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士培训策略

时间:2022-04-04 09:41:27

急诊科护士培训策略

自然灾害不能完全避免,尤其是我国自然条件复杂,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护理学是灾难救援医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灾害护理,即系统、灵活地应用有关灾害护理独特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与其他专业领域开展合作,为减轻灾害对人类生命、健康所构成的危害而开展的活动[1]。护理人员灾害救护知识总体掌握水平不高,应加强护理人员灾害救护能力的教育与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灾害救护能力的整体水平[2]。研究显示[3]急诊医护人员灾害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我国灾害医疗救援水平。急诊科作为参与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灾害发生后,成批的伤员往往会很快转入急诊,这就要求急诊护士要经过良好的专业培训,对突然出现的灾害事件以及灾害后的成批伤员能做出良好的应对。重视灾害护理教育培训至关重要,科室根据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针对护士存在不足,进行系统培训提升灾害救援及应急救援能力。

1急诊科护士对灾害救护及突发事件中存在的问题

1.1护士缺乏系统的灾害医学专业培训临床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的中坚力量,护理人员缺乏灾害护理知识,导致被救人员生存质量较低。相关研究显示,在突发事件的处理方面,大部分护士没有有效的应对技巧,严重的缺乏灾害应对的相关教育,缺少灾害医学的相关训练和紧急医疗知识[4.5]。因此对护理人员进行灾害护理教育与培训可以强化护理人员的防灾意识,提高救灾管理,最大限度减少灾害发生后的损失。1.2护士在灾害救援中的职责感不强护士在灾害突发情况中,对自身需要完成和担负的责任感、使命感不强,在实际救援工作中,他们需要协助医生进行伤情评估、分类,在医生短缺的情况下需独立完成此项工作;护士要在现场开展急救工作、转运伤员,对灾难现场人员和医疗物资进行组织、管理;对灾区民众进行疾病预防知识宣教、心理疏导,承担传染病防治工作;在灾害救治结束后,护士还需针对救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制订灾害伤员救治指南,为以后的灾难救护提供参考。1.3护士工作延伸性认知不够急诊护士往往在工作范围认知上存在误区,认为个体工作范围仅在该科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急诊工作的特殊性,应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应急能力强,灾害护理救援知识丰富和技能熟练的全科护士,适应灾后救护的需求。1.4护士身体素质薄弱急诊科护士工作强度相对较大,护士人员组成以女性为主体,灾害事故现场救援往往需要有一定体力和较好的体魄,这对急诊护士也是一种挑战。1.5护士缺乏心理疏导方面的知识在灾害救援中,不能只关注伤病员的创伤护理,而忽略了对伤病员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方式对伤员进行心理安抚,如理解的眼神,关爱的肢体行为,使其感受到自己不是孤独无助的,很多人都在帮助他。

