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经验交流材料十篇

时间:2023-03-17 18:34:19

返乡创业经验交流材料

返乡创业经验交流材料篇1

该镇“返乡经济”的快速发展既有其偶然性,更有其必然性。从客观上分析,一是返乡创业具备本土基础。“家有三尺硬地”。外出能人根在家乡,具备深厚的创业根基。二是返乡创业拥有草根优势。外出能人天生具有草根性,适应环境能力强,回到家乡创业更是如鱼得水。三是返乡创业有现实好处。回到家乡创业,机制更灵活,服务更细致,当地党委、政府甚至可以动员全镇的力量为其服务。四是返乡创业可获得精神享受。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可以受到当地党委、政府较高的礼遇,有一种“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的感受,这是在外地创业所不可比拟的。

该镇“返乡经济”之所以能取得明显成效,与镇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是密不可分的。主要体现在:

一是高位推动,引领能人返乡创业。能否促成能人大批返乡,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作用尤其重要。该镇坚持把“返乡经济”作为壮大镇域经济的根本途径来抓,努力把在外能人资源优势转化为本地经济发展优势。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第一副组长的促返乡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目标,制定规划,并配备专职人员。通过上下联动,该镇党委、政府摸清了符合××发展的潜在返乡投资群体,在第一时间内掌握了在外能人的投资意向信息。为动员在外能人返乡创业,镇党委、政府每年在打工创业人员相对较多的地方,召开促进××经济发展知名人士座谈会,联络乡情,推介××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同时,充分利用在外创业务工者的亲情、友情、同学情等关系,通过情谊架设返乡创业桥梁。

返乡创业经验交流材料篇2

一、引言

受全球金融危机和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大批外出经商务工人员从“打工期”“创业期”向“回归期”转变。对此,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进行了探讨。徐士鸿(2013)、柯健(2009)等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进行了探讨,指出了现有政策存在的不足。周劲波(2012)运用SWOT方法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分析。谢世娟等(2004)、李明玉(2006)对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短、易夭折这一现象的原因、表现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还有学者基于经济学(李含琳,2008)和结构化(黄晓勇,2012)视角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进行了思考。在实证方面,一些学者基于对安徽(朱贵平 等,2007)、河南(刘苓玲 等,2012)、重庆(陈广帅 等,2010;张应良 等,2012)等中、西部地区农民工的访谈、问卷调查开展了实证分析。由于返乡创业企业系统化的数据获取难度大,现有的研究多局限于经验性统计与定性分析。有鉴于此,本文基于对重庆江津区的实地调研材料和较系统的数据资料,结合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重点对返乡创业企业的生命周期和扶持政策进行研究,以拓展有关研究,并为政府决策和返乡创业企业发展提供参考。

二、返乡创业企业的发展环境分析

1.返乡创业的背景与动力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崛起和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自2006年取消农业税以来,中国人口从乡村到城市、从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的单向流动转向为城乡双向流动。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加速了“返乡”这一逆向进程(图1)。图1返乡创业的背景与驱动力

王爱民,谭宁,康伟:返乡创业企业的发展环境、生存能力与政策扶持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下外出经商务工人员的返乡浪潮,重庆市在省级层面率先出台了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民工返乡创业的意见》(渝办发〔2008〕296号),各区县相继出台了配套的返乡创业扶持政策。重庆市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心、农业人口比重最高的直辖市、全国劳动力向外输出的主要源地,返乡创业的作用与意义具有不可忽视性和不可替代性(表1)。

表1返乡创业的价值与特性

基础性作用与意义不可忽视与不可替代性新型农民培养、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的有效形式。

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城乡统筹互动、产城融合不可缺失的载体与纽带。

发展地方经济,实施主体功能分区,促进区域协调的基础要素。农村劳动力是中国,也是重庆人口规模最大的社会群体,是社会转型和社会问题的中心。

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城乡之间、不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双向流动,推进了劳动力要素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农民工与“三农”具有天然联系,返乡创业者浓厚的乡土情感聚地缘、人缘、血缘优势为一体,与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高度契合。

返乡创业企业是镇域和县域经济,尤其是边远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重庆在国内和全球经济地位的提升,重庆市人口流动经历了早期“外出就业”到目前“外出就业与本地就业”并重的格局。据重庆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资料,2012年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880.54万人,其中,市内就业人数481.71万人(占54.7%),市外就业人数398.83万人(占45.3%),市内就业人数首次超过市外就业人数。

2.返乡创业企业发展的条件与环境分析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沿海经济发达省区经历了早期的发展初始期、中期的腾飞期和现在的转型升位期(表2)。发达地区产业发展的初始条件、路径与模式值得中、西部地区借鉴。然而,由于时空背景不同,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位居西部地区的重庆市来说具有不可复制性。

表2经济发达地区(珠江三角洲)产业发展的初始条件与发展环境的变化

1980―1991年(初始期)1992―2005年(腾飞期)2006以后(转型升位期)①国家沿海发展战略的高强度倾斜政策。

②国内短缺经济与卖方市场驱动产业快速壮大与资本积累。

③地缘(沿海)人缘(海外关系)优势突出。

④环境政策宽松,低环境成本。

⑤土地政策宽松,低土地成本。

⑥全国的廉价劳动力和资本、人才等聚集。

⑦各种税费优惠政策。①优惠政策及政策效应持续显现。

②较低廉的环境、土地、劳动力、能源成本。

③区域投资环境大幅度改善。

④地方政府积极有效运作。

⑤产业资本积累能力增强。

⑥产业集群化效应、规模效应、关联配套效应凸显。①低土地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环境成本、低能源成本、高政策效益等初始优势已失去。

②劳工荒出现,劳动力供应趋于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

③全球金融危机及其持续影响。

④原有初始优势逆转,资金积累优势、产业配套优势、市场优势、品牌形象优势、规模化集群优势、科技创新优势等新优势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识别返乡创业企业当前的优势与劣势、挑战与机遇,有助于用来帮助返乡创业企业判断应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借助SWOT分析框架,本文对返乡创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进行总结(表3),这些问题既源自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也源自返乡创业企业自身的特性。

表3返乡创业企业发展环境分析

优势

具有依托内地资源和市场发展资源产业、拓展本地区市场的地域优势。

与区域支柱产业关联配套的产业优势。

乡土情感与创业热情、地脉和人脉以及社会资源网络和政府扶持政策的契合。机遇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

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实力和全球化程度增强进而产生辐射带动作用。

区域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劣势

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低,处于生产链和价值链的低端和企业起步发展的“瓶颈期”,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弱。

企业发展的关联配套产业支撑严重不足,对企业投资与发展形成刚性约束。

距沿海和经济发达省区距离较远,减弱了空间临近效应,增加了交易成本。挑战

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疲软低迷,东南亚等国家以更低廉的劳动力带动低端产业崛起,劳动―资源密集产业市场趋于成熟和饱和。

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升级,竞争力提高及其所积累扩大的先发优势。

中高端人才缺乏,人才集聚环境相对较差。

与珠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产业发展的初始条件比较,目前中、西部地区的创业环境已迥然不同。这一特点决定了返乡创业企业的后发劣势、后发优势及其产业发展的基本指向(表4)。

三、返乡创业企业的产业结构及其变化

随着距主城市核心区的远近不同,重庆市返乡创业企业结构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变化(图2)。在都市核心区,返乡创业企业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为主体,主要由主导产业关联配套产业、传统服务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构成;在都市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以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体,主要由特色农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型产业、都市外迁外溢产业和传统服务业组成;处于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和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返乡创业企业则集中于资源型产业。

