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13:09:51

重症范文篇1

1加强重症医学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重症医学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2009年,卫生部将“重症医学”列为一级诊疗科目,要求综合医院(2级以上)均需要设置重症医学科,也因此各医院以及医疗机构对于重症医学的专业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加,临床教学任务十分艰巨,但当前的重症医学教学培训体质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模式无法完全适应当前重症医学病情复杂且涉及多学科协作的特点,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医学人员所学知识与临床诊治的能力完全脱离,缺少结合点,同时传统教学中缺少对重症医学专业医师的培养体系[7]。在目前,重症医学专业的医务人员多为内科、麻醉科、外科等临床科室成员,而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在今天已经发展成为2级学科,也因此表明重症医学的专业化程度明显增加,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重症医学的需求。此外,国内当前也仅有少数医科大学成立了独立的重症医学系,对于日益发展的重症医学而言,无法提供所需,虽然其他专科医师进入重症医学科,具备了较好的专业知识储备,但对于重症医学的相关知识较为缺乏,尤其是临床操作技能水平差,且分析与总结问题的能力也较差。

2积极开展PBL教学模式

由重症医学的多学科特点,涉及面广,因此就需要医学专业人员在短期内能够掌握大量的各科临床知识,从而才能更好地面对急危重患者,才有能力处理患者复杂的病情[8-9]。目前重症医学在国内尚无固定的教学模式,不同医院会依据自身的发展情况以及本院医务人员的构成而灵活选择适合该学科发展的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则能够把较为复杂的临床医学病例,通过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进一步引导医学专业人员进行自主学习并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一步整合归纳,并在分组法的支持下,促使不同小组之间的医学人员能够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医学人员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对于未来从事重症医学的人才而言,可以更多地储备相关知识,这是一种更为高效的教学培养模式。有研究中分析,通过PBL教学模式对医院基层人员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初级创伤抢救培训,各学科互相协作,提供真实的病例,并在教学中模拟场景;同时每一位参与的教员不会直接为学员讲述病例病情,该如何处置等,而是将参与培训的医学人员分组,随后进行了抢救模拟训练,并且可以互换角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医学人员遇到不懂的专业方面知识,可以提出问题,教员需要给予解答;最后再由教员做出相关点评,同时也让组与组之间的成员互相点评。整个教学过程中,参与的医学人员学习兴趣得到了培养,学习效果良好,得到了一致的好评。在短时间内,学员们就能够获得大量的信息,并在短时间内完成要求的培训内容,由此说明PBL教学模式非常适合重症医学的教学培训。

3PBL教学模式适合拓展教学内容

目前,国内从事于重症医学专业的医师主要来自于其他科室,如呼吸内科、心内科、麻醉学科等,除麻醉专业医师学习了解过重症医学外,其他专业的医师直接转为重症医学医师,多数人员未接受过系统的重症医学专业培训[10]。在未来,重症医学的从业医师将主要来源于两大群体:(1)予以规范化教学培训后留在重症医学科工作的医师;(2)各大院校重症医学专业的研究生。这两部分群体都是掌握本科知识后再接触重症医学,这些人员对于重症医学知识的了解多数都来源于自我知识的更替,因此,对这些从业人员予以PBL教学模式进行培训,是极为合适的。例如在教学中,为学员们讲解呼吸机治疗的有关知识及操作,可以将呼吸衰竭的病例作为教学基础,然后向参与学习的医学人员提出相应的问题,例如“如何判定患者的呼吸功能?低氧血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从患者的病理、生理学角度解释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在治疗方面,依据掌握的基础知识如何对患者进行呼吸功能支持?依据当前掌握的呼吸机知识,如何选择呼吸机模式进行下一步的治疗?呼吸机的应用基本参数设置等”[11]。在上述提出的问题中,医学人员对于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需要回忆并加以总结归纳才能给出明确答案,而没有学习过呼吸机有关知识的人员,可以在自我学习过程中,完善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内容。通过这样的培养学习,再回转到临床病例中来,就会发现较为复杂的呼吸机治疗讲解将变得相对简单,因此学习人员已经能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教员只需进一步结合自身的临床教学经验为医学人员的学习进行疏导,进而达到了一种水到渠成的效果。

4PBL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员临床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重症医学给从业医师、学员、及相关研究人员造成最大的困扰就是复杂多变。重症医学从业人员习惯于一种常规的思维倾向,多喜欢从最简单的知识入手,然后再逐步接触较为复杂的病例[12]。对于重症医学而言,其涉及到了诸多学科的知识,因此给医学人员感觉较难以入手,分析其原因主要与传统教学当中,学员所接受的相关知识较为破碎,缺乏完整的知识体系,传统教学培训中也没有系统的归纳整理。对于重症医学教学来说,需要强调的是临床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而医学人员所掌握的知识容易与临床实际脱节,无法正确解决具体问题,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无法接轨[13-14]。而采取PBL教学模式,在教学中,PBL模式完全起到了一种牵针引线的效果,区别于传统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员将已有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抢救患者的临床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为主导,从业医学人员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充分发挥出医学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此外,在病例的设计中,尽量选择相对较为复杂的且涉及到多学科的病例作为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培养医学人员的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将以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转化为以问题为核心基础的启发式PBL教学[15-16],通过提出问题,带着问题思考探讨,培养临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进而建立了强大的自信心。

5PBL教学模式适合重症医学从业人员的培训

随着重症医学近年的发展,未来从事重症医学专业的医师也会越来越多,主要来源于通过规范化培训的医师以及各大院校的相关专业研究生。在这些群体正式成为重症医学从业人员之前,多数都接触过临床工作,较一些刚刚毕业的本科生更适合进行PBL教学培训。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选择的PBL病例应该以真实病例为主,从而可以帮助医学人员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教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扮演一个引导、评价以及观察人员,目的是通过这些方式方法提高医学人员的自主处理问题能力[17];同时要不断提升问题的难度系数,促进医学人员主动去学习新的重症医学相关知识,提供获得知识的能力。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同,PBL教学模式更注重医学人员的主动学习能力以及相关培养。

