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护理新技术十篇

时间:2023-05-04 13:21:27

重症监护室护理新技术

重症监护室护理新技术篇1

【关键词】 安全护理;管理;重症监护室;新生儿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8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56-02

所谓的护理安全管理就是指利用管理、教育、技术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对临床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来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以此来规避护理过程中的风险事件,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并为患者提供一个相对较为高效、健康、安全的护理环境[1]。新生儿作为一个较为脆弱的群体,当其在出生后发生危重疾病时,就必须为其提供一个相对较好的医疗护理环境,以便于提高危重新生儿的存活率以及生存质量[2]。本研究将对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为了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就必须懂法、知法,并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来开展日常护理工作。为了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医院在对此类新生儿危重病房的护理工作以及护理人员进行管理时,就必须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进行学习。让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学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情况,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风险因素进行积极防范,将法律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确保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日常护理行为合法、合情以及合理。

2 人员的合理配置,强化团队合作

医院在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进行配置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工作的特点,按照动态调整、优化组合、结构合理等原则来对其进行护理人员的配置。一般情况下,在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进行配置的过程中,专业知识过硬、实践操作能力较强以及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人员比例应占绝大部分,以此来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团队的质量以及数量,确保她们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

在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进行管理时,护士长可以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根据工作量的不同、工作时间段的不同以及季节的不同来对排班制度进行适当的改革,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动态安排。在医疗高峰时段,可以对护理人员进行弹性排班,以此来避免护理人员出现超负荷工作的情况出现。在对危重新生儿进行临床护理时,由于此类工作具有缺乏新意、重复性强、琐碎、繁忙等特点,同时它有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责任心,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通常会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基于此,在对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时,一定要强化护理人员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她们在繁忙的工作中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相互帮助,以此来降低护理工作中的漏洞以及缺陷,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3 强化护理人员的学习

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护理技术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3]。透析仪、各类监护仪器、人工呼吸机、新生儿辐射台以及新生儿暖箱的相继出现为危重新生儿的临床治疗带来了希望,因此,新生儿危重监护室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就必须对熟练掌握这些仪器的应用,以此来改善危重新生儿的生存质量,降低其死亡率。例如,在对暖箱中的危重新生儿进行临床护理时,如果未对呼吸机螺旋管或有机外罩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就会导致患儿出现医源性感染的情况[4]。此外,在对各类仪器进行使用时,如果出现使用不当的情况或未完全掌握一起的相关性能,那么就有可能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由此可见,新生儿危重监护室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遵守相关的护理操作规章制度,而且还必须强化专业技能以及相应的理论知识学习,对各类贵重、精密换壳仪器的操作规程、使用方法、性能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都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因此,从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的人员必须对护理工作中的新技术、新知识进行不断学习,使其知识面得到有效的拓展,以此来达到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工作质量。

4 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护理人员在对危重新生儿进行临床护理时,一定要对患儿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从整体方面来看待其所患的疾病。在对此类新生儿进行护理时,最好使其处于一个相对适宜的环境中,使其保持舒适的,对患儿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帮助母婴尽早建立亲子关系。

5 建立护理安全小组

医院在开展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时,可以通过建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的方式来对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安全进行全权负责,由科室护士长担任组长,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案进行管理。每月定期召开护理工作会议,对上月护理工作中的缺陷、差错进行讨论,并将其登记在册,同时还必须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成员每月必须对辖区内的护理工作进行不定期抽查,一旦发现潜在的问题就必须立即进行整改,以此来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质量。通过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进行预防性管理,将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以及风险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伍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安全防护的研究现状[J].重庆医学,2012,41(33):3550-3552.

[2] 徐亚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监测及控制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4):52-53.

重症监护室护理新技术篇2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2-205-1

随着现代医学向微观方向的深入,临床医学门类划分越来越多,各类专科ICU也相继建立并蓬勃发展。我院于2008年4月成立了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是江西省的第二家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用于重症病人的抢救、治疗与监护,经过近两年的不断努力,已在重症患者抢救与监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功抢救了大量重症患者,对提高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降低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重症监护病房是一个“三集中”的特殊护理单元,给护理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因此严把护理管理关至关重要。

1人员管理

1.1管理者培训

管理者的素质在整个目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士长应率先适应NICU管理角色,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强化重症监护知识的培训,熟悉ICU的管理以及各种仪器的故障处理、调试等。

1.2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及培训

本科室主管护师、护师都经过专科ICU进修和相关专业培训;有一部分年轻护士未经过专科ICU进修和相关专业培训,所以有计划地对她们进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科内每周1次业务学习与培训;对疑难危重病人及时组织个案讨论或护理查房,个案讨论要求及时、突出重点病例、针对性强,对护理有指导性。护理查房每月1次,查房前1周由护士长制定查房的具体时间和病床号,病例为近期临床症状比较典型的重症病人或有合并症的病人,3d通知参加查房人员,便于她们了解相关知识,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充分准备。通过开展护理查房,激发了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查房前积极寻找有关资料,变过去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巩固了已学知识,熟悉了重症护理新技术,并积累了重症护理的经验,使重症护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有计划地对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技术操作考核和晨会提问,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NICU常用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各种急救监护技术和操作,如心肺复苏术、呼吸机的应用、血气分析、微量泵、输液泵及监护仪的使用,电子冰帽及降温毯的使用,气管切开的护理等,保证抢救患者时得心应手。

1.3护理人员的素质培养

NICU收住对象主要是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多伴有意识障碍、语言障碍、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生命体征不稳定,生活不能自理,基础护理任务重,治疗护理工作责任强、风险大,抢救必须及时,要求护士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思想情操,能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富有爱心并具有较好的慎独修养。通过组织学习,使NICU护理人员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树立起以患者为中心,不计较个人得失,奉献爱心,奉献家庭、社会及未来的职业情操不,科室内均留有护士家里电话或手机号码,做到随叫随到。

