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图书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20:03:24

中专图书馆

中专图书馆范文篇1

关键词:中专图书馆;发展对策;深化改革

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应用,已成为评价一个图书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它们把整个图书馆界带入了自动化、网络化与信息化的新阶段。而中专图书馆还处于较低服务水平状态,购买图书集成管理系统的中专馆不多,开馆时间短,不能提供信息服务,这些都使中专馆在整个图书馆界的地位处于偏低的位置。中专图书馆在藏书建设、读者服务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既不同于高等院校图书馆,也不同于中小学图书馆。因此,中专图书馆如何在网络环境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亟待我们进行探讨。

1中专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1.1服务手段及管理设施落后

目前中专图书馆的服务手段大都停留在传统的服务模式上,相当部份中专学校的图书馆甚至仍以传统的手工操作为主,劳动量大、速度慢,而且不规范,造成了图书馆基础工作效率的低下,多数馆藏书仍以印刷品为主,载体的形式绝对的单一,绝大多数图书馆根本没有能力收藏新型的电子出版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记录文献的新型光盘、磁盘等电子出版物大量涌现,已打破了传统的印刷品一统天下的局面。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图书馆要以快捷的速度,先进的设备为用户提供新型服务,与之相比的是,我们中专馆的绝大部分设备都相当落后,拥有现代化管理设备的馆也为数不多,深层次的参考咨询和情报检索开展不起来,服务手段及设备的严重落后,使相当一部分中专图书馆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

1.2技术人才相对缺乏

新的信息环境下,中专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知识结构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近年来随着职业技术教育的迅猛发展,中专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虽有很大提高,但也应看到对图书馆专业人才的重视还不够,专业队伍还存在着较严重的知识结构老化和学科结构失衡、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人才特别是计算机专业人才仍很缺乏等问题,难以适应图书馆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发展看,努力培养既有深厚的图书馆学、信息学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又有较高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准和外语水平,能够科学管理图书馆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务之急。

1.3图书馆数字化水平低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全社会对数字图书馆的重视,高校和大型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得到了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的重视,在资金和技术上都加大了投入。然而,与此相反的是,中专图书馆大都成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旁观者。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对图书馆员要求很高,中专图书馆一般不具备从事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技术力量。网络建设的进行,需要有专职部门负责管理全馆的系统网络并进行维护和应用开发。而传统的中专馆系统维护部门往往人手较紧(一般1人兼职)。如果要适应数字化工作的进展需要,图书馆要在原来各业务部门(采编、流通、阅览、读者辅导等)的传统服务之上增加、明确数字化职能部门,而这将会带来图书馆新的资金、人才和技术上的困难。

2发展对策

2.1改革旧机制,建立新体制

为了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必须采用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在内部管理上要实行改革,采取岗位责任制,各类人员工作业务考核制,改革分配制度,按工作的质与量,贡献的大与小进行分配,引进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从而达到人员的优化组合。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对于人才选用机制的最本质要求,是对传统的计划分配和组织安排干部的根本性变革。图书馆要想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和作用,提高其服务效率,就必须对现有人员实行公平竞争、择优上岗,让所有员工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只有这样,优秀人才才能脱颖而出,才能形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在调整机构的基础上,按现设有的部门实行定岗、定员、定额。定岗就是按部门的功能及工作环节设立岗位;定员就是针对某个岗位按工作时间及工作量安排固定数量的人数;定额就是按图书馆制定的总目标,分解成各部门、各岗位的分目标,为实现分目标所需完成的岗位工作量。实行“三定”是推行岗位责任制,实现目标管理的基础。

2.2拓展中专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

在网络环境中,中专图书馆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地向校领导、教研主任及广大师生报道有关信息。开展专题文献信息服务。专题文献信息具有主题明确、系统完整、针对性强等特点,并兼有检索功能和服务功能。中专图书馆开展这项服务能较好地满足教师、学生的需求,如可以在图书馆开展教育、教学方面的专题文献信息服务,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2.3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中专图书馆应广泛应用现代化技术,引进适合自己需要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并力争建成计算机网络,适应中专学校发展的需要。应逐步改变图书馆的现状,使文献信息服务手段现代化,不仅能有效地运用网上资源,而且要大力开发网上资源,逐步走向网上服务,积极建设好各种类型的数据库。把有自己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输送到网络上,实现联机编目、馆际互借和联机检索,以达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为实现文献信息服务工作现代化打好基础。

2.4开展良好的信息服务工作

中专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机构,它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专业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等各项任务,也是传播知识信息的重要场所。图书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图书馆必须充分发挥其思想教育职能。中职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兴趣广泛,容易接受新事物,引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是图书馆员应尽的责任。

(1)深化服务内容。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是以馆藏资源为依据,以印刷型文献为主体的一种文献提供服务,而网络环境下不仅要继续提供文献借阅服务,更要做好网上书刊预约、馆际互借、文件E-mail、原文的FAX传送等工作,同时,建立一个内容丰富、界面友好、链接完善、操作方便的图书馆网页,并把国内外图书馆及热门网点与网页链接起来,帮助用户方便、快捷地利用网上资源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内容。此外,图书馆还应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数据库为用户提供信息导航、信息检索及信息开发服务,利用网络通信功能为用户提供远程服务。

(2)做好丰富课余生活的导读工作。为使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可利用校报、广播、黑板报、墙报等宣传阵地,开辟专栏、推荐新书、评论杰作、组织文学欣赏,并结合学生兴趣开展相关的系列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3结语

教育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中职教育的又快又好发展是教育和谐的重要内容。网络环境下,作为中专图书馆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调整好自己的发展方向,解决好中专图书馆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和社会的信息需要,实现中专图书馆的自身价值,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总之,网络环境带给中专图书馆的将是一场全新的革命。为了中专馆的生存和发展,为了让广大的读者能够更方便、更迅速地获得更多的信息,每个中专图书馆应责无旁贷地探求改革的新路子,每位馆员应义不容辞地肩负起振兴中专馆的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何雪敏.浅谈强化图书馆信息服务职能[J].图书馆建设,2001,(1).

[2]鞠文红,辛希孟.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的新理念及其实践和发展前景[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4).

[3]吴晓骏.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3).

[4]吴冰.数字化背景下中专图书馆的发展思路[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3(3).

中专图书馆范文篇2

【关键词】中专图书馆读者工作

一、图书馆馆藏透明空间的意义

1.文献的藏用观

现代图书馆是具有开放意识的多元性的图书馆,都要把藏书和读者放在首要的位置,并把“用”贯穿于图书馆工作的始终。因此要处理好“藏”与“用”的矛盾。以“藏以致用,以用促藏”的原则将“藏”与“用”辩证地统一起来,逐步建立各具特色的专业藏书体系,避免中专图书馆办成小而全的综合性图书馆。

2.文献的价值实现观

藏书的发展不应单纯表现为数量的增加膨胀,更重要的是要追求藏书的内在质量和满足读者需要的程度。从一个图书馆的效用原则来说,并不以藏量而是以流量多寡为其具体量化的价值尺度的,即以最少的经费获取最大的使用效益,用公式表示就是V=F/C,其中,F表示文献的流量,V表示图书馆的价值实现,C表示购置文献所需的费用。如果C的数值不变,则流量越大,价值实现就越高,两者成正比关系。可见,图书馆的流通率就是量化图书馆的价值实现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如何拓展图书馆透明空间的设想

