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国际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4-23 11:54:13

中学国际教育

中学国际教育范文篇1

CDIO教育模式有助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现实践性语言人才的培养目标。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注重汉英(或另一种外语或少数民族语言)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有全面的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从大部分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来看,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对外汉语专业的核心能力。对外汉语专业虽非师范专业,毕业后却要走向教育岗位,因而教学实践能力是衡量其专业技能的标准之一。CDIO教育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调学生在“做”和“用”的过程中运用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符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突出教学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教学实践能力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技能之一,但从调查的情况及海外实习基地反馈的信息来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习生和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教学实践能力还不是很强,如教学设计不合理,不能根据留学生的特点进行多样化的活动设计,通常还是采用教中国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技巧来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导致课堂组织不力,留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能力较差也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和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学生思考力、创造力和自我意识需加强培养。因而重视实践教学,夯实基础,加强改革是提高实践能力刻不容缓的举措。实践证明,教师就像医生和飞行员一样,其教学技能是可以经过科学的、严格的专门训练得以提高的。CDIO教学模式强调在用中学,在真实的情境中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的理念,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通过设计、训练和实施,提高其教学实践能力。

2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CDIO分析

在CDIO教育模式的指导下,要提高汉语国际教育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实现做中学,用中学,需从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建立完整的体系。构思(Conceive)和设计(Design)环节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根据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相关需求突出重点教学内容,建立教学类的核心课程群,帮助学生明晰所学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找到完善自身知识框架的方向和途径。在教学方式上,转变教学观念,提倡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实验课环节主要体现“实现(Implement)”环节的验证。汉语国际教育系的大部分实验内容是并入在相关课程内的,任课教师同时也是该课实验课教师,能针对课程要求和学生缺少实际动手能力的现状,安排丰富的实验内容,尽量让学生亲自动手和全身心投入进来;运作(Operate)环节主要体现在微格训练上,模拟的课堂环境让教学设计得以实现,通过重放录像和教师的评价学生能得到相应的反馈,对授课效果的分析最有助于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真正地体现了在实践中学真知。而实验过程中,小组的活动和讨论使学生体验团队协作和互信互助的意义。建立并完善多元且连续的实践体系,是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学设计、撰写教案,教学实施并进行教学反思,体现CDIO教学模式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完整的程序,真正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学”,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校园、校外实习基地、社会等多层次实践系统的建立,突出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持续性和多元化。

3CDIO教育模式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根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点,结合其特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尝试着用CDIO的理念指导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围绕课程设置改革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提出相应的培养途径。

3.1围绕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集成化课程设置根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集成化的课程设置。CDIO的理念强调教学大纲的设计与培养目标的确定应与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要求逐项挂钩,为了突出教学实践能力,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在掌握基本汉语语言和文学知识的基础上,按照学期先后开设相应的教育教学类课程,教育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法研究、微格教学等课程连成一个系统,按照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的来组织教、学、做,突出课程之间关联性,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在每门课程上突出重点的实践训练内容。如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突出训练学生教学设计的能力,教法研究侧重语言要素教学和言语技能训练技巧,微格教学重在提高基本教学技能,目标一致却又有所侧重。其他的课程如英语交际口语、计算机基础、办公自动化等课程也需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角度尝试进行课堂实践,着重突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3.2视频案例教学与微格教学相结合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视频案例教学与微格教学相结合,融理论学习、教学观摩、设计、实践于一体,形成系统化的教学,体现了CDIO的“做中学”的教学理念。视频案例教学是课堂实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依附在教学类课程当中实践教学。它是基于一定的教学设计理论,借助先进的摄制、编辑技术,将课堂教学活动、教学反思、专家的评价等进行整合而制作出来的,为案例教学提供多元化环境。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真正进入留学生课堂的观摩和实践相对较少。而视频案例教学是真正的课堂,也能从总体上展示教学技能并包含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视频案例教学,边播放边分析边评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微格教学是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微格教学将复杂的教学行为细分并逐项进行分析研究和训练,受训者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并通过从记录中观察教学技能的应用、教学内容的表达以及交流方法的优劣,获得自己教学行为的直接反馈,加强了他们对教材、课堂教学的处理能力。微格训练中要严格按照正常的课堂程序,备课、教案、课件、板书等缺一不可,在完成教学环节后要撰写教学后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微格教学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上的应用能快速地提高学生的基本教学技能和教学设计的能力。这两种方式的结合做到了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巩固理论,也弥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时间和实践机会较少的缺点,提高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3.3完善教学实践体系,提倡与留学生“结对子”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完善的实践体系,是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课堂实践环节系统主要是教学实践课的安排,包括以上提到的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进行视频案例教学和微格教学,也包括一些专业实践课和技能实践课,这些环节使学生获得比较扎实的职业基本技能。其次,充分利用本校的留学生和外教,深入留学生课堂,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与留学生或外教结成“一对一”的对子,保证至少一个学期的一对一教学和辅导工作,并安排一定数量的留学生汉语课堂教学实习环节,让学生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除了校园这个实践环境外,有条件的高校可在政府部门的协调下,开展国际教育合作项目,拓展海外实习基地,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利用“交换生”和选派实习生、志愿者的方式,选送一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出国为海外学员教授汉语,提高教学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进入中小学、双语学校或者幼儿园进行教学实习,也是锻炼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以听课为主的教育见习活动,能进一步熟悉教育环境,了解学校、教师和学生、教学过程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而走上讲台上课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训练目的语的口语表达,更重要的是能真正实践所学的理论和教学技能,为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和形成教学风格做好了积极的准备。

3.4成立对外汉语教学兴趣小组,以点带面提高学生教学实践能力课外活动中,组织成立对外汉语教学兴趣小组。选派专业教师或优秀的国际汉语教师进行专业指导,通过开展教学技能比赛,板书比赛,说课比赛、沙龙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兴趣小组平时可与校内的留学生进行文化联谊活动,对留学生进行文化讲座,既锻炼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又提高了团结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提高整个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整体的教学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结语

中学国际教育范文篇2

CDIO教育模式有助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现实践性语言人才的培养目标。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注重汉英(或另一种外语或少数民族语言)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有全面的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从大部分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来看,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对外汉语专业的核心能力。对外汉语专业虽非师范专业,毕业后却要走向教育岗位,因而教学实践能力是衡量其专业技能的标准之一。CDIO教育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调学生在“做”和“用”的过程中运用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符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突出教学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教学实践能力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技能之一,但从调查的情况及海外实习基地反馈的信息来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习生和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教学实践能力还不是很强,如教学设计不合理,不能根据留学生的特点进行多样化的活动设计,通常还是采用教中国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技巧来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导致课堂组织不力,留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能力较差也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和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学生思考力、创造力和自我意识需加强培养。因而重视实践教学,夯实基础,加强改革是提高实践能力刻不容缓的举措。实践证明,教师就像医生和飞行员一样,其教学技能是可以经过科学的、严格的专门训练得以提高的。CDIO教学模式强调在用中学,在真实的情境中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的理念,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通过设计、训练和实施,提高其教学实践能力。

2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CDIO分析

在CDIO教育模式的指导下,要提高汉语国际教育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实现做中学,用中学,需从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建立完整的体系。构思(Conceive)和设计(Design)环节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根据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相关需求突出重点教学内容,建立教学类的核心课程群,帮助学生明晰所学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找到完善自身知识框架的方向和途径。在教学方式上,转变教学观念,提倡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实验课环节主要体现“实现(Implement)”环节的验证。汉语国际教育系的大部分实验内容是并入在相关课程内的,任课教师同时也是该课实验课教师,能针对课程要求和学生缺少实际动手能力的现状,安排丰富的实验内容,尽量让学生亲自动手和全身心投入进来;运作(Operate)环节主要体现在微格训练上,模拟的课堂环境让教学设计得以实现,通过重放录像和教师的评价学生能得到相应的反馈,对授课效果的分析最有助于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真正地体现了在实践中学真知。而实验过程中,小组的活动和讨论使学生体验团队协作和互信互助的意义。建立并完善多元且连续的实践体系,是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学设计、撰写教案,教学实施并进行教学反思,体现CDIO教学模式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完整的程序,真正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学”,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校园、校外实习基地、社会等多层次实践系统的建立,突出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持续性和多元化。

3CDIO教育模式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根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点,结合其特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尝试着用CDIO的理念指导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围绕课程设置改革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提出相应的培养途径。

3.1围绕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集成化课程设置根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集成化的课程设置。CDIO的理念强调教学大纲的设计与培养目标的确定应与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要求逐项挂钩,为了突出教学实践能力,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在掌握基本汉语语言和文学知识的基础上,按照学期先后开设相应的教育教学类课程,教育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法研究、微格教学等课程连成一个系统,按照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的来组织教、学、做,突出课程之间关联性,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在每门课程上突出重点的实践训练内容。如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突出训练学生教学设计的能力,教法研究侧重语言要素教学和言语技能训练技巧,微格教学重在提高基本教学技能,目标一致却又有所侧重。其他的课程如英语交际口语、计算机基础、办公自动化等课程也需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角度尝试进行课堂实践,着重突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3.2视频案例教学与微格教学相结合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视频案例教学与微格教学相结合,融理论学习、教学观摩、设计、实践于一体,形成系统化的教学,体现了CDIO的“做中学”的教学理念。视频案例教学是课堂实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依附在教学类课程当中实践教学。它是基于一定的教学设计理论,借助先进的摄制、编辑技术,将课堂教学活动、教学反思、专家的评价等进行整合而制作出来的,为案例教学提供多元化环境。[6]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真正进入留学生课堂的观摩和实践相对较少。而视频案例教学是真正的课堂,也能从总体上展示教学技能并包含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视频案例教学,边播放边分析边评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微格教学是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微格教学将复杂的教学行为细分并逐项进行分析研究和训练,受训者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并通过从记录中观察教学技能的应用、教学内容的表达以及交流方法的优劣,获得自己教学行为的直接反馈,加强了他们对教材、课堂教学的处理能力。[7]微格训练中要严格按照正常的课堂程序,备课、教案、课件、板书等缺一不可,在完成教学环节后要撰写教学后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微格教学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上的应用能快速地提高学生的基本教学技能和教学设计的能力。这两种方式的结合做到了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巩固理论,也弥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时间和实践机会较少的缺点,提高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3.3完善教学实践体系,提倡与留学生“结对子”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完善的实践体系,是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课堂实践环节系统主要是教学实践课的安排,包括以上提到的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进行视频案例教学和微格教学,也包括一些专业实践课和技能实践课,这些环节使学生获得比较扎实的职业基本技能。其次,充分利用本校的留学生和外教,深入留学生课堂,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与留学生或外教结成“一对一”的对子,保证至少一个学期的一对一教学和辅导工作,并安排一定数量的留学生汉语课堂教学实习环节,让学生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除了校园这个实践环境外,有条件的高校可在政府部门的协调下,开展国际教育合作项目,拓展海外实习基地,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利用“交换生”和选派实习生、志愿者的方式,选送一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出国为海外学员教授汉语,提高教学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进入中小学、双语学校或者幼儿园进行教学实习,也是锻炼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以听课为主的教育见习活动,能进一步熟悉教育环境,了解学校、教师和学生、教学过程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而走上讲台上课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训练目的语的口语表达,更重要的是能真正实践所学的理论和教学技能,为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和形成教学风格做好了积极的准备。