6结语

重症范文篇2

1临床资料

1.1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1)呼吸困难与缺氧症状明显,且吸氧后症状不能缓解者;(2)有明显中毒症状(如嗜睡、昏迷、精神极度萎靡、频繁或持久的抽搐);(3)有心力衰竭者;(4)肺部湿音密集,有支气管呼吸音及叩浊,X线阴影弥漫或明显大片阴影者;(5)严重合并症,如脓胸、脓气胸、中毒性脑病、败血症、中毒性麻痹等。凡肺炎患儿具有上述诊断标准1项或1项以上者,均诊断为重症肺炎,部分患儿做了心电图,故不列为必要条件。

1.2一般资料我院儿科从1996年1月~2003年5月共住院总数为6882例,各型肺炎为2442例,占住院总数的35.5%,重症肺炎342例,占肺炎总数的14.0%。新生儿肺炎46例,1~12个月136例,1~3岁128例,3~5岁20例,5岁以上12例。

1.3治疗方法患儿入院后给予抗感染、抗病毒并对症支持治疗,注意防治各种并发症,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必要时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同时还应保持适当的室温和湿度,给予高营养、富含维生素并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

1.4治疗结果重症肺炎治疗好转出院者310例,治愈率90.6%,死亡32例,病死率9.4%(同期各型肺炎2442例,肺炎总死亡率1.3%)。

2典型病例

患儿,男,1岁,因高热、咳嗽、腹泻5天,喘3天,间断性抽搐2天多,加重1天,于2002年1月17日入院,查体:体温39℃,脉搏150次/min,营养欠佳,意识半清,目光呆滞,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迟钝,烦躁不安,呼吸急促,鼻翼煽动,口唇周围明显发绀,口腔黏膜干燥,全身皮肤黏膜弹性欠佳,前囟膨紧,颈抵抗(±),胸部三凹征(+),两肺密布中、小型湿音,右后有轻度叩浊音及管状呼吸音,心率168次/min,心音低钝,腹膨胀,肝肋下4cm,脾未触及,血生化:WBC24×109/L,中性粒细胞82%;淋巴细胞18%,入院后给予吸氧、强心及静推青霉素80万u,每6h1次,氯霉素0.5g+红霉素250ml维持液静脉点滴,同时给予降颅压、激素及能量合剂并给予东莨菪碱静脉推注,按0.03~0.05mg/(kg·次),每15min1次,直至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适当给予少量的镇静药,病情稳定者做腰穿,检查脑脊液,均在正常范围内,经治疗3天后,意识清醒,抽搐停止,共治疗9天,痊愈出院。

重症范文篇3

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中,男11例,女15例。年龄43~76岁,平均56.37岁。发病距入院时间在12~76h(平均28h)。全组病例均有急性上腹部剧烈疼痛,呈持续性发作。其中伴有肩部放射痛23例。均有明显的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诊断参数指标:年龄>40岁;WBC>20×109/L;血压<90mmHg(收缩压);血糖>11.10mmol/L;血钙<2.0mmol/L;血氧分压<7.98kPa;血肌酐>176.8mmol/L或尿素氮>7.1mmol/L;血尿淀粉酶增高或突然降低。腹腔穿刺血性液。凡具有5项以上者为重症,或出现下列症状之一者为重症:休克、上腹部包块、急性肝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肺功能衰竭、DIC、明显黄疸。

1.2手术适应证(1)重症急性胰腺炎伴有严重休克;(2)胆道疾病或感染如胆管结石、胆道蛔虫病;(3)反复发作的胰腺炎并已证实有乳突狭窄或胆管狭窄、结石等;(4)胰腺炎并肠麻痹或经非手术治疗难以好转者。

1.3手术方法胰腺被膜切开减压,松动胰床,彻底清除坏死灶及胰周坏死组织,以等渗温盐水反复冲洗胰腔、胰床。置多根多孔粗管引流。有明显结石并积脓8例,胆总管壁充血、水肿并肝外胆管结石扩张10例。全部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引流,26例均行近端空肠造口。

1.4术后处理

1.4.1术后持续胃肠减压时间为7~14天,绝对禁食。对于SAP“饥饿”可获得生存,进食可导致死亡[3]。

1.4.2抗感染治疗应首选喹诺酮类抗生素,1992年前,我们选用青霉素、甲硝唑等药物,结果4例发生腹腔感染。1992年后改用喹诺酮类及甲硝唑每12h左右给药1次,交替使用,连用7~12天,因喹诺酮类抗菌谱广、抗菌活力强,尤其对大肠杆菌作用突出,是胰腺炎抗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本组自改用喹诺酮类后没有发生腹腔感染。

1.4.3应用抑制胰酶分泌的药物――善得定该药为人工合成的生长抑制素衍生物,具有强的生物活性,其抑制生长素分泌的作用至少大于生长抑制素的40倍,半衰期也延长30倍以上[4]。主要抑制胃泌素、促胰酶素、胆汁的分泌,从而使胃液、胰液、胆液的分泌呈大幅度下降。术后前3天内每8h0.1mg肌注1次,72h后每12h1次,2天后改24h给药1次。1~2天,观察24h胆汁<250ml,胃液<250ml为有效指标。本组最多给药9天,最短6天。

1.4.4静脉给予足够热量的营养SAP的治疗需要较长时间的禁食。根据人体每天生理需要量计算补给热量。应以10%脂肪乳、复合氨基酸、葡萄糖三联供能。少量多次输血或血浆。每天动态测定尿液各项指标,如尿糖(++)以上则应加用胰岛素拮抗剂。一般按补充10g葡萄糖加胰岛素至少1u,速度为1.5~2.0u/h[3]。

