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十篇

时间:2023-03-15 13:52:52

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

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篇1

在现今众多高校校园内,不少空间虽初期为使用者而设计,但后期并未被人们使用。这样的空间以使用率极低的状态存在于校园中,即成为了较典型的校园消极空间。通过调研,选取高校公共教学楼内大量消极空间作为研究载体,此类空间往往是以分离、呆板的方式穿插于建筑,也不能与校园整体规划环境趋向一致。缺乏人情味和相应的配套设施成为这类消极空间最显著特征,使用者仅将其作为公共教学楼内具有通过性的交通空间使用。归属感缺失的状态决定了在对这类消极空间进行改造的同时,需要添加相应的配套设施,例如校园家具产品,使其成为具有功能性的交往空间,吸引使用者更长时间驻留,或是自发地创造交流活动。

2绿色生态与节能环保理念下的校园绿色家具

由于任何一种家具产品,当它离开设计环境而进入实际生产时,其环境属性大约己经固定下来,而且这种家具产品在其寿命周期的每时每刻都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在绿色理念普及的今天,校园绿色家具将在贯彻绿色生态与节能环保的理念中进行消极空间的积极化改造,成为校园绿色文化的一种新载体。

2.1校园绿色家具的采用

校园户外家具是校园公共设施中的一个部分,有着对校园功能的补充和烘托校园文化氛围的作用。校园绿色家具能刺激人群在特定空间内驻留的同时创造更多的体验活动,或者休憩行为、交互沟通等。校园绿色家具的采用,是对特定场所及其中的事件的关注,它能满足人、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复杂性需求,与现有消极空间共同构筑人性化的场所,在绿色校园文化背景下重构具有生命力的公共空间。

2.2校园绿色家具的材料选择

绿色家具应该是在家具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尽量节约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尽量少使用实木,多使用各种人造板或其他绿色环保材料。故在校园绿色家具的材料选择中以木屑、纸屑为主,加入增强刚度、防腐防水的添加剂做成的压型复合材料。纸材料的视觉质感、木材般的触感使其在校园绿色家具设计中具有了质朴和强韧的美感。纸质材料还能循环使用,可以回收15—17次,从而节约自然资源,如将废纸进行压制处理制造成家具用工业纸板则更加环保。在生态环保、节能低碳理念日益发展的今天,纸质家具能表现出可持续循环利用、产生环境废物少、低碳经济、造型丰富、施工周期短、组装简易快捷等一系列特点。

3校园绿色家具设计模式

在课题中完成了对校园消极空间的调研,在梳理出的一系列可改造利用的消极空间中具体分析使用主体的学习、生活需求后,秉承绿色生态的原则,提出了一种校园消极空间绿色家具的设计模式(图1)。这种设计模式前期是以校园消极空间的积极化改造与大学生的需求为依托,两方面系统分析的结合能为后续分析与设计过程提供前提和依据。在设计模式的前期,需分别对校园消极空间的空间类型、空间特点以及活动尺度进行详细调研和统计分析,对大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和生活行动特点进行分析后,筛选出可与消极空间积极化改造叠合的功能需求。整个设计过程在校园绿色家具的设计理念、选材、造型、制作、使用、回收等方面应紧紧环绕绿色生态理念和节能环保技术这两个中心思想,是对现行绿色理念的秉承与回应,也是设计行为的思想指导。在这两个理念的指导下,归纳出校园绿色家具突出的三方面特性,即可变性、适应性、美观性。从三方面对校园绿色家具的设计进行综合控制,可变性体现的是参与人群主体的可变性、使用时间可变性与细节功能可变性。适应性决定了校园绿色家具在装配简介、使用方便两方面特点。美观性体现了校园绿色家具在造型和选材方面的简洁大方与绿色生态。这三方面的综合评判,表明了校园绿色家具产品是从设计造型、材料选取、施工制造、安装使用等方面到回收利用整个寿命周期内进行控制。

4校园绿色家具作品选例

针对公共教学楼内室外连廊与平台处产生的拥挤、消极空间设计了一种“隐形”家具作为课题成果之一,能有效地将消极空间转化为一种可根据交流、休憩、交通需要灵活转换的创意空间。该校园家具以前文所述的木屑和纸屑为主的压型复合材料为制作材料。利用伸缩管的原理形成了多层的材料模板嵌套结构,这种结构使该座椅和桌台具有了“隐形”的功能。在空间两侧墙壁上安置此家具,未使用时可叠起紧靠隔墙,最小厚度不超过20CM。需要使用时,由使用者自行抽出形成座椅。单人座椅宽度达70CM。这种座椅和桌台可双侧使用,长度分为单人、双人、三人座三种尺寸。将座面和靠背面设计成贴合人体的弧面,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在公共教学楼空间内按适当距离设置折叠使用的“隐形”家具是对公共空间的高效合理利用。植入的过程优化了校园消极空间,巧妙地将消极空间转换为了在不同时段可供交流与休憩的创意空间。同样,一些造型独特、色彩鲜明的小型绿色家具成果可兼具具体实用功能和活跃空间气氛的作用,旨在改变传统校园家具无法突出校园特色文化、不重视使用舒适性和环境适应性欠佳的状态。这款同样以压型复合材料制作的组合式垃圾桶可以根据对垃圾桶的功能需求改变以往校园内公共家具设施的单一性,让绿色垃圾桶成为校园文化中的一个创意亮点。模块化设计与生产,使垃圾桶凸显出根据使用需求的不同进行创意组合、灵活运用的特性。垃圾桶配色运用蒙德里安式构图中的颜色以改变公共空间中用色无趣、低沉的现状,为公共教学空间营造一种活跃的学习、生活气氛。

5实践性拓展

课题组对校园消极空间利用的持续关注,开展了先期研究与设计尝试,完成了若干项校园绿色家具的设计,为校园绿色家具的推广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在纸质折叠家具不同层材料之间的接口处,仍有技术问题亟待处理。可对校园绿色家具的设计进行再创新,使之继续深化成为能切实适用于城市公共空间的绿色家具。对于随时间点不同而发生人流量改变的餐饮店,此类“隐形”座椅可在人流量较小时使用,使顾客停留消费、聚集人气;在人流量较大时,收起座椅改为外卖提高效率。在公共交通的车厢内,将坐凳改为玻璃钢材质可使曲面更圆滑,在智能化电子操作下依据早晚高峰时段打开座椅成为临时加座。

6结语

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篇2

邵武第一中学 刘国文[内容摘要] 本文试从校园网的教学服务这一基本功能,阐述教学资源建设的必要性;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信息技术原理入手,论述广大教师参与校园网教学资源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对教学资源的内容与来源的分析,探讨中学校园网教学资源建设的可行方法,供大家借鉴。

[关键词] 教学资源、校园网、网页

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中小学在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许许多多的中小学已经或正开始建设计算机教室和校园网,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

一、从目前中学校园网络建设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许多中学在硬件上千方百计地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了目前较为先进网络硬件环境,在软件建设、人员培训与教育资源建设上却花费很少,结果正如桑新民教授所形容的那样,许多校园网是有网无车、有车没有货,更缺少驾驶员,网络功能难于发挥,设备浪费和闲置,成为参观的展品。

2.校园网虽然建成,但教师的观念没有及时转变,不能充分体验和感受到网络对教育教学的深远影响,加上缺乏教学资源与合适的应用软件,因此,就谈不上进行网络教学和进行基于网络的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及研究性学习;有的教师还只是通过校园网进入因特网,浏览网上新闻,收发电子邮件,甚至做些与教学无关的事。校园网仅实现通讯的功能,没有实现其主要功能即教学功能。

3.艰难而又关键的教学资源建设常被片面地认为是计算机教师的工作,没有得到广大师生的参与,计算机教师既要教学和培训教师,又要维护网络及开发软件,有的还要参与课件的制作,因此,校园网站的建设大多都停留在制作学校新闻、学校介绍、相关制度等信息相对变化不大的静态网页上,根本谈不上教学资源的建设。

