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教育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8 04:58:53

中专教育论文

中专教育论文篇1

关键词:中专语文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7-0146-01

1中专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1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失误

在语言学科的教学中,语言文字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语文的教学就是对学生的语言技能素质进行培养,也就是对学生的读写能力进行培养。要想将学生的能力予以快速良好的培养,就必须进行语言的教学。但是中专老师在进行语文的教学时,总是忽视语言文字的教学,把阅读课作为文章分析课进行讲解,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文章结构框架的分析。在全套的语文教材中,“语体”知识在里面占据着很大的比例,但是并没有得到老师的重视。对于相关的知识短文,语文老师只是蜻蜓点水式的讲解,讲解的内容只趋于表面化。就语体知识而言,老师应该把课文中语体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课后的练习题也应该让学生在课后予以完成,并在之后进行课题的讲解以及答案的公布。总之,在中专学校的教学课堂中,语言文字的感知品味和语言基本知识的学习只是一种“点缀”,不能成为阅读课的教学重点。在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时,也只是单纯的从文章结构进行讲解,对于语句的连贯性、词语的合理性训练的时间非常的缺乏。在学生写作的文章中,频繁的出现错别字和病句,语段中语句的顺序也乱七八糟,没有条理性,老师在进行作业的修改时,也只是单纯的标注错误之处,并不进行适当的修改。

1.2教学过程轻视操作训练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课文的分析,老师在课堂上演唱独角戏,学生参与的机会极其少,都是老师在课堂上自导自演。对于说和写来说,老师只重视训练的形势和次数,对于学生的训练结果和训练质量都不予以检测,导致学生的训练不踏实、不深入。人的基本素质是在不断的操作和训练之下形成的,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也是如此,只有在不断的训练和操作之下才能有较好的效果,要想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就必须加大训练的强度和力度,只有在不断地练习之下才能进行有效地培养。但是在教学中,老师还是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写和说的训练上,开展的训练课程也非常的少,学生的写作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讲解,导致学生写出的作文都是半成品,甚至是废品,在作文派发下来之后,学生也不对错误之处进行修改,弃之一边,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无法提高。

2针对问题探讨出的解决对策

2.1加强理论教学,钻研教学规律,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专学校面对的挑战和困难越来越多,从1998年开始,中专学生都是在学校的安排之下进行工作,但是在现在的社会中,中专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中专学校面对的一大难题。站在老师的角度进行分析,老师应该加强理论的教学,钻研教学规律,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学识水平予以一定程度的提高,尽可能多的阅读中外教育学家的教学论著,对教改专家的经验进行及时的了解和掌握。站在社会的角度进行分析,学校应经常性的邀请专家进行教改动态的讲解,让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教学的第一信息,以此来开阔语文教师的视野;学校可以组织老师开展观摩课,在一定的时间段举行教学技能的比赛、课堂研究以及教改实验,不断补充老师的教学知识,从而提高老师的学识水平和业务素质。

2.2加大语言教学力度,强化操作训练,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1)合理的利用教材,将教材中的科学元素和艺术元素进行巧妙的组织,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在现在的中专语文教材中,出现了不同类型的教材,在众多的教材中,要选择合适的教材,如“国家教委司职教组织编写的《语文》,该教材一共分为四册,该教材的具有明显的中专特色,在教材的编排上,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在文体知识和文章知识的编排上,按照不同的知识类型进行分序编排,将教学的重点和教学的内容都明显的表现出来,推动老师的正确教学。

(2)进行扎实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语文的教学课堂中,老师应该加强学生写作的训练,根据教材的要求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训练,在写作之前,老师应给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理顺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在写作之后,老师应把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及时的修改,将存在的问题标注出来,并为学生编写出修改的思路,在写作作品派发到学生手中之后,对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导学生进行写作作品的修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这样学生写作出来的作品才能从“半成品”转变为一个“成品”。

参考文献

[1]郭敬.浅谈中专语文教学[J].神州(上旬刊),2011,(11):29.

[2]亢华.浅谈中专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J].新西部(下半月),2008,(10):206.

中专教育论文篇2

对于中专电子专业,创新教育并不是说要求学生像牛顿、富兰克林那样去探索或者发现当今时代位置的事物,而是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已经发现并且顺利积累的理论成果去进一步深入,去实现应有的创造价值。兴趣是创新的导师,这个专业的学生既然选择了电子,就说明他们对电子有强烈的兴趣,只有具备了好奇心,他们才能不在逼迫下强制性地去接收一些东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进行思考和探索。所以授课教师必须给学生准备有水平能够引起他们求知欲的问题,这样才能够师生相处融洽,形成互动氛围,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考虑,那就是巧妙地把提前想好的那些抽象繁杂的问题变得形象生动,吸引课堂学生的眼球。

二、创新训练阶段施行

上面建议中已经说过知识的掌握必须是由简到易这样循序渐进的,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分作三个阶段,首先是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训练,然后是综合素养测试训练,最后是自主创新能力检测,这三个阶段的划分是按照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层层深入的,既不会施加过重的压力,还能非常好地达到提升学生创新素养的目的。

