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理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9 12:34:36

急诊科护理论文

急诊科护理论文篇1

1.1建立并严格执行带教资质准入制度,积极培养“边缘带教老师”带教老师是临床教学的主体之一,其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质量,高素质的带教老师是培养高级护理人才的关键,因此建立并严格执行带老师的准入制度,对于提高本科室的教学质量有不可估量的效果[3]。对于一个带教老师的准入必须经过1~2年的教学培养和考察并通过严格考核合格才可录用。同时大胆培养并任用本科室具有教学热诚和爱好的年轻带教老师也是一种特殊的准入方式。对带教老师准入的总体要求是:六分专业、八分用心、十分投入。对于不愿意付出、没有教学热情的高年资护士和高龄带教老师,可以考虑不继续任用或换选。对于尚未符合带教资质但具有培养潜质的带教老师,可理解为“边缘带教老师”,对于这部分群体,应积极的培养和鼓励,在培养和考察期间可以适当安排少量教学任务,或进行一对一帮扶带教。

1.2倡导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在急诊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并强化“以问题为基础”(PBL)的床边教学法,该教学方法以提出问题为切入点,对问题进行展开讨论,引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思考、理论和实践,从而更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4]。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将临床现实病例与理论相结合,在床边详细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和主要护理措施等相关知识。以问题为基础和导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将护理问题和学生疑惑在病床旁进行详细剖析。同时每天对所接诊过的病例布置相关的护理问题,次日与老师一同探讨,以到达教学相长的目的。

1.3做到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医院和科室的规章制度,对于无故迟到、早退、旷工,无视科室纪律的学生给予严重批评警告。要求学生严格按操作流程进行护理操作,遵守无菌操作、消毒隔离等原则,并且要求带教老师严格做到放手不放眼,把教学和护理安全放在第一位。严格管理的同时也应该做到人性化管理,作为老师应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负责和管理,包括学习、生活、心理活动、身体健康等方面进行关心照顾。严格训练他们从小事做起,将小事做好,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1.4详细制定并严格落实符合科室特点的教学计划根据急诊特点为学生精心制定一份具有严谨的、专科特色的和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应涵盖本科室常见特色病种、常用护理操作和基本急救技能的学习内容。该计划应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可评价性,同时教学计划应条目清晰、一目了然,宜精不宜多。每位带教老师必须熟知每周计划内容,在实施教学计划过程中每周应严格按照带教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如有特殊情况无法完成的应顺延到下周继续完成。教学管理者应不定时抽查老师对带教计划的熟知情况,并从学生角度抽查老师对教学计划的完成情况,以提高带教计划的执行力,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对于不能够按时完成的老师应对其进行督导和督促。

1.5合理、有效安排学生的入科宣教工作学生入科前,教学组长提前告知相关的带教老师和护士长做好迎接和入科宣教准备。护士长、主管教学的副护士长以及教学组长共同参与护生的入科迎接并进行全面、系统的入科宣教工作,以便使学生的教学工作全面铺开。此措施使学生快速的适应科室的工作特点及流程,大大的降低了可预见性护理差错和职业暴露的发生几率。入科时由老师示教1~2个本科室最常用的护理操作或急救技术,要求他们反复练习并进行严格考核。同时安排学生一定量的、具有专科特色的学生作业,并要求学生在科室轮转前按时、按量完成,相应的带教老师应认真批改和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同时对作业中出现的重难点进行讲解。

1.6落实每周一次老师和学生的教学讲课在学生实习的1个月内每周安排一次小讲课,要求有一定资质和讲课经验的老师来担任此项任务,同时要求每个老师必须使用PPT课件进行授课,以提高授课质量。教学组长应定时对讲课老师进行督导听课,课后提出改进意见,不断提高授课效果和质量。在急诊实习期间,同时要求每位同学认真完成一次15~30min的幻灯片小讲课,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心理素质以及课件的制作等能力有显著的效果。对于学生在小讲课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和纠正。

1.7落实中、末期教学反馈,不断改进教学质量教学管理者在每批同学的实习中期和末期各召开一次教学反馈会议,采用问卷调查和会议交流形式了解本科室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改进。对于学生提出的本科室优点应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不足的地方应积极寻找原因并改进。学生对带教老师的评价应及时和老师进行反馈,不断的促进老师的教学水平。每年所有学生实习结束之前,由本科室教学管理人员组织轮转过本科室的学生召开一次年终交流会,进一步了解本科室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下一年教学活动中进行改进。

1.8丰富学生业余活动,加强师生情感沟通教学组长积极组织带教老师和实习学生参与各种院外活动,通过院外业余活动加强学生与老师的情感沟通,不但可以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交流,还可以活跃教学气氛,提升教学质量。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医院和院外其他组织机构开办的各种学术会议、文娱活动、竞技比赛等活动,通过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丰富和活跃学生在科室实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

2结果

通过实施以上教学管理措施,建立了一支团结协作、优质高效的急诊科护理教学团队,提升了急诊科教学管理水平和临床护士带教能力,活跃了急诊科临床教学氛围,增强了科室带教的凝聚力,培养了多名急诊教学骨干力量和年轻带教老师。获得了实习学生广泛好评和医院教学管理部门的高度评价,并在笔者所在医院教学评比活动中多次获得“先进护理教学组”的荣誉称号。大大的降低了临床带教过程中可预见性护理问题的发生,有效的防范了护理实习差错的发生,确保了学生的实习质量和患者的护理安全。

3讨论

急诊科护理论文篇2

关键词:急诊;护理;人才培养;

      急诊科与其他科室有别,急诊科是处理危急重症患者临床一线科室,其接诊患者病情急、病种类别多、治疗和抢救过程复杂等。针对急诊科的特殊性,要求急诊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急诊护理素质[1]。但急诊科护理要对急诊科护士进行专科培养才能提高急诊护理治疗。本文根据我院特点,对急诊专科护士培养模式进行有益探索。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我科现从事急诊护理工作护理人员,以上人员符合以下条件:从事护理工作满5年,其中急诊护理工作1年以上;在专科考试中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均合格。