二、校园网的功能决定建设教学资源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校园网建设尚属初级阶段,校园网作为普通中学一个信息服务系统,其基本功能有:教学、管理、通讯、教育信息资源等,教学功能无疑是校园网的核心与主体。通讯是实现各功能的手段,教育信息资源又包括教育管理资源和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则是实现教学功能的基础。基于这种网络资源的检索和查寻,使校园网能支持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和基于网络的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网络仅仅是信息化的形式,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方便的获取方式才是信息化的内容与实质,因此,校园网发展的关键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发展,而教学资源的建设比校园网本身的建设更重要也更困难,它的建设必须发动广大师生共同参与,根据网络教学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搜集和整理学习资源,共同完成校园网教学资源的建设。

三、校园网教学资源建设的原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要成为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校园网的教学资源建设,不仅要求教师要参与教学资源的建设,为学生知识意义的建构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还要求教师能通过教学资源建设,从以下几方面发挥指导作用:

1、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2、在教学资源建设中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3、通过教学资源建设在可能的条件下体现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

因此,校园网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认知工具。它通过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建立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的协商讨论,参与操作,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并通过意义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获得知识、掌握知识。而校园网的教学资源内容不能是教学资料的简单集中与组合,要充分考虑到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应该是真实的、不受教材限制的、多学科交叉的问题解决式的学习内容;

选择网页作为教学资源的组织格式,首先是因为网页制作软件容易上手,教师如果会使用诸如Word等字处理软件,要掌握象FrontPage网页编辑软件不是难事。其次,网页上的信息是采用超文本格式,能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及视频等多种媒体为一体,以超链接方式,将网页组织成网络状的多维信息系统,具体很强的交互性,更能体现以学生为学习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具有用其它多媒体编著软件制作的课件所没有的特点,如易在网络上传输运行、易于共享、操作灵活易用、开放性强、可再修改和二次开发等。还能通过链接方式,将因特网上的相关信息资源或网址相对集中在教学资源的网页中。其三,由于教师备课的资料一般采用Word字处理软件编辑,其文档可以被 FrontPage网页编辑软件直接采用,制作教学网页与备课过程基本统一,避免重复工作,可以由备课组教师共同制作。这类资源不仅能用于课堂教学,还能通过因特网跨越时间与空间限制,用于学生的课后学习。既体现教师作为帮助者的引导作用,又让学生进行个性化自主性学习,并可在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协作学习。

四、教学资源建设的方法

我们可对教学资源的内容及获得的途径进行分类分析,从中找出建设教学资源的可行方法。

1.在目前情况下,按照教学资源的用途,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①用于教师进行备课的优秀教案、教学参考、练习、试题及及相关的辅导材料与辅助资料;

②用于制作教学课件的各种图片图像、音效、视频、动画片段等素材;

③用于课堂教学或网络教学的课件等;

④用于学生课外学习以拓展知识面的学科知识博览和第二课堂

活动的科普知识。2.在目前情况下,按教学资源获得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由专门商业机构进行开发的,作为商品进行销售,学校通过购买获得。这类产品很多,如K12教育资源库就是一个较实用的优秀资源库。但也许多软件公司开发的CAI软件,灵活性差,在不适合教学的情况下,又不能被修改或再次开发,难于适应课程整合所需要的资源型课件的要求,有的甚至违反教学规律。

②通过在学术会研讨会或评比会等各类会议上的交流获得,也有的是校际间和教师间的交往获得的,这类资源多数是较为成功课件、课例、试题、教育教学经验与论文等,但比较零散,难成系列。

③从因特网上下载获得,这类资源多为练习试题、教育教学经验与论文等,课件由于受到版权或容量过大的限制,经常下载到的课件是功能不全的演示版或简易版,零散不全。

④本校原有的教学资源,这类资源有的是在购买不到合适的CAI软件,教师用多媒体编著软件自行制作的用于课堂教学的课件,更多的是教师在长期教学过程中积累下来的试题、练习、教案等教学资料、教学心得及其他相关资料,经过数字化,存入电脑,成为校园网的教学资源。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校采用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分步骤进行的方法,发动广大教师参与,共同建设校园网教学资源。

针对制作资源型课件的素材及资源型课件,尽量去购买。随着国家教育部统一组织、统筹规划、联合攻关加快各级各类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今后这类资源会越来越丰富,如K12教育资源库。买到后由计算机教师通过一定方法整合到校园网站中,另一途径是在本校教师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收集大量的原始素材,经过整理分类后,存入校园网站,作为课件素材,共享使用。

对课堂教学所需的课件等,如果能买到合适的,或者能从因特网上下载到的,先考虑购买或者下载,集中到校园网站上共享。在买不到或下载不到的合适课件时,才考虑到自行开发制作,但要求制作的课件必须能在网络上运行,是基于教学资源的课件,并是开放的,能被教师进行修改或再次开发。

教学资源建设更多更主要的工作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去制作基于网页的资源型教学课件。我们的做法是,先对教师进行网页制作的培训,采用FrontPage网页编辑软件,由于教师已经有使用Word字处理软件的经验,很快能适应该软件的操作。通过制作教学网页,来掌握网页制作方法,内容主要是自己教学中积累的教学资料。这些基于网页的教学资料可在教师中交流共享。

其次,以年段备课组为单位,在前面制作的基于网页的教学资料基础上,结合对教材的具体章节的教学过程设计,为这章节或这节课制作基于网页的教学资源型课件。该课件要能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以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能通过留言或讨论组等网页上的交互功能,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与交流,进行协作学习;能通过链接方式,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网站、网页的地址以及它们的主要内容、特点等,收集、整理在该课件的网页中,便于学生在学习时能快速获取,减少盲目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教研组将每个年段备课组制作的这类教学资源,整理集中到校园网中,加于维护与更新。通过若干个循环的教学,后一个年段的教师对前一个年段教师制作的课件进行修改、补充与完善,逐步建成了这一学科的教学资源库。

学校建立奖励机制。教师的网页制作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必学内容,合格者发给证书,并给予表彰。对积极参与教学资源建设的教师,其工作量给予认定,教师制作的优秀教学资源,学校加以宣传推广,并予以奖励。

总之,教育资源的建设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要更多地依靠学校教师的参与。教育资源在支持教学方面的潜力是巨大的,但这种潜力往往要靠教师在实践中自己去发掘,换句话说,就是进行教学应用开发,并在教学应用中不断发展丰富、探索出新。

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举全校之力,加大教育装备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学校高标准、规范化建设。

    二、目标任务

    认真落实涞水县教育和体育局的工作要求,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规范学校管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装备使用效率,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通过“省检”。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我校迎“省检”准备工作,成立学校教育工作督导评估领导小组。

    组  长:王福元

    副组长:王雅璐  乔阌秩

    成  员:学校全体教师

    1.校园环境、德育活动组:

    组  长:乔阌秩  成员:王喜银  吕志娥  廖红兴

    2.法制安全、班级和学生管理组:

    组  长:宫新会  成员:各班班主任

    3.教学教研、档案组:

    组  长:王雅璐  成员:张海艳  刘桂娜  魏赛赛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调查摸底(2019年2月-4月)

    1.宣传动员。学习涞水县政府、县教育和体育局有关文件,

制定《王各庄小学迎接省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方向,明晰工作思路,把握工作重点,确定工作职责。召开迎检动员大会,深入进行宣传发动工作。

2. 调查摸底。对照督导评估标准,对学校办学条件特别是在实验

仪器、图书、音体美劳卫器材、电教器材等方面的缺口进行自查并分类汇总。同时对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和安全隐患的排查进行自查。

    第二阶段:集中准备,落实提高(2019年5-8月)

    1.加大投入力度,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要借省督导评估之契机,多渠道筹集资金,努力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一是要加强专用教室建设:要对照评估标准,增加专用教室数量;二是按照新的配备目录摸清底数,对各科教学仪器、图书、器材等科学合理地进行配备和补充,特别是音体美器材,确保达到省定评估标准。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绿化美化校园:粉刷墙面,栽种、修剪花草。二是墙面文化,包括墙面文化、宣传橱窗、学习园地等。三是进一步完善学生社团和活动机制,推进广播站工作,完善哗啦圈、书法、音乐和计算机社团。四是网络校园建设,推动教师博客和学校博客圈建设。五是班级文化建设,丰富班级文化内涵。

