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12:41:26

中职教师

中职教师范文篇1

一、提升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意义

2016年,教育部出台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能力,将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对教师的考核评比体系。这为中职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中职教师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意味着教师将是先进理念的倡导者、网络技术的引导者、优质资源的遴选者和网络学习方法的构建者。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学生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元,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提升自身教学信息化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制约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因素

笔者认为,影响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目前,尽管中职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相较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教育相关部门对中职学校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略显滞后。政策缺乏落实,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提升的方向把握不准;经费不足,学校信息化资源和设备就相对落后,无法顺利完成高水平信息化校园建设任务。(二)教师培训不到位。有关数据表明,目前中职学校有超过半数的教师是从非师范院校毕业或从企业招聘而来。这类教师虽然在专业领域有着较强的能力,但他们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信息化教学培训,有的甚至一点基础都没有。尽管近年来有关信息化教学的培训活动日渐增多,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的培训定位不准,教学规划不合理,缺乏针对性,对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帮助不大;有的培训活动模式单一,大多采取讲座的方式,培训效果不理想;加之培训制度不完善,高水平培训活动较少,参训教师人员数量有限等,使得教师信息化水平提升较慢。(三)教师个人因素对信息化教学水平的影响。一是思想认识上的不足。调查显示,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解较为肤浅,甚至有些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就是多使用PPT而少用板书。二是教学活动缺乏创新。一些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就是多使用相关软件,殊不知其最重要的部分不是软件的使用,而是如何通过软件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中职生的综合素养。三是忽视信息化教学在学生评价中的积极作用。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应该是多角度呈现,目前信息化软件在学生评价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但是教师对此重视程度普遍不够。

三、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中职教师范文篇2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议“将终身教育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今后若干年内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终身教育的理论进入了蓬勃的发展期,主要标志是世界各国对终身教育和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并相应的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各国开展终身教育的最高准则和依据。法国国民议会在1971年制定并通过了一部比较完善的成人教育法《终身职业教育法》,而且还在1984年通过了新的《职业继续教育法》对一些问题作了补充规定。教师继续教育是以终身教育为指导产生并发展起来的,20世纪90年代前,我国中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处于在职培训时期,主要进行学历提升培训和技能提高的补偿教育,使其能胜任基本的教学工作。90年后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把教师态度、知识、技术和能力方面的专业发展内涵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知识、技能、情感一体化教育,中职教师的继续教育重心开始向质量提高阶段转移。目前中职校的继续教育是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的,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职校办学水平。

二、职业规划是发展举措

职业规划也叫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学说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人中国,它是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教师的职业素质、能力、成就等随着赶时间而发生变化的过程。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研究的先驱者,富勒(FrancesFull-er)在《教师关注问卷》中提出了四个阶段:任教前关注、早期生存关注、教学情境关注、关注学生,使人们认识到教师是由关注自身、关注教学任务,最后才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能及自身对学生的影响这样的发展阶段。在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研究过程中,比较成熟的是费斯勒1985年提出的周期动态模式,他把教师的职业生涯划分为八个阶段:职前教育阶段、入职阶段、能力形成阶段、热心和成长阶段、职业受挫阶段、稳定和停滞阶段、职业低落阶段、职业退出阶段。教师职业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1966年,《国际标准职业分类》第一次正式认可教师职业,将各级各类教师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这一大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66年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文件中,明确提出:“应当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应经过严格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众所周知,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主要包括:职前知识、技能的准备阶段、在职实践阶段,而专业化发展的重点是在职的实践阶段。继续教育的重点就是,提升中职教师在职时的知识、情感、技能,这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要求。我们只有认清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规律以及专业化教师队伍的要求,才能针对性的开展继续教育,做到科学合理的安排,对于刚入职的年轻教师,要实施“青蓝工程”重在培养引领教师全面业务达标;对于中青年教师要加大扶持力度,实现质的飞跃,通过专家引领、校企合作培养“顶梁柱”;对于处于稳定性和停滞阶段的中老年教师而言,要通过“传帮带”形式激发其积极层面。由此可见,认清到职业生涯理论中的普遍规律,对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生利主义是师培宗旨

1918年,陶行知在《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一文中指出,生利主义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指能生产出有利之物,如农业生产出谷物、工业制造出各种器具等;二是指能生产出有利之事,如商人通过商品流通使商人和顾客互通有无、医生为人们解除病痛。职业教育的目标是“生有利之物”与“生有利之事”,就是生产出有利于社会与人群的物质财富,培养出服务于社会与人群的技术本领。“凡养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得谓之职业教育。”这是整个职业教育的宗旨。陶行知认为建设一支有生利能力的师资队伍,是办好职业教育的保证。在对“生利主义之师资”的论述中,他指出要成为职业教育的合格教师,第一,必须具备“生利之经验”,也就是必须具备从事职业的实际本领或者专业实践技能。第二,必须具备“生利之学识”,也就是必须具备职业教育的专业知识,没有学识作为经验指导,便会固步自封,不求进取。第三,必须实施“生利之教授法”,也就是教育方法,不同的专业各不相同,职业教师应该熟悉学生的心理及教材的性质,教、学共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职业教师的培养途径和方法的论述中,陶先生指出三种方法:(一)收录普通学子教以生利的经验、学术与教学;(二)收录职界之杰出人物教以生利的学术与教学;(三)延聘专门学问家与职业中有经验者同室试教,使其互相砥砺补益,成长为职业教师。不同的职业学校,可以根据自己职业的特点和需要,采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一支生利的师资队伍,而生利的最直接经验来源于企业的生产实践,对于中职专业课教师而言,每年都有50个学时的企业实践要求,这一规定较好的体现了校企合作的意图,达到了培养生利之师资的目的。因为专业老师进入企业,深入生产第一线,参与企业生产与研发,能带动与加快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改革,便于教师在继续教育中快速成长。其次,企业的技术专家也可以走进校园,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企业骨干还可以参加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参与研讨、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计划。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设计出高质量的、实用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对于培养合格的中职毕业生是中职校所迫切所需的。最后,校企合作还可以解决职校教学设备不足的问题,通过校企的深度合作,可以实现设备的资源共享,老师可以接触到先进的教学设备,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技能操作水平。对于今天的中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来说,我们要在做好技能大赛、课堂教学大赛、创新大赛的同时,重点做好校企合作的文章,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的投入,对企业进行对口培养,让更多的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中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提高专业教师的生利之经验,圆满完成社会实践的要求,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

四、结束句

随着经济的不断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于承担职业教育的教师而言,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我国中职教师的继续教育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而言,起步晚、发展迟,这些因素让我们认识到,只有不断加强理论研究,遵循教师发展的规律,才能探索出科学有效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师培之路。

作者:荀大勇 单位: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金林祥,胡国枢主编.陶行知词典[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9

中职教师范文篇3

(一)教师继续教育理念、模式需要更新

中职教师往往在需要评职称时会集中参加继续教育,平时对自我素质提升的自由学习、自主学习欠缺,继续教育随意性大,教职工缺乏把继续教育当成一项重要工作任务纳入自己的职业规划之中。许多中职院校的管理者与人力资源部门也缺乏对教师继续教育的统筹管理和开发,对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开发、针对性培养的规划不足。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依托网络技术,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可以更丰富、更灵活。

(二)继续教育内容针对性需加强

现在中职院校校内培训和组织参加的校外培训中,教师的理论知识培训比重过多,针对中职教师特点的专业技能操作培训和解决生产一线难点问题的实操能力的培训项目流于形式,适应新兴产业需求的专业课程的培训,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有待创新。

(三)继续教育机制需完善

。目前对中职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激励和评价机制稍显不足,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资金更多是学校承担,来自企业的外在资金资助较少,对优秀学员的奖励没有,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另外,参加国外交流、国培、省培等精英培训后,培训结果无法体现教师素质提高的实况,继续教育培训效果评价机制未建立。

二、中职继续教育创新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将继续教育作为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任务,这不仅成为中职院校继续教育可行的改革方向,也是难得的发展契机。中职院校要遵循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特色性、针对性、超前性、实用性、自主性的原则,创新发展继续教育的内容、培训模式和健全机制,推动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更新理念,确立“以人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教师作为中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学校的决策者要牢固树立起“教师是学校第一人力资源”的管理理念,把建设好教师队伍放到重要地位来筹划,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应从拓宽培训渠道、增加培训资金、健全奖励考核机制等方面提供保障。中职院校的人力资源部门也要制定出详细切实可行的关于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方案,有计划、分步骤地培训教师队伍。

(二)深化培训内容,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

中职教师进行继续教育,需要根据教师队伍特点分层次、分类别地设计培训内容。对学科带头人、行业领军人要侧重加强学科的前沿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注重研究和解决生产一线的攻难课题。对青年教师,除加强上岗必备知识的培训外,要积极发挥有经验的优秀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在跟踪听课、评课、说课、反思、上汇报课等教学实践和培训中,促进青年教师业务素质的快速提升。对广大教职工,则要鼓励其加强学历教育、专业知识更新教育和专业技能操作锻炼。

(三)创新培训模式,提高继续教育的实效性

校内培训模式、网络或自考学历教学培训模式、基地培训模式、下厂培训模式成为当前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培训模式,在信息化时代,这些主要培训模式要最大程度地依托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网上课堂、网络教学,实现培训资源共享。学校也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等积极搭建继续教育的交流平台,在平台上广大教职工可以分享继续教育的经验和体会,也可以对下厂培训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探讨。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是继续教育再学习的平台,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看似分开的培训模式又可以有效整合,提升继续教育的实效性。

(四)健全激励考评机制,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

中职院校在加大教师继续教育的财政投入下,要积极通过校企合作的途径,引进企业的赞助资金和培训资源,鼓励教师参加更多种类的继续教育。要对参加出国培训、国培、省培等精英培训加强考核评估,对培训教育转化成果的教师要加大实质性奖励。要做好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认定和转换工作,有效开发出省、市之间继续教育学分互认平台,调动广大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推进继续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中职教师范文篇4

摘要:基于社会信息化背景,从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运用的关系入手,分析教育和信息技术的相互作用,并以教师素质发展为基础,从注重知识获得、坚持能力为导向、动态更新信息素养标准、相关政策引领等四个方面,给出了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以提高我国中职教师的综合职业素养。

关键词:中职教师;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逐步融合,教学活动和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转变了原有的教学理念,丰富了教学模式,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中职教师处于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第一线,如何应对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浪潮,并在合理运用的同时减少其负面影响,成为了决定教育信息化发展效果的关键。从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得知,目前我国中职教师信息素养整体水平较低。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中职教育教学发展与教育改革的需求,全方位提升中职教师信息素养,成为普及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环节。

一、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研究背景

我国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非常重视,先后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在这种背景下,中职学校教师正处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找及中职教师专业素养发展需求的分析,在发展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同时,应探究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信息技术在教育发展中处于什么地位?信息技术能否推动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中职教师能否适应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变革?