3.4成立对外汉语教学兴趣小组,以点带面提高学生教学实践能力课外活动中,组织成立对外汉语教学兴趣小组。选派专业教师或优秀的国际汉语教师进行专业指导,通过开展教学技能比赛,板书比赛,说课比赛、沙龙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兴趣小组平时可与校内的留学生进行文化联谊活动,对留学生进行文化讲座,既锻炼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又提高了团结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提高整个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整体的教学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结语

中学国际教育范文篇3

中国中学生留学澳大利亚,比较合适的年龄是在中国读完高一,大体相当于澳洲的10年级,然后到澳洲读11年级。由于语言上的差距,中国学生很难直接进入澳洲主流课程,一般都需要先读语言课程。

留学澳洲中学,在申请操作上,中国学生有三点要注意,第一,申请的语言课程最好和主流课程在同一间学校,第二,语言课程不能超过6个月,一般以4-5个月为宜,语言课程如果超过6个月,往往被拒签,第三,澳大利亚签证申请时间很长,所以申请者必须留有足够的提前量,一般需要提前一年。例如,想报读澳洲11年级,那么应该在初中毕业就开始申请,高一读完后可以赴澳洲。

还有几点需要提醒中国学生和家长,澳洲学校不接受插读12年级的学生;澳洲学生签证,对留学11年级以前的学生,不需要TOFEL或IETLS成绩;高三学生申请留学澳洲,一般都被拒签;澳洲位于南半球,大中小学的学年一般从2月份开始,到11月结束。

在澳大利亚进修英语。

海外留学生英语专修课程(ELICOS)是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制度中的一环,专门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提供英语培训及有关服务。全澳总共有100多所注册认可的ELICOS学院。每年来自50多个国家的学生赴澳就读ELICOS课程。从签证角度出发,中国学生不能只在澳洲学英文,ELICOS课程必须作为一个正式课程的预备课程。

ELICOS学院设有多种不同形式的英语课程。全日制课程通常为期4至8周;全日制或兼读制的考察课程通常为期1至6周。课程分不同程度设置,以适应初学者乃至高等程度学生的需求。

ELICOS种类包括使用英语、学术英语(为准备升学而设计)、中学预备班、公开考试预备班(如剑桥公开测试、IELTS及托福测试等)、专业英语课程(如商业英语、计算机学应用英语等),以及考察学习课程。国家ELICOS评审计划署(NationalELICOSAc-creditationScheme,NEAS)为全国学院确定评核制度,NEAS评审学院的管理、员工、最低师资要求、设施、服务、校舍,以及课程等。

澳大利亚第一所大学于1850年创立。时至今日,全澳大利亚共有40多所大学,另外,还有提供职业培训的职业技术学院(TAFE)。修读高等教育的全日制,业余及海外学生达57万多人,其中有超过一半属走读性质的全日制课程学生。现在就读于高等教育学院的海外学生约有5万人。澳大利亚的大学在英国及美国的院校中享有盛名,而且在计算机及科技水平方面也遥遥领先。

很多大学现在正提倡学术研究国际化,积极鼓励员工及学生参与国际交流计划,并与其他海外学术机构合作,进行研究及发展新课程。

澳大利亚的42所大学中有36所是纳入国家统一教育体系的公办大学。4所是联邦政府办的特种高等专业学校。两所为私立大学。

中学国际教育范文篇4

关键词中国留学生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

近年来,教育服务贸易已成为各个国家不可或缺的经济增长内容,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投资和消费内容。不仅如此,教育还关系着一个国家的长足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如此。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时代,高端人才的欠缺和国际教育规模的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提高我国国际教育水平、发展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是一个亟需研究的重大问题。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简称GATS)的界定,服务包括“任何部门的任何服务,但在行使政府职权时提供的服务除外”;规定行使政府职权时提供的服务指“既不依据商业基础提供,也不与一个或多个服务提供者竞争的任何服务”。延伸到教育领域,可以理解为,除了由各国政府彻底资助的教学活动之外,凡收取学费、带有商业性质的教学活动均属于教育服务贸易范畴。GATS规定,服务贸易有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四种提供方式,适用于所有的国际服务贸易。从目前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境外消费方式是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主要方式,而以留学生为载体的国际教育服务又是境外消费方式的主要形式。可见,留学教育服务贸易是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主要内容。

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教育服务贸易整体的现状分析和竞争力分析,且数据较为陈旧,很少有针对留学服务贸易甚至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专门研究,即使有这方面的研究,也多是从理论论证或问题描述的角度出发,缺乏系统的近期数据支持基础上的竞争力分析。基于此,本文利用最新的统计数据分析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的进出口现状,运用定量指标对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进行分析,并与教育服务贸易发达国家进行比较,从而提出提升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一、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一)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发展历程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留学服务贸易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从来华留学来看,改革开放前,我国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工作发展缓慢,一直停留在与少数社会主义国家间的政府间交流上。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的近三十年中,我国招收的外国留学生累计只有8000余人。改革开放后,我国加大了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力度,但在很长时间内,这种交流依然是政府间的援助或教育交流,还不算是真正的教育服务出口。直到1992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步成功和冷战的结束,招收留学生工作迅速发展。1978年当年在华留学生为1236人,2008年在华学习的留学生已达到22.35万人,比1978年增加了近180倍。从出国留学来看,从1978年到2008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39.15万人,截至2008年底,我国以留学身份出国仍然在外的人员将近100万人。总的来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升,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规模日益庞大,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增长速度更加迅速。

(二)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地区结构

1出国留学的地区结构

我国出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涉及五大洲的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主要集中在少数教育发达的西方国家。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法国是出国留学的主要地区。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向这七个国家派遣的留学生占到所有海外留学生人数的96%以上。其中,美国是我国学生出国留学的首选国。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年度报告显示,中国留学生人数自1989年起曾连续五年位居在美外国留学生人数榜首,1995年到1998年被日本超过,1999年到2001年又再次名列第一,2006年留学美国的中国大陆学生为9.37万人。

2来华留学的地区结构

按照洲际统计,五大洲都有在华留学生,但亚洲占了绝大部分,稳居第一。以2007年为例,来华留学生共计195503人,亚洲的留学生人数共计141689名,占全年来华留学生总数的72.47%;按照国别统计,近十年来,韩国、日本、美国、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家一直排在前几位。2007年,来华留学生人数排在前五位的国家为韩国、日本、美国、越南和泰国,其中,在华韩国留学生最多,共计64481人,占全年来华留学生总数的1/3。

(三)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的类型分析

1出国留学类型

国际教育服务按照服务消费者的不同,可以分为政府公费和个人自费两种,如果按照服务产品的不同,可以分为学历教育、访问学者、短期培训。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出国留学教育主要是以公派进修和访问学者居多,占到当时出国留学人数的80%,而研究生教育不足10%;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出国留学政策的放宽,出国接受正规学历教育的留学生逐渐增加。目前,留学生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已经占到了绝大多数。随着自费留学的升温,我国自费留学的比重越来越大,2007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4.4万人,其中,国家公派8853人,单位公派6957人,自费留学12.9万人。同时,我国出国留学生所学专业基本涵盖了国外学校开设的所有学科。

2来华留学类型

我国招收的外国留学生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种。来华留学的学生主要是非学历教育。在学历教育中,进修生、专科生和本科生偏多,而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偏少。以2006年为例,学历生54859名,占总数的33.72%,其中,专科生和本科生46216名,占学历生84.25%,硕士研究生5966名,占学历生10.88%,博士研究生2677名,占学历生4.88%。另外,教育部的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学历生68213名,同比增长24.34%,高于留学生平均增长速度,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34.89%,比2006年提高了1.17个百分点;非学历生127290名,同比增长18.04%,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65.11%。2008年,来华留学生中学历生为80005名,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35.8%,同比增长17.29%。而2000年,来华接受学历教育的留学生人数为13703名,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26.3%。可见,高层次学生比例有所上升。

从学科分类看,来华留学生所学专业绝大部分集中在文科,其次是医学。文科主要是汉语教育,医学主要是中医教育。例如,2006年,文科114846名,含汉语类98701名,艺术类2118名;医科20355名,含西医13225名,中医7130名。可见,除了汉语和中医之外,其他学科招收的学生非常少。但是,近年来,经济、管理、工科等学科的留学生人数增加态势明显。

二、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采用定量分析,定量分析采用的指标主要有国际市场占有率、比较优势指数(NTB)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并结合国际上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发达的国家的相关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由于留学教育占据了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绝大部分,且对整个教育服务贸易来说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在无法获得留学相关数据的情况下,本文利用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或教育服务贸易整体指标来代替留学教育的相关指标。

1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即一国某产品或产业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例,反映该国某产品或产业在世界出口市场的比重。将其用于服务产业,即一国服务出口总额与世界服务出口总额之比,反映该国服务贸易占世界市场的比例。市场占有率指标直接反映服务贸易行业国际竞争力的现实状态,其计算方法为:

A国m产品出口市场占有率=A国m产品出口总额/世界m产品出口总额

由于留学生教育在境外消费服务贸易中占据绝对份额,境外消费也是教育服务贸易中的最大份额,因此,本文选择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出口指标来衡量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具体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美国在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上具有强大的优势和领先地位,在2002-2006年期间,出口额基本都保持在110亿美元左右,占全球境外消费教育服务市场23%左右的份额。其次是英国,近几年出口额都在50亿美元左右,占全球10%左右的份额;再次是澳大利亚、法国和日本。总的来看,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和日本五个国家占了全球教育服务市场份额的1/2。相比之下,我国的市场份额很少,2000年我国所占份额不到0.5%,2006年首次突破1%,增加到1.19%,基本达到了加拿大的水平。但是,与美国、英国等国相比,我国的市场份额还是很低的。

2比较优势指数

比较优势指数(NTB),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将该指数引入服务贸易,可说明一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差额占世界总额的比重。这个指标的优点是,作为一个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剔除了通货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的影响,即无论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少,该指数值均介于-1和+1之间,因此,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之间是可比的。另外,一国在某行业中既有出口,也有进口,有时进口的总值超过了出口总值。在这种情况下,比较优势指数更能反映出一国贸易的真实竞争力。其计算公式为:

NTB=(A国m商品的出口一A国m商品的进口)/(A国m商品的出口+A国m商品的进口)

比较优势指数取值范围为(-1,1),当其值接近0时,说明比较优势接均水平;大于0时,说明比较优势大,竞争力也越强;反之,则说明比较优势小,竞争力也小。按照这一指标计算结果如表2和表3。

从表2可知,2005-2007年我国服务贸易整体比较优势指数均小于零,也就是说,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上处于比较劣势,国际竞争力比较弱。从行业结构上看,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零的只有旅游行业和建筑行业,但即使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其优势指数也比较小,即优势十分有限。从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来看,在2005-2007年期间,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指数一直是负数,且都在-0.7左右,这就说明我国教育服务贸易一直处于比较劣势,且劣势很明显。公务员之家

