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用品销售范文10篇

时间:2023-10-07 16:23:10

文化用品销售

文化用品销售范文篇1

一、沈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2010年,沈阳市文化产业稳步发展。据测算,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32.7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增幅高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现价增速2.7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4%,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1.文化产业稳步发展,对经济的贡献逐年提高。经过努力,沈阳市文化产业已进入良性稳步发展阶段。2005-2010年,文化产业总量逐年递增,占GDP比重逐年提高。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232.7亿元,是2005年的2.1倍,平均每年增长25.0%;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3.65%提升到2010年的4.64%,且自2007年起,已连续4年占全市GDP比重在4%以上。

2.文化服务地位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按照文化活动的重要性分为文化服务和相关文化服务两大部分。近年,全市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整合文化资源,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核心层和层构成的文化服务实现增加值134.9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08年的56.7%上升为57.9%,提升了1.2个百分点;由相关层构成的相关文化服务实现增加值97.9亿元,占比由2008年的43.3%下降到2010年的42.1%,下降了1.2个百分点。文化服务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

3.文化消费市场日益活跃。随着文化环境日臻完善,居民文化消费信心进一步增强,全市文化消费市场实现了较快增长。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961.5元,其中居民人均文化娱乐用品和服务支出1209.0元,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重的7.1%,比上年增加415.9元,占比提高了2.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消费支出5388.1元,其中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557.0元,占农民人均消费支出比重的10.4%,比上年增加79.0元,占比提高了0.5个百分点。

4.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步伐加快。2010年,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年共举行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32项,基层文化活动2.3万次,参加各项文化活动的群众达1100万人次。沈阳市图书馆在东北率先利用图书馆门户网站开设了政务信息化公开服务平台,乡镇(街道)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也稳步推进。

二、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沈阳市文化产业连续5年实现两位数的快速增长,但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行业内部发展不平衡。剖析沈阳市文化产业八大行业内部,不难看出各行业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从规模上看,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用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用品的销售,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三个行业遥遥领先,增加值合计达138.2亿元,占八大行业增加值总额的59.4%;相比之下,新闻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三个行业增加值合计为13.9亿元,仅占八大行业增加值总额的6.0%。透视出沈阳市文化产业内部结构发展还欠合理,文化产业增长潜力还需进一步激发和挖掘。

2.文化企业规模偏小。沈阳市文化企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集约化程度偏低,缺乏像沈阳报业集团、沈阳传媒网络等效益好、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在人员规模上,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户均从业人员不足21人,低于2008年第二次经济普查全国22人的平均水平。在经营规模上,资产上亿元,年收入上千万元的经营性文化产业法人单位(集团)不足全部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的6%。文化企业规模偏小,直接影响全市文化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水平的提高。同时,各行业之间规模差异较大,规模较大的仍然集中在传统文化行业上,而一些新兴行业规模仍很小,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

3.企业自有资金偏紧问题仍然存在。虽然近几年沈阳市通过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创业引导资金等手段缓解了部分文化企业的资金困难,但是文化企业数量众多,资金扶持不能面面俱到,这使得一些文化企业仍面临着较大的资金问题。2010年,部分行业资产负债率仍然偏高,超过70%,反映出经营性单位的自有资金仍然偏紧。

三、今后文化产业发展的着力点

1.优化行业结构,实施重点产业带动战略。文化产业门类繁多,应用市场规则来培育,用经济手段来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十二五”时期,要紧紧围绕市政府确定的出版印刷业、娱乐演出业、动漫制作、文化旅游四大重点产业,依托各个行业牵头部门,加快产业调整步伐,增强四大产业的整体水平和带动力。要充分发挥沈阳出版集团、传媒集团、报业集团辐射能力强、人才集中等优势,推进报业、广播电视、网络传媒技术升级和快速发展,打造综合性现代出版、传媒体系。依托沈阳杂技演艺集团和“刘老根”大舞台的知名度,不断培育文艺演出特色品牌,开发演出娱乐市场。加快建设浑南动漫产业基地,吸引有实力的研发实体入驻。延伸动漫产业链,打造全国一流的动漫研发、制作基地。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会展等新兴产业,进一步挖掘特色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消费内容和内涵,并带动其他行业良性发展。

2.以集约化经营为方向,整合文化资源。文化企业集团化是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针对沈阳市众多文化企业规模较小,产品竞争力较弱的现状,要围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整合现有资源和文化品牌“,抓大不放小”,逐渐带动相关文化企业群体,通过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兼并、重组,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雄厚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继而增强行业之间的关联和带动作用。

文化用品销售范文篇2

2008年过得真快,这1年不同往常,国家方面,地震、奥运会不期而遇,经济危机又悄然而至;公司方面,新华集团准备上市、文体产品“新华贝发连锁”,我在揪心、激动、紧张中度过日日夜夜,迎来这年末喜庆时分。窗外冬日寒气袭人,而公司的年度述职报告会现场却充满了温暖、充满了热情,我有幸在这里向大家汇报1年的工作,心情非常激动。

在此,首先感谢总经理室、各部门以及商贸工作人员,你们的关心和支持是我最大的工作动力。08年,集团公司改革发展年,这1年来,在总经理室的正确领导下,我紧紧围绕公司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配合门市部经理开展工作,加强销售终端建设,深度开发市场。现把这1年来我的工作及商贸工作报告如下:

1、实际销售情况

由于市场竞争力的增强,周边各实力商家对我公司商贸产品销售影响较大。通过1系列措施,围绕“做好0售、开发团购,引进来、走出去”这条准绳,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公司多种经营实现销售303万元,较上年同期报表数230万元增长73万元,增长比率31%,其中电子产品、文体用品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完成公司年初下达的任务数。

2、以人为本,加强团队和谐建设

为提高工作效率,本着规范、有效的管理原则,商贸人员由门市部统1管理,我加强与商贸两位业务主办地沟通,希望她们配合门市部经理的管理工作,维护柜组的团结,发挥团队力量。在日常工作中,我经常参予1线销售,与顾客直接接触,掌握顾客需求,优化产品结构、分析市场动向。支持公司考核领导小组对营业员的月度考核工作,给文体组增加了考核项目,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

3、参加文体连锁,探索文体市场新趋势

根据集团的发展战略,实施文体连锁方案。由于文体产品主要进货形式为经销,为了减少公司的损失,年初就开始控制进货、控制付款、大批量退货,为文体连锁做好了准备,6月28日正式完成连锁。连锁后,由于产品不适应本地市场,产品缺乏,销售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抢时间、抢市场,总经理专门召开了商贸业务主办会议,分析目前面临的形式和压力,要求大家不等不靠不放弃,加大对0售及团购市场的开发,努力扭转局势,此次会议精神激励着我们在第4季度0售与团购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突破。

4、扩大货源,丰富产品品种,优化产品结构

根据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我严格执行营销部的到货程序,以制度为准绳,严把进货关,坚持商贸产品利润最大化、

结构合理化、质量上乘化。通过多方联系,结实了更多不同类别产品经营者,只要客户需要这类产品,我都能够进货销售,满足客户的需求,公司0库存0风险,有力地促进销售地增长。在文体产品货源方面,经过市场调查,又选择5家有特色、有实力的商家建立合作关系,丰富了产品品种。现在文体产品库存品种为3359个,分为办公用品、学生用品、体育用品、文房4宝、生活用品5大类,品种丰富、结构合理,受到了浙江博学文化用品公司进行市场考察人员的好评。

5、实施营销策划,促进销售增长

根据市场形式,做好市场营销策划,采取5+2促销模式,做到营销活动创新性和持续性。日常推出不同的产品特价销售,双休日到店外摆摊设点。在秋季开学期间,大力倡导“品牌文具,健康学习”的理念促销,8月22日,铜陵日报刊登了新华书店品牌文具销售的专题图片。8月30日,铜陵电视台《今日播报》栏目对此进行了专访,大大提高了新华书店学生用品的认知度和美誉度,实现销售增长近2万元。

6、商贸产品团购市场开拓情况

在团购市场开拓方面,我与10几家单位建立业务关系,实现商贸产品团购20万元。为了不给公司增加费用,我非常节俭,经常采取步行或乘公交车的方式联系业务,团购业务成绩虽

然不是很理想,可也是1路坎坷,1路辛酸。举1个例子:4月2日临近中午,我接到1笔新的业务,在财政局华诚会计事务所我找到了相关人员,当他们得知我公司没有这种规格的产品而且在市场上很难找到时非常着急,让我帮忙到市里其他店里寻找购买,我完全可以婉言拒绝他们,可是我没有这么做,他们1再叮嘱我吃过饭后马上要用。我马不停蹄来回找了全市所有规模较大的文化用品店,终于在5公里的台文超市里找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是中午1点多钟,我跑在财政局门口等着,胄病犯了,直吐酸水,支撑不住时在台阶上坐着。他们从饭店出来看到我的样子,真的是感动了,扭转他们心目中只有个体户才这样做生意的观念,下半年做成业务1.6万元,更喜人的是他们09年的业务全部由我来做。

7、转变电子产品合作经营模式,成效显著

根据总经理室的决策,电子产品经营模式发生变化,由本市1家实力电子产品经营商家承包经营。作为职能负责人,我与原合作经营的3家单位进行终止合作协议,协调他们撤出书店。终止协议后,我1直与他们保持友好关系,保证了公司原售出产品的售后服务,1年来,无1件售后服务纠纷发生。对现在的合作商家,我经常与她们进行沟通,了解整个销售状况,售前促销、售中导购、售后服务

都比较理想,电子产品经营走上了1个良性的发展轨道,销售增长明显,08年实现销售203万,较上年同期135万元增长了68万元,增长比率50%。正是因为总经理室的正确决策才促使电子产品销售实现跨越式地增长。

8、积极应对经济危机,开辟新的市场

这个冬天因经济危机格外“冷”,面对新的经济形势,作为新华人不能等,也不会等,在总经理室的大力支持下,采取积极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取暖”,继续进行项目开发和市场开拓,将危机变成1次提升的契机,化压力为动力。开发本地特色产品,向全省新华书店系统及覆盖区域辐射,以此作为1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争取商贸销售有更大的突破。

9、重视业务技能及企业文化学习

我没有过人的长处,也没有更多的资源,只是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开拓,用勤劳走出1片市场。长期以来,用优良的服务、优质的产品诠释着新华书店的服务理念、服务宗旨、开拓精神。我给商贸工作人员灌输1种思想理念,我们既是营业员又是推销员,只要你走出去,你就会有收获,业务方面的,交际方面的,信息方面的,无论多少都是有价值的收获。

