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技巧范文10篇

时间:2023-12-04 17:15:13

图书管理技巧

图书管理技巧范文篇1

物联网的内涵及意义

早在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与网络国际会议上首先提出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这个概念。过去在中国,物联网被称之为传感网,这一技术问世以来,就与各行各业的具体工作相结合,发挥出了重要的指导作用。2005年在突尼斯举办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物联网”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物联网致力于实现物体之间的通信与传播,并通过红外感应器和相关的定位系统实现信息传感设备的有效管理,并根据规定的协议将人们生活中的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进行连接,从而实现信息通信的有效性。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智能化管理时代。

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提高图书馆的管理质量是图书馆行业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提高图书馆的管理质量,可以带给读者更方便地阅读方式和更高效的阅读体验,这对图书馆的发展和读者的阅读而言有巨大的帮助。促进图书馆的持续健康发展在现代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技术与人们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也日益密切,通过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联系,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各大图书馆也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局域网络,通过系统化的图书管理方式,图书管理员对读者服务内容进行有效的管理,也实现了图书馆管理的灵活性和必要性[1]。对比发现,在物联网技术的引导下,图书馆改变了传统的借书和还书方式,采取开放借阅的形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藏借阅一体化,这不仅拉近了读者与书籍之间的距离,也提高了读者的阅读体验,由此可见,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是十分有必要的。提高图书流通服务的质量互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图书流通服务的质量。流通部门是图书馆与外界接触的重要窗口,因此,图书馆自身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整体形象,这就要求图书管理员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以提高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为重点,完善图书管理和服务体系。除此之外,相关人员也要从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基本信息出发展开探索,制定一个符合读者需求的服务体系,从根本上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让读者在阅读书籍时能获得更好的阅读感受。当然,这要求图书管理员掌握图书流通的基本规律和读者借阅的类型,从而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让读者感受到图书馆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化。

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流通服务中的应用状况

物联网技术方面的问题在当前阶段,物联网技术已经与图书馆流通服务有效结合,物联网这一概念的产生时间较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物联网技术是在近些年才步入正轨开始与图书管理相结合的[2]。由此可知,我国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有一定差异的,不同的领域和企业使用的技术形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可以说,物联网的应用不够集中。在图书管理方面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存在不够成熟的问题,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设备,物联网管理和设计的方案偏于混乱,这无形之中减少了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可能,也给各大高校图书馆之间的沟通造成了阻碍。物联网应用的成本问题物联网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成本问题是近些年来图书管理员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实现物联网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需要图书管理员关注到以下几个层次,分别是应用层、网络层和感知层,这需要许多终端设备的支撑才能实现,需要花费的成本也比较高。一些大中型图书馆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但小型的图书馆往往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小型图书馆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从通信技术方面来看,无线覆盖和蜂窝通信等都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因此,资金不足也影响了物联网技术的高水平发展,导致物联网技术与高校图书馆之间的结合不够密切,甚至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有效连接,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读者的借阅活动,也给读者带来了更好的阅读体验。但在物联网技术和读者相互连接的过程中,也存在读者信息遭受损害或信息泄露的问题。当所有的信息都被放置于一个大型的网络之中时,无形之中就对信息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只要其中的任何一个步骤出现失误,就会危害到读者的利益。因此,图书馆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创新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方式,预防系统出现漏洞损害读者利益。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实现现代物联网技术与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有效结合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支撑,只有足够多的专业技术人员投入到图书馆的工作之中,才能提高物联网技术与高校图书馆相结合的水平。但是在现阶段,许多图书馆管理员仍然习惯于按照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进行图书管理,在物联网技术的引导之下也经常出现图书摆放错乱和需要经常更新图书定位信息的问题,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量,物联网技术也没有在图书定位和流通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3]。

物联网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

实现积极主动的图书管理与服务实现积极主动的图书管理与服务是在物联网技术引导之下推动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的必然要求。在物联网的背景下,图书馆的流通服务主体已经从图书馆管理员变成每一本图书。由于每本图书上都会贴有电子标签,而电子标签可以保存相对较多的信息,也具有较大的容量,这些标签中的信息可以随时修改,由此,读者可以通过查询标签了解书的目录以及基本内容。除此之外,图书上也安装传感器可以让读者和图书馆管理员及时了解图书的流通信息,这有助于实现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将图书从被利用的对象转变为整个图书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主题。由此可见,在物联网技术的帮助之下,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以人为主导的图书管理模式变成了以图书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在物联网的背景下,读者和图书之间可以进行直接沟通与交流,图书馆管理员的服务方式和管理模式也必然会发生变化。创建网状的服务模式传统的图书馆流通服务体系大多以单向服务模式为主,图书馆通常只向读者提供少量的信息,而读者获取图书信息的途径就只有亲自来到图书馆查阅。在物联网技术的引导之下,图书的各项信息要素的传达就变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网状关系,图书管理员可以针对图书管理系统和图书自身的功能进行设定,实现图书和读者之间的充分沟通,借助这种复杂的网状关系,图书管理员可以提高图书管理系统的有效性。通过将智能终端设备融入图书馆的物联网之中,读者在借阅图书时可以对图书的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建立起相应的关系,从而实现有效的通信[4]。具体而言,网状的服务模式包括增加自助借还服务功能以及添加图书定位服务功能。自助服务功能通过在图书管理中添加RFID系统,实现自助借还服务。在现代物联网技术的引导之下,读者不需要去扫描图书条形码就可以借阅图书,每一本书上都贴有电子标签,读者可以通过扫描电子标签了解图书的各项信息,一旦图书进入自动识别区域,就会自动发送请求反馈给图书管理系统,完成自助借书和自助还书的任务。图书定位跟踪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图书丢失的概率,而图书管理员也可以借助这种定位系统,查看每一本图书的位置,通过传感器和芯片的结合,图书管理员可以找到图书的具体位置。一旦图书借阅超期,管理系统便会自动提醒管理员,从而向读者发送续借或还书提醒。由此可见,网状的服务模式是物联网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图书管理方式创新的体现,也是实现新时代环境下图书馆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高水平发展的前提。推动智能化服务的实现智能化服务体系的实现可以给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提供方便,也可以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对比发现,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体系中对书籍文献的储存是有一定限制的,而对图书的管理也不能做到及时更新,读者信息往往只停留在最初层次,包括姓名、性别以及所借阅的书籍等,这导致传统模式下的图书馆流通服务只能实现浅层次的信息管理。而在物联网技术的引导之下,图书管理员就可以借助物联网技术分析读者的实际需求,根据读者的专业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读者不用艰难地去寻找自己需要的书籍,只要下载图书馆指定的App或进入指定网页就可以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型线上图书馆,完成线上借书,这样的模式实现了图书的智能化管理。借助相关软件,图书管理员和读者之间的沟通也会更加的便捷,一旦读者的信息发生变化,图书管理定位系统就可以及时更新信息,并做到自动储存[5]。在每一次借阅之后,物联网系统也可以保存读者的相关信息,通过大数据搜集读者的阅读偏好,并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对读者的阅读偏好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实现服务体系的创新实现服务体系的创新是现代物联网技术引导之下推动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性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图书馆管理员的服务对象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服务对象不仅包括读者,也包括图书馆的采访部门。采访部门的主要工作是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而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开展服务工作的前提,通过文献信息资源数量和质量的提升,读者可以更好地运用图书馆内的书籍进行阅读和获取知识。但是,在当前阶段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书籍文献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其次是图书的储藏量不足,许多图书馆都存在热门书籍数量过少而冷门书籍却无人问津的问题。而随着现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读者就可以成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的主体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相关途径收集读者的阅读需求,并通过计算机技术对读者的阅读需求进行分析,掌握读者需求的书目类别以及具体名称,从而为采访部门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优化文献信息资源采访方式和文献信息资源配置比例,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6]。总而言之,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实现物联网技术与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有效结合是图书馆管理方式创新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图书馆管理员要认识到图书馆的流通服务和各项工作应当从传统的人工模式中解脱出来,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提高图书管理整体工作质量的同时转变图书管理员的工作职能,针对读者需求和图书馆定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以物联网技术为指导实现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模式的智能化,创造新型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贺美娟.论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意义[J].教育界,2015(22):5-5.