三、创建教育条件,锻炼创新能力

教学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学氛围的营造是创新教育的关键部分,也是它对学校的隐形要求。创新教育所要求的教学氛围需要是开放自由的,师生关系需要是民主的、融洽的、平等的。如此这般良好的教育氛围,这般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最大化地强化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日常授课时,教师不能仅仅以自己为中心,要合理调节讲课过程中跟学生之间的密切关系,作为教师应该树立科学合理的观念去对待学生,不管接触什么问题都不能对学生发火,埋怨斥责学生以致打击学生的创新探索的积极性,要时刻用可亲的眼光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给每个学生以鼓励,让他们对自己都充满绝对的信心。另外在教学方式上实施针对式教学,因为每个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他们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不同,对于这种参差不齐的状况必须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学习方式,传授知识时要条理清晰,先掌握简单的基础知识再深入到有难度的问题上,这种由浅入深的授课方式对指引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创新很有效果。还有就是认真把握师生关系,注意教师自身的素质,不管生活中遇到什么事,心情怎么样,都要面带微笑,以一种最良好的态度走进课堂,去面对学生,学生的情绪很容易受教师的影响,进而严重影响课堂听课效率。

中专教育论文篇3

1.必须教育学生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让他们懂得,在我们社会,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又都是为他人服务的,相互服务是人之间新型关系的一个基本内容。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的安宁,很大程度上是同各种岗位工作者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尽忠职守密切相关的。

2.要立足于社会现实和自身实际。崇高的理想必须与社会现实和自身实际相结合,必须与所学的专业知识相结合,要与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相结合。要让学生懂得,要把自己追求的职业理想与社会现实和自身实际相结合,只有这样,经过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如可以教育学生以主人翁态度对待本职工作。教育他们干一行,爱一行,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积极参与企业改革,充分发掘自己的潜力,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建议。在企业发展的同

时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二、要努力拓宽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面

要改变过去那种学生道德教育只靠思想政治课的片面认识,注重挖掘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德育因素,拓宽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面,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比如可以在学校开展、勤俭和艰苦奋斗的教育,反对奢侈浪费,禁止学生抽烟、喝酒、女学生禁止涂口红、佩戴金银首饰、穿袒胸露背的奇装异服等。

1.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

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单靠职业道德课是不够的,要让所有教学分担教育任务,在各科教学中全程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育人效果。比如,会计专业教师在传授会计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反复强调会计岗位是一个特殊的岗位,会计人员直接同金钱打交道,处在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特殊位置上,不仅要掌握各种系统的会计专业知识更需要有高度的原则性和专业精神,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专业特点,开展与职业道德相关的课外活动。教师可以在带领班学生春游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爱护环境教育,引导学生用眼睛去欣赏美,用心灵去感受美,用感情去体会美,让情操得到美的熏陶。祖国山水是美,可是近年间由于种种原因环境污染严重,有的山不再青翠,水不再碧绿,花不再芬芳,草不再茂盛,天空不再蔚蓝,……借此教育学生增强环保意识,爱惜祖国山水,做环保的卫士。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努力创造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在美丽的校园里,随处可见的名言警句以及科学家肖像使学生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地受到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比如,我们在全校范围开展了“做文明学生,树文明形象”活动,要求着重抓文明礼貌用语及仪容仪表,在全校范围内张贴文明用语口号,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积极引导宣传。班主任会同学生科对仪容仪表不符合要求的学生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此项工作持续了很长时间效果很明显,它有利于严肃校风,整顿校纪,规范校貌,使“树文明形象,做文明学生”成为大部分学生的自觉要求。

三、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1.职业道德教育必须把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实践是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职业学校的显著特点,职业道德教育要以实践为落脚点。只有通过实践,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才能使学生体验到职业道德标准的意义,并予以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使他们更好、更多地观察了解社会各个方面,使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转化为行为。比如,我校教务处组织学生参观汽修厂,了解该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直立于不败之地的事迹,我们还请已任经理厂长、修理技师的毕业生回校作报告,用其亲身的经历论证职业道德修养是个人进步和成才的重要条件的道理。这些生动、直观的报告加深了学生对钻研务、提高技能的必要性的认识。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学会了思考和探索,提高了对职业道德的深层次认识。

2.根据学校办学的总体目标和各专业特点及学生思想素质,与实习单位或联办单位签订协议,团结合作,共同研究和探讨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办法和措施。在实习中,加强职业教育理论与职业道德实践的紧密联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中受到良好的职业道教育和熏陶。我校在制订学生实习前的教育计划、实习中的指导计划和实习后的总结时,都要把职业道德的教育列入计划之中。实习前,学校举办了关于“职业道德”的专题讲座,分别邀请参加过实习的老师、企业领导、已经工作的毕业生对参加实习的学生介绍业对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实习中,班主任深入到各个实习单位,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习情况,尤其是职业道德方面的表现情况,给每一个学生写出实习中期评价。实习后,每一个参加实习的同学都上交“职业道德”的作业。从学生的实习报告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开始把职业道德的理论内化为自身行动要求。

综上所述,中专生是21世纪职业劳动的主力军,加强对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发展,对于克服我国社会生活中严重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工作,采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渠道,强化中专生职业道德教育。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中专学生的现状和特点,分别从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三个方面论述了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对中专学生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中专生职业道德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规范化,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呈现出文化生活多样性、价值取向多元化和价值选择务实化的特点。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中专生,面对道德是非以及传统道德与现实生活的一些冲突时,不能较好地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使中专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加强中专学校德育教育,与时俱进,改变单调和滞后的德育方法和内容,是摆在每位中专德育工作者面前的当务之急。

中专教育论文篇4

[摘要]职业中专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的数学教学不仅面临着为社会发展直接提供更多的高数学素养的劳动者,而且也要为一部分学生接受高等奠定良好的基础。数学在现实世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新课标

