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生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5 14:28:19

康复医生工作总结

康复医生工作总结篇1

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全区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根据《关于印发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21〕4号)要求,结合宁夏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二次会议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发展中国特色康复医学,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康复服务,减轻家庭社会疾病负担。

二、工作目标

坚持中西医结合,补齐中医康复服务能力短板,将公立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规范化建设作为主要路径,逐步建成纵向到底区、市、县、乡、村五级,横向覆盖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院、残疾人康复中心、养老院(中心)等基础完备、功能完善、运行规范的中医康复服务体系,构建住院康复、门诊康复、居家康复紧密结合的康复医疗服务网络,搭建精准、规范、科学的中医康复服务平台,促进预防、治疗、康复有机结合,为患者提供科学、适宜、连续性的中医康复医疗服务。

到2025年,依托现有资源布局建设一批中医康复中心,二级及以上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的比例达到100%,康复医院全部设置传统康复治疗室,其他提供康复服务的医疗机构(含军队医院)普遍能够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中医药康复服务条件显著改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服务范围得到拓展,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技术人员数量明显增长,科研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全区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康复医疗服务需求。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中医药康复服务提供机构建设和管理。

1.加强中医康复中心和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建设。依托中医康复服务能力强的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院等机构,布局建设6-9个中医康复中心,提供高水平中医康复服务,开展高水平中医康复人才培养和临床科研。力争通过改建、扩建等形式,依托中医、中西医结合和康复基础良好、技术力量雄厚的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或康复医院建设1所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力争达到三级以上康复医院水平。

2.加强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建设。按照《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加强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推动二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加强公立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规范化建设,合理配备科室人员、科学划分服务区域、规范服务流程、配置基本康复治疗设备等。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学)科按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试行)》要求设置传统康复治疗室、配备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完善传统康复治疗设备等。康复医院应按照《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年版)》要求设置传统康复治疗室,提供中医药服务,有条件的康复医院应设置中医科。康复医疗中心应按照《康复医疗中心基本标准(试行)》要求提供中医康复治疗服务。

3.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康复服务供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等机构推广适宜中医康复服务技术,配置适宜基层的小型化、专业化中医康复设备,扩大康复教育、辅具指导、居家康复训练指导的覆盖面。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

(二)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

1.发挥中医特色,广泛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中医特色康复医院能够提供全面、专业化的中医康复服务,发挥中医康复特色优势,开展亚专科细化的康复诊断、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护理、康复训练、康复随访、康复教育、心理疏导等系统性服务。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应注重继承发扬中医康复技术,并和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具备常见疾病的康复诊疗能力,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重点开展中医药特色突出、临床疗效确切的疑难病症的康复诊疗工作,积极探索中医康复特色诊疗新技术。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康复医疗中心以及残疾人康复中心应积极运用中医药技术和方法开展康复服务,加强中医科、传统康复治疗室与其他科室的协作。扩大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康复服务范围,针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和伤残等,推广应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制定推广一批中医康复方案。推动中医康复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在养老、护理机构和儿童福利院提供中医药特色康复服务。

2.坚持中西结合,探索中医药康复服务新模式。积极开展康复领域的中西医协作,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积极开展中医药技术方法、现代康复技术和康复设备的应用。鼓励开展中医康复单元的建设,整合多学科资源,提供便利的、综合性、一体化中医康复服务。要总结中医康复经验,推广应用成熟的中医康复方案,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探索中医药康复服务新模式。

3.加强质量管理,保障康复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中医康复中心要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完善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康复服务分工协作机制。鼓励开展中医康复医联体、专科联盟建设。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持续改进医疗质量,规范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探索建立中医药康复服务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开展中医药康复服务质量控制工作,保障中医药康复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

4.完善信息服务,拓展中医药康复服务空间。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完善中医药康复服务信息,鼓励医疗机构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拓展中医康复服务空间,创新服务运营理念和流程,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开展中医康复结局评价和管理。

(三)加强中医药康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1.加强中医康复高素质人才培养。支持高等医学院校设置中医康复学专业,培养中医康复专业高级人才。加强中医康复重点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引领带动具有多学科背景的中医康复专业学科团队、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队伍、基层实用型人才建设等。强化中医康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产教、医教融合育人,培养中医医疗机构、康复机构急需的高素质中医药康复技能人才。

2.加强中医康复基层人才培训。在开展社区、乡镇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康复服务人员培训中,增加中医康复课程,突出中医康复技术内容,提升日常康复训练、康复治疗、健康教育咨询、中医保健等服务能力。

3.加强中医康复复合型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教育创新改革发展,促进中医康复和现代康复医学交叉融合,加大中医康复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努力打造一支以中医康复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为基础理论,吸收现代康复医学学术理论和技术方法,熟练运用传统中药、针灸、推拿、养生和现代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功能训练、心理治疗、健康宣教等综合诊疗手段和方法的康复人才队伍。

(四)提升中医药康复传承创新能力。

1.加强中医康复技术收集整理。结合中医药传统知识收集整理项目,采用文献整理、数据挖掘等方法收集整理古今中医康复文献、学术研究、传统技术等。

2.开展中医康复方案和新技术推广应用。针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骨伤等慢性病和伤残,梳理优化相关中医康复方案并推广应用。支持中医康复器具研发,加强康复新设备、新产品、新技术推广使用。

3.建设中医康复数据库。在自治区中医药数据中心逐步建立全区中医康复数据库,为进一步完善全区中医康复服务体系、优化中医康复诊疗技术方案、进行康复医疗决策和医保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四、重点项目

(一)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一是依托三级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4-6所、二级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2-3所中医康复中心,统一建设标准,经申报筛选、考核评估,最终确定。使其成为区域中医药康复医疗中心、人才培养中心、技术推广中心、科学研究中心,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在提供综合性、较高水平的康复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承担康复培训任务,开展康复技术研究,对下级康复服务机构进行指导。二是依托中医、中西医结合和康复基础良好、技术力量雄厚的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院等,争取建设1所中医康复医院或中医特色康复医院,达到三级以上康复医院建设标准,配置一批中医康复设备。三是遴选15-20所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和中医特色突出的康复医院中医科、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学)科、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展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基础设施设备,推广应用中医康复技术,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中医药康复人才培养项目。

一是将中医康复(医学)科列为自治区重点中医专科建设范围,在全区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4-6个中医康复重点专科,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二是在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京宁中医药合作人才培养项目中增加中医药康复人才比重,培养一批中医康复人才。开展基层医疗和康复服务人员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突出中医康复技术培训内容,提升基层医疗服务人员中医康复技能和水平。三是充分利用全国助残日等契机,联合有关部门,结合养老、助残等工作,开展康复宣传培训、义诊咨询活动,推动中医康复技术和服务进社区、进家庭、进机构。

(三)建设自治区中医康复指导中心。

深化自治区中医康复示范中心建设,在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成立自治区中医康复指导中心,针对康复服务重点人群,开展中医康复临床服务技术和方法研究,加强中医康复服务流程优化和质量管理,大力推进中医康复医疗服务信息化及规范化建设,形成有利于中医药传承、知识和技术创新的中医康复创新体系,促进宁夏中医康复服务能力提升。

五、组织实施

(一)启动阶段(2021年4月-2021年5月)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体育局、医疗保障局、残联,宁夏军区保障局联合印发《宁夏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动员部署全区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工作。

(二)实施阶段(2021年6月-2025年12月)

根据《宁夏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要求,各地区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牵头组织各部门进一步细化各项工作措施,研究提出各项工作任务的分年度目标,推进实施当地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三)总结评估

1.年度总结(每年度11-12月):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按年度对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进展情况进行总结,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2.总结评估(2025年10-12月):按照工作要求和目标,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对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交流工作经验,发现和推广典型。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结合本地实际,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或年度工作计划,并做好沟通协调,认真组织实施。各相关医疗机构(含军队医院)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提升中医康复服务能力。

(二)明确职责分工。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进展。医保部门要按照国家要求,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研究探索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康复项目按程序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体育部门要大力推广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运动,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发展。各级残联要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密切配合,资源共享,研究制定针对伤残的中医康复技术和方案;支持指导残疾人康复中心等机构开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探索残疾康复机构与中医医疗机构合作新模式,充分利用并优化现有康复资源,提升康复服务能力。宁夏军区保障局负责统筹军队医院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作,解放军第九四二医院、武警宁夏总队医院按照实施方案做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作。要充分发挥宁夏康复医学会、宁夏中医药学会、宁夏残疾人康复协会等专业学术团体的作用,加强学术交流,为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三)完善投入机制。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与发改、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育、医保、残联、武警宁夏总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有利于中医康复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合理安排对中医康复服务提供机构的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发展中医康复医疗服务,拓展中医康复服务领域,推动康复与功能状态检测、养老、护理、体育、健康保险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康复医生工作总结篇2

2017年5月20日,“2017年第二期总医院心脏康复学习班”在北京如期举行,在这次学习班分设的“心脏康复流程探讨”分论坛上,总医院心内科主任陈韵岱教授系统回顾了该院心脏康复的年度收获,令与会者获益匪浅。

这次学习班结束后,本刊记者深入采访了陈韵岱教授,她详细介绍了三一医院正式启动心脏康复工作以来所取得的经验和感悟。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

心脏康复模式迫在眉睫

采访一开始,陈韵岱教授便坦率地说:“我们医院于2015年6月开始部署、10月正式启动了心脏康复工作。在经历2年多的实践与思考后,应该实话实说:这项工作有难度,具体怎么做,路径并不清晰,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陈韵岱教授接着介绍说:“目前,国际上的心脏康复模式有几种,例如欧洲主要是以康复中心和社区项目互相结合的模式,日本是以康复门诊带动家庭的模式,美国是以市场为主导、国家部分支持的模式。鉴于中国医疗体制的特殊性,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心脏康复模式迫在眉睫!”

