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护士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2 15:02:22

重症护士工作总结

重症护士工作总结篇1

1、在护理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本病室行政管理和护理工作;是本部门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第一责任人,应对护理部、科主任负责。

2、根据患者病情及护士工作能力,妥善安排患者的责任护士。

3、每日主持晨会交班及床头交接班,组织并参与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

4、督促检查各项护理工作,及时帮助解决疑难问题。

5、定期检查仪器、急救物品及药品的使用及保管情况,保证抢救药品、仪器性能完好,及时登记使用情况。

6、定期检查各项护理表格的记录情况,保证其完整性与准确性。

7、定期检查各种消毒物品尤其介入性物品的消毒情况。

重症护士工作总结篇2

【摘要】目的:探讨护士长在重症病人环节质量控制中的作用,为重症病人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1年08月至3年06月期间收治的重症住院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并结合自身护理工作经验,根据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制定相应的临床护理质量标准,探讨护士长在重症患者的各个护理环节质量控制中的作用。结果:我院在2011年08月至2013年06月期间收治了1000余例重症住院患者,在对上述重症患者进行护理时,共发现和处理不安全隐患10例,未发生事故、差错以及纠纷。制定重症病人临床护理质量标准,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结论:护士长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应将重症病人护理环节质量控制作为日常护理管理的核心,防止差错、并发症及护理纠纷发生,以确保护理质量。

【关键词】重症病人护理;环节质量控制;护士长

重症病人大部分体质差,且病情严重,容易反复发作。由于长期患病患者通常会出现抑郁焦虑的情绪,患者容易出现不良情绪,部分患者由于病情严重、患病时间长,生活无法自理[1]。因此,重症患者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患者出现不良事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根据重症病人护理难度大、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发生率高的特点,护士长要把环节质量控制作为重症病人护理日常护理管理的核心,从而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质量,帮助患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制定重症病人护理质量标准

1.1 制定病人病情观察标准:临床护士做好患者的病情观察工作,要注意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心电监测以及肢体活动、瞳孔等生命体征,注意记录患者的各项临床检查结果[2]。

1.2 制定护理操作质量标准: 临床护理人员要按照质量标准完成各项护理操作,知道护士在紧急情况下正确进行心肺复苏、脑疝急救以及气管插管等紧急抢救技术,护士要能够合理正确的使用除颤器、呼吸机等设备。

1.3 制定基础护理质量标准: 对于重症病人要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措施,争取患者护理合格率和护理落实率均为100%,要做到无护理并发症。具体的护理标准如下:①注意保持患者居住环境整洁、舒适、安静且安全、临床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工作,照顾好患者的生活。③确保患者不发生烫伤、坠床等护理并发症,杜绝护理纠纷的出现[3]。

2 落实护理环节质量控制措施

2.1 病情交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重症病人在救治过程往往需要进行多个科室的治疗,通常病人要在不同科室之间进行交接,如果转运或交接过程中对患者病情交代不清除,就容易产生护理差错,导致一些护理纠纷。因此护士长在安排值班时要注意新老护理人员以及工作能力强弱人员的搭配,严格督查病人转运交接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了解当班护士是够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②病情观察重点是否突出,如颅脑疾病与脊柱疾病、不同部位颅内肿瘤等不同疾病的观察重点是否清楚。③患者是否存在护理差错、液体外渗、纠纷隐患以及护理差错等问题需要处理[4]。

2.2 并发症防治中的治疗控制: 护士长要做好以下工作:①做好护理指导工作,了解患者并发症预防措施是否做好,指导护士做好相关工作;②护士长要指导护士掌握冻伤、烫伤、坠床、压疮、液体渗出引起组织坏死等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工作。③定期召开护士会,结合案例以及文献等总结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引起护士的关注。

2.3 护理安全质量控制: 护士长要做好护理安全工作,告诫护理要依据三查七对的规定进行操作。要充分做好以下工作:①护士长要了解每个护士的应急处理能力以及工作能力;②注意检查护士的操作是否合乎规范;③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病室安全防患制度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4 抢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进行抢救工作时,护士长要冷静的指导和参与抢救工作。并做好以下工作:①指导护士有序的做好各项抢救辅助工作;②注意观察抢救过程中患者的各项指标,配合好医生的抢救工作;③妥善处理患者家属的冲动情绪。②安抚病人家属,为医生的抢救工作营造相对宽松的环境。