随着国家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职业中专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劳动者素质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数学,它的功能要求在职业中有效地发挥出来。国家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职业中专数学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数学在现实世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对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的需要已极大地提高了,能理解并很好地运用数学的学生将会有更多的机会,数学能力为学生开辟了广阔的未来。由于我国的国情,能接受高等的学生还只能是少数,进入高等教育的学生中有50%主要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可见,职业教育的数学教学不仅面临着为社会发展直接提供更多的高数学素养的劳动者,而且也要为一部分学生接受高等奠定良好的基础。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数学教学受普通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很大。特别是随着《义务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实施,新课程提出了很多非常好数学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对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起着指导作用,但由于职业对象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在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教学理念。

一、“大众数学”应更具体地贯彻实施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在职业教育阶段更应作为一个最基本的理念。经过初中三年的数学学习,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己经初步进行分化,进入职校的学生中,大部分是中考分流而来,数学基础虽参差不齐,但总体较差,学习数学的习惯、信心、能力等都不太相同。因此,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要求。新课程必修课内容的确定性原则就提出: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这一点对职业教育的课程的设置也具有指导意义。

二、趣味性在课程中要着重体现出

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而增加教材的趣味性,正是以人为本的切实体现。进入职业教育的学生,普遍数学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不浓。怎样消除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恐惧和抗拒的心理呢?怎么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趣的呢?

1.创设学生们熟悉的情景,实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每个人学习知识都是以他自己的方式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己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改变学习的条件的,尤其是外部条件。教学是由教师安排和控制这些外部条件构成的。要创设学生们熟悉的情景,就要经常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状况,同时注意从身边的现象中提炼出数学问题、从报刊和其它媒体中获取生产生活的信息来提炼出数学问题、从其它学科中寻找与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借鉴和改编国外资料中的数学实际问题等这样的实际数学情景,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体现了数学的本质,反映了数学的特点,而且因为学生们熟悉,容易产生好奇心,就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主动思维。在此过程别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加深学生的理解。

2.体现数学的文化性,加强数学史的教学

数学是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由于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多少曲折离奇、可歌可泣的故事,让人深思和回味,给人启迪和教诲。我们的数学教学已经完全忽略了数学被发现、被创造的过程,只是一些结论和事实的堆砌,学生在学习过程看到的永远是那么完美、精确的数学,而把数学当中人文的东西,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东西省略了。这更让数学披上了一层冷冰冰的外衣,学生们对它的敬而远之,也是可以理解的。目前各方面已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教学中将数学这门学科体系建立过程中的有趣的史实、故事渗透在教学中,有助于学生领会到数学的美、数学思想的深遂,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3.做数学

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数学基础不好的原因之一就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完备,因而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地开发动作导向型的教学,让他们的动作表征和映像表征充分发挥作用,为形成最高级的符号表征服务。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们体会到了数学是怎样被发现、被创造的,体会到创造过程中的尝试、失败、再失败、成功,体会到成功的兴奋和喜悦,人人用自己的方式实践着对数学的理解,这样的数学,不仅会引起他们的兴趣,而且对形成他们良好的世界观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有很大帮助。因此在职业高中阶段用做数学来学习数学应成为一种很重要的形式。

三、应用性是职业高中数学的灵魂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更应该加强数学应用性的教学。因此,职校数学课程改革应注意:

1.实现数学课程与专业的融合

由于进入职校的学生中,一部分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将面临不同行业的不同要求。但他们都需要在职高阶段为他们的这种不同需要打下一个适应他们未来的基础。所以,首先应对各个专业目前所需用到的数学知识和要在这个专业上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数学知识作一个详细的调查,确定在职业高中阶段有哪些是必须传授的,哪些是可以传授的。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的不断发展完善,出现的新的涉及数学方面的内容也应及时地进入教学内容。

2.数学课程应具有地区性

中专教育论文篇5

论文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实验教材,建设

 

教育部高度重视中职学校教材建设,对中职学校和广大教师寄予厚望,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2000.3.21)中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编写反映自身教学特色的补充教材和讲义等”。因此,编写、选择和补充适合中职学生口味的“教材套餐”,既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合力,精耕细作,精心打造,同时也是中职学校和全体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1.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实验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生源质量较以往下滑教育学论文,出现了实验教材偏难,与学生实际接受能力脱钩现象。以往的中职生录取是重点高中与普通高中之间的分数段,而今是在普通高中分数段以下,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生源质量下滑,而教材内容和形式变化少,超出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效果不佳。特别是近年来,这一问题不但没有改变,甚至更加突出。

二是实验教材和理论教材的风格接近,忽视了实验教学的特点,难以实现实验教材的创新。课程总框架上理论课重而实践课轻,而且专业课也是重专业理论而轻技能训练;授课模式上仿效理论教学,实践课无法形成体系。造成实验课成了理论课的附属。

三是实验教材建设未与市场需要接轨,与用人单位需求往往有很大的差距,实验教材建设没有邀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对市场了解不多不深,出现了编写实验教材所选素材的“信息孤岛”现象。

四是实验教材的更新速度慢,与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速度相比存在滞后的现象。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较快,而实验教材的更新速度相对较慢,导致实验教学教材和实验教学环境不一致的情况,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2.中职计算机专业实验教材建设若干问题探讨

中职生的实验教学,要求我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育学论文,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应在实验教学中,选择好的实验教材,不断完善教案、讲义,进行模块化整合,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一本满足专业要求、学生爱不释手的实验教材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的前提和基础。