表4返乡创业企业的后发劣势、后发优势及其产业发展引导

后发劣势后发优势产业发展引导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调整与空间重组,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的红利正相对减弱。

差异化和多元化的买方市场,产能过剩,产业竞争压力大,低端劳动和资源密集产业发展优势进一步减弱。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业已形成的资金优势、规模化集群化专业化配套优势、全球及全国市场渠道优势、技术与人才积累优势等,使中、西部产业处于相对不利的竞争地位。中国发达地区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借鉴。

劳动力成本弱相对优势。

具有接近本地原材料、低能源成本优势。

具有本地市场,尤其是中低端产品市场的优势。

本地在全球和全国产业分工中已形成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发展的带动。采取多元类型、特色产业、城乡产业协同、城镇集聚战略

低劳动力成本区位指向

资源和特色产业指向

本地与中、西部产品市场指向

与本地主导产业关联配套指向

出口导向与参与全球经济分工体系指向图2重庆返乡创业企业产业属性的空间分布

本文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进行分析。江津区毗邻重庆市主城区,地处重庆市城市发展新区,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是重庆市返乡创业企业发展快、集聚程度高的地区。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背景下,江津区的返乡创业企业深受全球、国内、重庆市主城区多层次发展环境的影响。

江津区返乡创业企业有如下特点:一是从产业构成看,返乡创业企业主要集中于特色种植养殖业、非金属工矿业、批发零售和餐饮服务业以及加工业(表5)。二是从产业技术水平层次看,以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传统服务业为主体,产业技术水平层次低。三是从企业经营组织形式看,个体私营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2%。四是从企业规模来看,返乡创业企业以小型和微型企业为主,年产值在1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94%,职工人数在10人以下的占66%。可见,在产业类型选择上,返乡创业企业具有明显的资源型产业(特色农业)指向、资本和技术低壁垒指向、社会网络关系型产业(非金属矿业、农家乐等)指向。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地处城市发展新区的区位,江津区返乡创业企业具有城乡皆具的特点。

从产业类型的变化上看,返乡创业企业数量增加最快的是特色农业、批发零售业和餐饮服务业,而企业数量减少最多的是加工制造业,反映了返乡创业企业向第一产业和传统的第三产业两头挤压以及加工制造业进入门槛更高、生存竞争压力更大的现实。

表5返乡创业企业的产业结构及变化

门类

大类代码类别名称2010年数量/个百分比/%2011年数量/个百分/%2012年数量/个百分比/%A农业01??04农业42814.2081317.53 1 212 19.6605农、林、牧、渔服务业140.46140.30240.39B采矿业10非金属矿采矿业902.99831.79 821.33 07??09、11其他采矿业10.03 1 0.02 20.03 C制造业13农副食品加工业892.95982.111141.8514、15食品、饮料、烟草业1173.88 1192.571312.13 17、18、19纺织、服装、皮革制品471.56691.49 971.57 20、21木材加工、家具制造业722.39982.111181.91 22、23造纸和印刷业44 1.46491.06 550.89 24??41、43其他制造业68522.7384318.18 1 02316.6042工艺品制作130.43190.41 230.37 E建筑业F运输仓储47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1334.411673.601812.9448建筑安装业80.27 8 0.17 8 0.13 57装卸搬运和其他361.19420.91420.6858运输服务业仓储业190.63270.58 33 0.53 H批发零售业63、65批发零售业63220.971 30228.07 1 86330.22I住宿餐饮业

及商务服务业66、67、74住宿和餐饮业32810.88 49310.6369511.28 K房地产72、73房地产业1966.502675.763155.11O居民服务业

及其他服务业82、83居民服务业及其他

服务业622.0061262.72 1462.37

四、返乡创业企业生存与发展能力分析

利用收集的江津区返乡创业企业数据,选择企业淘汰率、企业新增率、企业生命周期三项指标进行返乡创业企业生存与发展能力分析。

返乡创业企业具有较高淘汰率和高新增率的特点。2010到2012年江津区淘汰的返乡创业企业有456家,而新增企业达到3 608家,年均淘汰率为5.99%,年均新增率为33.40%。淘汰率高的行业主要是非金属矿采矿业、建筑安装业、食品饮料烟草业、木材加工业、家具制造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新增率最高的行业为批发零售业、特色农业、居民服务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

以返乡创业企业各行业的企业淘汰率为纵坐标,以各行业的新增率为横坐标,形成二元聚类图(图3)。可以看出,返乡创业企业的行业类型集中分布于三个象限:建筑安装业、非金属采矿业和食品饮料业为高淘汰率、低新增率产业,主要是由于投资风险大而抑制了新企业增加;特色农业、批发零售业和居民服务业属于高新增长率、低淘汰率产业,表明这类企业具有较好的成长与发展空间;其他产业类型处于低淘汰率与低新增长率值域,属于相对稳定和成熟的产业类型。图3返乡创业企业淘汰率与新增率聚类图

由于缺乏江津全区返乡创业企业的注册时间以及多年连续数据,利用江津区广兴小企业创业基地数据,进行企业生命周期的典型性分析。剔除非返乡创业企业,计算出入园企业平均生存时间为4??85年。这一数据低于浙江台州市民营企业平均5.7年的生存时间,与嘉兴市民营企业平均生存时间4.67年接近。但就江津全区返乡创业企业而言,企业生存时间显然要低于4.85年。进一步分析表明:企业生存时间与企业规模有关,规模越大的企业生存能力越强;企业生存时间与企业行业类型有关,传统服务业和低端加工制造业的生命周期较短;企业生存能力与企业自身所处的生命周期有关,其中第1年至第3年的企业初创期为高危期。

返乡创业企业生存发展能力受诸多因素影响,除了政策因素外,与创业者自身条件和素质、对市场行情的把握、产业类型的选择以及投资环境状况等方面密切相关。在收集的问卷调查表中和与企业业主的座谈会中,对“目前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这一问题,企业业主的问答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缺乏资金,融资难,政府项目补贴不能及时到位;二是熟练技术工人少,员工业务素质较低;三是基础设施差,产业集中配套化程度低。总体上看,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制约了返乡创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一是创业资金缺乏,资本集中度低。资金缺乏是返乡创业初期面临的最主要问题,调查表明,有90%以上的创业者认为最大制约因素是资金。返乡创业者资金来源以打工积累、亲戚和朋友筹集、家人资助为主,三者之和占75%左右,银行贷款不到25%。返乡创业企业融资渠道少,通常无法通过金融机构获得大额贷款,资金的缺乏导致创办企业的资本集中度低,也无法进行高资本运作,处于“贫血”生存状态,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目标。

二是创业者经营管理能力不强,熟练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创业者中高中(中职)和初中及以下学历占88%左右,大专和本科及其以上学历仅占12%;受过短期培训的创业者不到50%。返乡创业企业大多没有发展规划,发展方向不明,对投资风险评估也不足。由于返乡创业企业在产业经济分层中处于低端弱势地位,导致企业管理人才严重缺乏,熟练技术工人也难以找到。

三是企业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大多数返乡创业企业都是由单个家庭创办,企业规模小,厂房占地面积小,机器设备落后,工人人数少,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同时,企业分布相对零散,无法在企业之间形成有效的原料、产成品和信息的交流。

四是创业环境相对较差,市场竞争能力弱。基础设施和产业投资配套环境较差,是制约返乡创业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走访座谈中,企业业主普遍反映,同一职工与其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务工时比较,业务素质明显下降,表明社会网络关系和地方文化环境对企业发展亦存在不利影响。返乡创业企业大多产品单一、生产技术简单、科技含量低,缺乏与大型企业的产业联系,“无船可靠”,处于竞争弱势的不利地位。

