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者护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6-27 17:06:38

重症患者护理

重症患者护理范文篇1

1对象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重症肝炎病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病毒性肝炎学会制定的重症肝炎诊疗标准,排除合并肝硬化患者、合并精神病患者、合并严重心肺肾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60例病人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18~58岁,中位年龄(40.9±12.5)岁。对照组60例病人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20-61岁,中位年龄(41.1±12.6)岁。两组患者上述资料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1.2方法。对照组60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生命体征观察、神志和精神状态观察、静脉输液护理、口腔护理,并发症如黄疸、严重腹胀、出血等观察及护理,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患者给予低脂、低蛋白、低糖、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进食原则以患者进食后不致上腹饱胀不适为宜,保证患者摄入足量水分。研究组60例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传染消毒隔离并实施护理管理。消毒隔离方法:患者入院后即进入传染病去进行治疗,防止不同病区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临床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消毒隔离标准进行操作,紫外线照射对治疗室进行定期消毒,消毒液对治疗室进行擦拭消毒,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后及时用消毒液消毒。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分泌物、排泄物等均应实施严格消毒隔离,直至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体征等消失后可解除消毒隔离,最大限度的避免感染的发生。在采取传染消毒隔离操作的同时,研究组60例患者予以护理管理,具体方式如下:生活护理:料理患者日常生活,确保病人充分休息,观察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实施预防性护理。给予病人常规饮食护理的同时,根据病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饮食,如患者合并肝性脑病先兆,应控制蛋白质摄入,合并腹水则给予低盐饮食,合并昏迷或高度食欲不振病人,应留置胃管给予高热量流质鼻饲,合并消化道出血者予以禁食。对于持续吸氧患者,做好鼻腔护理,保证患者鼻腔清洁,鼻导管和湿化瓶要定期更换。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翻身拍背促进患者痰液排出,必要时对患者进行电动排痰处理,所有护理操作均按照无菌操作标准进行。合并肝昏迷的病人,在饮食方面维持病人肠道酸性环境,促进病人血氨下降,患者排便后保持肛周清洁。服药护理: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坚持合理正确的使用抗病毒类药物,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后及时沟通医生进行诊治。心理护理:重症肝炎病人治疗费用高、治疗周期长且病情较重,患者心理负担过重,常表现出不利于治疗和康复的负性情绪,如焦虑、恐惧、孤独感、无信心、绝望等,临床护理人员应进行适宜的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交流给予其精神安慰,通过说理疏导法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给予患者理解和关心,多与患者交谈,掌握患者负性情绪的变化与心理状态。健康教育护理:使患者和家属了解重症肝炎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和技术对疾病的认识水平,使其充分了解重症肝炎传染消毒隔离的必要性以及疾病预防、并发症预防的方法。治疗后调查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并进行对比;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和医护人员感染的发生,并进行统计。1.3统计学处理。本组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研究组未见医护人员感染案例,对照组发生医护人员感染1例(1.47%),P>0.05;研究组60例患者发生肝性脑病1例、肝肾综合征2例、水电解质紊乱2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67%,对照组发生肝肾综合征4例、肝性脑病3例、水电解质紊乱4例,上消化道出血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

3讨论

重症肝炎是短时间内出现大量肝细胞坏死并导致严重肝功能衰竭的一种综合征,是肝炎中最严重的类型,具有死亡率高、难治愈的特点[2]。因肝炎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生存能力较强,防治交叉感染发生,保障医护人员自身安全,实施传染消毒隔离和护理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中,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医护人员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表明实施传染消毒隔离和护理管理,能够积极预防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临床治疗及预后,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降低医护感染几率也尤为重要。

作者:蒋永祝 单位:四川省大竹县人民医院感染科

【参考文献】

重症患者护理范文篇2

【关键词】周期护理管理;危急重症患;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护理方法使用在影像学科室的护理中,该种方法要求护理人员有较高的护理专业素质,因此,使用人文关怀护理方法能够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同时使用人文关怀护理方法,还可以保证护理安全,使危急重症患者顺利完成检查,以此来保证患者的诊疗效果。