1)建立“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并配套相适应的三类实验教材

由于计算机专业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我们在理论教学的同时,特别注重加强实验教学,以培养具备一定基本理论素养和基本技术技能的计算机应用型创新人才。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选择或编写三类教材,即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版本级别的实验教材来满足三个层次学生的实验教学,即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开发性实验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学生按不同层次分组,使用不同教材,自主学习,并分别接受教师指导与训练,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分类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实现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

2)组织编写创新型计算机专业实验教材,构建和完善适合中职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

创新型计算机专业实验教材的编写从满足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出发教育学论文,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与改革创新。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的内容,以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总体来讲就是打破“三种思维定式”和做好“三个结合”。打破“三种思维定式”其实是先洗脑。具体来讲:一是打破高教系列和中职系列实验教材一体化混编模式;二是打破将理论教材的编写模式应用于实验教材编写模式之中;三是打破单一实验教材版本,不分层次。做好“三个结合”就是要与时俱进。具体来讲:一是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验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相互渗透,互相促进;二是要将实验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实现与企业对接,与社会融合;三是要将实验内容与计算机软硬件更新结合起来,实现实验内容与实验环境同步。创新型计算机专业实验教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团队,有科研院所参与,有企事业精英加盟,通力合作,把中职计算机专业实验教材编写好,既要有内容丰富和适合实验教学的纸质教材,也要有各种风格的视频和音频教材,同时辅之以虚拟实验室,为中职学生奉献教材精品和提供访问友好的虚拟实验室平台,促进中职教育又好又快良性发展。

如何构建和完善适合中职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我们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如北大青鸟从教材到教学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洪恩集团计算机教学软件使很多人学会了计算机的操作等等,我认为构建和完善适合中职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首先要从实验课程教学质量标准评价体系建设和实验课程教学监督评价体系建设入手,建立和规范对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和全程监控反馈机制教育学论文,同时加大过程考核力度,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对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关键作用;其次就是引进、学习一些知名教育集团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加以消化吸收,构建适合本地学生的实验教学体系;最后就是加强职业教育校际间的交流,联合编写教材或讲义,通过实验教学研讨会、教师教学比武和学生技能竞赛等活动来不断完善和丰富本地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

3.结束语

总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材建设一定要以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以培养具备一定基本理论素养和基本技术技能的计算机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不抛弃,不放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在职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卫红.本科层次会计学科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 财会通讯(学术版),2009,9.

中专教育论文篇6

1.1利用兴趣爱好和专业特色,创设情境教学法

作为任课老师,我们一定要从抓好第一堂课开始,每个老师必须给学生立下规矩,让学生了解机房管理制度和上机操作的注意事项。比如,每一个学生每一次上课时要正常开关机,爱护机房内的设备,注意保持机房的卫生等,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终身受用。根据学前教育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各种与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内容作为学生上课的内容,避免内容单一、枯燥。依据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合作的学习方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内容,每一项任务,师生共同分析,尽量用已知的知识为基础去寻求新知,再通过学生演示、教师讲解等形式理清每个要求的知识点、操作、效果等,以此来突破难点,实践重点。创设情境、巧妙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这种探究式教学有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和良好的思维习惯,促进学生的深入发展。用生活中鲜活的例子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课堂上注重和学生的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课堂教学,带着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室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去尝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动起来。

1.2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差异教学法

例如在刚开始的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连开关机都不会,也有一少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已经很熟练,因此如何平衡这两部分同学之间的矛盾?如何充分发挥有一定操作基础学生的带头作用?这里我们就引入了差异教学法,差异教学使如何实施的——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里由学得快的同学教学得慢的同学,对的学生讲给做错了的学生听,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由不同性格的学生组成。让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不仅增强了这部分同学的自信心,也有利于带动没接触过电脑的同学及时理解和掌握知识。发挥学习探究小组的集体优势,学会倾听同学间的不同观点,学会交流、分享,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广泛的资源。

1.3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法

教学设计的任何环节都应当为了学生更真实、更方便、更有效的进行学习。不管教学内容怎么繁杂,训练的形式如何千变万化,都要紧紧抓住教学的重难点这个着力点,设计和提炼出有序有效的教学环节,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理解和内化。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操作技能,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任务驱动法。例如,在给学生讲解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时,这一部分的操作是学习计算机最基本的操作,内容较多,对于初次接触计算机的同学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就会贯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个任务的完成,主要是通过教师重点讲解或学生示范、学生自主学习、矫正练习这几个过程,让学生熟练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相关操作方法。而且每一个任务环环紧扣、承上启下、自然流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教学氛围中,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知识。

1.4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实效价值。它能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去思考、分析、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的授课过程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非常好。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结合实际的东西更感兴趣。只要讲课的内容能和实践挂钩的,都和实践联系在一起。所以案例就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围绕实际应用进行设计。例如同学们利用Word文档设计编写个人简历,同学们会通过网络检索找到自己所想要的模板,这样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再去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就把他们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到案例结束,他们每个人做的个人简历就可以相互比较、评比优秀,这样大家就有竞争意识了。

2结语

中专教育论文篇7

论文摘要:关于师范生尤其是高职高专师范生的培养与实践教学的对接,应该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语文教育专业的建设必须紧密联系中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本文简单地探析了语文教育专业的建设跟中小学语文教学间的对接。

