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工作意见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3:21

指导工作意见

指导工作意见范文篇1

一、建立健全残疾人康复指导工作体系

区人民医院设置区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负责对全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总协调调度,组织领导业务技术指导、监督考核。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作为全区社区残疾人管理工作的分支机构,挂残疾人康复工作站的牌子,具体承担相关工作任务。在全区建立起以区康复指导中心为中心,以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网络的残疾人康复管理工作体系。

二、明确功能定位,建立康复医疗分工协作机制

区人民医院(区康复指导中心)主要为疾病稳定期患者提供专业、综合的康复治疗,并具备其他疾病的一般诊疗、处置能力和急诊急救能力,并承担区域内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任务,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主要按照卫生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的有关要求,为疾病恢复期患者提供基本康复服务。

三、逐步建立通畅的康复患者转诊制度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与区人民医院(区康复指导中心)建立合作机制,发现残疾人患者(特别是脑卒中病人和脑外伤后遗症病人)必须转诊到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和康复。

四、实行目标化管理

各有关医疗机构要加强工作信息的搜集,安排专人逢双月底前报送工作信息至区人民医院(),并做好工作文件、资料、照片、录像等档案材料的收集和规范管理。

指导工作意见范文篇2

一、“职工书屋”建设的基本目标

在全市职工(含农民工)工作和生活相对集中的企事业单位、社区、乡镇和重点项目工地普遍建立“职工书屋”,有条件的地方还应建立“流动书屋”和村级“工会书屋”,不断扩大“职工书屋”的城乡覆盖面。努力把“职工书屋”建设成为提升广大职工群众素质的学习站、活动站、加油站;把“职工书屋”建设成为工会职工教育工作的长效品牌和人才培训基地。

二、“职工书屋”建设的标准

(一)全国级“职工书屋”建设的标准

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

藏书量:不少于3000册。

报刊:不少于20种。

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80种(张)、有可上网电脑、有阅览桌椅、日常专职管理人员1至2名。

(二)区级“职工书屋”建设的标准

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

藏书量:不少于1500种。

报刊:不少于10种。

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40种(张)、有可上网电脑、有阅览桌椅、有专职管理人员。

(三)市级“职工书屋”建设的标准

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

藏书量:不少于1000册。

报刊:不少于5种。

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20种(张)、有可上网电脑、有阅览桌椅、有专职管理人员。

(四)配套要求:(1)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2)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18小时;(3)阅览桌椅不少于6套;(4)标准书架不少于2个。

场地面积、藏书量和其它基础设施条件暂时达不到要求的,可采取先建设后完善的办法建立“职工书屋”。

三、“职工书屋”建设和管理的机制

1、资金筹集机制。“职工书屋”建设资金,应采取“多条腿走路”的办法筹集。(1)各级工会在本级留成工会经费预算中开支;(2)积极争取单位行政拨款支助;(3)争取社会捐款(赞助);(4)上一级工会适当安排一定的定级、升级配套资金。

2、图书征集配送机制。要广开图书征集渠道,不断补充新书源。采取(1)本级工会年度预算购书;(2)上级工会配送;(3)整合社会资源。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各级图书馆轮换式资源(图书)共享;动员书店、出版社富余图书捐赠;鼓励单位内部图书捐赠;对单位领导、部门(科室)刊物进行阅后定期收集;积极发动社会各界为“职工书屋”捐赠图书等。

3、职工书屋管理机制。各单位可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因地制宜地建立相应的“职工书屋”管理规定、借阅制度、工作制度,使“职工书屋”管理真正走上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要加大“职工书屋”管理员队伍培训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对各单位“职工书屋”管理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观摩学习和交流,不断提高管理员的业务水平,使他们成为懂业务、善管理的图书专业管理人才。

四、“职工书屋”建设和管理的考评

为了稳步推进“职工书屋”建设和管理健康有序发展,市总工会将采取基层单位自评上报、市总考核验收的办法,对全市“职工书屋”每年进行一次考评。对达到市总工会标准的,市总工会将给予挂牌并进行相应的配套支持;对符合自治区总工会、全国总工会标准的,将积极推荐参加自治区总工会、全国总工会的相关评选活动。市总本级考核评比标准是:

1、设施建设:书屋面积、藏书量、报刊、电子音像制品、配套要求等均达到市级“职工书屋”标准。同时,每年有一定的投入,设施配套建设得到不断改善。

2、管理工作:书屋有关管理规定、借阅制度、工作制度配套齐全,管理人员作业规范,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

3、成效:(1)年借阅量不低于800人次;(2)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群众性集体读书活动;(3)参加市总工会组织的相关培训活动、读书活动积极踊跃、效果明显。

五、“职工书屋”建设和管理的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建设“职工书屋”,是今后一个时期内职工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政治任务,各级工会要高度重视,把“职工书屋”建设这项工作列入工作议事日程,制定“职工书屋”建设的具体计划和目标,要形成建设“职工书屋”的整体工作合力,积极争取党政的重视和支持,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促进“职工书屋”建设不断完善和发展。