文化用品销售范文篇3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产品;优劣势比较;知识产权保护

1高校校园文化产品概述

1.1高校校园文化产品的范畴。当前国内高校校园文化产品的范畴有多种理解:有的认为主要是指带有高校标识、高校元素或含有高校文化内涵的学习用品、办公用品、生活用品以及艺术作品;有一种理解是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不在文化产品之列。笔者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考虑到大学特有的品牌影响力和特定群体对母校特有的感情因素,高校校园文化产品既可以是一切带有高校标识、高校元素以及蕴含高校文化的且以高校品牌为品质保障的生活日用品、礼仪休闲用品、家用电器、服装服饰、家居用品、数字产品、食品、文化体育用品等消费品,也包括有深厚文化内涵、有高校专属特性的以及出自高校的文学、艺术以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1.2高校校园文化产品的功能。高校校园文化产品对于一所大学而言意义非凡,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传播校园文化的功能。依托高校尤其是名牌高校丰厚的文化资源,高校校园文化产品通过丰富的创意和设计内涵,以“物化”的形式起到宣传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好的校园文化产品能够展示大学独特的文化魅力、传承大学的历史内涵、传递大学内在的精神力量;优秀的校园文化产品还可能起到促进和引领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作用。(2)有效链接学校与本校教职工、学生、校友等之间的感情纽带。高校校园文化产品是链接大学教职工、学生、校友与母校感情的物质载体之一。高校通过校园文化产品的设计、策划、销售和推广,可以把自己独具特色的校园精神和文化“物化”,通过市场的作用在客户群中传播和流动。一件精致的、有收藏价值的校园文化精品,往往是高校办学理念、学术思想以及各种校园文化的浓缩或者释放,是师生员工感受大学精神文化内涵、学风校风校训的综合体现,通过宣传或持有母校的校园文化产品,可以提高本校教职工员工、学生、校友们的凝聚力、归属感以及身份表达的满足感。(3)学校对外形象管理的展示平台。高校文化用品的精髓是高校品牌的形象识别,又称形象管理或形象战略,通过高校文化用品可以传递高校的办学理念、行为方式以及视觉等多媒体系统的设计和推广,在提高学校的内部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同时,对外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美誉度,塑造学校的总体形象。[1]一份精美的校园纪念品,不仅是一件艺术品,还会激发关注这所学校的各地学子们对大学校园生活的向往,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为促进高校发展的良性循环发挥纽带作用。

2国外高校校园文化产品现状及优劣势分析

2.1总体概述。国外大学是非常重视校园文化产品的,每一所国外大学都会积极地利用校园文化产品,把自己独具特色的校园精神和文化“物化”,笔者在从事高校校园文化产品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多方面的问卷调查和委托老师和同学实地考察等方式,重点研究了美国、英国、日本三国的高校,这三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一,并且拥有世界上一流的大学,极具代表性。因此,在其设计理念与校园文化宗旨的结合和挖掘方面都各具特色,在很多方面值得国内大学借鉴。2.2国外部分高校校园文化产品现状。美国大学的高等教育质量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校园文化产品方面做得也属一流。以“常春藤盟校”为代表:这些世界知名大学都充分利用自身的全球品牌优势,将文化产品的开发衍生到师生员工、游客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日常用品、服装、文体用具等,并通过一套完整的现代化商业运营模式,不仅将自身的文化融入师生的生活和精神,也将自己的大学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从而实现校园文化产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2]美国校园文化产品的设计风格充分地体现了美国文化的追求自由,崇尚开拓和竞争,讲求理性和实用的特点,设计风格偏重醒目、简洁、明亮[3],如图1所示分别为HarvardUniversity、CornellUniversity、UniversityofPennsylvania大学校园文化产品店店铺实景。英国大学大多有悠久的历史,加上英国人对艺术的重视和尊重,因此,很多英国大学的校园文化产品在设计创意、产品形式以及颜色搭配上,都很具有艺术性,产品风格多以本校的校园风格和当地城市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如剑桥大学里有康河中精美的石头、代表英国绅士的烟斗等,被称为典型的“英伦风”校园纪念品。日本大学的校园文化产品多是融合了日本本国的文化,并迎合日本人的生活理念与生活习惯,涵盖了生活的日常所需:服装、日用品和食品,设计风格多以简约、干净、环保为主,产品功能多体现实用性、舒适性,并高度重视产品的质量。2.3国外高校校园文化产品的优势与不足分析。国外名牌高校校园文化产品总体优势是:就产品本身而言:产品的设计感强、艺术性以及产品质量比较高;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法律意识强,管理严格,“盗版、侵权”问题能够得到足够重视;在产品的营销和推广方面:产品的市场化程度高,基本是按照公司化的运营模式来推广;消费群体方面:师生员工对本校专属高校校园文化产品认可程度高,更多的是以生活必需品来消费,而不是只作为纪念品或礼品;世界各地的游客则是因对世界一流大学的“仰慕之情”而购。不足之处是与国内市场一样,同样无法避免产品的同质化现象日趋明显、产品创新性不够、商业味道过重,相对普通品牌产品价格偏高等问题。

3国内高校校园文化产品现状

3.1概述。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事业的关注和支持,各高校对本校文化产品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同时对校园文化产品所能发挥的重要功能的认识不断加强。如何最大化地发挥校园文化产品对高校发展的贡献、如何更好地将高校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并通过文化产品的形式表达出来,是目前国内高校校园文化产品市场共同面临的课题。[4]3.2国内代表高校校园文化产品研究。笔者在从事校园文化产品经营管理工作中,通过调查研究、实地考察、大量的消费群体访谈等方式,得出了国内高校对文化产品的重视程度以及文化产品的发展程度与高校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呈正比关系的结论。国内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等为代表,在校园文化产品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文重点以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为例,对国内高校校园文化产品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复旦大学是目前在国内高校中做得比较突出的代表,复旦大学卿云轩纪念品中心隶属于复旦大学后勤集团,是国内较早进行文化产品的策划、开发和销售的学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复旦大学校园纪念品中心在产品策划、开发、销售等各个方面都走在了全国高校文化产品行业的前列。卿云轩的产品类别非常丰富,有办公用品、服饰箱包、毛绒玩具、生活日用品等十几个品类,产品种类达上千种,价格也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分为低、中、高三个档次,能够满足不同层面、不同群体的客户需求;店内产品的设计风格简约、大方、醒目,以突出复旦大学的Logo元素为主,文化产品的销售业绩在全国也属名列前茅。南开大学从学校层面非常重视文化产品的发展和影响力,在2012年学校官方授权接待服务中心负责校园纪念品的经营与管理,并开设了专门的校园纪念品专卖店。2016年,根据市场的发展、借鉴国内外高校的成功经验,顺利地完成了定位调整,在进行了店面终端品牌形象提升的同时,成立了专门的文化传播公司,产品定位由过去礼品与纪念品的开发和制作开始转向校园文化产品的策划、开发和制作。目前该校的品牌文化店一跃成为国内高校校园文化产品的后起之秀,店内文化产品品类开始增多,设计更加新颖,内涵更加丰富,在产品开发方面,更加注重南开历史文化的挖掘以及南开师生员工作品品牌的推广,如本校终身教授范曾先生的相关艺术作品的衍生品、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教授石福臣历时10年编写的《南开草木图集》、叶嘉莹先生诗词相关的文创衍生品等,充分地将南开精神、南开文化、南开人的感情以及产品艺术地融合在一起,突出了产品独特性和专属性,为高校校园文化产品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开发模式。另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在文化产品开发方面也各具特色,笔者在此不一一赘述。3.3国内高校校园文化产品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优势分析:笔者在走访各高校校园文化产品店以及参加深圳、北京、香港等地文化产品展会调研发现,第一,国内高校校园文化产品生产、加工具有产地优势,国外大学很多文化产品的制造商实质来源于中国;第二,近些年国内设计行业发展迅猛,产品的设计品位提升空间很大;第三,随着高校文化的发展,各高校对校园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和积极作用的认识程度逐步增高,消费群需求量大,市场发展空间大。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一,管理方面。相对国外,国内高校对文化产品的重视程度以及管理力度仍显不够,文化产品运营主体的准入门槛过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维权意识不强,导致市场“鱼龙混杂”。第二,产品方面。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设计水平落后,品质保障度不高,文化内涵深厚的文化产品比例偏少。第三,产品营销与推广方面。营销意识薄弱,品牌推广的力度不够,导致购销信息不对称,导致大部分师生员工的消费意识还停留在“礼品与纪念品”的需求上,而不是生活必需品的范畴。[5]

4结论

通过对国内外高校校园文化与文化产品的研究,在总结其成功推广和销售经验的基础上,得出本文的结论:高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独特的风格和精神,是学校的形象和灵魂,而高校校园文化产品的使用和推广,是传承高校历史、宣传高校文化、弘扬高校精神、提升高校品牌形象的重要载体和媒介。因此,打造优质的高校校园文化产品,对提升高校的品牌影响力有着重要意义。可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七点。(1)提高对高校校园文化产品的重视程度以及加强监管力度。具体举措主要包括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明确高校校园文化产品的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以及涉及的其他知识产权,同时明确经营管理的主体,完善市场准入机制,确保高校文化产品的品质保障和创新发展。(2)坚持“校园文化为根”的策划原则。产品的设计与策划应遵守学校关于使用标识形象的相关规定,秉承高校的办学理念与发展目标,体现高校的文化底蕴、表达师生员工的情愫,逐步打造适合本校校情的、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产品。(3)根据校园文化资源的功能进行科学的选择性开发。其一,对于突出实用功能的文化资源,如服饰箱包、功能配饰、办公文具等,适合就本身的应用功能在风格方面进行差异化的平面设计开发,尤其是在材质、色彩、图案等方面进行艺术创新,充分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其二,对于突出教育、观赏或珍藏功能的文化资源,结合本校的校风、校训等进行价值判断,充分挖掘和展示这类资源所蕴含的精神财富。(4)遵循针对一个题材的校园文化产品系列化开发的原则。即,一个题材的校园文化产品用多种不同的形式表达,既有利于充分挖掘校园文化资源的价值,又易引发消费者的关注和兴趣,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5)确保新产品开发连续性、多样性、创新性。开发新产品既要多样化,不断推陈出新,又要保持前后衔接;既要有迎合市场、大众化的产品,又要力推创意产品,确保卖场能持续地提供新颖的、适销对路的产品。(6)合理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校园文化产品设计与策划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文化产品的展示和销售达到传承高校的历史、传播高校文化、传递高校精神的效果。因此,在根据市场需求做好经营性开发的同时,需要确保产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避免低级化和庸俗化。(7)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采取多样化的推广方式。主要措施包括网站、微信、海报以及主题活动推广,通过宣传推广吸引特定的消费群体,同时通过消费群体的体验以及意见反馈来促进产品的优化。

参考文献:

[1]王国平.品牌制胜———高校品牌战略体系的构建及实施[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2]罗良清.美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身份认同建构的关系研究———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南加州大学为例[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5(4):43-48.

[3]许彬.美国特色店面[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4]王俊涛,王宝德,肖慧.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途径与实践———以校园文化产品设计为例[J].设计,2014(2):19-20.