从中美两国的比较来看,在留学生教育服务贸易方面,我国与美国有着极端显著的差距。如表3所示,在2003-2006年期间,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较大逆差,比较优势指数长期为负,基本保持在-0.8左右,而美国则一直为顺差,比较优势指数长期为正,基本保持在0.6左右的水平。

3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是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BMassa)于1965年提出的“显示性比较优势(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RCA)指标”,他认为,国家在产业或产品贸易上的比较优势可以用产业或产品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产品占总贸易的份额之比来显示出来。RCA指数反映一个国家某一产业或产品的出口与世界平均水平之间的相对优势,是一个具有较高经济学价值的竞争力测度指标,由于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从而较好地反映了该产业或产品的相对优势,更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其计算公式如下:

RCA=(A国m产品出口额/A国所有产品出口额)/(世界m产品的出口额/世界所有产品出口总额)

如果RCA指数大于2.5,则表明该国服务贸易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RCA<2.5,同时RCA>1.25,则表明该国服务贸易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如果RCA介于1.25-0.8之间,则认为该国服务贸易具有中等的国际竞争力;倘若RCA<0.8,则表明该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弱。具体计算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在1999-2005年期间,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三个国家的RCA指数都均高于2.5,这就说明这三个国家的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极强,其中澳大利亚的竞争力最强;法国的RCA指数都在1.25与2.5之间,即法国的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日本的RCA指数从小于1增加到1.5左右的水平,即日本从具有中等竞争力发展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加拿大处于中等竞争力范围;德国竞争力较弱。在所有国家中,我国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最弱,大约只有德国的1/2,日本的1/6,澳大利亚的1/23。

三、提升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以知道:在地区结构方面,我国出国留学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最多,来华留学生地域分布极不平衡,亚洲留学生持续占据了来华留学生的绝大部分;在学历层次方面,来华留学生主要是非学历教育,在学历教育中,学历层次偏低,留学专业分布很不均衡,学科专业单一,主要还是锁定在汉语和中医这两个专业上;从国际竞争力来看,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各项指标都比较低,即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不具有国际竞争力,与教育服务贸易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较大差距。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冲击。对于受到经济危机影响的主要国家来说,一方面,经济危机带来的严峻就业形势促使人们在无法获得满意的工作待遇的情况下选择继续接受教育以推迟就业时间和获取技能,降低了人们参与教育的机会成本;另一方面,危机导致的收入水平的相对降低使人们更加重视教育价格。因此,对于中国来说,经济危机带来的国际留学教育需求增长以及对留学教育服务贸易价格的重视,是中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难得契机。

基于此,为了大力发展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提升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我国政府应该高度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继续培育我国优势学科的发展。并大力拓展学科的多元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贸易的开展,国际上学习汉语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尤其是与中国有经常性贸易往来国家的学生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者,国际上对中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我国应该利用这一契机大规模接收来华留学的国际学生,把我国现有的优势学科汉语教育和中医进一步做大做强。与此同时,我国应该充分发挥我国工业制造业的巨大优势,利用技术上和专业上的优势,向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特别是周边发展中国家输出具有相对优势的专业技术培训服务,吸引这些国家的学生来华学习,改变学科不平衡的现状。

(二)加大在国际上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海外办学项目。

目前,我国教育服务机构的国际营销意识还比较淡薄,缺乏到国际市场上去推销自己的主动性。虽然近几年有关部门和机构在国外组织了一些有关我国教育服务的说明会和展览,但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很少采用一些适应信息时代市场需求的宣传手段,影响力有限,使我国许多的优秀教育服务产品没有为国外所了解,失去了很多教育服务贸易的潜在市场,影响了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因此,我国应该借鉴教育服务贸易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大在国际上的宣传力度,发展海外办学,在国外设立语言学校,并开办权威认证的中介机构,加强与国外政府、学校的合作,形成一套完整的海外发展体系。

(三)改变教育理念,进行适度的教育改革。

我国教育发展长期以来受到行政管理和监督,甚至在人们的意识里,政府将教育作为一项福利事业来办,而不是当成一项产业来经营运作。这种观念和由此导致的消极现实做法使我国国内教育资源难以迅速优化配置,也进一步影响了我国教育服务的出口,因此,我国应当及时转变观念,建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进行适度的教育改革。只有建立现代的教育理念,才能不断扩展教育规模,发现新的教育需求和新的教育服务市场,提供多样化、针对性、充分满足市场需求的教育服务产品。另外,之所以提倡适度教育改革,是因为,以我国目前的国情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实际状况来看,让我国教育像发达国家那样完全产业化、市场化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有选择地放宽限制,针对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出口优势教育领域,在有限范围内实行产业化运作,凡是能吸引外国留学生的专业,政府可以让学校根据留学生不同文化背景和特点,在招收留学生的过程中,在学费和学生管理上拥有一定的自主权。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国内学校的自主竞争意识,转变运行模式,增强学校的竞争能力,争取更多的留学生,还能使我国学校管理不断吸取优秀的国际经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国际教育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最大化。

中学国际教育范文篇5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问题;案例教学

毕业论文的撰写是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由于大四这一学年面临着实习及就业的压力,许多学生真正花在毕业论文写作上的时间和精力并不多,再加上本专业的尴尬处境——真正对口的实践机会并不多,更加大了毕业论文选题及写作的难度。董淑慧(2016)以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的208篇毕业论文为例,指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论文选题存在较严重的不均衡情况,且汉语本体研究、纯文学研究以及中华文化研究比例偏高。刘弘、杨欣怡(2017)运用体裁分析的方法(genreanaly⁃sis),发现华东师大本科生撰写的国际汉语教学研究论文的引言结构存在着头重脚轻,复合语步较多等问题。笔者多年的毕业论文指导经历也发现,每一届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相似的问题。因此,本文打算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例,谈谈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并试图从案例教学的角度,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1.正文前存在的问题

1.1主标题的问题。主标题即论文的题目,应该扼要、简明、有吸引力,必要时可以添加副标题,对主标题进行补充、强调。此外,还要求能体现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或研究方法。本科生毕业论文主标题常见的问题主要有:冗长不简明;大而含混;谦辞滥用等。案例一:《博雅汉语•中级冲刺篇(Ⅰ、Ⅱ)》(第2版)与《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的词汇匹配研究①此标题中,像“中级”“Ⅰ、Ⅱ”“第2版”等涉及到教材的水平等级、册、版次等的信息并非关键信息,可以放到正文中加以说明,不一定要体现在标题里,以免造成标题过长。案例二:浅析外国留学生汉语写作障碍作为平时写的小论文,我们可以“浅析”“试论”,不过作为学位论文的标题,最好避免用这一类谦词;其次,标题中的关键词“汉语写作障碍”涵盖了留学生在运用汉语写作各种文体时遇到的障碍,包括的范围比较大,要论述的对象比较含混,而论文实际上只拟探讨留学生在参加HSK六级作文考试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因此综合以上两点,上面的标题若改为“留学生HSK六级写作障碍研究”可能更好一些。1.2摘要的问题。摘要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应该简洁地展示研究的目的、方法、结论和意义等。周小兵(2017a)指出,“好的提要①,读者看完后,能基本掌握论文内容,基本判断是否有研读全文的必要,基本了解这篇论文是否对自己的研究有参考价值。提要应该包含论文最核心的材料和观点。”本科生毕业论文摘要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二:一是不简洁,把一些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二是简单罗列各章标题和主要内容,没有总结出论文的主要观点或结论。以下是一篇毕业论文初稿的摘要:案例三: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越来越多外国人希望学习汉语。进入21世纪,更是掀起了一股汉语热潮,快速发展的对外汉语教学新形势向教材编写提出了新的挑战,各类汉语口语教材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其中不乏优秀的口语教材,但同时也存在一定数量的口语教材,表现出对教材研究的缺乏。《汉语口语速成(基础篇)》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汉语纵横(会话课本1)》则是留学生本科必修课系列教材,这两本口语教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主要通过这两本口语教材的比较研究,呈现当前口语教材的编写现状,并试着探讨其优缺点,为日后的口语教材编写和研究提供参考。(《汉语口语速成(基础篇)》与《汉语纵横》比较研究)在案例三中,“20世纪80年代末……研究的缺乏”这135个字,本来适合出现的位置应当是正文的引言部分,放在“惜字如金”的摘要里是很不合适的。而这段摘要的后半段,特别是最后一句话,应该是呈现文章的主要观点或结论的,但却只是泛泛地说“呈现当前口语教材的编写现状,并试着探讨其优缺点”,读者还是不知道通过这两本教材的比较研究,各自有哪些优缺点。像这样简单说明论文主要内容的摘要,在功能上与学位论文的目录是重复的。1.3目录的问题。目录的问题其实主要反映的是文章结构的问题,同时也间接反映了写作者的思路是否清晰。论文目录要求逻辑清晰、结构匀称、标题简洁、形式整齐。本科生论文目录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有:论文主标题与目录中章标题或节标题相重合;结构不匀称,某些章节的内容过多;逻辑不清晰,某些章节的内容互相牵扯包涵;章节数太多,重点不突出。案例四:有一篇论文的标题是《马达加斯加汉语学习者学习动机调查与研究——以菲亚纳兰楚阿教学点为例》,其文章目录如下: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学习动机相关研究综述;第三章菲亚娜兰楚阿教学点汉语学习者学习动机调查与研究;第四章影响菲纳教学点汉语学习动机的因素;第五章……论文主标题的内容应该能涵盖论文各章标题,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上下位关系,而不应该是逻辑上的平等关系,可是细看案例四的第三章的标题“菲亚娜兰楚阿教学点汉语学习者学习动机调查与研究”只是从形式上对论文的主标题“马达加斯加汉语学习者学习动机调查与研究——以菲亚纳兰楚阿教学点为例”进行重述而已,语义上几乎完全重合。案例五:论文《留学生HSK六级写作障碍研究》目录:一、引言(一)研究现状(二)问卷设计二、调查结果(一)构思定型阶段写作障碍:1时间方面;2词汇方面;3材料理解方面;4心理方面(二)谋篇写作阶段写作障碍:1文章内容方面;2句子选择方面;3语法方面;4写作练习三、结语可以看出,该论文除了引言和结语外,主体部分就一章,所有的内容全部堆积在这一章里,使文章的内容分布极不均衡,其实完全可以把第二章拆分成两章,使文章从总体结构上更加匀称一些。案例六:论文《新HSK六级考试中的成语研究》目录第一部分:引言:选题背景、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汉语教学大纲和权威教材中成语收录情况的调查分析1、《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的成语收录情况分析2、《新HSK考试大纲》的成语收录情况分析3、对外汉语权威教材中成语的收录情况分析(以《发展汉语》、《博雅汉语》为例)第三部分:《HSK真题集》五套样卷阅读部分中成语真题的统计分析1、阅读部分中成语真题的统计2、阅读部分中成语真题的分析(出题点)3、新旧《大纲》的成语收录与样卷的成语考察之间的对比分析第四部分:对外汉语教学中成语的教学建议及学习策略案例六的研究对象是新HSK六级考试中的成语,各部分都应该紧扣这一主题。第二部分对汉语教学大纲的成语收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可以理解,因为要知道考试试卷中成语的出现是否与大纲吻合,超纲率是多少等,就要把“大纲”和“试卷”进行对比,但是本部分还对权威教材中成语收录情况进行分析则显得不太必要,相反,倒是可以把第三部分的第3小点移上来放到第二部分,使第二部分的主题重点放在解决“大纲”和“试卷”成语的对比问题。论文第三部分的主要问题在于下级标题太空洞,“阅读部分中成语真题的统计”“阅读部分中成语真题的分析(出题点)”,这样的标题让人读完以后,还是不知道作者想做什么,是如何去统计,对出题点进行分析又是如何操作。这些问题实质上都反映了作者头脑中对于整个论文的构架还不甚清晰,以致各部分之间内容互有牵扯、小标题表示的内容含混不明确。

