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11-15 17:18:49

书法艺术教学

书法艺术教学范文篇1

计教学的可行性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不再只是一味地满足自身的物质需要,精神需求也不断增加。因此,设计者在进行视觉设计的过程中,仅仅停留在对产品功能的介绍上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为受众带来更好的审美体验和精神愉悦,这就需要设计者不断深化作品的文化内涵,迎合大众对传统文化特有的情感,从而使作品和受众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引起两者的情感共鸣。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思想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书法就是其中的一种,也是我国的特色艺术之一。设计作为文化创造的一种,起着传播文化的作用,书法艺术在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诠释我国的民族文化精神。因此,将书法艺术应用于视觉设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再配以图画,让书法艺术和图画相互配合,可以凸显作品的艺术气息和文化底蕴,使人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二、书法艺术应用于视觉设计教学的有效路径

文字对视觉设计来说,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文字是设计者最为常用的设计手段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书法艺术在视觉设计领域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也被纳入视觉设计教学的轨道。然而,一些设计者在视觉设计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书法对于视觉设计的真正意义,其作品中书法艺术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1.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书法水平

要想让书法艺术在视觉设计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应用,首先,教师和学生都应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和文化底蕴。只有深刻领悟书法艺术的本质,才能更好地运用书法艺术,使其在视觉设计过程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才能使设计作品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注意的是,书法有很多种书体,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辨清不同书体的书法特征,以便在作品设计过程中结合设计对象的特征选择不同的书体。如,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在狂乱中有一种优雅的美;而篆书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形体均匀整齐。无论哪种书体都有其优点和独到之处。

2.运用新的教学理念

社会的高速发展,使人们对各种艺术的认知更加深入,书法艺术在视觉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升级和优化。因此,教师应与时俱进,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帮助学生找到符合大众审美需求和习惯的设计方法,以提升作品的感染力。目前,书法艺术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符号化结构设计,另一种是替构法。所谓符号化结构设计,指的是对汉字字体加以利用。我国汉字特点鲜明,属于象形文字,象形文字作为一种古老的造字方法,应用在视觉设计中有其巨大的优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汉字这个载体,将书法艺术中的抽象元素进行简化和创新,并应用在设计作品中,这样不仅设计出的作品较为独特,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设计是一个运动员在向前奔跑的图案,但它又像现代文字中的“京”字,取意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这个设计可以说是符号化结构设计的成功代表。而另一种常用的方法就是替构法,这种方法通过将字体分解,将其中的一部分用其他的事物代替,从而形成新的形象,并赋予其新的内涵。这种设计方法使设计的主题思想更加深刻,意蕴悠长。

3.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教师应顺应时展的潮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将书法艺术和视觉设计教学进行有机融合,突破固有教学方式的藩篱,打破常规,对现代技术加以有效的利用,引导学生通过布局的调整、色彩的变换进行设计创新,从而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其作品设计新颖,从而吸引人们的眼球,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三、结语

书法艺术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书法;美学特征;文化素养;素质教育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极高的艺术价值,是历史文化传承中最为经典的艺术形式,被视为华夏文化的瑰宝。书法经历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书法艺术对教育事业来说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书法教育研究已经成为全国艺术类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书法艺术教育对于大学生艺术文化素养的形成,审美能力的提升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重要的意义。现今高校中,书法教育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书法教育也是美育和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艺术素养的现代化人才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要求。书法教学可作为单独的专业课进行讲授,对书法艺术传承和发展及审美价值导起到重要的作用。也可以作为一般公选课程,其目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艺术素养、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高校书法教育不仅仅是传授一门技能,更是对中华名族文化的继承和延续。对每一位高校学生而言,通过个体专业学习传承文化的意义,又是接受艺术素养的熏陶。历史上“书法改变了人”的例子很多,通过学习书法提升个人的修为,为整个民族文化的振兴作出贡献。当前,社会上大家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实质上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而高校的书法教育其目标也是如此。

文字是各个国家和名族的基本语言,而汉字只有中国才有。中国华夏文明五千年的文明,汉字也随历史的前进不断发展和演变。汉字记载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的发展过程,记录了知识、文化、信息、学术等各个层面的内容。书法是一种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国汉字的主要表现形式。学习书法艺术,在认识古文字的过程中,透过汉字的优美够感到古汉字的内涵,能深刻体会到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中国匠人们的那种用心,从而增强名族自信心和名族自豪感。对于中国人来说,书法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大众文艺集合了多种古代哲学思想和文化的精华。近年来,我国一直倡导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播,坚持走文化自信的道路。教师在进行书法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必将我国的历史文化知识,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融汇其中。比如在讲解某种书法字体时,一定会介绍这种字体的发展背景,擅长这种书体的代表书家,书家的背景知识和所处的社会大环境。这样书法教育使学生可以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我国的优秀的传统,学习我国古人伟大的哲学思想。高校书法教育一方面可以传播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可以养良好的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书法艺术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书法高度的艺术性代表其具有极高的艺术赏析价值。书法的美感包括点和画交融的造型美、字体字形的结构美、聚集和留白的对比美、浓墨和淡墨的冲突美。每一笔,每一划都带时有生命的,有情感和思想的,透过表现出的每一个线条都能感受到作者书写时的情绪状态,悲愤和喜悦。书法包含有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这五种字体,每一种字体以为产生时期及历史背景的差异,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规律。历史上每个书家也有独其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优秀的书法作品赋有极大的艺术魅力,不光在视觉上可以给人以美得享受,还可以让人在情感上产生认同和共鸣。做到外美形式,内蕴哲理,触目且动心。通过书法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如何感受和欣赏书法艺术,理解书法字体的结构美、章法的布局美、蕴含的情感美。学生通过学习,对书法字体的研究探索,理解各种字体不懂得结构美。通过书法作品中表现的聚散离合,黑白对比,感受书法作品的章法之美。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感受运笔的节奏,”顿挫“的变速行笔的方式和”提按”“打点“的运笔规律。体会书家当时书写创作时的情感状态极其性格和修养。欣赏观摩书法艺术作品,透过作品的外在表现领悟书法艺术作品蕴含的内涵美,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艺术品位。通过书法课程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激发学生的艺术审美审美的热情,开拓审美的眼界,提高审美的能力。

