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方法途径问题报告

时间:2022-10-15 05:47:00

人才方法途径问题报告

近年来,**区的经济和社会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乡土人才在其中,特别是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为了全面掌握我区乡土人才资源的现实状况,年初,我们成立了乡土人才研究课题组,对**区内乡土人才资源的总量、分布、结构、成长态势、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并大胆实践选拔、培养乡土人才的方法和途径,为进一步挖掘出乡土人才潜能,推进人才兴区战略实施,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一、乡土人才选拔、培养的重要性

从发达地区来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依靠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效应越来越小,经济发展的最终因素将取决于科学技术进步,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纵观**的发展历史,在一个经济欠发达的林区,单纯依靠政策的扶持是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现阶段要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促进职工增收,保持林区的稳定与繁荣,就要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就要有一大批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来做为实践者。而在人才短缺,人才吸纳力不强的状况下,培养一大批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技能具有一技之长的乡土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首先,从**区人才队伍状况上看,迫切需要建设乡土人才队伍。全区现有在册专业技术人员2496名,能够发挥作用的不到53%,其余或退休或流失到外地,初步统计在**流失的7千多人口中,专业技术人员占有较大的比例;从知识结构上看,教师和医务人员在专业技术人员当中占77%,工业、农业、企业等领域的仅占33%;从岗位上看,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人多,生产一线的人少,仅占23%。自实施人才兴区战略以来,**只引进了两名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业耕作与畜牧兽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全区每年考走的大中专学生90余人,分配回来的只有30人左右,且绝大多数是中专毕业生,而这些人当中办理就业手续的不到30%,还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毕业生或自谋职业,或滞散在社会上。

其次,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看也迫切需要乡土人才。**区是1958年建局的政企合一单位,曾单一以木材生产为主,经过四十多年的采伐,森林资源濒临枯竭,木材产量逐年递减,使企业出现大量冗员。2001年以来我区在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基础上,确立了“一精两特三繁荣”经济发展战略,即:做大木材精深加工业,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繁荣商业、饮食、运输服务业。引导扶持职工群众转变观念投身到非国有经济主战场,一大批乡土人才凭借其所拥有的技艺和才能,成为致富的领头人,在全区出现了“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帮职工,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人才效应。也使非国有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五年前的57.9%上升到目前的77%,以木材精深加工为龙头的工业增加值比五年前增长了248.9%;以“两特”经济为主的农业多种经营增长了30.1%;第三产业增长了53.7%,实现了企业增效,人民增收,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稳步增强。实践证明了振兴经济关键靠人才,**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人才。但是在经济不够发达,条件比较艰苦,工资发放标准低,引不到人才,留不住人才的情况下,我们就应把人才开发的重点放在做好乡土人才的发现、培养和使用工作上,围绕经济发展战略和支柱产业,面向全区所有劳动者选拔培养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努力建设一支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一线的乡土人才队伍。

二、乡土人才的界定

乡土人才顾名思义,是指在一个地区土生土长,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依靠科技勤劳致富的能手和在当地有一定影响的各类能工巧匠,具有带动一片,影响一方的效应。在具体的选拔过程中,我们在强调其必须拥护党的领导,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质,并积极运用科技知识和技术专长,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热情帮助职工群众致富等共性标准的同时,结合**实际制定了以下四条具体标准:

1、在种植、养殖等行业具有一技之长且连续三年产值在五万元以上,在本地或更大区域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种、养殖能人。

2、在各类企业从事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能够解决生产和管理中比较复杂技术问题的技术能手。

3、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具有一定经济头脑,善于捕捉市场信息,能在生产与销售之间起桥梁和纽带作用的经纪人。

4、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特长,在本区生产、加工、修理、服务等行业具有-定名望的能工巧匠和专门人才。

三、乡土人才的选拔

在选拔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发展观和“三个有利于”的要求,重实绩,重效益,不唯学历,不唯资历,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全区进行选拔,凡在我区从事种植、养殖、运输、林副产品购销、商业、饮食服务和木材生产、加工等行业中的能工巧匠,不受学历、资历、职称、身份、地域等条件的限制,均纳入乡土人才的选拔范围。

1、坚持标准。在坚持思想政治素质标准的前提下,严格按照四条具体标准来衡量,走群众路线,民主公开,择优评选、宁缺勿滥。

2、逐级选拔。乡土人才的选拔实行基层单位、主管部门、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三级推荐、把关、审核办法,采取自荐和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自下而上,层层推荐、层层选拔,最终确定人选。