2.正文及参考文献存在的问题

2.1文献选取的问题。文献的选取是进行研究现状陈述、文献综述的基础。另外,文中为了证明某些观点,也需要相关文献的支撑。本科生毕业论文关于文献的选取这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选择的有些文献学术质量令人质疑,比如要界定一个重要概念,不去认真查有关专业参考书,而是随意地引用“百度百科”;过多地引用尚未在正式刊物发表的硕士论文,如本人指导的一篇论文《柬埔寨暹粒地区汉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以未来光明国际学校为例》,一共7篇参考文献中,有6篇是硕士论文。一般来说,我们要尽量选取重要刊物上的论文。只在网络公开的硕士论文,质量良莠不齐,引用时要慎重,应在认真研读后确定值得参考,才列为参考文献;且引用数量不宜过多。本科生毕业论文还常引用一些质量不高的期刊文献。案例七:某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围绕“程度补语”而选取的部分文献《浅谈现代汉语极限性程度补语的XX》,科技经济XX,20XX.《网络新兴极性程度补语“XX”XX》,XX语文,20XX.案例七的第一则文献,明明是一篇研究语言本体问题的文献,却出现在以“科技”“经济”为主要领域的杂志上,这样的文献引用时应特别谨慎;第二则文献,确实是发表在语言类期刊上,可是细查一下这本刊物,竟是一本旬刊。语言类专业期刊的周期一般是双月刊或者至少是月刊,引用类似的周刊、旬刊、半月刊之类的期刊,尤其要注意判别文献质量。2.2文献综述的问题。本科毕业论文要有文献综述,不仅让读者对你所要解决的问题的研究现状有个大概的了解,也让写作者能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从而使研究更深入更有针对性,避免重复研究。周小兵(2017b)提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常见的毛病里,有两点也是该专业本科生常出现的问题,即:(1)只述不评。每个论著介绍一两句,说它研究了什么,没有自己对文献的客观评价。(2)没有建立关联。既没有阐释前人的研究对本研究的启发,也没有指明自己需要解决前人未解决的哪些问题。除此以外,本科生毕业论文中还出现了一些更为基本的问题,比如,完全没有文献综述,直入研究正题;不知道文献引用的基本格式和规范,不会对文献进行分类介绍,以及在介绍文献时不注意区分应该重点介绍的有代表性的文献和只需一般提及的文献,平均用力等等。案例八:从目前的文献来看,就专门研究某一系列教材来说,《口语速成》还是一套比较热门的教材。周婉梅(2011)将《汉语口语速成》系列评价为短期汉语口语教材的经典之作。曾玉(2008)从教材的针对性及编写原则、词语与词汇量的选择、课文的趣味性以及课文的难度四方面简要评析《口语速成》。黄方方、孙清忠对《汉语口语速成》课文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崔秀霞(2013)以课堂教学实践为主要依据,比较分析了《口语速成》和《汉语初级口语》(下册)。李镮(2014)从课文、词汇、语法等方面将《汉语纵横》和《发展汉语》(初级)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查阅文献,我们可以发现,《汉语口语速成》系列教材的研究还是有不少,而《汉语纵横》的研究则相对缺乏,并且,目前还尚未有就教材本身,对《口语速成》以及《汉语纵横》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汉语口语速成(基础篇)》与《汉语纵横》比较研究)案例八中,文章的主题是要对《汉语口语速成(基础篇)》和《汉语纵横》进行比较。作者一共介绍了五篇相关文献,既没有分类,也没有选择一两个文献进行重点介绍。其实前三篇文献是一类,属于对单本教材的研究,后面两篇文章是一类,属于对相关教材的比较研究。此外,由于没有对这些文献进行评价,所以也看不出这些文献与作者将要解决的问题之间的关联,仿佛是为了综述而综述。虽然该文献综述第二段似乎也谈及了为什么要对这两本教材进行比较研究,但是任何一个科学研究的意义并不取决于这方面研究的人少或研究成果少,而只在于该项研究有其理论价值或实际应用价值。2.3格式的问题。本科毕业论文有基本的格式规范,比如每个自然段首要空两格、语句通顺连贯、无错别字、字间距和行间距以及页边距等既要合适又要统一,不随意换行等等;涉及到引用作为分析对象的语料,一般用不同的字体(如果正文是宋体、语料用楷体)显示。但是即使在一些毕业论文定稿中,还常出现这些方面的问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方面易出现不规范问题的还有图表、引文的标示及参考文献。对于图表而言,常常出现图表的左右边距超过正文的左右边距;图表不居中;没有图题或表题;或者图表没有编号,以及图题或表题的位置不居中等等。在先说明出处后呈现引文时,很多本科毕业论文作者不知道采取“作者(年份)”的格式。案例九:赵新燕(2000)在《海外华裔儿童汉语教材编写的原则和方法》中提到编写儿童汉语教材应注意:教材内容必须符合儿童学习语言的特点;增加教材的趣味性;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标准中文》与《轻松学中文》练习册比较研究)案例九中,介绍引文的出处时已经标明了作者和年份的信息,如果读者对此文献想进一步了解,只需要按照这些信息去参考文献中即可找到这条文献,了解到更多的相关信息,因此没必要再出现文献标题。参考文献提供的信息,必须清晰、准确。对于某一条参考文献,如果读者觉得有需要,能较容易地根据该参考文献提供的信息找到该文献。本科生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不规范的问题较突出,其中最常见的问题是不标出文献标识码,或者漏写错写标点符号、期刊文献的刊期等等。案例十:部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1]王恩界,武玉香篱,范氏清平.汉语学习动机、策略与汉语水平的关系研究—基于越南汉语学习者的调查.《扬州大学学报》2013年6月第3期[2]齐文喧.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交际性练习考察研究——以《汉语口语》和《汉语口语速成》为例[D].中央民族大学,2013.[3]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6按照一般期刊的参考文献格式,案例九的第一条参考文献漏写了文献标识码“[J]”,刊物《扬州大学学报》在参考文献里一般不需要加书名号,后面也只需要以“年份(刊期)”的形式标明刊出的时间信息;第二条参考文献是没有标明是硕士论文还是博士论文;第三条参考文献中,专著《现代汉语通论》并不需要加书名号,而且出版社前一般要写明出版社所在地,专著的时间信息可以只写到年份为止。

3.案例在学术论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上文只是选取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成稿中比较典型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还是有必要加强写作教学中学术论文写作知识的讲解。在讲解具体的学术论文行文规则时,如果能结合具体的案例来分析,使讲解不停留在抽象的理论规则层面,让学生能明白地了解哪些做法是不可取的,哪些做法是符合要求的。央青(2011)指出,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可以以案例为范例,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案例促反思。案例十一:本文对《新HSK词汇大纲》、《HSK六级真题(2014版)》的五套样卷中出现的成语数量及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平均每套样卷出现成语为67.8个,当中约七成为超纲成语词汇;阅读部分对成语的考核力度最大。通过对样卷的具体试题进行分析,从命题角度及命题选项的设置两方面入手,得出结论:(1)语义理解在成语试题命题中占最大比重,语法考核最少;(2)命题选项设置一般从成语的理性义、色彩义、具体用法这三个角度出发;(3)成语试题在命题上尚存在超纲词汇过多、分布随意、过于侧重考察语义等问题。据此,笔者对新HSK六级成语试题的命题及成语教学提出一些具体建议。(《新HSK六级成语的研究》摘要)比如,我们在讲本科学术论文摘要的写作时,可以首先给学生两则摘要的案例,如(上文的)案例三和案例十一,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这两则摘要的构成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一则摘要比较好?哪一则摘要不符合要求?为什么?由于这两则摘要有鲜明的对比,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可以比较容易地讲解清楚学术论文摘要写作的基本要求,从而使学术论文写作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董淑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论文选题的分析和思考——以南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本科论文选题为例[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04).

[2]刘弘,杨欣怡.基于语步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研究类论文引言结构考察[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7(02).

[3]周小兵.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的研究设计与写作(下)[J].国际汉语教育,2017(02).

[4]周小兵.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的研究设计与写作(上)[J].国际汉语教育,2017(01).

中学国际教育范文篇6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管理服务;招生录取;趋同化

自教育部2010年出台《留学中国计划》以来,来华留学事业蓬勃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据统计,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18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1004所高等院校学习。但在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目前来华留学教育的质量还存在明显不足,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应该从“扩张规模”转向“提质增效”,着力健全留学服务体系、提高来华留学质量,以期“建立与我国国际地位、教育规模和水平相适应的来华留学工作与服务体系”,打造“留学中国”的品牌。健全留学服务体系、提高来华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工作:第一个方面与教学研究相关,包括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团队、教学设施等;第二个方面与管理服务相关,涉及来华留学宣传推介、留学生招生录取和日常管理服务等。对提高来华留学质量来说,这两个方面同等重要,教学是留学生培养的根本,但管理服务对于学生的留学体验往往有更为直接的影响。本文关注后一个方面,首先归纳国内高校目前通行的三种留学生管理模式,进而探讨国内高校在留学生招生录取以及管理服务两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改进建议,呼吁建立精细化的留学生管理机制。在分析国内高校现行的留学生管理模式时,文章将着重与国际主要留学生接收国进行对比,希望能以国外高校的经验,为国内高校提供借鉴。