1.展示馆藏

为了拓展图书馆的透明空间,最为实际而有效的方法就是让读者直接接触藏书,即展示馆藏。但如何科学地展示馆藏,这就需要对藏书进行合理的布局。从理论上讲,它必须:(1)要为每一本书确定一个最佳位置,让它的存放地点靠近最需要它的读者;(2)要能增强藏书在馆内的动态功能,使经常性的调拨近便、迅速,劳动强度不大;(3)要能充分利用书库的容积。对于小型的图书馆来说,一般是水平布局,其中三线制布局,是一种突破传统布局而逐渐形成起来的一种比较科学的布局方法。它的依据就是利用率。方法是将利用率最高的藏书集中在一起,组成一线书库,一般是开架借阅;将利用率较高的藏书组成二线书库,一般是半开架形式;将利用率不高的藏书组成三线书库,采用闭架形式。尽管这样,这三线的布局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经常分析读者的阅读倾向,不断地进行调整。

2.揭示馆藏

为了使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图书馆,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必须做大量的揭示内部馆藏的工作。其中搞好图书馆读者目录是最有用的途径之一。目录要根据读者检索习惯和要求、馆藏文献的特征和目录编制方法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由于读者是目录的使用者,文献是著录对象,而读者检索的主观意念与文献特征的客观实际,必须通过目录的编制方法及其系统形式才能联系起来。虽然目录是揭示馆藏的最有用的工具,但它还不是唯一的有效的手段,因为它常常不为读者所理解,读者所需要的只是简便的查找工具,通过一种完善的目录反而将拉大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3.用户教育

用户教育即读者利用图书馆能力的教育。那么,如何开展中专图书馆的用户教育呢?首先在用户教育过程中要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图书馆员、教师、学生。三者间的关系如下图:

上图表明图书馆用户教育是三者相互传授和反馈的过程,不仅仅是图书馆员个人的事情。而图书馆员和学生之间的传授和反馈应成为图书馆用户教育的主要途径;其次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的教育,全面提高中专生适应信息社会的需求,提高独立获取文献信息能力。可采用选修课、必修课等形式开展此项教育;再次通过现场辅导或专题讲座的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本校图书馆的藏书特色和布局以及各种目录编排的特点,使学生可有的放矢地通过各种检索点获取所需文献。

4.情报服务

这是体现图书馆工作学术性特点的重要方面。由于读者需求的日益复杂多样化,迫使图书馆改变传统的服务观念和服务方式。过去图书馆的主动服务仅仅表现为开展参考工作,为读者解答咨询问题,而今已发展到情报服务。这是中专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情报是高于图书、资料的一种知识信息,正如钱学森同志所说:情报是激活的知识。它的服务领域比图书资料更加宽广,内容更加深化,形式更加多样。如对原始文献处理而成的目录、文摘、索引等二次文献都可以看作情报。特别是在科技领域中,仅有图书馆目录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研究的需要。虽然目录对于获得某一课题的基础性图书资料是用的,但是在获取关于新近研究工作的情报方面,则用处较小。中专图书馆可以在情报提供方面做一些情报报道服务工作,因为从期刊中的文献到成书需要一段时间。为了及时了解某学科的水平动态,一般可采用两种服务方式:(1)定向服务即围绕某一学科或专业,主动进行定期情报的编辑工作。如编辑出版文摘、索引、快报、译丛等;(2)定期服务即按照用户指定的专题所进行的各种报道服务工作。

5.宣传介绍

同情报服务相比,它是一种低水平的服务方式,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沟通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联系,广泛宣传图书馆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平面的角度介绍图书馆的馆藏情况。具体的方法一般可采用(1)设立读者咨询信箱。使读者与馆员之间得到沟通,取得双向互动,更好地做好服务工作;(2)利用校报、黑板报等多种形式为读者答疑;(3)主动编排新书目录,按分类或主题的方法排出新书目录通报,让读者能及时利用最新图书;(4)书库管理员根据读者借阅情况分析把一些优秀的图书介绍推荐给读者;(5)根据政治形式教育的需要,如国庆节、香港和澳门回归日、伟人、名人的诞辰和逝世日等,组织一些专题性内容的图书进行图书展览,以配合学校教育;(6)组织学生进行书刊评价,以读后感的形式进行互探互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6.馆际互借

图书馆之间的藏书馆际协作,指的是若干个图书馆之间,以互通有无,互利互惠为前提,通过一定的形式组织起来,实行分工协作,有目的地各自承担某一方面的藏书补充任务,并为各自的读者,提高协调体系内的全部藏书,以充分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中专图书馆虽然条件尚不成熟,但从它所形成的各具特色的专业藏书体系来看,也有可试之处。可以通过图书馆的各级学会牵头,搞一些地区性的或系统性的协调工作,既可互通有无,又可节省不必要的图书经费,避免中专图书馆向小而全的方向发展。如果能实现馆际互借,那图书馆的馆际空间的拓展是不可限量的。

参考文献:

[1]张钦恩.动态观念、动态原理、动态管理与现代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学通讯,1989,(4).

[2]沈家模.科技情报工作讲座.江苏:江苏科技出版社,1982.

[3]胡为萍.试论文献情报工作与高校创新教育.现代情报,2002,(4).

中专图书馆范文篇3

〔论文摘要]根据网络时代用户需求和利用情况,分析了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从网络知识、信息素质、网络道德及信息服务等方面探讨了中专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应如何发展。

间题的提出:我校是一所市属中等专业学校,始建于1985年,在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发展中,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学校的重点扶持,特别是近几年,学校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我馆得到了迅速发展,无论是在基础设施、馆藏建设、技术设备、读者工作以及队伍素质上都得到了进一步改善,逐步具备了一定规模。随着学校条件的好转,老师每人配备一台电脑,图书馆建起电子阅览室,相应的问题也出来了,师生们使用电脑打字,做课件,玩游戏,但是作为互联网的最重要功能,网络信息的利用,绝大部分师生都不会运用,或者未充分利用。中专图书馆作为中专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对配合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开拓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全社会已进人网络时代之际,中专图书馆又该如何面对此网络环境?

1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特点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已突破了传统文献资源范畴,扩展、延伸为一个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为多样的新型图书馆馆藏体系,信息资源已从单一的传统文献资源扩展到包括传统文献资源、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资源等多种媒体在内的、涵盖范围较广的各类信息资源。

1.1广泛性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不仅拥有传统文献资源,包括印刷型的图书、期刊、报纸、档案、标准、图谱、研究报告、会议资料、学位论文、专利说明书、产品说明书等;缩微型胶卷、缩微平片、缩微卡片等;视听型的录音带、录像带、胶片、唱片、幻灯片、电影胶卷等,而且还拥有电子出版物,如磁带、磁盘、光盘、芯片型出版物(CD.LD}CD一ROM),更有虚拟馆藏的网络信息资源,包括一次文献型的联机/网络全文库、电子期刊、电子书报等;二次文献型的图书馆馆藏目录数据库(OPAC)、商业联机/网络书目数据库等、三次文献型的各类型网上电子参考工具书等以及零次文献型的电子论坛及各种国际组织、政府机构、学术团体、教育机构、企/商业部门等单位在网上的信息等。这些物理/现实和虚拟馆藏的信息资源涵盖范围极广。

1.2特色性

网络信息资源类型繁多、时效性强、检素便利、超文本链接和多媒体、多语种、分布式储存、超国界传输、成本低、交互式反馈机制便于信息交流、完善;但是,其信息无序、分散,检索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深度、广度较低,导致检索结果难以控制。

1.3不可替代性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各类信息资源由于其各具特色,它们在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中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性。

网络信息资源是指因特网上所提供的各种有关学科信息、会议信息、政府及公司信息以及电子论坛、电子邮件、科研动态和科研成果等等非正式出版的网络信息资源,它们可以提供给用户具有很强时效性的一些事实和数据以及某些信息的线索,是用户及时的、快速查找相关专业信息、了解政府政策法规,掌握市场信息,以及阅读新闻、娱乐等的有效途径。这是图书馆传统信息资源,甚至电子出版物难以做到及做好的。但这类离散的、高度变动的网上信息,图书馆必须对此加以有效的开发和有序化组织,才能使之真正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供用户使用。

