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医生五年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09 15:58:26

急诊科医生五年工作计划

急诊科医生五年工作计划篇1

一、现状分析

(一)区域概况

市位于内蒙古、辽宁、河北三省区交界处,总面积9万平方公里。辖七旗、二县、三区。截止年底,有苏木乡镇116个,街道办事处21个,全市户籍人口457.74万(常住人口约434.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09.52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080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为100.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108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5010元。

(二)居民健康问题和医疗服务需求

1.健康问题

构成我市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前十位的疾病为:⑴脑血管病;⑵心脏病;⑶恶性肿瘤;⑷呼吸系统疾病;⑸损伤中毒;⑹消化系统疾病;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⑻传染病;⑼内分泌病;⑽新生儿病。前五位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0.58%,是影响我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43.5/10万,婴幼儿死亡率9.34‰。

传染病发病情况:年全年报告传染病19种、发病总数16440例,死亡23人,年总发病率353.71/10万,死亡率049/10万,病死率0.13%。

疾病谱分析说明,我市居民总体的疾病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一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威胁城乡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损伤、中毒导致住院的患者在农村牧区占了较大的比重。

2.医疗服务需求

门诊服务:年,全市医疗机构总诊疗16907405人次(门诊9895008人次,急诊296618人次),其中,医院诊疗4251825人次;社区诊疗694793人次;卫生院诊疗3799329人次;卫生所等诊疗1252939人次;妇幼保健诊疗390139人次;专科疾病诊疗15701人次;村卫生室诊疗6502679人次。年人均就诊3.7次。

住院服务:年,全市入院人数为469189人,出院人数为461079人,住院率为10%,住院病人手术81700例。

床位使用:年,全市病床使用率为68%。其中,县级以上综合医院病床使用率为83.3%,三级综合医院病床使用率均超过99%,卫生院床位使用率为50.3%。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为8.1天。

费用情况:年,全市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平均每门诊人次收费89.92元。每床日平均收费449.99元。出院者平均医药费用3627.10元,其中市级医院、旗县区级医院、卫生院出院患者平均医药费用分别为7629元、3112.4元和842.38元。卫生部门所属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医药总收入为178600万元,其中药品总收入为76774万元,占医药收入的41.9%;卫生院医药收入40410.2万元,其中药品收入20004万元,占49.5%。

(三)医疗资源配置现状

1.机构。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977所(不包括嘎查村卫生室)。其中,医院67所,妇幼保健机构13所,专科疾病防治所12所,卫生院239所,诊所、卫生所、医务室491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0所,其它医疗卫生机构65所。

2.床位。全市共有医疗床位16774张。其中,医院10863张,卫生院4547张,妇幼保健机构510张,专科疾病防治所32张,疗养院240张,其它582张。全市每千人口拥有病床3.65张。

3.人员。全市共有卫生工作人员2336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0049人(执业医师6846人,执业助理医师1662人,注册护士5119人,药剂人员1503人,检验人员1917人,影像等其它技术人员7518人)。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1.85人、注册护士1.18人。

4.设备。全市共有万元以上设备122767台(件),其中,50-100万元设备201台(件),100万元以上设备163台(件)。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35台,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MRI)11台,800毫安以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DSA)7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LA)5台,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1台。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医疗机构发展迅速,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为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目前医疗机构发展与新时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还不相适应。医疗资源配置现状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与建设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需要之间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1.居民健康与服务利用问题

居民主要健康方面,从年患病死亡率分析,男性高于女性,从年龄组看,65岁以上和45-64岁人群的患病死亡率均比较高。以上提示男性和中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值得关注,其医疗服务需求较高。

医疗服务利用方面,在门诊就诊机构选择上,居民对高级别医疗机构的利用程度较高,在县级及以上医院就诊的比例为41.4%;住院机构的选择向高层次集中的现象更为明显,在县级及以上医院住院的病人占62.9%。年,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表明居民就诊流向不合理,基层医疗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2.医疗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与配置不合理现象并存。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城市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各级别医院之间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发展不协调,结构不合理,层级不清晰。调查显示:占全市人口约五分之一的中心城区拥有全市三分之一的医疗资源;我市北部医疗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与南部旗县相比差距较大;市区和部分旗县政府所在地仍存在医疗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的现象,综合医院多、专科医院少,一级医院小而全,功能有待调整。

二是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市医院、学院附属医院等大型综合医院超负荷运转,床位使用率超过规定标准,而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步伐缓慢。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功能明确、分工合理、双向转诊的两级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三是急诊急救指挥控制系统尚未有效建立。目前,我市120急救中心挂靠在市医院,单靠一家医疗机构难以承担全市特别是中心城区急诊急救工作需要,全市大多数医院特别是中心城区的各家医院,均在开展院前急诊急救工作,造成了急诊急救工作职责不清、职能分散、指挥和调度难以统一的不利局面。

四是民营医疗机构发展速度缓慢。由于近年来一直对民营医疗机构的准入实施“高起点、高标准、低数量”的紧缩政策,加之举办二级以上民营医院投入大、成本高、回报慢,致使我市医疗机构“一大二公”,民营医疗机构“小农经济”发展滞后,医疗市场缺乏合理有效的竞争。现有民营医疗机构大部分为一级医院和个体诊所,人员流动性大、业务素质和诊疗水平不高。建设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五是嘎查村卫生室设置和管理不够规范。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卫生工作的意见》(赤政发〔〕92号),规定在农区卫生室可以根据自然村情况合理布局,人口较多的村可按每千人口设置一个卫生室的比例进行设置;在牧区可以几个嘎查设置一个卫生室,并以卫生院设点举办为主。几年来,卫生室数量增长迅速,一村多室现象普遍,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松散。此外,大量城中村卫生室、厂矿企事业单位卫生所室代替个体行医充斥医疗市场,存在管理不规范和医疗安全隐患。

六是医疗机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上个世纪80年代我市医疗机构实施“断奶”政策,致使绝大多数医疗机构处于自我维持、自我发展的状态,房屋建设、设备购置、人才培养等方面压力大、困难多,不但制约了自身的正常发展,也导致了趋利行为的发生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监管的乏力。医疗机构为了生存和发展,竞相扩大建设规模、购置大型医疗设备,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综上分析,特别是针对存在的问题,在“十二五”期间,我市公立医疗资源配置应以结构调整为主,对存量医疗资源以提高效率为主,尤其要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利用效率。现有三级医院规模不宜无限扩大,重点应通过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加强二级医院的服务能力建设,部分二级甲等医院晋升为三级医院、部分二级乙等医院晋升为二级甲等医院;根据居民健康需要加强专科医疗体系建设,以现有的专科医院为基础,有计划地加强慢性病、老年病以及创伤骨科、康复、医疗美容、临终关怀医疗服务等专科技术力量,形成基本覆盖居民所有主要健康问题的专科医疗体系;

加强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形成覆盖全市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其服务能力,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预防、保健需求;加强市急诊急救指挥控制中心、各急诊急救分中心、各急救站的建设、联系与协调,加强急诊急救人员的培训,逐步形成完善、有效的院前急救体系;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的准入标准,畅通民营医疗机构的准入途径,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有一定规模、有专科特色的医疗机构。

二、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要坚持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使医疗服务体系结构更加合理、覆盖城乡。建立健全以旗县区医院为龙头、苏木乡镇卫生院和嘎查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牧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充分发挥中蒙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服务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健全各类医院功能和职责;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支持有资质的人员依法开业,方便群众就医。

三、基本原则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坚持公平性原则、可及性原则、分级医疗原则、分类管理原则、中西医并重原则、全行业管理原则。

公平性原则。从我市医疗资源供需实际出发,面向大人群,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保证全体居民尤其是广大农牧民公平地享有基本医疗服务。

可及性原则。卫生事业的性质决定了医疗卫生服务是社会公共产品。因此,设置医疗机构应体现服务半径适宜,交通便利,布局合理,方便群众就医的基本要求。

分级医疗原则。落实医疗机构的功能和职责,建立和完善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体系,做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重病才到城市大医院的就医格局。

分类管理原则。坚持国家和集体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充分体现卫生事业的公益性的性质。鼓励、支持个人和其他社会团体举办非营利性及营利性医疗机构。

中西医并重原则。在办好综合医院的同时,依法加快中蒙医机构建设发展步伐,保证中蒙医医疗机构的合理布局和资源配置。支持和鼓励具有中蒙医特色的机构发展。

全行业管理原则。打破所有制界限和行政隶属关系,对本辖区内的所有医疗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依法实行属地化全行业监督管理。

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正处在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必将给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带来不确定因素。因此,在本规划实施过程中,既要坚持按优质、高效的原则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又要依照国家、自治区的法律法规和区域内医疗服务的实际需求,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通过规划的合理制定和有效实施,促进我市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逐步形成资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能满足不同层次医疗服务需求、具有较强服务能力的医疗服务体系。

四、总体目标

通过规划的合理制定和有效实施,促进我市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到年,逐步形成资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互为补充、分工协作、合理竞争、能满足不同层次医疗服务需求的医疗服务体系,使我市成为内蒙东部地区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区域性医疗中心。

五、设置规划

(一)床位和人员配置

预计到年,全市总人口将达到460万,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中床位计算公式的标准配置,全市病床数应增加到24210张(现有:16774张),需增加床位7436张。医师、护士的配置应达到各级医疗机构的设置标准,满足临床需求。即:医师12280人(现有8508人),需增加医师3772人;护士9684人(现有5119),需增加护士4565人。到年底,全市每千人口拥有病床达到4.2张、执业(助理)医师2.2人、注册护士1.7人。

(二)医疗机构设置

1.综合医院

一级综合医院。“十二五”期间原则上不再准入政府举办的一级综合医院,主要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方向发展。

二级综合医院。各旗县区政府所在地设置二级综合医院1-2家,其中必须保证一所为同级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院,全市设置二级综合医院15-20家。