    3.推进素质教育,抓好教学教研。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二是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向纵深发展。三是提高专用教室的利用率,加强对专用教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科学规范教师目标考核机制。五是抓好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实践能力和校本课程等方面工作。六是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4.加强德育、学生养成教育、班级管理工作。一是强化德育的地位,落实德育基地、场所建设,开展德育活动和德育工作交流。二是完善学生养成教育机制和措施,注重过程性、形成性教育,形成良好的校风。三是规范班级管理,有制度,有措施,规范学生评价机制。四是搞好校园卫生。

    5.搞好法制安全综合治理工作。一是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二是强化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三是搞好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排除安全隐患。

    6.做好档案资料整理工作。学校要加强档案管理,将过去的工作痕迹、工作成果、工作资料及时分门别类的汇总整理,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

    第三阶段:自查、交流完善(2019年9月-10月)

    1.完成各种文字材料、数字报表、档案资料的汇总整理。高标准完成自查报告、学校简介、2016年以来的档案整理等工作。

    廖红兴:汇总各处室工作计划、总结等常规管理材料;学校简介等方面资料。

    宫新会:负责学校各项制度汇总、学校法制教育、安全等方面资料。

    王雅璐:负责学校的年度工作计划、安排、总结、学校发展规划等;负责汇总素质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档案;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资料;体育卫生档案;艺术教育档案;综合实践魏赛赛;学籍档案、档案室建设;各专用教室管理档案、使用记录等。

    乔阌秩:负责德育、学生养成教育、班级管理、学生管理、校园卫生、校园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档案。同时负责教育经费预算、报表、基建、购置、校务公开、公物维护及校园建设等方面档案。

    2.交流提高。组织各处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到其它学校参观学习,邀请教育和体育局各相关科室到学校指导工作,通过交流学习,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

    3.模拟督导评估。迎接教育和体育局的模拟督导评估,根据评估意见,召开主要负责人工作调度会,按梳理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立即整改,切实将工作做细、做实、做好,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四阶段:接受评估(2019年11月)

    全面做好“迎检”各项准备工作,迎接省教育工作督导评估验收。

    五、工作措施

    1.统一思想,高度重视迎省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工作,全体动员,全力以赴。学校成立迎接省教育督导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迎检工作,校长是第一责任人。

    2.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学校将充分利用黑板报、标语口号、广播站等形式,对教育工作的意义、任务、目标和要求进行广泛的宣传,从而动员和依靠社会的力量来关心和支持我校的发展。

    3.切实落实目标责任制,在学校制订的此迎省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实施方案的要求下,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全体教师要树立全局观念,把“迎检”作为促进教育教学的手段。

    4.大力推进学校管理工作。一是加强校园环境的整治,二是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三是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四是巩固和提高“四率”指标,五是抓好教学教研工作,六是搞好校园文化,七是认真准备档案资料。

    5.开展督导自查,为使迎检工作按时按目标完成,领导小组将进行过程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切实做到以本次评估工作为契机,全面提升我校管理水平。

    迎接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工作是是我校今年的中心工作。全体教师的所有工作都将围绕迎检,为迎检服务,努力在环境建设、文化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科研教改等方面做到全面详实,并注重突出我校特点,体现优势项目,为全县在迎检中得到高分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篇4

作者:李开儒 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基建处

规划理念应包括:(1)区域理念。考虑学校的区域定位、发展定位、特色定位,避免不适当的定位而造成资源浪费;要将校园规划与学校的规模定位、发展目标相协调;校园规划布局要与学校定位和发展规划相协调;(2)组团理念。注重功能分区的建筑组团化设计,形成适宜的人性化空间,避免人为追求“大广场、大轴线”造成的资源浪费;(3)特色理念。总体规划、建筑布局、建筑风格、校园环境都应围绕“特色”,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避免不考量实际而模式照搬、盲目攀比;(4)人本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好校园生态环境、校园交通及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5)可持续发展理念。着眼未来,统筹兼顾,处理好校园总体规划与学校区域规划的关系,处理好新校区规划与老校区既有建筑改造及规划调整的关系,处理好校区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做好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学校、学校内部部门间的资源共享,既节约初始投入,又节约运行时的资源消耗。场地规划校园选址布局尽可能在城市规划的文化教育区内,新、老校区应尽量相接或靠近;选址时要考量有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电磁辐射危害,以及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威胁。注重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建设具有适宜尺度的校园空间,规划合理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为以后的发展留有充足的余地。环境规划校园交通应充分考虑人车分流,合理规划停车场设施和自行车停放场所;积极实施透水性道路及场地铺装,合理设置遮阳避雨设施,营造与自然和谐的校园环境;注重校园自然风貌的构建,也不忽视规划尺度适宜、亲切的小环境;针对校园生活垃圾的性质,进行垃圾分类,实行分区收集处理;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和再利用,对无法回收和再利用的废弃物集中处理,严格处置实验室、校医院的有毒有害污染物,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布置校园公用卫生间,方便使用并保持环境卫生。景观规划景观规划要统筹考虑集中绿化地块、道路和建筑物周边绿化,保证适度的绿化率;树木种植应注重生态平衡,合理选用适合当地气候的树种,合理搭配乔木、灌木、草坪、花卉;注重合理保留原有植被、动物栖息地;校园应结合地域、地形及气候特征,积极营造具有校园人文气息,符合师生心理特点和学习、交流、休息、运动等需要的功能性小品、小建筑、校园景观,校园水系规划、人造水景应结合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可豪华奢侈建设造成资源浪费。节能、节水规划科学计算并预测校园建筑的能源负荷,应充分考虑地域气候因素与校园建筑使用的特点,合理确定用能需求量;结合当地城市供能状况,合理优化校园能源系统的结构;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合理地制定节水规划方案,按“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生活用水、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等按用水水质要求分别提供、梯级处理回用。采用雨水、污水分流系统,充分考虑雨水收集储存和污水的再生回用措施,有条件的校区考虑实施污水的能源化和肥分利用;合理规划雨水径流途径,最大程度地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的渗透量;合理确定节水指标,努力实现浇灌用水避免使用市政自来水和地下水等清洁水源。新建建筑规划高校校园里人流密集,建筑物楼内交通同时率高,从规划便捷与通达性来考虑,校内“多层建筑”比“高层建筑”有更多优势;由于“多层建筑”占地相对较多,随着用地紧张和校园规划的生长性,采取“低密高容”策略,在不提高建筑密度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容积率,有选择地适度规划“高层建筑”,以节约土地资源和优化校园环境。考虑人流量与电梯使用问题,对行政办公、科研机构、学术团体、校内接待宾馆、专业性强而学生较少的实验室等功能性用房可规划安排校园高层建筑,并结合校园主景观适度布局。建筑布局和平面规划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地形特征,注重与校园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协调。既有建筑改造规划既有建筑改造规划是根据实际需要对原规划进行微调,必须以不破坏原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为前提,根据功能性、生长性规划要求适度地调整;注重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改造,结合校园建设合理定位;应基于学校发展的合理需求和提高建筑物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原则,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寿命周期、可行性和投入收益比。既有建筑的改造应注重与周围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协调。一般遵循“三变三不变”的原则,即:校园主体骨架道路不能变,校园主要功能片区定位不能变,校区主景观轴线和重要景观节点不能变;同一功能区内的建筑布局可做调整,建筑单体体量可做调整,同一功能区内单体的功能可作调整。