3 结果

我院在2011年08至2013年06月期间收治了1000余例重症住院患者,在对上述重症患者进行护理时,共发现和处理不安全隐患10例,未发生事故、差错以及纠纷。

4 讨论

对病情危重的患者,从护理管理方面出发,不仅要给患者配备先进的监测抢救仪器设备以及一批护理技术过硬的护理队伍,还要注意采用现代质量控制管理的有效手段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由于长期患病患者通常会出现抑郁焦虑的情绪,部分患者由于病情严重、患病时间长,生活无法自理。因此,重症患者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患者出现不良事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医院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重症病人临床护理质量标准,充分发挥护士长在护理各个环节中质量控制中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医院治疗水平。护士长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应将重症病人护理环节质量控制作为日常护理管理的核心,防止差错、并发症及护理纠纷发生,以确保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Deckwart O, Fiss G, Laurisch A, et al. P166 Poster Analysis of the Content of Consultations between Patients and Nursing Staff in the Course of Telemedical Care for Chronic Heart Failure[J]. 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 2011, 10(1 suppl): S29-S29.

[2] 张全英, 刘花, 李丽荣, 等. 护士长质量自控定期反馈方法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 2010, 31(020): 3351-3352.

重症护士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事件

[中图分类号] R4.7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8(c)-0166-02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指的是某个体经历了超出正常人能够承受的创伤性事件之后所出现的精神障碍,其临床特征显示为重现、回避以及高警觉。医院手术室护士其工作强度较大,且有着大量的突发现象,患者病情一般较重,因此有着较高的PTSD发生几率[1]。PTSD症状持续存在,既可能对手术室护理人员造成生理方面疾患,也会对其心理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的下降。为探讨手术室护士PTSD症状的发生因素以,现选择2011年4―6月某市4所综合性医院进行调查,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某市4所综合性医院的手术室护士221名,采取统一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来进行调查。全部护士均为女性,年龄在20~58岁之间,平均年龄31.5岁,护士文化程度以大专为主,平均手术室工作时间6.8年。在调查过程中实际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21份,有效回收率为88.4%。

1.2 方法

以医院为单位,采取不记名的问卷方式,采取集中发放当场回收的方式进行资料的收集。调查问卷包括护士一般信息问卷、手术室创伤事件问卷、PTSD症状清单等。其中一般信息问卷包括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工作经历、护龄等。手术室创伤事件问卷包括可能导致护士发生PTSD的创伤事件,并评价创伤事件对个体精神的影响程度,采用1~5计分:1分为无影响,2分为轻度,3分为中度,4分为重度,5分为极重度。PTSD症状清单[2]共3个主要症候,17个项目,总分在17~85分之间,分数越高说明发生PTSD的可能性越大。

1.3 统计方法

该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不同人口学资料之间手术室护士PTSD症状评分比较

在不同年龄组的护士PTSD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同手术室创伤水平间PTSD评分比较

手术室创伤事件的总发生率为94.6%,PTSD症状阳性率为22.4%。在手术室创伤事件对护士精神的影响方面,对创伤事件进行轻度、中度和重度的划分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创伤越重护士PTSD分数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手术室护士创伤事件的发生及PTSD症状

3.1.1 手术室创伤事件的发生情况 手术室创伤事件有着较高的发生几率,总发生率为94.6%,由于工作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手术室护士经常面对有着严重创伤的患者,另外由于在护理人员工作中经常遭受意识的辱骂职责,也会对手术室护士心理造成影响。

3.1.2 手术室护士PTSD症状 调查结果显示该组手术室护士中PTSD症状的阳性率为22.4%,手术室护士承担这对危重患者的救治和护理工作,和普通护士相比其创伤和精神压力均较高,因此应该对手术室护士的PTSD情况进行重视,寻求应对的措施,保证手术室护士的生理、心理的健康。

3.2 相关因素

3.2.1 人口学因素 在不同年龄组之间,护士PTSD症状评分有着显著差异,其中20~30岁年龄段的护士得分最高,40岁以上年龄段的护士得分最低,其原因在于年龄较大的护理人员长期在一线工作,对创伤事件有着一定的心理适应能力[3],而31~40岁之间的护士其工作和生活压力和年轻护士相比较高,因此PTSD症状较重。不同护龄组之间其手术室护士的PTSD症状评分有着显著的差异,且随着护龄的增加,PTSD得分越高,这主要是因为护龄越长,面对创伤事件也越长,给心理造成的压力就越大。

3.2.2 手术室创伤事件 在轻度、中度以及重度手术室创伤组之间PTSD症状得分有着显著的差异,创伤越重护士PTSD分数越高。因此严重的手术室创伤,和手术室护士的PTSD症状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护士的PTSD出现有着最大的作用,有着强烈的正向性影响[4]。

