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9 03:31:26

中职论文

中职论文篇1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来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充分发挥积极的探究作用,有效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进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构建语文知识体系,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在解决问题时能快速调动语文知识体系中的知识,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运用有效教学策略,发展学生语文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中职学生认为学习语文知识对自己的用处不大,他们只要学好专业课知识就行了,这种错误的想法阻碍了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和语文能力的提高。针对此情况,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语文教学和专业课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使他们对语文知识产生兴趣,在不断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发展的同时,使他们的专业知识能力也不断获得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教学设计的改进,在结合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还要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情况对教学进行设计,使课堂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他们的语文思维。

(一)提高语文教学的实用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记忆和掌握的语文知识只是死记硬背,缺乏对知识的运用。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突出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使学生能感受到学习语文对自己的帮助和促进,使他们充满兴趣地探究欲望知识。由于大部分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差,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学生的情况考虑,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使他们逐步建立起探究语文知识的信心,并在不断取得进步的过程中对语文知识感兴趣。

(二)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交流,才能有效实现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才能让教师从交流过程中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使课堂教学设计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提高教学效率的提高。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进行灌输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当实时互动,融为一体,上课不应当只是埋头默念或者独自板书。师生应该一起来探讨和思索课程中的问题,在课堂上步调保持一致,通过积极探讨来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使他们能从多方面来分析语文知识,有效掌握课堂学习的内容。教师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促进语文课堂的有效开展。

(三)多种教学情境激活学生语文思维

课堂上采用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手段已经显得陈旧。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情景式、自主式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需要进行运用,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欲,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另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声音和视觉的刺激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结语

中职论文篇2

一、教学目标准确定位,正视目前状况,和专业结合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根本属性的核心内涵是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而非基础教育内涵。学生能力上的差异也决定了这一点摘要:他们不可能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深入兼顾,因此扎扎实实把握职业技能是他们面向未来的合理选择。这也是职校区别于普通高中而赖以生存的基础。中职语文教学也应定位于此,语文作为其中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应和专业相结合,和学生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在职校的真正功能。

和专业结合,教材先行。教材编排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内容力求做到典范性、时代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统一。在充分调查探究的基础上,考虑中职生就业、从业、创业的需要,以及认知特征和情感心理,实现课本学本化。让课文内容和专业贴近,课文思想和专业互融,口语、写作为就业铺垫。

和学生结合,教法辅助。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正视目前状况,承认学生的差异,扬长避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喜好,挖掘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优点。

二、教学内容和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

我们应把中职语文课程定位于一门为专业技术理论课服务的基础课。有了为专业课服务的定位,中职语文教学就应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尽量和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对现行教材中某些名家杂文或议论文,由于学生远离写作的时代背景,其吸引力已大打折扣,在教学中不妨大胆地“忍痛割爱”。中职学生毕业后就将进入就业岗位,竞争也就随即而来。试想假如作为维修工人看不懂设备说明书,将如何“对症下药”?假如在工作中不擅于和同事沟通,将如何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假如求职者捧着字迹潦草、错字连篇的自荐信,将如何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中职语文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两种语文能力的提高摘要:

(一)把口语交际练习放在首位

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必备的。但现实是中职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见识不广,胆小怯弱;另一方面是中职语文教学忽视了对这方面的能力练习。口语练习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建立一种乐观向上、主动好学、富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爱思索、不肯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学生拥有了自信,课堂教学的路就畅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自然流畅。再就是让学生复述课文,在课堂上提问交流,逐步做到出口成章,表意准确。

(二)要加强应用文的写作练习

在写作上要遵循实用性原则,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必需必备的基本技能。请假条、计划、总结、合同、通知、启事、广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新问题提供直接服务。

另外在教学中开展一些诗文朗诵、主题班会、演讲会等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形成能力。只有具备了思索、交流、学习的能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教学方法应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和意识

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当务之急是正确处理“导”和“学”的关系,切实抓好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参和意识,是尊重职业教育规律的体现,也是我们对过去的语文教学做了深刻反思之后的必然选择。过去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大搞“一言堂”,大唱“独角戏”,语文课甚至成了“满堂灌”的代名词,语文教学走进了“高消耗、重负担、低质量”的死胡同。要解决这个新问题,就要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和意识,应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一)学生的手动起来。在课堂上,我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喜好,获取知识,把握学习方法,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让学生的口动起来。针对职专学生不愿主动发言的状况,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在班内交流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每一次讨论交流中得到锻炼。诵读也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但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站起来得到锻炼。在教学中我采用自读、提读、齐读、小组分工诵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的口动起来,这样既营造了一种好的学习氛围,又能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自我锻炼的机会。根据语文教学和专业的需要,还可以在老师指导下,加强学生的朗读、背诵、对话、表演等语言练习,形成较强的口语能力。

(三)学生的脑动起来。在语文课堂,必须首先让学生成为自己抉择的主人,鼓励学生积极沉思、认真反思、大胆质疑,在质疑中引导学生从“知其然”进入到“知其所以然”;在质疑中启发学生从“浮光掠影”的浅层理解进入到“静影沉璧”的深层破译里;在质疑中培养学生从线型思维、单向思维进入到立体思维和创造思维中。使学生养成独立思索的能力,进一步养成分析、判定、推理、演绎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事某一职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教学评价应淡化分数,强调形成职业综合能力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虽然有大纲中提出的内容和要求,却没有在实际教学中统一的评价方法。或许对教师的教法有一定的考查,就是对参加高职考试的学生有统一的选拔考试,但对直接面临就业的学生却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不能从客观上来判定学生通过两年的语文学习是否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加之目前各校对语文课时的布置各不相同,周课时数从2节到3节、4节、5节均有。考试难易度当然也不尽相同,你很难从成绩表面判定谁的语文水平高些,谁的语文基础好些,谁的语文能力强些,当然更难判定该学校的学生毕业时,语文知识把握是否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而能合格毕业。目前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水平可以说是良莠不齐,差距很大。