谈及近期他们医院这方面工作的开展情况,陈韵岱教授认为,“做好人群定位与分层,明确干预目标及效果”是重点。她表示,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由医疗、护理、无创心电检测团队及物理治疗师共同组成的三一医院心脏康复团队,一共完成了2000余例心脏康复评估与治疗,其中绝大部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在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众多患者中选择从PCI术后患者着手,这是三一团队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只有做好人群的定位与分层,才能找到明晰的临床路径,明确干预的目标及效果。

陈韵岱教授表示,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不言而喻。根据《2015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目前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人,心肌梗死患者有250万人。2015年,中国PCI数量接近60万例/年,居于全球第二。然而,仅通过PCI和药物治疗并不能持续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多数患者存在术后运动耐量下降及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及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劳动力损失;而运动康复及二级预防在发达国家得到了蓬勃发展,已成为PCI术后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但在中国,心脏康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大家所忽视。在冠心病患者中,如何安全、有效地开展心脏康复工作,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重要课题,包括调动患者与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探寻临床路径与规范化流程,开展临床研究工作等。”

陈韵岱教授继续说:“我认为,在开展心脏康复工作的起步阶段,选择合适的人群非常重要。心脏康复不应等到疾病终末期才去做,应该针对高危人群,更早期地进行干预,把康复工作前移。有研究表明,以\动训练为基础的心脏康复可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心脏康复获得指南Ⅰ类推荐。这也是三一医院团队锁定PCI术后患者的重要原因;而且目前三甲医院最大的患者群体即为冠心病患者群体,做好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康复工作,才能够完成冠心病的闭环管理,真正做到全程、全面的预防和干预。在摸清PCI术后患者康复评估和治疗流程的前提下,再做心功能不全等重症患者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心脏康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随着心脏康复工作的推进,患者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知识储备的增加,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和运动治疗将更易于向高血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等人群推广和应用。”

改善临床结局是心脏康复的

最大意义

在采访中,陈韵岱教授认为,“结局”与“随访”是三一医院心脏康复团队最为关注的工作。“怎样评估心脏康复的效果、能否改善患者预后、能否改善生活质量、哪些患者获益最多、如何优化不同人群的康复评估和治疗方案,这些问题都需要用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证据给出答案。”她表示,心脏康复工作的“可贵”不在于“量”,而在于“精”。很多医院都希望尽快启动心脏康复工作,那么在配备基本的“硬件设施”――也就是场地设备之前,要预先设计并通盘考虑“具体怎么做,收集哪些数据,怎样评估效果”等问题。说到底,数据最终目的是为“结局”服务的。医疗资源是有限的,只有真正改善心脏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才最能体现心脏康复的价值。

她接着说:“目前心脏康复工作在全国蓬勃发展,相关学会也做了大量引领性的工作。相信今后也会组织更多高质量、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只有做好研究设计和随访观察,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尽快做出调整与改进,确立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流程及临床路径,使更多心血管病患者获益。”

陈韵岱教授强调:“运动康复是PCI术后心脏康复的核心内容。国外研究表明,PCI术后运动康复可显著降低总死亡率、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率、再住院率、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及减少相关功能障碍和情绪异常等临床预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然而,在实际操作层面,心脏康复的落地仍面临很多现实问题。为解决诸多技术、体系、设施以及实施方案等方面的困难。2016年7月,我和广东省人民医院陈纪言教授、总医院韩雅玲院士等联合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动康复专家共识》,阐述了PCI术后运动康复的简明流程,对低、中、高危患者分别推荐了具体的康复程序。”

“为什么要制定这个专家共识?”陈韵岱教授解析说,“因为在运动康复的实际操作中,很多困难是躲不开的。医疗不是保健行业,保证安全与质量是头等大事。各级医院在心脏康复的落实过程中难以一步到位,应结合实际情况量力而行;要重视团队建设,齐心协力;充分应用自身优势整合资源,合理借力;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力抓质控。”

谈及心脏康复未来的发展方向,陈韵岱教授认为:“未来心脏康复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让心血管病患者真正回归家庭、回归职场、回归社会。低危患者居家康复,中高危患者在早期院内康复治疗后,向居家康复过渡。互联网医疗和可穿戴设备蓬勃发展,我们可以借助智能化的网络平台,远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给出及时的反馈与指导。另外,家庭随访也非常重要,没有跟进就看不到远期结局和患者的真正获益。”

陈韵岱教授还认为,如何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脱落,是今后开展工作的最大瓶颈,也是全球心脏康复共同面临的问题。三一医院目前建立了闭环式全程管理系统,该系统打通了院内康复与居家康复的连接桥梁,大幅提高了患者黏性,使他们回归家庭后也能获得有效管理。相关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并引起了国际心血管专家美国心脏学会前任主席Sidney C. Smith等人的关注。

据记者了解,2016年6月27日下午,美国心脏学会前主席Sidney C. Smith,美国运动医学会认证的著名临床运动生理专家、心脏康复专家Glenn Schweighardt来到三一医院,在陈韵岱教授陪同下,参观了该院成立不久的心脏康复中心,就心脏康复中心的发展与陈韵岱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

另据记者了解,心血管内科是三一医院最大的临床科室。在陈韵岱教授的带领下,其心血管介入治疗走在了国内领先行列,每年开展介入手术7200例,其中PCI 4000例,急诊PCI 400余例。自成立心脏康复中心以来,该中心与医院心理科、康复科及营养科携手共建,目前共有12名医生(包括3名专职心脏康复医生)、2名运动治疗师、3名技师及3名专职心脏康复护士,主要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心脏康复评估及运动治疗等支持和服务,积极优化心脏康复评估与治疗的临床流程,从院内心脏康复及居家心脏康复两大方面入手,探索了心脏康复与治疗的发展模式。

在采访中,陈韵岱教授介绍说,三一医院院内心脏康复评估主要涵盖三大方面的内容。第一,详细的病史采集、物理及诊断评估和量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F-36量表等)评估;第二,运动耐量评估,即评定患者的心肺功能、肌力、柔韧性及平衡功能;第三,心理、营养状态及戒烟评估。通过上述评估,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心脏康复处方,处方以循证药物为中心,同时涵盖运动、营养、戒烟及心理等方面的内容。关于康复地点,三一医院心脏康复中心根据上述康复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对高危患者实施监护下门诊或居家康复,对中危患者实施监护下居家康复,对低危患者实施居家康复。

此外,三一医院心脏康复中心还观察了中国PCI术后患者心肺运动试验相关指标的特征,探讨了影响PCI患者术后运动耐量的影响因素。他们还针对心肺运动试验的流程、分析方法及结果判定展开相关研究,为中国PCI术后患者如何实施该项检查提供了新证据。院内I期、II期康复治疗及居家康复治疗也在规范实施中,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Smith教授和Schweighardt教授对总医院心脏康复中心的工作非常感兴趣,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目前探索的模式可操作性强,具有较高的科学和社会意义。”

当前,发展心脏康复学科已是大势所趋,而中国心脏康复治疗仍处于起步阶段。陈韵岱教授对此表示:“三一医院心脏康复中心将汲取欧美心脏康复经验,为中国心脏康复诊疗规范化和标准化收集研究数据,并结合中国国情,积极探索和开拓中国心脏康复发展的新思路。”

探索学科空白,

在国内率先开展“介入”研究

据记者了解,现任总医院心内科主任、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的陈韵岱教授2000年在意大利米兰圣多纳托心脏中心深造,是北京市冠心病重点学科主要专家之一。她从事冠心病介入治疗18年,近5年诊治复杂冠心病患者3000余名,手术成功率达99%。她带领的学科在复杂冠心病介入治疗和冠脉腔内影像技术上具有较强特色。出任科室带头人8年来,她麾下的科室现已发展成为共14个部门,集医疗、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型科室。科室现为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专业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系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总后卫生部介入培训基地。2014年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作为军队最高级别医院的心血管内科,他们的科室拥有国内最完善的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科室主办的《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是全军唯一一本被SCI收录的杂志,也是全国心血管领域第一个被收录的杂志。

