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逐渐迈向现代化农业

时间:2022-01-18 04:59:00

我国农业逐渐迈向现代化农业

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并对发展现代农业进行了: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无论是保障粮食安全,还是促进农民增收,无论是应对国际竞争,还是持续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解决农业的深层次问题,都必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近年来,我市各县(区)在发展现代农业工作中都作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杞县现代农业发展迅猛

近年来,杞县在搞好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同时,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全力培育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加速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从而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发展优势农产品。近年来,杞县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农业生产,尤其是把发展优势农产品放在了头等位置来抓,并不断引导广大农民什么赚钱种什么,市场需要什么种什么,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同时,为切实加强对农业工作的领导,杞县县委、县政府还先后成立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领导组、无公害农业生产领导组以及各种专业性的领导组等,引导农民种植耐贮存、产量高、品质好的优良品种。一系列有效的引导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杞县农业生产特别是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和发展,进一步优化了杞县的种植业结构。为解决杞县农产品销售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大力开展技术服务。杞县加强了与中国农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的联系,主动与他们攀亲结缘,建立了长期经济技术合作关系。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签订了经济技术合作协议;这是中国农业大学唯一与县级政府签订的经济技术合作协议。杞县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建成的朝来公司,现在已初具规模。加工大蒜、胡萝卜等农产品,效益非常好,市场销售供不应求。为进一步提高大蒜的质量和品质,杞县还与省农科院签订了培育脱毒大蒜的协议,建立了脱毒大蒜繁育基地和9个县级科技服务中心、21个乡级农业技术服务中心、13个各类农业技术研究会,全县现有中、高级农业技术人员150多人,为杞县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了科技信息服务。

(三)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杞县逐步确立了“用经营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发展农业”这一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大力发展了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不断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有力带动了杞县优势农产品的发展。目前杞县已形成了以家家福、六福、金穗面业、金菊味精等为龙头的粮食加工业,以中农大朝来公司、联富食品公司等为龙头的脱水蔬菜加工业,以金华棉业、三杰棉业等为龙头的棉花加工业,以方圆制革、金珍乳业等为龙头的畜产品加工业,以杞县酱菜厂、金杞酱菜有限公司等为龙头的酱菜加工业,粮食、蔬菜、棉花、畜产品等几大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延伸,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29家,年加工能力80万吨,实现了农产品的就地转化,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建立行业协会,培育壮大经纪人队伍。目前,杞县已建成24个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建立了大蒜、辣椒、养牛、养猪、养羊、养鸡等16个专业协会,农产品经纪人达3000人。为实现出口创汇,不断拓宽农产品外销渠道,杞县成立了以高阳国懋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外贸物流公司,并在俄罗斯等国家和广州、长沙、武汉、上海、西安等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了农副产品直销点,从而为杞县农副产品的销售打开了渠道。目前,全县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达到29家,大蒜、面粉等产品出口印尼、俄罗斯、蒙古、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化解市场风险,杞县还大力发展农产品储藏业,全县建成冷库360多座,储藏能力达15万吨,有效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去年,该县出口创汇400万美元。

公共财政助推我市现代农业

2006年,我市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同时加大对粮食生产区政府的支持力度,极大地调动了政府抓粮、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为助推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4337万元资金直补农民

据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06年。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我市在对种粮农民实施粮食直接补贴的同时,增加了对农民种粮用柴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韵积极性。

市委、市政府把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作为去年向全市人民承诺办好的“十件实事”之首,市委书记刘长春亲自带队深入农村调研,与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面对面宣传惠农补贴政策,检查政策落实情况。提出了“一分钱不能少,一户不能落下,一天不能耽误”的要求。去年,我市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通过农信社“一卡通”方式一并兑现给农户,全市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资金达14337万元,亩均补贴26.75元,兑现补贴总额为历年最多,兑现进度最快,广大种粮农民非常满意。

7422万元资金奖励产粮大县

2005年,上级部门下达我市产粮大县的奖励资金2926万元,市属5个县享受此项奖励。2005年我市5个产粮大县不断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使产粮大县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2006年,我市5个产粮大县继续享受奖励,中央财政共拨付奖励资金4496万元。奖励资金的增加和及时到位,进一步调动了县、乡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增加,促进了生产和农民增收。