中职论文篇3

1.做好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的发展是以数学奠基的,无论在任何岗位上,或多或少都会涉及数学问题。而中职教育作为通向高等教育的踏板,同时也是向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人才的重要源头,数学教学质量关系十分重大。因此,教师在数学课程中努力在规定课时内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努力将接收到的数学知识学扎实,不仅仅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间接控制着社会的前进速度。

2.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的实质即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即通过传授人类的优秀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其人文精神的过程。而数学作为科学教育的一部分,其本质是使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升其科学素养。只知道学习科学的人仅仅是一具只会操作的机器,没有灵魂。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由内而外得到质的提升、灵魂的洗涤,才能真正明白生命的意义,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3.在数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遭遇瓶颈的当下,要解决数学无用论带来的一系列难题,就要顺应时展,改革旧教学制度,将人文教育融入传统的数学教学。数学要体现其本身具有的人文价值,就不能单单将其作为一种工具使用,而是要发现其内在的各种闪光点,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创造,体会内在的人文精神,并以之引导其自身气质、素养、人格的发展。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在进入社会后真正有益于行业乃至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二、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具体措施

1.让学生了解数学历史

在每一教学任务的开始、过程中或结束后,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教师可以穿插讲述与所学内容相关的人物故事、历史事件等,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数学理论产生的背景及有关创始人的奋斗精神、创新品质。例如,在讲解微积分时,可以穿插讲述牛顿、泰勒等数学大家的人物传记以及其本身在微积分理论推导中所做的贡献,以其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并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

2.以兴趣为数学学习的导师

学习的最好老师即是兴趣,因此,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许多人对数学有着莫名的抵触心理,或是由于数学学习难度大,或是由于本身对数学不感冒,这对于数学教学是极为不利的。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时,应该尽量让数学变简单,让学生易于接受。比如,利用形象的模型操作、数学实验或多媒体视频让数学中抽象的理论更加直观,更容易理解。或者在讲课过程中多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像概率论中的排列组合,可以以在盒子中取球的游戏进行讲解。

3.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激励和动力

现在多数学生并非不学,而大多是在学习过程中渐渐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而最终放弃。因此,在他们放弃前挣扎的那一段时间,若有新的激励、新的动力支持其继续奋斗,在数学求学路上继续前行,则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这个新的动力可以是人物的成名史、奋斗史,可以是父母和老师的谆谆教诲与辛勤付出,也可以是身边同学的不懈努力与不断超越。总之,在放弃的前一秒,给予学生继续下去的动力,便能最终使其在数学上学有所成。

4.改良学习成绩的评价机制

公平公正的学习成绩评价不能单纯依靠分数,在中职学校进行学生综合测评时,要将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其他方面的人文素养水平考虑在内。只能考高分的学生只是学习的机器,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强的、能够学以致用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必须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空间,使其创新性、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掘其潜能并鼓励他们在相关方面做出努力、做出成就。例如,可以开设一些校内数学创新比赛、奥数竞赛、数学建模比赛,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并按成果对他们进行奖励。可以与其他学校建立数学交流机制,定期安排一些老师对感兴趣的学生进行相应训练,学生也应轮流参与其中。在学生的成绩评价体制中,要求每个学生创新成绩比例、人文成绩比例、学科成绩比例均达标才能合格。

三、总结

中职论文篇4

1.1转变教学观念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对服务意识进行确立,重点强调语文课程中的服务功能。传统的教学观念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进行转变,必须树立服务学生专业发展的意识,把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作为中职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中职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对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进行加强训练。学生职业素养提高的一个必要前提就是拥有较高职业素养的语文教师,这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之前,担任语文教学的教师必须要对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等进行强化学习,例如只有学习好一些基本的电子电器专业知识或者财会知识的教师,才能进行对电子电器或者会计专业班的语文教学。之后还需要语文教师对不同专业特点以及不同职业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一些了解,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不同专业的职业素养进行一些侧重点的掌握。为了使学生在就业的时候能够很好的适应,需要进行教学的改革,依据一些专业的特色及侧重点进行专业课的整合,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专业能力也能进行突出的培养,使他们的职业素养得到很好的完善。

1.2加强训练,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听说能力是交际能力中最主要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实践能力表现的一种。中职毕业生几乎大多数都从中职学校直接走向了社会,开始各种不断的应聘面试、求职找工作的历程,然而只是一小部分的毕业生能够有机会去高校进行深造。在求职的过程中,口语的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针对这一现象,在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中,最有成效以及最明显的一个目标就是口语能力的培养。在中职语文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不能只是引导学生单独的讨论课堂上的问题,还需要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说的机会,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课堂上得到锻炼,这样就会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结合利用教材中每个单元出现的“表达与交流”这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充分利用好这个机会。例如,在电器职业这个专业中,结合语文教材中《说话要文明礼貌》这篇文章,联系电器专业的职业特点与学生进行互动,进行情境的创设,把一个简单的口头表达训练课演变成一个“经营电器维修保养”课,将客户和维修工人这两个角色让学生进行扮演,或者师生共同合作,经过角色互换,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到锻炼,通过不同的身份扮演,可以把一个简单枯燥的口头表达课变得更生动、更容易,使学生与客户沟通交流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在进行口语交际的时候,哪个方面表现的不足,从而能够进行改正,使得自己在今后工作中能够更好的进行交际,并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职业素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可以通过语言应用平台的搭建进行提高。课余时间充足、思维活跃以及精力充沛是中职生所具备的几大优势,教师可以通过搭建实训平台对学生进行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一些活动如“国旗下的讲话”评选、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辩论比赛以及各类主题演讲比赛等,都能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1.3加强情境教学,培养应变能力