3.3 解决措施

3.3.1 应对方式 一般来说,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应对,有助于护理人员紧张情绪的缓解,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消极应对则起到相反的效果[5]。过往的研究调查发现[6],护理人员积极和同事进行交流,是在创伤性事件之后最为有效的应对方式,另外通过参与某些有益的活动,或者以玩笑或者幽默的形式来使自己得到放松,缓解压力,也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

3.3.2 社会支持 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和社会支持之间呈负相关,社会支持的水平越高,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就越高。过往研究[7]发现只有小部分护理人员能够经常获得管理者和同事的帮助,约有73%的护理人员认为医院管理者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没有足够的关心。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士是PTSD发生的高危人群。护理管理者应该对其身心健康进行重视,对手术室的不良环境进行改善,改革管理制度,实现护士工作压力的舒缓,并对护士进行定期的心理指导,加强护士的心理承受能力。护士应该对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行有意识的锻炼,并对自身压力进行合理缓解,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对抗创伤所留下的不良刺激。

[参考文献]

[1] 林琳,何国平.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J].现代护理,2009,20(17):1592-1594.

[2] 吕丹菊,于静蕊,周秀秀.护士职业倦怠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0,14(6):374-376.

[3] 郭新平.护士工作压力及压力源研究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2010,15(11):1049-1050.

[4] 周丽君.护士工作压力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2010,5(16): 2139-2140.

[5] 胡敏.长沙市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的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0,14(2):62-63.

[6] 邢月梅.院前急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4(4):312-315.

重症护士工作总结篇4

急症科具有紧急抢救性、同步协同性、多学科综合性的特点。急症科对急、难、险、重症的处理是否成功,往往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医院总体水平的高低。因此,搞好急症科的管理是急诊抢救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现将5年来急诊护理管理体会总结如下。

1 护士管理

急症科的护士应具有较全面的护理知识,而且必须技术娴熟、操作准确,遇到紧急情况,能做到镇静、从容不迫。这就需要组织护士不断学习,通过送护士到教学医院进修学习、定期技术培训和岗位练兵等长期有目的的人才培养,努力掌握各方面先进的护理知识,只有技术上精益求精,人人成为多能护士,才能更好地挽救病人生命。此外,要想保证急诊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护士的人员配备也必须合理,按老中青相结合的原则排班。以老带新,搞好传帮教工作,以保证急诊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护士长应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技术素质,并认真组织业务学习,督促检查全科护士、护理员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应把握好对护士批评的方式、时机和效果,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轻重缓急采取不同的对策进行帮助教育,以期共同进步。应重视对护士的思想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和爱岗敬业,注重加强集体凝聚力。

2 业务管理

2.1 环境管理:急症科环境必须干净、整洁、舒适、优雅。这样,病人来就诊不会产生恐惧心里,并能很快消除焦虑情绪,适应新环境。作为管理者应随时督促、检查护理人员的工作,作好消毒隔离工作,搞好环境卫生,保持良好的医疗环境。

2.2 服务质量管理:来急症科就诊的病人大多病情急、重,病人的心情急躁,有的甚至态度专横。这时,要求医护人员必须以满腔热忱来迎接病人,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病人,对于病人的冷言粗语,不要与其计较,要好言相劝,耐心解释,要以自己温柔的举动、和善的语言感动病人。这样,大多数病人都能够逐渐稳定情绪,配合医护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做到态度和蔼、技术熟练、动作轻快,以得到病人的信任,让病人感到温暖和放心。病人情绪稳定,有利于身体的康复,对我们的护理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2.3 组织纪律管理:急症科的医护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即使没有病人,也不能擅自离岗,要通过建章立制和考核等办法约束大家的行为,以保证有充足的医护人员随时投入抢救工作中。

重症护士工作总结篇5

骨科病人的基础护理不同于其它科病人,由于创伤、多发骨折、复合伤、截瘫病人,加之老年病人股骨颈、粗隆间骨折,因疼痛原因限制,给骨科基础护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易发生并发症,因此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从2005年2月~2006年3月,从基础护理质量管理入手,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了对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视,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病人基础护理合格率从上年的96.8%上升为99.2%,最大限度的降低了骨科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现介绍如下。

1 高度重视基础护理工作,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

1.1基础护理工作是保障临床护理工作安全的基础,最能贴近病人的护理方法,是护士观察病情的主要途径,是护士与病人沟通的桥梁,是护理服务精神的最直接体现,因此有计划、系统的组织护士学习医学伦理学、护士职业道德修养等理论知识,目的是提高全体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的高度认识,能够自觉认真的完成好本职工作。

