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干部学法用法心得体会十篇

时间:2023-04-12 05:50:47

乡镇干部学法用法心得体会

乡镇干部学法用法心得体会篇1

一、乡镇干部现状

近年来,上级党委十分重视和关心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制定和完善了“落实三真,关爱基层”等相关制度。同时,各乡镇党委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新方法、新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工作作风的转变,乡镇网干部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具体表现在:

一是服务农民,甘于奉献。许多乡镇干部以乡、村为家,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在乡镇工作。一些偏远的乡镇干部,远离父母、妻儿,一去就是一周甚至半月。特别是夫妻双方均是乡镇干部,老人、儿女身边无人照顾,对家庭生活和子女教育带来一定影响。他们虽然干不出惊天动地的业绩,却总是以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以工作任务的完成、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乡镇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作为自己的最大追求。

二是发展农业,脱贫致富。近年来,乡镇干部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发展食用菌生产,开发板栗、雪梨、茶叶等高效农业,创办农业龙头企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培养营销队伍,拓展农副产品销售渠道;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异地开发,鼓励农民下山脱贫建新村;带领农民兄弟进城跑项目、争资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明显加快。

三是扎根农村,确保平安。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还比较缓慢,优秀传统思想道德观念被逐渐淡化,民主法制意识还未深入民心,一些新旧矛盾和困难往往交织在一起影响着农村的稳定和发展。为此,乡镇干部肩负着化解矛盾解决困难和加快农村发展的重任;担负着积极指导、组织村民依法选举村民委员会等组织和各类代表,指导村级组织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落实广大村民对重大问题的民主决策权、知情权、表决权、监督权,积极宣传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村民的法制观念,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政治责任;还承担着积极落实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村低收入农户的生产生活困难,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工作,有效地确保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面对当前社会大背景和乡镇工作现状,乡镇干部在工作中还存在着“两怕”、“两难”、“一不愿”的矛盾心态:

其一,既要谋求发展,又怕影响社会稳定。稳定是发展的基础,发展又可以促进稳定,两者是相互统一的。可在工作中乡镇干部为了发展当地经济,大力推进项目建设,这往往会使少数人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得不到满足而发生冲突。如开发农业搞规模经济、建设康庄公路,需征(租)用农户责任山、责任田或房屋,这些赔偿费用没有明确标准,当他们个人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加以阻挠,乡镇干部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往往会与少数人产生矛盾,从而引发各类等不稳定因素而影响安定大局。

其二,既要倾听群众呼声,又怕得罪村干部。现行村两委干部由党员和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他们要对所在村党员和村民负责,按理只有干净干事的党员村民才会当选。但由于受传统思想束缚和选民民主政治意识缺乏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使一些自私自利,但又善于拉选票的人当选为村干部。他们打着“村民自治”的口号,无视乡镇干部指导,村务不公开,财务不按制度报销,重大问题不经村民代表讨论表决,个人说了算,对这些现象缺乏有效监管措施。同时上级在考核乡镇干部时,要组织村干部进行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为了能得到村干部好评,对一些村干部的违规行为只能睁只眼闭只眼,不敢得罪他们。对此群众又有怨气,指责乡镇干部不管事,使他们陷入了既要顺从民意,又要管理好村干部的两难局面。

其三,既要服从上级决策部署,本文来源:文秘站 又难以引导群众有效落实。由于部分农民群众仍然受传统观念束缚和文化知识的局限,对党和政府制定的一些政策措施一时不理解,难以贯彻落实,有些甚至阻挠反对。作为乡镇干部,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好上级政策,但同时又可能受到部分群众的抵制和指责。要处理好“对上”与“对下”的关系,往往有难度。

其四,既有对缺乏知识本领的恐慌,又难以有效提升文化技能。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都在积极要求创建学习型乡镇机关和技能型乡镇政府,乡镇干部也普遍认识到掌握现代农业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民主政治和法制知识的重要性、迫切性,也认识到不学习、不更新知识就会被淘汰,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乡镇干部由于日常事务繁忙,埋头和应付于具体工作,学习自觉性不高,忙起来没时间学习,空闲着忘了学习,往往是“读书读张皮,看报看个题”,不善于和潜心从书本上吸取知识,从理论上提升自己,更不善于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农村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其五,既想在乡镇岗位上干一番事业,又不愿长期在乡镇工作。现在乡镇干 部大部分思想敏锐,工作热情高、干劲大,富有朝气,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尤其是机关下派任职干部,更想在乡镇岗位上干出一番事业,实现自身价值。但是,乡镇工作条件毕竟艰苦、生活清苦,同时面对上级部门“压指标”,下级群众“往上顶”,“两头受气”的现状,要作出成绩并非易事,故使他们的信心遂减,不愿长期在乡镇工作,千方百计想尽办法,寻找各种门道脱离乡镇“苦海”。

二、原因分析

造成乡镇干部工作中矛盾心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

其一,乡镇干部自身素质不高。一是宗旨观念淡薄,政治责任心不强。做表面文章多,深入基层解决问题少,把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抛之脑后,不以“公仆”自律,而以“父母官”自居,有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思想严重,组织纪律观念不强,对工作敷衍了事,却追求奢侈享受。二是放松对人生观、世界观的改造,政治使命感不强。自认为是国家干部高人一等,把自己与群众隔离开来,往往经受不起金钱和权利等诱惑;三是一些乡镇干部工作动机不纯,事业心不强。自认为十年寒窗,捧上了铁饭碗,缺乏为百姓谋利益,永做人民公仆的思想。

其二,乡镇干部工作方法陈旧。乡镇干部工作对象是农民,现在农民不再是旧体制下的公社社员,已成为拥有充分自的生产经营者,对极个别“有吃有穿不靠你,不批不斗不怕你,有了问题老缠你,解决不了臭骂你”的农民,乡镇干部确实感到“行政命令不行,思想工作不灵”,“经济调控没钱,法制管理没权”,“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无奈。乡镇干部往往工作方法简单,缺乏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陷入“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无所适从、无能为力的窘况,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发展。

其三,乡镇工作体制不顺。一是服务水平不能满足村民需求。当前农民最盼望乡镇干部能跑项目争资金,能带领群众跑市场赚钱,能精通实用技术会服务。而落实项目,乡镇政府自身没有资金,只能到上级政府部门争取,部门又往往门难进,脸难看,落实资金难到位。市场经济变幻无穷,凭乡镇干部有限知识难以应对市场大海冲击,使他们在群众中缺乏威信;二是工作指标过高。一些部门指导农村基层工作,仍然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老思路、旧办法,给乡镇下指标,压任务,逐年加码,层层签订责任状,而村干部不拿工资,不买账,一切推到乡镇干部身上;三是在提拔使用上,也一定程度上冷落了乡镇干部。乡镇干部常年在农村一线,只能与农民交朋友,不如上级机关干部能亲近领导而得到重用。

三、加强乡镇干部作风建设的几点建议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乡镇干部作风建设,不仅仅事关乡镇干部本身,而且关系到党在农村基层执政能力建设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当前,在全省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的要求下,乡镇干部作风建设必须严字当头抓紧抓实抓到位。

1、强化学习,增强自身本领。为了应对新形式下乡镇工作复杂性的要求,切实提高乡镇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思想政治业务水平。应坚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坚持从五个方面加倍努力:一是加强学习政治理论。要切切实实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知识,强化乡镇干部执政为民的理念;二是加强学习有关政策,学会运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惠农政策,为农村建设争取项目、资金,强化乡镇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三是加强学习法律法规,认真学习农村常用的法律知识,运用法律手段调解农村矛盾,化解纠纷,强化乡镇干部民主法制意识;四是加强学习业务知识,认真学习各自所负责工作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强化乡镇干部处理日常工作的能力;五是加强学习实用技术,结合本乡镇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认真学习相关的实用技术,确保每个干部都有一技之长,强化乡镇干部指导群众致富的技能水平。各乡镇应制定定期学习制度,安排固定的学习时间,通过邀请专家来乡镇授课、组织赴党校脱产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等方式,集中组织广大乡镇干部认真学习,切实提高素质。

2、扎实工作,完成各项任务。乡镇干部要转变作风,必须从办实事和办好事等方面去体现落实。一要积极为民办实事。乡镇领导班子、住村干部要在深入调查、倾听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为民办实事的乡(镇)、村项目。并将每个项目完成时限在政务、村务公开栏上公开承诺,接受监督、抓好落实,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二要发展壮大农村经济。根据各乡镇、村的实际,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积极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切实实施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通过信息、开发、转移、就业、技术、信贷等帮扶,抓好“一户一策一干部”的落实,并认真实施“村集体经济万元工程”,帮助所在村包装项目、整合资源,力争用最短的时间彻底消灭集体经济空壳村。三要推进村级民主管理。教育引导村两委干部提升民主管理意识,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保障村民对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四要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乡镇干部要深入农户,全面了解和掌握不稳定因素,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乡镇干部学法用法心得体会篇2

(一)教学内容要突出重点。首先,要加强“三观”教育。乡镇领导干部要抵御外界腐朽思想侵烛、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就必须牢固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其次,要加强宗旨教育。让乡镇领导干部牢记他们所做的任何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造福广大人民群众,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做一位合格的人民公仆。再次,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育。乡镇领导干部作为乡镇和农村发展的领导主体,面临着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要完成好党在农村的各项任务和解决好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就会涉及多学科理论知识的交叉运用。例如,市场经济理论知识教育、农业经济知识教育、农业实用技术知识教育、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应急管理知识教育、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等。最后,要有针对性内容的教育。主要是热点和难点问题,有针对性设计教学内容,使课程设置更贴近当地实际需要,能对乡镇领导干部解决实际问题有所启发和帮助。

(二)教育培训方式要科学合理。可釆取参加党校培训、外出考察学习、邀请专家讲座、交叉任职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学习。例如,在举行专题讲座的时候,要多结合典型的事例,学习与当地实际工作、重大难题、群众的切实利益紧密结合的理论知识。在教学方法上,老师应尽量釆取启发式、开放式、研讨式教育,而不是灌输式教育方式,以发挥乡镇领导干部的主体作用。在课堂和课下多采用讨论交流式的方法,在讨论中老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大胆、自由交流意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在讨论基础上有计划地适时组织他们进行社会难点、热点问题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学习主动性和趣味性,提高教学培训的质量。在培训结束后,注重乡镇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后的效果。关注乡镇领导干部现实中的领导能力和工作能力是否得到增强,关注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心理健康问题是否有所改善,以此总结出经验和不足,加以改进,不断完善对乡镇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机制。创新教学手段,要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结合起来。由于乡镇领导干部参加党校培训、听专家讲座的时间有限,而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可作为干部学习培训的一种有效补充方式,满足干部学习的个性化需求。由于远程教育资源具有共享性、知识获得的便捷性、学习方式的自主性等特点,乡镇领导干部可自主安排学习计划,借助远程教育资源,根据自身所做的工作和所欠缺的知识,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能较快获得信息、学到新知识,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增强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因此,要不断完善远程教育资源,安排相应的教学计划,对乡镇领导干部展开培训,切实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