(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冲击

社会的发展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必然会与信息潮流发生冲突。教育作为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一,其本质呈现出“模糊———清楚———再模糊———更清楚”的螺旋式发展趋势,与不断发展的社会状态密切相关,不可能摆脱社会发展的影响。因此,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条件下,教育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必然的选择。

(二)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为教育改革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型教育模式已成为教育信息化推广的直接动力。学校利用互联网平台、多媒体、手机等媒介大规模开展以“慕课”为主的课程,并依靠其课程丰富、形式灵活,为学生开展多种课程创造便利,形成了一个让世界各地教师能在同一个平台上共享资源的云教育[1]。在互联网与教育教学相互融合的条件下,新型教育模式不断出现,并且打破了原有的教育认知,实现了超时空学习和跨时空互动,从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三)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理论

信息素养作为构成当今中职教师综合素养的重要部分,成为了考核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教师的发展和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和学习生涯。信息素养已融入教师的专业素质之中。并且,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中职教师专业素养的结构随之发生了变化。中职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复杂和开放的,它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是强调多层次的复合结构。在专业素养方面,教师除了有必备的专业知识素养,并在自己所授学科的专业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深度和维度之外,在教育信息化的影响下,教师职业素养组成了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多层次的结构系统,信息技术已成为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中职教师信息素养标准

我国的教育体系正处于信息技术的浪潮当中,在制定中职教师信息素养标准时,应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去其糟柏,取其精华,构建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中职教师素养标准,用以提升我国中职教师的整体信息素养水平。

(一)标准研制

《教师信息及通讯科技能力标准》(简称《ICT-CFT》),2008年由UNESCO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推出。其中指出,教师在正常教学过程中,能察觉有关政策对教师专业所带来的转变,并具备扎实的学科课程标准和评估策略,在工作过程中可使用办公室软件、管理软件应用程式和网络资源[2],并且把它融入到课程中。《教师信息及通讯科技能力标准》中将教师信息素养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促使中职教师信息素养逐渐模块化、具体化。2014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从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优化课堂两个方面阐述了教师信息素养相关要求。《标准》强调教师应理解信息时代的要求,具备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设计符合学生学习方式的信息化教学过程,并利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标准》要求教师理解信息技术对专业的发展作用,养成网络学习的习惯,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有效参与信息技术下的研修,实现学用结合。

(二)我国教师信息素养的政策特点

我国在高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始终重视各种行业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教育行业中,从传统的电化教育普及到现如今的技术与学科的融合,教师信息素养成为了新教师必备的条件之一。为了适应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国家教育政策中教师信息素养与国家教育改革紧密结合,制定出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对我国颁布的有关于教师信息素养的政策种类进行分析得知,政策类型可分为以下四大类:第一类较为宏观,主要针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其中谈及了教师的信息素养,表述简练、综合性强;第二类以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为主,在进行阐述教育信息化的同时,并提出了教师信息素养为教育信息化的一部分,关注发展、时代性强;第三类政策以如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重点,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信息素养,综合考虑、专业性强;第四类为单一的教师信息素养专项政策,有针对性、操作性强。教师信息素养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一环,依据时代的要求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重要文件,强调了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深度的融合,并将信息技术纳入教师考核系统,极大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三、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现状研究

(一)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现状

自从我国大力推行教育信息化以来,中职教师将信息技术大量运用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持有乐观和认同的态度。但在信息技术的展示当中只局限于知识的运用,对于知识的创造和新型课堂的开发较少。并且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能够推动教学工作的完成,并将信息技术内化为自身素养的一部分。虽然中职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运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认同度较高,但运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的能力较差,很少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资源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3]。中职教师的专业素养开始于职前教育阶段,在此阶段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但目前的中职教师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我国传统的教师培养一般遵循“专业学习+教学法+教育实习”,没有将信息技术融入其中。中职教师的信息素养多数在学习期间利用信息技术公共类课程学习,并在任职期间不断摸索学习[4]。这种模式割裂了本应构成教师整体能力的教育类知识和信息技术,使得教师所学的知识与信息技术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互补,降低了中职教师的职业素养。

(二)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相关问题

通过对相关数据和文献资料的查找,整理出中职教师职业素养存在的相关问题。一是中职教师自主制作和设计教学资源的能力较差,体现于中职教师在熟练的利用互联网资源查找教学资源的同时,能够初步对教学资料进行整合,但对于教学资源的自建和设计存在一定缺失;二是中职教师对于信息化教育的认同度较高,但创新意识较差,并且缺乏灵活使用的意识和能力。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时,不能够根据学生与学科特点自主运用;三是中职教师积极使用信息与通信技术,但涉及的范围较小。中职教师使用网络工具进行资源查找辅助教学,但只局限于自己的学生和同事之间,缺少与校外教师间的交流。因此,中职教师利用网络技术较为频繁,但范围需要延伸;四是中职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求知欲不强,缺少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并且缺乏系统的考评措施,导致了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的缺失。

四、中职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中职教师信息素养整体水平参差不齐,提高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难度较大,需要对中职教师素养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广泛参考先进的经验,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视角下对影响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中职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一)注重知识获得

根据中职教师的培养需求,中职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知识,以及一定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通过知识、意识和能力的不断发展,形成中职教师的信息素养[5]。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中职教师的知识构成成分发生了变化,由于信息技术和信息手段的参与,中职教师可以获得更为丰富的学科知识,更便捷借鉴先进经验,直接提升中职教师的授课深度和广度。并且加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之间的关系,在规划与建设信息技术和课程设计中更具有开放性,提升中职教师对各方面知识的提取、选择、整合和迁移能力[6]。

(二)坚持能力为导向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职教师的培养,中职教师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但还存在一定的缺失,应以能力为导向进行中职教师的信息素养培训[7]。中职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本身就是一个示范引领的一个过程,在培训的过程中中职教师能够切身体会到信息技术在授课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其运用的相关机制,并通过培训使得中职教师直接获得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能力及一些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理念,最终提高中职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

(三)动态更新信息素养标准

在中职教师职业素养的提高过程当中,制定相关信息素养标准以供教师进行参考对照,是培养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评价依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融合,新型教学模式的数量不断增加[8]。为了保证中职教师信息素养与学生的匹配度,应重新审视信息时代的师生关系,把握信息化时代学生的学习特点,中职教师信息素养需要对应学生信息素养与中职学生发展的需要,动态更新中职教师信息素养标准。

(四)相关政策引领

宏观调控,政策起指导作用。政策对于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各类政策的推行,是提高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途径[9]。加强国家宏观教育政策的引领,制定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的纲领性文件,在大力提升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同时,建立政策和国家机构的检测和评价体系,并且根据不同地区的条件,因地制宜地引领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平衡发展。

结语

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中职教师掌握与时俱进的信息技术,运用新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中职教师必备的条件。信息时代,每个中职教师都应该跟随时代的潮流,选择符合新时代中职生特点的教育教学形式,在提高自身综合素养能力的同时,满足学生的需求,共同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清华.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

[2]李泽清.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特性探析[D].沈阳:东北大学,2010.

[3]马德四.教育信息化本质研究:教育学视角[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4]陈杰苗.芬兰、新西兰和爱尔兰教育信息化政策演变及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3):9-12.

[5]陈丽等.论网络时代教师新的能力结构[J].中国电化教育,2003(4):65-68.

[6]陈维维,李艺.信息素养的内涵、层次及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2(11):7-9

作者:朱猛 单位:阜阳职业技术学校

第二篇:中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过程

摘要:“没有一流的师资,就没有一流的职业学校,也就没有一流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是中职学校教育发展的保障,教师教学能力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教学常规检查、青年教师联盟平台、教师教学培训、教师教学比赛四个维度,具体阐述如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四维一体;中职教师;教学能力

教学质量是中职学校教育发展的保障,而教师教学能力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中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在校现有教师210人,按教龄划分:新手期(3年内)教师,大部分为非师范类学校毕业,他们学历层次高、精力旺盛、思想活跃、勇于尝试,但缺乏教育学等理论的系统学习,缺少基本的教学技能;成长期(3~10年)教师,他们掌握了基本的教学方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而教师教学能力的差异性也逐渐体现出来;成熟期(10年以上)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但是其中不乏已经完成职称评审的教师对教学探索停滞不前,且信息化能力较弱。根据笔者对全校教师开展的问卷星调研,发现形成以上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学校缺乏系统的教师教学能力考核体系。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在教务处从事多年教务管理工作的经验,提出“四维一体”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体系,并积极探索实践,已有一定的成效。

一、“四维一体”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体系实施过程

“四维一体”即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目标,通过教学常规检查、青年教师联盟平台、教师教学培训、教师教学比赛四个维度,建立教师教学能力考核体系。“四维一体”中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体系见图1.

