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企业卫生保障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8 06:48:25

指导企业卫生保障工作总结

指导企业卫生保障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国有大型煤矿;创建;卫生;示范企业

近年来尘肺病防控形势日益严峻,新发病例呈上升趋势。我矿一直本着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发展是第一要义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在追求企业经济发展的同时,把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政治责任。

1 创建职业卫生示范企业的背景

职业病的产生正严重影响这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威胁着社会稳定已然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云南水富发生的返乡农民工尘肺事件、广东深圳发生的尘肺病事件、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等历历在目,这些时间在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同时也显示出创建卫生示范企业的必要性。2005年国家卫生部、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等部门,决定联合开展职业卫生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有效解决我国的职业病问题。之后相继有56家卫生示范企业受到了表彰,2007年,修订了《国家职业卫生示范企业创建与管理办法》。作为国有大型煤矿企业应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及《安全生产法》,在企业内部全方位的加强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切实有效的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 国有大型煤矿创建职业卫生示范企业的方法

为有效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创建国有大型煤矿职业卫生示范企业的要求,我矿具体实践方法如下:

2.1 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稳抓职业卫生工作

我矿成立了“质量安全检查”以及“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等领导小组,形成了由企业领导亲自牵头的小组由分管机制,本着“谁主管、谁负责、谁落实”的要求,妥善落实领导分工责任制、岗位安全责任制和部门业务保安责任制,层层传递,稳步抓好职业卫生工作。突出职业卫生工作的紧迫感,建立职业卫生工作的使命感。矿防保站加设了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科,并配备专门的医生负责矿井职业病的防治工作。此外还配备了档案管理员人员,密切关注员工的身体情况,并记录在案。特别是针对煤尘危害职工身体健康的实际情况,我矿双管齐下,建立以矿民为主的安全生产管理和隐患治理体系和以总工程师为主的安全技术管理和隐患排查体系。坚持每月召开总工程师例会,总结反思本月职业卫生安全工作,切实排查生产现场的安全隐患,完善健全职业卫生管理机制。矿领导干部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做到了跟班盯岗,深入现场靠前指挥,及时发现解决现场问题,同时加大奖惩力度,有力促进了我矿职业卫生示范企业工作的推进。

2.2 加强职防专职人员培训学习,落实职业卫生工作

我矿首先在全企业范围内举办了各生产单位专兼职职防人员示范企业标准专题培训班,邀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的研究人员对职防人员进行标准的讲解。同时组织员工赴职业卫生示范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在学习借鉴中找到我矿落实职业卫生工作的方向。此外我矿领导带领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各生产单位,开展对员工标准逐条解读的工作,对各单位在活动中的遇到的创建职业卫生示范企业相关疑难问题,做到了现场帮助现场解决,促使生产单位尽快完成示范企业的申报工作,以便企业职防工作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我矿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了重点示范引领,重点突破的做法,实行对合格的单位实行先申报的原则,以合格单位的评分标准带动其他生产单位,奇特单位按照合格单位的评分标准开展自评工作,查找问题的源头,从自身情况出发,提出整改措施,积极做好申报前期的准备工作。以这种方法为依托,我矿实现了以先进带动后进的以点带面的申报机制,使企业的职业卫生工作的整体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2.3 提高行业标准,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我矿在牢固树立职业安全健康理念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先进安全管理模式,积极有效的实施卓越绩效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促进了安全健康保障水平的提高。同时,我矿按照“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和企业要求相结合形成一体化体系整合的原则要求,形成了“三体系”的职业卫生安全体系模式,切实建立整合工作,有效的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以及职业安全健康的管理水平。

2.4 运用先进科技成果,提高职业卫生安全指标

我矿以矿井职业卫生和安全生产为中心,坚持选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运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开展技术革新活动。尤其是针对矿井粉尘分布广、尘源多、粉尘浓度高、严重威胁职工安全健康的严峻形势,我矿坚持把科学创新和设备技术革新摆在首要位置,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采煤工作,从而大大降低了综掘和综采工作以及巷道回风系统的粉尘浓度。同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测定落实粉尘浓度、呼吸性粉尘浓度、游离一氧化硅等监测,积极对各作业场所的粉尘和有害气体浓度进行动态观察,确保了各场所的粉尘浓度符合国家标准,杜绝了有毒有害气体的超限现象,有效的保障了职工的安全健康。此外,针对噪声危害职工身体健康的情况,我矿积极更新改造设备,对选煤厂等单位进行技术改造,选用振玄式除尘风机、高效低噪音振动筛及其他相关设备,在大大降低了工作现场粉尘浓度的同时也有效的减少了噪声和有毒有害气体对职工的危害,为职工身体健康提供了有效保障。

2.5 管理与防护并重,有效落职业卫生工作

矿领导定期委托具有查体资质的充矿集团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机构,对所有在岗离岗以及新上岗的接触职业危害的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因职业危害而罹患尘肺的员工,每年优先安排外出疗养。每年投入专项资金购置各种劳动防护用品,例如购置了防护耳罩和耳塞以及高效隔尘口罩和防震手套等劳动防护用品,降低员工尘肺的感染几率,有效保障了职工的身体健康。

3 结束语

我矿在创建职业卫生示范企业的实践中,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做到了把维护每一个职工的健康作为己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时刻把“安全第一”的理念贯穿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企业领导要重视职防工作,增加资金投入,加快技术创新,从源头上切断职业病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张卫清,丁羽.国有大型煤矿创建职业卫生示范企业实践的探讨[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1(11).

指导企业卫生保障工作总结篇2

一、充分认识开展“强后勤、促和谐”主题活动的重要意义

企业生活后勤保障建设,是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搞好职工生活后勤保障,有利于调动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有利于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有利于维护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开展“强后勤、促和谐”主题活动,是工会服务职工群众、促进企业发展、实现共建共享目标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双走访、促三保”行动、增强工会凝聚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各级工会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把这一有意义的活动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来。

二、“强后勤、促和谐”主题活动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

(一)基本要求:

企业工会在协助行政发展生产的同时,注重搞好职工就餐、住宿、安全、卫生、文体活动等,努力改善和提高职工的生活后勤保障水平;协助企业落实职工享有疗休养、健康体检和带薪休假权利,保障职工实现体面劳动;争取企业行政的重视和支持,负责职工生活后勤保障的具体工作,促进企业得发展、职工得实惠。

(二)主要内容:

(1)办好职工就餐食堂

各类企业都要办好职工食堂,解决好职工的就餐问题;搞好职工食堂设施建设,改善职工就餐环境和条件,为职工提供卫生、营养、实惠的就餐服务;建立职工食堂各项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职工就餐满意度。

(2)建好职工集体宿舍

各类企业都要创造条件建好职工集体宿舍,解决职工尤其是农民工的住宿需求;集体宿舍要配备基本的防寒降温及卫生洗浴设施;建立完善职工集体宿舍管理制度,努力为职工提供宽敞、安全、整洁的住宿环境。

(3)管好劳动安全卫生

教育职工自觉遵守劳动安全卫生等规章制度,强化安全卫生防范措施,防止和避免职工受到有害职业因素(如有毒物质、粉尘、振动、噪声、电磁辐射等)的危害;定期组织职工健康体检,有计划地安排职工疗休养和带薪休假;关注职工思想动态,及时疏导职工心理障碍,保障职工身心健康。

