数多,而急危重症科规模小,接收的实习护生数量有限。例如某市级医院2013年共有实习护生320余名,其中急诊科每批能接收实习护生约10名,按实习0.5~1个月(2~4周)计算,8~10个月最多只能接收160~200余名实习护生,余下的护生就不能进入急诊科实习。

3.2临床科室多,实习时间不够一般县(市)级以上的综合性医院供护理实习的临床专科最少有十几个,大型医院则有几十个,如果每个专科护生都要轮科,实习时间远远不够。在这种情况下,院方或校方只能对实习护生分组,将有医疗特色和护理技能相近的专科分散搭配至不同的实习组,护生能在包括内、外科等主要临床专科中完成基本实习任务,但小型专科则有舍弃。例如急诊科和ICU都属急危重症专科,将其分至不同组别,护生轮到急诊科就失去ICU实习的机会。部分县(市)级医院没有设立综合ICU,护生只能参加急诊科实习,这是调查中县(市)级医院急诊科实习率(56.1%)明显高于ICU(11.5%)的原因之一。如果将急危重症科设为其中一组实习,则造成部分护生丧失了急危重症科实习的机会。这种分组县(市)级实习医院多于地(市)级,导致县(市)级医院急危重症科实习率低于地(市)级医院。急诊科、ICU两科都没有实习的护生占21.8%,且县(市)级医院比例高于地(市)级医院

3.3学生自身不重视急危重症科与其他专科工作性质不同:急诊科一般白天闲夜间忙,病人在急诊科停留时间短,遇到特殊的、典型的病例,护生如果当时不在场就失去了见习和学习的机会,导致护生误以为急诊科学不到东西,从而不重视实习;ICU相对封闭,不能随便出入,如果没有安排实习或不主动进入,护生就无法知道其内部的结构和情景,更谈不上系统学习救护、监护技术。由于急危重症科病人病情紧急或危重,实习护生见得多,而动手操作机会却少,因而难以调动积极性,也造成了部分护生主动放弃去急危重症科实习。

3.4其他原因实习期间,由于校方或院方的特殊安排,需要实习护生暂时离岗,或由于护生请假等原因使实习护生丧失了急危重症科实习的机会。

4讨论

4.1急危重症科是护理实习必不可少的“阵地”《护士条例》第十七条明确规定:“护士在执业活动中,发现病人病情危急,应当立即通知医师;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病人生命,应当先行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这就要求护士必须掌握一定的救护技能。急危重症科的救治对象主要是急危重症病人,他们病情急、变化快、预后不可估计,护士在面对这些病人时,能否及时无误地做出判断、能否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护措施直接关系到抢救工作的成败。面对复杂多变的真实临床救护场景,护士除了具备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外,更要能灵活运用综合知识,熟练配合急救及进行监护技术操作,任何失误或差错都可能给病人带来更多痛苦,甚至使病人失去生命[1]。护生在校期间虽然经过理论知识学习和模拟急救技术训练,但要熟练掌握救护技术并灵活运用,就必须要在真实的临床救护环境中去锻炼和学习、观察和总结,因此,急危重症科的实习尤为重要。上述调查座谈中,113名参加急诊科实习的护生中,有97名护生(85.8%)认为“在急诊科实习可以学到其他科室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学校和医院应克服主观或客观上的困难,把急危重症科作为护生实习必不可少的“阵地”。加强实习过程管理,从护生的急救意识、救护技能入手,提高护生对急危重症科实习的认识,给护生多提供参加或配合急救、抢救的机会,激发护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提高急危重症科的实习效果。