教师将以形象为主体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场景有目的的引入教学中来,通常教学中把这种方法称为情境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学生更好的对教材进行理解,全面的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情境教学方法不仅仅能够提供给学生一些良好的启迪或者暗示,也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适应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所以把情境教学与语文教学进行结合,能使教学内容更好的被学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职业素养,可以把语文训练和职业素养的训练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例如,对于导游职业进行一个情境的创设,假如某个学生是一个导游工作者,在进行导游的过程中,有的游客可能会向你询问一些有关景点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学生告诉这个游客自己对这个景点的了解。这时就需要考虑怎么对游客进行讲解,用什么语气对游客进行讲解,如果有的游客询问旅游线路,这时就需要告诉游客接下来将要行进的路线。导游职业需要更高的职业素养,因为在这个职业当中,导游需要跟游客时刻在一起,不仅仅要不停的向游客进行讲解,也需要耐心的对游客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通过情境教学的方法,能够让导游专业的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个职业的氛围,让学生了解到这个职业所需要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与情境教学方法的相互结合,能够让学生得到不断的锻炼和提高,让学生拥有更高的职业素养。

1.4挖掘语文资源,培养团队精神

正确职业道德观需要中职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在文本资源中进行树立,对于一些在职业岗位的语文资源要进行充分的挖掘,使学生的团队合作以及诚信敬业的精神得到培养,这也是职业道德的核心精神。在中职教学的语文教育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集体的氛围中进行锻炼,提高职业道德的培养。第一点是对集体讨论思考的问题要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在集体探讨中通过思维的碰撞使学生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第二点是对于集体性作业要有计划的进行设计,让学生通过采纳集体的意见去完成任务;第三点是把学生感兴趣的一些项目课程进行创设,提高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够积极的去参与活动,通过集体的分工合作,共同对难点进行攻克,最终完美的完成任务。中职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必须要密切的进行关注,通过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全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1.5注重心理素质锻炼,培养职业心理素质

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会受到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影响,职业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就是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为了能够在以后顺利的进行就业,就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自主、自强、自信以及自立等精神的灌输,通过良好的教育,使学生的人格缺陷或者不良的心理品质得到克服,让坚韧自信、胜不骄败不馁以及诚实守信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代替不良的心理品质。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训练培养,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克服自卑、自大等心理因素的影响,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接纳自我、了解自我,不惧怕失败和挫折,勇于面对困难、解决困难,永远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与压力,要学会及时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学会适应各种变化,对于责任勇于的去承担,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应对困难的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使职业素养得到更大的提高。

2.总结

中职论文篇5

摘 要: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密切的教育类型,在推进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__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__”主题教育活动中,以“中国梦”凝聚广大师生的智慧和力量,围绕我省交通“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更加畅通的交通网络”,实现由“蜀道难”变“蜀道通”和“蜀道畅”的历史性跨越的总体目标,打造“学院梦”、“育才梦”、“成才梦”,建设“三大体系”、推进“十项工程”,实现“特色鲜明,国际一流,人人成才,美丽和谐”的高职院校奋斗目标,同心共筑“__交通职业教育梦”,为我省交通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关键词:中国梦;交通高职院校;主题教育活动

在观看《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关于“中国梦”的论述饱含深刻的内涵。作为交通高职院校,要主动承担起“中国梦”赋予的光荣历史使命,努力培养交通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共圆职业教育的“中国梦”。

一、“中国梦”——构架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

“中国梦”就是构架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高举“中国梦”的精神旗帜,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精神旗帜,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两个百年”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对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改革开放教育的丰富和创新,“中国梦”让人感觉更加亲近美好,也比较容易理解记忆、宣传和交流,而且会给人鼓舞和力量。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是深入学习贯彻十精神、凝聚实现“中国梦”思想共识的重要载体。只有把握了“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引导大家坚定思想共识,才能激发大家把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个人奋斗与民族复兴紧密联系起来,为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的理论基础和精神内核。

高职院校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是凝聚广大师生爱国情怀、激励师生把自己的理想追求与伟大的“中国梦”紧密结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好形式、好方法。面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交通行业发展的“中国梦”,面对职业教育的“中国梦”,__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重道远,主动承担起“中国梦”赋予的历史使命。

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学院努力将全院师生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立通,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依托教育资源优势,结合__交通运输发展的实际和未来需求,切实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自觉做“中国梦”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服务师生、行业和社会的能力,努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__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运输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做出积极贡献,努力实现学院科学发展、加快发展。

二、共同托起“__交通职业教育梦”

“职业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在“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__”主题教育活动中,以“中国梦”凝聚广大师生的智慧和力量,通过学习、宣讲、讨论,全院师生对“中国梦”的内涵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学院上下形成普遍共识:

学院梦:对于学院而言,中国梦就是“学院梦”。学院积极构建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的交通现代职教体系,大力开展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为广大师生搭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国际一流,人人成才,美丽和谐”的高职院校。

育才梦:对于教师而言,中国梦就是“育才梦”。教师时刻谨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成才梦:对于学生而言,中国梦就是“成才梦”。学生按照学院的要求,勤奋学习,认真实践,努力做品德高尚、言行规范、技能精湛、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奋力实现“中国梦”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高职院校要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扎扎实实做好每项工作,结合学院实际,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以“中国梦”统领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以“中国梦”激发师生追求成功成才的梦想;以“中国梦”推进学院各项工作全面提升。

(一)高举“中国梦”的精神旗帜,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光荣使命,高校处于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前沿,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我们要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以“中国梦”统领理想信念教育,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转化为高院师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努力奋斗的实践行动,理直气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通过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巩固校园宣传阵地,拓展课外教育平台,确保导向正确、覆盖广泛、引领到位,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建设水平,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造就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使高校始终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的坚强阵地。

