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了护理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14 00:11:27

急诊了护理工作计划

急诊了护理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项目管理;急诊科;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培训;监控

项目管理是一种计划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计划管理办法[1]。项目管理要经过启动、计划、执行、控制和结束5个过程[2],运用项目管理知识和技术可以大大减少项目的盲目性,减少项目中种种失误带来的巨大损失。20世纪90年代,项目管理开始应用于医院管理领域[3],但目前尚数初级阶段的探索。系统、完善的项目管理(时间、成本、质量、风险、人力资源等)能保证团队准时、优质地完成工作,可以帮助医院处理需要跨领域解决的复杂问题,并实现更高的运营效率。急诊科是抢救危急重症患者的主要场所,收治的患者病情复杂多变,突发性强,不确定因素多。急诊科护士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操作技能,还必须具备敏捷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应急能力[4]。本研究将我院将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作为一个项目,以项目管理为导向,业务单元为支撑,成功实现了预期的培训目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某2家市级医院的急诊科低年资护士60名,年龄19~25岁,平均22.5岁;护龄0~3年,平均1.5年;文化程度:本科28名,大专32名,以文化程度为基准分层随机抽样组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有本科14名、大专16名。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低年护士培训法,试验组采取项目管理引入后的培训方法。两组在年龄、护龄、学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培训现状调研

为掌握低年资护士的急救能力基础,项目组制定了急诊技能测评表,采用模型操作和临床实践的方法对60名护士进行了基础测评,测评内容涉及理论知识、专业操作、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应急处置、院感防护、风险规避8个方面,并将他们的培训初始成绩进行记录和分析。分析结果发现以下现状:(1)低年资护士难以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相结合,尤其体现在病情观察方面;(2)教学计划中的专业标准操作流程和实际临床工作脱节,手卫生和标准流程未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体现;(3)教学计划的质量在教学执行中,对培训的课程时间、课件准备、教学质量、教学互动等没有监控,仅有阶段性的考试和出勤率统计的作为终末考核,导致教学管理未在过程中与时俱进;(4)教学计划中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互动少,难以调动低年资护士的学习积极性。

1.3培训改进措施

将项目管理方法应用到试验组中,针对培训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改进教学方法,规范教学计划,监督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培训。

1.3.1成立讲师团队,确定讲师考核制度

由门急诊科护士长担任组长,选拔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有讲课经验及综合素质高的专业组长或护士担任讲师,作为团队骨干[5]。并从课件质量、授课技巧、个人资历等因素对讲师进行选拔,最终形成了一个由10名讲师组成的团队。门急诊科护士长作为总管组长、急诊科护士长作为质量控制组长,5名专业组长负责专科知识和操作的讲师,3名基础讲师作为急诊基础知识的讲师,并负责低年资护士培训需求的收集。培训项目为期一年,按季度分为4个阶段,科护士长将每季度按照无记名的方式,由试验组对讲师进行评价。最佳讲师将得到科室的奖金鼓励和成为晋升岗位的加分点。每月均有相应的基础知识、专科知识、基础操作、专科操作、医院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培训,有科室交流和互动的活动会,有属于护士长的“急诊科故事”的故事会时间。各项学习和活动细化到每一周,每月月初护士长将在科室公告栏公示本月学习安排。各位讲师也将提前2周上交次月教学课件,由护士长对教学思路和内容进行把控,并对教学课件进行批示和书写有关建议责令教师修改课件。课件一经确定,将由讲师将课件上传至试验组的共享网络平台,供其预习和复习。

1.3.2制定教学计划

为期一年的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项目分为3个阶段进行培训,每一阶段均设立清晰的教学目标,培训组长实时对教学计划实施进行监察和调控,并在每项培训子项目末对试验组进行技能测评。第1阶段,观察室危重患者急救:为期6个月,观察室是低年资护士工作的初级场所。通过讲师授课帮助低年资护士认识观察区环境,熟悉观察区的布局和工作流程(观察区输液流程、病情发生变化的应急处置流程、护理记录书写保存流程等);明确观察区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范围;学习基本的护理相关制度;掌握观察区监测仪器和抢救设备的使用;掌握观察区抢救车药品的数量、疗效、使用方法。通过现场演练和实况练习,运用领悟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应急处置、院感防护、风险规避的知识和技巧。第2阶段,院内急救:为期4个月,在掌握了急诊急救的基础理论知识后,过渡到第二阶段,讲师通过操作演练、临床工作实践、科室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帮助低年资护士熟悉急诊科抢救区与观察区的相同内容,并熟悉抢救区的工作流程(预检分诊、公共卫生事件上报)及沟通技巧;掌握抢救区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如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心电除颤仪、转运呼吸机、简易呼吸球囊、洗胃机、心肺复苏机。掌握急诊科重大危急病种的抢救流程,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呼吸衰竭、急性颅脑外伤;掌握需医护配合的专科操作流程和技巧,如气管插管的医护配合,洗胃术的医护配合;熟悉抢救器械包的名称,包内物品的数量,要求及使用后的终末处置流程,如清创包、胸穿包、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气管插管包等。第3阶段,院前急救:讲师通过跟班带教、现场实施的方式帮助低年资护士掌握院前急救原则、出诊救护的药物品种、疗效;掌握急诊患者的入院处理流程和安全转运;掌握现场的紧急情况处置,如骨折的止血、包扎、固定。讲师通过投诉案例分析,帮助低年资护士理解急诊科工作需掌握的沟通技巧,和患者家属完成有效沟通。