(一)教学常规检查规范日常教学

教学常规是教学过程的最基本要求,包括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学业考核等,是教师教学的常规工作,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所在学校就教学常规检查出台《教师教学常规管理规定》。教学常规检查是为了监督及考核教师日常教学,对规范教师教学有重要意义。笔者所在学校在具体实施教学常规检查过程中有如下具体措施。1.教研组每月例查笔者所在学校有四大系,各系室有多个教研组。以30人教研组为例,每个月的检查方式为上半月检查15人,下半月检查15人,可以随机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教案的撰写、作业的批改、听课的记录、记分册登记情况。由各系教学主任和教研室负责人检查诊断,并给每一位任课教师提出反馈建议。2.教务处每月抽查除了教研组常规检查外,教务处由计算机软件程序随机抽取教师名单,抽查内容也为教案的撰写、作业的批改、听课的记录、记分册登记情况。由专业学科带头人及部分高级职称教师检查诊断,并给任课教师提出反馈建议。检查反馈总结报告由教务处在内网进行公示。教务处抽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以查促教,以查促改,以查促建,发挥指挥棒作用,以刀刃向内的勇气,促进教师教风和教学能力的改进。3.督导组跟踪听课学校为健全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全面管理的质量保证体系,深化教学督导在稳定学校教学秩序、规范教学活动、培养教师队伍、深化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结合部门实际,制订《教学督导工作实施方案》。学校根据学校学科、专业要求,选出14位教学经验丰富、有责任心的资深教师组成督导组。督导的主要任务:通过落实“听、评、议、查”四个环节,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进行帮扶指导,从而尽快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具体做法下如。第一,评价并反馈。通过课堂教学听课,每位督导员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公平、公正评价,认真填写课堂教学评价表。各督导员把评价表上交本专业督导员,由其汇总综合评定并予以反馈,这样能更精准地从教学方法策略尤其是教学内容上给予评价,同时要求被听课教师结合督导组反馈写教学反思,并上交给本专业督导员。第二,教案检查。依据课堂听课内容,督导员查阅被督导教师所授课的教案,并在评价表上做好记录。汇总后,督导员把综合评定表和教师教学反思统一交给教务处,由教务处汇总并在内网公示。

(二)教师培训强力助推教师成长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出现,知识更新成为现代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一次性教育”已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而教师培训就是终身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按照培训的内容,笔者所在学校教师培训主要有三大类,即专业知识的培训、教学理论的培训和人文素养的培训。1.专业知识的培训专业知识培训按照教研大组分类进行培训,定期组织开展教研活动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各教研组在学期初认真制订教研活动计划,按计划开展教研活动,并及时做好活动记录。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外出交流学习,学习兄弟学校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学生竞赛等方面的成熟经验和做法,这对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十分有意义。2.教学理论的培训学校有80%以上的教师是非师范毕业生,因此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教学理论。英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劳伦斯·斯滕豪斯说过:“教师即研究者”。笔者认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就需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学情、研究课堂、研究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必不可少。因此,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的培训也十分重要。3.人文素养的培训人文精神是立身之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要从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入手。再者,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工科为主,为了提高教师实施人文素养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学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了全校性教师人文素养培训。总之,学校既有全员的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也有分专业方向的培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兼顾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所需。所有培训开展组织有序,管理得当,笔者突破以往常态培训模式进行了系列培训的尝试,通过多年的实践,收获了良好的效果,以后的培训将在此实践基础上继续完善和改进。(三)教学比赛促进教研能力提升教学比赛是中职院校教师竞赛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1.层层打磨——教研组团队打磨教研组作为学院最基础的教师组织,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起直接的作用。每个教研组分为两个团队:参赛团队和辅导团队,参赛团队主要由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组成,辅导团队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组成。老教师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语言和教态等方面,从不同角度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青年教师普遍理论知识丰富,但在教学中把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的能力较弱。因此,发挥教研组的“以老带新”“传帮带”精神,带动青年教师改进教学设计、优化教学策略、规范教姿教态,从各方面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2.个性指导——专家一对一辅导教研组打磨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第一步,为了更好地对接教学竞赛,让参赛教师取得更好的成绩,学院邀请各赛项领域的专家到校开展指导。专家从竞赛精神、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应赛技巧等方面开展一对一辅导,助力青年教师成长。3.内外互通——校内外学习交流教学竞赛不仅是一场个人的比赛,更是一次良好的交流活动。“引进来”即借助学院开展活动,邀请不同学校、不同课程的教师齐聚一堂开展教学研讨,通过“同课异构”“同堂授课”等活动,根据不同专业教师的不同视角进行教学打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走出去”即让参赛教师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到其他学校去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教学交流,换个授课对象,调整教学思路,完善教学。

二、小结

笔者仅以多年的教务管理经验做一个分享,对于中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探索仍要继续。直面中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不平衡、教学能力提升手段单一、教研能力薄弱等实际问题,通过抓教学常规、建青年联盟、树培训体系、战教学比赛,以培养青年教师为抓手、树立传帮带的优良作风,构建“四维一体”教学能力提升体系,实施教学管理,消除了青年教师“教不了”的认识偏见,矫正了老教师“研不了”的思维定势,突破了教师教学能力“提不了”的发展瓶颈,实现了教师教学能力全面提升的目标。

作者:郭鹏

第三篇:中职教师情绪劳动及表达策略

摘要:近年来,教师作为情绪劳动者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在教育研究中却少有探讨中职教师情绪劳动的。研究通过质性研究方法,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收集资料,结果显示中职教师情绪劳动的表达策略有三个方面:微笑示人、假装情绪展现;自然流露、真实情绪展现;忍耐压抑、负向情绪调节。中职教师之所以有如此的情绪劳动表达策略,主要是因为教师受职业道德规范,且教师的情绪劳动具有情境性,因此教师能因人因境有策略地表达情绪。最后提出结合职前和在职培训提高中职教师情绪管理能力的实践建议。

关键词:教师;情绪劳动;正向情绪;负向情绪;情绪管理

一、问题提出

教师作为情绪劳动者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国外学者霍克希尔德(A.R.Hochschild)首次提出情绪劳动的概念,并将情绪劳动界定为个人在工作时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创造出一种合乎组织要求的工作气氛,从而达成工作目标[1]。这里的情绪劳动,特指个体在工作需要中所进行的,而不是在私人生活领域所作的情绪管理。继霍克希尔德之后,莫里斯(Morris)与费尔德曼(Feldman)从人际互动的角度出发,认为情绪的产生很大程度决定于社会情境,他们将情绪劳动界定为在人际互动中,个体表达组织所期望的情绪时所需付出的心力、计划及控制[2]。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将教师情绪劳动界定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与人互动时,表达组织及教学工作所要求的情绪过程中所付出的心力、计划及控制。国内对教师情绪劳动的研究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纵观现有的研究,研究者较多关注高校教师[3]、中小学教师[4]和特殊教育教师的情绪劳动[5],鲜有学者对中职教师的情绪劳动进行实证研究。在长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中职学生由于经受了中考的挫折,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相比较难管理,部分家长也没有办法管好自己的子女,教师在教学和管理这样一群学生时伴随着大量的情绪劳动。故本研究选择中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以探求中职教师在工作中有着怎样的情绪劳动,以及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情绪劳动,当不同情绪出现的时候,他们又该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为中职教师良好情绪的表达和优化情绪管理提供一些实践上的建议。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对象

研究选取云南省昆明市2所职业中学的10位教师。其中教龄2—5年的教师4人(三女一男),15—24年的教师3人(两女一男),25年以上的教师3人(两女一男)。选择研究对象的缘由:一是在教龄的选择上,中职院校教师的年龄差异较大,且都偏“高龄”,选择3个年龄阶段基于调研学校教师的教龄分布特点,3个教龄段基本上能反映中职院校教师教龄的分布情况;二是在性别的选择上,中职院校女教师偏多,本研究选择了7位女教师和3位男教师,基于中职院校男女教师性别极不均衡,研究对象的选择尽量兼顾了性别的平衡。

(二)研究过程

研究主要通过与10位教师的两次访谈、观察10位教师的教学及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对10位教师进行为期4个月的跟踪研究,收集他们情绪劳动的心理历程及自我调节策略。每次进行访谈和观察后都及时对材料进行整理和分类,对于不明白的问题又通过追问、观察进行材料补充及完善。

(三)资料的编码处理

通过三级编码,将访谈资料进行分层并编号,每位受访者的资料分别给予三个编码,以01-01-①为例,从左向右,数字“01”表示受访者一,中间的“01”表示该篇文本的第一段,“①”表示出自该篇文本的第一处。由此,“02-01-②”表示该内容出自第二位受访人员的第一段第二处。