1影像学检测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1.1人文关怀因素。影像学科开展危急重症患者检测工作时,需要检测的内容多,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由于对环境不了解,或者是对检查的设备不了解,该种情况下患者会担心检查效果,引起患者心理紧张,有些患者还会因为心理紧张出现焦虑症状,护理人员在检查护理时稍有不慎,会引起患者不满,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并且在影像科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如果护理责任心不强,在护理时没有用心对患者服务,该种情况下患者也会对护理人员不满意,产生护理矛盾[1]。1.2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护理风险。在影像科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从实践中分析,护理人员因为专业素质差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中,其主要因素是护理人员沟通能力差引起。影像学科开展危急重症患者影像检测时,需要护理人员使用沟通方法帮助患者解决问题,指导患者采用合理的体位开展检查,提高检测质量。但是在影像科的有些护理人员,自身交流能力差,无法实现和患者有效交流,因为交流不畅问题,导致和患者关系紧张,容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威胁护理安全[2]。1.3检测安全及护理。影像科开展检查过程中,有些设备和使用药剂可能会对危急重症患者身体造成伤害。患者在开展影像学检测以前,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减少患者因为使用影像学检测造成的身体伤害。但是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由于影像科每天需要服务患者众多,护理人员在对患者服务时,由于疏忽因素导致患者检测遭受到身体伤害,引起患者不满,导致医患纠纷发生。

2危急重症患者影像学护理管理中体现的人文关怀

2.1明确岗位标准。影像科开展护理工作时,需要建立护理考核小组,使用科学的考核方法来评价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并且使用考核方法,实现护理人员自评和自我改正,以此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同时在护理工作中,对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问题影响到护理质量,可以使用培训方法,邀请专家开展护理培训工作,而且在培训过程中建立考核机制,护理人员只有通过考核,才能够参与到影像科护理中,实现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提高目的。护理人员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在实际的影像科护理时,还需对患者检测环境护理,使用优质环境为患者服务,也可以获得患者较高的满意度[3]。2.2明确人文要求。影像科对危急重症患者开展人文关怀护理过程中,需要对护理人员明确人文关怀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开展的人文关怀护理要求有两个方面:(1)使用标准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在对危急重症患者开展护理工作时,护理人员首先需要使用标准的护理流程为患者服务,对标准的护理流程获得,科室可以使用培训和训练的方法帮助护理人员掌握标准的护理流程。标准护理流程护理使用在影像科危急重症患者的护理中,不仅可以保证护理质量,同时使用标准患者的护理流程方法,还可以保证患者影像检测的安全,以此来提高影像科的护理质量。(2)增强护理人员业务能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4]。影像学科的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时,使用的护理业务主要是和患者沟通,帮助患者摆正检测体位,以及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等业务范围。这些业务范围的开展,需要护理人员有较高的业务能力,才能够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护理人员业务能力方面,除使用培训模式以外,最为重要的是要鼓励护理人员自我学习,护理人员通过不断自我学习,开展业务的能力才能够不断提高,以此来获得患者护理满意度。2.3提高护理人员能力同时建立管理体系。影像科开展护理工作时,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质量有直接管理,护理管理质量的提高,可以在管理护理人员时使用规章制度管理方法。影像科使用规章制度来管理护理人员时,为了保证规章制度的实用性,需要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只有符合实际情况需要的规章制度才能够发挥其效力[5]。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后,还需要保证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使其对护理人员管理中发挥作用。护理人员在按照规章制度开展护理工作时,为了能够满足护理规章制度要求,护理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比如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方便对患者沟通,减少因为沟通不善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2.4加强法律知识培训。护理人员开展人文关怀护理时,为了保证护理人员有较强的护理责任心,可以对护理人员使用法律知识培训方法。护理人员通过法律知识培训后,可以在工作中提高责任心。同时护理人员学习法律知识后,在护理时遇到侵犯自身利益行为时,也可以使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以此来保证护理人员的安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影像科采用全周期护理管理下的人文关怀护理方法,可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实现患者和护理人员和谐共处。同时使用人文关怀护理方法,还可以提高护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使影像科整体护理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卢杏娟.全周期护理管理及人文关怀在危急重症患者影像学检查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20,41(02):480-481.

[2]王姝丽,王莉,赵健.危急重症患者影像学检查全周期护理管理及人文关怀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9):65-66.

[3]王鑫鑫,姚世秋,付玉芳,等.整体护理在影像检查中的应用体会[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0):249-250.

[4]田椰.对接受影像检查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3):223-224.