我国自古都有“字如其人”之说,其意是说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可以从其写的字中有所体现。古代书法家中也有流传“书以人种,书以人传”的思想理念,说明书法作品可以充分表现书写者的人格品质和思想情怀。根据大量资料可以查阅到,历史上出现许多因为学习了书法而对自身的人格修养和道德情操产生积极影响的书家,可见书法艺术的确是树德育人的良器。书法艺术的教学通过了解书法的历史发展过程,学习著名书法家的生平事迹,观摩赏析优秀的书法作品,实践练习中的临摹创作,从其中感受文化的魅力。以追求美的感受带动心灵的净化,陶冶情操,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大力提倡的。书法艺术的教学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写好字,而是以情感来触动心灵,达到学生自身品德的修养和人格的塑造,提升学生文化精神境界的目的。这样的教学可以填补思想教育中其单纯说教的不足,丰富情感教育,增强教育的动力。人文教育是素质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很多高校重视数理化等专业技术的教育,认为思想哲学的非专业教育并不重要,从而轻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不容乐观。做事情缺乏耐心和恒心,遇事心浮气躁,缺乏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在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很多大学生每天沉迷于手机、电脑、电子游戏,对于明星娱乐八卦过度关心。导致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不足,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下降。面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知如何应对,心理承受能力极差,抗压和受挫能力低下,日积月累,抑郁和焦虑的心理产生,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书法艺术教育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书法艺术的情怀与精神。欣赏作品时感受到作品中所包含作者的真实的内心感受和人生感悟,作品中优美的文字表现和赋有深意的文字表述让我们沉浸其中。学生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内心的平静,集中精力不受外界的干扰。同时内心的情绪得到了中和和释放,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引导帮助学生调解和改善紧张、焦虑的负面情绪。缓解心理压力的同时帮助其积极乐观心态的树立。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遇事保持平稳和平和的心态,人格变得的更加稳固,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书法艺术因为其字体独特的结构形态和独有的美学特征,对美术类及设计类专业的课程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充分体现了文化的统一性。首先,书法与篆刻关系最紧密,学习篆刻技法必须要以书法的学习为基础。除了学习篆刻相关的技法外,了解书法,理解书法,感悟书法中蕴含的美,才能刻出高水平、高品位、高境界。很多学生认为篆刻时一门技艺,偏重于刻字技法的学习与训练,而忽视书法学习和理解。书法与篆刻是一脉相承的篆刻与书法一样,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一门艺术。其次,书法的学习对使用毛笔进行表现的中国画专业的学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毛笔不具备实用价值的今天,美术专业的学生在毛笔的运用方面明显存在不足,对毛笔的掌握普遍较弱。绘画过程中,使用毛笔力度不够,画出的线条浮于纸表面,行笔生涩,用笔不到位。这些都是常见的问题,而学习书法能够有效的解决这样的问题。书法对于线条和字形结构的要求很高,书写行笔时的圆润健稳、收放自如都是对线条的锤炼,而线条是中国画的基础构成。所以,书法的学习训练在本质上就是对学习者控笔能力的训练,能够熟练的运用毛笔。所谓书画同源,书法的学习对中国画技法的表现有极大的帮助。

最后,通过书法的学习,开拓审美眼界,提升文化涵养,这对设计类专业课程的学习而言,丰富了表象形式、设计灵感及创作素材。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设计中就借用了书法字体的形式,可以说书法艺术是“中国化”的代表,是中华名族传统美学的完美体现。书法艺术作为我国独有的一门艺术门类,承载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文明,也是民族精神和人格塑造的重要组成。而书法艺术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极大的,其对大学生审美眼界、人文修养、人格品质、道德情操及其它专业的学习皆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正庚.书法教育校本课程的育人价值[J].中国教育学刊,2010.

[2]王晓梅.书法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价值[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

书法艺术教学范文篇3

[关键词]书法;高校公共书法艺术教育;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它既具有东方古典艺术的特质,又契合西方现代抽象艺术之精神,是既具古典性又有现代性,既具民族性又具世界性的艺术形式,堪称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复兴优秀传统文化力度的不断加强以及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书法艺术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也越来越深入地走进各大、中、小学的校园。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文件,其中提到:“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1]近年来,一些大学相继开设了书法专业,许多相关专业也开设了书法必修课,而把书法列入全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也成为多数高校开展书法艺术教育的主要方式。本文主要探讨高校公共书法教育的相关问题。笔者认为,高校书法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素质的培养,通过书法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书法艺术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对书法艺术和中国文化的正确观念,通过书法的学习,提高人文艺术素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由此激发大学生继承祖国传统文化、自觉抵制“民族文化虚无论调”的主体担当意识。我的论述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素质的教育,书法教育

可作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一个切入点自党的十七大提出“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针以来,我国教育界一直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点方向,各级教育部门、各大中小学都围绕这个目标进行了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初、中等教育普遍以应试教育为主,而高等教育只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教授的历史惯性仍然存在,这也和部分家长和学校领导只重视升学和就业的“实用主义”思想有关。对于一些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而言,所接受到的艺术教育十分有限,导致高校毕业生缺乏人文艺术素养,部分理工科学生问题较为严重,而部分文科生的状况也不容乐观。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面对文理科大学生进行的艺术素质教育,开展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非常必要且及时的,而把书法教育做为开展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思路。中国自孔子时代就提倡“六艺”,主张通过艺术的熏陶来达到教化之功能,“六艺”中的“书”就包含书写的技艺。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提出过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2]“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高雅艺术”的代表,书法又是堪称“国粹”的优秀传统文化,汉字人人会写,而把字写正确写美观也是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学习书法,可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培养专注与耐心。大学生通过学习书法,打开一个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同时也掌握了一项有用的技能,在书法艺术的日益熏陶下,人文艺术素养也会逐步得到提升。

2.高校公共书法教育应以培养艺术素养为主、教授写字技能为辅

在知识和信息快速更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掌握汉字书写这项技能已不是首要任务,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机器人在很多方面已经代替了人工作业。20世纪以来,由于钢笔的广泛使用以及简体字的推行,书法的实用功能有所减弱,而今电脑打字的普及,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直接手写汉字的机率已大为降低。书法的艺术功能和实用功能逐渐分离,逐渐变成了少数人掌握的艺术。一些模拟书法家书写过程的智能机器人的出现,让我们看到那种匠气死板的书法作品已无多大价值。中国古代哲学向来认为“技进乎道”(《庄子•养生主》)[3],从书法的艺术性和实用性上来讲,应首重艺术性,兼顾实用性。高校公共书法教育,即使面对的是非书法专业学生,也应保持适度的专业性和艺术性,不应把书法教育变成一种“写字课教学”。只要培养起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感受力和形成对书法艺术的正确理解,逐渐把字写端正美观自然不是难事。在书法教育中,毛笔书写的教学始终应放在首要位置,因为只有毛笔书写的学习,才能让学生更贴切地体会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在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上,教师可根据各学生具体情况适当安排少量硬笔书法课程,但始终应以毛笔字为主。

3.高校公共书法教育应以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引导学生形成对书法艺术的正确观念为首要目的

书法的学习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时代的学习时光相对来说是短暂的,高校书法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和形成对书法艺术的正确认识,同时掌握书法学习的正确方法,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4]学生一旦培养起对书法艺术的兴趣,自然会把心思花在书法的学习和钻研上,书法教育就等于已经成功了一半。学生书法兴趣的养成,一方面靠教师的积极引导,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环境也都非常重要。同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一样,书法教学也要遵循普遍的教学规律,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教学难度的渐进性,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和教学环境的专业性。开设书法公共课的高校应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开辟有典雅的艺术氛围的专业书法教室,一个好的环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师教学的热情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培养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书法观念尤为重要:第一,书法不是写字。书法是以文字为载体,通过文字的书写来表现书法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的一门艺术,书法艺术的本质是意象。非专业的人士对书法的欣赏的主要误区是把书法等同于写字,他们对书法的欣赏受汉字印刷体的影响,对艺术表现的部分不理解,造成很多书法欣赏上的“误区”。因此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适当的鉴赏课是必不可少的。第二,书写的状态应是放松自然的。东汉蔡邕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5]宋代米芾说:“学书贵弄翰,谓把笔轻,自然手心虚,振迅天真出于意外。”[6]书写者在书写时应先舒展襟怀,放松形体,执笔松动自然,使转灵活,通过注意力的集中与精神的放松,可达到专注乃至忘我的状态。书法练习对身心的作用类似柔缓的太极运动,这种运动有科学家研究后称之为“储能性运动”,对体能的消耗相对较小,故而历代书法家多长寿,也证明书法确有养生的功效。第三,书法学习离不开综合文化艺术修养的提升,而不仅仅是书写技巧的练习。书法艺术是心境的艺术,书法家的学识修养决定了书法家作品格调的高下。纵观历代著名书法家,多是一些学识渊博、修养全面的文人。他们多数是在政治、文化、艺术等其他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人物,其中鲜有以书法为专门职业者。可见,书法的学习离不开文学、艺术、哲学等字外功夫的涵养,尤其是古文字学、古典诗词、绘画、篆刻等文学艺术形式更是和书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4.高校公共书法教育应遵循书法艺术学习规律,以继承传统、深入传统为主要教学思路