五、返乡创业扶持政策的不足与建议

面对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而出现的返乡创业潮流,各地出台返乡创业扶持政策既有应对“返乡潮”之急,也是发展地方经济之需。一方面,现有的扶持政策调动了创业者的积极性,有助于实现“以创业促就业、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政策预期。另一方面,由于政策设计与政策实施方面的内在缺陷影响到返乡创业扶持政策的实际效用。 通过与政府部门和企业业主座谈以及对相关政策的梳理,笔者归纳出目前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及其实施存在的四大问题:

第一,返乡创业政策是一个涵盖面大、需要各行政单位协同的政策体系,而在现行的行政体制下,客观上易造成政出多门的问题。一方面,政策决策权分散在政府的多个部门,部门间沟通与协调不够,导致部门政策重复,浪费公共资源。另一方面,政策对象――返乡创业者要面对众多的政策决策主体,了解和争取政策的成本比较大。此外,作为返乡创业的主管部门――农村劳务开发管理处/办(设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下),存在职能地位不高和统筹协调能力受限的问题。

第二,扶持政策主要停留在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起步阶段,即集中在创业初期的前三年,缺乏后续支持政策,这在客观上会诱导返乡人员盲目创业,加大投资风险。“创业容易,生存艰难”,盲目创业成为返乡创业企业生命周期偏短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返乡创业相关政策的涵盖面宽,包括了税收、财政、金融、场地、用工、再就业等多个方面,但受益面小,倾向于“锦上添花”。如重庆对市级重点返乡创业园的50万元补贴,实惠的贴息政策只针对每年50家左右的重点返乡企业,这对全市12.43万家返乡创业企业的发展如杯水车薪。目前各类返乡创业企业园基本上均与区县工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园等合并,这些园区是区县经济的主战场,也是各种政策、资金的主阵地,但进入各类园区的返乡创业企业不到总数的1/3,大多数返乡创业企业因投资规模达不到入园条件而享受不到政策的红利。

第四,随着就业市场好转,尤其是在全民创业背景下,针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高强度、高密度出台,导致原来支持返乡创业的特殊政策措施绝大多数已被小微企业支持政策所涵盖,针对返乡创业者,尤其是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创业的政策效应不断弱化。

返乡创业经验交流材料篇3

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支持政策主要还是停留在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阶段,并没有做出对农民工创业的后续支持政策。这就导致农民工返乡创业后,新企业建立起来,但无法长期进行生产。

创业资金缺乏,资本集中度低:缺乏创业资金是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调查发现,在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中,有90%以上的人认为创业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资金。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资金来源主要有3个部分院家庭储蓄资金尧亲戚朋友借的资金及少量的银行借贷资金。农民工无法向金融机构获得大额贷款,也无法通过股票发行的方式向社会集资。因此,资金的缺乏导致创办企业的资本集中度低,无法进行高资本运作,企业预算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目标。

企业规模小,不能形成规模经济:调查发现,目前黑龙江省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多以小作坊的形式进行。一是绝大多数企业都是由单个家庭创办,企业规模小,厂房占地面积小,机器设备落后,工人人数少,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有17%的新企业完全是家庭式作坊,并不对外招工,工人全部由家庭成员组成,生产不稳定。二是新企业分布不集中,散落在城乡各处。此种分散建厂的创业方式,无法在各企业之间形成有效的原料尧产成品与信息的交流,上下游企业之间不能实现联动生产。

劳动者素质较低:在由农民工创办的企业中,劳动者整体素质较低。一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自身接受的教育水平较低,87%的经营管理者的受教育程度为初中或以下,所掌握的知识量较少,这必然导致管理者的思想意识程度和科技文化水平较低。二是工人结构单一。一方面,工人性别单一。在新成立的米酒生产企业中,所有员工全部为男性,而在手工艺品加工制造企业中所有员工全部为女性。另一方面,工人受教育程度单一。调查发现,只有2%的农民工建立企业中有大学生工作,9%的企业中有高中生工作,其他89%的企业中员工的受教育程度仅限于初中及以下。三是工人的身体素质较低。由于企业员工大多数是农民,他们的生活水平和营养状况都较低,而且很少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工人的整体身体素质较差。在调查中发现,有40%左右的工人患有长期慢性疾病[4]。

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内容

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内容是对政策进行研究的最核心的部分,内容的质量从根本上决定了政策实施的效果。如果能有高质量的农民工返乡创业,那么就会出现农民工创业市场的繁荣曰相反,如果政策内容质量较差,必定不会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因此,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至少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转变对农民工创业的传统观念:一是从观念上改变对农民工创业的观念。彻底改变以往认为农民工无知识尧无学问尧无技术的想法,从思想上认识到农民工创业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二是舆论上不能有偏见或歧视。通过政府文件尧公报尧新闻媒体等在舆论上宣传和支持农民工创业,宣传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对农民工创业的杰出人物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观念上的改变是促进农民工创业的必要准备。

对创业资金来源进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最大的瓶颈就是创业资金的匮乏。有了一定的资金才能建设厂房,进行投资,购买原材料,雇用劳动力。因此,在促进农民工创业上,必须降低农民工创业贷款的门槛,减少农民工创业贷款的手续尧步骤等。从中央到地方上,应降低农民工创业的贷款利率,对农民工贷款实行低息贷款,对信誉良好的创业农民工实行无息贷款政策,利率降低后能够减轻农民工的贷款成本曰延长创业农民工的还款期限,在普通贷款期限上延长1倍的时间或设定1个还款期限,在该期限内,由创业农民工自由选择还款日期曰降低对创业农民工贷款的准入门槛,适当放宽对贷款的财产抵押政策或者对创业农民工由乡镇或县级政府进行抵押担保,由原来的财产抵押转换为新型的政府信用抵押,对创业农民工进行贷款服务曰减少创业农民工贷款的办理手续和时间,对办理贷款的农民工进行核实后,规定1周内必须保证农民工能够取得全部贷款金额。

调整农村土地政策,支持农民工在农村土地建设产房: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归村民集体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农民不得在土地上建筑房屋等。为了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黑龙江省应当从土地政策上进行较大的调整,在土地集体所有的政策下,对创业农民工的厂房建设进行支持。一方面,可以由当地政府出面,建立农民工创业园区,统一规划农民工创业建设用地。所用土地先由政府出资购买,然后平价或者低价卖给创业的农民工,解决厂房建设问题曰另一方面,只要核实农民工的创业方案,也可以允许农民工按照市场价格对农村土地进行购买,由政府担保和监督。如果农民工购买土地后不是用于创业,政府有权收回土地,并对该部分农民工进行处罚。

对农民工创业进行财政政策支持:促进农民工创业的一项有效措施就是对创业农民工进行财政政策支持,减轻他们的财政负担,降低创业成本,增加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信心。一是可以对已经到政府相关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工创办企业实行税收减免政策,降低这些企业的营业税尧公司所得税等曰二是对农民工创办企业进行财政补贴。一方面,可以按照公司经营项目尧公司利润或者公司创造就业岗位进行补贴曰另一方面,对农民工创办企业的道路交通运输费用尧水电费用等进行减免或补贴。通过对农民工创业的财政补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

建立覆盖城乡一体化的农民工创业信息平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也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于这种公共品应由政府出资提供。政府应当建立覆盖城乡一体化的农民工创业平台,聘请专门人才对信息平台进行维护,让农民工创业的模式和经验野走出去冶,把关心农民工创业的资金尧信息等野引进来冶。一是政府应当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咨询办公室,从行政上确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治地位,把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服务工作纳入到正常工作中曰二是聘请专业人才建立农民工创业网站,并对网站进行维护。在网站上创业政策尧创业项目尧创业个人先进事迹和成功案例等,并在网络上开通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的预审通道,以帮助农民工及时了解创业信息和创业后的资金贷款申请办法[5]。

返乡创业经验交流材料篇4

豆豆

现在,人口流动十分频繁,许多乡镇和县城的人们为了赚钱,常年累月奔波在外打工,家乡的住房就成了空巢。空巢没人照看,他们能放心吗?