1.4.5并发症的预防在抗休克治疗时,因补充液体量较多,应严密观察24h尿量及尿比重的测定。同时96h内应积极预防ARDS。适时选用H2阻断剂,以预防急性胃肠黏膜出血的发生。腹腔多根引流管如无引流液,则应根据实情分次、分段拔除,是预防腹腔感染的措施之一。

2结果

经过上述治疗后本组病例治愈21例,有4例因腹腔感染而再次手术。死亡5例,2例休克死亡,3例死于多器官衰竭,住院18~42天出院。

3结论

SAP近年来的发病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人群饮食谱发生变化有关,病死率较高。作为基层医院,笔者认为,首先充分利用现有的检测手段,可获得较高的阳性率。我院添置CT机后,对患者进行动态CT监测,及时了解组织修复变化,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5]。及时手术,充分引流,合理选用抗生素,有效地使用抑制胰酶分泌的药物,补充足够的静脉营养,积极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可以提高临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姚棒祥.重症胰腺炎现代治疗的认识.中华肝胆外科杂志,1999,5(2):76-78.

2史海安.重症胰腺炎严重并发症的防治.临床外科杂志,1995,3(1):31-32.

3夏穗生.现代腹部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85,27.

4HoffejecAA.Somatostatininthemauagemenfofinfennalpancreafiofistalaeasfroenfenology,1991,100,274.

5张圣道.有关SAP外科治疗的几个问题.实用外科杂志,1992,12(2):621.

【关键词】重症胰腺炎

重症范文篇4

1对象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重症肝炎病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病毒性肝炎学会制定的重症肝炎诊疗标准,排除合并肝硬化患者、合并精神病患者、合并严重心肺肾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60例病人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18~58岁,中位年龄(40.9±12.5)岁。对照组60例病人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20-61岁,中位年龄(41.1±12.6)岁。两组患者上述资料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1.2方法。对照组60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生命体征观察、神志和精神状态观察、静脉输液护理、口腔护理,并发症如黄疸、严重腹胀、出血等观察及护理,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患者给予低脂、低蛋白、低糖、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进食原则以患者进食后不致上腹饱胀不适为宜,保证患者摄入足量水分。研究组60例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传染消毒隔离并实施护理管理。消毒隔离方法:患者入院后即进入传染病去进行治疗,防止不同病区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临床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消毒隔离标准进行操作,紫外线照射对治疗室进行定期消毒,消毒液对治疗室进行擦拭消毒,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后及时用消毒液消毒。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分泌物、排泄物等均应实施严格消毒隔离,直至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体征等消失后可解除消毒隔离,最大限度的避免感染的发生。在采取传染消毒隔离操作的同时,研究组60例患者予以护理管理,具体方式如下:生活护理:料理患者日常生活,确保病人充分休息,观察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实施预防性护理。给予病人常规饮食护理的同时,根据病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饮食,如患者合并肝性脑病先兆,应控制蛋白质摄入,合并腹水则给予低盐饮食,合并昏迷或高度食欲不振病人,应留置胃管给予高热量流质鼻饲,合并消化道出血者予以禁食。对于持续吸氧患者,做好鼻腔护理,保证患者鼻腔清洁,鼻导管和湿化瓶要定期更换。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翻身拍背促进患者痰液排出,必要时对患者进行电动排痰处理,所有护理操作均按照无菌操作标准进行。合并肝昏迷的病人,在饮食方面维持病人肠道酸性环境,促进病人血氨下降,患者排便后保持肛周清洁。服药护理: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坚持合理正确的使用抗病毒类药物,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后及时沟通医生进行诊治。心理护理:重症肝炎病人治疗费用高、治疗周期长且病情较重,患者心理负担过重,常表现出不利于治疗和康复的负性情绪,如焦虑、恐惧、孤独感、无信心、绝望等,临床护理人员应进行适宜的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交流给予其精神安慰,通过说理疏导法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给予患者理解和关心,多与患者交谈,掌握患者负性情绪的变化与心理状态。健康教育护理:使患者和家属了解重症肝炎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和技术对疾病的认识水平,使其充分了解重症肝炎传染消毒隔离的必要性以及疾病预防、并发症预防的方法。治疗后调查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并进行对比;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和医护人员感染的发生,并进行统计。1.3统计学处理。本组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研究组未见医护人员感染案例,对照组发生医护人员感染1例(1.47%),P>0.05;研究组60例患者发生肝性脑病1例、肝肾综合征2例、水电解质紊乱2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67%,对照组发生肝肾综合征4例、肝性脑病3例、水电解质紊乱4例,上消化道出血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

3讨论

重症肝炎是短时间内出现大量肝细胞坏死并导致严重肝功能衰竭的一种综合征,是肝炎中最严重的类型,具有死亡率高、难治愈的特点[2]。因肝炎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生存能力较强,防治交叉感染发生,保障医护人员自身安全,实施传染消毒隔离和护理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中,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医护人员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表明实施传染消毒隔离和护理管理,能够积极预防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临床治疗及预后,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降低医护感染几率也尤为重要。