重症患者护理范文篇3

关键词:呼吸科危重症;护理风险管理;临床效果

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病情较快发展,病情复杂程度比较高,生命体征平稳性缺乏,患者及其家属容易出现不良心理,这类患者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需要承担的护理风险更大[1]。因此,医院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保证患者安全。本研究主要分析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40例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参与研究,其中男19例,女21例,平均(58.7±6.5)岁。呼吸科重症监护室中护理人员共有16名,其中12名初级护理人员,3名中级护理人员,1名高级护理人员;工龄不足5年有4名,5~10年有5名,11~15年有4名,超过15年有3名。

1.2方法

1.2.1成立风险管理小组

成员包括护士长、骨干护士和总务护士及护理人员,对患者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初步制定管理预案,及时记录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

1.2.2制订风险管理预案

呼吸科重症监护室大部分护理人员年龄和资历比较小,提高了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发生的概率。通过分析呼吸科重症监护室的特点,完成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管理预案制订。护理风险预案的制订应该针对不同危重症的疾病,包括紧急抢救患者预案、非计划性拔管预案、呼吸机故障预案、患者突然死亡的处理报告流程、意外事件处理预案等[2];另外,护理风险管理预案的制订应该考虑护理人员的能力以及年资,包括低年资护士RICU培训与管理预案和紧急状况下护士调配预案等。完成制订后举行全体会议,针对制订的预案进行讨论,针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完成最后的预案确定。

1.2.3培训护理人员

按照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集中培训,开展集体授课,培训涉及护理工作中的多项内容,主要为护理风险管理的理论知识及监护的各类技术。另外一种是分层培训:(1)高年资护理人员,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内外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护理的最新进展、新设备及仪器的使用、危重症疾病的诊疗等;(2)低年资护理人员,主要培训内容有各种设备仪器的使用、呼吸科重症监护室工作流程、沟通交流技巧、危重患者抢救流程等[3]。

1.2.4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方案

将护理风险管理全程实施在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为患者建立风险管理档案,小组负责对风险进行定期评估,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探讨改善措施。责任护士每天都要做好风险评估,完成好交接班工作。总务护士每个星期都要对风险防范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向护士长汇报。护士长负责召开每月1次的反馈会议,发现问题,探讨改进措施。一年一度开展全科会议,总结护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提高防范意识。

1.3评价指标

观察风险管理实施前后非计划性拔管(管道包括CVC导管、气管插管、PICC导管、气管切开导管、鼻饲管、无创呼吸机管道、引流管、有创呼吸机管道等[4])、意外事件(包括窒息、烫伤、跌倒、坠床等)及护理纠纷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前,非计划拔管、意外事件、护理纠纷非别为17.5%(7例)、10.0%(4例),7.5%(3例);实施后非别为5.0%(2例)、2.5%(1例),0.0%(0例);实施前后护理风险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指识别患者、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在护理进行过程中潜在的风险,通过评估制定有效的处理对策并给予处理实施的整个过程。护理风险管理强调及时发现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当前存在或者潜在的护理隐患及护理风险,通过分析讨论完成护理风险防范预案的制订,对其中的风险进行及时评估,通过有效的措施来规避风险[5]。另外注重监控指导护理风险管理,以保证护理实施质量,借助护理风险管理预案的建立,做好评估与管理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的工作,通过对护理人员实施分层培训及集中培训,使每位护理人员应对护理风险的能力及风险防范能力明显提升。因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减少患者非计划拔管情况,最大程度避免医患纠纷。本研究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结果显示实施后非计划性拔管、意外事件及护理纠纷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能够提高护理安全性,减少护理纠纷,提高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杨琳 单位: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张桂梅.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J].医学信息,2013,26(23):212.

[2]赵伟.浅谈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3):2613-2616.

[3]蒋莹.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母婴世界,2015(24):76.

重症患者护理范文篇4

【关键词】心理护理;妇产科;重症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妇产科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多端,进展迅速,病死率较高。该类型患者一般需要实施急诊手术,以确保生命安全[1]。但值得说明的是,在进行手术之前,患者存在较多不良心理,内心积压较多不良情绪,进而对临床治疗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对于此,在对该类型患者实施临床护理中,强化心理护理力度,可排解内心负性情绪,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了分析心理护理对妇产科重症患者的护理疗效,结合实际情况,本文择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8例妇产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对部分患者实施强化心理护理,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8例妇产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疾病类型:脐带脱垂1例,子宫破裂1例,羊水栓塞1例,胎膜早破78例,产后出血30例,胎盘前置38例,胎盘早剥4例,重度子痫前期12例,子痫2例,HEELP综合征1例。经诊断和相关检查,患者确诊为上述疾病。在此之前患者均无严重躯体疾病史、过敏史以及精神疾病史。依照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1.7~45.7岁,平均年龄(35.9±3.3)岁。观察组患者年龄22.7~46.8岁,平均年龄(37.8±3.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养病环境,指导其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科学饮食,实施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严格预防并发症,遵循医嘱治疗疾病。