指导工作意见范文篇3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

积极贯彻“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治河新理念,以中央、省、市、区防汛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创新为动力,以防御规范洪水为目标,紧紧围绕“洪水预测、指挥调度、查险抢险”三个关键环节,完善防汛基础,加快数字防汛建设,努力实现“两个转变”做到信息传输快捷,指挥调度顺畅,查险抢护迅速,物资供应及时,各项保证有力,确保黄河平安度汛,为我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继续发展提供保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以及《水法》防洪法》等法律法规,坚持“平安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防汛指导方针。立足于防御建国以来的最大洪水,坚持统一调度、严明纪律、服从大局的原则,实行全党动员、全民参战,从而实现确保黄河花园口站22000立方米/秒的洪水经东平湖分洪,区设防流量为11000立方米/秒,大堤平安不决口,确保内河沟渠疏通,日降雨200毫米不成涝,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富不受损失,确保全镇经济健康发展的目的要求。

二、认清形势。

发生较大洪水的时间正日益临近,从黄河洪水的周期规律和资料分析看。据分析,黄河发生较大洪水的规律具有周期性。目前气候反复无常的情况下,今年来大水、降大雨的可能性很大,而我镇复杂、繁重的防汛形势更是让我不敢怠慢。一是镇排涝渠道仅靠一条大寺河,若遇阴雨连绵或突降暴雨,仍有一些沟渠泄洪能力较差;二是镇黄河防汛沿堤战线长(10.69KM防汛任务重,指挥调度困难大,更重要的镇辖段内既有八里护滩险工,更有顺堤行洪的3100米属市级险点,况且我镇尚有个别村户仍在滩区未完全搬迁进去,这就使我防汛任务显的尤为繁重;三是由于年年防汛不见汛,局部基层干部群众思想麻痹,重视缺乏,有不以为然或相当然的思想存在这是当前防汛工作中的严重隐患。因此,强化忧患意识,立足防大汛、抗大洪,确保黄河平安,内河不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富不受损失,首要任务。

三、强化措施、从实抓起

(一)要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广播、会议、标语、科普宣传栏、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宣传我任务要求,让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真正树立起防大汛、抢大洪的意识,使防汛工作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强化领导、落实责任。镇政府已成立了防洪排涝的各种领导组织。要象党委政府包河、包汛一样,办事处、村也要建立包村、包渠道、包地块、包户、包工程等各项责任制,层层落实,村、户、人。哪里出了问题追究哪里的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三)排查隐患。必需在5月31日前对各自负责的河道、沟渠、工程、村、户、地块逐一检查。本着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完全清障,打通阻隔,保证低洼农田日降200毫米雨水不受涝,保证危房住户不伤人,保证黄河防汛听指挥。

(四)迁安救护工作要加快步伐。要依照上级精神。少一些讨价还价,要着眼于安全,着眼于大局。干部要逐户做好工作,群众也要积极配合,保证大水到来群众的生命财富不受损失。

(五)全面落实防汛队伍。安排了黄河防守力量和防汛工具料物的分配方案,必需不折不扣地严格落实。各防守力量花名册及料物准备明细表必需于5月31日前报镇防汛指挥部,特别是料物准备不能只走形式,要实实在地落实。镇指挥部将逐村检查。要通过我扎实的工作、充沛的准备,保证随调随到调多少到多少,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六)搞好汛情测报。上传下达,做好汛情的预测预报,与上级防指24小时保证通讯疏通。黄河防汛办公室设在河务段,内河防汛办公室设在水利站。两办都要安排专人进行汛情雨情测报、汇报工作。各办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值班期间出现失误,贻误战机,将严肃追究责任。

指导工作意见范文篇4

一、合理规划布局,严格界定养殖区域

合理划分禁养区、限养区和可养区。禁养区原有养殖场实行逐步退出;限养区实行总量控制,逐年降低养殖密度,不得新建、扩建养殖场;可养区要统一规划,严格控制生猪养殖规模,防止超环境承载能力。以下区域为禁养区:(1)锦江河城区居民饮水取水点上游沿岸两侧各1500米以内及下游各500米以内的区域;(2)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中型水库库区;(3)城市和城镇中居民区、文教科研区、医疗区等人口集中区;(4)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特殊保护的其它区域。以下区域为限养区:(1)居民区及公共建筑群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500米范围内;(2)禁养区域外的主要河道两侧各500米的范围内;(3)国道、省道、乡村主干道两侧各500米以内的区域;(4)工业园、村镇规划区;(5)养殖密度大、防疫条件差、土地承载消纳粪污能力相对饱和、环境压力大的区域;(6)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它限制养殖区域。禁养区、限养区以外的养殖数量少、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量较大、远离居民区的区域为可养区。

二、严格审批程序,严控猪场批建

1.严把准入关口。今后凡兴建养殖场必须报县政府审批。任何企业、任何个人不得擅自在任何区域新建、扩建和改建生猪养殖场。

2.规范审批程序。凡在可养区内需新(扩、改)建生猪养殖场的,须向所在地村民小组、村委会、乡镇(场、街道办)提出书面申请,由所在地村民小组、村委会初审,并经乡镇(场、街道办)政府审核同意后,再报环保主管部门环评审批和县动物防疫主管部门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审查通过后,再由国土部门办理用地审核审批手续,需砍伐林木占用林地的报县林业局审批。最后报县政府审核批准。凡未通过规定程序审批的生猪养殖场,不得开工建设。凡获批的生猪养殖场建设必须严格按照主体工程与污染防治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及时申请验收。验收合格后核发排污许可证明,验收不合格的,立即停产整顿。

三、加大整治力度,全面规范养殖行为

1.开展全面整治。对正在擅自动工兴建的生猪养殖场立即停建,并不得进行养殖。对属于禁养区范围内的生猪养殖场,必须在年内停止养猪行为,限期自行拆除。对按规定必须关停和拆除的猪场,不听劝阻,拒不关停和拆除的,县供电部门不供电,县动物防疫部门不签发动物及其产品产地检疫合格证,政府有关部门禁止各类项目立项审批。