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有两个重要的 “点”:一个就是数不胜数的中小学生;另一个就是各个培养师范生的学校。在现阶段,我们的语文教学事业正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将传统的教学理念“应试教育”或者“知识教育”变为“素质教育”以及“创新教育”;同样,我们的师范生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一、围绕对接基础,采取有效措施

1.分析中小学语文课程教改内容,是展开“对接”的基础前提。

目前,部分大学师范类教育对中小学的教育课改持茫然态度,对教改过程不去关注。这是必须得重视得关注的现实问题,那么他们怎么可能对中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深入地去解剖,如何更透彻地知晓专业语文知识的建设,怎么可能培养出高品质的语文专业老师呢?因此,我们要努力切合语文教师行业对语文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要求,紧紧抓住教师职业性的特点,及时了解中小学整体教学动态,剖析语文教改全过程,这样的话,才可以做好引领工作,我们的毕业生才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才能进一步促进中小学语文教改的发展。

2.把语文课程的实际教学理念作为出发点,寻找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2.1明确“核心”地位,换句话说,素质教育的培养、创新意识的锻炼在整个中小学语文里面占着核心地位。由此可知,我们应强化语文素质教育跟创新精神的培养力度:要求语文专业学生对语文课程教学严格审视;研究整体语文的素质教育跟创新精神。进而我们可以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师资力量。

2.2完成“转型”任务,针对老师的教学来讲,完成从知识型、授课型的教学模式转为创造型教学的任务;针对学生的学习来讲,完成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转为创造性学习的任务。普遍情况下,我国教育模式都是所谓的“应试教育”以及“知识教学”,而在新时代里,更需要培养一些可以高效创新的高素养人才,同时,我们在教育的关注力上要从原先的只注重知识教学转为注重素质教育,进而使知识导向变为创新能力的引导。这就要求我们从教学团队建设、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等方面实现语文教育专业建设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对接。

二、从实际出发,提出有效措施

1.在实践中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基础上,才能进行“对接”工作。一般情况下,语文教育专业的构建对整个中小学语文教学情况不能无动于衷,必须要透彻解析语文教改工作,所以要积极参与到教学改革实践工作中去。总之,只有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教育事业的发展才能长远。再加上,语文素质教学构建同样也是以实践为基础展开创新教育工作的。让语文专业教育和教学工作相互融合,展开“互动”活动,我们可以开设综合性实践训练课,强化见习、实习环节,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推进中小学语文专业教改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水准,另一方面,还可以更深入地探究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

2.语文专业教育应严格遵循“新课标”理念,积极参与到中小学语文课程的素质教育训练跟创新工作中去。怎样才能将素质教育的整体思想贯彻于语文教学工作中呢?先要有行动做指引,然后再进行实验展开深入探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行业背景和需求、人才培养模式及实施、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及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方面对语文教育专业进行比较全面的剖析。从而制定出一套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做好对接准备,构建素质理念

1.创新语文专业新工具,为“对接”做好关键的准备工作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中小学语文教学都在不断展开改革策略,进而更高效的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水准。但这些改革都是以“应试教育”或者“知识教育”为前提展开的。在现在新时代里,都强调素质教育工作的实施,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提升,进而培养出高素质、高创新能力的学生。

2.构建专业语文的素质教育理念,贯彻整体素质教育语文课程方针

2.1培养语文专业学生的教育素养。其主要目标就是应该要“学会如何做人”,而且是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接班人,做一位情感智商都很高的文化人,第二个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跟实践力,从而做一位创新能力跟实践能力都超强的老师。

2.2锻炼出数不胜数的语文专业高师。有好的老师,才会培养出好的学生。“名师出高徒”的道理大家都懂。作为高师,其语文专业素养应比较杰出,我们的语文专业教育必须培养出有一定水准的语文教师,同样在教改进程中也可以作出一些优异的成就。

2.3提升语文专业学生整体的创新意识。这不仅仅只包括了所谓的心理层面创新,还包括了对事物的认知层面创新以及最重要的实践层面创新。最主要的,老师应该从质量、从主体、从学生这三点出发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进而更好地引领学生进行语文方面的创新,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找好对接点,展开实验教学活动

1.做好基础的语文知识教学,作为“对接”目的的着重点。

语文专业课程教学要及时改变目前不适应社会、不适应经济需求的发展状况。最先要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及时转变整体语文的教育观念并深化教学的改革事业。现阶段,语文专业教育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缺陷:未重视培养全面的教育素养以及整体创新能力提升,这跟现在的中小学文化教学事业是不相同步的,整个专业教育应该要掌握住对素质教育及创新能力这一系列核心的培养发展,从而在“如何对接“的这一工作上练好个教育工作者的自身功力。

2.语文专业教育应积极解决跟中小学语文知识课程的对接工作,展开一系列高效的教改实验活动。

2.1构建“双元双优”专业教学团队,深入调研语文教师行业对本专业人才的具体岗位需求,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要让学生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在创新的条件下实现素质教育跟创新意识间的对接目的。

2.2调动资源,提供环境和条件,使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贯穿教学始终。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进行有效整合,加强与教师职业能力要求的有效对接。课程设置实行模块化,每一模块都能相应实现一定的职业行动能力目标。课程内容的选取整合上突出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有效对接,同时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五、结语

有上述内容可知,想要做好语文专业教育跟中小学文化教学间的对接工作,就应该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需要适时进行创新教学,才能真正贯彻高职高专“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

参考文献:

[1]陈瑾. 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对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d]. 湖南师范大学, 2011.

[2]韩丽梅. 文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失落[j].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4): 87-89.