书法是一门传统深厚的艺术,在古代已经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汉字是象形文字,从创立之初就已经有了审美的基础。经过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的演化,书体的演变宣告完成,至宋、元、明、清,历代都不断地有优秀的书法家和优秀的作品出现。古代书法家们在书写技法方面的探索,几乎达到了完美的程度,尤其是在“结体”方面的安排,已经总结出了一些基本的“定势”,后人即使有所创新,也是在继承传统、融会、贯通书法艺术规律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的。历代优秀的书法家都非常重视对传统的学习,如宋代书法家米芾四十岁前号称“集古字”,明代董其昌则一生临古,八十多岁还在临摹前人的法帖。所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7],书法的学习必须以坚持深入传统为根本理念,课堂教学内容则应以古代经典法帖的鉴赏、临摹为主。临摹方法则要求完全实临,重视对临和背临的结合练习。应特别重视在对临有一定基础后进行背临的练习,因为这样才能将字帖的字转化为学生笔下的字。在书体的学习的顺序问题上,应遵循书法学习的科学规律,由慢到快。对于书法专业的学生,由篆书入手,按照书体演化过程,依次逐渐地学习各种书体,是很系统的训练方法。对于非书法专业的学生,由楷书入手,继而练习行书,兼顾艺术性与实用性,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思路。同时,适度的古代书论的选读和书法简史的讲授,可根据不同专业酌情安排教学内容。

5.高校书法教育应在教授书法艺术的同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书法艺术的审美取向受儒、道、禅等传统哲学的影响。而古典诗词、古文字知识更是直接和书法艺术密切相关。所以说书法的教育本质上就是传统文化的教育,书法的学习实际上是打开了一个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当前存在两种错误的倾向:一部分人对传统文化持顶礼膜拜的态度,他们忽视了古人的局限性,把传统文化中早已被否定的一些封建内容以及一些民俗信仰的部分重新拿出来宣扬,流于愚昧与迷信。而另外一些崇拜西方文化的人士,他们把西方现代文明视为唯一正确,把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这无疑也是肤浅和荒谬的。我们今天的传统文化教育,首先一定要强调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在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同时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局限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通过了解传统文化,客观理性地看待传统文化,自觉地抵制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的“民族文化虚无论调”。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了解和继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代大学生的责任。大学生通过书法的学习,提高了人文艺术素养,提升了民族文化自信,培养出爱国主义情怀,进而激发出自觉继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担当意识,达到这样的效果,高校书法教育可以说是达到了预期的目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年1月26日。

[2]蔡元培:《蔡元培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庄子》,张庆利译注,崇文书局,2007。

[4]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许良英等译,商务印书馆,2009。

[5]蔡邕:《笔论》,《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

[6]米芾:《群玉堂帖》,《米芾学书帖》,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书法艺术教学范文篇4

(一)学生书法基础的现状从当前中小学开展的书法艺术教育情况来看,状况仍然令人堪忧,尽管国家教育部颁布了相关文件,对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但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情况并不令人满意,加上前些年片面追求升学率,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在书法教育上,几乎是一片空白。以我们一般的调查了解,小学的书法教育一般交由社会、家长承担,初、高中几乎不提这方面的教育,由于在中小学阶段忽视书法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书写技能训练,造成学生的书法基础普遍较差,中小学书法基础教育的缺失直接影响到高师书法教育对象的专业素质,高师的书法艺术教育尚需弥补中小学缺失的教育内容,这无疑加大了高师书法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难度。著名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先生曾说,“有一个严重的事实,即目前我们同学的写字能力实在太差。先不要求写得好,即使把字写对都很成问题,最让人头疼的是‘不认识’”;加上现在电脑的普及应用,键盘输入代替了手写字,这直接导致学生的书写技能和水平越来越差,现在大学生的字写得像“小学生一样”。已故书法家刘炳森先生曾说:“现在的大学生,用硬笔写字的水平,实在令人感到悲哀”。我们从近两年学校组织的学生三笔字测试来看,目前学生书写整体水平比十几年前的学生书写水平下降很多,尤其是毛笔字的书写。试想,如果高师培养的学生自身书写能力都成问题,日后又怎能担负起培养学生的书法艺术教育的重任呢?所以,这给书法传承和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二)书法专业师资队伍现状当前在高师中从事书法艺术教育的专业师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兼职的居多,专职的很少,且这些从事书法教授的教师很多非专业出身,要么是教师自己的业余爱好,要么是从事美术教学的美术教师,没有经过正规严格的书法专业训练,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教学效果打了折扣,因此专业师资的匮乏也成为困扰和制约高师开展书法艺术教育的一个问题。

(三)高师开展书法艺术教育现状要认真落实和搞好书法艺术教育,特别是书法课的教学,需要软硬件的投入。但目前很多高师在书法艺术教育的软硬件条件方面还差强人意,没有专门的书法课教室,缺乏相关的设施设备和书法学习资料等,不一而足。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形式单一。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书法学习兴趣,难以实现书法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相长,且受大班教学和教学时数的制约,开展的书写训练效果不理想。大纲、教材等不能适应和满足高师书法艺术教育的需要。当前还没有针对高师的统一正规的书法教学大纲,书法教材的编写也一直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尽管社会上已出现了格式各样的书法教材,但良莠不齐,要么太专业,普及难度大,要么编撰质量不过关,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大底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职能部门或学校对书法艺术教育的认识不足或不统一;二是课程设置不合理,如教学课时少、开设大班课等,三是师资力量缺乏以及学校设施设备等条件的限制等等,不一而足。

二、开展高师书法艺术教育的建议

教育部提出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而当前制约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关键问题是中小学书法师资的匮乏。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切实开展好高师的书法艺术教育,培养和输送出合格的中小学书法教育师资,为此,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夯实学生书法基础弘扬中华文化,搞好书法艺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首先从中小学的学生抓起,中小学要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认真落实和开展好书法艺术教育,确保书法艺术教育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只有在中小学阶段夯实了学生的书法基础,到了高师阶段,学生的书法学习才有基础;其次,狠抓高师阶段学生书法艺术基础的巩固和提高,学生毕业时要进行逗硬考核,确保每一位学生在毕业时都能具有相当的书法功底,这样,中小学的书法师资的质量和数量在源头上就得到了保证。在高师阶段,随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可以适当增加书法理论学习和技能方面的训练,比如书法发展简史、书法审美欣赏、书法作品创作等。通过高师的继续学习和提高,经过扎实学习和训练毕业的高师学生,就基本能胜任中小学的书法教学,这样中小学学生的书法学习也更得益,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书法教育培养过程。

(二)提高师资队伍书法基本素养对于高师书法师资匮乏的问题,可以采取内培外引的办法来解决。针对爱好书法而半路出家的教师,可以采取学历提高、外出进修、做访问学者等形式到其他专业院校学习,籍以提高他们书法艺术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同时,尽可能地从专业院校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书法专业人才补充到师资队伍中来,为书法教学队伍增添新鲜血液。还可以聘请一些知名的书法专家和学者到校讲学和辅导学生。通过几条腿走路,努力构建一支专兼职相结合、有较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的稳定的书法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为不断提高高师的书法艺术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供切实可靠的师资队伍保障。