     1.2方法

对所选护理人员进行急诊专科护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业理论、抢救技术、抢救程序、职业素质。①专业理论培训。针对各个临床专业的急诊疾病,对急诊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每年派送我科护士2名到国内实力强的大医院进行专科进修学习,分期分批派送急诊护理人员参加国内相关急诊护理培训班。定期组织急救护理讲座,聘请相关专家讲座,力求护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常见的急诊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生和发展机制、临床症状和体征、急救措施等,在院内开展急救相关新技术、新业务等。本科急诊护理人员要每月组织业务学习,由本科年资高的护理人员授课,重点讲述常见急诊疾病的观察、护理及抢救措施和经验教训等。通过业务学习,护理人员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每周晨会进行提问,遇到特殊问题随时进行提问,特别是常见急诊疾病的观察内容和注意事项等。每月组织理论考试,考试内容为业务学习、业务培训、常见疾病的相关理论、抢救及护理程序等。②抢救技术培训。急诊科急诊病种多,涉及专业多,需要急诊护理人员对各种抢救技术熟练掌握。首先对护理人员进行常用的抢救技术培训入手,掌握心肺复苏相关技术、气管插管技术、呼吸机的连接和使用、电动洗胃机的操作方法、电击除颤技术、心电监护相关技术、心电图检查技术。电动吸痰器的使用等,上述常用技术每位急诊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每月对急诊护理人员进行技术操作考核,对常用相关技术操作进行考核,指导熟练掌握。③抢救程序培训。在抢救程序培训中,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在疾病抢救过程中人员配置,严格操作程序培训,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首先根据病种制定出相关抢救程序,打印成册,要求急诊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当护理人员随同急诊医师出诊或者在院内急诊时,立即执行相关急救程序实施急救护理,保证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充分发挥护理的主动性,改变过去传统遵医嘱实施急救护理的被动性,避免因延误抢救时间而导致急救效果差的缺点。

④职业素质。聘请礼仪专家讲授护理相关的着装、工作仪表和语言等方面礼仪知识,使护理人员在熟练掌握急诊护理专业技能的同时,使护理人员实施护理服务时举止稳重、得体、大方,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及家属信任,提高护理效果。转变观念,采用优越的价值观指导患者改变传统的护理意识,使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为患者提供最优秀的护理服务。

     1.3观察指标

观察培训前和培训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情况,重点考核心肺复苏、点击除颤、心电监护、心电图、电动洗胃、电动系统、呼吸机操作、气管插管技能操作,考核内容满分为100分。观察培训前后工作效率情况,主要考核护士在急诊过程中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气管插管所需时间、病人对护理满意情况等。

     2 结果

     2.1培训前后护理技能操作考核情况

培训后电击除颤、电动洗胃、呼吸机操作、气管插管技能操作得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培训前后护理服务情况比较

培训后后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气管插管所需时间显著低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急诊科护理人员应该是专业知识丰富、急救操作技能熟练、职业道德素质高的专科人才。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急诊护理人才,国内外急诊护理业内都在探索急诊专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不论何种培养模式,均是有利于培养急诊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2,3]。我院急诊科也在不断探索急诊专科护理人才,我院从专业理论、抢救技术、抢救程序、职业素质方面实施对急诊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以上四个方面能够较好的提高急诊护理人员对急诊疾病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能够提高急诊护理中的抢救技术水平、能够加强急诊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此种培养模式效果也得到证实。

本文结果显示,实施培训后,操作技能和护理服务均较培训前得到提高和改善,提示从专业理论、抢救技术、抢救程序、职业素质方面实施对急诊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切实可行的,有利于急诊专科护理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周立,陆叶.对设置专科护士的调查与思考[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B):24-25.

急诊科护理论文篇3

论文摘要: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培训提升急诊专业护理人员综合能力的方式. 方法 对26名急诊专业护士除先采用常规的,系统化的培训外,后还采用以提问、模拟急救情景的教学形式培训.比较培训前与培训后的护理质量提高率 结果 培训后的护理人员在满意度,技术操作,理论知识,护理文书书写的质量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均P

急诊专业护士在绿色通道中,扮演着相为重要的的角色.对护士的要求.首先要有丰富的急诊护理业务水平.其次要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具体表现在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两个方面.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窗口科室,因急诊护士劳动强度大,病人要求既高又急,医疗护理纠纷发生率最高的地方.使许多优秀护理人才流失.低年资护士和部分聘用制护士专业基础知识差.基层医院分配的急诊护士无法做到三甲医院那样,轮科2—3年后,考核合格方能走上急诊护理岗位,基层医院怎样培养年轻护理人员,使她们尽快地胜任急诊的护理工作,对基层急诊护理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自2007年1月起我院急诊科在护士进入急诊科采用常规的,系统化的教育,另还采用以提问、模拟急救情景为主的培训方式.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我院急诊抢救室,观察室和输液室的护理人员设常规组26名,提问组26名。职称:主管护师4名,护师4名,护士18名。学历:本科在读3人,大专3名,大专在读9名,中专11名。

1.2方法

1.2.1对每位新入急诊科护士的业务,技术能力进行评估。①由护士长对其进行专科理论考核,技术操作考核。②利用晨会,交接班,查房,业务讲座等时机对护士进行提问,将成绩作记录。③模拟成批急救病人,入院及病情变化,医闹事件的情景,考核护士的应对能力。

1.2.2培训目标:确定培训目标,重在训练护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危重急救护理能力,急诊应急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1.2.3培训计划:针对考核结果,个人特点,工作时间长短制定相应培训计划,培训时间为3个月。要求3个月结束后能单独完成各班职责。第一个月训练重点急救护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护理文件书写,职业道德,法律教育,健康教育等。第2个月基本掌握急救护理技术操作。如心肺复苏,备血,吸痰等急危重患者抢救配合。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全自动洗胃机,呼吸机的安装及使用。第3个月即进入了专科理论和技能的培训中。如气管切开(插管)的配合,动(静)脉采血的操作,常见的心率失常判断,呼吸机,洗胃机常见故障的排除等。

沟通技巧的培训,使大家意识到急诊患者病情急,心理准备少,角色转变慢。在候诊被心理作用夸大了急诊候诊时间而影响患者的满意度。

1.2.4实施 护士长与被培训护士共同讨论学习计划在目标达成共识,排班采用弹性排班,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一跟一的带教形式。由护士长提前一周布置学习内容,以利于护士们提前翻阅相关资料,做好准备。并将问题分为3类。第一类是工作中急需了解的问题,第二类是急诊护士必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术。第三类是急救专科理论和技能。护士长根据工作量的大小,将2,3类问题纳入计划,主要利用晨会,交接班,查房,业务学习等时机对护士进行提问。根据问题难易程度不同,对不同基础的护士进行提问,低年资的护士回答不出来先请高年资的护士回答.最后由护士长来解答.第1类问题为患者突发的或可能发生的情况.即随时提问,这类问题是对平时积累知识的复习和考核.对已经了解的护士来说是个巩固提高.对于不了解的护士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对本次未回来出问题的护士要求加强学习,下次继续提问.直到掌握为止.护士长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技术和抢救程序模拟等专科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急救护理技术,急救进展等新理论.新知识.

