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风险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11-08 17:14:10

校园风险管理

校园风险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足球赛事;风险管理

一、举办京津冀一体化校园大型足球赛事的意义

从足球进校园这一角度来说,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因此,举办京津冀一体化校园大型足球赛事是区域文化相互交流的产物。用足球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建设不仅有助于京津冀各大高校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同时也有助于各大高校在竞争中发展,推动经济教育文化的一体化进程。

二、足球赛事中存在的风险及其发生原因分析

京津冀一体化开展校园大型足球赛事本身是一种很好的提高足球关注度,培养足球运动员的项目。但是,我们仍然应该注意到足球运动中存在的风险,只有将风险降到最低,才能更好地吸引更多的青少年从事足球事业。运动损伤风险是在我国校园足球赛事中发生频率最高的风险。作为我国足球运动后备力量和最重要的生力军,青少年在足球运动中的蓬勃发展对于中国足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运动损伤风险包括擦伤、挫伤和骨折等等。这里就这些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首先是运动比赛的竞争性。大型的足球比赛充满激烈的竞争性,要求场上运动员在所限制的时间内必须要做到有效争夺,如不同距离的疾跑,与队友在高速运动中高度配合等,而这些充满竞争性、观赏性的充满激情的技术动作也成为运动损伤的高发诱因。其次是在足球比赛中传球运动员要传到位,接球的运动员更要快速跑到位,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对方球员将对其形成阻碍,很容易会造成双方运动员面部擦伤,手部、腿部的挫伤。再次是足球在高速运动中会产生间接作用,这种作用会提高下肢损伤发生的概率。另外,我们在比赛中还必须关注运动员的主观原因的产生。青少年运动员为了提高进球个数、获取比赛胜利,有时甚至会冒着违反竞赛规则的风险去与对方争夺,这些急于求成的、不自信的表现也是在足球比赛中产生各种运动损伤非常重要的原因。

三、校园足球赛中的风险管理

2015年3月16日,国务院公布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吹响了以足球引领学校体育改革的号角,随后教育部印发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的通知,也是我国第一个针对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的办法。这项规定的出台,明确了建立健全校园体育运动风险防控的机制。而要更好地做到风险管理,除了制度规范之外,还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高学生对于足球运动损伤风险的认识提高风险认识是做好运动风险规避的重要举措。而风险意识的培养需要在日常的运动训练中加强教育。教师、家长以及学生本人要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从细节中做好运动安全防护。日常的风险意识只有得到更好的把控,才能潜移默化地在比赛中将风险意识深入人心,在激烈的足球赛场中将风险降到最低。(二)加强对学生足球安全防护教育。足球意外损伤很多情况下也是由于学生自己的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加强对学生足球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日常教师可以通过安全理论教育,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各种足球运动赛场上出现的安全隐患,并对此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各种违规操作。通过这样的案例教育更加直观形象地加深学生的安全意识。除此之外,可以让学生定期了解足球运动的相关内容,从而在发生运动损伤时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三)做好足球运动过程中的运动损伤防护工作。合理安排体育运动的计划,在进行难度较大的体育技能教学时,教师应该多让学生进行专项身体素质的训练,在赛前做好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的训练,提高身体的抗损伤能力。除此之外,也要提高足球运动裁判员的基本素质,裁判员要客观公正,公平裁判,对事不对人。学生要深入了解足球运动中的违规行为,从而促使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防止违规行为的出现。

四、结语

京津冀一体化的校园足球大型赛事不仅仅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更体现了足球进校园不分区域更好发展的要求。宣传足球精神,营造文明、公平、公正的足球运动赛事氛围。让更多京津冀一体化的校园大型足球赛不再受风险问题的困扰,打造更加健康的足球联谊赛。

参考文献:

[1]陈鑫朋,周祖旭.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的主观因素分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7).

[2]向宇红.论校园足球活动中的运动损伤风险及其规避[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1).

校园风险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预警体系

近年来,我国高校数量不断增加,学校规模和教学质量不断扩大提高,高校的经费来源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结构呈现出越发复杂的发展趋势,同时市场竞争已经达到白热化阶段,高校在经营过程中将面对越来越多的风险,所以,在开展高校管理阶段,将风险管理作为内部控制的轴心来开展高校的内控活动,对于高校的风险防范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关概念

(一)内部控制概念

内部控制具体指的是一个组织为了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并有效保护组织的资产安全完整性,并确保会计信息资料准确、可靠,经营方针可以良好贯彻执行,同时保证组织的经营活动具备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在组织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自我约束、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的一系列管理手法、手段措施与制度的制定,其控制要素包含了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以及内部监督五大内容。

(二)风险管理概念

风险管理是企业单位、机构等社会组织用来降低风险的消极结果的决策过程,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对风险的估测、通过付出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风险管理的对象是风险,管理的主体可能是组织、个人、家庭,整个过程涵盖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评价,风险管理以及对风险管理效果的评估等等。当前,风险管理已发展成一个独立的管理系统,并且已经成为一门独有的学科。

二、以风险管理为轴心开展高校内部控制的途径

(一)完善风险管理机构对内控的评价和监督

高校要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就需要对其开展的内部控制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对内部控制体系运行质量、运行效果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在高校开展风险管理过程中,其主要目标是围绕风险管理架构,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所以在开展高校内控活动时,高校风险管理机构也应该承担起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和评价的职责:①高校的风险管理机构应站在风险管理的角度,对高校内控体系的建设、运作开展深入研究,在充分考虑高校实际经营情况的基础上,聘请校外内控专家、联合高校高层管理者共同制定高校内部控制整体目标,并将高校风险管理的理念同高校日常经营、管理进行融合,确保高校的内部控制目标、风险管理以及内部管理机制处于完全平等的高度。②高校要从风险管控评估入手,定期或不定期在高校内部组织学生、教师开展内控理念培训、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充分考虑各部门运行管理情况的基础上,将高校风险管理目标细化分解到各个部门内控负责人身上,对其施行责任制管理,同时风险管理机构需要在内控体系运行期间,对高校内每个部门以及部门的内部控制负责人员开展的内部控制活动具体效果进行评价、考核,在管控方式上,可借鉴当前企业中主流的自我评估法,定期开展内部控制效果、有效性的评价工作,确保高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更好的落实。最后,需要全程化的开展高校的内部控制管理,将内控体系贯穿于整个高校的管理体系中,因只有对内控实现全程的控制,才能够准确的将风险管理落实,使高校内控实现日常化、规范化,最终让内控和风险管理有机融合。