(三)学习制度要完善健全。指出:“领导干部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如饥似渴地学习,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跬步以至千里。”[2]我们党历来重视抓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这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要使乡镇领导干部勤于学习、学以致用,必须建立和健全乡镇领导干部的学习制度。学习制度化是加强乡镇领导干部的有力保障。然而,现实中乡镇领导干部的学习制度建设比较薄弱,因此,要从学习专门机构、学习内容、学习要求以及学习保障措施等方面建立健全乡镇领导干部的学习制度。并及时指导乡镇领导干部做好每次集中学习准备,使每次学习有中心主题,有专题辅导和讨论,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关键问题。同时要合理制定学习规划,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适宜调整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安排和学习步骤,有阶段有针对性地学习,以强化乡镇领导干部的学习效果。

二、必须强化乡镇领导干部监督力度

(一)监督内容要明确,监督范围须扩大。指出:“严格的监督是防止党员和党的干部腐化变质、维护党的纯洁性的重要途径。”[3]乡镇领导干部在乡镇地位特殊,手握较大权力,很容易迷失方向,有必要将他们作为重点监督对象。明确监督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对乡镇领导干部监督的关键。一是加强对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监督。要将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各项政策和工作公之于众,便于上级组织、专门监督机构、广大群众对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件进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给予严肃的查办。二是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权力一旦失去监督,就必然会导致腐败。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对权力腐败现象多发的领域进行严格监督。加强对土地管理、道路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等环节的监督,及时发现在权力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防止乡镇领导干部利用权力损公肥私、收受贿赂,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三是加强对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监督。选拔德才兼备、作风过硬的人为乡镇领导干部,是搞好乡镇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第一步。因此,必须加强从选拔到任用每一个环节的监督,严格监督和査办“带病提拔”事件。加强对后备干部的监督,为日后提拔重用综合能力强、作风过硬的干部把好关口。四是加强对乡镇领导干部生活作风监督,扩大监督范围。乡镇领导干部的腐化堕落往往都是从生活作风不良、趣味低下开始的,因此,加强对乡镇领导干部的监督,不仅要监督他们的“工作圈”,更要监督"八小时”外的“生活圈”“交际圈”,监督他们的日常生活。不仅要监督乡镇领导干部本人,还应将其亲属作为监督对象,监督他们是否有权钱交易、勾结官商的违法乱纪的行为。

(二)各种监督形式要综合运用。乡镇领导干部身处基层,广大群众对乡镇领导干部的作风状况最清楚、最有发言权。因此,群众监督对乡镇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至关重要。要建立相关制度保障群众的监督权和批评权,并以恰当的方式向群众公开事关他们切身利益的政策和工作,便于群众监督。“定期召开群众代表大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每名干部都要向群众代表进行述职述廉,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4]要不断拓展监督渠道,将群众监督与党内监督、人大监督、专门机关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有效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不断提高监督效果。要综合运用多种监督形式,通过开通举报电话、信箱供广大群众对乡镇领导干部作风进行监督,充分了解群众对作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上级组织部门的巡视和工作对乡镇领导学习、工作进行监督;通过专门监督机构下访和匿名问卷调查了解乡镇领导干部作风;通过强化日常监督,加强对平时领导干部学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监督。通过发挥监督的合力效用,将乡镇领导干部的作风置于多层次的监督之下。

三、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与制度创新

(一)完善落实民主集中制。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我们党最大的制度优势。”[5]我们党的制度有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就是民主集中制。能不能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直接关系到整个领导班子作用的发挥,关系到整个乡镇发展和稳定,关系到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实现。乡镇领导干部在乡镇地位特殊,掌握着较大的权力,理应成为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楷模。乡镇领导干部要将自己视为集体中的一员,不能搞特殊化;在对重大问题作出决策前,要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民主是充分吸收来自各方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集中是将收集的意见和建议集中起来由集体讨论,最后通过会议做出决定。任何乡镇领导干部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搞特殊,对于即将决定重大事项不得以传阅、会签或个别征求意见等形式代替集体议事和会议表决。乡镇领导干部应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搞好领导班子的内部团结,处理好与其他成员的关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好的榜样。

(二)完善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指出:“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6]用什么样的干部、不用什么样的干部,对乡镇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选拔乡镇领导干部时,着重对乡镇领导干部作风状况的考察,将优良作风作为乡镇领导干部得到提拔的重要标准。着重采纳人民群众对备选干部的评价和意见,作为选拔任用乡镇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准。着重将干部五大作风方面的表现情况作为日常考核、不定期考核、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全面了解干部的作风状况,为选拔任用干部提供重要依据。选拔任用过程中必须做到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将懂农村管理、懂产业结构调整、懂市场经济的专业性人才引入乡镇领导班子,优化乡镇领导队伍结构。

(三)完善落实干部的考核评价制度。对乡镇领导干部作风考核考察必须全面,通过科学设定考核评价内容、采用科学考核评价方式、科学确定考评主体和充分运用考核评价结果来构建科学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不断促进乡镇领导干部作风的改进。一是完善考评的指标体系,提高考核评价的科学性。“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工作的基础依据,其科学、标准与否直接关系到综合评价的成败。”[7]首先,科学合理设置考核评价主要内容,从学习、工作、为民服务意识、权力运用、廉政自律和生活上对乡镇领导干部进行全方位的考评。其次,细化考核评价指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不同乡镇、不同部门的差异性,在指标的设置上有不同侧重点,使考核评价指标的设置与对乡镇领导干部客观要求和岗位职责相一致、与当地实际发展相适应、与当地群众对当地乡镇领导干部基本要求相一致。二是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首先,要以乡镇领导干部的任期为考核周期,将日常考核、年终考核有效结合起来,定期考核与不定期考核有效结合起来,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有效结合起来。其次,在考评方式上有效釆用民主测评、群众问卷调查、考察座谈、实绩分析等方式。再次,引入现代信息技术、量化技术,开发、应用考评软件,快捷处理考评信息。三是科学确定考评主体。把各方面代表纳入考核评价的主体,提高考核评价的质量。将上级领导的考核评价、下属对乡镇领导干部的评价、普通群众评价和乡镇领导干部自我评价结合起来。四是充分运用考核评价结果。正确运用考核评价的结果,既是考评的出发点,也是考评的落脚点。要把考核评价结果作为选拔任用乡镇领导干部的主要依据之一;通过考核评价结果,建立乡镇领导干部的个人档案,加强对乡镇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充分利用考评结果,有针对性地加强乡镇领导干部的教育工作。

(四)完善落实服务群众工作制度。一是完善和落实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设置群众接待日,乡镇领导干部要亲自处理来信来访;乡镇领导干部每月必须亲自到农村去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并及时为群众解决困难。二是落实调查研究制度。乡镇领导干部在作重大决策前,先到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去前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调查过程中,多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做到决策符合民意、符合当地实际发展情况。三是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乡镇领导干部根据自己所在岗位的工作标准,严格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依法行使自己的权限。针对部分乡镇领导干部作风不正、不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的干部,实行问责,严格执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做到谁在岗,谁负责,负好责。

(五)落实廉洁自律制度。廉洁自律是对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基本要求,也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品格。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乡镇领导干部作风发展变化的过程,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决定性的因素。自律是乡镇领导干部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内在基础、内在动力。这要求必须把抓好干部的自律放在首要位置。要教育引导乡镇领导干部不断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反思,自觉按照党中央对领导干部要求的各项规定,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和地位观,始终做到慎权、慎独、慎初、慎微。乡镇领导干部只有加强自律,筑牢思想上的防线,才能抵御不良思想的侵烛,确保行为不违反道德、法律和纪律。

乡镇干部学法用法心得体会篇3

一、镇领导班子及党委书记总体评价

(一)领导班子成员基本情况

全镇领导班子成员共11人,其中男性7人,女性4人。正科级3人,副科级8人,30岁以下2人,31岁至40岁4人,41岁以上5人,平均年龄37.8岁。

(二)镇领导班子工作情况

从总的情况看,整个班子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政府的决定、决议,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能够自觉完成镇党委、政府的安排的工作,落实发展经济、扶贫攻坚、服务民生、维稳等工作任务,按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规定和要求,严格自律。明确自己的职责职权,依法行政、干好工作,深入农村基层,服务群众办实事,团结共事、互帮互促、顾全大局、相互补台,没有拉帮结派、相互拆台、党政不和、各行其事和拉团团伙伙的问题。整个班子是具有团结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工作活力,班子成员没有违法违规问题发生。近几年来,在全镇的柑桔、蔬菜、生猪等支柱业发展、公路建设,水利建设、环境综合治理、安全社区建设、维稳、抗洪救灾等工作中,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实绩是突出的,赢得了群众的依赖和好评,为建好XX区“南大门”做出了新的贡献。

(三)党委书记履职尽责情况

近几年来,按照一个党委书记的职能职责和上级的工作要求,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创新思路抓好党建工作

一是狠抓党政班子建设,提高牵引力。对于班子建设,提出了“民主、和谐、法治、奋进、创新”“十字”要求,并按照这“十字”要求推进班子建设,使整个班子发挥了火车的作用,提高了牵引力。二是狠抓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战斗力。认真选好“班长”,科学搭配班子成员,形成工作互动、性格互补、执行力强、作风务实的基层党组织结构,提高了战斗力。三是狠抓骨干队伍建设,增强带动力。坚持用职责、任务、考评等办法管理党员干部,用设岗定责管理无职党员,用搭建平台发挥特长管理农村能人,增强了带动力。四是狠抓“三向”培养,增强鲜活力。坚持推行把能人志士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科技人才、致富能手,把党员中的优秀人才培养成基层党组织书记或班子成员,不断优化党员队伍,增强鲜活力。五是狠抓阵地建设,增强吸引力。通过逐步建设,不断完善,全镇12个村、3个街道社区均成功建起了活动中心,并按照“五有”要求,完善了设备设施和相关制度、岗责,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了基层党组织阵地吸引力。

2、尽职尽责抓好重点工作

一是抓好经济发展。主要狠抓了柑桔、蔬菜、生猪“三大”支柱产业的发展,调优了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二是抓好公路建设。近两三年来,全镇共硬化村公路46.7公里,社道53.6公里,院户路32.7公里,建生产路28.5公路,基本实现了村、社通公路,80%的院户通水泥路目标,全镇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农村交通网络格局,为农村经济发展夯实了基础。三是抓水利建设。紧紧抓住加强农村小农水建设的有利契机,治理了病患水库,整治了山坪塘和排水渠,提高有效灌面1500多亩,为农业的稳产高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四是抓好扶贫攻坚工作。按照“精准”的要求,抓好扶贫攻坚工作,把党和国家的温暖和关爱送到千家万户,恩泽广大贫困群众。五是抓好服务为民。重点抓好了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解决群众办事难、发展难、住房难、就医难等突出问题。尤其是在去年“9.13”洪灾中,抓好了抗击洪灾、危房改建、新建和恢复生产等工作,把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六是抓好维稳工作。认真落实“3.15”群众工作法,采取领导包案、接访、调解机构下沉、前置、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和注重消除群众不满情绪等有效措施,坚持推行基层基础,初访初结的“两基两初”和“三个一”、“四步走”工作法,着力推行强下访摸排、重源头治理、强依法疏导、重教育感化可行措施,有效地化解了矛盾纠纷和群众积怨,维护了社会稳定。。

