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教师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23:53:52

中专教师

中专教师范文篇1

一、热爱教育为人师表

身为中共党员,本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思想觉悟高。关心时事,遵纪守法,自觉按时参加政治学习,写下笔记心得达数万字之多,在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身为教育工作者,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专业思想巩固,工作责任心强。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服从领导,团结他人,有着高尚的职业道德。

二、教育教学能力与工作实绩

我潜心教学,热心教改,细心育人,教育、教学与教研能力强,成绩显著。

任现职以来,我一直满负荷工作,尤其是近五年来,根据工作需要,在初中担任教学副校长,到职业中专主管全校的卫生工作并担任班主任,兼任二个班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积极主动,任劳任怨,按质按量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成绩显著,赢得了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为了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业务能力,我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进修和培训:自20*年起,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教育管理专业本科电大学习,两年内系统地学习了本专业的十一门课程,并于20*年11月完成论文答辩,顺利地拿到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合办的教育管理专业本科文凭。在此期间,我还参加了市教委组织的计算机培训和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普通话培训,分别拿到了计算机操作初级证书和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20*年参加新课程培训,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论,用现代教育思想武装自己。

为了搞好教学,我一方面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深刻领会新理念的精神实质,一方面大胆实践,用新理念指导教学,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高初中语文教学新思路。为此,我订阅了大量的教育报刊杂志,阅读了几百万字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从中获取了最新、最详实的教育教学信息,并积极尝试,在教学实践中与同事一起探讨教改方法,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推出了以“语文集体性阅读教学程序”和“加强管理,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现将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在阅读教学中所作的改革是采用了集体性阅读教学程序。该教学程序是根据课堂教学社会学理论与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设计的,包括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组际交流、集体评价和演练总结等五个环节。它特别适用于高中、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能满足学生对自身社会性发展的要求,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所作的改革是采用了“加强管理,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的改革方案。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大胆为学生减负。事实告诉我们: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二)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正确之举还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

(三)管理至上,指导为重。高三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①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②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③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④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⑤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教师职责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

我热爱班主任工作,任职期间,我认真履行班主任的各项工作职责,关心爱护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受到了教育,得到了锻炼,提高了成绩。所带的班级期期被评为优秀班集体,个人也在多次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做经验介绍。下面谈谈我工作中的一些经验与体会。

(一)抓好德育工作。我一贯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积极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纪律与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班风。班会课的教育也逐渐摆脱传统的说教、强制灌输的模式,而是采取比较灵活的形式,让学生有更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采取主题班会、讨论、讲座、演讲、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接受了教育,并且他们的组织能力、表演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正所谓“一举多得”。除了重视班会课以外,我注意将德育工作纳入正常的制度建设中,结合本班实际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班公约,将德育工作正规化、制度化、日常化。

中专教师范文篇2

一、热爱教育为人师表

身为中共党员,本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思想觉悟高。关心时事,遵纪守法,自觉按时参加政治学习,写下笔记心得达数万字之多,在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身为教育工作者,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专业思想巩固,工作责任心强。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服从领导,团结他人,有着高尚的职业道德。

二、教育教学能力与工作实绩

我潜心教学,热心教改,细心育人,教育、教学与教研能力强,成绩显著。

任现职以来,我一直满负荷工作,尤其是近五年来,根据工作需要,在初中担任教学副校长,到职业中专主管全校的卫生工作并担任班主任,兼任二个班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积极主动,任劳任怨,按质按量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成绩显著,赢得了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为了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业务能力,我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进修和培训:自20*年起,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教育管理专业本科电大学习,两年内系统地学习了本专业的十一门课程,并于2006年11月完成论文答辩,顺利地拿到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合办的教育管理专业本科文凭。在此期间,我还参加了市教委组织的计算机培训和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普通话培训,分别拿到了计算机操作初级证书和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20*年参加新课程培训,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论,用现代教育思想武装自己。

为了搞好教学,我一方面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深刻领会新理念的精神实质,一方面大胆实践,用新理念指导教学,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高初中语文教学新思路。为此,我订阅了大量的教育报刊杂志,阅读了几百万字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从中获取了最新、最详实的教育教学信息,并积极尝试,在教学实践中与同事一起探讨教改方法,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推出了以“语文集体性阅读教学程序”和“加强管理,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现将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在阅读教学中所作的改革是采用了集体性阅读教学程序。该教学程序是根据课堂教学社会学理论与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设计的,包括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组际交流、集体评价和演练总结等五个环节。它特别适用于高中、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能满足学生对自身社会性发展的要求,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所作的改革是采用了“加强管理,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的改革方案。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大胆为学生减负。事实告诉我们: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二)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正确之举还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

(三)管理至上,指导为重。高三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①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②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③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④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⑤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教师职责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

我热爱班主任工作,任职期间,我认真履行班主任的各项工作职责,关心爱护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受到了教育,得到了锻炼,提高了成绩。所带的班级期期被评为优秀班集体,个人也在多次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做经验介绍。下面谈谈我工作中的一些经验与体会。

(一)抓好德育工作。我一贯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积极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纪律与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班风。班会课的教育也逐渐摆脱传统的说教、强制灌输的模式,而是采取比较灵活的形式,让学生有更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采取主题班会、讨论、讲座、演讲、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接受了教育,并且他们的组织能力、表演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正所谓“一举多得”。除了重视班会课以外,我注意将德育工作纳入正常的制度建设中,结合本班实际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班公约,将德育工作正规化、制度化、日常化。