2.建立规范养殖模式。对属于可养区、限养区范围内的生猪养殖场,必须逐步实现粪污排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猪场污染物排放必须达到国家《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若废水排入锦江河的必须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没有达标排放的猪场进行限期整改。生猪养殖场要建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化尸池、粪便堆沤发酵池、生化处理池、厌氧发酵池及三级沉淀池。要求所有猪场必须实行干清粪工艺,建有砖混结构并有水泥盖板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化尸池(防渗漏)处理病死猪,建有砖混结构并有雨棚的粪便贮藏池(防渗漏)贮藏猪粪,贮藏的猪粪作肥料或送有机肥厂加工有机肥;对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必须建立20m3以上的病死猪化尸池,2年内建立200m3以上的厌氧发酵沼气池或生化处理池;年出栏500-999头的猪场必须建立10m3以上的病死猪化尸池,2年内建立100m3以上的厌氧发酵沼气池;年出栏200-499头的猪场必须建立5m3以上的病死猪化尸池,2年内建立50m3以上的厌氧发酵沼气池或三级沉淀池。200头以下的猪场要建立相应的三级沉淀池。

3.加大执法力度。对未达标排放、限期未整改到位的,未经县环保局审批和未进行环评的生猪养殖场,由县环保局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并加倍征收排污费;对未经审批生猪养殖场的生猪养殖用地,由县国土资源局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对生猪养殖场非法占用林地的,由县林业部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进行处罚。

4.加大技术推广。要整合资源,大力支持养殖业规范发展,充分利用生猪调出大县项目、农村沼气项目,在生猪养殖场推广普及沼气池建设,加快生猪养殖污染治理;推广生物发酵床技术,实行养殖场零排放。加大有机肥运用力度,对购买有机肥实行适度财政补贴。

四、强化责任追究,实行属地负责制

1.实行包干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县领导负责督促挂点乡镇场(街道)的工作。乡镇场(街道)党委(工)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支部书记为直接责任人。由乡镇场(街道)班子成员分别负责包村规范生猪养殖工作,村支部书记要具体包干到场(户)。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起带头示范作用,严格按照规范生猪养殖的整治要求进行整治规范到位,科级以上干部兴办或参与的一年内整治规范到位,其他党员干部二年内整治规范到位。

2.推行属地管理重点突破。对规范生猪养殖工作,实行属地管理、责任包干。县直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充分整合有关项目资金,加大对生猪养殖污染防治的扶持力度,同时要对各自管辖内的猪场提前整顿到位。乡镇场(街道)要有重点的选择1个污染较严重、猪栏建设较泛滥的行政村作为突破口,以点带面推动整个工作的开展。对于一些拒不整改到位的,相关职能部门要配合乡镇场(街道)进行严格执法。对一些扰乱执法的人员,将追究刑事责任。

3.严格责任追究。凡没有整治到位或仍有擅自兴建猪栏的,将追究乡镇场(街道)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责任。对监管不力,瞒报或漏报擅自建猪栏的村支部书记停职或撤职处理。对引起非法上访、信访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照有关规定从严查处有关责任人。

指导工作意见范文篇5

一、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赶超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部署,按照省政府关于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的具体要求和工作安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型企业为主体,以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为主要抓手,以建设创新与服务平台、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和优势创新团队建设为重要支撑,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发展低碳和生态经济为目标,着力发展我市有优势、有基础、有潜力的5个高新技术产业,提升30个创新型企业,实施30个重大高新成果产业化项目,办好2个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组建20个技术创新与技术服务平台,培育10个科技创新团队,不断提高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现赶超发展目标。

二、目标任务

(一)发展5个高新技术产业

1、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以博雅制药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以银涛药业、昌诺药业等为龙头的中成药,以回音必制药、施美制药等为龙头的化学制药,以科伦药业、东亚制药为龙头的大输液,以珍视明药业为龙头的眼、耳、鼻外用药,以三和化工为龙头的医药中间体,以博兰生物、苍源药业为龙头的微生物制剂,以东南滕茶、美怡化工为龙头的植物有效成份提取产品,以盾牌化工、日上化工为龙头的生物农药等。攻克黄栀子色素、黄栀子提取藏红花素、金银花和杜仲提取高纯绿原酸产业化技术,做大做强黄栀子、金银花等产业。

2、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以格美科技为龙头的光伏材料及其产品,以雨帆酒精为龙头的生物质能源,以凯孚化工为龙头的清洁化学能源,以日久电源为龙头的动力电池,以变电为龙头的变电设备。引进投资商,开发LED照明产品和风力发电设备。

3、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以添光化工为龙头的非金属粉体材料,以雨帆化工为龙头的变性淀粉,以华宇香料为龙头的香精香料,以贝特工业为龙头的粉末冶金材料及其制品,以康舒陶瓷为龙头的日用耐热陶瓷材料及其产品,以福美材料为龙头的铝硅碳化硅复合增强材料,开发高附加值的电子封装产品和防弹插板。应用高新技术对现有有色加工企业和塑料制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开发新型铜精深加工产品和工程塑料。以节能环保为前提,大力开发绿色精细化工产品。

