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培训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4-20 08:34:45

中学培训教育

中学培训教育范文篇1

发展人文教育可以让学生把学校当成温暖的“家”,而不是感到自己不得不呆在要“两头黑”的苦学的“地狱”里,做着天天机械地为高考进行强化性的培训工作。学生在学校不仅仅是要学习知识,更要懂得如何关爱和帮助身边的人。如果我们在平时注意在这方面对学生的教育,相信他们也会善待自己和他人,用关爱的眼睛去看世界,那会温暖这个世界。以上我在这里浅析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增加和补充这方面的教育工作呢?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在这里主要强调三方面:

其一,对待学生应该多方位的进行因材施教,而不是单单从成绩的排名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定位教学。求其上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可以采取不是直接帮助学习的方面入手,而是从另一个角度---人文教育抓起,或许会更好的帮助学生各方面的成长与进步。

其二,学校在开展运动会时,可以启发学生在赛场上体验互帮互助的人文精神。“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使得学生在竭尽全力的取得好成绩时,同样也知道了如何同伙伴合作:一起分享成功,一起面对挫折与失败!

中学培训教育范文篇2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师;基础教育;发展需求

说“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基础教育作为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在二十一世纪面临的教育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基本动力。因此,加强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师培训的研究,深入探讨教师培训相关规定和课程设置,才能更好地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帮助在职教师继续充电,使教师的成长与他们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从而使教师们从中得到提高,做到教学相长。

一、调研方法

为了解呼伦贝尔地区中学英语师资的现状以及师资发展的需求,找出民族地区中学英语师资在教育教学和继续教育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分析和探讨民族地区英语师资培训的途径和策略。课题组对参加呼伦贝尔地区2019年暑假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本次发放调查问卷一种,即“英语教师继续教育调查问卷”。问卷共设计了32道选择题,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基本情况、教师教学情况以及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情况;设计3道简答题,主要了解受访教师对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和培训活动的体会和建议。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共发放问卷160份,收回有效问卷142份。通过对收集到的问卷进行整理和分析,课题组对目前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情况,以及他们对继续教育培训的需求有了一定的认知。同时,课题组对部分英语教师进行了访谈,进一步了解它们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对继续教育培训的期望等。尽管很多中学教师都认为有参加继续教育的必要,但他们所提供的现实情况是: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有很多教学科研工作上的繁重压力和负担。如何很好地兼顾教师们的工作、生活与充电提高是继续教育培训要应对的难题。

二、调研结果

本次问卷调查涉及呼伦贝尔地区旗县一级、市一级和区一级的各所中学的英语教师。调查的内容涉及教师基本情况调查(年龄、学历、职称等)、教师教学情况(备课情况、教学方法运用等方面的情况)、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情况(参加培训的动机、学习内容和形式等情况)三方面的内容。回收调查表160份,有效调查表142份,有效率89%。(一)教师基本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接受本次问卷调查的144位英语教师受教育状况良好。90%左右的教师具有本科学历,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5.6%,呼伦贝尔地区中学英语教师学历结构较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142位受访者中高级职称占28%,中级职称占52%,初级职称占17.6%。根据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中学教师职务是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合理的职称梯队和结构,有益于教学科研的传帮带和学科建设的良性发展。另外,与职称相关的还有年龄。调查显示,受访者中年龄段在25-35岁的占29.6%,36-45岁的占43%;中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比例。他们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力量,肩负着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任,也是在职生涯中接受更为系统的教育教学培训的主要对象。(二)教师教学情况。伴随着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进程,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首要任务。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中学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参加培训等情况,课题组主要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调查分析:1.教师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2.当前教学中困扰教师的主要问题;3.教师改善教学效果的主要障碍。我国基础教育新英语课程在其基本教学观念中“提倡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要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在142位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为完成教学任务,大部分教师还是沿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讲授和师生问答的授课模式,占到28.2%和47.2%。虽然新课标已经颁布和实施多年,但对“您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这一问题有28.2%和47.2%的受访教师选择的是采用“讲授和问答”的传统教学方式。这说明对民族地区教师新课标培训的工作需要继续加强,让新课标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能够真正融入教师们思想观念中,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受访者认为“改善教学效果的三个主要障碍”分别是:教学方法欠缺(54.9%)、教学技能欠缺(42.3%)、教育理念欠缺(40.8%)。这种排序表明,教师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演绎方法,更需要贴近教学实践的教学方法和技能。在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英语教师能明显感觉到知识的缺乏和能力的薄弱。在继续教育中,知识的更新、教学技能的提高自然成为英语教师的必然选择。(三)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情况。目前,呼伦贝尔市中学英语教师的培训主要是继续教育培训,形式主要是寒暑假短期培训。为了更好地了解基础教育阶段中学英语教师对继续教育认识的真实情况,调查问卷设计了“参加培训的动因”“希望在培训中学习的内容或课程”“目前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内容。这些问题的设计除了对了解英语教师对继续教育培训的认识状况提供判断依据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为培训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确定提供相关反馈。这些问题均使用多项选择形式,调查结果采用百分比描述的方法。“希望参加的培训形式”中,受访者排在前三位的是:观看、评析名师课堂实录型(66.9%)、实地考察(60.1%)、观摩型和专家讲座、报告型(41.5%)。这些都表达了中学英语教师对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的期望。本次调查在142位受访者中有56.3%的人感到了先进的教学理论的重要性,对新的教育教学感兴趣的受访者达到了70.4%,同时,希望能获得用于课堂的教学基本功与教学技能的人也占到了57%。教师的发展需要教育理论作指导,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是确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的重要前提之一。问卷调查显示:受访者都认为进修培训是必要的。对于参加培训的方式,66.2%的受访者愿意参加短期集中培训,43%的受访者愿意参加集中面授+远程培训,29%的受访者愿意参加脱产培训。而在回答“当前,您和同事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的选项时,有58.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缺乏对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48.6%的受访者认为缺乏教育科研意识、途径和方法,还有27.5%的受访者认为缺乏教育学、心理学背景知识的支撑。因此,各级教育部门应该努力为教师在职培训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以达到培训的目的。