(二)抓好班团干部队伍建设。班团干部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在班内的影响甚大。对于班团干部队伍建设我一向非常重视。我认为必须采取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具体做法是班主任通过了解从学生中指定一定数量的候选人,实行差额选举,由学生进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记票。对班团干部要特别严格要求,对他们的工作既要指导,又要放手让他们去做,不要限制得太死。对于犯错误的班团干部要严厉批评,甚至严肃处理。

(三)抓好班集体建设。一个班级的好坏,从班风中可以体现出来。要使整个班级拧成一股绳,增强凝聚力,就要着重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主人翁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具体做法是帮助照顾生病的同学,与同学一起过生日,组织旅游、烧烤、文艺演出、运动会等。作为班主任,主动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交朋友,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对于后进生,要由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给予帮教,甚至形成一个比较固定的帮教关系,由某个班团干部负责帮教某个(或某几个)后进生。作为班主任,我认真帮他们分析当前的社会形势。尽量为他们创造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使整个班级基本上形成了一个爱学习、同上进的良好学风。要组织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还应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为此,我建立起一套严格的考勤制度、纪律制度和卫生制度,由班长统一领导监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辛勤的劳动为我带来了不少荣誉。

2004年5月,辅导学生彭笑芳影评获镇一等奖

2004年10月28日在镇联校2004年《多读书、读好书》活动中,荣获辅导一等奖。

20*年3月,县政府嘉奖

20*年11月,邵阳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结业

20*年12月论文《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行为要求》获县一等奖。

2006年10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合唱比赛获三等奖

20*年5月27日,在校运会上,计算机网络管理二班获体育精神文明班级称号

20*年5月论文《浅议中等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参加“湖南省20*年科教杯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获二等奖。

20*年6月19日获普通话水平为二级甲等成绩87.5分

20*年6月22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运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

20*年6月获邵阳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培训合格证书

20*年8月*会一班军训会操表演中,获优秀连队称号。

20*年11月*会一班获爱心班集体称号

20*年10月20日《为你自己高兴》教案在二零零七年下学期优秀教案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20*年12月校说课比赛中,荣获特等奖。

20*年12月,论文《浅议如何做好中职班主任工作》在湖南省职成教学会中职分会德育教学与职业指导研究会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20*年12月28日论文《选拔和培养班干部之管见》在200年度全市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壹等奖。

20*年度县优秀教师称号

20*年3月*会一班被评为校优秀班集体

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我还经常无私地帮助初涉教坛,教学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作为语文组的老教师,我和他们一起备课,热心地指导他们上课,帮助其熟悉教材教法,提高教学能力。在我的帮助下,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得到了老师们的高度评价。

三、出勤

任现职以来,我以校为家,我坚持出满勤、干满点,从未因事因病请过一天假,耽误过学生一节课,特别是担任班主任以后,总是比学生先起床,待学生就寝后我才离开宿舍,出色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今后,我会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知识不断丰富,成为一个拥有现代意识和现代教学手段的与时俱进的21世纪新型教师。在教学、班任工作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带出一批批德智体美劳兼具的高层次人才。

我认为,自己在各方面表现优异,教学效果一直好,合乎中学语文一级教师资格,请领导、评委批准。

中专教师范文篇3

1.学生道德观的下滑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的社会思想过早地吹进了中专学校之中,对学生的影响是及其严重的。诚然,中专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学习能力也相对于素质教育高校之中的学生而言较低,之所以来到中专学校是为其日后发展找到一个出路,学习一项技能,增加一次就业机会,这也就决定了中专学校的组成现状:学生素质不高、自控能力较低、学校能力不强、人员组成散乱、年龄差距大、学校内部风气和制度不好维持,在这种情况下不良社会风气的出现使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社会观都受到了影响,将传统美德抛到一边,将个人利益放大化,认为金钱至上、自私自利、重在享乐、学习无用等等,我国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价值观荡然无存。

2.毫无社会责任感

中专学生仅仅把学习当作是一种获得文凭的过程,其目的就是为了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而生活的最大乐趣就是吃喝玩乐,没有理想、没有信念、追求,使自身为了生存而生存,没有做到自身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应该尽到的社会责任,没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出力。

3.心理问题增加

当今中专校园中学生的平均年龄较小,但心理问题不断增加,退学、打架、斗殴、犯罪等严重现象时有发展,有些学生因为受不了学校的学习压力、考试制度、学分制度等等出现严重心理抑郁、忧虑等情况,自身无法正确疏导。这些都是新时代背景下对中专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提出的挑战。

二、如何完善中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完善思想教育内容和方法

针对中专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将学生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利用传统思想教育内容,融进现代化的思想教育方式,多引入当下社会中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优秀的个人先进事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建设工作,并利用历史事例和当下的先进设立辅助学生树立自身远大理想,使其明白上学并不仅仅是为了一张文凭,而是为了其日后的良好发展,使道德观植根于学生的心里,从意识根源处就应建立远大的理想和报复,只有通过学习改变自身处境,积极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展现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2.增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

中专教师范文篇4

1.师生关系不佳。由于要面对叛逆且不听管教的学生,有些教师往往很难适应。举例而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经常与教师顶撞的学生,这就会使教师颜面扫地,在学生面前的威信削弱。面对对自己不敬重、不礼貌的学生,有些教师会反唇相讥,而有些教师则是不予理睬,以此来表达对这些学生的不满甚至厌恶,更严重的是个别教师还会与学生产生不必要的摩擦。

2.课堂秩序混乱。众所周知,要想确保教学质量,那么最为基本的一个条件就是良好的课堂,然而纵观多数的中专学校班级,旷课、迟到和早退等不良状况屡见不鲜,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超出一定数量后,教师基本上就对课堂局面失去控制力。