[2]王晓曼,于军琪,高博超,等.基于物联网的建筑能耗管理研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1,24(04):45-46.

[3]贾应炜.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档案库温湿度监控系统[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5,34(04):95-99.

[4]张子瑜.一种基于Android网络通信开发[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7(23):6-9.

[5]邓杰,吴彩荣.基于MVC的体育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17,25(16):20-22.

图书管理技巧范文篇2

一、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

笔者在此描述的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会在显性和隐性两个层面来进行深度剖析,其主要内容分析如下:(一)知识组织的管理快速且有效的应用是知识价值体现的衡量标准,当其交流环节出现障碍时,所谓的知识也只能够被看成一个无用的信息数据,因此,要想体现知识价值,首先就要对其进行有效地构建、组织,让其形成一定的结构,为其今后的存储、应用和管理打好基础。知识组织的管理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显性知识管理对象(公开发行出版读物、读本)应该通过科学合理的文献分类法来编制,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应该建立起信息数据库来保证管理质量,变固化为活化,从无序变有序。而对于隐性知识的管理而言,应该在知识交流机制的构建方面下足功夫,对管理人员的知识内涵进行充分地挖掘,形成一定规模的知识储备数据库,便于其知识内容的组织和管理。(二)知识传播的管理作为知识向生产力转化的基本途径之一,传播管理在知识管理的执行过程中所占比例较重。信息数据的传播速度和知识深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日益增加,与此同时,其信息交流的过程也逐渐走向了直观化、生动化。就此,高校图书馆应该结合当代最为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对知识传播进行有效管理,一来能够改变知识管理混乱的局面,二来能够更好的满足读者的知识认知需求。笔者所在高校就经常会开展一些网络讨论活动来对读者和管理人员的隐性知识进行发掘,并借此进行传播;定期邀请不同类型的知识权威专家举办学术演讲,以此拓展本校师生的知识内涵,实现隐性知识传播的管理目标。

二、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实施的策略建议

(一)对现有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完善知识管理结构众所周知,在传统管理组织中,高校图书馆管理遵循垂直等级分布的金字塔管理机制,这样的管理机制下,信息得不到有效传递,因此存在一定的知识闭塞现象。从以上叙述不难看出,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当务之急是对其业务流程进行拆散重组,让其组织结构更接近于扁平化和网络化,实现知识信息的传播与共享。这样的组织管理结构更利于基层管理人员行使其职能权利,激发他们对知识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此同时,上级管理人员也能够结合基层管理工作者的态度和表现来进行管理优化。扁平化和网络化的管理网络加强了上下管理阶层的沟通,由此使得知识信息的精准度和流通速率都得以加强。(二)隐性知识管理的加强,建立可靠的图书馆知识库在高校图书馆施行知识管理的过程中,隐性知识的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年以来,我国各大高校的图书馆只对馆藏图书和信息系统的构建予以重视,因此忽略了图书管理人员在隐性知识方面的交流与开发。然而这些与个人化知识有着密切关联的管理内容,与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未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对隐性知识管理的重要性有所认知的前提下,高校图书管理部门应该结合本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基本状况,构建对知识共享起到促进作用的激励体制,为知识共享营造有利的氛围,对馆内工作人员的隐性知识进行充分发掘,实现知识管理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在这样的组织构建下,建立起隐性知识数据库,对工作人员的管理技巧、工作经验进行编码,进一步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除此以外,高校图书馆还应该增加学术会议记录、政府出版物、报纸、期刊、专利文献以及标准文献等类型文献的收藏数量,构建具有高校特色的图书管理机制。综上所述,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主要就上述三大内容发表了个人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够对各位工作伙伴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作者:袁爱莲单位:张家口学院

图书管理技巧范文篇3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工作;创新;高校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文化价值的追求逐渐趋向于全面化和多元化。目前,高校图书馆作为资源共享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资源服务、文化传播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创新,紧随社会发展的脚步,迎合社会发展需求,为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帮助。

一、高校图书馆建设的作用

1.有助于拓展教师与学生知识面高校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社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综合型人才。但是,只通过课程教学,是无法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广大师生,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借阅图书和资料,不断汲取知识,以促进自身发展。高校学生不仅承担着学习压力,也面临着就业的巨大压力,只依靠在教学课程中获取知识,无法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因此图书馆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获取更多技能和知识,拓展知识面与视野。除了服务学生外,图书馆的另一个服务对象为教师。在教学要求不断增长下,教师需要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扩充知识储备,以此来优化和创新现代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从而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帮助。2.有助于推动教学研究活动的顺利展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仍处于不断发展阶段,而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则是教学实践研究活动。在教学研究活动中,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现阶段我国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出教学效率和质量提高的策略和方法,并对现阶段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将研究成果应用到课程中。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需要依靠图书馆资源的支持,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不断丰富教学资料和资源,为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支持,同时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我国现阶段教育发展和教研活动动向,从而推动高校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

二、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1.深化高校教育改革的要求现阶段,高校图书馆需要打破传统、落后的管理理念和思维,科学创新图书管理工作模式和管理内容,构建符合社会和时展需求的图书馆管理体系和制度,才能够实现图书馆健康、持续发展。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下,高校应当积极将科学技术与图书馆管理工作进行融合,推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和科技化,以此来满足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需求。2.提高服务质量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知识服务。但是,高校繁杂的管理制度和体系,导致图书管理工作无法发挥出重要作用,管理方式机械、单一、冗杂等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高。因此,积极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探索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的图书馆管理工作模式,提高管理工作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创新的重点内容。

三、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素质无法适应新时期的发展目前,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素质无法满足图书馆个性化发展需求。一方面,主要表现在高校缺乏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重视,固化图书馆管理工作模式和体系以及薪酬待遇等,使得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无法获得相应的待遇、福利,导致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甚至部分管理人员将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作为“铁饭碗”,从而出现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低、思想怠慢等问题。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缺乏专业性和全面性的培训结构和机制。目前部分人对于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缺乏明确的认知,认为图书馆管理工作难度小、易上手,不需要投入大量时间、资金和精力到培训活动中,导致图书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低,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业务能力、专业素质较低,严重影响图书馆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持续性。2.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无法适应社会个性化发展需求目前,高校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为广大教师和学生群体,因此在管理工作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再加上受到管理资金、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模式和机制落后、单一,现阶段部分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队伍能力参差不齐,导致日常管理工作混乱,管理水平低等。此外,部分高校图书馆书籍、资料仍以纸质资料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导致纸质书籍出现腐烂、破损的问题,无疑会导致管理成本和管理难度增加。3.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模式形式化通过研究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可以发现,我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主要为学生学习资料的借阅和使用以及教师教学资料查阅等服务功能,甚至部分教师与学生将图书馆当作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而不是资源和信息交流的载体,这也导致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仅体现在表面,无法为师生提供更多的服务,使得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逐渐形式化。此外,部分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没有积极的服务态度和观念,在面对师生读者时有时表现出不耐烦的态度,甚至部分管理人员对管理流程和制度不熟悉,导致图书馆管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降低。4.高校图书馆馆藏不够丰富一是在部分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由于缺少专业管理人员,导致管理工作不到位,再加上高校对于图书管理工作资金投入较少,使得图书馆馆藏资源不够丰富,无法及时更新馆藏资源,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图书馆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部分馆藏更新速度慢,专业书籍和文学作品资源较少,杂志、小说等课外资源设置不够合理,在管理工作中对教师和学生知识增长的需求欠缺考虑,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三是图书馆馆藏资源多为复习资料,虽然能够满足师生学习的需求,但是在经典著作、文学作品等资源方面较少,馆藏资源缺乏丰富性,也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与发展。5.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不完善目前,部分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不完善,具体表现以下几方面:(1)图书馆硬件设施不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落后,信息化存储系统容量较小,只能够满足少量图书借阅的需求,并且信息数字加工和整理方面自动化程度较低,无法支持庞大的信息数据库稳定运行。(2)信息传输效率低,部分高校缺乏高速的校园网络,当检索图书资源的人数较多时,极易出现图书管理系统瘫痪的问题,不能保证信息网络服务的安全性、可靠性。(3)部分高校缺少电子图书阅览室,学生不能通过电子设备查阅文献资料。在图书管理工作方面,图书分类模糊、不具体,使管理工作难度加大。