一、国内高校的三种留学生管理模式

在国际学生管理上,国外高校一般采取完全趋同化模式,在招生、录取、培养、管理和服务等各个方面,对国际学生与国内学生不做区分。在我国,由于各大学国际教育发展程度的不同,现阶段高校留学生管理模式呈现多样化,主要有趋同化、半趋同化和国际教育学院三种模式。趋同化管理模式,即在教学和管理上对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同等对待。目前,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在学校部门职能设置上已基本实现对留学生的趋同化管理:学校招生部门负责国际和国内学生的招生录取,教务处、研究生院和各学院负责国际和国内学生的培养管理。留学生入学后,按专业分配到各学院和班级,与中国学生在同一平台上选课和查询成绩,由学生处负责国际和国内学生的学籍、思想教育、奖学金、学生活动等日常管理。所谓“趋同”不是无视文化差异性的简单同一性管理,其核心是实现对留学生和本国学生在“学生”身份上的同等对待,在承认和尊重留学生不同文化背景的前提下,使他们具备与本国学生平等的学习和被评价的机会。实践证明,趋同化管理有助于促进留学生与本国学生的交流融合,也有利于提高留学生的学习研究水平。半趋同化管理(留学生办公室)模式,即在学校国际交流处之下设置留学生办公室,负责国际学生的招录管理,并与学校其他部门、院系协调相关工作,目前,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均采取这一模式。在该模式下,留学生办公室负责国际学生的招生宣传和录取、奖学金、签证、医疗保险、就业指导、学生活动等日常管理工作,教务处、研究生院和各学院负责国际学生的教学培养;如需多部门协同,一般由留学生办公室牵头。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实现留学生管理专业化,其弊端在于:各学院以及学校职能部门容易将留学生办公室视为国际学生管理的唯一归口单位,一旦涉及国际学生,无论具体是何事务,都交由留学生办公室处理,容易导致责任不清、互相推诿、管理低效。国际教育学院模式,即成立专门的国际教育学院统一负责国际学生的招生录取、教学培养和日常管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江苏大学等国内大部分高校均采取这一模式。在该模式下,留学生管理服务由国际教育学院单独负责,但在教学培养上,有的高校仍依托专业学院,有的高校则直接由国际教育学院从各专业学院聘请师资,在国际教育学院为留学生开设专业课程。这一模式的弊端在于:国际教育学院与专业学院以及学校职能部门的协调成本较高,管理和服务效果受到一定限制;更重要的是,该模式将国际学生与国内学生完全隔离,不利于留学生与国内学生融合,无法实现推进校园国际化建设、开阔本国学生国际视野等开展国际教育的初衷。

二、留学生招生与录取

不论基于何种管理模式,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改进留学生管理水平的基础,都在于招生录取环节。对国际学生来说,招生录取是其接触我国高校的最初环节,学校能否提供公正、规范、便利的招录服务,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留学生的申请意愿和最终选择,并决定其对中国大学的第一印象。对我国高校来说,招生录取直接影响留学生来源,也是后续教学培养工作的基础。目前,许多研究都指出,来华留学生生源问题较为突出,生源不足、生源国别单一、生源质量不高,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我国留学生事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优化来华留学生生源,提升学历留学生比例和留学生质量,将是一项长期工程,但从留学生招生录取的具体工作着手,在短期内仍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一)细分生源市场

近年来,来华留学生生源国趋向多元,但总体上,既有生源国格局并未发生大的变化,仍集中在亚洲和非洲,且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留学生生源拓展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现有的留学生招生策略过于单一笼统。实际上,除汉语言专业等学科之外,各国学生来华留学的动机、主要目标专业、首要考虑因素等都不尽相同。例如,尽管此前的调查研究显示,奖学金资助是外国学生来华求学动机中最重要的一项,但费用问题对来自发展中国家和来自发达国家的学生的影响程度却并不相同;同样,各国来华留学生都会面临文化差异问题,但文化障碍对欧美和非洲留学生造成的影响,显然要比来自日韩等邻国的留学生更为显著。因此,对所有留学生笼统使用同一套招生策略,很难取得良好效果。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高校的经验,对招生市场进行划分,基于各国的政治经济状况、高等教育水平、适龄人口数量、民族文化特色、产业人才需求等具体情况,针对不同国家分别确定因地制宜的国际学生招生目标,制定国别化的招生策略。这种细分生源市场的做法,能够有效回应各国学生关心的问题,做到量体裁衣,同时也有助于高校合理分配招生资源,提高招生效益。

(二)注重招生宣传、加强信息服务

国内高校留学生招录工作的明显短板是招生宣传。就传统宣传途径而言,仅限于宣传册、海报、视频等单一渠道,未能充分利用留学说明会、实地走访宣讲等更为直接有效的方式。而对于更为重要的新兴网络宣传,国内高校目前也仅限于网站宣传,被动等待外国学生搜索查询;而且,即便一些高校已经制作了英语版本的招生网页,这些网页在内容和形式上也都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与此相对,国外高校则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化技术,采取多元化的招生宣传和市场推广手段,诸如通过Face-book、Youtube、Twitter、Linkedin等社交媒体平台,组织虚拟校园参观、在线互动等网络活动,向潜在学生全面生动地展示学校,吸引更多的外国学生申请。有的大学甚至专门成立了市场推广和宣传办公室,负责国际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的建设运营,并针对重点生源国设计当地语言版本的招生网站,以当地语言学校新闻、招生宣传材料和视频,例如多所国外大学在中国的招生推广都使用了微信和微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除了途径单一,国内高校在留学生招生宣传工作上的另一缺陷是信息提供不足。针对上海高校留学生的调查研究证明了这一点,“留学生在来华之前,缺乏获得充分、准确的留学信息的有效渠道”。许多留学生反映,国内高校留学生招生网站外语版本的内容过于简略,无法提供所需资讯,这就给外国学生申请中国大学造成了障碍。即便外国学生最终得以来华留学,信息提供上的不足也会影响他们的留学体验。而许多国外大学不仅在学校网站和社交媒体上向各国学生提供充足准确、易于查询的信息,有的还运用Salesforce等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采集潜在学生信息,使招生人员得以尽早与潜在学生取得联系,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信息,并做好后续跟进服务。

(三)完善生源质量评估体系

多项研究表明,来华留学生生源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入学考核不严格,尤其是国内高校对外国学生申请资格把关不严,对需要提交的申请材料没有详细规定。对此,我们确实要在申请材料上对留学生提出更细的要求,但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国内高校如何对外国生源的质量进行可靠评估。在缺乏类似美国GRE、GMAT或LAST这样的统一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情况下,即便外国学生提交了个人简历、成绩单以及推荐信,由于各国中学教育、课程体系、考试要求与评分标准的差异,国内高校留学生招生录取部门实际上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评价。而对留学研究生而言,问题不仅涉及各国大学课程和考试体系的差别,更困难的地方还在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跨专业申请。针对这一问题,国内高校应当聘请专业团队,研究各国的教育体系、高中和大学课程体系、考试要求及评分标准,据此确定适用于不同国家学生的申请材料要求,制定相应的录取成绩换算标准。如此,既可以确保对各国留学生、对国际学生和国内学生适用同等录取标准,保证国际学生质量;也能为学校招生录取工作提供科学、统一的标准,保证录取工作的公平公正。

三、留学生管理与服务

(一)留学生管理与服务理念

在留学生管理和服务理念上,我国高校与国外大学有所不同。国内高校对留学生,也采用对本国学生的“垂直式管理模式”,注重发挥班主任、辅导员等基层学生管理人员的作用,强调主动了解关心留学生的需求。按照教育部要求,参照本国学生管理模式,我国高校也为国际学生设置了辅导员,以便了解国际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及时做好管理工作。与此相对,国外高校更强调对学生的服务,并未在院系专门为留学生聘任班主任或辅导员,而是采取客户服务模式,留学生在需要时主动上门咨询,学校各职能部门针对学生需求提供相应的专业服务。这两种不同的管理和服务理念各有优缺点。在国内高校的“垂直式学生管理模式”下,学校的通知可以通过学校——学院——班级——学生这个渠道有效传递给所有学生,学生出现的任何突发状况,都能被学校及时发现和解决,不会有任何学生游离于管理之外。对于留学生来说,尤其是本科生,年龄尚小,结束高中学习后独自来到异国求学,大学与高中教育制度的差别、文化差异、语言障碍、远离父母家庭等因素,都有可能给留学生造成困扰,甚至引发心理焦虑,乃至抑郁。国内高校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辐射到每一位学生,尤其是能够通过辅导员主动关心留学生,帮助学生平稳度过出国留学的适应期,尽快融入新的学习生活环境。相较我国高校的主动管理,国外高校更强调在学生需要时提供服务,其优势在于,各职能部门专职人员长期从事留学生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提供更专业化、更有效的服务。

(二)精细化的留学生管理:以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为例

不同留学生管理服务理念的背后是每个国家各自的地域性与特殊性,不同模式各有优劣,不能强作高下之分。归根到底,我国高校留学生管理服务的模式和理念,还是要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契合。在整体上坚持本土特色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注重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在留学生管理中科学合理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这些日常的、具体的服务内容,决定了国际学生的留学体验。对于此类细微工作,最好的学习途径莫过于对典范高校的个案进行研判,此处即以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ofAlberta)为例,来展现精细化的留学生管理模式是如何开展的。作为加拿大顶尖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阿尔伯塔大学非常重视国际化,目前,该校国际学生比例已经达到26%,形成了一套精细化的留学生管理模式,为国际学生提供各类专业化服务。阿尔伯塔大学对留学生的服务主要由该校国际处负责,国际处为此专门设置了国际学生服务中心,由具有专业资质的国际学生顾问为留学生提供各类咨询服务,这些服务在内容上涵盖了行前签证咨询、加拿大移民政策和报税流程、健康保险、医疗服务、学业规划、个人问题、实习就业等国际学生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在常规性咨询服务之外,国际学生服务中心每年还会在各个学习阶段,为国际学生组织相应的活动,具体分为来校前、入学初和学期中三个阶段。在来校前,国际处通过在网站文字材料和视频、单独发送邮件等方式,为国际学生提供办理手续、来校报到可能需要的信息,以便国际学生充分做好行前准备。同时,学校还会在入学前就为国际学生开放“在线学生服务系统”,帮助他们提前对学业进行规划。在入学初,国际学生服务中心会为国际学生提供接机服务,安排本国学生协助国际学生办理学校注册、宿舍入住、银行开户、课程选择等一系列事宜。国际处还会同学生处、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各院系,共同为国际学生组织欢迎周活动,以便国际学生熟悉校园,了解在阿尔伯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在此过程中,他们尤其注重帮助国际学生了解加拿大的价值观,为跨文化交流做好准备。新生辅导结束后,在阿尔伯塔大学的整个学习期间,国际处还会为其组织学伴计划、桥梁计划、当地家庭生活体验等多项活动,以促进国际学生与本国学生的互动,帮助国际学生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

四、启示

对下一步如何改进留学生管理工作,文章提出三条政策建议。第一,趋同化是未来留学生管理和服务的发展趋势,这一点已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的共识。之所以以“趋同管理”为导向,是希望通过无差别管理,促进留学生与国内学生、与校园环境的融合。但趋同化对高校留学生管理人员的外语水平、专业能力等都有比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为高校培养吸收更多精通外语、专业过硬的留学行政管理人才。第二,招生录取是留学生工作的基础,在这一环节,要通过细分生源市场、注重招生宣传、加强信息服务、完善生源质量评估体系等措施,优化来华留学生生源,提升留学生生源质量。第三,在坚持现有留学生管理服务模式与理念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学习借鉴国外高校的精细化留学服务的经验,在入学前、入学初和入学后的整个学习期间,乃至毕业后的校友联络环节,有规程、有效率、有温度地为留学生提供充足有效的服务。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留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重要性,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服务,提升国际学生在我国的留学体验,推动打造“留学中国”品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8年来华留学统计[EB/OL].2019-04-12.

