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青年教师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19 11:08:50

指导青年教师工作计划

指导青年教师工作计划篇1

1. 要想做好“传、帮、带”工作,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很重要。在教学上,在师德上,在业务技能上都要做出表率作用。我将会把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新教师,在年轻教师遇到困难时给予真诚的关心与帮助,扶持他们走出困境。

2. 同研同备:上好课的关键是备好课,研究吃透教材,领会编者意图,所以我准备和刘建平老师一起进行新课的同备同研。帮助她对教材进行有效的梳理,以达到在课堂教学中的有的放矢,共同提高教学效率,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3. 跟踪刘建平老师的教学过程,并作好讲评分析,帮助她逐步掌握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除此之外也要多利用空课的时间与刘建平老师进行即时教研,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客观评价刘建平老师的教学行为,并提出改进建议。

指导青年教师工作计划篇2

(燕山大学,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要:工程实践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的重要方面,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需要有过硬的师资队伍保障。目前,高校青年教师普遍存在工程实践经历匮乏、工程能力较低的情况。文章拟从完善顶层设计、深入挖掘高校内部现有工程实践平台资源、构建立体化能力提升平台及多节点、多形式的考核体系等方面,提出提高高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工程实践能力;青年教师;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9-0067-02

收稿日期:2014-12-24

作者简介:宋歌(1982—),女,吉林敦化人,燕山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教学管理研究。

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是指教师在实施以生产实践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时应必备的特有素质和能力的总称[1]。当前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较低是制约高校工程教育深度发展的重要因素。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低,专业实践经验匮乏,不能在各教学环节中适时、有效引入工程实践知识,直接影响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的培养。所以,增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是高校深入开展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在短期内提高高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水平。

一、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一)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现状

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普遍是具有较高学历的科研理论人才,高校对其工程实践经历及能力没有具体要求,加之高校普遍缺乏校级层面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规划,造成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普遍不高。虽然部分教师具有工程背景,但其中大部分教师的工程背景为从事过工程设计或研究,真正具有企业或社会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比例较低。

(二)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1.顶层设计不完善,教学管理文件缺位。从学校层面看,缺乏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总体规划,对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没有具体要求,特别是对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也无具体要求,这十分不利于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要求各异,考核不严格。部分学院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等相关管理文件,对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但各学院要求各异,培训开展方式、考核方法等方面的合理性及培训开展的具体效果缺乏学校层面的监督和指导。

3.实践平台资源不丰富,现有资源利用不充分。由于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在企业开展实践及挂职多以走马观花的形式进行,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未起到促进作用,使得部分企业怠于接纳青年教师开展工程实践,造成青年教师工程实践平台资源不丰富。此外,高校现有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校内工程训练中心等平台在提高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方面的利用率还有待挖掘。

4.“传帮带”作用未得到发挥。目前,部分高校有旨在提高青年教师理论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传帮带”机制,但在提高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方面还是空白。应该重视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在如何培养工程实践意识,如何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实践中的注意事项、工程实践案例如何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等方面的体会和经验,发挥传帮带作用,提高青年教师在这些方面的能力。

二、高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路径

青年教师由于具有很好的知识储备、科研能力以及处世能力,如果能够弥补其真实的工程训练以及工程体会的不足,就有可能解决其指导学生实践环节效果不佳的软肋[2]。我们必须将青年教师“学校—学校”的培养模式转变为“学校—企业—学校”的三明治式的成长模式[3],使青年教师始终保持与生产实际不脱节,学生所学教学内容始终保持与行业发展同步,拥有过硬的工程实践意识和能力。

1.制定《青年教师工程实践管理办法(试行)》,并要求各工科学院按照文件精神,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实施办法。切实加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必须以相关的政策为导向,从思想上逐步强化青年教师对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以切实可行的制度规范教师完成必需的工程实践训练[4]。一方面,补充高校校级层面管理规范;另一方面,加强对各工科学院制定相关实施办法的宏观指导,特别是对实施办法中青年教师工程实践经历考核方法等内容进行把关,保证顶层设计的完善、严密,保证各项实践、培训活动的开展有文件可依,有根据可循。

《青年教师工程实践管理办法(试行)》可包括培养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和意义,工程实践的具体要求、开展方式、考核方法,工程实践经历与职称评定、业绩考评的关系,工程实践开展阶段的工资福利等内容。工科学院的实施办法应结合相关专业的具体特点,认真设计工程能力培养的切入点和侧重点,注重工程能力考核方法的合理性和可执行性,保证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效。

2.将岗前培训、定期培训、专项活动、技能大赛相结合,努力在短期内提升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通过设计多阶段、多形式、立体化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框架,保证培养实效。

(1)岗前培训。由于青年教师多为博士毕业直接到高校参加工作,加之目前应试教育的特点,形成了青年教师由学校到学校的学习工作轨迹,在入职前普遍没有工程实践经历。高校应要求所有没有工程背景的新引进教师,在正式上岗独立承担教学任务前,必须到相关企业学习进修一段时间,或承担一定的实验准备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经历和能力后方可独立承担教学任务。

(2)定期培训。由于工程实际及其发展趋势是在不断变化的,工程实践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这需要青年教师对实际生产环境、工艺及新技术等保持持续的敏感性。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是一项长线活动,应该定期、持续开展。高校应要求青年教师两年或三年内必须以某种形式开展一定的工程实践,保证及时获取最新的工程信息。

(3)专项活动。可根据需要不定期组织有关活动,调动青年教师开展工程实践的积极性。如开展“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计划”、“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计划”等。还可结合特定的教学工作要求、行业技术发展等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开展专项活动。如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有关要求,组织相关专业的专业课授课教师在课程讲授前,到企业调研、学习,在课程讲授中适时、适当地引入工程案例等。

(4)技能大赛。为形成重视并积极开展工程实践的良好氛围,高校可分学科、分专业组织工科学院青年教师开展工程能力相关技能大赛,如“信息系统应用开发大赛”“金相技能大赛”“机器人控制系统大赛”等。具体开展形式可参照学生相关技能竞赛。同时,还应要求或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工程能力竞赛的指导和组织工作,注意培养工程意识,提高工程能力。

3.加强工程实践培训考核。为杜绝个别教师以“走形式、走过场”的心态对待工程实践,高校应加强学校层面对教师工程实践的考核,具体措施可包括:实践前,青年教师应提交完善的实践计划,包括实践目的、实践安排、主要学习内容及开展实践的相关准备等。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对此进行备案,校教学管理部门对此进行抽查。实践中,青年教师应按要求记录工程实践日记。学校应不定期检查各单位教师工程实践开展情况。实践后,青年教师须上报实践总结,由接收单位提出考核和评定意见,学院确定考核结果,记入青年教师个人档案。此外,相关学院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更为细致的工程实践考核办法,学校对此进行宏观管理,对实践计划、实践日记、总结报告质量较高和实践管理工作开展较好的学院,给予一定奖励。