(二)助推成就教师“育才梦”和学生“成才梦”

1.助推成就教师“个人成才梦”和“教书育才梦”,推进高职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为教师构筑了一个追梦的大舞台。青年教师进校后实行“导师制”,由学院选派的优秀老教师“传帮带”,帮助他们迅速融入学院、更快成长成才。顶岗锻炼、参加企业和行业培训,使教师不仅是学院的讲师、教授,也是企业的培训师、技术总监,例如20__年,学院仅汽车系90%以上的专业教师都到企业一线参加了顶岗或新技术培训,目前,该系有一半以上的专业教师通过了制造厂商培训师认证;道桥系副教授陈华卫在崇州市交通局顶岗锻炼担任副局长的实践经历,让他学会从工程角度、全局角度来思考问题,提高了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工程实践应用也被引入课堂。学院每年举行全院教师技能大赛,为教师搭建了技能交流、展现自我的舞台;开设“名家讲坛”,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到校讲学,开拓教师的视野;举办“道德讲堂”、在全院开展“治学、育人、表率”师德大讨论,用诵读经典、学习模范、座谈讨论的形式加强师德建设;实施“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计划、选送骨干教师到北师大参加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学术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教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举办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让教师合理规划自己的未来,帮助教师早日实现自己心中的教师“个人成才梦”和“教师育才梦”。

2.助力实现“学生成才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院举行了“我的中国梦”主题班团会、“中国梦、__交通教育梦”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诗朗诵比赛、社会实践活动、素质拓展训练、文艺晚会、“最美中国”微电影摄影大赛、“镜头里的世界、定格你我梦想”摄影大赛、“为梦想插上翅膀”学生技能大赛、“梦想起航”学生就业招聘会等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中国梦”主题进入学生《形势与政策》课、进入学生党课,凝聚力量,激励在校学生刻苦学习,积极投身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中国梦”是技术技能强国的梦,是全面发展的梦,是人人成才的梦,是尽展其才的梦。在“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期间,学院汽车系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学生代表队冒着酷暑,苦练绝技,迎接挑战,终于不负众望,在2013年全国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技能大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建工系学生代表队在__省首届高职院校工程造价技能大赛总决赛勇夺团体一等奖;道桥系学生在第二届“徕拓杯”温江六大高校测量大赛中勇夺第一;人文系学生获“国色天乡”杯__省高职院校导游技能大赛三等奖;建工系范永鹏同学入选中国青年报联合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举办的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院校学生记者团并担任执行主席……无论我们的学生是来自农村还是城市,贫穷还是富有,我们要让每一个走进学院的学生都拥有平等的选择机会和多样的发展空间,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成长成才。

(三)建设“三大体系”,推进“十项工程”,推动学院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

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分别确定了全省经济发展战略,全省交通运输工作的重点任务。结合新的形势和学院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我们进一步明确了2013—2017年重点工作思路和任务,即:着力建设“三大体系”,扎实推进“十项工程”,更高水平地实现“特色鲜明、国际一流、人人成才、美丽和谐”的高职院校奋斗目标。

建设“三大体系”,按照国家对现代大学的要求,根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方向,结合厅属交通教育资源实际,着眼顶层设计和宏观布局。

一是要通过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和建设高效的组织运行体系,实现构建现代大学管理体系的目标。

二是要通过系统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推进高职教育前后延伸、上下贯通衔接和开展多形式合作教育,实现构建交通现代职教体系的目标。

三是要通过开发优质项目、大力拓展市场、扩大覆盖范围等方式,实现不断完善继续教育体系的目标。

推进“十项工程”,按照我省交通运输对学院人才培养、行业服务等提出的新要求,结合学院实际,着眼夯基础、提层次、求突破。

一是推进专业综合改革工程。在道桥、汽车两个专业试点基础上,认真研究四年制高职本科人才培养规律,鼓励其他优势专业把握机遇,做好储备,积极争取更高层次的办学试点。同时,加强专业建设与改革,建立专业评估机制,调整专业布局,重点围绕城市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内河水运、民航等领域开展新专业建设。积极研究和探索专业质量认证体系,通过改革试点提升专业综合竞争力。

二是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在继续实施“1+6”人才建设工程的基础上,突出三个着力点。即着力加强教师队伍教育、教学改革、科研、实践等基础能力建设;着力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继续加强高级别名师和学术(专业)带头人及教授培育力度;着力加强辅导员和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

三是推进培养质量管理工程。根据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要求,建立相关组织,实现事事有人管,事事可追溯,严格控制过程管理,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四是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工程。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党政工团“齐管共育”的责任体系和文化引领、思想教育、行为管理、真诚服务、科学研究“五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全面实施《大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发展能力教育培养计划》,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核心能力、心理健康、人文素质和创业创新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五是推进科技产业服务工程。通过主动对接省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加大对交通安全、节能减排、工程质量检测等领域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支持力度,服务产业升级;实施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形成多层次 的创新团队体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优化科研成果孵化机制等途径,着力打造__交通应用技术研究与技术服务第三极,快速提升服务行业能力与水平。

六是推进交通教育扶助工程。在厅的指导下,全面完成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人才培养调研与规划,协助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完成本地区人才培养规划。有计划地组织教职工和学生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挂职锻炼、顶岗实习和就业,加大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力度。

七是推进国际合作办学工程。加强国际合作办学,深化现有项目交流内涵,做好招收留学生的师资、教学、学生管理、住宿等各项准备。多渠道促进学生出国交流学习,推进毕业生海外就业,提升毕业生国际影响力。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国家和地区,建设国际合作办学的基础平台,逐步推进国际化网络建设,全面提升国际化水平。

