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交流材料十篇

时间:2023-03-26 01:51:54

企业文化建设交流材料

企业文化建设交流材料篇1

XX水电厂历届领导班子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甘肃省陇南地区企业文化建设的发起者和领军企业,该厂曾成功主办了陇南企业文化建设协会首届和2003年的第十届年会及相关活动。在全厂干部职工不懈努力和共同奋斗下,初步形成了企业文化的基本框架,确立了以“扎根山沟,艰苦奋斗,团结进取,求实开拓”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精神。2003年,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紫气东来,以“两型、四化、三个能力”为发展战略和以“心气足、人所旺、风气正”为特征的大唐“同心文化”理念高标准、高品位的提出和在基层的导入,给该厂企业理念、企业行为规范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从03年开始,XX水电厂以宣导贯彻视觉识别系统为切入点,全面迈入了“大唐号”企业文化建设的快速轨道。

1、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调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领导机构,全面指导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形成以党委主抓,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大格局。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主任由宣传部主任兼。

2、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宣传工作。在厂刊、广播、电视、网页、宣传橱窗、黑板报等宣传媒体上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宣传专题专栏,大力营造大唐“同心文化”氛围,做到家喻户晓,造成浩大声势,使“务实和谐、同心跨越”和“心气足、人气旺、风气正”等“同心文化”基本理念深入全厂职工的心中,营造出浓厚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

3、全面导入并规范使用集团公司企业形象视觉识别系统(VI)。严格按照视觉识别系统要求,制作各类形象标识,扩大覆盖范围:完善了工作服、办公用品及环境识别的VI应用系统导入工作;制作修建了生产厂区和生活区的视觉识别标志物。在系统内外树立集团公司鲜明的整体形象,增强了全体员工对集团公司的向心力和归属感。

4、组织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学习与培训。提高员工企业文化认知程度。组织全厂职工学习了集团公司《同心文化手册》;中心组成员定期专题学习研讨企业文化;举办企业文化知识讲座,学习企业文化建设的学习材料等,使企业文化延伸、扩展、扎根到每一个员工的心中,形成上下互动的文化氛围。

5、企业领导的认识程度、重视程度,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劣,是企业文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厂领导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倡导者、设计者、组织者,自己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的行动影响和引导员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自03年以来,厂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前往珲春电厂等兄弟单位进行企业文化考察取经,加强了与外界的学习交流。

二、塑魂铸魄,凝聚企业“精、气、神”

成功完成大唐企业文化视觉识别系统导入及持续开展《同心文化手册》宣贯,使之扎根于职工的思想深处,进一步上升为群体意识。提高了全厂职工对“大唐”集团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作为“大唐”员工的自豪感,营造出“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创新发展”的浓厚工作氛围。推动干部职工思想观念的更新、推动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并在大唐同心文化理念大旗的引领下创新发展,同步推进XX水电厂企业文化理念的深层次思考。根据自身特点,重塑企业精神,提炼和培育企业理念与核心价值观,树立品牌形象,提高职工素质,内和于心、外显于形,初步建成既与大唐企业文化战略相统一,又能体现碧电鲜明特色的“子文化”系统,为企业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1、在集团公司企业文化VI系统基础上,参照兄弟单位的视觉识别手册范本,制作完成了XXXX水力发电厂视觉识别(VI)手册(电子版),据此统一规范全厂VI视觉识别系统使用。

2、根据集团公司和大唐甘肃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部署,修订完善了《2004—2010年XXXX水力发电厂企业文化建设规划》。《规划》拟订了碧电企业文化建设的四项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2、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3、重点突出、难点突破;4、持之以恒。《规划》成为XX水电厂今后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3、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重心由精神层面向制度层面转移和辐射。着力加强人力资源的能力建设,培养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经营理念,树立资本价值观念、大成本观念,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使本厂的各项管理工作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形成符合集团公司要求,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文化。

4、梳理整合本厂企业文化资源,对碧电传统的企业文化的优秀成份进行提炼,并将分散在职工中的、隐含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里的优良作风发掘出来,按照继承优良传统,面向未来,求实创新,体现以人为本和社会责任的原则,以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理念识别系统”为母本,初步提炼设计出碧电的理念识别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强调实用化和可操作性的设计原则,对部分理念作了引申和细化,与厂内各部门工作和业务发展保持协调。

5、结合集团公司组建年、管理年、安全年、效益年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不同时期的工作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企业文化实践活动,包括安全月的安全文化氛围营造、“文明单位暨企业文化主题创建月”活动;中层干部撰写指导本岗位工作的管理格言警句;各分场、团支部组织开展“快乐学习活动”和“绿色旋律活动”;开展学习型班组的创建活动和多种形式的技能比武和劳动竞赛,形成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实践中创造的浓厚氛围。

三、登堂入室,提炼碧电企业文化特色精髓

不容否认的是,XX水电厂地处偏远,地理位置山大沟深、交通闭塞,职工观念落后、缺乏与外界先进同行的交流,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思想仍有很大的市场。企业发展缺乏后劲,竞争能力薄弱,身处盛世而隐忧重重,“温水锅中煮青蛙”的寓言如斯巴达克斯之剑,时刻高悬在碧电全体职工的头上!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针对薄弱环节开展工作,将木桶最短的那根木条变长加强,成为XX水电厂企业文化建设的不二选择。在深入企业文化实践的过程中,该厂的人才观、发展观、和谐观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

1、得人才者得天下。人才建设既是百年大计,也是当务之急,是企业发展不能不迈的坎,碧电在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努力求证人才方程式,通过重奖春检功臣、评选首席技工,推行“人力资源整合”工程、出台《人才强企实施办法》,作为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三支人才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等一系列关键措施,树立起全厂职工全新的人才价值观念,使大家自觉接受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尽职尽责尽人才”的全新理念。努力学习业务技能,争取岗位成才已蔚然成风,碧电正在迎来人才“春天”。

三年来,全厂有上百名青年职工获得高级技工资格认证。职工整体技能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一批在继电保护、自动化控制、水情测控调度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能力出众的青年职工崭露头角,在各自的岗位上挑起了大梁。全厂金字塔型的人才结构梯队初现雏形,碧电人才之花已经开始吐露芬芳。

2、市场经济既有挑战也充满机遇,用发展解决问题,蛋糕做大了,许多困难不攻自破。白龙江流域理论水能蕴藏量上百万千瓦,是甘肃省仅次于黄河的第二大水电富矿区。XX水电厂在大唐“两型、四化、三个能力”发展战略指引下,迅速占领制高点,相继为集团公司争取到了苗家坝水电站和麒麟寺水电站的开发权。麒麟寺水电站已于2005年11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苗家坝水电站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该厂又是甘肃南部最大的水电厂,有着30年的水电运行管理经验和丰富人才储备等独特优势。在流域开发的大气候下,该厂致力于建设水电技术培训基地和人才输出基地,成立龙江电力检修公司、组建大运行管理部、建成水电人才培训基地和筹组区域水库调度中心,剑指整个陇南水电运营与检修市场。先后输出20余名管理和生产骨干,参与到白龙江流域的水电开发;同时积极向外拓建运行培训市场,承接多个小水电站的运营管理,形成了多项经增长点。

3、“逐步建立起生产和谐、发展和谐、队伍和谐、环境和谐的新型企业文化模式,为我厂的稳定发展和经济效益的逐步提高营造和谐、文明、稳定的良好氛围。真正使我厂成为一个生产安全、生活稳定、环境友好、人气旺盛、充满活力的和谐文明企业”。这是XX水电厂构建和谐企业愿景目标,

企业文化建设交流材料篇2

%%某某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体系的形成、发展、提升和创新是与%%##的改革发展密切相关的。2004年4月26日集团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继承和发扬集团的前身——中国##%%省管理局在多年安全管理、生产经营中不断积累的精神财富,并在实践中总结凝炼,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企业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制定并实施企业文化建设战略,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学习创新为动力,逐步形成了具有时代气息、健康向上、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下面就%%某某集团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取得的一些经验和成果,以及在实践过程中的思考,与各位共同交流探索,从而更好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快企业改革发展。

一、企业文化建设领导重视是关键

优秀的企业文化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企业领导者们有意识培育和建设的结果。企业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龙头,要塑造和维护国有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本身就得成为这种价值观的化身,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这种价值观。领导者要充分发挥倡导作用、典范作用、推动作用、创新作用,既要注重对国有企业文化的总结塑造、宣传倡导。也要表率示范,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中都体现企业的价值观,并不断创新。