1.4共享性

在网络环境下,每一个图书馆只是网络整体的一个部分或一个节点,这时网络对信息资源整体协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共享性必须得以强化,当一个图书馆收藏的信息资源转化为一个个数据库并提供网上信息服务时,其它图书馆完全可以拿来直接使用,不必再把相同的资源进行加工上网,共享避免了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

2开展网络知识教育,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21世纪是信息网络的世界,在网络世界,用户不受时空限制和围墙障碍,却拥有一个全球性的网上图书馆,使资源共享成为现实;网络改变了学生围绕着老师、教材和课堂转的传统教学模式,利于发挥学习积极性和个性潜能,网络融文字、声像、动画于一体,使用户在获得所需信息的同时能得到美的享受;借助网络,学生们可在瞬息之间领略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情,其交流与沟通也不再受时间异步障碍的影响,既开拓了视野,又扩大了生存和发展空间;网络还将教学由课堂扩展到图书馆以至宿舍,由校园延伸至社会,学习者可永不毕业,从而促进了教育的社会化和终身化。网络的这些作用强烈地吸引着当代的青年学生,使得校园的“网络热”不断升温,上网正逐渐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的趋同行为。

但目前我国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网上活动多为娱乐、消遣及通讯聊天,而较少用于学习和研究,有的甚至不会上网。即使是学习与研究,许多用户缺乏必要的信息网络环境,不了解数据库,不会制定检索策略,不能正确地选取检索网点、路径、方法和标识,不知道对信息如何分类、筛选,加之网上信息数量庞大、类型多样、重复交叉,代谢频繁以及网上信息的无序性和不规则性,无疑增加了信息获取和利用的难度。解决用户使用中的上述问题,正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新发展。为此,图书馆应通过授课、讲座、印发使用指南、举办知识竞赛、组织网友沙龙、开展网上导航等活动对在线用户进行宣传和培训,提高学生对网络的认识.激发学生的上网热情,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3重视信息素质教育,提高上网能力

所谓信息素质是指人们获取、评价、利用和创造信息资源的能力。这一概念由美国人波耳(Paul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如日本已将信息素质教育纳人教学体制,并注重从小学就开始培养;美国制定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也明确要求学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及信息的检索、收集、组织、处理都应达到相当高的水准;在我国,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素质,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图书馆是为读者服务的,可以说,没有读者.图书馆就没有生存的价值,没有高素质的用户,图书馆就缺少发展的动力,况且,图书馆具有信息资源、学术环境、信息人员及信息技术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堪称学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最佳场所,因此,在中专学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是网络环境下中专图书馆的职责和义务。信息素质的培养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3.1增强信息愈识

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信息需求的自我意识,是人们在信息活动中,在与外界信息环境的交往中对信息的反映。它包括人们的信息需求心理,对信息的认识水平和敏感程度,对信息环境的了解,对信息道德准则的态度和对信息资源的评价等。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首先要转变学生的观念,明确信息是重要的社会资源和财富,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强大动力,是知识经济的命脉。懂得没有信息意识就不能有效地利用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和开发信息。此外,要改善信息环境,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要通过信息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能从大量繁杂的信息中及时捕捉有用信息,排除无用和有害信息,进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3.2提高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人们在信息活动中获取、加工、利用和输出信息的能力。信息能力教育是信息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信息能力的培养,一要提高学生的网络操作技能,如能正确、熟练使用搜索引擎和主题指南,自如地点击特定的网站、网页及内容,能在网上熟练发送电子邮件和进行远程登录、开展馆际互借等。二是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利用技能,包括帮助他们识别信息源,制定检索策略,选取最佳检索途径和方法等,使学生能从图书馆、电子出版物、数据库和网络资源中迅速有效地获取各种信息并作出正确评价和及时加工、整理、筛选、下载。提高信息能力的手段可通过网前辅导、网上导航和检索课等形式实施。特别是信息检索课本身是一门方法课和技能课,如果我们将教学目标定位在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技能上,以数字化信息资源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网络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并增加上机和上网机会,必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4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建设网上文明

互联网的应用为中专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良好条件,也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展示了广阔的前景,然而网络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网络在其广泛的积极作用背后隐含着使人精神堕落的陷阱,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网络,作为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建设网上文明,既是信息时代赋予图书馆新的使命,也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建设网上文明,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网络应用价值观,端正上网动机。其次,要加强监控,筑牢“防火墙”,击退人侵者,提高网络的安全性。第三,必须从严治理,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中专生的网上行为.把所提倡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标准融于各项管理中,实现自律和他律的有机统一。第四,要主动出击,精心制作图书馆和校园主流网站,用积极健康的思想和文化信息占领网络阵地。第五,要针对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及学生的思想动态,正确引导,积极沟通,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及时化解学生中的偏激情绪。第六,要综合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网络文化素质,把学生的网上活动引人学习和研究,形成文明上网,学习用网的新学风。

5搞好信息服务,拓展情报职能

5.1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较传统的中专图书馆服务有了全新的变化。伴随着信息用户的多层次决定了他们信息需求的多元化,即要求:信息内容的综合性、信息搜集的广泛性、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信息提供的有序性、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和信息利用的准确性。图书馆的情报职能也相应由对文献资料的收藏和提供变为对信息资源的研究、加工、开发,并主动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图书馆的社会形象则由人们索取知识的“宝库”升华为“知识喷泉”和信息集散地。在新的环境下搞好信息服务,满足用户新的信息需求不仅能实现图书馆工作重心的转移,充分发挥图书馆“信息库”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而且能促进生产,振兴经济,增强国力。因此,强化信息服务职能,是图书馆进人知识经济时期的重要标志,更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

5.2信息服务策略

(1)深化服务内容。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是以馆藏资源为依据,以印刷型文献为主体的一种文献提供服务,而网络环境下不仅要继续提供文献借阅服务,更要做好网上书刊预约、馆际互借、文件E-mail、原文的FAX传送等工作,同时,建立一个内容丰富、界面友好、链接完善、操作方便的图书馆网页,并把国内外图书馆及热门网点与网页链接起来,帮助用户方便、快捷地利用网上资源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内容。此外,图书馆还应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数据库为用户提供信息导航、信息检索及信息开发服务,利用网络通信功能为用户提供远程服务。

中专图书馆范文篇4

随着书刊价格逐年大幅上涨,各种电子文献和印刷文献不断增多,图书经费紧缺日渐突然,严重地影响到学校图书馆的书刊入藏量,藏书建设陷于困境,藏书发展困难和读者不断增大的文献以及信息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愈加尖锐,处于这样一个信息交错纵横的时代藏书建设怎样找到一个好的出路?笔者认为,资料工作者只能在开源节流方面努力,才能够做好特色馆藏建设。想要开源,首先应该努力的进行经费来源的争取,其次,支配经费时保证其合理性。节流则是采购书刊时合理进行,避免出现经费浪费的情况。

(一)开阔思路,拓宽经费来源

图书馆不可能把全部书刊收集齐全,更何况每年书刊平均上涨20%以上,导致图书经费短缺。在这严峻时刻,一方面要争取多拨款或者采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可利用过刊资料室自身创收以补充经费,发挥资料室文献资源方面的优势,学校图书馆也应该根据需要面向社会开放,进行有偿服务,服务项目可以包含特色数据库的代找和代查以及文献检索咨询等等;对于不外借的图书和现刊资料,为读者提供复印件;还可以提供长期、短期或者临时的借书服务,根据需要进行服务费的收取。结合书刊剔旧,可以折价转让、出售一部分剔除的复本、破损的书刊,这样也可以静心资金的回收,将资金更好的运用到新书刊采购中去,更重要的一方面应精打细算,强化计划管理,制定适合本馆特点的书刊订购原则,把有限的经费用在最急需的地方,确保采集文献资料能满足或基本满足本校的需要。