八是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工程。长远规划智慧型校园建设方案,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校园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逐步建立基于“一卡通”的教学、学生、招生就业、财务、行政和后勤管理信息标准,形成有机统一整体,为师生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服务。

九是推进办学条件保障工程。全力推进学院体育馆、培训综合楼等项目建设,配套实施校园文化景观实体工程。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校园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加强校园绿化和洁净美化建设,加强校园管理,努力建设低碳环保的生态校园。

十是推进民生幸福改善工程。要通过资源整合、资本盘活、土地出让等方式,竭尽全力推进解决教职工住房问题。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充分调动院系两级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职员工收入。同时,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文体活动,加强院务公开,充分相信和依靠教职员工,增进感情,凝聚力量,共谋学院发展大计,共享学院改革成果。

我们既要按照学院“十二五”规划描绘的蓝图,一以贯之抓到底,更要围绕重点工作思路和任务,明确目标、各司其职、抓住重点、创新举措,以推动交通职业教育的新发展来适应交通运输行业的新形势,满足新要求。认真分析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__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的大环境、大背景对交通职业教育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实现思想进一步解放;要围绕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潜心研究行业发展中的遇到新问题新情况,以及给学院带来的新机遇,实现思路进一步开拓;要把工作牢牢定位在服从服务于我省交通运输发展和__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上,定位在实现__交通职业教育和学院发展目标上,实现服务意识进一步强化;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升科研教研能力上,落脚在立德树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实现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要全力推进三大体系建设,扎实抓好十项工程落实,层层分解、明确责任、合力攻坚,实现工作举措进一步创新,齐心协力,再创__交通职业教育事业新辉煌!为实现“中国梦__篇章蜀道华章”、为实现“学院梦”,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参考文献:

[1].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__-11-29.

[2].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

[3].顺应世界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N].人民日报,2013-03-24.

中职论文篇6

为了能为应用性高等院校输送优质的生源,为了让职业教育实现一条龙的服务,无论是职业院校还是技工院校,无论是普教和职教,都可以随时进行调转,打破禁忌和藩篱,实现华丽的转身,从源头上厘清,自下而上建立通畅的双轨制教育体制,进行教育类别的变革,就成为不二之选。从中国职业院校的领导体制来看,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分属两个不同的序列,中职和高职属于教育部门管理,技工院校属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一向“井水不犯河水”,培养目标、学制、专业名称和代码等均有差异,学籍号的编排也迥然不同。技师学院的数量、规模也较普通高等院校稍逊一筹,这样的管理体制需要改善。如果技工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籍能够统一,如以身份证号码作为学籍唯一的识别代码,允许有能力的技工院校的学生也可以参加应用技术型本科的统一招生考试,纳入招生计划,实现学分互认,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殊途同归,不能说不是一项利于当代,功在千秋的创举。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差异也很大,可谓泾渭分明。高考独木桥长期为普通高中所垄断,职业教育一出生就仿佛是个低能儿,成为学生和家长无奈的选择。

现如今,在学术型和技术型人才选拔方式面前,普通高中教育不再一枝独秀,春季高考在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面前,呈现出摧枯拉朽的生命力,为平时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学生提供了鲤鱼跳龙门的机会。如何做好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在普通高中中纳入职业教育的因素,从而打破两种教学类别之间的藩篱,让那些不适合走学术性路线的学生有机会尽快转型,而不是一条道走到黑。在法国,学生在高中阶段就会实施分流,分别进入普通高中、技术高中和职业高中进行学习,经验成熟、成功。前两类以升学为基本目标,三年后升入综合性大学和应用技术型高校;后者则以就业为目标,但学生在两年学习时间后,可以自己选择是就业还是回普通高中或技术高中继续就读升学。而在高中毕业时,法国也会有普通会考、技术会考和职业会考来对应三种不同的高中学业轨道。各会考下面分为许多专业种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来选择。国内开创的综合高中办学形式,在前两年采用普通高中课程,第三年再进行分流,这对于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而言,选择会更公平,发展也会更好。国外的成功经验,可资借鉴。9月4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布,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引入高考,对高考的内容、形式、录取、管理等环节进行了全新设计和部署,其中不分文理科、取消艺体特长生加分、自主招生延迟到高考后、逐渐取消录取批次等变化备受关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赋予了职业教育更为繁重的时代使命,就是把原来的高中和专科阶段的职业教育扩展到包括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职业教育。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在北京等省市高职招生采用的“高会统招”方案基础上,沿着“学术型”、“技术型”高考改革思路,再做进一步修改,或许将是不错的选择。

二、培养模式的变革

在招考变革的转型期,中等职业学校要牢记自己的使命,把握本质,突出特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1.校企合作模式学校与企业联手,通过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或职教联盟,开展“订单培养”,签订培养协议,制定合作章程,为企业“量身定做”培养人才,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企业参与教学过程,对学生在校情况进行跟踪管理,为学生提供奖学金,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引进企业文化,最大限度地实现校企资源共享。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学生发展方向明确,学习内容实用,激发了学习动力,做到了“适销对路”。

2.工学结合模式以职业活动为主线,将培养目标与职业活动内容,环境和过程有机结合,引进企业加工项目,以企业生产项目为教学载体,让学生直接参与产品制造和工件加工,有效实施产教结合、教学做合一,把学生学习过程与产品加工过程有机融合,突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如在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计算机应用、汽车应用与维修等专业,从第二学期开始,实行1带5,即1名教师带5名学生;1名企业师傅带5名学生,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参与周实践活动,企业派师傅全程指导,通过每学期2—4周不同阶段的工学结合,形成校企共同参与的机制和模式。

