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研究

时间:2022-06-06 09:43:51

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研究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二代大学生是推动战略落实的重要力量。当前,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不断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文章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视角出发,阐述了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意义,分析了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所面临的困境和具有的优势,并提出了助推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路径,以期作出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大学生;农二代;返乡就业创业

农二代大学生是指成长生活在农村地区,整个家庭背景都以农村为主,生活收入来源以种地为主,最终通过高考顺利实现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1]。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同时也面临着相应困境。

1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意义

1.1有利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

随着乡村振兴的稳步推进,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一大批农二代大学生也开始将回乡就业创业作为自己职业发展的方向之一,他们的返乡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条件,具有高等教育经历、一定专业基础和文化素养的农二代大学生,无疑是新农村建设的中流砥柱。乡村振兴战略要进一步推进,就必须更加重视发挥支撑作用的农村人才,尤其是农二代大学生中有意愿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作贡献的人才。因此,乡村振兴要鼓励农二代大学生积极返乡就业创业,乡村振兴才更有底气和保障。

1.2有利于农二代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

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大学生高校毕业后留在城市找到一份自己心仪的工作比较困难。整体上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复杂,其中农二代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同样不容乐观。202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预计2022年将再创新高,达到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这将是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超千万,毕业生规模、增量创历史新高。然而,社会就业岗位增速远远低于毕业生人数的增速,尤其对于生源地为农村的农二代大学生而言,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相对于城市生源大学生,在未来就业创业中面临着更大困境。而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不仅有助于解决乡村振兴中各类人才不够充足的问题,而且有助于解决农二代大学生群体的就业问题。

2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面临的困境

2.1城乡差距困境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有序稳步推进,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但是农村和城市相比,在收入、教育、医疗、投入等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城市发展水平总体优于农村。农村工资水平较低、农村教育资源和学校层次不如城市、农村医疗资源不够充足、农村交通出行不够方便等,这些不利因素都阻碍着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2]。此外,农二代大学生基本都到了婚育年龄,返乡就业创业也需要考虑伴侣和下一代生活环境和未来发展问题。当前我国年轻人更倾向生活在城市,对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后在农村中同龄人较少,返乡能否找到满意伴侣,农三代的培养能否跟上快速发展的社会等问题,都会成为农二代返乡就业创业的束缚。正如马克思立足实践性的现实,提出了“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3]。国家号召有回报家乡意愿的农二代大学生扎根农村的同时,也要注重改善农村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使农二代大学生有发挥自身价值的用武之地。总的来说,受限于城乡差距较大等因素,现实中毕业的农二代大学生更倾向于留在城市就业,对于返乡就业创业的意向整体偏低。

2.2社会融入困境

农二代大学生返乡之后,只有尽快地融入家乡的社会系统,才可以为自己未来的就业创业打好基础。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尽快实现社会融入。但是,目前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主要还面临着两方面社会融入困境。一是农二代大学生融入农村群体困难。目前我国高校集中于城市,农二代大学生离开农村,在高校生活和学习数年之后,自然在就读城市积累了自己的人脉,形成了社会关系。而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意味着他们需要重新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去花费精力适应与城市迥异的农村生活习惯、风俗文化、处事方式等,并且农村留守老人占比很大,农二代大学生和这些老年群体存在明显代沟。同时,村民往往不认为农二代大学生是传统意义上农村群体的一员,村民对待他们的态度及方式与对待常年在农村生活的群体相比有很大差别。这些都导致农二代大学生融入农村群体更加困难。二是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心理融入困难。他们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父母和舆论。传统观念认为,农村孩子考上大学并留在城市就业和生活才是有本事和前途的表现。多数父母认为孩子在城市生活和工作,会比农村有更大发展。如果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父母会觉得不光彩,周围邻里也会认为这是农二代大学生没本事的表现。这些现况都严重挫伤了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热情[4]。因此,改变自己、亲人和舆论对于返乡就业创业的传统观念迫在眉睫。

2.3自身能力困境

在农二代大学生群体中,有不少对返乡就业创业有美好愿景的人。然而,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多数大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中,理论性知识占了绝大部分。同时,他们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也未得到锻炼。这也意味着对于返乡就业创业领域,农二代大学生的自身能力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所学专业和就业创业无法实现有效对口。农二代大学生在当时报考高校和专业时,大多数人对职业没有清晰规划,很少考虑长远发展。这就导致了诸多农二代大学生虽然有返乡就业创业的意愿,但是无奈所学专业和农村所需岗位不对口,专业优势无法得到有效发挥。二是缺少就业创业相关的实践能力。农二代大学生在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中,确实也学到了一些有利于他们未来就业创业的知识。但是,诸多大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掌握,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他们并不能把这些知识很好地运用于就业创业的实践过程。这些都导致农二代大学生返乡不能达到就业企业的要求,自己也不具备创业能力。

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优势

3.1政策优势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2022年连续19年了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2022年2月22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持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近些年国家为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打造了一大批支持项目来保障大学生返乡后的权益,如国家出台的“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选调生等。各级地方政府也会在乡村振兴战略大框架下,因地制宜,根据自己当地的实际就业创业条件,来制订有助于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相关细则。有了国家政策的保障,可以助推更多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

3.2根源优势

所谓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具有根源优势,也就是说农二代大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于农村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惯都比较了解,因此相比其他返乡就业创业人群有着天然优势。同时农二代大学生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情感,有着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于在家乡做出一番事业有更坚定的信念。此外,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创业不仅有国家政策扶持,而且在农村创业具有人力成本较低、前期投入较少、风险较低、自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等利好条件,可以更好地帮助农二代大学生迈出创业的第一级台阶。