2加强全面的质量管理

2.1护理质量的管理

护理质量的提高,是取得良好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为此,重症室建立了以“护士长重症室护士助理护士”3级层次管理体系。护士长负责重症室全面质量管理,重点放在护理队伍建设、技术创新、质量监督,提高病人满意度和抓制度落实上。根据护理部制定的各项考核标准,定期对重症室护士进行考核。每周五主持早会,布置科室工作计划,检查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了解情况、危重患者的护理和技术操作、护理表格的书写、健康教育等。全面负责重症室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重症室护士负责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抢救、疑难问题的解决、护理记录的书写。

2.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控制院内感染

入住NICU的病人病情危重,抵抗力低,容易引起呼吸道、泌尿系感染,采取高标准、严要求的消毒隔离措施是NICU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室内空气进行定时通风,保持新鲜,每天采用循环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2次,每次1h,每月进行空气培养1次,要求

2.3抢救物品的管理

①各类急救药品要指定专人负责,制定药品有效期管理本,过期及时更换。抢救车的药品每次用后及时补充,适当增加各类急救药品基数;②保证仪器完好率在100%。护士必须熟练掌握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做好使用登记。每周专人对仪器进行常规保养,并检查其性能是否完好,抢救后及时处理,消毒后放回原处,以保证随时可用。

3严格督促各种制度的落实,杜绝差错事故,保证护理安全

NICU的医务人员不仅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科学的工作态度,还要遵守一系列健全的规章制度。实践证明,落实切实可行的的规章制度是确保护理安全的有力保障,包括各类工作人员职责,各班工作程序,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抢救工作制度,品管理制度,探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护理文件书写要求等,各项制度常规保证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从而使NICU工作井然有序,忙而不乱,使各项工作效能得以充分发挥,杜绝差错事故,保证了护理安全。

重症监护室护理新技术篇3

【关键词】医院 建筑智能化系统 应用 特点

[Abstract] complexity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made high demands on the network, hospital information network platform features a new modern hospital and medical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of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architecture-base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s a platform, integrated medical, clinic, office automation, medical records, medical imaging digital management, transmission, and many other functions in on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system applications in the modern hospital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characteristics of the hospital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s applications.

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医院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其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关系到自身的存亡。这就要求医院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降低管理成本、节约能源,从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提高医院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今日之医院建筑是尖端医疗技术的宠儿,新的诊疗技术和医疗设备的数字化、集成化和智能化,也对医院建筑及配套设施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

医院建筑智能化系统应用特点:医院建筑作为为特殊“顾客”(患者)服务的场所,有其明显的专业需求特点,医院的智能化系统应为“以病人为中心”、“圆满完成医疗任务”这两个工作核心服务,满足医院数字化发展需求。 医院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应以“实用、可靠、先进”为宗旨,以“环保、节能、质量”为重点,既要满足医院的要求,又要达到国家规定的行业标准。在设计内容和产品选型上要有前瞻性、产品性价比好;采用先进和成熟的技术,保证系统安全可靠、经济实用,还要有冗余和可扩展性,把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楼宇自动化这三大功能结合起来,实现系统的集成,把医院建成真正的智能化医院。

医院综合布线系统包括数据网络系统和语音通讯系统的布线。要求系统能实现高速数据通讯,高显像图片传输,支持各种网络设备、通讯协议、多媒体系统及语音通讯。医院数据网络系统包括内网数据系统和外网数据系统。内网数据应用于医院信息化系统;外网应用于连接互联网。为保证医院医疗信息系统安全,两套网络采取物理隔离完全分开。

医院信息化系统应用主要分为两部分: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和医疗影像归档和通讯系统PACS(Picture A 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由于HIS 系统范围不断扩展(包括加入电子病历系统\ 检验信息系统等),其数据传输量越来越大,而PACS 系统可以连接各种影像设备,影像设备的动态图像实现网络内部的传送、存储和处理,因此医院信息化系统对综合布线系统带宽的要求极高。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A)是以计算机控制技术为基础,完成对冷水系统、空调系统、新风系统、送排风系统、热水系统、变配电系统、公共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电梯系统等的监控功能,并通过总控室向各种监控设备发出控制指令控制其运作,对上述各系统设备运行管理,以达到管理便捷、节约能耗、舒适的目的。医院内各种建筑设备及医疗设备众多,BA 系统的控制应重点考虑系统节能、提高管理效率及可靠性,实现了楼宇设备计算机管理、医疗服务网络化和管理自动化。

医疗监控及示教系统是医院建筑特有的智能化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子系统。它包括了手术室监控及示教系统、重症监护及三方可探视系统、远程会诊系统。医疗监控及示教系统建设的目的是规范医院的管理,改进对患者的诊治、护理水平。同时,将监控过程录像保存,有助于分清责任,减少医疗纠纷。

1、手术室监控及示教系统手术室监控及示教系统就是通过在手术室内安装音视频采集设备,将手术室内医护人员的活动情况及手术细节传送到示教室内。在示教室内观摩的医护人员、实习生通过本系统可清晰地观看麻醉师、护士、医生手术的全过程,是提高医院医疗技术的重要手段。

本系统要求在每间手术室设置2 台摄像机,一台为无影灯自带的模拟摄像机,另一台为全景摄像机。同时在每间手术室设置1 个隐藏式话筒,安装在手术室的适当位置(一般为无影灯架上)。系统在控制室内配备有音视频存储设备,可将手术过程的音视频信号实时记录、存档,以供日后教学分析用。