3.课堂教学效果差。相当一部分的中专教师反映,上课过程中的多数时间均是用在课堂纪律的维持上,而并非是用在知识的讲授上。短短几十分钟的课程,教师处理违反纪律的小状况就会导致正常教学计划的打乱,最后只能将教学内容粗略的一带而过。因为学生无法掌握教学内容,这就会使考试变得更加形式化,最终毕业找工作时就会面对更大的难题和困扰。

4.学生存在厌学心理。许多中专学生普遍认为教师讲授的内容和课本上需要掌握的知识十分乏味,不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学生的心思完全游离在课堂之外,对于他们而言课堂不具备吸引力,这也是中专学生经常逃课、上课开小差的重要原因。

二、中专教学管理的优化对策

1.教学形式多样化,激发学习兴趣。作为中专学校的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要求之一便是要教学机智,在学生上课注意力涣散、不集中时,教师应当及时的更换教学方式,亦或是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且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教学设施随之越来越先进,因而教学形式也日益多样化。举例而言,在讲解日语假名时,学生无法尽快的将假名的读法记住,这时教师就可以选出与之相关的歌曲,借助于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歌曲的学习过程中将假名的读法牢记于心。

2.灵活使用教材,注重备课环节。部分中专教师片面的认为,备课只是简单的将教材内容准备好,此类观念可以说十分陈旧。要想将所要讲授的内容真正的准备好,既要备教材,同时还要备教学方法以及备学生。如果教师备课不充分,极易导致教学组织缺乏,继而不能清晰地将知识点表达给学生,由此导致失误的产生,甚至还会引发不必要的课堂问题。一本教材并非是要囊括全部的知识点,并非要求教师做到绝对的周全,有些不重要的内容完全可以一带而过,而有些内容则需要重点讲解,这就需要教师切实的按照学生的具体状况适当的予以调整,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转变教学组织方式。与西方国家活跃的课堂相比较可知,我国的课堂教学尤为乏味、沉闷、单调,教师在讲课时更为倾向于对课堂“鸦雀无声”的追求和期许。而面对好动、活跃的学生,教师应当为他们创设出轻松预约的氛围,要准许他们在上课的过程中自由讨论和大声辩论,并且还可以鼓励他们到讲台上表达自身的观点,教师仅仅需要将组织者的角色扮演好即可。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使学生切身的感受到学生的愉快,而且能够寓学于乐,这样自然而然的就会减少甚至避免早退、迟到、逃课的不良情况。

4.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讲自身的心态放置于正确的位置,将“为师者上”的传统观念加以摒弃,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切勿为了维护在学生面前的威信而强制性地要求学生对教师毕恭毕敬。同时,教师也不能单纯地凭借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的职责是向学生授业传道,帮助学生解答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所以,要以谦和的态度和学生平等的沟通,这样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学生的素质水平也能够得以大大提高。

中专教师范文篇5

(一)中专体育教育机制不健全。中专体育教育是新中国成立后从苏联引进的一种教育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教育发展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体育教育的工作者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发展缓慢等弊端,这就大大阻碍了体育教育的发展。中专体育教育出现新问题、新情况,大多数教育者往往不是首先思考如何面对新形势下研究出路和办法,谋求发展、找突破,而是一味地表现为教条主义的“说教”,认识不深,方法僵硬。这对于中专体育教育的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必须做好:一是抓住机遇,提高认识;二是改变工作思路,学会主动参与;三是变要条件为创业绩。建立健全体育教育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能够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从而可以使中专体育教育活力提升,组织机构能够促进体育教育场地与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能促进中专体育教育的改革,所以,机构完善对于中专体育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也与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学校领导是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导向作用,学校领导重视,体育教育才能进步,这也是教育环境下健全教育机构的必然要求。

(二)中专体育教育基础设施,教学环境有待优化要进行体育教学,必须要有相应的体育教育的专业器材,器材的完善,直接决定了体育教学的效果,一个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高,究其原因既有学校的重视程度,也有基础设施的完善,设施不完善,学校领导再重视也无济于事。调查显示,我国很大部分中专院校对于体育的经费投入不足,这就造成中专体育教学活动无法开展。经费不足,也造成部分学校体育场地受到限制,体育器材数量不够、质量不高,严重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体育场地不够,质量不高,加之学校不重视,老师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这一系列问题的最终结果就是人民整体身体素质下降,严重影响国家的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中专院校体育教学环境,对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丰富校园文化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我国现行的中专学校体育教学普遍存在重形式、轻实效;重教师、轻学生;重技能、轻能力;重训练、轻教育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优化体育教学环境,解决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必须正确地认识体育教学环境,不断改进和完善体育教学环境,这是高校体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体育教师应当以身作则,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为工作的重点,处理好学生、教师、教材、教学要求、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关系,特别是在加强教学方法的同时能更好的研究学生的学法,这不仅是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优化教学环境的重要的途径。

(三)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制度保障不健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根本大计”。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我们工作的重心。教师作为实施体育教育的操作者,也是体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一个专业负责的教师,能够带动学生进行积极的体育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形成终身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不仅经济发展不平衡,而且教育资源也不均衡,中西部地区由于受条件的限制,整体体育师资队伍不如东部沿海地区,这就要求在教师考核上必须加大考核力度,严格把握质量关,确保教师队伍强大。制度是一种规范性要素,它规范着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规范着组织的学习体系,规范着整个学校的学习环境。完善制度保障,可以保证教师教育活动的自觉性、方向性和稳定性。目前,我国大中专院校制度保障普遍不完善,个别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甚至有的体育教师不能胜任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还有些学校规章制度不完善,或者根本没有相应的制度,没有约束机制,即使有规章制度,也缺乏合理性、科学性。制度规范、科学管理,是学校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良好的学校规章制度能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有秩序有成效地进行,使教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化,学生在校行为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