文化用品销售范文篇4

全年完成销售收入515.28万元,比年初计划440万元增长752851.57元,增幅为17.1%。同比增长166490.42元,增幅3%。其中教材销售(含免费教材)480.79万元,完成年计划任务的114%,同比增长1%;一般图书销售9.9万元;文化用品销售24.6万元;分别完成年计划任务的123%和223%,分别同比增长4.4%和87.7%。

门市总销售24.9万元,占年计划的131%;其中图书销售9.9万元,文化用品销售15万元,分别同比增长4.4%和14.5%。

二、主要工作

(一)把握机遇,做好教材发行工作

我们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对教材经营工作的要求,转变观念,加强与学校沟通联系,及时为他们解决困难。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优化服务质量,全心全意为学校、为师生服务。加强教材管理工作,提高业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细节工作,维护好教材发行秩序,圆满完成“课前到书,人手一册”这项政治任务。09年共发行教材:69万余册,码洋:480多万元。其中:非免教材:7.6万多册,码洋100多万元;免费教材:61万多册,码洋380万元。

09年秋季由于原来的省集团的教材发行合同期满,要对教材发行权进行重新招标,因此,秋季全省教材发行工作会议推到了四月中旬召开,时间非常紧迫,任务繁重,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店积极应对,主动出击,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全面完成了教材发行工作任务。主要做法是:

1、巩固公共关系、密切店校关系。平时我们注重与各职能部门和学校的关系,经常上门听取他们对我们发行工作意见和建议,联络感情,理顺关系。同时,在教师节当天,我们还专程到了高村中学和白石镇民安小学进行交流慰问活动,了解他们想法,听取他们对我们发行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由于我们注重各方面的细节,密切了我们和学校的关系,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我店的发行工作打牢了扎实的基础。

在今年秋季,负责教材业务的同志在收到高中教材订单后,发现有几个品种教材没有订数,立即向店领导进行汇报,店领导听到这件事后非常重视,一边和负责教材业务同志直接到学校了解情况,一边向主管部门汇报了这件事。由于我们反应用及时,通过向学校负责教材征订的领导做了深入细致的解释工作,并且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钟常委亲自过问,胡部长也亲自来到学校了解情况,最后将学校原来准备报到教育书店每年码洋近10万元订数要了回来,为书店挽回了经济损失。

2、做好免费教科书发行和售后服务工作。为做好今年免费教科书的发行工作,我们专门组织乡镇各网点的负责人召开了有关教材发行工作会议,并制订了《Xx县中小学教材发行服务规范》,明确了各网点的责任,确保免费教科书在开学前送到全县每间学校。同时,做好全县各中小学校教材的调剂工作,满足了学校的需求。教材发完后,我们为了做好教材售后服务工作,牢固树立客户至上的服务意识,由主管教材副股长进行电话跟踪,征求意见,了解教材是否满足教学需要及教材印刷等质量问题,对有问题的教材做到及时调换。

文化用品销售范文篇5

一、超额完成各项工业经济指标

工业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整个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各项经济指标比去年同期较大增长。

1、1—11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56.6亿元,比去年同期43.12亿元增长31.28%。其中:规模以上完成工业产值28.6亿元,比去年同期21.09亿元增长35.6%。

2、1—11月份完成工业销售产值53.50亿元,比去年同期40.71亿元增长31.4%。

3、完成外贸出口11.04亿元,比去年同期10.30亿元增长7.18%;其中:完成自出营出口额4041.52万美元,比去年同期2872.76万美元增长40.68%;完成加工贸易额273.29万美元。

4、完成技改投入项目31项,投资总额2.03亿元。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2项,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17项。

5、完成招商引资187.33万美元,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数;

6、实现市场带百村加工值1.5亿元,加工费收入1178万元比去年同期897.68万元增长31.2%;

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狠抓科技创新和企业技术改造

近年以来,有一大批企业在受宏观政策影响,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取得了可喜成效。

1、在土地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实行技改投入。一年来完成技改项目31项,总投资2.03亿元(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2项,通过市级有关部门立项审批2项)。

2、科技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

(1)、浙江料际服饰有限公司“应用EO灭菌和无机抗菌技术开发的无菌保健内衣”项目列入省级科技新产品项目计划;

(2)、浙江蓝宝包装有限公司研制“镭射电化铝膜”被列入为义乌市第二批科技攻关项目计划;

(3)、浙江蓝宝包装有限公司试制“PET”耐高温彩色喷铝无声胶带膜和义乌市祥胜文化用品有限公司试制“PP塑料文具印刷色彩检测、管理与控制研究”分别列入科技计划新产品项目和科技计划项目;

3、重点培育科技创新骨干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积极引导企业组建研发中心和科技型企业建设,培育了市级以上研发中心企业5家,其中浙江蓝宝、祥胜等2家企业通过市有关部门验收;

4、大力开展节能、减排、降耗宣传工作,倡导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理念,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实现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完成了祥胜、华大、华灵等3家企业清洁生产改造项目验收。

三、大力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全面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和生产假冒伪劣商品行为

1、大力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引导企业诚信经营,打造有特色的品牌带动战略,不断扩大名牌产品的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全面开展工业园区内所有企业和村(居)规模以上生产企业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责任书797份。

2、争创企业自主品牌,实现了中国驰名商标零突破,相继有银尔集团“铁牛牌”清洁球、华灵公司“通顺牌”拉链、现代胶带公司“公元牌”封箱胶带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祥胜文化用品公司、“祥和牌”笔记本、华灵拉链有限公司“通顺牌”拉链、超其特玩具公司“娃其乐牌”毛绒玩具、超界集团“戈枫牌”运动服等4家企业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

浙江蓝宝“蓝宝牌、蓝宝图案”礼品纸、包装材料、华大公司“洪宇牌”拉链、文渊公司“创易牌”文件夹、春香日用品公司“春香牌”洗涤巾、天力公司“天力牌”拉链等5家企业6只商标被评为金华市著名商标;

3、义乌市超其特玩具有限公司“娃奇乐”毛绒玩具被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

4、义乌市鑫挺人造革有限公司被金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守合同、重信用”AAA级企业。

四、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随着市场激烈的竞争,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加强现代企业基础管理,是创造竞争优势的基础,也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和有效执行各项管理职能的有效保证,更是企业发展成败的关键。

1、积极引导规模企业创造条件,组建企业集团公司。已有浙江现代胶带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组建了天孚控股集团公司。

2、鑫挺人造革有限公司、浙江现代、华灵拉链等3家企业被列入义乌市50强工业企业(2006年度)。

3、“用知识升华企业形象,以创新铸造企业品牌”。坚持用先进文化占领企业阵地建设,创新企业文化特色,狠抓企业文化阵地建设和廉政文化进企业宣传活动,促进企业和谐共同发展。

全面实施企业技能培训和全员培训工程,有义乌市祥胜文化用品有限公司创办了“职工业余学校”,多次邀请了上海理工大学教授、市科协和有关专家,举办各类培训班、知识讲座和业务指导,全年共组织各类培训班15次,累计参加培训人数达24700余人次。

浙江现代胶带有限公司被评为“义乌市级创建学习型企业示范单位”。华灵公司楼立剑等5人被评为“义乌市级创建学习型企业先进个人”。

4、积极培育现代企业管理达标示范企业建设。义乌市祥胜文化用品有限公司被评为“金华市级安全生产示范单位”;超界集团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被评为“义乌市安全生产管理达标企业”和浙江丰力等10家被评为义乌市级安全生产示范企业。

五、以平安创建为抓手,狠抓企业安全生产

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依法履行工作职责,强化监管,确保了企业生产安全和经济协调发展。

随着企业数量大幅增长,面临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为此,我们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思想观念。做到宣传有力、措施到位、责任到人、警钟长呜。一年来,未发生任何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为努力创建“平安后宅”和争创金华市级安全生产示范镇(街)奠定了坚实基础。

1、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共签订《安全生产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消防安全工作责任书》各1661份,签订出租房屋消防安全责任书412份,企业内部安全生产责任制书7300余份,签订烟花爆炸安全责任书113份。

2、实施企业分类管理,重新完善了企业分类管理台帐,实现了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动态跟踪管理,(属重点监管企业A类227家、B类877家、C类423家、共计1527家)建立监控数据库。

3、依法强化企业监督管理。一年来共组织各类大检查5次,提出整改意见3790条,累计关停324家,查处无证企业446家,查处违章建筑企业582家,累计拆除违章建筑53000㎡。

4、实施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积极培育示范村(居)和达标、示范企业建设。完成了雅楼村、下万2个安全生产管理示范验收。培育了杜元等13个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示范村(居)建设。同时帮助指导工业园区内企业和农村部份基础较好企业基本实施了规范化管理。

5、狠抓食品卫生管理,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自行组织食品卫生大检查4次,严厉查处无证生产行为和生产劣质食品行为,依法查处劣质食品小作坊加工点12起,主动参与取缔非法无证行医诊所2处,配合市食品卫生监管部门依法查封案件2起,货物价值达10余万元,一年来,辖区内未发生食物中毒等事故。

6、积极组织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宣传教育,6月29日会同政法线在市消防大队的指导下,成功组织了应急消防演练比赛活动,努力营造了“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

六、明年主要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以“安全发展”主题,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继续积极引导企业挖掘内部潜力,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确保超额完成全年各项经济指标。

1、继续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了解企业实情,及时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决策咨询和信息导向服务。

2、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和产品结构调整,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竟争力,积极培育企业争创市级研发中心建设。

3、进一步加大企业科技投入实行零土地技改,确保完成年内技改投入2亿元以上目标。

4、正确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品牌意识,努力实现争创中国驰名商标2只,力争实现创浙江省著名商标2只以上,创金华市著名商标3只以上。

5、狠抓企业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工作,围绕以“安全发展”为主题,明确自已所肩负的责任,始终坚持把防范重大安全事故作为中心任务,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1)、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积极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

(2)、继续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强化对企业监管。

(3)、突出重点,攻克薄弱环节,深化企业分类管理制度,全面实施“一企一档”信息化管理模式,做到引进一家规范一家。

(4)、强化出租企业监管,全面推行房东监管责任落实和承诺制。

(5)、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以点带面,全面实施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示范村(居)和达标企业创建工作。

A、确保年内有条件村(居)全面完成规范化管理创建工作。

B、全面落实监管责任,督促企业对从业人员达300人以上和使用危险化学品重点监管企业,必须设立安全管理办公室,并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C、帮助、指导工业园区内企业全面实施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建设,村(居)企业完成现场管理规范化建设。

(6)、继续大力实施“全员培训工程”,确保全面完成市下达的全员培训任务。

(7)、继续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积极引导企业争创安全生产达标企业和示范企业建设,力争创安全生产达标企业20家以上,创安全生产示范企业10家以上。

文化用品销售范文篇6

一、超额完成各项工业经济指标

工业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整个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各项经济指标比去年同期较大增长。

1、1—11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56.6亿元,比去年同期43.12亿元增长31.28%。其中:规模以上完成工业产值28.6亿元,比去年同期21.09亿元增长35.6%。

2、1—11月份完成工业销售产值53.50亿元,比去年同期40.71亿元增长31.4%。

3、完成外贸出口11.04亿元,比去年同期10.30亿元增长7.18%;其中:完成自出营出口额4041.52万美元,比去年同期2872.76万美元增长40.68%;完成加工贸易额273.29万美元。

4、完成技改投入项目31项,投资总额2.03亿元。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2项,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17项。

5、完成招商引资187.33万美元,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数;

6、实现市场带百村加工值1.5亿元,加工费收入1178万元比去年同期897.68万元增长31.2%;

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狠抓科技创新和企业技术改造

近年以来,有一大批企业在受宏观政策影响,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取得了可喜成效。