3、分类管理。根据行业特点,将我区乡土人才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养殖型人才,二是种植型人才,三是从事木材生产、加工等行业的技术型人才,四是从事商贸流通、饮食服务、交通运输、经济信息、产品购销等活动的服务型人才。

4、动态考核。乡土人才每两年评审一次,优胜劣汰,不搞“终身制”。考核中,业绩突出者录入人才信息库,并享受相关待遇;不合格者由审批机关取消其资格。

截止目前,全区入库乡土人才达178人,其中:掌握林产工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技术人才18名,以种植北药和黑木耳为主的种植型人才112名,以养鹿、牛为主的养殖型人才17名,其他服务型人才31名。

四、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区是一个林业大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经济和社会发展比较滞后,乡土人才资源开发能力和水平较低,特别是在现有各类乡土人才的盘活、潜能的挖掘上做的不够,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乡土人才总量不足。

**区虽然已有一批乡土人才成长起来,但是乡土人才总量仍然十分有限,并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据统计,**区人口5.2万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496名,而这次经过选拔上来的乡土人才仅有178名,占全区总人口的0.34%,占全区各类人才的7.1%。

2、乡土人才专业结构不合理。

在选拔出的乡土人才中,种植型和养殖型人才比较多,而服务型人才,特别是熟练掌握林产工业与木材精深加工的技术型人才偏少。在友春木业公司等木材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的重要技术岗位大多由温州等地来的打工人员占据,而木材精深加工业是**工业立区的支柱产业,这充分反映出了技术型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与现实需要之间的差距。

3、乡土人才整体素质偏低。

据统计,全区178名乡土人才中全日制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4.8%,高中文化程度的占36%,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占59.2%,由于受教育水平低,严重制约了乡土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乡土人才队伍的发展。

4、乡土人才的培养难度大。

土生土长的部分林区职工群众因文化素质低,总是墨守陈规和世俗习惯,思想不解放,观念不更新,不愿意或难以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更缺乏成才的愿望,致使现代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推广常遇到阻力。于是,劳动者的素质难以很快全面提高,导致乡土人才资源的开发难度加大。

5、培养人才观念不强。

一些领导和部门对乡土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不够,对培养、使用乡土人才和乡土人才在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在思想意识中重视资金、项目,重视优化高级专业人才环境,轻视乡土人才的选拔、培养,不能很好地围绕本地重大战略地实施,面向广大劳动者开发人才。最近几年,我们虽然采取了一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但只是针对教育、卫生等专业技术人员的,而在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上没有做任何文章。

6、管理体制落后。

调查中发现,**区乡土人才的发展纯粹是自发性的,没有部门和人员去引导和开发,缺乏激励措施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八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初,**区曾涌现出一批头脑灵活、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致富能手,通过商业贸易,交通运输等活动使**成为**北部商品集散中心,但是由于受文化、环境及自身素质的局限,加之对其开发、培养、管理工作跟不上,使他们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状态,严重阻碍了他们的进一步发展。

五、培养乡土人才的方法与途径

如今,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和各单位部门要从思想上树立起乡土人才是林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由传统林业向现代化林业转化的骨干力量,是实现科教兴区战略的实践者的人才意识。通过精心选拔,科学培养,使我区在未来的三年里建设起一支500人左右,各行业、门类较为齐全、结构合理,用得上、留得住、养得起的乡土人才队伍,就能为实现**工业强区、经济大区的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1、强化管理,实现体制创新。一是明确职责,建立管理网络。建立由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劳、农业、林业、科协等部门实施业务管理为主,各基层单位共同参与,分工负责,各司其职,上下结合,齐抓共管的管理网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为乡土人才的脱颖而出和健康成长,积极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二是建立档案,实行目标管理。对乡土人才逐一进行分析评定,建卡登记,建立个人实绩档案,档案中,不仅要记录乡土人才的政治思想情况,还要记录乡土人才的自然状况、发展项目、专业特长和业务实绩等。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实行微机化管理,对乡土人才每两年进行一次全面考核,滚动管理,鼓励竞争,优胜劣汰。三是成立协会,加强内部交流。要在现已成立的林产工业协会基础上,可根据**支柱产业和重点发展项目,建立家具、北药、食用菌、鹿牛养殖、商业、饮食、运输等各类乡土人才协会,把乡土人才队伍管理由松散型向相对紧密型转变。通过建立各种类型的群众性、专业性、地域性的协会、研究会等,把本地乡土人才组织联络起来,为职工群众开展实用技术讲座,提供生产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服务,解决生产、加工和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四是建立市场,促进人才流动。在区再就业平台建立乡土人才市场,强化服务,积极运用政策,推进各类乡土人才进入市场,一方面为企业推荐选拔适应发展需要的乡土人才,另一方面主动上门服务,鼓励乡土人才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走出各自为政的圈子,到更适合自己发挥才智的地方去发展。通过市场机制,促进乡土人才的合理流动,推进人才结构的调整。五是加大投入,建立奖励机制。把科技三项经费多投入到乡土人才开发上,对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乡土人才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乡土人才进行的确有开发前景的科研实验、攻关项目给予技术扶持和适当的资金帮扶;乡土人才兴办、领办各类经济实体,工商、税务等部门按国家有关政策给予优惠和扶持。