4、光机电一体化产业。采用非晶态矽钢片等新型材料,开发系列节能环保型变电设备。应用柔性仿真设计系统,开发系列汽车前后桥等关键零部件。集中力量攻克热挤压成型技术,实现汽车空心半轴产品产业化。引进战略投资商,开发新型汽车。瞄准世界前沿技术,开发先进纺织机械设备。加强与国内外相关大型企业集团合作,实现超强磁强力整流节油器、燃气装置系列产品规模化生产。引进最新科技成果,生产渔业水质水下电子成像监控系统、水坝安全电子成像监控系统和深海资源电子成像探测系统产品。

5、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推广应用南方水稻优质高效栽培集成技术,不断提高优质绿色大米比重;开发应用生态无公害动物饲养技术和植物栽培技术,使东乡生猪、崇仁麻鸡、南丰蜜桔、广昌白莲等大宗农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引进推广池蝶蚌、耐寒桉等动植物良种,实现良种繁育和栽培产业化。大力发展以宝迪食品、天地缘为龙头的鲜冻猪鸡肉和深加工产品,以八达米业、光阳谷物为龙头的大米深加工产品,以燕京惠泉和汇源果汁为龙头的啤酒饮料产品,以映虹集团为龙头的水产及深加工产品,以洪门集团为龙头的禽蛋加工产品和以广昌成启为龙头的白莲加工产品。

围绕以上5个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开展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积极引进项目、技术和人才,转化应用先进科技成果,持续做大产业规模,促使现代农业与绿色食品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生物医药与新材料2个产业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加速发展低碳与生态经济。

(二)提升30个创新型企业

以市优秀科技型企业为基础,依照创新型企业的标准和条件,围绕5个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求,以重大科技项目、制造业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企业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为抓手,通过3年努力,培育出30家市级创新型企业,其中5家左右成为省级创新型企业,力争1家以上进入部级行列。

(三)实施30项重大高新成果产业化项目

以5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型企业为主体,按照技术水平高、产出规模大、带动作用强、市场前景好、节能环保的要求,2009至2012年,每年组织实施10个左右的市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其中1-3个为省高新产业化重大项目),在资金上、政策上给予倾斜支持,加速其产业化进程,使之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四)办好2个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

立足医药企业数量较多、产品较全和金溪香料香精产业规模在全国仅次于江苏昆山的优势,分别以金巢经济开发区和金溪工业园区为依托,着力打造新医药科技城和金溪香精香料科技城。通过3年努力,使之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在全省全国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同时,在新能源、变电设备、塑料制品、日用耐热陶瓷、变性淀粉、绿色食品等领域,培育几个具有优势和特色,能带动经济发展的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五)组建20个技术创新与服务平台

在抓好现有重点实验室、科研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的同时,创建一批技术创新与服务平台。创建新医药、香精香料、日用耐热陶瓷、核技术及应用和核辐射探测等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建添光化工、三和化工、荣成机械、华宇香料、回音必制药、赣电电气等6家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创建8家以上生产力促进中心;创建市专利事务所,为5个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服务。

(六)培育10个创新团队

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创新型企业为依托,以科技项目为抓手,以优秀科技人才为主体,以学科建设和企业发展为目标,组建核资源勘探与方法、核化学与核燃料、建昌帮饮片炮制、太阳能光伏、南丰蜜桔育种与栽培、广昌白莲育种与栽培、化学药中间体、血液生物制品、香精香料、日用耐热陶瓷等10个具有特色、素质优良的科技创新团队。

三、主要措施

(一)加大科技投入

1、增加社会科技投入。一是积极引入风险投资。积极引进国内外风险投资公司,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通过财政资金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成立市级科技担保公司,对新建高新技术项目进行投资或担保。二是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将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列为金融支持重点,引导金融机构对技术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融资需求予以优先支持。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与企业合作,充分运用债务融资工具满足科技型企业多方面的资金需求。三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创新型企业成长。按照国家关于创业板的要求,支持一批创新型企业进入上市辅导,积极鼓励创新型企业进入创业板市场融资。

2、加大财政科技投入。一是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关于科技投入的政策规定。二年内,市本级、县(区)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力争达到2%。2010年,市本级、县(区)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力争达到1%以上。二是加大对重大高新技术项目的支持力度。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每年针对2个高新技术产业实施2个重点科技专项,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攻克共性关键技术。2010年,设立新医药和绿色食品2个重点科技专项。三是加强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进一步增加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数额,有条件的县(区)也要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四是加大财政对科技奖励和专利专项资金的投入。2010年,市财政安排的科学技术奖励和专利专项资金分别为30万元,加大科技成果奖励力度,资助专利申请和实施。

(二)落实激励政策

1、落实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政府采购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使用财政资金的重大建设项目及重大装备和产品采购项目,应首先采用本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对涉及民生的高新技术和产品,在落实扩大内需的措施中优先安排。

2、落实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税收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研发投入,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研发费用,按照有关税收法律和政策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企业按照国家《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实施的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条件的,按相关规定享受进口税收优惠。

3、落实职务科技成果股权激励的政策。对做出贡献的科技人员按照规定实施期权、技术入股和股权奖励。全面实施科技入园行动,科技人员经组织选派服务企业期间,保留原单位待遇,并允许按照政策规定分享创新收益。

4、加大建设用地支持力度。对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的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条件基本具备后,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