1、在土地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实行技改投入。一年来完成技改项目31项,总投资2.03亿元(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2项,通过市级有关部门立项审批2项)。

2、科技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

(1)、浙江料际服饰有限公司“应用EO灭菌和无机抗菌技术开发的无菌保健内衣”项目列入省级科技新产品项目计划;

(2)、浙江蓝宝包装有限公司研制“镭射电化铝膜”被列入为义乌市第二批科技攻关项目计划;

(3)、浙江蓝宝包装有限公司试制“PET”耐高温彩色喷铝无声胶带膜和义乌市祥胜文化用品有限公司试制“PP塑料文具印刷色彩检测、管理与控制研究”分别列入科技计划新产品项目和科技计划项目;

3、重点培育科技创新骨干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积极引导企业组建研发中心和科技型企业建设,培育了市级以上研发中心企业5家,其中浙江蓝宝、祥胜等2家企业通过市有关部门验收;

4、大力开展节能、减排、降耗宣传工作,倡导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理念,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实现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完成了祥胜、华大、华灵等3家企业清洁生产改造项目验收。

三、大力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全面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和生产假冒伪劣商品行为

1、大力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引导企业诚信经营,打造有特色的品牌带动战略,不断扩大名牌产品的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全面开展工业园区内所有企业和村(居)规模以上生产企业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责任书797份。

2、争创企业自主品牌,实现了中国驰名商标零突破,相继有银尔集团“铁牛牌”清洁球、华灵公司“通顺牌”拉链、现代胶带公司“公元牌”封箱胶带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祥胜文化用品公司、“祥和牌”笔记本、华灵拉链有限公司“通顺牌”拉链、超其特玩具公司“娃其乐牌”毛绒玩具、超界集团“戈枫牌”运动服等4家企业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

浙江蓝宝“蓝宝牌、蓝宝图案”礼品纸、包装材料、华大公司“洪宇牌”拉链、文渊公司“创易牌”文件夹、春香日用品公司“春香牌”洗涤巾、天力公司“天力牌”拉链等5家企业6只商标被评为金华市著名商标;

3、义乌市超其特玩具有限公司“娃奇乐”毛绒玩具被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

4、义乌市鑫挺人造革有限公司被金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守合同、重信用”AAA级企业。

四、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随着市场激烈的竞争,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加强现代企业基础管理,是创造竞争优势的基础,也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和有效执行各项管理职能的有效保证,更是企业发展成败的关键。

1、积极引导规模企业创造条件,组建企业集团公司。已有浙江现代胶带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组建了天孚控股集团公司。

2、鑫挺人造革有限公司、浙江现代、华灵拉链等3家企业被列入义乌市50强工业企业(2006年度)。

3、“用知识升华企业形象,以创新铸造企业品牌”。坚持用先进文化占领企业阵地建设,创新企业文化特色,狠抓企业文化阵地建设和廉政文化进企业宣传活动,促进企业和谐共同发展。

全面实施企业技能培训和全员培训工程,有义乌市祥胜文化用品有限公司创办了“职工业余学校”,多次邀请了上海理工大学教授、市科协和有关专家,举办各类培训班、知识讲座和业务指导,全年共组织各类培训班15次,累计参加培训人数达24700余人次。

浙江现代胶带有限公司被评为“义乌市级创建学习型企业示范单位”。华灵公司楼立剑等5人被评为“义乌市级创建学习型企业先进个人”。

4、积极培育现代企业管理达标示范企业建设。义乌市祥胜文化用品有限公司被评为“金华市级安全生产示范单位”;超界集团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被评为“义乌市安全生产管理达标企业”和浙江丰力等10家被评为义乌市级安全生产示范企业。

五、以平安创建为抓手,狠抓企业安全生产

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依法履行工作职责,强化监管,确保了企业生产安全和经济协调发展。

随着企业数量大幅增长,面临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为此,我们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思想观念。做到宣传有力、措施到位、责任到人、警钟长呜。一年来,未发生任何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为努力创建“平安后宅”和争创金华市级安全生产示范镇(街)奠定了坚实基础。

1、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共签订《安全生产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消防安全工作责任书》各1661份,签订出租房屋消防安全责任书412份,企业内部安全生产责任制书7300余份,签订烟花爆炸安全责任书113份。

2、实施企业分类管理,重新完善了企业分类管理台帐,实现了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动态跟踪管理,(属重点监管企业A类227家、B类877家、C类423家、共计1527家)建立监控数据库。

3、依法强化企业监督管理。一年来共组织各类大检查5次,提出整改意见3790条,累计关停324家,查处无证企业446家,查处违章建筑企业582家,累计拆除违章建筑53000㎡。

4、实施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积极培育示范村(居)和达标、示范企业建设。完成了雅楼村、下万2个安全生产管理示范验收。培育了杜元等13个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示范村(居)建设。同时帮助指导工业园区内企业和农村部份基础较好企业基本实施了规范化管理。

5、狠抓食品卫生管理,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自行组织食品卫生大检查4次,严厉查处无证生产行为和生产劣质食品行为,依法查处劣质食品小作坊加工点12起,主动参与取缔非法无证行医诊所2处,配合市食品卫生监管部门依法查封案件2起,货物价值达10余万元,一年来,辖区内未发生食物中毒等事故。

6、积极组织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宣传教育,6月29日会同政法线在市消防大队的指导下,成功组织了应急消防演练比赛活动,努力营造了“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

六、明年主要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以“安全发展”主题,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继续积极引导企业挖掘内部潜力,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确保超额完成全年各项经济指标。

1、继续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了解企业实情,及时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决策咨询和信息导向服务。

2、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和产品结构调整,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竟争力,积极培育企业争创市级研发中心建设。

3、进一步加大企业科技投入实行零土地技改,确保完成年内技改投入2亿元以上目标。

4、正确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品牌意识,努力实现争创中国驰名商标2只,力争实现创浙江省著名商标2只以上,创金华市著名商标3只以上。

5、狠抓企业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工作,围绕以“安全发展”为主题,明确自已所肩负的责任,始终坚持把防范重大安全事故作为中心任务,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1)、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积极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

(2)、继续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强化对企业监管。

(3)、突出重点,攻克薄弱环节,深化企业分类管理制度,全面实施“一企一档”信息化管理模式,做到引进一家规范一家。

(4)、强化出租企业监管,全面推行房东监管责任落实和承诺制。

(5)、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以点带面,全面实施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示范村(居)和达标企业创建工作。

A、确保年内有条件村(居)全面完成规范化管理创建工作。

B、全面落实监管责任,督促企业对从业人员达300人以上和使用危险化学品重点监管企业,必须设立安全管理办公室,并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公务员之家:

C、帮助、指导工业园区内企业全面实施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建设,村(居)企业完成现场管理规范化建设。

(6)、继续大力实施“全员培训工程”,确保全面完成市下达的全员培训任务。

(7)、继续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积极引导企业争创安全生产达标企业和示范企业建设,力争创安全生产达标企业20家以上,创安全生产示范企业10家以上。

文化用品销售范文篇7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改制;文化产业品牌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以民族文化为单元的多元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也加快了融合与互动的进程。文化产业成为了公认的具有无限生机与活力的朝阳产业。在一些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总值已超过工业生产总值,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由国家经济体系的边缘走向了中心。据报道,英国文化产业的年产值将近600亿英镑,平均发展速度是经济增长的两倍,从业人员约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日本娱乐业的年产值早在1993年就已超过汽车工业的年产值。美国的文化产业更加发达,400家最强的公司中有四分之一是文化产业,其视听产品出口额仅次于航空航天等少数行业,在国际上占据了4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居民文化消费已占据总消费额的30%以上。[1]

相对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文化产业还属于弱势产业,还缺乏国内市场的整合能力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尚显稚嫩的中国文化产业又正面临着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和挑战。2004年底,徐州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虽然占到1.4%,但是离国家3.1%的平均值还相差很远,在徐州的文化产业总量规模小,从业人员素质差等情况下,如何发展徐州的文化产业,是一件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徐州文化产业现状

文化产业是一个经济运行的概念,必须通过从业人数、产业结构、创造的总价值、所上缴的税收以及占GDP的比例等具体指标来体现。国家统计局从国民经济发展指标的角度,以增加值的变化情况来划分,把“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范围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2]这一概念是以我国现阶段的文化发展状况和发展方向为依据,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产业基础,以活动的同质性和文化的自身特征为原则而界定的,它突破了传统意义上文化产业的范围,而且将近年来新兴的各类文化活动和与文化产品生产密切相关的各类活动都包括了进来,能够更加准确地概括和反映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它明确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的活动既包括文化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各类文化服务的提供,也包括文化用品、设备的生产、销售和相关文化产品的制作和销售。根据这一定义,从数据统计上来看,徐州的文化产业具有以下现状:

(一)文化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按照国家《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统一标准,根据2004年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经初步测算:截至2004年底,徐州文化产业单位2893家,从业人员42401人,占全市社会从业人员的1.07%、占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的7.53%;实现增加值14.09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4%。[3]

1.历史文化资源丰厚

作为汉高祖刘邦的故里、徐州地区拥有大量的汉墓、汉兵马俑等大量两汉历史文物遗存,以及从三国相争、楚汉争雄一直到淮海战役近两千年的丰厚战争历史,形成了特有的两汉文化、战争主题文化。文物古迹400余处,目前开发了驮蓝山、南洞山汉墓,拉犁山汉墓,土山彭城王墓,“放鹤亭”、“乾隆行宫”、“燕子楼”等文物景点,另外,丰县的李卫陵园,沛县的射戟台,“贾汪起义”的旧址,窑湾古镇等为徐州的历史文化资源增添不少。徐州的彭祖文化也是中华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文化产业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全市有10个文艺家协会,有4300多名会员。114个乡镇修建了113个文化站,图书发行业现有各类书店86家,其中私营书店65家,[4]书画市场散布于桥头、路边、店前、公园内,地体现了全市的文化气息。建有市博物馆、群艺馆、图书馆等公益性事业,单位销售总额3.3亿元。而且博物馆规模在全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馆藏在全省绝无仅有;食品城、文化城都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徐州还有云龙山庙会、泰山庙会和彭祖庙会三大民俗盛事,每年都有数十万人参加。

(二)相关文化服务占主要地位

为了满足文化体制改革研究的需要,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又将文化产业划分为核心层、层和相关层3个层次。核心层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播、电视、电影服务和文化艺术服务4个类别,主要反映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层包括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和其它文化服务3个类别,主要反映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文化产业;相关层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3个类别,主要反映相关文化服务。[5]核心层和层是文化产业的主导部分,称为“文化服务”,相关层是文化产业的延伸,称为“相关文化服务”部分。据测算,2004年徐州市文化产业“核心层”有从业人员9977人,占全部文化产业的23.53%,实现增加值20908.5万元,占全部文化产业的14.84%;“层”有从业人员8309人,占全部文化产业的19.60%,实现增加值34495.14万元,占全部文化产业的24.48%;“相关层”有从业人员24115人,占全部文化产业的56.87%,实现增加值85503.7万元,占全部文化产业的60.68%。核心层、层和相关层的从业人员之比为23.53:19.60:56.87,增加值之比为14.48:24.48:60.68。[6]