三、调研建议

问卷调查及访谈反映出了呼伦贝尔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暴露出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英语教师而言,主要问题仍然是培训机会少,培训费用不够,以及培训的模式、内容和师资等与老师们的期望尚有一定距离。现将受访教师提出的建议归纳如下:(一)及时更新课程设置。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蓝图,课程设置也是关系到教师在职培训质量的一项基本工作。在不同的时期,对中学教师的素质要求是不同的。因此,继续教育培训的目标和课程设置也要不断变化和更新。呼伦贝尔市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建设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目前还没有完整的课程体系,也未能及时更新课程内容,而且缺乏结合中学英语教师和中学生身心特点的指导性课程设置。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师自身工作中的缺失和不足,对这些参加培训的教师来说,继续教育是他们走出去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唯一机会。因此,课程设置应适应当前中学英语教育现状与水平,满足中学英语新教材教学的实际需要,体现学科教学改革的理论、新成果、新方法和最新信息、最新趋势。各系列课程的组合要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避免整齐划一。如对毕业不久的教师,课程设置的重点应该放在应用类课程方面,而对于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中老年优秀教师就应该以理论类课程为主。注重加强他们的学科或学科教育的科研能力,以帮助他们尽快成为学科教育的带头人,成为教育与教学实践型的专家。在部分学科课程安排上,初中、高中教师课程内容应有差别。因为,初、高中有着不同的教育教学规律和特点,初、高中教师有着不同的培训需求。如果在课程设置上培训内容无差别,必然会导致培训的针对性差,而影响广大培训教师的积极性以及继续教育培训的效果。呼伦贝尔市各旗县经济发展不均衡,各地教育基础和条件也有差别,对市区和来自农林牧区一线的部分教师,尤其是年龄偏大一点的教师,不要整齐划一的要求。针对不同情况,要准确定位。另外,在课程设置上还要较好地关注到中学教师的职级差别。因此,如何针对这些情况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课程设置和培训方式都很值得研究。(二)创新教师培训模式。面对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出适合呼伦贝尔地区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模式,以丰富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理论。课题组结合理论研究和实际调查,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认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应遵循以下几点:1.针对性要强。根据“以人为本”的理念,继续教育师资培训要面向全体参培者,依照他们的需要安排教学内容,而培训内容要紧密结合民族地区英语教学实践。培训中要能根据参培教师的不同需求,开发适合他们的学习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并引导他们更有效地学习。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要体现在注意整体参培教师水平的同时,要关注个体差异。要善于引导参培教师针对自身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探讨,以帮助参培教师学习解决问题的技巧,从而促进他们深入理解新教学理念,总结实践经验,提高教育教学应变能力。2.理论要结合实践。继续教育在职培训的理论研讨要与中学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相关的理论教学应尽可能地应用在具体的教学实例中进行阐释。对于中学教师而言,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并不难,难点在于如何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从理论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培训中,专家或培训教师可以和来自一线的教师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培训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一线教学情况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每一专题的理论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并将这些方法教给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检验。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一来,一线教师通过交流、反思和合作学习,能够从专家那里得到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指导,及时了解到学术前沿新动态,学员们即掌握了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对英语教材实际教学的操作能力。3.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必须要根据成人学员在职培训的特点,要做到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师生、学员间的多元信息共享交流,座谈、经验介绍、现场观摩、名师做课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都是很好的做法。学员们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不仅进行理论探讨,而且亲身体验新课改的思想、内容和措施,从而改变自身的旧观念和旧的教学方法。但是,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阶段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英语教师培训模式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才能收到好效果。(三)改善师资队伍结构。继续教育的广泛性、开放性、社会性特点决定了师资队伍建设多元化的发展方向。要搞好中学教师培训工作,一支优秀的培训师资队伍是关键。在呼伦贝尔学院这一培训基地最需要的师资应该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学者型教师。师资培训要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及中小学优秀教师的力量进行优势互补,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多渠道、形成多元性、有较高素质的培训教师队伍。问卷调查显示:受访教师认为最理想的培训师资是有着丰富一线教学经验、教学水平高的中学教师,其次是有较高学术水平,能结合中学实践进行教育教学,并能给大家以很好的启发的大学教师。另外,研究表明:受访教师非常喜欢某一地区学科带头人或教研员和学员同上一课,然后进行学员对比评课这样的教学形式。在继续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习惯性地把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广大中学教师当成“听众”,而忽略了这些拥有一线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实践经验、带着问题和期待的资源。因此,应该通过建立教师继续教育优秀资源库等工作,建立本地区优秀一线教师或学科带头人以及优秀教育教学管理者的档案,作为兼职教师备案,以备不时之需。

随着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英语师资培训和师资建设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课题组对目前呼伦贝尔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情况进行了调研,并结合相关教学、教师教育理论对如何加强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调研中发现在继续教育培训中,缺乏对蒙语授课教师的关注,没有专门针对蒙授英语教师的课程设置。这也必将影响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培训提高的效果。因此建议继续教育培训应加强和重视专业课蒙语授课师资队伍的建设,并设立符合实际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有效的培训可以帮助各类在职教师通过继续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理论和业务水平,把培训过程作为一个探索、思考和认知过程,从而使教师们从中受益。今后,我们将不断学习,不断完善,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为呼伦贝尔地区中学英语教师改革和师资培训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董菊.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英语教师的培训需求分析[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

[2]梁承锋,张丹.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郝建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及教师发展研究与探索[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

中学培训教育范文篇3

关键词:继续教育;中学英语教师;多元互动;校本教育

近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迅猛,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国家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从而产生了对外语人才的巨大需求。由于历史原因,英语已成为国际交往中的通用语言。培养高质量的英语人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赋予英语教师的神圣使命而英语教师在英语人才培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从事英语基础教育的中学英语教师是英语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基石。没有一支实力过硬的中学英语教师队伍夯实基础,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层次英语人才计划就会变成空中楼阁。中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提高英语教育水平的重中之重,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是提升中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路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中学英语教师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学英语教师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本文通过分析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困境,在社会互动理论指导下,尝试构建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多元互动校本模式,以期为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1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困境

目前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困境主要是由落后的教育观念造成的。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落后的教育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重视校外教育,忽略校本教育;重视学历教育,忽视非学历教育;重视短期集中培训,忽略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培训;重视专业知识培训,忽视教师的精神成长;重视专家指导,忽视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和教师的个体反思。目前,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校外集中培训,如国培计划。当然国培计划把部分中学教师从工作岗位中剥离出来到高校集中培训,是一种在短期内提升中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国培计划的缺点也是不言而喻的,如影响教师的正常工作,培训成本高,持续时间短,重视专业知识,而忽略教师的精神成长等。当今的社会已经走入了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经给各个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中学英语教师教育也完全可以搭上互联网的高铁,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实现从校外培训到校本培训的模式变革。二、学历教育。有相当数量的中学英语教师选择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提高学历。毋庸置疑,学历教育可以使中学英语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获得提升,但是研究生学历教育侧重于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中学英语教师无法通过学历教育获得教学实践操作能力,如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无论是校外培训还是学历教育,专家指导是中心,而忽视了在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其他重要的互动因素,如学生、家长、同事和自我。

2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互动理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哲学家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HerbertMead)首次提出的,布列克里等学者发展了这一理论,将其运用到课堂上师生行为的研究中。何谓互动?社会学意义上的互动是“人与人或者群体与群体之间发生的交互动作或者反应的过程。”(姜瑞红胡志坤2016:101)个人就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习得社会规则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社会互动理论给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教育过程也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而不是教师单向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社会互动理论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互动式教育教学理念是未来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互动的本质是“平等交流,互相尊重。”(王伟伟杨秀丽2005:65)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互动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目前,互动式教学主要运用于各级学校的课堂教学之中,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将这种新的教学理念运用于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仍是一个有待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3中学英语教师多元互动校本教育模式构建策略

多元互动校本教育模式构建是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改革的新路径,符合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这种创新型的继续教育模式可以打破传统继续教育模式的时空局限性,实现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长期化、常态化。多元互动继续教育模式的构建可以结合中学教师的生活和工作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教师与校外专家的互动

邀请校外专家采用讲座的形式对中学英语教师进行集体培训是传统教师教育模式的主要方法。这种集中培训模式的弊端在于把所有参加培训的教师视作一个整体,忽略了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参加培训的教师人数众多,难以在课堂上实现培训专家与教师的充分互动。为了充分发挥校外专家在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革新校外专家与中学英语教师的互动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可以采取导师制。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中学英语教师和校外专家的互动完全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平台进行。中学的教务部门负责聘请校外专家,为每位中学教师安排一名或者数名专家级导师,对这位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中学英语教师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可以即时与专家进行沟通,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导师制+互联网的继续教育模式不仅尊重了中学英语教师在继续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也给校外专家提供了及时了解中学英语教学实践现状的机会,为校外专家的教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课题。这种培训模式不仅可以打破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时空局限性,同时也可以促进校外专家与中学英语教师双方的成长,从而实现二者之间真正有效的互动,最终实现提高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初衷。

3.2教师与校内名师的互动

校本教育的核心在于立足本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校的资源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每所中学都有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新颖,教学效果优秀的卓越教师。中学的教学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教学名师”工程,打造本校的教学名师,优先对这些选拔出来的卓越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加强他们的教学理论素养和把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上升为教学理论的能力。这些校内名师可以在教师的继续教育中发挥和校外专家同等重要的作用。由于自身活跃在教学工作第一线,这些教学名师对中学英语教学现状以及中学英语教师的生活和工作现状非常熟悉。校内名师可以采用组织教学研讨会、听课、说课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对本校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进行指导,教师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与校内名师进行交流。这种教师与校内名师的互动可以大大提高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性。