2、重症监护及三方可探视系统重症监护系统就是通过在重症病房内安装摄像机和拾音器,使得医护人员在护理监护中心即可实时观察病人的情况。既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又给病患创造了一个相对安静的治疗环境,同时还可以同步记录事件发生过程。本系统要求在ICU、苏醒室、重症病房、BICU 的每个病床前安装1 台彩色半球摄像机,同时在每间重症病房顶上安装1 个拾音器。系统控制中心设于各病区的护理平台,主要是对前端设备所采集的信号进行处理,显示在显示设备上,并进行存储。三方可探视系统是利用一套音视频系统,实现患者、家属及护理人员之间的三方可视通话。本系统要求在ICU、隔离室及谈话室各设置有摄像机及拾音器。控制中心要求设于ICU 的护理平台处。患者与家属之间的可视通话,由护理人员进行控制。

3、 远程会诊系统远程会诊系统是为了增强医院间学术交流,寻找社会力量对疑难病例进行远程距离会诊,或利用自己的专长帮助他人,是一种新型的医院手段。远程医疗需在医院内设一会诊室,内设一套远程医疗可视诊断系统,能将会诊的实况通过摄像系统将图像传送到会诊室投影设备上,并具有语言交流功能。远程会诊系统可利用ISDN 数字程控交换网或Internet 网进行双向交流。

4、医疗监控及示教系统的技术选型医疗监控及示教系统应采用统一构架、统一网络的数字医疗监控系统(IP 监控系统),并通过流媒体服务器实现视频图像统一管理,通过网络存储系统实现图像的统一存储管理。

采用数字医疗监控系统的优点是各层护士站可通过网络监视本层重症监护室病人情况,将来病人家属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探望。示教室通过网络既可以调看手术室图像,也可以调看重症监护室、ICU 室、BICU 室图像,进行教学。也可以通过广域网实现远程医疗会诊。采用统一的数字医疗监控系统后,使医疗监控系统功能更加强大,使用更灵活,扩展性更好,同时方便管理。医疗数字监控系统由摄像机、拾音器、编解码器、网络交换设备、管理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和磁盘阵列柜组成。取药叫号系统可有效地改善服务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本系统管理电脑直接控制叫号系统、显示系统及语音系统,可同步显示当前系统工作状况。系统通过显示屏显示姓名和呼叫取药病人,实现药房取药的科学、合理管理。

结语

医院智能化系统的应用不但要考虑技术的可行性,还要关注其合理性、投资的经济性,各项功能应作到整体规划,再按用户需求取舍、分步实施,为将来医院智能化发展留有冗余。随着建筑智能化系统在现代医院中的广泛应用, 必将为现代医院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6

【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50311-2007

【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

【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重症监护室护理新技术篇4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结合我院急诊ICU护士重症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现象,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加强可行的应对措施的及时制定[4]。结合随机数字表法,抽取该期间不安全现象相对应患者90例,男女患者分别为50例、40例,最低年龄为22岁,最高年龄为75岁,平均年龄为(52.51±3.51)岁。所有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良好,依从性也比较高,可以与护理人员工作保持紧密的配合。1.2 方法对90例急诊ICU重症患者护理过程,予以回顾性分析,并定期随访医护人员。通过ICU护理科、医学专家开展讨论会[5],为深入分析和讨论该期间患者出现的不安全现象提供一定的渠道,这其中也包括讨论和总结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在分析出具体问题以后,及时采取可行的应对办法。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χ2检验,当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急诊ICU护士重症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情况在急诊ICU护士重症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指临床医学知识掌握不足、操作能力差、应变能力差等,其中临床医学知识掌握不足例数为40例,其占比为44.44%,操作能力差例数为30例,其占比为33.33%,应变能力差例数为20例,其占比为22.22%。见表1。表1 急诊ICU护士重症护理中存在的问题[n(%)]2.2 采取措施后的满意度情况回顾性分析ICU护士的护理过程,在采取措施之前,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掌握水平有待提升,护士的满意度为72.22%(65/90)。在采取措施后,显著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养和护理技能掌握水平,护士满意度为94.44%(85/90)。采取措施后的满意度明显高于采取措施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存在问题3.1 知识掌握不足在病房护理中,临床理论和护理知识是重中之重,其中骨科、妇科、外科等是ICU重症监护室接受病例较多的相关科室,所以对于急诊ICU护士而言,必须要加强专业医学知识的掌握[6],但是一些急诊ICU护士的知识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展,在护理人员,失误现象难以避免,从而加剧不安全事件的出现,这已经成为了治疗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甚至对患者生命安全也产生了极大的威胁。3.2 操作水平有限急诊ICU重症患者,其机体处于比较虚弱的水平,出现生命危险的概率比较高,所以必须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领域地监测,在监护室中,借助气管插管、微量注射器等相关仪器进行辅助治疗[7]。因此,护理人员需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熟练操作各种仪器。3.3 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有待提升急诊ICU重症患者与普通病房患者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出现突发状况和并发症的概率比较高[8],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将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提升上来,给予护理质量一定的保障。现阶段,在临床上,一些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处于较为低下的水平,没有及时采取质量治疗,并且判断也出现失误。

重症监护室护理新技术篇5

【关键词】 重症监护;快速心律失常;护理对策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3.144

重症监护(intensive care) 是指对收治的各类危重病患者, 运用各种先进的医疗技术, 现代化的监护和抢救设备, 对其实施集中的加强治疗和护理。以最大限度的确保患者生存及随后的生命质量。重症监护能够对患者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但在重症监护的实际过程中能够发现, 在实际对于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 患者也会出现快速心律失常的情况, 对于患者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1]。本院通过使用护理干预的方法对重症监护室中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护理,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100例本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重症监护室中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男56例, 女44例;年龄24~65岁, 中位年龄46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实施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通过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按照如下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