四、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创新路径分析

1.图书资源科学化建设高校在建设图书馆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保证图书资源的丰富性,并将教育为本这一原则贯彻到整个图书馆建设环节中。例如,补充和更新图书资源时,管理人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方式,采纳和借鉴教师和学生的建议,从而保证图书资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完善图书资源时,需要保证资源的实用性、科学性、系统性,并尽可能满足高校教学任务的实际需求,从而有效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在图书资源分类过程中,管理人员以科学、合理的原则对图书进行归类。例如,管理人员可以结合书籍类型、阅读人群、年级、学科等划分图书资源,并根据高校教学课程的需求,对图书资源进行更新和调整,定期统计图书资源使用情况,撰写总结报告进行反思和分析,从而推动图书资源科学化建设。2.加大图书馆宣传力度部分高校学生和教师对于图书馆没有充分的认识,认为图书馆只是借阅书籍的场所,因此无法有效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造成图书资源浪费。为避免资源浪费的问题,高校需要加强图书馆的宣传和创新,转变教师与学生的思想观念,积极鼓励学生将课余学习场所转移到图书馆,让学生掌握更多学习技巧和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成绩。例如,高校可以通过公众号、数字电视、报纸、海报等途径,向教师和学生宣传图书馆中丰富的书籍资源以及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以此来实现图书馆在高校中的最大效能。此外,高校可以开展多元化图书活动,如创作比赛、大学生读书节和读书月等活动,强化教师和学生对图书馆的认识,从而让广大师生愿意到图书馆中学习,合理利用图书资源,并促进高校图书馆与教师和学生间的良好互动。3.创建网络图书馆在日常校园生活中,大部分学生由于学业繁重,到图书馆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较少。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普及,因此高校可以构建网络图书馆,让学生和教师通过移动终端等设备可以在图书资源库中阅读电子版书籍,从而为其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网络图书馆主要包括检索条件、超链接、图书资源等内容。将图书资源转变为电子资源,需要保证书籍的完整性、可下载性、免费性,如学生可以直接点击书籍超链接、搜索书籍名称、关键词等快速准确查找和查看书籍。同时,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链接、在线咨询等查找图书或者通过扫描书籍二维码,便能够明确知道书籍的所在位置,这样的方式可以节省教师和学生寻找书籍的时间。此外,高校也可以构建书籍自助借还系统,如学生借阅书籍和归还书籍既可以通过管理人员的帮助,也可以在借还系统中直接操作。网络图书馆的建设,可以极大促进图书馆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图书的利用率。4.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队伍建设高校图书馆是广大教师与学生拓展和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深受师生的欢迎和追捧,由于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特殊性,是集学术、创造、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领域,因此图书馆管理人员只有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才能够保证图书馆正常和稳定运行,高校需要加强图书馆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服务意识。例如,高校可以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培训、教育讲座等活动,或者组织开展交流活动,通过经验交流和技术探讨,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以此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此外,高校也需要注重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激发和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推动图书馆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因此,高校需要重视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管理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开展管理人才教育活动和培训活动,不断拓宽管理人员的知识面和专业技能。只有专业的图书馆管理人员才能够使管理工作有序和顺利展开,以此来使图书馆管理工作向规范化、系统化及科学化方向发展。管理人员作为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专业和精干的人才队伍才能够保证图书馆高效稳定运行。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需要将图书借阅、使用等情况进行明确记录,并定期总结和分析图书利用情况,归纳教师和学生所需书籍,及时更新书籍资源,为高校教研活动改革和创新教学课程体系提供更多帮助。例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定期举办读书活动,积极与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和掌握他们对图书资源的需求,及时丰富馆藏资源,以满足其个性化发展。5.图书馆管理工作服务规范化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通常会忽略管理工作规范化服务的重要性,导致教师和学生无法有效利用图书资源。管理服务规范化不仅能够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而且可以节省教师和学生借阅书籍的时间,为师生提供便利。首先,高校应当构建规范化书籍检索程序,让教师和学生可以快捷方便地查找书籍,从而减少管理流程。其次,规范书籍借阅流程,管理人员需要明确图书馆开放时间,以及书籍借阅权限和归还时间,若出现书籍延期未还或者损坏的情况,应当根据管理规定进行处罚或者赔偿。最后,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6.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一方面高校需要创新图书管理工作制度和体系,对现阶段的管理工作体系进行创新和变革,科学分配人力资源和财务资金,完善资源分配制度,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从而构建健全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制度和体系。另一方面创新图书馆管理工作体系,可以从行政管理制度、业务工作制度、工作服务制度等方面着手,从而推动图书馆管理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例如,高校需要掌握图书馆管理工作现状,结合优秀的管理工作案例,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和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等情况,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师生对图书馆管理工作创新和改进的建议,以此来制定科学化和合理化的管理工作制度和体系。

五、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为广大师生学习、教研活动提供了保障。图书馆资源不仅能够拓展教师与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养成和社会价值观念的树立。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应结合时展特征,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图书资源,从不同的角度创新图书馆管理路径。高校图书馆需要不断完善图书馆管理模式,实现图书馆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相甍甍,王晰巍,郭顺利.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信息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2021

[2]侯福丽.新媒体平台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探究——基于经贸专业学生阅读推广[J].北方经贸,2019

[3]翟晓娟、张宇、史梅.高校图书馆精品文化活动营销的实证研究——以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0

[4]高静.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转型”的条件及创新分析[J].新西部(下半月),2007

[5]弓建华,李书宁,吕岩彦.用户需求数据驱动的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J].图书馆学研究,2020