(4)搞好职工文体活动

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设立职工电视房、图书室、健身室、体育运动场地等群众性文体娱乐场所;配备基本的文体设施,组织职工开展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提高职工的文明素质。

三、“强后勤、促和谐”主题活动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1、工作目标:从今年起,各县、区(开发区)、产业工会每年要选树5个以上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先进企业,通过培育典型,带动面上工作,到2012年底,各类建会企业普遍开展此项活动。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基础较好的企业要不断总结提高,根据职工需求适时赋予新的内容。中小民营企业要积极改善企业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提升职工生活后勤保障的整体水平。

2、基本原则:重在建设,促进和谐,推动企业加强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建设和投入;突出重点,兴办实事,努力解决职工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职工的满意度;因企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行业企业特点确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以点带面,示范引导,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

四、加强领导,扎实推进,保证“强后勤、促和谐”主题活动取得成效

1、要把开展“强后勤、促和谐”主题活动作为维护职工权益、增强工会组织活力、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舆论宣传,加快推进实施,狠抓工作落实。此项工作将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指导企业卫生保障工作总结篇3

一、职业病防治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省职业病防治条例》(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和《防治条例》),以保护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以煤炭、化工、水泥等行业为重点,发挥职能部门和工会组织作用,坚持维权关口前移,强化监督检查指导,推进全市职业病防治工作不断深入开展,并取得更大成效。

二、职业病防治的工作措施

(一)开展宣传活动,加强教育引导。各有关部门和各级工会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采取各种有效形式,认真组织企业和职工深入学习《职业病防治法》、《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学习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尤其是要抓住9月份开展《职业病防治法》、《防治条例》宣传周的有利时机,广泛开展送法进企业、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等学习宣传活动,教育引导各类企业和职工群众深刻认识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复杂性。要教育引导各类企业明确职业病防治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实现清洁生产,发展低碳经济,增强防护能力,降低职业危害。要教育引导职工群众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自觉做到遵纪守法,抵制违章指挥、杜绝违章作业,促进良好职业卫生文化环境的形成。

(二)开展调研活动,把握防治重点。为切实摸清当前我市职业卫生安全危害和职业病危害现状,4月中旬,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市卫生局、环保局、经贸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配合,对我市煤炭、化工、水泥等行业的部分企业开展一次专题调研活动,切实把握我市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为全市职业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三)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监督检查。市卫生、环保、劳动、安监等有关职能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责,认真落实《职业病防治法》、《防治条例》相关规定,加大执法检查监督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对煤炭、化工、水泥等重点行业的监控、监督和检查,重点做好粉尘、有害气体等职业病的预防和治理。各级工会尤其是企业工会要继续抓好“职代会保安全”、“安康杯”竞赛工作,不断扩大竞赛活动的覆盖领域和工作实效,切实发挥工会组织的监督作用。适时提请市人大开展对煤炭、化工、水泥等行业的专项监督检查活动。

(四)选树先进典型,强化分类指导。各有关部门和各级工会要注重做好分类指导和先进典型的选树表彰工作。要坚持因企制宜,注重实效,选树一批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引导更多的企业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五)加强法制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各职能部门要根据《职业病防治法》、《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不断加强法制建设。要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卫生审核制度建设,严格落实“三同时”管理制度,不断强化源头监管力度。要坚持场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发放及现场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制度,依法监督生产经营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要建立用人单位如实向劳动者告知所接触的职业危害情况、防护要求及待遇制度,推动企业健全职业病防控机制,依法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落实职业病人的工伤保险待遇。要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建设,坚持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三方协商内容,监督和协助企业落实法定责任,依法为职工办理各种社会保险,特别是办理职工住院医疗互助保险、职工意外伤害互助保险和女职工特殊疾病互助保险等。

三、职业病防治的部门职责

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是各相关部门的应尽责任。各部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明确职责,齐抓共管,把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1、卫生部门:要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防治条例》有关规定,积极做好宣传、培训、贯彻实施工作。加大对违法现象的查处力度,依法履行职业卫生监督职能,加强监督执法队伍和技术服务机构建设,提高监督执法的工作水平。

一是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二是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卫生审核工作,做好职业中毒事故的调查处理和职业病人诊治的有关工作。

2、环保部门: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工艺产能。倡导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控制生产过程的跑冒滴漏现象,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大力实施重点污染源治理,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开展新建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专项行动,严格落实“三同时”管理制度,配套完善治污设施,改善环境质量;认真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排查环境安全隐患,解决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加强部门联动和行政稽查,有力保障环境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安监部门:要抓好对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发放及现场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工作;负责职业危害申报,依法监督生产经营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有关违法行为。

4、劳动保障部门: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督促用人单位如实向劳动者告知所接触的职业危害情况、防护要求及待遇,依法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落实职业病人的工伤保险待遇。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对违法安排未成年人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要严肃查处。

5、民营经济管理部门: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引导中小企业经营者履行社会责任,改善工作环境,关注职工健康。鼓励引导中小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实现清洁生产,发展低碳经济,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增强防护能力,降低职业危害,健全完善中小企业职业病防控机制。

6、用人单位:要按照职业卫生监管部门的要求,依法履行职责,接受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要在职业卫生监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依法承担起规范职业病防治管理,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的法定责任;要按照职业卫生监管部门的要求和指导,面对一线劳动者开展广泛的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增强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防患意识;要依法为劳动者办理工伤保险,切实落实职业病患者的诊疗和康复等医药支出。

7、各级工会组织:要结合本地、本产业和企业实际,有针对性的做好职业病防治的宣传工作,不断增强职工群众和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意识,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要以矿山、建筑、化工等高危行业为重点,以农民工为职业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不断加强对职业病危害突出问题的调查研究和监督检查,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监督和协助企业落实法定责任,改善作业场所安全卫生条件,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要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国家职业卫生示范企业评选等活动,推进企业对职业病危害的综合治理,及时纠正各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其他相关部门也要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相关职责。

四、职业病防治的组织领导

指导企业卫生保障工作总结篇4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双创”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总体目标,以解决企业卫生、环保方面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按照“统一部署,分级负责,全民参与,层层落实”的工作思路,坚持依法创建、科学创建、人人创建、和谐创建的基本原则,切实增强企业干部职工的文明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确保年内实现创卫、创模工作的全面达标,以全新的企业形象面貌迎接国家卫生城市的验收。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整修厂区道路。整修厂区、社区破损路面、人行道,及时搞好修复、硬化和排水,完善厂区基础设施功能,提高设。

(二)加强绿化工作。插绿、补绿和立体绿化,使绿化覆盖率≥37%,绿地率≥31%,力争人均公共绿地(常住人口)≥8平方米,并进行厂区和沿街绿化、美化,展示园林绿化特色。

(三)搞好街景整治和沿街建筑物的粉刷亮化。使企业内的各类广告牌匾、店铺招牌等布局合理,制作规范,造型大方,整洁美观。清理厂区沿街建筑外墙乱贴乱画。督促沿街门店亮化,使亮灯率达到90%以上。

(四)整修供电线路,杜绝安全隐患。加强供水、公厕卫生整治。解决群众入厕难的问题。

(五)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使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70%以上,健全健康教育网络,基层网络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六)积极开展控烟健康教育工作,宣传政府《控烟令》,公共场所设置禁烟标志,落实禁烟措施,开展无吸烟先进单位评选活动。