湖南衡阳有个打工妹阿香在家乡的县城里买了房,没想到空下来的房子给她带来了无穷的麻烦。由此及彼,细心的她发现家乡空巢现象非常严重,而衡阳的房地产业处于起步阶段,物业管理制度还没兴起,很容易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于是她灵光一现:何不做空巢管家,替打工朋友们看家护院,让他们安心在外打拼,自己也能赚点服务费。

于是,阿香趁着春节期间,打工一族返乡的机会,蹬着自行车开始四处联系。

针对雇主担心自家财产安全的顾虑,阿香推出了以自己的房产作抵押的形式,和房主签订合同,约定如损坏了家电,照价赔偿等诸项事务。一经推出,很快就受到了空巢房主的信任,到2002年底,他们成为100多户空巢的大管家,当年赢利近5万元。

为了使空巢管家服务做得更完美,阿香随后又针对房主短时期返乡饮食难的问题,组建了“一周家政”服务队。2003年春节期间,阿香考虑到房东们集中在这个时候返乡,他们假期短,没时间和精力办年货。于是她主动提出替他们采办年货,得到了房主们的一致好评,赢得了更多的客户。

两年多来,阿香扩充人力和资金并健全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为衡阳市200多个打工家庭,提供了优良的空巢家政服务,赚了20多万元的佣金。而她的创业读本里有一句令人茅塞顿开的话:“反向思维更能找到致富的诀窍。”

验钞赚钱

肖肖

这几年假币的造假技术越来越高明,让人防不胜防,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有人就从这不便当中看到了商机。

家住江西樟树的杨林儿曾在银行任出纳,与钞票打了十几年的交道,并在伪钞鉴定方面下过一番功夫,只要拿起钞票看一眼、摸一下或甩几下,他便能准确辨别钞票的真伪。离开工作岗位后,杨林儿便想到要利用自己的技术来赚钱。

经过调查论证,杨林儿认为验钞赚钱是可行的:首先,自己有一套过硬的假钞鉴别本领,不会赔钱亏本;其次是不要什么本钱,既不要门面,又不要资金铺底,自己有现成的摩托车,只要添置一台验钞机便可以开张了。

主意一拿定,2003年6月8日,杨林儿在自己的摩托车上插了一个纸牌,上书“鉴别假钞,按面额的1%收费;如有失误,按全额赔偿。”以及联络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他每天骑着摩托车往来于超市、集市、车站、码头、招揽生意。由于他技术过硬,所以业务的拓展十分顺利,许多农民卖猪卖鱼收了几千元,怀疑其中有假钞,都会打杨林儿的手机,请他赶过去验钞。

第一个月,他就拿到了600多元的鉴定费,随着业务的扩大,每月也有上千元的收入。下一步,杨林儿准备办个“短期鉴别假钞培训班”,收点培训费;再就是根据樟树市每年一次的全国药材交流大会的特点,学习鉴定美元、日元、港币等外币的技术,以弥补业务品种单一的缺陷,创造更多的效益。

职业砍价人,帮人省钱

方向

大学毕业后,丘萍在一家物流公司做计价员,每天面对一些原材料进价、存储、加工费用、人力工本、合理损耗等流通商品的成本与销售数据。很快,她便掌握了许多家庭用品的核算办法,将它用在购物上,便练就了一番不错的砍价本领。

有朋友便建议她不如做个职业砍价人。随着人们日常交易次数的频繁和数量增多,职业砍价人一定大有市场,因为消费者一般总是处于商品交易的弱势一方,一些商家通常利用消费者不熟悉行情的弱点,漫天要价牟取暴利。帮助消费者砍价,既让顾客得实惠,自己也可以获利,这是两全其美的事。丘萍觉得朋友的建议不错,就去制作了上岗前必要的“行头”:一张“职业砍价人”胸脾,一块写有“为您砍价,帮您省钱―――职业砍价人,看护你钱包的‘守门员’”字样的招牌。

正式上岗那天,丘萍全副“武装”地来到东大街炭市商业中心,别好胸牌,举起广告招牌一边发“业务传单”一边等待顾客。中午11点时,一位中年男子匆匆忙忙地从一家建材店走出来,开始和她洽谈第一笔业务。原来,这位男子看上了一个标价为600元的洗手瓷盆,经过和店主讨价,店主只同意给他100元钱的折扣。丘萍随他来到建材店,拿起那件上了釉彩的瓷盆前摸后察,然后报出一个令店主和买主都感到惊讶的价格:200元。店主一脸不悦地摇头:“太低了,卖不出。”丘萍微笑着说出了陶瓷盆的质地和做工成本,连同出厂价和进货价也估算了出来。

返乡创业经验交流材料篇5

近期以来,受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县返乡农民工达6万多人,各企业也普遍陷入发展困境。为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县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攻坚克难先锋行”主题实践活动,组建形势宣讲、就业培训、企业解困、项目推进、法律维权、帮困解难、助农增收、健康惠民八支服务队,以"三送"、"三动"为切入点,着力解决农民工就业和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将学习实践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三送”暖人心,助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

送精神、解疑惑、焕激情,重树就业自信心。针对大部分返乡务工人员存在心理落差大、自尊心受挫、心理不平衡、无法接受失业的现实状况,开展专题调查,深入返乡民工家中谈心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本村返乡农民工的思想动态、从事行业和当前遇到的困难等情况,做到数量结构清楚、个人特长清楚、打工经历清楚、就业动态清楚、创业业绩清楚“五清楚”。开展“文化下乡”、宣讲团宣讲和召开座谈会等活动,主动向返乡农民工宣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有关支农惠农政策及县委县政府的就业优惠政策,引导他们再就业或自主创业,重树了返乡人员再就业的信心。目前,全县组织“千人下乡宣讲团”赴各乡镇村屯开展100多场的主题宣讲活动,并发放了1万多份宣传资料,为基层群众做好事实事1500多件,解答返乡民工咨询的各种问题800多个,征求到的意见建议600多条。如白山镇新汉村弄力屯返乡农民工卢炳标,通过参加镇党委组织召开的座谈会了解到,种蔗不但价格稳定,而且县政府和县南华公司还有很多优惠政策,坚定了他甘蔗种植的信心。在镇党委挂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他很快与群众签订620亩土地承包合同并全部种上优质甘蔗。

送信息、教技能、树典型,争当创业排头兵。为了让返乡就业人员能尽快走出疑团,重新就业,**县各级党组织在“送信息、教技能、树典型”三个方面狠下功夫,让他们重新掌握创业的技能和本领,切实增强自身的素质,鼓励他们争当回乡创业的排头兵。一是广集信息送民工。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广泛收集相关就业创业信息,分门别类及时送到返乡就业人员手中,增加他们致富就业创业门路。如今年2月以来,全县通过“春风行动”共举办了20多场返乡农民工招聘会,来自区内外80多家企事业单位为返乡农民工提供5000多个就业岗位和职业技能培训机会。目前,已有2600多人与招聘单位达成了就业意向。二是整合资源抓培训。截止目前,全县各级党组织已完成实用技能培训18000多人(次),实现农村返乡农民工就业8000多人,有效缓解了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压力,稳定了收入渠道。如百龙滩镇依托百龙滩库区移民培训基地,举办农民工培训班,使60%掌握一技之长的返乡农民工办起了自己的养羊场、养猪场、养鸡场、林果场,有30%以上的农民工通过培训掌握了技术要能后就近或重新到外地厂矿企业实现二次就业。三是树立典型带群体。乔利乡青年党员黄家发利用自己在广东打工12年积累的资金和经验,在**县乔利乡创办乔昌玩具厂,今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他的工厂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但在大量的外出民工返乡潮面前,他宁可自己亏钱也不让自己的员工丢饭碗,毅然拿出了自己多年来的积蓄维持工厂的正常运行,做到工厂不停工,工人不减员,工资不减薪,在危难时期充分彰显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在他的带动下,县里的民营企业纷纷想方设法确保企业正常运转,并接纳返乡农民工600多人,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

