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对策探究论文

时间:2022-11-05 10:52:00

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对策探究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快速的增长态势,对外贸易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5年,我国全年进出口总额达1422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预计2006年我国全年进出口总额将超过16000亿美元,增长速度有望超过15%。但是,与此同时,我国也是国际市场上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据统计,1979年至2004年8月底,针对或涉及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案件高达593起,涉案金额数百亿美元。此外,世界贸易组织秘书于2006年5月8日公布的数字显示,2005年下半年,世贸组织成员(不包括中国在内)共发起了69起反倾销调查,其中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就有33起。中国已经成为反倾销措施的最大受害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国应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1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国际反倾销的原因分析

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调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

近年来,世界经济不太景气,高收入国家经济增长率普遍低于世界经济增长率。同时,这些国家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不断加大。自1990年以来,我国商品进出口除了1993年为逆差外,一直保持着顺差。2006年上半年,我国对美国贸易顺差623.8亿美元,同比增长26.9%;对欧盟贸易顺差382.6亿美元,同比增长20.9%。在这种情况下,以美国为代表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日趋加强。另一方面,乌拉圭回合谈判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关税水平将降到10%左右,发达国家平均关税水平将降到3%左右,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也大大削减。因此,主要贸易国家为保护国内市场,纷纷转向更加隐蔽的贸易保护手段,反倾销措施因此也就越来越频繁地被使用。

1.2“中国威胁论”的负面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中国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暗怀戒心,视我国为潜在的威胁,在世界范围内散布“中国威胁论”,对我国极力防范。之后,“中国威胁论”逐渐蔓延到发展中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右派,对华不友好的政客、商人和媒介也假借“中国威胁论”,大肆渲染中国产品的危害,甚至视中国产品的到来是“经济侵略”。因此,许多国家在这种谬论的鼓噪下,为阻止中国产品的进入,往往将反倾销作为重要的防护手段。

1.3“非市场经济地位”

我国市场经济地位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得到普遍承认,仍有一些国家视我国为非市场经济体,认为我国国内产品价格受政府操纵,不是在正常贸易情况下确定的,因此对外销售的产品的价格不能反映其真实的价值,这就造成了人为的、频繁的反倾销。

1.4我国出口企业无序竞争的结果

目前我国出口体制还比较混乱,部分出口企业经营不规范,不从性能、品牌、包装和服务等方面下工夫,却热衷于价格竞争,竞相压价。这种做法恰好授人以柄,给国外厂商提供了反倾销的充足理由,导致国外对我国出口商品反倾销的增加。

1.5我国部分企业缺乏积极应诉的意识

虽然我国出口产品确实存在低价倾销问题,但由于我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具有成本上的优势,我国产品在价格上相对较低也不是全无根据的。所以如果我国企业能积极应诉,据理力争,很多反倾销案件是完全可以改变被裁定倾销的败局的。国外反倾销法一般都规定涉诉企业如不应诉,负责案件审理的部门可以直接做出缺席判决。据统计,在对华反倾销案件中,我国至少有一半企业不去应诉,直接导致了80%反倾销案件的败诉。高比例的败诉,不仅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利益,而且还助长了国外贸易保护主义者对华更加频繁的反倾销指控。

2我国应对国际反倾销的对策分析

2.1加速国内经济改革,力争早日摆脱“非市场经济”地位的被动局面

在对外贸易交往中,要减少贸易摩擦,使“中国威胁论”不攻自破,摘掉“非市场经济体”的黑帽,就应按WTO规则,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及早取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同时,还要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广泛交流,使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国市场经济的改革进程,了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

2.2加强行业自律,进行有序竞争

为了避免由于自身的不规范行为和缺乏统一行动、低价竞争而导致反倾销,最好建立一个出口企业的行业协会,对内协调各方利益,规范本行业企业行为,实行行业自律,对外统一行动,制定相关产品出口最低价,防止相互削价竞争。同时,我国企业要尽快转变现有的竞争策略,变“以廉取胜”为“以质取胜”,学会运用品牌、包装、公关、营销和服务等非价格竞争手段,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提高商品的综合竞争力。

2.3增强反倾销意识,提高反倾销应诉率

针对现实的反倾销不力的情况,我们应增强企业和一些地方政府的反倾销意识,从意识上抓起,确立有诉必应的观念。我们可以通过政府、商业协会等组织以各种途径让他们了解到反倾销的重要性、后果的严重性和应对方法,让他们知道抗辩是法律赋予的合法权利。具体应诉过程中,企业除了要聘请精通WTO规则、国际法和国际贸易知识的律师抗辩外,还要做好举证工作,就被诉企业情况、销售情况、生产成本等内容,在律师指导下填写调查问卷。

2.4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

针对我国出口产品频繁遭遇反倾销诉讼的现状,建立一套由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反倾销预警机制势在必行。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完善的国外反倾销协调系统,深入研究主要贸易伙伴的反倾销法律法规,及时跟踪其变动情况,全面反馈目标市场国最新的反倾销动态。

(2)建立完善的经济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政府的驻外机构或其他组织,全面调查目标市场国同类商品的市场状况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为相关出口企业提供参考。

(3)建立预警指标体系

研究已有的反倾销案例,找出不同国别、行业中有代表性的数据,参考这些数据建立反倾销诉讼预警指标体系。当一些有代表性的数据达到某一点时,向相关出口企业发出预警信号,让企业检查自己的出口商品在目标市场国是否存在倾销的可能。这些指标可以包括:我国相关产品向目标市场国出口的总额;目标市场国进口总额;目标市场国GDP紧缩率和中国出口额等等。