[2]程伟华,张海滨,董维春.从“规模扩张”到“提质增效”:新时代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转型与制度重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12).

[3]彭庆红,李慧琳.高校来华留学生事务现行管理模式分析与分层管理模式探索[J].现代大学教育,2013(1).

[4]WeiLiu,XiaobingLin.MeetingtheNeedsofChineseInter-nationalStudents:IsThereAnythingWeCanLearnFromTheirHomeSystem?[J].JournalofStudiesinInternationalEducation,2016,20(4).

[5]丁笑炯.高校来华留学生支持服务满意度调查与思考:基于上海高校的数据[J].高校教育管理,2018(1).

中学国际教育范文篇7

(一)科学教学内容不够完善。就目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教育整体来看,尽管我国高中地理教育范围内容得到了相应的扩大,但就某些方面来说,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是为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同时,在地理学习中老师还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相较于其他主要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等)来说,学校还未认识到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地理教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严重影响着其教学质量。其次,教学内容相对落后也是影响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现代化教育理念的不断改变,国际上地理教学内容及教育思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纵观我国高中地理教育,其教学内容相较于其他国家,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对国际教育形式的不了解,导致我国高中地理教育模式相对落后,其教育内容也较为单一,没有紧跟国际教育发展潮流。最后,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在我国高中教育中,教育模式多为集体式授课,在教学中,主要由老师单方面进行知识的灌输,老师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忽略了学生需要学什么,仅注重知识理论的灌输。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学习仅抱着应付考试的态度。加之,学生理解能力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学生学习成绩的差距,导致一些学生出现自卑心理。影响其地理教学质量。制约着我国高中教育的发展。

二、新时期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方法及改革创新分析

(一)改革创新科学教育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我国教育主要分为文科类和理科类。地理教育按其教学内容被划分为文科。在传统的教学中,文科类教学大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地理内容僵硬化、教条化。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地理教学产生厌恶,缺乏学习兴趣。降低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老师应积极改善地理教学方法。如举行一些地理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所需,有针对的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二)充分挖掘地理学科优势,结合现代先进教学方式,开发课程资源。地理学科是一门充满时空广远性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身所处环境不断进行研究。充分发挥地理学科作用。高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地理教学中多穿插一些奇异事物或者奇异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学习。

(三)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所需,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内容。情境教学法是当今教学的主流。在地理教学中,老师应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所需。针对学生学习需求制定相应的学习情境,在地理情境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根据学生问题进行解答分析。从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真正目的。

(四)充分结合当前先进信息技术,扩大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发达。在各行各业中信息技术都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教学媒体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更为生动。从而引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注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语

中学国际教育范文篇8

(一)教育经费虽向高等教育倾斜但数额有限

俄罗斯教育部和财政部的教育预算虽向高等教育倾斜但数额有限。转型后俄罗斯教育经费在各层次的投入是向高等教育倾斜的,而教育投入的多寡却取决于国家经济运行状况。俄罗斯的能源经济和教育的关系,可以从其教育经费来源上得到答案。俄罗斯政府的预算取决于收入。俄罗斯能源产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这也意味着能源经济发展的好坏将会影响到国家的总体收入,从而会影响到对教育的投入。近年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不断攀升,俄罗斯石油出口收入大增,不但拉动了国内经济,各领域的财政预算也节节攀升,教育也因此获益。近年俄罗斯联邦教育预算支出占国家预算总支出的百分比(%)为,1995年,教育总支出3.86%,高等教育占2.23%,1996教育总支出3.5%,高等教育占2.0%,1997年,教育总支出3.49%,高等教育占1.99%,1998年教育总支出3.44%,高等教育占2.06%,1999年教育总支出3.6%,高等教育占2.26%,2000年教育总支出3.75%,高等教育占2.28%,2001至今教育总支出均高于4%,高等教育占2.5%以上。由此可见,俄罗斯的高等教育预算和国家经济增长是成正比的,而俄罗斯国家经济的增长和能源经济的增长成正比。

近年来俄罗斯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石油出口。俄经济发展和贸易部公布的材料显示,俄罗斯整个财政预算收入的35%来自石油和天然气工业。2003年,俄石油行业收入达718亿美元,其中石油出口收入达407亿美元,石油产品出口收入达145亿美元。也就是说,俄罗斯高等教育在获得的国家财政预算中,每100美元中就有35美元是来源于石油行业。但即便如此,每年俄罗斯有150万人中学毕业,继续读大学的是少数。这点投入远远不能满足俄罗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俄罗斯一名技术专业的大学生的教育成本每年是2200美元,而国家只能投入500美元。

(二)俄罗斯高等教育的质量令人堪忧

不久前,俄罗斯进行了一次广泛的社会调查。调查表明,有44%的家庭愿意交费使子女接受高等教育,而俄罗斯的许多低收入家庭只能将收入的3.3-7.5%用于子女教育。美国家庭在这方面的教育支出是22%。这说明俄罗斯人对教育服务的支付能力尚且不足。和有限的支付能力相联系的还有择校的边际费用支出,一些家长为使孩子能上一所好学校还要额外支付数额不菲的“好处费”。这说明,尽管教育市场价格高,但消费者数量多,支付能力却较弱。在有偿教育条件下,俄罗斯的教育质量令人堪忧。整体来看,有偿教育的水平、技术保障、办学条件、教学内容和方法参差不齐。有的学校将教育作为追求收益的商业性活动,而不注重质量效益。但也有的学校却将教育质量视为办学的生命,将质量视为数量增加的必要前提基础。莫斯科国立社会大学校长瓦西里·茹可夫认为,只有在国家承担起经费的责任和义务的条件下,各学校才有可能全力以赴地提高教学质量,而不只是为了生存。[1

(三)俄罗斯高校扩招新问题

一直以来,俄罗斯的国立大学预算内计划招生名额都多于自费名额。而私立大学却存在计划招生名额和实际招生名额的反差。如,1995年全俄私立高校计划招生13.55万人,而实际招收5.24万人;1998年全俄私立高校计划招生25.07万人,而实际招生17.71万人;2000年全俄私立高校计划招生47.06万人,而实际招生35.72万人。[2因为目前在俄罗斯人的意识中,俄罗斯国立教育要比私立的商业性教育有威望得多。这种供需矛盾是无法用增加国立大学预算外招自费生名额的方法来解决的。(类似新问题在我们中国也同样存在。试想,假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扩大自费生招收比例,不但会影响到生源质量,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公平、公正新问题。这种供需矛盾的存在短期内不会得到解决。)即便俄罗斯家庭中有44%的家长肯花大钱供孩子读大学(莫斯科市占50%以上),但并非肯花钱就能进入好大学。

(四)俄罗斯高等教育市场的无证经营新问题

俄罗斯高等教育市场的无证经营新问题历来以久。不规范的教育市场主要表现为违反许可证制度及教育活动中的行贿受贿等方面。俄罗斯教育部曾在70个联邦主体中,对大约700所高校及其分校进行过检查。结果表明,有100多所高校在违反许可证制度的情况下经营。

俄罗斯教育部最初规定国立大学招收的自费生数量不得超过预算内学生名额的25%。但是,假如至上而下的限制国立高校的自费招生的规定,会抑制社会需求。私立学校因有办学的自主权,开设了许多管理部、法学部、会计部等。这样本应进入联邦大学腰包的钱流失了。为了重新向国立大学吸引资金,教育部决定取消原定25%的限额。俄罗斯高等职业教育处负责人柳鲍维·克拉夫佐娃提出,“原则上俄罗斯的高等院校可以招收70%的自费生”。[3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只能获得余下的30%预算招生的拨款。任何一位校长,尽管想赚钱,也不想铤而走险。要知道国家预算拨款对他们来说是有保障的,至于他们是否能招来足够数量的收费学生对他们来说还是未知数。这导致在高校招生过程中,行贿受贿现象的出现,主要体现在决策人决定将某人招收为公费生或自费生、录取到某学校等环节上收取贿赂。“教育寻租”之风盛行,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新问题。

(五)俄罗斯高等教育的“灰色”消费

上大学前要花一大笔钱。据社会问卷调查显示,约有36%的人花钱请家教,36%的人花钱参加各种补习班、备考班,32%的人为能被录取支付“人情”费。去年莫斯科市每个家庭用于考大学的平均支出是725美元,非莫斯科市的家庭是280美元。为考入首都内大学“人情”费要花2500~3000美元。根据高等教育经济支出统计的猜测,未来80%大学生的家庭花钱上大学的费用,在俄罗斯的总支出将为年均8.8亿美元。总体上用于孩子高等职业教育的费用年均50亿美元。这其中4.2亿是“灰色”消费,它们大多进了家庭教师的腰包或用于行贿。[4可见,俄罗斯教育市场化需要加强规模和规范化管理,以减少准大学生们在入学前就落入教育“灰色”消费的陷阱。二、俄罗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向

(一)俄罗斯政府开始加大打击力度

对于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俄罗斯早在1999年12月17日就通过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根据该法案规定,因教育服务质量破坏消费者权益的,消费者有权终止学习合同并要求校方退还全部费用。随着向市场关系的过渡及收费教育的合法化,自费学生自然逐渐成为教育服务市场的消费者,消费者有权向国家质量管理局或法院投诉。此外,“国家有偿教育服务条理法案”也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出台。为避免教育市场的种种不规范行为,国家推出了统一高考制度,2004年在莫斯科已有47000多名中学应届毕业生首次参加由国家统一命题的高考,这足以说明,俄罗斯已经开始为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使教育市场化向文明迈进做好了相关的预备工作。[5

(二)俄罗斯教育市场化理念正在趋同

90年代初受到市场法则变化震荡的俄罗斯教育体系已经自然走向平衡。时间使人们熟悉到了教育市场化的代价,熟悉到了无形教育资产、教育质量及教育价格的关系。教育将成为预算的间接收入款项已被俄罗斯教育界普遍认同。教育投资在现代社会是盈利事业。美国探究者及新西伯利亚科学家的分析探究所都认为,在现代工业社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占工作人员的25%,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多半是由他们创造的。也就是说,他们对经济的贡献要远远高于他们在居民构成中的份额。相反,教育程度低于平均水平的人(大约占四分之一的居民)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只占10%。目前,教育投资是赢利事业及教育消费是可以得到回报的意识,可以说已经普遍得到俄罗斯社会的认同。俄罗斯要加入世贸组织,教育也要入世,为此教育界曾忧患重重。[6不过,随着市场观念的转变,俄罗斯教育市场化理念正在趋同。

(三)俄罗斯教育市场有步入良性竞争轨道的趋向

随着教育产业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私立教育机构已从数量的竞争转向了质量的思索。这些机构更加重视现代化技术投入、课程开发、教材建设,更多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办学体制灵活,更适应市场需求,教师的待遇普遍提高。和此同时,国立教育机构为保持竞争地位,也在利用和开发原有资源,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管理机制。这说明俄罗斯教育市场正在步入良性竞争轨道。显而易见,俄罗斯的收费教育不但不会取消,相反,名望高的学校收费会更高。