送温暖、解民忧、保稳定,建设和谐新农村。为让返乡农民工不因失业而失落,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该县采取送温暖、解民忧的办法,帮助和扶持返乡人员再就业,排除了各种不利因素,维护了农村的稳定。开展机关党员干部结对帮扶送温暖活动,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方式与农民结对,组织引导全县290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与返乡农民工结成联系帮扶对子,帮助农民工解决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把党的温暖送到返乡民工中。目前,全县共有450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与返乡农民工进行结对帮扶,共帮助返乡农民工解决涉民生问题3800多个。组织民政部门开展以“保吃饭、保御寒、保有住处”为主要内容的“解民忧、送温暖”活动,切实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为困难返乡农民工提供救助帮扶,帮助困难返乡农民工摆脱困境;组织教育部门以“稳固后方,解后顾之忧”为主题,让广大党员教师带头为农民工教好管好留守儿童,全县250家农村幼儿园共为5500多名留守儿童减免保教费200多万元。组织“党员义工”、“爱心小分队”200多个,党员志愿者4500多人为20xx多名空巢老人填补空巢,做好春耕生产、医疗救助等服务,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组织司法部门开展维稳工作,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加强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力度。4月8日,以广西 **县人民法院牵头的法律维权服务队抓住清明节有利时机,在该县人民广场、汽车站等公共场所挂横幅、设服务台、分发法律知识宣传单、现场咨询、预约服务等形式多样,认真践行“攻坚克难先锋行”为主题的法律维权服务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维权援助力度。当天,该服务队共给农民工分发各种有关600多份,接待各种咨询285人次。切实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认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0多起,促进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组织扶贫部门开展惠民工程,解决群众所需所急。如**县扶贫办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把杜东母猪饲养作为我县返乡农工的重点产业开发项目之一,通过政府采购统一采购猪苗免费分发给贫困农户,想方设法引导群众走养猪致富之路。目前,已分批免费给全县11个乡镇的贫困农户发放小母猪914头,折合资金90万元。下一步,相关部门还将派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进行指导,做好跟踪服务工作,确保农民增收入。

“三动”促发展,助企业共克时艰

领导推动,帮助企业攻坚克难。**县把“保企业”提高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发展良好势头”的高度来认识,以县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深入企业调研,推动企业发展。实行领导联系点制度,每个县级领导都挂点联系一个企业,带着明确的"课题" 深入企业,了解企业运营情况,研究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具体的政策咨询、指导和策划,理清思路找对策,提出解决办法,鼓励企业鼓足干劲,树立信心,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县委书记张光延等县领导多次到县供电公司、百龙滩工业园区,深入企业一线调研,为企业排在调研中积累大量的一手资料,积极撰写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增强以文辅政的水平。到目前为止,县级领导总共撰写了7篇对策性调研文章,为县委、县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和依据。同时,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如入驻**的企业能在用地、税收、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财政扶持、融资、用工等方面得到优惠扶持,缓解企业压力。认真落实财政贴息贷款政策,积极向上级财政争取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充分利用财政政策为企业补充资本金,想方设法为企业筹措周转资金,缓解企业运转难问题。同时,明确告知企业申报自治区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应具备的条件,协助企业及时办理贷款贴息手续。

返乡创业经验交流材料篇6

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基础,对具备一定传承基础和生产规模、有发展前景、有助于带动就业的传统工艺项目,建立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实施动态管理,鼓励地方参照建立本级的振兴目录。对列入振兴目录的项目,予以重点支持。

(二)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

鼓励技艺精湛、符合条件的中青年传承人申报并进入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形成合理梯队,调动年轻一代从事传统工艺的积极性。各地要通过多种方式为收徒授艺等传统工艺传习活动提供支持。引导返乡下乡人员结合自身优势和特长发展传统工艺、文化创意等产业。

(三)将传统工艺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重点。

依托相关高校、企业,组织传统工艺持有者、从业者等传承人群参加研修、研习和培训,提高传承能力,增强传承后劲。组织优秀传承人、工艺师及设计、管理人员,到传统工艺项目所在地开展巡回讲习,扩大传承人群培训面。倡导传承人群主动学习,鼓励同行与跨行切磋互鉴,提高技艺水平,提升再创造能力。

(四)加强传统工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和理论、技术研究。

支持具备条件的高校开设传统工艺的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传统工艺专业技术人才和理论研究人才。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传承。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帮助传统工艺传承人群提升学历教育水平。鼓励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等单位设立传统工艺的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等,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探索手工技艺与现代科技、工艺装备的有机融合,提高材料处理水平,提高产品整体品质,为传统工艺发展提供科研和技术支撑,并切实加强成果转化。鼓励出版有关传统工艺的专著、译著、图册等研究和实践成果。

(五)提高传统工艺产品设计、制作水平和整体品质。

强化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品牌意识和市场意识,结合现代生活需求,改进设计、改善材料、改良制作,并引入现代管理制度,建立质量控制标准和体系,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整体品质和市场竞争力。鼓励传统工艺从业者在自己的作品或产品署名或使用手作标识,支持发展基于手工劳动、富有文化内涵的现代手工艺。鼓励传统工艺企业和从业者合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注册产品商标,保护商业秘密和创新成果。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培育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知名品牌,鼓励拥有较强设计能力的企业、高校和相关单位到传统工艺项目集中地设立工作站,帮助当地传统工艺企业和从业者解决工艺难题,提高产品品质,培育品牌,拓展市场。依托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和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培训基地,推动传统工艺品的生产、设计等和发展乡村旅游的有机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传统工艺大赛、技能大赛,发现、扶持传统工艺创意人才。

(六)拓宽传统工艺产品的推介、展示、销售渠道。

鼓励在传统工艺集中的历史文化街区和村镇、自然和人文景区、传统工艺项目集中地,设立传统工艺产品的展示展销场所。集中展示、宣传和推介具有区域和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推动传统工艺与旅游市场的结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等相关节会上设立传统工艺专区。举办多种传统工艺博览会和传统工艺大展,为传统工艺搭建更多展示交易平台。鼓励商业网站与相关专业网站设立网络销售平台,帮助推介传统工艺产品。

(七)加强行业组织建设。

鼓励地方成立传统工艺行业或同业组织。行业或同业组织要制定产品质量行业标准,组织或支持开展面向本地区或本行业传承人群的培训和交流等活动,并提供信息、权益维护等服务。

(八)加强文化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

鼓励各地对传统工艺集中的乡镇、街道和村落实施整体性保护。结合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注意保护传统工艺相关的文化空间和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鼓励研发绿色环保材料,改进有污染的工艺流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整合现有资源开展非商业性象牙雕刻技艺研究和传承,引导和支持使用替代材料传承以象牙等珍稀动植物资源为原材料的相关技艺。