(三)加强书法艺术教育的软、硬件建设如“三笔字”教学需要的幻灯、挂图、电教资料及书法教室、展览室等。一是加大硬件投入。现代科技为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和条件,当前,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录像等多媒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书法艺术教育教学服务,购买一些相关书籍、碑帖、拓片、音像碟片等资料,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设专用的书法资料室或展览室,购置专业书画桌、毛毡等,建设标准的书法专用教室,增加投影仪、录像机、多媒体等设备。通过硬件设施的投入和使用,有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撑辅助和运用,可以使书法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可以让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感受更为形象和直观,感染力更强,教学效果更好,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为学生所接受。二是针对高师实际开展好书法教育教学活动。

书法艺术教学范文篇5

教师如何做到“言传身教”,怎样使书法教育很好的得到体现,怎样对学生进行书法艺术审美教学,便显得十分苍白无力。可见,想要学书法有成,必须从小开始,终身锲而不舍,刻苦训练。同时学校推行书法艺术教育,也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评价多元化机制的重要体现,也是因材教育的要求,是提高国民书法艺术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有良好的历史环境、人文环境、地域环境

1.中国书法其实质是实用———审美功能的转换。“书法”,在《现代汉语·辞海》中的解释是:文字的书写艺术。用特制毛笔写汉字的艺术。而“写”是:用笔在纸上或其他东西上做字。“写字”的含义也就是指为某种实际的需要而在纸上或其他东西上做字。“书法”与“写字”的关系也就形成了很明显不同的两个概念:从狭义上分,“书法”指的是艺术,而“写字”是一种实用的需要行为;从广义的角度看,“书法”是写字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属于“写字”的范畴,是从汉字的实用书写中逐步演化、发展起来并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再不受汉字内容(即实用性)的制约,也不对固定的客观事物作直观的再现,而是成为书作者凭借自身的功底和学识修养等因素,以汉字为基、抒发性情和对世界事物的感受遐想载体,通过点、画、线的造型、结构安排的变化以及谋篇布局的匠心运用,使欣赏者读时如入其境,产生联想,从中得到美的感受和享受,更属于审美的范畴。

2.学习书法艺术有着和谐的人文环境。我们要求的不是让每个人都成为书法家,但拥有一手秀丽有佳或者让人回味的书法字体,何尝不是每一位华夏儿女的“门面”,更何况欣赏优秀的书法作品,可以丰富人的审美情趣、净化人的心灵、磨砺人的意品、端正人的品德操守,激发人们去追求一种更新更好更美的生活热望,形成一种蓬勃向上的人格力量。柳公权笔谏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历史上有很多的例子都在表明着人品与书品的关系问题。宋代的秦桧,本是一朝宰相,书法更是有突出的造诣,我们所常用的宋体字就是他所发明,但只因其品行恶劣而使人唾骂之。南宋民族英雄岳飞书写的“还我河山”条幅,在外来势力入侵时,人人摹写悬挂,成为激励民族气节和抗战决心的最好教材。唐代由盛向衰转折时的一代忠臣颜真卿,更是从其书品可以读出人品,从人品可以映射书品。从他奋笔疾书的《祭侄文稿》一文,便可见他不畏奸相杨国忠的陷害,与判贼李希烈誓死抗争的民族爱国精神。其例种种,无不昭示着中华儿女注重修身养性的美德。

3.中国书法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并在现今有着交融的趋势。中国南贴北碑的书法历史,有着突出的中国书法艺术的地域特征,有着广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供我们学习的精华积淀。随着近现代的发展,书法艺术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呈现出南北融合的趋势,异彩纷呈的前景,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三、看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状况,实行书法普及教育势在必行

现在社会风气浮躁,国人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认识越来越处于偏激化、边缘化、功利化的气候造成了书法艺术功能下行。林散之在世的时候,他经常写纸条(因为他耳朵听不见,交流时就写纸条),其中有一张纸条就讲,“当今时代社会风气不正,一切不与人争,只与古人争一地位”。那个时候他都有这样的感慨,现在的社会风气就可想而知了。

书法艺术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书法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书法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和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

一、书法艺术课程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现状以及意义

目前我们的高校书法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虽然有些大学开设了书法选修课,但在综合成绩中所占比重甚微,漠视了书法艺术的存在。现在有些大学毕业生、硕士生写的字像小学生写的一样,与书法相关的诗、书、画、印、美学等更无从无从谈起。书法艺术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乃至整个学校教育中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与困惑!当前应试教育的现状严重阻碍了书法艺术教育的开展,使得大多学生书写能力退化。鉴于此,我们有必要积极补上书法艺术教育这一堂课。对贵州某所高校书法选修课的学生做了初步的了解,调查结果如下:

(一)对中国书法的认识

1.一种文人的休闲方式;2.属于一种才艺;3.传统文化的一部分;4.短时间难以掌握。

(二)学习书法的目的

1.对于师范类的学生来说多一项技能;2.把字写的规范和漂亮;3.能够欣赏多种书体。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大学生还是期望掌握书法的基本书写技巧并借此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同时也应该能够说明在高校提倡开设书法选修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三)如何认识书法课程学习的意义

大部分人认为中国书法是一门艺术,讲究结构、用笔和章法的美观。其实这只是浅显的认识,大学生作为时代的精英,不应该只是掌握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应当具备一定人文素养,书法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既是一门艺术,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书法的训练实际上就是对人文素养的修炼。在大学开设书法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挖掘隐藏在书法背后的人文精神,在提升书写水平的过程中感悟人生生、陶情情操。书法是实用的,也是艺术的,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大学书法教育并不是教大家都成为书法家。学习书法有诸多益处,首先练习书法可以磨练毅志、调节身心,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带来愉悦和快感!书法的更多潜在作用等待着我们进一步去挖掘。此外它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上的感染力,对于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书法艺术教育对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始于人性的自觉,注重人的心灵自悟、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好的人文素质应当拥有自己的理想,保持良好的道德风尚,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同时勇于追求真理,培养自己优雅的风度和文人气质等。古人云“神用象通,意与境生”———情感表现的形象化,象征性和意境。《易》曰:“阴阳之不测之谓神”。体用阴阳变幻无穷不可窥视则谓神。右军在《记白云先生书诀》云:“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七宝齐贵,万古能名。阳气明则华壁立,阴气太则风神生。”对阳气、阴气之特征提出了明确的阐释。他把书家的气质,书作的气韵与书法自身的艺术规律相联系,把书法艺术与宇宙人生相联系,更重视艺术,尤其重视“人”在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因此书品即人品也就是做人之道。书法艺术本身含纳天、地、人的精、气、神,包括着人文精神和人格旨趣。反映人品、人心、人格、人性。例如:颜真卿是忠臣,他的书法历来被认为是学习的范本,不仅是因为他的书法端庄大方,更因为他的书法所折射出的人格魅力。孟子提出要善于“养气”。他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一种来自个人的道德修养的“精神”。因此,我们要在大学生当中培养热爱传统书法艺术的思想。不仅因为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蕴藏着非常重要的文化艺术因素。大学生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当他们深深的参与到书法学习与体会当中,才能真正领悟到书法艺术之美与人格魅力的紧密相关。此外,书法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领悟力”和“创造力”。在高校设置书法教育课程的真正目的是通过以书法艺术教育为核心的人文素质教育。第一,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认识到书法对自身素质培养的重要性。第二,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提升审美能力即能够感受书法的魅力,从而产生延续下去的可能性。第三,在长期艰苦的训练中领悟书法艺术的核心,在不断接近作者本意的过程中可以丰富学生的感受力。第四,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慢慢产生情感,可以“物我两忘”,达到孙过庭在《书谱》中指出的:“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在长期熏陶下无疑将有力地推动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并且促进知识的记忆与保持。经过书法艺术的训练,以促使学生认识功能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形成。邱振中先生曾经说:“让书写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本能”在长期深入临帖的基础上才能深深进入原帖,并不断与原帖接近,从而学到原帖最本质的精神风貌,即书如其人的境界,在书法艺术的实践中实现精神世界和人格魅力的升华。