目前,陈韵岱教授担任全军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委员、秘书长、女性学组组长;亚太心脏联盟委员女性心脏委员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常委;北京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美国心脏病学会委员、欧洲心脏病学会委员、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委员。国家863科技课题及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SCI收录)等多家专业学术期刊的主编、副主编、编委。

作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她还承担着3所高等医学院校的研究生带教工作,先后培养了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50余人;主办了两个国际知名会议,个人演示授课240余次,共培养各地医院骨干人才121名。

康复医生工作总结篇3

2016年入冬以来北京最冷的一个早晨,驱车一路向北进入昌平区,燕山山脉的轮廓逐渐清晰,在湛蓝的天空下划出黛色的刚毅曲线。行至地铁南邵站附近,即是泰康之家・燕园养老社区浅米色的大门,再往北约100米,就到了泰康燕园医院。从表面上看,泰康打造的医养融合模式,便以这样最简单的物理方式相互连接起来。

其实并非如此简单。作为养老产业领域最早的一批开拓者,大概9年前,泰康确立了以长期健康管理为核心的“医养融合”战略,即在养老社区邻近建设康复医院,以“养老社区+康复医院”双轮驱动的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诊疗-康复-长期护理”的闭环整合型医养服务。泰康早在2007年开始在养老产业领域悄然布局。8年后,泰康燕园康复医院成为泰康老年康复医疗体系的首个示范基地。

而近年来,国家先后颁布《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2015〕14号)、《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民发〔2015〕33号)等多个文件,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等若干意见,鼓励保险资金等社区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明确提出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在养老服务中充分融入健康理念。

泰康燕园康复医院院长付研,便是随着燕园医院的开业走进泰康医养融合实践中的。

医养之间,用专业守护生命

2015年11月,位于泰康燕园养老社区一旁的康复医院正式落成。对一个养老社区来说,医院和护理中心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现行政策的限制以及医疗护理资源、人才相对短缺的情况下,这是个大考验。于是,泰康将“医养融合”设定为养老社区的最大特色。社区配建了1万平方米的二级资质康复及老年病医院,有2个标准手术室、114张病床,可以为社区老人和周边居民提供老年病和慢性病预防、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慢病管理、临终关怀的全过程医疗护理服务。对外则通过康复医院与知名“三甲”医院建立绿色通道合作,与国际一流医院建立国际医疗直通车转诊服务。同时,社区签约了999急救车驻场,可及时响应紧急医疗救助需求。

坐在泰康燕园康复医院二层的大厅里,付研讲道:“我们考察了美国多家养老社区,比如波士顿着重持续照料退休社区(CCRC)的埃里克森Riderwood校园,也有类似于我们国家托老所的居家养老模式,再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创建了现在泰康之家医养融合的养老模式。”做完康复训练的老人,由护工推着或自己慢慢走着,不时由身边穿行而过,付研叫得出他们每一位的名字,看到心情好的老人,付研就握住他们的手,跟他们聊几句,老人们往往就开心得笑起来。

在泰康之家,医院派出医护人员进驻养老社区,并在社区内设立24小时值班的医务室。住在养老社区的老人,如果遇到突况,可在医务室获得及时治疗,必要时还能紧急转诊至康复医院抢救。付研说,社区很多老人已经感受到医养结合的好处,“大到社区活动场所、小到房间里的卫生间,泰康几乎在每一块活动区域都设置了紧急拉绳报警系统或者按钮,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老年人因突况而未得到有效救助的情形发生”。

何阿姨就是受益者之一。翻开手机里的相册,付研轻轻讲起何阿姨的故事。何阿姨是泰康之家独立生活区乐康园的居民,虽然在生活上有自理能力,但是她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同时又多种老年慢性病缠身,最严重的是还患有心力衰竭。“何阿姨突然在一个周末出现严重的肺部感染而晕倒,当时的情况非常紧急,可以说死亡的概率达到了90%以上,各种不好的症状都伴随而至:呼衰、心衰、肾衰、神志不清。”从事一辈子老年急救的付研对这种情况非常熟悉,立刻调动所有资源开始抢救。整个抢救的过程很紧张,最后的结果很成功。之后,何阿姨在医院用了三周的时间恢复,出院后的她还是非常虚弱,没有力气下地活动,只能躺在床上休养。

针对何阿姨的情况,付研和医护人员就将她送到泰康之家的专护区进行康复治疗。最初,医院的康复人员每天给她做被动康复训练,等到何阿姨好一些之后,她就到医院康复大厅进行每天一次更全面的康复训练,有被动型的也有主动型的,从而一点点好转,直到能自己慢慢走路、活动,一共用了两周时间。

“从命悬一线、抢救、逐步康复到回到乐康园的家,何阿姨一共只用了五周的时间。”虽然她已经可以像之前一样独立生活,但是工作人员还是会对她进行持续观察,妥善安排好何阿姨今后的照顾和治疗,并且定期对她进行康复治疗,对此何阿姨和家人终于可以放宽心了。“何阿姨的故事让我感受很深刻,生命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最宝贵的存在,因此我们必须要更加用心地去照顾患病的长辈们,何阿姨的整个抢救过程很让人欣慰。因为在泰康之家形成了一个非常良性的闭环服务,长者安心地在独立生活区生活,在身体发现问题时可以马上到我们的医院进行护理、治疗和康复,直到他们身体完全好转并且医生们评估合格后才让他们放心地回到自己的家中。”

不到一年时间里,这样的故事很多。有些老人康复后,发了照片给付研,付研一一存在手机里,不时翻看,欣慰与动力涌上心头。目前,泰康之家的社区服务体系由生活服务体系、医养康复体系、活力文化体系三大部分构成,包括日常生活服务、餐饮服务、健康管理、专业护理、医疗问诊、康体娱乐、活力课程和社工服务,以满足入住长者的综合需求。

生活服务方面,社区通过管家式服务体系,让长者们在社区住得舒适、踏实和方便。在餐饮服务方面,与国内知名的餐饮机构松鹤楼合作,共同开发了适合长者生理特点和心理需求的特色社区餐饮。

为最大限度地保证社区居民的活力生活,社区提供近1.2万平方米的超大“会所”,包括健身房、舞蹈室、恒温康体泳池、手工坊、绘画室、图书馆及多间教室、家庭影院、电子高尔夫室等,为居民的活力生活提供理想空间,并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课程。

1+N多学科团队全方位照护

按国际惯例,每3位老人需要1名护理人员,我国对养老护理人员需求大约在1300万人。全国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培训基地主任沈小平表示,全国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或护理专业的高职院校有64所,其中只有14%的学校设有养老专业方向,养老护理招生也困难重重。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不足百万,每年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的只有4万余人,对比日益增长的4000万失能老龄人口,供需矛盾非常突出。

为了缓解失能老人家庭照料难题,不少养老服务供给方由过往单纯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已转型为重点发展医养结合型的养老机构。而越来越多的家庭也已经转而考虑医护式养老机构,尝试依赖社会化资源,寻找解决失能老人照料问题的“出路”。

“上医治未病,下医治已病”。据研究,中国慢性病患病率16%,而慢病在所有疾病费用负担中占比达70%;重视预防、康复可降低成本20%。响应“十三五”规划中提出“通过多种方式降低大病慢病医疗费用”,泰康创新医养融合慢病管理模式,建立“预防保健―疾病治疗―慢病康复―老年护理”闭环整合型医疗保健体系,提供超出传统疾病治疗范畴的多学科共存的医养融合服务,最大程度地维持和恢复患者的功能状态。通过“治未病”全方位照护社区居民健康,降低医疗成本。

付研说,普通家庭根本难以支撑失能老人的医疗护理需求。泰康养老社区护理总监刘女士表示,从专业护理角度来看,家庭照料者的护理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瑕疵,如因长期卧床产生的压疮问题,不及时处理会增加老人细菌感染的几率,家庭护理环境也因缺乏像全身移位机、吸痰仪、空气床垫、步入式浴缸等专业适老化设备,影响了老人亚急性和慢性阶段的照护质量。“拿植物人这种因脑出血而留下的后遗症来讲,伴随老人的脑细胞减少、语言交流障碍以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这三个开放通道的护理,就需要由医生、护士、护理员、康复师、营养师,还有包括一些心理医生和社会工作者共同来组成一个‘1+N’多学科团队,共同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日常、医疗照料以及心理辅导。”

医联体老年病精准医疗

2016年7月17日,泰康之家投资有限公司与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签署协议,在泰康燕园康复医院成立老年神经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合作开展神经变性病患者的临床诊疗、护理、康复及相关科学研究。“泰康之家是泰康人寿的全资子公司,专业从事养老、医疗健康投资与运营,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是从事神经变性病临床诊疗领域相关研究和学术交流的专业学会组织。”