3.3教师与普通同事的互动

传统的继续教育模式主要是以专家培训为主,而忽略了普通同事也可以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普通同事之所以被忽略,主要是由落后的教育观念造成的。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育就是自上而下的知识灌输,但教育互动理论认为,教育是一个在互动中平等交流的过程。普通教师也可以成为教师继续教育多元互动模式当中重要的一元。通过互相听课、课下交流,英语教师可以对同事的教学做出自己的评价,发现同事教学中的不足,引以为戒,同时发现同事教学中的优点,参考借鉴。教师在与普通同事的互动中,同样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3.4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教育互动理论重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但大部分研究者关注的是课堂教学中互动模式的构建,如教师可以通过问答式、答问式、讨论等与学生平等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突出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里的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方式。在教师继续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可以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学生评教等方式进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并根据学生的反应,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做出合理的调整。问卷调查也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科学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学生评教在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中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教师教学评价机制。这种方法也同样适用于中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学教学管理部门应该把评教结果及时反馈给一线教师,一线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评价中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提高自己的执教能力。

3.5教师与家长的互动

传统的教师与家长互动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家访是传统的教师与家长互动方式,旨在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这里所说的教师与家长的互动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与家长沟通,也可以通过面谈或者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家长对自己工作的评价,吸纳家长提出的合理建议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有效提升。3.6教师与自我的互动在传统的英语教师继续教育中,更多关注的是教师与他人的互动。教师与自我的互动也是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的互动方式,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与他人的互动都是教师与外在因素的互动,教师与自我的互动属于教师与内在因素的互动。只有外因与内因结合,才能构建完善的中学英语教师多元互动校本继续教育模式。教师与自我互动的有效方式是撰写教学日志。撰写教学日志可以提高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能力,充分发挥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互动式继续教育模式也应该打破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专家中心”的传统模式,突出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应该以培养中学英语教师的自我教育能力为导向。

4结语

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目前,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教育效果不够理想,构建多元互动校本教育模式是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改革的新路径。多元互动校本教育模式可以实现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长期化、常态化和泛在化。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关乎中国英语基础教育的质量,关乎高层次英语人才的培养质量,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宏图大业,期望笔者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能够为中国英语教师继续教育事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陈向明,陶剑灵.参与式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西部基础教育发展项目”的经验与反思[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胡琳.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发展趋势与创新思路[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98-99.

[3]姜瑞红,胡志坤.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6(25):101-102.

[4]刘洋,杜舒亚.社会互动理论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8(2):129-130.

中学培训教育范文篇4

关键词:驻马店市;体育教师;职后教育

一、前言

职后教育主要是指教师任职后,所参加的国家或者学校组织的教育,职后教育不仅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手段等,还可以更好地完善现实的体育教学。中学教师职后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表现为从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职后教育的目的、内容、教学方法等。这些研究可以从宏观上对各学科教师的职后教育进行一般理论性的指导,而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研究,具体到体育学科这一特定的领域,应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具体探讨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每个方面。如今社会,随着科技不断地进步与发展,知识型经济己崭露头角。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教育事业的变革与发展,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存在着诸多的压力与挑战。面对新的形势,中学体育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在头脑上不断改变思想,在教学上不断扩展技能。本研究通过对我市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客观反映我市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整体水平,在总结职后教育过程中经验与不足的同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对我市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持续稳步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同时借鉴发达城市中学教师职后教育经验,为提高我市中学体育教师的知识能力和职业道德,改变旧的教育观念,增强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完善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培训体系,为在更高层次上发展教师职后教育奠定基础。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查阅二十多篇有关教师职后教育的文献资料,并查看部分的专著,对资料和专著进行归纳与总结,同时对驻马店市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培训的专家和一线体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6份,有效问卷176份,回收率为93.0%,有效率为88.0%,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参与职业教育的现状

1.参与的次数和时间。问卷调查显示每年参加职后教育培训次数在1-2次的教师有136名,占全部人数的77.3%,次数在3-4次的教师有24名教师,占总人数的13.6%,培训次数在4次以上的教师有8人,占总人数的4.5%;参与职后教育培训的时间多分布在工作期间,部分老师也将职后教育安排在寒暑假期内。2.对职后教育的认识程度。调查表明,42名教师认为职后教育是提高学历的教育,占总数23.9%;56名教师认为是提升教学水平,占31.8%;45名教师认为是全面的素质培训,占25.6%;13名教师认为是更新教育的思想,占7.4%。此外,有20名教师不明确职后教育究竟是什么,占11.4%。这表明我市教师对职后教育模糊不深刻,认为职后教育就是单纯提高教学水平的观念普遍。部分年轻教师不清晰教师职后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年龄偏大的教师对继续教育认识不足且不重视。3.参与原因。结果表明,116人参训原因是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要求占65.9%,89人参训原因是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占50.6%;67人参训是因评职称需要占38%;127人参训是为提高教学能力占72.2%。提高教学能力、主管部门或学校要求、学习新的教法和理念、评定职称等构成了教师参训的原因。其中提高教学能力所占比重最高,说明教师参训的动机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个人职业的发展。但对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要求而参训比例也偏高,可知教师自身参训学习的积极性仍需要引导,最终由被动参与转为主动要求。部分教师参与职后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评定职称和提高工作,这样就偏离了职后教育的目的。4.职后教育形式。从形式上而言,驻马店市中学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主要以提升学历为主,如进行自考本科或攻读硕士学位,而真正能够接受系统、全面职后教育的教师只有极少部分,大多数学校为体育教师提供职后教育的机会还相对较少。研究表明,由于学校经费的局限性,学校把职后教师培训更多的安排到主干课程教师群体上,而对于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较少涉及,有的也是对体育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类基本知识的再培训,或是课程教法培训、函授教育。5.职后教育效果。研究表明,驻马店市大部分中学体育教师都希望能够通过职后教育的培训,使自己的教育观念与理论、教学技能与方法等方面得到发展与提升,以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也使自身能力可以符合教育更新的节奏。接受过职后教育培训的教师虽然参与了不同形式或是不同内容的职后培训,但是统计结果显示,体育教师均对培训效果不太满意,平均有58%的教师普遍认为培训效果一般,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不明显,培训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二)驻马店市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身原因的分析。中学体育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每周都要上10~12节课程,使得教师很难有精力再去投入到职后教育培训中去,即使参与了职后的培训,也因为时间和精力的原因,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有些类似于在职研究生的学历培训,因为费用较高,使得大部分体育教师因经济原因也放弃少有的提升机会,影响职后教育的积极性。参与到职后培训的教师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多数是为了评优或是评职称,而背弃了职后培训是为了通过学习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这一出发点。部分中学对体育教师参加职后培训的重视程度偏低,投入经费较少,也影响到中学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2.职后教育培训自身存在的原因。中学体育教师课程培训在整体上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培训的内容过于简单,多数为体育学科本科课程的再重复,使得教师觉得培训枯燥。在培训过程中又缺乏教师之间的交流,缺乏培训过程中教师的互动,使得参与过一次培训的教师感觉学习的意义不大,进而影响下次培训的积极性,降低了教师的参与度。对于体育学科前沿性的知识介绍不足,专业教学知识和专项能力知识少有涉及,教师真正需求的技巧难以满足,在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体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无法满足中学教师多样化的发展需要,使得培训结果和实际需求有着一定的差距。

四、结论与建议

驻马店市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培训的次数较少,多数教师认为职后教育对教师职业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够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提升教学水平,建议应该增加职后教育的培训次数。从职后教育的动机方面来讲,教师参与职后教育培训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应该根据中学体育教师的实际需求合理的安排职后教育的方式和内容,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学校对中学体育学科的教师职后教育不够重视,投入经费不足,建议学校给予一定的关注,建立职后培训的经费保障机制,对参加培训的教师提供相应的补贴。培训的授课形式过于单一,传统一对多的培训授课形式比例过大,建议多采用讨论互动式的培训形式,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以确保职后教育效果的体现。

作者:李冬 单位:黄淮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史志谨.关于教师职后继续教育的思考[J].教师教育论坛,2014(1).