4.2多途径改进实习方式,提高急危重症科护理实习率解决医院实习护生多、容纳量有限的问题,校方可与教学医院密切配合,调整实习计划,改进护理实习轮科方式,保障每位护生都能进入急危重症科实习。一是调整实习轮科时间,将2~4周的急危重症科实习轮科改为1~2周,让更多护生有机会到急危重症科实(见)习。二是院校联合、医教一体,在实习护生多的大型综合医院建立多媒体示教室、实训室和标准化病房,由指导教师负责组织护生集中参观现场、在多媒体示教室观看视频、录像等方式实施真实岗位教学,弥补临床科室多、实习轮科时间有限的不足。实习后期留4周的机动时间由护生选择实习专科,弥补因各种原因丧失的特殊专科实习机会。三是鼓励护生利用夜间业余时间,由实调配,分批到急诊科、ICU去参观学习。夜间医护人员少,在急诊科,现场救护时有发生;在ICU则经常会有学到各种危重病人护理技术的机会。这样虽然给实习护生的管理增加了难度,但是能让护生见识和感受真实的急救场景,了解急救流程,熟悉或掌握急救护理技术,使护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旦遇到急危重症病人需要紧急救护时,能当机立断予以应对,及时抢救病人生命。

5总结

重症护理论文篇6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ICU;监护;护理

重症颅脑损伤的进展相当迅速,往往让人措手不及,因此给予ICU监护及相应的护理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笔者为了找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最佳监护及护理方案而展开研究,将我院2012年尾至2015年初两年时间内抢救的4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全部纳入研究,现分享研究成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尾至2015年初两年时间内抢救的4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纳入对照组的21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9例患者的性别为女(42.86%),12例患者的性别为男(57.14%),最年轻的患者刚步入13周岁,最年长的患者已步入68周岁,中位年龄大约是(38.23±5.34)岁。纳入观察组的21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8例患者的性别为女(38.10%),13例患者的性别为男(61.90%),最年轻的患者刚步入14周岁,最年长的患者已步入69周岁,中位年龄大约是(38.73±5.63)岁。随机分组下两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中位年龄、精神状况、男女比率、身体素质等资料信息无显著性(P>0.05),可比性较强。

1.2方法

常规监护及护理实践于21例对照组:医务人员给予患者常规肾肝功能和生命体征的监护,并且给予防感染、保护脑细胞、并发症常规护理等措施。

ICU监护及护理实践于21例观察组:(1)监护生命体征及护理。护理人员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功能、体温变化、脉搏情况、血压波动等等,将情况记录下来。并且,护理人员要积极安抚患者,开导患者,尽可能的消除患者的畏惧、排斥、不安等心理[1]。(2)监护呼吸功能及护理。护理人员定期监测患者的呼吸变化,如果患者的呼吸道较为畅通,那么需要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如果患者呼吸困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机械通气[2]。(3)血压、血糖、电解质的监测及护理。护理人员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血糖、电解质,并且根据患者的监测结果,为患者制定饮食食谱,确保摄入充足的营养成分,同时能够控制血糖水平和血压水平。

1.3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结果的数据输入SPSS23.5软件包,采用统计学分析数据,用x±s用以表示计量,用百分数(%)、例数(n)用以表示计数,如果数据分析结果显示P

2结果

2.1对比两种方案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结局

对照组的死亡率有4.76%,植物状态的比率是14.29%,致残率有14.29%,良好率有66.67%。观察组植物状态的比率是4.76%,致残率有4.76%,良好率有90.48%。接受ICU监护和护理的观察组的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欲知详细数据请看表1。两种方案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结局有明显差异(P

表1 两种方案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结局对比

2.2对比两种方案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状

接受常规监护和护理的对照组中,出现1例脑性盐耗综合征,1例应激性溃疡,2例高钠血症,2例肺部感染,发生率有28.57%。 接受ICU监护和护理的观察组中,出现1例肺部感染,发生率有4.76%。两种方案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状有明显差异(P

3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指的是颅内血肿、脑干损伤、脑挫裂伤等现象,该病进展相当迅速,往往让人措手不及,笔者为了找到最佳的监护及护理方案进行深入的研究,研究数据表明,对照组的死亡率有4.76%,植物状态的比率是14.29%,致残率有14.29%,良好率有66.67%。观察组植物状态的比率是4.76%,致残率有4.76%,良好率有90.48%。接受ICU监护和护理的观察组的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种方案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结局有明显差异(P