三、高校素质教育下书法艺术教育课程回归的可行性

(一)广泛的开放性

尽管书法被人认为是国粹,是中国艺术精神的一种,但它却不易被当代大学生接受。因为教育成本和功利目的的催化,大部分学生面对书法感觉很遥远,除了它本身不是主要课程外,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练习,有认识上的错误。但是书法本身所承担的文化内涵及其审美功能已经启示了我们的身体、心理的参与感。因此是一笔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作为大学生有责任将书法进一步挖掘,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印记的精神财富。因此书法艺术教育课程应当回归大学校园,作为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基础课程之一。艺术应当是开放的体系,书法也不例外。书法与其他艺术之间,都应该进入高校主流课程,比如中国美术学院不论是否是书法专业的学生,在每年的新生见面会上由院长给每位新生发放字帖和毛边纸,让每位学生都能写好书法。因此在高校,书法不应该和其他素质拓展课程割裂开来,应当与其他课程相互穿插并充分利用资源。1.应当将书法课程列入必修课之中。2.在教学过程中播放名家书法视频,视频应该包括理论讲授、临帖示范、习作点评等,现身说法,引人入胜,力求教学特色鲜明,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3.在图书馆、教室、走廊悬挂各类书法作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4.邀请书法名家到学校开讲座。5.邀请各个高校的学生参加现场书写,最优秀的作者在各个校园参加巡展,提升大学生书法展览带来的影响力和知名度。6.利用校园网络在论坛上留出一个版块专门进行书法交流与互动。

(二)积极的参与性

大学生应当顺应时代潮流,让书法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更多地参与到书法的创作、欣赏中来,实现书法艺术的大众化、普及化,这才是书法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土壤。书法教育只有在普及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发现精英,只有在精英的基础上才可能出现划时代的大师。现场参与感,即学校可以组织大型书法比赛或者讲座并进行现场参与,使学生在心理参与的基础上引起如同身临其境的感觉。只有学生们理解了、产生了心理参与,才有可能去学习,并且这样的活动应该定期举办。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参与人数的不断扩大,我们有理由相信书法事业的明天更加灿烂。高校在开放性和参与性二者之间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高校拥有学术资源,有很多年轻的大学生,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回归书法艺术教育就不是一件难事,只有这样书法艺术课程之路才会越来越宽广,并永久传承。其次,大学生作为新世纪的人才应该广泛而深入的参与书法艺术活动。高校作为教育平台更应该积极提供学习平台,保障书法的可持续性发展。我们要打牢书法的基本功,提高书法的书写水平。在数字时代的今天,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和科学研究的平台,应当把提高人文素质和普及书法艺术作为一个大前提,便于书法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作者:白瑞荣 单位:贵州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金开诚,王岳川.书法与人的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邱振中.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书法艺术教学范文篇7

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重视和加强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全面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手段。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兴旺,带动了艺术教育的长足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艺术教育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尽管如此,我们清楚地看到,艺术教育仍然是普通高校最薄弱的环节,在单一的专业教育中往往忽视了人文精神教育,或者简明地说,忽视了“修养”的教育、“灵魂”的教育、“做人”的教育,培养出的毕业生远远达不到“四有”教育的要求。近几年来,围绕工科院校书法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潜在价值,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古人曾说:“书虽小技,其精者也通于道焉。”这个道,大的方面是指宇宙的生成变化规律;小的方面则是指人的素养、品行。我国古代的教育,把书法列为六经之一,是学生必读课程,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基本素质。魏晋时期,称书法为书道,把书法提到了一个与宇宙并列的地位。到了唐代,书法教育达到了鼎盛时期,直至明末清初,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上世纪50年代初,在谈到提高干部的文化素质问题时,特别强调了写好字的作用。毫无疑义,书法教育对提高人的素质具有特殊的、为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一、书法教育与人品素质教育

清末书家杨守敬说:“学习书法,一务品高,二求学富,三须艺娴。”“品高”也就是品德高尚。书法家的艺术创作或超迈或流俗,归根结底取决于书家品格的高下。古往今来,王羲之、颜真卿、郑板桥等书法家都是以品高而书传后世的。所以宋代黄庭坚说:“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具体说来,书法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能增强爱国主义意识。汉字具有悠久的历史,现存资料表明,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富有艺术性的文字。书法更是将文字的艺术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并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艺术。著名的抽象派绘画大师毕加索曾说:“倘若我是一个中国人,那么,我将不是一个画家,而是一个书法家,我要用我的书法来写我的画。”中国书法在世界艺术之林深广久远的影响,足以使国人骄傲自豪。学习书法,不断研习古代碑帖,心仪古人风范,日久必然提高对本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的激情。

其次,能培养自励坚强的意志。历史上许多书法家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无一不是刻苦自励、勤奋好学、精于笔墨的结果,正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汉代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唐太宗夜半秉烛学习《兰亭序》;智永习书“登楼不下,四十余年”,以至于“退笔成冢”;怀素则“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共挥洒”。古今无数书法家钟情书艺,涵泳墨池,有着一股锲而不舍、不断进取的精神。书法是一门集艺术与技能、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学科,非持之以恒、反复练习而不能登大雅之堂,所以学习书法能培养人的刻苦耐劳的品质。

再次,能端正思想行为。我国传统的书法教育强调“心正笔正”,把用笔的习惯和技能的掌握跟人的思想修养联结起来,要求“欲正其书者,先正其笔,欲正其笔者,先正其心”,要以修养心性为上,做到澄怀静思,虚空淡泊,排除杂念,专心一致。这样坚持长久,其心中必定无种种私利杂念,培养宽容大度,以诚待人,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作风。在艺术上也将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早在20世纪50年代,郭沫若就十分强调学生要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写好字不仅仅是书写的水平问题,而且体现了对他人的关心与尊重。字是人的第一面孔,能反映人的秉赋。有些人的字写起来东倒西歪、潦潦草草、邋邋遢遢,除了说明这人写字不认真外,还反映出他自以为是、不尊重他人的孤傲个性。因此,书法教学包孕着极其丰富的人格品行教育。

二、书法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

书法知识博大精深,哪怕是基础书法都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书法关系较大的学科有:1.文学。纵观古今优秀的书法艺术作品,不仅具有百花齐放的形式美,而且具有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心旷神怡的文学内容。从卜文到楚辞汉赋、从唐诗宋词元曲到现代白话文、格言警句、散文小说……书法的内容无不涉猎。事实表明,书法作品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美的层面上,它尤其需要用文学内容去充实。如果只强调形式美而不重视作品的内容,那就好像“充满情感和思想的人的眼睛的美,从那双眼睛中拿走那使它们生动的情感和思想,——眼睛仍旧是美的,但已经不是那出神入化的美丽的眼睛了”。(别林斯基《1841年的俄国文学》)我们在临习王羲之的《兰亭序》时,不仅被其形式美所折服,而且深受其文学内容的启发和教育。2.历史。书法是我国的文化遗产,从有文字开始就产生了书法。自殷商以降,经秦汉魏晋到唐宋明清,伴随着民族悠久的历史,中国书法艺术和中国文化一起延绵发展、同步相应,为推动民族进步,弘扬民族精神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因此,学习书法对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具有其他教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3.文字学。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艺术。汉字丰富的线条和复杂的结构为书法艺术提供了充分的表现空间。然而,学习书法,必须懂六书,辨正俗。无论是写篆书、隶书,还是写楷书、草书,都必须了解汉字的笔顺规律和结构法则,必须了解书体和字体的关系、文字的衍变和发展等等。书法教学的这些内容为提高学生的文字学知识提供了帮助。三、书法教育与能力素质教育