[6]王芳,夏晓慧,宋家梅.基于文本分析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9

图书管理技巧范文篇4

一、智能手机在教学管理运用中的理论基础

智能手机是具备中央处理器,输入设备的硬件产品,能够安装安卓、IOS、Windows等操作系统,可以通过应用中心,APP商店等安装游戏、娱乐、各类工具等软件,并能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或者无线网络来实现高速互联网接入的这样一类手机的总称。智能手机是从掌上电脑演变而来的,随着掌上电脑功能越来越强大,日常生活中随着人们对掌上电脑处理信息功能的依赖度增加以及电脑硬件越来越更加小型化,掌上电脑功能逐步与手机进行合并,出现了可以又能接打电话,又能进行电脑操作的移动智能手机终端。在苹果、谷歌以及国内的华为、小米等厂商推动普及下,智能手机已经占领了绝大多数手机市场。智能手机大都通过触摸屏进行操作。传统的功能手机(非智能手机)上的应用程序都是厂商出厂的时候安装好的,用户并不能随意安装其他程序或者卸载原有程序。智能手机都具备软件商店的功能,例如苹果的AppStore,华为、小米等手机的应用商店。用户通过应用商店下载应用程序,安装在自己的智能手机上,对手机功能进行扩充。智能手机人性化的特点,很快拓展到人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1]智能手机作为电脑和通讯工具的融合,使移动学习和情景学习成为了可能。移动学习借助网络和移动设备,使学习不受时间、地域以及老师的限制,是一种全新的数字化学习方式。移动学习使用无线通讯技术,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高职院校大学生不需要坐在教室里、电脑前进行学习,而是可以自由自在,随时随地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地学习。在4G时代,移动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网络已经具备。高职院校大学生除了课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进行行业实践。基于智能手机的情景教学课件为大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实践提供了工具场景。在智能手机模拟实践教学中获得与实际操作环境相似技能培训,缓解高职院校因为实习场地紧张造成的大学生实践经验不足的困境。在理论教学环节中,高职院校教师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引入形象具体的生动教学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这种形象化的教学,更能吸引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成绩的提高。因此,借助智能手机平台,对高职院校各专业进行知识体系化建设,将各专业适合进行移动学习的部分数字化,建立高职院校共享学习资源体系。借助云计算,建立移动学习需要的服务资源,为大规模的移动学习提供后盾。

二、智能手机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智能手机具备方便、快捷、易用的特点,高职院校大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随时随地高速接入互联网。智能手机是一个社交工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上的应用程序方便地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围绕智能手机搭建校园教育教学管理平台,方便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教学管理。(一)基于智能手机的教务管理系统。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管理系统需要在电脑上操作,教学管理系统使用智能手机作为入口,将有效增加高职院校师生操作教学管理系统的方便性,老师和学生将可以随时随地处理教学和学习的相关内容。教学管理系统中,选课系统和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对高职院校师生来说,是最重要的系统。高职院校师生对选课系统的使用通常会集中在学期开始的头几周,这个时候高职院校师生需要频繁操作选课系统,选课系统的压力非常大。传统的选课系统由于师生的登陆时间段非常集中,时常有学生因为登陆或者操作的问题无法进行选课操作,错过了选课时间。基于智能手机的选课系统有效分散了选课时间,增加了学生选课的自主权,提高了选课操作的公平、合理。基于智能手机的高职院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对大学生来说,可以方便的查阅各科成绩,随时与老师进行沟通。对高职院校老师来说,可以极大地减轻工作量。期末考试对老师来说,除了批改试卷,最重要的是要将学生成绩丝毫不差地录入到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中。智能手机方便了这一操作。使用智能手机拍摄试卷,使用OCR(OpticalCharacter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将考试的科目,学生的年级、班级、姓名以及成绩等信息扫描进智能手机,通过图片的方式导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中,系统对图片进行自动识别,将识别的信息展示在智能手机上,老师核对之后,自动录入到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中。这一过程可以结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通过大样本对老师、学生的笔迹进行学习,提高识别的精准性。对于习惯于使用excel等工具的老师,结合智能手机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可以提供导入导出工具。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提供成绩导入的模板,模板中包括了学生的年级、班级、姓名、性别、考试科目、老师名称、考试成绩、平时成绩等各项指标。老师在电脑上,或者在智能手机上,根据模板格式进行填写并核对学生成绩,按照系统的操作指示,将Excel文件导入到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中。录入成绩之后,高职院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对学生成绩进行多维度分析,为老师教学提供科学数据职称。成绩管理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成绩是高职院校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师教学评价的重要因素。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通过对学生成绩的分析,提供班级排名、年级排名、单科成绩排名、总成绩排名等,。同时,通过智能手机的方便性,及时发送给学校教学管理者,班主任,以及相关的老师,方便对学生成绩、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及时细致了解。为任课老师科学分析诊断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增强工作的有效性。通过对老师讲学情况的积极评价,发现老师的优势及劣势所在,指导老师成长。分析单个学生的成绩变化,将变化分析情况发送给学生本人以及辅导员,有助于发现成绩波动大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关怀和帮助。[2](二)基于智能手机的手机图书馆。智能手机具备强大的处理能力及高清显示功能。在高职院校智能图书馆建设中,将智能手机软件开发当中图书管理系统建设的重点,能有效增强图书馆的图书管理,信息收集,信息查阅能力,方便对图书进行管理。有利于高职院校师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使用高职院校图书馆。智能手机图书馆与原有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对接,通过H5(HTML5,超文本标记语言第五版)页面或者安卓、IOS原生界面提供高职院校图书查阅,检索等服务。高职院校师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通过智能手机图书馆,接入到高职院校图书馆里系统,方便了知识的获取。传统上,高职院校图书馆为师生提供借阅卡、借阅证等实体证件,对高职院校师生的借阅进行管理。利用智能手机,高职院校图书管理系统为师生建立虚拟借阅卡,为每个师生生成高强度加密的、唯一的二维码,并与智能手机进行绑定。师生进出图书馆的时候,只需要出示二维码在闸机上进行扫描。虚拟借阅卡的开展有利于实现自助化的节约服务,师生在借阅图书的时候,通过智能手机,扫描书上的条形码,在自己智能手机上,就可以进行借阅操作。极大地节约了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方便了师生对图书馆的使用。在管理上,智能手机图书馆提供馆员操作端。图书管理员可以随时随地对图书系统进行远程维护,提供书籍导航,远程给跟踪,缺书等级以及采购申报等功能。智能手机图书馆将这些操作完全智能化、实时化,一并解决高职院校图书馆多年来积累下来的管理难题。(三)基于智能手机的交流及信息平台。社交是智能手机最重要的功能,使用社交软件占据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大部分碎片时间。智能手机的及时性、交互性,为高职院校师生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方便。传统上,学校的通知,通过开会传达,电话、短信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基于智能手机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系统可以针对具体的学生,具体的问题,提供人性化的通知、答疑服务。微信、微博、QQ等社交软件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必备工具。高职院校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账号等,及时教学信息。对于高职院校大学新生来说,全新的大学生活新鲜、刺激且充满未知感,他们需要及时了解学校的相关信息。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在新生的智能手机上,推送入学指南,进行手机导航,介绍社团资料,进行日常交流等。对于毕业的高职院校大学生,通过微信微博,进行就业指导,推送用人单位信息等。教务部门选课、考试、放假等通知。

三、结语

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完美地融合了电脑与通讯工具,让移动学习和情景学习成为可能。借助智能手机,高职院校对高职院校各专业进行知识体系化建设,将各专业适合进行移动学习地部分数字化,建立高职院校共享学习资源体系。借助云计算,建立移动学习需要地服务资源,为高职院校学生“时时可学、处处能学”提供平台。

参考文献:

[1]李爱民.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广东高职信息化教学研究[J].高教学刊,2019.8

图书管理技巧范文篇5

一、乡镇图书馆人力资源现状

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力资源通常是指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意识、智慧、技巧和技能的总和。人才资源是人力资源中具有高智能、高品德并能进行创造性劳动的珍贵资源。乡镇图书馆虽然拥有一定的人才资源,为发展提供着一定的技能,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发展要求相差太远。人力资源开发的管理观念陈旧,管理失衡,管理上重物轻人,重进不重用,人才使用不当,其中不少人跳槽而去,这些都严重影响乡镇图书馆的持续发展。通过分析,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一)管理者对人力资源开发认识不到位