作者:蒋永祝 单位:四川省大竹县人民医院感染科

【参考文献】

重症范文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重症监护室一病区在2018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20岁~71岁,平均年龄(44.2±2.3)岁,包括癫痫患者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6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21岁~73岁,平均年龄(44.3±2.4)岁,包括癫痫患者2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3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患者意识清醒,无精神障碍,可配合护理研究;对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合并昏迷状态;无法正常语言沟通;合并肝肾功能障碍;中途退出。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宣教、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药物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①基本护理,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并进行叩背以避免肺部有堆积物造成肺阻塞,保证患者呼吸正常。开展阶段性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住院不同阶段实施对应的健康教育,强化患者对疾病、重症监护室等相关知识的了解,告知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提升其治疗依从性。②环境护理,护理人员或家属探视进出重症监护室时可能因消毒灭菌处理不到位而带入细菌,护理人员要强化责任意识,同时定期清洁和按规定消毒以及更换患者使用过的雾化器等设备,针对导管等与细菌接触频繁的设备最好一次性使用。家属探视按照规定进行消毒灭菌,探视后清理病房,同时定期更换患者的床品及病号服等物品。③口腔护理,针对使用呼吸机的患者需要定时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清洁,在清洁过程中发现口腔溃疡情况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避免恶化。针对无法自行咳痰患者应使用设备进行吸痰处理,避免痰液过多造成肺部感染。④误吸预防护理,重症监护室患者免疫力差,大部分无法自主进食需要通过鼻饲补充营养,需要护理人员严格控制鼻饲量和速度,同时鼻饲时适量抬高床头避免误吸和发生胃潴留。1.3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者重症监护室感染发生率以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SF-36生活质量量表[3]主要对患者认知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状况、生理机能等进行评分,每项均采取百分制,分值与患者生活能力呈正相关。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重症监护室感染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2.17%,低于对照组的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巨大改变,住院患者数量越来越多,同时医院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患者住院期间会接触到更多的病菌,加之患者住院时免疫力较差,因此医院感染风险较高[4,5]。特别是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其病情严重,免疫力和抵抗力更差,极易被细菌病毒所侵蚀和感染,会加重病情,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因此为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极为重要。常规护理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效果并不理想,为提升护理质量,以患者护理需求为依据提出全面整体的护理策略[6]。针对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主动性护理措施,根据以往的护理经验为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以降低感染发生率。预见性护理的原则为先预防后治疗,相比传统护理其主动性更强,患者住院期间对其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和预判,积极开展护理措施进行有效规避。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感染率更低,生活质量更高,提示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具有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为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可有效规避各种感染风险,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范贤俐,张荣荣.预见性护理在内科重症监护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J/CD].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7):23、26.

[2]吴燕芬.预见性护理对内科重症监护室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2):1620-1621.

[3]张静,朱凤祥,姚海静,等.预见性护理在ICU重症患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6):152-154.

[4]罗玉兰.预见性护理应用在ICU重症患者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7):184-185.

[5]梁艳.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比较[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5):144-146.

重症范文篇6

1.1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我院ICU收治的90例重症产妇的临床资料。1.2方法。统计重症产妇入住ICU的主要病因(若合并多个疾病,以第一诊断为准),以及年龄、户籍所在地、孕产次、是否正规产检、疤痕子宫等5种高危因素,分析高危因素与重症产妇疾病谱的关系。1.3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1.0或GraphPadPrim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高危因素与疾病谱的关系分析中,将重症产妇的疾病按合并的高危因素的数量进行等级分类,方差分析后多组比较(Dunn's法),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重症产妇年龄分布特点。90例重症产妇中,年龄21~48岁,平均(30.43±5.34)岁,各年龄段重症产妇病例数随年龄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其中26~30岁为生育年龄最高峰。见图1。2.2重症产妇的高危因素分布情况。本组重症产妇中存在的高危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孕产次≥3次、疤痕子宫、非正规产检、外地户籍、年龄≥36岁。见表1。2.3高危因素与重症产妇疾病谱的关系分析2.3.1高危因素个数与重症产妇疾病的关系。本组90例重症产妇入住ICU的疾病包括产后出血47例(52.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0例(22.2%)、其他疾病(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肝内胆汁淤积等)23例(25.6%)。见表2。其中61例孕妇(67.8%)存在2个以上的高危因素,产后出血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存在的高危因素数量[(2.6±0.24)个和(2.55±0.29)个]显著高于心血管疾病等其他疾病[(1.35±0.2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2年龄与重症产妇的关系。本组重症产妇按照年龄区间的疾病谱分布见表3。随着年龄的增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各年龄组间与产后出血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9961(P=0.0056),见图2。

3讨论

随着两孩政策全面放开,生育妇女的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就诊的高龄孕产妇、二胎产妇越来越多,成为重症产妇增加的重要因素,导致危急重症产妇数量急剧上升[4-5],产科重症患者作为一类特殊的患病人群越来越被重视。在死亡的孕产妇原因中,80%以上可通过孕期保健和提高救治水平而得到预防和避免[6]。罗美玲等[7]对孕产妇死亡各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产妇文化程度、丈夫文化程度、产前检查、分娩地点、分娩方式、计划生育指标、胎盘非自然娩出和妊娠合并症,均为危险因素。本研究对我院ICU进行抢救的重症产妇回顾性数据分析显示,出现病情变化的产妇中存在的高危因素分布依次为:孕产次≥3次、疤痕子宫、非正规产检、外地户籍、年龄≥35岁。目前随着国家政策的健全、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孕产妇的围产保健也得到不断完善,但外籍户口的孕妇孕期保健存在意识薄弱,不正规进行产检而对孕产妇及胎儿健康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需要重视孕期评估、产前检查,控制高危因素,对高危孕妇建立电子档案、高危孕妇追踪管理等多个环节层层把关,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追踪管理。本研究分析显示,重症产妇入住ICU原因前3位是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其他疾病,产后出血为当前重症产妇患者抢救榜首,其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依然是入住ICU的最常见原因,与既往研究报道相符[8-9]。在美国,每年大约有1%~3%孕产妇需要重症监护医疗,共约40000~120000例患者(基于每年400万次分娩计算)[3]。在一项为期6年半的研究表明,产科患者中入住ICU的比列为0.1%~0.9%[4]。而我院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平均入住ICU的比例为0.2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但从本研究结果来看,存在的高危因素并不低于发达国家,说明对存在高危因素的孕产妇未得到充分重视和提前干预。结合本地区的情况可能存在以下原因:①患者及家属意识淡薄,认为生孩子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拒绝去ICU监护治疗;②产科医师认识上的偏差或对风险的评估不到位,不能及时把患者转入ICU,等到出现危急情况甚至出现不可逆转的情况时才转ICU监护治疗,错过最佳抢救时机,在入住ICU的孕产妇患者抢救中85%是产后的[5]。同时由于ICU医师不熟悉产科处理措施,也不愿意接受带孩子的孕妇,从而导致入住率降低;③对入住ICU的孕产妇没有统一的收治指征或评分标准,应用综合ICU患者的收治指征进行评估往往标准太高,不能体现孕产妇的专科性及特殊的生理变化。对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都应收治ICU进行加强监护,需要明确和区分不同级别的监护,提前给予干预措施,其中大多数患者仅需要简单的干预、监护和支持治疗就可以减少孕产妇病情变化的发生。产科ICU的建立可降低孕产妇病死率,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10]。多项研究报告也显示[11-13],高龄孕产妇较合理生育年龄孕产妇而言,高危风险因素明显升高。不同年龄段发生的风险不同,随着妊娠年龄的增长其风险也在增加,与有关报道一致[14-15]。本研究显示,26~35岁孕产妇为我院产科重症患者抢救的高发年龄段,与张广霞等[16]报道一致,因此,高龄仍是孕产妇预防风险和治疗的重点。