校园设计

1环境设计。通过利用自然风貌和人工造景,营造出舒适、和美、适宜的校园环境。采用绿色生态理念,应用现代计算机环境模拟等先进设计技术,优化校园的声、光、热、风及水环境设计;总平面规划设计注意噪音及噪音敏感建筑的合理布局,必要时采取隔离及降噪措施;合理设计建筑布局、朝向,避免建筑间互相遮挡,确保日照及采光需求,建筑设计中积极采用自然光;采用室外绿化、水景、透水性路面铺装等措施,缓解热岛效应;利用自然通风改善环境,避免建筑风害;设计与自然和谐的水环境,确保校园的用水安全措施,进行水资源有效利用和雨水、中水、污水的循环利用设计。2建筑设计。参照相关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结合校园特点合理进行设计;项目设计应提交节能设计专篇;严格执行国家节能规范的窗地比,优化建筑窗墙比,对有保温隔热要求的房间外窗优先采用双层中空玻璃窗,有条件时外窗玻璃材料可采用Low-E玻璃;控制建筑物体型系数(建筑物外表面积与建筑物体积之比),不追求建筑物的奇异、复杂的造型,降低体型系数是降低建筑护结构能耗的关键因素之一;北方寒冷地区加强对建筑物围护结构的冷热桥节能处理,确保墙面、屋面保温隔热性能。宜利用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充分利用夏季自然通风;按照校园建筑的不同功能,进行日照分析,尽量满足不同建筑的采光需求;教室照明应考虑校园特点,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校园照明应采用节能灯具和光伏板照明灯具。校园暖通空调设备系统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特性与寿命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合理设计,根据经验,尽量考虑集中供热、分控式制冷;电梯系统设计要考虑对应平时运行与寒暑假期运行的模式切换设计。3建筑能耗分项计量系统。按照“量化管理、定额用能”的原则,对冷热源设备、照明、空调输配系统、生活热水等用能设备系统分项计量,并预留数据传输接口;根据建筑用能规模和特点建立能耗数据的实时监控系统。4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合理设计供水管网水压,避免超压出流和爆管;淘汰非节水型器具,采用高效节水型卫生器具。雨水的收集与处理应充分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并结合景观进行设计,合理确定雨水的积蓄、处理及利用方式;污水、废水处理可以依据本校条件做专门设计处理。校园内采用分质供水系统,比如市政饮用水供水系统仅供师生饮用、洗浴、洗手等直接影响健康的用水;而冲厕、绿化、道路冲洗等用水宜采用回用水。树木、花草浇灌改软管喷灌为绿地微灌,浴室淋浴设备采用射频卡计费系统。5可再生能源利用。在建筑设计中充分利用各种主动式和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技术,并实现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结合条件采用地热、地表水源、污水源热泵及地热技术。如:学生浴室是校园设施中耗水耗能大户,应根据条件合理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学生食堂洗碗用水利用太阳能加热,即节约能源又方便使用。6材料资源利用与节材。建筑工程材料要安全、无害;建筑造型要素尽可能简约,避免大量装饰性构建;土建、装修应与新技术材料一体化设计,统一内装修,避免粗装修交工后二次改造装修;采用符合当地地质、气候特点的新型优质地方材料,尽量选用规格化、半成品化、装配化的建筑材料。7室内环境质量。校园建筑设计应重视改善室内环境,确保室内的舒适性和人员的健康,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为确保室内空气品质,应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复合方式;寒冷地区采暖要考虑房间温度调节措施,场馆、食堂、会堂等高大空间建筑宜采用低温辐射采暖系统、分层空调方式。合理利用天窗、反光板、反光镜、光导集光等自然采光强化和调控措施;室内采光系数或窗墙比满足当地光气候区的要求;室内公共空间照明采用分区照明和自动控制措施,积极利用LED、无极灯、三基色荧光灯等绿色节能灯具;教室照明应结合校园特点设计节能控制方式,避免教室“白天开灯、无人开灯、人少大面积开灯”等电力空耗现象,在教室、办公楼、学生公寓等楼道尽可能安装声控开关等。对建筑设备、机房等应采取消声、隔震及减震措施,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及震动干扰;沿交通干道的建筑外墙、外窗应有有效的隔声降噪措施。

规划与设计是节约型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十分重要的基础环节。因此,在规划设计时,要结合实际情况,用科学的规划设计理念,充分把握节约型校园建设的一些关键要素,统筹兼顾,科学决策,精细设计,不断提升节约型校园的规划设计水平。

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篇5

现代大学城“不低碳”现象透视

我们通过对昆明呈贡大学城内的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等大学校园有悖于低碳校园建设现象的实地调研,剖析我国现代大学城在建设低碳校园中所面临的普遍问题。

(一)校园日常生活中的浪费习惯所造成的不低碳现象

建设低碳校园、改善校园环境最基本的驱动力就是个人的环保意识与行为习惯,而当前校园中各种不低碳行为随处可见。(1)办公、教学活动中的浪费现象。如一些不必要的电梯乘坐,一些完全可以在户外进行的排练和演讲等活动全部占用大礼堂或阶梯教室等。另外,每间教室中当天实际平均自习的人数仅占可容纳人数的12%,每间教室的平均用电量为8.39度,每间教室排放出来的CO2为6.59kg,办公、教学区的利用率非常低,资源严重浪费。(2)教材、纸张的浪费现象。学生教材的循环使用率不足10%,以云南师范大学目前有2.4万名全日制在校学生为标准,则在校学生每年消费纸张180吨,若换算为碳排放量,则总共产生了630吨的CO2。另外,还存在文印纸张利用率低、单面复印打印的不低碳现象。统计结果显示,每间文印店每天的平均用纸数量为约3 000张,每个学校平均拥有8家复印店。若每年以280个教学日计算,每个学校每年的用纸量为6 720万张,产生的碳排放量1.1吨。(3)水、电、粮食、出行等方面的浪费现象。在大学城内,宿舍与教室经常存在无人或仅有几人的情况下日光灯全开的情况,宿舍及办公室中常有电脑旁无一人却长时间运行等现象。另外,当前大学城普遍使用一次性餐具,校园内的部分超市仍然提供免费塑料袋,粮食浪费现象随处可见。在对校园停车场车辆的调查中发现,大约23%的教师拥有并驾驶私家车上下班,导致高校通勤车空车率增加,造成能源耗费及不必要的碳排放。

(二)大学城规划与建设不合理所造成的不低碳现象

首先,大学城在规划与建设中存在盲目攀比而过度扩张建设的现象。呈贡大学城地址在呈贡区洛羊镇,坐落于吴家营、朗家营、缪家营自然村地界内,占地43.15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目前昆明半个市区。一期规划投资将达到31亿,新校区最终规模是15万人,投资约100亿元。呈贡大学城建设占用大量缓坡耕地,造成土地等资源的铺张浪费。其次,校园建设存在重改造、轻保护的现象。不少高校将天然树林草地改造为人工林和草坪,有些甚至填埋天然湖建造人工湖,这种以人工种植的平整草坪和靠别处移植过来的树木破坏原生态的树林草地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最后,大学城中学生公寓、教师公寓、办公楼、教学楼等建筑的单元空间有扩大的趋势。调查中发现,不少高校教室、办公室明显过大,一些高职称的教职人员和领导人员同时拥有多间单人办公室,造成办公等资源闲置浪费。

(三)大学城资源共享不充分所造成的不低碳现象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学城中紧邻的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高校之间在设备使用、实验室建设、会议室建设、网络资源等方面存在着重复建设的问题,导致资源占有率高利用率低,没有实现充分的教学资源共享的初衷。首先,课程与教师资源共享不充分。呈贡大学城各高校之间没能够利用各自学校相应的比较优势学科来进行校际的授课教学,而在学生的调查问卷中也发现很少有同学会选择去外校选课,仅有少数高年级学生去外校旁听。其次,图书馆共享不充分。在图书馆自习室共享方面,去过外校图书馆自习的同学还不及被调查同学的1%,基本没有同学借阅外校图书资料。最后,实验室设备共享不充分。在参与访谈和调查的各校学生中,基本上没有人使用过外校的实验室及实验设备。

探求现代大学城低碳校园建设途径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主要从制度层面、技术层面以及校园主体的行为层面,提出实现现代大学城低碳校园建设的路径。

(一)构建科学有效的节能减排制度体系

1.完善高校考评与监管制度。2007年颁布的《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我国国家机关的办公建筑与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实施内容分别为能源消耗监测、能源消耗统计、能源审计及能耗效用公示等⑩。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制定科学的考评与监管制度,注重考核高校的低碳建设水平与能力,将相关的一些低碳考核指标引入评价学校的综合绩效指标中去。另外,要完善高校校园监管体系,明确各个主体的职责,将其落实到人头上,将低碳责任与领导干部的政绩挂钩,形成激励约束机制,在校园的低碳建设中做到权责分明,科学高效。

2.建立高校碳排放数据库体系,制定量化减排标准制度。大学城低碳校园建设的核心就是要进行节能减排,节能减排需要我们寻根求源,通过碳排放的核算来指导高校的这项工作。高校可以利用其科研能力强、科研资源丰厚的优势,来进行碳核算方法的研究、推广、运用;国家有关部门也应协助建立全国高校碳排放核算体系,制定相应的减排标准,为各高校比较碳排放量、碳排放结构提供依据。通过碳核算的优化,节能减排的量化指导,使得高校在低碳校园的建设任务执行过程中更具针对性,也使得相关部门能够合理制定高校减排目标,科学分配低碳减排的任务。高校应制定多级指标的减排标准,并结合上级监管考核制度和碳排放数据库体系对自身节能减排进行量化检测和指导。通过每个指标的量化数据记录、绩效分析、质量评价等,来制定下一阶段节能减排的教学与工作计划,并建立动态的节能减排标准制度。