三级综合医院。全市设三级综合医院4-8家,其中,红山区内3家,新城区内1家,宁城县内1家,松山区内1家,元宝山区内1家,另一所根据我市北部旗县医院实际发展情况确定。

2.中蒙医院

“十二五”期间,根据国家、自治区政策法规,进一步扶持和提高中蒙医机构服务能力。全市原则上不再准入政府举办的一级中蒙医院;各旗县区政府所在地设置中蒙医机构1-2所,其中1所为同级政府举办非营利性中蒙医院,全市设置二级中蒙医机构15-20所;全市设置三级中蒙医院3-4所。克旗中蒙医院分院、宁城县中蒙医院大城子分院归并所在医院。

3.专科医院

“十二五”期间,全市原则上不再准入政府举办的一级专科医院;全市设二级专科医院9-15家;设三级专科医院3-5家。

4.专科专病治疗中心

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全市原则上按3-10万人口或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设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面根据需要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实行一体化管理。旗县政府所在地的乡镇卫生院逐步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变,承担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全市共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1所。

6.苏木乡镇卫生院

每个苏木乡镇原则上设立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苏木乡镇政府所在地以外的卫生院根据需要可继续保留。从功能上,分中心卫生院和一般卫生院两类。全市共设中心卫生院110所,一般卫生院128所。

7.嗄查村级医疗机构

嘎查村级卫生室是农村牧区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网底,承担着农村牧区防病治病的重要任务。原则上一个行政村只设置一所承担防保功能的甲级村卫生室,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作为新农合定点机构,并通过卫生室建设项目加强建设。其模式可以由苏木乡镇卫生院设点,可以集体举办,可以由个人竞争举办,也可以通过互助合作的方式自由组合,具体设置由旗县区卫生局掌握。举办嘎查村卫生室,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优先。鼓励和支持乡村医生向执业医师过渡。重新规划后超出规划目标的卫生室,从业人员具备执业医师资格的逐步向个体诊所方向转化,其数量不受规划限制;从业人员不具备执业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可试行申办乡村医生诊所。

8.民营医疗机构

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各类医疗机构。社会资本可按照经营目的,自主申办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卫生、民政、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要依法登记,分类管理。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支持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有资质人员依法开办个体诊所。

(1)民营医院

“十二五”期间,民营医院发展不受规划数量限制;重点向二级和三级综合医院,以及有技术特色、社会需求明显的专科医院方向发展。

(2)个体诊所

鼓励有资质的人员开办诊所或个体行医,严格厂矿企事业卫生所(室)和城中村卫生室设置。原则上不再审批新的厂矿企事业卫生所和城中村卫生室,已经关停并转厂矿企事业单位的卫生所向个体诊所过渡,中西医诊所向单纯的中医诊所、西医诊所或口腔诊所过渡。申请个体行医的执业医师须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执业满五年,并符合设置诊所的基本标准。“十二五”期间,全市个体诊所和厂矿企事业内部卫生所总数应控制在1000所以内。其中:阿旗40所、左旗40所、右旗40所、克旗40所、林西县40所、翁旗60所、喀旗30所、宁城县60所、敖汉旗60所、红山区300所、松山区130所、新城区(属松山区管理)30所、元宝山区130所。

(三)大型医用设备配置

年前,全市范围内严格控制新增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年后根据自治区分配给我市的计划数量,严格按以下原则配置医疗设备: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主要装备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蒙医医院和专科医院;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MRI)主要装备设置有肿瘤科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800毫安以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DSA)主要装备取得介入诊疗科目许可的二甲以上医疗机构;直线加速器(LA)主要装备有肿瘤科或放疗科的二甲以上综合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主要装备三级以上综合医院。其它医疗机构原则上不配置上述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已配置的,设备报废后不得更新。放宽民营医疗机构大型设备的准入。

(四)采供血机构设置

全市设置中心血站1所,中心血库2所,储血库7所。根据自治区规划要求设置单采血浆站1所。

(五)急诊急救网络设置

设置市卫生应急救援指挥中心1所,独立于各医疗机构之外,履行公共卫生职责,由市卫生局主管,负责全市及中心城区范围内卫生应急救援和急诊急救的统一指挥和调度工作。各旗县区和市内各综合医院设置16所急诊急救分中心。在部分中心卫生院设立急救站,并按照旗县区急诊急救指挥分中心的统一调度,实施院前急诊急救工作。

(六)妇幼保健机构设置

全市设置妇幼保健机构13所。其中市级妇幼保健院1所,旗县区妇幼保健所(院)12所。规划设置儿童医院1所。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密切部门协作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领导,确保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得到有效执行。卫生、发改、财政、民政、计划生育、社会保障、规划、住建等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科学配置医疗资源,稳固公立医疗机构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功能,建立发展多样化、多元化的办医模式,促进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坚持政府主导,加大财政投入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要坚持政府主导,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医疗卫生的经费投入,保证城乡居民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同时,要制定和完善稳定的医疗投入政策,提高政府投入效率,最大限度发挥政府财政的公共服务职能。

(三)强化宏观调控,实施全行业管理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为依据,对区域内的医疗资源配置实行宏观调控,对医疗卫生行业内的所有资源实行属地化管理,按照医疗机构设置标准,协调发展公立医疗机构和社会办医疗机构。

(四)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保障居民基本医疗服务

各级政府要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

急诊科医生五年工作计划篇2

x:________

xx年住院副主任医师工作总结x与计划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xx年住院副主任医师工作总结x与计划

人生尚有梦,

勤学日不辍。

临床如履冰,

求索无寒暑。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自从一九七六年开始学医,学习工作,工作学习,转眼之间已历时26年。

26年前怀着对医学的好奇和神秘感,开始踏上学医的漫漫长路,通过一年的跟师学习,“悬壶”行医于僻静乡村。2年后因父亲被癌症夺去了生命,深感自己知识贫乏,热切希望深造。恰逢恢复高考,一边行医,一边复习,于一九七九年九月进入温州医学院学习。通过五年的勤奋学习、系统训练,扎实地掌握了医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于八四年以全校第四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带着医学生的梦幻,怀着对医学的虔诚,踏上“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临床工作一线。

毕业以后从事危重病抢救工作,危重病医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才象其他专业一样,登上医学神圣的殿堂。这门学科有许多还没有开垦的“处女地”。本人在危重病医学领域里摸石子过河,不断求索,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一些临床经验,尤其在人工气道建立与维护、机械通气、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和征、顽固性心力衰竭、心肺复苏、脑血栓溶栓、dic、各种顽固性休克等方面有一定的创新。被评为副主任医师以来,最近五年的工作、科研、著作等情况一、人工气道

创新所在“於无路处创出路,於有路处辟新路。”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维护是危重病抢救主要方法之一,也是围手术期麻醉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基本措施之一,人工气道技术广泛应用于icu、急诊室、麻醉科以及临床其他各科。如何进行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维护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死存亡,在人工气道建立过程,医务人员稍有不慎,造成人工气道痰液阻塞、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脱出等,致使病人窒息死亡;假如气管套管套囊维护不当,往往会造成气管糜烂、溃破,甚至穿孔等。因此,人工气道的维护方法不同,疗效千差万别。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深感有一本专著指导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维护的必要性。所以,一边临床工作,一边着手收集有关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维护国内外最新资料,集百家之长,汇临床精华,历时三年,规范了人工气道操作规程,编著《人工气道建立与维护》专著一部,近40万字,已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我国第一本这方面的专著,对推动我国危重病抢救工作起一定的积极作用二、辛勤耕耘

科教并举注重临床科研并举,近三年承担市科委课题二项、市卫生局课题一项,其中一项已结题,正在进行成果鉴定。五年来在省级以上杂志上共12余篇;除出版《》专著一部之外,还参与编写《》专著一部,6万字,xx年由第二军医大出版;编写《》讲义40万字,省卫生厅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内容。

承担省卫生厅医学继续教育—《危重病监测治疗学》项目一项(ⅰ类学分);承担市医学继续教育—《急诊急救新进展》项目一项(ⅱ类学分)。已举办省危重病监测治疗学学习班五期,共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512人参加培训学习;举办市急诊急救新进展培训班1期,共有120名医务人员参加培训学习。

三、钻研业务,技术娴熟熟知危重病抢救国内外新进展、新技术、新知识;

能熟练地进行危重病各项操作技术;近年来开展了早期急性心梗、脑梗塞溶栓治疗,体外无创起搏,人工气道建立与维护等技术;在其他科室的协助下开展危重病血液灌流、血浆置换、急诊胃镜、气管镜灌洗等诊治技术。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和征、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顽固性心力衰竭、植物状态、呼吸衰竭、脑血管意外、严重颅脑损伤、多发伤、急性心梗、各种休克、脓毒症等方面,积累了一套独到治疗方法。使危重病抢救成功率达到达领先水平。

四、团结同事,当好领头雁带领全科54位医护人员,在全省率先实行急诊急救危重病病区(icu)急诊病区一体化管理。

使市科不管从科室建设方面,还是技术力量方面,都走在市前列,在市领域起领头雁的作用。承担市质控中心、市中毒急救质控中心等任务;是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中旅救援中心协作单位。

行医路上,几多艰辛,几多欢欣,送走一批病人,又迎来一批患者,时光就在这迎来送走中慢慢消逝。纵浪天地,大化任求,不为良相,愿为良医。

春色入帘全不觉,

危重病域探幽径。

物我两忘任驰骋,

耗尽青春终不悔。

住院副主任医师工作总结与计划在年底带来福音了吗?希望有帮到你哦。

总结x

急诊科医生五年工作计划篇3

人们常常对已做过的工作进行回顾、分析,并提到理论高度,肯定已取得的成绩,指出应汲取的教训,以便今后做得更好。今天小编整理了2021急诊科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2021急诊科个人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之间,又到了20--年的年终岁尾。20--年,是我在急诊科工作的第五年,也是我们在旧急诊楼里摸爬滚打的最后一年了,明年,我们就要搬到新建的急诊科专属的大楼里,届时,我们的工作环境就会有很好的改善,科室业务工作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做为一名急诊科护士,我们肩负着“120”院前急救、转运、院内急救的任务,以快捷、高效、优质的急救医疗服务,充分保障了辖区内“120”院前急救及院内急诊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了我院“120”急救站“绿色生命通道”的畅通,保证了门急诊工作的正常进行。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急诊科全年门急诊量、累计收住院人次、急诊抢救与往年同期对照均有显著增长,为医院各病区及辅助检查科室输送了大量病源,有力地促进了医院各科室的“两个效益”的增长,提高了全院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团结和谐氛围