3、以身作则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纪律监督责任的“两个责任”,认真建立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认真学习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若干规定;深入开展法治教育,全面推行依法行政,严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坚持从自身抓起,从小事抓起,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不断扎严防腐篱巴,认真筑牢防腐大堤,有力地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由于措施有力,工作到位,全镇党员干部无违规违纪和腐败案例发生。

4、“三严三实”抓好作风建设。采取集中学习、讨论、上党课、看视频、写体会等方式,认真加强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坚持以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的“三严”和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三实”为标准,检查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脸、治治病”的要求,严查“”问题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收到了党员干部亲民爱民、作风转变、业绩突出、群众满意的良好效果。

二、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乡镇干部处在基层工作第一线,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上下衔接的桥梁和纽带。乡镇干部肩负着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任。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民心向背、事业兴衰、不可忽视。近几年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强教育、重培养,提高乡镇干部综合力

乡镇干部的好思想、新观念、好作风和为民服务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培养,才能不断成长,不断提高。我们紧紧抓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走基层、转作风活动和践行“三严三实”活动等契机,给乡镇干部学习充电、洗脑洁面,使他们政治立场坚定,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自觉抵制“”。同时,我们还通过会议,学习、讨论等方式,教给他们打开工作局面、解决处理问题、为人处事、协调沟通等方法,努力提高乡镇干部适应新形势的综合能力和水平,教育培养他们成为思想先行、政治合格、作风踏实、有能力、高水平的乡镇干部。

(二)明责任、重实绩,增强乡镇干部执行力

坚持目标责任管理乡镇干部,把每年的工作任务细化、亮化到每名乡镇干部头上。比如,把每年度的工作预决算任务,均落实到每位班子成员头上,明确了具体任务、工作效果、完成时限和承担责任,并逐项检查,公示工作开展情况。在班子成员分工方面,积极探索新的模式,打破常规的分工格局。根据每名班子成员的实际情况,按照三个“三分之一”的模式安排工作。让三分之一的班子成员直接服务市场、参与经济发展、联系企业、基地、农场,做好协调服务等工作;让三分之一的班子成员负责招商引资、联系引进业主、新上项目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工作;让三分之一的班子成员负责管理社会日常事务、教育宣传和制度建设等工作。工作中做到分明确,各尽其责,各显其能,有分有合,大事共商。在党委政府工作职能上,我们紧紧围绕发展主题,改变过去行政命令、大包大揽、包办代替,催种催收的作法,逐步转变到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帮贫扶困、增收增效和维护稳定等方面,使党政职能更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在对班子成员和镇干部的考核工作中,严格按照年初和预决算工作任务检查验收,逗硬奖惩。

(三)重关怀、多激励,激发乡镇干部内动力

不管是班子成员,还是镇上其他干部,我们注重从政治上、生活上给予关怀、帮助。真正让干部有干头、有奔头、有想头,有盼头,激发他们的干事热情和内动力。建立从基层第一线遴选干部,坚持把工作精力、工作实绩作为重要条件,不断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在上级党组织考察符合条件的干部时,坚持实事求是,做到该推荐的推荐、该提拔的提拔,该升级的升级,该调动的调动,决不以任何理由压制或留用。近几年来,我镇有4名一般干部提拔为副科,3名副科升为正科,下派2名事业单位干部到村社区任职。对身患重病、家庭贫困、负担特重的乡镇干部,悉心关怀,采取看望、慰问、救济、帮扶等办法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安心工作,没有后顾之忧。积极改善乡镇干部工作、生活环境。整修了办公大楼,改善了办公条件,解决了上班期间中午工作餐,尽心竭力为他们排忧解难,从而增强了镇干部的内动力和干事热情。

(四)严管理,正作风,提升乡镇干部公信力

坚持用切实可行的制度管理干部,并不折不扣地执行,彰显制度的严肃性。先后制订了干部进村入户、上班签到、请假销假、工作纪律、轮流住勤、工作去向登记、廉洁自律、依法办事,会议学习等制度,并严格管理。同时,又推行了干部服务群众“六要”工作法,开展了记民情日记、结穷亲、扶贫困等活动,严格杜绝干部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有力地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增强了服务群众意识,提升了干部形象,提高了群众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三、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认真调查,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权责不对等。乡镇配套改革后,一些垂直部门,如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国土所、学校、水管站等机构由镇上管理、考核,但人权、财权与乡镇分离,由区级部门直管,导致乡镇履行职能权力小,责任却很大。如林业执法、土地执法、文化市场执法、违规建筑执法等权力在林业、国土、文广、住建等部门,而责任却在乡镇。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使乡镇处于责任大、权力小的尴尬境地,导致“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无法管”等问题。对于这种格局,乡镇常是上下为难,不知所措。

(二)“出入口”不畅。因现行体制制约,乡镇干部在录用、交流等方面仍然存在“出入口”不畅的问题。比如,城区与乡镇干部的交流,乡镇之间干部的交流的难度都比较大。一般区级机关干部,如果不是提拔进入乡镇党政班子任职,基本都不愿意到乡镇工作。还有城郊乡镇和条件好的乡镇干部基本不愿意到边远的乡镇工作。根据目前乡镇干部性质,大多数为事业编制,一些事业单位的干部很优秀,但因领导职数的限制和事业单位不能逆向流动的管理体制,事业单位的干部很艰提拔到乡镇领导班子岗位或进入区级机关工作。由于出入口不畅,很多干部从参工到退休一直在乡镇没挪动一下,工作积极性、创造性难以调动起来,导致乡镇干部队伍流动不畅,活力不足。

(三)综合素质不高。乡镇干部一般接近50岁就想在工作上松一松了,其想法是没奔头了,因此就少干事。基本是推一推、动一动,思想消极,不愿作为。而这些干部的实际工作经验却是很丰富,可以多安排工作,但为了顾及情绪,乡镇领导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乡镇年轻干部,有较高的文凭,但却缺乏实际工作经验,遇到棘手问题,往往不知所措,艰巨的工作任务,找不到好的方法和突破口,去有效地打开工作局面。目前,在乡镇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理论和专业知识、年富力强的干部太少了。还有一些干部,对学习和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乡镇工作的对象是农民,主要靠经验、关系和面子去开展工作,没有必要去学习、去提升。因此,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有待提高。

(四)工作活力不足。乡镇干部工作繁忙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干部无暇照顾家庭,瞻养老人,培育子女,部分乡镇干部属于“半边户”,妻子无业,经济拮据,加上待遇低、任务重、责任大,因此顾虑多,无法放开手脚,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乡镇工作往往没有规律,“朝九晚五”基本不可能,工作繁忙时,加夜班、双休日上班是常事,但又不能按法定标准发放加班补助或补休假期,造成一些乡镇干部情绪低落,工作缺乏激情与活力。再加上乡镇的阶段性、临时性、突出性任务和检查评比等活动较多,乡镇干部往往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重大的责任和压力,使乡镇干部诚惶诚恐,如履簿冰,害怕出问题和工作失误,身心疲惫,精神倦怠,人心思走。

四、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

根据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如下建议:

(一)强化职能职权,推进科学管理

从目前的情况看,乡镇党委、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促进公平正义。但是,从现实看,乡镇党委政府好像什么都应管,不管是失职;乡镇干部是“万精油”,什么都应干,都该干。再加上权责不对等,加大了乡镇干部工作难度。建议上级党委制定政策措施,理顺条块关系,明确乡镇职能,完善乡镇功能,下放一定权力。对派驻乡镇的单位,凡能下放的应下放乡镇管理,不能下放的,应赋予乡镇一定管理权限,建立起权责对等、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体制,解决好上下关系、纵横关系和有责无权问题,实现乡镇责、权、利协调统一。

(二)拓宽入口通道,畅通交流渠道。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建议适当增加乡镇干部编制,适当增加乡镇公务员招录人数。在进人方面,省委、市委可赋予县(区)级党委一定的人事权,由县(区)级党委从优秀村书记、大学生村官和事业单位干部中,按一定比例选拔招录乡镇干部,拓宽乡镇干部入口通道,解决乡镇干部缺编问题,改善乡镇干部队伍结构。另外,加强干部交流,促进干部在县(区)直属单位和乡镇之间,不同岗位中的交流。同时,要根据乡镇工作现状,灵活设置机构,并通过因事定岗,因岗定责设立机构,明确权限,确保乡镇干部人数充足,队伍优化,管理科学。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整体素质

建立健全乡镇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坚持实际和实效原则,抓好培训。乡镇干部干什么,就学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采取培训和轮训的办法,结合岗位职责要求和特点,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生产技能,管理水平等为主要内容。充分利用区委党校、职业技校等基地,创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短训班,加大乡镇干部培训力度。上级党政要把乡镇干部培训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确保乡镇干部每两年集中在区培训一次。

乡镇干部学法用法心得体会篇4

【关 键 词】转型期 心理压力 原因分析 对策

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社会结构、国家执政理念都在转型,有转型必然有冲突,有冲突自然会给人们带来压力。在转型期间,乡镇领导干部面对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多变的工作环境,心理未免产生较大的压力,乡镇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不仅关乎他们的身心健康,更关乎执政党的执政水平和效能。因此,对转型期乡镇领导干部心理压力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转型期乡镇领导干部心理压力表现及其成因分析

转型期乡镇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表现为:一是精神紧张,心情抑郁或忧虑,遇事心慌,不安稳,不踏实,失眠多梦。二是情绪急躁,多表现为工作方法简单,语言生硬,火气大、易怒。三是挫折感、失落感较强,心理上比较自卑或失衡。四是心情憋闷,情绪低落,态度消极,对本职岗位、本职工作的兴趣渐失,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渐降。五是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精神和工作状态不佳。

导致乡镇领导干部形成沉重心理压力,归纳起来不外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官场“潜规则”。所谓“潜规则”,就是暗地里的,见不得光的。比如说假造假,拍马迎合,装聋作哑。在乡镇当一官半职,实在是不容易。如果你不遵从这些“潜规则”,很快就会被规则“潜”掉官帽;你要是遵从了“潜规则”,就不能真正为老百姓说话办事。这对那些既想得到提拔又想为群众说实话谋利益的乡镇领导干部来说,心理是很矛盾的。

(二)权小责大。乡镇领导干部的权力并不大,责任却很重,他们必须处理好计划生育、社会综治、发展经济、推进公益事业发展等繁重事务,但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力并不是很大。缺乏强制执行力的乡镇领导干部,仅靠一张“嘴”去做工作,往往弄得身心疲惫,而上级对于这些工作动辄采取 “一票否决”考核方式,工作完成不了,轻则扣“票子”,重则丢“位子”,这就必然给乡镇领导干部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三)上级考核。一年一度的年末考评,两年半的届中调整考核,五年一次的换届考核,都是乡镇领导干部必须穿过的关卡。除了工作业绩外,人际关系是乡镇领导干部最大的心理压力来源。乡镇领导干部在工作安排中不可能完全照顾到所有人的利益,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需要,更不可能对工作中出现的错误行为不批评甚至处分。因此,乡镇领导干部最担心的是在组织人事部门考核时有人借机报复、诽谤,作出对自己的前程产生不利影响的评价。