1.2.5:①满意度的测评:护士长每天用30min随机调查2个医生和患者.内容包括医德医风,护理操作,工作程序,健康教育及相关专业知识五个方面.②理论知识考核,每日一次的理论知识考核.③技术操作考核,每月进行急救护理技术.如心肺复苏,洗胃,除颤,呼吸机的使用等.④护理文书,通过学习法律和医学法规,使护理人员进一步认识护理文书的法律效应.提高了护理文书书写水平,对已公开的医务纠纷和事故,分析原因,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要求每个护理人员主动杜绝安全隐患.护士交接班前后互相提醒,当班有什么遗忘吗?在治疗室,治疗车,服药车醒目处张贴“三查七对今天你做到了吗?”的文字题幅。并将书写工整,病情描述确切,重点突出的护理记录,作为范文让护理人员学习。

1.2.6 考评:由护理部主任,急诊科主任,急诊科护士长成立急诊护理人员培训考评小组,对满3个月,再用入急诊科时相同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价,内容包括,患者及科室满意度,护理文书书写,技术操作和理论知识.将成绩作前后比较.总分需提高30分者方可留在急诊科工作,并进一步的学习.

2.结果

26名急诊护理人员护理综合质量评分(分,x+s)

组别 人数 患者满意 科室满意 理论成绩 技术操作 护理文件书写

成绩

常规组 26 77.30+5.56 75.80+6.65

70.70+8.63

67.40+7.99

87.23+20.5

提问组 26 96.10+2.08 9.710+1.83

97.00+2.21

98.80+1.03

95.80+1.46

P

3.讨论

在国外及国内重点三甲医院,护士要2—3年的轮科培训方可进入急诊科工作。但由于人力的严重不足,几乎容不得护士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就要直接进入急诊科工作。因此短时的边实践边学习的训练模式是切合实际的。也被国内大多数护理管理者所采用。我们采用以模拟急救情景、提问为主的培训形式。将其融合于业务学习,教学查房和考核之中。对此各护士先后进行了3个月系统培训。其中一名不合格,另一名没有明显提高,此二名护士均是毕业后未从事护理工作二年后考上执业证书直接进入急诊科培训,可能不太适应此短期培训模式及急诊护理快节奏有关。因此,在无其他科室工作经验的情况下直接进入急诊科工作,就影响了培训的正常进行。24名护士在培训后均能胜任急诊科工作。患者及医生的满意度均有较大的提高。

4.体会

笔者通过以模拟急救情景和提问为主的培训来提高急诊专业护士结合能力。主要具体五个优势:①有益于提高护士的语言构思,组织和表达能力,使其与患者交流更自然,有利于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②能督促护士自学,因护士长提前一周将计划告知全科护士,任于大家预习,既养成了自学的良好风气,又可以让护士们带着问题有目标的学习。③有助于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急诊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急诊抢救时,护士水准体现在“时间性”和“技术性”两方面。经常预设某种病情变化及情景,对护士进行提问和教学相当于模拟练兵,提高了护士对突发情况的应变处理能力,同时通过情景模式的训练增加了感性认识,十分便于记忆。④提问随机性强,有益于提高护理质量。因提问不需占用无门的时间,可随时随地针对某一患者的某一突发情况或护理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现场的示范和交流,使护士掌握了最佳的护理措施及时机。当被问的护士答不出来时,由高年资护士或护士长来解答,这样融教学与提问之间,互教互学既可以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与治疗,又能让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到了治疗护理中来。

总之,我们在急诊科实行以模拟急救情景和提问为主培训护士的方式。对提高急诊专业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有显著的成效,而且增强了护士的法律意识,有效地提高急诊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周芬芳. 探讨急诊管理中护理人员的培训方法.[J]上海护理,2005.2(3):05—66

[2]牛倩敏.余平 提升急诊专业护理人员综合能力的对策.[J]上海护理,2005.5(2) 56—57

急诊科护理论文篇4

关键词:预检质量;急诊科;预检分诊;准确率

急诊科是医院的一个特殊科室,接收的都是急、危重患者,承担着预检分诊作用[1]。我科自2012年开始,在急诊科进行持续预检质量改进,以提高预检分诊准确率,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3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漏诊35例、误诊29例,预检分诊准确率为82.12%。针对漏诊、误诊率较高的现象,本院急诊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进行为期2年的持续提高预检质量改进(CQI)措施。并对同期在急诊科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医护配合满意度调查。其中本科8人,研究生及以上2人,护理人员16人,大专及以下8人,本科学历8人。

1.2持续预检质量改进方法

1.2.1分析存在的问题 收集2010~2011年全年的急诊科病例资料,对预检分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急诊科预检分诊中存在主要问题有:急诊疾病类型复杂,部分患者表现不明显导致误诊;询问病史不详细、护理体检工作不到位,外伤患者、尤其是涉及多科室的外伤患者预检分科不到位[2],甚至出现漏诊;急诊科对"三无患者"预检分诊工作缺乏主动性;心肌梗死、心绞痛、脑梗塞、脑出血和急腹症患者误诊率最高,医患纠纷最严重。

1.2.2产生的原因 预检分诊中出现误诊和漏诊和急诊科工作量大,医生护士人员编制紧张密不可分[3]。有时候护士还在对患者进行病史询问和护理体检,来不及做出分诊断,新的急诊患者又被送到,后者更严重,所以护理人员立即就表象做出分检诊断,导致误诊、漏诊;部分低年资护士缺乏医学理论知识,实际工作经验少,应急能力差,对疾病的发展、转归缺乏预见性判断,导致漏诊;部分急诊科医护人员对不重视急诊预检分诊工作,认为到病房后医生还会进一步检查,因此放松了预检分诊,没有认真询问病史、不仔细进行护理体检,误诊、漏诊当然在所难免。

1.2.3持续预检质量改进 根据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重新审视和完善预检分诊制度,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学习,使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认识到急诊预检分诊工作的重要性;提出持续提高预检质量的改进方法,制定制定预期目标,避免漏诊、误诊,预检分诊准确率达必须达到或超过90%,最大程度保证医疗安全[4]。针对预检分诊中暴露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组织全体人员参与讨论,利用晨间集体查房的机会,讨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检分诊工作,提高准确率;试行弹性排班,老中青搭配、让有经验者帮助年轻护士,提高整个科室的技术力量;不定期组织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和考试,间接督促科室成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安排年轻医护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把新技术和理论带回急诊科,提高整个科室的技术水平。

1.3效果评价 观察持续预检质量改进前后预检分诊中漏诊、误诊的发生情况,比较预检分诊准确率和患者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频数(n)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P

2结果

2.1持续提高预检质量改进前后预检分诊准确比较 持续提高预检质量改进活动后,出现21例漏诊、11例误诊,分诊准确率(91.06%)明显高于改进前(P

2.2持续提高预检质量改进前后医护配合及患者满意度比较 持续提高预检质量改进后医护配合满意度、患者满意度(96.09%、90.22%)明显高于改进前,医患纠纷(5.03%)明显低于改进前(P

3讨论

急诊科工作直接面向社会,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工作负担重,压力大,加上部分医护间配合默契度不够,使急诊预检分诊中发生漏诊和误诊[5],影响患者疾病的进一步。在急诊科日常工作中,预检分诊护士首先接待患者,根据患者的主诉,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对患者所患疾病进行初步判断,分清隶属专科,及时安排救治程序[6]。预检分诊是一项重要的急诊护理技术,是急诊科患者就诊的核心环节和必经就诊步骤。预检分诊准确率高,可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在急诊分诊工作中进行持续提高预检质量改进,可改善提高急诊分诊环境,提高急诊护士对预检分诊护理质量的认识程度,有效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总结急诊科易发生的误诊、漏诊疾病,分析发生的原因,进行探索、思考,寻求解决办法;在急诊科内部组织落实预检分诊新标准,提出改进措施,强化质量检查和评估,督促全科成员积极实施。在急诊分诊工作中进行持续的、规范性的、系统性的质量改进,使急诊护理工作呈现良性的发展态势,使急诊科工作具有生命力,从而更好服务患者、服务社会,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通过持续护理质量改进体系的建立,急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可显著提高,在提高护士急救理论知识和技术、提高急诊抢救水平的同时,最终得益的是患者,真正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新的医疗服务理念。

参考文献:

[1]江观玉.急诊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3-34.