1.3.3教学课堂管理

低年资护士培训共分为急诊观察室、院内、院前3个阶段,过程监督将贯穿理论授课和情景模拟。(1)课程提醒:在试验组中选择1名作为班长,负责每1次课程的课前提醒,告知每1名护士课程时间及地点。(2)课堂签到:急诊每一堂课程的均有参加护士名单,课前及课后各签名1次,不允许代签。(3)教学监督:讲师对课时和课程质量做到慎独,教学组长也将对课程进行不定期的旁听或抽查。

1.4教学成果评价

在培训期间,于每一阶段末及每个培训子项目末采用笔试、口头测试、情景测试、小组测试、自我报告、讲师考评等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对参加培训的护士进行相关指标的评估,并相应调整下一阶段培训内容[6]。经过为期一年的急救能力的培训,项目管理组制定了3个维度的考核标准,即观察室急救能力、院内急救能力、院外急救能的比较;临床护理工作能力的比较;患者、医师对低年资护士的满意度的比较。并由护理部对两组进行能力测评。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急救能力和临床护理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和表2。试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6%,对照组为85%;试验组医师满意度为94%,对照组为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项目管理的应用提高了急诊科的整体工作能力

护理管理人员不断丰富培训内涵,创新培训模式,加强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与管理,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安全的护理服务的保证[7]。急诊科完好的医护配合,可使急诊科的急救能力提升,增强科室的核心竞争力,也可保证急诊科的安全,规避风险。将项目管理引入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辨识出急诊传统培训的问题现状,设立培训计划的预期目标,成立经验丰富的讲师团队,采取系统的培训改进措施,并对培训过程实时进行质量监控,不断采取纠错措施,使目标如期保质完成。本研究将项目管理引入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避免了传统培训的弊端,改正了仅对结果分析再采取措施的滞后思维。经过此次低年资护士的培训,试验组的观察室急救能力、院内急救能力、院外急救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护理工作能力方面,试验组的理论知识、专业操作、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应急处置、院感防护、风险规避也得到了明显提升(P<0.05);试验组的患者和医师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试验组的护士和急诊医师也实现了更好的配合,急诊科的整体急救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将项目管理引入医疗行业,是值得探索和实践的。

3.2项目管理的应用有利于急诊护理团队的建设

项目管理这项新兴管理模式在护理行业的应用,对管理层和低年资护士都是一项挑战。项目管理与护理常用的品管圈管理模式相比,基于PDCA的科学工作程序[8-9],更强调系统性的规划和实施以及全程的监控。此次项目管理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的培训中,让管理层扩宽了管理思维,也对低年资护士采取了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利于低年资护士尽快提高急救能力,充实急诊科的护理团队的人才建设[10]。

作者:邵洁 黄丽 段俊 单位: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张鸿雁,辛原原,王建生,等.浅议项目管理方法在医院学科建设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管理,2008,6(3):4-5.

[2]宁宁,陈佳丽,朱红,等.项目管理理论在医院护理创新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19(1):32-35.

[3]LooR.Projectmanagement:acorecompetencyforprofessionalnursesandnursesmanagers[J].JNursesStaffDev,2003,19(4):187-193.

[4]吴妙桓,郭剑虹,郑瑞琪,等.PDCA循环管理法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8):81-84.

[5]金丽萍,王宁,宁永金,等.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对低年资护士培训体系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7):589-591.

[6]白妙春,王岩,陈海花.“整体化培养”理念在急诊ICU专业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临床护理,2009,8(9):67-70.

[7]高学农,杨蓉,刘红菊,等.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多元化策略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0,25(15):8-10.

[8]罗静兰,陈伟菊,何金爱.PDCA法在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7):645-646.

急诊了护理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 PDCA循环;急诊;分诊;质量

PDCA(plan do check action)循环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W.E.Deming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PDCA循环是在管理活动中, 为提高质量和效益而进行的计划、实施、检查以及处理等的循环过程, 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护理质量管理科学程序, 可有效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益[1, 2]。在各级医疗机构中, 急诊科是对危重患者实施抢救的重要部门, 患者随时可能发生病情恶化或者生命危险, 具有病种多、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且并发症多和病死率高等特点。研究资料显示[3], 提高急诊分诊的准确率, 对于提高急诊科抢救的成功率和急诊护理质量, 降低护理风险和保证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此, 本文研究了在急诊分诊中实施PDCA循环模式的临床效果, 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在本院急诊就诊的1246例患者。其中男786例, 女460例。所有患者中, 2013年1~7月就诊的患者623例为对照组, 采用常规分诊法进行分诊, 2013年8月~2014年1月就诊的患者623例为观察组, 按照PDCA循环模式进行分诊。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①对照组患者, 实施常规的分诊方法, 患者到急诊科就诊后, 通过对其病史进行询问后作出初步诊断, 由分诊护士将其分诊至各相关科室。②观察组患者, 按照PDCA循环模式进行分诊,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 2. 1 计划阶段(P) 计划指的是工作或者实施前拟定的方案, 包括工作的具体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由科室内的相关成员, 组成PDCA循环管理小组, 对急诊分诊中可能引起分诊失误的因素进行仔细分析, 并结合本科室的工作特点以及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评估, 进而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计划, 通过制定考核目标对实施情况进行考核。组织全科室内的人员对所制定的计划以及考核目标的可行性进行讨论, 最终确定。实施中由管理小组成员进行监督。

1. 2. 2 实施阶段(D) 根据急诊分诊程序的步骤组织实施, 包括接诊、护理评估和分诊处理, 采用CarryWeed的SOAP公式进行分诊, 对于疼痛的患者以PQRST法进行分析,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患者的资料搜集和评估工作。在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后, 尽快将其分诊至各相关科室, 期间应注意对危重患者需迅速送至抢救室, 在医生到达之前, 可酌情给予相应的急救处理。