1. 2. 1 治疗前准备 对于快速心律失常患者, 最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就是对患者实施药物治疗。在此过程中, 可以为患者至少准备5个半衰期的药物, 并对于一些有着依赖性的药物, 可以在护士的监护之下进行停药。同时也需要对于患者实施快速的辅助检查。在此过程中可以对于患者实施电解质、乙肝指标、血常规、胸片、肝肾指标以及心电图的检查, 并需要对于患者准备好抢救药物以及抢救的仪器。在此过程中, 包括了抗心律失常药物、升高血压的药物、肾上腺素、呼吸兴奋剂、异丙肾上腺素以及硝酸甘油。而在仪器方面, 可以为患者准备血压监护仪、吸痰器以及除颤监护仪[2, 3]。

1. 2. 2 心理护理 由于在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已经对于自身的病情有着一定的了解, 因此这一类的患者在临床上往往出现了焦虑甚至绝望的心理。而临床上出现的快速心律失常更是对患者造成更为严重的打击。在此过程中, 患者往往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恐惧心理, 也无法较好的配合护理。护士可以鼓励患者并安慰患者, 对于患者认真的做好解释工作, 同时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如有必要护士也可以鼓励患者, 帮助患者减轻在临床上的恐惧以及焦虑的心理。

1. 3 疗效判定标准[4] 疗效标准为:显效:患者在经过护理后心率完全恢复正常;有效:患者在经过护理后心率有着一定的好转, 但没有恢复正常;无效:患者在经过护理后心率没有任何的好转, 甚至有一定的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重症监护室是专门收治危重病症并给予精心监测和精确治疗的单位。危重病医学是以危重病为主要研究对象, 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相互结合为基础, 以应用现代化的监测及干预性技术为方法, 对危重病进行更全面的理解和通过对危重病有效的治疗措施而最终提高危重患者生存率为目的的医学专业学科。即危重病医学是重症监护室工作的理论基础, 而重症监护室是危重病医学的临床实践基地。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即ICU病房, 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对患者治疗的一种方式。在ICU病房中, 有着一些全新的医疗设备以及医院管理的体制, 在此过程中, 通过全新的医疗设备以及治疗方法, 能够为患者提供一种及时有效并且全面的治疗, 对于患者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2]。

尤其是在ICU病房中的床边监护仪、中心监护仪、多功能呼吸治疗机、麻醉机、心电图机、除颤仪、起搏器、输液泵、微量注射器等相关的仪器, 能够帮助患者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取得极为优秀的治疗效果[5]。

患者在出现了快速心律失常的情况后, 可以对患者实施一种及时有效的护理方法。在此过程中, 通过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护理, 并为患者准备好充分的药物以及治疗仪器, 能够较为完善的对患者进行护理[6-10]。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其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综上所述, 对于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宇萌.术前活动指导对预防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20):1880-1881.

[2] 邓学军, 许睿.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老年重度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实用医药杂志, 2011, 28(6):513-514.

[3] 刘华芬, 王晓红, 刘秀娟, 等.冷盐水灌注大头电极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术中监护.护理学报, 2006, 13(11):42-43.

[4] 徐宇红.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快速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华夏医学, 2004, 17(5):663-664.

[5] 钟勇 . 胺碘酮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危重症患者伴快速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 10(13):1016-1017.

[6] 刘文静, 王阳 . 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拒绝鼻导管吸氧的影响因素及健康教育效果 .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5(3):278-280.

[7] 乔印涛, 张雅 .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老年重度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16):2140-2141.

[8] 陈燕梅 . 母婴同室中新生儿安全问题分析与护理对策.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4, 25(9):1302-1303.

[9] 何军, 王英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预防护理.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12):305-306.

重症监护室护理新技术篇6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中小心静脉;护理质量审核;护理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09-0012-03

中心静脉置管(CVC)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发展和应用是静脉给药技术发展的里程碑。由于应用的不断普及,并发症也随之增多。置管操作和导管维护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导管放置时间长短和感染发生率的高低。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对从事专业输液治疗护理的工作人员有严格的资格认证制度,对认证条件、临床技能、工作职责有明确的界定。目前国内尚未有专业的行业机构对操作者进行资格认定,医院内制定严格的准入制度来界定CVC、PICC的操作者是必要的。我院借鉴国外的安全输液管理经验,将分层管理模式引入到CVC、PICC置管技术准入和质量监控中,自2005年9月开始制定实施分层级的CVC、PICC的置管技术准入,对其质量监控实行分级管理,有效规避了置管风险,现报告如下。

1 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准入和质量监控的分层级管理

1.1 成立置管技术准入审核管理组织 成立准入审核评估组织是新技术、新方法准入管理实施的基础。2005年9月,医院成立了CVC、PICC技术准入审核管理组织,管理小组由护理部主任及外科、内科、护士长5名护士长组成。5名护士长经层层考核选拔,有精湛的置管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护理部正、副主任分别为正副组长。管理组织的职责是负责全院置管技术的标准制度制定、操作培训指导、技术审核计估、资质认证、质量监控等。

1.2 建立置管技术准入管理流程 我院CVC、PICC技术准入审核管理组织以循证护理的方法优化置管操作流程和导管日常维护标准。通过查阅文献,借鉴国内外医院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同时结合我院以往置管技术中的经验和教训,引入全程准入制度,重新制订置管操作准入的审批程序和充分告知制度,修订和完善置管技术系列护理常规和流程,包括各种类型CVC、PICC的目的、原则、适应证,具体步骤及要点,导管冲洗、敷料更换,导管阻塞的处理流程及肝素液或尿激酶浓度等。细化全程管理标准,注重环节,严把质量关。