(二)打破常规,拓宽资源建设渠道

传统的藏书采集时,仅仅是通过邮局订购进行,收集文献的渠道较为单一,采集时,对象仅仅包含了公开出版的一些常规文献。现在书刊价格都有了明显的上涨,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订购量有了明显降低,图书馆藏入的文献数量也有了明显的下降。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文献传递服务得到普及,广大读者也意识到了信息传递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图书工作者打破以往的常规,重视视野的开阔,将目光转移到订购以及公开出版物中去,还可能会发现一些文献搜集的渠道并进行文献资料的搜集。

1.收集本校教师所获得的会议资料,减少购书经费的支出

将本校教师参加学术会的会议资料收集或复印一份保存起来,并按专业内容分类装订,以供其他教师参阅,即节省了文献购置费,又满足了教师教学科研的需要。

2.增加赠书品种和数量,扩大本馆馆藏

凡是本校教师编著的图书,都与其联系,希望出版者惠赠若干册给图书馆,个别有困难的,由馆里购买。这样做即能得到教师的响应,又能增加图书馆的馆藏。接受教师主动赠书,也可以动员教师和学生捐赠一些有价值的图书,在图书分编的“获得方式”中注明“×××教师(学生)赠”字样,即丰富了馆藏,又反映了教师(学生)对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关心与支持。

3.减少复本,增加品种

由于购书经费一定,复本过多,就会影响到有价值文献的入藏,使藏书结构比例失调,藏书质量下降。以书价平均价格计算,每减少一册复本,就可多购一册新种图书,例:2000年,我校图书平均复本率为5册,若年入藏图书近一千种,2010年,在书价上涨,经费持平的情况下,复本率减少至3册,较贵的工具书一册,仍保持一千种图书入藏。采取这种方法,虽入藏图书复本减少,但却能保持一定的文献信息量,使藏书结构趋于合理,相对地增加了馆藏量。

二、突出中专卫生学校的特色藏书,保证馆藏质量

藏书建设要讲“质”的提高,不只要看“量”的增加。根据美国耶鲁大学的图书馆调查可以发现,百分之九十五的读者需要的书都在百分之五的藏书中,由此可以发现,最重要的不是藏书量而是保证藏书的精良。所以,图书馆进行特色馆藏建设时应该做到“少而精”上多下功夫,把钱花在“刀刃”上。在讲求实用的前提下保证特色馆藏的系统性、连续性。

(一)合理采选,科学入藏

为确保特色馆藏的藏书质量,馆长要亲自抓采访,需要建设包含了采购员、采访部主任以及主管副馆长的采选小组成立,并且还可以在各个学科或者学院中聘请一些兼职选书员。在选书时应该制定长远的采购计划,保证采购员的稳定性,确保其在了解藏书情况的前提下,专业素质和责任感出色,采购员平时应该深入到各个专业中去,进行调查,了解专业所需书刊的情况,形成与重点专业、学科、重点科研相配套的藏书体系,形成自己独特的馆藏体系,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二)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卫校图书馆面向教师和学生,必须坚持以医学教研为重点的收藏方针,对体现医学专业特色的图书要重点收藏,并尽量保持连续性、完整性、系统性,同时要兼顾科研及相关学科、边缘学科、横向学科的资源。

(三)建立藏书剔旧制度,提高馆藏质量

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搞好藏书剔除工作。对于那些即没有收藏价值,又失去使用价值的图书,在藏书结构中比例过大的复本,应适时地将其剔除出去,将藏书剔除之后,虽然数量有一定减少,但是藏书的质量有了明显的增加,能够很好的将学科特点以及专业特色体现出来,形成的特色馆藏也会真正的做到“专”而“精”。

三、调整藏书结构,满足读者需求

一般情况下,专业图书馆中,专业书刊的比例是70%,其他书刊占30%。相关的负责人认识也较为片面,认为专业书刊数量越多越好,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专业的性质和教学特点,经过笔者多年的实践,可以发现在卫校图书馆中,这种比例不合理,中等卫生学校图书馆必须也有自己的藏书特点。

(一)体现卫校专业培养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中专卫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目标较为明确,那便是进行实用性较强的中级卫生技术人才培养。但是,在重视专业素质提高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学校教育的目的使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重视个性才能的提高。应该将二者结合在一起,要求我们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陶冶学生的情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重视学生个性发展,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创造才能和献身精神出色的中级卫生技术事业者和接班人。作为中专卫校图书馆馆藏,笔者认为既应有专业特色,同时又应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应适当增加人文学科藏书量。

(二)加大最受欢迎的文学、心理学、科普知识和综合图书应占有的比例

中专卫校需要学习的知识专业性较强、科目较多,学制较短,比如护士专业,在两年的时间中,学生要学习30多门课程,专业课数量较多,学生任务繁重,通过课本的阅读学生便能够学习到专业知识,学生在课余时更喜欢阅读一些人文书刊和其他专业方面的书刊,以能增长知识、吸取营养、扩大知识面。这边要求图书馆必须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藏书结构的调整,否则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导致很多书刊无人借阅,浪费大量的经费。

(三)入藏专业书专业性不宜太强,范围不宜太广

在中专学校中,教师数量较少,课时多,教学任务较重,很多教师的重心都是教学,没有时间来进行科研。学生由于受到专业水平和文化程度方面的限制,除了学习专业课的相关内容,无法顾及到内容更加专业精深的书刊,即便是图书馆中有这些书刊,学生和老师借阅也较少。因此,在选购图书时一定要以书刊的利用率作为衡量书刊质量的标准,不要搞“小而全”或“大而全”,不订购充当门面的书刊,要讲求书刊的订购实效性。

四、推行网络管理与服务,实行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以及“特色馆藏”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若是特色馆藏不存在,那么资源共享也很难做到有效;若是不能够做到“资源共享”,那么很难做好特色馆藏的建设。

(一)馆际协作,资源共享

为了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掌握教育动态,传递教育信息,交流教学经验,有必要建设中专卫校图书馆的横向联系,广泛开展“馆际协作,资源共享”,从而推动中专卫校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图书馆应以本馆特色馆藏为依托,重点开发建设某些专题数据库,并将本校教职工论文、专著建成文摘或全文数据库等利用网络开展电子邮件、网上文献传输等服务,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专题全文数据库。通过网上文献传输以及电子邮件的手段,来将网络的优势全面发挥出来,不断的对特色服务进行深化。

(二)拓宽馆藏来源,加强文献交换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资源,这些资源不属我有,胜似我有。我们尽可以方便使用,以充实自己的特色馆藏,这不仅使图书馆有了可靠的文献资源保障。而且也节约了经费。也可以通过交换来扩大文献来源,解决读者所需,尤其是要交换学术价值较高的非卖品(包括学报、会议文献、论文集、研究报告和专业期刊等文献)。既获得所需资料,而且也节约了经费。

(三)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扩大藏书范围

中专图书馆范文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对策

随着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蓬勃兴起,高职院校图书馆与高职院校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高职院校自身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重要学术机构,是学校图书馆情报资料的中心。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服务教学与科研,为教师提供充分的备课资料和科研参考文献,为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打好坚实基础;第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理解、巩固和深化讲课内容的场地及参考资料,丰富课堂知识,补充讲课内容;第三,开阔师生视野,为师生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料和电子文献资料,扩大知识面,增强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获取知识、技能、信息的能力,培养创新创造的能力;第四,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把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弘扬爱国主义的读物及党和民族优良传统的文艺作品提供给师生,丰富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道德情操。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目前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1.目标定位不够准确。正确定位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办馆目标,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首要的基本的问题。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相关领导层对高职院校图书馆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定位不准,未从全局的角度,认真地规划图书馆的建设,出现了诸如图书馆整体发展跟不上高职教育发展的步伐,图书馆建设中存在偏离高职办学要求、办馆效益下降等现象,部分图书馆在规模化建设中存在忽视质量和内涵建设而盲目扩张等问题。同时,部分图书馆人员受自身观念的束缚,思维定式、行为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以藏为主”的理念上,对如何满足网络环境下读者新的需求,研究、思考较少。没有很好地跟踪、把握高职发展的规律,给予一个准确的定位,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稳步推进各项建设工作。