书法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多种能力的培养:1.观察能力的培养。书法教育要求学生具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古人说:“察之者贵精,拟之者贵似。”临帖必须临得像,这是临帖的第一步。要临像,就要细心观察。观察所临字的点画结构,观察书家的用笔方法和特征,观察不同字体中笔法的变化和渊源关系,观察各类碑帖墨迹总体的神韵、风貌和类型。训练既久,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就会得到帮助和提高;2.思维能力的培养。古人云:“夫书肇于自然。”自然界中一切事物,如天空的彩云、春天的杨柳、奔腾的江河以及人的坐卧、行走、歌舞、战斗等等,都和书法中的神情意趣妙相契合。但是,书法“挫万物于笔端,不拘常理常形”,它不像绘画那样反映的是事物的原形,而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抽象的线条造型。因此,书法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中思,思中学。不断培养联想能力、归纳能力和内化能力。此外,书法艺术笔法中的提与按、方与圆、疾与涩、逆与顺,墨法中的浓与淡、润与燥,章法中的奇与正、疏与密、大与小、向与背等等构成了书法艺术的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书法艺术的规律,就是辩证法。因此,学习书法,可以培养学生辩证地观察世间万物,客观地分析处理问题;3.创造能力的培养。书法教学从临帖入手,最终要使学生达到创作独具个性风格的艺术作品。教学中必须允许学生学有选择,学有所长,发展个性,而不能整齐划一,千人一面。通过广泛涉猎,兼收并蓄,使学生奠定扎实稳固的书学功底,在此基础上,鼓励他们大胆创新。这不仅是书法教学要坚持的原则,也是研究学问有所建树的必由之路。

四、书法教育与审美素质教育

书法艺术以抽象、灵动、丰富的线条给人以复杂多样的美的感受。从书法艺术的形式美角度观察,有飘逸秀丽的姿态美,有辗转流动的气势美,有疏密错综的组织美,有浓淡间出的墨韵美,有厚重轻软的运笔美……从书法艺术的意境美角度研究,有的作品能使欣赏的心灵处在振奋的状态,并唤起人们崇敬的心情和自我的尊严;有的作品能使欣赏者的心灵处在平静安宁状态,并唤起人们对生活亲切美好的感受;有的作品使欣赏者感到有一股不可抑制的生命活力,并唤起人们豪放的气魄和不屈的性格;有的作品使欣赏者感到有一种巧夺天工的和谐完美,并唤起人们协调严谨的作风。这种种美感,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比较逐步感受和认识,并能够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当学生们的心灵经过了这些优美作品的浸润和熏陶之后,他们就能够“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恶;但是一看到美的东西,他们就会赞赏它们,很快乐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的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柏拉图《理想图》卷三)这是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的必然结果。

五、书法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

书法艺术教学范文篇8

关键词:书法;书法考级;素质教育;文化传承

现代社会很多人在进行文字联络时多使用电子邮件,终端文字输入已成为信息时代人们文字交流的重要方式。很多学生除了完成日常作业,其余的文字沟通也基本采用终端文字输入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有专家对汉字书写、书法传承等非常担忧。据调研,很多家长对数学、外语培训等非常重视,但不重视书法练习。在这种社会氛围下,很多学生在汉字书写的笔画顺序、点画规则、结构安排、书写习惯等方面存在问题,出现了“不好写字,写不好字”的怪象,人们只能无奈地用“横七竖八”“春蚓秋蛇”来形容汉字书写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好的现象。

一、书法考级创建初衷

近年,以手写为主的汉字传承日益面临着挑战,专家不断呼吁重视书法教育。当前,提高学生规范汉字书写水平、引导青少年热爱祖国文字和书法艺术刻不容缓。本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书法艺术、提高学生整体书写水平以及提高书法爱好者的书法技能和鉴赏能力,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江苏省教育考试院与南京艺术学院整合教育管理与学术研究的优势资源,于2006年合作开发了社会考级项目“江苏省书法水平等级证书考试”(以下简称“书法考级”)。书法考级由专家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具体组织实施,以保障考级的专业性、权威性。书法考级不仅促进了学生整体书写水平的快速提高,也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衍生出了多个文化和文创活动,成为素质教育的风向标和推动力。

二、书法考级在促进素质教育和文化传承方面的举措

(一)深化教师培训,提升书法教育教学水平书法考级自开展以来,在江苏省范围内组织了近40场次教师培训班,授课教师均为书法学教授。在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示范相结合,引导书法教师开展教学改革,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十余年来,近3000人次得到了指导培训,形成了一支水平较高的书法教师队伍,为江苏省中小学书法教育教学提供了人才保障,实现了教师培训和书法考级的互促互进。

(二)开展书法主题夏令营,培养文化宣传小使者有专家指出,中小学生练字大有裨益,可以育德、启智、养性、审美,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江苏省教育考试院与南京艺术学院坚持利用暑期组织书法主题夏令营,选拔爱好书法艺术的中小学生参加。夏令营包括书法名家授课,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参加的学生切身感受到书法艺术的美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自2006年以来,江苏省教育考试院与南京艺术学院共组织10余期书法主题夏令营,参加学生近1000人次。

(三)展示书法考级优秀作品,引导传统文化传承为扩大书法教育教学的宣传力度,促进书法艺术的传承,江苏省教育考试院与南京艺术学院合作在江苏省多地组织《文化强省•中国梦———江苏省书法水平等级证书考试优秀作品巡展》,书法考级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越来越高。为顺应新时代要求,江苏省教育考试院与南京艺术学院将合作建设网上展厅,精选书法考级优秀作品进行线上常态化展览,以深化宣传效果,引导更多的人重视书法教育、关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四)出版发行作品集、练习册,方便广大书法爱好者为了规范书法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2010年由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和南京艺术学院共同组织编印了《江苏省书法水平等级证书考试作品集》《书法练习册》等教辅书籍,并公开出版发行。这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方向性指导,得到了师生的广泛好评。

(五)设立公益基金反哺社会,为培养书法艺术人才做贡献书法考级坚决摒弃功利性目的,坚持以艺教人、以德育人。为了提升素质教育的质量,江苏省教育考试院与南京艺术学院设立专项基金开展系列公益活动,将近10万册书法练习册、书法考级作品集免费发放给江苏省13个地市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收这些学生的考试费用,并免费培训书法教师。2017年12月,江苏省教育考试院与南京艺术学院在宿迁市泗阳县共同开展了“传承民族文化,共筑少年梦想”活动,举办书法公益讲座,学生现场书法比赛,捐赠体育文化用品等。这在当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让书法考级真正做到了“来自社会、反哺社会”,加大了书法艺术人才的培养力度。

(六)明确命题方向,制定阅卷原则,引导提升艺术素养和文化品味书法考级专家委员会将书法理念贯穿到考级命题和阅卷规则制定中。在命题范围上坚持宽泛原则,中、高级都设置临摹和创作两项考核内容,书法考级主张临摹法帖,提供的创作内容均为中国经典诗词,高级别考核增设理论内容。书法考级按照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指导纲要进行长条格和横条格卷面设计;以艺术美指导阅卷,针对书写美术字的现象,以通知单形式反馈给考生书法与美术字的区别,明确书法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三、书法考级促进素质教育和文化传承