[2]汪普健.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指导环境及优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4):1-4

中学培训教育范文篇5

[关键词]职后教育;农村教师;现状调查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发展长期存在不均衡性和差异性,相比其他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起步较晚且相对滞后。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是在我国教育改革快速发展和国家教育政策逐步完善的背景下展开的[1]。建立综合素质高、专业化强的体育师资队伍,需要调动体育教师群体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提升专业能力及学科素养。农村中学专职体育教师数量少,兼职体育教师的学历、专业素质、业务能力难以保证,体育健康教育教学脱离实际,学生很难真正体会到体育健康教育的乐趣[2]。相比城市体育教师,农村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水平、专业能力以及科研水平差距较大。随着教师培训水平和覆盖面的扩大,体育教师在专业能力、把握学科前沿发展方向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了“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初中农村体育教师省级培训计划”[3-6]等培训计划。通过创新培训机制,采取骨干教师脱产研修、集中培训和大规模教师远程培训相结合方式,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对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国培计划农村体育骨干教师班学员为研究对象,对吉林省农村中学体育骨干教师进行调查,希望了解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情况以及职后教育现状,提高培训效果。

1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以参加国培计划的500名吉林省农村中学体育骨干教师为调查对象。1.2研究方法。1.2.1访谈法。对部分学员以及培训教师进行走访或微信群访谈,并做好记录。1.2.2问卷调查法。根据调查研究的需要,设计了相关问卷,在培训过程中分别通过网络、现场发放的形式向500名学员发放,问卷主要围绕体育骨干教师的学情、对培训的认识、需求以及培训后的感想等进行调查。

2调查结果

2.1农村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结构。从培训教师教龄来看,大约有79%的教师具有10年以上的教学经历,教学经验比较丰富。可以看出体育教师教龄较长者居多。从培训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来看,以本科学历居多,研究生仅1人。中学高级教师20人,中学一级教师130人,中学二级教师230人,初级教师120人。中教二级职称教师比例较高,中教高级职称人数占比较低,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经验较为丰富,但第一学历不高。2.2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的目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新的特色的大课间花样,针对大课间的现状以及校本课程现状,急需掌握有意义、符合时代标准的特色大课间。还有一部分学员希望提高个人的专业知识能力,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2.3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对培训的需求。调查显示,96%以上的体育骨干教师反映农村中小学严重缺乏专业体育教师;现有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普遍偏低,课堂教学的内容形式单一,导致体育教育教学方法落后,此外,农村体育教师上体育课随意性比较大,主要与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年龄偏高以及缺少体育专业教师有关。参加培训的学员最希望授课教师具备的能力为理论联系实践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课堂互动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参加培训教师更加青睐于具有实践经验、善于调控课堂的一线授课教师。学员对优秀教学设计案例资源的需求最多,其次是新颖的教学方法、典型课例、专业培训、教学软件、备课资料。在教研活动的组织中,参加培训的教师希望教研内容能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能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注意教研方法和手段以及教研时间和理论学习时间的安排等;访谈中,有学员建议在培训中多一些术科活动,能有效地巩固和提高自身示范能力,增加培训的趣味性。

3提高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策略

3.1学校领导大力支持体育活动,增添和完善体育设施。部分学校过分重视文化课学习,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快乐成长,甚至有些学校没有完善的体育设施。面对这一情况,学校应增加体育设施的投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3.2改变“灌输式”培训模式,提倡参与式教学。教师培训方式要根据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水平和参培教师的培训目标来确定。考察观摩、座谈讨论、学术讲座、实践体验等都是典型的教师培训形式[7]。教师培训形式应灵活多变,增加培训的趣味性和参与性,让参培教师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培训中来,突出参培学员的主体地位,营造参与式的教师培训氛围。3.3丰富培训形式,提高中学体育教师专业水平。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在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因此,教师培训内容和方式的选择要满足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培训需求,针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特征和培训需求设计培训内容和形式。可以进行一些专业理论课程的培训,同时还可以进行专业技术课程的培训,通过各种形式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更深层次的提高。3.4切实贯彻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提高体育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打造高素质体育教师团队,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设计有特色的群体活动,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吸引力。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真正“每天锻炼一小时”,让家庭、学校和社会力量共同支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3.5开设体育运动训练班。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成长的摇篮,开设培养体育人才的训练班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让学生在运动中成长,在运动中感受快乐和集体荣誉感。

[参考文献]

[1]赵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培养机构与培养过程研究———基于文献的考察[J].教师教育研究,2015(1):68-78.

[2]康晓伟.农村教师知识的本质属性及其发展途径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5(4):11-15.

[3]刘文霞.基于利益冲突视野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建构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7(1):12-16.

[4]张群.农村教师在职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5):77-78.

[5]邹奇,苏刚.建国后我国农村教师政策变迁及应然走向[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130-134.

[6]庞丽.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继续教育研究,2016(7):33-35.

中学培训教育范文篇6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动因;需求;经济学。

一、新问题的提出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在我国开展已有十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新问题,其中之一便是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新问题。现在有许多观点认为,一些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熟悉不够及培训方所提供的继续教育的质量新问题是导致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动因有偏差的重要原因。然而,笔者以为,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这一活动。我们知道,教育具有鲜明的经济属性,它会生产劳动力,是一种产业,是一种消费性产品,更是一种生产性投资。作为新的教育实践形式的继续教育,虽然行政属性浓厚,不能以市场行为视之。但仍然具有经济属性,是一种经济活动。中学教师则是这种经济活动的主体,作为经济主体,他们具有完全的理性,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是由他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程度决定的。需求程度越高,内在动因越明显;反之,则外在动因越明显。经济学中,需求既包括消费需求也包括投资需求,故本文拟运用一般消费需求规律和投资需求规律,对我国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做出经济学分析。

二、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消费需求的分析

经济学上,消费需求简称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能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由此可见,需求是指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影响需求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摘要:1.消费者偏好(即购买愿望)。“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则相反。而消费者的偏好取决于商品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程度或商品对于消费者效用的大小。某种商品越能满足消费者需要,其效用就越大,则消费者偏好越强,对该商品需求就越旺。2.消费者支付能力。所谓消费者支付能力是指消费者收入水平和商品价格之差。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越高,商品价格越低,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就越强,对商品的需求越大,反之则相反。对中学教师而言,他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程度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摘要:

第一,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程度。和高等教育相比,继续教育是一种非学历教育,它虽然使受训者的知识得到更新,技能得到增强,但并不能给受训者带来高学历。在当前文凭主义还盛行的条件下,继续教育并不能给中学教师带来社会地位的明显提升,也不能给中学教师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同时,由于平时工作紧张,压力大,对中学教师而言,参加继续教育不仅不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反而成为一种心理上的负担。正因为如此,有些教师才会发出“继续教育是给教师增负”的慨叹。而且,假如培训方所提供的继续教育的质量不过硬,使中学教师参训后并无获益,还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当然,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是有差别的。来自于城市的大多数教师,由于他们面临的竞争更激烈,教育教学改革的压力也更大,危机意识浓厚,因此有着较为强烈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需要。继续教育对他们而言,有着更大的效用,他们对继续教育的偏好也就强烈一些。相反,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农村地区,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相对较弱,竞争压力相对较小,教师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也就弱一些。高级中学的教师和初级中学的教师相比,中级职称的教师和初级职称的教师相比,由于其处境、素质不同,前者比后者对继续教育的偏好更强烈一些。但从总体上来说,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是缺乏强烈偏好的。

第二,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支付能力有差异。继续教育的收费可能不算高,但加上食宿和交通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需要中学教师具有一定的支付能力。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继续教育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它具有竞争性,即继续教育提供服务的增加所引起的边际成本并不为零,每增加一个教师来培训,培训方就要多负担一笔费用,这说明它不是纯粹的公共物品。但它能产生巨大的外部经济,即社会效益,表现为通过继续教育从整体上提高了中学的师资水平,从而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在经济学中,对于产生外部经济的产品提供者,须由政府部门付费予以补偿。但在实践中,绝大部分教师是自费或负担大部分费用的。如据对杭州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次调查中得知,有40.5%的教师经费完全或基本自理,只有5.5%的教师全部报销,其余的报销一部分。杭州还是经济发达地区,其他地区就可想而知了。这时,支付能力就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收入了。而不同地区教师收入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城市中学教师比农村中学教师的收入(包括工资和福利)一般高出三分之一;经济发达地区和边远地区的中学教师收入差距更悬殊,有些边远地区甚至还存在着拖欠教师工资的新问题。并且前者比后者的培训费用往往更有可能得到报销。因此,支付能力的差异就更加凸显出来,不同地区的教师对参和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也就大为不同了。