2.馆藏资源的数量及结构丰富和优化不够。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科学合理的藏书结构是反映一个图书馆建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高职院校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大多数是从普通中专和成人高校升格或合并而来的,图书馆有许多旧书和过时的中专教材还充斥在书架上;同时,由于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定位不够准确,学科本位观念尚未转换,使藏书建设有意无意地侧重在为少数学生“专升本”提供服务上;有些学校脱离自身实际,盲目效仿本科()院校图书馆的做法而采集一些高精尖的学术研究书籍,真正为学生提高职业技能采集的专业图书和参考书籍却少之又少;有些馆藏几乎都是出版社发行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藏书量较少,结构较单一,看不出高职馆藏的特色。

3.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代意识不够。信息服务是图书馆的核心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要与时俱进,及时适应这种新形势的发展,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意识和水平。由于历史的原因,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开展信息化服务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有效信息量不足,馆藏文献的类型有限,网上信息资源组织、开发力度还不够,信息资源利用率相对低下,信息服务的意识不强、质量不高。

4.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图书馆工作人员是图书馆工作的主体。在信息化时代,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图书馆教育和信息职能的发挥,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团队。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结构不合理。图书馆工作人员队伍中存在着“三多三少”的严重现象:高级人才少,男性馆员少,在编干部少,年龄偏大的多,女性馆员多,临时人员多。就知识结构而言,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例小,复合型人才和懂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数字化和网络技术的人才特别少,这些都制约了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

5.基础设施和规章制度建设制定完善不够。近年来,高职院校发展迅猛,在数量、规模上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作为高职院校图书馆目前在功能完备、规模适中,面积规整,开间较大,视野通透,线条轻盈,档次不高(不讲奢华),朴素好用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同时,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规章制度建设也需进一步完善,服务理念具体化,馆藏资源合理化,馆舍建设最优化,人员素质复合化,管理行为规范化的有序有力有效的措施加强还不够,原有的规章制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办馆要求。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目前存在问题之对策

1.准确定位图书馆办馆特色、规模和目标。高职院校图书馆要根据本校办学的性质、任务、规模及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确立图书馆办馆的特色、规模和目标,主动地为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根据学校的专业特色、课程特色、办学特色、管理特色等确定图书馆的办馆特色,并使之成为学校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学校特色建设服务。同时,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定位要恰当、准确,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随着办学形势和条件的不断发展变化,办馆定位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形势变化发展的需要。公务员之家

2.进一步丰富和优化馆藏资源的数量及结构。以实用性、新颖性、特色性为原则,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各专业的师资力量、学生人数、课程安排确定图书馆文献采访的重点,使馆藏文献与学校的定位、办学规模、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文献的收藏要有前瞻性、科学性和结构的合理性,要经常分析、研究学校所开设的专业,制订科学严谨的采访计划,使图书馆能有效收藏那些信息量大、适用性强,能反映学科前沿、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文献。同时,要注重文献载体的多元化,使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均衡发展。要加强信息资源的选择与采访工作,依托学校重点学科及专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和引进特色数据库,满足读者特色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以形成有特色的馆藏体系,从而为读者提供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3.进一步增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代意识。彻底抛弃陈旧的服务理念,从“重藏轻用”思想中解放出来,树立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保证信息安全的观念,树立图书馆作为中介服务机构的理念。加强图书馆工作自动化,建立一个独立的图书馆集成化管理系统,用计算机来完成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各项工作任务。加快图书馆网络化建设和信息资源建设,根据学校各专业建设要求,合理配置信息资源采购经费,用有限的经费做精做强,建立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的信息资源指引库,为读者提供更深层次、更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4.进一步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和稳定工作,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学习进修、职称评定等方面要有一定的倾斜。要为工作人员提高学历层次给予鼓励、支持和创造必要的条件,对那些工作态度积极,但缺乏专业知识的中青年工作人员,通过相应的学历教育,提高其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要经常开展业务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提高全体馆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技能,定期选拔一批思想素质高、专业基础好的馆员到高校图书馆或专业培训机构进行专业进修或短期培训。积极参加学术讨论会,开展学术研究,发表学术论文,提高科研能力,同时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咨询能力和外语水平。

5.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基础设施和规章制度。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设计和建设一个崭新的、较现代化的、美观适用、面积达标的馆舍。逐步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年度图书经费按比例拨付制度,在图书馆重点建设项目上经费有所倾斜,保证一般项目和重点项目合理投入,把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建设成较先进的信息资源地,以适应学校的发展。不断完善和规范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提升服务意识,不断改变管理模式,努力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强创新意识,更好地为广大师生和社会服务。在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推行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各高职院校图书馆自身的理念、文化的确立与管理制度的制定之间的关系,真正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切实可行、系统完善的规章制度来,从而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林永照.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的若干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77-278.

[2]季伟.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12):134.

[3]曹德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图书馆建设[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6):132-134.

中专图书馆范文篇6

快乐阅读、充实生活、伴我成长

二、活动目的

通过在学校开展“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活动,利用数字图书馆免费网络学习平台,提高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利用多媒体教室,文献检索课、电脑课、科学课和学生课余学习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读书活动。通过宣传推荐数字图书馆,介绍数字图书馆的各种服务功能、使用方法,提高教师和学生对文献资源利用的水平,使数字图书馆成为校园网络学习的重要平台。

三、活动时间及责任单位

活动时间:2011年全年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协助单位:市科协、团市委、市文化体育局、市图书馆

四、活动具体内容

1、广泛宣传。各县、区(市)教科局和教育局、各大中专院校、各中小学要按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切实有效的活动方案,广泛宣传、推广、开展“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活动,按要求将“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活动宣传资料和挂图张贴在各大、中、小学校醒目位置进行宣传。

2、列入教学内容。各县、区(市)教科局和教育局、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要将此项活动作为今年一项重点工作,有关内容列入学校文献检索,电脑课、科学课内容。倡导教师和学生每人每周上五次以上数字图书馆,查阅五种以上期刊和文献资料,每月读一本以上书籍。在校园中创造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网络学习活动、征文活动。

3、抓好技术培训。各县、区(市)教科局和教育局要对各中小学科学(科技、信息)教研室主任进行培训。

4、组织参加比赛。各县、区(市)教科局和教育局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要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参加全省“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活动大赛,做好参赛人数统计并报市教育局基教科。参赛人员登录“金黔在线”网,以姓名、身份证号码在“金黔在线”网注册后,参加学习、实践、比赛。

中专图书馆范文篇7

[关键词]社区图书馆;西部

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的一个社会生活共同体,其功能和作用是多方面的,不仅具有经济功能,而且具有政治和文化功能。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转型阶段。相对于东部地区来讲,西部社区文化建设起步较晚,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性不断加剧,促使西部社区文化建设进程突飞猛进。社区图书馆以其独特的文化优势脱颖而出,为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蓬勃生机。

1社区图书馆的定位

社区图书馆是社会进步和居民文化信息需求的产物,特别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和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知识文化信息需求将推动各类型社区图书馆的建设。社区图书馆就是在一定社会区域内建立的,具有满足社区群众多方面需求,它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区自身发展的需要。在西部城市社区建立小型、高效、灵活方便的新型社区图书馆是必要而可行的。这种图书馆主要为本社区居民服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向周边社区辐射,从而有效地加强社区文化服务功能。