(四)教学质量不高、教学形式有待提高由于中专教师队伍素质不高,教师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都不尽合理,使得教学整体质量难以有大的改善,教学形式呆板、单一,限制了教学的发展和提高,对于中专学生是极为不利的,中专学生群体相对来讲整体文化素养、知识素养都是社会学生群体中较低的群组,如果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的话,就无法保证教育质量和教学质量,无法提高中专体育教育的教学水平,这对于中专教育的长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中专教育属于职业教育,在国民比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果教育质量无法提高的话,对于整个国民素质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如何提高中专体育教学质量问题,是当前研究和面对的一个迫切问题。就教学形式来讲,由于教学设施的缺乏,使得很多教学工作无法开展,多数中专体育教师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以重复说教为主。而随着当前体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很多先进的体育教育经验和模式无法在当前中专体育教育中有效开展。同时,中等职业教育往往不受重视,在社会上处于劣势地位,高等职业教育在当前倍受漠视的情况下,中等职业教育的境况可想而知,尤其在地方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地方政府更是无力去投入中等职业教育。因此,中等职业教育为了生存,往往设置一些短线的,社会需要的专业,这种牺牲长远发展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对整个中专教育是极为不利的。中专体育教育作为基础学科,很难为学校发展带来经济效益,因此,就其专业而言,无法受到管理者和地方政府的重视,这就无法为中专体育教育投入带来可能。由于教育投入的不足,硬件设施,教学设备,以及教师培训难以实现,因此,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无法生动开展是一个眼前面对,而又无法短期内解决的问题。

二、中专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

(一)更新教育理念,确定战略定位思路决定出路,战略引领未来。中专体育教育的发展基于当前的困境,首先应加强思想理念的教育,提高管理理念、思维方式是当前中专体育教育的出路和对策。从管理者到教师队伍,都要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把中专教育放到与大专、本科职业教育一个体系中运营、发展,把体育教育放到专业领域的环境中去运营发展。也就是说,中专体育教育从办学层次上要定位在职业教育,形成中专、大专、本科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体育,从办学专业定位上,要定位在体育专业行业内,与地方体育主管部门,与兄弟院校,体育院校建立联系,形成一致一体化的体育教育体系。真正把体育教育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打造全民健身,为社会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理念,与社区建设联系起来,以增加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结构,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找对路子,为社会发展服务,增加学生就业,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而不是照本宣科,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与讲解,脱离社会需要的教育理念。

(二)中专学校教育体制的改革中专学校要抓住发展机遇,创造条件,争取打好教育体制改革的攻坚战。体制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各级教育工作者要明确教育的目标,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把握好教材大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中专教育,要认真深究教学内容,灵活教学方法,采取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就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育工作者要研究教育改革的规律,实施科学化、有序化、合理化的改革,只有这样,改革才能长久,才能有实效。中专学校教育体制的改革,一是用人制度的改革,要本着“精简机构,减员增效”的方针,中专学校要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合理发挥竞争机制、完善激励机制,体育教师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当好教育体制改革的“排头兵”和“先锋队”;二是关系改革,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教师要有工作激情,学生要有学习兴趣,学校和社会和谐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这样才能推动中专学校体育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没有学生,学校如同一座“空城”,毫无意义,近年来,我国对于招生就业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强,管理也趋向于科学化,这要求中专学校要重视学校的招生就业工作,重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中专学校要做好招生就业部门与社会的沟通,要加大对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宣传力度,大力应用现代传媒、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新型科技宣传各中专学校的管理、教学质量、专业设置、招生就业等信息,要增强学校对学生、家长的吸引力。同时要让社会了解学校,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和知名度,学校要不断解决学生的就业,让家长看到学校的成果,对其学校满意。

(四)指导思想、教学方法的改革“终身体育是近年来流行于国内外教育界的一种新思想,这种思想的提出对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未形成一个特殊的教学模式,有待于我们探索。”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教育教学改革在学校改革中应放在重要的位置。改革的首要因素要以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一个健康健全的人为首要目标,首先把学生培养成人,其次才是培养成“器”的过程。既要重视身体技能素质的培养,又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又要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与熏陶,使学生真正健康成长、成才。教学方法的改革核心点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思维的形成。当前中专体育教育为了应对就业和现实问题,更多侧重于针对就业需要所进行的一些改革,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一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社会的能力而非一种纯粹的社会技能。

三、结语

中专教师范文篇6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理念;中专;计算机教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计算机技术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对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因此为了帮助我国进一步的发展计算机方面的人才,中专院校可以将多元化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计算机方面的教学之中,从而使得学生们更加积极的投入到了中专教师的教学之中,达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对中专学生进行计算机方面的教学,由于相关因素的影响,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着教学的发展。

1.多元化教学方式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的现状

1.1计算机教学器材使用率较低。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中专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方面的教学时,由于教学方面改革的影响,促使了我国中专院校相关教学方面水平的进一步提升[1]。但是相比于其他高校拥有着雄厚的资金实力,中专院校缺乏足够的资金用于计算机方面的教学,从而导致在进行计算机方面教学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计算机方面的设备,影响了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由于计算机教学器材使用率较低,使得中专学生在进行计算机方面的学习时,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进行相关方面的学习,不利于学生技术水平的提升。1.2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着落后方面的问题。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中专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计算机方面的教学时,其教学方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但是由于中专计算机教学方式与时展有较大差距,同时由于部分教师在使用相关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时,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从而在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时,始终坚持教师的教学主体地位[2]。从而导致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计算机方面的教学时,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不利于学生计算机技术水平的进步。同时由于中专学校所使用的教学方式过于落后,导致学校在进行计算机方面的教学时,缺乏明确的计算机技术教学目标,致使无法安排恰当的计算机教学课程,影响了教学的发展。