三、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投资需求的分析

众所周知,教育不仅是一种消费需求,更是一种投资需求,即消费者不仅从这种消费中得到享受,同时也以此作为一种投资手段。投资是为了赢利,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投资需求主要取决于投资的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越高,投资需求就越旺,反之则相反。假定投资成本为c,投资收益为y,投资预期收益率为R,则R=(y-c)/c×100%。

可见,投资预期收益率和投资收益成正相关,和投资成本成负相关,投资成本越小,投资收益越大,投资预期收益率就越高,投资需求就越旺。同样,继续教育是中学教师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途径,中学教师对其投资需求的强烈程度取决于继续教育的收益率,或者说其成本和收益的比较。

首先,我们来考查一下中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成本。其成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摘要:一是实际成本,包括继续教育的学费、各种资料费、住宿费和交通费;二是机会成本,即假如不来参加继续教育而能挣到的额外收入。虽然,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工资和基本福利照发,但是某些补贴可能会失去。同时,继续教育大都放在双休日或寒暑假,有些中学教师本来可能会在此期间挣一些额外收入,如给学生补习、兼课,甚至带学生;还有一些农村教师,平时要兼顾家里的农活现在也兼顾不上了。三是心理成本,由于中学教师平时工作量大,心理压力重,一周工作下来,都希望能好好休息一下。现在要去参加继续教育,就得以牺牲闲暇为代价。即使继续教育放在工作日,但学校里落下的工作,照样要在空余时间补上,所以这个代价无论如何都是要付出的。此外,城市教师和农村教师在实际成本的支付上也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说,培训地点主要集中在城市,导致后者在住宿费和交通费的支出上明显高于前者。因此,正如有些农村教师提出来的那样,在参加继续教育的经济负担上,二者是不平等的。这也是导致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不如城市教师积极的原因之一。

其次,我们来考查接受继续教育所获得的收益。按理说,中学教师参加了继续教育,其人力资本增值了,收益必然会提高。但实际上,在我国存在着一个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低下的新问题。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邹庄教授等人的实证分析,中国个人教育投资收益率在城镇及农村地区各为3.29%和4.12%,总体教育收益率为3.34%,明显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教育收益率分别为2.78%和4.46%,低于台湾的8.4%和16.1%。同样,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投资收益率也不可能很高。我们假设培训方提供的继续教育的质量相当高,态度积极的中学教师明显地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在教学中如鱼得水,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可能在教育教学改革上有了一定的创新。但是即使这样,教师最多早一点评上职称,比别的老师多一点工资收益。据笔者了解,同一所学校中学教师之间收入的差异并不是很大,即使有差异,也主要是由于教师所带的班级考入重点高中或大学的学生人数不同,因而获得的奖金数额不同而导致。也就是说,对初中教师而言,所教的学生考取重点高中的越多,其所获得的奖励就越多;对于高中教师而言,谁教的学生考入大学的人数越多谁的收入就越多。因此,在目前应试教育、整个教育教学评价体制未有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衡量教师水平的标准仍然是学生的分数,而学生的分数靠大量的辅导材料及教师和学生大量时间的投入也能获得。因此,那些态度消极的教师、甚至不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强化练习、题海战术照样能提高学生的分数,照样能获取高额的奖励。因此,惟一迫使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理由就是行政压力、评职称。假若培训方提供的培训质量不尽如人意,则教师从中获得的收益就更小了。

综上所述,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总体上是低下的,有时甚至是负的收益率,在这种情况下,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投资需求状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策略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目前继续教育尚未由中学教师外在被动的需求转化为其内在自觉的需求,是由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程度、支付能力及继续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所决定的。要促进这一动因的转化,也须从这几个方面去努力。具体策略如下摘要:

1.教育行政部门必须确保并增加对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据笔者了解,继续教育的经费原则上是由政府部门调拨一点,中学教师所在学校负担一点,教师自负一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政府部门负担的那一块经费不到位,更不用说增加了。然而,充足的培训经费是确保继续教育顺利开展并真正吸引教师自觉参加的重要保证。因为只有培训经费充裕,才有可能降低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成本,才有可能改善培训基地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从而增强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程度。

2.在教师这一行业引入市场机制并建立全面、合理的中学教师评价体系。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不二法门。虽然我国教师这一行业早已实行聘任制,但只是流于形式,很少有教师因不能胜任教学工作而遭解聘,除非其有违法犯罪行为。因此要切实引入竞争机制,实施真正的聘任制,合格者留用,不合格者下岗。同时,建立全面、合理的中学教师评价体系,定期对中学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进行考核,以此为据,不仅从精神上,更从物质上奖优罚劣,拉开不同水平教师的收入差距。只有这样,才会大大增加中学教师不参加继续教育的成本,从而增加参加继续教育的收益。为此,须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并全面推进教师资格证制度,让更多的人愿意并有机会参和教师岗位的竞争,迫使现任教师为全面提升自身素质而自觉地参加继续教育。

中学培训教育范文篇7

[关键词]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动因;需求;经济学。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在我国开展已有十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其中之一便是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问题。现在有许多观点认为,一些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不够及培训方所提供的继续教育的质量问题是导致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动因有偏差的重要原因。然而,笔者以为,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这一活动。我们知道,教育具有鲜明的经济属性,它会生产劳动力,是一种产业,是一种消费性产品,更是一种生产性投资。作为新的教育实践形式的继续教育,虽然行政属性浓厚,不能以市场行为视之。但仍旧具有经济属性,是一种经济活动。中学教师则是这种经济活动的主体,作为经济主体,他们具有完全的理性,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是由他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程度决定的。需求程度越高,内在动因越明显;反之,则外在动因越明显。经济学中,需求既包括消费需求也包括投资需求,故本文拟运用一般消费需求规律和投资需求规律,对我国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做出经济学分析。

二、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消费需求的分析

经济学上,消费需求简称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能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由此可见,需求是指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影响需求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消费者偏好(即购买愿望)。“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则相反。而消费者的偏好取决于商品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程度或商品对于消费者效用的大小。某种商品越能满足消费者需要,其效用就越大,则消费者偏好越强,对该商品需求就越旺。2.消费者支付能力。所谓消费者支付能力是指消费者收入水平与商品价格之差。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越高,商品价格越低,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就越强,对商品的需求越大,反之则相反。对中学教师而言,他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程度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程度。与高等教育相比,继续教育是一种非学历教育,它虽然使受训者的知识得到更新,技能得到增强,但并不能给受训者带来高学历。在当前文凭主义还盛行的条件下,继续教育并不能给中学教师带来社会地位的明显提升,也不能给中学教师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同时,由于平时工作紧张,压力大,对中学教师而言,参加继续教育不仅不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反而成为一种心理上的负担。正因为如此,有些教师才会发出“继续教育是给教师增负”的慨叹。而且,如果培训方所提供的继续教育的质量不过硬,使中学教师参训后并无获益,还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当然,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是有差别的。来自于城市的大多数教师,由于他们面临的竞争更激烈,教育教学改革的压力也更大,危机意识浓厚,因此有着较为强烈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需要。继续教育对他们而言,有着更大的效用,他们对继续教育的偏好也就强烈一些。相反,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农村地区,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相对较弱,竞争压力相对较小,教师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也就弱一些。高级中学的教师和初级中学的教师相比,中级职称的教师和初级职称的教师相比,由于其处境、素质不同,前者比后者对继续教育的偏好更强烈一些。但从总体上来说,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是缺乏强烈偏好的。