(七)治理生活区小摊点、小市场及职工食堂。实施食品卫生监督分级管理≥95%,严格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制度,发证率达到100%,食品及食品原料的索证率达98%以上。全面推行餐具集中消毒,规范操作规程,杜绝生熟混放,防止交叉污染。搞好生活区和小市场内的卫生清扫和保洁工作,保证环境整洁。

(八)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病媒生物防治。完善各级病媒生物防制专业队伍,发动各级开展义务培训、密度检测、消杀防制等工作。发动群众治理环境卫生,消除病媒生物孳生地,通过综合防制,使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得到有效控制,“四害”密度三项达到全国爱卫会规定标准,另一项不超过国家标准的三倍。

(九)加强日常保洁工作。要健全制度充实力量,对厂区实行全天候保洁,及时清理堆积垃圾,及时检修更换果皮箱,加强对乱倒垃圾、随地吐痰、乱弃废物等不良行为的监督,建立门前“三包”责任制。积极创建文明社区,清理社区公共场地、楼道乱堆乱放杂物,拆除临建物,清理野广告。

(十)积极创建绿色文明示范企业。工业企业排放的主要污染物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新、改、扩建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tc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执行率达到100%;环保设施稳定运转率达到95%。推广清洁化生产,积极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采取电炉、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对投资规模小、不具备污染治理能力的企业坚决采取关停措施,严禁恢复生产。

(十一)在抓好污染双减排工作任务落实的同时,结合企业实际,认真开展调查研究,详细制定污染双减排计划,进一步明确减排目标、减排重点和保障措施。加强城市大气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取缔、关停淘汰的锅炉。

(十二)坚持对工业危险废物和化学危险品进行登记和检查,实行定点收集、密封包装,统一运输,按有关规定处理。

(十三)积极抓好其它与“双创”有关的工作。同时做好“双创”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达到规范要求。

三、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签定责任书。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创卫、创模工作的方针政策和业务知识,使“双创”及企业环境治理的目标要求深入车间班组、深入社区家庭,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第二阶段,集中治理阶段。各企业按卫生和环保整治工作标准,落实责任,专项整治,全面完成厂区道路整修、绿化美化、环保治理、生活区摊点、市场规范、街景治理、环境卫生、供水供电系统改造等十三项治理任务。

第三阶段,检查考核阶段。对综合治理中不彻底的问题,查漏补缺,集中整改;组织进行检查验收和评比,接受区上检查预验,完善整治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企业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落到实处,区政府成立企业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组,同志任组长,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区经济发展局、区卫生局、环保分局、工商分局、公安分局组成。工作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经济发展局,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整体工作的安排指导和协调督促;各成员单位及各企业要成立健全相应工作机构,落实人员,明确任务和责任。

(二)实行目标责任制。企业环境治理工作由区经济发展局牵头,负责全区企业环境治理指导协调工作,并负责辖区内中、省及区属企业、民营企业的整治达标工作及全区商业网点和商贸流通企业的整治达标工作;区卫生局、环保分局分别负责制订治理标准,负责指导和检查验收;工商分局负责指导检查小市场的整治工作;公安分局负责整治活动的治安工作。对各成员单位及各企业的治理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和经营业绩考核。各企业行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要细化各级领导包抓责任制,层层分解、落实任务。要加大资金投入,提供资金保障。

(三)实行综合整治督办通报制度。各成员单位、各企业要每月20日定期向区企业环境治理办公室上报当月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安排措施,区企业环境治理办公室要加强对各企业落实情况的督促和检查,并定期对各企业的落实情况进行专项通报,对重点问题专项督办。

指导企业卫生保障工作总结篇5

一、统筹推进企业疫情防控和职业健康监管

通过帮扶指导、培训教育、专项检查等方式,推动企事业单位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按照《全国不同风险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等相关文件要求,深入排查风险隐患,严格落实防控责任和措施,防止聚集性疫情发生。

二、积极实施职业健康保护专项行动(2020-2030年)

普及职业健康知识,倡导健康工作方式,提升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和职业健康素养,营造全社会重视职业健康的良好氛围;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格局;实现接触粉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的比例明显下降。

三、切实做好“十四五”职业病防治规划编制

以“十三五”评估总结为基础,编制我区职业病防治“十四五”规划,明确规划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提高职业健康管理与服务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推进健康建设。

四、贯彻落实三个国家委令

贯彻落实《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加强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五、持续推进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

持续开展粉尘危害专项治理行动、尘肺病患者救治救助行动、职业健康监管执法行动、用人单位主体责任落实行动、防治技术能力提升行动,加强尘肺病预防控制和尘肺病患者救治救助工作,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充分发挥省级职业病防治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作用,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放管服”改革,交流、共享职业健康信息。

六、继续推进健康企业建设

按照市卫生健康委等7部门《关于推进健康企业建设的通知》文件要求,积极推进中石油天然气净化有限公司健康企业试点创建工作,通过培育健康企业示范单位,创建引领,以点带面,促进职业健康工作上台阶。

七、加强职业病及危害因素监测

组织实施2021年中央转移地方支付职业病防治项目,扩大重点职业病主动监测范围,强化重点行业重点岗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对承担监测工作的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机构开展监测质量抽查,加强监测数据应用。继续开展职业性尘肺病患者随访工作,了解患者生存与保障情况,完善一人一档。

八、强化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质量控制

按照《省放射卫生技术服务质量控制规范》的要求,深化放射卫生领域安全监管,组织辖区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参加省现场质量评估和实验室间能力比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参加省现场采样评比和实验室盲样检测比对。持续推进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质量控制考核,提升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能力。

九、推进职业健康监督执法

强化职业健康监督执法,探索推进分类分级管理,持续加大职业健康案件查办力度,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意识。

指导企业卫生保障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国有企业;科学发展观;安全保卫工作

一、充分认识安全保卫工作在经济工作中的地位

安全稳定、安全无事故是搞好企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平稳发展的根本保证。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资产明显扩张,各种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多,安全保卫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从现代企业管理者层面的现状看,一般来讲,企业领导容易产生重生产经营,轻安全防范的思想,这是因为,企业经济效益优先是每个领导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一个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根本,在此过程中,就忽视了安全工作,导致事故发生造成损失,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其实,搞好企业安全保卫工作,就是直接的经济效益。应该说,安全保卫工作是搞好企业整体发展的重要一环,这一环搞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从这个意义上讲,就要求我们企业的领导在思想观念上要高度重视企业内部安全保卫工作,一定要克服经济工作是硬任务、硬指标,安全保卫工作是软任务、软指标的错误观念,使企业的经济建设、安全防范等各项工作全方位并重,不可偏颇,这也是领导履行好职责的形式。

二、正确处理经济工作与安全保卫的关系

企业经济建设与安全保卫工作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关系,能正确认识经济工作与安全保卫工作的关系,对我们认识事物本身的客观存在和领导的决策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企业的经济工作搞不上去,安全保卫工作就无从谈起,安全保卫工作搞不好,企业的经济建设就失去了依托,就犹如中的一叶小舟,其险可见。安保工作搞好了,企业的经济建设工作就成功了一半,就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否则我们就会处处被动。大凡有远见的企业领导都很注重这一点,如果企业其他方面出现了问题和失误,是有机会进行改正,甚至是可以弥补的,安全方面一旦发生问题就没有改正的机会,更无弥补损失的可能,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安全工作无小事。企业要在平时的工作中突出安保工作的层级,各级领导在日常工作中要切实给予重视,在年初要与经济工作同时计划,同时安排布置,平时工作中要同要求、同检查、同考核,年终要同总结、同批评、同奖罚,并成为企业运行机制的一个制度,予以坚持。