4.健全工程实践制度保障,增强培养计划执行力。为解除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高校应积极与实践单位协调,安排好青年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包括为青年教师争取岗位补助、人身保险及较好的住宿生活条件等。同时,学校应照常发放青年教师工程实践锻炼期间的工资、基础津贴和其他福利,给予一定的交通补助和生活补助,保证青年教师能够安心从事企业工作。

5.充分利用现有工程实践平台资源,包括学生校外生产实习单位,校内工程实践平台等。鉴于目前高校工程实践平台资源不丰富,应深入挖掘现有平台的利用方法,提高其利用率。

(1)校外生产实习。可以利用学生实习机会,组织青年教师到生产实习单位学习。一方面,在实习单位了解生产环境、流程、工艺,掌握理论投入生产实际的衔接点,学习生产实际案例,参与生产技术攻关等,丰富工程实践经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了解学生生产实习的过程和内容及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内容和注意事项,为日后承担生产实习指导任务打下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因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立是以学校和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为前提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资源,组织青年教师分期分批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开展培训学习,同时,加强与相关企业的横向科研合作,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2)校内工程实践平台。部分高校拥有设备完备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校内工程实践平台。这些资源在满足实验教学的基础上,还可以在提高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加以利用,作为青年教师在企业开展工程实践的补充。相关学院和专业可根据这些平台资源的具体情况制定平台利用方案。校内工程实践平台的利用,各项成本均较企业实践低,而且,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来开展工程实践训练。此外,还应鼓励教师利用校内平台开展工程实践的同时,积极参与相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工作。

6.发挥经验丰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目前,部分高校有为青年教师安排助课导师的要求,但在工程实践能力的指导方面还没有特别安排。为迅速提升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应充分发挥工程实践经验丰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为青年教师安排实践能力导师。

实践能力导师的指导内容可包括实验教学、毕业设计、生产实践等教学环节的指导、与工程实际相关科研工作的指导、工程实践案例介绍、工程意识培养等。青年教师不仅要完成理论教学环节助课任务,还要在实践能力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以上学习内容,以达到提高自身工程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仰森.计算机学科教师实践能力发展探究[J].计算机教育,2010,(8).

[2]李炎锋,薛素铎,杜修力.卓越工程师计划背景下青年教师工程素质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3,(4).

指导青年教师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新教师;职业生涯设计;青蓝培养模式

0引言

近年来,新教师数量逐年增加,他们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关乎学校的规划发展。学校办好教育的关键在于建设结构科学合理、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其中,大量的新教师迫切需要成长,他们热情高涨,朝气蓬勃,但大多数是从校门走向校门,在职业道德修养、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方面都相对欠缺,需要针对性的指导和引领。此时,新教师的职业生涯设计尤为重要。古人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责任心强、教科研能力突出的老教师对新教师进行“传、帮、带”,指导新教师制订个人发展规划,成为了新教师成长的科学、有效路径。本文将从新教师职业生涯设计入手,重点研究青蓝培养模式,并对其内容进行阐述。

1新教师职业生涯设计的重要性

教师职业生涯设计是指“在开放的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主体在内外双重机制的交互作用下,自我规划设计、主动谋求个人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的动态活动过程”。这一过程包括教师对自身与环境的评判和思考,对职业的认知和选择,对职业前景的预测,对职业能力和专业发展的评估与设计。教师职业生涯设计有助于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取长补短,发挥特长,激发个人潜能,有助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抓住工作重点,明确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实现个人发展。因此,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和设计,是教师自身不断成长、持续保障专业发展、最终取得成功并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路径和必然选择。对于新教师而言,职业生涯设计更加重要,关系到他们的岗位适应能力。目前,大部分新教师是从校门走向校门,没有足够的社会阅历和经验,工作前也没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并且高校的恒温环境也逐渐使他们失去了一定的竞争力。因此,新教师更加需要科学合理地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做好职业生涯设计。

2新教师职业生涯设计的路径

新教师职业生涯设计具有终身性、阶段性、专业性的特点,分为短期和长期设计。其设计路径包括:(1)参加新教师岗前培训。新教师岗前培训是教师进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新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掌握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措施,是教师上岗、教师资格认定、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必备条件之一。新教师岗前培训内容包括: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政策法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等。岗前培训的考试成绩记入个人业务档案,尤为重要。(2)参加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学校为新教师提供的学习与交流平台,旨在帮助新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尽快完成角色转变,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参训教师通过聆听专题讲座、参与教学观摩等方式,了解学校的办学历程,明确学校师德建设的相关要求,从教师资格证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等方面确立专业发展的短期目标,并且更好地融入到学校的内涵建设中去。(3)参加专业提升培训。新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结合系部及学校的发展规划,选择合适的、专业的、高层次的专业提升培训,聆听专家的经验分享,与不同年龄层次的优秀教师在一起讨论交流,从而获得自身的专业提升。(4)积极开展“青蓝工程”项目。“青蓝工程”项目是近年来在高校兴起的一种青年教师培养模式,“青蓝工程”中的“青蓝”取自《劝学》中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即由指定“老”教师对“青年”教师在科研、教学及实践等诸多方面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使青年教师能够迅速成长为能够胜任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优秀教师。

3青蓝培养模式研究

青蓝培养模式是新教师长期的职业生涯设计,是新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引领、帮助、促进新教师成长,并且为新教师成长提供保障。青蓝培养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在教育理念、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等多方面有较高水平的中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与新教师结队,使新教师得到迅速成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青蓝培养模式是传统的师徒关系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的体现,也是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的传承。青蓝培养模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得以实现:

3.1新老结对,组建青蓝团队

学校各部门应高度重视新教师进校后的培养工作,认真组织,宣传动员,为新教师选择思想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教科研能力突出的指导教师,新老双方签订师徒协议,明确各自的职责。并且,在结对实施过程中,各部门要配合学校对结对双方进行跟踪监督,不定期抽查核实,保证计划正常落实。其中,老教师必须教风严谨,锐意创新,主动承担传帮带的责任,卓有成效地帮助新教师成长,具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新教师必须虚心听取老教师的指导意见,结合自身,不断反思,积极进取。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新教师学习成果汇报活动,给予新教师展示的机会,获得自信,更加努力进取。

3.2青蓝团队进行师德培训

青蓝团队中的“师傅”是师德师风的引领者,是新教师情感和信念的塑造者,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自觉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师职业道德。老教师的优秀师风和光荣传统即是青蓝团队进行师德培训的教育资源,爱岗敬业、淡薄名利、潜心钻研的师德风范,即是新教师学习的榜样和力量。新教师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支部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下,应紧跟老教师步伐,维护教师职业形象,提振师道尊严。

3.3青蓝团队进行专业建设

青蓝团队中的老教师在本专业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为本专业带头人,长期致力于专业建设,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并且,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融入学科专业发展前沿。教学方法和手段先进,重视实践教学、研究性教学和信息化教学,促进学科专业发展,对专业建设贡献突出。他们有明确的专业研究方向,在专业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开展的研究工作属于本专业的前沿方向或具有创新性构想,有较为突出的合作研究和教学改革成果,并已经取得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在如此优秀的老教师带领下,新教师可以认真听课,课后进行消化,整理自己的课程教学思路,设计教学实施方案,在教研室展开课程研讨,讲述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收获,并整理归档,形成完整的学习材料,以供同专业的新教师共同学习。学习的同时,新教师需要每学期进行课堂展示,呈现学习成果。老教师通过新教师展示课活动,考查新教师的工作态度、专业能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是否有所进步,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帮助新教师更好更快成长。除此之外,学校可定期开展新教师教学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改;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进行指导;带领新教师赴兄弟学校开展课程改革的交流活动。