1.2.2观察组

以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方案为基础,实施强化心理干预护理。具体为:在护理期间内,护士主动为患者介绍病房情况,保证室温在23~24℃,湿度在55%。降低病房内设备音量,调整室内光线,提升其对环境的了解程度,令其尽快适应病房环境。使用这种方式,可以缓解患者不良心理。在患者实施治疗期间内,医护人员注重患者心理变化,及时做好沟通工作,稳定患者心绪,提升患者治疗疾病的主观能动性,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患者接受急救治疗时,注意和配合主要事项,可以依照实际情况,对患者使用镇痛药和镇静剂,缓解患者不适。操作过程应轻柔,在第一时间告诉患者急救目的。适当安排患者家属探视,增进情感沟通,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疾病转归。另外,应对患者开展健康知识宣教,让患者了解并发症发生和治疗方式,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2]使用SAS以及SDS量表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况。SDS量表:用于评价患者抑郁情况,临界值为53分,53分以下为无抑郁,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SAS量表:用于评价患者焦虑情况,临界值为50分,50分以下为无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观察组患者SAS以及SDS评分分别为(67.90±3.66)、(62.39±3.44)分,对照组分别为(69.15±3.19)、(62.39±3.84)分,两组患者护理前SAS以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以及SDS评分分别为(46.93±5.28)、(40.28±3.82)分,对照组分别为(56.91±3.18)、(49.63±3.82)分,观察组患者SAS以及SD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和以往相比,我国医学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3-5]。心理护理对于提升护理质量的推动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强化对妇产科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力度,对于提升其护理效果来讲,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护理措施,安抚患者不良情绪,指导其以积极态度面对自身疾病,配合相关治疗,以提升护理质量[6-8]。在生产过程中,孕产妇可能会发生子宫破裂、产后出血、子痫等危重疾病,上述病症进展速度快,病情凶险,这对于患者心理承受力来讲,无疑是一个重大考验。如果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内心积压较多不良心理情绪,会降低配合度,甚至丧失治疗信心,进而影响疾病预后,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妇产科重症患者的不良情绪主要为焦虑、社交障碍以及抑郁,情绪波动大。对其实施强化心理干预策略,使用合适的排解情绪手段,全面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可提升患者治疗配合度[9,10]。本次研究结果可见,护理前,两组患者SAS以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以及SD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妇产科重症患者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实施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可在短时间内调整患者心理状态,可提升治疗效果,促进疾病转归,有利于疾病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张陵湘 何素芳 单位: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张美荣,曲洪翠,孙霞.细节管理联合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世界中医药,2016(B3):853-854.

[2]张芙萍.心理护理和健康护理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A1):253-254.

[3]宁雪梅,段文娟,黄梅.心理护理对骨科手术患者抗焦虑的效果观察.成都医学院学报,2014,9(6):785-786.

[4]林秋燕,胡亚兰,樊寅.妇产科手术中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探析.世界中医药,2015(A1):321.

[5]罗春志,袁兴玲.分析ICU重症监护清醒患者的心理及护理方法、效果.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S2):40-41.

[6]程伟伟.心理护理对妇产科重症患者的护理疗效评价.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4):123.

[7]赵梅平,闫君,霍秋惠,等.心理护理对产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3):539-542.

[8]刘艳,杨春红,周冬艳.心理护理对产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药品评价,2016(B12):133.