2.多元化教学方式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的方式

2.1使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中专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方面的教学时,为了促进学生技术水平的提升,从而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运用到了教学之中,以促进学生技术水平的提升[3]。而任务驱动法作为其中的一种教学方式,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积极的促进学生自主的进行计算机方面的操作,进而对教学过程做好点评和讨论方面的工作。而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计算机技术水平的提升,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有利于促进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国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教师在对学生使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时,还要做好任务设计方面的工作。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水平,因此为了能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所设计的任务,必须符合每一位学生的要求,从而通过阶段性的设计工作,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2.2使用互动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中专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教学时,如果使用互动式教学法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联系。中专教师所进行的教学活动,不仅包含了学生的行为,同时教师自身的行为也被涵盖其中,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动教学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学生已经逐渐的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做好学生学习的指导工作。同时在这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按照所制定的教学任务进行相关教学工作。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同时还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所有的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分为几个小组,进而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做好教学方面的工作,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学生们计算机技术水平的提升,从而更好的运用到实践工作之中,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专教师必须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结合计算机实践教学以及理论知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中。只有将计算机技术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计算机的教学作用,进而促进中专学生自身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5(9):12.

[2]庞兆慧.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学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策略探究[D].东北师范人学,2015,5(16):20.

中专教师范文篇7

关键词:信息时代;教师;角色转换;教学改革

中专学校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基本社会生存技能的重要教育基地[1]。在过去,中专学校采用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但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随着信息时代到来,怎样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来优化传统教学方式成为学生、学校、家长、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及时转变自身角色来更好的适应新的教学方式。

一、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随着信息时代到来,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都发生较大改变,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只有具备信息素养的教师才能满足现今的教学方式。但是,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信息素养还有待提高,特别是中专教师。由于中专学校对教师的要求较宽松,导致中专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较为落后,很多中专教师都只会照着教材来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方法难以适应信息化教学方式,无法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具体来说,中专教师信息素养低主要表现为:第一,教育观念老旧,教师缺乏对相关知识的全面认识,而且无法有效利用信息手段来处理大量信息,没有将信息应用到教学的信息意识;第二,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不够,无法充分利用信息手段来获取最新、最全的教育资源;第三,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信息知识,但由于知识面狭窄的原因,导致信息知识结构不合理,难以提升对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应用水平[2]。

二、信息时代中教师角色转换思路

(一)转换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学习。中专教师是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关键,中专生的思维、心智都还未成熟,要想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学生就必须引导学生好好学习,避免危险事物的诱惑,这样才能更好引导学生成长。因此,教师需要树立创新教育观念,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努力学习信息技术,提升信息素养,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才能更好的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深刻认识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突破重难点知识点,学会更好的应用相关技能。(二)转换认知教学,培养问题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认知能力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最终成果[3]。教师认知能力就是分析教学目标、任务、方法、情境、策略等方面的能力,提升教师对这些能力的认识,就可以结合教材来展开具体的实践教学,提取出具有价值的问题。然后,教师从问题着手,通过师生问答的方式来引发学生思考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且能够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乐于思考的好习惯。(三)转换教学定位,实现教书育人目标。虽然中专学校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但是学校也不能忽视了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与思想品德与修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因此,教师需要转换教学定位,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与修养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理念和报国意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前进的动力。同时,要让学生意识到在信息化时代,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更好适应社会的要求,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四)转换教学方式,提升科研质量。科研能力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科研能够能够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需要重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信

息化时代,提升教师对信息化设备的应用水平。科研能力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专业研究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教师进行科研能力的研究和提升,能够创新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教师角色转换的实现步骤

(一)进行严谨的教学组织与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师角色转换的前提,教师需要根据时代变化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做好教学组织与设计,这样才能通过完备的教案来开展转换工作。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和知识点,设计一些能够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教学活动,并且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要演员,就能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二)有效实施教学计划。计划是工作的前提,有效落实各种计划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保障。因此,怎样实施教学计划也是教学的重要活动,教师需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把控好教学节奏,适时点拨问题和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就能引导学生思考,进而获得知识。另外,教学评价体系是了解教师教学计划、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评价体系,进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三)严格控制教学过程。教师角色的转换是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及教学过程的转变,把握每一个关键环节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教师需要严格控制教学过程,确保教学计划能够顺利开展。严格控制教学过程,也就是说要保证教学活动能够按照计划开展,根据课前的安排来实施教学活动,确保科学教案的落实,这样就能满足严格控制教学过程的工作,实现教师角色转换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较大改变,即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学习引导者。因此,教师需要走出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及时转变教学角色,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信息时代。

参考文献

[1]周志强,王小东.大学生数据素养提高的途径与对策研究[J].情报科学,2019,37(9):79-84.

[2]盛俐.智慧教育背景下教师角色转换分析及ICT能力培养[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8):132-134.