1.2护士应具备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精神,教育护士既然选择了护理工作,就要以护理事业的先驱南丁格尔为榜样,用心去呵护每一个遭受疾病折磨的病人,一切以病人舒适为中心,把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贯穿于护理工作始终。教育护士在工作中自觉地关心病人、体贴病人、帮助病人,脚踏实地做好基础护理工作。

1.3营造积极的人文关怀氛围。新的护理理念倡导人文关怀,在护理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管理、人性化服务,营造和谐的护理工作环境,和谐的护患关系,倡导“团结协作、关爱生命、关爱健康、关爱病人”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在这种氛围中,使护士积极愉快的工作,处处为病人着想,病人需求无小事,主动愿意为病人服务。

2 提高对基础护理工作重要性认识

2.1充分理解和认识基础护理工作的意义,目的是让每一名护士都能认识到骨科病人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基础护理不仅仅是病人清洁、舒适,更重要的是通过基础护理工作,减少危重、长期卧床、重大手术后病人的并发症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例如坠极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等。每周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安排有资历的教师结合临床病人实际情况,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讲课、教学查房,促进当班护士认真观察病情,认真完成基础护理工作。

2.2不断总结成功经验,纠正护理缺欠。每天早查房护士长都要对新入院病人、术后、危重病人进行全面床头交接,询问病人护士工作情况,通过早查房,进一步提高各班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视,找出基础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不断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在思考以往发生过的一些护理缺欠,吸取教训和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提高骨科病人基础护理质量。

2.3认真落实基础护理工作,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可以调和融洽护患关系,密切观察病情,了解病人需求,及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及时解决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通过发放住院病人问卷调查反馈表明,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上一年97%上升到99.7%,整体护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3 加强重危病人基础护理质量监控。

3.1对危重、新开展手术病人,责任护士根据病人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制定出严密的护理措施,及时进行护理效果评价,力争达到预期目标。

3.2护士长每日从早查房开始,一看、二问、三动手,检查夜班护士的工作质量,了解和掌握病人皮肤及各种管道护理、伤口渗血、患肢未梢血运观察、协助功能锻炼情况等,对白班各班人员不定时查,检查结果填护理工作情况量化表格,每项有相应分值,这样更好地促进护士自觉地工作流程、巡视制度进行主动服务,对当班病人病情做到心中有数,促进和提高骨科基础护理水平,同时又起到了对护理工作质量监控作用。

3.3以护理质量监控结果,做为评价每个护士年终工作总结的硬指标。骨科病人的基础护理尤为重要,任何小的疏忽都可给病人造成并发症,因此,护士长每日必须做到以重危病人护理为中心,对每一个护士的技能、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做到心中有数,针对性的进行随时检查,其结果进行量化管理,到年终进行总结表彰,优秀者可优先晋升、评优等,对分数低于90分以下者,帮助查找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如果连续处于低分者,可考虑末位淘汰制,目的是让每一位护士真正认识到基础护理工作之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刘苏君。基础护理-护士专业内涵〔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43.

重症护士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护理人员抑郁焦虑调查

焦虑和抑郁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心健康疾病,近来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处于重症监护室一线的护理人员,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为了解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zung′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她(他)们的焦虑和抑郁状态,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郑州市3家省级医院和4家市级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护士为研究对象,当场发问卷,填写完毕后收回,有护士78名,男12名,女66名,年龄20~40岁,平均24.2±3.2岁。

方法:Zung′s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分别包含2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1~4级记分,量表中各单项得分相加得SAS和SDS总粗分,用总粗分乘以1.25换算成标准分。SAS标准分>50分判断为焦虑症状,SDS标准分>53分判断为抑郁症状。一般项目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软件SPSS 120行数据统计分析,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

结果

SAS和SDS标准得分。

表1各项目标准分比较

项目例数SAS标准分SDS标准分男1244.33±12.9246.33±7.10女6642.53±12.0044.08±12.28

男、女护士SAS得分差异无显著性(t=0.47,P=0.64),和常模(33.8±5.9)相比明显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护士SDS得分差异无显著性(t=1.29,P=0.20),和常模(41.88±10.57)相比明显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总检出率23%(18/78),其中男3例,女15例,男性检出率低于女性,但检出率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X2=0.54,P=0.463);抑郁总检出率17%(13/78),其中男0,女20%(13/66),男女性检出率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X2=1.74,P=0.187)。