在农村,人才的重要性并没有被认识到。即使你是有真才实学的,也并没有发挥的空间,造成了人才的相对浪费。现在农村的观念是只要拨款,我就可以做事,而并没有意识到拨款的有效使用是需要有专门的人才去操作的。由此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人才资源开发缺乏力度

图书馆的工作,直接取决于馆员的素质和工作积极性。可是现在大多数的图书馆一个“冷衙门”,而人员的使用很多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并没有一套完整的人员招聘和考核制度,因此造成图书馆人才队伍的结构欠缺,工作人员作为主体的能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人浮于事的现象阻碍的图书馆工作的开展。

(三)人才流失问题

人才,一直是各个行业的争夺焦点,三国时刘备除了自身的所具备的优秀的政治家是素质之后,就是拥有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军事人才。再当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现在不再是蛮力就能解决问题的时代,智慧和创新是发展所必须的要素。图书馆这样一个受很多人为因素影响的部门,更是亟待优秀人才的加入。可是因为人为的原因,一些优秀人才不能被录用,而即使被录用了,而在这样一个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和开拓制度的环境,更是扼杀了他们的才能。所以,图书馆,只是被大多数的人作为一种过渡,而没有人把它作为终身的事业。所以图书馆要从自身着手,招收并好好使用一些人才,这样图书馆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四)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滞后

图书馆一直是一个在发展上慢半拍的机构。图书馆的利益并不和工作人员的成就挂钩的。致使大家缺乏工作热情,让整个工作环境还停留在大锅饭的阶段,即使是英雄也是没有用武之地的。

二、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的可行性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图书馆的作用,事业图书馆的发展更是急不可待。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人才的培养,由此有以下几点意见:

1.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理念。俗话说,小企业靠老板,中企业靠制度,大企业靠文化。图书馆整个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一套新的机制,让人才活动起来,各尽所能,全力以赴,营造新的工作发展氛围。

2.更新观念,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图书管需要人运转,而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也是人。所以“以人为本”的观念一定要贯彻到底。这样才能推动图书馆的发展,并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3.乡镇图书馆工作要发展,要合理规划配置人力资源。不同的岗位使用不用的人才,真正做到人尽其责,物尽其用。

4.乡镇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图书馆服务的是读者,读者满意了图书馆的效益自然就实现了。可是现在有一些图书馆确实是人也有了,资金也有了,相应的馆藏资源也有了。可是为什么还是做不好

呢,有一点重要的就是见物不见人。图书馆管理层忽略了图书管理员的地位和巨大作用。

三、乡镇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对策

(一)树立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理念

人作为社会的一个单位,不再仅仅是劳动的工具,而是更多的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思想的个体存在。所以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包括人员的精神和物质的关怀,包括人员的培训,并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培养他们的工作理念,等等,这样才能使图书馆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人力资源的梯次开发

一个单位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在做一件或者一样的事,所以注重培养人才的梯次性和独立性尤为重要。关键的是以下几点:

1.能力素质第一位。当今社会,学历和资历不再是评判人才的唯一标准,我们更应该注重他们自身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2.人才的差异性。有的人博览群书,拥有广博的学科知识,有的人是某一专业的奇才,有的人对图书馆的馆藏了若指掌,等等,那么图书馆的管理层就要做到人才的合理分配,才能让他们的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同时创造更多的价值。

3.分工和梯次的结合运用。所有的事没有一成不变的,要根据不同时期人员的工作状态和效果的不用,进行及时的有效的调节,这样更有利于图书馆的发展。

(三)努力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图书管理技巧范文篇6

关键词:图书室;问题;对策

图书馆是学校的文化信息中心,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但在一些农村中学,特别是偏远地区的中学,由于经济相对落后,信息相对闭塞,因而在图书室建设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致使图书室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必须引起重视。为此,笔者通过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配备不齐全。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农村中学的图书馆没有阅览座位,或数量很少,远达不到《山东省中小学图书阅览室装备标准》的要求;现代化设备的配备不足;消毒、防火、防尘、防盗等设备以及防潮、防霉、防蛀等措施也配备不齐全;室内和室外的环境欠美化和绿化。2.藏书数量不足且质量陈旧。在调查中发现,由于经费不足,不少学校的图书馆藏书总量以及学生的人均册数达不到《标准》的要求,而且多是一些过时的试题、教参等资料。为了应付上级的达标检查,学校可谓办法想尽,不是突击购书,就是到处借书。这种行为产生的后果,一是造成了图书品种单一、内容陈旧的弊端,二是造成了图书来源的多样化。有些学校为了贪图便宜,在购书时自作主张,购置一些质量低劣的图书,既造成了学生阅读的困难,又影响了学生的视力健康。3.图书的使用效率低。据笔者了解,很多农村中学的图书馆,使用效率非常低。一学期下来,学生去图书馆借阅图书的次数很少,有的甚至没有,致使图书沦为摆设。究其原因,一是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很多学校仍然把考试成绩放在第一位,致使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背诵和做题上,很少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二是因为图书馆没有固定的开放时间,致使学生去借阅图书的机会很少。就是有规定的借阅时间,也因图书馆开门和关门时间十分随意而不能如愿,由此造成了图书的应用效率低、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4.专业管理员缺乏。教育部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图书馆负责人要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具有基本的图书馆专业技能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但由于农村中学普遍存在着教师短缺的问题,因而图书管理人员大多为兼职,或由一些老弱教师及勤杂人员进行管理。这些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必要的专业管理知识,只能做一些“借书还书”的登记工作,有的甚至连借书凭证都不写,更没有规定归还的时间。这样松散的管理方式,后果可想而知。

二、解决的对策

1.加强校长培训提高培训实效。以前校长也进行过类似的培训,但效果不大,原因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培训的内容不切合实际。据参加过培训的校长们反映,培训的教师多是一些聘请的教育专家,讲授的内容多是一些空洞的理论,如中外图书馆的管理理论和经验介绍等。这些理论与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因而作用不大,致使参加培训的校长大都没有兴趣。二是个别校长在思想上不重视。有的校长把培训看成是走形式,因而在培训时并没有认真听讲,更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有的甚至把培训当成了旅游参观、解闷散心的好机会。鉴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建议在对校长培训时,要精心策划培训内容,制订严格的制度。在培训的内容上,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农村小学图书室的课程,如搜集一些关于农村图书室管理实践的典型案例等,供大家参考。在培训方式上,实行讲授与研讨相结合的办法,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校长们进行实地观摩和考察,以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加强管理员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除了加强校长培训外,还要加强图书室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一是按照规定,配齐专职的图书管理人员,并积极关心、支持他们的工作,做到与其他学科教师一视同仁,以提高他们的敬业精神。二是鼓励和支持他们外出学习和考察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对不能胜任工作的及对工作不负责的人员及时进行调整。3.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图书室条件。图书室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经费支持。因此,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想方设法增加经费投入,使图书室的硬件建设符合标准的要求。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除了购置与现代化图书室相匹配的基本设施以外,还要逐步实行微机管理,建成电子阅览室,实现数字化图书室,并创设优越的阅读条件,让师生在方便、舒适的环境中进行阅读。二是充实书源,增加图书的数量和种类。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量配备标准》要求,及时购入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必读书籍,以做到图书结构合理,图书质量有保证。4.加强课外阅读教学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充分发挥图书室的作用加强课外阅读,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一是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优秀图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要加强阅读的指导,经常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并指导学生选择读物,引导学生把语文课内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因此,要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图书。这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使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例如,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接受能力,推荐一些有趣的童话、寓言、故事和一些容易理解的科普读物、中外名著的简写本等。如《稻草人》等童话,《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的青少年读本等;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推荐一些有关的书籍。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以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以后,可推荐学生阅读有关环保的课外资料;学习了《月光曲》以后,可推荐音乐家贝多芬的有关资料等。二是是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在课外阅读时一般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的,没有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应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一些有效的阅读技巧。如读思结合法、读说结合法、读写结合法等。三是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做到学以致用。例如,结合清明节、端午节、教师节、国庆节、读书节、科技节等节日,举办与主题相关的征文活动。如清明节到来之时,通过举办以“祭先烈”为主题的活动,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地到图书馆查阅革命战争时期家乡中涌现的英雄人物事迹,然后再加入自己的情感体验,最后经过修改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既能提高学生的读书热情,活跃学校生活,又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加强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又如,端午节到来时,可引导学生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典故等。这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结语

学校图书馆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又是发展学生实践能力的沃土。虽然工作上有一些难度,但思想上只要高度重视,就一定能克服困难,使农村中学的图书馆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使图书馆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3-67.