在20--年度,急诊科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各种医疗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医院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教育修养,力争文明行医,优质服务,做到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工作中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务实、和谐相处、顺利圆满的完成了医院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应急抢救能力

急诊科护士始终以“质量管理年标准”、“全国医疗万里行”检查标准为准绳,加强急诊科的医疗护理质量建设,以医疗护理核心制度为重点,认真执行了各项操作规程和抢救工作流程,严防差错、医患纠纷等医疗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按照医院及科室制度的培训和考核计划,定期对急救队员进行业务学习及急救技术的培训,在科室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认真钻研业务,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从而使科室人员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和抢救技术,如心肺复苏术、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电除颤、电动洗胃术、心电监护等操作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急救队员的急诊急救能力,对科室医疗和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质控、培训、考核、督导,严格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医疗行为规范开展急诊抢救工作,做到防医疗差错、防医疗事故于未然,杜绝医疗行为过程中的麻痹大意思想。

在“120”急救工作中,我们坚决服从“120”指挥中心的调度,做到随时出诊、迅速出车、准备及时到达急救现场。始终做到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100%,抢救设备处于应急备用功能状态,在“120”院前急救及院内急救抢救过程中,从病情评估、预检、分诊、分流到安全正确地转运入科。每个环节都能做到无缝衔接,有力地保障了辖区居民的生命安全。

三、加强科室护理管理,做好急诊工作中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在急诊抢救工作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工作标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做好自身防护、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管理,严防院内交叉感染。

四、加强科室对外宣传,树立医院窗口形象

急诊科是医院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其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和反映出医院的精神面貌和社会形象。“120”是救死扶伤的生命救护者,是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绿色通道”,在日常急救工作和院前急救的时候,做为一名急诊科护士,代表着医院的形象,我们时时刻刻注重树形象、抓内涵,为医院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奉献出了一份光和热。

五、实践与思考并重,20__年度工作反思

回顾20__年,我们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意识到在急诊工作中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如何在急诊工作中进一步改进,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具体问题和改善思路如下:

1、急诊科就医环境简陋,布局不合理,卫生条件差,患者满意度低,急待搬迁后加以改善。

2、急诊科医护人员应急急救经验不足,急救技能有待提高,要注意对抢救室仪器设备的熟练掌握,如呼吸机、除颤仪等,关键时刻及时跟进,还需要加强专科培训、进修学习,以提高整体抢救水平。

3、急诊急救工作中缺乏灵活性,要时刻注意和患者、家属进行医患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发病原因,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保障医疗安全,今后需加强沟通交流技巧的培训。

4、要熟练掌握急诊危重症的监护和抢救流程,如急腹症、昏迷、休克、中毒等,对昏迷患者,第一时间开放气道、吸氧,在实施紧急救护的同时,及时通知医生抢救,注意血糖、瞳孔及对光反射、是否颈项强直等,抓住重点,有的放矢,避免手忙脚乱。

5、掌握常用急诊抢救药品的用法和用量,严格执行抢救过程中的口头医嘱制度,注意患者过敏史、血糖、心肺功能等,注意用药安全。

6、注意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具备整体观和全局观,在急诊患者病情尚未稳定前,一定要加强巡视和沟通,尽量把患者安排在自己实力范围内,以便及时观察和急救。

7、当遇到突发公共事件或接诊的患者较多时,切记及时向上级汇报,组织抢救,分解危难,做好分诊分流,保障医疗护理安全。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希望医院在新的一年加以考虑急诊科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及待遇问题,以促进急诊科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此我们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与时俱进,共创医院和谐美好明天。

2021急诊科个人工作总结

急诊科围绕护理部提出的工作中心,把握重点,突出特色,全体医务人员团结协作,出色地完成各项抢救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的利益需求为出发点。如要求护士听到救护车的鸣声后要迅速推车到急诊室大门接诊病人。为病人提供面巾纸,纸杯和开水。为无陪人的老弱病人代挂号、取药。每个急诊住院病人均有护士或护工护送入院。为了解决夏天夜间输液病人多,实行弹性排班,加派夜间上班人数。这些措施得到病人的好评。特别是在有医患纠纷时,甚至打骂我们医务人员时,我们的护理人员做到尽力合理解释,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受到医院的表扬。

二、加强学习,培养高素质队伍

急诊科制定学习制度和计划,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学习。开展急救专业培训,选送护士到麻醉科、手术室学习气管插管,要求急诊八大件操作人人过关。与医生一同学习心肺复苏新进展、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急诊处置、创伤急救。提高了急诊急救水平和抢救反应速度。全科人员自觉学习尉然成风,目前有8名护士参加全国高等教育护理大专班和本科自学考试。两位工作一年的护士参加护士执业考试均通过。指派高年资的护士外出学习《急救护理新概念与急诊模拟急救培训》。

三、做好新入科护士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

根据急诊科的工作特性,制定了新入科护士三个月的培训计划,要求其三个月内掌握急诊的流程,院前急救,如何接急救电话、掌握急诊科所有的仪器使用,同时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与考核。在实施培训第一年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实习生做到放手不放眼,每周实行小讲课。

四、关爱生命,争分夺秒

是急诊科努力的方向,也是做好“急”字文章的承诺。如20__年11月7日送到急诊科的高处坠落伤的患者,既无陪人而且神志不清,躁动不安,呼之不应,口腔内血性液体溢出,双下肢开放性骨折。当班护士见状即给氧、静脉注射,并果断采用气管插管,气管内吸痰,吸氧等处理,同时开通绿色通道,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

五、做好急救药品及急救仪器的管理

急救药品准备及各种急救设备的调试是急诊工作的基础,现已施行每项工作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做到班班清点、定期检查,这一年里未出现因急救药品和急救仪器的原因而影响抢救工作。

2021急诊科个人工作总结

一、积极开展中医急危重症业务技术培训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卫生厅“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急诊科中医药人员的人才优势,运用中医药疗法为广大患者服务。为此我们急诊科制定好科室发展计划,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建立人才梯队不断满足专科中医内涵建设需要。制定发挥中医特色的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

制定并不断完善常见病及特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提高特色病种的辩证论治水平,提高中医治疗率。开展了针刺疗法、耳穴压豆、拔罐疗法、中药灌肠、中药湿覆、红外线治疗;制定了急诊科常见病临床路径。我科中医甲级病历率100%,辩证论证优良率≥92%,中成药辩证使用率≥92%,中医治疗率≥92%,中西医结合治疗率≥94%,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2%,急重症中医治疗率≥90%,急危重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率≥50%,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二、加强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科室业务的管理

重点落实医疗管理核心制度。如病历书写制度、处方管理制度、首诊负责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病例讨论制度、医嘱制度、会诊制度、转诊制度、转院转科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三级质控网络管理,确保医疗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规范和制度来约束。不断完善质量控制和考评指标,每月进行集中检查考评。进一步加强医疗安全和生产安全工作。我科通过科早会、专题讲座和业务培训等形式,反复强调医疗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临床医师的医疗安全意识,教育临床医师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范,及时、全面、正确地书写病历及各种记录。为确保医疗安全,防范重大医疗事故的发生。加强医患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选择权。进一步强调了医务人员的告知义务,切实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有效地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着力改善就医环境,降低医疗费用。通过医院管理年活动,使急诊科人员进一步理解落实和深化“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深化医疗环境,更新服务模式,简化就医流程,改进服务态度,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杜绝对病人生、冷、顶、推、拖现象。积极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我科开展了免费医学咨询、饮水供应、轮椅供应、简化就诊环节等便民措施。

急诊科主动为患者提供药品和医疗服务的费用查询,为住院患者提供住院费用清单。严格医疗收费管理,杜绝不合理收费。扎实做好整体护理工作。护士长根据“医院管理年活动”要求,医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护理规章制度。规范各种护理文书,开展整体护理工作。努力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了对每一位护士的“三基三严”教育,重点加强对操作技能的培训。加强院感管理工作,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事件发生。感控医师每月对急诊科住院病区的住院病人进行不定期检查和月底病案统计。

我们不仅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更重要的是要有熟练的抢救技术和应急能力。对急诊病人要迅速、准确作出诊断和处理,尽快减轻病人的痛苦,这就需要每个医务人员认真钻研业务,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和抢救技术。因此科内组织定期的业务学习及加强各种急救技术的培训。如心肺复苏术、机械通气、心电监护、电复律、除颤、洗胃等常规的技术操作。坚持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对相关病例及时进行业务讨论,提高全科医护人员的急救水平。为适应现代医疗市场的发展,今年我科把发展院前急救这项工作当成重要任务抓,严格急诊出诊制度,院前急救小组24小时待命,5分钟安排急诊出诊,制定有急诊绿色通道总体方案,如遇急、危、重病人,一律实行急诊绿色通道,已做到先行抢救,而后补办各种手续。

急诊科医生五年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  数字化;双向转诊;医院;社区卫生服务

1 总论

2006年2月,卫生部在全国社区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双向转诊制度”,鼓励社区医院实行“首诊制”,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双向转诊”是根据病情需要而进行的上下级医院间、专科医院间或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间的转院诊治的过程。它有纵向转诊、横向转诊两种形式。纵向转诊,即下级医疗对于超出本院诊治范围的病人或在本院确诊,治疗有困难的病人转至上级医院就医;反之,上级医院对病情得到控制后相对稳定的病人,亦可转至下级医院继续治疗。横向转诊,即综合医院可将病人转至同级专科医院治疗,专科医院亦可将出现其他症状的病人转至同级综合医院处置[1]。同样,不同的专科医院之间也可进行上述转诊活动。