3.推动政府的政策工具创新。政府作为低碳经济治理的主体,其行政上、法律上和财政政策上的相关举措,都对大学城低碳校园的建设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在低碳校园建设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行政法律手段和参政手段来规范校园低碳校园建设主体的行为。通过对增加低碳行为效用与收益,促进校园低碳;通过增加高碳行为的成本,来减少校园的碳排放。一方面可以利用碳税来对碳排放超标学校征税。政府可授予每个高校碳排放有限额规定的许可权,不同规模高校设定不同碳排放配额。如果高校的碳排放超过了配额排放量,就可对基征碳税,通过增加高校碳排放的成本来减少其高碳行为。而碳排放在政府规定的配额以下的高校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通过减少高校的减排成本来鼓励高校进行低碳减排行动,从而促进高校的低碳校园建设。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低碳技术创新、推广、应用的资金投入,并通过财政补贴来促进低碳校园建设。补贴又称为“负税收”,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该项措施做得好的当属日本,日本历年用于研究开发资金投入的费用占GDP的3-4%,领先于欧盟及美国这些低碳强国。日本作为一个能源进口国家,在经历各种能源危机后,很早就推进了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从中积累了大量节能技术,并在低能耗方面名列世界前端瑏瑡。他们对采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照明路灯、环保节能灯、低碳建材的高校进行补贴,来鼓励高校的低碳发展,并加大了对高校低碳科技研发资金的投入,对低碳技术和模式的研究予以专项支持,推进低碳技术和模式的集成示范及推广,引导高校与企业直接进行低碳技术交流合作,推进高校低碳技术科研的商业化进程。

(二)大力推广应用现代节能减排技术

1.校园能源与材料使用低碳化。近年来的数据显示,我国社会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和石油这两种“高碳”一直占据能源消费的主导地位瑏瑢。高校的能源使用主要是煤炭、水、电、天然气等,从目前来看高校的能源消费结构很难短时间内改变。这就需要我们将高碳能源低碳化,多开发使用清洁能源、低碳环保型材料,多采用低碳技术应用到我们的校园建设中。校园的道路照明与规划采用的光源应该是高效节能的,尽量采用太阳能路灯、风能路灯、LED灯等来构建学校的低碳道路照明系统,学校的塑胶操场也应当采用环保型纳米材料塑胶跑道等高新低碳技术产品。同时,新型的校园教学楼建设与设计也要多采用低碳技术,可以通过选用保温隔热的建筑材料、合理的采光和通风的建筑设计等来实现建筑低碳化。

2.校园办公与教学低碳化。低碳教学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低碳知识的传授,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低碳化。关于低碳知识的传授,可以从简单的低碳概念介绍到怎样具体实现低碳、从宏观的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到微观的低碳经济技术等,来对在校大学生的低碳知识进行普及。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和学生效仿的对象,更要加强低碳知识的学习与培训,通过低碳知识的教授、传播以及师生交流来增强大家的低碳意识,为高校低碳校园建设打好理论基础。教学过程的低碳化,主要包括充分利用教学设备资源、教师资源和构建低碳课堂两个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多媒体设备、教学耗材等资源的有效利用,及时将已经老化了的高耗能的教学设备器材更新为新型的低碳设备。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开设一些精品课程和运用远程教学等方式来实现低碳教学;通过网络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技术来实现大学城资源共享。低碳办公,是对教师办公行为的低碳化。主要是通过在公务活动中减少能量的消耗,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首先,要减少对办公设备耗材的使用,通过应用无纸化办公平台来减少文印,通过网络在线文档处理、电子邮件收发等减少办公设备耗材的使用。其次,教师要尽量乘坐校车而非自驾私家车,通过召开远程会议来减少不必要的出差,缩减不必要的旅行次数和人数等。

3.校园碳汇减排。低碳校园的建设不但要从“碳源”上进行有效的抑制,减少碳排放还应从“碳汇”的角度进行考虑。“碳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植被生长吸收二氧化碳,另一种是通过将二氧化碳捕获和埋存来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排放瑏瑣。目前大学城高校虽有绿化,但存在绿化覆盖率不足以及将原有自然林毁掉变为人工林的行为。这就要求高校正确认识绿化在校园低碳建设中的作用,采取措施增加绿地面积,通过种植一些“碳汇”能力较强的植被,维护改善校园原始树林,以设计“绿屋顶”等来实现最大发挥植被碳汇的功能。研究表明,森林覆盖率每增加1%,便可以抵消0.6-7.1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瑏瑤。因此,扩大校园绿色覆盖率是缓解校园减排压力的有效途径。比如进行楼面种植形成“绿屋顶”,还可以实现对周围建筑物环境的美化,而且能够保温隔热、吸收二氧化碳。其次,推广碳捕获和碳埋存技术。该技术将成为未来大规模减排二氧化碳、延缓全球气温变暖的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方法。高校要加强与大型电厂、炼钢厂等的交流与合作,建立相关科研与实习项目,确保高校在未来可以通过碳捕获、碳埋存技术进行碳汇减排。

(三)营造师生广泛践行的低碳生活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篇6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C-0071-02

一、新媒体的特点及其对高职院校的影响

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媒体是指借助数字技术、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以电脑、手机、电视机等为终端,对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信息实现不限量的跨时空、实时多方互动交流的新兴传播载体。新媒体带来的论坛、贴吧、博客、微博、聊天群、推特、飞信、社交网站、网络课堂等传播形式打破了传统媒体中不同媒介、不同地域、不同行政、不同时期和不同受众之间的界限,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冲破壁垒、跨越时空。新媒体具有以下技术和传播特点:一是个性化。每个受众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新媒体上搜索并获取相关信息,这就改变了传统媒体中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者向普罗大众统一提供信息的局面。正因如此,具体到某个信息,受众有更多的选择,可以自由看(听)。二是传播方式的多向性。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进入新媒体网络系统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不论、政治倾向、价值取向、文化背景和受教育程度怎样,只要进入网络系统,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者。这就使得信息来源五花八门,在受众之间不受限制地相互传播、扩散。三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新媒体融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受众在阅读文字材料、浏览图像资料的同时也可以欣赏音乐。不仅可随时、无限地存储或扩展信息内容,也可随时查找各个时期的相关信息内容,使各种形式的信息交互实现动态化。四是信息的实时性。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信息完全不受时间限制,随时可以进行信息的加工和,而受众也可即时通过新媒体的互动功能发出信息,表达意愿,很容易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信息,产生信息聚集效应。有专家指出,在现代社会生活当中,新媒体已不仅仅是工作、学习、交流的工具,而是形成了一种环境。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影响人们的思维、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高职学生当然也不例外。高职学生精力旺盛,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是参与新媒体建设、推动新媒体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各高职院校都积极顺应技术和社会发展潮流,大力加强校园网络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互联网进入校园的每一间教室、宿舍,同时,新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运用新媒体的门槛越来越低,这些都为大学生接触和利用新媒体提供了极大便利。据统计,我国高校学生上网人数目前几乎达到100%,其中90.5%的大学生将互联网作为重要信息获得渠道,进行网络搜索成为大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最佳途径,他们使用新媒体获取各种学习资料、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开展休闲和娱乐活动。调查显示,登录网络社交工具成为大学生网络第一行为,63.1%的大学生登录互联网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是打开QQ等聊天工具,16.3%的大学生则首先打开“人人网”(社交网站)首页,这说明大学生热衷于网上交往形式。所有这些表明,新媒体正在改变着大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与此同时,新媒体也正在成为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宠儿。教师通过新媒体获取所需的最新、最前沿的教学和科研资讯材料,通过新媒体开展教学活动,远程教育、网上课堂正在兴起,有些高职院校实现了网络实景教学,学生在教室里就可以实时看到企业的设备以及生产过程,可以在教室里完成部分“现场实习”任务。学校还可通过新媒体开展师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新媒体推进校园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实现管理现代化。通过新媒体展现学校形象,推介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和校园文化。新时期新形势下,新媒体对校园生活的影响如此深入和强烈,必定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培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二、加强新时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新时期开展文化建设的前进号角。校园文化是学校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为全体师生所认同和遵守的办学宗旨、发展理念、学校精神、师生价值观体系、行为规范等教育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学校环境建设、教学过程、管理制度、师生行为方式、学校形象等各个方面体现的总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文明传承的重要阵地,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校园文化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管理水平,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质,树立高职学院办学形象,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一些老牌的重点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形成了不可动摇的文化影响力,如清华大学倡导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大学倡导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北师大倡导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历久不衰,成为这些名校的文化名片和办学灵魂。与之相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高职院校的历史较为短暂,因此普遍缺乏应有的文化底蕴,缺乏对校园文化建设应有的重视,缺乏对校园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缺乏高水平的文化建设人才队伍,缺乏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创新能力。很多高职院校还经历了校校合并、校园搬迁等问题,校园文化建设任务更为艰巨。因此,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推动校园文化整合、传承和创新,将是高职院校推进改革发展的重要而紧迫的内容。