第二,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支付能力有差异。继续教育的收费可能不算高,但加上食宿和交通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需要中学教师具有一定的支付能力。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继续教育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它具有竞争性,即继续教育提供服务的增加所引起的边际成本并不为零,每增加一个教师来培训,培训方就要多负担一笔费用,这说明它不是纯粹的公共物品。但它能产生巨大的外部经济,即社会效益,表现为通过继续教育从整体上提高了中学的师资水平,从而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在经济学中,对于产生外部经济的产品提供者,须由政府部门付费予以补偿。但在实践中,绝大部分教师是自费或负担大部分费用的。如据对杭州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次调查中得知,有40.5%的教师经费完全或基本自理,只有5.5%的教师全部报销,其余的报销一部分。杭州还是经济发达地区,其他地区就可想而知了。这时,支付能力就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收入了。而不同地区教师收入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城市中学教师比农村中学教师的收入(包括工资和福利)一般高出三分之一;经济发达地区与边远地区的中学教师收入差距更悬殊,有些边远地区甚至还存在着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并且前者比后者的培训费用往往更有可能得到报销。因此,支付能力的差异就更加凸显出来,不同地区的教师对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也就大为不同了。

三、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投资需求的分析

众所周知,教育不仅是一种消费需求,更是一种投资需求,即消费者不仅从这种消费中得到享受,同时也以此作为一种投资手段。投资是为了赢利,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投资需求主要取决于投资的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越高,投资需求就越旺,反之则相反。假定投资成本为c,投资收益为y,投资预期收益率为R,则R=(y-c)/c×100%。

可见,投资预期收益率与投资收益成正相关,与投资成本成负相关,投资成本越小,投资收益越大,投资预期收益率就越高,投资需求就越旺。同样,继续教育是中学教师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途径,中学教师对其投资需求的强烈程度取决于继续教育的收益率,或者说其成本和收益的比较。

首先,我们来考查一下中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成本。其成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际成本,包括继续教育的学费、各种资料费、住宿费和交通费;二是机会成本,即如果不来参加继续教育而能挣到的额外收入。虽然,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工资和基本福利照发,但是某些补贴可能会失去。同时,继续教育大都放在双休日或寒暑假,有些中学教师本来可能会在此期间挣一些额外收入,如给学生补习、兼课,甚至带学生;还有一些农村教师,平时要兼顾家里的农活现在也兼顾不上了。三是心理成本,由于中学教师平时工作量大,心理压力重,一周工作下来,都希望能好好休息一下。现在要去参加继续教育,就得以牺牲闲暇为代价。即使继续教育放在工作日,但学校里落下的工作,照样要在空余时间补上,所以这个代价无论如何都是要付出的。此外,城市教师与农村教师在实际成本的支付上也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说,培训地点主要集中在城市,导致后者在住宿费和交通费的支出上明显高于前者。因此,正如有些农村教师提出来的那样,在参加继续教育的经济负担上,二者是不平等的。这也是导致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不如城市教师积极的原因之一。

其次,我们来考查接受继续教育所获得的收益。按理说,中学教师参加了继续教育,其人力资本增值了,收益必然会提高。但实际上,在我国存在着一个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低下的问题。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邹庄教授等人的实证分析,中国个人教育投资收益率在城镇及农村地区各为3.29%和4.12%,总体教育收益率为3.34%,明显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教育收益率分别为2.78%和4.46%,低于台湾的8.4%和16.1%。同样,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投资收益率也不可能很高。我们假设培训方提供的继续教育的质量相当高,态度积极的中学教师明显地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在教学中如鱼得水,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可能在教育教学改革上有了一定的创新。但是即使这样,教师最多早一点评上职称,比别的老师多一点工资收益。据笔者了解,同一所学校中学教师之间收入的差异并不是很大,即使有差异,也主要是由于教师所带的班级考入重点高中或大学的学生人数不同,因而获得的奖金数额不同而导致。也就是说,对初中教师而言,所教的学生考取重点高中的越多,其所获得的奖励就越多;对于高中教师而言,谁教的学生考入大学的人数越多谁的收入就越多。因此,在目前应试教育、整个教育教学评价体制未有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衡量教师水平的标准仍旧是学生的分数,而学生的分数靠大量的辅导材料及教师和学生大量时间的投入也能获得。因此,那些态度消极的教师、甚至不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强化训练、题海战术照样能提高学生的分数,照样能获取高额的奖励。因此,惟一迫使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理由就是行政压力、评职称。假若培训方提供的培训质量不尽如人意,则教师从中获得的收益就更小了。

综上所述,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总体上是低下的,有时甚至是负的收益率,在这种情况下,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投资需求状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对策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目前继续教育尚未由中学教师外在被动的需求转化为其内在自觉的需求,是由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程度、支付能力及继续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所决定的。要促进这一动因的转化,也须从这几个方面去努力。具体对策如下:

1.教育行政部门必须确保并增加对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据笔者了解,继续教育的经费原则上是由政府部门调拨一点,中学教师所在学校负担一点,教师自负一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政府部门负担的那一块经费不到位,更不用说增加了。然而,充足的培训经费是确保继续教育顺利开展并真正吸引教师自觉参加的重要保证。因为只有培训经费充裕,才有可能降低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成本,才有可能改善培训基地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从而增强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程度。

2.在教师这一行业引入市场机制并建立全面、合理的中学教师评价体系。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不二法门。虽然我国教师这一行业早已实行聘任制,但只是流于形式,很少有教师因不能胜任教学工作而遭解聘,除非其有违法犯罪行为。因此要切实引入竞争机制,实施真正的聘任制,合格者留用,不合格者下岗。同时,建立全面、合理的中学教师评价体系,定期对中学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进行考核,以此为据,不仅从精神上,更从物质上奖优罚劣,拉开不同水平教师的收入差距。只有这样,才会大大增加中学教师不参加继续教育的成本,从而增加参加继续教育的收益。为此,须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并全面推进教师资格证制度,让更多的人愿意并有机会参与教师岗位的竞争,迫使现任教师为全面提升自身素质而自觉地参加继续教育。

中学培训教育范文篇8

[关键词]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动因;需求;经济学。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在我国开展已有十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其中之一便是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问题。现在有许多观点认为,一些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不够及培训方所提供的继续教育的质量问题是导致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动因有偏差的重要原因。然而,笔者以为,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这一活动。我们知道,教育具有鲜明的经济属性,它会生产劳动力,是一种产业,是一种消费性产品,更是一种生产性投资。作为新的教育实践形式的继续教育,虽然行政属性浓厚,不能以市场行为视之。但仍旧具有经济属性,是一种经济活动。中学教师则是这种经济活动的主体,作为经济主体,他们具有完全的理性,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是由他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程度决定的。需求程度越高,内在动因越明显;反之,则外在动因越明显。经济学中,需求既包括消费需求也包括投资需求,故本文拟运用一般消费需求规律和投资需求规律,对我国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做出经济学分析。

二、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消费需求的分析

经济学上,消费需求简称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能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由此可见,需求是指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影响需求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消费者偏好(即购买愿望)。“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则相反。而消费者的偏好取决于商品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程度或商品对于消费者效用的大小。某种商品越能满足消费者需要,其效用就越大,则消费者偏好越强,对该商品需求就越旺。2.消费者支付能力。所谓消费者支付能力是指消费者收入水平与商品价格之差。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越高,商品价格越低,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就越强,对商品的需求越大,反之则相反。对中学教师而言,他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程度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程度。与高等教育相比,继续教育是一种非学历教育,它虽然使受训者的知识得到更新,技能得到增强,但并不能给受训者带来高学历。在当前文凭主义还盛行的条件下,继续教育并不能给中学教师带来社会地位的明显提升,也不能给中学教师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同时,由于平时工作紧张,压力大,对中学教师而言,参加继续教育不仅不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反而成为一种心理上的负担。正因为如此,有些教师才会发出“继续教育是给教师增负”的慨叹。而且,如果培训方所提供的继续教育的质量不过硬,使中学教师参训后并无获益,还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当然,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是有差别的。来自于城市的大多数教师,由于他们面临的竞争更激烈,教育教学改革的压力也更大,危机意识浓厚,因此有着较为强烈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需要。继续教育对他们而言,有着更大的效用,他们对继续教育的偏好也就强烈一些。相反,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农村地区,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相对较弱,竞争压力相对较小,教师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也就弱一些。高级中学的教师和初级中学的教师相比,中级职称的教师和初级职称的教师相比,由于其处境、素质不同,前者比后者对继续教育的偏好更强烈一些。但从总体上来说,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是缺乏强烈偏好的。