“双向转诊制度”是今后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性问题,它可以有效地引导病人合理流动,促进卫生资源合理利用。目前我国建立“双向转诊制度”仍要做许多工作,关键是做好区域卫生规划。“双向转诊制度”必须与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相衔接、配套,在政策上要鼓励、引导病人按照规定合理就诊。经济上对不同级别医院拉开收费标准;技术上规定病种分级诊断、治疗和转诊标准,指导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行为,以保证“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2 材料与方法

2.1 参与单位 在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局的统一组织下,北京市垂杨柳医院与双井、十八里店、劲松、南磨房和小红门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书,并成立数字化双向转诊研究课题组。每周,我们医院每天都会派中级职称以上的医生到各社区中心应诊。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是北京东南部一所二级甲等医院,合作的五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距离垂杨柳医院5公里左右,呈放射状分布。其中双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户籍人口数9.4万,十八里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户籍人口数17.6万,劲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户籍人口12.9万,南磨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户籍人口10.4万和小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户籍人口7.5万,五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计服务人口数合计约57.8万人。

2.2 研究对象 对五个社区服务中心中建立健康档案并符合四种慢性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管理要求的病人,要求具有北京市社保和医保身份,有上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和下转(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求的病人。

2.3 转诊流程设计 患者到垂杨柳医院“协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时,如达到转诊要求,经社区服务中心审核同意,与垂杨柳医院“社区医疗办公室”协调,可直接进行转诊。其中,门诊病人凭“协作社区”开具的转诊单转至医院急诊、门诊或医技科室检查;住院病人凭社区开具的转诊单和入院单转至医院相关病房。治愈的患者直接出院,由“协作社区”进行管理。医院“社区医疗办公室”还会定期通知患者来医院复诊[2]。我院双向转诊流程规定[3]如下。

2.3.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病人转入垂杨柳医院 (1)非急诊病人。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管医生填写双向转诊单,到垂杨柳医院社区医疗办公室安排就诊。(2)垂杨柳医院社区医疗办公室负责接待持有双向转诊单的就诊病人。①单纯取药和单纯检查者可由社区医疗办公室办理。②患者由社区办公室办理0元挂号,并转到有关科室。(3)有关科室接到双向转诊单后,要及时接诊,给予诊治。(4)需住院患者由社区医疗办公室负责联系优先安排住院。(5)急、重症患者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具双向转诊单,而后由垂杨柳医院社区医疗办公室(夜间由总值班)联系急诊抢救治疗,或由急诊绿色通道直接入院治疗。

2.3.2 垂杨柳医院病人转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继续治疗 (1)垂杨柳医院需要转入社区继续治疗的病人,由主管医生填写双向转诊单(转诊单由患者转交社区医生),并电话通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2)社区卫生机构接到转诊单后,优先安排患者的治疗、康复。(3)垂杨柳医院的专科医生根据病情的需要深入社区随访出院的病人。

2.4 数字化双向转诊平台的搭建 有了良好的制度和流程作为依托,再借助信息化网络交换平台,病人就可以在社区—医院—社区进行双向转诊,这样也就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双向、快捷的转诊绿色通道。

2.4.1 网络平台的搭建 考虑到网络安全和方便临床使用这两个问题,网络采用专线网接入的方式,为医院和各社区服务中心接入光纤。专线网是独立的,不与互联网相连,这样就保证了信息数据的安全和网络的安全,也有效地防止了计算机病毒的侵入。专线网也可以与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内部局域网相连,极大地方便了医生的使用,医生可在局域网用机上操作双向转诊模块,也节省了硬件系统的重复设置。网络拓扑图见图1。

考虑到保护病人信息和权限问题,我们为相关操作人员配备了E盾(密码匙),操作人员凭E盾登录慢病管理系统,不使用系统时,将其拔出,避免他人登录查询本系统,以致病人信息被泄露。

2.4.2 数字化双向转诊管理系统 双向转诊平台采用Linux操作系统,JAVA+ORACLE作为开发主要工具,通过WEB方式提供分布式应用。平台分为住院情况、门诊情况、社区卫生中心和疾病评估四大模块。

住院和门诊部分由医院的医生来操作,住院部分记录患者在医院的住院情况,由负责医生来书写患者的住院经过、住院时情况,以及出院时情况和出院摘要,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随访计划,以便监测患者的病情。社区医生和门诊医生可以看到患者上次的在院情况,以便为患者做出治疗计划、饮食计划等。门诊部分记录患者的简单门诊病历。社区部分可录入患者的健康档案。门诊医生和社区医生也可以为患者制定相应的随访计划。医院的医生也可以看到患者的健康档案,可以更系统地了解患者的患病情况、用药情况、生活情况等相关的内容。

这样为患者和医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患者不必携带众多单据去医院复诊,医生可以轻松地从系统中获得患者的基本情况,还方便了专科医生与全科医生的交流,也方便了医生全程监控患者的用药、饮食、运动等情况。随访计划表也方便了医生提示患者复诊。患者采用预约的方式来医院专门设置的慢病门诊进行复诊,减少了患者的就诊流程,同时也缩短了患者的就诊时间,进一步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3 结论

急诊科医生五年工作计划篇5

一、一个中心: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面对温州急诊急救医疗市场激烈的竞争,只有发展才能有竞争能力。计划20__年急救科在医疗总额上发展:突破2500万元大关;科研上省级课题实现零的突破;ⅰ级刊物实现零的突破。

二、二个目标:达到重点学科要求;不图虚名的温州市急诊质控中心

1、达到市重点学科要求

提高技术水平,开展新项目,拓展市场,挖掘潜力,增加全年度科研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制订一系列奖励制度,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提高全科人员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2、加强温州市急诊质控中心工作

召开一次全市会议,学习省急诊质控的标准,推进温州市急诊规范化发展。并以此为契机提高我院急救科的影响力。

三、三个平台:和谐平台、发展平台、展示平台

1、和谐平台

急救科全体人员,一视同仁,公平竞争,团结友爱,民主管理。与同事和谐相处;与病人家属,加强沟通,和谐携手,共同与病魔作斗争;与领导和谐相处,赢得他们的帮助与支持。

2、发展平台

提供全科人员,人人有发展的平台,努力开疆劈图。

3、展示平台

提供人人有展示能力的机会。

四、八项措施

1、充实人员,提高素质

20__年计划医师增加4名,护士增加7名。

2、加强学习,提高内涵

⑴科室业务学习:每月安排一次。

⑵外出学习:计划主治医师级以上每年一次参加学术交流;副主任医师以上每年2次参加学术交流。原则上不派人参加学习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例外。

⑶外出进修:计划派一名医师进修;派一名护士长进修;护士1~2名进修。

3、成立创伤外科,提高创伤急救能力

引进脑外医师一名、骨科医师一名、普外二名,组织成立创伤外科。

4、成立高压氧科,提高急救能力

计划20__年成立高压氧科,收治颅脑损伤病人。

5、带教继教,推广新知

⑴做好医学院学生及卫生学校学生带教工作。

⑵六月份举办一次ⅰ类学分学习班,内容为省级继续教育项目━━《神经科危重病监测治疗学》。

⑶接收县级医院以上的医师进修学习3~5名。

⑷为全院举行二次讲座。

6、临床科研,并驾齐驱

在做好临床工作同时,利用我科设备优势,动员全科医务人员开动脑筋,多审报市、省级课题;并且要做好已经报批的五项课题科研工作。

要求大家勤动笔、广思路,多写论文。主治医师、主管护师以上要求每年写出二篇以上论文。

组织编写好人民军医出版社约稿──《实用危重病监测技术》一书。

7、加强宣传,外树形象

⑴印发急救科简介资料,介绍我科技术力量、设备、就医环境、就医流程等,方便群众就医。

⑵印发常见病有关资料,宣传科普知识。

⑶成立急救科报道小组。报道我科抢救成功事例及好人好事等。

⑷出好黑板报。

8、安全医疗,常抓不懈

急救科是医院的前沿阵地,我们服务的对象病情来势凶、进展快、病因不明、变化快,是高风险地方。故此,要求我们时刻硼紧安全医疗这根弦,认真做好三查七对,提高全科人员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做好全科医务人员安全医疗教育,减少医疗差错,避免医疗事件发生,杜绝医疗事故发生。

总之,在新的一年里,我科计划与时俱进,务实求新,以“便民、利民、为民”为方针,一心一意谋发展,把市重点学科──二医急救科建设成为群众信赖的科室。

急诊科医生五年工作计划篇6

一、加强对急诊医护人员三基三严强化培训的认识。

我科成立由科主任担任科室培训、考核小组长,具体负责科室培训考核工作。经常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觉性。开展“三基三严训练,培训覆盖率100%,三基考核合格率≥90%。

二、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输液、输血、水电解平衡的基本理论,休克、感染、发热等病因及发病机理,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危重病人营养、热量供应以及护理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护理诊疗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各种药物的基本成分、禁忌、作用方法、使用及适应症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节、穿刺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和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执业医师法》、《输血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防范及处理条例》、《病历管理规定》等。

(5)技能培训与考核内容:

徒手心肺复苏技术;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

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

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技术;

三、培训方式方法:

采用职工自学与科室集中学习、训练两结合的方式方法。要求医护人员利用一切工体,班余及空闲时间学习医学及急诊急救基础知识及新技术、新理论知识。并定期进行考核记录在案。科室利用科主任查房晨会交班及每周业务学习时进行新理论知识讲解讲座,并对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考核,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

四、具体培训考核计划:

一月份:

内容:针对冬季呼吸系统疾病,呼吸衰竭增多及一氧化碳中毒高发季节特点,安排医护人员对呼吸机及CO中毒知识进行学习培训。

方法:由科主任主办讲座1次,然后选高年资医师一名讲座一次。每名医护人员在ICU室操作呼吸机并进行现场考核。

二月份:

春节前配合急救换服装后的崭新面貌举行一次较大规模的院外急救演练,演练前先进行心肺复苏强化训练,并复习相关知识,最后考核打分记录在案。

三月份:

安排全科医护人员积极参加医院医疗文书规范书写专题讲座。同时结合本科特点及医院要求,对各种申请单、知情同意书、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记录等医疗文书规范书写进行强化学习。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举办讲座一次,并在3月底由科室质控小组对本季度医疗文书进行检查,进行综合评分并记录在案。

四月份:

主要是血液净化技术培训。科主任主持,复习灌流相关知识及适应症、禁忌证。必要时采用幻灯教学进行讲座。然后由每位医护人员上机操作。进行考核。

五月份:

学习培训各种农药中毒治疗基础知识及相关进展专题学习。参加全院性徒手心肺复苏操作强化训练。

六月份:

主要是卫生法规,法律学习月。由科主任主持在晨会交班及科行政会议上系统学习相关卫生法律法规,依法行医。

七月份:

组织全科参加医院临床医师基本技能操作的理论辅导培训。科内举办医生查体训练,使所有医生过关,并进行考核记分。

八月份:

结合夏季游泳者增多特点,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淹溺、中毒及电击伤的专题学习。

九月份:

主要是意外伤害常见处理技术的培训。包括创伤的包扎、止血、固定、搬运。要人人动手,个个过关。严格考核。

十月份:

进行医疗安全及医疗法规,法律知识学习。除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活动外。科室要举办相关学习2~3次,并安排考核记录。

十一月份:

呼吸道急救管理技术培训。重要放在气管插管方面。利用模具或尸体进行训练,人人过关。

十二月份:

急诊科医生五年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工作满意度 工作年限 应对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c)-0-02

护理工作是致力于人类健康的服务性工作,护理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的工作态度,即护士对工作的满意程度[1]。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是员工接受组织的实际感受与其期望值相比较的程度,它既体现了员工对组织满意的程度,也反映了组织满足员工需求方面的实际结果[2]。有研究表明,高满意度的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更高,更有可能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3]。所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急诊科肩负着院前急救、转运、院内急救的任务,以快捷、高效、优质的急救医疗服务,确保医院“绿色生命通道”畅通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极易发生医疗纠纷。患者病情多不稳定、突发事件多、工作量大,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家属对患者突发的意外事件或死亡无法接受时,就将这种情绪转化成对医护人员的责骂、恐吓和埋怨,而护士是接触患者及家属最多的工作者,护士理所当然的成了发泄的主要对象。急诊护士长期工作在这种环境下,会出现工作热情下降、旷工、离职等情况增加[4]。急诊科的特殊工作环境导致急诊护士工作满意度低于病房护士。因此,提高急诊护士工作满意度可改善工作环境、协调护患关系、规范护理管理、减轻工作负荷,从而提高工作效率[5]。

该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昆明市三甲医院急诊科五年内工作年限和五年及以上工作年限护士工作满意度现状,从护士工作年限的角度分析影响因素并研究解决办法,以进一步改善急诊科护士工作

环境、减轻工作负荷,为护理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改进管理方法,为急诊护士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保证急诊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稳定护理队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附属医院、昆明总医院急诊科护士。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

问卷由一般资料,以及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MSQ)组成,该量表由Weiss等[6]于1967年为测量员工对工作整体的满意程度编制而成。此量表共3个维度20个条目,即内在满意10个条目,外在满意8个条目,一般满意2个条目,采取Likert5点评分法,“非常不满意”计1分,“比较不满意”计2分,“不确定”计3分,“比较满意”计4分,“非常满意”计5分。依据条目平均分划为3个水平,1.0~3.0分为低水平,3.1~4.0分为中等水平,4.1~5.0分为高水平,总分20~100分,得分越高,工作满意度越高[7]。问卷共发放165张,回收149张,回收率为90.3%,剔除无效问卷0张,有效率为90.3%。

1.2.2 统计分析

收集到的数据运用统计学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用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P

2 结语

从不同工作年限的急诊科护士工作满意度进行比较研究,见表1。

3 讨论

3.1 不同工作年限护士满意度分析

由于急症科的应急状态多,劳动强度大,外环境恶劣等客观因素及护士的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长短等主观因素的影响,5年及以上工作年限护士的满意度低于5年工作年限以内的护士。

3.2 提高五年及以上工作年限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策略

从影响5年及以上工作年限护士满意度的因素分析可看出,提高5年及以上工作年限护士工作满意度必须从提高护士社会地位、改善工作环境,规范护士管理和发展护理教育入手[8]。其中,人员的分工及合理使用是促进工作成效和提升员工满意度的关键 [9]。针对性地为5年及以上工作年限的护士的工作条件与报酬给予相应的完善,改善工作环境如增加工作的空间减少拥挤,增加5年及以上工作者的报酬如以表现或工作的多少来完善奖惩制度。由于工作经验多,阅历深,对医院科室的贡献大,所以应该提高她们的工作满意度,从而提高她们对工作的热情,以至于提高急诊科护理事业的发展。其次,在保持忙碌的工作状态与成就感方面,由于工作时间长易形成疲劳感以及年龄相对大,晋升、科研等进展相对缓慢等因素,护理管理者应大力发展护理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提高护士专业知识水平和临床实践以提高护士应急能力,同时使护士知识跟上时代的发展,提高她们的成就感。使用明确的奖惩制度,提高5年及以上工作年限护士的工作热情与激情,来充分调动5年及以上工作年限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以增加他们的工作成就感。最后,在提高5年及以上工作年限护士满意度的同时,针对5年工作年限以内的护士也应该大力发展护理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及实践操作能力增加其成就感。在管理方面,完善管理制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增加护士工作安全感,增加工作报酬,提高工作积极性。从而保持5年内工作年限护士的满意度,以提高护理质量,稳定护理队伍。

参考文献

[1] 曹颖,于艳秋.护士对自身工作满意程度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8):499-500.

[2] 余凯成.燃起人们胸中热情之火[M].企业管理出版社,1989:168.

[3] 张力威,郭明,李晓枫,等.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工作满意度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5):304.

[4] 水.管理心理学[M].3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06.

[5] 李伟,陈丽花.急诊护士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J].医院管理,医学信息,2010,5(3):687-689.

[6] Weiss DJ,Davies RV.Manu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M].Minneapolis MN: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67:10-21.

[7] 梁日宁,女性医务人员工作家庭与工作投入-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9-16.

急诊科医生五年工作计划篇8

一、医疗资源现状和利用情况

截止年底,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医疗机构设备配置和医疗服务利用情况为:

(一)医疗机构

1.数量和类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898家(不含军队医疗机构,下同)。其中,综合医院3所,中医院1所,妇幼保健院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所,乡镇卫生院13所,门诊部12所,诊所、医务室、村卫生所(室)866所。

2.级别:全市医疗机构中有二级综合医院2所,二级中医院1所,妇幼保健院1所。

3.民营机构:全市共有各级各类民营医疗机构13所,其中综合医院1所,门诊部12所。

(二)床位数

全市医院(卫生院)床位总数为1776张,其中综合医院950张,中医院200张,妇幼保健院30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0张,乡镇卫生院398张,民营医院98张。全市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2.12张(平均2.17张,全省平均2.98张,全国平均2.83张)。

(三)人员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有卫技人员(含乡村医生)2650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19人(市平均3.22人,全省平均3.64人,全国平均3.80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含助理)医师1.09人(全省平均1.49人,全国平均1.57人),全市护士710人,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0.86人(全省平均1.36人,全国平均1.25人)。

(四)医疗设备

全市医院有核磁共振成像仪(MRI)2台,全身CT5台,500mA以上X光机6台,彩色多普勒成像仪11台。

(五)医疗服务利用

全市年卫生统计数据显示:年全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完成诊疗人数141.66万人次(其中县级以上医院诊疗人次55.78万),入院病人总数为5.99万人次(其中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住院人数为3.3万人次),全市平均床位使用率81.72%。

二、主要卫生问题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教育知识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将树立“健康消费”的观念,健康和亚健康人群将成为一个新的医疗保健服务对象群体;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将呈现多样化,医疗服务既要保障基本医疗,又要满足特殊医疗需求;重大传染病仍在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非典、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防治不能放松,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医疗救治水平亟待提高。受环境和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仍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防治任务仍十分艰巨;人口老龄化的形成,要求尽快建立老年疾病的预防、保健和康复体系;口腔保健和口腔疾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儿童和妇女保健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重要保障,应受到高度重视。

(一)医疗服务供需状况

通过我市年卫生事业相关统计数据分析,我市门急诊和住院诊疗人数上基本与国家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数据相符。但是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乡居民利用医疗服务的比例也将逐年提高。据测算,目前我市居民每年发病未就诊人次数184.5万人次,经医生诊断而未住院人次数为8800人次。加上人民群众对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市在医疗服务供需方面仍然存在总体明显不足。增加医疗设备,改善医疗水平,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当务之急。

(二)医疗事业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最近10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市基本建立起了三级医疗保健网,医疗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技术人员队伍逐步健全,医院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得到改善,居民就医环境得到优化。但是,通过对我市卫生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和评价,我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协调,医疗资源布局不合理。大多数医院集中在市区,市区内医疗资源相对过剩;农村大多数地区医疗资源缺乏,医疗条件差,城乡医疗服务水平差距较大。

2.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素质有待提高。大部分高级卫生技术人员集中在市直医疗机构,乡镇一级医疗机构人员素质较低,且普遍缺乏。全市乡医年龄偏高(50岁以上占58%),学历低(中专以上学历占32%),大部分乡医仅经短期培训,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3.新兴工业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医疗服务市场有待开发。港尾滨海新城,九湖圆山东南片区等新兴工业园(区)尚无适当规模的综合性医疗机构配套,角美全省综合改革试点镇规划建设,医疗机构也需重新规划以满足新区的医疗服务需求。