重症患者护理范文篇5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优质护理;并发症发生率

急性胰腺炎属于人体胰腺组织病变,是一种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是多种原因导致胰腺消化酶在胰腺中激活,会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威胁患者的多器官功能衰竭[1]。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地控制疾病,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护理服务是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的基本保证,为评估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对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此次研究选择我院就诊的94例患者开展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94例纳入研究,患者的接诊时间在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优质护理),每组47例。对照组,女性25例,男性22例;发病时间7~34h,平均发病时间(16.22±2.32)h;年龄为28~66岁,平均年龄(45.28±10.24)岁。观察组,女性26例,男性21例;发病时间8~34h,平均发病时间(16.63±2.31)h;年龄为25~63岁,平均年龄(45.64±10.11)岁。两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资料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做好患者病情观察,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①健康教育,结合患者理解能力开展教育,告知患者疾病的危险因素、注意事项和治疗方式等,提升患者的认知度,改善患者治疗信心。②心理护理,与患者耐心沟通,缓解患者的紧张感与不适感,引导患者合理发泄情绪,缓解不良情绪。③营养护理,为患者静脉滴注营养液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开展营养支持,待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后逐渐恢复饮食。④并发症护理,术后鼓励患者尽早活动,恢复肠道功能,及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按摩患者肌肉,预防压疮。强化口腔与皮肤护理,准确记录患者排便情况。1.3观察指标(1)观察两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肠胀气、消化道出血、腹腔感染、休克。(2)观察两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肝功能恢复时间、腹部疼痛缓解时间、水电解质平衡恢复时间、发热消失时间。(3)观察两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ALb(血清白蛋白)、PA(血清前白蛋白)和Hs-CPR(C反应蛋白)。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恢复时间和治疗费用相比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观察组肝功能恢复时间、腹部疼痛缓解时间、水电解质平衡恢复时间和发热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两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ALb、PA和Hs-CPR相比观察组的ALb、PA和Hs-CPR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多采用手术干预治疗,但术后患者易出现诸多并发症[2]。多数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对于疾病缺乏了解,若术后没有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往往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3]。常规护理只注重疾病护理,整体效果欠佳。优质护理涵盖对患者心理、生理和生活等方面的护理,能够根据病情特点、临床经验和危险因素,找出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病情、患者需要和实际情况制订护理计划,帮助患者改善身心状况,有效预防并发症[4]。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工作难度大,必须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避免影响其耐受程度和合作程度。优质护理通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营养护理、并发症护理展开。通过健康教育提升患者的手术正确认识度,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优质护理可以及时纠正患者休克和水电解质紊乱情况,可以更好地保证患者的护理质量,通过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的治疗信心,降低患者心理负担。优质护理通过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可以降低对消化系统的影响[5]。本次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观察组肝功能恢复时间、腹部疼痛缓解时间、水电解质平衡恢复时间和发热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ALb、PA和Hs-CPR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宋平,项海青,刘碧君,等.对在ICU接受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1):234-235.

[2]蒋满妹,陈红,郭晓焕,等.肠内营养联合优质护理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5):114-115.

[3]黎绍芳,张传云,王丽娟,等.肠内营养联合优质护理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17):2200-2203.

[4]王莹.优质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术后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2):210.

重症患者护理范文篇6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7月收治的33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在手术治疗时采取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19例,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范围:33~77岁,平均年龄为:(41.86±7.34)岁。对照组患者14例,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范围:36~78岁,平均年龄为:(43.72±7.77)岁。两组患者身体的基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中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取综合手术室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

重症胰腺炎这种疾病的病情发展较为迅速,因此其会有恐惧、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同时还需要给予手术治疗。手术前,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沟通,听从患者的诉说,并告知该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和治疗后能够达到的效果,使其缓解紧张情绪,并建立治疗信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

1.2.2手术准备护理

全面掌握患者的身体情况,包括年龄和合并疾病,尤其对于年龄较大,有高血压以及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患者,因为手术选择全麻,存有一定风险,因此在麻醉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准备好床旁X光片,B超和心电图,避免有突发状况的出现。

1.2.3术中护理

护理人员要简单告知患者手术操作中一些简单的措施。建立2条及以上的静脉通道,可及时给与输血、输液,选择上腔静脉的大血管,能够使液体快速输注到体内。并在整个手术中都保持生命体征的严密监护,测量脉搏、血压和呼吸情况,并注意尿量和脉压差,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护理人员要配合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在整个手术中都要坚持无菌操作,避免出现感染等情况的并发症。在手术过程中还要有专门的护理人员记录输入液体的数量、种类和速度。

1.2.4术后处理

患者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要询问手术医师和麻醉师,了解手术情况,并准确连接心电监护、各种管道和面罩吸氧,并观察患者的面色、神志、尿量和末梢循环的变化,同时监测呼吸节律、频率和深浅程度,给予记录。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19例患者,护理显效12例,所占比例为63.2%,护理有效6例,所占比例为31.6%,护理无效1例,所占比例为5.3%,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14例患者,护理显效5例,所占比例为35.7%,护理有效5例,所占比例为35.7%,护理无效4例,所占比例为28.6%,护理的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重症患者护理范文篇7