传统上,一般认为校园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整体。而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新媒体正在快速、全面地融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新兴的网络文化,并迅速进入大学校园,成为一股不可小视的校园文化力量。如何将网络文化纳入传统校园文化,形成颇具特色的新时期校园文化,从而实现校园文化创新,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课题。

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篇7

关键词:交流长廊,传统文脉,现代精神

1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承载国民教育的校园建筑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而中学教育又是一个人成长过程最为重要的环节。中学校园则是承载孩子们的成长发展的场所,它是孩子成年的过程中重要的舞台。因此校园建筑环境及配套设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发育以及教育质量的高低。本人有幸在2010至2012年参与了无锡天一实验学校从方案到最终建成的设计全过程。本文以此为例,探讨在中学校园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得失,希望能够为校园建设,尤其是中学校园的建设提供一些积极的、有价值的参考。

2工程概况

根据《无锡市高铁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了推进无锡锡东新城中心地区文教事业的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根据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确定建设天一实验学校等教育工程。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于2001年9月由江苏省天一中学创办,是无锡市内的重点中学。新校区从设计到竣工耗时2年半左右(2010.6――2012.12),总建筑面积62198平方米,总投资约2.55亿元。

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是一所高标准、现代化的初级中学。学校基地位于锡东新城新华路以南,兴越路以北,锦安路以东。学校规模为16轨48班,学生2400人的初级中学,其中寄宿生约1440人。基地用地比较紧张,而学校建成设施包括了行政楼、教学楼、实验楼、体艺馆、食堂、报告厅、学生及教师宿舍、300米跑道操场等。在天一中学附近为无锡锡东高级中学,有幸两所学校的设计都由我院完成。因此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到两校资源的共享,从而提高使用效率。

图1 无锡天一实验学校南侧沿街全景

3设计原则

我们在天一实验学校设计过程中秉承了以下设计原则:

(1)安全牢固原则:由于学校建筑是密集人员活动场所,同时中学校园又是祖国花朵成长的环境,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设计首先考虑的是严格执行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和相关规范,在设计中将安全性放在首位。

(2)集约型校园原则:设计立足生态环境保护方针,在满足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前提下,不追求豪华、高标准,而是采用绿色环保的技术、方法和材料,创造节能、节水、节材的新型绿色校园,同时与无锡锡东高级中学在教育资源方面实现部分共享,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3)适用美观原则:设计反映中中学校园建筑以人为本的内涵,为成长中的孩子们提供丰富的空间体验和良好的学习交流环境。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注重空间造型上的艺术处理,力求营造简约美观,大气活泼的校园建筑群体形象。

4设计理念

(1)“交流共享”:

天一实验中学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校园,不仅仅是传授科学知识的地方,更是陶冶品行情操,全面提高各方面素质的场所。因此我们认为:“交流共享”是获取新知识,培养健康良好的人格品格的重要渠道。如何更好地实现“交流共享”便成为整个方案的契机,最终我们通过设置一条交流长廊来实现这个理念。

(2)“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学校地处无锡新城这一既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在现代化道路上迅速发展的城市。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不仅希望能够体现现代精神,展示新区蓬勃发展的朝气,同时也希望尊重传统历史文脉,发掘当地的文化特色,使得传统和现代能够有机结合。

5设计特点

(1)交流长廊

从设计理念出发,为了更好地为师生创造“交流互动”的契机,我们突破了传统的轴线式、行列式空间布局模式,通过设置一条贯通南北的“交流长廊”将教学办公区、生活后勤区、体育运动区有机整合在一起,充分突出交流空间的重要性,既秉承传统课堂上“教授”的意义,又强调课堂下“交流”的作用。“交流长廊”被设计为一个半开放的敞廊形式,孩子们能够在这里接触到阳光空气,但同时也不会受到雨雪气候的影响。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条“交流长廊”为孩子们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为师生构建灵活多变、整体有序的特色校园。

图2 交流长廊

(2)人车分流的交通体系

校园整体交通系统的构建中,外环道路组成道路的基本骨架,汽车在外环行,人流在内部走,形成主次分明、人车分道的道路形式。车行道沿教学区、生活区外侧环行,主要道路6米,消防车道4米。人行步道沿南北和东西纵横双向布置,连接多个步行广场,方便学生到达各功能区。道路的布局不仅加强了校园中心区的完整性,提高了环境质量,也使步行系统与车行系统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人性化、安全、通畅的校园交通体系。校内机动车停车位共112个,其中位于体育楼下面的地下车库停车位97个,地面停车位15个;校园主入口处设置18个停车位,供接送学生的家长使用。自行车停放位沿学生宿舍西侧道路布置,方便学生使用。

(3)立体化的、层层渗透的空间景观

设计通过实体建筑的有序布局营造收放有度的外部空间关系:广场――庭院――绿地三者相互融合渗透。在教学区到生活区的南北向序列中,建筑围合出多个不同性质的内庭院,内庭院的塑造根据功能不同或静谧或活泼,并且设计引入一些传统空间元素,希望能够表达一些江南园林的特质。

由于用地紧张,整个学校的绿化景观立体化布置,使其作为室内外空间连续融合的介质,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教学楼局部屋面设有屋顶绿化花园,在实验行政楼交通核南北两侧分层设置空中花园,教学区与生活区之间共同围合成30米宽林荫大道,并点缀树阵、硬质铺地,强化了校园次入口的景观形态。景观广场和屋顶绿化平台,绿化面积大,植物品种繁多,塑造出了一种生态绿色的校园环境,为师生营造了舒适愉悦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总体布局上我们通过营造不同性质的庭院空间。

(4)合理的功能布局

本工程中的建筑群采用单廊式布置,整个校园分为教学办公区、生活后勤区和体育运动区三大功能区域。办公区位于基地最南侧,有效阻隔了城市道路带来的噪音影响;教学区位于中间,相对安静;生活后勤区位于基地北侧;体育运动区位于校园东侧。办公――教学――生活――体育四个方面通过南北向交流长廊有机联系成一体,在功能使用上做到合理高效便捷。

图3 教学楼

(5)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建筑形态

在建筑造型处理上,设计充分考虑传统文脉与现代精神的结合。在整体造型上采用现代的建筑形体,简洁大气;但在细节把握上,又运用一些传统的元素,如序列感很强的敞廊,冰裂纹的窗花格栅等,从而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建筑外饰面材料采用灰砖和清水混凝土两种相对质朴的材质,与无锡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相吻合。纵贯南北的三层高的连廊,采用清水混凝土墙面,内部为师生交流的空间,外部排列着自由、错动的条形窗洞,条形窗洞内侧涂以不同颜色的涂料,为整个长廊空间带来了戏剧性的变化,使得交流长廊成为整个校园的标志和特色。

5结语

天一中学建成之后,实现了最初设计的理念:注重交流空间的营造以及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作为一所位于新区的初级中学,我们希望建筑群体能够为新区的发展注入活力,同时为学校的师生带来更多的基于传统教育而超越传统教育的内核,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下一代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契机。

参考文献:

[1]唐文婷.中小学建筑设计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0).