(三)推进开放合作

1、加大引资、引智、引技力度。一是围绕5个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重点引进技术含量高、规模较大的项目,特别是有原始创新成果的项目。二是结合中央“”的实施和我省优势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采取多种方式力争引进10名左右的“六个一”工程所需的科技领军人才和管理人才。三是重点围绕5个优势高新技术产业,从国内外引进10项左右重大高新技术。

2、建立合作机制,搭建合作平台。一是加强与部(委)厅的联系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争取国家重大项目和科技成果对我市的支持。二是积极参与泛珠、海西、长三角、鄱阳湖生态经济圈以及中部地区联盟等区域合作,在区域分工中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和科技优势。三是建设一批对外科技合作基地,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3、积极面向国内外配置科技资源。一是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通过在国内发达地区以及国外建立研发中心、购买专利等方式,更有效地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和优秀人才。二是积极推进与跨国公司、优势研发机构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四、加强组织领导

(一)成立领导机构

市政府成立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统筹、部署、指导、协调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实施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和相关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负责协调日常工作。

(二)明确分工责任

由市发改委牵头,会同市经贸委、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卫生局等部门,负责制定5个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由市科技局牵头,会同市发改委、市经贸委等部门,负责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建设规划的制定,并组织实施。由市经贸委牵头,会同市中小企业局、市农业局等部门,按照“十百千亿”工程的推进机制,负责5个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协调推进和创新型企业的培育。由市发改委牵头,会同市科技局、市经贸委、市财政局等部门,负责制定重大高新技术投资项目规划,并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负责制定和细化相关配套政策。

(三)实行目标管理

根据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总体部署,提出年度组织实施的具体项目,并分解到各县(区)和有关单位。领导小组对各地各部门“六个一”工程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定期通报和考核,对各项工作和政策措施进行绩效评估,考核目标纳入各县(区)政府工作目标考评体系。

指导工作意见范文篇6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规划,按照建设“平安”总体要求。明确目标,分步实施,有序推进。通过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实现视频资源的全面整合和综合应用,增强政府应急管理、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效能,为促进社会安定和谐、经济环境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

2011年6月底。按照资源高度共享、运作机制完善、维护保障有力的要求组织检查验收,全县完成“三区”案件高发区、金融商业区、封闭住宅小区三口”城市出入口、重点交通路口、重点单位门口48个核心监控探头和其余2500个视频监控探头建设任务。2011年年底前。形成覆盖面广、监控点密、技术先进、质量可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充分发挥其在打击违法犯罪、强化公共安全管理、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提升群众安全感等方面的城市综合管理作用,确保城市管理更加有序,打击犯罪更加精确,城市安全更加可靠。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领导。由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成立城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领导小组。县公安局、综治办、发改局、财政局、城建局、民防办、交通局、教育局、广电局、文化局、环保局、应急办、供电公司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城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办公地点在县公安局。

四、职责分工

公安部门负责城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日常工作。加强对系统应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和检查,做好系统建设的规划、实施和验收工作。指导各单位建好、用好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财政部门负责加大投入。做好重大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的监督检查工作。将重点公共区域的城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管理和维护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做到同步规化、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城建部门要将城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

并为前端视频监控点提供辅助灯光电源保障。电力部门要将城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公共部分的用电纳入城乡供电体系。

应急、民防、交通、教育、环保、城建、综治等部门要全力协助开展城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确保城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资源共享,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联系。最大限度地提高运用实效。

营造全社会大力支持、积极参与系统建设的浓厚氛围。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发动。

五、工作步骤

一调研论证阶段

公安部门确定需新建、改建、接入、整合的城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点。并由具备资质的专业设计单位进行前期规范设计,制定系统建设规划。形成城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意见,报县政府审核后组织实施。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4月1日至6月30日4月底前。全县完成“三区”三口”48个核心监控探头和其余2500个视频监控探头建设任务,完成县公安局指挥中心视频监控平台和镇派出所视频监控建设;6月底前。做到全面覆盖、合理布局,努力消除盲区和失控点,实现视频资源整合共享。

三检查验收阶段

由县城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领导小组牵头。验收合格后,组织对全县视频管理系统建设进行检查验收。全面投入运行,并接受市级验收。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其作为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精心组织实施。各乡镇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认识城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在平安”建设中的重大意义。切实摆上议事日程。要按照建设目标任务,制定阶段性工作计划,落实具体措施。任务分解到各乡镇、有关部门和单位,明确工作责任,建立检查考核机制,统筹协调,狠抓落实,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公安全力主抓、部门积极配合、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要定期总结经验,修改完善工作措施,不断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二建立投入机制。全面引入市场机制,多方筹集资金。坚持政府投入与社会投资并重。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实现借力发展。城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公共部分建设坚持“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原则,列入县政府财政预算,县财政要确保县级视频监控系统资金落实到位;视频监控系统其他部分建设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出资、谁受益”原则,积极拓展社会化投资途径。组织指导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搞好内部区域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部分承担本单位周边区域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任务;宣传引导群众特别是小型经营户积极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广泛应用安全技术防范设施,提高自身防范能力。

指导工作意见范文篇7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提升规模、质量、特色、效益、富民发展水平的要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线,以产业化、市场化为方向,以农业园区、特色基地为载体,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抓手,深化农业开发综合创新试点,加快推进台湾农民创业园、生物农业产业园建设,大力实施“一镇一园、一村一园”战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主要发展指标目标。全区新增高效农业5000亩以上,新增园区农业5000亩以上,新增设施农业4000亩以上,新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5000亩以上,新增土地流转5000亩以上,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家以上。