讨论

重症监护室内的患者基本为医院各科室的急危重症患者,病情重,有效沟通难,因此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经常处于救护的高度紧张状态,工作要求高,劳累紧张,睡眠不足,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在这种高风险、高强度脑力、体力劳动环境下,情绪也更容易出现波动。个体在高应激状态下,没有足够的社会支持和良好的解决方法,心理损害的危险程度显著高于普通人群[1]。本调查中,被调查的护士中有焦虑症状23%,有抑郁症状17%,不给予这些人员以适当心理调整和干预,会对她(他)们的社会功能(如工作态度、积极性等)和医患关系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产生医疗差错、医疗纠纷。男性护理人员的焦虑、抑郁检出率比女性低,这可能与男性护理人员体力较好,能更好的完成重症监护室内的各项工作,感到的压力小,而女性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压力要比男性更大有关。据调查,在美国大约12%的医师在一生中曾经患过抑郁症[2],有报道成年抑郁症患者中女性是男性的两倍,女性抑郁症的患病率14.34%。对于中青年岁女性,无论是在低收入国家还是中、高收入国家,抑郁症排在疾病负担的第1位,女性医务人员工作强度高、责任重、压力大,心理健康问题更应得到重视。遗憾的是,发展中国家的非精神病科医务人员,特别是综合医院和初级医疗机构的非精神科专业医务人员对抑郁的认识不足,对抑郁症三大核心症状项目回答正确率总体仅24%,对治疗抑郁的药物选择、特性、不良反应、疗效及疗程不了解[3],故不能及早发现和治疗抑郁症。提示必须对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给予高度重视,积极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支持,提高医务人员整体心理素质,因此对具有医学专业知识的医务人员,也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宣传,以提高心理应激能力。还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4],所以,医务人员的工作要被家人和社会理解,使医务人员能安心工作。

本研究中焦虑总检出率23%,其中男3例,女15例;抑郁总检出率17%,其中男0,女20%,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研究对象样本相对较少,无普通人群的对照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今后将继续扩大样本,增加对照组,进一步探讨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田丽华,宫玉花.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3,17(1):9-11.

2Alpert Js.Physician depression[J].Am J Med,2008,12l(8):643.

重症护士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护士 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 工作压力

有研究[1]显示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会影响护士的工作满意度,通过研究医院级别、工作年限等因素对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探讨促进护士这一群体身心健康的途径。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本市6所医院的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61份,有效率87%。

1.2 研究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2]症状自评量表又名90项症状清单(SCL-90)。该量表采用10个因子分别反映10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分数越低,表明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3]该量表从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问题、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五个方面反映护士的压力来源,百分比越高,表明引起压力的程度越大。

领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2]该量表分别测定个体领悟到的来自家庭、朋友和其他人的支持程度,同时以总分反映个体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总程度。分数越高,反映被试拥有或感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

1.3 研究方法

问卷由每个医院护理部统一发放,按照职称、年龄比例等分配人员,统一回收。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和差异检验。

2.结果

2.1 分析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压力的相关系数,结果见下表(表1)。结果显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水平呈负相关。

2.2 不同级别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见表2、表3。

由表2和表3结果显示,三级医院与一级医院工作的护士在总均分、躯体化、强迫、抑郁四个方面有显著差异,而二级医院与一级、三级医院差异不明显。

2.3不同工作年限护士在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的差异结果见表4、5。综合表4、5结果,工作10年以下的护士在人际关系敏感和敌对两个方面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工作10-20年的护士。

3.讨论

3.1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水平呈负相关。压力过大是影响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临床护理人员相对缺乏,同时患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医学相关技术不断更新,护士面对重重压力,致其心理健康水平受到一定影响。在压力较高的情况下,可通过提高护士的社会支持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3.2三级医院工作护士的健康水平明显低于社区医院工作者。由于三级医院的患者人数多、病情重,护士面对的压力更大,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在社区医院工作的护士。

3.3工作10年以下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工作10-20年者。由于工作10年以下的护士刚参加工作,需要时间适应该工作岗位,导致其在人际交往方面有更多问题。在医院里,年龄越小往往工作的任务越重,导致年龄较小的护士存在敌对心理。

3.4由于个体的应对方式与其生活经历、人格特征、归因方式、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当个体遇到应激源后,不同个体会根据已有的经验采取合适的应对方式,以保持心理健康。而积极和消极是相对的,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应对方式,都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应激源对个体的伤害,故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无显著相关。

为了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可设立专门机构或组织关注护士的心理健康,并适当减轻其工作压力,尤其关注三级医院工作的护士和年轻护士,从而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三甲医院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工作满意度现状调查,刘红,齐鲁护理杂志,2011(18).