第二,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支付能力有差异。继续教育的收费可能不算高,但加上食宿和交通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需要中学教师具有一定的支付能力。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继续教育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它具有竞争性,即继续教育提供服务的增加所引起的边际成本并不为零,每增加一个教师来培训,培训方就要多负担一笔费用,这说明它不是纯粹的公共物品。但它能产生巨大的外部经济,即社会效益,表现为通过继续教育从整体上提高了中学的师资水平,从而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在经济学中,对于产生外部经济的产品提供者,须由政府部门付费予以补偿。但在实践中,绝大部分教师是自费或负担大部分费用的。如据对杭州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次调查中得知,有40.5%的教师经费完全或基本自理,只有5.5%的教师全部报销,其余的报销一部分。杭州还是经济发达地区,其他地区就可想而知了。这时,支付能力就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收入了。而不同地区教师收入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城市中学教师比农村中学教师的收入(包括工资和福利)一般高出三分之一;经济发达地区与边远地区的中学教师收入差距更悬殊,有些边远地区甚至还存在着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并且前者比后者的培训费用往往更有可能得到报销。因此,支付能力的差异就更加凸显出来,不同地区的教师对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也就大为不同了。

三、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投资需求的分析

众所周知,教育不仅是一种消费需求,更是一种投资需求,即消费者不仅从这种消费中得到享受,同时也以此作为一种投资手段。投资是为了赢利,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投资需求主要取决于投资的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越高,投资需求就越旺,反之则相反。假定投资成本为c,投资收益为y,投资预期收益率为R,则R=(y-c)/c×100%。

可见,投资预期收益率与投资收益成正相关,与投资成本成负相关,投资成本越小,投资收益越大,投资预期收益率就越高,投资需求就越旺。同样,继续教育是中学教师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途径,中学教师对其投资需求的强烈程度取决于继续教育的收益率,或者说其成本和收益的比较。

首先,我们来考查一下中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成本。其成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际成本,包括继续教育的学费、各种资料费、住宿费和交通费;二是机会成本,即如果不来参加继续教育而能挣到的额外收入。虽然,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工资和基本福利照发,但是某些补贴可能会失去。同时,继续教育大都放在双休日或寒暑假,有些中学教师本来可能会在此期间挣一些额外收入,如给学生补习、兼课,甚至带学生;还有一些农村教师,平时要兼顾家里的农活现在也兼顾不上了。三是心理成本,由于中学教师平时工作量大,心理压力重,一周工作下来,都希望能好好休息一下。现在要去参加继续教育,就得以牺牲闲暇为代价。即使继续教育放在工作日,但学校里落下的工作,照样要在空余时间补上,所以这个代价无论如何都是要付出的。此外,城市教师与农村教师在实际成本的支付上也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说,培训地点主要集中在城市,导致后者在住宿费和交通费的支出上明显高于前者。因此,正如有些农村教师提出来的那样,在参加继续教育的经济负担上,二者是不平等的。这也是导致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不如城市教师积极的原因之一。

其次,我们来考查接受继续教育所获得的收益。按理说,中学教师参加了继续教育,其人力资本增值了,收益必然会提高。但实际上,在我国存在着一个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低下的问题。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邹庄教授等人的实证分析,中国个人教育投资收益率在城镇及农村地区各为3.29%和4.12%,总体教育收益率为3.34%,明显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教育收益率分别为2.78%和4.46%,低于台湾的8.4%和16.1%。同样,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投资收益率也不可能很高。我们假设培训方提供的继续教育的质量相当高,态度积极的中学教师明显地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在教学中如鱼得水,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可能在教育教学改革上有了一定的创新。但是即使这样,教师最多早一点评上职称,比别的老师多一点工资收益。据笔者了解,同一所学校中学教师之间收入的差异并不是很大,即使有差异,也主要是由于教师所带的班级考入重点高中或大学的学生人数不同,因而获得的奖金数额不同而导致。也就是说,对初中教师而言,所教的学生考取重点高中的越多,其所获得的奖励就越多;对于高中教师而言,谁教的学生考入大学的人数越多谁的收入就越多。因此,在目前应试教育、整个教育教学评价体制未有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衡量教师水平的标准仍旧是学生的分数,而学生的分数靠大量的辅导材料及教师和学生大量时间的投入也能获得。因此,那些态度消极的教师、甚至不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强化训练、题海战术照样能提高学生的分数,照样能获取高额的奖励。因此,惟一迫使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理由就是行政压力、评职称。假若培训方提供的培训质量不尽如人意,则教师从中获得的收益就更小了。

综上所述,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总体上是低下的,有时甚至是负的收益率,在这种情况下,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投资需求状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对策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目前继续教育尚未由中学教师外在被动的需求转化为其内在自觉的需求,是由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程度、支付能力及继续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所决定的。要促进这一动因的转化,也须从这几个方面去努力。具体对策如下:

1.教育行政部门必须确保并增加对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据笔者了解,继续教育的经费原则上是由政府部门调拨一点,中学教师所在学校负担一点,教师自负一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政府部门负担的那一块经费不到位,更不用说增加了。然而,充足的培训经费是确保继续教育顺利开展并真正吸引教师自觉参加的重要保证。因为只有培训经费充裕,才有可能降低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成本,才有可能改善培训基地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从而增强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程度。

2.在教师这一行业引入市场机制并建立全面、合理的中学教师评价体系。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不二法门。虽然我国教师这一行业早已实行聘任制,但只是流于形式,很少有教师因不能胜任教学工作而遭解聘,除非其有违法犯罪行为。因此要切实引入竞争机制,实施真正的聘任制,合格者留用,不合格者下岗。同时,建立全面、合理的中学教师评价体系,定期对中学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进行考核,以此为据,不仅从精神上,更从物质上奖优罚劣,拉开不同水平教师的收入差距。只有这样,才会大大增加中学教师不参加继续教育的成本,从而增加参加继续教育的收益。为此,须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并全面推进教师资格证制度,让更多的人愿意并有机会参与教师岗位的竞争,迫使现任教师为全面提升自身素质而自觉地参加继续教育。

中学培训教育范文篇9

1.重实践、轻理论

我国很多中学学校普遍存在着重视实践而轻视理论的现状。很多中学的体育教育学时一般为三十几个,其中实践学时占到了近百分之九十,而理论学时只占到了百分之十,大约是三个学时,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师很难将理论知识讲解的清楚,学生理解起来也是十分的困难。如果适当延长理论的学时数,那么学生就能在课堂上掌握体育知识,在课后就能积极的将体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教学内容、形式单一

很多中学学校开设的体育教育课程多以竞技类为主,比如篮球、足球、田径等。教学内容、形式的枯燥和单一,学生很难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逐渐失去了对体育学习的热情。此外,体育教学多是在体育课堂上进行,教学时间固定,学生很难在其他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3.教育观念陈旧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体育教育的目标也提出了新的标准,体育教学要坚持“健康第一”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但是很多中学的体育教学却没有和新的教育观念相结合,而是沿用传统“技能教育”的陈旧观念为指导思想,仅仅只是培训学生的体育技能,缺少专业理论的讲解,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很多教师仍然用“灌输式”和“填鸭式”的传统教育观念来进行体育教学,严重阻碍了中学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中学体育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上述中学体育教育体系构建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原因是:(1)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造成体育设施条件落后,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单一。(2)学校师资力量的欠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经验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水平的高低,很多学校缺乏相应的教师培训和考核政策,造成了教师素质水平的下降;其次,体育教师数量较少,造成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过于繁重,阻碍了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3)学校对体育教育认识不足,教育观念的落后,没有意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4)学生对体育教育目的认识不明确,体育教育不单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途径。

三、构建中学体育教育体系的对策

1.更新教育观念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体育教育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的紧跟时代步伐,革新教育观念,才能促进现代教育产业的不断进步。