三、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抓好企业安全,确保内部稳定

(一)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做好安保卫工作的根本

企业安全保卫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是要注重以员工为本,必须要突出员工在企业内安全保卫工作全过程的主体地位。员工是企业主体,也是企业安全保卫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身为保卫人员要不断满足广大员工安全需要,保障员工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做好企业的安全保卫工作,事关重大。没有安全的企业治安环境,员工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就会受到威胁,企业越是发展,就越需要安全。因此,企业的安全保卫工作事关企业全局,任务繁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有对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位,重视程度高,当作头等大事抓紧抓好,就能减少或杜绝事故和案件,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二)围绕“预防为主”的方针,扎实做好企业安全防范工作

企业安全保卫工作要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企业全面的安全保卫观。因此,就必须紧紧抓住以下几点:

(1)增强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是做好安全防范的根本。同违法犯罪斗争的基本对策,一是打击。二是预防。打击是为了揭露、证实、惩罚犯罪;预防是防患于未然,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消灭在行为实施之前。做好企业安全防范工作,首先要抓对人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因为要有效预防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关键的是要做好人的工作,提高人的安全意识。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搞好安全法规宣传教育。利用各种宣传媒体等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法制教育,强化员工的防范意识。二是加强行为引导,帮助员工养成自觉遵守安全规定的好习惯。三是举办保卫人员和义务消防队员培训,多渠道、多方位强化、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逐步在公司范围内形成人人重视安全防范工作的氛围。

(2)狠抓制度建设,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制度是规范行为的一种约束机制,没有制度就等于没有规矩,没有约束力。企业必须建立一整套制约机制。保卫工作是一项集执法、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在维护企业各项制度中,是强有力的先行军、执行者和维护者,在实际执法管理过程中,本着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既约束了违法违纪行为,又保证各项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3)狠抓内部防范,从源头上构筑安全防线。科学的防范体系是多种防范功能、措施和手段的有机组成体系。要做好企业安全保卫工作,重点要在防范上下功夫,运用各种预防手段,达到安全的目的。企业内部安全防范必须建立在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基础上,切实提高综合防范能力。首先要做到“人防”落实。人的防范是决定性因素。一支高素质业务硬精明强干的保卫队伍必不可少;要加强门卫管理,把好企业秩序的第一道关口;企业重点要害部位要实行专人专管,24小时值班巡护;提高保卫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等。二是要加强物防。对重点部位和重点场所,严格落实“三铁一控”,预防和避免因物防不到位发生事故和案件。三是技防是关键。要充分发挥高科技手段在企业内部治安防范工作中的作用,建立与健全电子监控、报警体系,实现科技创安,加强科技防线。

(三)加强保卫队伍自身建设,是做好治安工作的基本保障

指导企业卫生保障工作总结篇7

摘 要 治安管理实行综合治理,是党在新的形势下根据社会治安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的解决社会治安管理问题的根本方针。治安保卫管理综合治理,是指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在党政的统一领导下,广泛发动群众,组织各有关部门采取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法律的、教育的和行政的手段及措施,预防和减少犯罪,从各方面消除对社会治安管理不利的因素,维护社会的稳定。

关键词 治安保卫 综合治理

企业内部的治安,是社会治安管理的组成部分,解决内部治安问题,保障内部的安全稳定,同样必须贯彻执行综合治理的方针。这是违法犯罪现象产生、发展、消灭的自身规律所决定的,也是治安保卫工作中一贯实行的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原则的继续。搞好公司治安管理综合治理,维护公司稳定、发展,是公司的需要,也是职工群众的迫切愿望。如何做好公司内部的治安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根据公司的实际,我认为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各级领导重视、落实工作责任是落实治安保卫、维稳综合治理工作的保证

企业内部治保工作(以下简称内保)是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组成部分,集现场治安保卫、法制宣传、职工调解、案件查处诸工作于一体,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定需要党政领导的通盘协调和通揽全局,进行统一部署和安排。要落实好维稳综合治理工作就必须落实好工作责任,更要落实好各级党政一把手的第一责任,要将责任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使其职能与责任相对应,责任与具体人相对应。要严格执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制”,加强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建立综合治理维稳组织网络,把党政领导干部维稳政绩考核真正纳入提拔使用等方面,硬性强化领导重视强度。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认真落实“一票否决”制,各级党委书记、支部书记是综合治理维稳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年终各项工作综合评比时,把维稳综合治理工作列为重要内容,切实把“一票否决”制落到实处。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措施、与主体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同评比、同奖惩。

二、宣传教育开展是治安保卫、维稳综合治理工作的前提

企业内保工作中的宣传教育十分重要。它宣传政策、传递信息,起到鼓舞斗志、倍添信心之功效。一方面要广泛宣传,人人发动。基层小队自办《工地小报》、开办员工论坛、运用黑板报、厂报厂刊、橱窗等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报道当前社会的治安动态,传授各种自保防范知识,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使广大员工明白维稳综合治理工作与自身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同时经常召集职工代表,就员工关心的企业治安、劳资纠纷、内部矛盾、福利待遇等问题进行座谈,认真听取员工代表的意见,摸查员工思想状况,以便更好地替员工排忧解难,使员工切身感受到维稳综合治理与己尤关,从而增强他们参与维稳综合治理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把企业的制度、规章变为职工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形成氛围。

三、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是提升企业内部治安、维稳综合治理保卫的管理能力

企业内保工作正常开展的关键在于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和工作责任的具体落实。要坚决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和本单位自身特点,制订更加细致、覆盖企业全角落、有针对性的管理规章。同时要与企业和社会发展同步,不断修改和完善治安保卫管理细则,使之更有实际操作性,更有说服力和约束力。要制定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特别是事关国防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的单位,要加快建立应急机制相协调的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理机制,适时组织演练,以应对恐怖袭击、等引发的各种危机,切实维护单位和社会的稳定。

四、加强技防设施建设是实现企业内部治安防范的科技化

传统意义上的群防群治已明显地暴露出它的局限性,企业内部治安防范仅靠人海战术、拼体力,其效能不可能有效提高。所以企业要加强单位技防设施建设,弥补传统管理方式存在的不足,努力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的“三防”结合。因此,我们应该向科技要稳定,向科技要安全,加大技术防范力度和密度,最大限度、尽最大可能地使用高新科技手段,形成内部治安防范的网络化,提高治安防范能力。要结合单位承受能力、安全现状等因素,安装切实可行、覆盖面广的电视监控系统、电子红外报警装置等技防设施,依靠科技强保、科技创安是实现企业内部治安根本好转的强有力的手段。

五、加强保卫队伍建设,促进企业内部和谐稳定的发展

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治安保卫力量,它与保障企业国家资产和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是分不开的,也是促进企业和谐,进一步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从而使企业达到长治久安的有力保障。企业要根据《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中规定,建立健全保卫机构,选配纪律严明、熟悉业务的人员来担任专职保卫干部,配备相应兼职人员,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任务落实,逐步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权划分明晰、机构设置科学的管理机制。必须加强保卫部门的政治思想教育及组织纪律作风、业务建设,通过岗位练兵、在职培训、外出学习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提高保卫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全面提高治安保卫人员的形象。