泰康燕园康复医院老年神经疾病临床研究中心是国内首个以神经变性疾病的患者临床诊疗、护理、康复领域新课题、新技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临床研究机构,将在老年疾病防治中重点落实精准医疗实施计划。“精准医学是临床信息、疾病队列和生物样本库,结合组学研究、分子影像、临床药物、大数据、临床结果的评估,形成在大数据的支撑下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以增加疗效、降低副作用、降低医疗费用。”

老年神经变性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又称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运动神经元病(motorneuron disease,MND)等神经系统疾病。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重、人口平均寿命延长,60%以上的老年人患有多种老年病或慢性病,国内患有老年神经变性病患者在老龄化背景下仍然呈上升趋势,目前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总数已达4023万。此类病症急性期治疗过后,亟需通过长期关怀照护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付研说,泰康燕园康复医院老年神经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建设合作协议签署后,签约双方将全面开展该中心建设工作,推动老年神经变性病患者诊疗、护理、康复一体化协作。以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延峰教授为主导,带领专业委员会成员作为学术支持团队。

康复医生工作总结篇4

一、基本情况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11〕777号)和《云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云卫发〔2011〕1098号)文件精神,充分整合和利用***区康复资源和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康复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康复医疗需求,按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要求。2012年3月,***区卫生局、***区残联联合召开了“***区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启动会”,拟定“原***区疗养院”整体改制,组建“***区康复医院”。从纳入大局、双向转诊、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总体工作部署。试点工作开展一年来,残联与卫生部门紧密合作,在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康复机构功能定位、双向转诊制度、康复人才培养、社区康复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目标是要建立“防、治、康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实现分层级医疗和分阶段康复。***区疗养院主要承担患者稳定期和恢复期的康复医疗服务。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工作将对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建设产生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如何以此为契机,完善康复机构服务职能,提高服务能力,加强资源整合和分工协作对于残疾人康复机构的发展尤为关键。

二、工作成效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区残联、卫生局积极与相关部门协作,克服困难,勇于探索,开创了全面合作、全员行动的良好局面。

(一)纳入大局,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卫生与残联等部门共同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将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卫生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借助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保等文件,制定有利于康复发展的政策措施。目前由卫生局和残联就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工作联合下发了文件,召开了有关工作会议,明确了政策措施和工作制度。

(二)资源共享,促进康复医疗机构发展。

按照逐步构建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工作目标,借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的契机,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康复治疗的功能定位。目前,***区疗养院与辖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已开展双向合作。

(三)加强协作,探索建立双向转诊工作制度。

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制订转诊规范和流程,发挥政策引导和调控作用,探索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出台《***区关于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的意见》和《***区医疗机构双向转诊管理规范(试行)》,对各级医疗机构分工协作,建立双向转诊关系提出明确要求。

(四)强化培训,注重康复专业人员培养。

试点地区针对康复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局面,加强了康复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将康复医疗专业人员纳入继续医学教育、医院人才重点培养对象等范畴。

(五)夯实基础,社区康复得到发展。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设立康复室(站),提高了为疾病恢复期患者提供基本康复服务的能力。为社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中医康复治疗、家庭指导、知识普及等服务,并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三、存在问题

    1、各级医疗机构之间没有明显的划分,定位不准确。导致需要康复的患者无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服务,服务质量整体不高。

    2、康复医疗服务不精确。种类少、不规范、无针对性,无论哪一级医疗机构,提供的是大致相同的服务项目。

    3、康复医疗服务在医疗机构中的地位边缘化,人才培养、梯队建设、专业发展相对滞后,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特别是相关专业人员的严重缺乏,是制约我区康复医疗工作的最大阻碍。

    4、医疗技术的垄断性、人才择业的聚集性和专业发展的优势性等因素,结果患者更多地涌向大医院,造成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而在康复医疗体系中,区级医院占据顶端地位。

     5、财政扶持不足,处于竞争劣势地位的基层康复医疗单位难以为继。资源不足、人才匮乏、效益低下、技术落后,导致发展困难。

四、工作展望

目前,***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是还存在思想上对试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服务能力不足,各医疗机构的合作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等诸多问题和困难。鉴于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抓住机遇。

应高度重视和充分认识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在试点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四个理念:一是康复医疗服务工作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康复医疗服务工作离不开残联的支持和支撑;三是残联的残疾人康复工作也有卫生系统所不能取代和需要依靠的特色和优势;四是残联和卫生合力推动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必定双赢。

(二)加强指导,强化合作。

残联应积极联合卫生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工作的指导力度,以试点为契机,以体系建设为平台,加强沟通协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

(三)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康复医疗机构建设。

将残联系统康复机构纳入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残联与卫生部门资源共享,深化合作,加强康复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双向转诊工作制度,借机把康复医疗机构做大做强。

(四)加大康复人才培养工作力度。

加大康复医学人才培养力度,依托综合医院康复资源,加强培养和培训,特别是对基层社区康复员的技术培训,探索开展残联系统和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双向进修和双向指导,提高康复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康复医生工作总结篇5

护士进修个人总结1   

  首先要感谢各位院领导及科室领导能给予我这次去中国康复芯恐行腜t科进修的机会,我知道这次机会对于我来说实属难得,这中间有各位领导的信任和期望。半年当中始终不忘科主任的嘱咐一定要多问多动手多与带教老师沟通,把握好这次进修的机会,努力完善自我。

  北京博爱医院隶属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是首都医科大学教学医院,是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经北京市医保中心审核,被确定为北京市首批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并于XX年4月29日正式挂牌服务。 医院设有功能齐全的临床科室和康复业务科室,有内科、外科、骨科、脊柱脊髓外科、中医科、脊柱脊髓损伤康复科、儿童脑瘫科、偏瘫康复治疗中心、言语听力康复治疗中心、心理治疗科、社会职业科等;医技科室有理疗科、影像科、功能检查科、检验科、内窥镜室、骨密度室等。同时开设了各类综合门诊服务,包括普通内科、呼吸内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神经内科、妇科、口腔科、眼科、白内障复明中心、耳鼻喉科、皮肤科、中医、透析、肠道门诊等。运动疗法科成立于1988年,占地约1300m2,拥有国内外各种先进的康复设备,总价值约合人民币600多万元,现有康复技术转业人员40余名,其中获得国外资格认证和学历的15余人。运动疗法科主要针对脑血管病、脑外伤引起的偏瘫,脊髓损伤引起的瘫痪,脑瘫儿童和骨科疾患等病患进行康复治疗和训练。

  在pt科进修期间能遵守医院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科室小讲课,与老师及同事和睦相处并熟练掌握了“三瘫一截”即偏瘫、截瘫、脑瘫、截肢的功能评定及制定训练计划。这次进修我主要以学习脑卒中病患的康复为主,即采用一切措施预防残疾的发生和减轻残疾的影响,使病患最大程度的重返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脑卒中病患肢体功能康复的最佳时期是在发病后三个月以内,这个时期进行康复能使病患肢体功能恢复的进度加快。康复治疗的时间越早越好,只要病患神志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就可以开始。总之发病6个月以内都是有效康复期;若病程1年以上,则康复效果和肢体功能恢复的速度都会降低。所以这就需要各科室的医务人员能够相互配合做好脑卒中病患的早期干预。另外还要做好宣传工作使病患、病患家属与医务人员相互配合积极主动参与到康复训练当中来使其早日康复,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通过学习让我更加明确了康复医学的必然性,它是随着社会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丰衣足食,平等参与社会劳动但现实社会中残疾人在各个方面的现状都比较艰难。所以如果我们能恰时的应用康复医学对病患进行治疗,就可大大的减轻残疾人、老年人、各种慢性病病患,急性期及恢复早期的病患的病痛。

  护士进修个人总结2

  我于今年6月份在xx市中心医院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进修学习。非常感谢医院领导和护理部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通过这次学习,受益非浅,感受颇深,现将学习中的所见所得总结如下。