创新企业文化,领导是关键。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源于他的职位权力(是一种支配资源的资源)和个人权力。有权者是否一定有威,取决于个人素质、高尚的品德、丰富的学识和超常的能力。职位是上级给的,而权威是下级从心底里认可、认同和接受。领导的追求、理念和价值标准将巨大地影响着企业的文化取向。企业主导的价值观,是领导个人价值观的群体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只有他们才有可能成为企业文化的创新者和推动者;只有他们才能指挥企业新文化的建设,有意识的发扬其积极优良的传统文化,克服消极劣性的企业文化,不断的优化企业文化。

在%%某某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下,集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对于集团发展的重要性,把企业文化建设视为%%某某集团公司的“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集团领导为组长,党委工作部、工会、团委、规划发展部、总经办、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组成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共同推进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只有领导高度重视,从组织上、建设上给予积极地认同和支持,才能激发每个员工的创造活力,从而为集团高速稳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团队凝聚力。

二、要有操作性强的建设规划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和规划企业文化的内容。既不是简单的“企业”+“文化”,也不是复杂到“企业文化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企业文化内容具有企业自身的特殊性,不能简单地“复制”与“克隆”。既要正确把握企业文化的共性与特殊性,科学地确定企业文化内容,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文化的渐进性,结合企业的目标和任务,确定企业文化的模式,才能最终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文化。

%%某某集团公司成立仅一年多的时间,而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为此,集团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长期发展战略来实施。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制订实施方案。通过对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背景分析,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宗旨和目的,建立企业文化建设工程的支持体系,破除事不关己的思想,以调查问卷、研讨会、辩论会等形式,使每个员工都来关心企业文化建设,聚人气,造气氛;制订企业文化工程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确立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方针。把实施企业文化和集团公司各层次思想沟通结合起来,把实施企业文化和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结合起来。

第二阶段是明确集团企业文化的创建内容。起草企业理念、企业行为手册草案、企业规章制度汇编等;明确企业文化建设动机和目标,渐进式推进;对市场、社会、企业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对企业理念的开发提出基本设想;开发具有识别意义的企业使命;开发经营哲学;提出企业口号、企业座右铭的初步方案,用企业理念推进、深化和完善企业制度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企业理念为动力,实施资源有效配置,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用企业行为规范全体员工,以全新的经营理念、经营思路、经营方式提高集团的管理水平、盈利水平;实施品牌战略;开发企业行为系统;设定最高行为准则;设定群体行为规范;设定个体行为规范;起草员工守则。最终完成企业理念手册和企业行为手册。

第三阶段是实施和检查实施效果阶段。对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劳动生产率、企业经营业绩、销售收入、形象率、市场占有率、企业竞争力等指标进行比较,肯定成果并找出不足之处和不到位的地方,进行反复修改、完善和补充。

三、培养一支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精干队伍

企业文化是一种“软硬结合”的管理技巧。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在培育企业员工整体价值观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同时,树立榜样,典型引导,发挥榜样的作用。还要加强培训,提高素质,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和思想熏陶,始终把企业精神的塑造和弘扬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这样一来,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人才队伍必将脱颖而出。

建设%%某某集团公司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一个由集团核心层精心设计、管理层积极推进、全体员工在管理实践中认知认同并将其视为准则而共同遵守贯彻执行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养成和实践的过程,最终体现在员工的自觉行为。企业领导者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是企业文化的积极倡导者。而员工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和建设者。为此,集团从企业领导和企业员工两个层面入手,通过加强他们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和认同,不断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能动性。一是强化领导层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集团在领导中开展了内研外学的活动。内研,即组织各级管理者带头学习、倡导企业文化,率先研究、践行企业文化;外学,即组织领导层到先进企业学习考察,通过与先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对比分析,汲取其精华;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到集团授课,学习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先进理论,以此来增强各级经营管理者特别是集团各级领导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进而增强他们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强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员工的实践活动,是企业文化的源泉,是企业文化不断创新发展的动力。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某某集团注重发挥广大员工群众的主体作用,使员工认识到,企业文化既不只是领导的事,更不是领导搞的形象工程,而是与集团发展、自身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大事。在职工中广泛开展比如“企业发展论坛”征文活动及“我为企业文化建设献计策”的活动,就企业文化建设向企业员工征求意见;在员工中开展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主题的大讨论,鼓励他们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并逐步发挥其作用,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举办企业文化建设培训班,培训企业文化建设的骨干,召开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会,开展企业文化课题研究,交流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为企业文化建设注入活力。

四、要发动广大员工积极参与

企业文化首先是理念文化,表现为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理念系统。理念是现代企业统领管理、激励员工的“灵魂”,要使企业理念真正成为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信奉理念和行为准则,关键是实现大多数员工对企业理念的共识,也就是大家都要认同这个理念、按这个理念的内涵行事,否则这个称之为理念的东西不过是形同虚设的“文字堆砌”。只有调动了每个人的积极性,每个人都在创新,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之中处变不惊。

企业文化建设最终是落实到人的行动。一个员工一个形象,一个举动一个形象,这种难以防范、难以控制的形象建设难点,只有靠在本企业范围内广泛宣传倡导,让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被企业全体员工所共享,形成共识,贯彻落实。美国管理之父德鲁克说过一句话:“组织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平凡的人能够做出不平凡的事。”如果让每个人直接面对市场,也就是每一个人都像老板一样,都像经营者,自己来经营他自己,来发挥他最大的创造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只有把企业文化像基因一样注入企业之中,让每个员工感受到市场压力,由过去的要我做,变成我要做,才能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的,在发展中创新,树立集团品牌形象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替代的竞争优势,是企业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的%%某某集团,核心竞争力主要是持续的%%安全和独具特色的优质服务。而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解决好企业内部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目标,把员工凝聚在企业周围,使员工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地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企业的整体目标上,把个人的行为统一于企业行为的共同方向上,从而凝结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巨大动力。集团公司成立后,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的,在继承和发扬原有体制下形成的企业文化的基础上,随形势发展变化不断创新,打造集团良好的品牌形象。

(一)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是##工作永恒的主题”,安全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关安全工作的价值观念、行业准则、道德规范、管理制度、经验总结等精神因素和保证安全所需的各类设备、设施等物质形态,构成了##富有竞争力的安全文化。就整个##业来说,安全工作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健康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多少代##人用血的代价换来的经验教训。

安全就是效益,是##安全文化的价值反映。“##有了安全不等于有了一切,但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这是##几十年实践的总结,是“安全第一”指导思想的升华。%%安全是运输生产的前提,是%%运输企业最佳的促销广告,是对企业成本的直接节约,是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

“%%##历来在重大保障任务面前,是经得起考验的。”这句话是去年10月7日昆明某某在保障国外总理专机时,及时、果断处置了飞行事故征候确保安全后,时任%%省副省长的邵琪伟同志寄予的高度评价。充分说明了%%##深厚的安全文化底蕴。在集团成立之前,##%%省管理局就在贯彻##总局“八该一反对”的基础上提出了“思想上防满,管理上防松,工作上防懒,作风上防散;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加强安全工作组织领导,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加强技术管理,加强各项保障工作”的“四防五加强”措施,对确保运输飞行安全和空防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并被##总局和西南管理局转发全国##和西南地区##各单位参考借鉴。

集团成立后,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抓人员思想、工作、精力“三到位”和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正点、安全与服务的关系等“四个关系”作为安全工作重点。一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要求下属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下属禁止的自己首先不做。集中精力抓安全,坚持在一线指挥,坚持在一线协调,加大重点时间、重点岗位、重点场合的监督管理力度,加大对违章操作的查处力度,保证了安全责任的落实。二是安全教育经常化。坚持集中教育和抓住每次安全整顿的时机对全体员工进行普遍教育,时刻紧绷安全弦,念好安全经。利用各种形式坚持不懈地向全体员工灌输安全就是政治、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发展的意识,从而把抓好安全当作神圣的使命和高度的政治责任,保证了安全教育时间、内容、效果的落实。三是安全管理制度化。集团坚持每月安全分析会、每周安全讲评会、每天安全碰头会,认真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学习上级关于加强安全教育管理的有关规定。修订了新的《某某运行手册》,坚持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统一性,把规章制度作为安全管理的准则,作为协调工作的依据,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四是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周”、“安全流动红旗评比”、“为机组创宽松优良环境”、“安康杯竞赛”等活动,形成人人关心安全、人人关注安全的局面,保持了平稳的安全态势,为集团的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服务文化建设