(二)农业园区建设目标。依托现代农业“五个一”工程,实施“1460工程”(1个台创园、4个镇级园区、3年建成60个以上村级园区),2013年全面建成台创园5平方公里核心区,初步建成18平方公里建设区,加快建设斗山农业生态园、红豆杉高科技产业园、绿羊花卉苗木园、鹅湖休闲渔业示范园等4个镇级园区,建成山河高效农业示范园、南丰精细蔬菜园、严家桥优质粮经园、丽安花卉苗木园、南村设施蔬菜园、圩厍高效渔业园、燕水庄时令果品园、松芝精品苗木园、青虹翡翠湾渔业生态园、寨门高效农业示范园、新明高效农业示范园、斗山精品白茶园、山联特色龙虾园、东升食用生物产业园、黄土塘精品西瓜园、湖塘桥无公害葡萄园、新巷精品苗木园、港南特种水产园、谢埭荡特种水产园以及中东优质果品园等20个村级园区,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区、镇、村三级农业园区发展体系。

三、工作重点

(一)深化结构调整,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以“稳定粮油业、提升种植业、压缩养殖业”为导向,重点发展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设施高效农业和市场前景广、消费需求旺、业态形态新的新型产业,全面提高农业产业结构能级和综合效益。一是做强主导产业。围绕“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产出高效化”的要求,以现有精细蔬菜、时令果品、精品花卉、高档食用菌等产业为基础,以农业园区为载体,以上下游产业链为纽带,全面推进产业集聚、整合和升级,努力打造设施园艺(花卉、蔬菜、葡萄等)和食用生物(食用菌、灵芝等)两大主导产业,力争2013年销售达到4亿元,2012年达到10亿元。二是做精特色产业。以形成专业化规模优势和区域化特色优势为目标,加快引进资本、注入科技、打造品牌,重点发展功能稻米、翠竹茶叶、景观苗木、特种水产四大特色产业,进一步显化资源比较优势,放大产业特色效应,力争2013年销售达到1亿元,2012年达到2亿元。三是做大新兴产业。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化发展,挖掘农业多元化功能,积极培育生物农业(蝴蝶兰组培、生物质能源、红豆杉生物开发等)、旅游农业(休闲观光、农家乐等)和复合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博览展示、物流交易等)三大新兴产业,进一步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市场链,力争2013年销售达到1亿元,2012年达到2亿元。

(二)加快园区建设,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体系。按照“坚持市场化宗旨、加强企业化运作、提升综合效益”的要求和“招商建园、产业兴园、功能强园”的思路,同步推进区、镇、村三级农业园区建设,加快推动农业发展空间、功能、资源的优化重组。一是提升区级园区内涵。依托高科技园800亩土地整理、开普生物能源、荣善食用菌产业基地、农业休闲观光中心、DIY番茄园、农博园92亩配套功能区等一批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打造生物农业新亮点,构建台创园“五大中心”(博览展示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培训中心、物流交易中心、休闲观光中心)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和科技水平,完善配套功能和运行机制,引领和带动全区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完善镇级园区功能。积极借鉴、移植区级农业园区发展经验和模式,完善规划体系和实施方案,强化产业支撑和机制创新,进一步拉长做强红豆杉产业链(新建种植基地1500亩、育苗基地2万平方米),开发建设绿羊温泉等新增长点,整合利用斗山、鹅湖的产业资源、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全面推进镇级农业园区建设。三是加快村级园区建设。以科学规划、准确定位为龙头,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重点,以土地流转、机制建设为保障,立足各村的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结合“一村一品、一村一企(社)”发展,按照“先开发农业产业、后完善配套功能”的思路,大力推进村级农业园区建设,整体推动全区现代农业发展。

(三)深化市场运作,构筑发展要素支撑体系。把握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和工商资本投资农业不断升温的机遇,依托台创园等产业发展平台和园区管理公司等运作平台,推动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向农业园区和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集聚。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招商先行、项目带动战略,台资外资内资齐抓、招商引商选商并举,重点采取产业招商、以商引商、主题招商等方式,全力推进农业招商引资工作,确保引进农业产业项目20个以上,农业园区配套功能项目10个以上,吸引各类社会资本3亿元以上,引进培育年产值超5亿元、3亿元、1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各1家。二是有序推进土地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结合农村双置换和万顷良田建设,依托区、镇、村三级服务管理机构,鼓励农民采取多种方式流转土地。流转价格根据不同产业、不同片区实行一镇一价、一园一价,并建立完善符合本地实际的价格正常调整机制。三是完善市场运作平台。切实加大镇村园区冠名申报力度,为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对上争取等提供承载平台。按照企业化运作要求,在进一步优化完善新天地公司等园区管理公司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加快成立镇村园区管理公司,为园区投融资、项目建设、园区运行、入园企业管理服务、对上争取等提供运作平台。