2004年文化产业主要指标

层别文化产业分类增加值从业人数

(万元)比重%(人)比重%

合计140907.3410042401100

核心层核心层小计20908.514.84997723.53

一、新闻服务63.940.3120.02

二、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855.594.09377337.82

三、广播电影电视服务13218.3163.22286628.73

四、文化艺术服务6770.6632.38333633.44

层层小计34495.1424.48830919.60

五、网络文化服务485.561.41640.77

六、文化休闲娱乐服务25121.2472.83679981.83

七、其它文化服务8888.3425.77144617.40

相关层相关层小计85503.760.682411556.87

八、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72679.585.002091086.71

九、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12824.215.00320513.29

二、徐州文化产业主要存在的问题

当前,徐州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发展阶段,尚未形成规模优势,与全国及先进省市相比有较大差距,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文化产业总量规模偏小

近年来徐州市文化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文化产业的规模普遍较小,还存在着经营分散、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等问题。首先,从文化服务业的营业状况看:主营业务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单位仅占0.82%,100—1000万元的单位占22.49%,多数企业都在100万元以下,占76.69%。其次,从文化产业的销售情况看:主营业务收在1000万元以上的单位仅占9.9%,100—1000万元的单位占60.42%,100万元以下的单位占29.68%。再次,从文化产业的生产情况看: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单位占16.49%,100—1000万元的单位占62.64%,100万元以下的单位占20.87%。[7]

徐州广播电视业人员虽多,但人才结构不合理,尤其缺乏知名编辑、记者、主持人和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同时有1.8亿元的沉重债务,所办的30个公司无一赢利。因此其发展产业的后劲严重不足。文化旅游产业规模较小,尚未出现强势产业群体。自然景观类产品多,上档次产品少;观光型产品多,休闲类和特种旅游产品少;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的开发,品种单调、档次较低、效益较差。这些都影响了规模效应的发挥,妨碍了突破式的跨越发展。文化信息业刚刚起步,面对过剩的信息传媒手段和形式,还没有以丰富的文化内容去利用和填充,徐州丰富的文化遗存和风物景观还没有进行数字化处理,还没有在网上上载。有文化附值的品牌产品,除“徐工”、“维维”、“红彬树”外,其他诸多带有鲜明文化符号的产品和消费品,还没有通过文化信息的载体去展示与弘扬。

(二)文化资源开发不够,市场占有率不高

徐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几千年来,中原文化、三秦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在这里碰撞、揉合、杂交、衍生、沿革、演变与发展,积淀成了以楚汉文化为基础、为特色、为代表的区域性文化比较优势。然而当前,对这些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却严重不足。如“国保”级的驮蓝山、南洞山汉墓和“省保”级的拉犁山汉墓无人看管,北洞山汉墓游客稀少,水上世界凋敝冷清,“贾汪起义”的旧址无人推介,窑湾古镇缺少苏南周庄的光艳。

(三)从业人数少且整体素质不高

2004年,全市文化产业吸纳的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为1.07%,低于2003年全国1.7%的平均值。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为3%至6%。徐州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不仅总量偏少,而且整体素质不高,一方面从徐州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情况看,至2004年末,在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有8149人,占全部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19.22%,尤其高层次人才更是匮乏,2004年末,在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员只有99人,仅占全部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0.23%。另一方面从徐州市“五普”资料看,全市每十万人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仅为2945人,远低于全国3543人的平均值。[8]人口和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不高,既影响文化受众的接受力和参与度,也影响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三、对徐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利用改制等手段将文化产业推向市场

徐州的文化产业规模还不具备实力,规模偏向中小型是一个事实。但是徐州可以创造实力,那就需要徐州政府根据我国现状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转变政府职能,重塑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主要表现在:

1.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

允许社会不同所有制性质的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文化产业领域,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参股等多种方式进入,并鼓励支持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徐州市可以鼓励演艺团体,文化旅游、体育竞技等文化产业进行跨地域、跨行业的联合与协作。既可凭自己的优势和实力去兼并、联合、收购、托管外地文化产业,也可降低门槛,让外地经营好、市场占有率高、艺术水平、服务水平、管理水平先进的艺术团体和企业对我市的剧团或其他文化单位进行托管,在组建联合体中谋求更大发展。

2.解放思想

要敢于冲破阻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弊端,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形成以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为龙头、中小型文化企业为主体的文化产业组织体系。

3.健全文化法规体系

要健全文化法规体系,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大胆创新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积极推进对外文化交流。

以徐州的演艺业为例,本来是非物质文化方面最能亮出彩的,但是徐州的“国字头”演艺业近年来却出现了无力克服的惰性和丞须改变的颓势。全市规模较大的演出团体有歌舞团、柳琴剧团和梆子剧团。这些剧团均为国有体制,由财政“差额补贴”。长期来,其创作的作品都是以引起评委的注意为目的,其题材离老百姓太远,评完奖后,演不了几场就放起来,不演不赔,少演少赔。如柳琴剧团创作编排的大型历史剧《解忧公主》,投入50多万元(仅服装就花费17万元)仅演出20多场,收入20万元。该剧获得13项奖次后,目前无人问津。[9]文化生产受计划惯性影响,产而不销,许多排好的戏由于不适应市场需求,卖不出去。文化产品销售渠道不畅,不流通。戏排好后,不会主动开发市场,等待人们来找它。整个演艺业闲散懒现象严重,经营性演出极少,除政府指派的演出任务(文艺下乡、接待外宾、庆典活动)外,几乎无所事事。梅花奖得主无用武之地,有的开了美容院;有的一边教学一边被外地剧团借用;有的以练功和休闲为主,其他演员则忙于“走穴”、“办班”、“经商”。影剧院冷淡萧条,市区原有7个影剧院,目前继续放电影的只有中山堂一家,其余的或转行、出租,或闲置、改建他用。[10]

对于徐州演艺业的情况,徐州市可以参照南京市的文化产业改革方法,利用改革改制、经营权转让、建设项目招商等方式,对文化产业项目进行改制,政府则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南京市副市长许慧玲曾在推介会上接受南京日报记者采访时曾说,我们的目的是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和资源来发展我市的文化产业,而政府的职能则从过去的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这样能够引进外资,扩大文化产业规模,实现投资方和项目的“双赢”。[11]像剧团这种情况,可以将梆子、柳琴、歌舞三个团体整合成一个综合性演艺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造,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团长。将现有离退休人员剥离出去,由政府财政保障他们的退休金、医保和各种补贴。改变生产方式,实行剧组制、剧目股份制、独立剧作人制,对演员实行一戏一聘制。撤销已丧失职能的电影公司,剥离电影业不良资产,盘活良性资产,将中小型影剧院转为股份制或民营企业。改变机制,将其推向市场,让市场来激励他们,政府只从管理方面入手,引导他们走出困境,发展自己的路子。

(二)制定文化产业政策,建设区域性文化产业品牌

当前,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趋势,文化产业已从经济的边缘走向经济的中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既然文化产业化,也就是说文化产业也相当于一件产品,那么就可以把文化产业品牌化,产生品牌效应,提高文化产品的知名度。

以旅游业为例,徐州市的文化资源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丰富,全市文物古迹400余处,以楚汉时期为代表的文物最多。徐州市应该充分的挖掘里面的潜力,依托徐州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着力打造文化品牌。但是目前开发为旅游景点的仅有三分之一,大多数被闲置,甚至遭到破坏。造成这种众多遗迹无人管,无人问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全市没有相应的文化产业政策,长期缺乏一个统一的行业组织进行管理,相关部门合力优势发挥不足。例如,8处汉墓由5家管理,户部山古民居和戏马台的管理,既有政府部门,又有事业和企业单位。云龙山由5家管理,云龙湖由4家管理。[12]这种管理体制造成了职能重复,职责交叉、相互扯皮、管理不顺。在推进徐州整体形象宣传和旅游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相关部门孤军作战,很少联手。这种做法,使徐州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难以产生较高的规模效益。

对此,徐州市应该制定文化产业政策,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规划,健全法制。明确责任,将责任落实到特定的相关部门。打造文化产业品牌可以借鉴郑州打造少林寺的方法。

少林寺以其武术响誉国内外,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因其深厚的文化而亲临参观。可以说少林寺的声誉已经很高了。但是,郑州市并不放弃这块招牌,以舞剧《风中少林》在台湾的成功演出,又一次提高了少林寺的在世界上的声誉。不仅如此,郑州还要把“少林武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今年要和好莱坞合拍《少林寺》电影,中央电视台和河南省电视台还要一起来拍四十多集的《少林寺》电视片,在登封还要建一个少林文化园,包括禅宗少林实景演出以及少林休闲文化和武术培训学校的整体规模的提升。使“少林武术”这个“禅武精神”利用现代的各种文艺形式,全面地挖掘出来,让中原文化真正走向世界。打造一个真正的少林品牌。

徐州的两汉文化比较深厚,像汉画像石,汉兵马俑等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徐州市可以从其它的文化产业上带动其知名度,打出品牌,将汉文化推向世界。而其它的文化产业也可以利用其文化的底蕴,创造出更多的利益。从而将徐州市的文化产业生产力水平提高,使徐州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三)采用多渠道方式,建设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

要想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必须树立人才资源第一的观念,切实制定和落实文化人才培养规划,进一步优化人才成长环境。

1.依托高校,进行人才培养

充分利用徐州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众多,教育基础比较雄厚,人才资源比较丰富的条件,建立文化人才培养体系。依托高等院校和文化艺术专业院校推进文化高层人才的继续教育。可以与国内外高校和文化培训机构的合作,对现有文化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提高文化队伍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努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文化艺术大家和社会学科带头人。

2.鼓励老艺术家特别是名人、大师收徒授业,培养人才

在徐州,有13位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的民间工艺美术家。通过拜师等方法,徐州市的可塑性人才可以得到这些大师级人才的培养,从而使徐州市可以得到更具有特色的文化人才,为徐州的文化产业发展增砖添瓦。

3.通过市场进行人才资源配置

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舍得花本钱面向全国、面向世界招聘高精尖文化人才,以优惠的政策,有计划地吸引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为徐州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作贡献。徐州市可以探索一下专业或行业协会管理人才的办法,更好的促进文化人才合理流动。

4.建立先进的用人制度

建立优胜劣汰用人机制,确定以业绩为取向的人才价值观,在职称评聘、成果评奖、工作考核等方面,打破学历和资历的界限,以创新能力、创作研究成果和经营管理实绩为主要衡量标准,去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建立文化艺术人才专项资金,用于关心、扶持、鼓励文化艺术人才成长。

徐州的产业文化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市场制度还不完善,这需要政府不断的摸索,学习。借鉴其它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例子,发挥自己的强项,使文化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本文只是给予一点建议,希望徐州的文化产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仇小敏.发展江苏文化产业需要体制创新[J].学海,2005,(4).

[2]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课题组.南京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优势及对策研究[J].今日中国论坛,2006,(Z1).

[3]胡惠林.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国道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苗丽静.文化产业文化市场与文化管理[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4).

[5]市县数据.江苏统计信息网[EB].http://www.Jssb.gov.cn,2006-3-2.