2.5健全财务制度

国际反倾销工作的核心问题是讨论倾销是否成立,而要认定倾销是否成立的关键是要对产品的出口价格与其正常价值进行公平合理的比较。因此,财务会计是反倾销调查的重点。然而,目前我国外经贸企业在会计准则的遵循、成本核算等方面与国际反倾销会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反倾销的财务会计对策:

(1)会计准则国际化。会计准则是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应借鉴其他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的有效经验。没有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就很难对出口国产品的出口价值进行公平合理的国际间的比较,也就没有办法对是否存在倾销进行认定。

(2)成本核算规范化。国际反倾销调查要求出口国产品的成本核算办法符合规范性和一贯性的双重要求,包括提供会计凭证、会计账册、会计报表以及产品成本核算的办法和资料。然而我国有些企业的财务账目却经不起检验。所以,政府和行业协会要积极督促企业规范成本核算工作。

(3)会计人才复合化。随着反倾销工作的愈演愈烈,外经贸企业必须逐步培养出一支通晓国际贸易、法律、外语及反倾销知识的复合型会计人才队伍。2.6使用价格承诺

价格承诺(PU:PriceUndertaking)是在反倾销调查机构决定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后,有关出口商与反倾销调查机构协商达成的一种协议,以取代缴纳确定性反倾销税的一种做法,是WTO反倾销协议允许使用的贸易救济措施。虽然价格承诺只是应对反倾销的一种变通手段,但是由于某些反倾销案件的复杂性和价格承诺自身所具有的灵活性,它在解决难度较大、利益关系复杂和政治上敏感的案件中有着非常有效的作用,能够起到与一般的以征收反倾销税结案方式后果不同的特别效应。

价格承诺在近年来的国际反倾销中被普遍采用。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反倾销目标国家,但对价格承诺的运用却处于较低水平。从1981年至1997年的数据看,在此期间外国对华反倾销案共302件,其中以价格承诺结案的约为76件,只占同期案件比的25.2%。因此,我们要在反倾销中有效地利用价格承诺措施。根据价格承诺的特征,使用价格承诺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时机,及时提出订立价格承诺协议的建议。世界贸易组织规定,价格承诺只有在反倾销做出初裁之后才能被进口国主管机构接受,一些国家在法律中更是对提出价格承诺的时间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例如美国,任何生产商或者出口商必须在商务部做出肯定的初裁后15日内提出签订价格承诺的建议,超出该期限所提出的任何建议都将不被反倾销当局接受。因此,当我国产品正式被外国立案调查以后,企业应该确保一旦出现不利的初裁结果时,能够在最短的期限内向进口国主管机关提出价格承诺建议。

(2)严格遵守价格承诺协议。价格承诺协议一经达成,出口方就应严格遵守,不应违反。《WTO反倾销协议》规定,一旦出现违反价格承诺的情况,进口国反倾销调查当

局可以采取以下行动:1)根据初裁所确定的倾销幅度,立即采取临时措施征收临时反倾销税;2)以现有资料为依据,重新确定倾销幅度,并立即追溯征收反倾销税。但根据欧美等国家的立法,违反价格承诺表明出口商倾销的主观恶意性较大,有可能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2.7改变国际市场进入方式

国际市场进入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出口是进入国际市场的较为原始的方式。所以,当一些国家根据WTO规则和反倾销法律法规为手段,向我国产品课以高额进口关税,将我国产品拒之门外时,我们可以尝试其他国际市场进入方式。

(1)贴牌生产(OEM)。贴牌生产是国外企业提供给我们品牌或原材料,中国企业进行加工,赚取加工费。从事贴牌生产既可以利用现有竞争优势如成本低、规模大,也可以弥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产品知名度低的不足,充分利用国际品牌的利润空间,迅速占有市场份额。此外,它不涉及市场开拓,不承担产品销售风险。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特别是中国产品在国外频遭反倾销的情况下,OEM模式是现阶段我国出口企业可选择的有效方式。

(2)特许经营。特许经营是授权商赋予被许可方某种权利,使被许可方有权使用授权商的名称、机制或者技术,而且在组织、营销及总的经营管理方面协助被许可方,以保证被许可方的质量控制和特有知识的有效使用,被许可方按协议支付一定费用。授权商通过这种方式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便可达到扩张的目的。由于特许经营能够达到双赢的目的,在国外被普遍使用。我国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特别是进入经济欠发达地区时,可以选择特许经营。

(3)合资。合资是指外国企业与东道国企业分享位于目标市场的所有权,分担资本和其他资源,并共同管理、共担风险、共享利润。通过与国外跨国公司的合资与合作,不但可以获得资金、引进技术设备,而且能通过利用当地合作伙伴与当地供货商、顾客、银行和政府官员的关系,利用合作伙伴在当地的信誉,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为自己构建起一系列供需网络,将自己的产品通过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体系网络打入国际市场。

(4)对外直接投资。按照蒙代尔的替代说,“当贸易成本上升时,投资就是市场进入的最好方式”。对外直接投资,变产品销地为产地,这是提高和强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到有关国家和地区投资建厂,在当地生产,在当地销售,这样既能绕过贸易壁垒,有效避免反倾销税的征收,又可以很好地提升企业的国际形象,取得双重的效果。如海尔等知名企业在境外投资设厂生产家电,就很好地避免了企业遭受反倾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