1.3 制订置管技术准入的分级执行程序

1.3.1 置管操作人员的资格确认 ①入选条件:CVC、PICC置管操作是高风险的护理项目,必须是临床一线的主管护师才可成为置管的申请者,科室在申请者中推荐临床经验丰富、动手操作能力强,专业奉献精神好,并具有一定CVC/PICC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员成为置

管操作的培养对象。②培训:参照美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实施先培养后使用的管理原则。置管技术准入审核组的5名护士长

作为全院置管操作的指导老师,负责对置管操作培养对象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和操作指导。每2个月1次的理论和技能培训内容包括:中心静脉导管应用现状和展望、穿刺部位和输液工具的合理选择、置管技术、操作程序、并发症防治、感染控制、职业安全防护、质量保证与质效提高等。医院专门配置可以模拟操作的模型,先指导培养对象在模型上操作,待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并征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后,再让其在穿刺条件较好的患者中进行实际操作,但指导老师必须在现场指导。若一次穿刺不成功,则必须有指导老师亲自操作,以免因多次穿刺造成患者不必要的损伤和将来血管选择的有限性。③资格认定:经系统理论技能培训和考核下实际操作50例以上的培养对象,可以以书面形式申请置管资质。审核管理组织对申请者进行每季度1次的考评,先书面测试相关理论知识,成绩优秀者可进行实际操作的评估考核。由置管技术准入审核组的5名护士长进行现场考核。对操作流程规范、技术准确熟练、一次穿刺成功者,结合其在操作训练中的技巧和熟练程度,集体讨论审定其置管资格。考核合格者由医院认定其置管资格,并以医院文件形式公布拥有相应操作资格的人员名单。不具备操作资格的护理人员不得施行CVC、PICC。

1.3.2 置管后日常维护的技术准入 置管后的日常维护对控制相关并发症、延长导管维持时间至关重要。由于对置管维护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进行系统培训,包括导管冲洗、敷料更换、感染控制、并发症预防等导管日常维护知识和技能。我院通过定期的全院性输液理论

的授课,科室内每月1次的实体导管维护技能的操作训练,以规范和提高护士的导管日常维护技能。培训后由科室输液质控小组对科内护士进行考核评估,考核合格的注册护士才能进行日常维护的独立操作。

1.4 完善置管技术会诊制度 由护理部牵头重组CVC、PICC技术会诊小组的成员,成员由5名增加到10名,审核组的5名护士长负责全院会诊,ICU、麻醉科、急诊科主任担任顾问。会诊小组安排每日值班人员,若科室人员均不具备操作资格或估计操作难度较大,可填写会诊单,邀请技术会诊小组成员会诊、施行操作,以确保置管操作的安全性。自实施准入制以来,会诊小组共会诊穿刺了1050例患者。遇有疑难病例,会诊小组成员集体讨论,共同参与,共组织了4次集体大会诊,解决了临床的一大难题。

1.5 健全落实置管质量监控 建立护理部和科室的静脉输液质量二级监控组织。护理部专门设立输液质量控制项目小组,在医院技术准入审核管理组织中挑选质量监控能力强的4名护士长作为项目组成员,负责全院静脉输液质量的标准制定、质量监控和提高,每月不定期对全院静脉输液质量情况进行督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以持续改进质量。各科室设立相对应的质控小组负责对科内静脉输液质量进行连续监控,以控制环节质量,进行层层质检。通过医院输液质控小组每月1次的全院性静脉输液质量检查和半年1次的输液理论和操作考试,以评价院、科二级的培训效果和制度落实情况。

2 效果

2.1 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在住院患者的满意度调查中,对护士技术操作满意度从实施技术准入制前的93.25%提高到实施后的98.10%。

2.2 导管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 准入制实施后近30个月共置管7819例,穿刺一次成功7675例,成功率98.15%;实施前的30个月共置管6310例,穿刺一次成功5673例,成功率89.9%。

2.3 常见并发症发生数下降 收集汇总准入制实施近30个月各科规范登记的并发症统计数据,共置管7819例,发生穿刺局部血肿16例、静脉炎31例、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41例、导管堵塞65例、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8例,无一例发生血气胸,并发症总计161例,总发生率为2.0%;实施前30个月共置管6310例,发生穿刺局部血肿35例、静脉炎53例、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73例、导管堵塞95例、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15例,发生严重并发症血气胸3例,并发症总计274例,总发生率为4.3%。

2.4 护士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提高 通过开展CVC、PICC输液新理论及新技术的教育和临床实践,使护士的输液知识、技能得以提高,专业理论考核成绩优良率从78%上升到93.3%,超过95%的注册护士能较规范地进行导管的日常维护。已有39位主管护师具备置管操作资质,成为我院的临床静脉输液专家。

3 讨论

3.1 实施置管准入制促进静脉输液专业队伍发展 在现代医学中CVC、PICC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输液患者中CVC、PICC的比例在提高,我院的使用比例约为10%。置管技术准入的分层级管理,促进了置管专业队伍的发展。优化置管操作流程、界定置管技术标准,置管操作和导管日常维护的技术准入分别在院科二级层面执行,根据护士的职称、学历、业务能力和实践经验分为不同的层次,建立护理技术的阶梯结构,选择不同的培养目标。主管护师的培养目标是临床静脉输液护理专家――置管操作者;护师、护士的培养目标是能进行导管的日常维护。合理利用护士的人力资源,量才施用,各尽所能,以充分调动和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升护士的劳动价值,激发护士的劳动热情,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培养出更多的护理人才,使之向高水平的医疗护理技术挑战,最终推进护理学科的专业化发展。我院通过系统理论培训、技能指导,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技术熟练的置管操作和导管维护专业队伍,满足了临床工作的需要。