2社区图书馆在社区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

我国西部现有公共图书馆大都在城市的中心地区,而许多新形成的社区却集中于城市周边地区,使大部分公共图书馆的辐射影响力受到限制。社区图书馆作为社区的有机组成部分,积极参与社区的经济和文化建设,致力于为社区居民服务,为社区建设和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加速了城市发展的文明进程。

2.1推动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文化是指共同生活在某一特定区域范围内,有相近的价值观念、认同意识的社会群体在物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因求知、求乐、求美、求安的需要而进行的社会性精神文化活动。它是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社会心理、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及审美情趣等文化现象的总和。社区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标志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文明程度和发展趋势。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居民对社区的归宿感,有利于提高社区人口整体素质,有利于塑造和谐健康的社区精神风貌。社区图书馆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为社区居民提供文献信息、传递科学知识、进行社会教育的过程中,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社会风尚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社区图书馆通过开展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各种公益性、社会性的文化活动,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桥梁,使社区居民在接触交流中增进友谊、加深了解,形成平等互助的社会风气。社区图书馆以其特有的文化优势,不断促进社区的安定稳定,提升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成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阵地。

2.2社区图书馆是建设学习化社区的重要基础设施

当今的学习时代要求创建学习型社会。在学习化社区,完善的社区教育系统能够向每一个社区成员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和资源,使愿意学习和接受教育的社区成员在空间上、时间上均有机会可以利用。社区图书馆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拥有供社区成员共同学习的场所与设施,能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它对于培养社区居民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密切人际关系与邻里关系,提高社区的生活质量,提升人的文化素质具有直接的作用,是推动社区居民终身学习,构建社区终身学习保障系统,是建设学习化社区的重要基础设施。

3影响西部地区社区图书馆建设的因素

3.1资源与人力不足

资源匮乏。西部地区社区图书馆的资源现状不容乐观。以广西柳州市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6月,全市4个城区相继建立的社区图书馆有64个,但很多的社区图书馆(室)与社区办公室或社区文化室在一起,一室多用,规模很小,能称得上“社区图书馆”的屈指可数。目前柳州的社区图书馆(室)藏书标准虽然要求在2000册,面积30平方米,书架30米。有些社区图书馆达到这个标准,但藏书陈旧,还有一些是学习资料,也用来充数。经费的严重不足是造成西部地区社区图书馆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些社区图书馆的建立都是用来应付上级检查的,主管部门在给予了一次性投资之后往往没有了下文,后继投入不足,致使许多社区图书馆形同虚设。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通常情况下,社区图书馆(室)的负责人由社区主任兼任,图书管理员没有编制,具体的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社区工作人员或临时工,他们对购书、编目、上架等一系列基础工作都不熟悉,需要市一级图书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培训。由于没有编制,管理人员的待遇普遍较低,致使人心涣散,严重影响了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并造成了较大的人员流动性,往往是刚辅导好一批,又换了新手,致使培训工作反复进行。

3.2缺乏制度保障

英国议会早在1850年就通过了《公共图书馆法》,规定每一万人的地区设一所图书馆;瑞典1966年颁布的新的图书馆法强调把图书馆投资放到基层居民区;日本政府于1977年颁布了“第三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提出居民在徒步20分钟之内必须有一所图书馆,图书馆每月至少有两次以上的巡回送书服务;新加坡政府颁布的《社区住宅规划法》规定在每个社区必须建立图书馆及医疗、体育设施,办馆经费由政府财政补贴;台湾省公共图书馆标准组织项第四条、第五条规定:“凡人口满2万人之社区,应设立社区图书馆。”在我国,除个别省、市以条例或办法的方式颁布了地方性图书馆法规外,目前国内尚无一部专门的图书馆法,公共图书馆的建设缺乏制度保障,完全取决于地方领导的重视程度。令人鼓舞的是,我国的图书馆法草案已经付诸讨论,但愿在千呼万唤之中这部中国人自己的图书馆法能够早日出台,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插上坚实的翅膀。

3.3信息技术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距离不再成为获取信息的障碍,从而在根本上动摇了社区图书馆存在的基础。以互联网接入为例,自1994年中国开始接入互联网以来,我国的网民数量多年来一直居于高速增长的态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06年7月20日《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2006年6月30日,我国互联网用户人数达到1.23亿,仅次于美国的1.978亿,居世界第二位。对普通用户来讲,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已经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虽然在网上直接阅读在线图书还需假以时日,但现在很多图书馆和科研机构都在对数字图书馆进行建设和研究,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不少网络数据库已进入实用阶段。如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北京时代超星公司联合开发的超星数字图书馆,都是为最终实现在线图书阅读所做的大胆尝试。

4西部地区社区图书馆办馆模式

西部地区社区图书馆的建设,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规模小,设施少,服务水平低。西部地区要在整体经济社会不发达的情况下使社区图书馆事业有一个较快的发展,必须从当地的实际出发,走政府支持与社会共建的道路,实行多种办馆模式才能有所作为。笔者认为,以下几种办馆模式是适合西部地区社区图书馆建设的。

4.1以公共图书馆为依托,建立分馆或流通点

这个模式实际上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一种延伸,比较简单易行。以广西柳州市为例,柳州市图书馆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为社区图书馆设立了“社区图书馆图书专架”,藏书2万余册。社区图书馆自筹部分图书市图书馆提供一部分图书、报刊,为社区图书馆培训管理人员,在行政上属社区领导,业务上接受市图书馆指导,并以市图书馆为中心帮助社区建立健全的图书馆(室)。市图书馆还设流动书车,做好计划每周下社区图书馆2次为其提供办理借书证及书刊交换。这样既可解决一部分资金问题,又可提高管理水平,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居民在家门口就可借阅到公共图书馆的书刊,真正满足社区居民的阅读要求。

4.2动员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共建

对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的资料室、老年活动中心的图书阅览室进行改造,加以补充整理,并由企事业单位捐资,社区出场地、人员,合作办馆。这种模式,投资少、见效快,但要理顺管理体制,使这些图书馆扩大服务对象,以向社区居民开放的方式实现图书馆资源共享。

4.3争取大中专院校图书馆的支持,实行部分开放

高等院校是文化教育的中心,都具有相对完备的图书馆。馆内藏书丰富,管理规范。就柳州市而言,大中专院校加余所共有藏书300多万册,这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社区有针对性地与就近的大中院校图书馆联合,实行一馆两用,定时对居民开放,使院校图书馆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公务员之家

4.4政府和物业管理部门、房地产开发商共建社区图书馆

中专图书馆范文篇8

关键词:地方高校;图书馆;法制化;建设

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我国的图书馆法治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2017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制定颁布,2018年1月1日,该法开始正式实施。从此,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有法可依。然而,该法之适用对象是公共图书馆,迄今为止我国仍未对高等学校图书馆进行专门立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地方高校图书馆对于软硬件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经费投入、读者权利保障机制等缺乏严格制度规范,其法制化、制度化建设滞后,不可避免地已经影响到图书馆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地方高校图书馆的法制化、制度化建设之需求更为迫切,很有必要对此加以探讨并解决。

一、地方高校图书馆法制化、制度化建设的概念

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总称。“法律制度往往集中而突出地反映了人类在认识自身、调节社会、谋求发展的各个重要进程中的思想和行动。法律是现实社会的调节器,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1]依《现代汉语词典》之解释,法制,是“法律制度体系,包括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法规以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2]所谓的法制化,就是在宪法的指导下,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基本制度、管理内容、管理行为和管理程序等规范化,以利于执行、遵守和监督。制度,依《现代汉语词典》之解释,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3]笔者以为,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制度化建设,就是高校及其图书馆,通过制定适用于图书馆的管理规则(规章制度),使得图书馆的治理有章可循、有序进行,实现图书馆管理的高效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理论,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地方高校图书馆的法制化建设,就是高校及其图书馆贯彻执行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制定、修改或废止与图书馆相关的各项重要制度,使其符合法治的要求,并严格遵照执行,以最终实现依法治校和依法治馆之目标。图书馆的法制化建设是高校法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法治作为高校图书馆治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式的必然要求。