三、研究结果

关于教师情绪劳动的表达,研究者多从正向情绪的表达与负向情绪的调节两个维度进行研究。本研究也从这两个维度,探求中职教师情绪劳动的表达和调节。

(一)中职教师正向情绪的浅层展现:微笑

正向情绪的表达可以分为浅层展现与深层展现两种。浅层展现是指通过改变外在的情绪表现来达到情绪伪装的目的,而非改变内在的情绪感受。正向情绪的浅层展现在中职教师的情绪劳动中表现为以微笑示人,是教师较多使用的一种情绪劳动表达策略。在学校中你要和学生、领导、同事、家长打交道,作为教师,常常需要将不好的情绪收起来,你需要面带微笑。(09-03-③)学校虽然没有明文规定说上课时一定要面带微笑,一定要给学生带来良好的课堂体验。但其实教师多少也是属于服务行业,我们教师已经心照不宣。所以我们基本都是自己能忍就忍,不管上课前怎样,自己走进课堂的那一秒,就要清楚自己教师的身份。(06-07-③)中职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基本的情绪劳动表达策略为微笑,这主要是教师基于社交规则、受教师职业素养要求和教师形象的公众期望所影响而持有的一种情绪劳动策略。大家就是秉持尊重的原则,见面问问好,其他不会有太深的接触,不会说把自己的负面情绪传递给对方。(02-08-②)上课时如果有学生没有跟上思路,心里觉得生气也不应该表现出来,在课堂上不能给学生带来负面的情绪,能忍还是要尽量忍住。还有就是不管是在哪里产生不好的情绪都不能带到工作中,身为教师就要有职业素养。特别是如果在家里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最好不要带到工作岗位上。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其他教师和学生就是自己的失职。(02-07-①)通过教师访谈,可以知道中职教师积极情绪浅层表达的策略是微笑,这也在平日的观察中得到了验证。许多教师会因家中烦心事,或因班上学生违反班规校纪而情绪低落,但走进教室或与同事打招呼时都是面带微笑的。这一方面印证了教师说的微笑是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教育作为服务行业,教师是情绪劳动者。

(二)中职教师正向情绪的深层展现:愉悦、开心、惊喜、骄傲

正向情绪的深层展现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绪劳动策略,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情绪表达。中职教师正向情绪的深层展现具体体现为愉悦、开心、惊喜、骄傲等,这是教师访谈中提到较多的词汇,也是教师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的表现,具体的情境如下。第一,师生积极互动,教学效果好。课堂是教师情绪劳动的主阵地,对于教师来说,能让其体会到发自内心的快乐,最重要的是“课上得好”,即教学过程中师生配合良好,学生主动应答教师,教师感受到教学的成就感而由衷地开心。上课时发现,有部分学生居然提前完成布置的预习任务。不仅踊跃回答问题,还说出他们自己的想法。这时自己会感到心情很愉悦和欣喜。(07-08-②)有时课堂效果很好,提前完成教学任务,心情很愉快。(04-08-②)有时候学生特别配合会让自己开心到合不拢嘴。(07-08-⑥)第二,师生获奖,骄傲而开心。除了教师感觉到“课上得好”外,能让教师体验到深层的职业幸福感的当属学生取得进步。当学生在运动会、文艺活动中获奖时,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会感到非常骄傲。而教师本人获得教学技能奖、优秀班主任奖时,也表现得非常开心。体育节时我们班在跳绳和拔河比赛上都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让我觉得很骄傲。(07-08-④)通常都是我们学部的学生包揽第一名,作为部长我感到很骄傲。(02-08-③)去年获得优秀班主任,感觉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很开心。(10-05-②)第三,职业成就,身份认同。除了以上两种情境,教师表现出表里如一的、比较持久的深层正向情绪,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对教师职业和教师身份的认同。我还是蛮喜欢教师这个职业的,虽然有时候很累,但是开心的时候总是多于烦恼的时候。(01-03-①)我是厨师专业出生的教师,能成为教师我还是觉得挺幸运的。总体来说,我是喜欢当教师的。(05-04-④)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觉得教师这个职业蛮有成就感的,像毕业多年的学生还记得你会让你很欣慰。(09-10-①)

(三)中职教师负向情绪的浅层表达:假装的生气

负向情绪的浅层表达是指教师仅改变外部的情绪,内心的真实情绪却不发生改变。中职教师负向情绪的浅层表达主要通过伪装的生气来实现。中职学生课堂氛围都相当“活跃”,有时候收都收不住。面对实在难以把控的情况,基本上要把声音提高或者是板起脸来才能起到一些震慑作用。(02-09-④)普遍情况就是上课时学生讲话、吃东西,这时就会用手敲黑板、用课本拍拍讲台来提醒学生,但其实不会真的生气。(10-08-①)中职教师负向情绪浅层表达发生的情境是学生举动影响到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时,教师不得已而采取的一种情绪劳动表达策略,其目的在于恢复教学秩序,达到提醒学生、管理课堂的效果。

(四)中职教师负向情绪的深层表达:忍

负向情绪的深层表达需要耗费教师极大的心力,隐藏内在不悦的情绪而表现得若无其事。当教师感受到负向情绪时,往往通过“忍”来伪装内在情绪的感受,从而符合教师的形象,这也是大多数教师在面对负向情绪时所采取的情绪劳动调节策略。无论发生多严重的事情都不能直接向学生暴露出自己的真实情绪。(03-09-②)因为自己是老师,你不可能在课堂上和学生争辩,只能自己控制情绪。(05-09-⑤)他们犯错你不能太过严厉地批评,还是要拿出耐心,不管有什么情绪都不能对他们发泄出来。(08-10-⑨)在感受到负向情绪时,教师较多采取“忍”的调节策略而不是直接宣泄情绪,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第一,教师职业素养要求。教师普遍认为,不管自己有什么负向情绪,都不能在学生面前直接表现出来,这是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素养的体现。这是身为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操守,无论发生多严重的事情都不能直接向学生暴露出自己的真实情绪。(03-09-②)还是考虑到职业素养,无论如何都会忍着,不会直接爆发。(09-10-④)第二,中职学生的特殊性。通过访谈可知,教师在面对学生时表示无论如何都不会表达负向的情绪,这主要是基于中职学生的特性考虑的。这些学生大多是没能考上普通高中才来中等职业学校的,且部分学生要么来自单亲家庭,要么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较为欠缺,如果教师情绪爆发,只会让情况更糟糕,所以许多教师感受到负向情绪时会选择伪装内心的情绪。我们班的学生有不少来自单亲家庭或留守家庭,这类学生心理较为脆弱、敏感、自卑,对这些学生,不管有什么情绪都不能发泄出来。(08-10-⑨)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中职教师是情绪劳动者,情绪表达具有情境性

基于上述调查结果可知,中职教师情绪劳动的表达策略有正向情绪浅层表达、正向情绪深层表达和负向情绪浅层表达、负向情绪深层表达,因不同的情境与不同的对象互动时需要不断调节自己的情绪以符合教师形象的要求。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惯常采用正向情绪浅层表达的策略,以微笑示人。当课堂中师生互动良好、教学效果好、学生获奖或教师本人获得荣誉时,教师会由衷地表达喜悦之情,展现正向的深层情绪。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秩序失序,教师也会采取假装生气的策略来表达浅层的负向情绪,其目的是控制好课堂,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负向情绪深层表达的情境是当遇到行为失范的学生、不讲理的家长、武断的领导时,教师一般采取情绪克制的策略来隐藏真实的情绪感受,以证明其符合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在工作中,常常因人、因事、因地转换不同的情绪,属于情绪劳动者。而在现实中,学校并没有对教师情绪劳动引起足够的重视,再加上受认知主义传统的影响,学校较多关注教师的技能和行为层面,对教师情绪健康的关注较少。研究者已证明情绪状态可以影响学习、记忆、社会判断、创造力和问题解决。因此,当学校在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的时候,也应该为教师提供相关心理咨询服务;当学校为教师准备一场又一场技能培训的时候,也应该为教师准备一些关于正确认知、处理情绪的讲座。

(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职教师情绪劳动表达有策略

教师情绪劳动的表达策略,不仅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教师增加职业幸福感,提高工作绩效。通过研究结果可知,中职教师情绪劳动的表达策略有三个方面:微笑示人,假装情绪展现;自然流露,真实情绪展现;忍耐压抑,负向情绪调节。教师之所以采取这三种情绪劳动表达策略,均因为教师认为坚守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素养的体现。中职教师有繁重的教学任务,还需要与学生、同事、领导、家长等互动交流,其间伴随着大量的情绪劳动,但无论如何,教师在教学中爆发情绪、直接宣泄情绪的事件很少发生。或许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具有关心、陪伴、爱护学生的职业群像,与鼓励情绪表达的西方文化不同,如果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直接宣泄负向情绪,可能会造成教师更高的情绪负荷。如相关研究指出,个体在工作的人际互动中表达怒气后,就个人内在历程而言,可能要付出更多的心力来处理自己不减反增的愤怒感;就人际历程而言,他不仅要为接下来的人际后果感到忧心忡忡,有时更要为自己一时冲动所造成的社会关系破裂进行修补。因此,教师在面对情绪事件时,遵循“专业至上”的逻辑,并没有直接爆发负向情绪,忍让或许是一种情绪调节的“灰色”策略,但也是教师情绪智慧的体现。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与宣扬情绪表达的“常识”相反,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个体在向他人展现负向情绪时,情感表达的舒适度较差[6]。

(三)中职教师情绪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上文指出,教师能够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而表达与当时情境相符的情绪,情绪表达具有策略性。但过多地使用伪装和忍让的情绪调节策略,容易导致教师产生更多的情绪劳动负荷,并可能引起他们的情绪衰竭或倦怠[7]。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能帮助教师具备情绪劳动素养,理解教师情绪表达规则,处理自我的负面情绪,缓解内心的焦虑,同时能帮助教师学会如何辨识他人的情绪,从而利用情绪管理能力帮助学生解决情绪问题,使师生都拥有健康的情绪。中职教师情绪管理能力的提高,可通过学校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来实现。一方面,在职前培训的课程中,应增加教师对情绪的认知和理解。在访谈中,当研究人员问教师是如何理解情绪时,许多教师都从消极情绪来谈而忽略了积极情绪,把情绪界定为一个贬义词,这说明教师对情绪的认知较为片面。职前培训可以从情绪的概念、社会心理学中涉及情绪的相关理论和情绪的功能等角度帮助教师对情绪形成良好的认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在职培训提高教师的情绪管理能力。教师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职培训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解决实践情境中遇到的问题。如通过教师工作坊、教研活动等形式,开展关于教师情绪管理的案例研讨会,通过教师分享真实的情绪事件,一则帮助教师疏解情绪,二则通过分享、讨论的形式,形成教师关于情绪调节的集体智慧,帮助教师形成终身受益的情绪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尹弘飚.教育实证研究的一般路径:以教师情绪劳动研究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47-56,168-169.