综合上文描述和分析得出结论,ICU监护及护理实践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不仅减少并发症,还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刘小明,邢美娥,巫铭珠,叶政君.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急救统筹[J].护理学杂志,2013,12(23):530-532

[2]吴德仙,王胜香.重症颅脑损伤的急救与护理[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4,03(14):385-386

重症护理论文篇7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福建漳州 363000

[摘要] 本文从目前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现状出发,对文中涉及到的预见性思维,预见性护理、高职单招、急危重症护理的概念做了界定,进而阐述了将预见性思维方式应用于《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中的作用,并有针对性的对高职单招层次学生采用此教学方法的价值和效果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 ] 预见性思维;预见性护理;高职单招;急危重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a)-0028-02

Application of predictability thinking in a single stroke level vocational Intensive Care Teaching

ZHAO Qing

Surgical Nursing Department of Zhangzhou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Fujian 363000,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tatus of acute and critical care teaching of view, the text related to the predictability of thinking, nursing care, vocational single stroke, acute 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 concepts have defined, and then describes the predictable way of thinking applies "acute 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 "theory of teaching and training curricula in the role, and targeted levels of vocational students using a single stroke value and effectiveness of this teaching method is discussed.

[Key words] Predictability thinking;Predictive nursing care;Vocational single stroke;Acute and critical care

[作者简介] 赵清(1983-),女,辽宁锦州人,本科,助教,主要研究外科护理、急危重症护理。

预见性思维是人们根据事物的发展特点、方向、趋势所进行的预测、推理的一种思维能力,是思维能动性的表现。运用预见性思维可以让护生在急危重症护理学习中懂得主动质疑和探究而不是被动灌输和接受。运用预见性的护理理念可以通过科学的手段对急危重症护理病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前进行评估与管理,使学生懂得只有“预见性的观察到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病情变化时,才能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及时、最有效的护理”[1],从而进一步提高高职单招学生在主动护理方面的责任感。

1 相关概念

1.1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是指护士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性分析和判断,运用医学知识,找出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地防范护理风险。在医疗护理的各个环节中,以疾病的生理变化及各种疾病的发展规律和临床表现为依据,主动对患者进行评估。有预见性的采取防范措施和应对方法,从而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2]。

1.2急危重症护理学

危急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3]。

1.3高职单招层次学生

该院“高职单招”的招生对象是护理专业中职毕业生,在中职护理教育中已经系统的学习过医学基础课程及专业护理课程,并经过一年的临床实习,具有一定的护理理论和技能做为基础,需要提升护理学习层次的一类学生。

2 教学应用的对象与方法

2.1对象

该校2012级高职单招护理专业4个班级232名学生。

2.2教材及教学内容

选用第3版《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内容包括急危重症护理学总论、急诊护理、危重症护理、常用救护技术四个单元,按照学校规定的《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及教学要求,本着突出急危重症护理特点的基本原则,结合高职单招学生的学习经历,我们适当增加了高职单招学生对于常用救护技术的训练课时,如心肺复苏、人工气道的建立、气道异物清除术及球囊-面罩通气术、除颤、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术、机械通气技术。

2.3教学方法

该院高职单招的急危重症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学时数为54学时,其中理论课 40 学时,实训课 14 学时,根据教学大纲的指导,结合高职单招学生具有一定学习基础的特点,我们对学生在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实训课的教学手段均采用预见性护理教学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2.3.1教师理论授课 引入病例,找出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问题,提出护士在现阶段需要执行的护理措施,再分析引起护理问题的原因,制定具体的护理方案;学习小组授课:以寝室为单位,5~6人一组,提前一周布置相关病例,要求学生本着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讨论,讨论结果形成PPT在班级进行案例分析。