作为##企业的某某集团,我们的产品是在安全的前提下,为%%公司、旅客、货主和社会各界提供方便、快捷、舒适的优质服务。服务是某某走向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集团的拳头产品。在市场经济下,更强调了不同的企业文化为服务赋予的个性化特点,客户的客观需求迫切要求集团进行持续的服务创新。只有服务好旅客,服务好%%公司及驻场单位和商家,集团才能树立起经得起市场考验的品牌,才能实现主副业的可持续发展。

“人无信不立”,企业也是一样。目前,在昆明某某开展的“创建诚信某某,创新服务品牌”活动,正是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提炼出的具有行业特色的优质服务文化。活动以诚信服务、诚信管理、诚信经营为内涵,提出以人为本,努力建设诚信员工、诚信党员和诚信管理三支队伍的要求;推出了办理乘机手续时,头等舱、公务舱旅客等待时间不超过5分钟,普通舱旅客不超过20分钟,等待安检时间不超过20分钟等10项诚信服务承诺;逐步推行头等舱、公务舱及老、幼、病、残、孕专用安检通道——“爱心通道”,聘请媒体、消协、%%公司代表等担任某某服务质量监督员等10项服务新举措。围绕“诚信”目标,昆明某某对服务理念进行了创新,要求员工要树立“五实”作风,即情况要摸实,道理要讲实,工作要做实,措施要抓实,意见要落实。大力倡导“热心”、“用心”、“倾心”、“爱心”、“细心”的“五心”服务。大力弘扬基于诚信的“七要”精神,即要学会微笑待人,要使用文明用语,学会尊重他人,要学会诚信待人,要学会宽容待人,要时刻帮助别人,要学会按规则办事,要尽心做好每一件事。通过“诚信某某”的创建活动,昆明某某把企业文化与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树立昆明国际某某良好的服务品牌,带动整个集团协调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以人为本,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即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依靠人、发展人和服务人。通过有效激励来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最大限度挖掘人的潜能,来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契合。“以人为本”是集团将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思想相结合而形成的企业理念,也是集团立足服务性行业对自身特点的精确定位。在集团最新的形象广告设计中,采用了“天地之间人为本”这句话作为对集团企业文化的阐释和概括。看似简单的七个字既暗示着“天、地、人”三极之间微妙和谐的自然关系,同时也向公众展示了%%某某集团公司“连接天地,服务人类”的企业经营理念和“尊重员工,理解员工,与员工共同发展”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对于企业内部就意味着员工能够拥有优良的工作、学习环境和健康、公平的发展环境,从而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凝聚在企业周围,自觉把智慧和力量汇聚到企业的整体目标上,把个人的行为统一于企业行为的共同方向上,与企业共同进步,共同发展。集团成立以来,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积极深化内部改革,通过制度文化的创新解决深层次的矛盾,为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培训和专题讲座,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技能,努力建设“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组织”。二是以三项制度改革为重点,做到职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三项制度改革将在集团内部建立起更公平公正、更有效率、更有激励意义的管理机制,为人才的迅速成长营造良好氛围。三是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开展“三标一体”认证工作。“三标”是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OHSAS1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和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一体”即是指将这三种体系整合,建立一体化管理体制。通过“三标一体”的认证,集团经营管理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虚耗,同时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走向国际市场迈出的一大步。“”版权所有

(四)采取多种形式,创新工作机制

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虽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在实际工作中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许多方面都是相同、相通和相融的。三者的共同点是都是以人为本的科学,都是做人的工作,都是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为共同出发点,都强调协调好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都重视培养人的集体意识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都把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重要任务。三者都是采取一些互相适用的途径和手段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展生产力,为经济建设服务。

企业文化建设交流材料篇3

关键词:建筑企业;材料采购;供应链;采购管理

1前言

建筑行业是重要的支柱型经济产业,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在经济快速增长背景下,以及城镇化建设的政策推进,建筑行业发展规模逐步提升,这同时也增加了建筑市场内部的竞争。对于建筑企业而言,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并且在竞争中取得优势,除了“苦练外功”提高自身的技术实力之外,还需要“兼修内功”做好企业内部管理,其中材料采购管理就是需要特别关注的要点。通过对材料采购的管理,降低采购成本,这有助于扩大企业的利润空间,提升经济效益。所以,作为采购工作者来讲,就需要对材料采购管理加强研究,将供应链这一理念运用起来,融入采购管理之中,推动材料采购的优化构建,降低整体采购成本。

2供应链视角下的采购分析

2.1供应链概述。供应链(Supplychain),根据业界的研究,可以认为供应链是指在生产或流通过程中,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上游和下游企业,由此构建起来的网链式结构。供应链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结构,而是具有多种不同的形态呈现,主要涵盖了物资流通、商业流通、信息流通和资金流通等流程,每个流程各自具有不同功能,也具有不同的流通方向。物资流通,这是供应链中的主要流通过程,是物资商品从商家流向消费者的流程,其中还涉及批发、物流、零售等不同环节。商业流通,则是商业层面涉及的相关内容,包含了接受订货、签订合同、合同执行等。信息流通,则是交易双方或多方之间的信息交流,比如价格信息、数量信息等。资金流通,则是交易主体之间的资金流动。总的来说,供应链是市场营销中的一种重要模式,这对于企业采购工作来讲,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需要对此形成认识。2.2采购与管理。采购,就是依据实际的物资需求,通过一定的渠道,面向生产厂家购买所需物资的相关工作,这是生产资料从供应端向制造端转移的核心流程。不仅如此,采购还涉及很多其他的工作,如物流运输、产品包装、储存等。采购的核心本质,就是物资的所属权发生了转换,在这一过程中,也涉及对应的资金转换。对于建筑企业而言,主要业务是工程建设,而工程建设会使用到很多不同的物资材料,比如水泥、钢筋、管材、电缆、机电设备等。为了保证工程的正常开展,那么就需要保持物资供应充足和及时,这就需要确保采购工作和工程建设形成对应。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将材料采购的成本降下来,尽可能减少采购成本支出。要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落实管理工作。采购管理,就是针对采购工作所进行的管理,涉及采购价格控制、采购数量管理、材料质量管控、物流运输管理、库存管理等多环节的工作。通过采购管理的执行落实,能够切实提高采购工作的水平,使其发挥出显著效益。2.3供应链采购。在供应链视角下,采购工作需要建立起供应链采购体系,要从传统的采购模式中摆脱出来。依据采购工作的实际发展来讲,传统采购模式存在较多弊端。比如招标采购的模式,以招投标的形式,面向企业进行采购,这种模式的流程较为烦琐,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而且需要一定成本,这和简化采购、降低成本的要求存在不契合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立足供应链,建立起供应链采购的新模式。供应链采购,就是建筑企业要建立起采购供应链,形成完善的采购渠道,在产生采购需求的时候,可以直接通过供应链采购物资,不需要重复开展招投标工作,这样不仅可以简化采购流程,还可以节省一定的成本。不仅如此,供应链采购,还可以优化建筑企业的物资材料管理,减小库存压力,从而降低建筑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