[2]李景.西北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7):51-53.

图书管理技巧范文篇7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书香校园是学校文化的集中显现,师生沉浸其中不仅能领略到文化的魅力,而且能感受到浓浓的人文气息。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师生浓厚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营造人人热爱读书,善于读书的氛围,把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活动推向更广阔的领域,更高的层次。根据县教育局的有关精神,开展此项活动。

二、创建目标

与好书做伴,与文明同行。

三、创建口号

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同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每天晨读课校园内要有朗朗的读书声。

2、各班选好威信高、负责任、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的读书组织委员,组织班级晨读、晨背和午间阅读。

3、各班读书组织委员作好借书、分书等准备工作,阅读要求学生静心、投入,充分体现自主、自觉的学习风气。

4、读书时间为:晨读、午间阅读、每周一节读书课、双休日、放假时间,提倡并鼓励学生每天在家自觉读书不少于半小时。

5、语文教师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

(1)围绕每月阅读主题,备好课,上好指导课:①激发兴趣②读物介绍③阅读方法指导等。

要求学生做到:低年级——学生读后把书名、标题记录下来并摘抄精美词句,由家长签字证明;中、高年级——做好读书笔记(内容可以是摘抄精美词句、内容摘要,也可以适当写些自己的读书体会。)

要求教师做到:①和作业布置结合起来,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②有布置有检查,每周至少批阅学生读书笔记一次。

(2)反馈交流课,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自己近期的阅读收获:①开展不同形式的美文诵读比赛,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水平。②开展演讲、讲故事比赛、读书报告、古诗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趣味性较强的读书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③开展不同形式的写作比赛,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生活:记叙文、读(观)后感、想象作文、童话等竞赛,检验读书、积累的成果。④三~六年级学生每个月每人编辑一份读书手抄报,丰富课余生活。

(3)及时检查评价阅读的成绩。

6、组织参加学校语文组、少先队大队部开展的“读书节”系列活动。活动有低年级讲故事、朗读比赛,中、高年级征文、手抄报、演讲、知识竞赛等。

7、发挥红领巾广播站的作用,播送学生的读书作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

8、学校图书室每周定期做好各班借书登记工作。

9、教师、学生、家长共读书,一同打造书香校园。

(1)学生读书系列活动

①各班开展“每周一诗”诵读活动。

②各班学生结合每个月的读书主题办好读书手抄报(三至六年级学生每人4份手抄报)。

③继续开展好每学期一次的校级优秀诗文背诵活动。

④各班鼓励学生去图书室借书,并开展借书评比活动。

⑤各年段每学期举行一次“书籍告诉我”读书知识竞赛。

⑥开展文学社团活动。建立年段、班级文学社团,使其成为宣传学校的一支生力军。

⑦开展好每学期一届的“书香校园读书节”活动。(建议:每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为春季的读书节;每年孔子诞辰日9月28日为秋季的读书节)。

⑧开展“每月一星”推荐、表彰活动。原则上每班每月推荐一人,在升旗仪式上通报表彰,并请一名学生进行事迹介绍。要求学生作好“读书笔记”,并作为评选“每月一星”和上“书香荣誉榜”的依据之一。

⑨各年段每期开展一次“书香班级”或“书香中队”评选活动,并为选上的班级或中队挂牌。

(2)家庭读书系列活动

①印发《打造书香校园行动告家长书》,进行宣传发动。

②开展“亲子读书活动”。

通过亲子阅读卡,架设家校沟通的桥梁,营造浓郁的家庭读书氛围。父母督促孩子每天阅读课外书(不少于30分钟),并在《亲子读书手册》上签字。参考学校推荐书目,为孩子购买书籍,订阅报刊。校园读书节时,邀请家长参加。公务员之家

③建议有条件的家庭要经常带孩子到图书馆、书店等文化场所,积极开展读书活动。

④开展“亲子读书――书香家庭”评选活动。

五、具体安排

2011年:搞好基础建设,形成精神合力,营造书香氛围

教师:进行主题研究,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知识积累;

学生:博览群书,知书识礼,积淀人文传统。

2011年: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师生在阅读中成长。

2012年:总结与提炼,形成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庭。

2、2011年创建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1年6月为发动、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是:制定公布方案、计划,少先队、各班级利用各种机会、各个平台向全校师生、学生家长发出倡议,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1)“打造书香校园”行动启动仪式。

(2)做好整体规划,成立“书香校园组织委员会”。

(3)设计行动标识、行动口号、阅读宣言。

(4)做好以突出书香特色的环境布置,添置图书,可采用学生志愿捐书等形式充实班级图书架。

(5)各班级出一期以读书为主题的黑板报,并在黑板报中设立班级“书香荣誉榜”。

图书管理技巧范文篇8

一、活动宗旨

围绕广大军民实际需求,加强与驻镇部队军地联动,共同开展庆祝建军86周年“文化进军营”活动,唱响双拥文化主旋律,不断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为坚定不移向着基本现代化目标迈进提供保证。

二、活动时间

重点活动安排在2012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相关工作贯穿全年。

三、活动内容

(一)深入扎实开展文化拥军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市文广新局直属单位的窗口作用,在博物馆、市图书馆、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民间文化艺术馆、焦山碑刻博物馆等单位服务窗口张贴和悬挂“军人免费参观”的标识,设立军人家属、优抚对象等优先窗口,在军人团队参观和“八一”期间,免费讲解,并利用各单位现有的条件,在LED显示屏播放;在醒目位置悬挂、张贴拥军优属宣传标语。充分利用板报、简报、宣传橱窗等,广泛开展拥军优属宣传活动,积极营造军人优先、军属优先的氛围。

(二)集中开展“文化进军营”活动。在“八一”前后,组织我市文化单位为驻镇部队开展送文艺演出、教唱爱国歌曲、建图书流通点、举办非遗项目展览等文化活动,使广大军民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增进友谊,重点开展如下“八个一”活动:

1、举办一场军地联谊活动。精心策划组织与驻镇部队在“八一”期间举办联谊文艺晚会,共迎建军节。

2、组织一次文化培训。利用“文心公益培训”活动品牌,开展官兵专场艺术培训,进军营活动,教唱爱国歌曲,普及音乐知识。

3、开展一次文艺演出进军营活动。精心组织反映部队题材、官兵喜欢的艺术表演形式的节目慰问部队官兵,丰富活跃官兵业余文化生活。

4、组织一场电影部队巡演活动。选择反映军人生活、战争题材、爱国题材的影片在驻镇部队巡演。

5、组织一次艺术家进军营采风活动。挑选各门类艺术家集中进军营了解部队建设现状,创作反映军人生活的文艺作品,指导部队的文化建设。

6、举办一次“非遗”进军营展演活动。邀请我市民间艺术家,开展非遗展演进军营活动,向广大官兵展示我市地域“非遗”传统音乐、舞蹈、曲艺、民俗等多门类原生态“非遗”艺术保护项目。