4.医院内涵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强化“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社会经济发展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生态工贸港口城市,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群众对医疗保障需求的日益增长,现有的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和卫生资源总量的扩增将会是我市在今后医疗机构发展规划的必然要求。

三、医疗机构设置的原则

(一)公平性原则。面向城乡,以基层为重点,充分发挥现有医疗资源的作用,适当调控城市医疗机构的发展规模,缩小城乡差别,保证城乡居民公平、公正地享有基本医疗服务。

(二)整体效益原则。建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相互协调和有序竞争的医疗服务体系,科学合理配置医疗资源,调整优化结构,充分发挥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和效益。

(三)可及性原则。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服务半径适宜,交通便利,布局合理,易于群众得到服务。

(四)分级医疗原则。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和职责,建立和完善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体系,做到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机构诊疗,危重急症和疑难病在城市医院诊疗。

(五)公有制主导原则。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充分发挥公立医疗机构的主导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积极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

(六)中西医并重原则。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基本方针,保证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的合理布局及资源配置。

四、医疗机构发展规划

(一)总体目标

1.以居民的实际医疗服务需求为依据,以合理配置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公平地向全体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基本医疗服务为目的;将全市医疗机构纳入统一规划、设置和布局,实行统一准入、统一监管。

2.通过规划使我市各级医疗机构的设置做到层次清楚、结构合理、功能到位,以利于发挥整体功能。建立以市直医院为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所(室)为基础的服务网络,民营医疗机构、门诊部、诊所等为补充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3.大力发展中间性医疗服务和设施,包括医院内康复医学科、社区康复、家庭病床、护理院、护理站、老年病和慢性病医疗机构等,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合理分流病人。

4.建立健全急救医疗业务体系。规划期内市争取建立一所急救站,各医院要加强急诊科建设,建立以急救站和医院急诊科组成的急救医疗业务体系,合理布局,缩短业务半径,形成急救业务网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应急能力。

5.建立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业务体系。大力发展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加强中医院建设,扶持中医药发展,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

(二)医疗机构设置与发展规划

根据省和市“十二五卫生事业专项规划”数据,依据《省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5)及《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5),到2015年,我市医疗机构数量、床位和人员发展指标控制(按总人口为85万人)如下:

1.必需床位数

到2012年,全市总床位数2210张,每千人口2.6张,到2015年,全市总床位数2975张,每千人口3.5张。

2.必需医师数

到2012年全市医生(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人数1166人,每千人口1.44人;到2015年,全市医生人数达到1530人,每千人口1.8人。其中中医师(含中西医结合)占医师数比例不低于20%,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师比例不低于50%。设床位的医疗机构床位数和医师数比例不低于1:0.4。

3.必需护士数

到2012年,全市执业护士人数969人,每千人口1.14人;到2015年,全市执业护士人数1717人,每千人口2.02人。设床位的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护士数比例不低于1:0.4。

4.乡村医生数

由于我市乡村医生总数已基本能够满足农村基层基础医疗保健需要,到2015年,乡村医生数量控制在774人。重点加强无学历的乡村医生中等医学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工作,逐步向执业助理医师过度。

(三)医疗机构的配置

1.综合医院

三级综合医院:到2015年设置三级综合医院1所,规划床位600-800张,由市第一医院扩建。

二级综合医院:到2012年设置二级综合医院2所,为市第二医院规划床位200张及第一医院角美分院规划床位300张,规划期内,不再投资新建政府举办的二级综合医院。

一级综合医院:严格控制一级综合医院数量,规划期内政府不再举办一级综合医院。

民营综合医院:市区内原则上不增设民营综合医院。池医院要抓紧医院二期建设,规划期内开放床位要增至98张,已设置的林下医院要抓紧筹建的扫尾及人员的招聘工作,年底要投入使用。港尾滨海新城,九湖圆山东南片区等规划新区、开发区及省综合改革试点镇角美规划增设综合性医院,床位达到50张以上,其他区域原则上不增设综合性医院。

2.中医院

二级中医院:设置二级中医院1所,为市中医院,规划期内床位数达到300张。

3.妇幼保健院

设置妇幼保健院1所,妇幼保健院要按照卫生部《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完善妇幼保健机构的功能与职责、人员配备与管理、制度建设。规划期内床位增设到100张,达到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标准。

4.精神病医院

到2015年设置规划1所一级床位20-70张精神病医院,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应设置精神科门诊。

5.专科医院

口腔、儿童、美容、妇产、康复、皮肤、疗养、眼科等不同类别一级或二级专科医院可设置一所,政府原则上不举办专科医院。

6.急救中心

市级设置急救站1所,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院应加强急诊科建设,并与急救站构成本区域急救网络。

7.乡镇卫生院

各镇(乡)原则上设置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乡镇根据功能分为中心卫生院和一般卫生院,并实行分类管理。

8.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原则上建成区内每个街道办事处3-10万人左右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口相对集中达0.6-1.2万人左右可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的社区居委会不再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

9.门诊部

规划期内我市严格控制新批准设置综合门诊部,做到合理布局,在同一区域内,同一类别门诊部控制在1所。

10.诊所

个体诊所按1家/3000人口数为标准设置,原有个体诊所数已经超过控制标准的不再新举办。鼓励符合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设置中医坐堂医诊所。

11.村卫生所(室)

各行政村原则上设置一个卫生所,人口数超过1000人的行政村每增加1000人口可增设1个卫生室。实行镇(乡)、村一体化管理。市区已经完成村改居管理的,原有村卫生所室应逐步转变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个体诊所。

12.医务所室

员工总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厂矿企事业单位、100张床位的托老、养老机构,可根据需要设置为内部服务的医务室。大中专院校及中小学内设医疗机构按照卫生部和教育部相关规定予以设置。

13.其他诊疗机构

按照法律、法规和规定,可根据社会需求合理设置其他诊疗机构。

(四)医疗技术配置

市直医院作为本市医疗中心主要负责向本县区域内提供综合性医疗服务,具备一定危重症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能力,承担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等任务。以提供第一类医疗技术服务为主。

一级医院主要负责向一个社区提供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

卫生院负责向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并承担对村卫生所(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

门诊部是为患者提供门诊诊断和治疗,不设病床(产床),不开展技术复杂、难度较大、风险较高的医疗服务。

诊所是为患者提供门诊诊断和治疗,不设病床(产床),只开设简单的,风险较低的医疗服务。

村卫生所(室)承担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等工作。

(五)医疗设备的配置

严格控制大型医疗设备配置,根据《省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合理配置大型医疗设备,鼓励共享共建,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五、政策和措施

(一)加强政府领导,明确政府职责,建立卫生财政保障体系,落实财政投入政策。

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的、具有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各级政府对发展基本医疗服务负有重要责任。

财政要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建立卫生财政保障体系,落实对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补助政策,支持医疗机构履行基本医疗服务的职能。对卫生经费投入的比例应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有所增加,原则上应不低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

(二)进一步改革医疗服务运行机制,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功能与任务,强化卫生全行业管理。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法律和法规,对区域内的全部卫生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统一监督和统一管理,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功能与任务。按社会需求控制和调整机构规模,规定服务内容,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建立和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合理引导病人树立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的就医理念,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降低医疗服务成本。

在控制卫生资源总量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医,形成与公立医院公平竞争的态势。卫生行政部门对社会和个人举办的医疗机构要严格规范与审核,并对其业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急诊科医生五年工作计划篇9

1、坚持规划引领,健全“15分钟健康服务圈”。一是完善规划,合理布局城区医疗卫生机构。明确专门工作班子,跟进落实各项措施,全力推进滨河新城“全县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和“全县医养中心”、“县第三人民医院”异地新建等重大项目,争取早日建成使用。二是鼓励投入,构建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上规模、有特色的民营医疗机构,打造多元化医疗资源集聚区。盘活存量资产,对县人民医院旧址等资产进行挂牌公开出让,引进中外合资二级民营医院。三是科学定位,提升做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重点建设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唐集、南集创建省示范化卫生院,落实乡村医生免费培训,加强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

2、坚持服务先行,积极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一是健全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完善计划生育管理体系,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继续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贯彻落实“全面二孩”政策,生育两个及以内孩子实行生育登记制度,打造免费避孕药具15分钟服务圈,提高流动人口卫计基本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二是增强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幸福家庭创建活动,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发挥计划生育协会职能作用,鼓励社会组织帮扶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三是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完善B超使用监管、终止妊娠手术审批、终止妊娠药品管理和有奖举报等制度,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定期组织开展打击“两非”专项行动,保证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步趋于正常。四是强化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根据相关法规,继续依法规范征收社会抚养费。五是创新计划生育新政宣传。建设新政宣传一条街,丰富幸福驿站品牌内涵,打造新亮点。

3、坚持深化改革,激发卫计事业发展活力。一是落实文件,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落实省6部门文件,进一步推进基层绩效考核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依托信息化手段强化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点指标的考核,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挂钩,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强建设、抓服务、提效率。将激励政策向一线重要岗位和有突出贡献者倾斜,提高卫生人员绩效工资总量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占比,加大考核力度,合理拉大差距,充分调动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允许医务人员获取相关合理报酬,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额计算,推进签约服务工作开展。二是强化监管,持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对公立医院履职、运行、控费和社会满意度等方面的考核,实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内部分配机制,加强绩效考核,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发挥医保控费作用,加强药占比、次均费用、平均住院日等指标考核,强化公立医院费用动态监控,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同时,对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设、院长年薪制等进行探索。三是满足需求,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强药品采购监管,保障药品供应;强化药占比考核,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探索药品采购洽谈机制,组织二级医院在省统一招标基础上,通过全市集中谈判促使药企让利,压缩药价虚高空间。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目录,满足群众用药需求。对规模较大的中心卫生院,积极申报参照二级综合医院配备使用药品,以满足急救和特色科室用药的需求。