3.2 置管技术质量监控的分层级管理提高了输液护理的安全性 置管技术质量监控中实行分级管理,是提高CVC、PICC输液质量的有效途径。穿刺局部血、气胸是CVC、PICC穿刺置管中机械性损伤的并发症,发生率5%~19%。置管经验水平直接影响损伤发生率,有50例以上置管经验者,置管损伤发生率仅为50例以下者的1/2;1次穿刺成功的损伤发生率是反复3次以上连续操作才成功者的1/6。我院要求必须有50例以上置管经历者才能申请置管资质,确保了操作者的临床技能和经验,提高了导管一次穿刺成功率,从而减少机械损伤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置管过程中的风险,从制度上保证安全护理工作的落实。完善的会诊制度,降低了反复穿刺所造成的损伤的发生率。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静脉炎、血栓形成、血栓栓塞、导管堵塞等是CVC、PICC导管留置期间的并发症,其发生与穿刺置管操作有一定的联系,但更为重要的是导管留置期间的日常护理。我院通过制定导管日常维护的技术准入标准,修订和完善了导管日常维护的护理常规,健全质量监管体系,使护士对导管日常维护的技能有了提高,减少了与CVC、PICC输液相关的并发症的出现,提高了输液护理的安全性,也减少了患者不必要的支出,提高了患者对CVC、PICC输液的满意度。

3.3 技术准入和质量监控的层级管理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结合国家的医疗法律法规,从目的、效果、适用范围、项目风险评估、操作者资质、相应的制度及操作流程,各级审核评估组织讨论审批意见、患者知情同意等几个方面严格审核,规范了护士的CVC、PICC操作,减少了患者的相关并发症,从而保证了患者的安全,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

服务理念。知情同意使患者在了解CVC、PICC方法应用优点的同时,对产生不良反应也有一定的认识,解除了后顾之忧,并得到了广大患者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从源头上控制并遏制了医疗纠纷的发生,从而切实改善了护患关系。

重症监护室护理新技术篇7

重症监护室是危重病人密集的场所,具有病人病情变化快、突发事件多、先进医疗仪器集中、护理工作强度大的特点。重症监护室护士是护士中的特殊群体,有较多的机会遭致感染,从而危害其身心健康。如护士缺乏自我防护意识,还可能成为医院的传染源和传播媒介,给患者带来院内感染的潜在危险。所以护士的自我防护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避免自身遭受疾病侵袭,同时也可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让危重患者得到安全可靠的护理。现将防护对策总结如下。

1 职业危险因素

1.1心理因素 重症监护室病人病种多,病情复杂且变化快,长期处于危重病的包围中,护士每天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随时监测病人和各仪器的各项指标,为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身体始终处于应激状态。面对急、危症病人极易造成护士的身心疲惫。长期的压力可以导致护士性格改变,情绪不稳,工作效率低,差错事故发生率增加。

1.2生物性因素 重症监护室护士长期接触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及排泄物等,这些潜在的感染都会产生极大的威胁。护士常在患者未明确有无潜在传染病前即投入对患者的抢救和处置;常忽视了自身的防护,这些均使护士极易被感染疾病,不仅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疾病传播的媒介。其中乙肝、丙肝、艾滋病是最危险的感染性疾病。感染途径常见于:针刺伤;通过黏膜或非完整性皮肤接触引起的感染;进行日常护理操作后手的带菌等。

1.3化学性因素 重症监护室需频繁接触各种浓度较高的消毒液,如各种器械、一次性物品的浸泡消毒、机器表面的擦拭消毒及每日的地面消毒要使用含氯消毒液,加上环境封闭,一些药物和消毒剂的挥发气体在重症监护室通风系统和空调系统中循环,直接影响护士的健康。

1.4物理性因素 (1)放射线导致的辐射损伤。重症监护室患者经常需要接受床旁胸片检查,护士需协助拍片;护士不可避免要接触放射线,长期过量照射会使人产生疲乏无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内分泌紊乱和造血功能损害,甚至致癌。(2)噪声。重症监护室拥有众多的监护抢救设备,各种仪器工作时发出的声音如呼吸机压缩机发出的声音、监护仪等发出的报警声, 加上患者的呻吟声,噪声可达45-80dB。

高分贝的噪声可引起护士听力下降、烦躁不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反应,使工作效率显著降低,特别是降低精确度和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3)职业性腰背痛。有研究表明:护士的职业性腰背痛大约有2/3是在搬抬患者时发生的。而术后转科、外出检查搬抬患者是护士的常规工作,因此,ICU护士较易发生职业性腰背痛。在搬抬过程中若协助不当,则会导致危险性增加。

2 防护对策

2.1心理因素防护 加强护士业务能力和专科知识的学习、培训,提高护士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抢救水平, 减轻护士因新技术及知识更新造成的心理压力,重视身体素质锻炼及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学会自我调节心理技巧,提高职业道德及个人文化素质修养,提高沟通能力和心理耐受力,降低心理、社会因素对护士的危害,使之保持最佳心身状态。在工作之余合理安排休息与休假,劳逸结合,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2.2生物性因素防护 严格执行空气消毒、物体表面消毒、手的消毒、终末消毒、预防院内感染及消毒隔离等有关规定,是预防生物因素伤害的最有效措施。体液隔离除能阻断血源性疾病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感染HBV、HCV、HIV外,还能阻断化疗病人体内物质所含的化疗药物原型及代谢物对护士的损害。因此,当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黏膜、破损的皮肤或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时,一定要戴手套。一旦被病人的血液或体液污染及每次摘下手套后,都要对手进行彻底清洗。