的建设成果“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俗话说,“见字如面,字如其人”。一手漂亮的字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与品格,甚至能影响人的一生。书法艺汉字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十余年来,全省已有近1000万人次参加书法考级,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目前,为加强书写教育,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多数学校新增了《墨香》(汉字书写)课。有的学校精心设计,由书法与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等课程教师跨界合作,开发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素质课程,深化了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和传统文化传承。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006年,江苏省教育电视台用时近一年,录制了《走进书法———江苏省书法水平等级证书考试名家讲坛》。书法名家金丹、庄希祖、马士达、王惠松等参与录制,示范讲解软笔和硬笔书写,涉及楷、行、草、隶、篆等书体。该节目把名家课堂搬上荧屏,方便书法爱好者观摩学习,在普及书法教育、提高中小学生书写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具有公益性和社会服务性质的文创项目。在书法考级的社会影响和市场推动下,江苏省具有书法培训项目的各类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很多家长为避免学生沉迷于手机和网络游戏,主动把学生送到培训班练习书法。经过培训,学生练就了一手漂亮的汉字,既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了自信心和学习动力。江苏省文明办与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培养书画艺术人才,自2011年至今已成功举办7届江苏省少年儿童现场书画大赛,近10万人次参加本项赛事,已发展成为江苏省品牌文化活动之一。据南京经典、凤凰、荣宝斋等知名书画拍卖公司数据显示,近年书法作品价格逐年上扬。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逐渐转向精神层面,家庭软装也越来越侧重文化装饰,这与书法考级十余年的发展影响和大众书法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关系。随着书法考级影响的不断扩大,书法学逐渐成为艺术类考生的“新宠”,学习书法的学生日趋增多,从而优化了高校书法学专业的生源基础。巧合的是,南京艺术学院从2006年开始招收书法学本科生。该专业重视文化基础和专业素养,坚持专业过线、文化和专业两分相加的录取原则。十余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书法教育和研究型人才。

据了解,目前在校的部分大学生小学时都参加过书法考级。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书法考级专家组副组长金丹教授表示,随着参加书法考级学生的增多,近年的书法学专业的生源质量明显提高。党的报告中指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树立文化自信,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展现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和时代风采。书法考级本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书法艺术的宗旨,从江苏素质教育实际出发,基本实现覆盖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成为江苏省第二大考级项目。书法考级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并且已经发挥品牌效应,在引领江苏省书法教育方向、促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调研表明,近年,学生的文字书写水平明显提高,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书法考级已成为“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的重要的文化创新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书法艺术教学范文篇9

2书法教学饱含品德情操的哲理精髓在浩瀚的书法艺术发展长河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书体不同、风格迥异、高风亮节、品学兼优的书法大家,在书法教学中必然会涉及到这些书法家以及对他们作品的介绍,这些书家的生评和作品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情操教育的活教材。如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一身正气、为官清廉、刚直不阿、不惧权贵,最终以身殉职。而颜字的豁达大度、气宇轩昂、浑厚有力正是其高尚品德和伟大人格的真实写照。南宋民族英雄岳飞书写的《出师表》,整幅作品中无不充盈着民族的浩然正气,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他“以神为精魄、以心为筋骨”,抗敌御侮、保家为国的赤子之情,以及受命于败军之际、受任于国家存亡之间决心独撑危局、力挽狂澜的坚定信念。伟大领袖主席以天下为已任,敢于“主天下沉浮”,其书作才会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奔放。通过对书家及书家作品的介绍,使学生经常沉浸在书法作品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艺术意境中,从而陶冶他们的性情,净化他们的心灵。在书法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向学生渗透品德情操教育,进行德育熏陶,对学生的影响将是潜移默化的。

3书法教学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上佳手段书法是一门要下苦功而又较为枯燥的功课。就拿写字的姿式来讲,不论是立式还是坐式都有严格的“身法”要求,学习要经历从执笔、运笔、点画、结构、章法这一过程,学习的字体涉及楷、隶、篆、行、草等书体,学习的步骤要经历反复地临摹与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书艺的提高必须依赖长期刻苦地钻研与练习,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和畏难情绪,有的因此望而却步、半途而废。为此在书法教学中要结合历代书家勤奋习书的故事阐明“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如晋王献之用十八缸水练字,汉张芝临池池水尽黑,三国钟繇晚寝被上临书棉被画穿,隋僧智永学书退笔如冢,唐怀素习书无钱购纸以蕉叶代之--这些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故事,将会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振撼,给他们以启迪和激励,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在书法的学习上无捷径可走,只有从一点一滴学起,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多临摹多总结多积累多创作,众长,为我所用,才能促成书法水平的提高,好高骛远,一曝十寒最终一事无成。反复进行这样的教育,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最大程度的磨练,培养他们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和谦虚好学的优秀品质,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的那样:“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家,总要把字写得人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而长期学习书法可以逐渐改变这些毛病已是不争的现实。

4书法教学是获得“真、善、美”形象体验的有效途径在书法教学中,只要我们稍加留意,便会处处发现“真、善、美”的存在。首先在进行书法练习时,可把字义和结构练习、书法创作和书写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步进行,如写“刃”字时,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在刀上加一点念“刃”呢,在留下足够的时间启发学生思考和回答之后,再进行总结:“刀最锋利的地方在刀刃上,刃字的写法寓意为刀上这一点非常重要,即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才能使刀锋利无比,作为学生最紧迫和重要的是学好本领,才会使自己成为这刀上的一点,成为好钢,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在布置作业和指导学生进行书法创作时,可有意识地多书写名言警句和积极有益、健康向上的内容,因为这些文字内容对人的心理影响和教化是直接而深刻的。例如,临写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正气歌》,培养学生的正义感;书写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助于启发学生以天下为已任的崇高责任感;抄荀子的《劝学篇》,激励学生要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抄唐诗宋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汲取民族文化的精华,升华精神境界,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其次应积级进行书法艺术方面的辅导,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使学生在书写时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让学生在心态、认知、性情、兴趣等方面得到美的享受。再次让学生多读贴、多欣赏书法名家名作,不仅要学生学会欣赏书法作品的外观形态,更重要的是通过外观形态能品味出作品的神采韵致和书法家的精神情感,使学生真正领悟到这些书法作品的绝妙所在,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书法艺术教学范文篇10

关键词:书法符号;公共艺术;书法艺术

一、书法艺术与书法符号

书法艺术作为中华艺术文明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存在已有几千年。书法艺术字体的演变与发展,承载着每个王朝各自鲜明的文化属性。起初并无书法艺术,一些记录语言的特殊符号随着使用的普遍,出现在华夏文明的不同方面。但此时文字符号仅可被称为语言的载体,其产生的原始美感,虽被后世定义为“艺术”,然而依照当时的艺术观来看,其装饰性美感与感性诉求是达不到艺术水准的,也就是说在此时书法艺术是未被定义的。随着时间的推进与文字符号在秦朝的统一化应用,文字符号逐渐成为社会文化与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进而衍生出文字符号的艺术化追求,在此之后书法艺术诞生并发展,在晋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书法艺术,具有艺术性与艺术价值的最初原因在于它遵循了二维构成的形式美法则,从二维空间的组织方式来看,运用到了点、线、面三个元素,是标准的二维构成造型方式。更为重要的是,书法艺术运用的载体是文字,在感性的情感表达方面具有直接性优势,书写的内容即为表达的情感,可以为观者与书写者带来艺术性享受同时带来艺术性哲思。因而,我们可以肯定中国书法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字,它明确地属于艺术领域。书法符号与书法艺术同时期出现,因具有明确的意义被广泛应用于手工业当中,并长久地作为传统纹样的一种,例如福字在手工艺产品中的应用。我们从手工艺品的角度去欣赏书法符号的应用,不难发现其属于文字的艺术化、符号化,继而纹样化的典型代表。当然,我们并非将书法符号局限于纹样或图案的范畴,由于书法艺术本身具有人文属性,其更被作为彰显个体差异的标志在公共空间中使用。例如:桂发祥,它不仅是一个传统匾额,也是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名称。利用书法艺术中不同的字体与排布形式彰显个体的属性,美观、直观,便于人们从多维度进行识记,因而在公共空间产生推广作用,以此拉开了书法艺术与书法符号化并存共生的序幕。