(九)促进社会普及教育。

继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活动。支持各地将传统工艺纳入高校人文素质课程和中小学相关教育教学活动;支持大中小学校组织开展体现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体验和比赛,提高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鼓励电视频道、网络媒体等推出丰富多彩的传统工艺类节目。拍摄和译制传统工艺纪录片、教学片和宣传片,弘扬工匠精神,促进知识传播、普及和技艺交流,方便大众学习传统工艺知识。鼓励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或组织传统工艺相关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公共文化机构的作用,依托公共文化服粘∷积极开展面向社区的传统工艺展演、体验、传习、讲座、培训等各类活动,使各级公共文化机构成为普及推广传统工艺的重要阵地,丰富民众文化生活,增强传统工艺的社会认同。

返乡创业经验交流材料篇7

关键词:经济危机;农民工;创业;挑战;机遇

中图分类号:C9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1-0122-02

引言

由于美国人借钱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自2007年2月美国“次贷”危机逐渐升级,房价猛烈下跌、股市大幅下挫、投资银行接二连三地破产,华尔街濒临崩溃。此次金融危机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为20世纪30年代以来所罕见,进而演变成为了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危机已经演变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而中国的经济又是高度依赖出口,随着经济危机下外部需求的大量萎缩,中国有近10万家外向型中小企业纷纷倒闭,不少工人主要是农民工被迫失业。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许多农民进程务工,在经济危机前已经达到约1.3亿人。受此次经济危机的影响,大量农民工失去工作。据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数据,目前全国大约有2 000万农民工失业返乡。

虽然经济危机给农民带来了生产上的减产、收入上的减少、生活上的困难,但也给农民带来了创业的新机遇。本文就经济危机大背景下农民工创业存在的挑战与机遇进行探讨。

二、经济危机大背景下农民工开展创业的挑战

1.企业家投资信心降低,消费者消费意愿减弱,创业大环境不佳。经济危机使得美元贬值,全球资产普遍缩水,人们在这个时候往往会减少投资转而购买黄金等实物以保持资产价值。股市下跌,经济泡沫迅速显现并逐渐消失,这些外部环境的恶化使投资者投资信心和投资意愿降低,进而农民工创业所能够吸收的投资会大大减少。同时,消费者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收入减少,进而减少消费,消费需求降低,使农民工创业的消费市场萎缩,经济不景气加大了创业的难度。

2.自有资金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业步伐。由于中国拥有充足而廉价的劳动力,所以农民工的工资比较低。再加上中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缺失,除了生活必需之外,农民工工资还留有很大一部分应付生病以及意外伤害等。所以,农民工自己积累的资金不多。据有关部门测算,在农民工总量中,只有7%~10%的人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具备了创办工商企业、涉农企业的资金能力,大多数农民工则心有余而力不足。返乡农民工在创业过程中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农民工创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难题。虽然许多农民工在打工期间或多或少地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但对于创办企业、搞生产经营所需资金来说,还是远远不够。

3.农民工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劳动技能单一。返乡的农民工虽然经历了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洗礼,能力有所提高,但由于大部分人只有初中甚至是小学文化,高中以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较小,回乡创业的农民工容易做出不切合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决策与判断,从而出现投资失误问题。许多农民工虽然具有一技之长,但是往往掌握的劳动技能单一,这样就使创业项目选择余地不大,创业项目单一,科技含量不高,从而导致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不强。

4.农民工经营风险较大。据有关部分测算,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中约有75%甚至更多的没有经营企业的经验,这样在经营策略的选择、人员安排上操作不当会造成巨大损失。一些返乡农民工创业者虽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创业精神、市场观念,能够找到发展方向。但是由于受到自身素质的制约,思维方式比较传统,不少人营销观念落后,市场开拓能力差,短期行为严重,缺少长远眼光。再加上家族式管理,决策不民主,机制不合理,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二、经济危机大背景下农民工开展创业的机遇

虽然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之下,农民工开展创业相对来说增加了不少难度,但是经济危机中“危”与“机”并存,我们在看到事物不利的一面时,也要看到它的有利的一面,这样才能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

1.国家制定的有利政策。国家针对经济危机制定的积极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对于农民工创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国家已经推出了四万亿的投资计划,这些积极的政策为农民工创业提供了较好的政策环境。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抓紧研究出台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积极发展消费信贷。做好“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工作,把中央财政的400亿元补贴资金用好用活,使企业增加销售、农民得到实惠。国家积极发展农村市场为农民工提供了创业的大好机遇,农民工可以积极依靠创业从而致富。

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对于农民工创业放宽准入条件,简化审批程序和办事手续,清理和规范收费项目,在财政支持方面,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拨款,设立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专项基金。为回乡创业农民工提供额度不大但期限长、利息低、覆盖面广的贷款。对农民工创业进行创业辅导、培训和信息、技术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可依托现有机构成立回乡创业者指导(服务)中心和中小企业情报中心,为回乡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市场信息、开业指导、管理咨询、融资指导、企业诊断等服务,并组织交流活动、科技讲座和政策咨询,提高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这些为农民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减少了农民创业的难度。

2.为农民工提供了“充电”时机。经济危机使得大量中小企业处于倒闭或半倒闭状态,许多企业已经进入了蛰伏期。由于国内市场需求的萎缩和国际订单的减少,许多企业减产甚至停产,这虽使不少农民工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但也给农民工提供了宝贵的“充电”时机,农民工可以参加必要的创业项目培训与技能培训,从而提高农民工的科技文化水平与劳动技能水平,为农民工增大创业的成功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3.生产成本的降低可以减低创业的门槛。受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全球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全球化条件下国内的原材料价格也跟随国际价格下跌,这对农民工创业来说是一个相当难得的有利环境。农民工创业的成本下降,而国家积极扩大内需的政策正在逐渐显示出预想的效果,这对于农民工来说一个大好机遇。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农民工创业的原材料支出,减少了农民工创业的成本,也在农民工心理上减少了一定的创业难度。

4.大批廉价且有一定素质的农民工的存在可为农民工创业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经济危机使得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一方面农民工在企业的工作过程中形成了比较娴熟的劳动技能,具有一定的劳动素质。另一方面,农民工在城市里的生活使他们比一般在家种地的农民见多识广,这样的打工经历对于许多农民工来说是一笔不可小觑的宝贵财富,他们的经验更多,头脑更加灵活。同时,经济危机的影响又使得农民工的使用成本下降。这样的大批廉价且具有一定素质的劳动力就为农民工创业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也使农民工合作创业在现实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大量失去工作的农民工可以合作使分散的资金和人力聚集在一起联合创业,以分担创业带来的风险并且可以相互帮扶依靠大家的智慧进行创业。

5.经济危机背景下的结构调整为农民工创业减少了恶性竞争。经济危机对中国来说也是转变发展方式、转变消费方式、转变生活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一次非常好的机会。结构调整可使得大批高能耗、产能低的企业纷纷退出竞争舞台,而这些企业往往是恶性竞争的始作俑者,它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扰乱正常市场秩序为手段,从中攫取不当利润。通过结构调整为农民工创业扫清了恶性竞争的障碍,也为农民工创业指引了一条正确道路。

结束语

世界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每一次重大事件的发生,虽然总有一些国家会衰败,但另一方面又总会有一些国家能抓住历史机遇而走向崛起。今天,在面对“美国金融危机”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的现实历史面前,谁最有机会“借机”快速崛起而鹤立国际?毫无疑问,世界都把眼光投向了中国!经济危机中“危”与“机”并存,一部分创业者以及企业倒下了,另一部分创业者及企业抓住重新洗牌的机遇,做大做强。在这场危机中,危机重重,同时机遇多多,这对于有志于创业的农民来说,完全可以大浪淘沙。

挑战面前,最重要的是坚定信心。有信心才有思路,有信心才有力量,有信心才有作为。广大的农民工在经济危机面前首先要有信心,其次要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挑战,再加上中国农民工吃苦耐劳的光荣传统和国家的大力扶持。我相信,农民工创业也可以并且应当成为农民工致富的一条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韩俊,崔传义.中国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8,(11).