[2]石爱丽,蔡文伟,庞凌霄.优质护理服务背景下急诊服务流程优化与创新[J].中国医院,2013,03:52-54.

[3]叶爱华.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03):119,139.

[4]王明明.SHE排班法在急诊科护士排班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2:92-93,94.

急诊科护理论文篇5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预防对策

急诊科作为一个危重患者多、突发事件多、社会矛盾集中的特殊医疗场所,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急诊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者获得服务质量的好坏,也影响着的医院的声誉与形象,由于急诊患者及家属对抢救的期望值过高,而急诊护理又处于抢救的第一线,因此更容易出现纠纷,一旦出现了纠纷,破坏了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的同时,还有可能造成医务人员的人身伤害,所以医院管理者应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主动采取防范措施,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护理纠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1~3]。现将急诊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急诊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发生的34例护理纠纷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8~75岁,平均年龄(35.6±5.8)岁。

1.2 方法 对34例产生护理纠纷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寻求有效的防范措施。

2结果

34例护理纠纷中因服务态度不好、护患沟通不到位所致17例,护理人员技术操作不熟练所致8例,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所致5例,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所致4例。

3讨论

3.1急诊科常见的护理纠纷 急诊科常见的护理纠纷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制度执行方面,如输液浓度错误、抽错血、加错药、打错针等;②技术方面:如小儿头皮针未做到一针见血、急诊抢救操作因难度较高未能及时成功,而延误抢救时机等;③护患沟通方面:在护理过程中,特别是进行有创性操作时,未能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使原本合理的治疗措施也让患者产生疑惑。④患者或家属方面:患者或家属因病情重,起病急,心理波动较大,对护士的工作存在不理解的现象;⑤护士自身方面:护士由于工作繁忙的原因,服务态度不好,服务质量下降。由于长时间处于急诊环境中,对患者的病痛有麻木的现象,使护患之间产生矛盾、纠纷。

3.2 急诊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

3.2.1缺乏责任心,制度执行不严 护理人员由于欠缺对患者生命权、健康权的理解和尊重,缺乏足够的责任心,不按规章制度和医疗护理技术常规办事,个别护士在工作中不安心、不积极,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尤其是工作量大时,抱着侥幸心理,削减操作程序,以致给患者打错针、输错液、交接班不清、遗忘医嘱,造成不良后果。

3.2.2 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全面,不牢固 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理论知识、技术操作不熟练,部分护理人员对药物的名称及剂量掌握不准确、口头医嘱未听清致错用或重复用药;部分护理人员对护理基本技能操作不熟练尤其是静脉穿刺技术不过硬,导致静脉用药延迟,或增加患者因穿刺而带来的痛苦,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

3.2.3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 急诊科在抢救急诊患者时,护理人员执行的大多是口头医嘱,各种紧急用药、处置、病情变化都不能及时记录,只能在抢救结束后补记,由于急诊护士工作繁忙,护理记录补记不及时,漏记已实施的护理措施、记录内容欠准确、缺乏连续性、有涂改、与医生的记录不符等等,这些都很容易导致纠纷的发生。

3.2.4服务态度欠佳,护患沟通不及时、不到位 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患者及家属的期望值之间存在矛盾,导致纠纷的发生。急诊科护患关系建立的时间短,对双方的要求都很高,如果护理人员不能切实做到换位思考,不能及时与患者或家属进行必要的、有效的沟通,则会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不被重视、"急诊不急"的印象,导致护患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甚至会出现伤人事件。

3.2.5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 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只注重了业务知识的学习,而法律、法规的培训较少,使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贫乏,法律意识淡薄,对患者和护士的权利、义务了解不够,在不自觉中侵犯了患者的隐私,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当出现纠纷时,不知封存哪些原始证据与资料。

3.3防范护理纠纷的具体措施 针对急诊护理纠纷的具体原因,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防范:

3.3.1加强护士法律知识培训,强化风险意识 这应该做为院级培训的重要内容来抓,对急诊科护士更要重点培训,将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特别是《侵权责任法》实施以后,要重视举证责任,要让护理人员全面了解护理方面的法律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遵守各项法规制度。

3.3.2 加强业务学习,增强护士的业务素质 要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急诊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理论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培训,使其全面了解,重点要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操作技能,并掌握各种抢救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能迅速准确完成急救状态的各种处置。规范和完善护理文书记录,注重病历内涵质量,要求护士书写工整,病情描写确切,重点突出,及时记录同时妥善保管医疗护理文件,以备举证使用。

3.3.3改善服务态度,加强护患沟通 要通过学习培训的形式,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质,增强护理人员的优质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重视护患沟通技能的培训,使护理人员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尽可能避免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护理工作,特别是急诊科的护理工作将越加繁重。护士面对的不仅仅有患者、还有众多的患者家属。护理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法制意识,以优质服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术服务于患者:同时应使各级护理人员明确职责,严格遵守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树立"患者第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观念,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笔者认为这样的管理体系及护理程序,可使护理工作更合理和科学。

总之,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健全,急诊护理工作将会越来越繁重,急诊护理人员只有真正树立服务意识与法律意识,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用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术服务于患者,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护理纠纷的产生。

参考文献:

[1]蒋进枝.急诊护理隐患管理的应对措施[J].中国中医急症,2010,(06):1054-1055.