3.4青蓝团队制订新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老教师指导新教师制订自我发展规划是青蓝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教师自身发展,更加关系到学校的内涵建设及发展。制订新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的过程,即是新教师转换角色、自我审视、主动学习、主动提高的过程,也是老教师共同提高,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见证学校发展的过程。过程中,新教师融入新的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对学校组织目标认同,融入到学校发展;老教师按照学校内涵建设的目标,指导新教师确定短期和长期目标,科学合理地制订个人发展规划,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对新教师的发展进行定期跟踪,提供帮助,促使新教师迅速成长,实现教师、学生、学校共同发展的共赢局面。因此,青蓝培养模式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师培养,从传统的师徒关系发展成为新老团队建设,从师傅对徒弟单一的教学指导发展成老教师团队对新教师团队全方位综合性的引领,包括心理建设、情感建设、师德师风培训、教学能力提升、专业素养提升、教育水平提升、职业生涯设计,贯穿新教师从入职开始的成长之路。青蓝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为学校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4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重大责任,素质高、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终身教育思潮下,教师专业化是伴随教师整个职业生涯全过程的重要进程。其中,学校实施青蓝工程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新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新鲜血液,是学校教科研的重要力量,其教学、科研、专业能力将直接影响着学校人才的培养,承担着教育事业的未来。青蓝培养模式是新教师培养的重要、有效方式,是长期持续的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实践活动,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学校在培养新教师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为新教师的成长提供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青蓝培养模式,对新教师进行职业素养的培训与提升,由此提升新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办学水平,最终实现教师、学生、学校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振响.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设计[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连榕.教师职业生涯发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3]伍尚海.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SWOT分析及策略[J].贺州学院学报,2011(3):101-104.

[4]王友青,姚明亮.浅析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6(18):106-107.

[5]刘尧.高校青年教师如何规划未来.中国教育报,2009-11-18.

[6]孙建军.什么是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洛阳教改论坛,2007-9-5

[7]席微娜.江西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J].农家参谋,2018(24):187.

[8]刘继荣,杨潮.试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体系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08(8).115-118

指导青年教师工作计划篇4

挖掘教育资源,传承优秀文化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完善的自觉追求,是优秀教育者一生的奋斗过程。学校党支部、工会和团委,结合近年来老教师退休比较集中的实际,把凝聚在老教师身上的优秀教风和光荣传统,作为青蓝团队开展师德培训的教育资源。在为退休教师举办离校告别仪式的准备过程中,组织青年教师对老教师进行访谈,开展“书写老教师事迹、传承学校文化”的教育活动。在一场场“学校因您而精彩”的老教师退休告别会上,看着老教师曾经年轻的风采,读着青年人对老教师感人事迹的赞颂,老教师身上那种爱岗敬业、潜心钻研、淡薄名利、为校增辉的道德风范,在青年教师的心里埋下了重生的种子。

结对拜师,名师指引

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如何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这是青年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为了让青年教师都能交上满意的答卷,学校为青蓝团队中教龄不满两年的青年教师指定了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新老教师结对子,双方签订师徒合约,规定各自的职责和要求。学校定期举办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公开汇报课活动,召开师徒工作总结展示会议,考核师徒责任落实情况。在这些交流活动中,青年教师听取老教师的指导意见,学习团队中其他人的成功经验,不断自我反思、行为跟进。

开设青蓝团队课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社会对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益的要求空前提高。在这一背景之下,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世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特征。为适应时代要求,我校党政领导每学年都要认真制订青蓝团队课程计划,选聘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定期开设青蓝团队课堂。课程设计的内容丰富多彩,从教育法规、师德修养,到心理拓展、说课评课,从学生辅导到与家长沟通,凡是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人际交往、学科能力上经常遇到的问题,都会作为青蓝团队的课程主题。课程的形式多样活泼,有美文分享、案例反思、游戏体验,也有授课讲座、分组研讨。我们还开辟了“青蓝剧场”教育普法平台,青蓝团队的成员将教育普法剧情精彩地再现于校园,并通过他们扮演的一个个生动的角色,深刻理解了相关教育法规的内涵,理解了教师从事的崇高事业。

指导青年教师制订自我发展规划

指导青年教师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科研引领;青年教师团队;建设;“1234”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10-0031-04

在科研引领下,笔者所在学校通过实施“1234”培养模式,初步构建了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的制度体系和生态环境。

一、“1”——一个组织

2011年9月,学校成立了“青年教师学习会”,简称“青学会”。“青学会”主要由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组成。“青学会”由校长室领导,直属于教学科研处,是以培养青年教师为核心任务的教师组织,是一个以培养“双师素质为主的优秀教师团队”为核心任务的学习型组织。“青学会”以“促进内涵发展、提升‘双师’专业化”为指导思想,秉承着“学习丰厚底蕴,阅读提升品质,创新焕发活力”的宗旨。“青学会”领导机构健全,成立伊始,就拥有自己的活动章程和会标,每个学期都有详尽的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并能根据方案和计划求真务实开展好各项工作,如举办的别开生面的“首届读书讲坛”、激情满溢的三届“活力课堂优质课大赛”、以教学改革为核心的课题研究、以考察学习为平台的专题培训等等。2013年,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学校按照专业和课程又成立了“青学会”所属的“动力源”、“正能量”和“博利恒”三个分会。分会的成立,为“青学会”的发展又增添了新的活力,让青年教师的成长焕发出勃勃的生机,让创新驱动成为青年教师快速成才的内在动力。

二、“2”——两项规划

(一)学校培养规划

学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团队的培养培训工作,将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整体规划之中。学校为每位青年教师建立了“青学会青年教师发展简历”,为每位青年教师量身定做了三至五年的发展规划。对于刚入校门的新教师,学校则制订了《新教师发展性教学科研评价手册(1—3年)》,对课堂教学水平和论文、案例、反思等教科研成果都有一个层级推进的量化发展指标,为青年教师明确了成长成才的方向。

(二)个人发展规划

青年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是对教师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进行的设想和规划。青年教师通过对自己的分析定位,制订个人五年成长规划,以此激励自己反思践行,不断成长。

三、“3”——三大工程

(一)有效实施的“青蓝工程”