  一,护士分级。中心医院把护理人员分为辅助护士,初级责任护士,中级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根据分级的不同,对护士的要求不同,分管病人的数量和病情程度不同。所对应的工资奖金等相应的酬劳也是有区别的。辅助护士就是新入职人员,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完成工作。初级责任护士就是入职1到3年,能够基本掌握常见护理操作,解决常见护理问题,中级责任护士就是能熟练掌握各项基础及专科护理,并能根据病人情况制订护理计划并组织实施。高级责任护士精通常规及专科护理知识和操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解决复杂及疑难护理问题,有组织,指导教学的能力。这样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区分,使护士有了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护理质量的高低,好坏与护士的专业素质,独立思考能力是密切相关的。护士分级提高了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并督促我们能够主动进行学习,有较多的知识积累和信息储备,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第二,优质护理服务。中心医院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改变了护士以“医嘱”为中心完成各项护理工作,使病人接受不同护理人员的片段护理转变为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由相对固定地一名护士负责,实行8小时在班24小时负责地模式。将以往整个护理工作内容简单归纳为处理医嘱,打针发药等若干功能地功能制护理,转为小包干地责任制护理。责任护士具备专业地知识,能把握观察重点,在对患者落实生活护理地同时,对病情进行密切地观察,如在对病人进行床上擦浴时,会查看皮肤有无破损,压疮,出血点及皮疹等,发现异常及时联系医生采取措施,在为病人翻身时会注意保护导管,防止导管打折滑脱,指导正确翻身方法,保护患肢,避免加重患者痛苦。通过优质护理工作地开展,实行小包干责任制,护士建立了“我地病人”地理念,深入病房,对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主动关心患者,提供疾病相关地健康知识,落实健康教育。提高护理质量。对于所负责地患者提供连续,全程地护理服务。

  第三,专科护理。我所进修的科室是骨科,他们非常注意发展专科特色,根据科室常见病印发的健康教育图册,挂在科室走廊上,非常的具体全面,通俗易懂,使病人对于自己所患疾病能有完整的了解。印制和拍摄了三角巾悬吊,直线翻身,腰背肌锻炼等专科护理操作规范和视频。使专科护理操作标准化,规范化。病人入院后,责任护士要对病人做到八知道,即床号、姓名、诊断、病情、治疗、护理、饮食、检查阳性体征。从病人入院到出院会有全程的健康教育,和功能锻炼指导。根据专科特色进行护理创新,针对手术部位特点制作的病号服,即方便了伤口换药和病情观察,也充分方便了病人。制作的垫枕使病人患肢摆放更为舒适,褥疮垫的使用有效的预防和减少了褥疮的发生,减轻了病人痛苦。

  总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卫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护理服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打针、输液、发药等单纯的护理工作,而是越来越注重为病人提供全身、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服务。通过这次学习,使我的护理服务意识和护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最次,非常感谢医院领导给予我这次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我会把进修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加以巩固并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为医院的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护士进修个人总结3

  在医院领导以及护理部的关心下,我很荣幸被派到xx医院外科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进修学习。通过进修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在护理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在护理质量上存在的差距,也深切地领会了xx医院先进的护理服务理念、

  服务模式以及健全的垂直管理系统。现将我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xx医院护理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无论是高年资护士、低年资护士、新护士、轮转护士还是实习的护生,他们的管理规定及要求是不同的,比如高年资护士要承担一定的实习同学的带教、科室的讲课,新护士要参加三基培训、考核等等,护理部成立了三个小组(气切组、造口组、PICC组),他们都是由每各科室分别抽三名护士组成,作为护理部的人才储备,也是紧急情况下人力资源调配的对象,科室护理人员数量、职称、年龄结构配置合理,以经验丰富带动经验不足、以能力强辅助能力弱的优化互补组合形成了比较稳定、科学的编配结构,同时,也给了科室一个可以发展的空间,根据护理部要求护士长制定了每周护士长倾听日。

  二、实行岗位责任制整体护理管理,护理工作繁忙却有序开展。在xx医院外科,每天五、六十个病人,危重病人多达一、二十个,还有二十多个一级护理病人。而且入院每个病人都要进行压疮、跌倒或坠床、非计划性拔管评分(早期预警评分)和带管入院病人进行导管风险评估,达到存在安全隐患的分值必须上报护理部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三、痕迹管理系统化、无纸化,xx医院护理相关记录很多、但是信息系统建设很健全,他们完成一个病人的所有记录不超过5分钟,基本信息自动生成,相关内容有模块复制粘贴,所有记录处理都是串联的,比如说某个病人青霉素(阳性),只要你在体温单上注明青霉素(阳性),这个病人所有记录上都会呈现出青霉素(阳性)的信息,还有只要有出、入、转科、手术等等需要交班的病人,相关手续办好之后,交班记录上自动呈现出需要交班的信息提示你这个病人需要交班,你只用在这个记录上做一定的修改,所有记录包括手腕带、床位卡都是打印,护士更多的时间是晨晚间护理、输液、给氧、监护、雾化、排痰、健康教育等等,制定科学的、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在临床工作中是迫在眉睫的,尤其是作为一个护理管理者最应该在此类问题上多加思索。

  四、严格的制度管理,处处体现核心制度落实。每天晨交接班,护士长带队,对每个患者都要进行床头交接班,每个病房门口都配备快速手消毒液,交接班非常严格、仔细,从病人的病情、治疗、饮食、床头卡、药物过敏史、皮肤、腕带、防压疮、跌倒警示标示牌,到病人的头发、指趾甲、胡须、口腔卫生,再到病人的床单元管理、入院宣教、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等逐一交接,每次交接班都需要一个小时左右,每个工作细节处处体现出护士自觉、责任、积极向上、不偷懒、不抱怨的态度,处处体现出核心制度的落实。

  四五根据护理部的要求以及科室的工作需要,护士的分层培训及考核有计划性、目的性,层层落实,科室在学习方面氛围浓厚,护士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技能操作本领。每天书面交班后,都要进行护理业务学习,护士长每周二、五进行晨间提问。尤其对年轻护士,要求人人有参与、有学习、有回答。学习内容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十大安全目标、护理核心制度、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内涵、岗位职责、护理操作并发症、应急预案、抢救用药、专科用药、病人八知道等等。科室内形成了浓厚的学习风气,同时,护士长助理还不定期地抽考年轻护士专科护理常规和操作技能,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六、xx医院护士绩效考核由护理部根据护理质量、护理数量、满意度、成本控制四个方面来进行分配,工作量由系统提取,可以收费的护理相关费用均有工作量,科室再进行二次分配。

康复医生工作总结篇6

一、业务工作

我科基本完成医院所定各项任务。在总任务值、门诊量、平均住院日、床位使用率、出院病人数、病人满意度等方面均出色完成医院规定目标。

二、扩大社会影响力

我科开展家庭随访送关爱活动,每月对出院康复病人进行随访并指导家庭康复锻炼;我科成立八段锦社工,每周一直周五上午十点于新门诊大楼进行八段锦现场教学活动;加强宣传,定期进行社会义诊活动;走进高校、社区、公司,宣讲脊柱健康保健知识。

三、专科建设

优化康复医学科构架,开设了中医康复专科门诊,开展中医康复诊疗工作;完善康复医学科的基本建设,全面开展康复医学的各项诊疗技术,继续引进了康复新技术、新设备,发展新业务,完善中医康复技术的挖掘与整理工作,形成了独特的中医康复诊疗体系,完善了与现代康复技术的有机融合,大力开展骨伤康复、神经康复、儿童康复、产后康复、运动康复以及代谢病康复等,朝着全方位、大康复模式迈进一大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医特色技术诊疗中心的建设,将传统中医技术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扩大影响力,在康复、保健以及相关方面形成品牌群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积极配合医院规划开展工作,进一步加强院内合作,完善院内合作平台,实现双向转诊以及互相支持,共同打造医院的中医特色品牌;完善学科网站、医患交流平台,继续通过科室自媒体微信科普平台对民众普及健康教育知识;进一步优化医院网络系统,向着现代信息化医疗模式大步迈进。

康复医生工作总结篇7

赵金荷

由中华慈善总会和香港职业治疗学院主办、天津市慈善协会和天津骨科医院协办,为四川灾区医疗康复人员首期骨科康复培训班,今天在天津骨科医院举行开学典礼。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原卫生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彭玉、卫生部医政司综合处处长樊静、老同志、天津市慈善协会会长陆焕生、常务副会长赵玉衡、市卫生局领导、香港职业治疗学院副院长梁国辉、天津市骨科医院院长王学谦出席并讲话,来自汶川、茂县、绵阳、北川、绵竹、德阳、什邡、都江堰、青川等医院的40名医疗康复人员参加开学典礼。

5・12汶川地震后,中华慈善总会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抗震救灾工作,共接受社会捐赠约10个亿。作为慈善机构,中华慈善总会始终恪守扶贫济困,实行人道主义的宗旨。并在安老助孤、赈灾救济、扶贫济困、社会公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此次四川地震,造成数十万人严重受伤,在这些幸存者当中,很多人有各种程度的永久性伤残。目前,国内医疗康复特别是骨科手术后康复和帮助有永久伤残幸存者回归家庭、社会及工作的服务非常薄弱及缺乏。为帮助灾区医院医疗康复人员提高骨科康复水平,中华慈善总会与香港职业治疗学院于2008年7月23日至8月1日,聘请香港大浦医院、伊丽莎白医院、九龙医院、康复会和天津市骨科医院硕士以上学历,在上、下肢骨折,截瘫,截肢,脑外伤方面资深的高级康复师,结合临床康复和教学管理经验,对来自灾区等医院的40名医疗康复人员,安排100个学时,针对灾难及应激反应方面的心理辅导;骨科康复的理论与实践;作业治疗在骨科方面的具体运用;日常生活辅助工具的选择、运用与维修;病人及家属家居康复和生活技巧等5个方面问题进行培训。培训所需经费由长期支持中国的慈善事业的福陆(中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和香港郑王德香爱心基金资助。