(二)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风险预警体系

在开展基于风险管理的内控和活动时,首先高校必须明确,基于风险管理的内控,其主要目的并非是对工作人员加以控制,而是对风险进行有效、合理的规避。最有代表性的当属2008年美国发生那次特大次贷危机,这一次次贷危机十分严重,无数家企业受到了波折,而经过分析,这次次贷危机主要诱因,就是不具备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管控体系。所以,若想要让一所高校满足当代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构建高校风险管理以及预警体系:1.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建立预警指标体系高校在开展风险管理为轴心的内部控制活动阶段,应该建立健全的、覆盖高校全员、全方位的风险管理防线,在投融资活动中开展财务风险预警、在开展科研、开展教学、办理招生活动阶段也融入风险管理的要求,总体来讲,就是要将风险管理提出的要求,贯彻到高校所有经营环节当中。2.建立全程风险监控以及预警机制高校开展的风险管理,必须具备固定的管理模式,在充分结合高校自身经营特点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评分的方式,对风险开展全程的监控,并建立起完善的预警机制,对各种风险信息进行全面收集,制定一套合理的风险预警指标,同时对每一个指标都进行全程、动态的跟踪监控,实现对风险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控管理,以便于高校及时发现风险,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

(三)在高校内部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

高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只有高校具备良好的风险管理,才能够有效的落实内部控制制度,在建设内控环境期间,高校管理者必须提升全体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加强所有人员对风险的理解程度,虽然一些高校的高层已经普遍接受在内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但对风险管理的认知程度和运用上仍不够系统,缺乏关联性,高校需树立完整、全面的风险管理文化,就要求高校首先对治理结构进行优化,遵循现代高校治理要求,改进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明确各部门、各层管理人员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活动中的职责,实行风险管理岗位责任制,将部门范围的风险管理,扩展为全校范围的风险管理,将原本仅是个人行为的内部控制,转化为整个高校全员开展的管理活动,使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水平不断提升。

(四)加强物资采购、工程项目招标风险管理

在高校开展工程项目招标期间,会涉及很多的部门,同时存在很多风险管理点,主要包括:①招标文件规范性差,文件信息不具体、不明确,进而造成文件内容存在差异,缺乏可比性风险;②评标过程缺乏公正性和公开性,区别对待关系户与其它投标单位;③招标信息泄露风险。针对上述的风险点,高校需要围绕如下措施来加强风险的管理:

1.定期组织部门全体人员,开展廉政文化培训学习,提升全体人员风险意识和廉政意识,起到防微杜渐的效果;

2.合理设定工作程序,对采购程序开展分段管理机制,确保做到采验分离、用采分离,依据工作程序来合理划分每个岗位的权限;

3.强力执行监督机制,在开展工作期间,部门需要制定严格的监督程序,并良好落实,主动接受学校的监督,同时学校要单独设立监督部门,对招标、采购期间的参与部门进行跟踪式的全工作程序监督工作,保证不会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

(五)加强校园安全风险管理

学校的安全管理,直接关乎着学生、教师的安全以及社会稳定,我国高校普遍具有人口众多的特点,其风险管理点,主要在于校园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为了加强对校园安全的风险管理,高校应围绕以下内容开展风险防控工作:

1.提高领导对校园安全的重视程度,落实校园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

2.完善、健全安全制度,让安全工作有章可循,同时加强安全管理队伍的建设,完善安全防控队伍的体系;

3.加大安全管理的投入,对新生、老生都要定期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确保学生提高安全意识;

4.强化高校的治安管理,规范校园交通工具管理制度,确保校园内的交通安全。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高校具备更好的风险防范能力,就需要开展以风险管理为轴心的内部控制活动,由高校的风险管理机构去评价内部控制体系,打造高效风险管理预警体系,将风险管理全方位的融入到高校管理工作中,并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的核心理念,使风险管理由管理机构负责转化到全员负责,加强高校物资采购,项目招投标期间的风险管理力度,加强校园安全风险管理的力度,充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构建校园安全环境,将内部控制由个人行为转化到高校集体行为,进一步提高高校风险防范能力与内部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孙支南,王超辉.论高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J].高教探索,2016(1):16-19.

[2]单英贤.关于高校内控制度与风险管理融合的研究——基于美术院校的视角[J].中国总会计师,2016(4):108-109.

[3]张稀.对高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15):4-4.

校园风险管理范文篇3

一、风险管理在学生工作中应用的意义

校园学生工作风险管理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校园环境下可能出现的风险,有效规避风险的发生。与危机处置和突发事件处置的方式不同,校园风险管理旨在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校园风险管理并不能够完全消除风险,其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消除风险,而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利用最有效和最明智的方式将风险处理掉,使教职员工和学生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教学工作和学习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1]

二、学生工作中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常见类型

根据校园学生工作风险发生后产生的结果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校园风险划分为若干个类型,其中包括人身伤亡和事务损失等等。当然根据风险产生的原因也可以将校园学生管理风险分为自然灾害和事故灾害等方面。具体来说,学生工作中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类型:(1)突发事件引发的风险。突发事件引发的风险主要是指那些不可预见的风险,类似于自然灾害中的地震、台风以及洪水等的。类似于食品安全和食品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校园事故灾难等也属于突发事件引发的风险。(2)人为行为引发的风险。人为行为引发的风险是指人在处置不当的情况下导致的风险事故发生。这里所说的处置不当主要包括经验的不足和技巧的缺乏而出现的风险。人为行为引发的技术性风险包括事件回应时间不合适,言辞不恰当等等。[2]例如,在学校的学生出现人身伤亡的时候,社会上会出现各种言论,如果不能够及时进行危机公关,就有可能导致谣言的进一步扩大,其后果往往难以想象。(3)教学设施引发的风险。学校的教学楼和宿舍楼以及实验楼等校园基础设施由于存在潜在的安全漏洞和保障导致风险的发生。常见的教学设施引发的风险,包括教学楼和宿舍楼地面湿滑,门窗防盗性不强等等。上述风险都是学生工作中容易引发风险的原因,需要我们对此予以了关注。

三、学生工作中风险的规避

(1)进一步完善决策机构。笔者认为,各院校应当建立相应的学生工作风险管理小组,并采用书记和院长以及分管副书记等主要领导负责制,对学生工作实现风险管理,并对重大事项作出最终决策。学生工作风险管理小组下设办公室和风险处理中心,办公室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开发应急预案,将责任落实到人,风险处理中心的主要工作则是在风险发生后,快速对风险作出评估,并采取应急方案,紧急调动各方资源,解决事故。(2)调动师生的风险规避行为的参与性。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管理的主体,是学生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因此必须充分调动他们参与风险预防和管理活动的积极性。为了预防风险,学校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的实现安全宣传,这里的安全宣传包括开展各类讲座和明确各类救助渠道等等。除此之外,还应当对校园风险进行排查和事前监控,将潜在的各种隐患排除掉。(3)实现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应对学生工作风险过程中,还应当建立学校和政府以及家长的共同参与体系。一方面,学校应当与公安、消防等机构进行深入的联系,彻底消除校园周边的安全隐患,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一旦风险和危机发生,学校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也显得非常重要,学校要同家长进行联系,并保持密切的接触,建立良好的信任,这样才能够在风险发生时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4)切实提高学校的媒体意识。媒体意识的提高,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各院校应当加强公关传播,与媒体打好交道,一旦风险发生,可以积极引导舆论动向,把握事态控制的主动权。其次,还要建立相应的信息公开机制。在危机发生后,学校的新闻发言人要及时在相关论坛上官方消息,避免谣言的产生以及不实信息的传播,给学生和家长带来恐慌。最后,还要加强网络公关,积极主动地在校园网站和QQ群等网络平台上已收集到的信息,切实消除不利于自己的言论。(5)运用保险转移风险。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督促学校购买校方责任险,通过这种方式转移风险。一旦发生事故,保险公司会依据相关条例赔偿参保学生,这样一方面为学校分忧解难,另一方面也有效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但我们也应当注意到,通常情况下校方与保险公司签订协议时,保险公司会明确在发生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人为故意伤害时,保险公司不予赔偿,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可以通过与建筑单位签订合同的方式,将这些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转嫁给对方,例如,发生自然灾害时,如果建筑物不具备抗灾能力,那么这些风险就应当由建筑公司承担。