[2]袁医娜、张庆余.现代中学校园建筑设计理念及实践[J].南方建筑,2014(01)

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篇8

一、明确目标,分类管理

根据学校档案的特点,结合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学校档案可分为:文书档案;教学档案;学生档案;教师档案;德育档案,体育、美育、音乐、劳动技术、卫生档案;特色档案;安全档案;其他档案等九大类。为了便于查找利用,每一大类又可进行细化,即将文书档案划分为上级机关文件、通知、通报;简报、教育报;学期和年度《教工手册》;各类规章制度、人员职责;各种会议记录;学校发展建设规划;学校基本情况;学校各类组织机构。教学档案划分为学校各类课堂讲评标准;课改日志;教研组活动记录;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档案;校改实验档案;学校优秀教学论文集;教学质量分析;教学检查记录;学科教学成绩;学科课外小组训练记录;教学竞赛记录;教师讲学评估;教学交流活动记录;手抄报等大语文资料;教师教学讲评标准;学校体育活动记录;学校艺术活动记录;学生作业批改记录;校本课程教材;学期学生教材一览表。学生档案划分为新生录取花名册;新生登记表;新生学籍变化情况;流失生花名册;毕业生花名册;学生奖惩情况;流失生回收档案;学年班级花名册;学生评价手册。教师档案划分为领导个人成长档案;骨干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培养对象个人成长档案;教师个人成长档案;教师基本情况统计表;骨干教师基本情况;课改典型教师档案;教师奖惩情况;教师业绩考核资料;教师基本功训练、比赛材料;教师学历复印件。德育档案划分为学校德育工作手册; 班主任工作手册;德育活动资料;德育专题研讨论文;党、团建设;家长学校建设材料;升旗活动及安排记录;依法治校资料。体育、美育、音乐、劳动技术、卫生档案划分为校园体育节、艺术节材料;各种活动获奖纪录;校运会有关材料;单项体育竞赛材料;学生健康检查表;心理健康材料。特色建设档案划分为特色建设计划总结;特色建设活动记录;特色建设成果;特色建设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安全工作档案划分为单位基本情况,重点部位情况;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安全员责任分工表;安全设施、器材情况;安全设施、器材定期检查记录,维修保养记录;各类安全隐患及其整改情况记录;各类安全检查、巡查记录;各类安全宣传培训记录;各类事故及处理记录;各类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记录;食品卫生管理档案。其他档案划分为学校办校水平社会满意度调研表;学校集体、个人各类荣誉证书;检查记录;音像资料;音体美劳、卫生器材登记;实验室各种器材登记。通过详细的划分标准,使学校的档案分类有章可循,为分类管理奠定基础。

二、注重收集,形成规范材料

档案是高级中学领导正确决策、研究工作、处理重大问题的依据,搞好文件材料收集是确保档案材料齐全完整的前提和基础,也可直接反映本单位的工作实绩。但从当前我国高级中学学校文件材料收集的实际情况看,有的文件材料特别是学校本身形成的不同载体的“账外”文件材料,得不到及时地收集整理归档,存在不完整、不齐全的现象。我校在此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即在年初制定各级工作目标责任书和档案台账资料考评表,将需收集归档的文件材料全部细化到个人,并与年终考核挂钩,凡是档案资料不全的在职人员年终考核适当扣分,对文件材料收集归档成绩显著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加分,对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三、实现信息化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为了校园各群体可以方便、快捷地利用档案信息,学校可将利用率高的档案进行信息化处理,既可提高学校档案的利用率,又可大大促进学校档案的科学管理。在平时的资料建设上,应做到事事有记载,件件有材料,并充分利用录像机、照相机等现代化音像器材,将学校每一次教研活动及各种节庆活动、参观交流活动等全部记录保存,使校档案室各种资料齐备,全面而完整地记录学校的创业发展史,为学校积累宝贵的财富;可利用学校的多媒体网络设备,实现软硬件共享,减少学校在硬件上的开支,更好地发挥各种教学设备的效益。

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篇9

中学英语校园文化教学质量

校园英语文化,是依托校园文化建设的平台,以英语为媒介和展示形式的校园社区文化。校园英语文化在中学的形成和开展,可以发挥其陶冶情操,促进中西文化交流,英语语言文化的自我教育和审美娱乐的功能,同时也可以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个性教育,对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无疑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试图从校园英语文化的开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如何健康持续发展进行调研和探讨。

一、中学校园英语文化开展的现状

中学校园英语文化是在中学校园内经过师生长时间的共同努力而形成的以英语为主要交流语言的校园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由于多数中学教育工作者对于在中学开展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甚至不重视,许多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校园英语文化和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的土壤是高等院校,狭隘的认为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将“中学生”转变为“大学生”的重要途径,而且认为中学生的认识水平、欣赏水平和知识层次较差,难以成为校园英语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和教育对象,甚至认为中学没有必要开展校园英语文化。加之在当下主要以高分作为录生的主要考核条件的高考人才选拔体制下,教师、家长、学生更愿意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课本学习和题海练习中,对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的激励功能、陶冶功能、英语语言文化的自我教育功能的认识缺乏,所以在校园英语文化建设在中学的开展情况要么寥寥无几,要么形式单一,内容简单,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中学校园英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上述对校园英语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片面认识和不足认识,我国中学的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的开展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1.各方面的积极性不高

态度决定一切。如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缺乏对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的正确和客观认识,在行动上必然持有忽视和冷落的态度。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学生深刻了解和认识校园英语文化在学校的校园精神、校园文化、文化交流、教学改革;对于教师的教学内容的实践、检验、延伸和拓展,加强师生关系;以及陶冶学生的情操,英语语言的自我教育,合作学习的形成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作用。统一和强化认识是开展校园英语文化关键的第一步。

2.形式单一,质量不高

我国中学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的形式单一,内涵和质量不高,大多仅停留在英语手抄报或英语板报等简单形式,而且多为学生简单的抄写排版,缺乏内涵,形式单一,缺乏互动和内容的创新拓展,而且和教学内容脱节,难以发挥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的积极促进作用。

3.缺乏组织和管理机制

科学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机制是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但目前国内中学的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的随意性很强,几乎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专人负责组织、指导,更没有相关的组织章程和运行管理机制,完全处于随机,无序状态,对于校园英语文化建设非常不利。

三、持续健康的促进校园英语文化建设

校园英语文化不仅具有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功能,而且对于中西文化交流,英语语言学习,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校园声誉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校园英语文化的形式丰富而多样,主要有英语板报、英语手抄报、英语歌曲比赛、英语书法比赛、英语诵读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话剧、英语角、英语影视观看、英语兴趣小组、国际学生交流等。如何使这些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走进我国的中学校园,笔者认为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1.建立健全校园英语文化组织、管理、奖励制度

相关的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相关制度是激发校园英语文化建设活力和积极性的有力保障和制度源泉。科学健全的校园英语文化组织、管理、奖励制度是保障校园英语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开展的保障。可以单独设立,也可以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相关制度,并且成立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制度不仅要形成、上墙,让更多的师生了解,组织管理机构要有相关主要领导专人负责监督、指导。

2.为校园英语文化建设提供所需的支持

丰富多彩,高质量的校园英语文化需要一定的材料、器材、道具、设备、奖励、参考资料、场地以及富有经验的指导,这些都需要学校的不遗余力的支持与帮助。只有满足这些客观条件,才能形成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为校园英语文化建设搭建健康持续运行的平台。

3.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知识水平、所学教材相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完全脱离学生的认识水平、知识水平和课堂教学内容的校园英语文化建设,难以获得学校和家长的支持,更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组织者要客观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认识到校园英语文化建设对于展示个人才能、陶冶情操、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丰富课余生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且只有符合中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水平才能鼓励更多的中学生参与,让更多的中学生受益。

校园英语文化建设不要求面面俱到,种类繁多,应该结合社会热点时事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选择学生爱好、参与积极性高的的活动形式,让校园英语文化建设成为学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个性教育的基地,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引导功能、陶冶功能、激励功能,更好地为我国中学生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篇10