“周行一善”让胶州成为爱心城市

赵法文 刘民军 喻 剑

胶州市慈善总会自4月初正式启动“周行一善”爱心救助活动,截至7月16日已救助32次近百户。

“周行一善”的重要特点就是“救急”,变“阶段性救助”为“经常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救助”。关键时刻的‘一杯水’,胜过平时的‘一桶水’!“周行一善”就是要给急需救助者送去“雪中炭”、“及时雨”,并最终形成“慷慨助贫弱、真情馈社会”的良好风气。

曲红兰,智障久治不愈,现病养在家。曲的丈夫意外致死,上有公公、婆婆,孩子还在职业中专上学。根据提报,市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来到北卧龙村进行调查。将信息汇成简单的材料上报总会后,确定曲红兰为那一周的爱心救助对象。“公平公正确定救助对象,公开让社会认可。”每一分善款都凝聚着捐款人的爱心,市慈善总会倍加珍视慈善的信誉,力争把每一笔善款都用在“刀刃上”。救助对象分布在全市18个镇办的社区、村庄。市慈善总会坚持“户户必到”的原则,实地走访调查每一个救助对象。

“周行一善”的救助模式已经比较成熟:凡需要救助的困难家庭,首先到户口所在地的慈善分会办理申请,分会调查确认后,上报总会一式三份的《“周行一善”爱心救助推荐表》;总会办公室接收材料后,及时对救助对象进行上门调查核实,听取群众和分会的意见,结合困难情况提出救助意见,报总会审批后立即实施救助。从上报到救助完成,整个过程两周内完成。

康复医生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 康复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康复评价会

[中图分类号] R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3(a)-017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full-time nurses in rehabilitation ward in 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 meeting. Methods By convenience sampling,120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femoral head necrosis during recovery in bone and joint rehabilitation war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3 to August 2015 were selected,and they were even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patient′s treatment compliance,patient′s satisfaction,and average hospital stay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ing full-time nurses participating in 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 meeting in rehabilitation ward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After carrying out full-time nurses participating in 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 meeting in rehabilitation ward,patient′s treatment compliance was greatly improved and average hospital stay was obviously shortened (P

[Key words] Rehabilitation ward;Full-time rehabilitation nurse;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 meeting

康复评定是康复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康复治疗的全过程。康复评定是康复治疗的前提,但由于评定和治疗均涉及多个专业人员,他们相对独立又相互协作,若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不仅会增加沟通成本,更难以确保评定结果的有效反馈和治疗方案的及时调整[1]。康复评价会则是连接在康复评定与康复治疗间的纽带,其也是医患沟通的一种形式,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康复科应当落实并坚持开展的工作制度。在康复病区设置专职康复护士,参与康复评价会,并赋予专职康复护士职责,可合理协调患者康复治疗时间,为各个康复成组之间的沟通,乃至对患者延续护理可起到桥梁纽带和康复指导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取样,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骨与关节康复病区住院的股骨头坏死康复期住院患者12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性4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9.27±17.31)岁;对照组中男性40,女性20例,平均年龄(65.26±10.1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观察组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参与康复评价会,对照组仅由责任护士参与康复评价会。采用自设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住院满意度、康复治疗依从性及患者平均住院日等方面内容进行调查。其中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住院满意度调查包括护士技术水平、对住院过程是否满意、是否向您解释治疗方案及护士的服务、护士是否负责等条目并分别列出满意、一般、不满意选项。康复治疗依从性方面,患者能完全配合完成规定的康复治疗时间、次数者,记录为依从性A级;完成3/4~2/3量为依从性B级;完成1/4量为依从性C级;不能完成的为D级。问卷由责任护士负责发放、收集、整理,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2-4]。

1.3 病区专职康复护士的聘任条件

骨与关节康复病区于2013年8月开始设置病区专职康复护士,根据病区病床位每30张病床设置1人。专职康复护士的任职条件:从事康复护理工作5年以上,护理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师及以上技术职称,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系统的康复医学知识,丰富的社会心理等人文知识的护士,通过自愿和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产生[5-7]。

1.4 专职康复护士的职责

负责本病区卧床病人的床旁康复治疗工作,负责协调安排本病区病人的康复治疗时间,发放、收集各种治疗单,组织安排病区患者康复评价时间,参加康复评价会。工作中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协助临床护士做好康复护理工作。

1.5 专职康复护士在康复评价会中的作用

1.5.1 初期康复评价 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在患者住院第一时间与责任护士共同查看患者,安排初期康复评价会时间并通知各个治疗部门参加评价会,根据患者病情提出康复护理方面的问题、措施及目标(包括近、中、远期)。初期康复评价会安排在患者住院第一周内,参与初期康复评价的医务人员包括主管医师、责任护士、评定医师和理疗治疗师及中医师、心理师和营养师。病区康复护士在初期康复评价中协同康复治疗成组提出的治疗方案,安排有针对性的床旁康复治疗,例如卧床患者的床旁踏车训练,振动排痰,中频电刺激治疗等,对卧床期患者的早期康复有很好的疗效,能够保证患者康复治疗时间的有效合理利用。

1.5.2 中期康复评价 在患者康复治疗中期,一般在患者入院治疗2周后进行,目的是对患者阶段性治疗后总的功能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康复效果,分析影响疗效的原因,并据此调整康复治疗计划[8]。中期评价可进行多次,康复护士安排相关参与治疗部门参加,并提出康复护理方面意见及建议,因为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接触机会最多,对于患者的精神和心理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情况都有深入确切的了解,因而能对评价工作提供有价值的意见。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床旁康复治疗,健康宣教,康复指导过程中,与患者沟通交流,可对患者的心理及躯体功能恢复情况动态掌握,对患者康复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参考信息。

1.5.3 末期康复评价 在康复治疗结束前,即患者拟出院前进行,目的是对患者总的功能状况和康复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建议出院后的生活。专职康复护士在患者出院前,对患者出院后的继续家庭康复提供指导意见,并对其进行电话随访,将康复护理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层面,对患者的功能重建及重返家庭和社会提供帮助。专职康复护士在对患者进行训练的同时,及时了解患者和家属的思想动态,指导正确的康复方法,实现患者从被动康复转为主动康复的理念,促进患者自主康复信念建立,达到最大程度的生活自理,实现既定的康复目标,这是末期康复评价以及整体康复过程中,病区康复护士一直贯穿其中的康复理念和目标[9-11]。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满意度、康复治疗依从性及平均住院日的比较

观察组住院满意度调查问卷中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显示,满意59例,占调查人数的98%,对照组满意52例,占调查人数的86%;观察组治疗依从性A级55例,占调查人数的93%,对照组A级40例,占调查人数的67%,两组患者满意度、康复治疗依从性及平均住院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病区康复护士在康复小组中具有协调作用

通过康复评价会制定康复治疗方案,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协调安排好患者康复及治疗时间,解决了病区医护治疗与康复治疗师的治疗时间发生冲突的问题,减少了患者治疗等候的时间。患者入院后,通过康复护士与医生密切配合,及时进行心理开导及康复方案的落实及出院后的健康指导,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了其治疗的依从性及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参加康复评价会,及时了解患者康复治疗疗效,作为康复医学成组中的联络者,除了履行一般临床护士的职责即保存生命、减轻病痛、促进康复外,还需要执行指导临床护士康复护理各项基本技术操作,如的摆放、呼吸训练与排痰、吞咽训练、肠道与膀胱护理、皮肤护理及心理护理等。自我护理训练,做好康复知识的宣传教育,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12]。

3.2 通过康复评价会全面了解康复护理目的、对象、内容、技术,配合好康复技术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

康复护士在康复医师为主的工作小组中,扮演的角色:护理者、教育者、协调者、监督者、开导者、咨询者。事实证明,康复护士在康复科的工作,围绕优质护理服务,能让患者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提升护士的自身价值。病区专职康复护士的设立,使患者在入院第一时间即能获得系统性、程序性、个体性的康复,使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能系统地结合在一起,不仅避免了不同护士康复指导的偏差,也解决了临床护士由于承担繁重的治疗护理工作而不重视康复指导和没有时间施教的问题[13-14]。

3.3 康复评价会在患者床旁进行,对于日常生活能力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及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其家属也需参加

患者及其家属参加评价会可以了解患者目前的功能状况、康复治疗的效果,同时还可以提出对患者治疗的建议和意见。病区专职康复护士针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康复意见和心理预期,提供康复指导和心理护理,保障对患者的护理是全面的、整体的,既包括身心两方面内容,也包括疾病预防、保健、康复指导等方面内容,为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护理以及回归家庭,重返社会提供了康复建议和指导,使整个康复流程得到统一落实。

结果表明,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参与康复评价,能够将护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评价会提出,使患者及有关的医务人员都能够及时、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与患者有关的病情和功能变化,对患者的预后和转归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利于康复方案的调整和实施,确保康复治疗的质量,起到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参与康复评价会参与制定康复方案,指导卧床患者做好早期床旁康复护理和床旁康复治疗训练,对患者早期康复,疾病预后起到关键的作用[15]。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参与康复评价会促进了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更全面地了解病情及患者功能康复状况,使其对治疗结果确立合理的心理预期,增强信心,提高了对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在康复病区继续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滢,武亮,谷磊.浅谈康复评价会[C].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大会,2014:63-64.