4、坚持规范管理,探索创新诊疗服务模式。一是上下联合,组建医疗服务联合体。大力推进医疗机构上下联合,推行医疗资源集约化服务,加强管理协同、技术共享、人才培养和专科建设等方面合作,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使群众常见病、多发病能就近就医。积极借助外力发展,县中医院与省中医院进行深度融合,组建紧密型医联体,实现一体化发展,充分利用省中医院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为县中医院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将其加快建成一流、苏北领先的中医院和医养中心。积极探索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第三人民医院分别托管1-2家乡镇卫生院,实行“人、财、物、业务”统一管理,实现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加强院前急救点建设,完善中医院、县三院等6个急救点,健全网络,加强协作,提升救治能力。二是信息互联,全力打造智慧医疗。实施“智慧健康服务工程”,加快推进健康信息平台升级改造,完善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等5大数据库,提高6大业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务实应用水平。积极实施“三个一”工程,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建立规范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推进居民健康卡发放和应用,逐步实现“每家有一名签约家庭医生、每人有一份健康档案、一张健康卡”目标。依托县级医院,建设远程会诊基地和远程教育基地,筹建影像诊断、心电诊断、临床检验三大中心,及时为基层医院提供远程诊断和医疗指导。三是明确目标,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明确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健全医保、价格、药品等制度,实行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运用综合调控手段,以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引导病员更多地流向基层,建立便捷的双向转诊通道,构建上下级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新制度。四是优化模式,推进健康团队组建和签约服务工作。在努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基础上,积极推进健康服务团队组建和签约服务工作,重点放在红窑、五港、徐集、南集、黄营、大东等6个单位,做到服务人口全覆盖、团队服务有特色,同时争创一个市级十佳健康团队服务队。

5、坚持以民为本,扎实推进各项惠民服务。一是提高水平,加强合作医疗资金管理。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稳步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严格控制次均费用、药占比,扩大结报费用打卡支付范围,建立信用等级考评制度。实施新农合基金支付“双控”模式,实行相关补偿费用实行总额包干,严查各种违规行为,防控新农合基金出险。扩大省级医院联网结报范围,全面落实以按病种分级支付为主的新农合混合支付方式改革,逐步提高重特大患者报销比例,努力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矛盾。二是保证均等,落实各种公共卫生服务。稳妥开展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整合基层公共卫生资源,改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管理和使用方式,创新服务模式,推进“三位一体”服务,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质量和实施效果。持续推进重大疾病防治,保持传染病防控的平稳态势,进一步落实结核病“三位一体”综合防治措施,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预防接种规范管理专项活动,加强预防接种基础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确保以乡镇为单位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加强乡镇卫生院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不断提高预防接种工作水平。积极创建部级慢性病防治示范区,抓好慢性病防治重点目标落实,扩大癌症、心脑血管病等重点慢性病筛查和干预项目覆盖面。抓好妇幼健康服务管理,开展婚前医学检查、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实行免费婚检和孕检合二为一,实现免费婚检和免费孕检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提高免费婚检、孕前检覆盖率;继续开展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全面落实农村住院分娩产妇补助、农村孕产妇免费补服叶酸工作,继续做好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不断提高便民、利民、惠民幅度。三是强化演练,提高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积极开展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县和卫生应急规范乡镇建设,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应急演练和物资储备,防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卫生应急“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活动,提升全民卫生应急能力;落实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以及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通报机制,努力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水平。同时,启动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指导高沟开展部级卫生镇、保滩开展省级卫生镇(村),唐集、陈师、大东开展市级卫生镇(村)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积极推进健康城市建设,促进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6、坚持夯实基础,不断提升卫计服务水平。一是引进人才,加强卫计队伍建设。加大人才招聘力度,积极落实人事、备案管理、轮岗服务、卫生支农、定向招聘、委托培养等多种措施,努力引进培养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卫生人才。同时积极争取县设立“卫技人才基金”,引进、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技术骨干和硕士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打造一支业务精、技术强的专家队伍。建设急救技能培训基地,开展医务人员大练兵和大比武活动,切实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二是质量为本,持续加强行业管理。深入推进卫生计生法治建设,落实依法行政各项制度规范,提高卫生计生监督执法能力,优化卫生计生行政审批服务。进一步开展医疗工作督导检查,不断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强化卫计综合监督,完善卫生监督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持常态监督与专项整治相结合,规范医疗市场管理,发现问题限期整改、严格处罚。定期开展各类专项打击行动,有效遏制相关违法行为。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推进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三是打造品牌,大力实施“531工程”。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培育“名、优、特、新”项目技术。加强专家队伍建设,提高专科建设水平,实施专科带动战略,通过五年左右时间,评选群众公认的名医50名、建设名科30个,创建规范化医院10个,打造一流卫生品牌。

急诊科医生五年工作计划篇10

述职报告是任职者陈述自己任职情况,评议自己任职能力,接受上级领导考核和群众监督的一种应用文,具有汇报性、总结性和理论性的特点。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急诊护士个人年度述职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急诊护士个人述职报告1尊敬的领导、同志们:

做为急诊科护士,我们肩负着“120”院前急救、转运、院内急救的任务,以快捷、高效、优质的急救医疗服务,充分保障了辖区内“120”院前急救及院内急诊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120”急救站“绿色生命通道”的畅通,保证了门急诊工作的正常进行。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急诊科全年门急诊量、累计收住院人次、急诊抢救与往年同期对照均有显著增长,为医院各病区及辅助检查科室输送了大量病源,有力地促进了医院各科室的“两个效益”的增长,提高了全院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上

认真学习各种医疗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医院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教育修养,力争文明行医,优质服务,做到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工作中与同事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务实、和谐相处,顺利圆满的完成了医院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服务病患上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老师曾这样对我们讲到:同学们,“从这句话你们应该看出护理工作在整个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了吧,拉开人生帷幕的人是你们,拉上人生帷幕的人也是你们,病人需要你们细致关心和悉心照顾,不要吝啬你们的微笑,用你们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去护理病人,用你们的热情去温暖病人”。本人牢记老师的教诲,用一颗真诚热情的心投身于卫生事业,用笑容让病患感受到医者对他们的关心,感受到尊重,用愿意工作的双手为他们解除病痛,用无私的奉献托起他们生命的太阳,让他们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让痛苦的脸上重绽笑颜,让一个个家庭重现欢声笑语。

三、专业技术上

以“质量管理年标准”、“全国医疗万里行”检查标准为准绳,加强急诊科的医疗护理质量建设,以医疗护理核心制度为重点,认真执行了各项操作规程和抢救工作流程,严防差错、医患纠纷等医疗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按照医院及科室制度的培训和考核计划,定期参加业务学习及急救技术的培训,认真钻研业务,与同事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从而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和抢救技术,如心肺复苏术、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电除颤、电动洗胃术、心电监护等操作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急诊急救能力。

作为一名急诊科护士,本人以自己的工作为荣,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急诊科护士,我们的优质服务对一名面临生死的病患有多么重要。今后,本人一定会发挥成绩,克服不足,以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在维护医院大的利益前提下,进一步解放思想,保持高昂的斗志,旺盛的工作热情,努力拼搏,为发展壮大尽心尽力,做出更大贡献,团结同志,尊重患者,不为名,不为利,当一个默默无闻的好配角,我为自己是一名急诊科护士而自豪。

急诊护士个人述职报告2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们:

大家好!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之间,又到了的年终岁尾。,是我在急诊科工作的第五年,也是我们在旧急诊楼里摸爬滚打的最后一年了,明年,我们就要搬到新建的急诊科专属的大楼里,届时,我们的工作环境就会有很好的改善,科室业务工作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做为一名急诊科护士,我们肩负着“120”院前急救、转运、院内急救的任务,以快捷、高效、优质的急救医疗服务,充分保障了辖区内“120”院前急救及院内急诊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了我院“120”急救站“绿色生命通道”的畅通,保证了门急诊工作的正常进行。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急诊科全年门急诊量、累计收住院人次、急诊抢救与往年同期对照均有显著增长,为医院各病区及辅助检查科室输送了大量病源,有力地促进了医院各科室的“两个效益”的增长,提高了全院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团结和谐氛围

在度,急诊科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各种医疗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医院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教育修养,力争文明行医,优质服务,做到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工作中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务实、和谐相处、顺利圆满的完成了医院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应急抢救能力

急诊科护士始终以“质量管理年标准”、“全国医疗万里行”检查标准为准绳,加强急诊科的医疗护理质量建设,以医疗护理核心制度为重点,认真执行了各项操作规程和抢救工作流程,严防差错、医患纠纷等医疗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按照医院及科室制度的培训和考核计划,定期对急救队员进行业务学习及急救技术的培训,在科室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认真钻研业务,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从而使科室人员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和抢救技术,如心肺复苏术、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电除颤、电动洗胃术、心电监护等操作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急救队员的急诊急救能力,对科室医疗和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质控、培训、考核、督导,严格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医疗行为规范开展急诊抢救工作,做到防医疗差错、防医疗事故于未然,杜绝医疗行为过程中的麻痹大意思想。

在“120”急救工作中,我们坚决服从“120”指挥中心的调度,做到随时出诊、迅速出车、准备及时到达急救现场。始终做到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100%,抢救设备处于应急备用功能状态,在“120”院前急救及院内急救抢救过程中,从病情评估、预检、分诊、分流到安全正确地转运入科。每个环节都能做到无缝衔接,有力地保障了辖区居民的生命安全。

三、加强科室护理管理,做好急诊工作中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在急诊抢救工作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工作标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做好自身防护、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管理,严防院内交叉感染。