3.3知识优势

相比农村其他群体,农二代大学生接受过高等教育和相关专业培训,具有较高层次的知识和素养、较强的专业能力,可以有效利用自己在高校所学知识对就业创业市场形势的变化及时做出正确判断。因此,知识优势是他们的显著优势。同时,大学里举办的创业、创新、市场营销等各类大赛,使得农二代大学生的风险判断力、团队凝聚力、实践操作力、组织领导力等得到提升。除此之外,农二代大学生群体作为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可以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赋能乡村振兴,把科技创新和农村建设、前沿概念和农村发展紧密相结合。例如为了实现农村现代化,去致力打造智慧乡村、元宇宙乡村、数字乡村等新时代乡村模式。

4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4.1政策路径:狠抓落实和因地制宜

国家层面出台乡村振兴战略,再由地方政府根据自己当地的实际情况执行,去帮助农二代大学生实现返乡就业创业。这一模式的关键就在于保证落实和因地制宜。一是国家层面要继续优化有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做到狠抓落实,保障大学生群体的合法权益。同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要大力兴建公共基础设施,大力完善扶持有助于乡村产业良好发展的政策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村与城市相比不够优越的环境,使得农二代大学生人才返乡就业创业有国家政策保障。二是国家应加强政策宣传。不仅要注重在传统媒体宣传,更要注重在大学生日常所喜爱的自媒体平台宣传。例如在微博、哔哩哔哩、抖音等平台宣传。三是地方政府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大框架下,结合本地优势产业,为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提供完善的创业项目支持、就业指导、人力市场对接等服务,同时构建政府、企业、高校和农二代大学生多方有效沟通平台,及时为农二代大学生提供就业创业信息。

4.2社会路径:营造氛围和注重融入

针对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要在为其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同时,注重引导他们主观融入。这直接关系到未来是否有更多大学生愿意返乡就业创业,推动乡村振兴。一是要引导社会各界予以支持。村镇干部要积极帮助农二代大学生了解农村风土习俗,帮助他们用最短的时间构建自己的人脉关系网;高校应该在课程设置上,针对农二代大学生设立相关返乡就业创业的课程,帮助他们树立起返乡光荣意识,提早为未来返乡就业创业做规划;鼓励农业企业借助信息、科技、人脉、资金等优势吸引农二代大学生在农业企业就业,同时打造乡村人才培养基地。二是农二代大学生的父母和亲人要积极转变观念,要看到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大有可为、未来发展前景较好、孩子在农村发展潜力巨大的事实,在物质和心理上给予农二代大学生双重支持。三是农二代大学生要做到主观融入,去实现社会融入。“社会融入是一种试图影响过程的动态努力,强调人们在融入过程中的主观性”,返乡大学生在工作之余,要从主观心理上积极地与家乡人多交流沟通,主动积累人脉,融入集体,尽快建立起自己在农村的社会支持系统,更好地实现社会融入。

4.3高校路径:加强教育和联合培养

高校通过加强对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教育,同时打造与其他相关主体联合培养的模式,可以有效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一是农业相关高校要给予耕读教育足够的重视。针对涉农专业大学生的课程设置,要将耕读教育相关课程作为他们的主修课。同时把这些课程作为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内容,将课程学分与评奖评优挂钩,引起他们对耕读教育的重视。农业作为实践性极强的行业,高校必须引导涉农专业的学生去深入农村,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把农业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耕读教育,把涉农专业的课堂开设到广大乡村的农林田野中,促进学生将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达到培养农二代大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二是要在综合性高校中增设乡村振兴所需的涉农学科专业。目前,在高校专业设置更多关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现状下,也要增设服务于农村现代化的涉农学科专业,加大专业招生支持力度来为乡村振兴输送人才。三是要开展高校、企业、政府和科研院所四方深度合作的产学研机制,为乡村振兴输送优秀的农二代大学生。农二代大学生于高校就读期间,涉农企业、政府和科研院所可以组成考察小组,提前对有意愿、有担当返乡就业创业的农二代大学生进行考核,对通过考核并确实能返乡就业创业的学生给予较高的物质奖励和补贴,培育长期扎根农村的乡村振兴人才。

4.4自身路径:转变观念和提高能力

农二代大学生要从自身入手,摒弃只有留在城市才有前途的传统观念,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响应返乡就业创业的号召。同时也要注重提高专业能力以及自身各方面的素质。一是转变就业观念,对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有清晰的认识。面对当前不甚乐观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也应该及时规划未来,确立清晰的就业目标,争当可以为家乡作出贡献的“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等农村复合型人才,回到农村广阔天地,从而实现人生理想。二是要抓住机会,注重实践。农二代大学生除了在校园里接受就业创业相关理论知识培训,还应该多参加校园里举办的就业创业活动,并根据老师的指导不断提高自己。当然,如果有机会,还是要提前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回到家乡,到农村的第一线,去了解第一手信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体会,使自己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建设。三是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农二代大学生在专业技能学习中,不仅要树立起回报家乡的信念,也要努力提高发展和建设家乡的能力。同时,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注重培养自己优秀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各方面能力,为之后返乡就业创业打好基础,为家乡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宇.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与农业现代化发展[J].农业经济,2019(8):111-113.

[2]黄丽芬.农二代阶层分化的表现、特点与社会基础[J].中国青年研究,2021(3):68-75.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刘洪银.“农二代”城镇层级流动对就业改进的梯次影响[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5,31(4):39-46.

作者:侯佳伟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