[2] 邱萍萍,康明强,李伟.肺癌术后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与疲乏、疼痛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4,29(1):21-23.

[3] 黄琼,梁玲毓,朱洁.工伤康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8):749-752.

[4] 潘美群,金茜茜.综合护理干预管理对脑出血病人治疗依从性与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3):153-155.

[5] 蒋蓉,温贤秀,谢彩霞.临床护理岗位管理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5):419-422.

[6] 周君桂,范建中.强化康复单元护理管理模式及康复效果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2015,30(2):171-173.

[7] 罗文波.专科康复医院院内培养康复护士实践体会[J].现代康复,2000,4(7):1097.

[8] 杜红红,闫玮娟,李桂粉.康复护士在住院颅脑损伤患者康复评定中的作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9):845-846.

[9] 尤素伟,吕洲,贾永,等.康复护理干预流程图在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6):21-23.

[10] 潘文秀.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4,33(22):173-174.

[11] 李爱真.早期介入康复护理脑卒中200例临床观察[J].基础医学论,2014,18(18):2350-2352.

[12] 马文华,王秀清,杨青,等.我国康复护士培养现状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09,9(10):28-29.

[13] 耿荣娟,丁娓,丁爱玲.专职康复护士在骨科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 18(12):37-39.

[14] 陈菊娣,江春梅.德国康复护理现状[J].护理研究,2010, 24(11):3005-3006.

康复医生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康复诊疗B/S架构康复管理中医康复服务能力

1系统设计

1.1建设目标

按照国家中医康复服务能力建设相关政策文件,建设医院康复病人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达到对整个康复流程有效管理、过程优化、质量可控的目标。

1.2设计原则

以合理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为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兼顾当前,立足长远,系统设计遵循标准化、实用性、可靠性、先进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等原则。

1.3总体架构

系统是建立在医院信息系统(HIS)上的应用子系统,与医院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电子病历(EMR)分别做了接口,系统总体架构。通过Webservices接口从HIS获取患者基本信息、住院或门诊基本信息、诊断、处方、治疗医嘱。同时,从LIS获取患者的检验结果;从PACS获取检查结果。通过EMR提供的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resourcelocator,URL)访问患者本次住院的电子病历。

2系统主要功能及流程

应用现代化的技术,能更好地促进康复一体化,即康复团队的医生、护士、治疗师组成一个治疗小组,共同负责患者的诊断、治疗、评定及康复治疗[5]。康复治疗需根据治疗师、患者、治疗项目、关联设备等因素,合理安排治疗时间和治疗任务[6]。因此,设计了以患者为中心,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功能水平为目标[7]的医院康复病人信息管理系统。

2.1系统功能

系统分为康复诊疗中心、转诊协助中心、智能设备中心、统计报表和系统管理等模块。康复诊疗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模块,实现患者的接收、康复评定、治疗排班等功能。转诊协助中心主要用于医联体单位资源共享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包括患者的双向转诊以及远程医疗功能。智能设备中心能远程控制接入系统的各种康复治疗设备。统计报表提供数据统计查询功能,为科室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方案。系统管理提供对用户、权限、系统参数、业务数据配置、数据字典配置等管理功能。

2.2具体业务流程

医院康复病人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康复患者从登记到完成康复的全流程管理,将患者康复过程产生的各种业务数据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流转,方便医生、评估师、治疗师及时了解患者康复治疗进度,合理制定康复治疗方案。

2.2.1患者登记

系统从HIS同步针灸推拿康复科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后自动进行登记。会诊病人根据会诊申请,先在会诊列表中手工登记会诊患者,登记后系统自动同步会诊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康复治疗项目医嘱。

2.2.2康复评定

康复评定是正确康复治疗的前提和基础[8],评估师将患者收入自己名下,查阅患者的诊断、电子病历、医嘱、检验检查信息,通过系统提供标准化的康复评定量表对患者进行康复评定,下达评估结论,并给出治疗建议。

2.2.3派发医嘱

主治医生给患者下达康复治疗医嘱后,系统接收康复治疗医嘱,并实现对医嘱的自动派发,将不同的治疗项目派发给不同的治疗组。

2.2.4接收患者

治疗师接收系统自动分配患者,接收的患者进入治疗师本人的患者库列表。

2.2.5治疗排班

治疗师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排班,设置治疗时间、地点,部分项目还需要安排治疗设备,对同一治疗项目需要进行多次治疗的患者,可选定时间范围后采用系统提供的智能排班功能进行自动排班。

2.2.6治疗

根据患者的排班,在对应的治疗场地,如:物理治疗(PT)室,展开康复治疗。

2.2.7治疗确认

每天24点前,治疗师在系统中对当天的治疗情况进行确认。

2.2.8会议

在患者康复治疗的不同阶段添加不同的会议,并以短信方式通知参会人员会议内容、地点、时间等。

2.2.9治疗结束

执行完所有的医嘱或者患者出院,结束对患者的康复治疗。

3应用部署

3.1系统部署

系统采用Webservice接口技术实现HIS、LIS、PACS等系统对接,并通过电子病历提供的URL地址访问病人的病历。在虚拟服务器上部署MySQL数据库和WebService;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架构,在医生办公室、治疗室工作站和平板电脑(PAD)上安装医院康复病人信息管理系统,PAD通过无线路由接入医院内网局域网,通过网闸实现内外网逻辑隔离。

3.2应用效果

系统从2017年12月开始试运行,于2018年7月通过由医院组织的多部门联合验收,验收后正式投入使用。截止到2018年底,系统在针灸推拿康复科平稳运行,约有6000名患者通过系统完成了康复治疗全流程管理,操作可溯源。另外,还有一部分病人仍在治疗中。系统建立起6000余人的康复患者库,为后续的科研提供了宝贵的数据。信息通过系统进行流转,淘汰了以手工传递为主的信息传递方式,有效提升了医、治、护的工作效率,治疗人数、治疗次数、治疗师绩效、医生绩效、诊疗项目、治疗时间、康复设备使用等多项统计指标可直接在系统当中查询。

康复医生工作总结篇10

【关键词】 疗养医学;康复医学;替代医学;边缘学科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 convalescent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al subject since eleventh five-year plan.Methods The relevant history data on establish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valescent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al subjects in PLA were collected,analysed and reviewed.Results The convalescent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is a new frontier branches of science in which convalescent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penetrate and combine with each other. Under the correct decision ofour government and PLA medical department, the convalescent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al subjects establishedits own academic institution and innovated its own subject mode and set up its own technology and approach.It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health, subhealth, chronic diseases and mental health of disabled persons in the field of prevention, health care,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It embodies core values of contributing to society by dealing with various kinds of medical emergencies.Conclusion The convalescent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as a frontier branches of science, open up a new world.

【Key words】 Convalescent medicine;Rehabilitation medicine;Alternative medicine;Frontier branches of science

一直以来,对于疗养康复医学究竟存不存在,认不认可,是不是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有着不同的看法。医学实践证明,我国的疗养康复医学是新中国成立60年、改革开放30年、尤其是军队联勤体制建立5年来,在党和政府、军队卫生部门的正确决策引领下,顺应人民群众和部队官兵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遵循医学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由疗养医学和康复医学逐步交叉、渗透、整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型边缘学科。在其发展进程中带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呈现出勃勃生机。

1疗养康复医学的来龙

疗养医学和康复医学是两门相互独立而又密切关联的学科,具有各自不同的理念与内涵。迄今为止,在西方医学文献中很难找到把“疗养康复”作为一门专门学科的相关报道。即便是在疗养医学源头的俄罗斯、“疗养文化”盛行的日本及疗养资源丰富的德国、法国、奥地利等国,“疗养康复”虽术语盛行,但有机构、有章程、有体系的“疗养康复医学”学科却仍未建立。然而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就建立了“疗养康复医学”学科机构,近年来更是兴起了学科建设和学术交流的热潮。