四、加强科室对外宣传,树立医院窗口形象

急诊科是医院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其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和反映出医院的精神面貌和社会形象。“120”是救死扶伤的生命救护者,是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绿色通道”,在日常急救工作和院前急救的时候,做为一名急诊科护士,代表着医院的形象,我们时时刻刻注重树形象、抓内涵,为医院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奉献出了一份光和热。

五、实践与思考并重,度工作反思

回顾,我们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意识到在急诊工作中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如何在急诊工作中进一步改进,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具体问题和改善思路如下:

1、急诊科就医环境简陋,布局不合理,卫生条件差,患者满意度低,急待搬迁后加以改善。

2、急诊科医护人员应急急救经验不足,急救技能有待提高,要注意对抢救室仪器设备的熟练掌握,如呼吸机、除颤仪等,关键时刻及时跟进,还需要加强专科培训、进修学习,以提高整体抢救水平。

3、急诊急救工作中缺乏灵活性,要时刻注意和患者、家属进行医患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发病原因,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保障医疗安全,今后需加强沟通交流技巧的培训。

4、要熟练掌握急诊危重症的监护和抢救流程,如急腹症、昏迷、休克、中毒等,对昏迷患者,开放气道、吸氧,在实施紧急救护的同时,及时通知医生抢救,注意血糖、瞳孔及对光反射、是否颈项强直等,抓住重点,有的放矢,避免手忙脚乱。

5、掌握常用急诊抢救药品的用法和用量,严格执行抢救过程中的口头医嘱制度,注意患者过敏史、血糖、心肺功能等,注意用药安全。

6、注意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具备整体观和全局观,在急诊患者病情尚未稳定前,一定要加强巡视和沟通,尽量把患者安排在自己实力范围内,以便及时观察和急救。

7、当遇到突发公共事件或接诊的患者较多时,切记及时向上级汇报,组织抢救,分解危难,做好分诊分流,保障医疗护理安全。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希望医院在新的一年加以考虑急诊科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及待遇问题,以促进急诊科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此我们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与时俱进,共创医院和谐美好明天。

述职人:______

2020年__月__日

急诊护士个人述职报告3尊敬的领导、同志们:

急诊科围绕护理部提出的工作中心,把握重点,突出特色,全体医务人员团结协作,出色地完成各项抢救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做好急救药品及急救仪器的管理

急救药品准备及各种急救设备的调试是急诊工作的基础,现已施行每项工作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做到班班清点、定期检查,这一年里未出现因急救药品和急救仪器的原因而影响抢救工作。

二、加强学习,培养高素质队伍

急诊科制定学习制度和计划,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学习。开展急救专业培训,选送护士到麻醉科、手术室学习气管插管,要求急诊八大件操作人人过关。与医生一同学习心肺复苏新进展、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急诊处置、创伤急救。提高了急诊急救水平和抢救反应速度。全科人员自觉学习尉然成风,目前有8名护士参加全国高等教育护理大专班和本科自学考试。两位工作一年的护士参加护士执业考试均通过。指派高年资的护士外出学习《急救护理新概念与急诊模拟急救培训》。

三、做好新入科护士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

根据急诊科的工作特性,制定了新入科护士三个月的培训计划,要求其三个月内。掌握急诊的流程,院前急救,如何接急救电话、掌握急诊科所有的仪器使用,同时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与考核。在实施培训第一年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实习生做到放手不放眼,每周实行小讲课。

四、关爱生命,争分夺秒

是急诊科努力的方向,也是做好“急”字文章的承诺。如20____年11月7日送到急诊科的高处坠落伤的患者,既无陪人而且神志不清,躁动不安,呼之不应,口腔内血性液体溢出,双下肢开放性骨折。当班护士见状即给氧、静脉注射,并果断采用气管插管,气管内吸痰,吸氧等处理,同时开通绿色通道,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

五、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的利益需求为出发点。如要求护士听到救护车的鸣声后要迅速推车到急诊室大门接诊病人。为病人提供面巾纸,纸杯和开水。为无陪人的老弱病人代挂号、取药。每个急诊住院病人均有护士或护工护送入院。为了解决夏天夜间输液病人多,实行弹性排班,加派夜间上班人数。这些措施得到病人的好评。特别是在有医患纠纷时,甚至打骂我们医务人员时,我们的护理人员做到尽力合理解释,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受到医院的表扬。

急诊护士个人述职报告4敬的院长、各位主任、护长:

大家好!

2020年的工作已经结束,在本年度的工作当中,在护士长的领导下认真完成交代的各项工作任务,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查对及接班工作,认真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等,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现将本年度个人工作情况述职如下:

我是一名是护士,一名管理者,也是急诊护士们信赖的长辈,这就是的我对急诊护长这个岗位的理解。

急诊科在这两年来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在这两年任期中,本人除了担任急诊护长还担任医院静脉治疗组组长,应急梯队副队长负责医院应急梯队培训工作。在医院最先开展PICC置管及维护技术、静脉港置针及维护工作。协助护理部开展CRP培训工作,在院内主持开展了三项护理新技术。本年度我科急诊诊量:205281人次,较去年:+14%。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95%,较去年:+5。1%。

在急诊这个特殊的岗位上我们要服务不同阶层,病情不一的病人,也要经常面对一些突发事件。这样对急诊医护人员的素质要求特别高,对急诊管理者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为此,我意识到没有科学的管理,没有清晰的流程及指引,急诊同事很难在服务流程上的有更大的进步。在通过多次的岗位实践后,我制定了救护车出车指引,急诊时段接门诊病人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这些流程均是我们首先提出并制定流程的医院。

输液室每天接诊病人非常多,以前因为输液室硬件建设的原因。病人需要从药房领药后自己拿着药到注射室排队输液。这样病人自己拿着药物,不但药物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输液安全也得不到有效的保证。我通过多方面论证,向医院提出急诊输液室重新改造相关方案,以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在2020年年底急诊改造完成,我们对输液流程进行整改,我们能为病人提供了更便捷的输液服务。在此我要感谢护理部的帮助及西药房孔主任对我们科工作的支持,虽然在我们工作的磨合期中出现了这样及那样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药师及护士对药物说明书的重视,提高的用药的安全性。

在急诊担任护长以来一直持之以恒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表现出强烈的事业感和高度的责任感。在对待每一项工作都一丝不苟的严谨的态度。急诊输液室要面对不同专科,不同年资的医生。面对一些不规范的处方,护长总会按照相关的规定及专业知识与医生沟通。因为处事公平、公正、专业。使得门诊医生都信赖急诊科这个团队,信赖急诊护长,使医护之间沟通无限,合作无间。

在科室技术管理上,从开始的由我带领科室的各项技术的开展,到现在建立了科室六大专业组。CPR抢救组、创伤组、输液组、仪器组、服务组、院感组。每一组都具备自己组的专业特长,他们会及时对自己专业的知识进行更新。有新的知识时由该组组员及时进行练习及更新,然后在业务学习中负责讲课、示范及技术的考核。这样的一个管理方式,使我能完成急诊繁重的业务及管理工作。我院的院前创伤抢救配合是____首批掌握此项技术的医院。我科护士能也掌握20____版CPR大抢救配合流程并有能力成为抢救过程中的领导者。

在科室管理上,我科成为医院现场管理的试点科室,经过同事的努力成功通过医院验收,使科室管理更规范,而且在验收以后还不断的进步,本人诚邀各位再次对我们科随时进行检验,我们会看到急诊不断进步的痕迹。

这两年急诊科获得了很多的荣誉

2020年获得医院三基知识及急救技能比赛总冠军,女子篮球赛第一名,男子篮球赛第五名,护理部举办的“不良事件分析比赛”二等奖。“关爱生命、救在身边”义工项目获得了桂城街道优秀义工项目。

2020年获得医院元宵烹饪比赛一等奖,4月我科被____市总工会评为“工人先锋号”。此项奖项是本年度____唯一获得此项荣誉的集体。在10月份我科成功在____区突围而出,成为代表______市青年文明号的两个集体之一。本人也被共青团____区团委评为“青年岗位能手”。

在此我感谢我们急诊的同事们,我们一起笑过,我们一起哭过,我们困难过,但是我们还是手牵着手走了过来。感谢帮助过我们的所有人。也感谢我是急诊人,让我学习,让我思考,也让我不断的成长、成熟。

以上就是本年度个人述职报告,不当之处还请领导批评指正。

述职人:______

2020年__月__日

急诊护士个人述职报告5尊敬的领导、同志们:

20____度,本人在医院党总支的领导下,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加强医院管理,改善服务态度,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坚持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认真开展各项医疗工作,全面履行了急诊科护士长的岗位职责。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一年来,本人能够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活动,坚持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原则,把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特别是通过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评比活动,对照先进找差距,查问题,找不足,自己在思想、作风、纪律以及工作标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二、加强培训,提高能力

急诊科是诊治和抢救病人的场所,所以,仅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熟练的抢救技术和应急能力。对急诊病人要迅速、准确作出诊断和处理,尽快减轻病人的痛苦,这就需要每个医务人员认真钻研业务。自己能够熟练掌握科室各种抢救仪器和抢救技术。组织科内同事不定期定期的业务学习及加强各种急救技术的培训。如心肺复苏术、机械通气、心电监护、电复律、除颤、洗胃等常规的技术操作。积极对急、危、重、疑难病人的抢救,充分发挥科副主任业务指导作用,每天亲自参加查房,对相关病例及时进行业务讨论,坚持学习急危重科学理论研究的新成果。

不断汲取新的营养,促进自己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坚持抓好院前急救这项工作,严格急诊出诊制度,院前急救24小时待命,组织安排专人急诊出诊,制定有急诊绿色通道总体方案,如遇急、危、重病人,一律实行急诊绿色通道,已做到先行抢救,而后补办各种手续。坚持把工作献给社会,把爱心捧给患者,从而保证了各项医疗工作的质量,受到了患者的好评。同时,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认真细致诊治每个病人,尤其是发热病人,才能确实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隔离,及时治疗。

三、规范管理,服务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