(四)加快机制创新,完善为农服务平台体系。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目标,进一步转变服务职能,创新服务机制,完善服务平台,全面提升行政引导力和服务力,促进农业产业真正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增收带动力。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依托现有农业科技“三创”载体,加强与南农大、浙大、上海农科院对接,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力争建成功能稻米(水稻园)、精细蔬菜(高科技园)、特种水产(鹅湖群联)、景观苗木(东港新巷)四大新品种引繁中心、浙大()生物农业研究院和海峡两岸农业培训中心(农博园)等一批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现代化的科技创新平台,并对镇村农技员、农业企业业主、合作组织负责人、种养大户等人员全面开展培训,带动农业生产力的全面提高。二是加强农政执法管理平台建设。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思路,建立完善农业投入品监管体系、农政执法体系、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质量标准体系、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认证体系、品牌管理体系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平台,推动农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三是加强农民增收致富平台建设。按照“三个一批”的要求,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和种养大户、农业科技人员、返乡创业农民等农村能人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强化村级园区发展主体,完善“合作组织+园区(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同时,积极发展土地合作、劳务合作、农机合作等集体经济组织,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开展生产经营、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组织形式和实现增收致富的重要载体。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农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现代农业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抓紧抓实,进一步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强化工作班子,细化工作方案,对各项工作早谋划、早部署,确保早落实、早见效。要建立完善“区级政府引导,主管部门和镇级政府规划指导,村级组织主要负责,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现代农业发展责任体系,全面落实责任分工,加强沟通协调,形成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合力。要把现代农业工作纳入区镇两级重点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健全考评机制,量化考核内容,细化考核要求,加大考核力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规划保障。坚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进一步推进规划工作的法制化,做到没有规划不决策,没有规划不招商,确保全区现代农业建设在科学的轨道上稳步推进。高起点编制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以衔接一产二产三产、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为导向,以沿路、沿河、环山、入园为重点,结合镇村布局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专项规划,突出布局优化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产业优化升级三大主题,加快完善全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体系,年内完成台创园(以生物农业产业园为重点)、4个镇级园区建设规划、20个村级园区的总体规划以及全区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指导工作意见范文篇8

一、人员组成

县人口计生委成立五个督查指导工作组,每组有一名人口计生委副科级干部担任组长,抽调成员7-9人,每组负责督查指导3-4个乡镇,实行督查指导与业务包联相挂钩。

二、督查内容

(一)孕检工作

1、重点对象参检情况;

2、早孕检出情况。

(二)出生节育

1、出生错漏报情况;

2、长效节育措施落实情况。

(三)流动人口

1、建档情况;

2、平台信息交流情况。

(四)群众满意度

1、利益导向政策落实情况;

2、优质服务情况;

3、依法行政情况。

(五)村室建设

1、村室资料规范情况;

2、三室两栏一校落实情况。

(六)工作机制落实

1、队伍建设及镇村干部包保责任制落实情况;

2、村干部对重要个案信息掌握情况。

(七)宣传教育、乡所功能发挥、社会抚养费征管等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每个督查指导组每周督查指导不少于2-3天,确保在九月底之前实现“村村通”。为保证工作质量,建立督查奖励和责任追究制度。对查实的重要个案按下列规定奖励给调查小组:查实1例新婚漏档奖励50元;查实1例虚报孕情、漏报怀孕、错报早孕检出分别奖励100元;查实1例出生、节育统计误差或假早孕发现,分别奖励200元。因督查人员不负责任,镇村上报的虚假个案在县级督查中未能发现,被群众举报查实或在省、市、县检查中认定为误差的,经核实属于已查实不报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出现1例给于县人口计生委督查人员罚款200元,通报批评;出现2例及以上者,给予县人口计生委督查人员停薪待岗或党政纪处分。

指导工作意见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县域经济战略,积极稳妥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引导资金流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

1.先行试点、有序推进的原则。在取得经验基础上逐步扩大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范围。

2.严格监管、规范运作的原则。严格准入标准,明确操作程序,规范公司运作。

3.明确职责、防范风险的原则。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和试点企业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做好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

4.贷款“小额、分散”的原则。确保试点公司严格经营范围,坚持小额贷款的经营取向,切实为县域小型企业和县域经济服务。

5.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试点公司坚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担风险,市场化经营运作。

二、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为积极稳妥地开展试点工作,省政府决定成立辽宁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是:研究全省小额贷款公司的区域布局,推动全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有序开展;制定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相关管理办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市、县(市、涉农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监督管理和风险防范、处置工作。省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为:省政府金融办、省财政厅、省中小企业厅、省公安厅、省劳动保障厅、省教育厅、省农委、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工商局、省林业厅、省海洋渔业厅、省政府法制办、省动物卫生监管局、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辽宁银监局、大连银监局。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政府金融办。

领导小组下设资格审查委员会,负责对市、县(市、涉农区)试点申报方案进行审核,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资格审查并出具意见。

省政府金融办负责小额贷款公司的政策宣传、指导、解释工作;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资格审查并负责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审核、变更、终止工作;对小额贷款公司实行现场和非现场监管,并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审查小额贷款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统计小额贷款公司数据、报表。

省工商局根据工商管理相关法律规定对小额贷款公司实施管理,确保合规经营。

辽宁银监局、大连银监局负责指导、协助省、市金融办对小额贷款公司业务进行现场及非现场检查。

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资金流向进行跟踪监测,并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信贷征信系统。

省其他有关部门根据本部门职能,支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并依法加强监管,防范小额贷款公司风险。

(二)各市政府负责本地区小额贷款公司的政策宣传、协调指导、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对县(市、涉农区)政府试点申请方案出具审核意见。各市指定一个部门(金融办或相关机构)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日常监督和检查工作,防范本地小额贷款公司风险。

(三)试点县(市、涉农区)政府负责组织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具体工作,对小额贷款公司申报材料进行初审,承担小额贷款公司日常监督管理和风险处置责任,并组织公安、工商、人民银行等部门跟踪监管资金流向,防范风险,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三、试点工作程序