2.3.2实训课 采取分组教学方法,结合情景模拟教学,训练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及固定搬运技术、重症医学救护技术(强调人工气道及呼吸机的应用)。要求学会各项技术的正确操作和急救设备的正确使用,让学生尝试在实践中综合运用预见性护理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总结出预见性护理运用的优势。

3 教学体会

3.1培养了学生正确评估病情的预见性护理思维

护理思维的重点应放在对患者病情的评估、采取紧急的护理救治、积极配合医生诊断和主动做进一步救治这样一种科学系统的护理抢救程序中[4]。例如,在医生问诊查体时,护士不应该被动等待,而是应该立即投入到力所能及的护理抢救中,比如测量和维持患者的体温、呼吸、脉搏和血压,在医生下诊断前做出护士自己的判断,用预见性的思维观察病情,发现护理问题,从而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依据。像这样及时正确的支持患者的生命体征,不但缩短了患者在救治过程中的等待时间,也为进一步治疗原发病创造了时机。

3.2培养了学生正确应用急救设备的预见性思维

做为护士,及时准备好急救设备并正确配合医生的操作是必要的工作职责,在抢救中分秒必争的急救效率直接影响着病人的生命。所以在护生的学习阶段,要把对急救设备的正确使用做为重点和难点问题对待。在日常的急救训练中,引导学生把思维定势在快速反应、灵活机动、果断处理上。每个学生应充分理解急危重症的抢救和抢救物品的关系,要有危机意识和管理观念,以及预见性的完善准备。所以必须让学生认识到使急救设备物资始终保持最佳状态,可以在需要时最快速的发挥作用。

3.3培养了学生合理使用急救药品的预见性思维

应用急救药品抢救急危重患者是临床医生急救意识和急救思维的一种体现,而护士对抢救药品的应用则是医生急救思维的延伸[5],同时也能体现出护士对疾病理论知识与急救药品的掌握程度。在抢救时护士应熟悉药品特性,遵医嘱给药,这是最基本的临床技能。例如,目前抢救时采用的多通路分配静脉给药,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就可将给药的功能扩展,做为观察患者临床反应的一种途径。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凶险,短时间内需要做大量的处置,而合理的药物使用是稳定病情的第一关键,护士除了要提高对患者症状的识别能力外,还应根据病情预见性的设定提前量。所以熟悉各种急救药品的用量用法,是护士应该掌握的重要临床技能。而预见性的遵医嘱用药物是护理临床技能的拓展,是我院在以往普通的急救护理教育中尚未涉及的问题,所以我们利用高职单招学生原有的临床实习经验,培养学生在急救药品使用上的预见性思维,会大大提升护士在抢救中的参与感与自信心,更有利于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3.4培养了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思维

做为处理急危重症患者的护士,应具备机敏、沉着、冷静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忙而不慌、急而不燥,要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高度的注意力与领悟力。笔者在教学中也听到过学生反映在之前的临床实习中遇到抢救的时候会出现干着急却帮不上忙的情况,甚至由于过于紧张导致平时很熟练的操作却在关键时刻做出问题。所以笔者在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实际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认为在模拟训练中不仅要重视技术含量还要关注学生的抢救思维是否沉着冷静,着重训练学生稳定个人的心理素质的发挥,培养她们在瞬间的抢救中充分发挥个体娴熟的抢救技能的能力,使人的思维在特殊环境中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为配合医生抢救发挥更强有力的作用。

3.5培养了学生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能力

急危重症患者由于发病急,病情重,往往家属一时难以接受,甚至会有不理智的表现而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和病情。在教学中,预见性的针对这一情况,培养学生加强以交流、沟通的方式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这样可以使患者排除各种心理障碍,增强康复的信心,而且更有利于真实反应出病情变化,为治疗护理提供帮助。

4 结论

4.1预见性思维在急危重症的护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应该贯穿于整个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