1. 2. 3 组织检查(C) 通过建立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小组, 组成成员包括各病科室护士长以及本病科的主管护师或者护师, 每月进行护理质量检查, 对分诊的正确与否进行调查, 对分诊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忽视的问题进行检查。对于检查的结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对经验教训和差距进行总结, 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 并限期整改。

1. 2. 4 总结反馈(A) 通过对收集的反馈信息进行系统地分析和总结, 对于成功的经验予以继续的保持和发扬。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 找出新的问题并予以持续改进, 进而进入下一循环。如此反复, 每次循环均可解决一部分问题, 使得急诊分诊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1. 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分诊正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诊科是各医疗机构中抢救患者的一线科室, 患者多为危急重症患者, 存在明显的焦虑等不良情绪, 再加上病种多、患者的年龄跨度大以及社会背景复杂等因素, 给护理和分诊工作造成较大的难度。并且, 随着近年来患者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医疗纠纷也逐渐增多[4, 5]。因此, 在急诊科患者的分诊中如何充分地做好准备工作, 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及时、正确、有效地处理意外情况, 对于确保临床治疗工作安全有序地运转, 保证患者的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PDCA循环是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W.E.Deming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PDCA循环是一项标准化和规范化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应遵循的科学程序, 其是在管理活动中, 为提高质量和效益而进行的计划、实施、检查以及处理等的循环过程, 也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护理质量管理科学程序[6]。本文研究在急诊患者的分诊中采用PDCA循环模式的效果。结果显示, 采用PDCA循环模式分诊的患者的分诊正确率明显高于普通分诊模式分诊的患者。之所以具此效果, 主要可能是因为:①分诊护士可能因责任心不强, 导致资料收集不全, 言语生硬可能导致患者无法准确且全面的描述病情, 分诊护士理论知识不扎实、分诊技巧不熟练等均可能引起分诊错误。通过PDCA循环模式, 可对分诊失误的原因以及现状进行分析, 有利于针对失误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 积极地寻求解决方案。②因急诊患者普遍存在忧虑、恐惧和急躁心理。通过PDCA循环, 分诊护士可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 以和蔼和关切的语气对患者病情进行询问, 从而以人性化的服务赢得患者的信任,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患者紧张情绪的缓解, 从而有利于其准确、全面的对自身的病情进行描述, 分诊护士快速地作出正确的分诊, 将患者送至相关科室。③在PDCA循环模式下, 使分诊护士以高度的责任感, 认真应用急诊分诊技术, 从而更多地收集与患者病情相关的信息。分诊后, 继续与医生保持联系, 是分诊工作中必要的环节, 尤其是发生分诊失误后, 更应加强与医生的联系, 对最终的诊断进行了解, 从而吸取教训, 不断提高分诊工作的水平。④急诊患者通常病情急、病谱广, 需要分诊护士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能够对患者及早地作出初步准确判断, 以免错过最佳的诊治时机。在PDCA模式下, 有利于分诊护士加强自身业务的学习, 并在日常的工作中, 不断加强业务技能的培训, 提高分诊的业务能力和实践水平。

综上所述, 在急诊患者的分诊中尝试采用PDCA循环模式, 可明显提高分诊的准确率。这说明PDCA循环模式可明显提高急诊分诊的水平,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白召婵, 王卫华.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全科护理, 2013, 11(34):3234.

[2] 郑颖, 费晓璐. 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探讨.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2):133-134.

[3] 胡妙仙, 谢红燕, 陶芳芳, 等. 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9):122-124.

[4] 唐永仙, 李悦. PDCA循环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的价值分析.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10):117-118.

[5] 徐东辉. 应用PDCA循环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288):299-300.

急诊了护理工作计划篇3

    1.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规范化管理者首先确定管理质量目标,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我中心在急诊护理服务过程中全面应用IS0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实施急诊、急救护理质量管理,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不断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及主动服务意识,对各处疾病的急诊抢救制订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抢救成功标准;对成批伤员抢救制订系统的抢救措施。

    中心所有工作区域均设有广播通讯设施,若有危重抢救病人或急救出诊任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即启用广播进行呼叫,相关工作人员便立即各就各位投入抢救;对急诊抢救留观病人分男q制订了严格的抢救护理程序和标准,对不同危急程度的急诊病人,按不同的流程予以接诊、处理,保证各类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在不同的工作区域中得到恰当、有效的救治。

    2.认真做好上岗前培训。实行各级人员准入制度

    我中心共有护士32人,护士助理14人,工友4人,分别担任院内急诊分诊、院前急救调度、分诊导诊等工作。对不同岗位均制订了准入标准与岗前培训考核计划,各岗位的护士上岗前都需按规范化标准认真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岗。

    3.护士长积极有效的管理是实现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证

    首先,不同的岗位选择适当的人选,这是各项措施得以实施的前提;其次,强调不同岗位护理人员之间要相互协调配合;第三,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奖勤罚懒,激励并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对主动关心科室建设,工作积极认真、表现突出以及受到病人表扬的护士要鼓励表扬、给予物资奖励,反之则酌情给予批评教育或处罚;第四,护士长本人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工作制订要有详细计划,处处以理服人,不以权压人;第五,在急诊护理管理工作实践中,对发现的问题和工作缺陷,要及时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