二、地方高校图书馆法制化、制度化建设之必要性

教育部非常重视高等学校法治工作。早在2012年11月,教育部就制订颁布《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2020年7月,又印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法治工作的意见》,强调把法治作为学校治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式,把法治工作融入学校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该《意见》明确高校法治工作重点内容之一便是,构建以章程为核心的规章制度体系,推动形成以章程为核心,规范统一、分类科学、层次清晰、运行高效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高等学校图书馆作为文化中心和信息中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图书馆的法制化、制度化建设将规范和制约管理权力运行,推动图书馆的民主建设,促进图书馆治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提升服务质量、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利于图书馆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从而,图书馆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为建成文化强国,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作出更大的贡献。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绝大多数原来由中央部委主管或主办的高校都已经下放到地方了。加之许多地方的专科、中专等学校合并申本,地方高校的数量有较大的增加,成为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生力军。顾名思义,地方高校属于地方,与地方政府和部门以及各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利益牵扯较为复杂。地方高校数量众多,各个学校情况差异较大,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特殊之处,对于图书馆的建设和治理也各有千秋。现阶段,一部分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滞后,已不能满足新时期的新需求。

三、当前地方高校图书馆法制化、制度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地方高校大多数是由原来的高等专科学校(中专)合并、升本转化而来。绝大多数新建本科学校有多个校区,治理相对复杂,难度亦要大许多。按常理而言,其管理要求更高。然而,一所高等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历较长一个时期的努力。虽然一些高校的办学层次提升了,但其管理水平并未完全同步提升。尤其是,现阶段许多地方高校的图书馆仍沿用旧的管理模式,法制化和制度化建设滞后,现代化治理方式所要求的民主管理存在短板。而“如果人们完全不致力于民主,那么人们将永远无法达到民主的理想境界”。[4]根据笔者调研,地方高校图书馆在治理方面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专门的立法,影响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制定专门适用于普通高校的图书馆法,这极不利于高校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国家教育委员会1987年7月25日《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2016年教育部对其进行修订和完善。但是,《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法律位阶较低,属于部门规章,且没有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即使违反了也无须承担不利后果。如此,该规程的落实并不彻底。例如,该规程第五条第四款规定:“馆长应为学校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成员,参加确定学校重大建设和发展事项的校(院)长办公会。”但实际上,根据调研,由于多种原因,许多地方高校图书馆馆长并不是所在学校的学术委员会委员,更不是校务委员会委员。个别地方高校的图书馆主要领导变动频繁,俨然成为即将退休的中层干部的过渡安置处所。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图书馆在学校的地位不高,话语权受限,也影响了图书馆的长远发展。

(二)规章制度不健全,许多事项无章可循

图书馆在高校中属于教辅机构,不是教学科研的一线单位。故许多地方高校对其重视不够,要求也不高,只要其能够基本正常运转就行。学校层面制订的专门适用于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少之又少,图书馆内部也很少能够制订本馆的管理制度,如有关图书馆的发展规划、馆舍建设及空间布置、文献资源采购、设备设施配备与安排、馆内机构设置、馆员资质条件、业务规范、内部岗位设置及聘用、继续教育和培训、绩效考核与内部分配……由此导致图书馆缺乏长期的战略规划,治理能力不足,管理行为随意,许多的事项都是领导临时拍脑袋决定,效果不能令人满意,甚至还有可能产生各种“后遗症”。

(三)规章及制度执行不力,人才队伍层次不高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地方高校图书馆对现有的法规和制度往往也不能严格执行。例如,《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专业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以上学历者应逐步达到60%以上。”但是,调研发现,现阶段许多地方高校图书馆人员构成较为复杂,不太理想,并不完全符合该规定,一些地方高校图书馆仍然有一部分大专以下学历的职员。而且,由于高校图书馆工作相对单纯、轻松,图书馆便成为了那些需要照顾的关系户的首选之地,不符合条件的人员还在持续不断地进入,而图书馆真正急需的高层次专业人员却无法引进。因而,地方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人员结构不合理,高学历、高职称等高端人才匮乏的问题。这也导致一些图书馆工作效能提升困难,服务水平差强人意。

(四)责任不落实,经费难保障

大多数地方高校,学校经费不足,便想办法压缩各项开支。图书馆因为不是教学科研一线单位,往往首当其冲受到波击。各项预算减了又减,甚至教育部明文规定的大学生生均图书经费也很难得到完全保障,一部分地方高校图书馆每年只能购买少量图书,馆藏文献资料不能及时更新。加之,“中国知网”等国内图书文献数据库的价格每年大幅度提升,很多地方高校图书馆无力承担这些高额的费用,更遑论购买价格更高的国外知名学术资源库的使用权。

四、地方高校图书馆法制化、制度化建设之路径

地方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法治意识和制度意识不强。一方面,地方高校图书馆应当坚持利用每周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的时间,组织全体馆员学习宪法和法律。当前,应重点学习新修订的著作权法。通过经常性的法律学习,帮助大家树立法治意识,确立依法治馆理念,摈弃“人治”思维。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图书馆也应当加强馆员的业务培训,学习图书情报管理理论知识和管理制度,提升业务水平,养成制度意识。图书馆每年还应当分期分批组织馆员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加强沟通和交流,学习好的管理经验和做法,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养成制度意识,形成法治思维,从而改进管理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一)做好图书馆的建章立制,实现有章可循

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制度建设是短板。建章立制主要有两种方式:学校制定和图书馆制定。对于事关图书馆发展的重大和全局性问题的,例如,发展规划、经费保障、队伍建设等,应由学校章程或学校制度规定。相关制度条款和建议,可由图书馆起草或提出,所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而对于适用于图书馆内部的管理规定,则图书馆经民主讨论制定,报学校批准或备案即可。以此,保证读者及馆员的意见受到应有重视,合理诉求和合法利益得到充分保障。管理的制度化,不是短期内可实现的。应先制定如下几个方面的内部规章制度:一是岗位设置和馆员资质标准;二是绩效考核和二次分配制度;三是馆员继续教育制度;四是文献数据采访、书籍折旧损耗及捐赠制度;五是职业道德和服务规范;六是民主管理制度。

(二)认真贯彻落实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管理制度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法规和制度制定之目的,不是为了印在书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而是应用于社会实践中。首先,地方高校图书馆应当坚决贯彻落实宪法和法律精神,严格执行国家法规和政策,对违宪违法问题零容忍。其次,图书馆应当将管理制度公开。规章制度,应当汇编并公布,便于师生读者了解、查阅。同时,还必须经过公示程序和适当的期限,未经公示的,不得施行。管理制度制订公布后,有一个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和执行的过程。最后,依法建立健全图书馆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管理制度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并自觉接受馆员和全校师生的监督。五、结语法律是一个社会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植根于文化之中,它在一定的文化范围内对特定社会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所出现的特定需求作出回应。”[5]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法律必定也会指向未来,它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地方高校图书馆应当做好法制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推动图书馆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宪义.“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总序[M].朱景文.比较法总论(第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1.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355.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1689.

[4][德]考夫曼.法律哲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414.