3建筑企业材料采购在供应链视角下表现出的问题

供应链视角下,反思建筑企业的材料采购工作,可以发现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关注。3.1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供应链采购体系。供应链采购体系和传统采购模式相比,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如效率高、成本低等,这符合新时期建筑企业发展的切实需求。对于建筑企业来讲,就应该推进供应链采购体系的建设,逐步取代传统的采购模式,推动采购工作步入新的阶段。然而,从目前建筑企业工程材料采购的实际情况来说,并未建立起完善的供应链采购体系。在建筑企业中,针对某些工程材料,建立了供应链,比如水泥、钢筋这些大宗材料,建筑企业都会确定长期的固定供货商。然而对于一些小宗、非标准的物资,建筑企业这没有建立起采购供应链,对于这些材料还是处在传统的采购模式当中。供应链采购只是覆盖了主要工程材料,对其他非主要材料的覆盖不足,这就导致供应链采购体系不完善,有待进一步优化。3.2采购供应链彼此独立缺乏相互关联。供应链并不单纯是链式结构,高层次的供应链,应该是网状链式结构,也就是不同供应链之间,需要形成结合,让不同供应链之间保持协同和匹配。针对建筑工程建设来讲,在施工中对于物资材料的使用速度并不相同,有的材料使用快,有的材料使用慢,这样在采购时,对于使用快的材料,就要加强采购;对于使用慢的材料,则要放缓采购。在采购实践中,就需要保持二者协调,提升材料的使用率。然而在现实中,建筑企业采购供应链之间彼此独立,是以单链条的形式存在,不同采购供应链彼此之间没有形成有效交互,导致采购工作的协调不足,这就会影响到材料采购的整体效果。3.3对供应商的选择不合理。建立采购供应链,需要对供应商合理选择,将可靠的供应商加入供应链的建设之中,这样才能形成稳定的供应链。如果某个供应商不可靠,那么就会导致供应链中断的风险较大。对于供应商的选择,需要通过对多方面指标的分析,综合评定,如产品质量、产品价格、物流运输、售后服务等。要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确定最为合理的厂家作为供应商。不过,在当前采购管理实践中,对于供应商的选择存在不合理的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对供应商的评定不合理,将一些实力不足的厂家纳入了供应链,从而埋下了一些隐患。3.4供应链管理力度不足。在建立起采购供应链之后,还需要针对供应链做好管理,确保供应链稳定发挥作用。而供应链的管理,主要包含供应商管理与供应链优化。对于供应商而言,在市场条件变化、企业经营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供应商的评级会出现变化,这就需要周期性评价供应商,对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予以更换。而在供应链优化方面,这需要结合建筑企业材料采购需求,对供应链进行补充或是精简。从当前建筑企业的材料采购管理来讲,这些方面的工作,都体现出力度不足的问题,导致采购供应链的稳定性出现下滑,给采购工作带来影响。

4供应链视角下建筑企业做好采购管理的对策

针对建筑企业工程材料采购管理在供应链视角下表现出的一些问题,管理人员需要对此予以理解,把握这些问题带来的影响,以供应链为导向,优化建筑企业采购管理,切实提高工程材料采购有效性。4.1建立完善的采购供应链体系。在供应链视角下,建筑企业工程材料采购,需要建设起供应链体系,将各项材料的采购,都纳入供应链当中,形成完善的采购体系结构。具体来说,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大宗物资、标准化材料的采购供应链建设。这就需要结合工程建设的发展,面向不同工程的材料需求,对大宗物资和材料的供应链进行优化完善。另一方面,对于小批量和非标准材料,也需要建立采购供应链。这就可以立足电子商务渠道,依托电商平台,面向全国范围内的常见,寻找可靠的小批量和非标准材料的供应商,建立起供应链。4.2加强采购供应链的网链式构建。在采购管理中,还需要注意加强采购供应链的网链式建设,不能让供应链之间彼此隔离,要围绕工程建设,在不同材料的供应链之间构建起有机联系。第一,需要立足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对各类材料的需求量、使用情况、使用时间等进行估算,编制出工程材料采购清单,在清单中要明确各类材料的不同采购时间、不同时间段的采购量等基本信息。第二,立足供应链企业,将采购清单提供给他们,让供应链企业依据提供的采购清单,按时准备好材料并且及时发货。第三,还需要关注到材料库存情况。因为工程建设还会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工程建设进度偏离预期,这就导致材料使用出现偏差,产生库存过多或是库存告急的问题。因此,还需要将材料库存情况融入采购供应链之中,基于材料库存,及时调整采购策略,确保工程材料的合理供应。4.3加强供应商的评定和选择。为了保障采购供应链的有效性,还需要做好供应商的评定和选择。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需要依据科学方法进行评定,如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等。定性分析,可以采用招标法、协商选择等手段。定量分析,则可以使用标准量化考核。比如标准量化考核的使用,针对待选供应商,从材料质量、供货价格、运输成本、企业规模、企业经营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量化考核,综合评定企业实力,选择实力优秀的企业作为供应商。如果使用定性分析的招标法,则需由供货厂家提供具体的材料供应投标方案,通过评标专家组的综合评审,确定最优方案,然后将对应企业作为供应商企业。4.4加强采购供应链的管理。采购管理的开展,还需要特别注意到对供应链的管理。首先,要定期对供应商做好评价。供应商的实力并不是恒定不变的,随着市场发展,供应商的材料质量、经营情况与供货价格都可能发生变化。建筑企业需要定期对供应商展开评价,将评价不达标的供应商淘汰,然后选择新的供应商。其次,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的变化,会导致对工程材料的需求产生变化。对于一些新出现的材料需求,要及时建立新的采购供应链。最后,要注意供应链整合。在不同工程项目中,会存在相同的材料需求。为了避免出现重复采购的问题,就要对不同工程的采购供应链进行整合,实现集中供应,提高采购效率,降低成本支出。

5结束语

总之,对于建筑企业来讲,工程材料采购,需要着眼于时展,将供应链融入进来,推动采购供应链的建设。在具体实践中,要做好供应商评定和选择,加强网链式供应链建设,完善供应链体系,并做好供应链管理,全面提升建筑企业工程材料采购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范仕军.供应链视角下的大型建筑企业采购管理创新[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8).

[2]王琳.供应链管理视角下建筑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研究建议[J].居舍,2020(2):194.

[3]杨丽敏.供应链视角下企业采购与库存的协同管理分析[J].投资与创业,2019(1):165~166.

[4]黄园芝.供应链视角下企业采购与库存的协同管理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4):121~122.

[5]张微.房地产企业基于供应链的工程项目采购管理分析[J].投资与创业,2019(3):82~83.

[6]危静.基于供应链视角的JH公司采购管理优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

企业文化建设交流材料篇4

[关键词]材料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104-03

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是教育部、财政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2007年12月,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了部级“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近几年,我们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建设理念,推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色建设,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有独特的经验,充分体现了专业特色,有力地提高了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特色培养方案

新材料是21世纪几大支柱产业之一,材料学科在不断发展与演化,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层出不穷,同时材料涉及的领域很广泛,多学科交叉是其重要特征。为了适应这种特点及其变化,我们以“宽口径、厚基础、多样化和高质量”为指导思想,明确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坚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计算机基础和熟练掌握外语,受到较强工程技术和研究技能的训练,并掌握较宽厚的、系统的材料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中材料的性能改进、质量控制、开发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等工程科技工作和技术经济管理工作。

为此,立足于厦门大学在理科领域的传统和优势,我们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并形成了以下三个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1)突出行业特色,对接国家和地方经济需求。对接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特别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急切需求,重点培养航空航天材料、先进金属材料、能源材料、光电信息材料、绿色和环保材料等领域的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2)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支持学生科研创新活动。(3)突出学生个性化培养:引导和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和社会需求选择课程、选择科研课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个性化的专业培养模式。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推动计划,开辟拔尖优秀人才培养的新渠道。

二、优化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改革与建设

(一)优化课程设置,完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的质量关键在于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我们在深入研究和比较德、日、美等若干材料强国研究型大学材料类专业本科教育的教学体系以及结合我校材料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多次修订了教学体系,对本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优化,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通修课、方向性必修课和方向性选修课等组成模块式的课程设置,形成科学的、特色的课程体系。学科通修课程是由最为重要、最为基础、最为核心的20门课程组成,新生入学后将不分方向,先修学科通修课程。从大二开始,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结合本科生导师的建议,选择专业方向,系统学习材料二级学科的基础知识,三学年将开设若干门选修课,鼓励学生选修主修课程外的跨二级学科课程、个性课程和服务地方经济的相关课程,到了大四最后一学年将进行生产实习、综合实验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或升学深造打下基础。

(二)重视课程建设,倾力打造材料特色的精品课程

学科通修课程纳入学校平台课程建设,要求由本专业最优秀的教师上课,并有计划、分批次地进行规划并建设成校级以上精品课程,同时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促进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共享。目前本专业有国家精品课程材料化学导论、福建省精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以及两门校级精品课程无机材料物理性能和材料力学,同时还有5门校级平台课程建设计划,两门超星学术视频公开课。这些精品课程的课件、习题等学习资料将进一步开发出网络学习资源,实现课程开放与共享。

(三)加强教材建设,推进教学改革研究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通过精品教材建设,体现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研究成果,提高教学质量。现已拥有8部自主编写的教材,其中《高分子科学简明教程》、《无机材料化学》、《材料物理导论(第二版)》等3部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教材,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并成为国内多所高校的专业基础教材。鼓励教师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教师已承担多项教改项目,并发表教学论文20多篇,涵盖课程教学、实验教学、教学体系等内容。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一)构建“全程化、多元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们秉承“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理念,,对本专业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将实验课与理论课分离,独立开设实验课程,增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科研创新性实验,实验实践实训课程比例达到28%,构建了“全程化、多元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全程化”是指从大一开始,实践教学贯穿始终,四个学年不间断;“多元化”是指实践教学内容以材料学科为主,且涵盖化学、物理、机械、电子等多学科,形式为课堂实验、实训训练、科研创新活动和校外实习实践相结合;“多层次”即为基本型、专业型、综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五个技能层次的培养。