四、结语

总而言之,风险管理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要求我们了解学生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类型,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够维护学校的形象,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钱兰兰 单位: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校园风险管理范文篇4

高校信息化项目建设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组织管理结构,才能够应对各类风险。高职院校成立的学校信息化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由专门责任部门、各部门负责人以及院系信息员组成。在信息化项目的建设中,由于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的规划、组织、协调能力还不够,所以应对风险的能力还是比较弱。应该按照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治理和调整。

1.1专设风险管理机构

高职院校没有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在应对突发风险时,显得手忙脚乱,方寸全无,这既耽误了应对风险的有利时机,也耗费了人力和财力。风险管理机构应由法人代表任组长,统筹管理项目的风险。项目风险管理小组另设专职副组长信息科科长1名,直接领导小组开展工作,审计处长,财务处长,信息科成员及招标采购小组为成员,分别负责信息化项目的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对信息化项目的风险动态进行预测和把握,制定好风险应对措施,当风险发生时,风险管理机构对各个部门进行风险应对任务分配,协调统一作战应对风险。项目风险管理小组密切跟踪项目的开发进程中,每一时期、每一阶段项目开发进程的各种风险不确定因素。项目风险管理小组依据权限和职责要求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处置,一些简单、明确的风险事项可由项目风险管理小组直接处置,而对那些有重大风险事件项目则形成请示,提交项目领导小组做出决议。

1.2成立三个工作组共同应对风险

高职院校在信息化项目的建设中,不仅没有细分项目工作组,并且工作组的权责还不够分明。学院应该成立专门的信息化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实施小组”、“监理小组”,这三个小组各有任务,权责分明,相互制约。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对项目建设总体方向的准确把握,对整个项目有明确的规划,对项目的重大事项有决策权,对项目各个事项有组织协调的义务。实施小组主要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负责项目的具体建设工作。监理小组主要负责对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及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并要积极向领导小组反应施工情况。这样一来,在信息化项目遇到风险时,监理小组发现风险问题,然后直接将情况反映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制定好风险应对措施后,对风险的重大决策由领导小组直接向各个部门发号如何应对风险的命令,这样保证了风险问题的迅速解决,减少了风险带来损失的几率。

2高职院校信息化项目风险应对措施

根据对高职院校校园网项目各类风险的评估结果,我们依照风险评估顺序分别对财务风险、质量风险、规划风险、项目进度风险、信息技术风险,领导风险的应对措施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2.1财务风险应对

财务风险对项目的危害性极大,一旦发生对项目的影响非常巨大。所以,我们应当谨慎应对此类风险,解决控制财务风险不能盲目操作,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首先要在成本预算初期预留一定风险储备金,避免在特殊情况下项目进展过程受阻,产生更多的预算外成本;其次,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要协调好各子项目的进行速度,避免顾此失彼和重复建设的现象导致财政支出的浪费。

2.2质量风险应对

学院对信息化项目质量风险的应对重点是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加强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首先由监理组织对信息化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质量把关和风险监控。其次,由审计监查部门制定出信息化施工质量管理标准,其中包括对设备的型号和性能要求,对系统的效果要求,以及各工作人员的操作规范、权限和职责。第三,建立培训机制,提高实施人员的操作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由于信息化项目实施人员的操作技能欠缺而导致的风险。

2.3规划风险应对

在项目开始之前,高职院校应该根据每个阶段的要求、目标等具体情况仔细选择项目实施团队及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除了指定总体规划之外,还要预计项目在每个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同时制定出应急措施和解决办法。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领导小组制定的项目计划必须明确各阶段实施的重点,并研讨确定可管理的各子任务阶段的目标,避免项目范围的蔓延,以便迅速地推进项目,更快地取得效果。采用风险规避措施来应对规划风险的具体做法为回避整体目标风险。如规划和决策不切实际,当风险发生时,很可能信息化项目要导致失败,还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在确定不能找出其它有效方法来消除此风险的极端情况下。继续项目的实施只会造成更大的浪费,应马上中止或取消项目,回避风险。

2.4项目进度风险的应对

项目进度风险的发生多数与项目资金是否到位紧密相连,所以学校要保证资金的畅通,领导小组要对项目每个阶段进行预算,将项目资金按预算安排至各个阶段,在上一个阶段结束后,领导小组要及时对资金进行核算,将盈余移至下一个施工阶段,若有资金缺口,除了弥补缺口外,还应该及时查清问题的所在,以便吸取经验教训进行下一个阶段的施工。

2.5信息技术风险的应对

技术风险是极不希望发生的风险,通过控制、调整规划,可以进一步减少风险或转移风险。首先,由于该校是由项目相关的多个部门共同拟定业务需求,技术人员需分别与每个部门确认需求分析,加上由于学校是新合并而成,人员岗位调动较大,沟通协调困难。所以在项目过程中的信息化项目需求可能发生变化。加强部门间的及时沟通,从而减轻风险。其次,是小型机;开发、测试环境用Linux操作系统,生产环境用AIX操作系统;开发、测试环境在开发、测试环境与生产环境不同,因为信息化设备在开发、测试用的是PC服务器,生产环境局域网内运行,生产环境在广域网及局域网内运行。再次,由于新系统流程改变了收发文件、学生入学后的信息采集方式,且涉及面广,培训等涉及的人员及工作量大。针对流程再造风险,通过学校网站等进行告知,并组织对涉及的人员进行新系统操作培训。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减轻或降低风险。寻求有力的技术支持,实现风险转移或分担。为预防引进高新技术设备或者新技术应用出现的技术风险,可购买技术服务,寻找第三方技术支持。有关设备维护等可选择网联设备维保服务,将设备故障风险转移。