    4.强化应急反应能力。确保急救绿色通道

    急诊急救工作就应突出一个“急”字。为使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恰当的处理,我们对院内急诊和院前急救工作流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院前急救出诊、院内接诊、分诊、抢救、检查、入院的快速反应绿色通道。同时要求做到3o公里内的院前急救出诊1分钟内出车,3O公里以上的出诊2分钟出车,院内抢救时护士即刻到位,并能非常熟练地使用各种抢救、监护的设备仪器,训练有素地按抢救岗位分工主动配合医生实施救治,提高抢救工作效率和抢救成功率。

    5.多层次人性化全程优质服务

急诊了护理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 护士;急诊科;抢救室;临床实习

急诊科的护理工作 “以实践性”、“ 群体性”、“多学科性”为特点, 患者大多病情危重, 甚至危及生命。必须分秒必争,迅速处理[1]。急诊带教教师在急救时要与医生密切配合,精神高度集中,无暇给实习生讲解或示范,因此教学与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难于调和的矛盾。同时急诊室实习护士较多,学历层次参差不齐,实习时间、进入急诊室实习的阶段各不相同 。其存在的任务重、个体差异大的问题。如何根据其特点,使实习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更多的学习与实践机会,全面了解抢救室的工作程序,成为急诊带教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科其不同层次、不同时间、不同实习阶段的护生,进行一对一专人带教法,有效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及护生的满意度。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急诊室实习的各层次的实习生共186人,男6人,女180人,平均年龄19.05岁。本科23人,大专131人,中专32人,实习时间2~4周,2周36人,4周150人。

1.2 方法 带教方法 按实纲及教学目标由带教老师在实习时间内按实纲要求和科室特点将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根据实习生的实习周数确定完成的目标和程度,掌握熟悉了解。带教期间由总带教教师统一授课。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再由带教教师,按计划进行专科技能训练,注重技能实践。

2 诊室教学计划表如下

教学目标:①教学内容;②抢救室的设置及布局;③抢救室的工作制度及当班的工作职责;④急诊患者预诊分诊程序抢救程序;⑤急诊科常用的抢救仪器的保养和使用,抢救药品的性质和计量及用法;⑥换药室的工作流程;⑦外伤患者的止血清创包扎固定缝合;⑧无菌操作原则正确取用物品抽取药液;⑨抢救班的工作流程及职责;⑩常见急症的鉴别和诊断及常见急症的急救措施和方法;注射室工作流程各种注射法(皮试TAT注射狂犬疫苗注射);急救创伤技术消毒隔离技术;各种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程序以及在抢救过程中与医生配合;急危重患者的护送及交接班;示教及训练:a电动洗胃法;b简易呼吸器的使用;c心肺复苏术;d电除颤法;e呼吸机的应用。带教老师根据护生的出科理论学习操作成绩结合日常表现及护生的学习态度、理论技术水平、思维应变能力、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 讨论

3.1 在一对一带教过程中,有利于提高护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在护士进入急诊科实习,为让护士较明确实习预期的目标,能更合理的安排业余时间主动查找资料,补充不足,变被动为主动[2]。自觉的主动的有目的的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配合处理。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护生的实习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护生临床思维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缩短了理论学习时间,使护生在学习阶段更快掌握临床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3.2 在急诊实习期间,带教教师根据护生的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如,个性基础理论知识,基础操作技能,急诊抢救的专科知识和专科技能,从而保证实习计划的完成。

3.3 客观评价带教质量,从而提高教学满意度,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是第一位的。这就肯定急诊教师的素质的稳定性,在实际工作中护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监督,对未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学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

4 小结

在临床带教工作中,借助评学评教的双向测评,使带教师产生压力感,从而使这种压力在带教过程中变成教学动力,对教师起到考察和激励作用[3]。充分调动带教老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拓宽知识面,满足护生的学习要求,达到教学的目的。带教老师和护生通过评估过程增进彼此交流和沟通。活跃了教与学的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有助护生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增强带教教师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加强护生能力的评估及提高护生能力也是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参 考 文 献

[1] 冯海珊.急诊科临床带教的难点与对策,2005年5月.

急诊了护理工作计划篇5

一、推进预约诊疗服务,有效分流就诊患者。

1、扩大预约比例。我院通过电话预约、现场提前预约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服务。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实行预约诊疗率及复诊预约率均为100%。

2、实现分时预约。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实行分时段预约率为100%。

二、合理调配诊疗资源,畅通急诊绿色通道。

1、合理调配资源。一是合理安排值班,能够根据就诊患者就诊病种排序(内科)安排出诊医师数量,保证医师有足够的诊查时间;二是在检验科专门开展针对急诊检查项目及时出具结果的检验小组。

2、加强急诊力量,及时救治重患。我院制定了《急诊科院前急救制度》,要求做好院前、院内的衔接工作,并做好电话记录、出诊记录。严格落实医院《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将急诊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实行急诊患者按病情轻重分级分类处置原则,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创伤、急危重孕产妇及急危重症患者,均能及时开通绿色通道,先救治、后缴费,需住院患者及时收住。

3、将院外术前检查、术后康复费用纳入医保报销,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负担。

三、落实医疗核心制度,持续改善医疗质量。

今年,我院组织医疗核心制度专项检查,病历质量,处方质量、医疗临床应用技术、医院感染检查各10次,通过开展医疗核心制度考试、“三基”培训及考核、全院疑难病例讨论、处方点评等活动,使手术前诊断符合率、处方合格率、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率、治疗好转率、出院病人临床路径比例、基础护理合格率、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CT及MRI大型设备检查准确率大大提高,急诊平均留观时间、平均住院日、医院感染现患率稳步降低,并早已开展检验结果同级医院互认平台。要求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医疗核心制度,不断加强医疗核心制度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安全意识,切实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四、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要求。