[3]匡锦,易宏.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对东南亚汉语教育影响力的研究——以云南开展对外汉语教育为例[j]. 学术探索, 2010(5): 139-144.

中专教育论文篇8

论文关键词: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为: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能够独立按计划完成畜禽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及品种改良等技术工作,能够灵活运用所学专业技术知识向相关专业领域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几年来我们虽然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但中职毕业生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要,人才培养效果与市场需求间存在差异与距离。只有通过实践性教学改革,才能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论文,培养适合畜牧兽医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一、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现状

我国中职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特别是在那些农业省市中为养殖业(或其他行业)培养出了不少人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为培养适应农村的高素质劳动者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畜牧兽医专业发展很快,并在生产过程中培养了大批的畜禽疾病防治人员、防疫检疫人员和饲养管理人员,使他们掌握了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但近几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进入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是成绩不理想、不想念书、又不想做事的那一部分学生免费论文下载。与此同时学校在管理和教学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师资水平滞后、教学方式落后、经费投入少、教学设备不足、实习条件差等,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使就读学生越来越少。

二、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可适用的校内、外实训场所

中职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畜牧兽医的实践性教学必须强调,加强实训环节教育教学论文,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人人将掌握的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使人人都具备动脑、动手能力。但中职学校在实训方面缺乏可适用的校内、外实训场所(主要是供实训的设备、动物),然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给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机会。

(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面

在教学内容衔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知识和技能的断档和重复,衔接效率和质量不高。目前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体系仍然是按学科系统化构建的,课程门数偏多,各门课程相对独立,自成体系,课程之间缺乏联系、沟通和整合,学生所学习的是各个学科分散的知识,他们就业后难以解决生产实践中的综合性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厌学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资源出现严重浪费,使预期教育目的难以实现。

(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方面

目前各校多数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理论课和实践课分开上,只是二者交替的时间间隔不同:有的是一周/几周理论课与一周/几周实践课交替,有的是分成理论课和实践课两段,未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教学方法上,理论课教学还是在传统的课室里施教,只是比过去增加了多媒体教学;实践课在实训室进行,实习内容通常是学生动手操作。这样,理论课老师按教材讲,很少考虑这些知识在学生以后实习和工作中是否用得着;实习指导老师只是教学生如何按照程序规范操作,实操技能的传授往往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未能向学生渗透相应的理论知识教育教学论文,造成理论课和实践课学习的脱节。

三、精心构建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

(一)依据职业岗位构建课程体系与课程结构

为了使专业课程体系顺应岗位群的变化,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以“应用”为宗旨设置理论教学体系,以“技能培养”为中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以课程改革为基础,以行业需求为目标,进行课程整合,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针对“饲料”、“疫病防治”、“养殖”三大岗位群进行课程整合,可将《饲料学》、《动物营养》、《饲料分析》《饲料生产》等4门课程综合为饲料行业岗位群技术方向课程《动物营养与饲料》;可将《家畜内科学》、《家畜外科学》、《家畜产科学》、《动物疫病》等整合为课程《动物疾病防治技术》;可将猪生产、禽生产、牛羊生产整合为《畜牧各论》,可将职业认证课程的生产实训整合为《专业综合实训》、《毕业顶岗实习》。

课程体系设计应包括课内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实训(验)教学、综合实训课程)、实践教学(包括专业实践、饲养实践活动、顶岗实习、综合技能培训与考核、职业工种培训与考核等)、人文素质活动及其他免费论文下载。

(二)构建畜牧兽医专业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构建畜牧兽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其特点就是以兽医院为龙头的对外技术服务平台来搭建专业与产业、就业的互动,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

技术服务平台以专业、教师、学生、校内产业群为支撑教育教学论文,以兽医院为外显,形成内联专业、教师与学生,外接产业与就业的工学结合模式。在此模式中“技术服务平台”是工学结合的中轴,通过此平台,搭建专业平台、双师平台、学生实践平台与零距离上岗平台,再外联产业平台与就业平台。

(三)融入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建立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在“专业综合实训”、“岗位技能实训”中引入6个职业资格证(家畜繁殖工、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饲料检测化验员、家畜饲养工、兽医化验师)的培训与考核。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取得2个以上职业资格证,有效的实施了“双证书”教育。实践性教学改革及时适应了岗位群变化的要求,大大的缩短了毕业生适应岗位工作的时间,自主创业的意识更强了,社会的满意率更高了。

[参考文献]

[1]殷俊,陈兵.动物组织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安徽农业科学,2008,27.

[2]刘振湘,唐晓玲,曾元根,何华西.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及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 高等农业教育,2004,6.

中专教育论文篇9

论文关键词:农村中学校长

 

校长作为一所学校发展的统帅和灵魂,其地位举足轻重,他的思想素养、理论水平、业务能力等各种素质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的发展质量和前进速度。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学校的比重远远大于城市,因此,农村学校的发展水平反映和制约着我国教育的总体水平。但作为学校的领头雁,农村学校校长的整体素质如何呢?这个特殊又至关重要的群体的现状怎么样?如何提高农村学校校长的整体办学水平?这些都是教育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笔者参与了省级重点课题《贵州农村中学校长现状调查研究》的研究,通过对遵义市十四个县市区部分农村中学校长进行抽样调查,认真分析和研究农村中学校长的发展现状,以期加深对农村中学校长的认识和了解,积极探求一条加快其专业化成长的思路和途径。