指导企业卫生保障工作总结篇8

一、贯彻《劳动合同法》,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

(一)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进一步加强《劳动合同法》的宣传教育。广泛推行适用于农民工的劳动合同文本,全面完成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工作目标。进一步摸清用人单位劳动用工情况,指导用人单位建立农民工名册,加强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建设。督促各类用人单位与农民工依法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省劳动保障厅牵头,省国资委、省总工会配合)

(二)切实保护女工和未成年工权益。广泛宣传《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保护女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权益,严厉打击介绍、拐骗和使用童工,安排女农民工从事矿山井下等禁忌劳动范围工作,以及违反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制度等违法犯罪行为。(省劳动保障厅牵头,省公安厅、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配合)

二、落实《就业促进法》,强化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培训

(三)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实行城乡统筹的就业政策,为农民工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农民工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继续开展“春风行动”,进一步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省劳动保障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人事厅、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工商局配合)

(四)强化农民工培训工作。全年培训农民工100万人,其中,劳动保障部门培训50万人,农业部门培训30万人,扶贫办、工会、共青团、妇联各培训5万人。充分发挥劳动保障、农业、扶贫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充分调动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的积极性,调动社会力量办学,整合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落实农民工培训及技能鉴定补贴政策。省财政部门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统一有关部门农民工培训补贴标准。将培训、技能鉴定和发证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培训一批,鉴定一批,发证一批。加快县(区)公共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在县乡建设一批方便农民工就近就地培训的实训基地。鼓励开展定向、订单、定岗式培训,实现培训与就业的紧密对接。提高农民工培训后的就业稳定率。(省劳动保障厅、省农委、省财政厅、省扶贫办、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分别负责)

(五)统筹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建立健全市、县(区)、乡镇农民工工作责任体系、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加强与输入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做好转移就业人员的跟踪服务、维权工作,提高农民工工作组织化水平。不断扩大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规模,实现以劳务经济的发展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以转移就业规模的扩大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开展零转移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活动,帮助零转移就业家庭至少有1名家庭成员实现就业。(省劳动保障厅、省农委、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分别负责)

三、优化环境,鼓励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

(六)建立农民工回乡创业园。各县已建成的再就业创业园要向农民工开放。今年在人口密集、返乡创业农民工较多的重点乡镇建立100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为有创业愿望和创业项目的农民工提供创业服务。(省劳动保障厅牵头,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工商局配合)

(七)完善农民工创业政策。将现行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扶持政策扩展到回乡创业农民工,把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工纳入创业培训的范围,将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扩大到创业农民工,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享受同等的创业扶持政策,创业园内的城乡劳动者享受统一的扶持政策。(省劳动保障厅牵头,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工商局、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配合)

四、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八)大力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继续实施“平安计划”,实现所有煤矿、非煤矿山企业和大部分建筑企业参加工伤保险。以大中城市为重点,着力推进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农民工参保人数达到65万人。完善工伤保险政策和标准体系,充分发挥工伤保险的事故预防作用。(省劳动保障厅牵头,省财政厅、省建设厅、省卫生厅、省商务厅、省安全监管局、省总工会配合)

(九)积极解决农民工参加大病医疗保障问题。以农民工集中的大中城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制造业和建筑业等为重点,开展农民工参加大病医疗保险扩面行动,确保全省农民工参保人数达到50万人。(省劳动保障厅牵头,省财政厅、省卫生厅、省总工会配合)

(十)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按照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能够与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的原则,抓紧制订我省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具体办法和经办规程。(省劳动保障厅牵头,省财政厅配合)

五、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

(十一)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坚持清理旧欠和预防新欠并重,加快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长效机制建设。在矿山企业和更多行业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建立工资支付监控机制,及时掌握企业支付农民工工资和劳动合同履行情况。认真执行《安徽省工资支付规定》,完善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企业人工成本信息制度,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调控和指导,严格执行非全日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省劳动保障厅、省总工会分别负责)

(十二)切实保障农民工民主政治权利。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会组织,指导和监督各类用工单位保障农民工平等参加职工代表大会和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以劳动合同、劳动工资、劳动条件和职业安全卫生等为重点,督促用人单位履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省劳动保障厅、省总工会分别负责)

(十三)深化农民工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以在经常居住地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为条件,解决有落户愿望的农民工落户问题。对农民工中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高级技工、技师以及其他有突出贡献者,优先准予落户。对于办理居住证的农民工,在求职务工、司法援助、社会保险、住房贷款、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区服务等方面实行市民待遇。(省公安厅、省劳动保障厅、省人口计生委、省司法厅、省民政厅分别负责)

(十四)健全维护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制度。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机制和多部门协调解决农民工土地承包重大问题的联动机制。规范引导农民工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承包土地,完善流转机制。加强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和服务,全面建立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为农民工流转承包土地提供信息咨询和合同签订等方面的中介服务。(省农委负责)

(十五)建立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执法保障制度。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和劳动争议处理力度。以农民工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参加社会保险等为重点,在全省范围开展专项检查,加强日常监管,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劳动保障权益。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建设,完善监察执法体制,提高劳动保障依法行政水平。探索建立农民工法律服务和调解工作等长效机制。在农民工较多的地区设立农民工法律援助专项资金,增强农民工法律援助的经费保障能力。指导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组建农民工法律服务志愿团,开通农民工维权热线,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服务。(省劳动保障厅牵头,省人事厅、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工商局配合)

六、做好农民工公共服务工作

(十六)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积极调整教育规划和布局,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输入地教育发展规划。进一步探索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更广的范围内配置教育资源,使城镇教育资源能够不断满足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需求。继续清理和取消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一切歧视性规定,实行就地入学,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坚持与当地学生在学籍管理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加强与输入地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协调,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平等受教育权利。对我省农民工子女中具有当地学籍的高中应届考生,可在就学所在地参加高考;对没有取得当地学籍的高中应届借读考生,有关市(县)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协调沟通,妥善解决好其就地参加高考问题。(省教育厅牵头,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团省委、省妇联配合)

(十七)注重农民工职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和疾病预防控制。积极开展农民工安全知识培训,将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纳入日常监督检查和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农民工疾病预防控制机制,落实艾滋病、结核病的免费治疗及血吸虫病救治救助政策。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职业健康保护,重点对职业病多发行业使用农民工较多的单位进行专项检查。以建筑工地和企业食堂卫生为重点,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检查,确保农民工饮食安全。(省卫生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安全监管局牵头,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建设厅配合)

(十八)做好农民工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22号),加快建立我省农民工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机制。将农民工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纳入经常性工作范围,提供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免费服务。加强联系沟通,切实做好我省在省外务工农民工计划生育服务工作。继续开展农民工计划生育“关怀关爱”专项行动,指导各地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和优质服务示范社区的创建活动。(省人口计生委牵头,省财政厅、省民政厅配合)