2012万元小麦良种补贴纳入政府采购

去年,省财政给我市安排小麦良种补贴资金2012万元。市财政部门在总结过去良种补贴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对种子企业实行招标采购,并将良种补贴由暗补改为明补,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其做法是:财政部门将2012万元小麦良种补贴资金印成“良种补贴券”,分发到5县6区种粮农民手中。农民凭券到政府招标确定的供种企业购买良种,既保证了优良品种的推广使用,又使自家的良种补贴资金足额用在了刀刃上。

240万元农机购置补贴发放到位

2006年,我市继续对农机购置进行补贴,上级部门共拨付补贴资金240万元。市财政部门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对195户农民购买大中型拖拉机、耕作机械、种植机械、收获机械等进行补贴。

共带动农户投入资金970万元,全市共购置190台拖拉机以及大批的水稻联合收割机、秸秆还田机、旋耕机,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农村大地唱新歌

——尉氏县现代农业发展综述

“只有农业实现产业化、现代化经营,才能增加农民收入,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谈到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状况时,尉氏县县委书记曹法英高兴地告诉记者。

尉氏县大力推广名、优、特、新品种,建立名牌农产品园区。目前,该县已引进洋香瓜、油桃等新品种30多个,建立了30多个颇具规模的名、优、特、新农产品园区,面积20多万亩,亩均效益3000元以上。如今,尉氏县高效农业生产园区已被定为省级示范园区。位于该园区的七彩虹无公害蔬菜基地占地面积1000亩,主要生产芥蓝等无公害蔬菜。每天可提供无公害蔬菜10吨,从新郑机场空运到香港、澳门等地,年产值达1500万元,实现年利润380万元。中澳合作霜生金飞马食品有限公司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道路,目前年生产能力达1200吨,产值超亿元,已成为尉氏县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

该县还调整畜牧业品种、品质结构及生产结构,重点推广瘦肉型猪、高产奶牛、优质羊等适销对路的良种畜禽。目前,全县已形成西部沙区养牛羊、南部养猪、中部养鸡、贾鲁河滩鱼鸭混养4大基地,并相继建起了万村生猪饲养小区、孙家村肉牛饲养小区等。截至目前,全县饵养小区达42个,入驻小区农户达580户,年创产值近亿元。全县畜牧业实力进入全省16强。

该县围绕棉花主导产业,按照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要求,大力发挥自身优势,做大做强棉花产业。目前,该县拥有棉纺企业20多家,纺纱规模达30万锭,其他涉棉企业近1000家。

棉纺行业年产值10亿元,利税近亿元。尉氏县是河南省8个特色纺织工业基地之一,主要包括尉氏纺织有限公司、京尉纺织有限公司、威狮棉业等企业。其中,尉氏纺织有限公司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强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产品已达6大系列200多个品种,是河南省纺织行业的两面红旗之一,被评为全国棉纺行业人均利税30强企业。

什么是现代农业

党的十六大报告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提出。但什么是现代农业,人们的认识并不统一。我国上世纪60年代提出实现农业现代化奋斗目标时,人们一般认为,农业现代化就是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加电气化。

学界的众说纷纭,导致实践上的无所适从,各行其是。因此,要建设现代农业。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现代农业。

从理论上讲,现代农业包含以下4个特点:第一,现代农业是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先导,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不是近代农业技术一般意义上的发展,而是分子和信息水平上的重大技术突破,它正在为现代农业搭起一座崭新的技术和生产平台,使现代农业成为现代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第二,现代农业是正在向多元化方向拓展的一种新型产业。现代农业由传统的初级农产品生产,向着农产品加工、制药、生物化工、能源、环保、观光休闲等领域拓展,形成一个以生物产品生产为基础的、多元化的新兴产业。传统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界限趋于模糊。第三,现代农业是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和面向全球经济的商品农业。第四,现代农业是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农业。现代农业以高投入、高产出和高代价的近代农业为鉴,以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为其时念,其生产过程是清洁的,产品是绿色的,是品质标准、安全性以及环境质量。实行标准化和严格检测监管的绿色产业。

从实践上看,现代农业应具备以下7个基本特征:(1)生产过程机械化。(2)生产技术科学化。

(3)增长方式集约化。(4)经营循环市场化。(5)生产组织社会化。(6)生产绩效高优化。(7)劳动者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