[2]杨群红.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J].南都学坛,2008,(11):6.

[3]费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障碍因素及对策[J].行政与法,2008,(9).

返乡创业经验交流材料篇8

关键词 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政策内容;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 F30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303-02

近些年来,黑龙江省出现农业发展逐渐受到工业发展的挤压,农村发展受到城市发展的挤压,农民发展受到市民发展的影响,大量农民选择走出农村走向城市,摆脱农业进入工业或服务业等其他行业工作的现象。该现象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农民工受歧视、拖欠农民工工资、留守儿童、农村土地荒废、农村经济持续落后等问题。如何制定相应的区域化政策,吸引农民工返乡,解决由此出现的各种问题,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指本地的外出务工农民返回家乡以创立新企业的方式实现就业的过程。在该过程中,主体是农民工,内容是创业。按照行政单位划分,可以分为县域农民工、市域农民工、省域农民工等。为此,笔者探讨了黑龙江省如何在政策方面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

1 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目的

1.1 转变就业模式,通过创业创造和带动就业

转变就业模式,是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的一个最主要目的。农民工传统的就业模式是把土地交给留守家人料理或者转包给他人,放弃或暂时放弃农业劳作进城务工,由熟人或亲戚介绍到某地工作,或者自己寻找工作。而农民工返乡创业这一模式的实现,将在很大程度上转变现在的农民工就业模式问题,使农民工就业模式发生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农民可以不用远离家乡、土地和亲人就能找到适合自己时间、偏好和技能的工作,这有利于提高农民工作的积极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农民能够方便照顾家人和解决家庭事务,工作之余还可以参加农业生产,有利于解决留守儿童、老人养老、土地荒废以及农业生产等问题。创业,不是一个人或少数人的就业,而是对工作岗位的创造和多数人的就业[1]。

1.2 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农村的高失业问题

黑龙江省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剩余,这些剩余劳动力一部分是外出务工的失业者,另一部分是由于各种原因而不得不留在农村的人口。据估计,仅仅从事工业耕作而没有其他工作的人口也计算在失业范围以内,黑龙江省农村某些地区的失业率高达90%。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高失业率是黑龙江省农民就业最显著的特点。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建立新的工厂、厂房、企业和相应的配套机构,能够吸收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就业水平。如男性可以从事产品制造、粮食加工等体力劳动比较重的工作,女性可以从事食品包装、手工业品编制等工作。这样,既能保证创业者不会失去工作,又能促进农村的闲置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1.3 激发农村经济活力,发展农村实体经济

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农民是极具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群体,只要能够为他们提供与其自身工作素质和工作要求相适应的工作环境,就能极大激发农民的创新能力,提高农民工作和生产的积极性;二是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当地工作种类的多样化水平,为农民提供各种类型的工作,实现就业的多样化;三是农民工在创业过程中,会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当地的经济资源,将各种资源调动起来为创建新企业和新工作岗位服务,使以往被利用的资源更具活力,而以往被忽视的资源则能够得到新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新的价值;四是新企业和新岗位的出现是农村实体经济的重要代表,是农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支撑力量,以其现实存在与真实产出为基础,有效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承受经济冲击的能力[2-3]。

2 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问题

2.1 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目前,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支持政策主要还是停留在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阶段,并没有做出对农民工创业的后续支持政策。这就导致农民工返乡创业后,新企业建立起来,但无法长期进行生产。

2.2 创业资金缺乏,资本集中度低

缺乏创业资金是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调查发现,在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中,有90%以上的人认为创业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资金。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资金来源主要有3个部分:家庭储蓄资金、亲戚朋友借的资金及少量的银行借贷资金。农民工无法向金融机构获得大额贷款,也无法通过股票发行的方式向社会集资。因此,资金的缺乏导致创办企业的资本集中度低,无法进行高资本运作,企业预算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目标。

2.3 企业规模小,不能形成规模经济

调查发现,目前黑龙江省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多以小作坊的形式进行。一是绝大多数企业都是由单个家庭创办,企业规模小,厂房占地面积小,机器设备落后,工人人数少,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有17%的新企业完全是家庭式作坊,并不对外招工,工人全部由家庭成员组成,生产不稳定。二是新企业分布不集中,散落在城乡各处。此种分散建厂的创业方式,无法在各企业之间形成有效的原料、产成品与信息的交流,上下游企业之间不能实现联动生产。

2.4 劳动者素质较低

在由农民工创办的企业中,劳动者整体素质较低。一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自身接受的教育水平较低,87%的经营管理者的受教育程度为初中或以下,所掌握的知识量较少,这必然导致管理者的思想意识程度和科技文化水平较低。二是工人结构单一。一方面,工人性别单一。在新成立的米酒生产企业中,所有员工全部为男性,而在手工艺品加工制造企业中所有员工全部为女性。另一方面,工人受教育程度单一。调查发现,只有2%的农民工建立企业中有大学生工作,9%的企业中有高中生工作,其他89%的企业中员工的受教育程度仅限于初中及以下。三是工人的身体素质较低。由于企业员工大多数是农民,他们的生活水平和营养状况都较低,而且很少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工人的整体身体素质较差。在调查中发现,有40%左右的工人患有长期慢性疾病[4]。

3 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内容

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内容是对政策进行研究的最核心的部分,内容的质量从根本上决定了政策实施的效果。如果能有高质量的农民工返乡创业,那么就会出现农民工创业市场的繁荣;相反,如果政策内容质量较差,必定不会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因此,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至少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3.1 转变对农民工创业的传统观念

一是从观念上改变对农民工创业的观念。彻底改变以往认为农民工无知识、无学问、无技术的想法,从思想上认识到农民工创业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二是舆论上不能有偏见或歧视。通过政府文件、公报、新闻媒体等在舆论上宣传和支持农民工创业,宣传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对农民工创业的杰出人物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观念上的改变是促进农民工创业的必要准备。

3.2 对创业资金来源进行支持

农民工返乡创业最大的瓶颈就是创业资金的匮乏。有了一定的资金才能建设厂房,进行投资,购买原材料,雇用劳动力。因此,在促进农民工创业上,必须降低农民工创业贷款的门槛,减少农民工创业贷款的手续、步骤等。从中央到地方上,应降低农民工创业的贷款利率,对农民工贷款实行低息贷款,对信誉良好的创业农民工实行无息贷款政策,利率降低后能够减轻农民工的贷款成本;延长创业农民工的还款期限,在普通贷款期限上延长1倍的时间或设定1个还款期限,在该期限内,由创业农民工自由选择还款日期;降低对创业农民工贷款的准入门槛,适当放宽对贷款的财产抵押政策或者对创业农民工由乡镇或县级政府进行抵押担保,由原来的财产抵押转换为新型的政府信用抵押,对创业农民工进行贷款服务;减少创业农民工贷款的办理手续和时间,对办理贷款的农民工进行核实后,规定1周内必须保证农民工能够取得全部贷款金额。

3.3 调整农村土地政策,支持农民工在农村土地建设产房

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归村民集体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农民不得在土地上建筑房屋等。为了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黑龙江省应当从土地政策上进行较大的调整,在土地集体所有的政策下,对创业农民工的厂房建设进行支持。一方面,可以由当地政府出面,建立农民工创业园区,统一规划农民工创业建设用地。所用土地先由政府出资购买,然后平价或者低价卖给创业的农民工,解决厂房建设问题;另一方面,只要核实农民工的创业方案,也可以允许农民工按照市场价格对农村土地进行购买,由政府担保和监督。如果农民工购买土地后不是用于创业,政府有权收回土地,并对该部分农民工进行处罚。