隆重的结拜仪式。每学年伊始,学校为新教师精心选拔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水平一流的指导教师,并隆重举办“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签约仪式。2011年共有11对师徒签约,2012年师徒结对又增添了新的力量。为了进一步强化“青蓝工程”,浓郁氛围,示范为先,校级领导主动担任新教师的指导工作。在签约仪式上,学校具体解读“青蓝工程”实施方案,重点详细阐释师徒职责及奋斗目标。每年隆重举办的结拜仪式,明确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奋斗目标,源引了“问渠那得清如许”的源头活水,开启了“以人为本的过程中更新管理理念、注重研究质态的过程中转变管理方式、践行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养”的青年教师团队打造的经典篇章,为“打造青年教师团队,促进内涵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务实的研究过程。为确保青蓝工程落到实处,师徒结对签约仪式之后,针对新教师的教学实际和《新教师发展性教学科研评价手册(1—3年)》的职责目标,为每位新教师确立了三年教学和科研成果的达成目标,让“青蓝工程”落地生根。在教学研究方面,第一年进行教学目标的研究,第二年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第三年进行教学内容的研究。在科研成果方面,要求新教师立足课堂教学实践,撰写论文、案例和反思,申报个人研究课题,将教研和科研紧密交融。第一年要求新教师的文章和课题能在校级获奖、立项,第二年在区级以上获奖、立项,第三年在市级以上获奖、立项。层级发展,梯度推进。

如从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学校开展了教学目标诊断课教学研究活动,针对教学目标确立及达成的难点,首先在理论上给予积极指导,开设了讲座“如何撰写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的撰写及达成”作为本学年“青蓝工程”研究的重点,一个月开设一次教学目标诊断课。其次,每月举办“青蓝工程”教学目标诊断课评课研讨会,进行一对一的评课。第三,新教师立足诊断课课堂教学实践,进行一课一反思。师徒结对“教学目标诊断课”是借助“青蓝工程”这一平台加速新教师快速站稳讲台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将“五课”教研常规化、教学研究常态化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在研究活动中,学校要求新教师正确制订教学目标,较为合理科学地确立教学重难点,要围绕教学目标撰写教案和组织课堂教学,把“教学目标达成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为本学年师徒结对常态化课堂教学“诊断”的主要内容。希望通过“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五课)的环节,围绕“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达成,立足常规课堂,脚踏实地地解决课堂存在的问题,逐步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最终提升新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确保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师傅们无私奉献、悉心指导,徒弟们及时反思、认真施教,通过一年的课堂教学诊断课研究活动,圆满完成了教学目标的研究任务。

从新学年开始,“青蓝工程”教学研究活动进入到教学方法诊断课教学研究活动阶段,一批新教师相继面向全市进行公开课教学,深受好评,这也是“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教学方法诊断课常态化的课堂教学的真实呈现。

规范的考评机制。为了使“青蓝工程”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学校特设立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指导教师奖”和“新教师教学科研目标达成奖”,并纳入到“教师专业发展和教科研成果绩效考核”序列,对师傅和徒弟从不同的评价指标和评价内容方面进行考评。考评内容涵盖了教案撰写、教学反思撰写,上课、评课、评价手册填写等几方面。为了评优激励,学校召开了隆重的颁奖仪式及交流总结大会,以此充分肯定“青蓝工程”师徒取得的成绩,也营造了教学研究活动的浓厚氛围。规范的考评机制,培养了青年教师科研习惯,强化了反思意识,切实提升了新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发挥了教科研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和服务作用。

(二)大力推进的“‘双师’工程”

“双师型”教师及“双师”素质的培养是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工学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和必备手段。在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中,学校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作为第一要务。学校通过制度约束与奖励激励并举,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双师型”教师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证书的获取;通过校企合作、教师下企业实践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产学研水平;通过优惠政策,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研究生,提升学历层次,以此加快青年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的步伐,扩大“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如学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青年教师,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在学校领导的大力度支持下,青年教师全部通过了全国信息化平面设计师、全国信息化室内设计师、全国信息化动画设计师的资格认证,大大提高了本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比例。

(三)梯度培养的“名师工程”

对学校而言,一位名师就是一笔财富,一位名师就是一个航向标,一位名师就是一座动力无限的“核电站”。学校实施青年教师“名师工程”,以名师为龙头,带动与促进青年教师业务素质的整体提高。这就要求学校一要完善名教师培养机制,二要制订名教师培养规划,三要遵循名师成长规律,梯度培养,循序渐进,四要创设名师培养平台。这就要求青年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强化反思意识,开展课例研究;带着问题意识,主持课题研究;厚养理论知识,提升研究水平。学校在实施名师工程的过程中,优化选拔、培养与管理的环节,给青年教师充足的空间让其自由发挥,这样才能做到以管理促成效,为名师工程高效持续地实施保驾护航,真正发挥名师效能。

四、“4”——四种途径

(一)读书学习为源头

著名教育家肖川说:“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1]”。教师本身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而读书则是重要的学习途径。读书不仅可以丰厚文化底蕴,使自己更具有文化眼光,读书更为重要的价值在于使教师的内心变得开放、鲜活、细腻和温柔,从而使教学永远充满活力和内在的感染力。读书学习也是青年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成长的源头活水。为此,学校每个学期都为“青学会”全体成员发放读书券,指定阅读篇目,多次开展赠书活动,并举办读书心得评比。2013年6月,学校隆重举办了“润泽书香校园,品味教育人生”首届读书讲坛。本次讲坛,有阅读诵读、读书微访谈、读书沙龙等形式,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讲坛从教学理念的确立,到从教品质的信守;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们无不从阅读中得到了法宝。有了阅读,教师们才能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带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感染,具备一定高度的阅读水准和一定深度的知识涵养,才会有高品质的教育。

(二)课题研究为引领

随着职业教育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课题研究工作化必将成为职教科研工作新的发展趋势。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提高工作的品质,物化研究成果,推进成果的转化必将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必要途径和内容。

针对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走向,在职教专家的指导下,在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学校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校企合作的五年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研究”,该课题已通过评审,立项,目前正规范有序地开展研究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在课题研究的引领下,服装工艺与制作和电脑艺术设计“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被评为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目前,这两个教学团队正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载体。学校通过教学团队建设,依靠优秀教学团队的智慧和力量,促进青年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以此深化专业建设、课程和教材改革,变革教学方式,提升青年教师产学研结合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科研型”“研究型”教师。让“研究”成为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习惯和状态,从而在享受职业中快乐幸福地成长。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2]

(三)反思性教学为举措

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方式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不断增强自我反思的观念,积极探索反思的途径与方法,尽快使自己获得专业成长与发展。构建反思性评价体系、培养教师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正如于漪老师说,自己一生的两个支撑点:学而不厌,勇于实践,聚焦点是反思。

美国教育专家杜威强调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的重要性,重视反思思维。依据思维的五个阶段,他提出了教学的五个过程:第一,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第二,在情境内部产生一个问题;第三,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第四,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通过应用来检验解决问题的方法。[3]杜威所提出的教学的五个过程为教师们的反思实践提供了方法。根据杜威的教学论,结合拉伯斯凯反思性教学模型,大胆借鉴,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探索出了较为成熟的反思性教学实施途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的“反思性教学实践研究”荣获南京市教学成果评比一等奖。