(四)个人素质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时下,群众的思想空前活跃,眼界空前开阔,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要做好基层群众工作,必然要求乡镇领导干部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但是,现实中的确有相当一部分乡镇领导干部的个人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这些乡镇领导干部往往在工作中感到力不从心,压力增大。

(五)与工作有关的人情。乡镇领导干部一般是在当地工作,他们的亲友往往抱着“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心理,希望从他们那里得些好处或帮助,若是他们帮不了,要么说他忘本,要么就说他无用。这样,他们的心里肯定不是好受。

(六)期望值过高。有的人,一旦他成为乡镇一个副科级领导干部以后,就会不满足于现状,认为自己从此将仕途无量,总期望有朝一日得到再提拔。但毕竟在一个县里较高职位不是很多,并非每一个乡镇领导干部能够得到提拔。于是一旦他们的努力付出得不到回报,不管是他们自身的原因还是其他原因,都会使他们心生不平,造成不小的心理压力。

(七)超负荷工作。乡镇领导干部的工作任务原本就很繁杂,但是他们还必须分出时间和精力来应付各种检查评估。名目繁多的各种检查,实在是令乡镇领导干部烦不胜烦,因为有些检查跟本乡镇的工作内容一点关系都没有,检查组到那里只是为了观光游玩。如广西某县一个边境乡镇,几乎每个检查组来都要去那里走走看看,而且每每都是预先电话通知要当地领导陪同,包括陪吃陪喝陪唱陪游玩,其中少一个环节陪不到就说你的不是,接着就会在工作中出现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麻烦事。这不仅妨碍了乡镇干部的正常工作,而且还占用了他们的休息时间,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八)缺乏自我减压的科学方法。自我减压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倾诉、发泄、转移、转换角度看问题等等。乡镇领导干部由于很少有机会得到心理辅导,缺乏必要的自我减压科学方法。有的人虽然给自己心里在减压,但用错了方法,不仅没有把原来的压力减小,反而更加重了心理负担。

二、减轻乡镇领导干部心理压力的对策

对于如何减轻乡镇领导干部心理压力,笔者认为要从制度管理和情商培养两方面来考虑对策。

(一)完善相关制度:减轻乡镇领导干部心理压力的有力保障

第一、要完善职责权利相一致的制度。职责权利相一致,必将在很大程度上使乡镇领导干部保持心理平衡。首先,相应的职位要给予相应的人、事、财权,以保证乡镇领导 干部能够相对独立的处理事情;其次,科学、合理地考虑乡镇领导干部的劳动报酬。同样是乡镇领导干部,职位相同,尽管所在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劳动报酬也应该保持在一个合理的、绝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差异限度内,而且还应全面考虑到不同地区工作难度和强度的差别,而非仅仅是工资单上所列出的数字相同。第二、制定合理照顾乡镇领导干部的制度。一个在乡镇工作的正科级干部如是说:不要怪我千方百计想提拔,我也不是非要组织提拔不可。但是如果不能提拔,我的各种待遇就会比能提拔的人差很多。由此可见经济利益仍是乡镇领导干部考虑提拔的重要因素。现在,一些地方已经开始试行多渠道提拔优秀乡镇书记的规定,如直接提拔一些优秀的乡镇书记为处级干部并调到省级机关或省直单位任职,从优秀的乡镇书记中通过考试录用为省直、市直单位的处级领导等,从而避开了组织推荐、代表选举的那套程序,拓宽了乡镇领导干部提拔的渠道,有助于乡镇领导干部升迁提拔难这一问题的解决。但对那些在一个职位上勤勤恳恳工作多年又不能提拔升迁的乡镇领导干部,应该考虑在级别上给予照顾,使他们能够享受高一级别的待遇,以确保他们的经济利益。第三、完善科学的政绩考核制度。对乡镇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应该从“明察”“暗访”两条途径来进行。“明察”就是组织人事部门年年都组织进行的干部年末考评等,其过程一般是要求受评干部个人述职、考核组找人谈话、发放干部考核表等。“暗访”是指组织人事部门不定期不公开地对乡镇干部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考察,以获得乡镇领导干部最真实的做人做事的言行、态度、能力表现等信息。综合“明察”“暗访”所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得出干部个人的考核结论,这样做得到的结果其真实性更高些。第四、建立乡镇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保护制度。一是选拔乡镇领导干部时要考察其心理素质。选拔乡镇领导干部,不仅要对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还要把心理素质、心理承受能力作为选拔的一个条件加以考虑。二是定期对乡镇领导干部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像每年一次的身体健康例行检查一样,让心理医生为乡镇领导干部进心理健康测试,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三是建立干部心理健康培训制度。乡镇领导干部每年都要进行脱产学习培训。在此期间将一些心理健康课程作为培训内容,让干部们了解和掌握减轻心理压力的各种方法,以及在必要时向心理医生求助的途径。

(二)培养高情商:减轻乡镇领导干部心理压力的一条途径

培养高情商是减轻乡镇干部心理压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情商是测定和描述人的‘情绪情感’的一种指标。它具有包括情绪的自控性、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挫折的承受力、自我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他人的理解和宽容”。情商反映着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承受外界压力,把握自己心里平衡的能力。情商高的人不仅能够自己进行心理按摩以减轻压力;而且能够保证与别人保持顺畅沟通,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进行人格的自我完善,塑造良好形象;还可以通过自省而避免错误行为发生。

干部培训机构在对乡镇领导干部进行情商培养教育时,首先要考虑在乡镇领导干部中普及情商理论知识,其课程的开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1、以专题讲座课的形式介绍情商理论。2、用案例教学方式讲解情商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是案例教学比较生动,授课老师很轻松地就把深奥的理论说清说透,对那些还没有真正弄懂什么是情商的学员来说很容易听得明白,完全可以避免“你越说我越糊涂”的情况。老师教的轻松,学员学的也轻松。3、用情景模拟方式让学员感受情商理论的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方式的特点是“真实”,通过模拟现场,让学员得到亲身体验和感受,不但使他们对情商理论的运用方法了然于胸,还对所教知识记忆深刻,对他们培养高情商帮助很大。其次,要告诉他们情商培养的方法。作为乡镇领导干部,要想得到上级的赏识和下属的尊敬爱戴,除了要有骄人的工作成绩外,还需要“会做人”,比如要了解上司的性格特点,避免碰触上司的痛处,为自己留一条退身之路;做领导的好帮手,又不让领导感到你对他是个威胁,或者是领导离不开你的感觉;给下属布置工作,最好不要用命令而是用商量的语气,还要认真聆听下属的话。此外,还应该重视以下3点:一是学会换位思考。就是把别人的困难看成是自己的困难,把别人的痛苦看成是自己的痛苦,那样就不会对别人的事情无动于衷甚至厌烦;二是善于把难于相处的人当老师。一般来说,谁都不喜欢难于相处的人,因为那些不易相处的人都有某些性格是一般人不喜欢的。但是对于那些有意识地培养情商的人来说,难于相处的人却是最好的老师――可以学到东西但不用付钱更不用感激他们。比如从脾气暴躁的人身上学会忍耐,从唠叨的人身上学会沉默,从挑剔的人身上学会细心,等等。三是在挫折中学会自信。如果把自信比喻成船上的帆,挫折就是那无情的暴风雨。不管经历多大的狂风暴雨,只要船帆还在,船终有到达成功彼岸的一天。在现实生活中,谁都会经历挫折,只有经历过挫折又还拥有坚强和勇气的人才是真正的成长。领导者只有在挫折中学会自信,才能成为真正自信的人,也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基层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与对策建议》原文链接省略/Article/2010/07/13807.shtml;

乡镇干部学法用法心得体会篇5

一、面临的困境

1、乡镇干部难于准确界立“维权”的度

在农民的维权意识日益增强之时,乡镇干部口头上虽能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很难能保护农民兄弟的合法权益。碰到事情,遇到矛盾时,乡镇干部一般会搬出法律,讲究其合法性,考虑的是普遍适用性,而个别农民兄弟却要求讲究其合理性,考虑的是各自的特殊性。因为认识上的差异,从而导致各种问题沿着“上访—协商—裁决—再上访”的恶果循环。目前,大部分乡镇干部大半精力都用在了维稳、矛盾纠纷协调上面,而几乎无时间与精力去考虑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为民服务之事。

2、乡镇干部自身合法权益难于得到有效保护。

以我县西北个别乡镇为例,因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经济不活,除了县财政拨款外,再无其它增收途径,导致干部待遇水平低下,其职业并不受人尊重,从而在很大程度留不住能人,即使留得住其人也留不住其心。在职务升迁方面,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除了党委书记、乡镇长一年或许有盼头外,其余干部是望眼欲穿,很多人就是一干一辈子。从经济增长方面看,很多乡镇财政囊中羞涩,许多国家有政策的合法经济待遇,无法兑现给干部,个别乡镇甚至无力支付干部差旅费,甚至有的地方年终时给干部打白条。由于职务升迁希望渺茫,经济收入待遇低下,激励机制的欠缺,自身合法权益难于得到有效保证,从而造成很多干部建立不了自信,始终不能全心投入工作,整日穷于应付,疲于奔命。

3、乡镇干部的权威难于维护。

乡镇干部处于各种矛盾冲突的最前沿,他们必须在政策、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件下,有一定自由裁定权。责、权、义、利几者的统一是干部有效处理各种矛盾纠纷的前提。但在一些敏感的问题上,乡镇干部只有上下联系,左右协调的责任,只有深入做细致思想工作的义务,而没有最终决策权。往往遇到这样的情况,农民群众不理解,不支持,不谅解,不配合。此种现象在我县移民乡镇尤为突出,往往一个简单的问题乡镇表不了态,从而,移民丧失了对干部的基本信任。一方面,干部因不能及时做好移民群众的思想解释工作而受上级批评,甚至扣发工资奖金;另一方面,移民群众因不能及时得到满意的答复,合理的补偿,把怨气、怒气发泄到移民干部身上,有的甚至辱骂或殴打移民干部,造成干群之间的关系极度紧张。乡镇干部不仅在做工作时,夹在上级和群众之间,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而且人身权还不时受到侵害。

4、乡镇干部职业风险增大,职业安全感下降。

在我国新的《公务员法》的职级制中,乡镇干部级别最低,现实中工作环境,工作条件最差,是官员中最辛苦,最应受到尊重和保护的群体,但目前却受到改革的威胁最大。一方面国家要精兵简政,变大政府为小政府,裁减财政供养人员,要减轻农民负担,首当其冲的就是乡镇干部;另一方面,国家要变命令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需要大量有现代科技知识、市场知识、经营理念的干部去组织、帮助、引导农民走上致富之路。实际生活中,乡镇干部向上看,头顶上悬着的是随时可能掉下来把自己裁减掉的利刃;向下看,则是农民群众要求提供满意服务的目光,而热切目光的后面是稍有差池便必然出现的严厉问责。面对两难境况,乡镇干部失去了职业的安全感。