2.6领导风险的应对

高职院校校园项目在开展信息化项目的建设时,必须要有一个固定的领导小组对其进行规划、指导和决策。领导小组要明确高校信息化项目建设中各参与者在项目中的责任,任务和参与的方式,积极鼓励参与者献计献策。领导小组必须合理评估项目的阻力、工作量,并合理设定各个阶段的项目目标。建立一个专业素质较高,值得信任的项目团队和分层授权结构,领导小组给项目小组充分的授权,核心的项目小组由最高领导统一调度指挥,并根据项目组织和管理存在的局部问题适时调整和补充项目组织规定。通过风险减轻措施,一方面加强管理,减少低级操作失误,另一方面落实汇报、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使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如加强变更审批管理,通过加强管理监控来有效降低风险发生和及时消除风险影响。

3高职院校信息化项目风险监控

第一,监控项目进展与风险处理过程。在高职院校信息化项目的推进过程中,信息化项目的情况变化,也就是项目推进过程和项目环境变化可能会导致风险管理过程与预期情况产生差别,期间项目风险可能会增大或衰退,所以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领导小组、施工小组和监理小组还要对风险处理过程进行有效监控,核对风险控制情形是否有利于高校总体建设目标,核对风险管理实施情况和预见风险控制成效的是否基本一致。要求从风险监控过程中及时获取反馈意见,发现那些随着项目推进而变化的或者新出现的风险,并根据项目进度和实际需求变化来改良和细化风险处理措施。良好的风险监控措施能为高校信息化项目领导小组及时提供风险警报信息,有助于调整风险应对策略,以在风险发生时做出有效决策。第二,风险处理标准化。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的领导小组应该通过识别和评估对该项目的重要风险进行深入了解,并通过与其它高校信息化项目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来了解在高校信息化项目过程中的常见重要风险和处理方法。然后将经常采用的风险应对方法制定成标准,这个标准包括,风险发生时领导小组该采取的决策,施工小组对项目的补救方法等,这样使得若再发生相同或类似的风险,学校各部门不至于出现混乱的状态,各个部门通过标准化的风险处理方法,第一时间采取属于自己的风险应对任务,这样节省了风险应对事件,降低了风险损失。总而言之,风险监控贯穿于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主要是以风险管理计划和应对措施为依据,根据实际风险发展变化情况,充分利用可用于风险控制的各类资源来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程序,获取更好的风险管理效果。同时,风险监控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我们应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引入不断调整、持续改进的思想。在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中进行风险监控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实际整个风险管理过程要根据情况变化,不断地监控、反思、分析、总结和改进,从而逐渐提高高校的信息化项目风险管理水平。

作者:劳甄妮 单位: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琳.IT项目风险管理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2):40-41.

[2]王淑云.高校数字化校园项目的风险管理案例分析[J].系统安全,2010:31-33.

[3]代秋红.诺兰阶段模型对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启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1):116-117.

[4]蒋东兴,宓咏,郭清顺.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8):76.

[5]周锐化.信息化项目中的风险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9(3):70.

[6]胡丽丽.浙烟信息化项目风险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8):28.

[7]马斌,王聪丽.信息化项目的风险及应对[J].攀枝花科技与信息,2009(13).

[8]李理,李哲.新世纪美国信息化校园建设的环境与发展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09(10):109-111.

校园风险管理范文篇5

目前我国中小学在校生数2.1亿,幼儿园在园儿童2200万,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名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或安全事故;还有40万至50万左右的孩子受到中毒、触电、他杀等意外伤害。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呈现出易发性、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校园伤害案件的发生,不仅给受伤害的学生、学生的家长造成身体和精神创伤,也会使学校和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未成年人年龄幼小,遭受的伤害后果可能对其终身产生严重的影响。巨额的赔偿费用常常令学校难以承受,正常的教学活动因此可能受到影响。更加让人忧虑的是,家长和学校对于校园伤害事件过度反应,出于安全起见,学校会尽量减少可能发生伤害的集体活动。一些学校对社会实践甚至体育课也谈虎色变,下一代的体质问题令人担忧。如何保障在校学生的人身安全、保障学校正常教学秩序,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已经事关到下一代的全面发展,事关我国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成为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依法治教背景下的校园安全管理应引入保险机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国体现在教育领域就是依法治教。面对校园安全风险,依法治教的基本要求是,要借助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校园安全面临的突出问题。责任保险针对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提供风险保障。作为一种分散民事损害赔偿责任风险的市场机制,责任保险是保障依法治国落实的重要措施,正是因为有了责任保险,才保证了大量侵权事故的妥善解决,维护了民事法律制度权威的需要。

三、保险机制参与校园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针对学校安全的形势和实际,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安全领域专家、保险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校园安全管理办法和措施不断付诸实施,校园安全取得显著成效。然而,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仍然面临不少挑战:一是校园风险呈上升趋势。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提供校园责任风险保障规模最大的保险公司,根据其相关数据回顾,2004年到2014年,校园方责任保险为学校承担风险保障从1万亿元增至10万亿元,年均案件数从2.9万件增至6万件,赔款总额从0.4亿元增至4.8亿元,赔付率水平从45.7%升至60.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每天全国校园风险事件超过160起,近年来案均赔款大幅上升。二是校园事故赔偿标准有待完善。目前,在处理校园伤害案件中,学生家长提出的索赔金额的额度越来越高,不仅超出了保险合同约定的责任限额,也超过了最高法院颁布的人伤赔偿标准。《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侵权责任法》都明确指出,幼儿园、学校只承担与其过错相适应的责任,责任认定参考《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执行。但在实际执行中,为降低社会不良影响,学校常常选择承担扩大的责任,增加了纠纷处理的随意性。从依法治教的视角出发来看,这种做法阻碍了赔偿标准的建立,实质上牺牲了学校的利益,有违社会的公平,不利于学校、学生、家长法制意识的形成。

四、完善校园安全风险保障体系的思考

(一)加快完善校园安全立法

2002年,教育部制定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为校园风险事故认定提供了标准,但对校园事件处理上,办法缺乏上层的法律依据。建议对《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进行改革、细化、完善,将校园风险管理上升到法规层面,更有利于保障广大学生的权益。同时建议扩大校园类责任保险的保障范围,鼓励高校、幼儿园、私立学校、培训机构也应当投保校园类责任保险,并对保费来源、保障范围、保障程度、政府补贴等做明确规定。

(二)加强完善保险保障体制建设

2008年教育部、财政部、保监会联合下发《关于推行校方责任保险完善校园意外伤害事故风险管理机制的通知》,推动了校园责任保险的发展,在校园风险管理、风险防范和风险转移上产生巨大影响。但随着社会发展、校园风险的变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命的价值也越来越被重视。建议:一是保费和保险责任限额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保费与赔付率水平应相适应;二是根据风险因素的变化,建立完善的责任保险产品体系,向学校提供一揽子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更好地保障学校、学生风险,进一步发挥校园方责任保险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三)加大校园风险防范体系投入