(四)活力课堂大赛为舞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就是教育思想的源泉;课,就是创造活动的源头,就是教育信念的萌发园地。课堂教学也是教师和学生人生中一段最有意义的生命经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为了磨练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学校以科研为引领,分别于2009年11月至12月、2010年10月至12月,2012年10月至12月举办了三届青年教师活力课堂优质课大赛活动。活动具有显著特点:一是教研与科研的紧密相融,在举办课堂教学大赛的同时,同步举办说课大赛、教学反思大赛、教学设计大赛。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强化教师的反思意识和笔耕能力,让反思植根于实践,再来指导实践,从而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二是在活动组织中,以范式管理为保障,让竞赛的每一个环节都在规范、有序、精心、精细、求真、务实中进行,保证了大赛的公平推进和高效运行。三是在搭建平台、创设舞台的同时,围绕一堂课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教学设计、说课、教学反思”等多方面的能力,让青年教师在“活动”中切身感受教学研究的本质和活力课堂的魅力,从而将“质量提升工程”落到实处,促进“有效课堂、活力课堂、魅力课堂”三级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提升青年教师活力课堂教学水平,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1234”培养模式大大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提升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职业教育需要建构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系统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这就给青年教师团队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命题,也有待全体职教同仁进一步实践、反思、创新、践行!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2.

[2]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Practice Exploration on "1234" Young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with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Guidance: A Case Study

WANG Chun-lin & CHEN Li

(Nanjing Zhonghua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Nanjing 210012, Jiangsu Province)

指导青年教师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全民健身 社会体育 作用

1、前言

全民健身计划是我国实施的一项跨世纪的伟大工程,它的实施重点是青少年儿童,实施目标在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学校是青少年的集中地,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它担负着培养造就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培养学校体育工作直接实施者(体育教师)的高师体育院系,在这项跨世纪工程实施中,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优势,配合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如何抓住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这一良好机遇来促进本专业的全面发展,均是高师体育院系面临的新课题。认真研究这一课题对保证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对促进高师体育院系面向21世纪求发展,均有十分重意义。

2 高师体育院系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中的地位与作用

2.1 为全民健身理论与方法提供科学保证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是一项宏伟的社会系统工程,它联系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要保障它的顺利实施,必须以系统的全民健身理论为基础,以科学的方法为先导。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摆脱全民健身实施中可能出现的盲目性,让国民在科学健身活动中享受到体育强身的实效,达到增强国民体质的目的。因此,建立全民健身的科学理论,研究全民健身的科学方法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首要任务。

2.2 研究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是高师体育院系日常科研工作的一项任务。高师体育院系在研究全民健身理论与方法中具有丰富的经验,在学科队伍中聚集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和各类专业人才,具有学科门类广,人才齐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充分发挥这些优势,为全民健身理论与方法提供科学保证,对全民健身具有重要意义。

2.3 培养优秀体育教师,促进青少年健身活动开展是高师体育院系的基本工作。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责无旁贷地成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技能与习惯的教育者和指导者。他们肩负着对学生进行终身健康教育、培养锻炼习惯、增强体质的多重任务。青少年是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他们的体育活动大部分集中在学校,学校体育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这部分人的体育活动质量。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高低,工作质量的好坏无疑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从这一意义上讲,通过高师体育院系培养出来的体育教师,能否胜此重任,将直接关系到全民健身计划在青少年儿童中的实施效果。因此,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开展好学校体育工作,保证全民健身计划在青少年中的实施效果,是高师体育院系在这项宏伟工程中应起的作用。

2.4 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面向全社会和全体国民,社会群众体育活动与健身是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社会群体健身活动的宣传者、组织者和执行者。全社会推行全民健身计划,需要一大批具有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根据《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体育健身活动的方法和手段,并有较强的社会体育组织管理能力。要达到《制度》规定的标准,必须进行培训。作为高师体育院系在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和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与条件。充分利用教学人才优势与教学条件优势,培训一大批优秀的体育指导员,对保证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高师体育院系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人才培训作用。 转贴于  3 把握机遇,利用优势促进高师体育院系的发展

3.1 改变教学观念p加强学科建设,适应社会发展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掌握体育锻炼手段与方法,促进体质增强是面向21世纪学校体育的历史重任。作为培养体育教师的高师体育院系在培养目标上要主动适应学校体育的新观念,改变过去那种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健身能力的培养,增设群众体育课程(不同人群的生理、生化、保健、体育健身方法等有关课程),加强全民健身的责任感教育,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在专业方面,增设社会体育专业,扩大高师体育院系的办学面,增强适应社会的办学能力。

3.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师体育院系虽是人才聚集,但因过去旧的教学观念,教师对体育健身和以健身为目的的体育手段了解和研究并不多。因此,要改变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教学观,树立以健身为目的教学观,教师除在思想上更新观念外,教学中也应更新教学手段与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的体育教师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

3.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计划》亟需科研为先导。高师体育院系应将科研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全民健身,积极开展健身功能研究,加强对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性别和种族)的生理特点、健身方法与手段以及体质测定标准的研究。这不但是高师体育院系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

3.4 抓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

高师体育院系应发挥教学单位教学资源优势,把为社会培养体育指导员作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以《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为依据,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高效计划,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培训出一大批有热情、有能力、懂技术、懂理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4 结束语

4.1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为高师体育院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把握机遇,充分利用本专业在全民健身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专业优势与人才优势,发展自己,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4.2 改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模式,适应社会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应作为当前高师体育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

参考文献

指导青年教师工作计划篇7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主力军和后备军,青年教师的素质体现出学校的后劲和实力,关系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未来的整体发展。随着我院教师新老队伍的自然交替,使得青年教师的群体越来越大,加强青年教师的素质修养和业务能力水平的提高,是我院教师队伍建设刻不容缓的首要工作。为建设一支熟悉高等教育规律,道德品质好,爱岗敬业,既能胜任教学,又能开展科研活动的教学能手。我院教务处(2011年78号文件)设立了青年教师“种子计划”(为期两年)专项基金,开展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专项培养活动。青年教师“种子计划”的组织及实施部门为教务处和相关二级学院。教务处负责组织青年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下,重点是近五年参加工作的新老师),指导教师的申报和遴选,各二级学院负责青年教师的培养,同时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进行年度考核。

(一)培养目标明确,颇具可操作性

1.确立教育理念,“教书育人”“以学生为中心”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投身教学的热情。

2.丰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并将其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

3.提高自我认知,情景知识,策略性知识及教学反思等教学实践性知识。

4.提高教学效果,建立符合课程教学及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

5.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二)指导教师和种子教师的遴选组织合理、科学、高效

1.指导教师10名,学院具备副高及以上职称,获得省,校级教学名师,教坛精英称号的教师,又学校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批准和公示。

2.种子教师10名,教学年限2年以上,具备硕士及以上学位,每学年承担不少于72学时的教学任务,40岁以下。每个指导教师带1名种子教师,由指导教师对其教学,科研和外出学习作出具体安排,有计划,有要求地进行培养,包含备课,上课,科研等,通过听课,示范,指导等帮助种子教师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例如:学习上,种子教师每学期按月撰写日志,记录学习,备课,听课,与导师的谈话等情况。培训方面,要求种子教师每学期听指导老师上课至少18学时,至少参加1次讲座或研习班活动。实践方面,每学期写2篇优质教案,开展1次公开课,完成1套A,B卷试卷命题。并且每次课后记录课后感想,每年完成2篇反思报告。两年学习期满后,由教务处对种子教师进行终结性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定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