2.3化学性因素的防护 护士在配置、使用消毒剂时要戴上防护手套或口罩,必要时要戴眼罩;熟悉化学制剂的配置方法及注意事项;室内安装空气净化装置,挥发性的制剂要加盖保存。护士在使用经环氧乙烷消毒灭菌的物品时,要注意生产批号、消毒日期。如果日期很近,可将物品在高温、通风、干燥的环境中放置半个月后使用,使环氧乙烷对人体的毒性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重症监护室护理新技术篇8

随着医学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医院感染已成为关系到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重症监护(ICU)病房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医护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中最重要的传播媒介之一,医院感染病例中多数为接触性传染,主要是通过侵入性检查和治疗,以及患者或工作人员的手污染导致感染,由医护人员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占30%[1]。洗手依从性是指医护人员能够坚持必要的洗手次数、洗手的步骤、时间范围都符合规定[2],医务人员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基本、最直接、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措施[3]。近年来,我科ICU每年承担大批实习医生的教学任务,实习医生在工作中,其手直接接触病区的各类环境及物体表面,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率,因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有关医院感染知识极少,缺乏系统的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和标准预防措施培训。为了加强重症监护病房实习医生手清洁,有效去除大量暂住菌,切断传播途径,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有效促进和提高重症监护室实习医生洗手依从性,我科对实习医生的不规范洗手情况进行了行为教育干预,强化ICU实习医生手卫生行为,提高ICU实习医生洗手依从性,取得满意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2013年4月,本科室来自不同院校的60名实习医生进行洗手情况调查,其中男35名,女25名,年龄19~25岁,平均年龄22.3岁,其中研究生25名,本科生35名。

1.2方法 在实习医生实习时根据卫生部洗手规范设计观察量表[4],对ICU实习医生洗手情况进行观察,按照洗手技术和洗手指征标准的要求,由院内感染控制专家为实习医生进行理论授课和实际操作培训。实习结束后由固定观察员再次观察,评估行为干预后ICU实习医生洗手指征、洗手技术的掌握情况及ICU实习医生手细菌培养情况,并对收集资料进行汇总和统计分析。

1.2.1教育内容 由专家和ICU固定观察员先对实习医生进行洗手知识、态度及行为教育,再对实习医生进行洗手指征、方法和规范洗手标准的讲解及操作规范。

1.2.2教育培训方式 科室对全体实习医生组织集中讲座,印发资料,全员培训,发放洗手流程图,提供免洗手消毒剂,建立有效的洗手监督机制,通过教育传播知识,建立实习医生对洗手行为的信念,教育者不断进行技术指导,定期对学习效果评价,以提高实习医生的洗手依从性。

1.2.3观察程序 选定ICU负责感染控制的专职人员具有主管护师以上的带教老师作为固定观察员,跟踪观察实习医生的洗手情况。采用卫生部洗手规范要求的观察量表,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观察表包括实习医生的一般资料、所从事的操作、是否按照洗手指征标准的要求洗手,洗手的技术是否达标等。

1.2.4样本采样及处理 采样按照国家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被检人员双手五指并拢,将浸有相应中和剂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2次(1只手涂擦面积30 cm2),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10 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衣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判定标准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手卫生标准≤5 cfu/cm2,医护人员手的细菌总数II类环境空气≤5cfu/cm2为合格[5]。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干预前后重症监护室实习医生手洗手指征执行情况,见表1。

2.2干预前后重症监护室实习医生手卫生知识、洗手方法正确情况比较,见表2。

2.3干预前后重症监护室实习医生手细菌培养结果比较到,见表3。

3讨论

3.1由表1可见行为教育培训前ICU实习医生以接触任何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后立即洗手消毒、无菌操作前后及由污染到清洁操作后洗手执行率高,而如厕后,自身接触后洗手执行率较低,表明实习医生有较高的自我保护意识,但忽略了对患者的保护,有的实习医生认为洗手是为了减少自身感染,而对预防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控制交叉感染意识薄弱,从另一方面思考也可以看出ICU实习医生对洗手的认识还只处于认知阶段,还没变成一种自我信念,更没贯彻到行动中,这与钟洪花[6]的调查较相符,因而如何使ICU实习医生建立洗手"知--信--行"的链条是需继续研究的课题。表1中不难看出在干预前后实习医生自身接触洗手率均较低,表时还未引起ICU实习医生的高度重视,管理者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考核力度。因而,为了提高ICU实习医生洗手的依从性,应从各方面努力,使其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建立促进行为改变策略,加强自身的行为训练等,帮助实习医生建立起"知--信--行"的链条,自觉正确地执行洗手行为。

3.2由表2可以看出通过有效的行为教育干预,能让实习医生意识到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与医院感染发生有直接的联系,意识到洗手的重要性,有效地纠正ICU实习医生不正确的洗手行为,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自觉贯彻执行洗手规范,促使其洗手从被动执行转为主动执行模式,提高洗手的依从性。

重症监护室护理新技术篇9

关键词:危重孕产妇; 抢救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05-01

危重孕产妇是指妊娠开始至产后42天内发生的严重威胁孕产妇及围产儿生命健康的急危重症。危重孕产妇往往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对孕产妇及围产儿的危害严重,甚至造成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随着2008年我院成为危重孕产妇急救中心,近年来由周边医院转送到我院来的急危重症孕产妇日渐增多,产房自2011年全年共抢救护理各类急危重孕产妇 42例,现将抢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抢救急危重产妇 42例,患者年龄18~45岁,孕次1-5,妊娠合并症17例,其中心脏病5例,肝病2例,血小板减少2例,急性胰腺炎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重度感染、肺癌、癫痫、血管瘤各1例。重度子痫前期16例(包括1例双胎),子痫1例。前置胎盘4例,产后出血2例,羊水栓塞2例。剖宫产21例,顺产4例,产钳助产3例,6例中孕因病理情况终止妊娠。孕产妇经积极抢救、治疗和护理7例转科治疗,其余康复或好转出院,1例死亡。