加强护理力量,落实优质护理。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和《关于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的通知》精神,我院所有病区落实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使责任护士回归病人床边,有效增进了护患交流和沟通,护士的责任感明显提升,病人综合满意度达到90%以上。实施护士岗位管理,重新修订层级护士管理制度,完善层级护士考核进阶机制,根据层级护士的工作经验、技术能力和专业技术职称,安排在相应技术难度和专业要求的护理岗位工作,体现能级对应,并与绩效挂钩,使医院优质护理落到实处。

五、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强化药事服务。

医院现有专职药师人数14人,每月均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对每名医师进行处方点评:有合理用药指导,严格控制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同时医院还开展了抗菌药物培训考核和处方、病例质量点评工作,使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稳步走上新台阶。

六、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推进三调解一保险机制建设。我院制订了《医疗纠纷案件管理制度》、《医疗纠纷处理程序》及《医疗事故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设立医院投诉管理办公室,公开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流程及投诉电话,以实事求是态度通过调解、诉讼等途径妥善解决纠纷。积极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和第三方参与调解机制工作,积极参与医疗责任保险。

2、规范院内投诉管理。医院在门诊大厅公示医院投诉管理办公室联系方式(xxxx),在门诊大厅、住院病区设置投诉举报箱,并开放多种渠道,如现场投诉、总值班电话xxxx投诉等,收集患者意见,确保投诉举报途径畅通。

七、存在的问题

1、医院信息化建设不完善,目前无自助查询服务。

2、门诊缴费渠道单一,门诊一站式服务尚待完善。

3、与多家医院建立医联体,却未实现远程会诊和信息共享功能。

4、未开展日间手术。

八、下一步工作安排

1、尽快完善医院信息化建设,添置自助查询、挂号、缴费设备,为患者提高优质的服务。

2、加强与医联体医院的沟通合作,提升服务质量。

3、立即召开相关科室会议,讨论研究日间手术的病种及流程,严格控制平均住院日。

对照《2018年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信息表》(医疗机构),我们有许多地方有欠缺,做的不足,也有许多地方可以做的更好,我们将按照计划要求持续改进,扎实做好本职工作,给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优质服务。

急诊了护理工作计划篇6

PDCA循环主要运用信息反馈原理,依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与评估,将整个管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从而实现管理过程的环节控制,提升管理水平。医院急诊科每天负责抢救任务,工作节奏快、任务量大,需要确保临床护理安全、高效[1],为此本研究做了相关探讨,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急诊科,我院急诊科护士人员共18人,年龄在22~46岁,平均(29.34±2.64)岁,学历分布:大专10人、本科8人;科室床位情况:抢救床位4张、观察床位6张、2015年1月~12月,我科室共接诊住院患者628例、留观患者2675例。

1.2方法

1.2.1计划(P) 依据2014年护理效果调查结果,发现急诊科日间护理安全管理所取得的效果不佳,其中急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低,计划阶段主要根据存在的管理问题进行研究,找出问题根源,从而科学制定管理计划。首先,明确岗位职责。急诊科具有任务重、时间紧、24h接诊等特点,为此应采取轮班制定,明确各岗位护理人员的责任,细化人员分工。其次,制定安全管理标准。针对科室的实际情况,对科室药品管理、危重患者管理、基础护理等各方面制定相应的标准,为护理人员提供工作依据。最后,工作流程的确定,对急诊日间护理流程严格按照规范制定,并定期进行评估检查。

1.2.2执行(D) 由护士长组织学习培训工作,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水平,并以考核的形式进行评价。培训内容包含应急措施、药品使用、护患关系处理、专业知识加深学习等几个方面,从理论基础到实践操作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采用合理配搭的方式,由资质较深的护理人员一对一带教新入人员或者转科人员,包括:①熟知抢救车中药物特征以及放置位置,确保抢救过程中尽可能的节省时间;②查对制度的贯彻落实,日间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姓名、床号腕带等进行核实,确保进行护理诊疗时患者身份无误;③护理过程中与患者及其家属良好的沟通,掌握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护理风险评估分析,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

1.2.3检查(C) 护士长要定期进行质控,至少保证1次/w,并将每次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且定期进行质控分析(一般选择1个月),找出日间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内容包含理论知识的掌握、药品与设备的使用、查对制动的落实情况等;科室制动调查问卷,定期采取患者满意度信息,掌握规定期限内护理效果。

1.2.4总结(A) 经检查阶段质控与考核后,将出现的问题归纳总结,分析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为下轮PDCA循环提供依据;依据责任制度以及奖惩制度的具体要求,奖励优秀的护理人员,批评教育出错较多的护理人员。

1.3效果评价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掌握患者的满意度情况,内容包含基础护理、沟通能力、服务态度、健康宣传、着装等多个方面,各项均采取百分制[2]。满意度则为各项调查指标分数的平均分,若平均分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将录入SPSS17.0软件,借助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由(x±s)表示,并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由百分率表示,由用χ2检验;P

2 结果

2014年1月~12月,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86份,满意869份、不满意117份,满意率为88.13%;2015年1月~12月,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82份,满意934份、不满意48份,满意率为95.11%。观察组的95.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13%,χ2=9.541,P

3 讨论

PDCA循环包含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相互衔接,同时完成总结后将进行下一轮的PDCA循环管理,最终不断提升安全管理实效[3]。基于医院急诊科具有的工作特点,对急诊日间护理的安全管理实施PDCA循环,能够提升急诊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通过培训学习以及一对一带教等,帮助科室新人更快掌握护理技能,提升整个科室的护理水平。