1.2监护医嘱用药是否准确护士必须熟练掌握每种药物的常用量,药理作用,用途及禁忌证,护士是药疗的直接执行者,用药中注意配伍禁忌,掌握药物的剂量,避免用量过大引起毒性反应。如护士为一名过敏患者遵医嘱静推药物,执行医嘱时发现,医嘱应该是25%的葡萄糖20ml加葡萄糖酸钙10ml,医生误将葡萄糖酸钙写成10%的氯化钾10ml,护士立即找医生及时纠正这一严重错误,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2药物治疗时的护理监护[1,2]

2.1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即核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时间、用法和失效期,尤其是争分夺秒的抢救危重患者时,对药名相近的药物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认真加以观察和判断,避免忙中出错。

2.2配药时注意药物配制要求和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危重病人多为注射给药,尤其应注意其配制要求和配伍禁忌,如乳糖红霉素溶于葡萄糖溶媒中其效价易降低,直接溶于生理盐水中,会产生沉淀,正确的做法为先溶解于少量的注射用水中,再稀释到所需量的生理盐水中给药。同时配伍的药物之间是否存在配伍禁忌,如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加替沙星注射液混合后可出现白色混浊,联合用药时,需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免发生浑浊发生意外。

2.3监护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危重患者输注的药物品种多,药物的相互作用使治疗效果减弱或不良反应增多的发生机会比普通人高。一次抢救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时,同时使用了氨茶碱和氧氟沙星,30min后护士发现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惊厥,丰富的药物学知识使护士怀疑是氨茶碱的毒副反应所致,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事实证明护士的判断是正确的。氧氟沙星可抑制氨茶碱在肝的代谢使氨茶碱的血药浓度升高,而氨茶碱的安全范围窄,仅为10~20g/L,两药合用使氨茶碱出现毒副反应。

2.4严密监护和控制药物滴速危重患者药疗时控制输液速度非常关键,血药浓度过高或过低不但不能产生理想的治疗效果,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如甘露醇250ml在30min内快速滴完,可降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如果超过上述时间,甘露醇则氧化成葡萄糖,作用适得其反,加重病人病情。对一些特殊用药要用输液泵,也可根据病人的病情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如静滴硝普钠,临床常用浓度为100~200mg/L,滴速为4~10滴/min,连续观察监测血压,根据血压调整滴速,一般不超过10滴/min。

2.5监护输液穿刺部位,防止外漏去甲肾上腺素、甘露醇、多巴胺、葡萄糖酸钙等药物外渗,会引起局部剧烈疼痛或组织坏死,部分危重患者神志不清,不能自诉,药疗过程中应加强巡视,一旦发现可及时更换注射部位,给予硫酸镁湿热敷、局部封闭等处理。

3药疗后的监护[3]

3.1药物疗效的监护药物疗效的评价是药物治疗的重要环节,疗效未达到预期目标,可以建议医生调整治疗方案,以免延误时机。要做好药效的评价,必须掌握药物发生疗效的指征,对多种适应证的药物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用药的目的。如硝苯吡啶治疗高血压时,应检测血压,治疗心绞痛时,应观察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强度、诱发因素、心电图等。

3.2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护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可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保证患者安全用药。如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时,危险期每5~10min测血压、呼吸及脉搏,观察神志瞳孔大小及肺部啰音、尿量等,较重中毒者神志常有模糊,逐渐进入昏迷,面色苍白,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肺部湿性啰音、瞳孔缩小(重者如针尖大),排尿少,要注意有无尿潴留,出现躁动不安、瞳孔散大、高热、心率140/min,提示医生病人阿托品中毒,改变抢救用药,采取积极抢救措施,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又如使用尼莫地平时,若出现头晕、头痛、低热、皮疹等副作用时,可以通过减慢滴注速度或平卧而减轻症状。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

重症患者护理范文篇8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策略

对于心血管内科而言,是一个临床极为重要的科室,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1]。为了较好的避免在临床对于心血管内科患者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出现护理风险事件,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对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对于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护理方法,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的选择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100例,经临床诊断标准均被确诊为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患者。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43~72岁,中位年龄58岁。采取随机表法的手段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同时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在整个实施护理的流程中,进行常规的环境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