重症护士工作总结篇8

【摘要】目的 了解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整体护理的内涵建设。方法 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广西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模P

【关键词】护士;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的开展,护理的职能不断扩展,以及人们追求新的生命质量观,要求护士提供给病人的护理应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护理,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高[1]。为了解护士心理健康状况,2009年10月用SCL-90症状量表[2]对广西护士进行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内的执业护士;(2)护龄≥1年;(3)从事护理工作。对广西区内符合纳入标准的护士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600份,收回1521份,有效问卷1490份,有效率为93.1%。

1.2 研究工具

1.2.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2]采用SCL-90作为本次研究工具,对广西区内符合纳入标准的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该表包括9个症状因子,分90个条目,每一条目症状严重程度以1(从无)~5(严重)分为5级,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1.2.2 个人一般资料包括所在地区、医院等级、科室、职称、学历、性别、年龄、护龄等内容。正式测量前,选择100名研究对象测试其信度,其信度系数总量表信度为0.93。

1.3 实施研究员均经统一培训。评定前由研究员对被调查者详细讲解评定目的,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统一指导语,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如实填写,填写完毕后由研究员亲自收回问卷,对有漏项的问卷要求进行补填,不合格问卷作废。问卷收回后统一编号,运用SPSS 13.0对测试结果进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调查资料来源见图调查样本来自全区各地,遍及各个护理岗位,能代表广西护士心理健康状况。

2.2 广西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常模比较,见表1。

3 讨 论

3.1 用SCL-90自评量表的结果评定分析,总分和阳性项目数能反映心理健康水平高低[3]。本组调查表明, 广西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模。表 1显示,临床护士的SCL―9O总因子评分高于国内女性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2 本调查发现,护士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与中国常模相比,有较大的差异。调查结果显示,除敌对、恐惧、偏执和精神因子外,其余各因子与中国常模相比,P

3.3 本调查共涉及医院各个护理单元,从结果来看,各科室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与中国常模相比有明显差异。特别是躯体化、饮食睡眠等症状因子,几乎所有科室得分都高于中国常模,且有3个科室P

3.4 本调查检出有心理问题及心理障碍人数为302人,严重心理障碍25人,总检出率为21.9%。当心理健康总分≥204时,被视为有心理问题;当≥220分被视为心理障碍;当≥234分被视为严重心理障碍,对这一部分人应进行积极干预。调查中还发现接近204分的人数不算太少,本调查为系列研究,待以后作进一步统计分析。

4 小 结

护理管理者应关注本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培养提高护士的EQ。通过调查发现,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随着社会对护理需求的增加,护理学科的发展,要求护士在具备护理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护理管理者应将培养护士的职业素养,特别是心理品质的培养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才能满足21世纪人们对护理的需求,从而达到护理服务质量“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参考文献】

[1] 马章淳,温贤秀,向国平,等.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1):848-850.

[2]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1-35,120-122.

[3] 徐俊冕.医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184.

[4] 胡敏予,周昌菊,肖水源.长沙市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4):192-195.

[5] Rout U R.Stress among district nurse: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J].J Clinic Nurse,2000,9(2):303-309.

[6] 方琼,曾凡林.护理工作应激与应对[J].护理研究,2004,18(8):1340-1342.

[7] 何贵蓉,李小妹,顾炜,等.护理工作压力源及压力程度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1,16(11):700-701.

重症护士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护理质量 护理管理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发展,重症医学科(ICU)已经成为综合性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工作是将病情危重的患者集中起来,运用最新型先进的医疗设备及监护抢救设备在人力、物力上为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及护理服务。

医院已经将重症医学科工作作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日常医疗护理工作成为保证重症医学科是现代尖端护理技术的体现,大批先进医疗设备的进入,致使重症医学科的医疗护理问题日益增多,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危害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因此护理管理工作显得更重要,为了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医院应该主动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1.ICU护理管理因素

1.1护理人员配置:重症医学科是不允许家属陪伴的,这样就加重了护士的工作负担,国家规定ICU相应的床护配置应该是1∶3。可是在国内,大部分医院为追求经济利益,ICU床护比只有1∶1,繁重的劳动量使护士非常疲惫,为护理质量埋下隐患。

1.2医疗设备设施:重症医学科可以说是医院医疗仪器设备最多的科室之一,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医疗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太快,为提高患者治愈率,医院会引进最新型的设备,运用医疗设备和设备带来的并发症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1]。

1.3管理制度方面:重症医学科的管理制度没有严格的模板,很多医院都是从上级医院照抄过来后照章执行的,没有针对本院特点及不足加以改善,给管理工作带来不便,对于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不能把关,机械性操作使很多安全因素被忽略[2]。