尤其对于有着临床实习经历的高职单招学生,训练预见性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护理层次和护理水平,在急危重症的临床护理中会更加游刃有余。如对可能出现的病情提前预知,可以减轻或阻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或者在发生时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通过预见性的观察护理可以为医生提供诊断治疗依据,从而减轻对患者的身心影响,可以增进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并给予护士高度的评价和认可,同时也促进了医护患关系的和谐稳定,这也是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的好方法。

预见性思维的应用、发展,体现了先动脑后动手的工作方法,使护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同时也更加鲜明的体现了护理工作的独立性、科学性,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价值,提高了护理质量、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对护理质量起到明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6]。

4.2反馈

本组教学对象于第五学期再次下临床实习,由于学生实习点较为分散,所以采用分组电话问卷调查的形式。共有11组212名同学参加了问卷调查。关于把“预见性思维应用到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中”的情况回答,“效果良好,可以实施”的答案占72.6%,“效果一般,实施遇到困难”的答案占18.9%,“可以理解,但不能实施”的答案占8.5%。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虽然仍有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但把预见性思维引入到急危重症护理的教学中是可行的。

[

参考文献]

[1] 张冬林,黄素芳,李秀云,等.预见性思维在急诊病情观察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21):51-53.

[2] 张颖.预见性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1(2):122-123.

[3] 张波,桂莉. 急危重症护理学(3版)[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1.

[4] 吴姝玲.预见性护理思维在急诊抢救患者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学,2011,12(4):104-105.

[5] 张亚卓,赵文静.急诊护士在急诊抢救中的预见性护理思维[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9):93-94.

重症护理论文篇8

【关键词】危重症; 胃肠道功能损伤; 护理干预; 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199-01

烧伤、外伤、胰腺炎等危重症可在原发疾病的基础上引起胃肠道功能损伤,并出现肠道菌群异位、肠源性感染,严重者可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目前的研究认为,肠源性感染是引起危重症患者MODS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加强对于胃肠道功能损伤的重视,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为此,在下列研究中,我们分析了综合护理干预在危重症并发胃肠道功能损伤中的应用价值,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住院收治的危重症并发胃肠道功能损伤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明确的危重症并发胃肠道功能损伤诊断;(2)入院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12分;(3)给予原发疾病治疗和支持治疗;(4)取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共纳入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和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26-65岁,平均44.8±7.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5-67岁,平均(44.3±7.2)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危重症患者常规护理方式,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按医嘱输注液体、保持环境安静和清洁,出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主管医师并妥善处理。

1.2.2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危重症并发胃肠道功能损伤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1)定期检查胃肠道引流管情况,防止因患者翻身、呕吐等情况引起引流管折叠、阻塞;(2)定期给予场内营养液,并根据情况调整方案,以保证基本的胃肠道功能;(3)通过床旁一对一交流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4)向患者家属讲解必备的医护技能,保证床旁陪护质量。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原发疾病恢复情况、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全身情况。原发疾病恢复情况通过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评价,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采用腹痛持续时间、每日排便次数评价;全身情况采用并发MODS的例数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10.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率表示、用卡方检验分析。检验标准: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系统护理干预后的APACHE Ⅱ评分、腹痛持续时间、每日排便次数以及并发MODS例数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后的胃肠道相关指标比较

3 讨论

各种严重外伤、烧伤以及严重的自身疾患均为临床常见的危重症,病情发展迅速,容易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在危重症的救治过程中,多需要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这会导致胃肠道功能的失用性损伤;再加以原发疾病引起的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会进一步加重胃肠道粘膜的损伤,可引起危重疾病并发胃肠功能损伤的发生[1]。在此情况下,危重症患者可出现肠道菌群异位、肠源性感染。目前的研究认为,肠源性感染是引起危重症患者MODS发生的始发因素,可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并贯序发生不同脏器功能衰竭[2]。

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应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加强对于胃肠道功能损伤的重视,并通过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小胃肠道损伤、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3]。为此,在上述研究中,我们分析了综合护理干预在危重症并发胃肠道功能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制定治疗危重症并发胃肠道功能损伤时的护理方案提供参考。通过观察原发疾病恢复情况、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全身情况来反应综合护理措施的价值可知,观察组患者接受系统护理干预后的APACHE Ⅱ评分、腹痛持续时间、每日排便次数以及并发MODS例数均少于对照组患者。这就说明观察组患者的原发疾病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更好,多器官功能损伤发生更少。

综合以上讨论可以得出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胃肠功能和全身情况的恢复,在危重症并发胃肠道功能损伤中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罗燕. ICU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15):3057.