(四)教育走向国际市场

在“冷战”的最初几年,美国总统的分析家在思索如何扩大美国的世界影响时,得出的结论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方法是发展外国大学生教育。因为,对外国人的教育是一笔不小的经济收益。2000—2001年在美国高校就学的外国学生为547.867万人。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学院2001年有关国际教育交流的统计资料,外国学生仅学费支出一项就为美国带来约60亿美元的经济收益,而用于学校教学的间接支出是95亿美元。美国政府对外国大学生的财政支持是45亿美元。这样,在一个学年内仅外国学生就为联邦各洲增加了近110亿美元的收入。澳大利亚作为教育水平弱于俄罗斯的国家每年在外国学生身上也能收入约20亿美元。

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成功经验极大地刺激了俄罗斯。俄罗斯还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收益指数,每年大学招收的外国大学生约8万人,国家的经济收入年均只有1.5亿美元左右。为此,普京总统指出,俄罗斯作为一个大国,不能没有前景广阔的教育体系。新问题在于,学生的学习是靠国家预算,还是商业基础。他号召高校校长讨论招收外国大学生新问题,并着重强调独联体国家的大学生教育及其专家的培养新问题。首先瞄准独联体国家的教育市场被普京总统列为是绝对首要的任务。[7

俄罗斯首先加强了对独联体国家留学生教育市场的开发,确立了国际联合办学的新思路。(同样值得我们中国教育界反思的是,我国和俄罗斯有着优越的地域优势,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令俄罗斯瞩目,教育水平和质量正逐步被世界认可,俄罗斯学生在其国内学习汉语的势头看长,非凡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我国教育收费和生活消费水平远低于欧美国家,但我们却没有把吸引俄罗斯留学生的教育市场开发新问题重视起来。)

(五)加快和国际教育市场接轨的进程

俄罗斯的一些高校为了和国际教育市场接轨和普及大众化高等教育,也开始实施学分制。在国际教育实践中,学分制在美国大学广泛推开。从1988年起,欧盟成员国为加速欧洲教育的一体化进程,开始在成员国内的145所大学普遍实施学分制。学分制保证了大学生稳定地接受高等教育,它已成为欧洲教育结构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到2000年已有一千多所欧洲大学推行了学分制,并以此作为大学之间交流和合作招生的依据。俄罗斯的高等教育在向国际化迈进的同时,正在建立科学的学时计算转换机制,已经多次专门组织俄罗斯高等职业教育学分制体系实施新问题研讨会,交流学分制经验。科学的学时计算转换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大大地推动了俄罗斯和国际教育市场接轨的进程,为本国学生在国外大学继续深造铺平了道路。

中学国际教育范文篇9

关键词:教育服务;跨境提供;服务贸易

一、教育服务与跨境提供

《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定义了4种服务提供模式,跨境提供是其中之一。GATS把跨境提供定义为“自一成员领土内向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提供服务”。该定义表明,在服务贸易发生时,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均没有流动,跨境流动的只是服务内容。

就费用与成本而言,跨境提供是最便捷和最经济的一种服务提供模式。一方面,服务的消费者和提供者不必承担像其他3种服务提供模式下一方或双方必须流动才能提供或接受服务所产生的费用或成本,如在境外消费的模式下消费者流动到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提供地国,在商业存在的模式下服务提供者以设立新的商业实体的形式流动到东道国,而在自然人流动的模式下服务的提供者以自然人的身份流动到东道国提供服务。另一方面,由于提供者和消费者都不必流动,跨境提供实际上为消费者和提供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而收益并不一定会逊色于其他的服务提供模式。

教育服务跨境提供主要是通过邮政服务、电信服务、广播电视、卫星通讯、因特网等现代通信媒体完成。由于各国国内对卫星器具使用的规管和广播电视媒体的政治敏感性,教育服务跨境提供通常的形式主要有函授、远程教育和培训、网络教育(E教育)等。

跨境提供的网络教育服务较之传统的函授、广播电视媒体提供的教育服务有很多的优点和优势,如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便捷的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和节省费用等。首先,网络教育是学生容易获得的教育服务模式。就网络学校而言,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入网络,自主决定学习的时间、内容和方式,而不需要像传统教育方式下定时定点学习指定的内容。其次,网络教育可以使教育方式有更强的适应性。教师可以使用更为灵活和互动的教育方法。第三,网络教育节约费用和时间。网络教育由于不需要把教师和学生统一集中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而节约时间和成本,唯一需要协调的就是有时需要教师和学生同时进入因特网。

和其他教育服务提供模式一样,教育服务跨境提供也受制于一些因素。首先,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平。教育服务的进口国和出口国的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应用普及程度决定其网络教育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其对外提供和接受外国教育服务的政策走向和教育服务开放程度。其次,国内与国际网络教育政策。教育服务中的跨境提供只适用于那些做出开放承诺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并有法律约束力,而对于那些没有承诺的WTO成员或者非WTO成员并无义务的约束。事实上,即使在承诺开放教育服务的WTO成员中,大约一半的成员都对教育服务跨境提供做出种种限制。再次,教育服务出口国的教育资源提供能力。教育服务的出口国应当具备为外国教育服务消费者提供达到特定标准或符合要求的教育服务的能力和资格。在某种程度上,教育服务的内容和从事教育服务的人员的素质对教育服务质量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第四,统一的教育服务质量保障体系。教育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教育服务提供者的选择。对于教育服务提供者而言,教育服务的质量关系到他们在教育服务市场的份额和长远利益。统一的国际教育服务质量保障体系有利于跨境提供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最后,学历、学位的国际认证与认可。学历和学位能否获得广泛的国际认证和认可是学生关注的焦点和选择教育服务跨境提供的基本依据,也符合教育服务提供者的长远利益。建立有效的国际学历、学位认证、认可机制有利于促进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

二、WTO成员与教育服务跨境提供

由于发达国家在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教育发展水平方面都享有巨大的竞争优势,通常在国际教育服务市场上占有强势地位,对以网络教育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服务跨境提供的开放持积极和欢迎的态度。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包括网络教育在内的国际教育服务提供能力,甚至难以满足本国的教育服务消费需求,对网络教育服务的开放持帝嗔甚至是消极、被动的态度。我国没有承诺开放教育服务跨境提供,为必要时制定灵活的跨境提供教育服务政策留有余地。

在150个WTO成员中,只有47个成员开放教育服务市场,其中又有大约一半的成员都对教育服务跨境提供做出各种限制。美国作为教育服务出口强国,在市场准入方面只承诺开放成人教育服务和其他教育服务,但对跨境提供教育服务没有限制。美国要求其他WTO成员取消包括东道国的不透明国内补贴和针对电子传输教育资料不适当的限制在内的14种妨碍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障碍因素,并要求尚未开放市场的WTO成员开放教育服务市场。法国在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方面对跨境提供均没有限制。韩国对高等教育和医疗健康有关的成人教育跨境提供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不作承诺。日夺对小学和初中教育服务跨境提供不作承诺,在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其他教育服务方面作出了限制性的承诺。澳大利亚承诺开放中学教育、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服务,并对跨境提供的市场准入不做限制,采取了比多数WTO成员更加开放的教育政策,并且指责部分WTO成员为采用因特网提供教育服务设置新的障碍和对进口教育资料设置限制等。可以看出,上述各国对教育服务跨境提供采取不同的立场实际上反映了各自的教育发展水平与开放能力,但更多的是他们各自在教育服务领域的贸易利益和竞争优势,如澳大利亚以促进教育服务出口发展国际贸易,在2004年通过跨境提供方式吸引了24000名国际学生,对教育服务跨境提供也采取积极开放的政策。

三、我国对教育服务跨境提供的政策与立法

在教育服务跨境提供模式下,教育服务提供者(通常是学校)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境内,通过电子传输、函授和通讯等渠道和方法向另一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服务消费者(即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在我国主要指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E-education)。广义的远程教育包含利用邮政、广播电视技术、互联网和电信网方式提供的教育服务,网络教育属于远程教育的范畴。

广义上的远程教育在我国始于1960年建立的广播电视大学,经历了40余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远程教育体系。@我国至今也没有关于远程教育的统一立法,只有教育部及其办公厅的零星的临时规范性文件,比较重要的有《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暂行管理办法》(2003年)和《教育部力公厅关于全面推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应用的指导意见》(2005年)等。在这些规范性文件中,国家鼓励开展远程教育,对远程教育提供机构进行规范,实施质量控制。但是,监督和管理的力度远不能适应远程教育发展的需要,对于跨境远程教育方面的立法基本上是空白。现有的立法(如果是的话)从立法层次和效力上看只能算是规范性文件,其立法层次低、效力弱、内容粗疏、结构散乱的特点很明显,既不能反映和适应国内远程教育发展的现实,也不符合跨国远程教育服务发展的趋势。我国在教育服务方面实行的是积极渐进的开放政策。一方面,我国承诺开放了所有5个教育服务次类的市场准入,即使与英、美、法、澳大利亚等教育服务强国相比也有较高的开放程度;另一方面,我国也对义务教育和警察、军事、政治、党校等特殊教育服务的市场准入、教育服务跨境提供和国民待遇作了保留,对自然人流动作了主体资格上的限制。

我国对教育服务跨境提供不作承诺,既符合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和需要,也反映了民间对开放教育会引起种种问题的担忧,如教育主权的丧失、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国内教育服务市场的流失等。一方面,我国的教育服务总体发展水平及教育管理体制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教育法制不健全,政府服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开放教育服务跨境提供必定会更容易发生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交流与碰撞,意识形态的冲突不可避免。

我国没有承诺开放教育服务的跨境提供模式,意味着我国不必承担向外国教育服务提供者开放跨境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国际义务,为我国制定和修改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方面的立法留有余地。但是,这并不完全能够排除外国教育服务提供者以跨境提供的方式进入国内的教育服务市场,尤其是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服务。这是因为,一方面,英、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实行教育服务出口战略,一些国外高校为扩大影响,增加收入,必然设法拓展海外教育市场,加上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可以让教育提供者和学生不需要跨境流动就可以提供和接受教育服务。另一方面,尽管我国高校不断扩招,高校入学率节节攀升,但民间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依然强劲,国内可以提供的入学机会难以满足需求,而跨境提供的模式可以为国内的教育服务消费者提供一个高效率、低费用的高等教育机会。因此,我国虽然还没有大规模的外国远程教育服务提供者进入市场,但这种教育服务模式的快速发展应促使我国建立相应的教育法律体系。

四、我国应对教育服务跨境提供的策略

尽管世界各国和部分国际组织对教育服务贸易的内涵存在较大分歧,各WTO成员对待开放教育服务采取不同的态度和立场,各国开放教育服务的力度也不尽相同,但是,不容否认的是,跨国教育服务正蓬勃发展,美国、英国等老牌教育服务出口强国正设法扩大跨国提供教育服务市场的份额,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代表的新兴教育服务出口国正把出口教育服务作为发展经济和扩大服务贸易市场份额的重要战略渠道,教育服务跨境提供已成为重要的教育服务出口模式。我国目前发展滞后的教育法制和低效的教育行政体制已成为教育服务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瓶颈,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才能保证我国的教育服务业在开放的环境里健康发展。