校园风险管理范文篇6

教育事业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乎到民族的复兴与崛起,因为有着无数花季生命的存在,所以我们肩上担担着更多的责任和使命;因为生命的脆弱与珍贵,所以我们面临着难以预测的风险。也因如此,我们更有必要加强教育行业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科学化解风险,进一步合理减轻发展重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上,以和谐、平安的发展努力实现从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的新跨越。

下面我就完善我市教育行业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谈三点意见:

一、拓宽发展视野,正确把握推进教育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任何事业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与风险共存,与机遇并行,都存在不可预测性和偶发生性,作为百年树人为已任的教育事业,所承担的风险、所承受的压力、所面临的挑战都非同一般。

四川汶川地震、南方冰雪灾害等这些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尤其是汶川地震,更是以惨烈的事实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天灾难测、灾害难防。

近几年,发生在教育行业的突发性灾害事件也给我们更多的教训和警示,尽管有不少客观因素,但是校园安全工作的疏忽,思想认识上的大意,工作措施上的漏洞也是引发校园群体群伤事件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行业风险管理体系的不健全给学校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和压力。校园安全工作关系到师生的生命,天大地大生命为大,没有了生命的存在,任何发展、任何质量都是空中楼阁。因而,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重视和加强学校的安全工作!但在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同时,我们要进一步探讨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有效方法,进一步完善教育行业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是社会公益事业的窗口,仅靠学校一方是难以承担如此重负的行业风险责任的,也无力应付突发性事件所带来的沉重压力,因此,通过商业保险的形式,科学化解校方责任风险,合理减轻校方发展过程中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转移风险,避免纠纷,化解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学校全身心地投入到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让教师集中精力全心全意教好书、育好人。在这方面,我们教育部门定位要高一点,视野要广一点、思维要宽一点,要以科学有效的行业风险管理体系应对不可预知、不可预测的风险,才能真正做到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二、坚持依法推动,努力确保推进教育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规范性

只有规范的运作,才能达到科学的效果。我们的工作要依法而行,守规而动,才能使我们的工作不偏轨、不失重。教育行业风险管理体系对我们而言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无经验可以借鉴,无葫芦可参照,就更需要我们严格执行有关教育保险工作的规定要求,正确履行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教育保险工作中的职责,合理合法地推动教育保险工作。

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保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推动校方责任保险完善校园伤害事故风险管理机制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都应投保校(园)方责任险,同时明确了校(园)方责任险保费及赔偿限额标准。同时也指出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投保校方责任险所需费用由学校公用经费中支出。这个通知无疑为我们为我们建设教育行业风险管理体系提供了政策的依据和执行的标准,各县(市、区)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积极主动地参加校(园)方责任险,努力做到应保尽保,使我们的风险管理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

我市处在地质灾害多发区,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很多,加上近年来电子教学设备增多,各级各类学校应引起高度重视,要逐步将房屋及财产纳入商业保险范围,增加抗风险的能力,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三、强化宣传力度,着力增强教育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认可性

校园风险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内部控制;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管理;完善意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经济社会学中比较著名的论断。学校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对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起着决定性作用,不管是资金的配置问题与运作问题还是资金的利用率问题上,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水平都至关重要。为促进高校更好发展,采取有效措施以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并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1]。但从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不难看出,因诸多不利因素影响,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仍存在着些许缺点和不足。本文旨在内部控制视角下对高校财务风险管理进行分析说明。

一、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关系——以S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设置为例

S高校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开始建校的,该高校属于部级的大学生关于创业创新的训练地,是作为我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所支持建设高校,也是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及医生的教育计划高校。该校自建校以来始终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工作任务,为国防事业建设与当地社会的蓬勃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先进人才,既服务了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为医疗卫生及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人才保证。(一)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目标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任何一个高校单位而言,都是通过利润最大化而实现财务风险管理目标的。比如,S高校如果在同其它高校相比较的情况下还能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我们一般会认为该高校是具备强有力的监控措施,无形之中为保证正常经营活动效率与效果的取得创造了良好的内部条件[2]。(二)财务风险决策的科学来自内控制度的科学。这一层关系的解读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第一点,科学内控制度保障了财务风险决策的科学。在S高校内控制度中,高校的制度建设将决策的方式、步骤及人员组织等流程予以明确规定,既可以有效避免决策的错误性以减少失误决策的出现频率,也提决策的可预见性为降低风险提供保障。第二点,为保证若干个管理项目得以规范完成,就要求高校内控制度规定着足够明确的人员分工,坚决防止彼此之间推卸责任的现象发生。(三)财务控制的健全有力防范财务风险发生。高校自身的管理实质是对其本身进行全面的财务管理,但风险管理的核心就是指财务风险管理。财务控制的健全是防范财务风险的保障,能有效做到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漏洞以及危害较大的财务危机进行超前的管控,如S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机构设置与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分为财务管理制度、预决算管理制度、收支业务管理制度三部分为有效防止管理财务风险的发生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与制度保障。

二、内部控制下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一)内部的监督力较小。以我国当前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为出发点,高校财务风险管理趋势呈现着往多元化方向靠拢的规律,不再是单一的模式与体系。但针对相反面来说,对当前高校发展来说,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仍旧存在着内部控制监督力较弱的趋势和现象。归根溯源是缺乏相应的并较为完备的高校内部监管督察体系,以至于想做好高校内部财务风险管理特别困难,更难以较好开展相关工作[3]。所以说,做好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不仅需要高校实现的更好运作流程,还需要有着更多便利条件,专门对高校的教研工作进行服务,最终能让下发给高校的科研指标达到相应标准性与一致性的要求。(二)欠缺内部控制的意识性。不得不说在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中,相关人员的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存在着许多名为财务风险管理的专业人员,但却缺乏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导致对内控环境、管理风险评估以及控制活动等内制意识中的各重要因素缺乏充分理解与掌握,高校内属于一个整体的财务工作人员有着较为薄弱的内部控意识,常常会引发内部控制意识难以更好应用于高校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严重后果。