重症范文篇7

肺炎是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1]。以往对重症肺炎的定义局限于肺炎患儿是否出现累及其他系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目前认为肺炎患儿出现严重的通、换气功能障碍或全身炎症反应时,即可诊断为重症肺炎[2]。重症肺炎诊断依据包括:临床症状、胸片改变、病原学检查及血气分析变化。在积极抗感染治疗同时,如何合理应用激素,是重症肺炎治疗的焦点问题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新技术的使用,重症肺炎在诊断方法、治疗手段方面均有了长足发展,现对重症肺炎诊断与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重症肺炎的流行病学

1.1重症肺炎的发病率

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1.56亿肺炎患儿,其中1.51亿在发展中国家。而我国每年肺炎发病人数高达2100万人。在所有的肺炎患儿中,有7%~13%属于重症肺炎,足以威胁患儿生命并需要住院治疗[1]。

1.2重症肺炎的高危因素

RudanI等[1]研究表明引起重症肺炎的高危因素有:非母乳喂养、营养不良、空气污染、低体重、未接种麻疹疫苗。同时,国内学者[3]指出: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代谢遗传性疾病以及早产儿应视为重症肺炎的高危儿。

2重症肺炎的诊断

2.1重症肺炎临床诊断标准

目前国内外对重症肺炎诊断标准不完全一致。WHO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防治规划指出,在肺炎的基础上出现:激惹或嗜睡、拒食、下胸壁凹陷及发绀,则可诊断为重症肺炎[4]。英国胸科学会(BritishThoracicSociety,BTS)提出的重症肺炎诊断标准为[5]:(1)体温>38.5℃,全身中毒症状重,或有超高热;(2)呼吸极度困难,发绀明显,肺部啰音密集或有肺实变体征,胸部X线示片状阴影;(3)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微循环障碍、休克任一项者;(4)并脓胸、脓气胸和(或)败血症、中毒性肠麻痹者;(5)多器官功能障碍者。其中(1)、(2)为必备条件,同时具备(3)~(5)中任一项即可诊断为重症肺炎。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的重度肺炎诊断标准为[6]:(1)婴幼儿:腋温≥38.5℃,RR≥70次/min(除外发热哭吵等因素影响),胸壁吸气性凹陷,鼻扇,紫绀,间歇性呼吸暂停、呼吸呻吟,拒食;(2)年长儿:腋温≥38.5℃,RR≥50次/min(除外发热哭吵等因素影响),鼻扇,紫绀,呼吸呻吟,有脱水征。

2.2重症肺炎病原学检测

临床上常使用的病原学检测手段有呼吸道免疫荧光、痰培养及血培养。然而,痰培养获取标本困难,并且所取标本往往是上呼吸道病原体而失去意义。血培养不仅所需时间长,对于没有菌血症的患儿而言,血培养往往阴性。近年来CheongHF等[7]的研究表明:尿液肺炎链球菌抗原检测(PUAT)虽然不能排除非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病原体,但由于肺炎链球菌是引起儿童肺炎的首要细菌病原,故受其感染的患儿也占重症肺炎患儿中的绝大多数,同时PUAT检测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对于抗生素的早期使用也具有指导意义,因此,可以弥补血培养及痰培养在标本采集和培养时间方面的局限性,故PUAT仍可作为辅助诊断肺炎链球菌引起重症肺炎的重要检测手段之一。

2.3重症肺炎的内环境紊乱监测

重症肺炎患儿都有低氧血症的表现[8]。低氧血症易引起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因此监测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极为重要。重症肺炎患儿由于其通气换气功能障碍,一方面由于二氧化碳潴留,引起呼吸性酸中毒;另一方面由于缺氧导致无氧酵解增加,酸性代谢产物增多,堆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因而,重症肺炎患儿血气分析一般为混合性酸中毒。在并发心力衰竭的重症肺炎患儿,由于大量使用利尿剂,使氢离子从肾脏丢失,可造成代谢性碱中毒[3],所以需定期监测血气,根据其变化来判断病情变化及预后。此外,低钠血症是重症肺炎常见并发症[9],其可能原因有:严重的低氧血症与二氧化碳潴留使肾小动脉痉挛,引起水钠潴留;缺氧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使水潴留大于钠潴留;缺氧使细胞膜通透性改变,钠泵功能障碍,使钠离子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造成血钠下降;摄入减少、呕吐腹泻使钠丢失增多;利尿剂使钠离子排除增加。除低钠血症外,还有低钾血症、低钙血症、低磷血症。在临床工作中,除了抗感染治疗外,也应纠正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钠血症[3]。