1.1高校餐厅的概念界定

高校餐厅属于校园餐饮(餐厅、小吃点、咖啡店、小商店等)的范畴。餐厅与校园内的其他餐饮分散布局不同,它更为独立和集中,成为高校中心餐饮建筑,为校园师生提供日常服务。传统意义中的餐厅为集体所有,就餐人数基本固定,供应就餐的时间较为集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的建设,如今的高校餐厅不再是单纯的就餐场所,而应是融入校园文化、人性化,并发展成为集餐饮、商业、办公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服务综合体。美国的校园餐厅称之为“cafeteria”,美国的每一所高校几乎都设有学生中心,由自助餐厅、超市、休息室、学习室、书店以及娱乐室组成,功能丰富、方便实用。在美国学生的意识中并没有午餐时间或者晚餐时间这样的概念,所以,美国大学的学生中心几乎都是全天开放的,学生中心不仅是单一的就餐功能,而是学生交流、学习和休闲的必要场所。例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生中心由快餐厅、学生活动中心、书店、商店等组成,周边绿树环绕,环境怡人,在学生中心内可以就餐、学习、休息、运动等,这一系列设施都为学生创造了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的校园餐厅是设立在学校管理范围内的餐饮场所,主要是供应高校师生的一日三餐,也可以供校外人员使用。早期的国内校园餐厅主要由厨房、就餐空间、窗口、商店和办公室组成。随着我国高校的现代化建设,现如今国内的校园餐厅包括厨房、餐饮空间、窗口、商店、放映厅等多功能的空间。虽然有些学校将其称之为“学生综合服务中心”、“餐饮中心”,但其主要功能仍局限于餐饮。新时代高校餐厅既提升了原有功能,完善了餐饮服务,同时也吸收、拓展的新的功能。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高校餐厅也在逐步地完善中,但是其在空间组织上及形式上还是较为局限,以及缺少一些人性化的服务配备。而现如今我们所谈及的可持续建设无从顾及。国外对于高校餐饮服务中心的建设已达到了成熟的系统。《世界高等教育百科全书》中提到,美国高校的学生中心的功能高达132项,其中各项功能所占的比例为:自助餐厅87%、书店75%、放映厅70%、会议室88%、办公室95%、排球室91%。这组数据反映出了学生中心功能的多样性,并且建筑空间的利用率极高。又如威斯康星大学新任校长查尔斯•凡•海斯(Charles•Van•Hise)曾说道“:如果威斯康星大学要成为美国的儿子,就像牛津、剑桥成为英国的儿子一样,不仅要产生学者而且要培养人,它就必须有公共中心和学生中心”。本文则以美国加州圣迭戈分校的PrinceCenter为研究基础,提出我国高校餐饮环境的建设之路。

2加州圣迭戈校园餐厅——PriceCenter

2.1PriceCenter概况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学生中心——PriceCenter是由三面建筑及一个中心庭院组成。PriceCenter作为校园中心具有多功能性的服务设施,它构建了一个餐饮、购物、社交和娱乐等活动强有力的枢纽点。PriceCenter主体部分作为餐厅使用,它同时也包括商店、学习区、影院等各类配套设施。整个Price中心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西部为半开敞的广场区,可进行室外餐饮及室外娱乐活动。东部则主要作为餐饮区、办公区、学习讨论区等。

2.2PriceCenter案例分析

(1)功能的人性化。在整个PriceCenter中东部的功能较为齐全,东区部分在功能上较西区的多样化。东区一层为通高,空间较为开敞,作为主要的使用区域发生最多的行为活动。本层设有多家餐饮窗口及多处用餐区,以及该层除了餐饮区外还包含学习讨论区,生活服务区如超市、邮局、警务室以及休闲上网区。二层主要作为学生休息区、学生社团活动区、报告厅等。三、四层则主要为办公空间。这里充分考虑了学生日常生活所需,针对每一个细微的需求也可以满足,如24小时学习吧、讨论室等。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Pricecenter的使用率及其高。最重要原因的是其设计的人性化。这里的人性化一是从功能上体现,也从布局中体现。根据每层功能定位的不同,相关开展的活动也就不同。例如,一、二层较三四层活动较为丰富且集中。通过对比发现,每一楼层的功能明确,分区合理。一层、二层为动态区,用于满足人群大体的日常活动与需求。而三、四层办公区域为静区,环境舒适,功能简单。从平面图来看每层服务空间与活动空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灰色部分作为交通空间或活动空间使用包含多个功能区域,并且每个服务区都被其连接起来,可达性较高。从整体的功能来看,室内设计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对于功能的把握,这就要求设计师从人的角度出发,考虑人们对该空间的各类需求,在此项目中一个餐厅不仅只是一个就餐的场所,而是一个生活的场所。餐饮与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各类活动结合在一起赋予了餐厅活力。餐厅作为高校餐厅中最核心的部分,就餐者的绝大部分活动都在这个空间内进行,因而认识到这点,做到设计的人性化,满足人的情感文化层次需求。

(2)交通流线的通达性。餐厅内的人流最为集中,是整座建筑空间内的重心。在设计中应注重功能流线的合理安排,强调合理的功能布局和空间尺度。在东区中空间流线将每个区域很好的连接起来,每个区域到每个区域通达性较高。并且人流在交通流线的引导下分流到不同区域,在高峰期的时候很好地缓解了人流量。该区域中的空间较为灵活,空间的可变性较强。这样交通流线的流通量也可根据情况而定。流线组织作为室内设计的设计重点,一个好的流线组织对于室内空间的合理使用起着关键作用。室内设计不能只是简单地追求功能、流线的合理,也不能片面地重视造型设计,而应在符合餐饮空间使用功能以及空间组织的基础上,运用色彩、材质、光影等来营造室内一个舒适的室内空间,让就餐者得到了对餐厅室内空间的产生不仅是餐厅的感受而是。餐厅空间质量直接影响了整个餐厅内部空间质量的好坏。虽然餐厅的功能只是为就餐者提供购餐和就餐的场所,但是如何在这一场所内塑造出特色舒适的空间意境成了设计中重要的环节。

(3)彩色的世界。人们总是最先用视觉来感受环境,而环境中最先闯入人们视线的也是色彩。色彩运用的好坏不仅影响视觉美感,还影响人们的情绪及工作效率。还可以通过运用合理的色彩调节空间氛围。PriceCenter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里运用了多种靓丽的色彩来点亮室内。PrinceCenter东部的餐厅的每一区域被不用的颜色划分开来。在一楼用餐区主要采用白调。白调给用餐者一种干净明亮的传达,为用餐者营造舒适的就餐环境。一楼除了就餐区,另一主要空间是学习区,且这一区域以蓝色为基调。蓝色是冷色调,它给人以安静严肃的感受。因此,使用者在这个空间中会相对较安静。二楼在颜色的选择上主要以暖色调为主。该楼层公共休息区采用暖橙色的地毯与家具使得该空间轻松舒适。三、四楼主要为办公区域,因而这两层采用了绿色与灰色,营造了一种轻松安静的工作氛围。

(4)现代的材料运用。根据餐厅的特殊性,材质应多为易清洁材料,方便及时清理,避免影响学生的正常使用。绝大多数餐饮室内都选用不同的材料以体现出不同的质感,也可以渲染及强化环境气氛并影响人的心理。因此,在塑造空间意境时,既要重视面层材料的选择和肌理的表现,又要注重室内空间营造。在餐厅内部的面层基本都是简单朴素的白色漆面,部分区域有彩色面漆加以点缀。PriceCenter中采用了大面积玻璃,大片的落地玻璃窗及玻璃门,充分利用自然光,使得整个空间显得格外明亮、干净通透。玻璃与简单线性钢构架结合在一起也营造了一丝的韵律感。其次就是室内所采用较多的镂空钢板被运用在楼梯、扶手、栏杆、空中过廊。该材料不仅坚固且显得简洁,并且镂空材质使得空间更为通透,视线开阔。同时材料富有很强的现代气息。

(5)舒适的光线效果。光线是影响餐厅舒适度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人行为的重要因素。首先阳光起很大的决定作用。我们会发现人们同样有向光性,人们喜欢坐在玻璃窗下沐浴阳光休息或是用餐,尤其是对于当地人来说。这是因为学校所处美国加州,加州的阳光和天气是备受人们喜欢的。因此,在整个东区,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阳光,设计师采用了天窗及落地窗,这样既节省了能源,同时也满足人们对阳光的需求。其次,由于大面积的采光来源于自然光,因而室内灯光在白天中主要作为辅助,或是作为线性引导等。室内灯光主要采用线性灯光,对于空间的流线秩序起一定能的引导作用。

3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