一、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1、研究对象:对遵义市十四个县市区62位在职校长、副校长进行抽样调查。其中正校长21人,副校长41人。

2、研究内容:农村校长的年龄、族别、学历、政治面貌、工资、工作时间、家庭等情况;参加专业培训、课题研究、和业余生活等情况;并重点就校长的才华、业绩、困惑、烦恼等重点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3、研究方法:本研究重点采用了抽样法、访谈法、问卷法和统计法。

二、调查结果及情况分析

(一)、队伍基本情况

1、年龄结构

30岁以下的8人,占调查总人数13%;30―40岁35人,占调查总人数56%;40―50岁17人,占调查总人数28%;50岁2人,占调查总人数3%。总的来说,农村中学校长的年龄结构年青化,中青年校长占了大多数,学习和提高的空间还比较大,当然更需要不断成长和不断成熟。

2、学历结构

调查表明,本科学历25人,约占总人数的40%;大专学历35人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约占总人数的57%;中师学历2人,约占总人数的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农村中学校长的学历层次基本达到,但仍显底蕴不足,第一学历为本科和专科的比例较少,如按初中教师提高标准来说,有大部分校长的学历还需要提升,专业知识素养还有待更进一步提高。

3、职称结构

调查表明,中高职称4人,约占总人数的6%;中一职称38人,约占总人数的62%;中二职称10人,约占总人数的16%;小高职称6人,约占总人数的10%;小一职称4人,约占总人数的6%怎么写论文免费论文。从职称来看,中高职称占了78%,说明农村中学校长的职称水平较高,但初级职称的比重触仍然不小。

4、民族结构

汉族51人,约占总人数的82%;少数民族11人,约占总人数的18%,涉及仡佬、苗、彝、土等民族。遵义市有几个民族自治县,汉族校长占了主流,少数民族校长的比例也较大。

5、政治面貌

共产党员51人,约占总人数的82%;非党人士11人,约占总人数的18%。校长重视政治修养的培养。

(二)、校长素养及待遇情况

1、参与科研课题情况:

参加过科研课题人数为24人,约占总人数的39%;没有参加过科研成果课题人数为38人,约占总人数的61%。大多数校长没有参加过科研课题研究,更不用说老师了,说明农村科研和教研工作存在较大问题,必须加强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的培养。

2、情况:

平均一年/篇为10人,约占总人数的16%;二年/篇为28人,约占总人数的45%;三年/篇为10人,约占总人数的16%;未明确为14人,约占总人数的23%。从情况看,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农村校长规划思考、总结反思、感悟创新、经验推广等的主动性不够,意识和能力不强。

3、工资待遇:

调查表明:月薪1500―2000元为16人,约占总人数的25%;月薪2000―2500元35人,约占总人数的57%;月薪2500―3000元9人,约占总人数的15%;月薪3000以上为2人,仅占总人数的3%。从整体工资待遇来看,农村校长工资水平偏低,这也较大地影响了校长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调研中,我还深入对抽样校长的工作时间、身体状况、业余时间以及家庭情况进行了了解,并重点就校长最能展示才华工作、最得意的业绩和最困惑、最烦恼的事等内容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表明,农村校长普遍存在工作时间长、业余活动单调等现象,困惑和烦恼集中表现在工作和心理压力大、待遇低、资金不足、教师不配套、办学条件差等方面。

三、农村中学校长队伍的现状分析和思考

通过抽样调查研究表明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我市农村中学校长整体年青化,有较强的精力和干劲,发展的后劲和空间大;工作务实,大部分精力放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上,工作强度大;敬业精神强,在较为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兢兢业业、默默无闻。但无庸讳言,就农村教育和农村中学校长整体队伍现状而言,其发展和成长的任务还很艰巨。

1、作为欠发达地区,我市农村学校的条件普遍艰苦,除地域环境恶劣、工资待遇不高外,还伴随着教育体制不健全、资金投入缺口大、设施设备严重不足、师资数量和质量差缺等诸多人为因素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致使办学效益不高,社会影响不大,校长们的职业自豪感和成就感不足,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整体素质有待更进一步提高。在重视教师继续教育的同时,对校长继续教育的培训不够,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校长,参加理论研讨和管理实践提高培训的机会不多,有的参加过岗位培训后,就没有参加过其它提高培训,校长的办学思想和管理水平得不到更好的提升。科研意识不强,科研水平不高,办学思想陈旧,这是制约学校发展和校长成长的又一个“瓶颈”,办学要有思想,教育要有创新,这些都与科研分不开,不潜心研究教育,只会吃老本,只会苦干蛮干是不行的。要重视学历水平和专业知识的提升,进一步增强校长的办学底蕴。

3、职业倦怠倾向较为严重。辛苦勤奋,得不到对等的理解;努力付出,得不到对等的认可;高风险高压力得不到对等的待遇;发展前景茫然;成就感不足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农村校长职业困惑和倦怠的诱因。同时,由于缺乏激励机制,导致校长事业激情不高;由于缺乏流动机制,在同一单位工作时间过长,校长的工作热情不足;由于缺乏监督检查机制,校长工作责任感不够等等,凡其种种,农村校长的职业倦怠问题必须得到关注和重视。

4、管理和办学环境亟待改善。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对校长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但在实现中,校长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和影响,使其不能更好地兑现教育思想和管理意愿。学校和校长的行政化倾向越来越大,行政、社会事务过多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影响了校长对教育发展的专注性;教育体制、机制的不科学、不合理,严重地束缚了校长工作的积极性,人事、工资改革,职称评聘等教师核心利益致使管理矛盾凸显,工作难度大,校长被推到风口浪尖;农村地区对教育认识不够,对教育重视不够,家长松懈,学生厌学,辍学率居高不下;学校周边环境复杂,社会矛盾较大,校长的办学精力受较大制约等等,办学环境给农村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和困难。