2.加大中学体育教学投入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学体育教育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学体育教育成为了社会、学校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焦点。学校只有加大对体育教学的投入,中学体育教育体系的构建才会逐渐完善。中学体育教学的内容要适当的多样化,改变原来以竞技体育活动为主的教学,让中学体育教学的内容不再只是篮球、足球、田径等,开展更多的体育活动吸引学生的眼球,例如棒球、滑冰和游泳等。有必要改变学生对体育教育的看法,体育教育不再是单纯的体育训练,更重要的是一种兴趣和爱好,是一种健全人格和保持健康身体的重要途径。学校要加大资金的投入,修建体育运动设施和休闲娱乐设备,使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锻炼身体。

3.创新教学方法

体育教师正确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积极性和课堂情绪的关键。所以,教师有必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及时创新教学方法。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课堂,不能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要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热情,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去。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教学课堂活跃起来,给予学生全新的课堂体验,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体验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此外,教师要和学生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和需要,保持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提升体育教学的效率。

4.加强师资队伍的素质培训

中学培训教育范文篇10

关键词:基础教育;三位一体;生物科学;实践教学;双导师制

基础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1]。高校师范生教育是基础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地方性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地方政府应积极为地方师范院校与中小学提供平台,共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2]。商丘师范学院办学目标定位在建设具有教师教育有特色的国内知名、区域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着力培养“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深造有潜力、发展有空间”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面向定位在立足商丘、面向河南、放眼全国,以新时代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高校生物师范生是基础教育中生物学教师的主要来源。因此,高校生物师范生培养应走在基础教育的前列,培养专业化的生物学高素质教师,才能更好地适应、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实践教学是生物师范生培养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范专业实践教学一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为了使学生参加工作后更快地进入状态,增强感性认识,缩短毕业生入职后的适应期[3]。商丘师范学院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立足豫东、面向全国,培养理想信念坚定、道德情操高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中学生物学教育事业,具有健全的人格、较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具备扎实的生物学及教育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与终身学习发展能力,教育实践能力过硬,能在中学和其他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党政军单位从事生物学教育教学、学术研究、技能研发、智库管理工作的优秀教师人才;专业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生物学及教育事业的相关知识,具备娴熟的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全面思维能力。商丘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在长期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来“地方高校-地方政府-中学”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协同推进了地方性教师教育联动发展新格局的基本形成。

1“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提出背景

商丘师范学院是河南省普通本科院校,生物科学师范专业最早起源于1986年商丘师专开设的“生化专科班”,1990年调整为“生物教育”专科专业,2001年升格为“生物科学”本科师范专业,是商丘师范学院的传统专业,实践性较强,实践教学尤为重要。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人才。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依赖于基础教育,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则主要来源于高校师范生,因而高校师范生的培养至关重要[4]。商丘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定位于培养服务于河南基础教育的高素质中学生物学教师,优秀的中学生物教师除了要传授生物学知识外,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中学对生物师范生的接纳有限,很难同时安排和指导生物科学师范专业整个年级的学生进行教育实习。而且教育实习时间短,虽然经过调整,生物科学专业教育见习、教育研习、教育实习时间有所增加。教育见习分别在第3、4、5、6学期安排每学期2周教育见习,在第7学期安排4周教育研习,第8学期安排8周教育实习,但教育实践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过于形式化、目标制定过于简单等问题。同时,教育实习实践机会少,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这也是许多师范院校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5]。高校生物科学师范生教育实习主要是在中学进行生物学相关教学实践,但由于教育实习资源缺乏,实习基地数量不足,加上近年来各高校的扩招,师范生人数不断增加,指导教师比例下降,造成实习更多过于形式化,达不到实习期望目标。此外,由于实习生没有教学经验,一些学校担心教学质量下降并不愿意接受实习生到校实践,这也是目前高校生物科学师范生实践教学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此外,对于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目前主要存在着如下问题:①实验设施不足、陈旧,难以全面安排生物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在时间上严重滞后于课堂教学进度;②部分教师实验教学观念落后,教师把更多精力放在课堂教学、题目讲解和应付各种考试上,对实验课教学不重视。因此,应加大实验硬件设施的投入,完善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仪器设备和用具的配置;③中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弱,实验操作不规范,缺乏创新设计能力。商丘师范学院经过长期实践教学总结,充分发挥教师教育传统底色和优势,努力破解教师教育校地联动发展难题,与商丘市教育局、商丘市中小学三方联合成立了“双导师制”工作委员会,全面负责“双导师制”工作。工作委员会下设管理办公室、监督与考核小组,具体负责导师的选聘、管理、督导与考核工作等,形成了“地方高校-地方政府-中学”三位一体协同培育实践教学模式和机制。生物科学师范专业长期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学合作,基本形成了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的合作共同体,为专业、学校和地方的发展奠定基础。

2“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

“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是商丘师范学院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学建立权责明确、稳定协调、合作共赢的协同培养机制。商丘师范学院作为河南省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豫东片区的牵头单位,先后出台了《商丘师范学院教师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管理办法》和《河南省豫东片区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建设方案》等文件,这为生物科学师范专业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奠定了基础。通过“双导师制”的实行,创设有利于生物师范生人才培养和培训的制度与环境,进一步促进师范高校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有效引导高校教师与中学教师的双向流动,不断提升生物科学教师队伍及师范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通过成立河南省豫东片区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互联网+”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工作坊,聘请商丘师范学院生物科学相关教师、商丘市基础教研室人员、商丘市多所中学优秀教师作为指导教师,以确保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的建设顺利运行。学校层面,打造名师工作坊,构建“三位一体”协同豫东片区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项目。例如商丘师范学院与商丘市教体局、商丘市中小学一线名师联手成立了师范生联动发展共同体,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聘请中小学一线名师,分专业建立“互联网+”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工作坊。在通过“集中学习+网络研修+跟岗实习”的混合培养模式,以师带徒的形式,对师范生进行教学设计、说课训练等教学环节指导,探索出一套“一线名师培训未来教师”的师范生协同培养新方法,形成了“双导师引领,工作坊搭台,师范生唱戏”的师范生培养新机制。在“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职后培训项目运行过程中,让学校师范专业教师和在校师范生旁听课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深专业教师对基础教育的了解,同时提高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和师德师风水平。学校以推动职前职后贯通为重点,结合地方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积极探索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互利共赢的协同育人模式,与地方政府共建实习基地、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既解决了地方师资薄弱难题,又拓宽了学生教育实习就业空间,丰富了教育实习资源,协同推进了地域性教师教育联动发展格局的形成。学院层面,学院与中学合作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为中学生物学教师更新知识提供必要支持。通过开展课程建设、项目研究、学术报告、讲座等一系列活动,为一线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提供可持续性支持,形成中学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的合作共同体。利用豫东片区共同体项目资源,学院与商丘市基础教研室、商丘市地方中学携手,开展地方政府、高校、中学“三位一体”的生物师范生联动培养工作,由商丘市基础教研室教研员带领地方中学名师团队,采用互联网线上学习和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对生物科学师范生进行教学设计培训、讲课培训、微课的设计与实施、跟岗实习等环节进行专业指导。经过长期合作,学院与市教体局、地方中学教师建立了稳定的教研合作关系,为提升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学院依托国培和省培专家学术讲座、讲评课等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开展“国培、省培专家与师范生面对面”等活动,为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机会。地方高校与政府、地方中学共同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制度。在生物科学师范生开展教育实践过程中,高校提供优质教学、科研资源,协助合作中学教师提升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地方政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建立教育实践基地;合作中学全程参与,协同制定生物科学师范生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接受并指导师范生见习、实习等教学实践活动,并作为评价主体对相应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质量评价。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高校与中学共建中学生物学实验室。该实验室根据中学生物学实验内容进行建设,也作为高校生物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基地,根据中学生物实验教学需求,以提高中学生物实验技能及创新设计能力为目标,开展实验教学,更进一步加深了高校-政府-中学的合作和交流,为中学生实验技能培养及高校生物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提供了新途径。

3“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