2体会

2.1完善产房组织结构,及时配备各种抢救设备、器材、药品:目前我科产房设有危重病人抢救监护室,分娩室,康乐待产室,普通待产室,一体化产房及清宫室,各室配有心电监护仪,胎心监护仪,护士台设有中央监控,可获知各室监护情况,另备有呼吸机,三维B超机,中心氧气,吸引器,成人复苏囊,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盒(内有气管插管,呼吸囊等),抢救车(内有常规抢救用药和专科抢救用药以及抢救器材)等,产房每天检查物品是否齐全,器材是否呈备用状态,另专门设有羊水栓塞抢救用药盒,子痫前期重度抢救用药盒等,以缩短找药时间

2.2制定较为完善的抢救预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它:危重孕产妇急救是否及时是抢救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我 科对于常见的急危重病症都制定了抢救预案,如子痫,子痫前期重度,产后 出血,羊水栓塞,新生儿窒息复苏等,以子痫为例:一般处理(口中放置开口器,头侧向一边。避声、光刺激。呼吸道保持通畅,吸出分泌物,供氧。开放二路静脉,留置导尿,心电监护,胎心监护)镇静(杜冷丁,非那根,氯丙嗪,安定)解痉(硫酸镁)降压(拉贝洛尔,柳胺卞心啶)降低颅内压(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强心(西地兰)纠正酸中毒(碳酸氢钠)适时终止妊娠(一般子痫控制后2-4小时)化验内容(血常规、血球压积,全血黏度、肝肾功能、凝血)监测内容(意识、瞳孔、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出入量、膝反射)。每个护士必须熟记流程,使病人一到产房,我们就能按预案有条不紊,不慌不忙的进行抢救,有效的提高了危重孕产妇的救治成功率

2.3加强产房助产士的专业培训:产房的助产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急救技术,能够熟练处理常见的危重病急救,为病人的进一步救治赢得机会和时间。为此我们采取科内学习,如定期组织理论知识考核,专科理论讲座,总结危重病人抢救经验,专科培训(新生儿窒息复苏术、动脉血气抽血、静脉穿刺、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吸痰等)。院内轮转,至重症监护室、急诊抢救室等轮转学习,院外复训等方式培养助产士

2.4领导重视,全院各科室的齐心协力:自我科成为危重孕产妇急救中心,院领导和各专科大力支持是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医院为我科添置了大量的抢救仪器设备,并为各员工配备通讯设备,保持24小时通畅,随时可联络到各科室各人,会诊随叫随到,且到产房会诊的均是本院主治以上职称的医生。检验科、B超室、心电图室、血库、手术室等临床其他科室也提供了积极配合。

3抢救中需要做到的几点

3.1了解病人情况,密切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体温、神志、瞳孔和意识的变化,有异常时随时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积极抢救治疗

3.2及时建立静脉通路:建立静脉通路,以便急救时静脉给药,或快速输液、输血。选择最大号套管针,粗直,易固定的大静脉,可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严格无菌操作,长期输液时每日更换输液导管,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渗液等

3.3根据医嘱,正确、及时的给药,掌握药物的计量,浓度,给药方法,并观察药物的疗效,有无副作用,及时反馈给医生,并做好相关记录

3.4妥善固定各类导管,准确记录各引流液色、质、量,准确记录出入量,及时正确的留取标本,尽快取回报告,告知医生

重症监护室护理新技术篇10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强化细节管理

重症监护室是抢救及治疗护理危急重症类患者的重要场所[1-2],寻求有效路径使重症监护室内护理管理能够更加全面系统、且科学有效,一直是众多医护人员工作中的探索要点[3]。在护理服务中,细节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服务质量,强化细节管理有助于护理问题的发现,重视细节服务也是优质护理的重要保障和细节根源[4]。本院对重症监护室内76例患者实施强化细节护理,获得良好效果,现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2014年1月~2016年2月时间段内,从本院重症监护室中随机选出155例患者,随机分对照组(79例)和实验组(76例)。对照组79例患者中男35例,女44例,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53.3±17.2)岁,脑出血17例,脑梗死26例,重症肺炎32例,消化道出血4例;实验组76例患者中男45例,女31例,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49.2±13.3)岁,脑出血13例,脑梗死19例,重症肺炎38例,消化道出血6例。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大致相同,无较大差异,且性别、年龄以及病症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均得到患者知情同意,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包括常规护理及饮食护理等在内的一般护理;实验组在护理中实施强化细节管理,其内容方式包括:①组织构建小组,行强化细节管理。小组成员皆为重症监护室人员,护士长拟题组织考试,重症监护室内所有护理人员均由护士长统一调配,以工作时间、工作经验以及最终考试结果为参考标准实施分级管理,三项考核指标优秀者任责任护士,考试结果良好者任助理护士;②制定新制度应用于护理管理。重症监护室内新护理制度应由重症监护室内护士长及管理小组成员共同制定,新制度中应就应急方案、护理操作以及专科护理等方面的实施流程做出详细规划;③整合预防措施,并实施管理。对于重症监护室所有护理管理资料,管理小组应做到及时整理,寻找护理缺陷;④做工作及知识考核,保证工作质量。护士长需对小组成员个人工作进行周次考核,每周召开有关重症监护室专业护理研讨会,并就专业知识做出考核。

1.3观察指标

对护理质量进行评分,并就护理满意度做问卷调查,指标包括基础护理评分、管理质量评分、文件质量评分,每项指标满分为100分。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对比实验组护理总体质量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在强化细节管理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3.42%)高于对照组(67.0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