(十九)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继续贯彻落实建设部等5部门《关于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的指导意见》(建住房〔20**〕276号)等文件规定,探索建立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工作机制,多层次、多渠道解决和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各地要将农民工居住问题纳入城市住宅建设发展规划,各级财政要对集中建设面向农民工出租的集体宿舍项目给予适当支持。(省建设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劳动保障厅配合)

(二十)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积极组织文化团体、文艺工作者到农民工集中地进行文艺演出,开展新时期的农民工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农民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守职业行为准则和社会公共道德,培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民工集中的重点建设工地开办“职工之家”、“职工书屋”,为农民工提供学习、娱乐、锻炼等活动场所,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牵头,省司法厅、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配合)

七、切实加强农民工管理基础工作

(二十一)加强农民工信息统计调查工作。综合利用各种统计调查资源,建立完善的农民工统计调查指标体系。科学规划调查网点布局,增强调查力量,规范调查技术,创造必要条件,建立农民工统计调查监测系统和资源共享的信息交互平台。加强对现有农民工统计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做好农业普查中农民工相关数据的开发工作。(省统计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劳动保障厅、省建设厅、省农委、省卫生厅、省人口计生委、省安全监管局、省总工会配合)

(二十二)加快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制定全省乡镇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平台建设规划。各地要根据省编办《关于乡镇劳动保障机构编制问题的通知》(皖编办〔20**〕118号)要求,在重点乡镇设立劳动保障机构,其他乡镇通过整合乡镇社会事务管理资源加快建立乡镇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为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提供办公室和档案室,设立服务窗口,配置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电话等办公设备。组织乡镇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开展法制宣传、就业培训、社保服务、执法监察、事务管理等工作,提高其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加强基础数据、基础档案、基础资料的建立和管理。(省劳动保障厅牵头,省财政厅、省编办配合)

指导企业卫生保障工作总结篇9

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成为新医改一大亮点

医改方案提出的基本思路是“建设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有四个组成部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体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认为,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是此次医改方案的一大亮点,“在方案中的第六项――‘加快医疗保障体系’,这不单是亮点的支柱,而且它最清楚,我相信大多数人都能看懂。”

医保体系:责任明确分担合理

《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中还提到“走向全民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究竟如何覆盖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体系,国家新医改课题组组长顾昕谈到:“它建立在现有的已经存在的三个公立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再加上城乡救助制度。三个公立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农村合作医疗。这三个都是民众要缴费的,政府也给予一定的补助,其中城镇职工医保政府没有给予补助,是由用人单位支付一部分,但是国家给予一定的免税政策,也相当于政府补助。这三个医疗保险的筹资渠道是多元的:国家、单位、个人都掏钱,这里表述为‘责任明确、分担合理’,具体到每一个是不是非常合理,另当别论,总之大家都掏钱建立医疗保险体系。”

全民医保解决看病贵问题

顾昕表示,新医改的最大一个亮点在于走向全民医保就能解决看病贵的问题。“看病贵就是一次支付的钱数额巨大,有些患者可能支付不了巨额的医疗费用,而有些疾病治疗起来费用是比较高的。有了医疗保险费用风险就可以分摊了。慢慢随着筹资水平、保障水平的提高,看病、吃药的费用大部分由医保机构来支付,就可以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了,这个道理很明显。所以走向全民医保是非常重要的,是改革的突破口,在这个突破口上方案写的非常清楚,这个‘亮点’的颜色非常明确,在我看来就是‘中国红’。”

医保基金的功能:筹资 购买

医保机构来支付大额度的医药费用。顾昕认为,医保的功能首先是筹资,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其次是解决医疗服务的购买问题。“医疗服务必须充当‘团购’的角色,如果个人去购买医疗服务,费用就会比较昂贵,很多患者会认为医院多开药、开贵药、检查太多,这些问题应如何解决?想办法‘团购’就可以解决。以个人和医院、医生交涉恐怕问题比较难以解决,那么就用“团购”的办法来解决。医保机构就是把钱汇集起来,扮演‘团购’的角色。用通俗的话讲,‘团购’能力提高了,就可以商讨降低医疗费用,降低费用的能力和方式就可以多元化了。换句话说医保的付费机制改革。这是重要的一环。拥有资金、如何付账,极大的影响了医疗机构的行为。我们总是抱怨医疗机构行为不合理,那要如何促使医疗机构合理的行为?最重要的是要合理、科学的付账。拥有资金并能想办法引导,这是一个很适合的应用方法。”

付费机制改革是医保的重要一环

顾昕认为,付费机制改革是医保重要的一环,“这个问题也写入了医改方案,第六项就是要进行全民医保。医保的资金筹集到以后还要想办法合理支配。这个放在医改方案的第十二项,说的是监管,其中起草报告人认为如何支配医保的资金是应当对医疗机构形成一个有效约束机制,这是强化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的监控作用。这个理解是否恰当我觉得可以商榷。但至少我不认为这是一个监管。我认为这是一个买卖,购买的一方要想办法如何买到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使其买得十分符合参保人的利益。医保机构是参保人的‘代言人’或者说‘经纪人’,是要替参保人的利益说话的,是要想方设法将医保资金支配好。而这个办法就是改革付费机制。”

顾昕提到,“现行的付费机制是按项目付费,这个机制普遍评价不好。按项目付费就是数帐单,帐单拉长,就要派人审批,审批中不可避免的就产生了‘扯皮’现象。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改革付费机制。医改方案中提到:‘强化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的监控作用,完善支付机制,积极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付费等方式,建立激励与奖惩并立的有效机制。’我认为这是改革的大亮点。”

医疗机构体制如何完善?

对于医改总的指导思想顾昕解读道:“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盈利性和非盈利性分开”,这四个分开就是我们的指导思想。换句话说这是党的政策。这个政策是非常英明的。管办分开就是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指导方针,这个指导方针确实写进了意见稿,“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第七项,建立高效规范的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这一段话意思就是说医疗机构体制现在存在效率低、较为不规范的问题,需要想办法解决。”

建立和完善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

方案中提到“建立和完善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顾昕认为,所谓法人治理结构,首先医院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它要独立的为他的决策承担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而不是任何机构的下属或者上属。顾昕提出:“现在很多公立医院是各地卫生局的下属、直属机构,当然还有部属机构,像北京医院都是部属的,换而言之就是是政府机构的下属,由上面来任命,虽然也有法人代表,但是能否真正的独立呢?这很难讲,因为医院的很多决策都不是自己做出的。”

对于人们普遍关注的医疗机构用药来源问题,顾昕认为要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十分有必要。“现在公立医院用药是通过招标。不中标的东西不能乱用。而曾经的一次‘齐二药事件’,病人住院使用了招标通过的药品引起死亡事件,事件发生后家属医院、药厂、用药的配送商,却惟独没有卫生厅,而事实上在程序中,药品招标是由卫生厅招标办负责的。医院用药是被指定的,而卫生厅招标经过的多项程序,大批的专家表示药物没有质量问题、疗效较为显著,那怎么能只责怪医院呢?这个典型案例就说明了现有的制度不是独立的法人。那么我们具体应该如何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以理事会制度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就比较可行,理事会由公立医疗机构的利益相关者组成,这个和企业董事会的组成略有不同。假定是公立的医疗机构,建立、出资者就有权任命理事成员,但不是所有理事都由他任命,出资者是一个利益相关者,可以任命几个理事来代表自己,还有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就是我们的雇员,医师代表、护士代表等。当然可能还有社区代表、公众代表、药品经销商代表等等,就是由利益相关者组成的理事会。理事会聘请管理