我国“疗养康复医学”学科的建立和兴起,一是取决于顶层决策的正确引导,二是借助于“替代医学”的悄然兴起,三是成就于跨科重组的胸襟理念。

1.1顶层决策的正确引导,是“疗养康复医学”创立的坚实基础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引进了现代康复医学。卫生部曾经多次组团访问欧、美、日等国,了解康复医学的进展情况和立法、管理工作经验,为我国开展康复医学工作作了学术思想和专业人才上的准备。1982年初,卫生部提出选择若干疗养院、综合医院试办康复医疗机构的计划,通过试点,逐步推广。此后,国务院有关部委的领导对康复医学工作多次作了指示,并且陆续制定颁布了有关法规和规划,促进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1]。经卫生部批准,1983年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1985年中华医学会物理康复学会成立,两个学会均设立了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分支机构。2005年10月,我军召开了全军第六届疗养医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总结“十五”工作,讨论“十一五”期间全军疗养院技术建设规划,提出到“十一五”末实现基本建成以“以医促疗、以疗促医、疗治结合、协调发展”的具有我军特色的现代化疗养康复基地的建设目标[2],在全军疗养医学专业委员会下设立了疗养康复专业分会,疗养康复医学学科建设提到重要位置。政府和军队的顶层决策,是“疗养康复医学”学科创建的坚实基础,促进了“疗养康复医学”科学、有序、可持续发展。

1.2“替代医学”的悄然兴起,是“疗养康复医学”创立的强劲东风相对于西方的主流医学(mainstream medicine),以针灸、按摩、气功、草药等多种治疗方法构成的其他各国传统医学及其治疗方法被称为非主流医学、替代医学 (alternative medicine) 或补充医学 (complementary medicine)[3]。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中“替代医学”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群众欢迎,据调查,美国有60%以上的成年人试用过“替代医学”。现实驱使美国卫生部高度重视这一问题,1997年美国国立卫生院属下设立了一个非主流医学办公室,指定19人组成“替代医学”委员会,并在全国设立了16个研究中心,1999年开始对“替代医学”进行政策性研究,2002年出台了美国政府发展“补充和替代医学”的纲领性文件《白宫补充和替代医学的医政报告》。2007年2月27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了《补充和替代医学产品及FDA管理指南》草案,顺应了近年来美国国内补充和替代医学医疗实践快速发展的现状。美国这些举动不仅受到本国朝野的欢迎,也受到西方其他国家的关注,兴起了提倡主流医学与“替代医学”主动配合,共同为病人服务的热潮。“替代医学”的兴起,打破了疗养医学和康复医学彼此隔膜的理念界限,加强了东方与西方医学、主流与非主流医学、疗养与康复医学的交流,使疗养康复医学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

1.3跨科重组的胸襟理念,是“疗养康复医学”创立的不懈动力任何一门新兴医学,都是由多个边缘医学相互交叉、渗透、跨科、重组而来。纵观历史,疗养医学与康复医学有着最密切的亲缘关系,本属同源。自古以来,就有使用自然因子(如日光和水)、身体活动(如导引、拳术、医疗体操等)以及被动的活动(如按摩、针灸等)强身疗疾的记录[4],是为疗养康复之萌芽。20世纪50年代疗养医学先由俄罗斯引进,20世纪80年代康复医学后由欧美国家移入,康复医学在我国最早萌生的载体就是1982年卫生部指定的试验基地鞍山汤岗子、北京小汤山、广东从化三家疗养院[5],可以说我国康复医学的萌芽就植根于疗养医学的母体之中。经过30多年历练,康复医学日趋成熟,由边缘学科步入主流学科,但遍地开花纵横结果的康复科室、康复中心、康复医院也大多出现在疗养院或由疗养院转型而来。康复医学之所以过去发源于疗养地,现在出现于疗养院,将来也会兴旺于疗养学,就是因为疗养医学与康复医学在理念上有许多融会贯通之处。二者虽然在医疗对象、方法、目的三方面有所不同,但疗养医学的战略扩展与康复医学的战略前移使二者在服务群体上相互交叉,疗养医学的学科优势与康复医学的技术特长使二者在治疗方法上相互渗透,疗养医学的终极目的与康复医学的长远目标使二者在医疗方向上相互趋同。疗养与康复医学共同覆盖了预防、保健、临床、康复四大领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演化成“疗养康复医学”这一新学科[6]。近年来,天津疗养院刘国庭院长提出“大疗养观”,概括和诠释了疗养医学与康复医学跨学科、多领域、大团队、整合腾飞的胸襟和理念,展示出疗养康复医学必将成为受益人群最多、适应范围最广、治疗方法最灵活、社会效应最好、最有潜力、最具希望、最有魅力、最具活力的医学边缘学科之一的美好前景。

2疗养康复医学的去脉

在“大疗养观”理念指导下,疗养学、康复学由双学科整合重塑成一门新型的边缘学科――“疗养康复医学”。“十一五”以来,疗养康复医学展示出以下进展和态势。

2.1疗养康复学术机构的创建,使疗养康复医学必定“根深蒂固”疗养康复医学目前不属于一级学科。疗养康复医学的学术机构分设在三个主流学科之下。一是中国康复医学会(China Association Rehabilitation Medicine,CARM),二是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分会(Chinese Society of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CSPRM),三是中国人民疗养医学专业委员会。殊途同归的是,上述三个学术机构都设立了“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分支机构,有的还在“疗养康复医学委员会”下成立了更细的各省市的分支机构。“疗养康复医学”学术机构横跨疗养医学和康复医学两个领域,遍布全国全军,网络丰富,体系健全,人数众多,展示出根深蒂固的态势。

2.2疗养康复医学模式的创新,使疗养康复医学必然“枝繁叶茂”疗养康复医学的主要基地在疗养院,它的构成有多种模式[7]。简而述之:一是在疗养科引进康复项目,把疗养康复医学做细。如武汉疗养院疗养一科引进截瘫康复治疗项目,鼓浪屿疗养院疗养二科进行骨关节病康复项目等;二是在疗养院建立康复科室,把疗养康复医学做深。目前几乎全军各疗养院均建立了从综合康复到专病康复等不同类型的康复科室,进行专病或整体疗养康复临床实践;三是在疗养院创立康复中心,把疗养康复医学做强。康复中心是疗养康复医学的战略制高点,人才密集、设备精良。2008年在原有3个全军疗养康复中心基础上,总后卫生部组织专家评审,又批准建立了“全军软组织疾病诊疗康复中心”、“全军神经疾病诊疗康复中心”、“全军战创伤康复中心”3个全军疗养康复中心;四是在疗养院建立康复医院,把疗养康复医学做大。2004年三军联勤后,出现了在编医院纳入疗养院直接管理和疗养院接受撤编医院的新情况,为疗养康复医学大手笔运作、大幅度跨越带来了机遇,大连疗养院成立了全军最大的“康复医院”,兴城疗养院建立了“八一软伤疼痛医院”。 康复项目、康复科室、康复中心、康复医院在疗养院的建设,使疗养康复医学不断做细、做深、做强、做大,展示出枝繁叶茂的态势。

2.3疗养康复医学学术的交流,使疗养康复医学必将“欣欣向荣”国内三大主渠道疗养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建立以来,学术活动十分活跃,仅“十一五”期间,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就先后在无锡、大连、深圳召开了第18、19、20届全国疗养康复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分会的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也先后在克拉玛依等地召开了第8 、9、10次全国学术会议;全军疗养医学专业委员会疗养康复分会紧跟学术前沿,把握学术思想,扣紧学科主题,先后在昆明、海南、峨眉召开了第1、2、3次疗养康复学术会议,全军各疗养院主要业务领导、专家、专业技术干部200多人踊跃参加,大会及书面交流论文308篇,交流推广疗养康复医学新理论、新业务、新技术、新方法,反响大、效果好,受到总后保健局、科训局领导和疗养医学专业委员会的赞誉和肯定。我国疗养康复医学的学术活动,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

纵观疗养康复医学的来龙去脉,可以清楚地看到,疗养康复医学是疗养医学与康复医学交叉、渗透、整合而成的一门新型的边缘学科,在我国政府和军队医疗卫生部门的正确决策下,疗养康复医学创办了自己的学术机构,创新了自己的学科模式,创立了自己的学科技术和方法,并且在预防、保健、治疗、康复领域中对健康、亚健康、慢性疾病、伤残人员的身心健康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各种突发性事件的医学应对中体现了贡献社会的核心价值,边缘医学拓出了新天地。

参考文献

[1]陈仲武.我国康复医学事业二十年[J].中国疗养医学,2001,10(5):1-4.

[2]李建华.思发展 谋发展 促发展 努力把军队疗养院建设提高到新水平[J].医院管理杂志,2005,12(6):1-3.

[3]赵英凯,崔蒙,范为宇,等.补充替代医学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10):1-2.

[4]王茂斌.康复医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J].中国疗养医学,2004,13(4):1.

[5]蔡景峰,主编.中国医学通史现代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83-684.

[6]郑军.疗养康复医学的动态与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