[6]徐州市政协文卫体委员会.以改革的动力促进徐州文化产业大发展[EB].

[7]孔祥宁.论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J].企业经济,2005,(7).

[8]王力徐机玲.南京首次推介文化产业项目[EB].

[9]DavidThrosby.EconomicsandCulture[J].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1,(5).

[10]JamesHeibrun.TheEconomicsofArtandCulture[J].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1,(8).

[11]施勇君谭凌云.南京市文化产业改革改制“敲重锤”[EB].

文化用品销售范文篇8

20*年全省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1、消费增速总体加快,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年,全省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全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一直保持13%以上,而且市场总量不断增大。从全年四个季度零售额总量看,分别实现376.2亿元、397亿元、429.9亿元和472.7亿元;从四个季度零售额增幅看,同比分别增长13.2%、14.7%、15.4%和15.3%。总体看,增速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

2、城乡市场销售同步增长,农村消费进一步加快。20*年,全省城市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实现1304.1亿元,同比增长15.4%,增速比上年加快0.9个百分点;农村市场零售额累计实现371.7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个百分点。城市销售增幅比农村市场高3.1个百分点,城乡销售增幅差距比上年缩小了1.1个百分点。

3、批零贸易业销售稳定增长,住宿和餐饮业增速较快。20*年,全省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累计实现1440.1亿元,同比增长14.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实现230.1亿元,同比增长18.9%,增幅高于批零贸易业4.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4.2个百分点。

4、消费水平整体提升,消费热点仍体现在持续旺市的主导类商品上。据国家调查队吉林分队调查数据显示,20*年前11个月,我省生存型食品消费进一步缩减,享受、发展性消费继续扩大。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8.5%缩减为33.6%;衣着支出同比增长13.7%;家庭设备及服务支出增长12.2%;杂项商品和服务支出增长8.2%;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11.8%。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9.4%;居住支出增长17.7%;医疗保健支出下降2.7%。

20*年,全省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销售增幅较大的商品主要集中在以下品种:家具类同比增长93.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同比增长67.3%;通讯器材类商品销售同比增长51.8%;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同比增长48.8%;金银饰品类同比增长40.3%;体育及娱乐用品类同比增长38.9%;石油及制品类同比增长38.5%;鞋帽类同比增长35.5%;粮油类同比增长32.9%。

5、假日消费活力凸现,各业态销售全面增长。20*年我省春节、“五一”和“国庆”节所在的元月、5月和10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了15.1%、15.3%和15.8%,高于其它月份零售额增幅,最高达5.9个百分点。据对假日监测,全省消费品市场人气集聚,消费集中,体现各种零售业态销售全面增长。国庆节7天,全省59家重点流通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0%。其中20户百货、家电商场销售额同比增长20%;14户超市销售额同比增长22.2%;25户餐饮住宿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2.6%。

6、各业态竞相发展,大型零售企业拉动消费作用仍显强劲。20*年,全省通过吸外资、引内资、集民资,加快了流通现代化建设步伐。据我省重点流通企业监测系统数据显示,全年全省主要流通行业中零售业销售同比增长15.6%;餐饮业增长15.6%;租赁业增长14.7%;住宿业增长14%;摄影业增长13.8%;批发业增长13.3%;拍卖业增长9.4%;典当业增长9.2%;理发及美容保健业增长7.7%;旧货业增长7.3%。在各业态销售中,大型零售龙头企业拉动消费作用十分显著,20*年全年,全省销售超亿元的24户零售企业销售额实现145.8亿元,占全省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零售额比重为35.3%,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为8.7%,有力地拉动了消费增长。

文化用品销售范文篇9

一、调查内容及形式

本次调查问卷通过《寿光日报》面向大众发放,调查内容如下:

■您知道我们的工作目标是“保证顾客满意”吗?

■您购物最看重的是什么?

■您最喜欢的促销方式是?

■您光顾××主要选购哪类商品?

■您的职业?

■您的住址?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依托当天日报共发出万份(全市范围数,其中市区万份)收回有效问卷份达到预计调查要求,调查结果真实有效。

⒈知道我们的工作目标是“保证顾客满意吗?

以上的顾客知道我们的工作目标,对我们××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知道占

不知道占

⒉您购物最看重的是

此项调查表明大部分顾客消费最重的是商品质量,有较少一部分顾客看重购物环境,顾客把商品价格及服务态度看的同样重要。能为顾客提供优质的商品,保证商品质量是我们××的优势,一部分消费者已经注意到商家提供的商品以外的价值,这一群体必然也会越来越多。

商品价格占

商品质量占

服务态度占

购物环境占

⒊您最喜欢的促销方式

商业竞争中价格作为最有力的杠杆在此得到充分的体现,大部分消费者还是务实的,他们会对各种促销活动进行评价,计算如何能取得最多的价值利益,这要求我们提高促销活动的真正价值,以吸引顾客的到来,以点带面创造更多的销售时机。

抽奖占

买赠占

积分占

低价占

⒋您光顾佳乐家主要选购哪类商品(多选题)

结果显示顾客消费以日用百货及生鲜食品居多,这与超市实际销售反映基本一致,而家电销售及文化用销售是我超市经营的薄弱环节,针纺服饰的销售对我超市面言是有发展潜力的。

生鲜食品针织服饰

日用百货家电商品

文化用品

⒌您的职业

我们的消费群以市区内消费者为主,对郊区农村的宣传力还不够大,还有相当一部分消费群没有发掘出来,就调查地区的实际情况而言,原创:农村消费次数虽少但人口比例却很大,我们有必要在保证现有消费群的基础上发掘更多的新消费群体。

农民占

工人占

干部占

私营企业占

⒍您的住址

消费者在消费时大部分坚持就近原则,处在商业中心位置上在竞争中更要巩固固有消费群。

市里占

周边乡镇占

公里以内乡镇占

文化用品销售范文篇10

1.当前世界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态势

1.1当前世界文化产业发展态势及其理论依据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产业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被称为“无烟产业”和“朝阳产业”,在一些国家已成为支柱产业,不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比例,而且还成为重要的外汇收入来源,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目前,在很多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占GDP的10%以上,美国超过25%,在其国内产业结构中仅次于军事工业,位居第二位。自1996年以来,美国文化产品的出口就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产品。日本目前文化产业的规模比其传统的电子业和汽车业还要大,到2005年,日本仅与动漫有关的市场规模就超过2万亿日元,是日本的第三大产业,占世界市场的62%。2004年,韩国文化产业在世界市场中的份额已经从5年前的1%提升到5%,韩国的经济实力虽然排在世界前十强之后,但却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国。文化产业也是容纳就业人员最广的产业之一,如: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文化产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比例分别达到20%和10%。

当前在世界文化市场中,美国占市场总额的43%,欧洲34%,亚洲和南太平洋国家19%(其中日本10%、韩国5%),其他国家占有剩余的份额。

文化产业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有其深刻的理论依据。

首先,产业下游化是文化产业兴盛的推动力量。

早在17世纪,威廉·配第就发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中心将逐渐由有形财物的生产转向无形服务的生产:工业的利润高于农业,而商业的利润又高于工业,劳动力必然由农业转向工业,然后再由工业转向商业。1940年,克拉克汲取费希尔三次产业分类法的研究成果,也发现了类似的规律。即: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结构的中心将按照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规律发生变化。这一规律被命名为“配第-克拉克经济法则”。在“配第-克拉克经济法则”的作用下,第三产业内部的就业结构和利润结构继续“分化——集中”,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日本经济学家坂本二郎随即将第三产业中的脑力服务部分与体力服务部分区别开来,独立成为第三产业下游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四产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下公人等经济学家又主张将第三、第四产业中满足心理需要的文化服务和创造活动独立出来,称之为第五产业。丹麦未来学家蒙沃尔夫·伦森认为,人类在经历狩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之后,将进入一个以关注梦想、历险、精神及情感生活为特征的梦幻社会,人们消费的注意力将主要转移到精神需要。在此基础上,许多经济学家预言,未来的经济学将让位于文化心理学。由此可见,以精神生产方式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产业的勃兴,势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其次,需求高级化是文化产业兴盛的拉动力量。

应该说,产业下游化源于需求高级化。人类的需求剔除和动物一样的本能部分外,还有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人类需求演变的总轨迹是:从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出发,不断向精神文化需求推进。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依生存发展关系的密切程度,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分为五个层次,大体上也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物质需要,第一、二层次,即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两个部分内容;另一类是精神文化需要,第三、四、五层次,即爱与归属需要、自我与他人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的三个部分内容。一方面,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空闲时间的增多,为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实现文化产品消费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据科学家统计,原始人平均寿命18岁,劳动时间占全部生命时间的33.3%,空闲时间仅占16.6%;农业社会的人平均寿命36岁,劳动时间占全部生命时间的28.6%,空闲时间占22.9%;大机器工业时代的人平均寿命70岁,劳动时间占整个生命时间的10.4%,空闲时间占到38.6%;当代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劳动时间已降到整个生命时间的10%以下,而空闲时间超过40%。另一方面,收入及其结构的变化,带来了需求结构的变化,体现了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根据恩格尔系数所揭示的规律,需求结构变化表现为物质产品效用的下降和精神文化产品效用的提高,文化产品的消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长。一般来说,当恩格尔系数达到50以下,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人们的文化消费在其个人的整体消费中就达到或超过30%。在欧美发达国家,人们的文化消费远远超过个人消费总额的30%。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将会把消费重点转移到文化产品上来。总之,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成为产业升级的力量,进而成为拉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1.2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态势

在我国,经过20年的发展,城乡居民消费水平逐年上升,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由此导致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1978年,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是184元,到1998年上升到2972元,增长了近4倍,每年的平均增幅度达到7%。而且,进入90年代以后,反映居民消费结构的恩格尔系数降到了50%以下,说明我国居民从总体上告别了温饱,进入了小康。其中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到90年代末降至40%以下,开始走进了富裕时代。2005年居民消费水平为5051元,城镇恩格尔系数降至34.1%左右,人们精神需求日益丰富和多元化。居民消费结构中用于精神文化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大,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已经进入注重消费质量的“舒展型消费”阶段,生活必需品支出继续稳步下降,而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全面上升和递增,文教娱乐等精神产品的支出首次超过生活日用品类支出。相当一部分居民群体的消费重心开始向教育、科技、旅游及精神产品消费等领域移动。由此带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如全国文化系统的文化产业增加值,2002年比2001年增长了18.66%,2003年又比2002年增长了22.88%。2004年,北京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90亿元,占全市GDP的6.8%;上海市445.7亿元,占GDP的6%;广东1123亿元,占GDP的7%。在文化产业的结构上,我国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了以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为主的“核心层”,如新闻、出版、广电、印刷、文化艺术等;以新兴文化产业为主的“层”,如网络文化、休闲娱乐、文化旅游、广告及会展等;以及文化产业“相关层”,如从事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销售等工贸企业。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存在较大的不平衡,不同地区发展的阶段不同,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也有所不同,东部地区超越了人均1000美元阶段,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地区已经开始进入3000—5000美元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些地区文化消费活跃,现代传媒发展趋于饱和,提出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中西部地区大部分在500—1000美元之间,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消费刚刚起步,现代传媒还有较大发展空间,文化产业处于产品开发和要素扩张阶段,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整理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开发特色文化产业,成为普遍目标。