(二)完善实验教学平台,建设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我们重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近两年先后投入五百多万,极大地改善了中心的实验环境和仪器设备条件,使中心成为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平台,目前该中心已经拥有包括材料合成、加工、热处理、形貌观察、性能测试等14个实验室,实验室使用面积12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达到一千多万元,24小时365天全面开放,与此同时,还将网络技术和现代材料实验教学结合起来,实现了实验数据的网络化管理和智能化实验室管理。

(三)以“天生我材创新基金”为抓手,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为配合特色专业的实践教学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学院拨出专用经费,启动了“天生我材创新基金”,结合“厦门大学基础创新科研基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挑战杯”竞赛等,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加强校企合作,在骨干企业建设一批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

校企合作是拓展实践教学空间、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校企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有效地解决了高校工科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实验设备水平滞后于产业技术发展、封闭培养环境与人才成长过程不适应等问题。目前与中航工业集团、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厦门虹鹭钨钼工业有限公司、南平铝业、厦门翔鹭化工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同时,合作的企业在学院设立了专门奖学金,主要有:“鑫展旺奖学金”、 “大平―容华乃梅奖学金”、“海堡奖学金”、“OTI―利明奖学金”、“KPP鞋底科技奖学金”、“大洋气雾剂奖学金”、“三达奖学金”等,促进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优秀教学团队

(一)“点面结合”,建设一支年富力强的师资队伍

“点”上抓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利用国家“”、“闽江学者奖励计划”和学校高层次人才工程的有利条件,引进教学和科研等方面都很突出的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强团队建设,造就一批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骨干,并力争进入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面”上抓各类人员素质的普遍提高,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建立和健全青年教师的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出国研修提升学历水平和国际视野;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并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通过传、帮、带,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二)建立稳定的、年龄、结构合理、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献身教育事业精神的教学团队

采用课程组形式建制,由学科负责人担任基础课程组组长,精选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吸引年轻博士和博士后充实到教学团队,实现了师资队伍的年轻化、高学位化。其中材料科学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获得福建省教学团队荣誉称号。

(三)通过“校企合作”,吸引一批骨干企业的技术高管作为兼职教师

利用与企业合作的良好关系,已聘请中航工业集团、厦门钨业、南平铝业、三钢集团、福耀集团、新加坡三达集团、烟台德邦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及其他骨干企业的9位技术高管作为兼职教授,并为本科生开设短课程或系列技术前沿讲座。

五、积极开辟 “第二校园”,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

(一)加强国际间人才培养的合作与交流

推进与境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学生的互派、交流,大力支持本科生参加国际间的学术活动,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水平和国际视野。目前与美国匹茨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日本东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境外知名高校建立了联合培养学生和学生互派的协议。每年通过国际(地区)项目合作、联合培养、短期交流等境外学习项目,选拔10~20个拔尖学生到境外一流大学进行短期学习交流,以此提高学生跨文化学术交流能力。

(二)建立海峡两岸高校材料学科合作机制

利用与台湾地区高校的地缘关系,积极推进与台湾高校的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与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元智大学、台湾中兴大学等多所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开展互派交流生,实行学分互认,课程互选,进行联合培养;与台湾地区高校合办新材料周,双方教师互相到对方开展材料类系列讲学、开设材料前沿的短课程及高层次的学术研讨。

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建设,厦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就。“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被列福建省高等教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2年获批“十二五”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显著提高,有4个本科生项目获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在历届国家和省级“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多次获得金、银、铜奖,在台湾东元科技创意竞赛(国际性竞赛)中连续两次获得最高奖项――杰出奖。在厦门大学“景润杯”数学竞赛、物理知识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学业竞赛中屡创佳绩。人才培养效果好,毕业生认可度高。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达95%以上,位居学校各学院前列。

专业特色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今后的专业建设中,我们将积极以产业需求指导教学,以学科发展带动教学,以行业实践促进教学,同时进一步依托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搭建创新人才培养的平台,培养具有优势竞争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泮洲,侯立松.浅议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4,(1):22-23.

企业文化建设交流材料篇5

1 龙江家具产业链的现状

一个地方的产业链情况,与当地的许多因素相关,尤其是产业集群的利益相关者,这些利益相关者或多或少的推动或阻碍当地经济的发展。以下从政府、企业及运营几个方面分析龙江家具产业链的现状。

1.1 政府的支持 近年来,龙江镇委、镇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建设与之相配套的家具原辅材料专业市场。例如投资近3亿元兴建的龙山家具材料市场,面积达15万平方米;投资近3亿元兴建的豪俊材料城,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首期投资2亿元的龙江亚太国际木业城,已吸引了来自马来西亚、泰国、缅甸等国家以及东北三省、江西、云南、福建、湖南、广西等省区50多家大型木业供应商前来认购或承租铺面,设点经营,预订率高达70%。由民间投资近20亿元的325国道龙江段商贸城,建成了100多幢风格各异、设计新颖的家具展区,形成了十公里长知名繁华家具精品展示一条街,加速了大市场、大流通、大商贸格局的形成,有力推进了龙江经济向集约化、族群化、规模化发展。因此,政府对于推动龙江家具发展及产业链升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2 龙江家具企业发展状况 家具制造业是龙江最大的特色产业,行业内企业约有3500户,已经发育为配套最完善的产业链,被命名为“中国家具制造重镇”,“中国家具材料交易之都”,在业界有“中国家具第一镇”的美誉。

但是一方面由于龙江的家具制造业大多是由以前的家庭作坊式企业发展起来的,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经营方式,使龙江的一些家具生产厂家存在分散、小型、粗放、落后等弊端,严重地制约了规模化优势的形成,无法介入到高端市场的竞争。另一方面,龙江虽然是全国最大的家具生产基地,但并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大型专业展览市场,优质的龙江家具大多拿到全国各地、包括邻近的乐从、东莞等市场去销售,龙江成了家具的生产车间和仓库,龙江家具在流通中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再加上铺租费用等成本,白白流失了许多中间利润。而省内外一些地方的家具产业近几年奋起直追的势头很猛,也给龙江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他们凭借外资和创新优势等,已经成为龙江的重要竞争对手,再加上由于营销的力度不足,龙江家具的整体品牌效应始终没有真正形成。

从整个规模构成上看,目前龙江缺乏大型的“龙头”家具企业;另一方面是众多中小企业自成体系,结构趋同,高成本、低效益的企业在龙江家具企业中普遍存在,无法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性和产业集群效应,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的盲目发展也直接影响到骨干企业效益的发挥和产业的升级。

1.3 龙江家具的运营状况 家具业的运营与其他的产品有共同之处,也存在不一样的地方。本文主要从专业交易,物流以及会展对龙江家具运营进行状况分析。

1.3.1 专业交易市场 家具产业的交易一般有专门的交易市场,因为它与普通产品不同,它种类多,包括客厅家具、房间家具以及厨卫家具,且大部分体积较大,需要特定的交易场所,因此家具产业的发展需要有上游产品供应场所,例如材料交易城等,下游产品交易场所,例如会展馆等。据统计,龙江的交易市场共有15个,总经营面积1,240,900平米。这些场所承担着龙江家具的主要业务交易。

1.3.2 物流业 龙江镇工商注册登记的商户约8500户,其中家具行业的户数占50%,从事生产的约1500户,从事配套、原料经营的2000多家。为数众多的家具企业形成了庞大的物流需求,物流企业的货源自然主要是家具和家具材料。

由于龙江镇家具等产业的蓬勃发展,其物流行业是随着其产业的不断扩张而形成起来的。这些物流企业起初是伴随着市场调节而自发发展起来的,这些零散的物流企业主要分布在三联工业区。龙江镇目前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园区要数亚洲国际家具材料交易中心配套的“亚洲国际物流货运中心”物流区,这个物流园区是由于家具材料贸易所带来的物流市场而进行规划设计的。目前园区共有将近70来家物流企业,其经营范围几乎可以覆盖全中国。但是主要提供的是简单的货物运输服务,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技术装备水平和信息化水平都还比较落后。缺乏能提供高效、组织功能强、服务品质优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提高龙江物流行业的整体水平。要发挥龙江家具产业的优势,有必要建立相对完善的现代物流配送系统。