急诊了护理工作计划篇7

一、全年完成工作量

1.工作量:急诊 人,120出车 次,各种注射共计 人,洗胃 人,留置导尿 人,灌肠 人,重危抢救 次,死亡 人,抢救成功率 ﹪,群伤 例/人数,应急演练 次。

2.工作达标情况: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消毒灭菌合格率100%。病历书写合格率 %。护理管理 分,服务态度满意度 %,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100%。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100 %。

二、个人简历依法执业,保障护理质量和安全

1.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严格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明确护士的权利、义务和执业规则、依法执业,一如既往的做到无一例非法执业。认真贯彻落实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2.加强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培训学习。每月组织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安全知识及院感相关知识培训,并组织全科护士进行书面考核,合格率100%。

三、优质服务、提高护理人员素养

1.由于急诊科护理人员较年轻化,根据急诊科的工作特性,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要求人人掌握急诊的流程,院前急救,如何接急救电话、掌握急诊科所有的急救仪器使用,同时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与考核,通过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科学排班,以老带新,每个班次的3个人员都是新老搭配,技术能力强弱搭配,沟通能力强弱搭配,做到班次不固定,弹性合理排班,保证护理小组整体能力优异。

2.根据护理部制定的护理服务细则,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严格执行,护士长带头并加强检查。要求护士行为规范,包括着装、仪表、用语、行为等符合要求,遵章守纪,认真履行职责,利用每天晨交班时间检查,心得体会跟班检查及节假日抽查。违规人员严格考核。

四、加强三基培训,提高急救能力

1.急诊科制定学习制度和计划,坚持每月组织护理业务学习,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全年组织护理业务学习共12次,完成23项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合格率100%。护理查房4次,护理病例讨论4次。

2.坚持晨间提问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学习,扎实理论基础,做到有效落实并做好考核。

3.派出1名护士到四川省医院完成了急诊专科护士学习,派出护士长至上海瑞金医院学习,及至四川省医院参加护士长管理培训。

4.全年共有3篇学术。

5.完成临床实习护生的带教工作。

五、加强急诊护理质量管理

1.医疗文件是医患双方有争议时最有效的法律依据,结合《处理条例》,我科认真组织学习各种医疗文件的书写规范,并由专人负责护理文书质控及保管,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病案要求书写相关的护理记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及法制观念。

2.规范了各种特殊操作告知书,结合急诊室特点制定了TAT注射告知书、洗胃操作告知书、灌肠操作告知书、导尿操作告知书、以上操作必须经过医生及患者家属同意并签字后,护士才可以执行操作。

3.120车辆管理。保证出车时间,服从“120”中心指令,做到令行禁止,接到调度指令后3分钟内出诊。将救护车内物品、仪器、药品做统一放置,工作总结定点、定位、定数量。加强车内卫生规格化管理,出诊护士负责本车组仪器设备、氧气、急救药品等的保管、领取、查对、交接、保证仪器设备性能完好,电量充足,氧气充足,保持车内车载及各项设备表面的清洁,定期消毒。护士长每天上车检查,节假日期间抽查,护士每个班次严格交接,同时做好车内仪器操作的培训,做到人人熟练操作,对车内急救药品的使用方法和计量必须掌握。

4.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流程与规范工作,熟练掌握现场各项急救护理技术,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急救中严防事故差错的发生。

5.保证绿色通道畅通,全科护理人员掌握应急预案,合理有序的组织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

6.做好急救药品及急救仪器的管理,急救药品准备及各种急救设备的调试是急诊工作的基础,现已施行每项工作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做到班班清点、定期检查,这一年里未出现因急救药品和急救仪器的原因而影响抢救工作,从而保证了抢救患者的及时、准确、快速。

六、圆满完成了上级布置的各项指令性任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救护任务。

七、存在不足

1.对各项护理制度执行力欠缺。

急诊了护理工作计划篇8

  门诊护士个人计划1

  通过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顺利完成了繁重的工作任务。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精湛的护理技术吸引了大批的儿科患者,赢得了病人的赞扬以及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病人最满意的护士等称号。为自己,同时也为医院赢得了荣誉。护理质量和差错事故分析讨论,并制定防范措施,能够熟练掌握本科常见并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掌握常用的急救药品的药理作用、副作用,掌握常用急救器械的性能、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常用急救技术,如心肺复苏、心电监护、各种插管及抢救等。机关门诊每年都有流感大流行季节,针对病人多、任务重,尤其是儿科病人多、输液穿刺比较困难的实际情况,能够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带领护理队伍加班加点、从容应对。通过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顺利完成了繁重的工作任务。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精湛的护理技术吸引了大批的儿科患者,赢得了病人的赞扬以及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病人最满意的护士等称号。

  为自己,同时也为医院赢得了荣誉。护理质量和差错事故分析讨论,并制定防范措施,能够熟练掌握本科常见并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掌握常用的急救药品的药理作用、副作用,掌握常用急救器械的性能、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常用急救技术,如心肺复苏、心电监护、各种插管及抢救等。机关门诊每年都有流感大流行季节,针对病人多、任务重,尤其是儿科病人多、输液穿刺比较困难的实际情况,能够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带领护理队伍加班加点、从容应对医学`教育网。通过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顺利完成了繁重的工作任务。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精湛的护理技术吸引了大批的儿科患者,赢得了病人的赞扬以及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病人最满意的护士等称号。为自己,同时也为医院赢得了荣誉。

