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效果分析

时间:2022-08-19 08:31:55

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提升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效果的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进行常规急救护理的57例急诊危重症患者,将其设为参照组;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57例急诊危重症患者,将其设为整体组。比较两组的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合格率、预检分诊准确率、救治成功率、病情确诊时间、急救时间、急救费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跌倒坠床发生情况以及护理前、护理1周后的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整体组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合格率、预检分诊准确率、救治成功率均高于参照组(P<0.05)。整体组的病情确诊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急救费用少于参照组(P<0.05)。整体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跌倒坠床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1周后,整体组的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应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整体抢救效果更佳,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坠床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护理服务满意度

急诊科是收治危重症患者的重要科室,能在最快时间内使患者得到专业、科学的救治[1]。鉴于危重症患者病情严重、复杂、易变[2],给急诊科急救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考验。常规急救护理中的急诊急救流程不够规范、标准,急救消耗的时间较长,易使患者错过黄金救援时间,引发不良后果[3-4],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可以避免上述问题,因此,我院抽取开展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前、后的急诊危重症患者各57例进行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进行常规急救护理的57例急诊危重症患者,将其设为参照组;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57例急诊危重症患者,将其设为整体组。参照组男30例,女27例;年龄42~79岁,平均(52.19±9.26)岁;呼吸系统疾病20例,中毒10例,脑血管疾病10例,多发性创伤17例。整体组男35例,女22例;年龄43~82岁,平均(52.33±9.33)岁;呼吸系统疾病18例,中毒12例,脑血管疾病12例,多发性创伤15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纳入标准:①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危重症病例;②年龄≥18岁;③收治时尚有生命体征。排除标准:①依从性差;②伴有精神疾病;③入院后24h内死亡;④存在认知、听力障碍。1.2方法参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患者收治到急诊室后,由医生快速进行病情评估;遵医嘱对患者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检测血压、心率、脉搏等生命体征;联系相关科室医生进行会诊并确定治疗方案,协助医生进行抢救;急救结束后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观察或送至病房。整体组采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①积极与急救中心沟通协作。获取危重症患者的基本资料,预先掌握患者的病情,评估120急救车辆到达急诊室的时间,做好抢救医疗设备(如便携式呼吸机、喉镜等)、抢救设施、药品等准备工作,备好抢救床、转运滑板、氧气以及推车,与急诊科抢救医生于急诊大厅提前等候。②及时分诊处理,落实健康教育、心理疏导。采用5级国际预检系统开展分诊护理工作,对患者的病情严重情况进行分级,落实家属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工作,做好医患沟通,促使其积极配合。迅速判断患者的病情,针对Ⅰ级患者,应立即开通绿色通道,送至抢救室开展紧急抢救;针对Ⅱ、Ⅲ级患者,应开具检查单,协助患者进行检查,以明确病情;针对Ⅳ级患者,由护理人员进行排号,逐一为其进行护理;针对Ⅴ级患者,应协助其进行专科检查,没有问题后办理出院。③急救抢救护理。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争分夺秒,提高责任心和风险意识,严密观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做好应急准备,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专人进行抢救药物配比,并做好抢救记录。④抢救后护理。增加查房频率,对患者病情进行记录,严格按照无菌规范实施各项护理工作,做好患者各类管路的保护与检查工作,严密防止不良事件发生,如有异常,及时汇报给主治医生。同时与患者家属保持密切沟通,耐心、细致地回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做好心理疏导工作。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1)比较两组的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合格率、预检分诊准确率、救治成功率。由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员负责采集数据,以护理组为单位上报,每月5日提取上月信息。危重患者绿色通道平均停留时间合格判断标准:绿色通道平均停留时间≤60min[5];预检分诊准确率=预检分诊准确例数/预检分诊总例数×100%;救治成功率=救治成功例数/被抽查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的病情确诊时间、急救时间、急救费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跌倒坠床发生情况。跌倒坠床发生率=跌倒坠床例数/总例数×100%。(3)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1周后的护理服务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ewcastleSatisfactionwithNursingScales,NSNS)评估,该量表共包含19个测试项目(护士为您所花的时间;护士的工作能力;当您有需要时,总会有护士在您身边;护士对您护理情况的了解程度;当您呼叫护士时,他们到来的速度;护士对待您的方式让您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护士为您提供的疾病和治疗的信息量;护士巡视病房的次数;护士所提供的帮助;护士为您解释问题的方式;护士让您的亲戚或朋友放心的程度;护士对他们自身工作的态度;护士为您提供的疾病和治疗的信心类型;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对您的尊重程度;护士倾听您的烦恼及您所关心问题的方式;在遵守规章制度前提下,在住院期间,护士给您的自由程度;护士对您的要求做出回应的乐意程度;护士对您隐私的保护程度;护士能了解您的需求)。采用1~5分5级评分量级进行评价,其中1分代表非常不满意;2分表示不满意;3分表示一般满意;4分表示满意;5分表示非常满意。总评分0~95分,评分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合格率、预检分诊准确率、救治成功率比较整体组的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合格率、预检分诊准确率、救治成功率均高于参照组(P<0.05,表1)。2.2两组患者的病情确诊时间、急救时间、急救费用、住院时间比较整体组的病情确诊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急救费用少于参照组(P<0.05,表2)。2.3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跌倒坠床发生情况比较整体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跌倒坠床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P<0.05,表3)。2.4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1周后的NSNS评分比较护理1周后,整体组的NSNS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表4)。

3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急诊科具有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特点[6]。若对危重症患者急救护理不当,易使患者身体产生重度伤害或增加其死亡率[7-8]。常规急救护理情况下,临床护理人员护理风险意识及急救效率不高;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模式更加精细化,急救流程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护理服务质量更加优质化[9-10]。因此,本研究将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中,以明确救治效果更佳的急救护理方案,从而挽救更多危重症患者的生命。本研究中结果显示,整体组的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合格率、预检分诊准确率、救治成功率及护理1周后的NSNS评分均高于参照组,病情确诊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急救费用少于参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跌倒坠床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证明,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应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中,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救治成功效果,缩短急救时间,减少医疗支出,进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这主要是因为,急救临床工作中耗时的环节主要在急救处置、影像科检查、会诊、检验检查、输血、术前准备、交费等,相比常规护理,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一方面积极与急救中心沟通协作策略,主动、提前掌握患者病情并做好各种准备,可最大限度地缩短等待时间、病情确诊时间、急救时间[11],以最快的速度让患者得到快速、规范、高质量的整体救治,控制病情进展,减少因救治不及时而增加后续治疗开支;其二,开展及时分诊处理,高效整合全医院各科优秀资源,落实健康教育策略,按照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分级处理[12],提高抢救效率,同时重视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做好解释、答疑、心理疏导等工作,确保患者家属始终坚持对患者的救治[13],并认同救治方案,提高急诊护理满意度;其三,开展急救抢救护理策略,提高风险意识,确保抢救工作快而有序,提高风险意识,避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优化急诊护理质量水平,防止并发症发生[14-15]。综上所述,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应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整体抢救效果更佳,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坠床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郭瑞 张苗 闫亚慧 郑瑞 吴小荟 单位:榆林市星元医院急诊科 榆林市星元医院产科 榆林市星元医院普外一科 西安市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