2灾害护理培训的具体方法及效果

2.1灾害护理学培训内容制定理论课程内容包括重点学习急救医学、院外现场急救中的管理、通讯、气象、地质、运输等学科知识。事实上,灾害护理学已经伴随救援医学而发展起来[6]。让护士了解医学救援,无论从理论原则和运作内容,都离不开护理学。本科的灾害护理培训首先从概念上让护士进行知识学习,方法安排每月1次业务学习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利用护士晨会时间提问,并制作了一本应急预案处理流程和灾害相关救护护理知识口袋书,以及通过各种救援学习相关医学救援知识或在远程教育等教学方式中获取灾害护理学相关内容,即使护士足不出户也可学习,从而使科室护理队伍真正能够成为灾害护理实用性人才,逐步向“全科”型护理的方向迈进。2.2灾害护理学实践技能培训2.2.1强化训练急诊急救技能定期组织各种急救演练,演练内容包括各种救援技术、搜救搜索技术、维护支撑技术、破拆技术、障碍物移除技术、伤员转运技术等,使护士能够充分认识和掌握各种灾害救援技术。科室每季度进行1次灾害应急预案模拟训练,科室参加过灾害理论培训和灾害模拟演练的护士灾害知识理论得分均高于未参加灾害理论培训和灾害模拟演练的急诊护士;有灾害救援经历的护士灾害知识得分高于无救援经历的急诊护士。这也充分显示了灾害培训演练的重要性,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灾害知识水平。2.2.2结合实践经验根据管晓萍[7]提出,培训时应结合救援护理实践经验,由参加过救援工作的医疗队员利用现场图片、录像、救援中的案例等讲授救援中的经验。结合实践经验开展救援护理培训,可使护理人员更深入地了解救援护理工作的特点,激发其参与救援工作的热情,强化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储备。提高对救死扶伤职业操守的认识。2.2.3应用情景教学法根据包龙梅[8]将情景教学法应用于灾害护理教学,以“5.12汶川地震”为素材,进行实战演练,反复练习组织人员撤离、伤口的包扎、止血、固定、搬运和心肺复苏等技术。2.2.4结合科室自身特点科室结合科室自身特点组织学习一些灾害救援实践的做法,进行传帮带学习,手把手指导,科室制定2名操作教员定期进行急救技能的实践示范和考核,做到规范化、常态化有序进行。①科室急救设备相对齐全,在日常工作中各项急救技能也有所熟悉和掌握,通过强化培训护士能独立进行检伤分类并协同转运工具,掌握清创缝合及换药、心肺复苏、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创伤现场急救6大技术、中心静脉置管术、环甲膜穿刺术、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等,能配合医生承担其他专业的工作,从专科护士拓展为全科护士。②调查结果显示病情观察能力、清创换药,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创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批量伤员转运救护、批量伤员检伤分类等护理技能是灾害救援中应用频率高、最基本的灾害救护技能。目前急诊科护士在每年医院下部队巡诊工作中,她们都有战救技术教学示范,为部队官兵能够在应战中的自救互救能力得到提升,通过不断地巡诊指导受到广大官兵的一致好评。2.3护士职业素养和身体素质训练救死扶伤是每一位医护工作者的使命神圣职责。高尚的职业操守要求护理人员在险恶的环境中,将自身利益置之度外,把灾民的痛苦和生命看得高于一切,以积极稳定的情绪投入工作。只有不怕困难,才能做好救援工作,更好的救治伤者。良好的身体素质是灾害救援护士最基本的一项要求。体能训练是灾害救援护士培训必不可少的内容,良好的体能是救援的基础。因此,应进行科学有效的体能训练,包括长时间徒步,野外生存训练等。科室定期组织进行文体活动训练,如打羽毛球、学校操作5公里训练等。通过不断地体能锻炼,护士凝聚力和团队意识也得到了很好提高。2.4心理干预能力培训熟悉常见创伤后应急障碍及疏导措施,遭受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后,灾区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亲人伤亡。救援护士能够利用自己掌握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在第一时间对灾民的心理应激障碍进行疏导,将会大大降低灾后心理疾病的发生率,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救援护士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不仅可以顺利解决自己的心灵不适应,还可以给其他队员做心理疏导,提高全队的适应力和战斗力。灾民身体和心理由于受到巨大打击,容易形成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综合症、精神分裂等严重心理反应。这类心理反应的心理治疗时间长,迁延难愈,给患者自己和家人甚至社会造成很大影响。护理人员若掌握一定的科学的心理护理知识以及简易、有效、快捷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在生命救护的同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将不会错过心理干预的最佳时机,最大限度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在灾后心理重建中的作用。因此,应设置心理学相关课程,做到人人都是“心理干预师”[9]。我院有心理疏导小组,科室有心理疏导员,疏导员把学到的知识带到在科内,并在课内进行授课讲解同时让其他成员参与学习讨论,科室目前有2~3名同志在学习国家心理咨询师,目的方便与人,提高自身,能为患者的心灵提供支撑。

3小结

科室通过系统培训,培养了具有扎实的护理救援知识、娴熟的技能、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高度责任心和团队意识的高素质专业灾害急救护理人才[10]。将救护技术训练与平时的训练工作相结合,解决因护理工作忙所致训练计划难落实的问题,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护士所接受的专业教育和经历以及工作范围决定了在大范围的公共紧急卫生事件中护士往往第一个获知信息,成为医疗就医的提供者和灾害现场的控制者[11]。真正发挥护理作为灾害救援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刘玉青 吕 萍 单位:上海解放军第四五五医院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