1.2.2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方法如下。(1)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需要在科室中成立起护理风险管理的小组,主要由高级责任护士以及护士长组成。在成立了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后,可以对于患者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同时实施预见性的护理。预见性护理主要是护士对于患者进行一种有目标有方法有预见性的提供一种护理服务,需要依从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对于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并需要注意到避免患者在临床接受护理的过程中出现跌倒或是坠床等意外的情况,帮助患者能够始终在一种安全的环境之下接受护理[2]。(2)加强对患者的用药管理在对患者实施用药护理的过程中,虽然常规的护理已经能够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关注,并对患者实施简单的用药护理。但在对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加强用药护理。在此过程中,护士要严格的执行用药的相关制度,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和患者交流的准确性,对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患者的用药情况始终可以严格适应患者的病情[3]。(3)提升护士的专业水平对于护士在实际的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和心血管重症疾病护理的应急预案的培训,对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而言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护理环节。通过这种方法,在每个月对于护士实施规定次数的培训并对于护士进行相应的考核,能够显著的提升护士在实际的对于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的护理效果,也能够保证护理风险管理能够严格的按照相关要求进行。

1.3疗效标准

对于本次研究完成后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评分,满分为10分。若患者在此过程中的评分高于6分,则表示患者对于本次护理满意。同时需要记录在此过程中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4统计学方法将本次研究中的相关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完成后的满意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3讨论

对于人体的心血管系统而言,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系统,若在此过程中没有注意到对于患者实施一种及时有效的护理,则极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病情更加严重,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目前对于心血管内科的重症患者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对于患者进行一种较有针对性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4]。目前有研究显示,在心血管内科中,最为严重的护理事件就是患者可能会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由于护理风险事件的存在,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5]。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在临床对于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对于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的管理能够显著的提升对于患者在临床实施护理过程中的护理效果。通过对于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的相关管理,可以将患者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关风险事件进行排除,尽量的帮助患者可以在护理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护理风险事件,因此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能够得到显著的降低。而在此过程中,由于能够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患者在实际的接受护理的过程中,可以显著的降低痛苦,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6-8]。在本次研究中可以发现,通过使用护理风险管理实施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临床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患者的满意程度以及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因此在临床对于患者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显红.循证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患者压疮预防与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36-37.

[2]陈花棉.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1203-1204.

[3]涂丽霞,王静,陈冬英,等.床边责任制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0):28-29.

[4]马淙,李海灵,周厚湘,等.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6):103-104.

[5]罗华,李小青.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8):3367-3369.

[6]刘荣梅,闫薇薇.心血管内科安全护理管理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1):223.

[7]郭建星,张玉平,张慧旭,等.“双心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28):3154-3155.

重症患者护理范文篇9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策略

对于心血管内科而言,是一个临床极为重要的科室,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1]。为了较好的避免在临床对于心血管内科患者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出现护理风险事件,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对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对于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护理方法,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的选择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100例,经临床诊断标准均被确诊为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患者。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43~72岁,中位年龄58岁。采取随机表法的手段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同时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在整个实施护理的流程中,进行常规的环境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

1.2.2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方法如下。(1)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需要在科室中成立起护理风险管理的小组,主要由高级责任护士以及护士长组成。在成立了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后,可以对于患者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同时实施预见性的护理。预见性护理主要是护士对于患者进行一种有目标有方法有预见性的提供一种护理服务,需要依从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对于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并需要注意到避免患者在临床接受护理的过程中出现跌倒或是坠床等意外的情况,帮助患者能够始终在一种安全的环境之下接受护理[2]。(2)加强对患者的用药管理在对患者实施用药护理的过程中,虽然常规的护理已经能够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关注,并对患者实施简单的用药护理。但在对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加强用药护理。在此过程中,护士要严格的执行用药的相关制度,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和患者交流的准确性,对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患者的用药情况始终可以严格适应患者的病情[3]。(3)提升护士的专业水平对于护士在实际的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和心血管重症疾病护理的应急预案的培训,对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而言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护理环节。通过这种方法,在每个月对于护士实施规定次数的培训并对于护士进行相应的考核,能够显著的提升护士在实际的对于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的护理效果,也能够保证护理风险管理能够严格的按照相关要求进行。

1.3疗效标准

对于本次研究完成后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评分,满分为10分。若患者在此过程中的评分高于6分,则表示患者对于本次护理满意。同时需要记录在此过程中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中的相关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完成后的满意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3讨论