[2]李海燕.真实的自己还是假装的情绪表达?——教师情绪工作的心理历程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8(11):103-109.

[3]陈晓宁.高校青年教师情绪劳动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23-26.

[4]吴宇驹,刘毅.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问卷的编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02-108.

[5]周厚余.积极心理学视角的特殊教育教师情绪劳动策略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6(1):61-66,88.

[6]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M].王垒,王更生,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355.

[7]田学红.教师的情绪劳动及其管理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3):67-70.

作者:马蕾迪 钟媛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云南省文山市开化街道中心小学

第四篇: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摘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中职学校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阐述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分析了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问题;实践策略

当前,“双师型”教师肩负着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的重要职责。“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中职学校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越来越被重视。中职学校要想实现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有机结合,就要构建一支组织结构合理、应用素质优良、专业技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认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应该既是学生学习理论和技术的导师,又是学生心灵的导师。“双师型”教师除了需要具备教师资格证和相应技能资格证书外,还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一定的专业实践经历,同时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丰富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既能够教会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开展技术训练,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实验操作能力,还要善于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认定不准确

由于国家对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资格没有统一的要求标准,因此不同的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规模和要求各不相同,对“双师型”教师结构的理解也会存在偏差。有的中职学校仅仅因为某教师既有教师资格证,又有其他资格证,就片面地认为这名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还有一些学校把有行业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认定为“双师型”教师。这些都是由于学校对“双师型”教师认定不准确造成的,无疑降低了“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导致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数量减少。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偏少,师生比例失调,来源单一,多数专业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行业企业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数量占教师总数比例明显较低。现有中职学校专业教师中真正具有“双师”资格的教师寥寥无几,缺少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青年专业教师占比较大,他们缺乏教学经验、实践经验和指导能力。很多学校“双师型”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职称结构也不均衡,缺乏连续性,出现“断层”现象,导致“传帮带”作用不能顺利发挥,专业改革后劲不足。

(三)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校企合作是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制度、政策、环境和利益等诸多因素,教师去行业企业工作或行业企业专家到学校传授经验的机会不多。有些行业企业经常把去调研学习挂职的教师架空闲置,不安排他们去做核心、重要的工作,这使得去行业企业学习的教师无法获得真正需要的实践经验,对生产的认知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升,产教结合不密切。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策略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中职学校教学质量发展的必要措施。新形势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策略如下。

(一)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政府对于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应给予正确定位,出台相关政策,加大经费投入,在充分调研了解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及学校对教师能力的实际需求后,科学地制订校企合作计划和教师培训计划,并认真加以实施,确保“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效稳定推行,保障教师能够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推动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

(二)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专业教师上岗工作的长效机制

学校和行业企业、用人单位之间加强联系,积极合作,将教师培训作为合作的重要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订科学、行之有效的专业教师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设定教师培训的目标、任务、职责、时间,签订书面协议并严格执行,同时建立教师评价机制和激励措施。企业根据被培训教师的表现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评优树先、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三)依托校办企业,提高教师素质

校办企业是实施专业实践教学、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场所,是学校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新老师必须到校办企业实践实习一年,考试合格后方能登上讲台给学生授课。对于已上岗的教师,要求每年暑假寒假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生产实践,确保及时更新知识,学习新技术,并确保其“双师型”教师的素质符合要求。

参考文献:

[1]张秋英.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的困境与路径研究[J].教育观察,2018(6).

[2]陈召净,王琦,李娜.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途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1).

[3]张建荣.双师型中职师资结构模式及队伍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5(8).

[4]周亮.技工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及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6(24).

中职教师范文篇5

论文摘要: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对中职教师实行有效激励。但教育系统内部单一的激励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我国中职教师激励需从三个维度共同进行激励:政府领导要从树立人才新观念,加大扶持力度与改善办学体制方面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学校领导要针对中职教师职业压力与特定需要实施有效激励;教师也要不断进行自我激励。

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然而近年来,由于高校连年扩招,社会形成“普高热”,使得中职学校从投入到生源质量连年下降,有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存在着“招生难、教学难、管理难、就业难”等问题,中职教师在日常教学与管理中也面临着巨大压力,突出的问题是缺乏有效激励。中职教师缺乏有效激励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不仅影响了工作满意度,还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与爱心,这样如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将直接影响到中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中职教师仅靠教育系统内部单一的途径是难以实现有效激励的。它不仅需要政府领导间接激励,还需要学校领导直接激励与教师自我激励等三个方面结合进行综合激励。

一、政府领导的间接激励—营造中职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教师激励是指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勉励教师向期望的方向努力。它是一种引导活动,是一种教育活动,也是一种管理活动。政府领导可通过树立新的人才观念、加大扶持力度与改善办学体制,来鼓励和引导中职学校与教师去追求中职学校所期望的价值目标。

(一)营造中职教育发展的观念,满足教师尊重的需要

从经济增长的方式上讲,国家要加速走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样才能使社会大众、企业更加重视、吸纳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人才。从对社会贡献上讲,全社会要转变落后劳动力人才观念,要尊重那些能自己动手、实际操作,有发明创造的技术人才。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出版和其他大众媒体,都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和社会贡献,扫除重学历轻技能、鄙薄职业教育的陈腐落后观念,使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中职教师由于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而提高了工作满意度,避免了教师队伍的不稳定。

(二)加强中职教育的扶持力度,缓解教师职业压力

1、要解决好发展中职教育的思想认识和领导重视问题。要明确抓教育的责任是在地方政府。政府要切实解决中职教育发展和改革中的困难和问题。

2、要把加强中职教育纳入各级发展总体规划。政府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统筹安排各类教育的扶持力度,把中职教育放在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统筹考虑。

3、要合理调整教育结构。在高中教育阶段,要坚持普通高中教育和中职教育并重、协调发展。在高等教育阶段,要进行分层教育,使应用型人才比例高于理论型人才。要让中职学生、家长明白,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学业和技能上还有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激发学生和家长热爱中职教育。

中职教育一旦得到了观念支持、政策支持将会获得长足进步,中职学校的招生难、教育教学管理难的局面也将会改善,中职学校的教师所面临的外部职业压力将得到实质性地缓解。同时中职学校良好的发展态势,也将有利于教师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满足,有利于学校利益与教师利益的有机融合。

(三)推进中职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

1、扩大中职学校办学自主权。教育行政部门应理顺职校多头管理体制,摆脱官僚主义作风,增强服务意识与功能,把人事权、财政权交给中职学校。加强中职学校与市场的衔接,给予中职学校以更大的自主权和独立性,从而使中职学校办得更活。

2、大力推进体制创新。要面向市场,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发挥企业、行业和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形成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新格局。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兴办职业教育,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或行业组织发展职业教育。这样,有利于实现学校与企业、行业的互动,有利于更新教育观念,取长补短,把整个中职教育事业带活。

3、统筹规划中职教育发展方向。教育改革应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在经济发展的前沿。国家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具有前瞻性、计划性地进行职业规划与预测,对中职学校专业的设置予以指导,避免办学的盲目性。

中职学校的办学体制改革将会有力地促进中职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使办学更富有成效。中职教师也会因此获得良好的自我发展,并将提高自已的社会地位与职业成就感。

二、学校领导的直接激励—针对中职教师独特心态与特定需要实施有效激励

(一)合理评价工作绩效

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为了做到公正激励,必须对所有教师要一视同仁,按统一标准奖罚,不偏不倚,否则将产生负面效应。此外,必须反对平均主义。领导者的责任必须最大限度地缩小不公平,呈现公平的清晰度。

由于人的工作动机不仅受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更重要的是受相对报酬的影响。人在主观上感到公平合理时,心情就会舒畅,人的潜力就会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使组织充满生机和活力。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坚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把教师的工作贡献与工作报酬、福利紧密的挂钩。另一方面不要进行流于形式、事无巨细的繁琐评价,要将精确的量化管理与定性的模糊管理相结合,引领教师的自我预期与专业成长。

(二)针对职业压力源采取相应措施

我国中等职业教师职业压力因素主要有六个维度:学生因素、自我发展需要、工作负荷、考试压力、自我生存压力、学校生存压力。当前中职学校的许多教师在教学管理中不断体验到焦虑、困惑、无奈,甚至有些教师出现了情绪严重衰竭,人格解体的症状。学校领导应当关心教师的职业压力,采取应对措施进行缓解。学校领导可尝试以下措施进行应对:

1、加强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宣传与咨询工作。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还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对教师们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与教育,制定相应的心理援助计划,向学校领导者反映教师的心理问题情况,进行及时的疏导,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及工作满意度。

2、建立班主任相互学习与交流的平台。要重视以老带新工作,通过老教师与新教师结对帮教,有效缓解某些新教师不能胜任职教工作的压力。同时要加强班主任之间的相互交流,从总体上提升德育工作队伍的素质。

3、加强师生沟通训练。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师生相互沟通的方式,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交往的质量与效率。对教师进行沟通训练,能有效避免许多师生交往障碍,减少师生冲突。

4、端正职校教师的学生观。目前在中职学校中仍存在着以普教的观点、标准看待职校生,要求职校生的现象。因此,必须引导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正确全面看待职校生,从而使教师改变心态及教学方式,提高职业成就感。

(三)实行因人制宜的差异性激励

教师激励的基本作用就在于满足特定教师的特定需要,通过满足其需要来达到激励其积极性的目的。管理者要以敏锐的目光察觉每个个体认识上可能存在的偏差,因人制宜采取有效激励措施,适时引导好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1、学校应定期进行教师的需要调查,分析不同年龄、性别、职务、地位、受教育程度的员工最迫切的需要,并根据调查的情况实行弹性奖励制度。