1.3.3 会展业 龙江镇的会展业最近几年也逐渐发展起来,已初具规模。专业会展馆有龙江前进会展中心。位于新325国道与龙洲路交汇处,建筑面积40000平米,已成功举办过十五届“龙家具精品展览会”、顺德涂料展览会、顺德家具材料及机械配件展览会、华南塑料机械展览会等,影响颇广。

此外有“亚洲国际家具材料交易中心”,位于新325国道旁,已经成功举办了四界“亚洲国际绿色环保家具材料博览会”,影响较大。该项目占地1000亩,目前经营面积为40万平米,规划投资20亿,总建筑面积120万平米。亚洲国际家具材料交易中心规划是集展览中心、星级酒店、商务大厦、产品研发中心、中西餐厅、商务中心、外商服务中心、国际采购中心、银行、保险公司、邮局、公寓等一系列配套设施于一体的综合型家具材料专业市场,目前在专业批发市场方面主营皮革,布艺,辅料,海绵,弯板,化工,五金等家具材料。在珠三角乃至全国也具有一定影响力。

2 龙江家具产业链优势及存在问题

企业文化建设交流材料篇6

3.3.3供应渠道的选择

供应渠道的选择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核心业务之一,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地位非常突出,是物资的源头。供应渠道的选择的目标是使物资从采购、租赁到材料入库的总成本达到最小,质量、交货期、服务水平达到顶期水平,尤其是物资供应商、租赁公司的选择。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线性规划模型。

设Q、L、S是企业对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D是需求总量。设阶段性一次需要采购m种材料,每一种材料可供选择的供应商(或者租赁公司)有n个,则xij表示第i种材料供应商j供应量,Di是第i种材料的总需求量,tij是材料xij的运输成本,pij.qij,lij,和sij分别是有关供应商价格、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水平的参数。可得到如下的线性规划模型:

物资采购、租赁总成本最小

利用上述模型计算时,需要将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等进行量化,其量化的标准如图2所示,也需要事先确定,作为物资采购的标准。通过线性规划计算的结果说明了供应商供应的物资和租赁公司租赁的物资设备。

4.结论与建议

精准物流管理是精准建造过程中关键工作之一,一个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对各种物资的使用和消费过程的有效控制。因此,采用精准物流管理,协调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从整个建造过程精准控制物流,实现物资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保证和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加速资金周转,降低建造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因此,精准物流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实施中需要以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流程重组以及采用精准建造思想作为基础。因此在实践中,不应急于求成,要搭建好建筑施工企业的硬件基础后,再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1姚建明、蒲云、周国华、赵正佳。多品种供应的多供应商选择模型及分解算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8vol(40)4:521-527

「2江伟、赵振宇、朱莹玮。我国建筑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探究[J].建筑经济。

2003.5:23-25

「3叶少帅、杜静。建筑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关键因素[J].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3.8:5-8

「4李效廷。施工项目材料管理。山西水利科技[J].2005.8:89-90

「5GlennBallard.LeanProjectDeliverySystem.[J]LeanConstructionInstitute.2000.9

「6HermanGlennBallard.TheLastPlannerSystemofProductionControl.TheUniversityofBirmingham.2000.

企业文化建设交流材料篇7

由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创新设计中心主办的《CMF趋势与应用报告》,主要以产品色彩和材料及表面处理研究为主导,旨在构筑中国与世界色彩和材料领域的互动平台,将最新的资讯和全球化的视角传递给中国,也把中国同行业的最新动态展现给世界。希望让读者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国内外CMF业界的新动向,同时还提供给读者最好的CMF解决方案以及真实的色彩材料样本作为设计参考资料。

交流会在邴旭卫院长轻松幽默的致辞中拉开帷幕。邴院长指出目前国家政策强调创新驱动力,家电研究院创新设计中心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更需要创新,这次的交流会也正是对创新服务模式一种新的拓展。随后,兰翠芹女士首先发表《如何建立家电行业的CMF创新系统》的演讲。她从“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势”、“塑造企业品牌形象的必要条件”及“部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必须具备的研发条件”这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建立中国家电行业CMF系统的必要性。进而通过“趋势”、“标准”、“评测”、“培训”这四个维度说明了如何去建立家电行业的CMF创新体系。

创新设计中心战略研究总监朱云涛先生针对《2013春夏CMF趋势与应用报告》,结合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时事,风趣地解析了2013CMF趋势关键词:网络、气候、文字、工作、惊讶、女性、世界、我们。接下来,他不仅详细讲解了2013春夏四大色彩主题的灵感来源及关键概念介绍,几大主题材料在建筑、公共、艺术、家居、产品等方面的应用,还增加了在报告册中没有的“四组色彩及图案在家电行业中的应用”部分。朱云涛先生希望借这一部分抛砖引玉,让各大企业能够真正将趋势报告册进行合理应用,物尽其用,让《CMF趋势与应用报告》成为每个设计师手头必备的工具书。

宋文雯女士就“色彩在家用电器设计生产中的管理与沟通”这个主题与大家分享了颜色数字化管理与沟通的专业知识。不同的光源环境,不同的材料质地肌理会对产品的颜色产生多大的影响?如何将设计师的灵感颜色转变成生产中可实现的颜色?如何才能转换主观的实体色样成为客观且准确的数据?宋文雯女士的讲解为大家很好地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

在材料厂商技术交流及互动环节,几大材料厂商专业的解说及新奇前沿的样品吸引了众多设计师的眼球和动手观摩。来自BAYER拜耳材料科技李建良先生为大家详细介绍了PC材料在不同家电产品应用中的不同特性,如冰箱中的蔬菜托盘、洗衣机上盖、豆浆机壳体等,以及拜耳绿色环保材料在前沿科技领域的具体应用。

相较喷涂、上光、电镀、水印等来说,热烫印、模内转印、嵌片注塑作为环保的塑料表面加工方法越来越受到生产厂商的关注,KURZ库尔兹的范怀菊女士给听众带来了这三种工艺的详细解说及具体应用。包括每种工艺的原理、制作程序、在不同产品中的应用和所能达到的效果,以及设计师们在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技术点,给大家上了一堂详细又专业的塑料装饰技术课。

阿克苏诺贝尔缤纷的实物样品展示台在交流会还未正式开始前就吸引了到访企业的眼球,各种材料漂亮的纹理、色泽以及不同的触感体验让人赞不绝口。在林鸿先生的讲解中,大家深入了解到了之所以能形成如此绚烂的表面喷涂效果的技术和工艺。

另一材料厂商ECKART爱卡则带来了包含各种特殊效果颜料的产品。企业的蔡於刚先生详细解说了其中两种珠光颜料的特点、特性及应用:一种是以玻璃为基材的珠光颜料“Luxan”,其仅需低添加量即可获得非常高的闪烁度,另一种是基于人造云母的不透明银色珠光颜料“SyMic”,它的遮盖力好,并不会产生电磁屏蔽效应。

在日常光照下是只有一块表面有着拉丝纹理的样板,当东丽公司薄膜技术部的郁秋明先生在这块样板的背面打上几盏LED灯,样板表面呈现出了五颜六色的PICASUS字样,灯一灭,字样也随之消失,这就是东丽公司的PICASUS薄膜。它不含金属、光泽度可控并可立体成型,紧接着,郁秋明先生结合具体的产品应用实例为大家介绍了这种薄膜的特征,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