1.4护理人员:护士的工作强度大,大部分医院在重症医学科都是采取分组责任制,意味着护士的工作时间将为12小时,长时间高强度劳动量给护理工作的安全带来很大的问题,重症病房的环境相对是封闭的,护士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将影响护理工作质量,而且新型仪器设备在临床运用中需要一个相对长的时间学习和熟悉,给护士带来很大的压力,护理工作技术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1.5护理病历:现代社会,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大量片面的媒体报道使人们对医院有抗拒心理,在举证倒置的前提下,病历已成为保护医护人员的重要资料。但是重症医学科的工作有其特征性,面对危重患者抢救时,更多的是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要求护士完成医生医嘱后及时有效地补充病历。

2.ICU安全问题对策

2.1对于重症医学科人员配备问题,可以严格按照国家规定配备护理人员,其实很多大型医院已经逐步完善护理人员的分工,将护理人为地分为护理工作者及护理员,这样就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并且对新入院几年内的护士要求每年轮转科室,保证重症医学科在缺少人手的情况下尽快补充熟悉其工作的护理人员,保证护理质量。

2.2对于新型设备,医院应组织专业人员对护士进行培训,做到每个护士对新设备新仪器能熟练掌握,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进一步分工,如有些医院有专门的呼吸治疗师,这样呼吸机使用及更新就可以交给专业呼吸治疗师完成,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保证医疗质量。

对于固定的医疗仪器设备医院应安排专业人员定期检查维系,护士应将仪器设备检查作为交班内容之一,保证仪器设备抢救患者的时候不出差错事故。

2.3管理制度上,应严格按照医院规章制度执行,做到科护士长、护士长、小组长责任制,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抽查检查,加强基础护理操作,确立护理质量考核标准,量化考核细则,建立护理质量督导管理机构,加强督促和检查,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进行工作流程改进,使岗位职责明确,合理安排工作,确保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3],重要地方粘贴安全警告标示,每日早交班时做到护理病历交班、床头交班、口头交班并认真核对。

2.4护理人员的管理工作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量使大部分医护人员产生倦怠情绪,护士长应经常开展座谈会、讲座等消除负面情绪,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教会护理人员心理调节方法,学会释放压力,这才能保证护理工作正常进行。

加强理论及实践学习,ICU病房是个面对全院开放的科室,收治病人多样化,病情复杂化,对护理人员提出更高要求,除掌握本科室的护理特点 摘 要: 本文总结了影响ICU护理质量的因素,包括医疗设备、护理管理方面、护理工作者及其他因素,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及方法,包括增加人员配备、加强理论业务学习等,达到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目的,使ICU医疗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护理质量 护理管理

外,还要积极学习其他病种的观察重点及护理要点。

医学是门不断更新发展的学科,对于新的护理知识及技能应合理安排护理人员进修学习,采取一帮一带的方式将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尽快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对于新进科室的护理人员首先要求其掌握最基本的仪器设备工作和各种抢救技术如心肺复苏、电除颤等,培训考核合格后才可以单独上岗,将新近人员作为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管理对象。

2.5对于护理病历的书写,一定要做到准确无误,组织学习医疗文件书写等相关文件学习,对于抢救时执行的口头医嘱一定要求医生补充完整,每日交班时将病历作为交班的重点之一,护士长定期对护理病历进行检查,注意保证与医疗病历的一致性,保证不合格病历不出现。

随着医疗水平不断发展,重症医学科在医院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重症医学科的关注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医院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本文就重症医学科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阐释,希望新形势下的护理工作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爱珠.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认识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4.

重症护士工作总结篇10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护士;专业能力培训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70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83-02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在ICU病房拥有专科护士成为了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必要。贵州省在全国范围内医疗技术发展较为落后,ICU病房的建立起步较晚[1],尤其是地级市或基层医院经济、人力诸多局限,不能保证大部分护士同时进入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参加培训获取执业资质,我科尝试利用专科护士加业务尖子进行护士专业能力培训,强化培训半年时间,最终全科护士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培训对象

2011年3-9月,对科室的41名护士进行专业能力培训。本组护士工作年限为1-30年;学历:本科9名,大专28名,中专4名;职称:主管护师8名,护师14名,护士17名,轮转见习护士2名;其中专科护士5名。

2 培训内容

以贵州省三级医院检查标准中重症医学科的护士素质要求制定培训目标。培训重点为ICU护士必须掌握的专科知识和三基知识强化、各种职责、应急预案、制度等。专科理论包括危重病人的氧疗、气道管理、酸碱及电解质失衡、院感控制、专科疾病的重症监护等。我们将理论培训教材:王丽华主编的《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教材》[2],邱海波、黄英姿主编的《ICU监测与治疗技术》[3]中涉及到的基础理论和技能结合我科常见病、已开展的诊疗项目、科内的护理经验进行节选、综合的理论汇总。实践安排内容有:各项基础护理的规范性操作,重症医学科护士的常用专科操作、急救仪器使用、抢救技术、病人选择性的临床观察等,旨在提高重症医学科群体护士的综合能力。