3.顶岗实习模式按照教学需要,学生在校完成教学任务后,到企业带薪顶岗实习,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签订《学生顶岗实习协议》,明确实习工种、时间、报酬、劳动保险、职业健康保障。学校安排专业教师进驻企业,参与指导,跟踪管理,与企业管理人员共同完成对相关专业教学和技能训练内容的修订完善,把教学活动延伸到企业。这种模式促进了师生对顶岗实习企业的了解,对岗位的熟悉,对职业的把握,提高了学生就业的稳定性。

4.基地培养模式建立以基地为平台、以问题为导向、以小组活动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基地教学模式。如在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监理等专业教学中,把企业施工和监理现场作为技术教育基地,利用基地的场地、设备和技术等资源优势,开展实践教学。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研究、交流讨论、总结点评”,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了教育资源校企共享、互惠互利,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水平。为了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及高端技能型人才,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可在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试行“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培养模式。如“3+2”“3+4”模式的创立,让更多的学生能受益于高等职业教育,提高生存技能。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了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的有力结合,学生技能水平进一步提高。应用性本科高校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承接和延续,首先要从体制和理念上转型。转型不是降格,而是一种新型的面向社会、贴近市场、务实有效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广大学子架设了中职、高职、本科院校相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

三、教学模式的变革

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确定后,各职业学校应“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快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大教学设备的投入,以满足技能实训教学的需求,着力探索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实训教学变革。

1.创新教育环境,建设一体化实训室创新教育环境是学校教学模式改革的首要内容,职业学校要借助全国中职改革示范校建设、省级规范化学校建设或示范性专业建设等不同项目建设之机,实现教学设备购置或实训基地建设的换代升级,力求超越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适配需求,重点建设校内实训车间,确保车间工位足,改变“教室学理论,企业去实践“的传统模式,将教室搬到车间,建成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加工生产一体化的实训室。

2.创新教学方式,推进专业课改革按照职业教育规律设计教学过程,制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在不同的专业实行不同的教学模式。一是开展“项目教学法”、“模块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教学。根据专业方向和岗位特点做如下改革:一是确定教学安排。每个专业分成不同的模块,根据模块安排专业教师,确定教学时间和实训工位。二是联系项目加工。根据教学模块进度,联系企业来料加工,以加工工件为项目,开展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教学。三是开展模拟训练。通过信息化系统模拟加工训练,直到技术熟练。四是投入实物训练。将模拟练习数据输入工件加工系统模板,开展工件加工实物训练。改变传统的依据理论,被动教学的教学模式,促进师生在“做中教,做中学”。二是开展“岗位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教学。如在建筑工程施工和烹饪专业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求,第一二学期到企业和工作现场岗位观摩,情境体验1个月。根据校内一体化实训室的学习进度和模块需求,到企业或工地开展实战演练,亲临岗位。第三学期开始将岗位教学的时间提高到2个月。改变实训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的弊端,提高岗位的针对性。

3.创新参与方式,推行活动课改革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学校改变活动课以公共基础课程为主的活动方式,加大专业技能课程内容。一是组建技能提升班。将“分层次教学法”落实在活动课中,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有更好的专业发展,比如在珠宝玉石加工专业开展“店长助理班”课程培训,鼓励学生扩展专业领域,提升专业能力。二是组织家长参与技能评比。改变传统的家长会方式,将技能大赛与家长会结合,邀请家长与专家一起参与大赛评比,加大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力度,共同促进学生技能素质的提高。

四、课程体系的变革

有了恰当的培养模式,有了契合的教学方式,接下来,顺理成章就可以进行课程的改革了。遵循“适应企业生产需求,符合学生基础实际,满足专业能力需要”的课程改革思路,依据《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和构建以模块化和项目化为重点的课程体系建设,形成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选修课)组成的课程体系就成为首选。以“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开发和编写符合学生技能发展和职业素养的校本教材,突出“能力本位”,重视职业素养。通过课程改革,改变学科课程结构,确保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比例为3:7,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时间比例为1:3,将会相对合理,从而实现课程的模块化、综合化。毕业生均参加所学工种职业资格鉴定考试,毕业时不仅有“毕业证”,还有“职业资格证”,持双证上岗,有备无患。

1.建设“项目化”的公共专业课程体系职业学校在公共专业课程教学中可实行项目教学法,“以够用为度”,推行课程体系建设。一是公共基础课选择不同。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公共基础课和不同的学时。比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数学课的课程难度和开课时间要远远高于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专业。二是专业基础课重难点不同。不同生产项目突出不同的专业主攻方向。如根据矿山机械高自动化特点,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中增设数控加工中心的编程、操作及设备维修,在焊接技术应用中增加了二保焊的基础课程。三是专业实践课教学方式不同。打破一年级学理论,二年级学操作,三年级顶岗实习的传统课程体系,建立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室,实行以加工项目为主线,围绕项目“学理论—模拟操作—工件操作—学理论”的模块练习。四是专业方向课职业要求不同。在专业方向课上,选择不同的选修教材,设置不同的选修课分值比例。比如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专业对学生的外在礼仪要求高,职业方向课选修分值就高,而在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对外在礼仪的要求相对低一些,职业方向课选修分值随之降低。

2.建设“就业导向”化的校本课程体系学校以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学生就业能力为切入点,让企业和学生家长参与到教学评价体系中来,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符合职业能力发展的课程,加大校本教材开发力度,删减、淘汰滞后的知识,增补企业和职业资格考试等需要的内容,调整教学难度,实行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让学生会学、易学、乐学。

3.建设学分制和双证制课程评价体系结合课程改革,制定相应的学业成绩考核办法,将学生的学习情感、学科成绩、选修学分均纳入毕业考核中,由注重学习结果转向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并重,增强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实行“双证”制度,加强技能培养与技能鉴定工作,学生毕业时除获得毕业证书外,还要获得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相应专业中级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师资培训的变革