中专图书馆范文篇9

【关键词】基层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可持续发展

一、前言

因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以往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了,“以人为本”是图书馆管理的重点,然而因各种因素影响,使得很多的图书馆缺乏独立人事权,仅仅由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使得人事管理处于一种后台式管理,管理方式只是后期修补措施,实际的人力资源却难以执行。所以,分析当前基层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着积极的建设意义。

二、基层图书馆人力资源现状

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应用,在为各图书馆提供发展机会期间,人才不足也成了基层图书馆的大难题,以及图书馆长久以来都是关注设备和馆藏量,缺乏对人力资源的分析;加大资金的投入,却缺乏人力的培养,导致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难以正常运行,通常有以下几点:(一)人员流失。图书馆人员缺乏存在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我认为最根本的就是主观因素,虽然图书馆的工资待遇不高,但是结合对馆员流向数据资料研究,流失人员并不是都投入了更高薪的职位,而是很多人都想要寻求更自由开放,更具挑战性的职业。(二)人员素质低。从当前图书馆人员结构分析,掌握熟练的图书馆知识和高学历人员比例较少。有关数据表明,全国图书馆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40%,即使是具备大中专以上学历,工作水平还是较低。一些年老馆员,有着足够经验,却缺乏新型技术和知识,使得职业素质受限。(三)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在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图书馆也提倡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然而由于人才资源管理的不足,对人才、智力的投入、创新意识和发展目标都缺乏明确的方向,及图书馆属于事业单位,成本管理意识不足,对人员安排论资排辈,缺乏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使得骨干队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缺失。

三、基层图书馆人力资源需求分析

当前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图书馆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图书馆员一定要以实现现代图书馆服务、管理等需求为目标,既掌握信息技术又掌握广泛的专业知识。所以,信息时代图书馆员不仅仅是以往意义上的图书馆员,而应是信息顾问员、信息导航员等,从当前基层图书馆面临的情况来看,紧缺的人才有以下几类:(一)计算机网络人才。网络计算机技术是基层图书馆的关键组成要素。网络信息的获取、文献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数字信息建设、个性化服务、网络信息全面及图书馆网络和计算机硬件的维护管理等,都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基层图书馆对这方面人才需求量大。(二)决策分析人才。在图书馆提供的功能中,决策咨询是关键功能之一,要完成好决策咨询的基础就是完成好信息分析操作,由于信息分析是为决策提供依据的,制约进行科学的信息分析,才能实现科学的决策咨询,当前基层图书馆对这种既掌握图书馆专业技术又有着数据分析能力的全能型人才较为缺乏。(三)开拓型管理人性。图书馆行业和其他行业都需要有思想的开拓性管理人才。在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新社会环境下,基层图书馆更加需求掌控全局、分析问题、改善问题的开拓性管理人才。(四)文献服务综合性人才。基层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以往就是通过单一的文献借阅模式为读者提供多媒体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检索、原文提供信息不断转变到信息综合评价、知识服务及科学和信息加工,这些都需要知识全能的人才来实现,基层图书馆对这类人才需求量大。

四、基层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一)强化在职技能知识培训。在职培训是强化人员素质的关键,有着科学性、规范性和可行性。通常做法就是: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深入拓展员工眼界,不断掌握学科新知识;定期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对专业要求高的岗位,安排对应人员进行针对性的进修深造。(二)创造优质人才的成长环境。基层图书馆要改造,就要有强硬的馆员队伍、科学的人才结构,要留住人才,就一定要创造合适的成长环境,完成好三点内容,1.分析引进、培养和发挥人力资源的各项措施;2.提高宽松自由的工作氛围,在工作中产生一种优势互补、一致创业的良好环境,发挥人员潜力,达到理想与职位的契合;3.营造健康和谐的人际环境;4.提供相对舒适优越的生活待遇环境,以这种环境,推动人才积极向上、努力拼搏,取得好成绩。

五、总结

人力资源管理要围绕人的价值观进行,以协调人与工作、人与人、人与组织间的互动关系而进行的开发和管理措施。基层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情况,从机构考虑就是强化工作效率和竞争力,从人员考虑就是提升工作质量与提升满意度。引进先进管理模式,组建一支科学、规范、协调的团队,会是基层图书馆达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作者:吕乔粉 单位:曲靖市沾益区图书馆

【参考文献】

[1]李东来.城市图书馆服务社会新探•城市图书馆探索[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2—7.

中专图书馆范文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献资源;图书馆;定位

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定位关系到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方向和建设质量,事关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成败和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前景,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定位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定位是一个科学的体系,涵盖多方面的内容,必须准确而详细的从多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进行科学定位,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定位应该是基于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定位基础上,保证学科性、专业性文献资源,凸现技能性文献资源定位,具体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标定位

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目标,应根据高职院校的目标、性质和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性质、任务、目标来确定。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职院校图书馆又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目标应与高职院校的目标相一致。

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不同于普通高等学校培养学术型人才和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一线所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特别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学科结构定位

文献资源的学科结构是指图书馆文献资源中各学科间的比率结构。

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学科结构应与高职院校的学科专业设置、重点学科专业、重点建设项目(省级示范专业、市级示范专业和院级重点建设专业)及各专业学生文献需求结构相一致,并根据高职院校各专业发展的规划和相关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在保持文献资源体系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适时进行调整,尽力确保各专业核心文献的收全率,同时根据学校的特色专业、特色教学,确定应重点建设的特色文献资源,确保特色资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三、学科层次结构定位

高职教育以全日制专科教育为主,其它各种教育层次、教育类型为补充,培养面向一线的技能性、技术性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学科层次定位在以大学专科级层次、技能性、技术性、实用性为主。

四、文献资源等级结构定位

等级结构是指馆藏文献资源所反映的用户需求的学术文化水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水平就要求收藏相应级别的文献。根据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五个级别,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等级结构定位在大学级或略低于大学级是合适的,大学级馆藏文献资源是以满足大学生和个人自修大学课程的需要为目标。重点收藏与学习和教学密切相关的理论、实践教学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有选择地收藏各类课外读物,兼顾素质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以满足高职院校读者自我学习的需要。

五、时间结构定位

文献资源的时间结构是按文献资源的产生时间来划分的,图书馆收藏的各类文献资源,产生的时间有先有后。对于文献资源的利用者来说,最新的文献资源在提供知识情报方面,一般总是更积极更有活力。由于高职教育直接面向经济建设,这就要求师生及时了解各类科技成果,以便能迅速产业化。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在时间构成上,必须求新、求快,努力扩大新文献资源的入藏比率,保证文献利用的活力。

六、文种结构定位

文献资源的文种结构是指文献资源中各类语种的文献资源的构成状况,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都是由多种语种的文献资源构成的,例如中文和英文语种的文献是最常见的,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在文种结构上,除了以语言学习为目的的相关英文文献外,其它文献应以中文为主,适当考虑部分读者的特殊需求,满足读者对其他语种文献的需求。

七、文献资源类型结构定位

文献资源的类型结构是指文献资源中各种不同出版形式、不同知识载体文献资源的构成状况。《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明确指出:“在文献采集中应兼顾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其它载体文献,兼顾文献载体和使用权的购买”。不同类型的文献在传递、交流知识情报方面各有其特点和作用,同时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要也是多样化的,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只有建立多样化的文献资源类型,坚持印刷型文献资源、电子文献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等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源协调建设,满足读者多方面多样化的文献资源类型需求。

八、服务定位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应以读者第一,服务育人为宗旨,健全服务体系,做好服务工作。”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服务宗旨也应该是读者第一,服务育人。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服务宗旨和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宗旨是一致的。

服务对象的定位:高职院校师生,与普通高等学校师生相比,高职院校教师读者具有双重身份,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学生读者层次不一,除了录取普通高中毕业生外,还招收职业高中、中专和技校应届毕业生;有的还招录初中毕业的五年制大专生。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针对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开张针对性服务。

服务内容的定位:提供多样化的文献资源服务,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等印刷型文献资源,视听资料、数据库等电子文献资源,学科资源导航、学科资源导航库等网络信息资源,提供文献传递,用户教育和用户培训等多种内容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君之,王俊国.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初探[J].工会论坛,2008,5:115-116

[2]李莉.浅论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52-54

[3]张赞梅.21世纪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合理定位[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4,5: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