三、内部控制下高校的财务风险管理完善建议

(一)构建高校内制监督体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形成稳定有序的制度规范,因此高校的领导层或是享有决定权的管理者对财务方面的相关生效法律法规及重大国家政策都应该有着十分熟练的认识与了解,而且还不应该就此满足,应在高校现有的内部控制监管与督查的基础之上,针对性的对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制定一系列的关于事前、事中与事后监督的全过程管制体系以确保高校内财务人员具备相对应的较高素质水平,能最终实现财务风险管理中内部控制监管与督查体系的合理科学性。比如,事前监督控制的加强,可以科学合理预测高校内各经济项目的所有经过,从而保证制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符合高校实际的财务计划与预算,使得每一笔资金都能够在高校得到合理的分配,发挥资金相应的作用。高校事中监管督查的建立,能让相关财务管理人员及时的进行监督与管控,保证手下的各项财务工作的及时开展并完成,还能随时跟进并发现所管辖财务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做到结合自己专业知识做出有效解决方法,大力的保障了各财务健康运作[4]。构建相应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高校内的各项财务风险管理能有序有效的进行着。(二)强化内控意识。不仅高校领导与享有决定权的管理者要认识到内部控制意识对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决定性,而且要也应及时向高校内相关财务工作人员传授相应的内控意识。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性规范培训,保证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将自身作用与专业价值发挥出来。再者,找到内部控制的关键点也非常的重要,强化高校下工作人员内控意识,并从高校预算管控、财务管理收支及报销管理等多方面一起开展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以保证高校内所使用的笔笔资金都存在于高效控制和监管的范围内,实现资金收支的科学性。所以说,基于内部控制而逐渐提高有关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才能最终实现财务风险管理各工作顺利完成。(三)加强风险评估工作。在进行有关高校物资的采购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时,一方面要对各种要素进行考量与合理分析,另一方面也需持续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所包含的风险评估与防控两方面的重要内容,从高校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对有关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工作时,要贯彻落实内部控制理念,构建出科学的内控管理模式与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设,将管理制度做到真正落实于校园每个角落与每个个人,将内控管理制度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做好风险评估与防控两方面的工作,就要对其中存在的风险要素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提升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将风险在萌芽阶段就有效扼杀,当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确实实施时,才能有效地保证校园内各项工作能够完全开展。

四、结语

高校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发展,在所有高校的发展过程中,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管理的重要手段,二者有着天然性的紧密联系。为促进高校能够实现更好发展,就要在高校内部控制背景下进一步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这不仅需要构建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关键是将各项风险管理制度真正的落到实处。当然相关高校的工作人员也需要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有着非常清晰的认知,一方面本着积极的工作态度去吸收专业知识,以提高综合素养能力与专业技能技术,另一方面要保证配合高校内各项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以实现学校更好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仙飞.基于内部控制的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管理要点[J].时代金融,2018(6):168-168.

[2]王凯.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及内控策略研究[J].财会学习,2017(8):42-42.

[3]赵雅丽.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相关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7(17):123-124.

校园风险管理范文篇8

XXXX年的X(例如:初夏)季节的某日,在骄阳的照耀下,我怀着对未来的无比憧憬走进了XX银行。那是我以工作者的身份踏入XX银行的第一天,亦是自那天开始我与风险管理结下了不解之缘。

初入银行,我从事的是信贷部门XX职位工作。那时的我刚刚走出大学校园,初涉风险管理的实践工作,对银行的业务还不是特别的熟悉,对于如何将自身的专业知识落实于实际工作之中还较为茫然。为发挥好自身的专业能力,做好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完成自身的信贷工作业务,我再次拿起书本,开始对银行的各项业务进行系统的学习,跟随老一辈银行工作者学习信贷业务相关的内容,并不断的进行研究,积极参加银行举办的各项培训活动,不断在工作中积累经验,让自己的能力能够尽快的得到提高。为了做好信贷业务,我总是会在接触业务之前做好风险管理的准备与研究工作,时常为一个业务而通宵钻研。通过我自身不懈的努力,终于我对于信贷工作不在茫然,而是能够很好的将自身的理论知识结合到工作之中,使得我自身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我的工作业绩也在逐步的提升,这让我感到无比的兴奋,我的努力没有白费,这更加激发了我的工作兴趣,让我进一步的努力。经过不断的钻研与锻炼,我渐渐掌握了信贷工作的要点,充分的了解了风险管理在信贷工作中存在的意义,也懂得了如何在工作中发挥自身的长处,我的工作表现也逐渐得到了同时与领导的认可,这让我越发的热爱着风险管理这项工作。

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渡过,当我全身心投入到对工作业务的钻研与努力的时候,却不经意间发现我已经与风险管理紧密相处了X年的时间。在X年的时间里,我时刻与风险管理相接处,时刻为风险管理而奔波,“信贷离不开风险、风险离不开管理”,这是我在多年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做好风险管理就是为信贷业务工作打基础,就是在提高自身的业务绩效。

如今,我已不再是青涩而懵懂的新近小职员,在XX年的时光中,我在历练中逐步成长,在业务上不断付出,优秀的业绩是我努力的标识。那一张张布满数字的纸张,那一摞摞向书籍般厚的资料是我奋战风险管理的痕迹。风险管理X年,我为信贷做贡献。

校园风险管理范文篇9

1.1需求分析

通过德尔菲法、访谈法、SWOT分析等风险管理技术,向学院各职能部门和其它渠道收集风险信息,分类总结,然后列出风险系统开发的大功能模块,每个大功能模块有哪些小功能模块;描述实现具体模块所涉及到的主要算法、数据结构、类的层次结构及调用关系,需要说明软件系统各个层次中每个模块或子程序的设计考虑,以便进行编码测试。系统平台可以实现以下功能:自动输出风险评估报告和建议报告,有效监控预防风险;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实现以图表直观形式输出显示,并展示相应的数据指标;用户以个人账户或部门账户,登录到风险评估输入列表,选择相应的职能部门、行业类型、风险级别指标、以问答的形式选择相应的内置风险条目,根据登陆权限,可自拟增加、删除风险条目;可实现日常工作重要环节和重点风险过程的时间提醒功能,通过手机短信或网页提示窗提示等手段,提醒重点工作的正常开展,防范工作疏忽引起的风险;风险级别指标制定,可参考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也可自拟;系统平台内有评估标准,根据评估标准设计评估模型,利用评估模型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评估,得出评估结果供风险决策者参考;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可根据管理权限查询相应的风险数据;B/S架构,实现新闻即时,可及时更新各高校风险管理中的经验交流文章、理论知识。

1.2程序编码实现

开始具体的编写程序工作,分别实现各模块的功能,从而实现对目标系统的功能、性能、接口、界面等方面的要求;开发过程中,边开发边测试,系统完工后,通过内部外部测试、模块测试、整体联调等测试方法,验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不断完善。

1.3具体应用

软件开发完成,做成相关的技术文档,系统上线;在具体应用中发现问题及时登记到问题记录册,反馈到开发人员,为以后的系统平台升级提供依据。

2平台功能模块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平台的开发环境为/MSSQL,基于SOA软件系统架构解决学院各信息系统集成,通过PDCA循环模型具体实施。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平台建设主要包括评估公告、用户管理、指标设置、综合评估、综合查询、报表系统,数据导出七大模块。

2.1评估公告模块

评估公告模块实现新闻即时,可及时更新各高校风险管理中的经验交流文章、理论知识;可实现日常工作重要环节和重点风险过程的时间提醒功能,提醒重点工作的正常开展,防范工作疏忽引起的信息系统风险。