重症护理论文篇9

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围手术期;循证护理

【中图分类号】R65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125-02

近年来,我院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多给予手术治疗,并将循证护理模式引入到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效果?本文选取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了急性重症胰腺炎围手术期患者行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伴有腹痛(腹痛发作时伴持续刀割样疼痛,部分患者疼痛呈腰部放射状)?腹胀?恶心呕吐?腹膜刺激征?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皮下出血等病症?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为18-55(35.2±2.7)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为18-56(36.5±2.9)岁?两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围手术期行循证护理?(1)循证问题:急性重症胰腺炎是由多种因素激活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进而释放大量炎症细胞因子引起的炎症反应[1],手术治疗期间护理配合措施包括心理护理?术后疼痛护理?引流管护理?药物护理?病症与体征监测?并发症防控护理等?(2)循证证据: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手术治疗期间会伴有多种问题,其中疼痛病症一方面由胰腺及其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引起[2],另外手术创伤也会引起疼痛;术后引流护理是监测患者病情的重要环节,引流液颜色?数量及性质等均可作为判断出血情况的参照;围手术期间受炎症渗出?出血等症状的影响多伴有胰腺脓肿等多种并发症;患者术前因缺乏疾病认知会产生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心理状况不佳会影响手术治疗效果?明确急性重症胰腺炎围手术期常见问题后查阅资料库收集文献证据?(3)循证护理实施:疼痛护理:术前针对疼痛患者给予安慰,必要时给予止痛药物;术后疼痛患者可以指导患者通过改变来缓解疼痛,如可将床头抬高?曲腿[3]等,指导患者听音乐缓解疼痛,必要时给予止痛药物?术后引流管护理:引流管护理工作具体包括胃肠减压管?双套管引流管?腹腔引流管等,各种引流管均标有名称,护理人员需要固定好各种引流管,以免打折?脱落?堵塞,定时检查引流液颜色?性质及数量等,并做好记录;术后待患者体温稳定后10天左右,根据患者白细胞计数?引流液状态等指标判断是否拔管,拔管后密切监测引流管部位是否有血液渗出,并给予及时处理?并发症护理:术后未防治患者休克,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补充体液,保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

1.2.2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具体包括心理护理?常规宣教?围手术期对症护理等?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评量表统计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8.0数据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记作百分数形式,行X检验,计量资料记作(x(―)±s)形式,行t检验,用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术后发生1例出血,并未发生其它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0%,对照组术后发生4例出血,3例胰腺或腹腔脓肿,并发症发生率为14.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伴有恐惧?焦虑?敌对等情绪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

3.讨论

急性胰腺炎具体指胰腺分泌的消化酶活性增强反作用于自身器官及周围器官而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是一种外科常见?多发急腹症,发病原因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胆道疾病?血液循环障碍等,发病后会影响胰腺周围脏器,严重的还会造成器官功能衰竭?近年来,受不规律生活习惯影响,急性胰腺炎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群体渐趋年轻化?临床上针对急性胰腺炎疾病治疗与护理研究工作不断深入?

循证护理模式是循证医学理论于临床护理学领域中的延伸应用,也是护理理论与护理实践向结合形成的新型护理模式?循证护理是一门以实践证据为基础的护理科学,具有科学性与有效性?我院将循证护理模式引入到急性重症胰腺炎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中,极大的提升了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本文100例临床统计发现,针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0%,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极佳?提示针对围手术期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可以改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况,提升手术成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极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于涛,崔国红,李雯.急性重症胰腺炎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3,27(22):98-98,119.