二、反思性教学能力

JohnDewey(1904,1933,Gore1987)最早提出“反思”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反思性教学理论被普遍引入外语教育界(Bartlett1990;Richards&Nun-an1990;Roberts1998;Wallace1991),目前已经成为外语教育研究的核心主题之一。然而,什么是反思?反思具有什么样的过程和方法?教师应该如何开展反思?反思的重要性和理论基础是什么?反思对教学有什么样的促进作用?下面将以作为一名种子教师的自己为例,说明我院“种子计划”实施以来对教学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促进教师反思,提高教学效果的诸多好处。反思性学习是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反思进行的学习,它不只是简单的,一般的学习回顾,更是深层探究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策略等,是高层次的创新创新活动。反思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对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种子”计划以任务驱动反思,给年青老师提供处处有反思,时时需反思的学习氛围,让年亲教师在反思中总结,在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例如;教学上,课前预留任务促使反思;课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思;课后布置任务督促学生反思;定期讨论总结深化学生反思。帮助年青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反思性英语教学能力

(一)以任务驱动反思的教学实践

1.老带青,有范可依

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充分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单元重点和难点;同时,收集与单元课题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当代社会热门的话题,注意教学材料的有效补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精讲多练。让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范可依,增强自信。在为青年教师提供模范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自由发挥与创新的空间,更为我们课后的反思提供了实际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实践中真正的内化青年教师自己的能力。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出勤率,专题演讲,小组讨论,合作,戏剧表演,口语表达,逻辑性写作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沟通交际能力。

2.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课前熟悉教材,通过对备课,听课和与导师谈话的记录和反思日志的撰写,自觉地对自身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和调节,同时,对教学内容、相关学习策略、学习方法也进行了系统的思考评价,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在完成导师安排的培养计划和教学任务的同时,有助于教师重新整理和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任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以任务再次驱动学生反思。在反思中发现问题,修正问题,大胆创新,深化反思。

3.加强教师自我监控,自我管理严格

要求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充分发扬教学民族,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教学水平,该计划有助于青年教师及时地发现问题,对自己的进步情况和教学策略进行及时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监控,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能力。

(二)教学促进科研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素质是决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科研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的关键因素,“种子计划”的实施,让我深刻的认识到教学与科研是相互关联,缺一不可的。科研是教学的前提,教学是科研的延伸。教学反馈予科研活动以灵魂,而科研成果给教学实践以支持。有效地兼顾教学与科研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好方法。理念是先导,学习是保障,实践是目的。教师急需充电,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促进教师积极思考,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开拓创新。通过恰当的对话交流为学生建构理解知识的框架概念,帮助学生输理知识,从而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展很多交流活动,为教师创建了一个相互学习的平台,让教师反思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三、结语

指导青年教师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创新性计划项目;开放性实验;大学生

作者简介:龙春光(1965-),男,湖南溆浦人,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艾楚君(1976-),男,湖南平江人,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讲师。(湖南长沙410114)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专项(湘财教指[2011]93号)、长沙理工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sj110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7-0081-02

建立创新型国家,首要的是创新型人才。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而本科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因此,在我国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多次强调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手段等;在高等教育部分,更是明确提出要深化教学改革,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等。[1]为了顺应这一形势需要,近年来高校除了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外,还采取了如开放性实验、大学生创新计划、大学课外科研计划、校企合作、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等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明显效果。[2]然而上述举措在实施过程中各有千秋,如何最大限度扩大其应用效能,是教师追求的目标。本文结合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开放性实验和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将现有国家、省、校各级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进行遴选,将部分项目以开放性实验形式开出,每年再根据需要进行更新,最终建立起具有滚动性质的开放性试验项目库,有利于全面提升高校在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开放性实验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不足

近年来,国内很多高校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开放性实验室教学模式,它是指高校对在校大学生开放实验室,让其自主选择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过程,获得实验技能、知识,达到实验目的的一种实验形式。[3]

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所一本招生、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的交通、电力、水利特色等行业特色与学科优势的多科性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作为16个院(部)之一,现有5个工科类本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688人。学院自2005年开始实施开放性实验教学。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在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自学与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弥补“指导性实验”教学的不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4]但在该模式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学生参与人数不稳定(有时人多,有时人少)、实验经费紧张(耗材投入少)、教师积极性不高、实验效果欠佳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宣传力度不够,或者宣传途径单一,有些同学不知道开放性实验;二是重复验证性实验多,创新性实验少,实验项目和指导书多年来重复使用,内容没有及时更新,学生缺乏兴趣;三是没有给予指导教师相应待遇。开放性实验需要学生提前预约,没有固定时间,也没有专门的工作量计算办法,实验指导老师大多为义务教学,只能象征性给予一点工作量;四是实验教学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有些正常实验的开设尚且勉强,开放性实验更是无法保证,事实上学校没有专项拨款,学院更没有用于开放性实验的专项经费;五是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鉴于上述原因,开放性实验教学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二、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优势与不足

2007年6月,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5]之后,各省、市、区及各高校相继启动了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2]例如,湖南省近3年间,立项省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333项,覆盖省内所有普通本专科高校,累计资助经费1274.4万元。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近三年以来,共获得部级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11项、省级6项、校级22项,加上学校配套经费总额达42.4万元,对本科学生的创新实践教育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形成创新人才培养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性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综合素质、有助于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5,6]然而,学院近三年共39个项目,就参与人员而言,大多项目组成员为3~4人,有些项目为2~3人,加上少部分同学同时参与2个项目,总计参与人数不足150人,仅为全院在读学生的8.9%,因此参与人数少,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其次,由于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是以学生为主,项目经费全由学生使用,指导老师只有签字权。通常情况下在学生产生某种想法后找到指导老师,老师将从项目撰写、实验设计与实施、结果的整理与分析、结题等进行全过程指导,而学校或学院并没有给予合理的工作量,因此指导教师积极性不够,常常会出现学生找不到合适指导教师的现象;再次,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没有统一的结题标准和要求,只是按照起初的项目申报书和中标后计划书中的预期成果来进行验收。如果项目难度较大而老师指导不力,学生会因为知识与能力的限制而心灰意冷,结果要么因为方案设计的失误,要么因为具体实施过程的盲目性,导致项目经费不必要的浪费,而完成结果却大打折扣。经不完全统计,学院现已结题的项目中有20%左右属于这种情况。也就是说,资助经费使用效益不高,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想效果。

三、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开放性实验”化的有益效果

鉴于上述原因,学院成立了由教学主管、学生工作主管、实验室主管、青年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组成的课题组。在全面总结近年来学院现有国家、省、校各级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充分分析其不足的基础上,一致认为:将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和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可以达到更好地提高创新实践能力的教学效果。即将现有各级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根据其难易程度和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后,确定部分项目以开放性实验形式开出,建立具有滚动性质的各专业开放性实验项目库,从而提高开放性实验项目的创新性,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指导老师的参与积极性,缓解实验经费的不足。