1、保持积极、渐进的教育服务开放政策教育服务的复杂特性和各国贸易利益的冲突使教育服务成为承诺开放最少的服务部门。我国已经做出了较高程度的开放承诺,相对于现有的教育发展水平已属不易。在目前的形势下,我国应维持现有的开放政策,同时积极参与教育服务贸易谈判,维护本国的教育服务贸易利益。

2、加快完善教育服务跨境提供方面的相关立法(1)修订《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明确促进教育服务开放、维护教育主权和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原则。(2)制定全国性教育法律。尽快制定《成人教育法》和《学生法》,加强对学生权益的保护。(3)尽快制定《教育服务贸易条例》和《远程教育条例》。前者作为统一规范和管理教育服务贸易的基本法,应规定开放教育服务、鼓励教育服务出口、维护教育主权、保护和发扬民族传统和文化、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等原则、教育服务的4种提供模式、规则、程序和法律救济等条款。后者是调整远程教育服务的专门法规,应规定远程教育服务的定义、适用范围、提供远程教育机构的资格和条件、运作、远程教育的质量监督、涉外远程教育机构的特别规定等内容。

中学国际教育范文篇10

关键词:教育服务;跨境提供;服务贸易

一、教育服务与跨境提供

《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定义了4种服务提供模式,跨境提供是其中之一。GATS把跨境提供定义为“自一成员领土内向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提供服务”。该定义表明,在服务贸易发生时,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均没有流动,跨境流动的只是服务内容。

就费用与成本而言,跨境提供是最便捷和最经济的一种服务提供模式。一方面,服务的消费者和提供者不必承担像其他3种服务提供模式下一方或双方必须流动才能提供或接受服务所产生的费用或成本,如在境外消费的模式下消费者流动到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提供地国,在商业存在的模式下服务提供者以设立新的商业实体的形式流动到东道国,而在自然人流动的模式下服务的提供者以自然人的身份流动到东道国提供服务。另一方面,由于提供者和消费者都不必流动,跨境提供实际上为消费者和提供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而收益并不一定会逊色于其他的服务提供模式。

教育服务跨境提供主要是通过邮政服务、电信服务、广播电视、卫星通讯、因特网等现代通信媒体完成。由于各国国内对卫星器具使用的规管和广播电视媒体的政治敏感性,教育服务跨境提供通常的形式主要有函授、远程教育和培训、网络教育(E教育)等。

跨境提供的网络教育服务较之传统的函授、广播电视媒体提供的教育服务有很多的优点和优势,如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便捷的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和节省费用等。首先,网络教育是学生容易获得的教育服务模式。就网络学校而言,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入网络,自主决定学习的时间、内容和方式,而不需要像传统教育方式下定时定点学习指定的内容。其次,网络教育可以使教育方式有更强的适应性。教师可以使用更为灵活和互动的教育方法。第三,网络教育节约费用和时间。网络教育由于不需要把教师和学生统一集中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而节约时间和成本,唯一需要协调的就是有时需要教师和学生同时进入因特网。

和其他教育服务提供模式一样,教育服务跨境提供也受制于一些因素。首先,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平。教育服务的进口国和出口国的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应用普及程度决定其网络教育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其对外提供和接受外国教育服务的政策走向和教育服务开放程度。其次,国内与国际网络教育政策。教育服务中的跨境提供只适用于那些做出开放承诺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并有法律约束力,而对于那些没有承诺的WTO成员或者非WTO成员并无义务的约束。事实上,即使在承诺开放教育服务的WTO成员中,大约一半的成员都对教育服务跨境提供做出种种限制。再次,教育服务出口国的教育资源提供能力。教育服务的出口国应当具备为外国教育服务消费者提供达到特定标准或符合要求的教育服务的能力和资格。在某种程度上,教育服务的内容和从事教育服务的人员的素质对教育服务质量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第四,统一的教育服务质量保障体系。教育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教育服务提供者的选择。对于教育服务提供者而言,教育服务的质量关系到他们在教育服务市场的份额和长远利益。统一的国际教育服务质量保障体系有利于跨境提供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最后,学历、学位的国际认证与认可。学历和学位能否获得广泛的国际认证和认可是学生关注的焦点和选择教育服务跨境提供的基本依据,也符合教育服务提供者的长远利益。建立有效的国际学历、学位认证、认可机制有利于促进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

二、WTO成员与教育服务跨境提供

由于发达国家在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教育发展水平方面都享有巨大的竞争优势,通常在国际教育服务市场上占有强势地位,对以网络教育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服务跨境提供的开放持积极和欢迎的态度。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包括网络教育在内的国际教育服务提供能力,甚至难以满足本国的教育服务消费需求,对网络教育服务的开放持帝嗔甚至是消极、被动的态度。我国没有承诺开放教育服务跨境提供,为必要时制定灵活的跨境提供教育服务政策留有余地。

在150个WTO成员中,只有47个成员开放教育服务市场,其中又有大约一半的成员都对教育服务跨境提供做出各种限制。美国作为教育服务出口强国,在市场准入方面只承诺开放成人教育服务和其他教育服务,但对跨境提供教育服务没有限制。美国要求其他WTO成员取消包括东道国的不透明国内补贴和针对电子传输教育资料不适当的限制在内的14种妨碍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障碍因素,并要求尚未开放市场的WTO成员开放教育服务市场。法国在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方面对跨境提供均没有限制。韩国对高等教育和医疗健康有关的成人教育跨境提供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不作承诺。日夺对小学和初中教育服务跨境提供不作承诺,在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其他教育服务方面作出了限制性的承诺。澳大利亚承诺开放中学教育、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服务,并对跨境提供的市场准入不做限制,采取了比多数WTO成员更加开放的教育政策,并且指责部分WTO成员为采用因特网提供教育服务设置新的障碍和对进口教育资料设置限制等。可以看出,上述各国对教育服务跨境提供采取不同的立场实际上反映了各自的教育发展水平与开放能力,但更多的是他们各自在教育服务领域的贸易利益和竞争优势,如澳大利亚以促进教育服务出口发展国际贸易,在2004年通过跨境提供方式吸引了24000名国际学生,对教育服务跨境提供也采取积极开放的政策。

三、我国对教育服务跨境提供的政策与立法

在教育服务跨境提供模式下,教育服务提供者(通常是学校)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境内,通过电子传输、函授和通讯等渠道和方法向另一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服务消费者(即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在我国主要指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E-education)。广义的远程教育包含利用邮政、广播电视技术、互联网和电信网方式提供的教育服务,网络教育属于远程教育的范畴。

广义上的远程教育在我国始于1960年建立的广播电视大学,经历了40余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远程教育体系。@我国至今也没有关于远程教育的统一立法,只有教育部及其办公厅的零星的临时规范性文件,比较重要的有《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暂行管理办法》(2003年)和《教育部力公厅关于全面推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应用的指导意见》(2005年)等。在这些规范性文件中,国家鼓励开展远程教育,对远程教育提供机构进行规范,实施质量控制。但是,监督和管理的力度远不能适应远程教育发展的需要,对于跨境远程教育方面的立法基本上是空白。现有的立法(如果是的话)从立法层次和效力上看只能算是规范性文件,其立法层次低、效力弱、内容粗疏、结构散乱的特点很明显,既不能反映和适应国内远程教育发展的现实,也不符合跨国远程教育服务发展的趋势。我国在教育服务方面实行的是积极渐进的开放政策。一方面,我国承诺开放了所有5个教育服务次类的市场准入,即使与英、美、法、澳大利亚等教育服务强国相比也有较高的开放程度;另一方面,我国也对义务教育和警察、军事、政治、党校等特殊教育服务的市场准入、教育服务跨境提供和国民待遇作了保留,对自然人流动作了主体资格上的限制。

我国对教育服务跨境提供不作承诺,既符合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和需要,也反映了民间对开放教育会引起种种问题的担忧,如教育主权的丧失、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国内教育服务市场的流失等。一方面,我国的教育服务总体发展水平及教育管理体制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教育法制不健全,政府服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开放教育服务跨境提供必定会更容易发生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交流与碰撞,意识形态的冲突不可避免。

我国没有承诺开放教育服务的跨境提供模式,意味着我国不必承担向外国教育服务提供者开放跨境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国际义务,为我国制定和修改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方面的立法留有余地。但是,这并不完全能够排除外国教育服务提供者以跨境提供的方式进入国内的教育服务市场,尤其是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服务。这是因为,一方面,英、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实行教育服务出口战略,一些国外高校为扩大影响,增加收入,必然设法拓展海外教育市场,加上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可以让教育提供者和学生不需要跨境流动就可以提供和接受教育服务。另一方面,尽管我国高校不断扩招,高校入学率节节攀升,但民间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依然强劲,国内可以提供的入学机会难以满足需求,而跨境提供的模式可以为国内的教育服务消费者提供一个高效率、低费用的高等教育机会。因此,我国虽然还没有大规模的外国远程教育服务提供者进入市场,但这种教育服务模式的快速发展应促使我国建立相应的教育法律体系。

四、我国应对教育服务跨境提供的策略

尽管世界各国和部分国际组织对教育服务贸易的内涵存在较大分歧,各WTO成员对待开放教育服务采取不同的态度和立场,各国开放教育服务的力度也不尽相同,但是,不容否认的是,跨国教育服务正蓬勃发展,美国、英国等老牌教育服务出口强国正设法扩大跨国提供教育服务市场的份额,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代表的新兴教育服务出口国正把出口教育服务作为发展经济和扩大服务贸易市场份额的重要战略渠道,教育服务跨境提供已成为重要的教育服务出口模式。我国目前发展滞后的教育法制和低效的教育行政体制已成为教育服务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瓶颈,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才能保证我国的教育服务业在开放的环境里健康发展。

1、保持积极、渐进的教育服务开放政策教育服务的复杂特性和各国贸易利益的冲突使教育服务成为承诺开放最少的服务部门。我国已经做出了较高程度的开放承诺,相对于现有的教育发展水平已属不易。在目前的形势下,我国应维持现有的开放政策,同时积极参与教育服务贸易谈判,维护本国的教育服务贸易利益。

2、加快完善教育服务跨境提供方面的相关立法(1)修订《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明确促进教育服务开放、维护教育主权和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原则。(2)制定全国性教育法律。尽快制定《成人教育法》和《学生法》,加强对学生权益的保护。(3)尽快制定《教育服务贸易条例》和《远程教育条例》。前者作为统一规范和管理教育服务贸易的基本法,应规定开放教育服务、鼓励教育服务出口、维护教育主权、保护和发扬民族传统和文化、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等原则、教育服务的4种提供模式、规则、程序和法律救济等条款。后者是调整远程教育服务的专门法规,应规定远程教育服务的定义、适用范围、提供远程教育机构的资格和条件、运作、远程教育的质量监督、涉外远程教育机构的特别规定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