5、学校的办学条件严重不足。因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较差,资金缺口大,教育投入不够;设施设备差缺严重,有的维持常规的教学秩序都困难;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低,学科不配套,流动频繁,队伍不稳定,工作不安心怎么写论文免费论文。这些问题都极大地影响了办学水平,校长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四、加快农村中学校长专业化成长的策略和途径

农村学校和农村校长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加快农村校长专业化成长的步伐,是农村教育能否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所在。

1、建立校长培养机制。作为“一校之魂”,校长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直接影响学校发展。要建立较为完备的校长培养制度,将校长继续教育纳入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管理体系。校长培训不但要提升理论,更要实践指导,要把理论研讨与挂职学习结合起来,彰显办学思想,提高办学效率;校长培训还要在事业心、责任感上下功夫,培养校长的职业精神,能把教育当作事业的人,一定会充满工作热情的。

2、建立校长激励评价机制。实施“名校长”工程,大力推行校长职级制,弱化校长的行政级别,彰显其职业化功能;逐步提高农村校长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不断增强校长的职业成就感,坚定其努力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建立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进一步规范对校长的督导、监管,提高校长过程管理的水平。

3、建立校长合理流动机制。实现镇乡流动,甚至可以尝试县际交流,引入更多办学活力,优化办学资源,实现资源整合和互补;进一步健全完善用人制度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减少行政干扰,真正落实“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思想,让有真才实学的校长有目标、有盼头,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环境。引导校长学会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诊断,深化和规范细节管理,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

4、努力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切实加大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努力实现城乡均衡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科学合理地给校长放权,给予更多的办学自主,充分发挥其管理智慧和工作积极性;形成校园周边环境联合整治的长效机制,不能雷声大雨点小,尽可能帮助校长清除外界影响;突显学校的育人功能,减少学校行政性和社会性事务,让学校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关注稳定的同时重视发展,努力打造一支优秀的农村教师队伍。

总的来说,作为学校发展的“舵手”,农村校长队伍的整体水平还需要提高,推进其专业化成长和发展的道路还很曲折和漫长,必须马上行动起来,不断强化培训、理顺机制、创建环境、加强督导、激发斗志,快速提升校长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为实现学校城乡一体化、均衡化发展努力奋斗。

中专教育论文篇10

一、激励教育的意义

激励教育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影响和促使学生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在开展激励教育时,教师应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将激励作为引导,从而达到深入挖掘学生潜力的目的。有效的激励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容易实现学习目标。激励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教育理念。

二、激励教育的作用

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激励教育的前提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将学生内心深处的需求激发出来,通过激励教育挖掘学生的潜能,这也是使用激励性教育的主要目的。在开展激励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激励教育理念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让学生变得积极主动,还要通过激励教育不断完善学生内心的道德准则,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成为教师教学的主体,促进学生更加活泼健康的成长,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让激励教育充分发挥作用。

1.激励教育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励教育包含许多因素,激励的力量不只体现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有一定的影响。激励的因素包括成长、进步、责任、认可等,这些因素的存在,都能够让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得到满足,有效激励学生的行为。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让学生沉浸在欢快动听的旋律中,“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萤火虫点亮夜的星光,谁为我添一件梦的衣裳,推开那扇心窗远远地望,谁采下那一朵昨日的忧伤……”在音乐中,学生能够身心放松,从而想要去看看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有多美,课文中是这样描述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歌曲和课文相结合,这种导入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感受美丽的景致,学习作者的修辞方法,并应用在自己的写作当中。

2.激励教育能挖掘学生的潜能

鼓励和赞美可以让一个人更有力量,在做事情的时候超常发挥。开展激励教育的重点是教师要利用学生所具备的原动力,有效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自信心。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对人才,尤其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格,所以,在中专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真实施激励教育,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三、激励教育的原则

激励可以让人的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的状态,通过这种积极的状态能更好地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和工作任务,与此同时,激励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中专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活动,设计合理的激励教育方式,使激励教育效果更加科学有效,建立相应的教学评价方案,让激励教育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在运用激励教育的时候,教师一定不要忽视激励教育的两点原则,一是适度原则,二是鼓励与批评相结合的原则。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好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随时变换教育角度,找到最恰当的时机切入合适的激励方式,再结合学生知识水平的认知程度,对结果进行评价,才不会出现负面作用,进而充分发挥激励教育的效果。

新课标落实之后,倡导在教育中要使用激励教育和关爱教育,因而部分教师认为不应该再对学生进行批评,认为激励和批评是对立关系,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激励教育和批评并不是对立的,它们之间并不冲突,只要是能让学生有上进心的、能激发学生意志的、能让学生做出正确选择的均是有效的激发途径。所以,恰当地对学生使用批评惩罚也是一种激励教育。

四、中专语文教学中激励教育的有效实施

1.活动激励方式

在中专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采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通过表演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在活动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展示不但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和胆量,还得到了大家的赞扬,使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并且在活动中还能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意识。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竞赛方式,例如,在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之后,教师可以组织一场诗词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集体激励方式

在中专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激发出来,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一定要耐心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任务,之后以小组的形式参加教学活动,从而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习惯,以及提高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