重症护理论文篇10

【关键词】小儿疾病;重症肺炎;ICU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56-02

小儿肺炎是我国临床儿科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对患儿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小儿重症肺炎指的是患儿除了肺部疾病之外,还诱发了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以及中毒性脑病等其它疾病,给有效治疗造成了一定的困扰[1]。所以本文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小儿重症肺炎治疗的患儿24例为研究对象,总结小儿重症肺炎的ICU护理体会,并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资料,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小儿重症肺炎治疗的患儿2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最大的为4岁,年龄最小的为6个月,平均年龄为2.9岁,其中有4例患而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不同程度上有咳嗽、发热以及呼吸频率改变等临床症状,患儿由于体温不同还有呕吐、嗜睡以及腹泻等症状发生。

1.2方法

对本次试验中24例小儿重症肺炎患儿实施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ICU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

1.2.1发热护理:发热是小儿重症肺炎常见的临床反应,会导致患儿出现一些临床症状,在这样的情况护理人员就要对患儿进行发热护理,严密观察患者体征,采取相应的药物或者物理降温方法对患儿进行护理。

1.2.2呼吸道护理:保持患儿的呼吸道顺畅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分泌物的排泄,减轻疾病对患儿的伤害。保持患儿头高脚底的,同时也要避免乳液或者食物的回流,在此基础上也要及时清理口鼻腔内的分泌物。

1.2.3饮食护理:给患儿提供高维生素、高热量的清单流食,适量学则容易消化的食物,不能进食的患儿用静脉滴注方式给予。

1.2.4并发症观察护理:小儿重症肺炎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给患儿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实施严密、系统、全面、准确的并发症观察和护理,出现并发症要及时进行救治。

1.2.5安全用药护理:要严密的观察患儿的用药之后的反应,对有不良药物反应的患儿要及时更换合适的药物,准确的控制用药的剂量,并进行记录,避免药物对患儿的伤害。

1.2.6健康指导:小儿重症肺炎患儿处于恢复的阶段,有很多事情需要注意,所以护理人员要对家长进行健康指导,让患者经常带儿童进行户外运动,增强体质,避免疾病的侵袭,呼吸新鲜空气,改善呼吸功能。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的24例患儿中,患儿最长住院时间为12天,最短住院时间为5天,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4天,其中有22例患儿经治疗痊愈出院,治愈率为91.7%,剩余2例患儿因自身原因,转入其它科室接受治疗,仅有2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8.3%。

3 讨论

小儿重症肺炎不仅是肺部的疾病,同时也会累及患者的其它器官以及系统,造成多种器官功能的衰竭,是导致小儿死亡的比较严重的疾病之一,在冬季以及春节气温突然变化是发病率明显增多,一旦感染发病就异常迅速,病情危重[2]。

在对小儿重症肺炎患者实施ICU重症护理的过程中要对这一疾病进行充分的认识,认识疾病的发生以及发展的规律,各种措施以及操作程序要准确、严密,并观察患儿的病情和身体变化[3]。在实施ICU护理过程中的饮食、呼吸道、安全用药以及发热和健康指导等方面的护理,可以提高对患儿的护理质量,通过饮食改善患者的体质,通过用药、呼吸道以及发热的护理,让患儿得到及时的治疗,避免突发症状所造成的伤害,而且健康指导可以让家属对患儿有更加全面的照顾,使患儿得到更加有效的治疗,提高治疗的效率[4]。

在本次试验研究的24例患儿中,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4天,22例患者经治疗痊愈出院,剩余两例患儿因自身原因转入其它科室接受治疗,仅有2例患者发生了并发症。综上所述,对小儿重症肺炎进行ICU全面护理可以降低患儿的死亡率,缩短住院的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康复,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红伟.小儿重症肺炎的ICU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3,23(22):117-117

[2] 冯淑芳.小儿重症肺炎100例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2,16(27):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