7、设立一个“图书流通点”。开展送书到军营活动,帮助部队建设、完善图书室,采取设立“馆外流通点”的方式,以及赠送图书管理系统和全文数据库等举措,为驻镇部队提供优秀的文献资源,解决战士买书贵、读书难的问题。

8、举办一期专题艺术讲座。组织专业老师,以专题讲座的形式针对乐理知识、乐器使用、合唱指挥技巧等内容指导驻镇部队文艺骨干,加强部队文艺人才建设。

(三)推进基层双拥文化窗口单位建设。充分利用博物馆、民间文化艺术馆、焦山碑刻博物馆等丰富的文化阵地,主动邀请部队官兵参观展览。充分发挥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作用,组织驻镇部队官兵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和国防教育。

(四)认真开展双拥文化理论研究及建设活动。积极组织双拥文化研讨活动,积极摸索军民文化融合式发展,努力形成具有我市特色的双拥文化建设思路。进一步挖掘素材,丰富内容,拓展形式,打造我市双拥文化特色品牌。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高度重视“文化进军营”活动,将其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推动双拥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摆上重要位置。与驻镇部队相互配合,加强协作,确保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二)精心谋划,务求实效。主动深入部队,广泛征求部队意见和建议,共同制订年度文化拥军工作计划,精心策划“文化进军营”活动方案,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图书管理技巧范文篇9

(一)理论依据

开设自由阅读课,适应了现实和未来的需要,符合语文教学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其主要论据是:

1.大量阅读是提高学生素质,顺应时展的需要。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培养“四有”人才奠定基础。要完成这一目标,必须摒弃狭隘的教学思想,在着眼于基本语文能力培养之基础上,致力于大知识、大智力背景的开拓,奠定广泛丰富的文化基础,以使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活力和潜能。

开设大阅读课,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着眼于素质教育的未来发展的重要措施。

2.大量阅读是贯彻落实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最终目的在于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多读多写便是秘诀,正如大纲所强调的“课外阅读是经常的最重要的语文课外活动。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3.大量阅读具有极强的心理学意义。心理学家认为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而大量阅读则是促进质变的广阔渠道。因为大量阅读扩大了信息的输入,这些信息的广泛性、层次性和新颖性,促进学生的人格与才华向高层次发展。

4.大量阅读是一条成熟的历史经验。孔子有“博学”之说,冰心有“多写”之言,语言学家吕淑湘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中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古今中外名人没有不是从小多读书的。布鲁姆主张:“要重视把儿童从为了课堂目标而阅读的距囿中解放出来,引导他们为了乐趣和自身的目的而阅读。只有这样,阅读才有可能达到自动化的目的”。

开展自由阅读课教学模式正是在上述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构建的。广泛地开展自由阅读,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和发展,给学生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改善和扩大学生的智力背景,为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找到一条限时、大量、高效、低耗的成功之路。

(二)功能目标

通过自由阅读,不仅有利于语文教学,而且有利于其它学科教学,有利于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

1.兴趣效益。“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自由阅读中,培养学生对书籍的爱好,诱发他们读书的兴趣,产生主动、自立的内在学习动机,以形成终身学习的思想。

2.阅读效益。通过自由阅读,打破以往阅读教学死啃书本的局限,使阅读教学由量的增加到质的变化,教给学生精读、泛读等阅读方法,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3.写作效益。在自由阅读中,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为作文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写作素材、思维材料、写作知识等,达到快速“自能作文”的境界。

4.启智效益。孔子曰:“多学近于智”。通过大量阅读,广泛涉猎知识,以形成广阔的智力背景,使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力、判断力,并促进其它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5.教育效益。在自由阅读中,增长了知识,陶冶学生心灵,丰富学生的生活,唤起他们对真善美的热爱,对假丑恶的憎恨,对崇高理想的追求……

(三)适用范围

此模式适用于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阅读课教学。

二、操作程序

(一)激发阅读兴趣

通常从两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是从书籍的功用及作品内容对人情感的诱发、吸引;二是从多种活动中调动读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三会”(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报告会)、“两赛”(阅读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评)、“一报”(办好手抄报)等。

(二)择优精选书籍

通过图书管理员、指导教师、学生之间的逐级推荐,定期精选书籍,使之适应各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所需,兴趣所需,巩固、促进各学科知识所需。通过教师先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一些熔自然美、社会美、人物美于一炉的中外儿童文学名著,一些报刊上有强烈时代感的佳作及一些惩恶扬善的文学作品或借助于数学、自然、史地等科教学向学生推荐书籍,引导学生不但要读纯文学的书,还要读一些科普读物、名人传记、人文地理、国情教育、生活常识等书,然后学生再根据自己的需求、爱好进一步选择。

(三)加强读法指导

在阅读时,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常用的阅读方法主要有三种:精读法、泛读法、浏览法。所谓的精读法,就是要求:“学示其训、句索其意、章求其旨”,对书中的精华部分要烂熟于心。该方法主要靠阅读教学培养,在自由阅读课中实践运用。所谓“泛读法”,即粗泛的读。对大量的一般性的书籍采用泛读法。有时,泛读可与精读结合进行,即精华精读,其它部分泛读。所谓“浏览法”,其要旨是:“看书看皮、读报看题”,可以看目录、读前言、阅后记、看要点,兴之所致,随意翻之。该法可用于选择图书、报刊等。特点是速度快,信息量大。学生在运用一定方法阅读的时候,要训练他们阅读速度。三年级学生每小时要求读5000字,

四、五年级学生达到每小时10000字。同时,还要提倡学生边读边想、细读精思,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包括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概括大意和中心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等。

(四)培养阅读习惯

在阅读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主要包括注意力、意志力、自我控制力和阅读技巧方面的一些常规性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是自由阅读课的核心环节,要辅导学生写好下列四种类型的笔记:

(1)摘抄型:摘抄名人警句、优美句段、自然科学知识等,为作文积累大量材料。

(2)提纲型:写出文章的要点或故事的梗概等,是分析与综合的具体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布局谋篇能力。

(3)感想型:即读后感。表达方式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或夹叙夹议等。

(4)评价型:评价书中的人物和事件,或美或丑、或善或恶、或真或伪,以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这四种类型的读书笔记,要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指导学生练写。三年级以摘抄型为主,旁及其他;四年级以感想为主,兼顾别类;五年级以评价为主,综合其它。同时要求每篇读书笔记均配有插图,力求图文并茂。

(五)集体欣赏品评

为避免学生读书走马观花,浅尝辄止,“食而不知其味”,要指导学生认真摘录,独立思考。每次阅读课用10~15分钟的时间集体欣赏品评。精读欣赏优美片断,老师给以评价,让学生心领神会,发挥集体互补启发、激励等合作效应,鼓励学生对作品持有独特见解。

(六)教师反馈回授

一般安排在每次交流之后,采用5~10分钟的时间,教师对阅读的情况、写读书笔记的情况,加以小结。目的是克服消极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发扬学生正确思想,不断提高阅读的层次性。

三、实现条件

(一)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要力求:“自由阅读”不走过场,不放任自流,注意抓好五个落实:

1.时间落实:教师要保证学生的一定的阅读时间,对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周三课时连排连上,组织学生集体读写。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节假时间自由读写。

2.读物落实:利用多种渠道购集图书,建设图书馆、阅览室,落实读物。要特别重视读物的质量,防止不健康的读物流入学校。

3.地点落实:根据本校的条件,阅读可在阅读室进行,也可在各自的教室进行,但必须保证阅读的质量。

4.辅导落实:以学生的自由活动为主,但不能放任自流,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辅导。