1.有利于更大范围内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从前文分析可知,最初学院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平均参与率仅8.9%,项目数较多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参与率也只有14.2%。其后在该专业中进行了试点,在全部9个项目中选择了3个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项目以开放实验的形式开出。之后,项目组同学在班上将项目情况进行介绍,与此同时,学生辅导员、班主任进行广泛宣传。结果2007级56名学生中,只有2名同学因病没有参加,参与率达96.4%,实施效果良好。三年来,本专业学生共申报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1项,取得部级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省级节能减排奖1项,7篇。

2.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才能在其驱使下产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迫切心理。同时,青年学生争强好胜,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是项目组同学的兴趣使然,在同学中容易引起共鸣;其次,如果谁的项目被选中以开放性实验开出,项目组同学极具成就感。如果经过努力取得成果,更加引以自豪。材料成型2007级2位学生因参与省级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申报专利、而倍受用人单位青睐,这在同学中引起巨大反响。

3.有利于“开放性实验”项目创新性的提升和项目库的更新

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要通过层层筛选与评估,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必须具有一定创新性并在学生的知识能力范围内能够完成才能胜出。因此,将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以开放性实验项目开出,而且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滚动更新就改变了过去开放性实验的指定性和不变性,从源头上确保了项目的创新性和更新性。

4.有利于充分利用有限经费,缓解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部级、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的经费分别为2万、1万和4000,学校部级项目和省级项目还进行了1:1的配套,因此,这是一笔较大的经费。学院3年经费达40余万,材料成型专业共12.2万。通过加强管理,尤其是在材料成型专业进行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开放性实验化以后,全部实验耗材和部分维修经费得到解决,确保了设备的正常运行,缓解了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5.有利于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

在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申报中,中青年占指导教师主体,尤其是青年教师,他们思维活跃,容易和学生引起共鸣。在项目申报过程中,部分项目甚至选自青年教师的科研探索类课题,他们有了一定想法后召集有兴趣的同学共同参与,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弥补青年教师科研经费的不足;即使是学生的思想火花,如果引起青年教师的兴趣,也会对他未来的科研方向产生影响;如果将项目开放实验化,通过学生共同的努力去实施项目,无异于利用大家的智慧去进行探索,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这引起青年教师的极大兴趣。学院现在已经出现了争做指导教师的现状。

四、结论

创新是灵魂,创新是生命,大学要培养出国家急需的创新人才就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不断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本文在分析开放性实验和大学生创新计划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将经过遴选的部分项目以开放性实验形式开出,通过试点取得良好效果,计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广。这有利于全面提升高校在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乔连全.我国研究型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现状与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11,(3):81-88.

[2]周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综述之二,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核心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1,(4):4-5.

[3]周文真.大学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8,

(36):124-125.

[4]张志芹.开放式创新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117-119.

指导青年教师工作计划篇9

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两个方面,二者既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又有相互渗透与融合的一面.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是有区别的,教育是通过必要的灌输、恰当的引导、有益的熏陶等途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影响。而管理是借助法律法规、行政命令、经济手段、规章制度等来约束人的行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依据自律性和非强制性这两个特征来达到其目的的,管理则是依据他律性和强制性这两个特征来实现其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对人的思想的引导。因此,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管理,二者都产生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统一于人的本质之中,具有共同的目的,这就决定了他们之间的相互融合性。

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新理念—TQM

TQM英文为TotalQualityManagement,中文意思为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全员参与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突出整体性和系统性,注重人的积极因素,并以预防为主和一切用数据事实说话,能够有效地克服学校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更好地推动学校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1、TQM内涵

“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化原理研究常设委员会对质量的暂拟定义为:质量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的总和。实体是指某项活动或过程、某个产品、某个组织、体系、个人或上述几项的组合。1341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认为质量包括工作质量、服务质量、信息质量、过程质量、部门质量、人员质量(包括工人、工程师、经理和行政人员)、系统质量、公司质量、目标质量等。”

可见,质量都是以满足某种需要为基本特征的,依据满足需要的程度确定质量标准。GBT/1900住一2000idt1509000:2000将质量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这里的“要求”不仅指顾客的要求,还包括其他相关方如员工、所有者、供方、社会等的要求,顾客的要求一般是说不清楚的,所以,标准指出要求是“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质量的主体也不再局限于产品或服务,还包括了体系和过程的质量。这样质量的定义就完善了。

2、质量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观

依据“质量”的定义,结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将学校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定义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是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高低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优劣的程度,它最终体现在青少年培养的质量上。既然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培养的质量。

三、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监控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在运行中,各项活动及结果难免偏离标准,为此必须把握好关键环节,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1、质量监控的内容

质量控制在横向上是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有方面的全面控制。

(1)教育计划的质量控制。

因为计划是学校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始发环节,是控制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关键,所以它的制定要以广泛的调查为基础,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预测和规划,通过一定程序的专家论证,将影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计划性文件在设计阶段就处于严格控制之下。

(2)过程质量控制

过程质量控制是质量控制的中心环节,也是学校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有效控制教育过程各环节的质量就能基本保证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2、质量监控的形势

质量控制在横向上是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有方面的全面控制,包括师生状况、办学条件等,以师生状况为例,对教师状况的控制包括承担课程、理论素养、政治素质、历提高、教育效果等内容。

(1)教育计划的质量控制

因为计划是学校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始发环节,是控制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关键,所以它的制定要以广泛的调查为基础,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预测和规划,将影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计划性文件在设计阶段就处于严格控制之下。

(2)过程质量控制

指导青年教师工作计划篇10

“六认真”工作,着力强化教学研讨,努力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圆满地完成了各

项教学任务。

一、教务工作管理规范

1.计划总结按时完成。期初根据学校工作意见,经过认真调研与商讨,制订好教导处工作计划

校本教研活动计划;同时,加强日常工作的检查、考核和督促,确保教学计划落到实处,保证各种

活动顺利进行。期末能及时做好教学工作总结。

2.课程计划有效落实。根据课程计划,期初会同德育处部署好学校整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编排各项活动的安排表,如安排好总课程表、教师课务表、作息时间表、兴趣小组活动表等,并通过

检查,保证各项课程计划和活动安排落实到位。同时能及时安排好每周的教学工作,确保教育教学活

动顺利有序开展。

3.兴趣组活动有序开展。安排每周一到周四下午第二节课后的兴趣组活动,安排好活动的辅导

老师,落实好活动的内容、场地和器材,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成果、有展示、有总结。

4.教师档案资料齐全。认真做好教师业务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如做好教师“六认真”工作考

核表、课程计划、“青蓝工程”工作手册、补差记载、复习计划、说课稿、优秀教案和课后反思稿的

收集、整理工作。

5.学籍管理严格执行。严格执行学籍管理规定,认真做好学籍管理的各项工作,期末要求老师

认真填写好《小学生素质报告书》,整理好学生的各种资料,存入档案袋中。组织各班主任做好毕业

生的毕业登记,及时发放毕业证书。

6.征订工作细致落实。及时征订好各科教科书、教辅用书,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二、校本教研有效展开