2、在学校管理中,管理者要善于抓住教师的优势需要,根据不同教师的个性、业务能力、思想觉悟以及同一教师在不同时期的优势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这样才能有效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3、学校在实行教师激励时,要注意激励手段的整体效益。学校领导在考虑学校规章制度、学校发展的同时,也应考虑教师的需求、教师的心态、教师的未来发展,采取目标激励、支持激励、强化激励、情感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发挥激励手段整体效益,尽量避免单一化的激励手段。

三、教师自我激励—教师要善于不断地进行内部激励

自我激励是教师自觉激发内在动力,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朝着期望的目标前进,其方式有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设计、自我践行等。教师自我激励是一个特定的系统,可使教师增强主体意识,促进角色规划的践行和教师的自我完善,主动承担自我激励的责任,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提高学校管理效能,促使学校组织顺利发展。

(一)教师应理解自我激励的必要性

教师作为被激励者应该明白,激励应该是双方面的事,彼此必须密切配合,才能恒久有效。印度杰波普大学教授奥修(sho1931-1990)认为人应该快乐而不满足,对于任何激励,我们都要以快乐的心情来接受,而不是耿耿于怀,认为自已十分委屈并未获得公平的奖赏。教师自已来自内心的激励才是最真实可靠而且经久耐用的,希望依赖外来的激励,势必使自已成为被动状态。激励不一定要来自他人,自己再接再厉,总比寄希望于他人的激励来得牢靠。由于自我激励有三大优点:方便性、真实性、有效性。因此,中职教师经常给自已激励,能使自已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状态。

(二)教师自身要学会进行合理归因

不同的归因会对人的动机及积极性产生不同的影响。当把活动的成败归结为外部因素,即任务难度和运气时,就会减小努力程度,降低工作绩效,反之则会提高活动的积极性。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自已活动的成功倾向于内部归因,对他人活动的成功倾向于外部归因。因此,要对教师进行归因训练,尤其是多进行内部的不稳定归因训练。活动成功时不要沾沾自喜,不要盲目炫耀;活动失败时也不要怨天尤人,更不要灰心丧气,要多从自已的主观努力上找原因,这样的归因才具有激励作用。公务员之家

许多中职教师面对大量的差生,在教育实践中,往往将教学管理失控、班级管理失调,师生矛盾冲突等等工作中的问题归因于学生,自身缺乏反思与司感,最终导致自我效能感降低,认为自己无能为力,没有办法教这些差生。因而教师要学会合理的内归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以解决工作中的困惑与难题。

(三)教师自身要摆正位置端正认识

1、要正确选择比较对象和正确看待不公平现象。公平理论认为:公平与否都源于个人的感觉,个人判别报酬与付出的标准往往都会偏向于自己有利的一方,从而使本人产生不公平感。因而教师自身要尽可能避免认识上的偏差。

2、教师应明白合理不公平的真义。假如盲目追求所谓的“公平”,结果只能够获得表面的、形式的、虚假的公平。换句话,不过是一种齐头式的假公平。只有接受合理的不公平,才会自然心安理得,走上自力奋发的坦途。

中职教师范文篇6

近年来,随着普高热的掀起,中职校的招生受到较大的影响,中职生生源质量每况愈下,整体素质令人担忧。现今中职生或为家庭娇子,往往自尊心、优越感极强,自控力却比较弱,情绪波动快、幅度大;或者家境不好,自卑感极强;或者学习成绩差,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自信。中职生的年龄一般在15—18岁之间,处于这个年龄的学生心智尚不够健全、思想尚不够成熟,不善辨美丑善恶,对各种诱惑的抵抗力较弱,这就要求我们中职学校的老师在教给学生一技之长的同时,更要注意完善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素质,竭尽所能将每个学生都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就必然要求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落实、加强德育工作。

二、中职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缺乏耐心和爱心

中职生处于一个不成熟的年纪,容易冲动、管不住自己,很多学生自尊心强,但因为学习不好或者不守纪律,长期受到老师、同学的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又套有一层“硬壳”,给人难以接近的感觉,但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信任,他们比一般同学更需要得到老师“雪中送炭”式的爱。如果教师对待他们缺乏应有的耐心、爱心,他们就会从教师的言行态度中意识到教师的偏心和歧视,在心理上有意躲避教师,对教师的谈话帮助听不进接受不了。

(二)德育教育中批评有余、鼓励不足

很多老师认为,对于学生一定要严格要求,只有对他们严格要求才是对他们负责任,对待那些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的学生,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在批评学生时,有时采取讽刺挖苦或体罚谩骂的方式,甚至当众羞辱学生。教师教育不得法,师生关系紧张,长期如此,容易使学生滋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在学习知识和接受思想教育时,容易对老师产生对立情绪,实行心理封闭,甚至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使转化难上加难。

(三)德育教育中对待学生不公

由于教师在师生交往过程中的支配地位使许多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带有更多主观选择性,大部分教师都会偏向于学习成绩好、乖巧或者家庭背景好的学生,对于那些顽劣、期望值低的学生则比较冷漠,而中职生恰巧大部分属于这个特殊群体,长期的差异对待使他们对老师的教育帮助产生抵触心理,心理上自带“抗体”,这是很不利于德育教育的做法。

(四)德育教育存在重认知轻实践的倾向

中职德育一般以加强德育认知教育为主,即教育学生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种教育能够对学生如何行为形成一定的指导,但德育认知只是基础,并不能解决学生自觉参与德育实践的问题,即在德育实践方面存在不足。传统的教师德育教育对学生主要是以说教为主,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只能被动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事实证明,老套的说教对当今中职生已经收效甚微。

(五)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协作

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只是德育教师的工作,也是全体教职工的工作,但目前德育教师之间、德育教师与其他任课老师之间未能形成合力,影响了学校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中职教师如何开展德育工作

德育是以育人为背景的,从根本上讲,德育就是要教会受教育者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总之凡是与做人相关的思想、观念、规范的教育都可称之为德育。

(一)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首要环节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无数成功的教育经验表明,教师只有用一颗真正热爱学生的心去对待学生,与其建立起融洽的关系,才能感化学生。教育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相互渗透的过程。学生最不畏惧的是权势,中职生更是如此,如果用恫吓、威吓去压制学生,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教师在工作中要注意从情感上与学生接近,寻找共同语言,做到尊重并善于理解学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才能真正从内心接受教师,我们的德育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应该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心保护学生的心灵,理解、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相应的尊重。对待学生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辞,如果你无法做到用你们的话让别人温暖一辈子也没有关系,但千万别因为你的一句话而让别人寒心一辈子。我们只有对学生付出浓浓的爱,才能赢得学生深深的情。

(二)多鼓励少批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特别是中职生在求学期间犯一些错误属正常现象,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经过教育都可以改变。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必须有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容得下个性千差万别的学生。学生犯了错误不能只是训斥、压服,而是要心平气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正如《学习的革命》一书所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批评和处罚虽然可以起到处罚本人、教育他人的作用,但有时也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自卑心态,降低教育效果。学生犯了错误,要尽量避免直接的批评,多给鼓励性的评价,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当然,也不能一味地进行表扬,对他们所犯的错误不加批评,而是要注意批评的艺术,一般采取单独进行谈话的方式,要在平等、融洽的氛围中同他们摆事实,讲道理,真正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三)正确看待和理性评价学生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作为学生,都希望老师能够公平、公正,实事求是地作出评价,对所有人一视同仁。有鉴于此,教师必须正确看待和理性评价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中职生大部分是各类高中筛选剩下的“双差生”,往往被视为一无是处,其实,他们并非天生顽劣、无法改造,他们身上固然有一些缺点,但同时也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由于“光环效应”的作用,他们身上的那些微小的“闪光点”常被大量的消极因素所掩盖,往往比较微弱,有时一闪即逝,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学生在热心集体、热爱劳动等方面的积极表现,文体活动、书法绘画等方面的一技之长,哪怕仅仅是一些苗头,也要及时抓住给予真诚的表扬、鼓励和引导,加强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向上的动力,促使其发展成为稳定的积极因素。

(四)身教是教育中无言的榜样动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表率,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作为一名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是否有学生在场,是否与学生交谈,都要时刻不忘自己的教师身份,言谈举止要文明得体,切实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化学生、带动学生,共创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应当真正做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做到转变角色,注重以身示范,成为学生德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不可独断专行,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思想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那么我们教师首先就要树立教人求真的思想,一要知道自己的角色位置,并认真当好这个角色,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之中;二是要做好表率,加强学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在各方面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就是应当辛勤耕耘,以身立教,把社会道德素质要求内化成学生的自我要求。结合学习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特点,提高教书育人的自觉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各方协调齐抓共管

中职教师范文篇7

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学校特有的活动,由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其重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教会的结果就是学生要学会,甚至是会学。这种师生的双边活动所体现的高效益就是优效教学,也就是教师在教学目标的驱动下,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采取的各种教学策略及创设的各样教学情景等,能对学生施以激励、鞭策等有效影响,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并获得进步和发展的课程教学行为的过程,它包括教的有效性和学的有效性及交互作用。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教育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优效教学的思想基础,这就界定了优效教学既要遵循教学规律,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规范有序地进行教学活动;同时更要表现出教师的个性风格,及教师教学的创造智慧。依据我国职业教育“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理念,中职学校实现优效教学的主阵地就是课堂,高效课堂是实现优效教学的根本出路,因此优效教学应立足于高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一方面是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因素,如开场的导入艺术,课堂提问的艺术,课堂语言的教学艺术,课堂调控的教学艺术,情景创设的教学艺术及收尾的艺术等;另一方面是开发课程内在的教育元素,如沟通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揭示课程的本质思想,展示课程的美学内容,转变课程的“学术形态”为“教育形态”等等。以此达到教师能运用优效教学的理念和掌握优效教学的技术转变成有效的教,使学生在教师有效教的前提下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实现有效的学。