门诊护士个人计划2   

  一、加强护士在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1、加强科室制度建设,使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规化,

  2、做好新入院护士、低年资护士的培养和考核工作,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

  3、加强“三基”培训及考核,每个月对护士操作进行抽查考核,每学期一次理论考试。

  4、强化相关护理知识的学习和考核,注重理论考试与临床应用相结合,要求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

  5、组织护理人员每学期学习一次医疗护理的各项法律法规。

  二、护理管理工作

  1、加强护理操作规范,实施流程化服务,

  严格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提高护理水平和质量,杜绝医疗护理的差错事故发生。工作计划

  2、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工作,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要求保持病床整洁,无异味,无污迹,物品摆设整齐规范,输液滴数与医嘱相符,勤巡视输液病人,善于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注重收集护理服务需求信息,护士长通过了解回访卡意见、与门诊和住院病人的交谈,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等,获取病人的需求及反馈信息,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完善和弥补护理工作中的不足。

  4、对护士工作给予激励。尤其是病人写信表扬的护士加10-20分,反之扣10-20分。

  5、做到服务质量零投诉。

  三、护理质量计划

  1、加强基础护理,确保褥疮发生率为零,具体工作如下:

  (1)严格交***,责任到人。

  (2)做好长期卧床病人的交***。

  (3)加强早晚班,为危重病人做好晨晚间护理。

  2、严格护理文书的书写,力争合格率为98%。

  (1)责任到人,严格执行护理文书的扣分制度。

  (2)护士长每天抽查,重点是护理记录。

  (3)学习护理文书书写标准,并定期讲评护理文书。

  3、成立质控小组,虚心听取医生对护理质量的意见,积极配合医生的工作,使护理质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4、药品、仪器设备及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

  四、完成医院的各项健康体检及宣传工作。

  门诊护士个人计划3

  20xx年门诊部正式成立,x月设立门诊部副护士长,在门诊部和护理部的领导下,在相关科室的支持和帮助下,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通过组织门诊护士认真学习各种医疗法律法规,院发文件资料,提高了门诊护士的职业道德素养,强化了护理质量安全观,树立了牢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的职业观。在工作中做到态度热情,积极主动,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使用规范的着装,暖和的语言,亲切的语气,对病人一视同仁,护理周到细致,实现了病员对门诊护理工作的零投诉。

  二、在护理部的指导下,在科主任的支持下,组织门诊护士进行护理技术操作培训,通过观看技术操作录像、示范、现场指导,互相交流经验,使新护士的护理技术操作得到了规范和统一,促进了护理技术操作水平的提高,顺利通过了医院的护理技术操作考核。

  三、每月组织门诊护士业务学习和读书笔记交流一次,实现资源共享,拓展思维,增进科室之间了解,扩大知识面,提高了大家的学习爱好,纷纷阅读护理杂志,促进大家撰写护理论文,培养护士科研意识。

急诊了护理工作计划篇9

xx年医院提出“优质服务,发展专科”的工作思路,我科护理人员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精神风貌,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努力整改,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创优质服务、培养专科人才的宗旨,逐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在院领导、科主任指导下和全科护理人员的努力之下顺利完成全年的护理工作计划。

一、全年各项护理工作量及工作达标情况

1、工作量:急诊 人次。参加抢救 人次。配合急诊手术

例。护理留观病人人次。出车车次。处理突发事件次。

2、工作达标情况:急救物品完好率达。无菌物品合格率。病历书写合格率。护理综合满意度。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

二 、 加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提供优质服务

1、 强化服务理念

全科护士参加医院组织的优质服务培训班活动,不断进行礼仪行为培训、规范常用礼貌用语及操作过程中的交流用语,并使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就沟通技巧方面问题进行学习和讨论,培养护理人员对纠纷苗头的预见性,有效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分歧,共同构建护患之间互相信任感,全年实现0投诉,综合满意度达99.1%。

2、以人为本,充分满足病人的就诊需求

不断改善输液大厅的环境,安装电视等设施,提供纸巾、水杯、无陪人患者床头一杯水等便民服务。不断优化就诊流程,及时进行分诊,对急危重患者采取使用急诊优先服务卡优先缴费取药等措施,减少候诊取药的时间。并通过环境的卫生督促、护理巡视及健康宣教等工作来提高服务质量。重视三无人员的病情处理、基础护理和三餐饮食、及时了解其情况、帮忙联系家属或救助站,今年救助此类病人达人,通过身份证联系省外家属人。此举措受到了患者家属及其他病人的赞许。对患者的意见及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整改,不断提高服务形象

三、科学化、制度化的护理管理,重点监督制度落实情况。

1、通过分组区域管理,进行分组连续性排班,减少交接班次数,有效利用人力资源,通过高年资护士的动态质控,减轻年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减少护理隐患,保证各班的护理质量。

2、对质控员进行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各区域的物品、工作流程等管理,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并讨论修订,保证各区域的护理质量。切实履行绩效考评制度,如实反馈人员层级能力,使护理质控落实到位。

3、通过一年时间调整,护理队伍结构趋于合理,根据急诊区域划分,基本上按个人工作能力定岗,基本实现护士层级管理,达到人员的合理分配使用。

4、畅通急诊绿色通道,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对于各种急、危、重症病人就诊时,合理利用绿色通道的措施,为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5、不断完善护理工作应急预案包括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6、制定各区域详细工作指引及各区域工作告知事项,新入科人员工作注意要点等,系统引导新入人员和年轻护士更好地完成护理工作。