中专教师范文篇8

【关键词】中专幼教;音乐教学;课堂教学;对策分析

随着大众对于教育的越来越看重,学前教育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热议。而在学前教育中,幼教所起到的影响又是极为重要的。由此,不少师范学校、中专学校都开设了幼儿教育专业,大面积的、有效地培养幼教人才。现今的教学理念提倡全面发展,音乐素养也是综合素养之中的一种,而培养音乐素养的最好方式便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对学生从小进行熏陶,由此也能够看重音乐幼教在其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学校在培养音乐幼教的时候,不仅要使他们具备极为专业性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使其音乐教学技能更为高超,如此才能够使培养出来的音乐幼教更加合格。本文将从目前中专幼教音乐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对目前的培养方式加以改进的策略。

一、中专幼教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各类师范学校以及中专学校都开设了音乐幼教方面的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最终的培养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这就导致这些音乐幼教在初入社会之后,在幼儿园教学中没办法通过自身的教学来使幼儿的音乐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一是,便是因为目前的中专教师专业水平普遍不高。通过对已经开设了幼儿教育专业的中专学校的情况来进行分析,能够发现这些学校的整体素质还是偏低的,而且教师的专业素质也是参差不齐的。不仅如此,这些中专学校的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也是极为单一的,他们既缺乏高度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又缺乏足够的实践技能。这样的情况,不仅会对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造成阻碍,还会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从而没办法让这些接受培养的幼教充分掌握音乐知识与技巧。二是,便是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极为明确的教学目标。不少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都是一味地向进度以及任务方面靠拢,对于学生理论知识以及方法技巧方面的传授并不到位,这就导致学生的音乐素养得不到高效的培养。这样一种情况的存在最根本的原因便是教师没有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而且也缺乏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视。三是,便是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在这一方面,主要存在着这样一点。其一,便是教师对于文化课程过于注重,而对专业课程有所忽视;其二,便是学生的实践技巧缺乏有效的锻炼;其三,便是某些教师存在着身兼数职的情况,这就导致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使得整体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二、改进中专幼教音乐教学有效策略

1.有效培养中专音乐教师的综合素养。中专教师的专业能力以及音乐素养对于幼教的培养会起到直接的影响。整个教学的过程,便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行有效互动,只有使教师的“教”更加高效,才能够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受到更大的启发。而经过这样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取的知识与技能才会更为有效。针对这样一种情况,学校相关负责人需要进行这样的准备。首先,可以对这些中专教师进行有效的定期培训。学校可以邀请或者是聘请一些资质比较高的音乐教师来对学校的教师进行专门的音乐培训。通过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来使得这些中专教师能够使自身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其次,便是可以与专门性的音乐学校取得联系,看看能不能让本学校的教师去对方学校进行学习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强化中专教师的音乐教学能力,并且使得他们的音乐视野能够得到拓展。此外,便是可以完善教学评定管理制度,通过对这些评定制度加以完善,来使得平时的教学管理能够有严格的规定,并使得教师能够有序遵守这样一些规定。2.有效改进中专音乐教师的教学手段。除了需要学校来对教学体系进行完善,从而使得师资队伍建设能够得以增强之外。还需要中专教师能够对自身的教学方式与手段进行改进,通过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来使得学生能够对教师所教学的内容感兴趣,进而在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加积极。由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对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进,要懂得将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融合进来,从而使得学生对音乐文化知识学习兴趣被诱发出来,进而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得到增强。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来帮助学生攻克一些学习上的难点。这些微视频时长大约5分钟左右,不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快速的分散。而且这些微视频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还可以随时拿出来看,既方便又快捷。当然,教师还可以征得学校的同意,开设一个较为官方性的交流平台,如说微博、微信公众号、乐乎、知乎之类的。将一些信息或者是学生学习的情况匿名在上面,让学生在分享讨论后提出自己的看法,来使得他们能够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在经过这样的教学之后,整个课堂教学有效性也会提高,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汲取真正有用的知识与技能。3.需注重学生听觉、记忆能力的训练。上面两点提到的都是学校以及教师需要做的内容,而对于整个音乐课堂教学来说,最为重要的便是学生。由此,为了使得目前中专幼教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教师需要对学生方面出发,通过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来使得音乐幼教教学方面的问题得以解决。比如,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听觉能力以及记忆能力进行强化训练。音乐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一开始是反映在听觉层面上的,所以想要使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培养,首要的前提便是培养学生的听觉思维。由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节奏掌握、音准音色辨析等能力进行培养,来使得学生的听觉能力得到培养。而之所以要使学生的记忆能力得到培养,是因为这是学生学习音乐必须要掌握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跟随教师的步伐进行哼唱,然后通过自我表演,来使得自己脑海中的音乐片段记忆能够得到强化。在经过这样的培养之后,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受到影响,进而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变得主动一些。4.需要对中专音乐课程进行有效调整。现在部分中专院校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对于文化课程过于注重,这就导致学生的专业性不够。由此,想要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极为重要的一点便是对现在施行的音乐课程进行调整,要更加关注专业课程教学。当然,在进行调整的时候,学校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考察,然后再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比如,想要使学生的“视唱”能力有所提高,就必须要使学生的乐理知识良好。所以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需要将“视唱识谱”以及“琴法”教学有效结合起来。或者说想要培养学生自弹自唱的能力,学校可以将钢琴伴奏与声乐课进行结合。

三、结语

虽然中专幼教音乐教学中存在不少的问题,但是只要学校与教师采用有效的策略,如对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综合素养进行提升,最终的教学效果必然增强。此外,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使得自身的教学手段与方式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危圣霞.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音乐时空,2016(03):124-124.

[2]刘浩.新形势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思考及对策研究———以学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教师,2016(32):105-106.