二、优效教学根基于教师的教学素养

教学素养是指教师对教学过程拥有的体验和思维模式,是教师学科素养和专业素养的综合体现。具体来说是指教师应有基本的事业心、责任心、本学科的专业知识、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的基本功和教学研究能力。其中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主要指向教师的学科素养,是对所承担学科的知识深度和广度的积淀和应用;其他则指向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对所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所应具有的教育教学技能及优良的师德。教师的学科素养和专业素养的综合就是教学素养,并且这两个方面中,学科素养是基础,专业素养是关键,二者互为依存,彼此不能分割,同时又互相制约。换言之,具有卓越教学素养的教师指的是既教书、又育人,具体体现在师德好、学问好、教技好的“三好”上,“三好”教师应以德顶天,以知识和技能立足。“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教学也是一种艺术,因此教学的过程就是艺术的创造过程,它是教师将教学的六要素:教师、学生、教材、目标、环境、方法有机地整合而创造的一个各要素互相协调,及师生双边活动的动态平衡的系统。在这个动态平衡系统中教师担当了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能娴熟地驾驭教材和教学设备,调动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通过适当的方法,将教材经过审美性的艺术加工或人性化的情感加温之后,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发展、道德养成。只有具有卓越教学素养的教师,才能将教学的六要素有机地调控形成一个高度整合的动态平衡体,使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有机地结合,打造高效课堂,实现优效教学,因此优效教学根基于教师的教学素养。

三、构建教师教学素养,实现优效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难教、难管”的现状,及透过他们的表面感受到其内心深处渴望得到信任、渴望得到尊重、渴望得到理解、渴望得到沟通的情感心理,更呼唤着具有卓越教学素养的教师来唤醒他们还在沉睡的生命感和价值感,“以一种生命影响另一种生命”的尽职尽责和敢于担当,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与正面的影响。因此中职教师教学素养的构建就成为职业学校必须要深刻研究的课题。

(一)加强教师素质修养,是实现优效教学的基础

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的教学是一项科学性极强的工作,之所以为人师,“传道授业解惑”,是因为首先要经过专门的教育培训和资格认证,修炼成具有一定程度的学科知识结构和专业知识技能的本领。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量十分丰富的大数据时代,据报道新的科技知识大约每两年就会增长一倍,这意味着教师不能只盯着教材,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到知识常新,才干日长,不断丰富本专业学科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还要增加相临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更要注重教师专业素养的修炼,不断提升内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而且是一桶活水。这更要求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使知识贮备、学识修养不断踏上新台阶,而学习是最佳提升自我的途径。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当教师的人不仅是教师,他同时也是学生”,因此教师要善于教学相长,时时做有心人,像蜜蜂采集花蜜一样,汲取知识的甘露。“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要多与自己对话,善于自我反思;要多与同行对话,进行同伴互助;要多与专家对话,时时总结提高;要多与经验对话,躬身请教前辈;要多与理论对话,勤与好书为伍。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学科素养,才会“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教师在教学中也才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旁征博引,娴熟驾驭课堂;才能以教师广博的知识修养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努力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优效教学才获得支撑、打牢根基。

(二)锤炼教师教学技艺,是实现优效教学的保证

孟子提出,“教亦多术矣”,《学记》中记录“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是无止境的,需要不断创造与丰富。因此作为一名具有卓越教学素养的教师,光有满腹的经纶是不够的,“茶壶熟饺子,有货倒不出”或“有货不会倒”的老师不是好老师。因此教师应在不断加强自我素质修养提升内力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的技艺。所谓的教育、教学技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运筹帷幄,灵活娴熟地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技巧、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接受教育,乐于学习,学会学习的艺术。德国一位学者有一个精辟的比喻,若将15克盐放到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都难以下咽,但当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美味佳肴时把15克盐全部吸收。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知识需要融入情景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艺就是怎样对学生施以有效的影响及把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如果我们形象地把学生应学习的知识比喻成“货物”,教师把这些“货物”传递给学生所借助的一切手段、工具、方法就是教学技艺。只要学生能领会、感悟、学会知识,十八班武艺,“说学逗唱”都可以尝试应用,让传递信息的渠道变得富有特色,让学生的手脑并用,视听觉同行,这样就能很好地达到教师的有效教和学生的有效学的双重目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足见良好的教学技艺要靠经久的锤炼,而不是一招一式之事,更非朝夕之功,而不断锤炼的过程也正是教师内功提升的过程。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应在不断的锤炼中炼就较强的整合能力、应变能力和全面的通识能力,如教学语言既富有科学性,又能体现出哲理性,还能表现出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的大众性;课堂情景的创设既利于学生认知的发展,又能体现出课程的内涵价值。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研究、探索,循序渐进,精益求精;同时要多听同行的课,多研讨,多切磋;多听专家的课,博采精华,为我所用。在多渠道的修炼中掌握高超的教学技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这样才能更好地成为学生喜爱的教师,学生方能“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优效教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得到保证。

(三)铸魂立德师爱育人,是实现优效教学的关键

中职教师范文篇8

一、中职学校学生现状

(一)学习方面。作为中考的“失败者”,中职学生学习成绩相对不理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停留在小学或者初中水平,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学生自我行为方面。中职学校的学生往往是学习中的“落后者”,同时,品德习惯、家庭教育也较为落后。在中职学校中,学生的行为出格,教师在加以管教的同时,家长却帮着问题学生一起欺瞒老师,这让德育工作很难进行。同时,中职学校的问题学生偏多,教师资源偏少,无法对问题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德育教育。(三)心理障碍方面。中职学校的学生背负着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各种压力,学习没有动力,生活没有目标。他们有很强的自卑感,自信心不足,部分学生变得内向,产生离群现象。学生们常常会感到前途无望,有的迷失了方向,有的产生了逆反心理。

二、中职学校的主要德育问题

(一)中职学校德育压力较大。很多中职学校由于问题学生太多,导致了校内德育压力较大的现状[4]。在中考时,中职学生往往是学校中的落后学生,但落后的并不仅仅是学习,还存在德育方面的落后,这就导致了中职学校内的学生德育问题多而杂。同时,学生大多是住校生,远离了家庭教育,家长对自己的儿女也是不管不问,甩手将孩子扔给学校教育,这就导致了中职学校德育压力较大这一问题。(二)教学内容不够合理。很多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程仅仅围绕学校编写的校本教材来进行教学。许多教学内容不适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且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学生在德育方面面临的问题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老旧的校本教材无法适应学生发展的速度,使得教学效果不佳。

三、提高德育实效的策略

(一)加强德育实效性。相关证据表明,目前职业中等教育的道德教育模式是僵硬的,其内容不符合实时性的特点。这是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问题和瓶颈。而调查结果显示,道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是人的影响,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及其周围的人的影响是最有效的。鉴于上述情况,形式、内容和外部表现三者相辅相成。中等职业学校道德教育的效力不应仅限于形式上,还应考虑到学生道德教育的其它影响,并提高道德教育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效力。(二)发挥学生主动性。大部分学生需要了解习俗、内部需要、道德和伦理教育来进行自我提升,但无论如何,这些学生即使加强教育的方法、方式等,效果仍然不佳。调查表明,学生更喜欢独自的参与式的学习方式,这意味着提高道德实效性,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且必须改善教育资源,以便能够指导、唤醒、激发和启发学生。最后,我们必须将德育纳入学生生活、课堂教学等,以便学生在无声的道德教育大环境中,以价值观为指导,激发学生的德育主动性。(三)加强教师德育作用。在中职学校,教师的道德观念、行为守则、教学方式等,对学生的教育起着重要作用。据研究调查表明,学生喜爱“充满爱心、关怀学生的教师”,超过三分之一的教师认为,教师在道德上的指导是有效的。因此,在教师的道德培训方面,首先必须选择道德、专业、思想和心灵素质高的人担任教师,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受到教师的感染。随后,应通过各种手段,如校园文化中的道德教育和研究活动,不断促进教师的个人培训,并引导教师的言论和行为。通过道德教育评估和德育安排,提高教师的道德教育相关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四)注重家庭在德育中的作用。家庭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学生的第一任教师是家长。家庭教育较学校教育而言也至关重要。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基础,这也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和扩展。应指导父母通过各种形式,如家长会、教师与家访、家长课堂等对子女进行道德教育;建立父母与学校之间的纽带,形成激励与反馈促进机制,使家长能够了解学生的活动与学习情况,有助于创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形成家长和学校联合的教育力量。

四、结束语

过去,德育教育在中职教学中并不被重视,因此,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德育这一方面学习得并不深刻。但是如今,我们应该将德育教育提到中职学校的课程上来,通过将德育与课堂、校风校训等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们对于德育有更新的理解和见地。同时,需要提高中职教师自身的德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中职教学中的德育实效,让德育教育在中职学校中逐渐扎根,让中职学生感受到德育教育的魅力,不断改变自身,净化自身。

参考文献:

[1]任兰云.试论中职德育的有效开阵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18(25).

[2]李玉明,康瑞铁.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内涵演变概述[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21).

[3]李锡刚.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问题的思考[J].新教育,2010(4).