2000年全国实际文化消费总量为800亿元,2005年全国文化消费总量达到了8300亿元以上。文化产业在我国17个城市已经成为支柱产业。截至2005年底,我国与145个国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签署了752个文化交流计划,与近千个国际文化组织和机构有着不同形式的文化往来,并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建立了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举办艺术展览、文艺表演、讲演会、民俗展示、电影周等活动,互办文化年和文化节,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同时文化产品,如乐器、艺术品、纸张、电影拷贝、中文软件等销往国外;但是,我国的文化产业与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相比,与位居世界综合国力第六的泱泱大国相比,与我们的近邻日本、韩国甚至印度的文化产业相比,的确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2.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市文化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过近20多年的培育和建设,已初步形成包括新闻出版、图书音像、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文艺演出、工艺美术、信息服务、广播影视、印刷复制、网络传媒、器乐生产、广告制作、文化服务等行业在内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

根据*市统计局2005年经济普查资料,*市文化产业(全口径)的总体规模是:从业单位4155家,从业人员26387人,年收入17.39亿元,资产总额42.03亿元。按增加值占收入的40%匡算,文化产业占全市经济总量GDP318亿元的2.2%,说明我市文化产业已形成一定的基础。其中,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实力雄厚,以机制纸和乐器制造业等为代表的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增长较快。特别是作为文化产业核心层的文化艺术服务业、图书报刊业和作为文化产业层的网络文化服务业、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发展迅速。

按经营组织划分,法人单位728家,占17.5%;从业人员18591人,占70.5%;收入1133274千元,占65.2%;资产3729075千元,占88.7%。个体经营业户3427家,占82.5%;从业人员7796人,占29.5%;收入605771千元,占34.8%;资产474297千元,占11.3%;个体经营业户的营业面积总量为300717平方米。

按所属类别划分,属于文化服务类的单位总计2596家,占62%;从业人员12472人,占47%;收入645963千元,占37%;资产1105224千元,占26%。属于相关文化服务类的单位总计1559家,占38%;从业人员13915人,占53%;收入1093082千元,占63%;资产3098148千元,占74%。

按行业类别划分,具体情况如下: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374家,从业人员1938人,收入158658千元,资产159250千元。广播、电视、电影服务30家,从业人员1298人,收入20452千元,资产60744千元。文化艺术服务235家,从业人员3506人,收入899千元,资产2532千元。互联网信息服务5家,从业人员69人,收入1030千元,资产1559千元。文化休闲娱乐服务1436家,从业人员4322人,收入293899千元,资产653767千元。其他文化服务516家,从业人员1339人,收入171025千元,资产174116千元。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651家,从业人员11606人,收入786645千元,资产2864183千元。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908家,从业人员2309人,收入306437千元,资产233965千元。

目前市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归口管理的文化产业单位有2051家(其中:市本级749家,站前区167家,老边区95家,西市区86家,鲅鱼圈区221家,盖州市451家,大石桥市282家),总投资33,497万元,其中文化娱乐业15,132万元,占总投资的45%,报刊图书业7,325万元,占总投资额的22%,网络文化业7,110万元,占总投资额的21%,以上三个行业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88%。具体行业分布情况是:演出业(演出团体和场所)28家,艺术培训业13家,影视音像业322家,图书报刊业518家,文化娱乐业701家,网络文化业425家,文学艺术创作业44家。这些文化产业单位的兴起和发展,对于繁荣文化市场、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改善人们的生活消费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开辟税源、推动第三产业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2.2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纵观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历程,从初期一些文化单位率先进入市场开展以文补文的经营活动、部分文化单位试行企业化经营,到个体、私营经济大举介入,经营领域不断拓展,再到今天文化产业合法身份的确立,文化市场进一步繁荣,我市文化产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发展水平较低,总量规模偏小,市场机制不完善,发展速度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仍处于起步、探索、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占经济总量的10%—30%以上,我国全国平均水平为2.8%,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和北京、长沙、山西等地的文化产业贡献也在4—8%左右,我市仅为2.2%,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很不相称。制约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对文化产业发展认识不足,意识滞后

在全社会没有形成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的共识,不把其当作一个产业来看待,认识上依然存在把文化当作福利或纯意识形态对待的思想。对文化产业缺乏正确认识,把文化产业混同于公益性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范围界定不清,没有将文化产业作为产业扩张的新亮点。

2.2.2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滞后

凡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并取得长足发展的城市都有完善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我市至今没有比较系统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缺乏整体规划,行业门类分布失衡,致使我市缺少规模化、集约化的文化企业集团,大型文化项目难以落户*,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2.2.3缺乏从事文化产业的高素质人才

文化产业是一种高智力的生产经营领域,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领导和管理人才。目前我市文化产业不论是国有还是私营、个体,高素质的管理和经营人才不多,特别是私人投资企业的从业人员,缺乏长远发展战略,小打小闹、不思长远发展的多,严重制约了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2.2.4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尚未形成

目前,我市文化产业的社会投融资体制尚未形成,文化产业大规模扩张的资本条件难以具备。国有文化单位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产业化发展,大多数单位仍沿袭市财政按人头拨款供养的工资制。不论国有还是民营、个体,文化企业经济总量小,物质、资金积累不足,靠本行业自身力量难以支撑和扩张产业规模。国有单位富余人员难以剥离,无法向产业化转型和发展。

2.2.5文化产业科技含量严重不足

国内外有影响的文化产业都在不断通过其文化产品及文化服务的科技含量来开发和引导市场消费热点,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我市文化产业单位的科技投入、产品的科技含量普遍很低,形不成产业自身的影响力,削弱了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使大众的高层次文化消费热情受到抑制。如我市广播电视科技投入不足,数字化水平不到10%。我市文化产业资源虽然较丰厚,但缺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文化名人、文化景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附加值低。

3.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思路

3.1我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和优势

3.1.1宏观政策已经明确

党的十六大首次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战略任务提出,发展文化产业也成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作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两大战略性目标已经明确,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已势不可挡。

3.1.2发展文化产业已有一定基础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市文化产业已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特别是文化“核心层”、“层”、“相关层”结构初具规模,尤其是造纸、乐器、印刷、新闻出版、文化娱乐等基础较好,网络传媒、工艺美术、文化旅游发展强劲,文化产业大发展有了良好基础。

3.1.3经济快速增长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条件

文化产业是为人们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行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高,恩格尔系数已降至40.3%(2005年)。我市国民经济以近20%的速度增长,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3.1.4发展文化产业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

我市地处东北亚和核心地位,是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城市,位于渤海湾东北岸,是距东北腹地最近的出海口。中长铁路、沈大高速公路、京沈高速公路、哈大公路、庄林公路纵贯*全境,南有大连周水子机场,北有沈阳桃仙机场,一市两港连接世界,构成了十分便利的立体交通网络。可直接承接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产业集群的辐射,同时可将我市的独特文化资源与这些国家和地区共享,并服务东北。

3.1.5可供挖掘和利用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是一座有着26万年人类文明积淀的城市,可挖掘和利用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除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以外,在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方面,有石棚、西炮台、崇教寺、近代建筑群及大批文物遗址;在民俗文化资源方面,有楞严寺庙会、西大庙庙会、迷镇山庙会,有在建国前与北京天桥齐名的全国四大民间艺人演出场所洼坑甸和小红楼剧场;在人力资源方面,以演出业、影视业、图书报刊业、艺术培训业等行业为重点,我市已形成一支以国有文化产业单位为主体,集中大批优秀演出人员和专业人才素质较高的文化产业队伍,并有一批个体私营业者队伍。特别是一批与文化相关的骨干企业的迅速发展,为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条件。

3.2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思路

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手段,以总量扩张为前提,以提高我市文化品位、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立足全市,面向东北腹地和沿海及东北亚市场,改造提升文化“核心层”产业,开发拓展文化“层”产业,强化发展文化“相关层”产业,整合优化文化资源,调整产业布局和结构,打造*文化名牌产品。建立健全我市以文化娱乐与演出业、网络影视与音像制作业、新闻出版与广播电视业、文化产品生产与销售业、图书发行与印刷复制业、古玩艺术品与文物旅游业为体系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有*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实行两步走战略:五年打基础,十年上水平,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目前的2.2%,提高到近期目标2010年的5%和2015年远期目标的15%。在“十一五”期间,力争文化产业的年均发展速度达到41.88%,年增加值达到40亿元,2010年年收入达到100亿元。

3.2.1、繁荣发展文化娱乐与演出业

繁荣文化娱乐业的主要目标是按照“统筹规划,点面结合,集散有序,方便群众”的原则,规划文化娱乐业的发展布局,以管理、整合发展为主线,促进向高雅休闲娱乐方向发展,逐步提高文化娱乐业的整体层次,不断优化文化娱乐产业的类型结构和规模结构,使娱乐产品和服务在层次上和内容上不断开拓创新,满足群众娱乐消费需求。为此,一是要大力支持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大众化娱乐项目和经营活动的发展,不断扩大文化娱乐业的整体规模。二是要积极鼓励和扶持民营企业投资建立大型、综合文化娱乐设施,形成若干有规模、上档次、成品牌、连锁化的大众娱乐龙头企业,带动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要积极倡导特色经营,发展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娱乐场所。四是要在深入挖掘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娱乐方式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吸纳和引进国外文明健康、科技含量高的现代文化娱乐项目,不断开发新的娱乐服务项目,提升文化娱乐品位和科技水平。五是要积极鼓励发展面向青少年和老年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六是要加大文化娱乐市场的执法力度,建立公平竞争的文化娱乐市场秩序,不断净化文化娱乐市场。

发展文艺演出业的核心任务是改善演出市场结构,提高演出艺术水平。为此,要以国有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为契机,以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文艺演出业为突破,改制、组建、新建各种形式的面向市场、适应市场的艺术表演团体、艺术表演场所和演出中介机构。“十一五”期间基本形成文艺演出产业化运行框架。一是要积极促进国有演出团体转变体制和创新机制,分类指导,因“团”制宜,按市场经济规律办文化。政府通过建立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少数具有示范性和代表性的艺术表演团体。对于其他艺术表演团体,国家以财政补助和税收优惠政策加以引导和调控,使之直接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在各级政府财力和政策上的扶持下,“十一五”期间,完成国有演出团体的转制和资源整合,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组改造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并在市场上立稳脚跟。二是要积极支持非公有制演出团体进入演出市场,支持外地资本和其它资本进行演出场所投资,形成公有、非公有、股份制等多种艺术表演经营组织形式并存竞争的格局。三是要立足民族文化,大力开发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同时借鉴吸收外来文化、特别是现代新型科技手段,对传统剧种剧目进行开拓性的创新,瞄准国内外市场多出精品,在弘扬先进文化和民族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四是要打破地域和行业限制,加强演出协作网络建设,鼓励演出场所和演出经纪机构联合,建立符合市场发展的现代演出中介机构,强化演出流通环节,扩大演出市场,进军全国性和区域性演出市场网络。五是要积极鼓励形成有利于发展舞台艺术的组织形式,例如,签约制、演出经纪人制、演出季制、保留剧目制、剧目制作人制等。六是要改变营业性演出项目审批办法,减化审批手续,逐步将营业性演出项目审批制向备案制过渡。