在课程改革完成后,职业院校如何适应新的课程体系,就提升了工作日程。目前,职业院校大部分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欠缺,不能有效指导学生开展实践实训活动,无法适应与应用型本科高考选拔方式匹配的新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技能教学的需要,更好地处理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关系,中等职业学校必须迅速行动起来,注重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把调整教师知识结构、增强教师创新意识、提高教师应用能力纳入到教师培训中去,改革教师和教学评价体系。首先要求教师转变观念,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由教学过程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行为的引导者,由教学过程的领导者转化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不断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和教学设计能力,烘托和谐的教学氛围,打造“师生互动,有趣高效”的课堂,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是加快现有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和省市骨干培训,选拔和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发挥他们在专业教学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加快专业建设。鼓励教师参加不同级别的职业资格考试,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层次和水平,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实践实训能力,有助于高屋建瓴地对学生开展技能培养。

二是让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了解企业运作模式,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在企业接受“接地气”的锻炼,近距离地提高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应用技能;三是聘请高校专家、教授到校集中进行短期专题培训;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技术过硬的行业企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到教育教学一线,当师傅带徒弟,提高实战指导能力。四是改革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招聘方式,打破地域限制,扩大招聘范围,将有潜力的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吸纳到专业专任教师队伍中来,纳入财政拨款,切实将一定数额的编制用于专用教师招聘,解决专业师资短缺的问题,解除专业教师的后顾之忧,确保专业教师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五是安排专业教师到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或春季高考工作做得相对不错的学校参观学习,汲取经验,弥补差距,来指导和引领学校的技能实训教学,提高实训实习教学的水平。通过校本培训、外派进修、产学结合、研讨交流等多种途径培养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师资队伍,推进专业师资队伍多元化建设,打造出一支与教育转型要求相适应、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师资队伍,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学识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

中职论文篇7

1.学生自身的问题

职业中专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生有的确实对汽车营销方面比较感兴趣,有的还不明白本专业的实质,只是由于跟风或者家长的选择而选择本专业,不能很好地掌握本专业在实际工作中的要求,只是单纯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缺乏职业素养,也不主动学习相关的实际知识,在将要参加工作的时候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不足,产生疑虑,影响自身能力水平的发挥。

2.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

学校虽然会开设一些汽车营销的课程,却忽视了学生这个重要的环节,由于资金、人力以及与企业没有很好的协调等原因,使学生没有机会实实在在走进企业进行实习,不能在毕业前与工作岗位进行零距离的接触,所以难以培养汽车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再加上许多学校本身就注重学生理论的实习,引导学生也看重自己的理论成绩,教师、学生都把目光局限在了一份试卷上,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意义。

二、如何改善职业中专汽车营销专业的现状

1.引导学生培养职业素养

有些学生会因初中自己成绩不好而选择职业中专而感到自卑,存在消极心理;有的学生天生比较腼腆,缺乏自信。针对这些问题,教学中要注重心理教育。汽车营销是需要和人交流沟通的,所以应当切实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学习中多加油打气,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专业特长,帮助学生恢复自信。

2.合理设置教学

内容职业中专的学生学习成绩相对较差,文化底子薄,所以在课程的设计上要符合他们的实际情况。有的学校推出的课程专业性过强,这样的课程显然不适合职业中专学生的水平。因此,学校应立足于职业中专的培养目标,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弄清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切合学生的水平,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因材施教,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3.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

要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上应分组模拟一些情境,如向客户推荐过程、合同签订过程等。这样的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心理素质。许多情况下,学生对课本上的谈判方法学习得很好,真正应用起来却不能得心应手,情境式的教学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使学生更能贴近实际的工作环境。课堂上要提高学生的能动性认识,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和教师、同学进行讨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总结

中职论文篇8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现状

笔者所在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于2006年成立,最初专业方向开设不齐,由1名专业教师和4名文化课教师担任教学工作。随后专业教师人数由5名增至2013年的22人(除去语数外课程教师)。其中,女教师20名,男教师2名,男女教师比例为1︰10,教师的专业背景与人数分布见下表。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2010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数为50人,2011年学生人数增至130人。这些专业教师不仅承担有教学任务还承担了各专业的活动指导。例如,音乐学教师要教授幼儿园音乐活动指导(主要讲教学教法),健康教育活动指导由教生物的老师讲授,心理学教师要承担幼儿卫生学教学。

(二)中职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

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人数随着年份逐渐增加,教师的专业类型也在增加,主要以音乐、美术为主。教师缺乏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现有的教师来自于普通师范院校艺术类、体育类、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也有一部分是从其他乡镇普通中学考调进入学前教育专业任教的(转岗教师)。教师专业结构呈现不完整和教师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具备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一般来说专业知识较为扎实,能胜任专业教师岗位,但对于中职特点和学生特点缺乏了解,执教过程会面临教学效果不明显的现象。具备艺术类、体育类专业背景的教师实践操作技能较强,但缺乏理论知识。他们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比较匮乏,对中职特点及学生特点认识不够深入,更为重要的是文化基础知识缺乏,文化素养不高。而转岗教师已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形成了固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短期内要想改变其教育思想和认识中职教育特点,一时难以实现。针对转岗教师而言,不仅需要补充专业知识和文化基础知识,还需要转变教育思想,接受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这三类教师在执教过程中面临进入专业教师角色时间较长、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较艰难、自信心受到打击等困境。

因此,应着力提升他们的通识性知识,即应提高他们对有利于开展有效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人文知识的把握。但是,由于通识性知识范围较广、内容较多,教师们在短时间难以补充,短期的在职培训也不能达到目的,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长时间的学习才能掌握。