层,换而言之就是院长和其他管理层都属于职业经理人,而不是干部。现在有些媒体报道很多院长抱怨自己四不像,既不是干部,也不是经理人,既不是医生,也不是其他的职位,角色界定十分模糊,这就体现了改革中不顺利、不规范问题。他们的准确角色定位十分必要。”

管办分离办法成为新期待

推进管办分离,能够促进我们医药卫生的监管体系的改革。新医改方案中提到,要求医院加强监管体系的完善,卫生行政部门要成为全行业的管理者或者监管者,成为监管者的前提条件是管办分离。“监管者不是任何人的上级,监管就是裁判员,包括制定规则。管办分离,一方面促进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医药卫生监管体系的改革,这是一箭双雕之举。”顾昕对此举表示十分赞赏。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济宁医学院院长吴广华认为,只有管办分离公立医院才能焕发活力,“现在部分公立医院的院长不是在担任院长,而是在担任官职,他们总是想办法稳住自己的位置,甚至谋求将来在政府部门充当何等职务,这恰恰是医疗卫生体制管办不分、政事不分弊端的体现。”吴广华认为,院长和官职是两码事。官是政府官员,负责制定宏观政策;而院长应该是法人治理结构中的一个分子,负责微观管理。医疗机构改革的重点包括三大方面,即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产权制度改革。但是,目前医疗卫生行业还是在实行计划经济中的套路,从院长人选的任免,到医务人员工资标准的制定,再到医疗机构产权的归属,全都由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这个“婆婆”说了算。

吴广华强调说,医疗机构不与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彻底脱钩、不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难以焕发活力,新医改方案提出的目标也将不可能实现。

医药分家难几分

医药分开应率先在社区医疗机构中试行

北京金象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军认为,“医药分开”呼吁了很多年,但因无法解决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而迟迟不能付诸实施。目前,药品销售零差价陆续在全国社区医疗机构中推行,为试行医药分开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北京的3000多家社区卫生站、2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实行了药品零差价,这对北京的医药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

徐军建议,在北京这样的城市的社区卫生站中,不要再设置药房,要把这部分药房的功能转由社会零售药品企业来承担。如果坚持零差价的话,可以把差价补贴给社会零售药品企业。

同时,应继续加快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最基层的老百姓,特别是低收入人群,要先行实行医疗保险,满足这些人的基本医疗需求。另外,允许社会零售药品企业和民营医疗机构公平参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谁来给药品零售企业应有的肯定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说,他最关心的是新医改方案推行后,药品零售企业的命运如何。遗憾的是,新医改方案对药品零售企业只字未提。

目前,我国80%的药品销售份额被医疗机构所垄断,社会药品零售企业只占整个份额的20%。由于医药不分,以药养医成为药价虚高的根源。同时,医疗机构还垄断了公费医疗以及医保定点的资格,进一步制约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强化了医疗机构特别是公立医院在药品零售中的垄断地位。老百姓看病贵在所难免。

“我认为,衡量医改成功与否,关键要看广大人民群众对‘医’和‘药’这两种产品的价格及服务的满意度。”谢子龙说,医药市场是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最后一个有着浓厚的计划色彩的堡垒,认真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四个分开”,是打破这个堡垒的必由之路。

谢子龙建议有关部门在修订新医改方案时充分重视全国34.1万家药品零售企业在平抑药价、为老百姓提供便利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给予药品零售企业应有的肯定,而不要再让药品零售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收支两条线和总额预付制的探讨

在基层的卫生医疗机构改革,方案提出政府主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核定任务的基础上探索收支两条线和总额预付制的两个办法。收支两条线相当于政府行政干预的手段,总额预付制是通过购买服务实现医院的盈利,这两种方式从本质上讲,应该说是有很大的差异,或者是截然不同的,但是现在同时被列入医改可以探索的方向,这是为了平衡来自不同方面观点的结果。但是这样两个相互有矛盾的路径放在同一方案中,是否会对以后方案实施带来影响?

付费机制需引入竞争

顾昕认为,其实基层也好、非基层也好,公立医疗机构的运作道理都是相同的,也不存在基层另一种机制。如果我们对基层实行收支两条线,这是在许多医疗机构中建立一个行政化体系。实际上是通过行政手段进行资源配置的一种机制,让医院成为独立的法人,为他自己的决策来负责,这是一种市场机制,要让它竞争起来。所谓有竞争、有活力,每个医院都是独立法人,大家一视同仁、一起竞争,哪家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好,资源就多,哪家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不好,资源相对就少,所有医院倒是应一起为更多的人好好服务。

顾昕表示,如果推行收支两条线,这是行政激励措施,社区医院继续自己收费,但是收到后就要把钱交给行政部门,由行政部门再进行分配。这样的管理体制有些人称之为“财务管理体制”,会出现体制混淆。实际上它是不同的组织来配置资源,这是行政化的方式。如果作为一个机构,单独的一个组织,这个组织内部有一个科室是管收费的,而另外一个是管支配的。一个组织内部收支两条线管理,这是组织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因为组织内部的管理制度和不同组织之间的资源配置体系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对于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经费的总额预付制,顾昕认为,这两种服务体系的预付方式并不相同。政府花费钱财来进行公共卫生服务,在此同时也要进行基本医疗服务,这两笔经费放在一起,再向某些机构来购买这两类服务,采取总额预付,这是一种购买方式,这和行政化的资源配置机制不太一样。当然具体来说,总额预付这种购买方式是否合适,能否有比它更好的方式,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我个人认为‘有竞争性的按人头付费’比总额预付制这个方法更好,如果总额预付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机构所在的地方,周围有多少人,就给一笔固定的额度,这个总额预付就没有竞争性,除非这部分人流动性较大,另外一种是在固定的环境下,预付的质量问题就没有竞争了,也就没有保障了。参保人可以选择医疗机构作为定点,谁吸引的人多就给的额度就高,这样就能促进竞争。这是两种不同的机制。这两个不同的机制现在都可以探索。”

收支两条线的实施存在技术问题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员余晖表示,如果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立起来,只靠各个政府直接举办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远远不够,那么就要发挥现有的存量资源,包括其他的事业单位、厂矿企业、党政机关办的医院等,都应该视为为社区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医院。很明显现在这些医院的产权不属于卫生体系管理,那么未来建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时候,作为一个卫生行政部门如何对这些机构进行收支两条线呢?这在操作上和技术上,也是没有办法执行。

除此以外,既然要管理这些医院,如果以所有者的身份来进行管理,那么肯定是没有办法履行意见里面赋予卫生行政部门未来对全行业进行监管的职责的。监管必须是监管者和被监管者完全分开,否则没有办法保证监管的中立性。“这次《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实施方案中专门提到了医疗机构监管司,对公立医疗机构进行管理,同时执法监管这些医疗机构,这涉及到监管这碗水如何端平的问题,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模糊点。”

基本药物制度是否重返“计划经济”时代?