企业文化建设交流材料篇8

一、我国钢铁流通行业面临的发展环境

环境决定战略,这是战略管理学最基本但却最重要的论点。分析中国钢铁流通产业环境,需要深刻理解行业基本面。首先,回顾“十一五”钢铁工业发展成绩,向后看看清基础。“十一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高速发展,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5年间,我国钢铁工业连续跨越四亿、五亿、六亿吨三大台阶,粗钢产量从3.5亿吨增长到6.3亿吨,5年间增长2.8亿吨,年均增长12.2%,超过同期我国11.2%的GDP增速1个百分点。粗钢表观消费量从3.5亿吨增长到6.0亿吨,5年间增长2.5亿吨,年均增长14.2%。其次,展望“十二五”钢铁工业发展趋势,向前看洞察大势。“十二五”时期,国家将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钢铁工业将步入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既面临结构调整的发展机遇,又面临需求增速趋缓的严峻挑战,行业总体上将呈现低增速、低盈利的运行态势。根据钢铁工业规划的判断,我国粗钢需求量可能在“十二五”期间进入峰值弧顶区,2015年国内粗钢导向性消费量约为7.5亿吨。最高峰可能出现在“十三五”期间,峰值约7.7亿吨~8.2亿吨,峰值在弧顶区持续一个时期后,我国钢铁需求增速将呈逐年下降趋势,进入平稳发展期。在上述宏观经济背景和行业发展趋势下,我国钢铁工业产能过剩现象将进一步凸显,钢铁流通市场流通环节过剩现象将越发加剧。在钢铁工业生产端,“十一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销售利润率逐步走低,由2006年的6.70%下降到2010年的3.55%,已经降至全国工业企业行业最低。我国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厂集团集中度CR10从2006年的34.7%上升到2010年的48.6%,五年实际提升13.9个百分点;在“十二五”时期,规划目标是从48.6%提高到60%左右,五年规划提升11.4个百分点,和“十一五”相比,钢厂集中度提升幅度略有减缓。在钢铁工业流通端,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测算,2011年我国钢材流通规模超过8亿吨,销量在大宗商品流通中位居前列。“十一五”期间,钢铁贸易商数量集中度仍然维持较低水平,全国钢铁流通商约20万家,年经营钢材实物量超过1000万吨的仅有5家。和钢铁生产企业相比,贸易商在行业集中度、资源控制、定价话语权上处于弱势地位。据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统计,2011年我国钢铁流通行业平均利润率不足1%,钢铁流通商库存、资金乃至生存压力日益增大,我国钢铁流通流域已经走到了产业转型和变革的关键时期。面对国内高达8亿吨如此庞大的钢铁流通市场,行业任何一家企业单靠自身力量单打独斗很难实现,行业领军企业必须掌握资源整合观,成为行业整合者,成为行业资源组织商,成为行业联盟领导者,才能在行业中形成影响力。

二、五矿钢材流通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010年,五矿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矿发展)围绕钢铁流通产业链转型升级,制定了崭新的钢铁流通发展战略,提出了“打造世界一流的综合性钢铁流通服务商”的战略愿景,实现由贸易商向服务商的战略转型。其核心内容是,提升供应链管理,发展多种增值服务,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强化价值链整合,搭建运营平台与体系,服务钢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与发展战略配套,五矿发展制定了以“三大体系”、“三大平台”和“三种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体系化战略举措。“三大体系”指冶金原料集成供应体系、钢材加工配送体系、重点工程钢材配供体系;“三大平台”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冶金行业综合物流园平台、行业协会协作平台;“三种能力”指冶金原料资源获取能力、金属矿产品专业物流服务能力和交易模式创新设计能力。这里重点介绍三大体系、三大平台。三大体系平台能力相互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支持,相互配合,共同支撑起打造世界一流的钢铁流通综合服务商的战略目标。

1.冶金原料集成供应体系。集成购销模式是五矿十多年前根据钢铁及冶金原材料流通业务的实际情况开创的经营模式,五矿发展充分挖掘钢铁产业链上游集成供应原料和下游集中采购钢材的两端优势,围绕规模性大、合作性好、互补性强的重点钢厂提供集成供应和采购服务,使得核心客户价值得到进一步发挥。这种模式,一方面有利于钢厂稳定安排购销和生产计划,减少钢厂资金使用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五矿发展和钢厂的议价能力,有利于化解传统贸易商缺少稳定钢材资源的困局,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诸如预付款等风险,有利于提高业务的综合盈利能力。在2011年动荡的市场环境中,集成购销模式在稳定规模和规避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钢材加工配送体系。由于钢铁生产集聚与钢铁消费分散的矛盾客观存在,钢铁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与客户需求的多元化之间的矛盾难以避免,近年来我国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数量多达300家以上,钢材加工企业4800多家。五矿发展着力构建集仓储、加工、配送、金融服务和质量控制于一体的综合性钢材加工配送体系,拥有12家加工中心,产品类型覆盖热轧、冷轧、电工钢、不锈钢和结构钢等多个品种,能够满足家电、汽车、变压器、造船等多类型终端用户需要。

3.重点工程钢材配供体系。工程建设是钢材用量比较集中的领域,而且其多批次、小批量的需求特点有利于发挥流通企业的经营优势,发展工程用户成为五矿发展近年来的一项重点工作。五矿发展紧紧围绕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细分客户需求,加大终端投标与配供业务力度。通过聚焦于中铁、中建以及万科、华润等行业性重点企业,在保障房、铁路、公路、地铁、港口、水利等多个项目中全力提供一站式工程钢材配供服务,与终端客户建立起紧密的战略联盟与合作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在信誉、资金、网络、资源等方面优势,以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一资金配置和融资服务、统一定价和结算等方式开展配供服务,使用户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钢材采购管理,有效降低了经营风险,提高了经营效益。在扩大业务规模的同时,工程配供的合作模式也在不断优化提升。五矿发展与中建三局西北公司开展的全方位战略合作,以组织、流程和资源为核心,创新采取五大举措,形成了工程配供业务新模式,使中建三局西北公司降低了采购成本,实现了钢材零库存,提高了合同履约率。这一国企间合作的成功案例被国务院国资委以专文方式下发各中央企业交流推广,五矿发展在取得良好经营效益的同时,为行业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4.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电子商务平台是现代钢铁流通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新型经营手段,对钢材实物贸易有良好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信息化仓储服务、现货贸易、金融物流之间的结合,能够实现快速、低成本销售和配送。五矿发展借鉴国内外钢铁电子交易市场经验教训,认为钢铁流通电子交易应该由“小平台,大后台”的体系格局构成,有别于重点关注前台“小平台”的传统做法,五矿发展把打造电子商务的重点放在“大后台”支撑体系建设上,通过选取建设标准化、网络化、信息化的仓储服务体系作为突破口,实现仓储物流服务体系、金融服务体系、监管服务体系的“大后台”集成,从而有效支撑电子交易网站前台“小平台”。因此,今年由五矿发展作为主发起人,联合12家钢铁贸易商、钢铁物流园运营商、电子商务企业和软件企业等业内实力企业,共同发起了“中国钢铁流通e联盟”。中国钢铁流通e联盟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联盟企业拥有的仓储设施升级改造为切入点,通过联手打造符合联盟标准的钢材数码库,推广统一的信息化仓储管理标准,依托联盟标准数码库各节点,实现企业间真实的物流数据信息、资源及业务的实时共享,迅速建立起覆盖全国的数字化钢材仓储物流网络体系,使联盟成为具有鲜明特征的全国性钢铁流通公共服务平台、资源整合平台及业务协作平台,为建设面向未来的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打下坚实的基础。

企业文化建设交流材料篇9

【关键词】营改增,建筑施工企业,税务管理

自2012年1月我国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后,2013年8月起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并要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营改增”税制改革。建筑业“营改增”势在必行。“营改增”在部分行业实行以来,解决了部分行业的税负问题。由于配套改革尚未启动、配套政策尚不明确、增值税抵扣链条还不完整、建筑业管理模式很粗放等原因,“营改增”必将对建筑企业带来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冲击,建筑企业必须积极筹划、冷静应对、才能将“营改增”带来的冲击降到最低。本文通过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税负、财务核算、税收筹划等方面进行了相关分析。

一、营改增对建筑业税负的影响

(一)重复征税,税负过大。税源不足是我国现行税制存在的问题,营业税改增值税能够有效的解决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等生产业重复增值税的问题,从而达到公平税负的目的。根据现行税法有关规定,建筑行业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建筑企业需要按收入全额缴纳营业税;建筑行业所用的材料、设备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建筑材料,设备已纳的增值税均不能在建筑环节抵扣,因此建筑公司产值里面重复计征了营业税和增值税,属于税制性的重复征税,加大了建筑企业的税收负担。

(二)税务管理难度加大,涉税风险加大。建筑企业的产品具有分散性、单一性的特点,建筑产品的生产地点和企业注册地多数分离,国家对增值税跨省如何缴纳方面的征管体制还没有配套改革。这样,项目所在地和企业注册地税务机关必会争抢税源,企业税务管理难度和涉税风险就会加大;建筑施工企业实行增是税,需要税务部门提高征管能力,目前“金税”工程建设还只是以省为单位,尚未构筑完成一张全国范围内的严密的结算网络,少数不法分子偷逃税空间客观存在,给企业税务管理增加了难度和涉税风险;此外,建筑企业借用资质投标、挂靠经营中标项目,由于纳税主体和施工主体不一致,在增值税汇缴时无法核对,给企业带来涉税风险。