急诊科护理论文篇6

【关键词】急诊科; 护士; 培训

为了培养急诊科的专业护理人才,满足现代急救护理工作的需要,改善急诊护士严重缺编状态,我院急诊科近几年陆续新分配了一些护士,为使新护士尽快地适应急诊科的护理工作需要,培养她们良好的思想素质、严谨的工作作风,加强对她们的培训与管理。经过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规范化训练,以提高综合素质

1.1实施岗前培训,树立爱岗敬业意识:岗前培训由医院护理部、人力资源部组织。(1)由护理部主任对其进行医德医风、院内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及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讲述护理工作经验及护理工作重要性,树立热爱护理工作、热爱医院、爱岗敬业的主人翁精神。请有经验、形象得体的护士长,进行护士礼仪行为规范、护患沟通讲课。通过学习、教育,使她们认识到自己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培养了严谨的工作作风。(2)由护理技能操作培训组的护士长进行护理基本操作技能、急救技术的授课。授课前先组织观看护理技术操作、徒手心肺复苏术录像带,再由该护士长为其逐一分解授课、示范。强化新生训练,练习中手把手指导,严格规范,统一动作,严格把关,通过考核,要求人人达标。

1.2严把带教关,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岗前培训结束后,分配到科室,新入急诊科的护士,一般试用期为3个月,指定带教老师,带教老师由在急诊科独立工作5年以上,有丰富的临床专科理论和抢救技术能力的护师以上的老师担任。根据急诊科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带教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她们学习专科护理理论,尽快熟悉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以科室讲课、教学查房、晨会提问、交接班、组织专科常见病的护理理论学习和操作训练等形式,使她们在试用期间专科理论、技术操作迅速得到强化和提高。试用期满后进行基础理论、专科知识和技术操作以及模拟急救等全面考核,考核合格才能聘为急诊科护士。

1.3充分调动新护士的学习积极性:急诊科的工作特点要求护士长和带教老师要有培养人才的责任感,帮助新护士树立信心,克服工作中的实际困难,鼓励她们勤动手,多提问题,对她们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对新护士进行本专业疾病和相关知识的指导培训,使她们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掌握更多、更新、更深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1.4将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贯穿始终。对新护士利用各种形式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创造条件支持并鼓励她们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新的护理理念,不断更新护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她们的敬业和进取精神,使其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对病人的同情心,从而使她们树立为护理事业献身的精神。 转贴于

2学习具有急诊专业特征的基本知识

2.1学习并掌握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急救、护理、记录及交接班、呼吸道管理、心律失常的判断及处理方法等。

2.2掌握急诊科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和各种抢救仪器的操作方法,如心肺复苏术,呼吸机、心电图、洗胃机、微量泵、除颤器、血气分析仪的应用,各种检验标本的留取法及结果的判断等。

2.3在掌握急诊科基本抢救技术及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护士对病人突然发生的病情变化和急需抢救的独立分析、抢救能力、以及敏锐的观察能力,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对潜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措施。

2.4院前急救训练:新护士根据病情掌握外出急救器械物品的准备,不定期进行应急抽查,要求1分钟内备齐相应的急救物品,训练护士能初步处理外科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内科的吸氧、止痛、建立静脉通道,对休克、昏迷等急症的处理。

3体会

经过对近年来急诊科新上岗护士的培训与管理,我们深感严格的培训与管理,才能提高急救护理成效。新护士上岗到位后,通过科学的、系统的、有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地发展、完善和提高人的素质[1]。缓解了我院急诊科护理工作量大、护理人员不足的矛盾。为急诊科护理队伍增加了新的活力。但如不重视新护士的培训和管理,势必会影响急诊护理队伍建设,造成护理质量滑坡。通过对新护士培训及管理证明,只有培养一支爱岗敬业、具有过硬的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水平的护理队伍,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使实力、技术、心智、意志处于最佳的状态,才能保证各项抢救配合默契,很好地完成急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急诊科护理论文篇7

【关键词】 急诊;护理

急诊科作为医疗急救场所,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不一的各种疾病及遭受意外的人群,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1],急救护理工作质量是衡量一所医院应急能力、服务质量、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准。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建立,人们的价值观和利益格局也发生了改变[2]。如何做好急诊护理工作已成急诊科工作的重点,针对本科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并做出相关的对策。

1存在问题

1.1护理队伍年轻化,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差近年来,随着急诊劳动强度增大,个别老护士调离岗位和部队医院精减,本科工作年限在3年以上的护士占55%,由于新护士工作年限短,缺乏对复杂病情的判断和处理能力,缺乏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能力,致使一些简单问题复杂化,造成护患冲突而影响就诊次序。

1.2急诊工作日益繁重,护士工作压力大,心理负担重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就医没有时间性和规律性,疾病的突发性,危重性也日益增多,在医疗保险制度出台后,医疗费用一改过去的公费劳保几乎全包做法,而是由个人从医疗账户中出[3],大部分患者希望花最少的钱就治好病,特别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反复入院治疗后经济承受能力差了,但对医院需求反而更多了。另一方面,科室由于工作量大,抢救室扩大,留观床位由原来6张扩大到28张,从而大大加大了护理工作量。长期超负荷的工作致使许多护士患有精神性耳聋、血尿、胃溃疡等多种心身疾病[4]。

1.3急诊理论和专科技能较为缺乏急诊护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年轻护士在很多知识还停留在初步掌握阶段,临床经验和工作经验是一大空缺,对一些知识、技术应用仍依赖于医生,急诊护理工作不是简单执行医嘱,而是要充分发挥护理人员主动性、能动性,如急诊护士在第一时间内接到一位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时,必须在通知医生的同时通过自己准确无误判断和娴熟技术实施急救护理措施,为抢救病人生命赢得时间,所以急诊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理论知识和专科技能,同时还要有快速反应和应激能力,在抢救危重病人时,给予及时有效急救护理措施。

1.4开放式的就医环境,造成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现行的急诊抢救工作,大都是开放式抢救,医护人员对病人所实施的抢救、治疗、护理工作,家属均亲眼目睹,特别是对危重病人抢救无效时,家属往往从心理上难以接受而对医护人员产生不满情绪,另一方面,随着病人及家属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对抢救过程中出现问题和不理解的行为都希望有个说法[5],有时甚至引发其他患者家属连锁反应,以此干扰正常就诊次序。

2对策

2.1更新观念,提高急诊、急救的服务意识随着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制度出台,医家至上的观念已不适应当代医疗市场的发展,病人至上,以病人为驱动导向,使需求者满足才是医院发展的关键[6]。针对这一点,在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赢得病人,须从提高急诊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着手。

2.1.1提倡“以人为本”的服务和开展全程优质服务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窗口,它的一切行为都体现医院的整体素质,首先在工作中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过硬的作风素质,我们工作的一分一秒都可能挽救一个生命,从而意识到急诊护理工作的崇尚与伟大,其次要有良好职业素质,科室从新护士一入科就注重基本素质的培养,由工作经验丰富、工作热情高、服务态度好的老护士带教,带思想、带作风、带技术,从建立护士良好的第一印象开始,常年要求全科护士,时刻都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微笑服务,对来诊患者主动迎上去、接进来、态度要和蔼、解释须耐心、对病人有求必应、有问必答,为病人有服务要做到“四心”,即对病人痛苦关心,为病人服务热心,护理治疗细心,解释问题耐心,多与病人换位思考。建立了便民服务队,对无家属陪伴的病人,特殊病人给予全程服务和专人护理,用安全、快捷、方便的服务让患者满意。