10月14日,《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公布,其中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论述引起各方广泛关注。《意见稿》表明:政府将统一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统一制定零售价,并且规定各类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的比例,同时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药物报销目录,明显提高其报销比例。可以看出,基本药物的生产、流通以及使用的各个环节均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以政府为主导”是《意见稿》所描述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针对“以政府为主导”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业界也有不同的声音。坚持“以市场为主导”的一方认为,以政府为主导的“定点生产、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和强制使用”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与医改所必须坚持的“管办分离”的基本原则不符,并且很可能导致医药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同时也为权力寻租行为提供了客观条件,有重返“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时代之嫌。

基本药物制度的产业意义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无疑将会引起医药行业一次巨大变革,制药企业将逐渐分化为两大类,即专利药或创新药生产企业与非专利药或普药生产企业。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所坚持的“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方向有其必要性与现实性,但为保证其顺利实施,我们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阻力,提前制定应对之策。

“保证人人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医改总目标决定了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必须坚持其“公益性”,而要坚持“公益性”,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众所周知,市场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却很难自发实现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对于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来说,更是如此。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我国也早已建立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但由于并未建立起系统、完善的国家基本药物政策,同时与之配套的政策也未落实,导致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流于形式,并未真正起到保证基本药物可获得性和降低居民药品费用支出的作用。而医疗服务体系改革与医疗保障体系改革的滞后,则是造成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流于形式的更深层次原因。

基本药物制度的改革与实施必须与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医疗保障体系改革同步推进。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已日渐明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及新型农村基本合作医疗保险的“三险合一”,报销比例不断提高,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将是一个大的趋势。而以“政事分离、管办分离、医药分离、赢利与非利性医院分离”为指导原则的医疗体系改革却举步维艰。《意见稿》中并未明确提出针对医疗体系改革“四分离”的具体措施,如果医疗体系的改革不能实现“四分离”,那么基本药物制度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从有关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企业的报道来看,定点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的积极性很高,但试点医院并不积极,在政府补贴不到位的情况下,强制提高试点公立医院基本药物的用量显然不能持久,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对于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的巨大影响。

基本药物目录的制定、定点生产企业和统一配送企业的确定直接关系到部分企业的生死存亡。为了使产品能够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为了能够成为基本药物的定点生产企业,为了能够成为基本药物的配送企业,一部分企业肯定会不惜代价对重点政府部门与重点工作人员进行公关,如何保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则是对政府部门的又一次严峻考验。

实践证明,增强信息的透明度,建立决策、执行与监督的制衡机制是防止腐败的有效措施。基本药物目录、定点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的选择标准、评估过程以及最终的评估结果必须要通过信息平台予以公开,并且接受相关企业、医疗机构和消费者的监督。同时,招标定点生产和配送企业的周期不宜过短,否则一方面企业疲于应付,将增加企业不必要的成本,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与生产规模的扩大,2~3年为一个招标周期比较合适。

如果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统一采购、定点生产与统一配送以省为基本单位,很容易滋生地方保护主义,形成条块分割的医药市场,不利于医药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所以,建议国家基本药物应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购、定点生产与统一配送,这样企业也容易形成规模、降低生产成本,造就一批全国知名的大型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无疑将会引起医药行业一次巨大变革,制药企业逐渐分化出的专利药或创新药生产企业与非专利药或普药生产企业获利方式势必不同。专利药生产企业主要依靠大量的研发投入,通过新药上市后的较高定价来获利,而非专利药生产企业主要依靠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来获利。前者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新药研发能力,后者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生产规模。

可以预见,随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医药资源将向优势企业集中,产业集中度提高的步伐将大大加快。那些具有一定规模与知名度、普药品种系列比较齐全的大型企业将不断发展壮大,而那些既无能力进行新药研发投入、又没有成本优势的企业将不断消亡,一场行业内的洗牌将不可避免。

指导企业卫生保障工作总结篇10

以党的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综治平安建设基层基础工作,围绕平安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强化企业内部安全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构筑人防、技防、设施防相结合的治安防范网络,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和企业内部保卫部门的职能作用,实行警企共建,整体联动,有效保障企业、职工生产、人身、财产安全,营造企业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治安环境、规范的法治环境及和谐的发展环境,促进企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设范围及要求:

全市规模企业都要按要求建立综治工作站。规模企业是指用工100人以上,或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企业。企业综治工作站要有专门的办公用房,可以依托企业门卫组建,统一挂牌:ⅹⅹⅹ(企业)综治工作站。配备必要的办公桌、电话、台账资料柜、简易警务装备及内部治安防范监控台等办公设施。统一制作组织网络、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公示栏以及社区民警、保安、协管员的姓名、照片等有关上墙内容。

三、组织领导:

企业综治工作站设站长,一般由企业副经理或副厂长担任。副站长由辖区民警担任。成员由企业党群组织、工会组织、安全生产、安全保卫等部门负责人及所在村干部组成。工作人员为企业的安保人员、保安队员、协管员等。

四、工作职责:

1.组织协调本单位开展平安企业的创建工作,完成上级下达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任务。

2.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企业创建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建好相应的台账。

3.落实单位内部人防、技防、物防等治安防范措施,做好财会室、仓库等要害部位的安全保卫,在单位内和周边结合部组织治安防范巡逻和检查。

4.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治安隐患的排查工作,积极疏导和化解单位内部矛盾和纠纷,整改治安隐患。

5.加强安全管理,严格安全制度,确保消防和生产安全,严防发生安全事故。

6.定期组织开展法制和治安防范安全教育,做好单位内部治安重点人员的稳控、帮教工作。

7、积极制止发生在本单位的违法行为,对难以制止的违法行为以及发生的治安案件、涉嫌刑事犯罪案件应当立即报警,并配合公安机关做好侦查、处置工作。

8.协助当地公安机关做好单位内部外来务工、经商及其他流动人员的登记、发证和信息采集工作,落实居住区的治安管控。

9.积极参加所在地区组织的其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五、工作制度:

1.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召开工作例会,主要传达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回顾通报上月工作,安排当月任务,也可根据各个时期综治和平安创建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研讨,制定对策措施。

2.值班巡查制度。坚持每天开门办公,并落实专人值守;每天组织内部保安和群防群治人员进行昼夜巡防。

3.分析研判制度。每周召开一次分析研判会,排摸安全隐患、治安突出问题和矛盾纠纷情况,及时提出工作措施。

4.信息报送制度。定期收集、整理、汇总有关维稳和治安信息,向所在镇、区政法综治工作中心上报发生的治安问题、矛盾纠纷、安全事故等情况,重要信息或遇有重大问题要及时汇报或专报。

5.检查督导制度。每月开展一次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检查,主要包括车间、仓库、财务室等重点部门的安全生产、危险物品的存放、消防、技防、物防等设施情况。

六、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全市企业综治工作站建设总的目标是:年10月底前各镇区所辖规模企业全部建成。镇区综治办要把企业综治工作站建设列入年度综治和平安建设年终考核内容,作为平安企业考核验收的重要标准。各公安派出所认真配好社区民警,共同参与建好综治警务站,对企业保安进行认真指导。要及时总结企业综治工作站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帮助企业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企业综治警务站人员、办公场所、办公设施、警用装备“四到位”;做到企业综治工作站牌子、上墙制度、综治台帐、内部设置“四统一”。

2、加强功能建设。要配好企业综治工作站工作人员,对工作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人员,要给予奖励;对不适合从事综治工作站工作的人员,要予以调整;要切实抓好综治工作站的功能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努力把综治工作站建成企业内部管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群防群治组织、法制宣传教育、外来人员管理服务等工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