中专教师范文篇9

所谓分层次教学,即根据受者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分类排队,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借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实施分层次教学,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所决定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所必须的。它决非权宜之计,而是中职教育改革和的必然选择。过去在计划体制下,学校按国家计划招生,学生毕业国家包分配、包当干部(简称双包)。虽然中专学历层次低,但对众多的、特别是农民子女来说,同样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1998年招生并轨改革后,逐步地进行了“两包”改“两自”(自费上学、自主择业)的改革,而且随着发展的日新月异,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对人才需求的层次越来越高,在激烈的人才市场就业竞争中,中专生由过去的走俏变为现在的“坐冷板凳”。这其中固然有就业宣传上的误导和人才市场上过份的“高消费”等原因,但毋庸置疑,中专的黄金已经是昨天的故事。虽然中专教育的发展还会出现转机,但的"阵痛"也足以使部分中专学校纷纷“落马”,这已经成为近年中专教育发展实践所证明了的不争的事实。招生难、就业难、收费难、管理难已经成为制约中专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由于招生难,中专学生由过去的挑挑捡捡,变为现在的“一窝端”。在一个教学班中,个体素质差异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同一标准、同一个模式组织教学,必然造成“吃不饱”与“吃不了”并存的局面,难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样的“产品”进入人才市场,可能更不受欢迎,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那么,怎样才能使中专生招得来、学得进,能成才呢?比较现实的选择就是实行分层次教学。具体可概括为“四分”,即分层教学、分类辅导、分段提高、分批推进。

1.分层教学

学生入学后便组织摸底,根据入学成绩和摸底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班)。具体分层方案可考虑两种:一是分为快、中、慢三层;二是只分为快、慢两层。笔者认为,在试点工作的初期可考虑采用第二种方案为宜。当第一轮试点工作结束取得一定的经验后再进行更细的层次划分,这样更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快班在贯彻现有中专教学大纲,使学生掌握应职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侧重于基本和基础知识的“加深”、“加高”和“加厚”,为学生升入高职学校深造和今后的继续奠定良好的基础。慢班则侧重于现有中专教学大纲中的技能训练,主要是为今后的应职就业做好准备。分层教学对于文化基础来说比较好操作,对于专业课来说难度相对大些,但经过缜密组织也是完全可以实施的。

2.分类辅导

过去中专教学中特别强调“有课必导、课后必导”的原则,这一原则在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专教学中更凸现出重要性。分层教学必须配合以分类辅导,否则它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地得到发挥。分类辅导可分为课前辅导与课后辅导、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课上辅导与课下辅导、专题辅导与普遍辅导等多种形式,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运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3.分段提高

中专学制现在一般为3-4年,多数专业为三年学制,个别特殊专业为4年。学生在校的整个学习过程划分为若干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阶段。要因人制宜,设计阶段目标,限期达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的,正因为如此才提出了分层教学的。我们允许学生成绩的差异性,但绝不允许学生成绩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没有提高。要通过分层教学使每一名学生在每一个阶段都学有所得、学有进步。对于文化基础课来说,更要强调分段提高的问题。

4.分批推进

目前的中专生虽然个体差异很大,但仍可以大体上划分为不同的群体、不同的批次。通过分层次教学,我们既可以达到分段提高之目的,而且要实现分批推进。如果说分段提高是对学生个体而言,那么分批推进就是对学生群体而言的。全面性和全体性是素质教育的两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我们要通过分层次教学,使全体学生的学业成绩都能分批次地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实施分层次教学已经成为众多工作者的共识。那么如何搞好分层次教学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和环节入手,扎实工作,认真组织,周密实施,稳妥操作。

1.教学计划的制定

要根据国家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制定出的、切合实际的各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一改过去计划体制“一刀切”、“一个模式”、“千面一孔”的弊端,最大限度地实现培养目标的“多元化”。教学计划的大目标是使所有的学生都成才,但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决不能强求划一。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与分层次教学是相互呼应、相辅相成的。因此,搞好分层次教学的首要环节和关键是制定和修订教学计划。

2.教学大纲的编写

要根据国家的指导性教学大纲,结合分层次教学的需要,组织有经验的教师编写实施性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组织教学的依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因此,原则上是在分层次教学中分几个层次,每门课程就编写出几套教学大纲。好的教学大纲是有效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又一重要因素。

3.教材的选用

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是结合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能力本位的要求,组织全国中职校优秀教师和实际工作者编写的,现在已经陆续出版发行,还有与之相匹配的教学大纲。这批教材不仅突出了性、技能性、适用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而且深浅适度,层次分明,很适用于目前中专学校的分层次教学。现在教育部门正在组织使用前的培训工作,各学校应加以重视,积极安排教师参加培训。

4.教师的配备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和“多边”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亦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分层次教学中的每一个教学层次都应配备精通业务、富有经验、勇于探索、甘于奉献的教师。特别是对于所谓的“慢班”,我们更应配备在教学上强的教师,因为此群体属于重点提高的部分。教师队伍的配备是分层次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5.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必须全面加强教学管理,大胆地进行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首先是动态管理。根据不同阶段学生成绩的升降情况相应地进行教学层次的调整,使之与实际情况相符,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是体制创新。要大胆地进行学分制、弹性学制和多证制等改革尝试;最后是搞好常规管理。安排好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验实习,合理调度教室,安排好教学进程等。

6.成绩考核办法的改革

要改革学生成绩考核办法,实现成绩考核的经常化、标准化。特别是要探讨不同层次学生成绩的横向比较,为学生在校期间的评优、评先和毕业时的推荐就业提供依据。分层次教学是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等教学原则的具体运用,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保证人人能成才,个个都提高,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决不能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7.激励机制的建立

实施分层次教学,既要通过舆论宣传,提高教师的认识,以形成共识,产生合力;又要合理地进行利益分配,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以产生动力。对担任不同层次教学任务的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工作数量和质量,确定合理的课时酬金分配办法,保证及时、足额兑现。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起校内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