2.1.2保证所有病人得到及时救治急诊科突出一个“急”字,特别是遇到危重病人抢救、急腹症、外伤、出血和大批伤病员需立即处理者,医护人员都必须在岗在位,真正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副班要做到随叫随到,同时也加强与其他科室协调合作;其次,保证所有急救物品、设备时刻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随时可用,切实做到“四定一保持”即“定位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定时检查、保持完好”,班班清点、清洁,做好登记和交接班工作,以保证病人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和救护。

2.2培养护士良好的综合能力,以提高服务质量

2.2.1加强专科理论学习和技能的培训随着急诊医学发展和现在病人对医疗服务质量重视,对急救护理技术提出更高要求,大量新仪器,新设备的临床应用,需要护士不断学习新知识、新业务,同时还要掌握15项基本操作技能外,还加强对基本急救技术学习,每月安排一次业务学习,由经验丰富的老护士讲解一些常见疾病的急救和护理,定期进行专科技能训练和考核,如徒手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包扎固定术等,做到人人过关,还请科室主任和其他科室医师讲课,如急性颅脑损伤的急救与护理,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与护理等,把临床诊断、治疗与急诊护理紧密相结合,大大提高科室整体急救护理水平。

2.2.2学会人际交往,把关系学运用到急救护理工作中“急、惧、躁”是急诊患者的特点,对于急的心理,急的疾病要求有高度同情心和责任心外,还要与病人及家属多沟通,沟通也就是多与病人及家属“说”,针对新护士普遍存在不善于说,不喜欢说的现象,要求护士无论是给病人做治疗、护理或在抢救过程中,均要给病人及家属说到位,也是尊重病人及家属的知情权,如在处理外伤病人,除及时处理伤口、血渍外,要及时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告诉其目前情况,需做哪些检查,哪些检查是要通过观察病情后才须做的,对病人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否则他们会认为医护人员不负责任而产生不满情绪;对老年患者及家属应多关心他的病情,让病人及家属了解目前治疗方法、目的及后续治疗措施,让他们从心理上有所依托从而配合我们的工作。

2.2.3加强人文科学的修养,培养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随着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需要,急诊人员必须加强人文科学的修养,组织协调能力在大抢救中极为重要,尤其是在大批伤病员送来时护士要及时报告上级领导,积极与其他科室联系请相关科室会诊,及时有效地处理病人。在现在开放式就医环境中,护理人员要忙而不乱,稳中有序地疏散无关人员,既保护病人的隐私,又保证抢救工作顺利的进行。

2.3成立科室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科室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由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组成,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全面负责科室护理质量,下面成员分别负责抢救室、输液室、急诊病房、诊断室等工作,其职责是全面收集并记录自己分管工作区的护理信息,防止易造成差错事故和护理纠纷的隐患,如不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责任心不强,工作积极性不够等,为了不使护理质量监控流于形式,科室定期召开护理质量讲评会,要求全科护士参加,值班人员另定时间讲评,会上对科室工作存在问题和不安全护理工作隐患及防范措施、对策进行认真、透彻的讲解,护士也可以从工作实际出发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大家达成共识在工作中加以防范。科室护理质量控制小组还健全了急诊科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常规,如洗胃操作规范,各种重大疾病抢救预案,护送危重病人规范等,使护士在急救护理过程中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2.4强化法律意识和加强法律教育

2.4.1护士要有针对性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规章制度在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后,全体护士参加了医院组织的法律知识培训课,科室利用早交班时间定期进行学习新条例,使每位护士学法、守法、用法,做到既尊重和保护病人就医的权利,又保护自己和医院的合法权益。

2.4.2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三查七对制度对某些特殊检查要向陪人及病人解释清楚,取得同意并签字,在护理操作中遇到不合作的病人,要耐心解释说明理由,以得到病人及家属的配合。

2.4.3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护理文书在病人整个治疗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保护自己与病人的有效法律依据,急诊抢救记录必须认真、及时、准确记录护理过程。湖北卫生厅对护理文书的书写作出规定后,科室先后多次派护理骨干到院外学习和参观,全科护士参加医院组织的护理文书规范化的培训课,科室设定专人对抢救记录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对检查中发现记录不规范问题,除个别指导外,对具有共性的问题在全科讨论并讲评,使全科的护理记录达到规范化。

2.5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理顺就诊环节针对目前人员缺少、急诊工作量大,科室除改善急诊工作环境和晚夜班护士休息条件外,并实施弹性排班,科学安排,合理利用人员,加强夜间人员力量配备和护士副班作用。另外理顺就诊的各个环节,在挂号、分诊、就诊、收费、化验等窗口标有醒目的标志,医院也加强急诊保卫工作,24h有保安值班,对一些酗酒闹事,寻衅滋事坚决予以取缔,维护急诊良好的就医环境,减轻护士负担。

参考文献

1席淑华,周立,严爱萍.加强急诊护士法律与服务意识预防护理纠纷.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846.

2韩忠福,牛小林,张黎明.新形势下加强护理人员管理实效性的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0,35(3):169.

3张深海.从自身做起防范医疗纠纷.中华医疗管理杂志,2002,16(3):189.

4席淑华,周立,王雅芳,等.新时期急诊护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755.

急诊科护理论文篇8

【关键词】工作强度;急诊科;考虑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793-02

急诊医学就是专门处理病情危急,需要立即进行干预处理,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或死亡的专门学科。医院的急诊科是医院的前线,患者数量多而且病情重,病种复杂,是全院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这种科室的特殊性就决定了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强度是繁重的[1]。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承担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急诊科是一个充满高风险的场所,病种复杂,病情变化快,患者及家属不良情绪多,易发生冲突,甚至受到人身伤害[2] 。现在各家医院的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均面临有不稳定的现象。因此,加强实习生对急诊科工作强度依从性的研究,探讨如何提高实习生到急诊科工作的从业率至关重要。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2~2013学年在我院实习的护理院校的实习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90名护理实习生进行不记名的调查表。其中本科30人,大专28人,中专30人,包括男生10人,女生78人,年龄在17~24岁,平均年龄19.4岁。

1.2 方法 由我院自行设计的实习同学对急诊科工作强度相关性调查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是否愿意在急诊科工作、急诊科的工作强度,急诊科在医院科室的重要性、医院领导对急诊科的态度、各科室配合角度、工资薪酬的问题。为提高调查的可信度和真实性,我们是选择在实习的后半学期,也就是在大部分实习同

学有在急诊科实习经历的前提下进行的调查。另外,我们采取了按学校分组管理的办法,各小组有专人负责,加强沟通交流,并在调查问卷的卷首声明调查问卷请结合自身情况真实填写等等。由实习同学如实填写,填完收回。