(三)发票的收集和认证工作难度大。施工企业与传统生产制造企业的业务模式和客户类型差异较大,施工项目分散在全国各地,材料采购的地域也相应分散,材料管理部门多而杂,每笔采购业务都要按照现有增值税发票管理模式开具增值税发票,且材料发票的数量巨大,发票的收集、审核、整理等工作难度大、时间长。按现行制度规定,进项税额要在180天内认证完毕,其工作难度非常大。

二、营改增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建筑企业在缴纳营业税时只是在计提和缴纳的环节才进行会计核算,而在改为征收增值税后,还需要进行购入材料的分配、产品的验工计价等多环节进行增值税的会计核算,其核算税金更加具体化、明细化,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下增设了“进项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等三类科目,并在这些科目下进行相应的项目核算。

(一)对收入核算带来的影响。在营改增未改革以前,建筑企业所需缴纳的营业税的纳税依据是整个工程的造价。而在经过税制改革后,因为增值税属于价外税,所以其缴税依据为不含增值税的整个工程造价。

(二)对成本核算带来的影响。在营改增为改革之前,建筑企业的成本为价税合计额,缴税时需要进行价税的分离,将其分离成为两个部分:实际成本和进项税额。而在经过营改增税制改革后,规定按照所开具的进项税发票和销项税发票相减进行抵扣,抵扣额与购料的供应商是否为一般纳税人和其开具的专用发票类型相关。而我国目前的建筑企业还存在很多小型企业,其开具专用发票的受限,这样就提高了税制改制后企业的税负,进而降低了企业的利润,主要包括建筑材料费,人工费和机械费。

(三)对现金流和利润核算带来的影响。建筑企业在进行营改增后,利润的变化情况取决于其收入、成本及营业税的变化程度。企业现金流的增减和企业整体税负的增减是成反比的。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缴纳税款多数是根据工程的进度百分比来进行收入的确定并计算应缴纳税款,这使得建筑企业的实际应纳税税额高于所应该缴纳的实际税额,除了营业税以外,应缴纳所得税额也会发生此类情况,这些原因都导致了建筑企业收到整个工程款的进度滞后于工程施工的进度,给企业的现金流带来了严重的冲击。

三、“营改增”对建筑业纳税筹划的影响

首先,能否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将作为建筑业“营改增”后对供应商选择的一项重要依据,在签订合同环节明确专用发票的提供时间,不能为节省成本开支,降低价格而不要增值税专用发票。其次,尽量足额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减少税负。由于机械设备进项税“营改增”后可抵扣,那么可购置大型施工机械等资产,增加可抵扣金额,一方面优化资产结构,提高机械化程度,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流水线,减少作业人员,降低人工费支出,又反过来减少企业的税负。

企业文化建设交流材料篇10

关键词:工民建;现场管理;技术质量;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近年来我国工民建工程建设规模逐渐扩大、投入资金逐步增多,工程建设总体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工程建设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工程建设投资成本不断攀升,工程施工事故问题经常出现,可以说我国工民建工程在发展的道路上既有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文章以工民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为立足点,就施工单位如何解决好工民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工民建工程现场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进行了论述。

1.原料的管理

对于工民建施工现场来说,进行有效的建筑材料管理是第一步。由于在工民建项目中,建筑材料的成本占去了工程造价的50%以上,所以在进行现场管理时,要重点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在工程施工初期,现场管理要以工程建设的进度为准,对项目施工中所需要的材料与设备进行因地制宜的编制管理与发放,加强各个项目间的联接性,应用交叉方法,进行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安排。

为了达到现场管理的预期效果,施工管理中,对于建筑材料的采购与进场验收应以专人专项为原则。对涉及到的采购等问题,在执行前,要进行方案与流程的标准化建设,保证透明公开。此外,施工单位在制订采购计划与流程时,要以市场情况为基础,寻求性价比最高的产品与供货渠道。同时为了保证原材料的质量,选择时还应注意售后服务等事宜。

施工开始后要对工程建设的进度要实时跟进,按时间周期长度制订不同的采购与供货计划。同时,还应保证企业流动资金的安全性。由于钢筋、水泥在长期与不当的储存下会引发性质变化与质量下降,所以现场管理中要根据不同物资的性能特性,制订不同的堆放标准。在防盗方面,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安保设置,防止贵重材料与重要物资的丢失。由于采购与监管都是重点,在这些岗位的人选上,要注重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同时,建立起可操作性强的奖惩机制,从管理层入手,由上至下,全面提升项目参与人员现场管理水平。

2.技术的管理

对于工民建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方面,主要有设计方与施工方的图纸会审、相互间的技术交底和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必要的技术优化。

2.1 图纸会审

图纸会审是指在工民建施工项目初期,由施工方与建设计方,联合监理方等对工民建项目设计图纸进行的审查工作。

一般来说,图纸会审第一项是由施工设计方进行自审。设计方在设计图纸工作完成后,再次进行施工现场情况勘查,结合勘查结果,进行相关的设计优化工作。其次,是由施工方进行的自审。这是在设计方提交图纸后,施工方组织自身技术力量人员进行自审工作。从分析图纸设计目标、技术要求与施工标准进行全方面的研究,从施工可操作性上进行审查。再是由施工监理方,对图纸进行深入研究与学习。在这个图纸会审的过程中,各方在审查中,要积极提出问题与疑惑,相互进行探讨,研究出可行性较强的解决方法。总之,图纸会审是一项由各方人员进行的综合性工作内容。

2.2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首先是指工民建施工方总工程师,对已定的施工设计图纸进行技术上的评估。通过评估,从施工安全标准、施工操作方法、施工作业规范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说明。保证施工项目负责人,可以在全局基础上,掌握整个工程建筑施工方案。其次是指项目施工负责人,对所包工程项目下的小项目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一般来说,人员包括每个项目施工中的总负责人、安全员与质量检测人员。最后,是指每个小项目的总负责人对每个项目的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由于这个环节涉及到最终的工程执行,所以不仅要保证这三步技术交底在进行推进时,更要求施工方要把技术交底中要求的工程质量标准如实贯彻到每个项目的具体施工细节中去。总的来说,为了做好技术交底,工民建施工的现场管理,要及时进行相关的现场监督与抽查,把监理工作落实好。

2.3 施工方案的优化

每一项大规模的工民建工程项目,都可以拆分成不同的工程小项目进行推进。那么在进行施工方案优化时,就要重点对原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为了做好这一点,不得盲目进行任务量的大量集中下达,避免由于工程任务过大,工期要求紧影响到施工完成质量。一般来说,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与效率应运用流水作业方法。不仅要大力推广工程中同一施工小项目的流水作业,还要把项目施工存在衔接与交叉的施工内容进行有效安排,使其同步运行。在建设机械使用上,可以通过人工、半机械与机械的有效结合,进行互补。针对项目施工中的重点质量监测点进行施工控制的加强。

3.现场的管理

3.1 有效管理建筑施工的测量

对于工民施工现场管理来说,监理人员在进行放线与高程控制工作时,要制定出严格的误差标准。对于施工现场中的工程体尺寸与高程数据等,要进行随时的测查,对于不达标的,应严格执行返工,达到标准时,才能推进下一道工序。

3.2 有效管理硬性指标文件的落实

在进行施工承包指标时,要将硬性指标文件内容落实,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要贯彻好目标责任制,按文件进行并以书面形式下达相关的责任分管内容。

3.3有效管理实验数据

由于工民建施工现场管理中,监理工程师要以现场抽样所得出的试验数据来检测相关的材料质量与性能。所以,现场管理中对于试验所涉及到的数据和指标,如物理指标、化学性能、抗拉、冷弯等,要进行严格管理,保证数据的时效性。

3.4 有效管理施工现场

工民建施工是一项随时变化的施工,随着工期的推进,施工现场会有相应的变化。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来说,要做好全面的安全与危险源评估,对发现的安全隐患与质量缺陷,要进行及时的处理。

4.结语

建筑企业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做好施工技术准备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实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加强建筑工程机械设备、材料和人员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提高企业信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吕志丹.浅谈工民建施工中的现场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2]李智达.浅论工民建施工中的现场管理[J].门窗.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