此外,要依托*市戏曲学校、熊岳艺术高中等知名学校和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加强艺术教育培训业的发展。要改善*市戏曲学校、熊岳艺术高中等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扩大在校学生数量,增加专业门类,创造自身发展条件,力争在2010年前分别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逐步摆脱办小班、挣小钱的老模式,坚持多元投入的方针,走群众文化社会办的道路艺术培训业。支持社会资本、师资进入艺术培训领域,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特色的社区和乡村群众文体活动场所,为城乡居民提供活动、培训、辅导等有偿服务,用5年左右时间,重新构建起全市崭新的群众文化网络。

3.2.2积极开发网络、影视与音像制作业

网络文化业、影视制作业、音像制作业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富于科技含量、影响面大、具有超额利润的前沿文化产业。目前我市尚无具有产业代表性的影视、音像作品,更没有标志性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网站,急需大力开发,实现跨越式发展。

随着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我市已有76家网站,但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网站仅有5家。积极开发网络文化业,一方面需要通过快捷、准确、方便的信息服务挣得“眼球”,获取网络广告收入;在信息的综合利用和深度开发上下功夫,通过个人信箱、短信服务、网络游戏、在线电影、音乐点播等增值服务,赢得相应收入。另一方面,要通过引导连锁网吧的规模化、品牌化经营,提高网吧业的行业经营水平,并逐步开拓农村网络文化市场。

影视和音像制作业要大力引进专业人才,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努力创新题材,突出地方特色,把握时代脉搏,力争“十一五”期间打造2部具有代表性的影视、音像作品影视精品。同时,要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开拓影视市场,不断提高电影放映行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大力发展音像制品连锁经营和音像超市。

3.2.3做强做大新闻出版与广播电视业

出版行业作为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是高智力、高科技、低能耗、无污染的绿色产业。目前,我市尚无出版社。因此,要积极筹建成立*出版社,为*人出好书、出作品、出人才提供便利条件。

广播影视业作为传媒文化产业的核心领域,具有独特的节目内容资源、用户资源和网络资源,既是公共性较强的国家战略性产业,也是应用新技术最多、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按照产业发展规律走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之路,既要注重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也要注重发挥系统优势和整体力量。我市有广播、电视、电影服务30家,从业人员1298人,收入20452千元,资产60744千元。包括广播、电视服务7家,广播、电视传输13家,电影发行放映10家。要做大做强我市广播影视业要继续扩大有线电视网的覆盖面,重点向农村发展,积极扩大广告服务等有偿服务收入。筹建具备拍摄、发行能力的电视中心,2010年投入商业运作,2015年前力争每年生产1—2部电视剧。

3.2.4大力发展文化产品生产与销售业

近年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引发了旺盛的文化娱乐需求,文化用品消费呈快速增长趋势,我市大力发展文化用品生产与销售业是一条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市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651家,从业人员11606人,收入786645千元,资产2864183千元。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908家,从业人员2309人,收入306437千元,资产233965千元。已经具备了发展文化产品生产与销售业的良好基础。特别是要重点扶持乐器制造业的生产,在融资、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按照先发展、后规范,先扶持、后受益,宜大则大,宜小则小,遍地开花的思路,采取多种措施,全力支持乐器龙头企业的发展,开发新产品,实施名牌战略,用3—5年时间,从争创名牌、构筑*产业新优势的战略高度出发,努力把*建成中国乐器城。两年内,创出提琴、古筝等一批名牌产品。对无商标或有商标而没有正式注册的产品,及时帮助注册,把产品做大做强。提高市场占有率,与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艺术院校、文艺团体等联合建立产品销售网点;通过国外商、外贸部门等渠道扩大出口;实行网上销售。组织个体私营企业参加国际、国内乐器大型展销活动。建设*乐器行和文化音乐广场。在市区西部采取前店后厂形式建成乐器一条街,并陆续在全国各地建立乐器行,使*乐器产品全面占领市场。

3.2.5重点扶持图书发行与印刷复制业

目前我市拥有图书发行176家,印刷复制业94家,发展*市图书发行与印刷复制业,要继续吸引非公有资本和外地资金进入本行业,扩大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发行网点。重要是向农村发展,达到每个乡镇都有一个初具规模的集图书、报刊、影视制品销售,租赁为一体的企业。同时,要积极引进资金,引进印刷技术和设备,大幅度提高印刷质量,增加现代化高科技印刷种类。

3.2.6扶持开发古玩艺术品与文物旅游业

文物和艺术品业是文化品位高,专业性强,艺术附加值大的特殊行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近两年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取得明显成效,辽南皮影、盖州风筝、大石桥迷镇山娘娘庙会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申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辽南皮影、盖州风筝确立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试点项目;市内木雕画、剪纸、大石桥民间鼓吹乐、辽南高跷秧歌、盖州辽剧被确定为市级重点保护项目,*市的文物和艺术品业将会有较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文物和艺术品产业,一是要以市文物店为依托,组建*市文物市场,改变民间的集市、地摊式交易为店堂规范交易,加强文物交易管理。二是要组建相对集中的艺术品市场。集中展示我市书画家的作品,尤其是知名度不高的书画工作者的作品,为促使其书画转换成商品创造条件。同时,沟通作者和读者的联系,发挥中介作用,满足读者的特定需求,扩展销售渠道,增加销售额。三是要提高风筝、皮影、剪纸、布艺、根雕、编织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品的品位和质量。提供展示的空间,促使其转化成具有艺术价值的商品。

文化旅游业是以自然历史文物景点观光服务为核心,带动饮食、旅馆、交通、商业、娱乐成龙配套发展的一个重要文化产业群。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重点开发我市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具有鲜明特点、较高品味、内涵丰富的文化旅游,对于扩大*知名度、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发展文化旅游,要充分发掘利用我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加强景点管理建设,形成集休闲、度假观光、购物一体的文化旅游经济平台。在支持、扩展本行业自身发展的同时,推动第三产业其它行业的发展。一是继续重点建设望儿山旅游区。依托望儿山这一特定载体,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母亲节,建成世界最大的以母爱为主题的旅游区。2010年完成望儿山影视城的建设,按产业化运作拍摄一部电视剧。其场景可留做进一步开发,做为同类题材影视的摄制基地和旅游资源。建设一座母爱博物馆,用作古今母亲感人事迹以及典型人物的展览,并与望儿山原有的母爱文化资源组合,形成望儿山母爱主题风景旅游区。二是要充分培育、保护和利用全市固有的人文资源,搞好民俗、生态旅游和庙会观光项目。开发老轿顶、赤山、青龙山、石门水库、周家水库、玉石水库等自然生态景观,开展生态旅游和民俗旅游,增加当地的收入。建设开发楞严寺旅游区,把楞严寺打造成东北第一寺。管理开发好西大庙、楞严寺、迷镇山等知名寺庙的庙会活动。作强物流业,增加民间艺人演艺活动的比重,形成民俗文化的重点展示空间。在重大活动中展示自己的传统文化。三是要开发西炮台文化产业孵化区。西炮台内以爱国主义文物陈列展、炮园、美石城、旅游纪念品销售等为主要项目。西炮台西侧设一个大型豪华客轮锚泊于海滩,修一栈桥连接炮台和客轮,在不破坏文物保护带景观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四是大力开发旅游纪念品、旅游产品。西炮台、望儿山、仙人岛等重点旅游景点,要开发出代表自身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在创意和包装上突出特有的文化内涵,把本地的特产包装升级为礼品,使其大幅升值,形成旅游产品生产基地,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撑点。

4.*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保证措施

要实现我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认识是前提,解放思想是关键,强化措施是保障。

4.1制定颁布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各级党委、政府应不断深化对发展文化产业战略意义的认识,把文化产业提到突出的位置,组织人员制定颁布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一是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规划,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居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的一项重要举措,搞好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和布局。二是把发展文化产业纳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建设纳入城市建设长期规划。新建或改建城市小区,必须规划安置文化产业,达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三是实行土地扶持政策,允许国有文化产业,依法运用级差地租,采取土地置换等方式筹措资金,用土地使用权做资本投资入股。对一些文化产业项目,如建立望儿山母亲城,政府采用划拨土地方式给予扶持。

4.2制定颁布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4.2.1放宽市场准入条件

按照全国、省、市统一要求,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降低文化产业进入市场的“门槛”,扩大投资领域,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共同经营,制定实施“国退民进”的文化产业民营化战略。改变由政府单一投资的格局,要改革投融资体制,发展资本市场,吸引和开拓民间资本与境外资本,实现投融资社会化和市场化,拓宽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形成政府资本与社会资本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在文化产品集散地建设、文体用品制造业项目引进、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加强与省、市政府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按照“三个有利于”和“特事特办”的原则,采取多种联合和多种经营方式,以激活文化产业经营机制,促进文化产业的兴盛。放宽市场准入政策,在土地使用、贷款、税收、上市融资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吸收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非公有资本和国有资本享受同等待遇。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

4.2.2大力引进项目和人才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企业的扶植力度,组建专业性或综合性产业集团,实现集约经营。对各级文化产业规划和重要产业项目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协调。在各种招商引资活动中,大力引进项目,搞好跨区域合作与联合。

我市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特别是既懂文化行业特性,又熟悉经营管理的人员紧缺,国办文化企业的管理者不少来自行政队伍或演职员行列,对企业的经营往往是从实践中摸索得出的朴素的管理办法,缺少必要的管理营销理论修养,急需培训和引进高层次文化产业管理、营销人才。所以要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广泛吸引国内外知名艺术家、企业家来*创业,培养一批文化产业的企业家、经纪人,对有特殊贡献的人给予重奖。

4.2.3制定优惠的财政和税收政策

在允许的权限范围内,综合运用财税政策,全力支持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一是完善公共财政支付公益型文化建设的政策,适当扩大财政资金在文化产业领域的投资,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二是执行文化企业多种经营税的减免政策,对大众型的文化娱乐行业和重点扶植的行业应适当减免税收,企业赞助文化体育事业的资金免征所得税;三是文化市场管理费已取消多年,应尽快从文化经营单位上缴税金中给予文化主管部门一定的返还,集中用于应扶持的文化事业。争取社会资本和企业家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提高对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意识,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积累和扩张,形成规模。

4.2.4鼓励和扶持文化中介机构的发展

转变政府对文化工作的直接管理模式,大力发展文化策划咨询、演出、展览、艺术品销售拍卖、影视、演艺制作等方面的中介机构和文化经纪人,鼓励组建各级各类文化产业组织或文化投资公司,不断培育新的市场竞争主体,对与市场联系密切的文化艺术活动,可具体委托他们承办,进行市场化运作。引导他们按照文化艺术的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积极拓展文化营销服务,向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鼓励国内民间资本、非文化企业介入文化产业领域;支持和引导外资、个体、私营、民营企业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和经营;运用市场机制,在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的广阔时空里实现对文化生产要素和文化消费商品的积聚和扩散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