2.4重症肺炎炎症介质早期检测

通过对炎症介质的检测,可对重症肺炎做出早期诊断,目前常用的辅助诊断及疗效观察的实验室指标有:外周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RS),但是其敏感性都不高,不具有早期诊断价值。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和对重症肺炎的深入研究,早期反映重症肺炎的新炎症介质也不断出现,其中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细菌感染很好的标志物。PCT主要在细菌毒素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刺激下产生。重症肺炎时,由于大量细菌裂解释放强烈毒素,作用于单核细胞等相关细胞,诱导产生TNF等细胞因子,导致PCT不断升高。最近研究表明:PCT作为炎性指标,其敏感度优于CRP,可以作为反应炎症强弱的指标。PCTQ检测卡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法,具有快速方便的优点,有很好的临床价值[10]。

3重症肺炎的治疗

3.1抗感染治疗

抗感染治疗是治疗重症肺炎,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基础。

3.1.1抗生素的选择原则对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初始用药是经验性的,后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针对性用药。对于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儿,2002年欧洲临床微生物和感染会议上达成了塔拉戈纳策略(TheTanagonaStrategy)共识[11],提出了抗生素的选择原则:(1)抗生素应尽早使用;(2)基于局部情况和药代动力学的足够剂量及个体化用药;(3)选择具有良好肺穿透性的抗生素;(4)降阶梯治疗(deesdationtherapy),即最初采用广谱抗生素经验性重拳出击治疗,随后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及临床反应适时地改为相对窄谱、针对性强的抗生素,可改善患者预后,减少细菌耐药,避免广谱抗生素治疗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并减低费用。

3.1.2重症肺炎抗生素治疗途径选择重症肺炎易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因而WHO对重症肺炎治疗原则包括:早期住院治疗,早期静脉使用抗生素。由于抗生素广泛使用,导致耐药细菌的产生又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所以,口服抗生素是否可达到静脉使用抗生素相同的效果,成为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的热点。2006年,RojasMX等[12]提出,对于3个月至5岁的重症肺炎患儿,使用口服阿莫西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同于静脉使用青霉素。2008年,HazirT等[13]通过对2037例年龄3~59个月的重症肺炎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在没有严重基础疾病(严重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的重症肺炎患儿,口服阿莫西林[80~90mg/(kg·d)]可达到静脉用阿莫西林[100mg/(kg·d)]相同效果。对于低年龄(<6月)、低体重、呼吸明显增快的重症肺炎患儿,口服抗生素治疗失败率较高,不值得推广[14]。广泛推广口服抗生素治疗,不仅缓解医院住院压力,节约医疗资源,也减轻了患儿家庭负担,但是,对于重症肺炎患儿,多数学者仍主张抗生素静脉给药或采用抗生素序贯治疗。

3.2激素的应用

对于重症肺炎,临床上对激素的使用尚有争议。一方面,一部分专家认为重症肺炎由于IL6、CRP、TNF等炎症介质的大量释放,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出现各个组织器官并发症,而糖皮质激素可减轻炎症反应。ConfalonieriM等[15]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加速重症肺炎患儿的肺部炎症消退,减少由于SIRS引起的并发症,此外,还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住院日期。另一方面,Salluh等[16]根据GRADE系统检索文献荟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激素作为重症肺炎的基础用药并不值得推荐,在有效的抗感染治疗的情况下,使用激素是安全的,但是加用激素并不能提高疗效。

3.3其它辅助治疗

锌的使用,国际上尚有争议。Brooks等[17]的随机双盲试验结果显示:每天加用20mg锌的辅助治疗,可以加快重症肺炎的恢复,减少抗生素使用,从而减少其并发症及死亡率。与之相反,Bose等[18]认为:在重症肺炎患儿中,使用锌的治疗组与未使用锌的对照组,其临床症状的缓解以及住院时间都没有统计学差异。因而,锌对重症肺炎的辅助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4重症肺炎预后不良的因素

文献报道多脏器功能衰竭、并发症、电解质紊乱、小年龄四个因素对婴幼儿重症肺炎死亡率有明显影响[19]。其中,多脏器损害是重症肺炎死亡的主要原因。

5预防

重症肺炎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要减少其死亡率,不但要提高对其的早期认识,更重要的是及早采取措施预防其发生。疫苗接种是一种减少重症肺炎发病率的有效措施,包括麻疹疫苗、流感疫苗和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近年来,麻疹疫苗已经得到普及,但是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在发展中国家其普及率仍然较低[14]。值得注意的是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它可预防大多数重症肺炎链球菌肺炎。虽然不同国家、地区以及不同个体的肺炎链球菌血清型有一定差异,但是,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包括7~13种肺炎链球菌(SP)血清型,可以预防世界范围内50%~80%的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20,21]。OrinSLevine等[22]的临床试验表明: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可保护大部分易感儿童。南非的一项临床试验表明,在HIV感染患儿中,肺炎链球菌疫苗可减少肺炎链球菌肺炎发病率的65%,在未感染HIV的儿童中,肺炎链球菌疫苗可减少其发病率的83%[23]。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重症肺炎的重视与认识的深入,国内外对儿童重症肺炎诊断标准日趋完善,重症肺炎早期诊断指标的应用以及新治疗方法的出现,重症肺炎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儿童重症肺炎诊断与治疗,尚存在一些争议,重症肺炎的预防,尚需要普及。

【参考文献】

[1]RudanI,BoschiPintoC,BiloglavZ,etal.Epidemiologyandetiologyofchildhoodpneumonia[J].BullWorldHealthOrgan,2008,86(5):408416.

[2]乔俊英,栾斌.小儿重症肺炎的诊治策略[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7,28(5):3639.

[3]袁壮,马沛然,邓力,等.50年来小儿肺炎诊治策略的变迁[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12):881908.

[4]HeffelfingerJD,DavisTE,GebrianB,eta1.EvaluationofchildrenwithrecurrentpneumoniadiagnosedbyWorldHealthOrganizationCriteria[J].PediatrInfectDisJ,2002,21(2):108112.