3.4 对农民工创业进行财政政策支持

促进农民工创业的一项有效措施就是对创业农民工进行财政政策支持,减轻他们的财政负担,降低创业成本,增加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信心。一是可以对已经到政府相关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工创办企业实行税收减免政策,降低这些企业的营业税、公司所得税等;二是对农民工创办企业进行财政补贴。一方面,可以按照公司经营项目、公司利润或者公司创造就业岗位进行补贴;另一方面,对农民工创办企业的道路交通运输费用、水电费用等进行减免或补贴。通过对农民工创业的财政补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

3.5 建立覆盖城乡一体化的农民工创业信息平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也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于这种公共品应由政府出资提供。政府应当建立覆盖城乡一体化的农民工创业平台,聘请专门人才对信息平台进行维护,让农民工创业的模式和经验“走出去”,把关心农民工创业的资金、信息等“引进来”。一是政府应当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咨询办公室,从行政上确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治地位,把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服务工作纳入到正常工作中;二是聘请专业人才建立农民工创业网站,并对网站进行维护。在网站上创业政策、创业项目、创业个人先进事迹和成功案例等,并在网络上开通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的预审通道,以帮助农民工及时了解创业信息和创业后的资金贷款申请办法[5]。

3.6 建立农民工创业的运转模型

按照政策的发生主体划分,可以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三元模型,包括政府、市场和农民工单个方面。由政府实施的土地政策和信息政策可以直接对农民工起到激励作用;而财政政策和资本政策则通过市场作用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起到激励作用(图1)。按照政策内容进行划分,可以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五力模型”,即政府的土地政策、资本政策、劳动力政策、信息政策和舆论政策则直接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起到激励作用(图2)。

4 结语

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进行政策支持,主要目的是转变就业模式,通过创业来创造和带动就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农村的高失业问题;激发农村经济活力,发展农村实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在政策上必须做到转变对农民工创业的传统观念;对创业资金来源进行支持;对农村土地政策进行调整,支持农民工在农村土地上建设产房;对农民工创业进行财政政策支持;建立覆盖城乡一体化的农民工创业信息平台[6]。

5 参考文献

[1] 浙江:政策性创业保险为农民工创业壮胆[N].就业时报,2009-11-26(2).

[2] 胡继红.湖北省农民创业现状及促进农民创业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273-11274,11277.

[3] 胡晓发,汪德平.黄山区农民工创业园为农民工搭建创业平台[N].黄山日报,2010-10-20(2).

[4] 陈军民.农民创业的特点分析及对策建议——基于河南省200个创业农民的调查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17):9271-9274.

返乡创业经验交流材料篇9

第一部分:基本村情

双庙村位于包公庙乡东南部,毗邻鹿邑县宋河镇,有7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人口2312人,党员55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群众代表35名。两委干部7名。耕地面积3212亩,土地流转面积300亩。

我村经济收入来源以外出务工,产业以种植业为主,农民种植合作社2家,201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200元,村活动场所占地面积640平方,建筑面积200平方.现有低保户7户16人,五保8户8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人数2300人。

第二部分:工作开展情况

一党建工作

 认真组织党员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学习睢阳区三级干部会议精神,认真学习乡村振兴战略,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加强阵地建设,4600元新购置会议桌椅一套,1300元购买彩色打印机一台。更换党建版面3块。开展好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乡土人才调查统计。小王庄1名青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二脱贫攻坚工作

认真做好省脱贫成效交叉检查验收工作。做好春节脱贫贫困户的慰问工作。加强脱贫攻坚动态管理,防止出现返贫。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危改资金44000元.

三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我村现有保洁员7名,其中公益性岗位2名,新增垃圾中转车一辆。村内消除陈年垃圾,日常保洁正常进行。春节期间,务工人员返乡,生活消费垃圾增多,村出动三轮车2次,经受住垃圾清运第一次大考。

四高产开发“千亿斤”项目,正稳步实施,新打机井13眼,新埋地下电缆线4500多米,目前沟渠正在清理,水泥路正在筹划设计当中。项目实施将大大改善我村农田基本设施。

返乡创业经验交流材料篇10

某县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经验交流材料

某县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经验交流材料**县把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作为统揽农村工作的总抓手,突出农民增收,兼顾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采取目标牵动、增收促动、示范带动、载体推动,强力推进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摸清底子、目标牵动。该县组织干部逐村调查摸底,摸清全县每个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党建工作等综合情况,按照考核评价标准,分级建立档案,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和升级晋档规划,力争到20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一、二类村党组织超过全县村级党组织总数的50%,四类村党组织减少到总数的10%以下。同时,按照“县联网、乡建档、村上墙、户明白”的要求,自主开发升级晋档电子信息管理系统,设置工作动态、文件、简报、规划、农户查询、统计查询、数据填报、惠农政策10个板块,录入农户基本信息、增收项目、人均纯收入、农户类型、帮扶责任人等50多项信息,建立县、乡、村、组、户五级农民增收信息数据库。乡镇将反映升级晋档工作的文字、表册、声像、照片等资料分类建立基础档案,各村制作固定升级晋档和产业发展规划,公示牌,在全县形成网、表、卡、册、牌为一体的农民增收档案体系。一户一策、增收促动。积极探索农民增收工作新机制,从一家一户抓起,从具体产业项目抓起,做到摸底调查到户、分级建档到户、增收目标到户、领导包抓到户、结对帮扶到户、考核奖励到户“六到户”。组织干部按照一户一表要求,进村入户摸底调查,摸清农民收入来源,根据农户收入状况,按照年人均纯收入8000元以上为示范户、5000-8000元为殷实户、3000-5000元为温饱户、3000元以下为帮扶户、五保以及痴傻哑户为政策关怀户,分类建立台账,全县多名党员干部和致富能人结对帮扶6.2万困难户,一户一策,帮助农户制定年度增收计划,并发放增收明白卡,落实帮扶人和联系电话,将增收措施细化到产业、到项目、到户、到人。全县农民现金收入同比增长46%。整合资源、示范带动。该县坚持分类指导,规划先行,示范带动、整村推进。按照平川村、丘陵村、山区村不同地域类型和产业特色,确定了村两委班子强、基础情况好、主导产业明晰、区域特色鲜明的五个村作为示范点,按照五丰村“生猪产业支撑型”,余家山村“乡村旅游型”,李河村“工业园区带动型”,江榜村“茶叶产业支撑型”,枣园村“龙头企业带动型”,逐村制定详细规划,召开项目资金现场协调会,整合各类项目资金3600多万元,实施项目主导产业、基础设施、村庄建设等项目290多个,集中力量培育五个水电路讯入户、主导产业突出、村容村貌整洁、乡风民风文明的综合示范村,做到看有现场、查有资料、听有内容、学有经验,树立榜样和标杆。探索创新、载体推动。该县把农村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工作有效融合,以堡垒、素质、强基、增收、共建、阳光、阵地、标兵“工程”为载体,整体推进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建立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和优秀人才库,采取内选、外聘、回请、下派等多种形式,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学历培训,先后举办村党支部书记、农村女干部、返乡党员等专题培训班8期,培训600余人次。下派干部105人,对25个后进村进行集中整建,解决突出问题130多个,新发展茶叶7000亩,养猪大户1260户,新增个体私营企业820多户。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全县新建成高标准村级活动场所14个、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点94个,树立党建标兵3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