3 培训方式

3.1 培训师资 由科室现有的五名专科护士及两名业务尖子成立培训组,专科护士均在贵州省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基地受训并取得资质。组长为专科护士,副护士长,培训组成员在26-29岁之间。培训小组讨论树立“专业、道德”的护士作为培养目标,据目标制定培训计划和内容,小组成员根据自身优势安排具体负责范围,理论授课主要由专科护士承担,业务尖子主要负责基础护理操作培训,小组长负责操作及理论授课时间的统筹安排,并根据每项技术过关进度动态调整培训时间。

3.2 培训时间安排及考核方法 运用理论与实践交叉的培训模式[4],每周二、三、四下午为理论授课和指导操作演练时间。每周一至周五早晨为操作考核时间。操作考核的项目有:新版CPR技术、电除颤技术、呼吸机管路连接及使用、呼吸囊使用等等。每月底进行一次综合理论考试。理论及技能考核由师资和学员从“未知、了解、部分掌握、掌握”四个等级的双重评判进行综合判断,临床综合能力评价由培训组员按照“完全不能应变、能处理简单问题的简单应变、能处理常规问题的普通应变及具备综合处理能力的灵活应变”四级构成。

3.3 具体培训方法

3.3.1 每周理论培训时间结束后采取提问的方式当场巩固学习效果,提问又分抢答、集体补充回答、个人作答式。

3.3.2 操作培训项目分组交替进行,分为有病患实践的操作和模型操作,在病患身上的操作控制要点为按需进行,不给其增加额外的伤害,如吸痰操作时护士未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培训老师立即制止指出错误更换病人重新考核。于培训一周内考核,周考后作为日常抽查项目。

3.3.3 理论考核的出题范围为“三基”基础理论、当月操作及日常理论授课涉及的所有理论性内容。

3.3.4 训练发散式思维,预见性护理问题,提高护士综合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发散式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指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思考,追求多样性解答的思维方式[5]。锻炼发散式思维能使护士从更多层面考虑病人的病情,预测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提前提出护理干预。我们通过5-8人小组式、选择性病人护理小查房锻炼护士该项能力。

3.3.5 强调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注重沟通能力培养。此项培训由小组成员搜集整理资料,结合本院收治病患多为县、乡级病人,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实际情况,再通过群体讨论的方式找到适合病人的一般沟通方式和程序。

4 结果

本组护士培训后,理论、技能成绩、临床综合能力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表1为41名护士培训前后对比:

5 结论

重症医学科利用现有资源自我培训可以提高科内护士的综合素质。

6 讨论

目前重症医学科护士最佳的培训方式是在专科护士基地经受专业培训,由此具备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6]。但在基层医院重症医学科发展普遍较晚,护士对重症医学的理论及技能知晓度低,大多缺乏综合抢救病人的应变能力,而科室在运行中分次派遣护士进入专科培训基地接受培训,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群体护士的综合能力。在护士基本素质普遍不能满足科室需要、规范化培训条件又受限制的情况下,利用现有资源对科内护士进行理论、技能、实践应用的综合培训,并引入发散式思维拓展护士单一的思维局限,能够提高重症医学科护士的综合素质。但培训效果与领导层面的支持和师生基本素质密切相关:本组培训中由科室副护士长担任组长,具有带领作用和授权专科护士、全员培训观,使得专科护士有展示能力的培训舞台。当然,培训的前提也必须是科室具有一部分合格的专科护士。此外,在高低年资搭配的本组受训护士中,低年资护士体现接受能力快而高年资护士在综合处理病人上占优势的特点,她们的不足刚好可以进行互通,为下一阶段人才梯队的有序形成,规范化培养打下基础。但在本次培训中我们也发现,由于科内专科护士及业务尖子普遍年龄偏轻,存在教学能力上的不足,培训他人的机会几乎也可以当做对自己的自身培训;由于本科未很好开展护理科研,培训上也成为我们的空缺;团队协作方面,还有赖于通过加强护士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及业务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来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在对培训效果的评估上,因为属于探索中的培训方向,尚缺乏更客观的统计学指标来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 何琼,江智霞,等.贵州省重症医学护士专科培训的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9):10-12.

[2] 王丽华,李庆印,主编.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58.

[3] 邱海波,黄英姿,主编.ICU监测与治疗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0.

[4] 李萍,肖江琴,江静云.理论与实践交叉的培训模式用于ICU专科护士培训[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9):829-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