2.2用户管理模块

用户管理模块的功能是管理用户信息,主要包括用户的用户名、密码和权限,同时支持显示所有注册用户信息和删除用户功能;模块可以添加系统管理员、评估人和评估单位,评估人员可以设置不同的权限,限制评估范围;用户以个人账户或部门账户,登录到风险评估输入列表,选择相应的职能部门、行业类型、风险级别指标、以问答的形式选择相应的内置风险条目;不同的用户登录系统显示的模块不一样,根据登陆权限,可自拟增加、删除风险条目。

3.3指标设置模块

指标设置模块主要是依据国家有关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标,实现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设置,划分两级指标细化评估体系,一级指标划分为信息资产、威胁性、脆弱性,二级指标从硬件、软件、风险识别等细化指标体系;实现指标库的设置,可以分配不同的被评估单位相应的评价指标。

2.4综合评估模块

综合评估模块包括评估列表、评估历史。评估列表显示所有被评估单位,某一单位用户登录以后,系统自动调用相应的指标库,回答相应的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系统自动给出指标分数;评估历史是不同的账户登录,显示的列表不同,管理员能查询所有的用户评估历史,单位用户只能查询本系部的评估历史。

2.5综合查询模块

综合查询模块实现不同单位评估次数、评估成绩、各评估对象不同时间段等的评估查询。

2.6报表系统模块

报表模块实现了不同单位评估次数、评估成绩、各评估对象的柱状图的形式直观展示。

2.7数据导出模块

数据导出模块实现了评估单位当前总成绩或历史评估成绩的数据导出功能,支持PDF、Word、Excel文档格式。

3系统评估操作流程

系统管理员首先在系统后台对不同的用户设置相应的评估指标库;用户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后台;登录成功后系统会自动调用相应的评价指标,用户回答相应的问题;回答结束后,用户点击提交,系统自动给出相应的评估分值;用户打印或存储评估数据报告。

4平台应用效果

4.1为我国高校的信息系统风险预防和应急处理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目前关于我国高校风险评估研究的大多停留在某些具体领域,主要是对宏观风险管理和财务风险状况进行探讨,对信息系统安全的研究较少。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平台对高校信息安全风险进行定量分析评估,为我国高校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为高校的信息系统风险预防和应急处理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4.2为高校各级信息系统管理者提供了处理信息系统

风险的决策依据系统实现各级信息系统管理者可实时查询部门风险评估,针对高校日常管理中可能面临的各类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建议应对措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法律法规等相关风险管理文档查询,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4.3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处理更迅速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平台与学院网络安全教育平台、运维网站数据整合,当网络遭受攻击、病毒肆虐时,能第一时间获得相关信息,为快速解决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创造了条件。

4.4提高了全校师生网络安全防范和参与意识

通过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平台,全院师生提高了网络安全防范和参与意识,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网络信息化建设出谋划策,促进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制定和完善网络有关管理制度。

4.5规范了全校师生的上网行为,减少了网络攻击

全校师生通过平台了解学校网络管理相关制度和管理方式,认识到自己的上网行为在学校监督管理中,从而自觉规范自身的上网行为。平台为引导师生正确使用网络、规避风险,保障校园网网络良好正常运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漏洞查找,各系部加强了网络安全知识普及、全员参与、相关规章制度的约束,一直困扰我院网管人员的网络非法攻击,特别是破坏后果更难预测的内部网络攻击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5结束语

校园风险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安全风险;管理策略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在学生专业课程学习、日常生活、职业顶岗实习等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心理安全、人身安全、劳动安全风险。[1]基于此,从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的多种安全风险问题着手,探讨不同安全风险对学生造成的伤害,再通过加强安全规章制度、安全防范硬件设施等的建设,以及作出教师课堂教学、师生与生生沟通模式的创新设置,防范在校内、校外可能出现的学生安全风险问题,从而提高高职学生安全风险的管理质量。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安全、人身安全风险问题类型

(一)公共硬件设施不达标、不完善的安全风险

高职内部校园、校舍及宿舍环境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人身安全。首先,校园内存在着一系列的餐厅、澡堂、网吧、小卖部、饮食摊点等服务设施,这些区域安放有易燃、易爆的危险品,若未进行及时的安全检查、危险品妥善安置管理,则很可能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由于不善管理而发生突发安全事故。针对小范围区域的多种安全隐患要素,包括墙体裂缝、人行通道过窄、学生用床质量不达标、大功率电器违规使用等,都有可能导致学生生活中,发生楼房倒塌、过道拥挤踩踏、学生睡觉跌落、宿舍突发爆炸的安全隐患,对学生自身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二)学生思想不成熟、心理素质差的安全风险

面对学业学习压力、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多数学生的心理负荷会不断加重,若学生通过合理的心理调整、自我心理建设,能够承受现有的学习和环境压力,那么其未来学习、生活的发展将得到保障。而一旦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不强、情绪低落或思想偏激,则会产生急躁、抑郁、强迫症、注意力不集中等的现象,长此以往,可能会摧毁学生的心理防线,导致学生人身安全的风险问题。

(三)专业课程中教师、学生冲突的人身安全风险

高职院校不同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通常包括学科教师、辅导人员、学生等参与主体,这些主体可能会由于突发状况、个人矛盾,而产生双方、多方的敌对或冲突问题,使教师、学生本身的人身安全遭受严重损害。第一,语言冲突主要由课堂激烈辩论、语言对抗等的矛盾而产生,这一情况下教师、学生的情绪都非常激动,若不能得到合理的处理或控制,很可能在短时间内演变为肢体冲突[2]。其中学生作为心智不成熟的青年群体,在语言冲突过程中的情绪波动、言语激烈程度会更强,但教师也可能由于教育方法的不当,或者过于重视与学生对抗、忽视课程教学,而导致自身与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第二,肢体冲突主要发生在学生与学生之间,推搡谩骂、打架斗殴为常见的表现方式,而产生肢体冲突的原因则多种多样。高职学生之间的肢体冲突,对双方学生带来的人身安全危害也最严重,都有可能造成学生的受伤、残疾或死亡。

(四)校内食堂、超市等具有的食品安全风险

食品安全是高职院校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之一,也是对学生身体健康、人身生命安全危害严重的安全问题。如在食品原材料采购、材料加工、餐食售卖等的过程中,学校食堂采购人员、食品制作人员、售卖人员,可能会由于采购劣质食材、制作流程不规范等违规操作,导致食堂供应的饭菜、其他食品,出现变质、毒性大的问题,使得学生产生恶心、呕吐、拉肚子、中毒的健康问题。[3]另一方面,学校超市内进货渠道的不合规合法,也会引入一些变质、过期、营养价值低的快餐食品,学生一旦购买与使用有安全风险的食品,将会产生呕吐、中毒、营养不良的问题。