[5]BritishThoracicSocietyofStandardsofCareCommittee.BTSguidelinesforthe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inchildhood[J].Thorax,2002,57(supp1):S1S24.

[6]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上)[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8390.

[7]CheongHF,GerLP.Clinicalapplicationoftherapidpneumococcalurinaryantigentestinthetreatmentofseverepneumoniainchildren[J].JMicrobiolImmunolInfect,2008,41(1):4147.

[8]BasnetS,AdhikariRK.Hypoxemiainchildrenwithpneumoniaanditsclinicalpredictors[J].IndianJPediatr,2006,73(9):777781.

[9]NairV,NiedermanMS.Hyponatremiain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J].AmJNephrol,2007,27(2):184190.

[10]ReyC,LosArcosM.ProcalcitoninandCreactiveproteinasmarkersof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everityincriticallyillchildren[J].IntensiveCareMed,2007,33(3):477484.

[11]SandiumengeA,DiazE,BodfM.Therapyof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Apatientbasedapproachbasedonthetenrulesof“TheTarragonaStrategy”[J].IntensiveCareMed,2003,29(6):876883.

[12]RojasMX,GranadosC.Oralantibioticsversusparenteralantibioticsforseverepneumoniainchildren[J].CochraneDatabaseSystRev,2006,(2):CD004979.

[13]HazirT,FoxLM.Ambulatoryshortcoursehighdoseoralamoxicillinfortreatmentofseverepneumoniainchildren:arandomisedequivalencytrial[J].Lancet,2008,371(9606):4956.

[14]ShamsElArifeen,AbdullahHBaqui.Treatingseverepneumoniainchildren:wecandobetter[J].Lancet,2008,371(9606):78.

[15]ConfalonieriM,TrevisanR.Prolongedinfusionofhydrocortisoneinpatientswithsevere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J].RecentiProgMed,2006,97(1):3236.

[16]SalluhJI,PovoaP,SoaresM.Theroleofcorticosteroidsinsevere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asystematicreview[J].CritCare,2008,12(3):R76.

[17]BrooksWA,YunusM.Zincforseverepneumoniainveryyoungchildren: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trial[J].Lancet,2004,363(9422):16831688.

[18]BoseA,ColesCL.Efficacyofzincinthetreatmentofseverepneumoniainhospitalizedchildren<2yold[J].AmJClinNutr,2006,83(5):10891896.

[19]陈爱斌.婴幼儿重症肺炎死亡高危因素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05,3(5):437439.

重症范文篇8

关键词: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护理服务满意度

急诊科是收治危重症患者的重要科室,能在最快时间内使患者得到专业、科学的救治[1]。鉴于危重症患者病情严重、复杂、易变[2],给急诊科急救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考验。常规急救护理中的急诊急救流程不够规范、标准,急救消耗的时间较长,易使患者错过黄金救援时间,引发不良后果[3-4],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可以避免上述问题,因此,我院抽取开展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前、后的急诊危重症患者各57例进行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进行常规急救护理的57例急诊危重症患者,将其设为参照组;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57例急诊危重症患者,将其设为整体组。参照组男30例,女27例;年龄42~79岁,平均(52.19±9.26)岁;呼吸系统疾病20例,中毒10例,脑血管疾病10例,多发性创伤17例。整体组男35例,女22例;年龄43~82岁,平均(52.33±9.33)岁;呼吸系统疾病18例,中毒12例,脑血管疾病12例,多发性创伤15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纳入标准:①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危重症病例;②年龄≥18岁;③收治时尚有生命体征。排除标准:①依从性差;②伴有精神疾病;③入院后24h内死亡;④存在认知、听力障碍。1.2方法参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患者收治到急诊室后,由医生快速进行病情评估;遵医嘱对患者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检测血压、心率、脉搏等生命体征;联系相关科室医生进行会诊并确定治疗方案,协助医生进行抢救;急救结束后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观察或送至病房。整体组采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①积极与急救中心沟通协作。获取危重症患者的基本资料,预先掌握患者的病情,评估120急救车辆到达急诊室的时间,做好抢救医疗设备(如便携式呼吸机、喉镜等)、抢救设施、药品等准备工作,备好抢救床、转运滑板、氧气以及推车,与急诊科抢救医生于急诊大厅提前等候。②及时分诊处理,落实健康教育、心理疏导。采用5级国际预检系统开展分诊护理工作,对患者的病情严重情况进行分级,落实家属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工作,做好医患沟通,促使其积极配合。迅速判断患者的病情,针对Ⅰ级患者,应立即开通绿色通道,送至抢救室开展紧急抢救;针对Ⅱ、Ⅲ级患者,应开具检查单,协助患者进行检查,以明确病情;针对Ⅳ级患者,由护理人员进行排号,逐一为其进行护理;针对Ⅴ级患者,应协助其进行专科检查,没有问题后办理出院。③急救抢救护理。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争分夺秒,提高责任心和风险意识,严密观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做好应急准备,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专人进行抢救药物配比,并做好抢救记录。④抢救后护理。增加查房频率,对患者病情进行记录,严格按照无菌规范实施各项护理工作,做好患者各类管路的保护与检查工作,严密防止不良事件发生,如有异常,及时汇报给主治医生。同时与患者家属保持密切沟通,耐心、细致地回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做好心理疏导工作。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1)比较两组的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合格率、预检分诊准确率、救治成功率。由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员负责采集数据,以护理组为单位上报,每月5日提取上月信息。危重患者绿色通道平均停留时间合格判断标准:绿色通道平均停留时间≤60min[5];预检分诊准确率=预检分诊准确例数/预检分诊总例数×100%;救治成功率=救治成功例数/被抽查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的病情确诊时间、急救时间、急救费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跌倒坠床发生情况。跌倒坠床发生率=跌倒坠床例数/总例数×100%。(3)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1周后的护理服务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ewcastleSatisfactionwithNursingScales,NSNS)评估,该量表共包含19个测试项目(护士为您所花的时间;护士的工作能力;当您有需要时,总会有护士在您身边;护士对您护理情况的了解程度;当您呼叫护士时,他们到来的速度;护士对待您的方式让您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护士为您提供的疾病和治疗的信息量;护士巡视病房的次数;护士所提供的帮助;护士为您解释问题的方式;护士让您的亲戚或朋友放心的程度;护士对他们自身工作的态度;护士为您提供的疾病和治疗的信心类型;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对您的尊重程度;护士倾听您的烦恼及您所关心问题的方式;在遵守规章制度前提下,在住院期间,护士给您的自由程度;护士对您的要求做出回应的乐意程度;护士对您隐私的保护程度;护士能了解您的需求)。采用1~5分5级评分量级进行评价,其中1分代表非常不满意;2分表示不满意;3分表示一般满意;4分表示满意;5分表示非常满意。总评分0~95分,评分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合格率、预检分诊准确率、救治成功率比较整体组的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合格率、预检分诊准确率、救治成功率均高于参照组(P<0.05,表1)。2.2两组患者的病情确诊时间、急救时间、急救费用、住院时间比较整体组的病情确诊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急救费用少于参照组(P<0.05,表2)。2.3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跌倒坠床发生情况比较整体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跌倒坠床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P<0.05,表3)。2.4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1周后的NSNS评分比较护理1周后,整体组的NSNS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表4)。