2、加强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一是实施全民素质教育,扩大乡土人才规模。这是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容易忽视的,只有通过学习使全民的科学文化知识得到丰富,使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才能使乡土人才的本领得到提升,乡土人才的规模得到扩大,我们应结合创建学习型社会活动,倡导人人都可以成才的理念,全面普及基础教育,掀起讲学习、爱学习的高潮。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业务培训。坚持学以致用,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和不断创新的原则,从林区发展的实际出发,以实用、高效为目标,分层次、分类别、分专业地定期进行,近年来,我们采取聘请专家授课,播放实用技术电教带等形式对全区乡土人才进行了黑木耳种植、奶牛、梅花鹿养殖等方面的培训,收到较好的效果,除集中培训理论外,我们还应采取现场传授技能、专家上门辅导、外派进修交流等更直接明了的培训方式,积极鼓励乡土人才到科研部门和大专院校进修,系统地学习科技知识。组织乡土人才到科技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增长见识,拓宽思路。支持乡土人才参加各种学会、研讨班,启迪思维、开阔视野。通过多种形式并举,多管齐下,使乡土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得到更大提高。三是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引带作用。要利用党校阵地,对乡土人才进行政治理论培训,提高他们的政策理论水平,引导教育乡土人才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质,带头完成各项任务,普及科技知识,破除封建迷信,维护社会安定。致富思源,根据乡土人才的专业特长,每人联系一定数量的职工群众,开展结对联户活动,通过结对子传、帮、带,使联系户掌握一门实用致富技术和创收本领。

3、提供舞台,加强实践锻炼。一是加强实验基地建设。随着“两特”经济的发展,我们相继在汤林林场建立了北药种植基地,北沟林场建立了梅花鹿养殖基地,在红林经营所建立了黑木耳种植基地,在镇内建立了奶牛养殖基地,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今后应继续巩固和扩大实验基地的建设,为一大批身怀一技之长的乡土人才搭建舞台,提供用武之地,通过培养一批科技致富人,促进一批特色产业的形成。二是激励乡土人才自主创业。对列入人才库的乡土人才实行信息、项目、技术、资金四个方面的倾斜,支持乡土人才创办或领办经济实体,鼓励他们先富起来。三是开展实用技术大比武。继续推广工会组织的实用技术大比武活动,并把这一活动从单纯的林产工业企业领域,延伸到全区“一精两特三繁荣”经济发展战略所涵盖的所有产业中,最少每两年举行一次,通过定期开展实用技术大比武,激发职工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为大批乡土人才的成长提供赛场和舞台。

4、关心爱护,激发创业热情。一是建立激励机制。利用电视等舆论媒体,大力宣传乡土人才致富“绝活”和带动周围职工群众致富的先进事迹,增强乡土人才的影响力,营造尊重乡土人才的良好氛围;通过典型示范,从而形成宣传一个能人,带动一方百姓的效应。在乡土人才使用上,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对政治条件成熟的,及时将他们吸收入党,积极从乡土人才当中推荐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优先选拔优秀乡土人才进入基层领导班子。二是建立服务机制。建立区级领导联系乡土人才制度,坚持每年与乡土人才联系一次,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形式,实现经常沟通,了解他们思想、工作、学习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积极协调解决乡土人才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保护优秀乡土人才的正当权益。力争为他们多办好事、实事,真正为乡土人才排忧解难。以此来激发乡土人才创业和带领职工群众共同致富的热情,使乡土人才成为带动一方致富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