四 、 急诊专业护士岗位培训及继续教育

1.全年科室组织业务学习次,病历讨论次,操作培训项。

2.第二季度组织全科人员按要求完成了急诊岗位技能培训,操作考核人人过关,全科护士业务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3.全院考核毕业三年内护士急救药品知识,全部合格,达标率为。新毕业生考核岗位技能操作,全部达标。成绩良好。

4.基本完成全年护士进修培训计划,安排了护士到icu进修学习危重病人护理,安排年轻护士到儿科注射室进行小儿头皮针穿刺技术,提高小儿头皮穿刺技术水平。外派多名护士外出短期学习,并将新的护理理念带回科室。全年完成了名轮科护士的急诊培训工作。

5.每季度进行三人、两人配合抢救演练,通过演练不断加强护士的应急应变能力,反复加强急救技能的训练。

急诊了护理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急诊危急重症;临床护理路径;死亡率

临床护理路径:是指依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一类病人所设定的住院护理模式。它由病人的每一次诊断及常规护理计划综合而成,可以指导护士有预见性的工作;努力的参与到疾病护理中,而且也使病人明确了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加到重症抢救的护理之中,以最经济的方式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1]。

有效的临床救治可降低患者死亡率,急诊急救对危急重症患者尤其重要。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为危急重症患者的急救优化抢救护理步骤和程序[2]。重症是急诊科中的常见的疾病,患者病情变化迅速,并发症多,复杂多变且危重,病死率较高,大部分患者昏迷时间比较长,需要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地做好急救工作[3]。急诊重症抢救要求医护配合默契、反应迅速、抢救有序、措施得力,为病人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挽回生命,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能力。本文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危急重症患者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危急重症急救患者98例,其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20~66岁;车祸伤25例,坠落伤32例,殴打伤1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患者9例,其他危急重症疾病5例,按照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先后将9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49)和实验组(n=49),两组性别、年轻、病因等比较 (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实施急救护理:首先由急诊科医师和护理人员共同制定合适的临床护理路径表。接到急诊后,分诊护士在接诊患者之后及时采用平车将其送入抢救室,并及时和辅助护理人员相互配合,通知医生,根据护理路径表制定的步骤进行抢救护理。护理人员指挥并协助将患者抬上病床,进行吸氧,观察患者神志是否清楚,观察瞳孔情况,进行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改变情况,观察是否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是否降低,血氧饱和度降低患者需要行呼吸支持的做好气管插管准备,吸痰,同时检查全身皮肤情况,对肢体进行适当固定,留置导尿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护送患者进行其他检查。需要手术的患者做好术前准备,进行备皮,给予术前用药,对医嘱进行详细核对,对患者实施监护,根据医嘱完成各项治疗护理。辅助护理人员把接诊具体情况告诉医生,记录患者入院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抽取血液标本,测定指尖血糖等,血液标本让护理人员送检查。如果为失血、低血容量等休克患者,做好深静脉置管准备,告诉患者家属办理入院手续等,对医嘱录入,通知药房送药等,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入院宣教;记录整个抢救时间。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抢救所需时间及抢救费用,记录两组死亡病例及抢救后病情稳定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 结 果

2.1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和抢救费用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抢救时间、抢救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抢救时间和抢救费用,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抢救费用比较(±s)

2.2两组患者死亡情况和病情稳定的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抢救死亡患者共2人(4.1%),经抢救其病情稳定者47人(95.9%);对照组抢救死亡患者共8人(16.3%),经抢救其病情稳定者39人(79.6%).两组抢救死亡率及抢救后病情稳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者死亡情况和病情稳定的比较

3.讨 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在此护理模式下,改变了过去护理工作的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的被动护理模式,而临床护理模式是有预见性地、有计划的对患者实施护理。在这个护理模式中,患者也能够去了解相关的护理计划目标,还可以主动参与护理实施的过程,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自我意识[4-6],护理临床路径注意了工作中的每个环节,确保工作无遗漏,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对患者负责,对医院负责,对自己负责,不可机械地执行医嘱,合理计划工作的顺序,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争取时间。

临床路径的建立完全以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的生命为主,护士在患者到达的第一时间快速做出应对措施,明白自己需要做什么,而不是机械性的等待医生下达的医嘱[7],减少抢救护理中的随意性,保证抢救的及时性,急救在临床路径中制订有严格的程序,使得医生、护士以及其它工作人员的配合更加快速及合理化[9],缩短了各个环节的思考、等待时间,从而明显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患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快速、正确的救治。本次观察研究中,观察组在抢救时间上明显少于对照组,对于危重症患者,减少1分钟的抢救时间都可能会成为其病情转归的关键。从死亡率来看,正是由于抢救时间短,减少了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同时增加了病情的控制力,使被抢救的患者病情迅速稳定下来,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相比对照组而言,优势更为明显。因此,本次研究证明,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结合医疗水平和患者的病情状况,设计一套合理的护理方案,可有效地提高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

综合以上所得,本方法可以减少抢救时间和抢救费用、减少死亡情况以及使患者病情稳定,危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较快,所以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及时的抢救患者,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COFFEY RJ,RICHARDS J S,REMMERT C S,et al.An introndution to critical paths[J].Quality Management in Health Care,1992,1(1):45-54.

[2]单春剑,李培培,夏家爱.临床护理路径国内外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18(20):26.

[3]陈文君.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急救阶段的效果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 2010,37(23):4596-4597;4600.

[4]张帆,刘本禄.临床路径在我国医院管理中应用的现状与展望[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7):410-413.

[5]王会菊,袁立荣.临床护理路径在类风湿关节炎康复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07,5(15):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