(五)学生职业顶岗实习带来的人身安全风险

多数高职理科、工科学生在完成学业学习后,都要前往校内实训室、就业指导中心、社会实践基地等地点,参与本专业理论知识巩固、职业实践的顶岗实习,如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可能会在顶岗实习中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内部个人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实习作业、工程施工的安全隐患问题。一方面,土木工程、通信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等学科的顶岗实习,存在着大量的外部作业环境,野外山地、河湖滩涂、工地等环境的恶劣性,使得广大学生面临着山体滑坡或泥石流、旷野扭伤或跌落、高空物体坠落的安全风险,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危害学生的人身生命安全。另一方面,在专业实习或施工的过程中,学生也需要使用相关的工程施工设备、电力作业设施,开展一系列机械设计、工程监理、故障问题处理等的工作,也可能造成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肢体伤害与损害。

(六)学生参与专业物理、化学实验的人身安全风险

高职物理、化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学习)中,学生需要进入到物理、化学实验室,开展一系列的接触性实验操作,这一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学生个人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仪器设备安置、物理实验等的安全问题,以及学生触电、实验物品爆炸、易燃物燃烧、腐蚀物流出的化学实验安全问题。如在狭小的物理实验室场地内,参与具体实验的学生人员活动范围小、实验工作受限,除用于物理实验的仪器设备外,还包括电炉、压片机、通风柜、手套箱等辅助设施,挤占实验室的有限空间。[4]一旦实验室内发生漏水、漏电、漏气,或者机械设备操作不当的安全事故,则很大可能会对学生的实验安全、人身安全造成损害。而对于不同化学实验的操作,通常涉及酒精、电炉、火焰喷枪、玻璃器皿,以及化学试剂、化学试验品等危险物品,不同类别化学物品的易燃易爆性、腐蚀性较高,可能会由于学生实验操作不当、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的原因,而发生火灾、爆炸、腐蚀、毒气泄漏、通电设备漏电等的安全问题,对学生造成皮肤烧伤、灼伤、中毒、电击等的生命健康损害,严重时会使学生出现窒息或死亡。

二、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安全风险预防、管理的重要意义

面对高职院校校园内学生存在的心理安全、人身安全问题,通过秉持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管理理念,开展外部安全隐患因素、突发安全状况的排查与管理,以及关注学生内在心理安全的变化,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安全预防和控制意义:

(一)完善校园内公共设施安全建设、人员学习或生活的安全管理

在不同地区高职院校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过程中,根据区域地形地貌、安全防护等级要求,进行校园内公共基础设施的选材与构建,搭建起具有可靠安全性能的主体建筑形态,可最大程度减少由于建筑结构、公共设施使用带来的安全风险。如围绕教室、餐厅、澡堂、网吧、小卖部、饮食摊点等区域,选择符合要求的高质量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小范围空间内的安全建设,不断完善与提高公共活动区域的安全防护等级。同时,面对高职院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冲突,包括语言冲突、肢体冲突,通过制定严格的言语和行为约束条款、惩罚条款,可起到约束各方言语冲突、肢体行为的作用。

(二)提升校园内外多种安全风险的制度约束、全方位管理效果

高职院校通过制定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教师课堂教学、学生实验或顶岗实习的监管制度,可以从根本上做到学生心理安全、人身安全的全方位管理。由于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等理工专业,不可避免需要开展一系列的课堂实验、顶岗实习或实训活动,因此在小范围空间内制定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指派值班、巡逻校园内外学习、实践或实训管理的质量。

三、高职院校学生安全风险防范与管理的创新策略研究

(一)构建科学规范的校内外环境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等安全管理理念的指导下,高职院校需制定校内、校外环境安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公共设施风险、突发风险、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课内外实训实践等的预防管理制度。如针对不同环境下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定《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教师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实习责任保险》《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等的内控机制。[5]之后由管理部门人员、辅导员等为主体,引导校园设施维修人员、安保人员,一道参与到安全风险防范、安全责任落实的管理工作之中,加强多种安全风险的常规性预防、监督管理,降低校内外环境安全的风险隐患。

(二)加强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安全理念的教育疏导

由于刚进入高职院校的新生,其本身年龄小、思想不成熟,多数时候不能合理控制情绪,容易产生消极悲观的、不切实际的想法。而教师也会在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储备的情况下,出现一系列课程教学或师生矛盾的问题。因而面对学生心理素质差、思想偏激,以及教师心理建设不完善等的问题,高职院校教育部门要聘请专业的心理专家,对教师、学生开展系统化的心理健康疏导教育,如通过依托《心理健康与成长》等教材内容,进行心理健康理论、心理问题咨询的引导教师,帮助师生端正自身的心理态度、释放心理压力。[6]另外,在此基础上加强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安全、人身安全理念教育,参与到具体情境下的教学或学习管理中,降低学生内部因素对自身人身安全造成的危害。

(三)注重学生物理化学实验、顶岗实习的安全风险管理

高职院校内部实验室、社会企业实训基地等区域,由于其所处环境的封闭性、实验器材的复杂性,在学生开展基本的物理、化学实验,以及土木、机械、电力等顶岗实习过程中,可能会由于自身设备操作、工业实习执行流程的不准确,而带来严重的安全风险。这一情况下,通过制定学生实验实训的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使用防暴帽、防刺背心、防割手套、灭火器、疏散指示灯等器材,对具体的火灾、爆炸、腐蚀、毒气泄漏、通电设备漏电的安全风险,作出及时的预演与防控。与此同时,校方或企业方也要推出责任保险,办理校方责任保险、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及时排查与整改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以防止群体性恶性事件、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做好校内公共设施硬件、食品药品安全的审查管理

高职院校公共服务设施、食品药品等的安全,对学生人身生命安全的影响较大。因而通过加强校园内公共服务硬件设施的巡查,注重校园食品、药品售卖商铺的审查,可有效确保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食品食用、药品使用安全。首先,由校园内部的巡查人员、后勤管理人员,不定时做好多种公共服务设施的“三核实一处置”,即核实生产厂家、核实购买渠道、核实损坏状况和做好问题处置,向上级申请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修缮资金,进行区域内公共硬件条件的改善、安全隐患的排除。其次,在校内推行食堂食材、医务室药品统一集中采购和配送的制度,由专门审查人员不定时开展学校食堂饭菜、药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对食品制作、药品售卖等的不合规操作作出整治处理,以避免食品卫生安全、学生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的人身安全、校园治安安全等的问题,是校内领导、管理部门人员关注的重要问题,如何加强校园内部学生专业课程学习、职业顶岗实习、日常活动中的安全风险预防和管理,是近年来高职和谐校园建设努力的方向。因此,由于外部突发环境状况,以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矛盾,会给学生心理、生理带来不可预知的安全风险,对广大高职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安全教育,做好多方面的安全防护措施,能够尽可能减少或避免校内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肖晶星,彭志斌.心理学效应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初探——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6):115-117.

[2]王利.协同学理论视域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9(24):45-48.

[3]倪玥.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99):182-183.

[4]庞成,丁志强.用大数据助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7):160-162.

[5]黄燕.微时代下的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J].教育与职业,2019(13):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