中职教师范文篇9

论文摘要:提高教学质量是中等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职业学校教师自我提高和完善,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文就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我控制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教学质量是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常规要求,是保证中等职业学校长盛不衰的祛码,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永恒主题。中等职业学校服务的对象是学生、企业、政府,所以教学质量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满足学生个人需求的程度,即学校的专业设置、师资水平等要满足受教育者的求学和就业需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二是满足经济社会需求的程度,即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要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三是满足政府需求的程度,即专业的设置与开发要满足政府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与再就业的需求。教学质量本身具有多元性,它与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过程、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有关。对中职教师而言,提高教学质量,主要应把握住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自我控制两个方面。

一、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1.国家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90个工种实行就业准人制度,职业学校属于90个技术工种的毕业生,必须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已经由培养技术型人才转变为培养技能型人才。

2.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随着我国工业生产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社会急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当代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素养

大部分初中生的首选是进入高中学习,这就在客观上造成进人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在认知能力与习惯、学习基础与水平、兴趣爱好与特长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鉴于此,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应以满足国家、企业、学生的需求来衡量。中职教师必须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核心确定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的自我控制

教学过程的自我控制包括: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分解;单元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教学效果的评价与改进四个方面。由于教学的对象是有个性的学生,所以在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应突出“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如下图所示。

1.课程教学内容的分解

教学内容的分解主要体现在授课计划和实习计划中。教师应在深入了解专业教学计划,熟悉相关课程教学大纲,通晓主讲课程的专业知识要求和职业技能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确定主讲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主讲课程的计划课时和总体教学目标要求;二是平行课程、后续课程对主讲课程的具体要求;三是职业技能对主讲课程的职业要求;四是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

以“外贸函电英语”为例,这门课需要学生掌握外贸商务信函文体的基本知识,包括各类商务书信、常用语句、术语及拟写技巧。通过对外贸业务磋商过程中各个环节往来函电实例的学习,熟悉、掌握外贸业务磋商各个环节的常用表达及写作技巧。

鉴于中职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我放低目标,着重点在于使学生:①了解并熟悉外经贸进出口的关键步骤。②掌握外经贸业务信函撰写要点,初步做到能在一般情况下写出内容确切、表达得体、符合规范、语句通顺、没有语法错误的信函。授课形式以讲授函电知识和实训(模拟岗位操作)为主。

2单元教学目标的设定

布鲁姆的教育理论认为,“目标教学”是一种在教学目标指导下进行教学活动,根据目标评价教学效果,利用评价结果控制、调节教学活动的科学的教学模式。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理论,在“外贸函电英语”的教学过程时,我制定了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把教材进行了梳理,分成8个单元:Establishingbusinessrelations,Inquiry-Offer-Counteroffer,Order}Accep-lance,Contract,Packing-Shipment,Insurance,Payment,Claimo在每个单元学生都体验到买卖双方两个角色,单元结束后,达到这样的目标:学生能够分别以买方和卖方的身份对外贸信函进行磋商。

3.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不是选拔或淘汰人。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中,我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设定细化的课堂学习目标。根据设定的课堂学习目标,采用“小步走、步步考、逐步提高”的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在课堂教学的课程中,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几个简明的学习目标,通过课堂练习促进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利用课堂测验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如“Inquiry-Offer-Counteroffer”一单元中,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很简明:1}Toenablestudentstoknowaboutwhatinquiry,offerandcounterofferare(了解询盘、报盘、还盘的含义);②Helpstudentstolearnandmasterkeywords,phrasesandsentencepatterns(掌握一些外贸词汇及基本句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提高为:①Learnstructureofabusinessletteraboutinquiry,offerandcounteroffer.②Helpstudentslearnhowtowritebusinesslet-teraboutinquiry,offerandcounteroffer(学习有关询盘、报盘、还盘的商务信函的基本结构,在教师帮助下,学写信函)。到第三课时,要基本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tofinishwritingbusinesslettersaboutinquiry,offerandcounterofferthemselves(独立完成询盘、报盘、还盘的信函)。

在教学过程中,按够用为度,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逐个项目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承。

(2)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我校的“国际商务实训中心”,是上海市首批实训基地。实训中心的硬件和软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逼真的外贸环境。从第一节课,我就让学生分组组建自己的公司,并为公司命名,制作公司标牌,每次实训课把公司的牌子放在桌上,该公司成员坐在一起。模拟业务谈判情境,扮演不同的买家卖家,互相往来英文函电,洽谈业务。在每一个环节,使学生如临其境,切实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业务能力。这些既能提高学生英文函电的写作能力,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3)及时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反馈。课堂教学目标反馈可以帮助教师有的放矢地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课堂测验和项目考核及时了解学生对知一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等。

以“建立贸易关系”为例,这个阶段学生刚开始学写外贸英语信函,用词、格式很不规范,总是达不到目标。我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发现目标任务过高,会使学生丧失信心。我尝试把如何写这封英语信函分成几个板块:100peningSentence告知怎样获得对方公司的名称和地址;②Self-intro-duction介绍你自己的公司是进口商还是出口商并告知你的业务范围;③InvitationSentence表达你的强烈愿望并说服与对方建立贸易关系;.ClosingSentence希望对方尽快给予明确答复。

指导学生逐一学习每一个板块,在每一个板块都有形式不同、意义相近的句式来表示。再给学生不同的背景材料,让他们进行操练。最后再串连成一篇完整的外贸英语信函。通过这种方式,及时、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完善了教学。

(4)辩证地看待“教”与“学”的关系。“教”是为“学”服务的。职业学校的教师在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更多地考虑如何“教”,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我在备课、课件制作、实施教学三个环节中,始终贯穿“教”促进“学”这个主题,重在指导学生学会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启迪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

4.教学效果评价与改进

教学效果既取决于教师的业务水平、组织能力、教学技巧、责任心等,同时也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课堂纪律和参与教学的程度。

对中职教师而言,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上。学习成效评价的目的有两点: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态度,增强学习责任感,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难点,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在考核中突破传统的单一的书面考试手段,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课堂纪律;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讨论、课堂测验与章节测验成绩;实训现场操作考评;学期考试成绩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中职教师范文篇10

于是,开始了担心与准备。自己是从来没有上过职中的课的,没有任何的感觉和经验,这是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马上找到了史岩山老师,跟他借职中的课本。史岩山老师是个好人啊,翻箱倒柜上蹦下跳地给我找来了厚厚的几本书,这几年的版本都有了,心情稍稍安定一些了,便开始翻看这些书籍——因为还不知道要上什么课,也不知道职中学生学过些什么,有点担心自己上课时候举的例子学生听不懂——还是先看看心里有底些。此时,离比赛还是比较遥远的,似乎不太担心,但偶尔会梦见听课……

5月份,一直没有消息,以为不用比了,送了口气之余略有遗憾,5月中,消息突然明确,如何比,几时比,一一确定,于是再次开始准备和担心!

还是首先找到史岩山老师,给他列了一个清单,跟他要资料,我记得足足有七八样,有他平时备课资料和职中教学大纲等等,还拿了他的听课本,想着一定要多了解上课习惯和学生水平,真的很感谢史岩山好人啊,倾囊相授,感谢!

便开始了备课,确定课文,明确目标,构思教案。这过程中,记忆尤深的是一个个同伴们帮助的画面:和张益民老师站在我们遇见的每一个地方交流,我不断地问,张老师不断地答和鼓励我;顾慧玲老师,就坐在我对面,我一有问题,老师就在抬眼间;科组会上,彩阁一针见血的点拨,何文欣老师经验丰富的建议,刘桂英老师语重心长的鼓励,甚至因为我的开头和结尾不太满意,刘桂英老师一天中午吃饭时候欣喜地告诉我,她帮我想了几天后有个想法要跟我分享,实在是感动地想抱她一下啦!在同志们的热情热心但客观公正的帮助下,我渐渐成熟了我的教案,便开始了试讲。

我又遇上好人啦,因为抽到的比赛班级是会计专业,我想试讲的时候也找一个我们学校的会计专业班级。刚打主意还没有行动,遇上了樊蓉好姑娘,没等我开口,就主动地问我是否需要班级试讲,因为她今年“垄断”高一所有班级语文,所以无论我需要什么样的学生她都能满足我的要求,天,我感觉我运气太好了,出门遇贵人!

第一次试讲,学生很积极很配合所以效果很好,第二次试讲,学生较闷所以效果打了很大的折扣,于是同志们纷纷出谋划策,何校长还在百忙中跟我评课,一节课时间,我记下了8条很好的建议,谢谢何校。自己也安慰自己正式比赛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有经验了,接下来就应该想方设法地完善教案了。

离28号越来越近,我的心情开始紧张,提前两天去林淑玲老师那里登记外出,又获得了一次非常大的帮助:林老师前几天出去中专听课了,她充分地理解到了我应该会很想知道对手们的上法的心理,便特意给我讲了她听课的心得,后来甚至从抽屉里面拿出听课本让我从头到尾细细琢磨,正是这样的帮助,让我知己知彼心中有数!谢谢阿玲!还有张校长,我跟他借了一个扩音器,这是个好东西啊,嘿嘿,谢谢张校。

28号,比赛了,因为我的课被安排到了第二节,上午9点50分,所以从坦洲出发便得是很早了。学校很贴心,专门安排了评委老师来送我们这些参赛选手。丁声扬老师比我还操心,不断提醒我要早点出发避免赛车等等意外情况。于是,那天,丁老师是7点出发把顾慧玲老师和我分别从家里接上车的,我猜,丁老师应该是6点多就起来了吧,每次想到这里,心里就很是感动,谢谢丁老师了!顾老师怎么会去呢?她喊得很大声,说是要去好好听课。可我知道,时间那么匆忙,她去了能听得上谁的课呢,还不就是我一个人她已经听了两次的课了。她去,只有一个目的,“保护我”,哈哈哈,我记得顾老师比赛前一天是这么鼓励我的,她说:“苏苏,我这个人可能自己运气不见得怎么样,但跟我一起的人都会很好运气的,所以……!”哈哈哈,我收到了,我知道这是你们对我发自内心最真挚的帮助和祝福!我当时就对自己说,我一定会尽力的,不管结果如何,我会尽自己最大努力来上这一节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