二、原因分析

在当前大提“三农”问题时,一部分学者认为根源在于乡镇干部,因而必须撤消乡镇机构,裁减乡镇人员。这给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是非常有害的,我认为,现今乡镇干部陷入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错位。乡镇干部担负着八亿农民的组织、管理、服务的任务,其队伍建设的作用是不言而喻。但在机构改革之风越吹越猛之时,一些学者、专家、领导干部从思想认识上却出现了几个方面的偏差:一是把乡镇离、退休干部,事业单位、中小学的在岗职工等这些本已不是或从来就不是乡镇干部人员的开销,通通计入乡镇干部的开销中,从而给人表象上造成了乡镇负担过重,供养过多,财政开销太大的假象。二是不深入分析权、责、利体系,而把乡镇政府工作效率低下,全部归责于乡镇干部。

2、舆论导向错位。我国“三农”问题的形成,城乡二元结构壁垒的形成,很大程度上由国家大规模从农业中提取积累反哺工业形成的,绝不是乡镇干部数量过多,素质太低,贪污腐化,鱼肉乡里造成的。而我们的有一些新闻媒体不认真研究、分析原因,却不惜版面,连篇累牍宣染乡镇机构和干部存在的各种问题,给乡镇机构和干部形象带来了严重负面影响,极大地伤害了乡镇干部的感情,严重地阻碍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进程。

3、评价体系错位。目前对乡镇干部的评价体系,基本上不是围绕乡镇干部实绩展开,而是围绕上级部门的需要展开的,对于安全维稳、计划生育等工作,只管结果,不管过程,无论你当初工作如何有效,多么辛苦,只要出了问题就会一票否决,而在文明创建,班子创建等方面,只讲过程不管结果,只要记录做好,台帐做好,均会过关,而一些记录、台帐就是某个人闭门造车瞎想出来的。这种评价体系,给乡镇干部一个“启示”,无论怎样做事,一票否决的事仍有可能,无论怎么虚假应付,只要忽悠得过去就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低下,也妨碍了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

三、走出困境的对策分析

1、加强认识。乡镇政府,不仅是社会的稳定层,更重要的它是社会转型期的城乡结合部的各种矛盾缓冲区。乡镇作为人民政权的基石,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亲密。乡镇干部作为稳固农村政权的骨干,直接担负着团结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发展农村,建设农村,稳定农村的重任。乡镇政权和乡镇干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如何,直接影响民心向背,事业兴衰。乡镇干部处在改革过程中各种矛盾的最前沿,我们各级党组织、上级领导及社会各方,应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和贡献,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正面报道为主,多宣传先进乡镇的典型经验和优秀乡镇干部的先进事迹,让社会都理解和支持乡镇工作。而不是有矛盾和问题就把责任往乡镇干部身上推,伤他们的心,损他们的利。

2、改善工作条件,稳定干部队伍。一要增强乡镇干部职业安全感。任何一个人都不会为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机构拼命工作的,要稳定乡镇干部队伍就不能一改革就拿乡镇干部做牺牲品搞得人心惶惶,必须营造一个乡镇工作长期、艰巨、光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舆论氛围,动员全社会来尊重和支持乡镇政府的工作,增强他们的职业神圣感和职业安全感。二要在工作生活上多关心乡镇干部。乡镇干部长期工作在农村,生活条件艰苦,各级各部门要在生活上、工作上多给予关心,同时,要把乡镇干部的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统一起来,并贯穿于干部的思想教育,选拔任用,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各个环节。各乡镇应结合本地实际,大力创收,逐步提高乡镇干部的经济待遇,上级各部门在政治上也要多考虑。对乡镇干部住房、家属调动、子女入学、医疗保险等方面也予以关心和照顾,使长期战斗在一线的乡镇干部政治上有盼头,事业上有奔头,经济上有想头。

乡镇干部学法用法心得体会篇6

一、乡镇政权事关党和国家大业不是官话套话。以前听这句话,我一定为会认为这是一句官话、套话,人人都能讲得出。现在再听到这句话,心里却是由衷的认同。为什么呢?我们说,国家政权由上至下分为中央、省、市、县、乡,与普通老百姓直接打交道的主要就是乡镇一级政权,其他层级都是间接的。在老百姓心目中,乡镇干部就代表共产党,乡镇政权就是共产党。乡镇干部作风好坏就代表共产党的作风优劣,乡镇政权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就代表共产党在老百姓心目的地位。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乡镇工作不得民心时,他们脱口而出骂得肯定是共产党。所以说,乡镇作为基石,基石不牢,地动山摇。乡镇工作不得民心,党和国家的事业就岌岌可危。

二、乡镇干部不是一张报纸一杯清茶能过得了关。以前,听人说,乡镇干部是周二才上班,周四就放假,上班常常是一张报纸一杯清茶,清闲得很。到了乡镇以后,发现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认识,至少在我目前所挂职的乡镇这种现象基本不存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对乡镇工作的真实写照。县级20多个部门的事在乡镇这个“点”上都由乡镇负责,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业务的综合性要求乡镇干部要学会当“万金油”,不论拉到哪个岗位上,抹上去后虽说不能根治,但至少要见效。同时,乡镇突发事件较多,防火防汛维稳压力较大,一年中的很多时间都是24小时待命的。有时,某项重点任务的攻坚时期,也往往是晚上开展工作的。比如,现在市区到腊口的公交车,要求今年6月底前必须开通。而目前运行的班车车主白天要开车,所以这块工作的沟通协调工作全部在晚上进行,协调会常常开到夜里11、12点;到户的沟通签约工作,也是利用晚上时间到车主家里逐个做思想工作。

三、乡镇工作责任很大,权力很小。乡镇是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谓守土有责,在乡镇范围内所有的事务,乡镇政府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所以,乡镇在年初总会拿回一张又一张的责任状。而乡镇的对上“话语权”似乎又很小,他的主要功能就是执行,对于上级政策制定过程中基本没有话语权。同时,在执行环节,他也缺乏相应的执法权利,比如计生执法权、环卫执法权、拆违执法权,等等。

如何做好乡镇工作,我认为首先体制机制要调整完善:

一是下放执法权限。可参考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的政策,对省级中心镇实行综合执法,解决乡镇“看得到、管不到”的问题,加强乡镇政权建设。二是探索乡镇对部门的反向考核机制。可探索乡镇对部门的反向考核,着重考核政策制度是否充分征求乡镇意见、对乡镇业务工作指导是否到位、政策是否经常变更调整等,从而促进县级部门更加深入基层、体恤基层,加强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三是联心制度要强化考核。住村联心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举措,但要进一步取得实效,避免流于形式,还要进一步考核联心工作的实绩,比如驻村干部对村情民情的熟悉程度、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村公共场所建设维护运行情况、村两委战斗力情况、便民服务情况、干部作风情况等,并从村干部、党员、普通群众三个层次考核。

乡镇干部学法用法心得体会篇7

一、更新服务发展的工作理念

随着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不断加大,乡镇干部基本摆脱了过去收粮收税的困扰,乡镇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乡镇党委要主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以主要的精力谋划发展经济,自觉更新服务经济发展的工作理念。一是要树立执政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高乡镇党委服务发展的能力,必须革除“官本位”的传统积习和“官即是管”的思维定势,把执政理念从“管”转变到“服务”上来。评判一个乡镇党委的执政水平,不能只看有没有管好,更要看有没有服务好,有没有能力服务好,是不是尊重生产力标准,有没有把握市场经济规律,会不会发挥当地潜在优势,能不能挖掘蕴藏在群众中的发展热情。二是要树立领导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乡镇党委要意识到,权力就是责任,领导就是服务,为政一方就要对一方的民生负责,对一方的资源负责,对一方的发展负责,做到一届为一届打基础、一年为一年添后劲。从具体行为上来看,就是行使每一项权力的背后都连带着一份责任,拒绝行使应该行使的权力也是一种失职。三是要树立依法服务发展的理念。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对现代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乡镇党委、政府处于党执政的第一环节,直接与群众打交道,更应该提高依法执政的自觉性,不断规范权力的行使和运用,提高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水平,切实做到依法服务发展、民主服务发展、科学服务发展。

二、完善服务发展的体制机制

新时期乡镇工作的主要职能在组织社会公共服务上,乡镇党委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引导乡镇政府转变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一是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县以上党委、政府要剥离不该由乡镇党委、政府包揽的经济和社会职能,不搞没有实际成效的达标评比活动和过多的“一票否决”,使乡镇干部能把主要精力放在为民服务、为民办实事上。乡镇党委在制定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时,应把落脚点放在考核执政为民、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成效上,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宜精不宜细。二是要优化组合服务力量。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对现有机构进行优化组合,将乡镇站所的事权、人权、财权真正下放到乡镇,增强乡镇党委的调控力和综合力。在此基础上,把乡镇人员大体优化组合成党政事务和产业服务两大块。党政事务工作可设置一个综合工作机构。产业服务方面,要围绕本乡镇的主导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需要,保证服务力量,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要建立便民服务机制。可以组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开展“一站式”为民服务。群众办事可以直接到中心办理,也可通过电话告知中心,由中心指定相关服务人员上门,提供科技、信息、营销、办证等方面的服务。中心还可在集镇设立“农资服务部”、“农民庄稼医院”等服务网点,拓展服务范围。随着条件的成熟,逐步向为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等方面延伸,尽力做到群众有什么需求就提供什么服务。

三、提高服务发展的能力水平

乡镇党委要全方位培育乡镇干部服务发展的意识和服务发展的能力,把服务经济发展的成效作为检验评价工作成效和干部能力的根本标准。一是在工作中强化干部服务发展的理念。要求每个干部要紧紧围绕服务发展来开展工作,用是否有利于推动发展来判断工作的得与失,用促进发展的成效来衡量工作成效的大与小。要通过组织理论学习研讨、树立先进典型等途径,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干部执政为民、服务群众的意识,树立“干部就是服务、工作就是服务”的理念,在服务中推动工作,在服务中提高工作水平。二是在学习中提升干部服务发展的知识层次。一方面,要组织乡镇干部学习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谐社会建设等一系列重要理论,深刻把握发展的本质内涵,切实用科学的、发展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另一方面,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基本建设和招商引资,定期组织乡镇干部学习农村实用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和社会发展知识。三是在实践中提高干部服务发展的能力。乡镇党委要制定规划,发动乡镇干部每年为群众办1-2件实事、上1-2个项目和帮带一批农户,使干部在服务经济工作中,熟悉经济工作,锻炼从事经济工作的能力。可以有计划的选送干部到沿海企业挂职锻炼,学习企业运作知识、经济管理知识,促使干部队伍的整体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自觉运用到服务和促进经济发展中去。

乡镇干部学法用法心得体会篇8

[关健词]乡镇政务公开 存在问题 有效管理思路

一、乡镇政务公开的意义

推行政务公开,可以调动广大干部投身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化解农村一些矛盾。乡镇政务公开可加快乡镇人民政府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乡镇人民政府作为国家最基层的人民政府,实行政务公开,乡镇人民政府的行政行为处在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监督之下,既充分发挥民主,又提高了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推行政务公开可以增强政府和基层干部、农民的双向约束力,推行政务公开,实行民主管理,不仅要要求乡镇干部勤政为民,而且要廉洁奉公,否则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就要戳背脊骨。政务公开有利于调动乡镇干部和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实行政务公开,强化监督功能,有效地提高乡镇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尽心尽责地为当地群众办实事,能赢得广大群众和基层干部的理解、支持、拥护。