3讨论

重症范文篇9

在座的很多人可能都不大了解我们科室。可以这么说,我们科是一个封闭的环境,整个病房没有一扇窗户,终日见不到一丝阳光,不管白天还是黑夜,病房里永远都是一层不变的泛着日光灯所散发出的灰白色的光。我们护理的病人,不是昏迷的,就是镇静肌松的,或是老年痴呆的,他们,都不能言语,他们是沉默的。但我们面对的家属却是形形色色的:有悲痛欲绝的;有脾气暴躁的;沉默寡言的;蛮不讲理的;挖空心思套你话的,等等,等等、、、、、、对于在一个如此封闭环境下工作的我们如何学会更好地与家属沟通是我们科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部分。

我是08年毕业后直接分配在重症医学科工作的。2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深深地领悟了这么一句话:“沉默未必是金!”

记得刚到我们科时,性格内向的我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下,面对这么一群“沉默”的病人,不夸张的说,我可以工作一天不说一句话,因为我认为我的病人不需要我开口。我也暗自开心再也不用像实习时那样每天和病人和家属喋喋不休了。因为我们科每天只有半小时的探视时间,我可以用忙碌的工作来轻易地避开,我照样可以不说话。但有件事让我改变了想法,我意识到不仅我的病人需要我用言语来唤醒他们,病人的家属更需要我用言语来安慰他们!

那天,我接了一个病人,一个和我同龄的女孩。当她被推进病房的时候,她,是沉默的,但紧接着,我听到了一阵撕心裂肺的痛哭声。原来是女孩的母亲,只见她死死地拽着平车,手中紧紧地握着一张相片,逢人就说:“我的女儿是这样的,不是那样的,她只是睡着了、、、、、、”我看到了照片中活泼靓丽的身影,再看看床上死气沉沉的女孩,怎么都无法将她们联系到一起。与此同时,女孩的母亲应伤心过度晕了过去,大家忙作一团。

面对年轻的生命即将凋落,慈祥的母亲几欲崩溃,此时的我难道还能继续选择沉默吗?不!我再也不能沉默了。我必须为他们做点什么!回心一想,他们在和我们闹时,觉得他们很强势,甚至私底下常把他们称为刁民。但就在这一瞬间,我觉得他们就是弱势群体,他们是那样的无助,那样的恐慌。其实,我们的立场是统一的,都是为了病人。于是,我悄悄地改变了,我试着把自己当成他们家庭的一员看待,我深深的体会到:家属担心的不仅仅是病人的病情,更多的时候是病人的生活。

在半小时探视时间里,我开始由被动变得主动了。我会热情地迎上去,亲切地作自我介绍,耐心细致的把病人24小时的变化告诉他们。比如说:“阿姨,您来啦,今天奶奶能自己吐痰了呢,大便也解过了!”“大伯,张爷爷早上睁开眼睛了,还和我握手了呢!”这些消息对于家属来说无疑都是天大的喜讯。此外我还会和他们拉拉家常,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因为我深深地意识到:在病情护理方面我们是专家,但在生活护理方面,家属才是真正的专家。我会把了解到的信息班班交接,保证班班都做好。

重症范文篇10

一、临床资料

本组95例,其中男58例,女37例。农村儿童90例,城镇5例。治愈好转83例(87.37%),死亡12例(12.63%)。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以呼衰为主78例(82.11%),心衰4l例(41.16%),脑衰6例(6.32%),肠功能衰竭1例(1.05%)。年龄分布,<3个月40例(42.11%),死亡6例;~6个月31例(32.63%),死亡4例;~12个月16例(16.84%),死亡2例;~3岁8例,无死亡病例。影响预后的主要并存症为先心病10例,死亡4例;其次为中-重度营养不良13倒;死亡7例。

二、讨论

本组95例重症肺炎病儿,男性高于女性。农村儿童患病明显高于城镇儿童,这与农村病儿早期未得到合理治疗有关;重症肺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以呼衰最高,其次为心衰。此组无一例诊断为循环衰竭,可能与我科对循环衰竭的认识和诊断标准掌握不好有关。年龄分布集中在1岁以下婴儿,共87例(91.58%),12例死亡病儿亦全在此年龄段。本组病例显示,预后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预后越差;同时并存有先心病,中-重度营养不良者,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预后差。肺炎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首位死亡原因[1],重症肺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是造成肺炎病儿死亡的主要原因[2],为肺炎病儿提供早期诊断和早期合理治疗的医疗条件,是降低肺炎病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