2.结果

实际发放调查表90份,实收90份,除有2份调查表未填写完整作废外,余88份均为有效调查表,此次调查真实有效,可以作为临床数据的参考。调查结果见表1

3.讨论

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急诊科不是医院一般的临床科室,它是亦医亦管理亦专业的窗口单位,不但平时要对普通急诊病人进行紧急医疗救治,而且还要面对更多个专业临床科室、行政机关以及上级医政主管部门方方面面等,这就构成了急诊科工作的特殊性和在医院当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重要性。

本研究调查显示,77.3%的护理实习生愿意在急诊科工作。但在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些人特别是刚刚接触急诊科工作的人不是很愿意在急诊科工作,对于这部分愿意在急诊科工作的人来说,吸引他们愿意留下来的原因大多是急诊科的人文环境比较开放、交班比较利落之类的,而不是工作强度或是别的什么在吸引他们。就急诊科的工作强度而言,80.7%的人认为急诊科的工作强度比较大,病情多、杂、急、重且突发性强;86.4%的人认为应当配备足够的和相应应急的医务工作人员;75%的人认为需要配备足够的医疗设备及相应量的备用设备。特别是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和学历的增加,在实习的过程当中更能融入急诊科的工作,更加深有体会; 75%的人认为应当受到医院及社会的充分重视和支持,并且认为急诊科在医院及社会当中占有不可磨灭的重要性;并且认为急诊科的工作人员应当受到社会的扶持,并有优于常规科室的待遇。

急诊科是危重病人接受医疗服务的第一站, 急诊科护士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心理压力, 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3]。因此,重视及了解护理实习生对急诊科工作强度的认识,并及时进行引导,是我们护理工作者的责任,从而达到提高急诊科从业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淑琴,单凤婵.急诊护士的压力分析与对策探讨[J].医学信息,2011,6:2794-2795.

[2] 李 慧.影响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原因与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 (32):383-384.

[3] 李凡,康小凤.急诊科护士疲劳程度的现况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8,14(3):376-378.

急诊科护理论文篇9

【关键词】 急诊科;实习护生;带教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29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59-01

一名合格的护士只有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才算合格,而临床实习就是实习护生在成为一名合格护士之前必须经历的,所以怎样做好临床带教工作,已经成为临床护理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急诊科有着自己的特殊性,与一般病房的护理教学有明显的差异,现将6年来我在急诊科实习护生带教方面的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1 完善教学体系

根据实习护生的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带教计划,但是要围绕实纲及急诊科的特点。

实习时间护理部安排为4周。

实习护生的管理:实习护生由护士长和科室带教负责人共同管理,其他护师及以上职称者均分有带教任务。

护士长以及带教负责人负责制,各分带教老师指导制,每位实习护生在实习期间可以得到两位老师的指导。

教学管理:带教负责人根据实纲以及急诊科的特点,制定在本科室的学习计划,第一周见习,第二周理论讲课,第三周实践训练,第四周进行出科考试,由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组成。

2 具体实施

关怀实习护生:实习护生第一天进科室,由带教负责人带领实习护生参观本科室,让实习护生了解本科室及相关部门布局结构、器械位置等,让实习护生熟悉本科室的环境,减少陌生感,尽快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之中。

实习护生刚刚踏出校门,我们要多和她们交流,了解她们在生活上以及学习中的难处,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帮助她们适应。

理论讲课:急诊科患者有急、危、重的特点,实习护生刚接触时会有恐惧、紧张心理,我们要和学生多讲解一些专业知识,以及遇到此类情况应该采取的措施。

实践训练:在急诊科工作,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基础,这就要求实习护生必须掌握心电监护技术、氧气吸入、洗痰、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等急诊科常见的急救技能,但是操作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不能单独操作。

急诊科抢救器械比较多,如除颤仪、洗胃机、心肺复苏仪、呼吸机等,这就要求在急诊科实习的护生熟练掌握此类仪器及抢救药品的应用,学会观察患者的病情,要做到出科前人人都能熟练掌握。

急诊科人流量非常大,每天都要接触不同的患者,这就要求学生们掌握分诊知识,能够准确无误的分诊,另外要学会尊重患者的隐私和权利,还要学会保护自己。

学习并且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很多实习护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缺乏沟通技巧,极有可能与患者发生语言冲突,造成纠纷,这就需要我们言传身教,提高实习护生的沟通能力。

出科考试:在出科前进行考试,可以让护生巩固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

3 小 结

通过这6年的实习带教,以及自己的不断学习和探讨,逐渐摸索出了实习护生带教的一些经验,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为带教老师,我们不仅要教会她们知识,还要教会她们主动去学习,总之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带好每一位实习生,争取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石国凤,陈竞,周文琼互动教学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8):736

[2] 邢娟青,付风齐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持续培训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7,7(10):41

急诊科护理论文篇10

〔关键词〕项目管理;急诊科;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培训;监控

项目管理是一种计划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计划管理办法[1]。项目管理要经过启动、计划、执行、控制和结束5个过程[2],运用项目管理知识和技术可以大大减少项目的盲目性,减少项目中种种失误带来的巨大损失。20世纪90年代,项目管理开始应用于医院管理领域[3],但目前尚数初级阶段的探索。系统、完善的项目管理(时间、成本、质量、风险、人力资源等)能保证团队准时、优质地完成工作,可以帮助医院处理需要跨领域解决的复杂问题,并实现更高的运营效率。急诊科是抢救危急重症患者的主要场所,收治的患者病情复杂多变,突发性强,不确定因素多。急诊科护士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操作技能,还必须具备敏捷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应急能力[4]。本研究将我院将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作为一个项目,以项目管理为导向,业务单元为支撑,成功实现了预期的培训目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某2家市级医院的急诊科低年资护士60名,年龄19~25岁,平均22.5岁;护龄0~3年,平均1.5年;文化程度:本科28名,大专32名,以文化程度为基准分层随机抽样组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有本科14名、大专16名。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低年护士培训法,试验组采取项目管理引入后的培训方法。两组在年龄、护龄、学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培训现状调研

为掌握低年资护士的急救能力基础,项目组制定了急诊技能测评表,采用模型操作和临床实践的方法对60名护士进行了基础测评,测评内容涉及理论知识、专业操作、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应急处置、院感防护、风险规避8个方面,并将他们的培训初始成绩进行记录和分析。分析结果发现以下现状:(1)低年资护士难以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相结合,尤其体现在病情观察方面;(2)教学计划中的专业标准操作流程和实际临床工作脱节,手卫生和标准流程未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体现;(3)教学计划的质量在教学执行中,对培训的课程时间、课件准备、教学质量、教学互动等没有监控,仅有阶段性的考试和出勤率统计的作为终末考核,导致教学管理未在过程中与时俱进;(4)教学计划中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互动少,难以调动低年资护士的学习积极性。

1.3培训改进措施

将项目管理方法应用到试验组中,针对培训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改进教学方法,规范教学计划,监督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培训。