教导处按期初制订的教研活动计划,认真组织各个教研组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做到“三个

落实”:一是教研活动时间落实。教研组每周活动一次,每次活动半小时以上。二是教研活动内容落

实。各组根据学科特点确定不同的内容进行专题探讨,活动具有针对性、实效性。语、数、培智教研

组分别围绕发展学生语言和计算教学进行了专题研讨,由糜增芳、狄惠萍、王金凤、汤琴、王敏华、

金缨、施烨、陈朱琴、汪雷9位老师分别上了研讨课,其中两节是班队课,聋部语文组老师,继续采用

普小语文教材进行探索研讨,在课堂教学中自觉贯彻新课程精神,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了较

好的成效;聋部数学组老师,围绕计算教学进行研讨,切实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是教研活动成效落实。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大家都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出谋划策,讨论教案,听课

后进行热烈的评议,教研气氛比较浓厚。除了研讨课外,其他15位老师也分别上了一节展示课,大家

能认真对待,展示个人的教学风采。

三、教学管理得到强化。

1.精心抓好“六认真”工作。本学期,教导处继续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取得一

定实效。期初,制定好计划,组织教师分组学习,让每一位老师明确本学期的任务与要求;3月份,根

据教研室要求,着力抓好全体老师的“六认真”工作。教导处组织开展了“六认真工作”观摩现场会

,三个教研组长通过随堂听课、查备课和作业三个项目对本组老师进行检查,评选出四位表现优秀的

老师在本组进行展示,供其他老师学习借鉴。教导处及时总结成绩,指出不足,提出整改要求;5月份

,根据教育科的要求,将在6月初对我校进行苏州市教育现代化特殊学校预检,教导处又组织三位教研

组长在预检前两周,检查了每位老师的备课、作业批改,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加以改进,为预检工作

做好充分的准备。期末,教导处征订好聋部语数期末抽测试卷,准备好三、六年级的过关试卷和其他

班级的期末抽考卷,及时做好期末试卷统计与分析交流,学期结束前做好每位老师的“六认真”检查

和考核,填写好每一位老师的考核表。

2.认真组织期末测试工作。本学期聋部的期末语数试卷基本采用徐州特殊学校版本进行抽测(

聋三、六两个年级的语数作为过关考试),教导处认真组织老师监考和阅卷,期末测试成绩总体情况

;双科合格率为80.7%;本学期的考试情况:语文及格率为89.8%,优秀率为38.3%;数学及格率为

91.8%,优秀率为36.4%;双科合格率为83.7%;从这两个学期的质量指标中,不难看出有令人满意的地

方,更有不足之处,希望老师们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反思,争取下学期有所改进。

3.努力备战升学考试。本学期九年级学生中有8位学生报考南京特院,学校高度重视毕业年级

的升学考试,在朱建勋副校长的周密安排下,全体任课老

师全力做好复习迎考工作。为提高学生考试

的实战经验,半个月组织一次模拟考试,一共进行了四次模拟考试。每次考完,正副班主任老师及时

给每个学生分析考情,确定奋斗目标。还多次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共同督促孩子认真

复习。终于在有关老师们的齐心协力下,升学考试再创佳绩,三名学生包揽了全省前三名。考完后,

语数老师继续为报考苏州聋校高中部的四名学生复习,同样认真对待,组织了二次模拟考试,将在7月

1日前往苏州进行升学考试,希望也能取得较满意的成绩。

四、教师培养成效显著

1.抓好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为进一步提高青

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学校积极创造条件,

提供各种机会,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李众悦、施烨两位青年老师面向玉山二片的8所普通小学分别

上了语文课《木兰从军》、数学课《认识角》两节教学研讨课,这两位老师在普小指导老师们的精心

指导下,认真准备,大胆尝试,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成效,课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四月底,王素琴老师

代表学校全体老师,参加玉山二片的四优评比,上了一节语文课《沙漠中的绿洲》。为使我校青年教

师迅速成长,本学期教导处协同教技室组织三名语文中青年老师参加市级教技团体赛,荣获团体二等

奖。朱建勋副校长申报昆山市数学学科带头人

2.抓好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为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本学期教导处继续有

计划有组织地对11位青年教师继续进行钢笔字和毛笔字培训,每月集中培训指导一次。六月初会同团

支部、工会,针对所有青年教师举行了钢笔字比赛,得奖的青年老师继续参加市工会组织的钢笔字比

赛。

3.抓好教师业务学习培训工作。在本校正常开展教科研活动的基础上,为了增加教师的学习机

会,继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让老师们不断“充电”。本学期共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各级各类

培训、观摩活动23次,参加培训、观摩达47人次,人均2次。通过学习培训,不仅丰富了老师们的专业

知识,而且及时了解当今的教育形势、课改精神,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通

过学习培训,老师们能把所领悟到的教改精神,结合我校学生特点,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提高

课堂教学的水平。经统计,本学期全体老师共开设各级各类公开课28节,其中研讨课9节,展示课15节

,片级公开课3节。

五、兴趣活动蓬勃开展

本学期学校共开设了18个兴趣小组,每周一到周四下午第二节课后组织学生参加活动。各兴趣

组辅导老师能按要求制订活动计划,落实活动内容,认真组织活动,展示学习成果。本学期,舞蹈队

重编2个节目,在助残日和六一儿童节前后多次被邀参加各单位组织的文艺表演,其中《奔向奥运》参

加“六一中小学文艺汇演”获得一等奖,培智部的学生在苏州市的智障亲友文艺汇演中也荣获一等奖

。聋部书法组的同学参加各级书法比赛,四名学生参加昆山市“法在心中”书法比赛,获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三等奖1名;13名学生参加第八届phe国际中小学幼儿美术书法大赛,获二等奖1名,三等

奖6名,优秀奖6名;国画组也在这个比赛中获三等奖2名,优秀奖4名;儿童画组获三等奖2名,优秀奖

1名;乒乓组的学生在参加苏州市残疾人乒乓球比赛中丁青获培智女子组第一名,李笑获聋部女子组第

三名;继续聘请校外老师对九年级学生进行美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王师傅继续精心辅导学

生进行太极拳训练,着力培养新手,提高训练水平,将于暑假准备参加太极拳比赛。

另外,为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校举办聋部培智部的钢笔字比赛和聋部的毛笔字比赛

,举办了春季运动会,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校本课程特色明显

本学期继续加强校本课程的实施,强化学生书法培训,从而初步形成了学校的特色,主要措施

有:一是提高教师水平,要求所有参加活动老师继续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并加强练习,提高自身的

书写水平,重点提高全体青年老师的毛笔字书写水平;二是提高辅导质量,要求每一位青年老师加强

对学生的指导,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三是组织开展活动,结合平时的练习,进行为期四个月的钢笔

字和毛笔字比赛,激励学生好写字,养成认真写字的好习惯。并结合兴趣组积极组织学生准备作品参

加各类比赛,如四月份书法、国画、儿童画等几位辅导老师组织全体聋部学生准备了47份书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