二、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重大主题。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有学校环境、教师教龄、教师反思能力、教师教育培训、教师成长经历、教育信念等。针对不同的教师类型及其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师专业发展训练,切不可采取一刀切的策略。并且,培训时间至少应有120学时,培训内容必须经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决定,这样才能确保教师专业知识的合格。通识性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教育科学知识,融会贯通地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以促进实践性知识的形成。这种知识无论是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还是教师的专业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师生成长的动力源泉。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途径有师范教育、新教师入职辅导、在职培训、自我教育等。其中,师范教育是教师个体专业性的起点和基础,自我教育是教师专业化的自我建构,它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

(一)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以促进教师专业进步和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教研活动中教师是研究主体,重在增强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教研组在组织教师教研活动时,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1.全员性

即所有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都必须参与进来,每一位教师必须积极思考教研主题并参与讨论、发言,成为思考者、实践者以及研究者。

2.实效性

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目的是解决通识性知识不足的问题,以求能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应用知识,增加课程吸引力。因此,必须注重教研活动的实效性,避免形式主义。在教研活动中,须遵守的原则还有发展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教研活动的流程为确定主题、收集分析资源、形成方案、预测结果、评估结果。基于提升教师通识性知识的目的,教研主题可以选择中职教育特点、文化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二)组织主题班会,促进通识性知识的掌握

主题班会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促进教师对通识性知识的掌握。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不仅有大量的教学任务,也承担有一定的管理任务。根据我们的调查,在中职专业教师中同时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教师不在少数,而主题班会正是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之一。主题班会的组织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先确定主题,再确定班会形式,并策划班会具体执行过程。班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使其丰富有趣,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例如,可进行小型知识竞赛、组织有奖励的学习等。

(三)采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中职论文篇9

关键词:人文教育;语文教育;素质;精神

语文教学的历史从古至今可谓源远流长,在我国古代有论语、诗经等旷世名作。语文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课程,如何有效地加强对职业学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各方积极探索的刻不容缓的职教主题之一。本文就中职语文教育的现状及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展开深入讨论。

一、中职语文教育的现状

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越来越普及,越来越盛行,而随之而来的语文教育水平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许多中等职业的学校为了

谋求发展,吸纳更多的生源,不惜在招生标准上不断地降低要求,致使许多入学后的中职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的程度非常的低,这样盲目地自主招生后的结果往往加大了教育的难度,中等职业学

校偏重于学生职业技术专业方面的教育,而忽视人文方面的教育,致使许多职业学生毕业后走入社会中仍然是素质不高。中职教育的对象主要由高中录取完的线下生(初中毕业生)构成,这决定了他们的文化素质相对低下。中职学生整体素质较以往明显下降,主要体现为社会情感的日益枯竭,明辨是非的能力缺失,所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一定要重视人文教育的培养。

二、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科基础教育学科,我们每个人都要从基础的语文学

科中学会怎样做人,人文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

文精神,而人文精神最能体现出人类生存的意义,追求人生美好,追究求积极向上的东西,充分地享受生活,享受生命。语文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基本能力,而且能引导学生欣赏生活的价值。因此,语文教学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注重他们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教育。语文教学应该是爱的教育,善的教育,美的教育,用真善美来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体会到丰富的人生,感受到家庭、社会、亲人的温暖,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寻找生活的真谛,用自己的方式来感恩社会。把语文教学和人文教育融会贯通,让我们的学生不仅能够学到书本上概念的东西,更为重要的是达到心灵的净化。

三、如何在中职语文教育中体现人文教育

教学的方式千变万化。但是教师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就不能只关注教学的结果而忽略教学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个性化的存在,而统一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合于每个学生,所以,教师在人文素质的培养中要求中职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还要有

适于青春期孩子叛逆心理的教育方式。要实现这样的教学境界,就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来达到相互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对现实的结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的动

态。同时,学生在展开讨论的过程中,在自己的习作中,或含蓄或直接地表明自己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价值判断,只要教师引导得法、点评到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对学生学习表现所做出的正确判断、积极评价、科学引导,也会对学生的品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锻炼,得到升华,生活品位和道德修养都将得以提高。

注重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是积累人文素质最有效的途径。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人、事、景、物的时候,要提前交代观察目的和任务,以便学生掌握观察的方向。中职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挖掘学生的潜力,这样才能为社会提供更优秀的人才,才能将教育的目标具体化。

参考文献:

[1]曾衍文.EGP教师向复合型教师转变的途径[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中职论文篇10

中职生的年龄普遍偏小,社会阅历尚浅,法律意识淡薄且明辨是非的能力差。很多中职生是初中毕业直接进校的,他们思想单纯,缺乏刻苦学习的毅力,自控能力差。因此,中职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若想让学生热爱德育教育,就要从心灵上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上关心学生,要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的优秀心理品质,另外教师应注意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优点,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提高个人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层次和实际情况,开设心理辅导课程,通过系统学习,让学生明白自己现阶段的心理特点,也可以举行心理健康讲座,开展相关知识竞赛,使学校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统一起来。

二、建设班级文化,创造德育氛围

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对身边的美与丑,真与假进行比对,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规范学生的言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在讨论过程中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爱动脑筋的良好习惯。班级文化的建设提高了学生的组织协作能力,也培养了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引领学生认识社会。一要充分利用教材,寻找德育素材。很多教材都适合作德育的素材,如,语文、政治等等。二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四、学习身边的德育榜样

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是构建德育工作体系的必要环节,学校应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学生利用周末或寒暑假去定点单位或企业实习,通过实习,不但可以熟练运用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体验社会,认识社会。学生在工作环境中也可以学会与同事的相处之道,并了解自己所从事工作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要求。德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孝敬父母、关心他人、爱护公物等等这些品质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五、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