二、古今书法符号在公众视野下的应用

书法符号在公众视野下的应用在我们从古至今的生活中都不鲜见。例如:在我国各地的名山大川当中,使用书法符号为山崖装饰,被称为摩崖刻石(迄今为止发现其最早为东汉的《开通褒斜道刻石》);在古刹、商铺门面上方悬挂的牌匾,使用书法符号作为载体,被称为匾额(匾额中的“匾”古作“扁”字,《说文解字》中讲,“扁,署也,从户册”);在江南园林艺术、皇家庭院及大户宅邸中,抱柱上使用的书法符号,被称为楹联或楹帖(中国最早的楹帖出现在唐代);还有上文提到的,作为纹样存在于我们生活中几千年的书法符号,被统一称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出现在自然风光中的摩崖刻石与庭院或堂屋中的楹联,两者使用书法符号是较偏向书法艺术的,而出现在门头横梁上的标识性匾额与布匹器物上的吉祥图案,两者则为更纯粹的书法符号应用。摩崖刻石中使用的书法符号,艺术表达的丰富程度最高。其表现形式各异,字的大小不一,篇幅长短不定,章法上横竖皆宜。由于摩崖刻石的载体是大自然,所以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地貌特征、山势走向及人文特点,来设计书写的字体、篇幅及内容。在公众视野下创作书法作品,首先需要进行地形勘探,丈量创作的最佳位置及确定篇幅大小;其次是设计,即进行书法作品的符号化处理,利用书法的不同字体和笔画的艺术处理将其组织成为一幅可以为大众欣赏的崖体“装饰物”;最后,要把书写者的字用锛凿斧锯刻到崖壁上,并进行色彩填充。楹联在表现上很多方面摩崖刻石类似,多根据地形特点、人文特点对书法对联进行设计与包装,包括选取何种质地何种大小的材料作为载体、因地制宜地选择使用的书法字体、选择阳刻或是阴刻的表现方式、楹联悬挂的具体位置等等。通过分析可见,摩崖刻石与楹联这两种公众视野下的书法艺术表达,也是通过设计后的符号化手段而最终完成并呈现出来的。匾额与吉祥图案在书法符号的应用方面比较明确,并与现代艺术设计的部分理念不谋而合,是实现艺术创新的根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时至今日我们随处可见由现代设计与书法符号相结合呈现出的新时代“中国风”的文创表现,故在此不多赘述。

三、公众视野下书法符号的公共艺术化

公共艺术是在一个区域内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中的公共区域均处于公众视野。公共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服务于市民、服务于大众的,也就是说在公共区域内展示的公共艺术品是需要符合公众审美标准的。城市公共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除了发挥美化城市空间的功能外,更多的是在传递城市的文化旨归,其在很大程度上展现的是一个城市的精神风貌和人文情怀,也是呈现一个城市文化观念的重要窗口。在公共区域传达某种观念或主旋律,最直接的方式是运用标志、标语、口号等文字形式为公众明白地写出公共艺术作品的含义,那么其中出现的书法符号自带的艺术属性,就成为了其被称为艺术品的根本原因。书法艺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从书法艺术中提取书法符号来装点生活,已成为中国人的一种习惯。现今我们以公共城市空间为研究对象,在公众视野下研讨书法符号的公共艺术化,更贴近于公共艺术设计这一舶来学科,并强势注入一股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清流。城市中的公众在大街小巷沉浸式体验公共艺术景观时,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日益增强,与这些承载着浓浓中国风的公共艺术化载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书法符号于古诗词推广、著名地标、爱国主义教育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宣传等中广泛应用,在公众参与的公共空间内均存在广泛应用性。小到人们穿上街的文化衫上印刷的中文书法短句、施工墙围上“公民道德规范”二十字、公车站牌“梦娃”公益广告的三字经,大到纪念广场英雄纪念碑碑文、故宫文物上百块匾额上的题字、江南大小园林中上万块楹联的诗文,每一个都是我们眼里心中的“中国风”。它们属于每一个中国人,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字为载体,运用书法符号的表现手法向公众传递中国特色的正能量,在丰富公共艺术化的城市环境同时,也提升了公众的审美情趣与道德修养。

四、书法符号在公共艺术领域的表现

在公共艺术范畴内,书法符号的应用是新时期在公众视野下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书法符号源于书法艺术,在最初的平面空面表现上遵循二维构成理论的形式美法则,这是书法符号得以在公众中产生认同感的基础;随着历史的发展,二维空间内书法符号的艺术性表现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公众对于日益发展的物质文化需要产生的审美要求,继而产生了三维空间书法符号的创作需要;书法符号在公共艺术领域走向三维立体空间表现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仅仅借助原始的笔墨纸砚已经无法实现,于是自然而然地出现了跨学科、跨领域、多维融合的书法符号表现方式。根据区域内公共艺术主题的设定,运用二维空间视觉传达、三维空间内雕塑及四位空间新媒体光影造型手段,来进行设计与创作,使书法符号在新载体产生的新表现的作用之下,演进成为一种公共艺术领域内新时代的本土化艺术语言,从而跟上潮流的发展。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一书中讲到,“以庄子为代表的中国艺术精神并非是要做到艺术的创作和作品,而是要成就一个艺术的人生。而既有生活的广泛基础,又有艺术的高度内涵的艺术当首推书法”。书法符号是将前人所讲的书法艺术进行加工与设计,作为公众传播的桥梁出现的,且更具实用性与表现性,所以书法符号更利于承载面对公众传播中国艺术精神的使命。以校园内的公共艺术品为例,在各大学、中学校园中,我们能见到各种样式符合校园气质的人文造景。不同于校外公共景观的最大特点是,校园内公共景观大多以创设学习氛围与助益德育教育为主要目标,因而校园内公共艺术品更多地使用二维及三维书法符号作为载体,运用文字的直接力量向学生传递校训或其他警句名言,在创建美丽校园的同时通过公共艺术创设校园教育软环境,加强校园的德育与美育相交织的新校园文化。当代教学工作者在研究中提到,“学习阶段更重要的是学习一些创新方法、理念,培养一种精神、信仰和高尚的情操,更注重的是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所以有人将校园景观称作‘第二课堂’,也有人将其称作‘隐性课堂’”。

五、结语

书法符号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公众面前,使受众更容易接受这一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心理认同与依赖,继而使其得以在公众范畴广泛传播。书法符号在公共艺术领域的使用,利于承继书法艺术这一具有深层次文化特质的文化产物,也有利于美化公共空间环境。在公共空间内,打造以汉字书法符号为载体的公共艺术品,从本地居民的角度出发,其具有美化环境与提升精神文化层次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深居民对于城市的认同感;从游览者角度出发,其具有直观诠释城市特色与多维度展示城市发展水平、人文情调的功能,在短时间内令非本地人群对城市有一个快速而较为全面的认识。带有特殊的文化魅力的城市,必定会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为城市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田自秉,吴淑生.中国工艺美术图典[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

[2]马亚.书法元素在现代城市公共环境中的应用研究[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2(4).

[3]陈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应用与传承[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9).

[4]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5]李司淼.校园软文化透过校园景观对大学生的影响[J].科技与创新,2016(12).