各市、县(市、涉农区)政府要认真选择试点对象,有条件、分步骤地推进试点工作,并制定小额贷款公司风险防范措施,落实相应的处置责任。省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各地有序推进试点工作。未经批准,严禁擅自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试点县(市、涉农区)政府负责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组织工作,上报试点申报材料,经市政府审查同意后,报送省政府金融办。

(二)省政府金融办组织资格审查委员会对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申请进行资格审查。经审查同意后,提交领导小组审议。审议通过后,由省政府金融办将票决意见报省政府,根据省政府意见,由省政府金融办出具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筹建的相关文件。

(三)省政府金融办根据小额贷款公司筹建情况及资本金落实、高管人员到位等情况,对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进行审查。试点公司审查合格后,经省政府金融办批准正式开业,并持省政府金融办审批文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并领取营业执照,正式开展小额贷款业务。

四、试点公司运作要求

(一)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准入门槛。小额贷款公司主发起人要从管理规范、信用优良、实力雄厚、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法人中选择。发起人及其他股东应在诚信记录、经营管理上符合相应的资格。主发起人及其关联方持有的股份不得超过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的20%,其余单个自然人、企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及其关联方持有的股份不得超过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的10%,不得低于注册资本总额的5‰,且只能出资一家小额贷款公司。

(二)选择合适的高管人员,确保小额贷款公司稳健经营。小额贷款公司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控机制,建立健全贷款管理制度,明确贷款流程和操作规范。对试点公司的高管人员严格筛选,要求熟悉金融业务、有金融从业经历、具备较强的金融合规经营意识并没有不良记录。

(三)科学设置各项监管指标,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小额贷款公司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不得向内部或外部集资、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一经发现,省政府金融办取消其经营资格,工商部门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坚持按照“小额、分散”的原则发放贷款,鼓励小额贷款公司面向农户和中小型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其股东发放贷款。

指导工作意见范文篇10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及街办监管站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检测站及街办监管站直接面对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处于农业生产第一线,在强化农产品源头把关,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各街办和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区域检测站及街办监管站建设的重要意义,按照全省推行的“商洛模式”,结合基层农技体系改革,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保障措施,加快推进我区区域检测站及街办监管站建设,实现“区级检验监测站+街办监管站(区域检测站)+村组监管员”的三级全覆盖监管体系,提高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二、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推动、立足现实、因地制宜”的原则,以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监管服务职能正常履行、监管服务工作明确到位为检验标准,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检测站和街办监管站机构、队伍、设施、运行机制建设,组建村组监管队伍,实现监管全覆盖,全面提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能力,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提供有力、有效的支撑。

(二)建设目标。结合我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加快区域检测站及街办监管站建设,建立健全“职能明确、人员到位、设施完善、制度健全、业务规范、服务有力”的基层监管网络。2012年,在新丰、代王、任留、油槐、新市街办农业技术推广站建设区域检测站5个,在23个街办全部建设街办监管站,284个行政村组建村组监管员队伍。在完成建设任务的同时,保障机构正常运行。

三、建设方式及标准

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检测站及街办监管站建设,主要依托街办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通过加挂牌子、赋予职能、充实人员、完善条件,建设跨街办的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及街办监管站,同时,组建村组监管员队伍。在村级监管员队伍建设中,各街办结合实际情况,可由村组干部、信息员、食品安全监管员兼任,也可由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或种养殖大户担任,村组监管员由街办监管站统一管理。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要配置3—4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2—3套以上速测仪器、2间检测用房及办公等设施设备,保障检测工作落到实处。街办监管站要设立专门办公室,加挂监管站牌子,配备2名以上监管人员及办公设施,职能、制度上墙。村组监管员队伍要按照村1名、各小组1名的标准配备,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无盲区。

四、职责和任务

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检测站,主要负责管理区域内农产品检测、质量安全知识培训、技术推广等任务。

农产品质量安全街办监管站,主要负责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培训;对辖区农资经营门店、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场小区的生产经营实施质量安全监管,监督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严禁禁用农业投入品的销售使用和限用投入品违规销售使用;协助开展农产品例行监测,产地质量安全检测、安全认证、产地准出、质量追溯,严防不合格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收集报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配合开展农产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完成区农林局交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工作。

村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主要承担对辖区内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种养殖大户生产过程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督,协助基地建立生产档案。配合街办监管站抓好产地准出,组织实施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协助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检测站和街办监管站开展工作,向农民群众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知识,向上级有关部门反馈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

五、几点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检测站及街办监管站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区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区农林局、发改委、人社局、财政局、编办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街办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站及街办监管站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林局。各街办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夯实责任,推动建设工作顺利实施,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二)明确工作职责。区农林、发改、人社、财政、编办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加快推进基层农产品监管机构建设。在具体工作中,区农林局负责区域检测站建设,配备设施仪器,组织人员培训。区人社局负责检测人员的招聘和调配,区编办做好人员定编定岗,区财政局负责做好财政保障。各街办负责街办监管站及村组监管员队伍建设。

(三)强化能力建设。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检测站及街办监管站建设工作要以强化能力建设为根本出发点,从人员、经费、设施等方面给予保障。绝不允许成立机构硬件没到位、硬件到位工作没开展等走形式的现象发生。各街办对村级监管员要在强化考核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工作补助。区发改、财政、科技等部门要将区域检测站及街办监管站建设纳入农业服务体系项目扶持。区农林局要强化对区域检测站及街办监管站工作人员有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