二、当前乡镇政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务公开的观念滞后,认识不统一

乡镇干部对政务公开的必要性、作用、意义认识不到位,对农民对乡镇政务公开的迫切要求的回应性不对称。有些干部认识不到乡镇政务公开对规范政府行为、推进依法行政、抑制权力寻租及腐败现象,对减轻农民负担、密切干群关系、治理农村经济环境、提高乡镇政权机关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意义。有些乡镇领导和工作人员,对政务公开缺乏正确的和深入的了解,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不深,自己的行为不规范,作风不民主,办事不公道。怕失权不想公开,怕丢权不愿公开,自身有毛病不敢公开,方式方法不得当不会公开。由于上述原因,一些乡镇领导干部并没有把政务公开看成基层民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公仆应向主人承担的一项责任与义务,特别是有些人总怕家丑外扬,因而很不主动,很不认真,推一推动一动,应付了事,在时间上,往往一再延误,在内容上,往往含含糊糊。

(二)政务公开存在行为偏差和走过场等形式主义现象

从调查中发现,一是公开的主体单位不全。极少数乡镇和有些乡镇部门并没有把推进政务公开纳入工作中去,存在“等、观、拖”等现象。二是存在公开的随意性。主要有内容上的随意性、公开手段的随意性、走过场流于形式和时间上的随意性及公开对象不按要求办事。公开什么,心中无数,全凭想当然。三是公开的利益选择性。有的趋“利”避“害”。对本单位有利的就公开,反之就暗箱操作。对群众公开的主要是群众的义务方面的内容,回避群众权利方面的内容。

(三)乡镇政务公开的领导体制和监督机制不完善

有的乡镇没有把政务公开纳入全局工作之中,政务公开的领导责任制没有理顺,责任分工不明确,组织实施不力,表现为政务公开中乡镇、站所和行政村上搞下不搞或下搞上不搞孤立脱节的局面。如果把它们的某个方面割裂开来,顾此失彼,必然会出现干部违法违纪现象,使党在农村的政策难以全面落实。同时监督制约机制也不够健全和有效,有的乡镇监督权力对决策执行权力无能为力。纪检监督部门没有权威,缺乏强制力。有监督职能的各部门之间工作不协调,制度不配套,缺乏合力。监督结果奖罚不及时不得力,缺乏影响力,群众的监督还没有对掌权的人的奖惩升降起决定性作用。

三、加强乡镇政务公开有效管理的几点思路

(一)实施政务公开,必须转变乡镇干部思想观念

抓好公开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就当前来说,其着力点主要有:一是乡镇干部要加强“三个代表”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重要思想的学习与教育,把政务公开的意义、作用、必然性融进到“三个代表” 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思想的学习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工作当中,使乡镇领导干部认识到推进政务公开是适应现代公共管理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际工作的客观需要,是人民群众的现实性、紧迫性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因而,具有客观必然性。二是推动乡镇干部对中办、国办关于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等有关文件和政策的深入学习,使之更加明确政务公开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和工作方法、监督保障制度、组织领导等内容,使政务公开制度和有关政策更加深入人心。三是推动乡镇干部对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的学习,使之树立现代公共管理的治理理念,落实宪法赋予公民的知情权。

(二)乡镇政务公开要进一步制度化,注重政务公开的实际效果

乡镇政务公开,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原则要求,各地在实施中也取得了很多经验。为了使这项工作有领导、有秩序地坚持下去,不断完善起来,首先要明确牵头部门,认真落实责任制要求。根据行政领导统一原则,建议确定统一的牵头部门为好。其次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政务公开成效如何,关键在于是否建立起明确的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最后是尽快出台《政府信息公开法》,通过法律形式规范公民的知情权,规定政府的政务信息公开义务。

(三)健全内外部监督机制,建立长效监督体系

权力监督的实质,就是监督主体对权力主体实行有效控制的过程。在政务公开的过程中,要把政府机关的内部制约监督和外部的制约监督结合起来。在内部监督机制方面,乡镇要建立政务公开监督小组。主要担负四项职能:公开内容确定时把关职能;公开过程中的监督实施职能;公开后听取来信来访的职能;整改措施落实的督查职能。监督小组的组成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每次政务公开检查结果,都按职按责记入每人的年度考核成绩中,作为奖惩的一项重要依据。在外部监督机制方面,首先,聘请群众监督员。其次,聘请政务公开稽查员。再次,畅通群众监督的渠道,建立了“两簿、一线、一箱、一室”,即意见簿、意见处理反馈簿、政务公开热线电话、政务公开意见箱、政务公开接待室,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监督政务公开工作。

四、小结

政务公开是依法行政的应有之义,是对依法行政的重要探索,同时又反过来促进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实行政务公开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是人民的权利,政府的义务,对基层政权更是如此;理论和现实两方面迫切要求出台政务公开的法律法规,使政务公开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用法律法规的形式肯定和巩固各地各部门在政务公开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果。所以,法治化道路是走出乡镇政务公开的关键,只有完善政务公开法律法规,各地乡镇政府严格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就必然成为乡镇政府的一项基本工作制度。

参考文献:

[1]陈蔷.建立政务公开的运行机制[j].中国行政管理,2000,(1o).

乡镇干部学法用法心得体会篇9

中共__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

当前乡镇干部工作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

1、在学风上存在虚浮应付,流于形式。一些干部不重视自身的学习,学习的自觉性不高,不能很好地结合实际去学习。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与鉴别力,不能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认识和处理问题。有的干部缺乏应有的本职业务知识,缺乏市场经济、农业科技、法律等方面知识,不熟悉党的方针政策,开拓创新能力不足,面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无法正确把握,新办法不多,难以更好地服务群众,引导群众,更难以依法行政。政协联络员工作职责有待明确,所调查的12个乡镇政协联络员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工作业务是什么。有的干部手中拿的是高级计算机等级证书,却字也不会打,有的连开机还不会。据调查,95以上干部的学历文凭同干部个人的实际能力与知识结构不相符合。

2、在干部驻村上,制度没有落到实处。个别乡镇干部上班仍然存在“走读”现象,认为国务院规定8小时工作制,下班后只要手机不关机,有事能马上联系,及时赶到,不影响工作就行。相当一部分干部蹲村极少,存在“走村”现象。现在交通方便,有些干部即便到村里也是报报到,转一圈就回到了乡镇,几乎都不在村里留过宿,没有充分接触广大村组干部和群众,与群众交心少,对群众的感情不深,“四同”形同虚设。有相当部分干部连村主干都不认识,开展工作满足于当“邮递员”、传话筒,开开会,安排安排,部署部署,就认为把工作落实了。有的干部所包联的村,用“摇控”指挥,群众长期见不到人影。个别乡镇主要领导更是没有给干部下工作任务,只是对着上级文件,按着“摇控器”,坐镇指挥调度。对上级领导和部门来检查,每次却绞尽脑汁汇报好的,负债也要尽力陪好,用好酒好烟招待,谁都不得罪,想的是讨好升迁,不是重大事情干脆不下乡,怕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3、在服务职能上,思想没有实现转变。有的干部习惯于用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方式来做农村工作,形式主义和不同程度地存着,对农村工作中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识不清,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深层次思考,拿不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找不到解决办法,不总结别人经验,自己又创造不出经验,动辄耍态度,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现在大部分乡镇干部除了抓计划生育外,就认为无权、无钱、无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肯做。对群众缺乏深厚感情,指导工作指手划脚、指责训斥,无耐心,不做细致工作,不懂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高高在上,伤害了群众感情,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声望。有的干部虽然下了基层,却是走近的,看好的,访富的,停留在听听汇报,走走形式上,没有真正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没有真正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工作号召多,应付多,做表面文章多,下功夫真抓落实少。一些干部办事扯皮、拖拉,“三乱”现象仍没有根除,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度、法律贯彻不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一些领导干部办事讲关系,处事不公正,遇到矛盾往下压,遇到困难绕道走,承诺的事情不兑现,严重挫伤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有些干部违反国家法律和党的纪律,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4、在干部管理上,存在重罚轻管现象。调查显示,大部分乡镇在干部管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经济制裁,轻教育引导的现象,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乡镇考核干部政绩的标准体系还很不健全,常常关注的是计划生育有没有问题、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出不出事,上级通报了没有,完全忽视了干部自身建设情况,使政府内部管理成了制度的盲区。大部分乡镇都相应建立了的各项工作制度,最注重的是经济制裁制度。在落实制度上,尤其在落实经济制裁制度时,不管清红皂白,就是一刀切,很多时候在无意中挫伤了干部的积极性。有个干部,在一个周末被安排值班,可家人生病到吉首住院,他不得不请假,结果他只好按制度规定交60元罚金。乡镇缺乏对干部正确的教育引导,正确应用激励机制,只注重工作结果,不注重与干部交流思想,了解干部真实想法,指导干部怎样开展农村工作,较少和干部交心谈想法,谈看法。乡镇大部分干部只是被动地执行领导的命令,从而形成只要事办了,事办得好不好并不重要,进而导致各项工作只是浮在表面上,也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敷衍应付了事,这就让一些干部养成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消极应付,平庸渡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有些干部说:“我们即使做的再好、再突出,只不过为领导争了面子工程,政绩工程,领导可以往上升迁,我们留下来为下任领导继续革命,我们图的是什么呢?”,这样,一些干部总是精神不振,事业心不强,工作得过且过,自由主义严重;一些干部工作方法简单,推崇农村工作、基层工作是“三分道理,七分蛮”,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当前农村乡镇工作所面临的困惑

1、县直部门利益严重,摊派或变相摊派太多,乡镇经济难以承担。残疾人就业保险、生育保险、城镇居民失业保险及报刊杂志等都要乡镇财政承担,而年初县财政又没有预算。如去年医保中心要竿 子坪政府单位交生育保险6600元,如不交,就扣医疗卡,且老干部住院不报帐。同时还交了残疾人保险6600元,竿子坪政府一年就要交13000多元。两林、腊尔山政府干部还没见到医疗卡的样子。,此外,还有防洪救灾等不知名目的捐赠,财政直接扣工资,每个月工资被扣多少,扣什么却不知道。干部培训太多,费用不少,少则百元,多则几百元,可是要求不严,作用不大。如此种种,干部颇有微词,很多乡镇连办公经费都难以保证。如木里乡书记、乡长到吉首为村民办事,从早上起,直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到一个快餐店吃了个5元便餐,剩点酸菜还打包留到第二天早上和馒头一起吃。