对于人体的心血管系统而言,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系统,若在此过程中没有注意到对于患者实施一种及时有效的护理,则极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病情更加严重,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目前对于心血管内科的重症患者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对于患者进行一种较有针对性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4]。目前有研究显示,在心血管内科中,最为严重的护理事件就是患者可能会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由于护理风险事件的存在,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5]。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在临床对于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对于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的管理能够显著的提升对于患者在临床实施护理过程中的护理效果。通过对于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的相关管理,可以将患者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关风险事件进行排除,尽量的帮助患者可以在护理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护理风险事件,因此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能够得到显著的降低。而在此过程中,由于能够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患者在实际的接受护理的过程中,可以显著的降低痛苦,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6-8]。在本次研究中可以发现,通过使用护理风险管理实施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临床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患者的满意程度以及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因此在临床对于患者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显红.循证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患者压疮预防与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36-37.

[2]陈花棉.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1203-1204.

[3]涂丽霞,王静,陈冬英,等.床边责任制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0):28-

[4]马淙,李海灵,周厚湘,等.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6):103-104.

[5]罗华,李小青.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8):3367-3369.

[6]刘荣梅,闫薇薇.心血管内科安全护理管理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1):223.

[7]郭建星,张玉平,张慧旭,等.“双心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28):3154-3155.

重症患者护理范文篇10

【关键词】实时质控护理模式;重症监护室;应用价值

重症监护室是对危重症患者实施治疗及监护工作,对其健康及生命提供保障的临床重要场所之一[1],危重症患者具有病情危急、死亡率高等特点,对护理质量水平要求极高。因此采用有效护理管理干预,控制患者病情发展,提高护理质量,对提高其生命保障至关重要[2]。实时质控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对现有护理内容及流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强化处理,进而达到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目的[3]。本文通过探讨实时质控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提供数据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06至2019-06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8.34±19.62)岁,其中脑血管疾病11例,心血管疾病12例,恶性肿瘤9例,呼吸系统疾病12例,其他疾病6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6.72±17.28)岁,其中脑血管疾病10例,心血管疾病13例,恶性肿瘤12例,呼吸系统疾病10例,其他疾病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2方法。1.2.1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护理人员掌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日常常规护理和专科护理,建立生命体征监测工作,及时了解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由护士长或主管护师对护理工作进行不定时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和错误并指导改正。1.2.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采取实时质控护理,具体操作如下:(1)建立完整的重症监护室实时质控管理体系,营造良好舒适的病房环境,从对患者的整个护理过程开展质量管理监控,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成立实时质控护理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小组成员包括主管护师和高级护师等,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教育,全面评估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技能和执行情况,要求护理人员充分掌握各项急救措施和护理流程,包括对患者病情观察、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并发症、健康教育、护理记录、急救物品等方面。(2)护理小组和护理人员对患者实行实时质控护理管理,实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调查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并及时收取患者及家属的反馈意见,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改进,每月召开会议对现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1.3观察指标。(1)实时质控护理小组依据《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内容包括护理和健康知识的掌握、护理记录、病情变化、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等,各项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则护理质量越高。(2)通过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操作技能的熟识程度、健康知识讲授情况、着装仪态、服务态度等15个项目,各项分为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3个级别,至少在12项达到满意或非常满意则定义为满意,低于12项则定义为不满意。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频数与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比较。观察组在知识掌握、护理记录、病情变化、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各项操作中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66%,高于对照组(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9,P=0.027)。

3讨论

因此,如何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危重症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5]。近年来,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实时质控护理模式可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有效改善危重症患者的预后,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有重要意义[6]。实时质控护理注重护理质量,对质控组成员、护理人员及患者进行质量监控,将各个护理工作步骤紧密衔接,护理内容更全面细致,并且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更符合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的需求[7]。实时质控护理模式中,通过建立规范系统的护理管理体系,制定科学的护理监控指标,提高护理人员的执行力[8],同时对危重症患者的整个护理过程进行高质量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地对护理过程中潜在风险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提高护理人员的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服务意识,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还得到患者和家属的高度认可,进一步提升护理满意度[9]。王小宁[10]的研究中,对危重症患者采用实时质控护理干预后,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表明实时质控护理模式可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提高操作技能,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唐玲梅等[11]的研究中,危重症患者实行实时质控护理管理后,可有效减少腹泻、便秘等危重症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实施实时质控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既往研究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