中专教师范文篇10

所谓分层次教学,即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分类排队,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借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实施分层次教学,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所决定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所必须的。它决非权宜之计,而是中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学校按国家计划招生,学生毕业国家包分配、包当干部(简称双包)。虽然中专学历层次低,但对众多的农村、特别是农民子女来说,同样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1998年招生并轨改革后,逐步地进行了“两包”改“两自”(自费上学、自主择业)的改革,而且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越来越高,在激烈的人才市场就业竞争中,中专生由过去的走俏变为现在的“坐冷板凳”。这其中固然有就业宣传上的误导和人才市场上过份的“高消费”等原因,但毋庸置疑,中专的黄金时代已经是昨天的故事。虽然中专教育的发展还会出现转机,但目前的"阵痛"也足以使部分中专学校纷纷“落马”,这已经成为近年中专教育发展实践所证明了的不争的事实。招生难、就业难、收费难、管理难已经成为制约中专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由于招生难,中专学生由过去的挑挑捡捡,变为现在的“一窝端”。在一个教学班中,个体素质差异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同一标准、同一个模式组织教学,必然造成“吃不饱”与“吃不了”并存的局面,难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样的“产品”进入人才市场,可能更不受欢迎,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那么,怎样才能使中专生招得来、学得进,能成才呢?比较现实的选择就是实行分层次教学。具体可概括为“四分”,即分层教学、分类辅导、分段提高、分批推进。

1.分层教学

学生入学后便组织摸底考试,根据入学成绩和摸底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班)。具体分层方案可考虑两种:一是分为快、中、慢三层;二是只分为快、慢两层。笔者认为,在试点工作的初期可考虑采用第二种方案为宜。当第一轮试点工作结束取得一定的经验后再进行更细的层次划分,这样更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快班在贯彻现有中专教学大纲,使学生掌握应职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侧重于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加深”、“加高”和“加厚”,为学生升入高职学校深造和今后的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慢班则侧重于现有中专教学大纲中的技能训练,主要是为今后的应职就业做好准备。分层教学对于文化基础来说比较好操作,对于专业课来说难度相对大些,但经过缜密组织也是完全可以实施的。

2.分类辅导

过去中专教学中特别强调“有课必导、课后必导”的原则,这一原则在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专教学中更凸现出重要性。分层教学必须配合以分类辅导,否则它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地得到发挥。分类辅导可分为课前辅导与课后辅导、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课上辅导与课下辅导、专题辅导与普遍辅导等多种形式,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运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3.分段提高

中专学制现在一般为3-4年,多数专业为三年学制,个别特殊专业为4年。学生在校的整个学习过程划分为若干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阶段。要因人制宜,设计阶段目标,限期达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的,正因为如此才提出了分层教学的问题。我们允许学生成绩的差异性,但绝不允许学生成绩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没有提高。要通过分层教学使每一名学生在每一个阶段都学有所得、学有进步。对于文化基础课来说,更要强调分段提高的问题。

4.分批推进

目前的中专生虽然个体差异很大,但仍可以大体上划分为不同的群体、不同的批次。通过分层次教学,我们既可以达到分段提高之目的,而且要实现分批推进。如果说分段提高是对学生个体而言,那么分批推进就是对学生群体而言的。全面性和全体性是素质教育的两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我们要通过分层次教学,使全体学生的学业成绩都能分批次地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目前,实施分层次教学已经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那么如何搞好分层次教学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和环节入手,扎实工作,认真组织,周密实施,稳妥操作。

1.教学计划的制定

要根据国家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制定出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各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一改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一刀切”、“一个模式”、“千面一孔”的弊端,最大限度地实现培养目标的“多元化”。教学计划的大目标是使所有的学生都成才,但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决不能强求划一。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与分层次教学是相互呼应、相辅相成的。因此,搞好分层次教学的首要环节和关键是制定和修订教学计划。

2.教学大纲的编写

要根据国家的指导性教学大纲,结合分层次教学的需要,组织有经验的教师编写实施性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组织教学的依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因此,原则上是在分层次教学中分几个层次,每门课程就编写出几套教学大纲。好的教学大纲是有效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又一重要因素。

3.教材的选用

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是结合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能力本位的要求,组织全国中职校优秀教师和实际工作者编写的,现在已经陆续出版发行,还有与之相匹配的教学大纲。这批教材不仅突出了应用性、技能性、适用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而且深浅适度,层次分明,很适用于目前中专学校的分层次教学。现在教育部门正在组织使用前的培训工作,各学校应加以重视,积极安排教师参加培训。

4.教师的配备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和“多边”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亦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分层次教学中的每一个教学层次都应配备精通业务、富有经验、勇于探索、甘于奉献的教师。特别是对于所谓的“慢班”,我们更应配备在教学上强的教师,因为此群体属于重点提高的部分。教师队伍的配备是分层次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5.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必须全面加强教学管理,大胆地进行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首先是动态管理。根据不同阶段学生成绩的升降情况相应地进行教学层次的调整,使之与实际情况相符,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是体制创新。要大胆地进行学分制、弹性学制和多证制等改革尝试;最后是搞好常规管理。安排好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验实习,合理调度教室,安排好教学进程等。

6.成绩考核办法的改革

要改革学生成绩考核办法,实现成绩考核的经常化、标准化。特别是要探讨不同层次学生成绩的横向比较问题,为学生在校期间的评优、评先和毕业时的推荐就业提供理论依据。分层次教学是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等教学原则的具体运用,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保证人人能成才,个个都提高,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决不能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7.激励机制的建立

实施分层次教学,既要通过舆论宣传,提高教师的认识,以形成共识,产生合力;又要合理地进行利益分配,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以产生动力。对担任不同层次教学任务的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工作数量和质量,确定合理的课时酬金分配办法,保证及时、足额兑现。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起校内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