2、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急待解决。很多乡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电、路、房问题,尤其是并镇后的乡镇干部住房问题特别突出,三拱桥、吉信、木里、腊尔山等乡镇还是3~4个干部共挤住一间房,或干部在外租房的现象已经不是个案。腊尔山和木里还没有通上自来水,每天干部的饮用水都是靠肩挑背驮,木里乡镇食堂大师傅,为保证干部的按时开餐,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挑水,起迟了,就得让老百姓先挑,这样干部就不可能按时吃上早餐了。腊尔山还有部分干部挤在一栋危房里过,天晴月光洒进床上,雨天雨水流到床上。农村不通公路或通了简易的公路,路况极差,不是农民买不起好车,是不敢买好车,这样一则导致交通危隐患,危险性更大;二则也加大了计划生育的难度,农村不通公路,出门就是山,农民生活生产劳动都少不了强壮的劳动力。竿子坪红狮村群众说:“干部讲我们思想封建——重男轻女,你们看看,我们这村里出门就是山,抬脚就是坡,没个儿子,谁能挑起一百四五的担子呀?!”水、电、路不仅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还是破解“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咽喉。当前,“三农”问题最主要还是水、电、路这三项基础设施建设。

3、各种工作指令性太多。如发动栽种烟叶时,就明文规定了各乡镇必须完成任务多少多少亩。个别乡镇为了完成上级的各项任务,只有向干部集资办事,山江镇有年每人拿8000元用于发动烟叶生产。原板畔乡纪检书记龙万贵(现任木里乡政协联络员),为支持原板畔乡政府20__年发动烟叶生产,拿出自己省吃俭用一生的积蓄15000元借给政府。可时至今日,仍尚未归还。

4、乡镇的责任太重,但没有相应的职权。“一票否决”就有五项,有些乡镇主要领导讲:我们的工作就像走钢丝,时时提心掉胆。而乡镇只有义务,没有职权。如交通问题,国土问题等,他们只有摸底、汇报的权力,没有执法的权力,而一出旦问题又要追究他们的责任。因此,乡镇干部不得不身兼数职,工作起来却又力不从心,其效果可想而知。

5、个别上级领导、部门态度生硬。个别上级领导和个别部门领导讲话不注意场合,挫伤干部的积极性,使乡镇干部有些伤心。有乡镇反映,不管是进城办事还是领导下乡督查调研工作,个别上级领导只认乡镇长、书记,其他副职根本不认,并当着乡镇一副职干部的面说:“工会主席算什么领导?”这样粗俗的言语很伤乡镇干部的自尊心。有些部门办事拖拉,本来极简单的事也不及时给办。有个乡镇干部到某局办事,忘带一份文件的复印件,请求借一下复印,办事员就是不肯借,害得这个乡镇干部为了办一件小事前后跑了两天时间。

6、乡镇干部没有住房公积金,退休安家费仅有1200元,导致乡镇干部退休不退房,这也是造成乡镇干部住房紧张的一个原因。有个乡镇干部退休后,领导动员他退出公房让年轻干部,他说:“国家给的我退休1200元安家费,我拿什么买房建房?要盖房子,银行又不肯贷款,我搬出去只有淋雨!”。

7、产业开发盲目性。竿子坪乡红狮村村民反映说,他们在政府干部和扶贫开发办的支持下,搞产业开发7、8年,拿的是好田好地,精心培管,可是结果都失败了,不但没有什么收益,还把老本搭了进去。1997年全村种植了450亩湘柚,4、5年还不挂果,结果经查,是品种搞错了;1998年开发了400亩金花梨,结果卖不出价钱烂在树上;1999年开发了500亩纽荷尔脐橙,结果却是大黄品种。这种不负责任的盲目性产业开发,不从实际出发,调的苗品种不纯,结果变成了坑农害农。

对 策

转变乡镇职能,改进乡镇干部作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必须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上去推进、去审视、去思考,务必把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合理流动、教育管理作为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加快农村发展的治本之策。

1、在更新观念上下功夫,为干部“解套”。要加强乡镇干部为农民服务意识教育,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主动为民服务,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想群众所盼,解群众所忧,谋群众所需;始终把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作为决策第一信号和依据;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进行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教育,引导乡镇干部转变思想,开拓进取,拓宽视野,敢闯敢干,自觉为乡镇分忧解难,让更多有头脑、懂经营、善管理的干部到民营经济工作,创办、领办农科示范园,到村和社区任职,积极主动为乡镇政府“消肿”,置身于市场经济中谋求发展。

2、在强化培训上下功夫,使干部“强身”。增强服务功能,必须提高服务水平,必须强化乡镇干部培训。根据现阶段农村工作需要和干部自身需求,以胜任本职工作为目标,以增收农民收入为重点,大力开展乡镇干部技能转型培训。围绕农村政策,先进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以短、专、快 的专题培训为重要形式。切实增强针对性,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什么人才少,就培训什么人才”。切实提高乡镇干部指导农民致富的服务本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能力。

3、在干部交流上下功夫,让干部“活血”。制定出台对乡镇干部交流的具体措施,对交流的条件、去向、程序作出明确规定,采取横向交流、回避交流、警示交流等方式,对在同一乡镇连续工作一定年限的干部,有亲情关系且机关影响团结和管理的干部,优秀年轻干部重点进行交流,对表现优秀、政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工作态度不端正,难以胜任本职工作,年度考核基本称职的干部,安排到边远艰苦乡镇进行锻炼;对不能胜任本职工作,年度考核不称职的干部实行待岗处理,增强乡镇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乡镇干部学法用法心得体会篇10

——关于农业税取消后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的调查与思考

gaoyang3999

目前,农业税的取消使我省农村已经进入无税时代。作为身处农村,直接面对一线工作的乡镇政府,已从原来繁重的"催粮要款"事务中解脱出来,面对农村新的发展形势,如何及时调整和转变政府职能,成为我们亟待研究和努力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最近我们深入到乡镇进行了调研,现就调研结果结合我县乡镇普遍情况,谈一些自己在税费改革后对我县乡镇职能定位方面的认识。

一、目前的现状

(一)乡镇机构设置及人员情况。到2004年底止,我县18个乡(镇)机关实有行政编制在编人员410名,后勤事业编制在编人员36名,另外乡镇财政所有事业编制在编人员155名、招聘农税员18名,合计在编人员601名。目前18个乡镇下设有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文化站、乡村建设发展中心、畜牧兽医站、计划生育工作站、计划生育服务所、劳务工作站、司法所等9个事业站所,合计有在编事业人员622人。事业站所经费形式中除畜牧兽医站外都为财政全额单位。

(二)乡镇目前的主要职能。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运作的乡镇政府一时难以从计划经济模式下转变过来,仍处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双重模式下运行,职能履行仍以行政命令为主,协调性职能、服务性职能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

一、发展经济。农业税逐步取消后,抓发展、保增收已成为这两个乡镇政府的第一要务。特别是近两年中央连续出台了支持"三农"的1号文件,全省上下都把落实中央1号文件、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乡镇作为落实这些政策的最基层的政权机关,自然这就成了它的重要任务。另外,农业税的取消,使得我们这个以农业为主这农业大县财政形势急转直下,为了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作物种植、招商引资、创办企业成了我县要抓的头等大事,列入了乡镇年度考核之中,也成了乡镇重要任务。

二、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省上每年考核市县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市、县主抓的一件大事,也是乡镇的一件硬工作。特别是在现在人口流动加剧、群众生育观念多元化的情况下,对计划生育的要求相对较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县各个乡镇都是把执行计生政策摆在乡镇政府工作的"三大事"之中,18个乡镇都成立有计划生育工作站、计划生育服务所,共有计划生育工作人员244人,平均每个乡镇配有13个人还多,其编制约占乡镇总编制的1/4,这样仍不能满足当前计划生育工作需要,乡镇仍然要在每季度抽调所有机关工作人员配合其工作,工作时间每季度都在10天左右,占乡镇工作中比重约是30%。

三、综治维稳。当前正处在社会加速转型、利益加速调整的特殊时期,各种治安问题和社会矛盾进一步凸显,特别是民间纠纷、涉农事件、历史遗留问题上访事件呈上升趋势。从渠道统计看,量的85%来此农村问题,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组织,正在承担着越来越重的维稳保稳任务,各乡镇为此专门配备了一名副书记抓维稳工作。

四、发展公益事业。主要是乡机关驻地及农村基础建设、九年制义务教育、农村卫生事业、人畜饮用水工程、扶贫帮困等方面的任务。

五、消赤减债。由于种种原因,我县乡村两级沉淀了大量的债务。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县乡镇财政负债万元,乡镇政府为保运转、保稳定,不得不在消赤减债方面做艰苦细致的工作,但这项工作非短时间可以完成,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消赤减债将成为该乡镇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目前乡镇在职能履行中存在的问题

几次机构改革,为促进乡镇的职能转变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改革还没完全到位,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自主治理的关系等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解决,使得乡政府在履行职能中还存在不少与发展不适应的现象。主要问题有这么几个方面:

1、乡镇管理体制与农村发展需要不适应。一是乡政府机构和岗位设置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原有的乡镇机构和岗位设置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虽然经过不断地调整,但基本上是按照与上级对口确定的。全市乡镇机构虽经几次改革,但"七站八所"等事业单位仍以准行政组织的身份出现,习惯于"一元化"的集中管理方式,在新形势下仍摆脱不掉过去大包大揽行政事务的惯性。二是乡镇管理体制不健全、责权不统一。主要是管人与管事脱节、事权与财权脱节,"牌子响、责任大、权力小、协调难"。乡镇在具体社会事物管理中往往处于矛盾状态,一旦管理就涉嫌越位,撒手不管就意味着不作为,在农村中介组织不完善、农民自我服务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又不知道该对谁简政放权。三是乡镇机关的混岗现象严重。乡镇工作任务重、头绪多,在具体工作中,行政管理与事业单位的编制、岗位划分并不十分清楚,就说xxx、xxx、xxx三个乡镇现有在编职工219人,其中党政78人,事业118人,政法23人,但在实际工作中,都是把全部职工按村的多少平均分配到村,搞包村抓点,工作能力好的包重点村,承担县乡确定的重点工作,往往是"鞭打快牛",许多干部职责不清,并不能聚精会神地做好本职工作,许多乡镇不是因事设岗、因岗定人,而是因人设岗、因事找人。

2、乡镇自身包袱沉重与带领农民致富的要求不适应。近几年,我县乡镇人员编制控制得相对较好,但行政与事业编制不平衡,合并乡与非合并乡人员不平衡。事业单位仍是"僧多粥少"、效能低下,合并乡镇的人员精简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目前,随着征收税款这项工作的消失,新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还不够明确,乡镇干部无所事事,必然导致人浮于事。长期以来,农业税及附加是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维持乡镇运转的基本保障。农业税免征后,对乡镇财政虽然通过转移支付给予一定补助,但缺口仍然很大,目前,我县乡镇基本上都处于保吃饭就没有发展资金、保发展就保不了吃饭的两难境地,有的甚至开工资都困难。部分乡镇党委书记反映,为了保工资,整天东跑西颠、东挪西借,根本没时间没精力研究发展、考虑服务。由于历史原因,乡村办企业亏损、担保贷款、垫付各种税费、完成各种达标任务等,形成了乡村的巨额债务。据初步统计,全县乡级累计负债7185.02万元,平均每个乡镇399.17万元,负债100万元以上的11个,负债最多的达1302万元;村级累计负债4638.51万元,平均每个村14.6万元。随着免征农业税后乡村收入渠道的变窄,可用财力不但难以保证基本的运转支出,而且无力偿还各种债务,更无法保证农村公益性事业投入,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有愿望没能力,发展农村经济也是有想法没办法。乡镇真正自主干事很难,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作用大打折扣。