5.笔记落实:引导督促学生要读写有机结合,二者的时间比例大致为2∶1。防止学生只读不写或不读光写。

(二)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在阅读时要保证一定的读写量。具体要求是三年级全年读40万字,写1万字的读书笔记;四年级全年读60万字,写2万字的读书笔记;五年级全年读50万字,写2万字的读书笔记。

2.学生的读书笔记要保证一定的质量。年级不同,读书笔记类型的侧重点也不同。学生所写的内容不要局限于文学范畴,还要深入自然科学及现代科学领域。随年龄的增长,所配插图与记笔记内容要逐渐对应,力求达到图文并茂。

3.学生要逐渐使自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即明确阅读目的的习惯,精选读物的习惯,按计划阅读的习惯,合理运用时间的习惯,读写结合的习惯,读思结合的习惯,善用工具书的习惯,虚心求师问友的习惯,温故而知新的习惯等。

附:教案示例

小学高年级自由阅读课教案

一、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以饱满激情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书籍的作用和它的丰富性,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推荐精选书籍

1.课前教师和图书管理员预先选好一定数量的书籍分放在各个阅读桌上,每桌配备字典一本。精选书籍的内容要广泛:有中外儿童文学名著、科普读物、名人传记、散文、诗歌、人文地理、国情教育、生活常识等书,以供学生自由博览。

2.课上,教师向学生推荐新购书籍,如少年版的我国古典四大名著。

3.结合课内阅读教学进程,推荐名家的作品,如《名人散文精笔荟萃》等。

三、加强读法指导

本次阅读重点训练学生的速度。指导步骤大致如下:

1.首先向学生传授速读的方法和意义。

2.教师在限定的时间内训练阅读速度。

3.对个别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四、学生阅读,自行写读书笔记

1.教师先提出阅读要求:本次阅读重点训练评价型和感想型的读书笔记。要求对名著中的人物从多个角度加以评价。另外,结合课内阅读进程的单元读写重点,剖析文章,写读后感。

2.教师巡回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写好读书笔记。

3.注意随时纠正学生的读书、执笔姿势。

五、集体欣赏品评

图书管理技巧范文篇10

摘要:文章通过乡镇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发现状,针对乡镇图书馆持续发展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新世纪图书馆人才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及人才资源开发的措施。

关键词:乡镇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

图书馆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图书馆第一资源,把馆员看成是资源,是人力资本,这是现代图书馆管理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理念。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特别是计算机技术进入图书馆,使得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职能和工作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馆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针对城镇图书馆的现状,对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进行探讨。

一、乡镇图书馆人力资源现状

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力资源通常是指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意识、智慧、技巧和技能的总和。人才资源是人力资源中具有高智能、高品德并能进行创造性劳动的珍贵资源。乡镇图书馆虽然拥有一定的人才资源,为发展提供着一定的技能,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发展要求相差太远。人力资源开发的管理观念陈旧,管理失衡,管理上重物轻人,重进不重用,人才使用不当,其中不少人跳槽而去,这些都严重影响乡镇图书馆的持续发展。通过分析,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一)管理者对人力资源开发认识不到位

在农村,人才的重要性并没有被认识到。即使你是有真才实学的,也并没有发挥的空间,造成了人才的相对浪费。现在农村的观念是只要拨款,我就可以做事,而并没有意识到拨款的有效使用是需要有专门的人才去操作的。由此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人才资源开发缺乏力度

图书馆的工作,直接取决于馆员的素质和工作积极性。可是现在大多数的图书馆一个“冷衙门”,而人员的使用很多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并没有一套完整的人员招聘和考核制度,因此造成图书馆人才队伍的结构欠缺,工作人员作为主体的能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人浮于事的现象阻碍的图书馆工作的开展。

(三)人才流失问题

人才,一直是各个行业的争夺焦点,三国时刘备除了自身的所具备的优秀的政治家是素质之后,就是拥有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军事人才。再当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现在不再是蛮力就能解决问题的时代,智慧和创新是发展所必须的要素。图书馆这样一个受很多人为因素影响的部门,更是亟待优秀人才的加入。可是因为人为的原因,一些优秀人才不能被录用,而即使被录用了,而在这样一个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和开拓制度的环境,更是扼杀了他们的才能。所以,图书馆,只是被大多数的人作为一种过渡,而没有人把它作为终身的事业。所以图书馆要从自身着手,招收并好好使用一些人才,这样图书馆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四)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滞后

图书馆一直是一个在发展上慢半拍的机构。图书馆的利益并不和工作人员的成就挂钩的。致使大家缺乏工作热情,让整个工作环境还停留在大锅饭的阶段,即使是英雄也是没有用武之地的。

二、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的可行性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图书馆的作用,事业图书馆的发展更是急不可待。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人才的培养,由此有以下几点意见:

1.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理念。俗话说,小企业靠老板,中企业靠制度,大企业靠文化。图书馆整个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一套新的机制,让人才活动起来,各尽所能,全力以赴,营造新的工作发展氛围。

2.更新观念,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图书管需要人运转,而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也是人。所以“以人为本”的观念一定要贯彻到底。这样才能推动图书馆的发展,并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3.乡镇图书馆工作要发展,要合理规划配置人力资源。不同的岗位使用不用的人才,真正做到人尽其责,物尽其用。

4.乡镇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图书馆服务的是读者,读者满意了图书馆的效益自然就实现了。可是现在有一些图书馆确实是人也有了,资金也有了,相应的馆藏资源也有了。可是为什么还是做不好

呢,有一点重要的就是见物不见人。图书馆管理层忽略了图书管理员的地位和巨大作用。

三、乡镇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对策

(一)树立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理念

人作为社会的一个单位,不再仅仅是劳动的工具,而是更多的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思想的个体存在。所以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包括人员的精神和物质的关怀,包括人员的培训,并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培养他们的工作理念,等等,这样才能使图书馆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人力资源的梯次开发

一个单位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在做一件或者一样的事,所以注重培养人才的梯次性和独立性尤为重要。关键的是以下几点:

1.能力素质第一位。当今社会,学历和资历不再是评判人才的唯一标准,我们更应该注重他们自身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2.人才的差异性。有的人博览群书,拥有广博的学科知识,有的人是某一专业的奇才,有的人对图书馆的馆藏了若指掌,等等,那么图书馆的管理层就要做到人才的合理分配,才能让他们的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同时创造更多的价值。

3.分工和梯次的结合运用。所有的事没有一成不变的,要根据不同时期人员的工作状态和效果的不用,进行及时的有效的调节,这样更有利于图书馆的发展。

(三)努力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团队一词,这些年来一次又一次地被提起被重视。当下不再是孤胆英雄的时代,需要人才之间的全力协作,才能把人的潜能最大化地发掘出来。管理层既要分配好现有的人才,也要对人才进行储备,并对他们进行统一的图书馆文化的培养和熏陶。首先要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发展空间和环境,他们在认识到自身价值的同时,自然会给图书馆创造更大的价值。

总之,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方能收到实效,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面临着新的更为复杂的多变化的技术与服务新环境,图书馆人员要想在新世纪有所作为,就必须搞好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提高图书馆人员的整体素质,把传统的人事管理调整为整体性人力资源管理,有意识通过人才培养、激励使用等续出一批优秀人才,把图书馆各类人员的智慧的潜能挖掘出来,加以发展、利用,为新世纪图书馆事业的持续发展贡献。

参与文献

[1]马启花.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的哲学思考[J].图书馆界,2003,(3).

[2]张丽芳.浅论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图书馆论坛,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