1.3.1成立讲师团队,确定讲师考核制度

由门急诊科护士长担任组长,选拔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有讲课经验及综合素质高的专业组长或护士担任讲师,作为团队骨干[5]。并从课件质量、授课技巧、个人资历等因素对讲师进行选拔,最终形成了一个由10名讲师组成的团队。门急诊科护士长作为总管组长、急诊科护士长作为质量控制组长,5名专业组长负责专科知识和操作的讲师,3名基础讲师作为急诊基础知识的讲师,并负责低年资护士培训需求的收集。培训项目为期一年,按季度分为4个阶段,科护士长将每季度按照无记名的方式,由试验组对讲师进行评价。最佳讲师将得到科室的奖金鼓励和成为晋升岗位的加分点。每月均有相应的基础知识、专科知识、基础操作、专科操作、医院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培训,有科室交流和互动的活动会,有属于护士长的“急诊科故事”的故事会时间。各项学习和活动细化到每一周,每月月初护士长将在科室公告栏公示本月学习安排。各位讲师也将提前2周上交次月教学课件,由护士长对教学思路和内容进行把控,并对教学课件进行批示和书写有关建议责令教师修改课件。课件一经确定,将由讲师将课件上传至试验组的共享网络平台,供其预习和复习。

1.3.2制定教学计划

为期一年的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项目分为3个阶段进行培训,每一阶段均设立清晰的教学目标,培训组长实时对教学计划实施进行监察和调控,并在每项培训子项目末对试验组进行技能测评。第1阶段,观察室危重患者急救:为期6个月,观察室是低年资护士工作的初级场所。通过讲师授课帮助低年资护士认识观察区环境,熟悉观察区的布局和工作流程(观察区输液流程、病情发生变化的应急处置流程、护理记录书写保存流程等);明确观察区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范围;学习基本的护理相关制度;掌握观察区监测仪器和抢救设备的使用;掌握观察区抢救车药品的数量、疗效、使用方法。通过现场演练和实况练习,运用领悟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应急处置、院感防护、风险规避的知识和技巧。第2阶段,院内急救:为期4个月,在掌握了急诊急救的基础理论知识后,过渡到第二阶段,讲师通过操作演练、临床工作实践、科室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帮助低年资护士熟悉急诊科抢救区与观察区的相同内容,并熟悉抢救区的工作流程(预检分诊、公共卫生事件上报)及沟通技巧;掌握抢救区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如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心电除颤仪、转运呼吸机、简易呼吸球囊、洗胃机、心肺复苏机。掌握急诊科重大危急病种的抢救流程,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呼吸衰竭、急性颅脑外伤;掌握需医护配合的专科操作流程和技巧,如气管插管的医护配合,洗胃术的医护配合;熟悉抢救器械包的名称,包内物品的数量,要求及使用后的终末处置流程,如清创包、胸穿包、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气管插管包等。第3阶段,院前急救:讲师通过跟班带教、现场实施的方式帮助低年资护士掌握院前急救原则、出诊救护的药物品种、疗效;掌握急诊患者的入院处理流程和安全转运;掌握现场的紧急情况处置,如骨折的止血、包扎、固定。讲师通过投诉案例分析,帮助低年资护士理解急诊科工作需掌握的沟通技巧,和患者家属完成有效沟通。

1.3.3教学课堂管理

低年资护士培训共分为急诊观察室、院内、院前3个阶段,过程监督将贯穿理论授课和情景模拟。(1)课程提醒:在试验组中选择1名作为班长,负责每1次课程的课前提醒,告知每1名护士课程时间及地点。(2)课堂签到:急诊每一堂课程的均有参加护士名单,课前及课后各签名1次,不允许代签。(3)教学监督:讲师对课时和课程质量做到慎独,教学组长也将对课程进行不定期的旁听或抽查。

1.4教学成果评价

在培训期间,于每一阶段末及每个培训子项目末采用笔试、口头测试、情景测试、小组测试、自我报告、讲师考评等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对参加培训的护士进行相关指标的评估,并相应调整下一阶段培训内容[6]。经过为期一年的急救能力的培训,项目管理组制定了3个维度的考核标准,即观察室急救能力、院内急救能力、院外急救能的比较;临床护理工作能力的比较;患者、医师对低年资护士的满意度的比较。并由护理部对两组进行能力测评。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急救能力和临床护理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和表2。试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6%,对照组为85%;试验组医师满意度为94%,对照组为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项目管理的应用提高了急诊科的整体工作能力

护理管理人员不断丰富培训内涵,创新培训模式,加强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与管理,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安全的护理服务的保证[7]。急诊科完好的医护配合,可使急诊科的急救能力提升,增强科室的核心竞争力,也可保证急诊科的安全,规避风险。将项目管理引入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辨识出急诊传统培训的问题现状,设立培训计划的预期目标,成立经验丰富的讲师团队,采取系统的培训改进措施,并对培训过程实时进行质量监控,不断采取纠错措施,使目标如期保质完成。本研究将项目管理引入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避免了传统培训的弊端,改正了仅对结果分析再采取措施的滞后思维。经过此次低年资护士的培训,试验组的观察室急救能力、院内急救能力、院外急救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护理工作能力方面,试验组的理论知识、专业操作、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应急处置、院感防护、风险规避也得到了明显提升(P<0.05);试验组的患者和医师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试验组的护士和急诊医师也实现了更好的配合,急诊科的整体急救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将项目管理引入医疗行业,是值得探索和实践的。

3.2项目管理的应用有利于急诊护理团队的建设

项目管理这项新兴管理模式在护理行业的应用,对管理层和低年资护士都是一项挑战。项目管理与护理常用的品管圈管理模式相比,基于PDCA的科学工作程序[8-9],更强调系统性的规划和实施以及全程的监控。此次项目管理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的培训中,让管理层扩宽了管理思维,也对低年资护士采取了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利于低年资护士尽快提高急救能力,充实急诊科的护理团队的人才建设[10]。

作者:邵洁 黄丽 段俊 单位: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张鸿雁,辛原原,王建生,等.浅议项目管理方法在医院学科建设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管理,2008,6(3):4-5.

[2]宁宁,陈佳丽,朱红,等.项目管理理论在医院护理创新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19(1):32-35.

[3]LooR.Projectmanagement:acorecompetencyforprofessionalnursesandnursesmanagers[J].JNursesStaffDev,2003,19(4):187-193.

[4]吴妙桓,郭剑虹,郑瑞琪,等.PDCA循环管理法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8):81-84.

[5]金丽萍,王宁,宁永金,等.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对低年资护士培训体系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7):589-591.

[6]白妙春,王岩,陈海花.“整体化培养”理念在急诊ICU专业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临床护理,2009,8(9):67-70.

[7]高学农,杨蓉,刘红菊,等.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多元化策略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0,25(15):8-10.

[8]罗静兰,陈伟菊,何金爱.PDCA法在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7):645-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