3、乡镇职能与市场经济要求不适应。一是表现为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管理、经营等多重角色。有的随意为企业担保,造成了沉重债务负担;有的代替中介组织和农民签订合同,形成了大量纠纷。如我县原xx乡政府代表群众与xx石油劳动服务公司签定的承包地合同,使乡政府背上近50万元的债务。这些表面上看是在为企业和农民服务,实质上却在花钱办错事,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二是乡镇职能泛化,乡镇就像一个全能政府,管了大量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该放的权不放,强制农民干这干那、干涉农民生产经营,随意替农民决策。很多需要市场本身解决的问题,政府却要下指标、定考核。三是乡镇究竟管什么、怎么管一直没有解决好,工作模式还是老一套,包村、抓点、搞突击。乡镇虽然领导叫累、干部叫苦,但农民却不满意。

4、乡镇干部队伍状况与农村工作现实需要不适应。一是思想还不够解放。部分干部跳不出"吃财政饭",拿固定工资的束缚,缺乏创业精神和进取意识。据调查,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干部真正自谋职业的寥寥无几,很多干部愿意下海,但必须保工资。部分干部对改革麻木,对农村改革的背景、形势和任务认识不清,缺乏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缺少懂政策、懂经济、懂服务的干部。农业型的干部多,经济型的干部少;行政管理型的干部多,技术服务型的干部少。部分干部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不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滞后于农业产业化进程。正像有的干部自己说的那样,固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变的工作模式,固定的区域、套路和抓法,使人思想僵化、知识退化、能力弱化,"除了当干部,什么也不会了"。加之乡镇干部外出培训学习机会较少,视野不开阔,知识更新慢,缺乏为农民服务的能力和本领。三是干部的管理方式单一。多数乡镇仍采用干部包村"满堂滚"式的管理,周一报到,周五汇报;没事下乡,下乡没事;名为包村,实不到村。各乡镇虽然制订了干部考核管理制度,但考核落实难、考核量化难、考核兑现难,以至于个别乡镇年终考评只好吃大锅饭,平均分配,使一些干部丧失了工作积极性。

三、今后乡镇职能定位的基本方向和重点

当前随着税费改革的进行,乡镇职能究竟该如何定位,国家没有明确政策规定,结合这次调查就我县乡镇现状和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认为:乡镇在根据法律法规在贯彻执行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本乡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推进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等工作的同时,在当前和今后应把主要精力定位在促进经济发展、实施社会公共管理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三大块上。促进经济发展,就是要引导农民立足自身资源和区位条件,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实施社会管理,包括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改善生态环境,严格保护耕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制定和实施农村建设规划;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维护公平、正义,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支持和引导村民自治,确保社会稳定。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就是要加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推广科学技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改善就医条件,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量力而行地组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法律咨询服务和政策服务等。为此乡镇在目前的职能及未来的职能定位应该重点考虑这么几个方面:

(一)积极推行乡镇机构改革,促进政府职能向精简、效能型转变。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是巩固税费改革,实现减员增效,减轻财政负担的关键,也是乡镇职能定位的一个部分。目前我县财政供养乡镇人员名,其中行政、事业在职人员职人。税改后,镇村两级干部结束了过去繁杂的"三提"、"五统"的历史。乡镇级财力锐减,部分职能弱化及到消失为此,乡镇应采取措施推行机构改革。一是精简人员。按照市县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意见,辞退临时人员,运用退休、离岗培训、下派任职,领办企业、自谋出路等途径精减镇机关干部,并压缩村组干部。二是对内设机构进行合理配置。整合事业站所,成立"三办一部"(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武装部)、三个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乡村建设发展中心)、九个站所(经管站、计生站、计生服务所、司法所、劳务工作站、文化站、畜牧兽医站)。

(二)工作重心下移,政府职能由下达行政指令向服务转变。税改后,乡镇政府工作重心发生转移,要由过去的"收税"和应付检查、达标、评比等向带领群众致富转变,发展农村经济,全心全意服务广大农民。要成为富民政策的"宣传员",传播科技知识的"信息员",贴心为民的"服务员",传递上级政策和农民意见的"邮递员",解决农村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农村法制教育的"司法员"。具体要做好:一、通过多种形式教育干部,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为农业增收、农村增效、农民增收服好务,尽好责。二、不折不扣地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如取消农业税,稳定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粮食、良种、农机,世界银行xx肉牛发展项目、退耕还林补贴等政策。三、通过乡镇级农业服务部门积极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引导农民科学致富。要通过普法教育,帮助农民增强法制意识,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四、通过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等手段,对部分有开拓意识的种养加能手,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予以帮助,如向分布在全县18个乡镇的个早胜牛规模养殖户,54个养殖场提供提供信息和资金服务,总之,要通过各种措施为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上提供服务,帮助他们掌控各种信息的,引导和帮助他们发展农业生产,这样既能保证政令畅通、促进基层工作的落实、加快地方经济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也能促进干部作风转变,锻炼干部成长。

(三)引导农民谋发展,职能由干预型向市场化转变。

税改后,在相当一部份人眼里乡镇、村干部看似无所事事,实则有力可为。今后,乡镇在经济发展方面要从过去的事事干预,转向将农民与市场对接,引导农民在市场中求生存、立足现状谋发展。

一是加大招商引进力度,引导农民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谋发展。一方面,以规划建设中的"甘肃和盛镇工业园区"为基础,搞好"陇塬脱水蔬菜厂"、中韩合资"润玉食品厂"等项目,打造工业经济发展平台,形成扎堆效应,建成促进我县经济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另一方面要以这些成功落户的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配套产业,可以有我县有种植蔬菜传统的长庆桥镇、新宁镇、焦村等地发展蔬菜生产,盘克镇、金村、九岘等地发展荏生产,既可以解决他们的原料问题,也可以带动当地蔬菜、荏等产业发展,农民的收入也增加了。二是加大企业改制力度,引导民营经济发展。一方面通过强化管理帮助解决分布在全县十八个乡镇的资产在50万元15个砖瓦厂2个水泥制品厂等22户企业,经营机制不活、管理缺失、劳动用工、周边环境等问题,加大引导支持力度,提高企业经营规模、经营水平,实现企业规模和效益的双增长;另一方面通过"回归工程"等活动鼓励民营老板返乡创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镇村干部带头创业发展民营,采取集资、经营权出让等多种形式吸引民资,引导农民创业。三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引导农民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充分利用早胜牛养殖、九龙金枣、xx黄柑桃、苹果、西瓜种植等几大农业特色,整合xx、xx的果品加工资源,提升"早胜肉牛""九龙金枣"品牌形象;探索以xx乡"神虫菜"为先导的蔬菜深加工发展的新路子,拓展发展空间,鼓励这些企业扩大生产,走基地+农户的路子,形成集团产业;利用"九龙金枣"地域种植优势,大力推广嫁接工艺,扩大种植面积;依托兴旺牧业、恒达牧业等养殖场基地,突出发展和壮大早胜牛产业,以点带面,从小到大,带动周边农户参与养殖,规模性地发展养殖业。

(四)做大做强劳务产业。费改税的进一步落实和农村机械化程度的逐步提高,把更多的劳动力从土地上释放出来,使得外出务工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势力,通过调查,2004年,我县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0万人,务工收入达到2.8万万元,占到农民收入的30%,进一步做大做强劳务产业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可持续发展之路。乡镇政府在这方面应该发挥作用。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利用外出劳务人员的成功典型进行实例启发教育,启发农村富裕劳动力对外出打工创造收入的认识,提高农村青年外出打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做好劳务信息工作。一是要对所辖区劳动力状况,进行预测分析,建立起劳动力资源库。掌握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数量、技能及其流动情况,做好跟踪管理服务工作。二是要以当地在外务工的人员、县劳务工作局建立联系,同时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工具收信用工信息,建立起有效、快捷的劳动力信息网络,更好地为农村就业服务。三、加强就业培训,努力提高外出务工的就业能力。一方面按照市场化要求,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统筹规划、协调运作的培训工作机制。另一方面转变观念,改变过只讲数量不讲质量的做法,大力推进素质培训、技能培训,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掌握一、两门实用技术,实现由苦力型向智能型转变,提高当地务工的经济价值。四是制定相应的政策,切实帮助解决外出劳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如加强村民互助组织建设,解决外出务工家庭的收、种、打碾等,加强合作经济建设,可以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费用等。

(五)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政府职能由大包大揽向社会化转变。引导农民开展自己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公益事业。面对近几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帐过多的特点,乡镇政府在申请项目进国家和市级笼子的,争取上级支持和政策倾斜的同时,将一些与广大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项目,如教育、水利设施,道路交通,医疗保障等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社会力量承担社会职能。

(六)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政府职能由松散型向规范化转变。基层不牢地动山摇,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稳定和谐的政治环境。税改后,乡镇政府面临发展和稳定两大任务,乡镇把保持社会稳定要作为"经济发展航母"的"护卫舰",彻底根除"按下葫芦浮起瓢,各类矛盾此起彼伏"的状况,乡镇职能要重点定位在五个方面。一是落实抓稳定的工作责任制,二是切实贯彻落实《条例》,及时处理和突出问题。尤其是在农村土地二轮延包过程中,及时化解因"土地热"而引起的矛盾纠纷。三是多途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税改后乡(镇)村两级债务的化解,一方面通过努力发展集体经济和民营经济,化解债务,另一方面规范财经纪律,压缩非生产性支出,控制和杜绝新债务的产生,并有效地化解因债务引发的纠纷。四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一方面倾注大量精力,组织政法部门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另一方面联合法庭、派出所和村级民兵组织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和各项专项治理,确保一方稳定。五是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一方面,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在新形势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另一方面开展支部争先创优活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坚持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

(七)继续加强党的建设。1、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要把学习贯彻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的根本任务。建立完善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制度,认真落实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政治敏锐性。要坚持从严治党,深入持久地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警示教育,把教育和管理、预防和惩处、打击和保护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反腐倡廉的成效,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2、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按照"六个好"要求,组织班子成员加强理论学习、法律法规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充分发挥镇党委总揽全局、调动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及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领导。要进一步加强村党支部建设,既要"压担子",又要"给点子",帮助村干部理清发展思路,积极发展集体经济,从而建立一支"靠得住、有本事"的农村干部队伍。继续加强机关、直属单位、社会团体和离退休老干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等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认真贯彻《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建立和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继续实行党政领导、干部和村党支部"三向互选",实行绩效挂钩等制度,构造良好的干部融合机制,激活干部的热情干劲,形成合力,推进工作,努力塑造一支政治坚定、改革创新、作风深入、埋头苦干的乡镇干部队伍。

(八)、抓精神文明发展。1、抓好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干部群众,大力弘扬"顾全大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诚信待人"的老区精神。实施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开展文明村、文明户、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广大群众文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